社会管理工作办法

2024-04-30

社会管理工作办法(通用8篇)

篇1:社会管理工作办法

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导滑员管理办法

为规范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滑雪导滑员的管理,提升导滑员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健康、诚信的旅游市场,切实维护好亚布力景区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树立旅游行业的良好形象,促进景区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黑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1、实行导滑员备案制度,各滑雪场在招录导滑人员后,上岗前应填写本人详细情况登记表并到管委会登记备案。

2、持证上岗制度,各经营单位禁止雪场导滑、教练人员无证上岗,应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导滑、教练工作,同时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认真执行旅游、体育相关行业标准和要求。

3、岗前培训制度,上岗前应在管委会指定地点进行岗位培训。

4、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规的导滑人员建立档案进入黑名单,2年内不许在景区内从事相关工作,滑雪旅游度假区内各经营单位不得录用。

5、教练、导滑无证上岗人员予以取缔。对滑雪场聘用无证教练、导滑人员的,每发现一人给予经营单位500元罚款。

6、导滑员上岗前应向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缴纳抵押金 元或由雪场经营单位统一缴纳导滑员抵押金 元。

7、接待游客时仪表整齐,要佩戴胸卡,要求雪场导滑员必须使用本人固定工号,禁止相互串用。为游客提供服务的导滑员工号要与被服务游客信息配套登记,备案。

8、热情服务,接待时要对游客进行滑雪知识及安全防护的详细讲解。协助游客办理相关手续。不刁难游客,不对游客有侮辱等不文明言行。

9、不强行推荐消费项目或欺骗、胁迫游客消费。

10、不私自散布虚假旅游信息欺客、宰客;不向旅游者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供质价不符的服务。如导滑员出导过程中服务质量不好,游客投诉经核实属实后,导滑员返还导滑费并给予200元处罚。

11、接待游客时,禁止导滑人员与经营者诱导欺骗游客出导,挣取导滑教练费或以明示、暗示的方式向滑雪者索要小费,以及私自出租滑雪物品等行为。如向游客索要小费,接到举报经核实属实后,第一次返还索要的小费,交500元罚款并在本单位及景区内通报。第二次发现索要小费,返还其索要小费,雪场要立即做出开除处理并在亚布力景区公布其身份信息,进入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管委会“黑名单”,同时建议发证机关吊销其资格证书。

篇2:社会管理工作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积极承担上市

公司的社会责任,实现企业自身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等规范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社会责任是指公司为实现公司、国家和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对自然环境和

资源,以及股东、消费者、职工、客户、供应商、债权人、社区等利益相关方所应承

担的责任和义务。

第三条 公司在追求经济效益、保护股东利益的同时,积极保护消费者和职工的合法权

益,诚信对待供应商、客户,积极从事环境保护、社区建设等公益事业,参与资本市

场文化建设,从而促进公司本身与全社会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第四条 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应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社

会公德、商业道德,自觉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二章 股东权益保护

第五条 公司应完善自身的治理结构,公平对待所有股东,确保股东充分享有法律、法 规、规章所规定的各项合法权益。

第六条 公司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召开股东大会,充分听取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

意见。股东大会可以采取现场召开和网络投票方式,促使更多的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

参加会议,保障其顺利行使权利。

第七条 公司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证券交易所业务规则的规定,履行信 息披露义务。对可能影响股东和其他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信息,应积极进行披露,并公

平对待所有投资者,不得进行选择性信息披露。

第八条 公司要不断强化自身管理,提高管控能力,降低经营成本,加强风险防范,提

高投入产出水平,增加市场竞争能力。

第九条 公司应当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加大研究

开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公司要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实现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的良性互动。

第十条 公司应制定长期和相对稳定的利润分配政策和办法,制定切实合理的分红方

案,积极回报股东。

第三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

第十一条 公司应对消费者诚实守信,不得依靠虚假宣传和广告牟利。第十二条 公司应当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产品质量的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切实提

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健康的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满

足消费者的需求,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第十三条 公司应当规范生产流程,建立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严把质量关,禁止缺乏质量保障、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产品流向社会

第十四条 公司应当加强产品的售后服务,妥善处理消费者提出的投诉和建议。第十五条 公司如果售后发现存在严重质量缺陷、隐患的产品,应当及时召回或采取其

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或消除缺陷、隐患产品的社会危害。

第四章 职工权益保护

第十六条 公司应严格遵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依法与职工签订并履行劳动

合同,切实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包括薪酬体系、激励机制等在内的用人

制度,保障职工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第十七条 公司应当尊重职工人格和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关爱职工,促进劳资关系的和

谐稳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女职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不得非法强迫职工进行劳动,不得对职工进行体罚、精神或肉体胁迫、言语侮辱及其他任何形式的虐待。第十八条 公司应当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建立严格的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操作规范和应急预案,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做到安

全生产。公司应当设立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督机构,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的日常监督 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十九条 公司应当加强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组织建设,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积极开展

员工职业教育培训,创造平等发展机会。企业应当尊重员工人格,维护员工尊严,杜

绝性别、民族、宗教、年龄等各种歧视,保障员工身心健康。

第二十条 公司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积极

开展职工培训,并鼓励和支持职工参加业余进修培训,为职工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公司应当按照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社会需求,积极创建实习基地,大力支持社会有关方

面培养、锻炼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第二十一条 公司应当及时办理员工社会保险,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保障员工依法享

受社会保险待遇。企业应当遵守法定的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确保员工的休息休 假权利。

第二十二条 公司应当为职工提供安全、健康、安全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按照有

关规定做好健康管理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按期对员工进行非职业性健

康监护;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员工进行职业性健康监护,保障职工职业健康,最

大限度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和其他疾病对职工的危害。

第五章 供应商、客户和债权人权益保护

第二十三条 公司应对供应商、客户诚实守信,不得侵犯供应商、客户的著作权、商标

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

第二十四条 公司应妥善保管供应商、客户的个人信息,未经授权许可,不得使用或转

售上述个人信息牟利。

第二十五条 公司应敦促客户和供应商遵守商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对拒不改进的客户或

者供应商,应当拒绝向其出售产品提供服务或使用其产品。

第二十六条 公司应建立相应程序,严格监控和防范公司或职工与客户和供应商进行的

各类商业贿赂活动。

第二十七条 公司应确保公司财务稳健,保障公司资产、资金安全,在追求股东利益最

大化的同时兼顾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不得为了股东的利益损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八条 公司在经营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向债权人通

报与其债权权益相关的重大信息;当债权人为维护自身利益需要了解公司有关财务、经营和管理等情况时,公司应予以配合和支持。

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十九条 公司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规定,结合本企业实际情

况,建立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制度,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责任,积极开发和使用节能产

品,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企业应当通过宣传教

育等有效形式,不断提高员工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

第三十条 公司应当重视生态保护,加大对环保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和技术

支持,不断改进工艺流程,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实现清洁生产。企业应当加

强对废气、废水、废渣的综合治理,建立废料回收和循环利用制度。第三十一条 公司应当重视资源节约和资源保护,着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防止对不

可再生资源进行掠夺性或毁灭性开发。公司应当重视国家产业结构相关政策,特别关

注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要求,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和传统产业改造,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

第三十二条 公司应当建立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监控制度,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发现

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有关规定的,公司应当承担治理

或相关法律责任。发生紧急、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时,应当启动应急机制,及时报告和

处理,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三条 公司下属各子公司要研究制定周边的环境保护政策,指派具体人员负责周

边环境保护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并为环保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以

及技术和财力支持。第三十四条 公司应当指派专人检查下属子公司环保政策的实施情况,对不符合公司环

境保护政策的行为应予以纠正,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第七章 公共关系和社会公益事业

第三十五条 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应充分考虑社区的利益,设立专门机构或指定专人协调

公司与社区的关系。

第三十六条 公司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参加社区建设,鼓励职工志愿服务社会。

第三十七条 公司应当积极履行社会公益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关心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热心参与支持慈善事业,关心支持环境保护、教育、文化、科学、卫生、社区建设、扶

贫济困等公共福利事业。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情况下,积极提供财力、物力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和援助。

第三十八条 公司应主动接受政府部门和监管机关的监督和检查,关注社会公众及新闻

媒体对公司的评论。

第八章 制度建设与信息披露

第三十九条 公司应当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加强社会责任全员培训和普及教育,不断创 新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在业务流程和管理程序中体现社会责任的管理要求,努力形

成履行社会责任的价值观。

第四十条 公司应当建立和完善履行社会责任的体制机制。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建立健

全工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责任管理体制。公司要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公

布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规划和措施,完善社会责任沟通方式和对话机制,及时了解

和回应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的监督。

第九章 诚信文化建设

第四十一条 公司应当以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作为基本出发点,以

道德为基础,以法制为保障,努力培育诚信意识,切实提高诚信水平,推动“忠诚、友善、勤奋、进取”企业氛围,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第四十二条 公司应当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把各子公司及员工的诚信表现与其切身

利益直接联系起来,鼓励诚实守信,维护诚信利益。定期或不定期对履行诚信的情况

进行检查,积极支持和配合新闻媒体对自身履行诚信情况进行报道,宣传和表扬单位

和职工的诚信事迹,如发现存在违法失信行为,要依据规章制度严肃处理和认真整改,自觉向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报告。

第十章 附 则

篇3:社会管理工作办法

一、对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近年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多,加强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势在必行。作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养老保险档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设立养老保险档案时必须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展开审查和管理,因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具备着强烈的法律效力以及说服力。作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应当要严格按照统一而规范的制度执行,并保障着城乡居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当前来说国内的养老保险体系和制度仍然不够完善,存在着制度内容不一和层次杂乱等问题,对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应当要增强对城乡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建立健全养老保险体系和制度,促使着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统一和规范,对于维护国家社会稳定和谐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二、概述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基本状况

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增长,市场领域中的各行各业都开启了改革创新的道路,而社会养老保险业务作为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要加快改革创新步伐,促使社会养老保险业务质量和效率提高。作为当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主要依据,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仍然有待完善,在档案管理和参保用户信息统计等方面都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缺少统一和规范的管理体系,从而致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管理工作问题不断增生,再加上档案管理涉及的信息量相对较多,使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无法趋向于现代化管理方向发展。

三、对养老保险档案规范管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构建完善且规范的管理制度。

由于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管理部门应当要构建出完善且规范的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制度培训和工作流程培训,以便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各项制度和操作流程,尤其是针对较为重要的纸质档案和材料,应要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排序和维护,针对部分特殊的档案材料最好是备份管理,保障档案资料的安全和完整。档案管理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档案备份和保存的方式和流程,还需要了解相关理论知识,从而有效提高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水平。

(二)不断规范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

增强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规范化管理,可以从下列两个方面进行工作实施:一是定期检查老年人的信息,对于适龄老年人或者逝世老年人要及时增补档案信息。充分利用现代化先进网络技术加强对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促使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趋向于现代化管理方向。同时还要深入基层群众,及时了解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的详细信息,并及时修改和完善,确保养老保险参保人员信息具备时效性。二是现阶段来说国内老龄化人口比例不断提高,社会发展就需要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灵活和高效,定期对参保人员信息进行修改和补充,确保养老保险信息更加精准。

(三)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养。

现阶段来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和信息化管理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养。因此,养老保险机构需要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知识和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培训,指导档案管理人员利用现代化先进网络技术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增强和国际养老保险机构的沟通,充分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结合社会主义国情和市场发展机制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此外,还需要增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和工作作风的培养,建立起业务能力强和管理经验丰富的档案管理团队。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技术。

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增长,市场各领域各行业都相继开展创新改革工作,我国人口老龄化比例的增长就要求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向现代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实质上档案管理信息化和数字化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求和方向,所以在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应当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技术,全面革新档案管理工作模式,这样不但能够有效减少养老保险机构的人工成本支出,而且还能全面提高养老保险机构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结语

档案管理工作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的信息,用作社会民众享受待遇的主要依据。建立健全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体系,增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应用现代化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技术,对于不断规范档案管理工作起着较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安兆芳.浅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档案的管理[J].黑龙江档案,2014,(01).

篇4:社会管理工作办法

本办法所称社会保险补贴是指各级财政安排的用于社会保险补贴的专项资金。

社会保险补贴的對象:(一)企业(单位)新增岗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以及国家和自治区政策规定的其他可以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各类企业(单位)。(二)在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各类用人单位。(三)通过灵活就业方式实现就业,到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就业登记,并以个人身份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的范围和标准:(一)对符合本办法第二条第(一)款的企业(单位),按其为符合社会保险补贴条件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本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以及企业(单位)和个人应缴纳的其他社会保险费。(二)对符合本办法第二条第(二)款的用人单位,按其为符合社会保险补贴条件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工伤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本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以及单位和个人应缴纳的其他社会保险费。(三)对符合本办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的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数额原则上不超过其实际缴费的66%。具体补贴标准由各市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下简称:人社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

社会保险补贴的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时年龄为准)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法定退休年龄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社会保险补贴时限应连续计算,不得分时段享受。

灵活就业人员在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补贴:①被用人单位录用并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②未按规定向当地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定期报告就业情况、进行就业登记的;③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④其他由当地人社部门和财政部门确定的不符合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条件情形发生的。

篇5: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办法

景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景泰县加强社会组织执法监察

工作意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省市驻景有关单位:

《景泰县加强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意见》已经县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景泰县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名单

二O一一年六月十日

主题词:民政 社会组织 执法监察 通知

抄送:县法院,县检察院,县武装部,县委、县人大、县政协各办公室,武警景泰中队。景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6月10日印发 景泰县加强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意见

为促进全县社会组织规范、有序、健康发展,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0号)、《基金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0号)、《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1号)和《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民政部令第21号)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加强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意见的通知》(甘政办„2010‟205号)、《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银市加强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意见的通知》(市政办法„2011‟82号)等法规、规章和意见,结合全县实际,就加强全县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的重要性 社会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政府连接市场和社会的桥梁与纽带。党的十七大提出要“重视社会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社会组织的创先争优活动都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政府职能转变,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在提供公共服务、反映社会诉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县社会组织也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景泰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我县社会组织仍然处于成长发展阶段,其自律机制还不够健全,在监督管理方面还存在内容缺失、形式缺位和执法监察不到位的问题,致使一些社会组织出现违章经营、违规办事和违法活动等现象,个别社会组织强收超收会费,随意摊派、评比、培训,甚至未经登记就擅自以社会组织名义开展活动。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组织的声誉和形象,干扰了经济社会发展正常秩序。因此,在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完善社会组织自律机制建设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大监督管理和执法监察力度,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组织协同执法监察机制。

二、社会组织执法监察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形式

(一)基本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建立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格局。完善监察制度,健全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组织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服务全县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二)主要形式。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由民政部门牵头组织实施,采取日常监管、检查、执法监察等形式开展。

1.日常监管。在日常管理中,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社会组织的成立、变更、注销的登记或者备案;对社会组织实施检查;对社会组织违法、违规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对社会组织违法、违规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业务主管单位负责社会组织筹备申请、成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前的审查;监督、指导社会组织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依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监督检查社会组织运行管理;负责社会组织检查的初审;参与针对所属社会组织的联合执法检查活动,协助登记管理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查处所属社会组织的违法行为;会同有关机关指导社会团体的清算事宜。

2.检查。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要把检查作为加强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重点检查社会组织依法开展业务活动、制度建设和资产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对在年检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追踪限期整改;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问题严重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给予行政处罚;对承担民事责任或构成犯罪的应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3.执法监察。由登记管理机关牵头、业务主管单位和有关部门参加,联合对社会组织实施执法监察,包括同级部门之间联合执法监察和上下级之间的联合执法监察。执法监察包括专项执法监察和联合执法监察。专项执法监察指对社会组织某一领域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某一突出问题进行的执法监察。在开展社会组织执法监察时,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把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与自身业务工作结合起来,针对社会组织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按照各自职能分工,采取有力措施,坚决予以查处。

三、社会组织执法监察的范围和内容

(一)范围。主要是县级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组织名义开展活动的非法组织等。

(二)内容。主要查处社会组织以下违法、违规行为: 1.申请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登记和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2.擅自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或者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3.涂改、倒卖、出租、出借社会组织登记证书和出租、出借社会组织印章的;4.违反自愿入会原则,强制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入会的;5.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和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的;6.违反自愿原则强制收取、搭车收取会费,违规使用会费或违规使用会费票据的;7.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费、筹资,接受或使用捐赠、资助款物的;8.侵占、私分、挪用社会组织资产的; 9.有偷税漏税行为的;10.违反有关规定,乱摊派、乱评比的;11.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日常监督管理的;12.超期不年检、不换届,领导干部违规兼职的;13.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四、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协同部门的责任分工

除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以外,其他协同部门的职责分别是: 发改(物价)部门:负责社会组织收费许可证的办理,依法查处社会组织的乱收费行为。县发改局会同县财政局负责收费标准的审批和收费项目的审核。

教育部门:配合做好对民办教育机构的执法监察及社会组织执法监察的相关工作。

公安部门:负责社会组织的印章刻制及收缴非法刻制的社会组织印章。协同查处社会组织的违法活动和取缔非法社会组织,维护联合执法监察工作中的治安秩序。

监察部门:负责查处社会组织有关规定中涉及国家公务人员的违规违纪行为。

财政部门:负责对社会组织提出税收优惠政策以及提供和管理财政票据,并对社会组织收费行为及执行财政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财会„2004‟7号)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社会组织乱收费行为。县财政局会同县发改局负责收费项目的审批和收费标准的审核。人社部门:配合做好对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执法监察及社会组织执法监察的相关工作。

审计部门:负责对资产来源于政府部门拨款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社会组织进行审计监督,并对政府部门有特殊要求的社会组织进行财务审计,查处违法、违规使用资金行为。

国税和地税部门:负责社会组织税务登记办理及税收征缴工作,支持社会组织税款统一代征代缴,为社会组织提供税务发票。查处社会组织的偷税、漏税行为。

工商部门:负责社会组织设立经济实体的审批工作,落实其公益性活动收费减免优惠政策;负责对社会组织广告活动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虚假广告。

质监部门:负责社会组织的组织机构代码申办、变更、注销登记,负责社会组织机构代码的年检、查询与日常监管。

文广部门:负责对社会组织出版物的出版、印刷或复制、发行等活动实施监督管理;查处社会组织违禁出版物和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中的违法、违规活动。

外事部门:负责社会组织涉外活动的审批,境外非政府组织在我县开展活动的监督管理。

人民银行:负责社会组织资金账户的开设管理工作,查处社会组织的违规结算账户。

五、加强对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的组织领导

全县各级政府要把社会组织的执法监察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明确相关任务,建立健全执法监察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县联席会议由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总召集人,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和县民政局局长担任副召集人,相关协同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其主要职能是:通报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协同执法监察中的重要问题。

(二)建立联络员和兼职执法监察员制度。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指派1名工作人员作为联络员,具体负责社会组织执法监察联络工作,并确定2名以上,具有执法资格的兼职执法监察工作人员,明确责任,配备必要的执法监察技术设备,履行执法监察职能。

(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严格执法,既要防止不作为,又要避免乱作为。对在社会组织执法监察中不认真履行职责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依纪追究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责任。

(四)落实执法监察工作经费。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重视社会组织管理和执法监察机构建设,在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县财政要把社会组织日常管理、执法监察经费按照属地社会组织数量确定额度、纳入预算。县级财政要加大社会组织培育、执法监察装备投入力度。

(五)严肃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各行政职能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相关行政法规有关规定,对违法、违规的社会组织和直接责任人给予相应处罚。社会组织触犯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取缔民间非法组织暂行办法》等法规、规章,视情节轻重,由登记管理机关分别给予警告、罚款、责令改正、限期停止活动、撤销登记、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等处罚。对未经登记或已撤销登记擅自以社会组织名义进行活动的非法社会组织要坚决予以取缔。社会组织有关人员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附件

景泰县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

联席会议成员名单

总召集人:肖进银 县政府副县长 副召集人:常守斌 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陈俊德 县民政局局长

成 员:安方强 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经研室主任

张学仁 县发改局副局长 胡秉林 县民政局副局长 张 智 县教育局副局长 郝建国 县公安局副局长

马兆胜 县监察局执法监察室主任 卢新春 县财政局副局长 王培民 县人社局纪检组长 沈文成 县文广局纪检组长

高建青 县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办

公室副主任

杨鹏科 县国税局副局长 沈茂强 县地税局纪检组长 朱世魁 县工商局副局长

宋 杰 县质监局副局长 狄国林 人行景泰支行副行长

篇6:社会保险管理办法

1.1 为了维护员工享受社会保险的合法权益,明确企业与员工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1.2 本办法社会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职工生育保险。凡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自次月起参保。

1.3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单位。

2社会保险的缴费

2.1 缴费基数的确定

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是一致的。缴费基数由公司每年末同意调整,并经员工本人签字确认,然后报市社会保障部门作为员工下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

员工缴费基数若高于陕西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以300%作为缴费基数;员工缴费基数若低于陕西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以60%作为缴费基数。

新员工缴费基数的确定参见公司《人事管理制度》。

2.2 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四项缴费费用由企业和员工个人共同负担,具体缴费比例为:

2.3 工伤保险和职工生育保险缴费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员工个人不缴费。工伤保险的缴费比例为1%,职工生育保险的缴费比例为0.6%。

2.4 申报与缴纳

社会保险缴费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向社保部门申报,财务部负责筹集和缴纳,其中员工个人的缴纳部分由财务部在员工当月工资中代扣代缴。

员工退休(职)后停止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用。个人账户的管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建立个人账户,大病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职工生育保险不建立个人账户。

3.1 基本养老保险

全省统一建立个人账户的起始时间为1996年1月1日,在此之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员工,从参加之日起建立个人账户。1995年12月31日以前个人已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连同利息计入个人账户。

个人账户存储额只能用于本人养老,不得提前支取。

3.2 基本医疗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账户以医疗IC卡作为依据,由员工本人保管使用;每月由西安市医疗保险处根据员工年龄和个人缴费基数向医疗IC卡自动划转。

个人账户划转比例如下:

3.3 失业保险

参加失业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后即建立个人账户,目前个人账户不划转资金。社会保险的转移:非因退休离开公司或调入公司的员工,应及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社会保险转移主要是指基本的养老保险;其它种类的保险均不办理转移,其保险责任随劳动关系的解除自动终止,员工办理离厂手续时应将医疗保险证交公司人力资源部。

4.1 基本养老保险的转出

需要转出养老保险的员工,应向人力资源部提供接受养老保险关系的单位;如果接受单位是异地的,还需提供接受单位名称、参保地的社保机构名称、社保机构开户行名称以及银行账号;人力资源部负责在西安市养老保险处为员工办理转移手续。

4.2 基本养老保险的转入

调入本公司的员工在办理入厂手续的同时将养老保险关系转入公司。社会保险有关待遇

5.1 退休养老金

员工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将医疗保险证与1吋、2吋彩照各一

张交人力资源部;由人力资源部负责为员工办理退休申报;自西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批之日的次月起,员工享受退休待遇并领取社会发放的养老金。

5.2 工伤保险待遇

员工发生工伤或工伤旧病复发时,由安全管理部负责申报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并告知工伤员工在指定医院治疗;人力资源部负责员工工伤保险待遇的申报。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下达3日内,安全管理部负责收集《工伤认定书》(原件)、《劳动能力鉴定书》(原件)、医疗费发票(原件)、门诊病历(原件)、住院病历(原件)、住院费用清单、用药清单、出(入)院证明、诊断证明、工伤员工身份证复印件等送人力资源部。工伤员工应配合提供申报工伤待遇的有关资料。

员工2004年1月1日前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并完成工伤认定的,仍执行劳部发[1996]266号,《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

5.3 医疗保险待遇

在职或退休员工,均按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医疗和大病医疗保险;若在外地发生住院医疗费用时,凭单据在职工医院医保科办理申请报销等相关事宜。

5.4 失业保险待遇

5.4.1 申领条件

应同时具备:参加失业保险满一年以上,并履行缴费义务;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

5.4.2 领取期限

5.4.3 申请办法

符合申请条件的员工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3日内,到人力资源部办理失业保险申请手续;并应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60日内,持身份证、两张免冠照片以及解除劳动合同文件,到西安市失业保险处办理失业登记手续。

5.5 职工生育保险待遇:详见《职工生育保险实施办法》。

5.6 员工死亡后个人账户的处理

5.6.1 基本养老保险

员工死亡后,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依法由继承人按一下规定办理继承:

(1)在职员工(含退养人员)死亡的,其个人缴费部分本息全额继承。由其家属将死亡证明复印件、火化证明复印件、死者身份证复印件、医疗保险证交人力资源部,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办理缴费本息的领取。

(2)离退休人员死亡的,其个人缴费部分本息的余额可以继承。由其家属将死亡证明原件及复印件、火化证明复印件、死者身份证复印件、医疗保险证、养老金银行销户证明等交公司离退休办,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办理缴费余额与丧葬费的领取。

5.6.2 基本医疗保险

员工死亡后,医疗保险待遇终止。子公司社会保险管理办法

6.1 由公司代缴社会保险的人员

此类人员执行本办法。所发生的社会保险费用(含企业缴费和个人缴费)暂由公司代缴,各子公司按公司财务部的有关规定将社会保险费交公司财务部。

6.2 在工作地缴纳社会保险的人员

此类人员所在子公司,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社会保险管理办法,但缴费基数应报公司人力资源部审批,原则上与公司同等条件的员工比较,银河消防公司的不得超出公司的缴费基数;西安科技公司的不得超出5%;宝凌公司的不得超出20%。附则

7.1 本办法未涉及的社会保险内容,按有关法律和规定执行。

7.2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原司人字[2006]57号文件即行废止。

篇7:社会抚养费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15-01-22

社会抚养费,是指为调节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环境,适当补偿政府的社会事业公共投入的经费,而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生育子女的公民征收的费用。社会抚养费属于行政性收费,具有补偿性和强制性的特点。2002年8月2日,国务院经国务院令第357号公布了《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对征收社会抚养费问题作出了规定。

社会抚养费征收对象

1、超生的;

2、符合生育政策,但未申请领取《再生一胎生育证》而生育的;

3、未到法定婚龄怀孕生育或者非婚生育、重婚生育的;

4、为他人计划外生育提供帮助而非法收养子女的

2015年最新《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条例》 社会抚养费拟统一征收标准

2014年11月2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发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条例(送审稿)》(以下简称《条例》),并公开征求意见。《条例》较2002年施行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有多方改变,其中首次明确提出,不符合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按户籍地人年均可支配收入,对双方当事人分别征收计征标准3倍以下的社会...2014年11月2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发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条例(送审稿)》(以下简称《条例》),并公开征求意见。《条例》较2002年施行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有多方改变,其中首次明确提出,不符合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按户籍地人年均可支配收入,对双方当事人分别征收计征标准3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这意味着此前由各地执行的数倍不等的征罚标准,将统一设上限。

统一征收标准计征设最高三倍上限

根据2002年《办法》规定,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分别以当地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计征的参考基本标准,结合当事人的实际收入水平和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情节,确定征收数额。具体征收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这意味着地方可自行制定标准。

而新《条例》拟明确规定,明确了计征基本标准,并规定已生育一个子女,不符合政策规定再生育一个子女的,对双方当事人分别征收计征标准3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已生育两个以上子女,加重征收社会抚养费。

这意味着,社会抚养费征收最高标准被限定在不高于年人均收入的3倍。

统一执法区域按户籍地收入标准执行

2002年《办法》规定,当事人的生育行为,如果发生现居住地则由现居住地按照当地标准征收。如发生在户籍所在地,则由户籍所在地按照本地标准征收。如都未发现的,则由首先发现的地方,按当地标准征收。

而新《条例》则规定,流动人口的社会抚养费征收,由其户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照户籍所在地的征收标准作出征收决定。流动人口现居住地应当配合户籍地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做好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

这意味着,流动人无论生育行为发生在哪里,均按户籍所在地标准征收,现居住地只是配合征收工作。

撤销乡镇罚权仅县级政府可做处罚

在2002年《办法》中规定,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由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作出书面征收决定;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作出书面征收决定。

《条例》规范了征收主体,限制了委托征收权限。明确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由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征收机关)作出书面征收决定。征收机关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开展社会抚养费征收的调查取证工作。

这意味着,乡镇或街道一级不再承担征收权利,而只负责调查取证工作。

征收范围缩小不合程序但不违法不罚

《条例》明确指出,社会抚养费征收要严格依法行政,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条例》还明确界定了征收对象,缩小了征收范围。明确规定征收对象为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多生育的公民;对符合政策规定,但不符合程序规定生育的,不予征收社会抚养费。特别是明确提出,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征收程序的,社会抚养费征收行为无效。

《条例》首次提出,社会抚养费征收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社会抚养费征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强调结合当事人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多生育子女的情节,“合理”确定征收数额。

增加调查环节当事人申辩禁加重罚

在2002年《办法》中,并未就超生行为进行调查的规定。

而新《条例》则在此方面增加了数款要求。其中,第十三条规定,征收机关发现公民有依法应当征收社会抚养费行为的,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进行调查,收集有关证据。第十四条规定,征收机关在调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应当如实回答询问,协助调查,不得阻挠。询问应当制作笔录。

调查终结,征收机关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给予征收、补充调查、撤销案件等不同的处理方式。

此外,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征收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社会抚养费征收额度。

明确“乱收费”下征费指标属“乱收费”

在2002年《办法》中,对于“乱收费”的标注仅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擅自增设与计划生育有关的收费项目,提高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

而在新《条例》中,则明确6种乱收费行为,分别是擅自改变社会抚养费征收范围的;擅自调整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的;下达或者变相下达社会抚养费征收指标和任务的;征收社会抚养费不出具合法收据的;向征收机关返还或者变相返还社会抚养费的;其他违反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的行为。

篇8:社会管理工作办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 (局) , 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根据《预算法》、《政府采购法》及其实施条例、《企业国有资产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15]42号) , 为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管理, 规范财政部门履职行为, 保障合作各方合法权益, 现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管理暂行办法》。请遵照执行。

财政部

2016年9月24日

附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简称PPP) 项目财政管理, 明确财政部门在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工作要求, 规范财政部门履职行为, 保障合作各方合法权益, 根据《预算法》、《政府采购法》、《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能源、交通运输、市政公用、农业、林业、水利、环境保护、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养老、旅游等公共服务领域开展的各类PPP项目。

第三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 统筹安排财政资金、国有资产等各类公共资产和资源与社会资本开展平等互惠的PPP项目合作, 切实履行项目识别论证、政府采购、预算收支与绩效管理、资产负债管理、信息披露与监督检查等职责, 保证项目全生命周期规范实施、高效运营。

第二章项目识别论证

第四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协同配合, 共同做好项目前期的识别论证工作。

政府发起PPP项目的, 应当由行业主管部门提出项目建议,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授权的项目实施机构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提请同级财政部门开展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

社会资本发起PPP项目的, 应当由社会资本向行业主管部门提交项目建议书, 经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 由社会资本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授权的项目实施机构提请同级财政部门开展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

第五条新建、改扩建项目的项目实施方案应当依据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前期论证文件编制;存量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依据还应包括存量公共资产建设、运营维护的历史资料以及第三方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等。

项目实施方案应当包括项目基本情况、风险分配框架、运作方式、交易结构、合同体系、监管架构等内容。

第六条项目实施机构可依法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委托专家或第三方专业机构, 编制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报告。受托专家或第三方专业机构应独立、客观、科学地进行项目评价、论证, 并对报告内容负责。

第七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行业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实施方案共同对物有所值评价报告进行审核。物有所值评价审核未通过的, 项目实施机构可对实施方案进行调整后重新提请本级财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审核。

第八条经审核通过物有所值评价的项目, 由同级财政部门依据项目实施方案和物有所值评价报告组织编制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 统筹本级全部已实施和拟实施PPP项目的各年度支出责任, 并综合考虑行业均衡性和PPP项目开发计划后, 出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审核意见。

第九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建立本地区PPP项目开发目录, 将经审核通过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的项目纳入PPP项目开发目录管理。

第三章项目政府采购管理

第十条对于纳入PPP项目开发目录的项目, 项目实施机构应根据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审核结果完善项目实施方案, 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核。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 由项目实施机构按照政府采购管理相关规定, 依法组织开展社会资本方采购工作。

项目实施机构可以依法委托采购代理机构办理采购。

第十一条项目实施机构应当优先采用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等竞争性方式采购社会资本方, 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充分竞争。根据项目需求必须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 应当严格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

第十二条项目实施机构应当根据项目特点和建设运营需求, 综合考虑专业资质、技术能力、管理经验和财务实力等因素合理设置社会资本的资格条件, 保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平等参与。

第十三条项目实施机构应当综合考虑社会资本竞争者的技术方案、商务报价、融资能力等因素合理设置采购评审标准, 确保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营和质量效益提升。

第十四条参加采购评审的社会资本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内容最终被全部或部分采纳, 但经采购未中选的, 财政部门应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对其前期投入成本予以合理补偿。

第十五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PPP项目采购活动的支持服务和监督管理, 依托政府采购平台和PPP综合信息平台, 及时充分向社会公开PPP项目采购信息, 包括资格预审文件及结果、采购文件、响应文件提交情况及评审结果等, 确保采购过程和结果公开、透明。

第十六条采购结果公示结束后、PPP项目合同正式签订前, 项目实施机构应将PPP项目合同提交行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法制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审核后, 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七条PPP项目合同审核时, 应当对照项目实施方案、物有所值评价报告、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及采购文件, 检查合同内容是否发生实质性变更, 并重点审核合同是否满足以下要求:

(一) 合同应当根据实施方案中的风险分配方案, 在政府与社会资本双方之间合理分配项目风险, 并确保应由社会资本方承担的风险实现了有效转移;

(二) 合同应当约定项目具体产出标准和绩效考核指标, 明确项目付费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

(三) 合同应当综合考虑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成本核算范围和成本变动因素, 设定项目基准成本;

(四) 合同应当根据项目基准成本和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 参照工程竣工决算合理测算确定项目的补贴或收费定价基准。项目收入基准以外的运营风险由项目公司承担;

(五) 合同应当合理约定项目补贴或收费定价的调整周期、条件和程序, 作为项目合作期限内行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执行补贴或收费定价调整的依据。

第四章项目财政预算管理

第十八条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预算管理要求, 将PPP项目合同中约定的政府跨年度财政支出责任纳入中期财政规划, 经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后, 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核, 保障政府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履约能力。

第十九条本级人民政府同意纳入中期财政规划的PPP项目, 由行业主管部门按照预算编制程序和要求, 将合同中符合预算管理要求的下一年度财政资金收支纳入预算管理, 报请财政部门审核后纳入预算草案, 经本级政府同意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第二十条行业主管部门应按照预算编制要求, 编报PPP项目收支预算:

(一) 收支测算。每年7月底之前, 行业主管部门应按照当年PPP项目合同约定, 结合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等, 测算下一年度应纳入预算的PPP项目收支数额。

(二) 支出编制。行业主管部门应将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PPP项目支出责任, 按照相关政府收支分类科目、预算支出标准和要求, 列入支出预算。

(三) 收入编制。行业主管部门应将政府在PPP项目中获得的收入列入预算。

(四) 报送要求。行业主管部门应将包括所有PPP项目全部收支在内的预算, 按照统一的时间要求报同级财政部门。

第二十一条财政部门应对行业主管部门报送的PPP项目财政收支预算申请进行认真审核, 充分考虑绩效评价、价格调整等因素, 合理确定预算金额。

第二十二条PPP项目中的政府收入, 包括政府在PPP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依据法律和合同约定取得的资产权益转让、特许经营权转让、股息、超额收益分成、社会资本违约赔偿和保险索赔等收入, 以及上级财政拨付的PPP专项奖补资金收入等。

第二十三条PPP项目中的政府支出, 包括政府在PPP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依据法律和合同约定需要从财政资金中安排的股权投资、运营补贴、配套投入、风险承担, 以及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安排的PPP专项奖补资金支出。

第二十四条行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各级财政部门做好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监测工作。每年一季度前, 项目公司 (或社会资本方) 应向行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报送上一年度经第三方审计的财务报告及项目建设运营成本说明材料。项目成本信息要通过PPP综合信息平台对外公示, 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五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开展PPP项目绩效运行监控, 对绩效目标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定期检查, 确保阶段性目标与资金支付相匹配, 开展中期绩效评估, 最终促进实现项目绩效目标。监控中发现绩效运行与原定绩效目标偏离时, 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第二十六条社会资本方违反PPP项目合同约定, 导致项目运行状况恶化, 危及国家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 或严重影响公共产品和服务持续稳定供给的, 本级人民政府有权指定项目实施机构或其他机构临时接管项目, 直至项目恢复正常经营或提前终止。临时接管项目所产生的一切费用, 根据合作协议约定, 由违约方单独承担或由各责任方分担。

第二十七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在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内, 按照事先约定的绩效目标, 对项目产出、实际效果、成本收益、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绩效评价, 也可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提出评价意见。

第二十八条各级财政部门应依据绩效评价结果合理安排财政预算资金。

对于绩效评价达标的项目, 财政部门应当按照合同约定, 向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方及时足额安排相关支出。

对于绩效评价不达标的项目, 财政部门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扣减相应费用或补贴支出。

第五章项目资产负债管理

第二十九条各级财政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加强PPP项目涉及的国有资产管理, 督促项目实施机构建立PPP项目资产管理台账。政府在PPP项目中通过存量国有资产或股权作价入股、现金出资入股或直接投资等方式形成的资产, 应作为国有资产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中进行反映和管理。

第三十条存量PPP项目中涉及存量国有资产、股权转让的, 应由项目实施机构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相关办法, 依法进行资产评估,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三十一条PPP项目中涉及特许经营权授予或转让的, 应由项目实施机构根据特许经营权未来带来的收入状况, 参照市场同类标准, 通过竞争性程序确定特许经营权的价值, 以合理价值折价入股、授予或转让。

第三十二条项目实施机构与社会资本方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PPP项目合同约定确定项目公司资产权属。对于归属项目公司的资产及权益的所有权和收益权, 经行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同意, 可以依法设置抵押、质押等担保权益, 或进行结构化融资, 但应及时在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上公示。项目建设完成进入稳定运营期后, 社会资本方可以通过结构性融资实现部分或全部退出, 但影响公共安全及公共服务持续稳定提供的除外。

第三十三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做好项目资产移交工作。

项目合作期满移交的, 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应按合同约定共同做好移交工作, 确保移交过渡期内公共服务的持续稳定供给。项目合同期满前, 项目实施机构或政府指定的其他机构应组建项目移交工作组, 对移交资产进行性能测试、资产评估和登记入账, 项目资产不符合合同约定移交标准的, 社会资本应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

项目因故提前终止的, 除履行上述移交工作外, 如因政府原因或不可抗力原因导致提前终止的, 应当依据合同约定给予社会资本相应补偿, 并妥善处置项目公司存续债务, 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如因社会资本原因导致提前终止的, 应当依据合同约定要求社会资本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第三十四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PPP项目债务的监控。PPP项目执行过程中形成的负债, 属于项目公司的债务, 由项目公司独立承担偿付义务。项目期满移交时, 项目公司的债务不得移交给政府。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五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PPP项目的监督管理, 切实保障项目运行质量, 严禁以PPP项目名义举借政府债务。

财政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加强项目合规性审核, 确保项目属于公共服务领域, 并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履行相关前期论证审查程序。项目实施不得采用建设-移交方式。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资设立项目公司的, 应按照《公司法》等法律规定以及PPP项目合同约定规范运作, 不得在股东协议中约定由政府股东或政府指定的其他机构对社会资本方股东的股权进行回购安排。

财政部门应根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结果和PPP项目合同约定, 严格管控和执行项目支付责任, 不得将当期政府购买服务支出代替PPP项目中长期的支付责任, 规避PPP项目相关评价论证程序。

第三十六条各级财政部门应依托PPP综合信息平台, 建立PPP项目库, 做好PPP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公开工作, 保障公众知情权, 接受社会监督。

项目准备、采购和建设阶段信息公开内容包括PPP项目的基础信息和项目采购信息, 采购文件, 采购成交结果, 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项目合同文本, 开工及竣工投运日期, 政府移交日期等。项目运营阶段信息公开内容包括PPP项目的成本监测和绩效评价结果等。

财政部门信息公开内容包括本级PPP项目目录、本级人大批准的政府对PPP项目的财政预算、执行及决算情况等。

第三十七条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应对PPP项目财政管理情况加强全程监督管理, 重点关注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债务管理、绩效评价等环节, 切实防范财政风险。

第三十八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实施PPP项目的, 依据《预算法》、《政府采购法》及其实施条例、《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涉嫌犯罪的, 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上一篇:高油玉米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下一篇:NMET97阅读理解评析及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