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成语故事

2024-05-07

美术成语故事(精选8篇)

篇1:美术成语故事

我说课的题目是冀教版小学五年级第十二册美术第12课《成语里面故事多》。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大都来源于生活,言简意赅。有些成语有一定的出处和来源,因此,成语背后都有一个丰富文化内涵的故事。在这里就《成语里面故事多》一课分从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教法和教学设计等方面来进行说课,敬请指教!

一、教材分析:

《成语里面故事多》一课是集绘画、制作、审美、学习为一体的课业形式。教材中主要是通过让学生通过了解成语知识以及背后的故事,并对成语故事进行整理和概括,用工艺制作、绘画或配饰表演等形式对成语进行艺术表现。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成语、表现成语故事的兴趣。

二、学生及媒体分析:

中高段学生具备了不错的绘画基础和造型基础,感觉有意性和目的性也在逐步发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续性上还不够,所以直观鲜明而又精彩有趣的可见有助于本科的教学。本科以成语故事图片为主,可以很清晰的展现出成语故事的准确意思,或夸张、或抽象、或概括等形式。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抓住成语的主要意思进行构思创作。

三、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领域:(1)、欣赏成语故事艺术作品,增加对成语的认识和了解。(2)、能够对成语故事进行恰当的艺术表现,发展创造能力。

2、操作领域: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把故事的内容表现得生动有趣。享受制作成功的快乐,培养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3、情感领域:通过学习,体会我国博大精深的成语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以敏锐的目光去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儿童大胆想象和创造,技法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体验美术学习带来的快乐!教学重点:

1、成语故事画的制作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

构图的合理性,画面的生动性、趣味性

四、说教法

本课包含了语文知识的积累以及绘画知识的应用,总的来说体现了新课程所说的综合性学习的思想,涉及多个方面的相关知识,通过多媒体设备,师生共同欣赏,共同合作,共同评价,共同总结,建构气起自主的平台,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1、由静变动,新颖活泼;

2、激趣引新,变幻无穷;

3、个性发展,启迪创新。

五、说学法

1、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通过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仔细观察几幅图,在尝试、分解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中,使他们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创新。

2、在创作绘画时,倡导合作,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体会到在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不但能做,而且能做的精彩!”

六、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语言导入、激发兴趣

1、上课初始先调动起孩子们的兴趣,让学生们真正对成语故事关注起来。

2、揭示,点明课题

(二)讲解示范,概括总结

1、了解成语: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认真理解。

2、诠释成语 课件出示

欣赏时提醒学生注意图画中的形象的塑造、形象的特点及形象所处的环境。

3、教材范例欣赏:

(1)观看书中的作品,认真观察分析作品的制作材料(2)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有单幅画、有组画,题材较多。

4、课件展示作品欣赏

5、学生创作。根据以上范画请你把知道的成语故事,尽可能的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注意如何选材、如何表现自己的故事。鼓励学生用绘画方式把自己喜欢的故事画出来。教师巡回指导时,放舒缓音乐可以使师生情感得到共鸣,活跃了课堂气氛,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体现的新课标的倡导理念,对于中高段学生有着示范的必要,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个性和创作精神的培养。这是学生的感觉由体表转向了内心,感觉的体验得到了升华。

(三)、多为评价、个性表达

1、自评、互评

当学生小组基本完成作品时,让他们把自己画给好朋友或者周围同学看,并说明比较经典的地方。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教师对自己的感觉多元素的展示,另一方面又是展示绘画方法和造型元素的组合画,表现自己的独特构图能力。这又是一个互动交流的过程。

2、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只要有一点进步我都会给予鼓励和评价。我相信这些激励性的评语能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

课后拓展让学生积极的去体验观察身边的事物,自主参与探索过程。

七、说学生的自主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

1、贴近生活、服务生活、美化生活;

2、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

3、移情联想、张扬个性、创新实践。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只要我们都多想一想,试一试,就一定会有收获。本课的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体验、理解、创作为灵魂,让学生在成语故事中探索发现。12.成语里面故事多 教材分析: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在我国汉字的文化艺术宝库中,由多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是其中英语教案最耀眼的明珠。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大都来源于生活,言简意赅,这也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所无法与其相媲美的。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汉字组成,一般都有一定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

如“小题大做”“后来居上”等。有些成语必须知道其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等。由于成语大都有一定出处和来源,因此可以说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故事。我们学习成语知识,了解成语出老百晓小学语文教案处。

知晓成语背后的精彩故事,就会理解成语的含义,体验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本课的主要学习活动就是让学生通过了解成语知识以及背后的故事。

并对成语故事进行整理和概括。

用工艺制作、绘画或配饰表演等形式对成语进行艺术表现。在教科书第30页上面出示了一幅艺术家程树人创作的雕塑作品《滥竽充数》的图片。作品节奏重复而不单调,造型独特,寓意含蓄。这件作品是在1987年创作的,位于上海市广中公园。广中公园内还有《鹬蚌相争》、《守株待兔》等多个成语故事的雕塑。教高中语文第一册试卷科书除展示这件艺术家的作品外。

还展示了6幅学生作品,这些作品非常具有代表性,有的是利用多媒体制作的作品,有的是线描作品,有的是彩绘作品。

有的是配饰表演作品。这些作品构思新颖,富有童趣。

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准确表现了相对应的成语故事。教学目标:

1.欣赏成语故事艺术作品。

增加对成语的认识和了解。

2.能够对成语故事进行恰当的艺术表现。

发展创造能力。

3.通过学习,体会我国博大精深的成语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成语沙龙(看图猜成语英语课件背景)

二、佳作欣赏,了解方法。

引导学生欣赏多种形式的成语故事作品,对优秀作品的独特之处进行重点剖析,每种形式的欣赏要做到充分讲解。

三、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创作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个性化创作,表现出富有特色的作品。

2、创作的作品要准确表达出成语的故事情节,体现出成语的内涵。

3、作品可以是成语故事当中的一个有代表性的场景,也可以根据创作需要,跨越时 间和空间。

表现一个特定的场面。

四、作品展示评价。

成语故事画长廊形式进行展示作品,进一步体会我国成语英语的艺术魅力。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成语里面故事多》教案 教材分析: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世界上独一无 二的。在我国汉字的文化艺术宝库中,由多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是其中英语教案最 耀眼的明珠。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 短句。成语大都来源于生活,言简意赅,这也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所无 法与其相媲美的。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汉字组成,一般都有一定出处。有些成 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如“小题大做”“后来居上”等。有些成语必须知道其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 思,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等。由于成语大都有一定出处和来源,因此可以说 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故事。我们学习成语知识,了解成语。知晓成语背后的精彩故事,就会理解成语的含义,体验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本课的主要学习活动就是让学生通过了解成语知识以及背后的故事。并对成语故事进行整理和概括。用工艺制作、绘画或配饰表演等形式对成语进行艺术表现。在教科书第 32 页上面出示了一幅艺术家程树人创作的雕塑作品《滥竽充数》的图片。作品节奏 重复而不单调,造型独特,寓意含蓄。这些作品非常具有代表性,有的是利用多媒体制作的作品,有的是线描作品,有的是彩绘作品。有的是配饰表演作品。这些作品构思新颖,富有童趣。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准确表现了相对应的成语故事。教学目标:

1.欣赏成语故事艺术作品,增加对成语的认识和了解。

2.能够对成语故事进行恰当的艺术表现,发展创造能力。

3.通过学习,体会我国博大精深的成语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了解成语知识以及背后的故事,并对成语故事进行整理和概括,用工艺制作、绘画或配饰表演等形式对成语进行艺术表现。

教学准备:课件 水彩笔 各色卡纸 胶水 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图猜成语 同学们,在语文课中我们学会了许多的成语故事,课前老师又让同学们搜集了许多,今天大家就和我一起来做一个“看图猜成语”的游戏吧!(出示课件)请你根据每幅图的画面内容,猜出成语,看谁猜得准确。(学生看课件猜成语)。

2、导出课题 我们知道,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故事,它们有的来源 于历史典故,有的来源于寓言故事,还有的来源于神话传说,总之,成语里面故事多,(课件展示课题)那么谁能把你熟悉的成语故事简单的讲给大家听呢?(找学生讲成语故事)。

二、新授

1、讨论创作所需艺术手法 同学们我们能用语言的形式将成语故事讲出来,你想不想用美术的形式将成 语故事再现出来?那么都能用怎样的手法表现呢?我们来欣赏几幅作品,看看这 些作品中都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出示课件)同学们认真观察,同学之间可以讨 论一下。

2、师生共同总结艺术手法

(1)引导学生总结

(2)师生共同回顾艺术手法 工艺制作,绘画,配饰表演。

三、学生创作 有了这些艺术手法,你能否用你所喜欢的艺术手法来再现一个成语故事呢。在创作时同学们要注意以下几点(出示课件),现在就请同学们动手创作吧。

创作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个性化创作,表现出富有特色的作品。

2、创作的作品要准确表达出成语的故事情节,体现出成语的内涵。

3、作品可以是成语故事当中的一个有代表性的场景,也可以根据创作需要,跨越时 间和空间。表现一个特定的场面。(教师指导)

四、作品展示、评价与总结 以成语故事画长廊形式进行展示作品,进一步体会我国成语英语的艺术魅力。

篇2:美术成语故事

这个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七个班和四年级三个班的美术老师,孩子们天真活泼的影子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在整个学期的教学中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不管事情的大小还是重要与否,那些回忆足以让我铭记。

因为我教的是一年级,小插曲自然就比较多,所以那些天真的孩子们经常让我”回味无穷!”特别是一年级八班陈亦成小朋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初识这个孩子是在刚入学的第一节美术课上,为了了解他们的绘画功底,我让所有的学生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全班几乎都拿起了画笔,惟独他静静地趴在桌子上,我问他为什么不画?他只是低着头什么也不说。开始,我还一直鼓励他画画很有趣,只要你大胆画,即使是乱涂乱画,也会从中发现美的东西。我让他用点、圈和线试着乱涂几下,然后让他在这里边找图形,并涂上颜色。于是,他勉强进行了第一张作业的练习。接下来的两节课,我又发现这个孩子经常不带学习用具,上课从不举手发言,也不完成作业。终于,我忍不住想找他谈话。于是,在他们班第四次美术课结束后,我拉着他往我的办公室走去,可他怎样都也不愿意去,一幅很害怕的样子,不管我用什么办法都没能说服他,我们就这样在走廊上僵持了一段时间。无奈之下,我只好换了一种说话的语态,试着一朋友的身份跟他沟通。我问他愿不愿意和老师做朋友,如果做朋友,是不是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帮助,最后我们还以“打钩钩”德方式,约好了以后上课要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他同意了。事情就这样暂告一段落。

过了两天,又到他们班的美术课了,让我没想到的是上次的“谈话”奏效了。我一整节课都关注着这个孩子的举动,发现他比之前有很大进步,我问的问题,他总是第一个举手回答;一听我说他回答的非常正确,他坐的更加端正,一副很厉害的样子;在画画的时候,只要我一句简单的表扬,他就会画的更加认真,表现的更加出色。在以后的美术课中,他一直保持着这种认真的态度,不仅按我的要求完成作业,还会主动跟我提出怎样才能让画面更漂亮。他从被动到主动的改变,让我另眼相看。

开学一个多月后的一天,他悄悄地走近我身边,对着我的耳朵轻轻地说到:“美术老师,我喜欢你,我喜欢上你的美术课!”最后还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再次感受到孩子对我如此的热情,让我兴奋不已。

通过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使我深受启发,我们教师不能只做课堂的权威者和发号施令的人,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走近学生、关心学生,做他们的领路人和朋友,多给孩子一点成功的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是给他们一个机会,也是尽我们教师的一份责任。

篇3:故事化的美术

“故事教学法”在实际中怎样来操作?又如何来选择合适的故事进行“故事教学法”?用“故事教学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在此, 本人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实践, 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与思考。

一、故事导入

新课的导入首先是“抢眼”,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一个精心设计的导入, 不仅为教学做好了铺垫, 也使课堂教学成功了一半。尝试用故事导入效果不错, 即能轻松揭示课题, 又能为美术创作带来丰富的题材。

如一年级“大鱼和小鱼”一课时, 用一个故事导入揭题:从前, 海里有一条喜欢夸耀自己的大鱼。一天, 它在浅海碰到一条小鱼, 骄傲地说:“我个儿大, 力气大, 在海中无论游到哪里, 谁见了我都吓得躲得远远的。你们小鱼呢, 永远被人瞧不起, 只好等着被人家捉。”大鱼的话还没有说完, 一张渔网从海上撒下来, 正好扣住了它们。大鱼使尽全身的劲儿也闯不出去, 结果碰得头破血流, 小鱼却从容地从网眼里钻出来, 摇着小尾巴不慌不忙地向深海游去。故事讲完以后, 学生带着对大鱼的命运感到惋惜, 对小鱼由衷祝福之情进入“大鱼和小鱼”课堂教学。同时也发现, 学生在美术的创作中出现了很多的大鱼和小鱼的故事。

其实, 低年级美术课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在揭题的时候采用故事形式, 如“船儿出航”可以用麦哲伦环球探险航行的故事, “童话城堡”这节课可以讲“白雪公主”的故事, “神气的大公鸡”可以让学生听“骄傲的大公鸡”的故事等,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或者本课的内容把一些有趣的、有哲理的故事讲给学生听, 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知识, 感受到生活中的美,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美术的快乐。

二、故事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 故事的选择、情节的设计、故事教学的方式都可以因人而易, 因“教学目的”而易, 同样地, 故事对于课堂的贯穿性也可以有所选择, 只要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好故事教学, 都可以有异曲同工之妙。

1. 贯穿整堂课, 是指一堂课在教学中用一个故事将其所有的环节串连起来, 完成教学内容

如在教学“我心中的太阳”一课中, 就将故事贯穿于整堂课, 本课主要要求学生通过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太阳。上课时, 我出示一份太阳公公寄给我的信, 出示了信封四张太阳不同时候不同的样子, 让学生帮忙说说漂亮太阳的样子并猜猜都是什么时候的太阳, 并说说这时的太阳公公像什么?这时提出太阳公公的难题:小朋友们我种一片园林, 里面种满太阳种子, 为了使我的太阳作用发挥的更大更多, 小朋友帮我想想太阳树上该长什么样的太阳?学生们纷纷把自己想到的好的主意告诉大家并把它画下来, 再剪下来贴在前面的“太阳树”里, 有的孩子对我说:“老师, 我的太阳要长在最高的地方, 能让它的光芒照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听了他的一席话, 我又问了其他学生都有什么想法, 有的告诉我:他的太阳能帮人治病, 让人们生活的健健康康。还有的告诉我, 他的太阳公公温度是最舒服的, 因为它是绿色的太阳, 经过孩子们的小手一个个有创意的太阳都在树上高高地挂着, 照亮了整堂课。

2. 穿插在其中一个环节中, 这也是故事教学的另一种方式

可以是新授部分的感受、体验、创作等各个部分, 但不管是放在哪个环节中进行故事教学, 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 真正达成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真正充分掌握教学内容。

也可以借助以实物或图片设置故事情境, 使学生进入课堂有“亲临其境”的亲切感。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真正感受到学习美术的快乐, 引导他们形成独具个性的审美能力。

三、故事结课

美术课的结课常常由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 老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 其实一节课下来学生所画的画就是一个美好的故事, 可以让学生把画编一个故事, 能使学生的画更有生命力, 老师还可以给一节课的内容以一个故事结尾, 这样能拓展课题内涵, 增强美术教育性, 收到意犹未尽的效果。

如在上“鸟的天地”这一课时, 在课后拓展环节中对学生进行爱鸟教育时, 我对学生说:“看到同学们制作的小鸟一只只都‘飞’进了森林, 同学们一定是很开心, 可是这里有一位‘朋友’却一点也不开心,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大屏幕上出示了鸟笼子里的小鸟。”这时学生争先恐后的举起手说:因为它失去了自由, 所以它开心不起来。我们放飞小鸟让它回到大自然的怀抱。看到大屏幕里的小鸟飞走了, 同学们立即鼓起掌声,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学生对动物的关爱。

虽然故事化的美术教学, 让学生在整节课中都处于良好氛围中, 让学生感受到进入了童话的世界, 最终有着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运用故事教学时, 应根据具体情况巧妙地运用, 切忌为故事而故事, 一味地追求故事化, 课堂气氛热热闹闹, 导致教学的庸俗化、程式化, 而变成形式主义的故事教学。学生只是一笑了之, 没有达到教学应有的价值目标, 出现背离教学活动初衷的情形。故而, 故事教学必须围绕教学目标, 为教学服务。故事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方法, 它不是万能的教学。

综上所述, 故事教学在美术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 因此用生动、活泼、有趣、直观、好听的讲故事形式教育会让学生凭借故事提供的线索, 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 展开想象的翅膀, 打开思维的通道, 从而使学生的天性得到培养和开发,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彭志祥.儿童故事教学“三要”[J].新课程, 2007 (03) .

篇4:故事美术的魔力

[关键词]故事美术 童本化 回归 超越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0-001

课堂教学需要每位教师不断探索,持之以恒的深入研究,找到一种深受学生喜爱,又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在十多年的美术课堂教学中逐渐探索出一种故事美术的教学方式。

故事美术,其教学实践就是从童本化的角度出发,巧用美术故事资源,在美术文化背景下,在美术故事的情境中进行相关美术创作。从儿童的心理特征来看,儿童既有喜爱听、说故事的特点,同时又有喜爱绘画的天性。故事美术就是顺应了儿童的这两种天性,教师用故事美术将它们联系到了一起,在故事和美术之间为儿童架起一座桥,通过这座充满魔力的桥激活美术课堂。

一、故事美术的源起

美术原来就是生活中的一个故事。关于美术的故事不胜枚举,西方绘画发展史中的希腊神话故事、基督教故事都曾是美术发展史各个阶段中的主要表现题材,东方的佛教故事、历史人物故事、重大事件,还有近现代全球化的动漫作品也都蕴涵着丰富的故事背景,这些都是我们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的素材宝库。将故事与美术学习链接起来,就可以让美术课堂充满无穷的乐趣。

1.故事嵌入美术课堂

故事美术教学中,故事的素材非常重要。全面了解小学美术教材,我们就可以发现很多可挖掘的和美术学习紧密相连的故事线索。

(1)美术家的故事:徐悲鸿画马、大器晚成的齐白石……

(2)美术流派的故事:毕加索与立体画派、修拉与点彩画派……

(3)美术技法的故事:黄荃与《珍禽图》、蒙德里安画树……

(4)名画中的故事:《最后的晚餐》《格尔尼卡》……

(6)儿童自己根据教材创编的故事……

全面遴选、提取适合嵌入故事美术教学的内容,加以整合,设计出低、中、高三个年段的故事美术教学系列内容,一步步的在实际的美术课堂教学中逐渐嵌入,就形成了符合学生年龄段特点的故事美术系列课程。这将极大地丰满美术课堂的教学环节,大大提升美术课堂的教学魅力。

2.故事的嵌入要适切

故事美术课堂中,教师的研究可从学生的生活和绘画兴趣点入手,将美术的相关故事嵌入课堂中。这样的故事嵌入要和教学主题紧密切合,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要提升学力。

如毕加索与和平鸽的故事嵌入三年级的美术课《鸟和家禽》中,让学生懂得绘画所传达的内涵;修拉的故事嵌入三年级美术课《点彩画》中,让学生感悟绘画技法的多样与神奇;拉斐尔的故事嵌入《学学构图》中,让学生了解绘画创作的巧妙与乐趣。

通过对经典的美术作品、美术流派、优秀的绘本故事中的故事进行简化、提炼及儿童化语言的润色之后,再与教学内容相整合,就构成了一个充满特色的小学故事美术教学课程体系。

二、故事美术课堂带来的教学转变

目前,国内外的美术教材中零散地设计了很多与故事绘画相关的教学课题,但没有系统地整理故事画的创作知识点,给美术教师对教材中故事深浅的把握和教学难易程度的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现行的美术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因兴趣所在,在赛课、公开课中就故事画教学做出了各种教学尝试,但他们的教学是比较单一的针对某一课时的教学研究。为了在一节课中让学生画出一个故事,教师或偏重于故事情节的启发,上成了语文课;或偏重于角色体会扮演,上成了游戏课。课堂上,往往又因为教学时间的限制,无法给学生充裕的创作时间,总是让学生意犹未尽、欲言又止。究其原因,是因为故事画创作是一个绘画能力的综合练习。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侧重地进行设计,学生们是无法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精彩的故事画创作的。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宏观地去审视教材,给学生以全面的故事美术课程设计。故事美术不是让学生每节课都要画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在美术文化的故事氛围中,或提升美术素养,或学习故事画创作中的某一个绘画要点,在系统的故事美术教学中逐步打好绘画创作基础,具备相对完善的绘画能力,最后再有重点、有主题地进行不同类型的故事画创作。学生通过这样的故事画创作的系列学习,就能感悟到美术是用图画来表达思想的一种艺术方式。

当然,教师观念的转变,随之就会带来课堂的转变。故事美术课堂的转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故事的语言教学,让全体学生被美术所吸引

教师的语言有多种类型,其中最枯燥的是叙述性的语言,但这种语言又是教师传授知识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将生动的、有情节性的故事纳入其中,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故事美术教学法其中之一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紧密联系讲授的内容,穿插一些简明、短小的故事,以丰满教学内容。教师提高了美术课堂教学的语言魅力,就能吸引各个层次绘画水平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也会乐于掌握其中的美术知识。言之有物、言之有趣是教师的重要教学能力。在长期的故事美术的教学研究中,我不断遴选有价值的美术故事充实美术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引导学生画出自己的心声,最终达到了美术教育面向全体的目的。

教学片断:《鸟和家禽》

师:五代十国时期,有一位皇帝十分爱好打猎。一天,他又带领着一批武将到猎场捕猎,满载而归。回到行宫,突然皇帝行猎的白鹰猛地向八封殿壁扑去,被石壁撞得“嘭”的一声倒在地上。皇帝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走上前一看,原来是白鹰误认为八封殿壁上画的雉鸡是真的,一下子扑了上去,就被撞晕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1:是一幅画吧?

师:是的,原来壁上是一幅画。皇帝看了哈哈大笑,说:“黄荃画得真是太逼真了呀!”

师:看!这就是精谨艳丽,具有富贵气象的《珍禽图》。

生2:这是什么画?画得这么好呀!

童化语言的故事叙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到了写实绘画的魅力,加深了对这幅《珍禽图》栩栩如生的艺术魅力的感悟。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形式。言为心声,透过教师在课堂上语言的变化,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正是教师教学观念上的转变带来了教学效果的巨大转变。

2.在文化故事情境中学习美术,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美术课程是人文性质的课程,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美术这种艺术形式从起源、发展到创作内容都极具故事性。在课堂教学中,每当和学生谈起,总是能够让学生沉醉在其中,感悟在其中。因此,人文性质应该是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通过各种美术故事的讲述、讨论、绘画,在文化故事情境中开展美术教育,就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教学片断:《学学构图》

师:有个传说,有一次画家拉斐尔从梵蒂冈出来,在门口廊柱下见到一位抱着婴儿的母亲,十分动人。他满怀激情地拾起一块木炭,想把这动人的瞬间永驻在画布上。他环顾四周,见到旁边有一只朝天的空桶,没加考虑,就跑过去把桶翻过来,在圆圆的桶底上急速地画下这一幕。这幅画和我们以前欣赏的画有什么不同?

生1:这个画面的轮廓是圆形的。

师:拉斐尔极善运用曲线塑造形象,这幅画在圆形外框中将人物适当组合,用各种曲线构成。你觉得拉斐尔的画是什么风格?

生2:柔和。

生3:和谐。

生4:饱满……

师:是的。很偶然的机遇,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绘画大师拉斐尔为我们开创了一种新的绘画方式,在圆形的轮廓中构图创作。

罗曼·罗兰说,艺术是一种享受,是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拉斐尔创作的故事情境,将学生带入了绘画艺术的创作中。在这样的情境中再去欣赏绘画作品,学生就能在不知不觉中走入画中。

每一种绘画方式、绘画流派都有其渊源,带着学生一起去重温它们的故事经历,是非常美妙的体验;带着学生放慢脚步,浸润在艺术发展的故事旅程中,学生将从内心深处爱上美术。

3.从故事的角度入手,实现美术教学难点的突破

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就是绘画难点的突破。如设计类课程中怎样启发学生的创意,创作类绘画课程中怎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等。当我遭遇这样的教学难题时,常常会从故事美术的角度去寻找教学的解决方法。我发现,故事情境法可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无限遐想的空间里创作;故事创编法可以生成鲜活的、有效的教学资源,对比解决构图方法;故事讲述法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悟到绘画创作的技巧。

教学片断:《树上树下》

这是二年级的一节美术课,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表现一个以大树为背景的故事画。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突出创编的故事场景,让学生在创编故事之后能够提前考虑到场景的构图。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故事教学创编环节:“七嘴八舌说故事”。

师:(出示课件)看!老师这里也有一棵树,和你们的树一样,有主干、有枝杈,还有什么?

生1:周围还有很多小昆虫、小动物。

生2:还有花、鸟窝和树叶!

师:是的,但树上却什么也没有。旁边有这么多素材,谁能任选其中两个或多个,给老师编一个发生在大树周围的小故事?老师来帮你组合画面,老师还请来了小狮子摄影师拍出故事中最精彩的画面。

生3:树上有一个窝,窝里有一个蛋,这时有一条蛇来偷蛋吃……

师:说得真好!(教师即时拖动故事中的对象到大树的场景中组合出了故事的画面)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帮小狮子摄影师拍下这个故事中最精彩的画面。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一学生上台用笔在屏幕上框选出故事的精彩画面)

师:谁还能想出了和他不一样的故事?

生4:有一条毛毛虫来到树下,想爬到树上去找好吃的。它爬得太慢了,这时,一只小熊猫想来帮忙,结果差点被树根绊倒……

师(即时组合画面):这个故事主要发生在树下,谁来给她的故事拍张照?

(一学生用笔在屏幕上节选出以树根部为主的画面)

师:下面让我们进入小狮子的相册,看看里面这些故事画。

师:谁来说说这两个故事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5:它们一个发生在大树底下,一个发生在树枝上。

师:是的。虽然都是画大树的故事,但是由于故事情节不同,所以画面的具体背景会有很大的变化,这其实就是我们美术中的构图。表现故事情节时我们可以用小场景构图。只要预先考虑一下构图,就能让故事的情节表现得更清楚、更突出。

师:想想你的故事会发生在哪里?请根据故事情节画出自己喜欢的构图方式。

学生看到自己编的故事这么快就出现在屏幕上,感到非常惊奇。利用课堂上学生即时生成的故事作为构图探讨的素材,教师轻松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模拟拍照游戏,由此直观感悟到:恰当的小场景构图能突出画面的主体,获得画面的最佳效果。

常态的美术课堂,学生往往是提笔就画,他们的绘画创作很难提前预见自己作品最后的效果,特别是在画面中出现多个主体之后,其作品总是在修修补补中完成。究其原因,就是在作画之前对构图考虑不周。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通过现场捕获学生创编的故事,模拟拍照获取了鲜活的生成性素材,让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了故事画最后的画面效果。学生在故事画面的效果比较中发现了故事场景不同的构图方法,这培养了学生故事画的构图意识,突破了绘画构图的难点,学生用童心创作的场景也变得更加突出而精彩。

三、从创意的角度入手,实现儿童美术教学的回归与超越

儿童具有思维活跃的特点,也有着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追求,这是进行美术创作的灵感之源。但是,能有自己独特的创意,并敢于大胆地去表现,这是当下很多中国孩子所欠缺的。时代在变,我们的美术课堂也需要改变。美术教师要从儿童的立场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性,用生动活泼的故事美术教学内容,让学生的创意得到更大空间的激发与张扬,在美术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绘画创作的快乐和成就感。

教学片断《四格漫画——鸡蛋宝宝》

(1)联系生活故事,创意生动形象。

四格漫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即用四格来表现一个故事。对于四格漫画,想画,但是画什么呢?这个问题常常困扰着学生。生活故事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我选择用鸡蛋这个形象作为创作主体来降低绘画创作的难度,联系生活来想象,从而帮助学生创作出更有创意的鸡蛋漫画形象。

师:鸡蛋会出现在超市里、厨房里、鸡窝里,请同学们想想,鸡蛋在生活中都有哪些不同的样子?

生1:生鸡蛋,蛋壳上有时还会有鸡屎。

生2:白煮蛋,拨开来白白的。

生3:荷包蛋,像个金黄色的太阳。

生4:蒸鸡蛋,香喷喷的。

生动的故事形象创作一定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以生活为起点,才能让绘画形象更加生动。鸡蛋在生活中变化多端地呈现着,有趣的白煮蛋、焦黄的荷包蛋、易碎的生鸡蛋,等等。通过交流、回忆,大大丰富了学生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绘画形象素材,为学生富于个性的故事绘画创作奠定了基础,更为四格漫画的创作打开了思路。

(2)情节创编,启发在故事中继续。

师:蛋是不规则的椭圆形,一头大一头小。我们画的时候将大头朝上,小头朝下,会显得特别精神、可爱;反过来画又会表现出稳重、敦实的个性……如果大家把自己想象成一枚蛋,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老师这里有几个供大家参考的题目,同学们可以任选其中一个或者自定义一个,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设想一下你最后一个故事场景怎么画?

(学生分组讨论)

生1:我画《鸡蛋出逃记》。鸡蛋们要从运输箱里逃跑,老大第一个逃出来。

生2:那你最后一幅画什么?

生3:最后一幅我画鸡蛋从高空逃跑成功,最后在地上摔破啦!哈哈!

生4:我画《鸡蛋的争吵》。

生5:鸡蛋争吵有什么好玩的?

生6:呵呵!他们吵得火冒三丈,最后把自己都给煮熟了。哈!变成大白蛋!那你画什么?

生7:我画《另类鸡蛋》,除了鸡还有很多动物都有蛋呀!我要画混入鸡蛋中的恐龙蛋!

生8:你的想法好特别!

师: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创作主题,谁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最后一幅画面你又是怎么设计的呢?

生9:我要画《鸡蛋的战争》,最后它们遇见了一枚炸弹!

生10:我画《会飞的鸡蛋》,鸡蛋破壳只伸出了一对翅膀就飞上了蓝天!

……

故事形象的外形塑造注入了情感就会变得更丰富而立体,再围绕一个形象给学生设置不同的主题,学生在新鲜的故事形象的激发下,就能迸发出漫画创作的灵感。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学生从鸡蛋本身会产生的种种有趣变化,联想到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如鸡蛋逃跑时从高处落下摔碎了,因为感情太好一拥抱撞破了,一生气被自己的火煮熟了……简单的矛盾冲突、精练的情节表达非常符合小学生绘画的年龄特点,打破了他们的常规思维模式,每个学生轻松摆脱了临摹的依赖心理,很快有了自己的绘画创意,怀着自己的绘画表达冲动投入了四格漫画的创作中。

学生们纷纷将鸡蛋在生活中的画面用幽默的方式串联到一起,诸如《会飞的鸡蛋》《鸡蛋争吵记》《出错了》《另类鸡蛋》等主题的四格漫画,通过凝练的四幅画面表达出来。最杰出的艺术本领莫过于想象,幽默的故事情节创作点燃了学生绘画的热情,学生在自编故事情境的创作冲动中,人物表情画得更加轻松而夸张,表现出了一幅幅精彩纷呈的四格漫画作品。

《鸡蛋争吵记》 《出错了》

故事美术为学生的美术创新提供了最适宜生长的土壤。创新是人的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教育既有可能为创新提供发展的契机,成为发展的动力,也有可能阻碍,甚至扼杀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活,让美术融入学生身心,才能让他们的创新思维开出最美丽的艺术之花。故事美术教学既是回归又是一种超越,在丰富的故事美术体验中回归美术创作的本源,回归生活,回归儿童。在故事美术的创作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为自己而画,用故事的方式表达自己,超越自己,画出属于自己的,充满童真的作品。

篇5:小学美术故事教学反思

《让大家认识我》是小学一年级美术的第一节课,分为两课时执教,在时间的安排上比较充裕。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学会自我介绍给对方,开始创设了召开新同学见面会的活动情境,以画自己的形式交流,学生反映热烈。在交流中互相增进相互了解,融洽彼此感情。我采用学生作业当场反馈比较的形式,让学生看看比比谁把画面画的大、饱满,形象直观地比较使学生发现把画变大的优点。学生通过涂一涂、练一练的绘画实践活动掌握了基本的色彩平涂方法和接色法,有的学生还有余力,老师就鼓励他们大胆变化,探索运用其他的方法和材料创意表现。

在本课中,我通过一系列撕、剪、贴、画、说、看、玩等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比如在“撕”后让学生谈谈感觉,是想引导撕痕留下的立体感。但同时要注意学生年龄较小,练习速度不一,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指导。第二教师示范部分注意步骤,但色彩方面更需要大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最后要注意引导学生不乱扔废弃纸屑,留住边角纸料,备于以后的课程中使用。

在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有些同学表现的相当积极出色,而有个别同学表现的淡漠。如何调动这部分同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我想可以通过谈话、做游戏,与老师同学合作描绘等变现形式,激发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融入游戏过程,在愉悦的活动中提高他们的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篇6:美术教育小故事

黄绍溱

给大家推荐一个关于美术教育的小故事:

达琳在昆明进行教学交流时,因为看到中国孩子们的画技非常高,有一次就出了一个“快乐的节日”的命题让中国孩子去画。结果,她发现很多孩子都在画一个同一样的事物——圣诞树!她觉得很奇怪:怎么大家都在画圣诞树?开始她想可能是中国孩子很友好,想到她是美国人,就把“快乐的节日”画成圣诞节。于是,她释然了。

接着她又发现不对了:怎么大家画的圣诞树都是一模一样的呢?再仔细观察,她发现孩子们的视线都朝着一个方向去,她顺着孩子们的视线看去,发现墙上画着一棵圣诞树。当时已近圣诞节,那是学校为了给达琳营造一个友好和谐的气氛而画的。

于是,达琳把墙上的圣诞树覆盖起来,要求孩子们自己创作一幅画来表现“快乐的节日”这个主题。令她深感失望、更感吃惊的是,把那墙上的圣诞树覆盖起来以后,那群画技超群的孩子们竟然抓头挠腮,咬笔头的咬笔头、瞪眼睛的瞪眼睛,你望我、我望你,冥思苦想、痛苦万状,就是无从下笔。

篇7:大班美术:鸵鸟的故事

活动目标:

1.了解鸵鸟的外形特征并大胆表述出来。

2.尝试运用废旧材料进行拓印添画,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见过鸵鸟;并且知道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

2.物质准备:彩砂纸、油画棒、钢丝球、黑白颜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们,老师来考考你们,世界上最的鸟是什么鸟?

2.师:原来是鸵鸟啊,今天老师把鸵鸟带到了我们班,我们欢迎它。

3.师:谁来说一说你觉得鸵鸟哪个地方最有趣?(脖子长长的,腿细细长长的,嘴巴扁扁的,鼻孔小小的)

4.师:它的毛是什么颜色的?尾巴上的呢?

5.师:那你们猜鸵鸟有几只脚趾呢?

二、讲述鸵鸟三兄弟的故事。

1.师:看看这里有几只鸵鸟?(3只)那今天老师就讲一个鸵鸟三兄弟的故事吧。

有鸵鸟三兄弟生活在一起,分别是老大,老二,老三,他们喜欢在外面走走、看看,但也会遇到一些危险。

2.师:有一天,鸵鸟三兄弟在沙漠中玩耍,突然遇到了一只狼,老大它赶快抬起了它那长而有力的脚,把狼踢跑了。老二则迈开了它的脚,大步大步想跑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老三最胆小,它马上把头埋在了沙子里,把自己藏起来,这样就不会发现它了。

3.你们来猜一猜谁是老大、老二、老三,为什么?

4.师:你从哪里看出来它的脚像在踢?(一条腿直直的,一条腿弯弯的)

你从哪里看出来它在跑?(两条腿都分得很开)

你从哪里看出来它埋起来?(脖子弯弯的)

5.师:老师刚刚讲了鸵鸟三兄弟的故事,鸵鸟们还有许多的故事,看看它们都在干什么?你来猜猜。

出示几张鸵鸟不同形态的图片,引导幼儿讲述。

总结:鸵鸟的故事有很多很多。

三、钢丝球印鸵鸟。

1.师:小朋友们想不想把鸵鸟的故事画出来?

2.师:这些是我们要用到的`材料,你们认识吗?一起来说一说(砂纸、颜料、蜡笔)这些大家都认识。

3.师:这个材料,是什么?(出示钢丝球)你在哪里见过钢丝球?平时家里不用了都会扔掉,今天我们就来用钢丝球画出鸵鸟,仔细看好怎么用哦(老师示范印一个鸵鸟身体)

方法:在颜料蘸一蘸,放在砂纸上用力印一印,看看变成了什么样?(圆形)可以用来做什么呢?(鸵鸟的身体)换一个钢丝球,在白色颜料里蘸一蘸,印上鸵鸟的尾巴。

4.师:小朋友们请看,这是老师事先印好的鸵鸟身体,猜猜看有几只?(出示画好的图片)哇,原来有5只这么多。你们看它的头、脖子、眼睛、腿、嘴巴,都是用什么材料画的?(蜡笔)

四、幼儿操作。

师:那你的鸵鸟们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老师为你准备了各种颜色的砂纸,请小朋友们选一张,编一个鸵鸟的故事把!

五、欣赏幼儿作品,介绍自己的创作。

篇8:让故事引导学生的美术创作

有幸认识了儿童文学作家王一梅老师, 她给我的一句评价让我印象深刻, “我觉得你很适合教低年级的写作!”当我听了她的作文课, 让我体会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其内涵是指:绘画与写作是相通的, 学生的课堂体会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它的表现形式, 一种是用文字, 另一种则是用绘画。这让我萌生了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启发儿童绘画的创意, 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成长和兴趣入手———用故事引导创作法!不一定让孩子画儿童故事, 可借助故事去培养儿童绘画的兴趣、情趣, 进而丰富绘画内涵。故事对于儿童来说, 不仅是一种娱乐, 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往往是儿童自发的和主动的学习。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 爱讲故事, 通过对中外优秀故事的深入学习, 不仅能够掌握了故事情节, 同时能够学习故事的深刻意义, 拓展视野。故事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真实的、自然的语言输入, 学生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 所有的情节在自然情景中得到不断的复现, 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创作思维。生活给他们提供的信息逐渐难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但能从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找到与自己心灵相共鸣的情感体验, 或从故事的寓意里引起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所以故事对于儿童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以教育实践中教学课例《大树的故事》为例, 谈谈故事在学生美术活动中会挥发如何神奇的魔力!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在神奇的小岛上, 有一只美丽的小鸟, 它每天都会从很远的地方衔来珍奇的树种!小岛上的时间过得可真慢呀, 小鸟等啊等!春天 (夏天、冬天、秋天) 来了…… (四季不同的树木图片播放) 种子终于发芽了, 小鸟真好奇会长出怎样神奇的大树呢!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第一颗神奇的树种

师:瞧!树种发芽看, 它长成了一棵大树。它有许多许多的名字, 我们来听听为什么它会有那么多的名字?

多媒体材料出示:在非洲东部的热带草原上, 生长着一种形态奇特的波巴布树。它的“腰围”约50米, 要40个人手拉手才能围它一圈。它的个子不高, 只有10多米, 因此人们叫它“大胖子树”。每当旱季来临时, 为减少水分的蒸发, 它会落光全身树叶, 以此来适应干旱的环境。一旦雨季来到, 它依靠松软的木质, 尽量吸水。当它吸饱水分, 就会长出掌状复叶, 开出很大的白色花。花后结出长指形的果, 果壳可以用来盛水;果肉是猩猩最爱的食物, 所以又称“猴面包树”。有趣的是, 大胖子树实际上是个外强中空的“虚”胖子。树干的中间是空的, 旱季人们称它为“避暑山庄”;雨季又是狮子、斑马的“安乐窝”。

二、第二颗神奇的树种

师:美丽的小鸟也送了吴老师一颗神奇的种子

1. 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这棵大树有哪些部分组成?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整棵大树, 并用语言引导学生说出, 老师补充后出示大树结构图。)

———树冠 (由树叶组成, 部分果树还长果子) 、树枝、树干、树根, 有的老树还会有树洞。

2. 它的神奇之处是因为它有很多很多的动物朋友!我们来猜一猜都有谁呢?

———教师出示各类昆虫、小鸟、啄木鸟、松鼠、蚂蚁等图片出示。

3. 为什么动物朋友都想和大树做朋友呢, 大树的什么地方吸引它们呢?

———展开出示树冠 (树叶) 、树枝、树干 (树洞) 、树根四张图片。

(1) 欣赏四幅图片

师:说说你对树冠 (树叶) 、树枝、树干、树洞、树根这些位置的感受?

(如树洞, 弯弯的高起的部分像几扇大门;盘旋的树根像车道又像滑滑梯;有些又好像是什么通道一样。)

(2) 谈谈感受:请个别学生在四幅图上找小动物喜欢的位置, 摆一摆并给每幅画取个名字!

———树冠 (树叶) 、树枝、树干、树洞、树根这些地方是谁最喜欢的呢?

———大树与这些小动物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它们可以在大树上干什么?

———哗啦啦, 下雨了, 小动物们怎么办?

4. 大树也是我们人类最重要的朋友!

课件出示:四幅连环画, 教师讲述其中的故事!

———还会做什么呢?摘果子、植树、跳舞、荡秋千、躲迷藏、下棋等等。

三、第三颗神奇的树种

师:第三颗神奇的大树种子, 是一棵心愿树。如果小朋友你是这颗奇异的种子,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树呢?如果你想得到这第三颗神奇的种子, 你必须学会一招, 那就是会辨别树有哪些不同之处吧!多媒体介绍树的种类, 比较一下树枝的生长方向、色彩、外形的不同之处?

———比较一下松树和双叶芦荟的树枝生长方向有什么不同?

你可以用手臂的方向来表示他们的树枝是如何生长的吗?

你还知道其它树的树枝的生长方向吗?比如柳树等等。

———比较枣椰树和胡杨树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你可以从它们的树叶、树干分别说说色彩的不同?

你喜欢的树, 它的色彩怎么样, 你愿意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比较椰子树和枫树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你觉得枫树的外形像蘑菇吗?还像什么呢?

你觉得椰树像什么呢?——风车

师:了解了他们不同, 现在老师要问问小树, 你想变成一棵什么样的树呢?

学生作品展示 (小树的生日) , 请学生说说画中的故事, 你觉得大树家族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大树服装表演、大树发型设计比赛、给小树过生日等等。

【教学反思】

一、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故事引导构图法

画家的作品之所以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这不光需要靠创意, 还需要有合理的构图与不同的视角, 只有两者相辅相成, 才能绘出优秀的作品。学生提起笔来往往给有一种“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的感觉, 他们的创意非常好, 但是因为构图凌乱不集中、偏局部等原因使得创意没有在作品完美的呈现。可对于构图的理论知识我讲再多学生也不敢兴趣, 这里需要谈到构图与视角, 情节处理的种种, 弱化情节和强调情节等等, 二年级的学生根本没有办法理解, 也不知道如何去处理画面!如何让学生画画追求构图与视角呢?根据这些特点我在第二颗神奇的树种环节设计时, 以一棵以每个树的结构部位展开的树和许多可以活动的动物处理这一难点, 让学生把树的每个结构与小动物之间进行联想, 说一说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且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可活动调整画面的构图方式来突破构图与视角的难点。学生也理解了完全可以选择大树的某一个部分开始绘画!儿童无边的想象力有了故事这一枚催化剂, 使其产生对事物的“深刻”体验!对啊, 我们的孩子是那么的可爱, 他们的眼睛里充满着对大千世界探究和发现的渴望, 当他们找到了一个可以展开想象的平台, 还怕他们的画没有视点!

二、但识琴中趣, 何劳弦上声———体验“无弦”之美, 让学生“有所为”

故事引导创作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讲一讲、演一演等互动、自主的形式, 让学生“有所为”使其眼动起来, 手勤起来, 耳灵起来, 用自己的智慧开启创造创作之门。“当孩子们在帮组下自己去发现那些基本规则时, 他们学的最好!”———彼得·克莱恩!教师应从“一线”退居“二线”, 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 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为”。同时, 通过直观的欣赏让学生去感受和思考, 教师主动退到教学活动的“二线”感受学生的创意, 让学生引导学生绘画, 自己发现的方式符合学生的注意规律, 使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 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建构!

上一篇: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办法下一篇:寒假开学第一周小学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