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 花园里的故事

2024-04-29

大班美术 花园里的故事(精选14篇)

篇1:大班美术 花园里的故事

大班美术

花园里的故事

双山幼儿园 钱秀琴

活动目标:

1、会合理布置有关花园内容的画面,能大胆构图并具有一定的情节性。

2、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想象力,大胆表述花园里所发生的故事。

3、对绘画涂色感兴趣,具有较好的表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花朵、昆虫图片若干。

2、记号笔、油画棒、作业纸。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些朋友,想知道他们是谁吗?(分别出示:花朵、昆虫……)

提问:小瓢虫飞到花园里来干什么呢?

听瓢虫自我介绍的录音:我是小瓢虫,昨天我看见花蝴蝶在花园里快乐地飞来飞去,高兴极了,所以我也想来看看美丽的花园,顺便找些好朋友和我一起玩耍。

师:原来小瓢虫是来找朋友的,花园里真美丽,还有哪些动物也会到花园里来玩呢?花园里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2、提出绘画要求。

(1)小朋友想把花园里发生的故事画下来吗?

(2)要求:画时先想好花园里有那些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花朵,哪些小动物在花园里快乐的玩耍,注意画面的布置要合理,涂色要均匀,画完后编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3、幼儿作画。

(1)老师巡视指导。

(2)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构图、选色。

4、评价作品。

(1)你觉得哪个花园最美丽?为什么?

(2)你的花园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5、活动延伸。

把孩子的作品订成一本大书,封面写上“花园里的故事”供幼儿日后翻阅、欣赏和讲述。

大班绘画教案:《狮子》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边念“顺口溜”边画画的方式学画狮子。

2、能创造性地画出狮子的不同动态并添画情节背景。

3、对绘画活动感兴趣,能独立完成画作。

活动准备:

1、剪好的狮子头、身体(椭圆形)、狮子脚、尾巴。

2、狮子PPT

3、幼儿用纸、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顺口溜”,请你们仔细听:

妈妈有个买菜的篮,两个手把在上面,买个萝卜放中间,两个鸡蛋搁两边,两个大饼放下面,点点芝麻香又甜,三根葱,三根蒜,“啊呜”一口味道鲜。

2、这么好听的顺口溜我还可以把它变成一个动物呢,你们猜猜看,会是什么动物呢?(幼儿猜谜:大狮子、大老虎、大熊猫)

二、讲解示范

1、到底是谁猜对了呢?我们一起来看(教师边念顺口溜,边画)

妈妈有个买菜的篮,两个手把在上面。

买个萝卜放中间,两个鸡蛋搁两边。

两个大饼放下面,点点芝麻香又甜。

三根葱,三根蒜,“啊呜”一口味道鲜。

篮子四周加花边,一只狮子就出现。

2、“你们看是什么呀?”(狮子)

3、“哦,这顺口溜真有趣,能变出一个大狮子,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变一变?”

4、幼儿和老师一起来念顺口溜,教师再示范一遍,变换花边。

5、有了狮子头,还缺少什么呢?(身体、脚、尾巴)

狮子的身体像什么?(椭圆形)

三、看狮子的PPT

老师这里也有狮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怎样的?它们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呢?

四、摆放狮子不同的姿势

(老师在你们的桌子上准备了狮子的头、身子、脚和尾巴,请小朋友四个人合作去放一放、摆一摆狮子会有哪些姿势?)

1、幼儿摆放,教师巡回观察。

2、请小朋友来说说刚才你们摆的狮子是怎样的姿势呢?

狮子有站着的、蹲着的、趴着的、还有走路的,原来狮子有各种各样的姿势。

五、幼儿作画

1、今天我们就来画画大狮子。请你来告诉大家:你的狮子会在什么地方,会发生什么事呢?

2、教师提要求:

画之前我们的大狮子还有几句话想对小朋友说:

我可是森林里的百兽之王,你们可别把我画成了小病猫。我的本领可大了,小朋友们要画出我不同的本领哦。画好以后别忘了给我涂上美丽的背景颜色。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六、展示幼儿的画

让幼儿选自己喜欢的画,说说为什么?

篇2:大班美术 花园里的故事

活动目标:

1、会合理布置有关花园内容的画面,能大胆构图并具有一定的情节性。

2、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想象力,大胆表述花园里所发生的故事。

3、对绘画涂色感兴趣,具有较好的表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保持桌面干净。

活动准备:

1、花朵、昆虫图片若干。

2、记号笔、油画棒、作业纸。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些朋友,想知道他们是谁吗?(分别出示:花朵、昆虫……)

提问:小瓢虫飞到花园里来干什么呢?

听瓢虫自我介绍的录音:我是小瓢虫,昨天我看见花蝴蝶在花园里快乐地飞来飞去,高兴极了,所以我也想来看看美丽的花园,顺便找些好朋友和我一起玩耍。

师:原来小瓢虫是来找朋友的,花园里真美丽,还有哪些动物也会到花园里来玩呢?花园里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2、提出绘画要求。

(1)小朋友想把花园里发生的故事画下来吗?

(2)要求:画时先想好花园里有那些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花朵,哪些小动物在花园里快乐的玩耍,注意画面的布置要合理,涂色要均匀,画完后编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3、幼儿作画。

(1)老师巡视指导。

(2)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构图、选色。

4、评价作品。

(1)你觉得哪个花园最美丽?为什么?

(2)你的花园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5、活动延伸。

把孩子的作品订成一本大书,封面写上“花园里的故事”供幼儿日后翻阅、欣赏和讲述。

篇3:大班美术欣赏活动:奇异的景色

卢梭的《丛林组画》枝条自由伸展,叶片描绘精细, 动物和人都掩映在高大的灌木丛中,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根据我对卢梭作品的理解、感悟,以及对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审美水平的了解,我选择了组画中的《奇异的景色》让幼儿欣赏,因为这幅画既有茂密的森林又有幼儿喜欢的动物和鲜艳的果实。

活动目标

1.欣赏作品,大胆表达对作品的认识和感受。

2.理解作品色彩和构图的独特 ,感受画面的幽静 、 神秘。

3.在感受作品的基础上 ,尝试想象作画 ,体验创作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丛林组画》和真实的热带雨林PPT,铅画纸,同色系的各种绿以及红、黄等颜料,鸡毛、鸭毛、 落叶、谷穗、积木等,《冒险岛》音乐。

经验准备:教师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特点,幼儿已有树叶印画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配乐欣赏,表达对作品的整体感受

出示作品,通过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幼儿讲述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和初步印象。

问题一:你看到了什么?

(这个开放性的 、最基础的问题 ,能让孩子将自己最先看到的、画面最显著的特点表达出来,如看到许多树、鸟、果子、花,等等)

问题二:这是在哪里呢?

(具体地域的提问,帮助孩子进一步感受作品表现的主体———丛林,对丛林形成初步印象)

问题三:这幅画看起来感觉怎么样?

(配合画面的音乐渲染了丛林的幽静 、神秘 ,有的孩子说“像玩冒险游戏的地方”,有的说“感觉很害怕”, 有的说“有点暗”。 孩子们的回答契合了作品最主要的特点)

二、细致欣赏,深入感知作品的艺术特点

引导幼儿关注画面的细节部分, 理解作品色彩和构图的独特。

1.感知作品色彩的特点。 师:这幅画为什么看起来 很暗? 除了深颜色还有些什么颜色?

(引导幼儿感受作品以深绿色为主 ,同时 ,运用了跳跃、鲜艳的颜色和多种绿色)

2.感知作品构图的独特 。 师 :找 找看 ,丛林里藏了 多少只猴子,为什么我们不容易发现这些猴子呢?

(利用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的 “藏猫猫 ”游戏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的层次感与纵深感, 孩子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发现:“一层一层的树太浓密了, 把猴子遮住了。”“猴子的颜色和大树的颜色差不多,不容易发现。” 教师及时帮助孩子提升对层次感和纵深感的理解:“猴子前面是一层一层的树,后面又是一层一层的树,天空看起来好远啊! ”)

3.了解作者和作画的背景。 师:这幅画是法国一位叫卢梭的画家画的,他从没有去过这些地方,只是把自己平时看到的树木、 水果、 动物加上自己的想象画出来。 他画了许多幅有关丛林的画。

三、观察比较,把握丛林组画的内在特质

1.欣赏《丛林组画》PPT。 师:你们发现这组画有什 么相同的地方?

( 引导孩子们整理 、 概括对 《 丛林组画 》 的整体印象,把握组画的共同特质:都是茂密的、占满了画面的森林;都有奇异的花果、可爱的动物、神秘的人隐藏在森林中;画面以深浅不同的绿色为主,尤以深绿色为主调)

2.欣赏热带雨林 PPT,感受真实的风貌。

3.比 较理解 。 师 :卢梭画的丛林和真实的丛林相 比,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引领孩子观察比较,加深对作品创造想象和艺术加工的理解,为下一步大胆表现奠定基础)

四、想象创作,充分地表达表现

1.引导想象 。 师 :我们也来画画丛林 ,你画的丛林 长了什么植物? 有哪些动物和人在里面呢?

2.讨论新“绘画工具”的使用办法。 教师出示鸡毛、鸭毛、落叶、谷穗、积木等,提问:你会怎么画 ? (用树叶印,用鸡毛拖画,用谷穗蘸上颜料甩,等等)

3.幼儿作画。 先投放深浅不同的绿色颜料,供幼儿画丛林。 待幼儿基本完成丛林的绘画后再投放红、黄等颜料,让幼儿添画果实、动物、人物时选用。

(提供丰富的材料 , 让孩子们在玩材料的过程中, 大胆探索不同材料的绘画方法和呈现的不同效果,体验创作表现的快乐。 红、黄等颜料在幼儿绘画丛林基本完成后投放,是为了避免干扰,确保重点:用深浅绿色表现画面的层次感)

4.教师个别辅导。 (1)运用同伴示范法引导幼儿选用不同材料作画。 (2) 通过个别对话帮助幼儿丰富画面。(3)借助环境暗示———滚动播放《丛林组画》PPT,给有困难的幼儿带来一些参考。

五、展示作品,同伴间分享交流

1.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师:你画了什么? 是怎么画的?

2.与大师的作品进行比较。 师:你们画的和大师画 的一样吗? 你觉得谁的更漂亮? 为什么?

3.教师总结性评价 ,引领幼儿的审美 。 师 :卢梭作品更多地选用深绿色,丛林茂密,层层叠叠,看起来很深远。 小朋友更多地选择了浅绿色,看起来更明亮,让人感觉很舒畅快乐。

活动反思

本次欣赏活动,最主要的特点在以下几方面:

1.回应 。 在欣赏活动中 ,没有单一说教 ,而是通过不断融合孩子们的回答进行更巧妙的连接 (有效回应),来达到引领孩子审美的效果。 比如,在孩子们观察 《奇异的景色》时,有孩子说“那树上停着的是鸟儿”,也有的说“那是一个从丛林中走出来的人”。 我顺着孩子的思路回应:“对啊,卢梭画的人就像动物,画的动物看起来又好像是人。 ”

2.自然。 活动中欣赏的是描绘自然的《丛林组画》, 观察的是真实的热带雨林, 就连绘画工具也都是自然物。 更重要的是,整个欣赏活动,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自由表达、自由创作。

篇4:胡家花园的故事

六十多年前,我大姐家住集庆路仓门口。一天,父亲带我们几个儿女去大姐家玩,他对我们说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至今不忘。父亲说,离这里不远,有一座花园,是胡家老爷做官时买下的私宅花园,因其是胡家的,所以周边的人都称胡家花园。父亲说,胡家花园有山有水,有树有花,有榭有舫,有亭有阁,假山堆砌玲珑,路径回环曲折,是清代一座名园。父亲说,在他小时候,正值清朝末年,中华门西人口密集,民宅小巷,没有一个可供当地居民游玩的场所。胡家老爷或许是善心大发,或许是家人吸鸦片烟,需要资金补贴,胡家花园曾一度对外开放。围墙是临时用砖块和芦席搭起来的,只有一个门出入,游人须买票入园。胡家为防止游人不买票混入园内,特地从上海巡捕房雇来两名身材高大的红头阿三,他们手持木棒,把门镇守,谁还敢不买票呢。也有一些机灵的小孩子,趁红头阿三不注意,“哧溜”一下钻入园内。父亲还说,胡家老爷是南京人,他年老多病,辞官故里,一心牵挂园内景致宅院,临终前,一连几日,他要园工抬着他察看各处景点,在家人陪护下一处一处赏玩。父亲说的故事,是我初识胡家花园的印象。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父母搬到集庆路居住。我读南京师范学校时患上肺结核,休学回到父母身边休养,除服药物外,还需依赖去胡家花园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早晨五六点钟,父母把我叫醒,我先去师姑庵喝一碗豆浆。当时师姑庵很小,只有三四个尼姑,可她们制作的豆浆可谓琼浆玉液,口感一流。喝完豆浆,从师姑庵去胡家花园已经很近了,只有几分钟的距离。当时的胡家花园已失去父亲所说的风采,一代名园成了一座荒芜宅园。原有的清水堂、水石居等已分割为民居,偶见一些镂窗花墙和散落的假山石,可追思当年的风貌。虽说胡家花园人文景观已茫然无存,但土山、树林等自然风貌尚在,空气清新,我徜徉其中,深深地“吐故纳新”。经过十个月休养生息,我终于恢复了健康,回到了学校。我对胡家花园有着依依不舍的感情。

退休后,我被邀请参与《秦淮区志·秦淮风光带》编撰工作。从园林志中,我读到有关胡家花园的介绍。父亲所说的胡家老爷叫胡恩燮,字煦斋,号愚园老人,官至苏州知府。该园本是明中山王徐达的西园,后为中丞吴用光之园。胡氏购得园后,于清同治甲戊年始筑此园,光绪元年建成。园以水景为主体,故名“愚园”,隐喻“大智莫如水”之意,水体亦称“愚湖”,俗称胡家花园。据《秦淮区志》载:晚清时,愚园仍为金陵胜地,园内共有三十六景,为了维持园内的维修管理费用,园林部分对外开放,售票每券小洋一角,厅楹挂水牌,茶点、小酌、正菜俱有。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父亲所说胡家花园晚清时曾经对外开放确有其事。

值得一提的是,园主胡恩燮不仅为苏州知府,而且是一位精通园艺的专家。在他长期任苏州知府期间,汲取了苏州园林造园之精华,并用之于胡家花园的构建。他利用胡家花园地处古凤凰台,西部山岗为花露岗余脉,园内多水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掇山理水,临水筑屋,广植竹、柳、莲、梅四时花木,并成功地运用动静、虚实、隔景、借景等多种中国造园技法,丰富了园林层次,扩大了空间感。特别是假山石堆砌得尤为玲珑精巧,故有“金陵狮子林”之称。

今日修葺一新的胡家花园,虽比清时小了一些,但湖光潋影,老屋毗邻,留住了南京老门西的“根”,留住了南京城市记忆。

篇5:大班美术教案:美丽的花园

1、通过在沙瓶上进行绘画,练习幼儿立体作画的能力。

2、回忆经验,巩固对迎春花、喇叭花等一些花的特征的了解。

3、体验表现与创造的乐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5、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组织幼儿观察过各种各样的花。

2、幼儿有立体作画的经验。

3、沙瓶人手一份。

4、颜料、毛笔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美不美?美在什么地方呢?”

二、回忆经验,复习表述。

1、师:花园里的花真美丽,前几天,我们在花园里都看到了哪些花呢?(蝴蝶花、迎春花、杜鹃花……)

2、师:我们前几天在花园里找到了许多花,有迎春花……老师还给他们照了相呢。看!这是什么花?(绣球花、迎春花……)

3、小结:我们刚才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它们有的是紫色的,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白色的,五颜六色的真漂亮。有的花像球一样,有的像喇叭一样真好看。小朋友找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可真高兴,可是有一只小蝴蝶不高兴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幼儿猜想)

三、自主选择,创造表现

1、师:因为小蝴蝶的花园里什么也没有,所以想请小朋友帮忙,帮忙装饰花园,让它的花园比别人还漂亮。

2、介绍材料与操作要求。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四、鼓励交流、体验情感。

师:今天我们帮助小蝴蝶画出了这么美的花园,小蝴蝶可高兴啦!让我们一起把自己设计的花园布置在“青青草原”,让更多的朋友来参观我们的美丽花园!

活动反思:

篇6:大班美术 花园里的故事

1、学习用纸团印画的方法装饰裙子并注意画面风格。

2、能大胆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作画,注意画面的布局。

3、保持桌面和衣服的整洁,体验亲手为妈妈装饰裙子的`快乐。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课件:花色与纸团印花相似的妈妈裙子

2、各色颜料、纸团若干擦手巾抹布

【活动建议】

一、参观“裙子展览会”,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喜欢哪一条裙子?看看妈妈裙子上的花纹和颜色是什么样子的?二、幼儿学习用纸团印画的形式帮助妈妈装饰裙子。

1、创设给妈妈装饰漂亮的舞会裙子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制作兴趣。

教师:妈妈要去参加一个重要的舞会,请你帮妈妈设计一条漂亮的花裙子吧!2、教师示范纸团印画的方法,重点指导幼儿用小手抓住纸团上方,轻轻蘸一下,重重的印下去;用完的纸团要放到小筐里。

3、幼儿尝试练习纸团印画。

教师请幼儿练习用纸团印画,感受纸团印花的乐趣和技巧。

4、幼儿印画,教师提醒幼儿大胆选择多种颜色进行印画,使裙子色彩缤纷。

(1)教师播放优美舒缓的背景音乐,幼儿自由作画.

(2)巡回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3)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干净整洁,注意画面颜色的布局.三、作品展示:

将幼儿作品张贴在展板上,幼儿欣赏并交流教师:你喜欢哪一件裙子?为什么?

你的裙子送给妈妈的时候你想跟妈妈说什么?

活动延伸:

教师将美术作品材料填充到班级活动区内,供幼儿继续设计妈妈的裙子或是设计送给小伙伴的裙子。

活动反思:

篇7:大班美术:鸵鸟的故事

设计意图:

在我园课题《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创造美的策略的研究》的课题引领下,我班开展了《多媒体课件在美术活动中的有效运用》的子课题。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呈现,幼儿兴趣点较高,也能帮助幼儿感受丰富的图画,积累相关经验,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鸵鸟的故事》。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的欣赏以及相关操作示范的视频展示,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也更清楚的向全体幼儿展示操作的过程。本次活动中采用生活中的物品来拓印添画,让幼儿大胆形象体会拓印添画的乐趣。

活动目标:

1.了解鸵鸟的外形特征并大胆表述出来。

2.尝试运用辅助材料进行拓印添画。

3.体会操作的乐趣。

重难点:

运用辅助材料进行拓印添画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见过鸵鸟;并且知道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

2.物质准备:彩砂纸、油画棒、钢丝球、黑色颜料。

活动过程:

一、认识鸵鸟,观察外形特征

1.播放鸵鸟视频

师:今天来了一群朋友们,看看他们是谁?

师:原来是鸵鸟啊,(一张鸵鸟的图片)。它长什么样子?

师:还有哪里也是细细长长的?(脚)

师:你们想走近一点看看吗?你们想看哪里?(孩子想看哪里就点出来)

点头图片:看看它的眼睛什么样的?(大大的、圆圆的)眼睛上面还有?(长长的睫毛呢)

师:那它的鼻孔和嘴巴呢?

师:哇,嘴巴上面的颜色还有点粉粉、红红的呢。

师:还想看哪里?(幼儿)脖子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上面还有点小绒毛。

点身体:

师:你想看哪里?(请一个幼儿)

点脚图片:师:它的脚是什么样的?

(分析:这里先播放鸵鸟的视频导入活动,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也让幼儿对鸵鸟有所了解,并且仔细地观察,出示图片,细致地从头到尾观察请幼儿讲述鸵鸟的`外形特征,这些都为后面绘画鸵鸟奠定了基础。)

二、教师讲述三只鸵鸟的故事

1.师:看看这里有几只鸵鸟?(3只)那今天老师就讲一个鸵鸟三兄弟的故事吧,有鸵鸟三兄弟生活在一起,分别是老大、老二、老三,他们喜欢在外面走走、看看,但也会遇到一些危险。

2.师:有一天下午,鸵鸟三兄弟在沙漠中玩耍,突然遇到了一只狼,老大它赶忙抬起了它那长而有力的脚,把狼给踢跑了。老二则甩起了它的脚,大步大步想跑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老三最胆小,它马上把头埋在了沙子里)把自己藏了起来,这样就不会发现它了。

幼儿观察图片讲述。

3.师:你们看看,找一找谁是老大、老二、老三?为什么?

4.师:你从哪里看出来它脚像在踢?(一条腿直直的、一条腿弯弯的)跑?(2条腿都分得很开)埋起来?(脖子弯弯的)

5.师:老师讲了一个鸵鸟三兄弟保护自己的故事,鸵鸟们还有许多故事,看看它们在干什么?(你来猜猜看)。分别出示三张图,幼儿讲述。

第一张:鸵鸟一家的故事。

第二张:在树林里,一直鸵鸟弯着脖子,在整理自己的羽毛。一只鸵鸟在望着望着远处的风景或者望着同伴。原来是鸵鸟在树林游玩的故事、欣赏风景的故事。

第三张:一群鸵鸟在沙漠里比赛跑步的故事。

总结原来是xxxx的故事。

师:今天我们就要画一画鸵鸟的故事。

(分析:此环节通过讲述故事鸵鸟三兄弟来引发幼儿思考并寻找图片上的老大,老二、老三感受鸵鸟的不同动作姿态,再出示)一些其他的鸵鸟的图片,激发幼儿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拓展幼儿的思维能力,为后面画鸵鸟的故事做铺垫。)

三、认识材料,拓印并添画

1.师:(实物投影)我们要用这些材料来作画,你认识这些材料吗?(砂纸、颜料、蜡笔等)这些我们都知道,

2.师:这个新材料,你们认识吗?(出示钢丝球)怎么用呢?(老师示范印)放在颜料里蘸一蘸,放在上面印一印,看看变成了什么样?(圆圆)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3.教师出示印好的很多圈在白板上。师:看看,这里有几只鸵鸟?猜一猜(幼儿猜测)

4.师:到底有几只呢?我们来看看(出示画好的图片),你觉得这5只鸵鸟在什么地方?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还有头、脖子、眼睛可以用什么材料呢?(油画棒)

(分析:这个环节交代清楚绘画所需的材料,有助于幼儿的操作。主要是出示钢丝球,激发幼儿的兴趣,采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拓印添画,出示绘画好的鸵鸟的身体,让幼儿猜测,如果被挡住了鸵鸟该怎么画。)

四、幼儿操作

师:那你的鸵鸟发生在什么地方?发生什么故事呢?这里有红色、咖啡色、蓝色、绿色的砂纸,你去选一选。编一个鸵鸟的故事。

(分析:这个环节主要教师引导幼儿去操作绘画。让幼儿选择好自己想要画的鸵鸟的故事。)

五、欣赏幼儿作品,介绍自己的创作

师:(1)鸵鸟们真是发生了好多有趣的故事呢,谁想来介绍你的鸵鸟?(2)这张是谁的?也来介绍一下。

篇8:大班美术 花园里的故事

一、有距离地感知艺术作品和周围事物

布洛夫 (Bulbugh) 提出的“心理距离说”认为, 一个人如能采取较为客观的态度, 和所欣赏的事物保持一种适当的距离, 就能欣赏事物的美。欣赏本身就是把自我的知觉和感情投射到事物上, 而达到“物我同一”的境地。而要实现这种投射, 必须与作品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

那么, 什么样的心理距离才是合适的呢? 距离太远, 无法了解;距离过近, 缺乏美感。在艺术欣赏中, 作品所发生的年代和各种背景, 都可能远离欣赏者所处的时代, 如果缺乏相关的知识背景, 就无法与作品产生共鸣、与作品对话。因而也就无法进入欣赏状态。例如, 古典美术作品反映的主题多为重大历史事件、宗教和神话故事、帝王和权贵的肖像等, 由于儿童缺乏相关知识经验, 所以不太适合儿童欣赏。

心理学家舒帕尔·卡格安 (Schubel Kagan) 的观察发现, 儿童对于那些十分熟悉或是完全陌生的事物会表现出毫无兴趣, 只有那些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 但又可以看得出与它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 才能真正吸引他们。由此可见, 只有那些与心中图式有一定距离的事物, 才能引起儿童的敏锐的知觉。

距离是会变化的, 它随对象的性质而变化, 也随个人保持距离的能力不同而变化, 但万变不离其宗, 即审美时不能丧失距离, 不能使距离达到极限或零点, 否则, 丧失距离就等于丧失美感。因此, 在布洛夫看来, “距离”是审美活动不可少的要素。

欣赏中, 儿童对心理距离的把握, 依赖于他们的知识经验、审美经验、情感经验。美术欣赏教育虽然不是让每个孩子成为大师级的人物, 但我们应该通过美术欣赏教育让孩子们既有审美的眼睛, 更有审美的大脑, 能运用艺术家的眼光去欣赏周围的各种事物。

二、增强美术欣赏中的情绪体验

美术欣赏本身是一种感情的投入, 欣赏者需欣赏作品中作者所欲表达的情感和信息。这种情感和信息是如何传达到欣赏者的心中的呢? 移情作用的理论解释了这种过程。移情说最早由利普士 (Lipps, 1903) 提出:人在观赏事物时, 会把自我的知觉和感情投射到对象当中, 和对象融为一体。画家在创作艺术品时, 将其情感和信息投射在作品中, 藉着作品为媒介, 以各种不同的技巧 (或以象征、或以渲染、或以暗示) , 将这种情感和信息传达给观者。观者在欣赏作品时, 必须推己及物, 才能了解作品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移情是儿童情感发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他们常常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投射到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体上去, 这为他们欣赏作品提供了情感基础。在美术欣赏中, 强调情感的体验, 可以磨练幼儿敏锐的审美知觉能力, 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三、将美术欣赏和艺术创作结合起来

儿童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美术欣赏活动需要他们用各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 用大脑去进行审美想像、审美理解, 并对审美意象进行加工和改造, 用语言、肢体、符号去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这一过程既有心理操作又有实际操作。

传统的美术欣赏教育中, 以教师唱主角, 常有这种现象:当教师沉醉于他们自己对艺术品的欣赏时, 却不能与孩子们沟通。我们知道, 在欣赏的过程中, 当儿童感受到美和具有审美乐趣时, 他们确有一种审美创作的热情。让孩子们站在大师的肩上进行创作, 可让他们在想像的空间中自由地驰骋。幼儿从大师作品中获得的启迪拓展了他们表现的空间, 对审美创造能力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美术欣赏之后, 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儿童自己动手参与创作过程, 在身心运动中体验审美的乐趣, 从而获得艺术创造的亲身体验。实践表明, 儿童是介入者还是旁观者, 是动态地操作还是静态地观看, 效果是很不一样的。

四、提升儿童的审美创造力

美术教育的重要价值, 便是能培养儿童的审美创造力, 而创造贯穿于儿童美术欣赏的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美术欣赏活动常是一种说教的、灌输的方式, 教师急于把和美术欣赏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填鸭式地教给儿童, 而忽视了儿童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在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 教师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儿童的审美创造力:

1. 培养儿童持久的注意力, 以增进创造力思维。美术欣赏活动的最初阶段是审美注意, 此时各种心理因素都应指向并集中于欣赏对象的形式。而在学前阶段, 由于受到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 儿童往往只注意欣赏对象的内容而忽视其形式。因此, 在美术欣赏教育中, 教师应逐步引导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到审美对象的形式和结构上去, 从而增强其审美注意的自觉性和稳定性。

2. 让儿童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特别、新奇的东西。儿童具有天生的好奇心, 也喜欢观察熟悉的事物, 如果能进一步通过美术欣赏活动, 启发他们看出某一美术作品在形式、色彩、造型、表现手法上与众不同的地方, 并以此作为创作的切入口, 那将不失为一种增进儿童审美创造力的有效办法。

3. 让儿童用自己的想法去表现。以往的美术欣赏活动中, 常常是教师把有关的美术知识直接灌输给孩子, 以教师代替了孩子的感觉、想像和思考, 而孩子们却没有自身的感知和体验, 更不用说有自己的想法了。因此,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 应让儿童发表自己的感受, 用自己的想法去表现。

4. 让儿童以幻想的方式去处理周围的事物。幻想能增进儿童的创造力, 我们应尊重儿童任何幼稚、甚至荒唐的问题或观念, 应多鼓励他们提出与众不同的对欣赏对象的感受、理解、想像和判断, 避免绝对的价值判断。

篇9:“牛背”后花园里发生的故事

隧道引来“盘谷(古)开天地”

当问及盘谷山庄王副总有关山庄的概况時,他就为我们娓娓道来此山庄开发的情况

随着终南山隧道的通车,盘谷山庄开始开发运作,而这一事件又对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的农家乐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在隧道开通前,此地交通不便,人们要通过沣峪口老路,翻越海拔近2000米的秦岭梁,穿越广货街,才能到达营盘镇,路上弯道也比较多。碰到夏天雨水多的時候,路更不好走。所以,当時盘谷山庄的董事长在考察山庄所在位置時,就是看好这条隧道开通后的前景。而且此处比较开阔,环境也好,没有被污染和破坏。山庄建筑所在地的海拔是1250米左右,在此层面负氧离子含量非常高,空气新鲜,生态良好,而山庄背靠的就是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这些都变成了山庄潜在的资源,也促进了山庄的开发。董事长的这一选择至今都是让山庄的管理人员感觉最开心的事,认为这得益于他的战略眼光。

应该说,这位老总有非常独到的视野,因为在旅游中,纯净的空气,使人舒适的环境都对人们的身心有恢复作用,特别在当人们已经厌倦了“都市化”的生活,想逃离开污浊的空气以及城市的喧嚣、快节奏的工作压力,暂時脱离现代社会淡薄与疏离的人际关系時,游客们希望在盘谷山庄不仅能够观光,体验而且也希望能够经历与自己的文化体系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他们在这里可以与自然以及传统、古朴的民风近距离“亲密接触”,享受宁静祥和的氛围,体验和体会“怀旧”的感觉。因此,盘谷山庄利用了当地的良好的自然资源,果断地进行了投资,为邻近城市的人们打造了后花园。而且,从“盘谷”山庄的命名,我们也能看出一些投资者的想法:古有“盘古开天地”一说,然而盘谷山庄却用了谷物的谷,这是因为他们董事长认为谷是饱满,丰收的意思,所以叫“盘谷山庄”,同時也用了“盘古”的谐音,表达山庄刚开始建设時就如盘古开天地,在一无所有的坡地上建起了山庄。

初获丰收:朱家湾的发展

然而,据王副总回忆,在山庄刚开始建设的時候,这周边的环境并非很理想,他们发现这里的村民日子过得很艰苦,住的都是土木结构的土房子。房子地面都不平整,走进去更是发现整个房间是黑漆漆的,家具就是一张不知用了多少年的旧桌子,连桌面都坑洼不平了,稍好一点的人家会有一个红色油漆刷过的木箱子,连柜子都成为奢侈品。因为柞水县在当時是整个商洛市里最穷的一个县。在山庄开发、征地后,村民得到一些经济赔偿,就用这些赔偿款盖了房,大多选择了钢混结构,最不济的一家也盖了砖瓦平房。地基靠路边的很多农户,有些是由于在外面见过世面,有一些发展眼光:有些是听了政府的宣传、亲戚朋友的建议或通过电视了解了一些信息,就选择再贷了些款,盖了楼房,为经营农家乐做了些准备。总之,这些赔偿款算是村民的第一桶金,他们用这笔资金改善了自己的住房条件。

山庄的进入甚至催生了新型的交通工具开始時村里仅有的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车,且数量不多;村里的“蹦蹦车”(即农用三轮车)就更少了,整个村子不超过5辆。自从山庄开始施工,几乎家家都开始买“嘣蹦车”,因为买了车以后,就用车为山庄拉沙子、水泥、石头,起护坡等用到的钢筋材料等来获取一些经济利益,赚了钱以后,又利用国家“惠农支农”的政策贷款买来货车,为工地拉土方,到山庄建筑物开始要砌墙了,村民们又从西安市为山庄拉红砖来赚钱;等建筑工程接近尾声,他们再把货车卖掉,又买了小面包车,趁朱家湾周边还没有公交车之前,为外来人员和村民提供了很多方便,自己也获取了经济利益,再后来经济收益又好点,就把面包车再卖掉,买个小型的私家车,并开起了农家乐。因此,盘谷山庄的投资可以说就如一条线,将整个朱家湾周边村民的经济利益串起来,或者说带动了整个朱家湾农家乐的发展,也使村民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牛背”现“花园”

山庄建成后,效益不断显现,不仅自己收益颇丰,也带动了农家乐,引来了西安以及周边的城市人,盘谷山庄及农家乐成为城里人休闲度假的地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周边成为西安人的“后花园”,据王副总介绍:西安的夏天比较干燥、炎热,平均温度在38度以上;然而,虽然西安与山庄距离仅六七十公里,驱车也就一小時左右,却犹如来到不同的世界。这里夏天的温度要比西安低10度左右,住在这里,人们都不用开空调,晚上甚至还要盖鸭绒被,人们觉得很舒服。因此公司、企业、银行、科研机构都喜欢在此地举行各种各样有关文化、生态、科技等专题会议。王副总还介绍说:人们出来开会,首先要放松,人们在美好的环境下休息好,这就保证了工作的质量。同時,在休息好的前提下再组织爬爬山,对客人的身心健康都比较好。

因此,酒店建好以后,每年4月到10月的旅游旺季里,山庄都会接待很多来自西安、甚至是全国各地的客人,因为旅游被认为是对平凡、枯燥的工作和生活的弥补,在炎热的天气里,花一个小時左右的時间,就可以从炎炎夏日到达凉爽舒适的”后花园”,同時,人们在这个大氧吧里,不仅可以呼吸蕴含着丰富负氧离子的空气,还可以品尝极具地方特色的农家菜。说到农家菜,王副总为我们介绍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菜品:“神仙凉粉”,据说这个菜在当地很有名气,连中央电视台第10套一个关于柞水的专题片里都曾提到这道菜,为什么叫“神仙凉粉”呢?当地有一种传说因为神仙住的地方都比较高而且危险,而这种用做“神仙凉粉”的原材料,是一种长在悬崖峭壁上的植物的叶子。在制作这道菜的時候,工序也比较复杂,首先把叶子清洗干净,然后用开水烫过,用手挤压出汁,将此汁放在盘子里,晾一晚上,这些汁才变成固体,凉粉终于制成。这道菜据说还有清热解毒,降压的功效,因此比较受欢迎。然而由于原材料难以采集,制作过程比较艰难而变得更珍贵,因为水的温度比较高,一般人都承受不了,只有有经验的妇女才能做出来,所以称之为“神仙凉粉”。

说到农家菜,王副总还说了另一件趣事人们来到盘谷山庄,总是想品尝一下山间野菜,一般情况下山庄都会联系村民帮助采集。然而有一次,住在别

nlc202309011311

墅区的一位客人在山庄宴请朋友,点菜的時候,说到野菜的新鲜程度,他朋友就开玩笑问山庄有没有现拔的菜,说那才是最新鲜的菜。正在服务员倍感为难的時候,这位客人居然说他可以找到,原来他自己就在别墅院子里种了一些菜,一个电话过去,还真将现拔的莱给拿过来了。因此,在此愉悦的环境中,城里人品尝着农家刚从地里采集来的野菜,享受着星级的酒店服务,休息時却听不到任何的噪音,唯一能听到的声音就是小溪流水的声音与清脆的鸟鸣,在这种情境下,人们的身心得到了放松。茶余饭后还可以在自然优美的景致中谈天说地。

“花园”变身为“职工之家”

在对外树立良好形象的同時,山庄对内也进行了人性化管理,该山庄聘请当地村民承担服务员的工作,一方面履行了与当地政府签署的约定要为当地带来实惠,另一方面,通过与当地村民的协作,使双方能够和谐相处,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解决了工作问题,而村民也以很敬业的态度对待这份工作。王副总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他们发现有一名做公共卫生的大姐,不论何時都不闲着,老在忙活。当山庄总经理和她聊天并问及原因時,她说山庄的建设对当地的贡献非常大,他们虽然是村民,文化素质也不高,但是山庄人的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感动了他们,不把这里当成家就对不起这里了。其实,从收入上来说,这位大姐每月就是1000块钱左右。然而她却觉得不错,在家门口这么好的酒店里工作,家里有事下班了就可以去处理,也不影响家里的各项事宜。因此,虽然在旺季時员工也比较辛苦,然而,他们却都无怨无悔地在这里工作,而且,他们还可以在这儿接受从来自四星、甚至是五星级酒店、经验丰富的部门经理负责的定期员工培训,员工的各项素质,如普通话,礼仪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在访谈中,我们还听到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在山庄开发前,朱家湾周边的村民生活一般,姑娘都希望嫁出去,所以,小伙子很难把媳妇娶进家门:山庄开发后,就会有未婚男青年把相亲对象带到山庄并介绍自己在这工作的情况,女孩娘家人一看,欣然同意了婚事。所以,山庄这个“巢”还为周边的小伙子引来“凤”,有些符合山庄条件的小媳妇甚至也成为了山庄员工,山庄与村民的关系在互动中得到了提升实现了双赢。

保护“花园”始于小事

山庄在开发过程中也充分意识到环境对他们的重要性,因此也注意培养保护意识、实施保护计划。据介绍,在山庄的建设中,他们积极与保护区协商,充分考虑环保的因素,譬如在施工的時候,为避免扬尘,在工地上洒水;在施工建设以及后续的装修工程中,为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在工程建设中尽量降低噪音。除此之外,在建设初期,也注意清理河道,不但将河道降低拓宽,也砌石护坡,起到了治理河道,降低洪水灾害,保护环境的作用。山庄在运作的过程中还实践了环境教育功能,例如2010年,全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级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暨现场会在此召开,与会代表还参观了柞水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相关的项目建设点,据说会议选址主要源于山庄所属的商洛市被群山环绕,此地又地处秦岭腹地,背靠自然保护区,利用此环境来展示自然,使与会人员更直观形象地感受退耕还林的成果,其展示的效用意义更大。同時,据该山庄负责人介绍,为了防止发生火灾,他们甚至在入口等地方放置相关提示牌,提醒游客在保护区周边的注意事项,同時也提醒游客不能将打火机带入林区内,从源头杜绝森林火灾。

故事引发的思考

从这些发生在盘谷山庄的小故事中,我们发现,通过山庄的运作,不仅体现了经营者独到的投资眼光以及先进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時,是否也在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没有好的保护、就没有良性的生态循环,就谈不上“山清水秀、空气好”,就引不来投资者,就没有盘谷山庄,也就没有农家乐,就不可能实现旅游脱贫,也就没有牛背梁的“后花园”。总之,这又是一个循环,其中的链条是紧紧相连的,缺一不可。其中,环境的保护工作则是这个循环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的存在,建于之上的循环也将分崩离析,游客在“春观遍野百花,夏纳山间清凉,秋赏林海红叶,冬戏烂漫冰雪”的“理想的风景画”中遨游的景象也将成为一种想象。

篇10:大班创意美术:水墨故事

大班创意美术:水墨故事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是一节富有创意的美术活动。让幼儿感受中国的水墨文化的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创造出摆脱“成人模式”的童趣横生的水墨画。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水墨画的特点,感受中国的水墨文化。

2.尝试用滴墨印画的方式创作水墨画,学习想象添画能讲述画面内容。

3.敢于大胆、自主地完成作品

活动准备:

1.水盆 墨汁 毛笔 抹布 砚台 墨棒

2.水墨画的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砚和墨,欣赏中国水墨画

——你认识它吗?猜猜它会是什么?(出示砚的图片)

——这个叫砚,也叫砚台。那它又会是什么呢?(出示墨棒的图片)

——这个是墨棒。这两样东西合在一起,知道怎样用吗?

——砚台里加上水,再用墨棒墨一墨,水会变什么颜色?这个黑色的东西会是什么?

——对了,墨汁有什么用?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二、播放幻灯片,感受中国水墨画

——其实墨在我们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小朋友们请看。(观看幻灯片)

——孩子们喜欢这些画吗?这些画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

——是的,我们中国的水墨画实在是太美了。

三、了解水墨画的特点

——小朋友们请看这一幅画,它是用什么来画的?在什么纸上画的?画上墨的颜色有区别吗?

——为什么有深有浅,谁知道这个秘密?加水多,墨会怎么样?加水少或不加,墨又会怎样?

——有深有浅、有浓有淡这也是我们中国水墨画的特点。

——接下来在观看一个视频,又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你看到了什么?

——刘老师把画面上的内容变到纸上了。猜猜我是怎么变得?(出示自创的水墨画)

四、学习创作,讲述画中的故事

——现在请看老师是怎样变得。用毛笔蘸上墨滴到水中,让它变呀变,耐心地让他流淌一会,然后把纸平放入水中,等待奇迹的发生。瞧,我的奇迹发生了,把它平放在地上,把周围的墨汁擦干。

——我的故事在这画里,谁来帮我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我的故事在这里,你们的故事又在哪里呢?快快把它变出来吧!

——现在请小朋友介绍一下你画里的故事。

——你们讲得真有趣,把你们故事里的小动物们添加眼睛、鼻子、嘴巴和花纹吧!

五、作品欣赏

——幼儿共同分享画面里的故事。

反思: 这是一节富有创意的美术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初步了解水墨画的特点,感受中国的水墨文化;尝试用滴墨印画的方式,体验创作水墨画的乐趣。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特别地投入,也很感兴趣,看得出,他们对水墨画很感兴趣。再加上我用《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为“水墨画”添加了的意境,使孩子们更加投入。但在进行活动时,我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细节的忽略。如纸的特性、水墨画的特征了解的不深入;材料准备上思考的也不深入,如调色盘加水就忽略了。

2、在示范讲解环节有显啰嗦,导致我的示范不清晰、混乱。

3、上课语速有点慢,不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根据活动出现的问题,王园长和蔡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在本次活动我进行了必要的修改。通过与园长、老师们的商讨,本次活动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教学活动环节不连贯、衔接有点牵强

滴墨、看视频的环节和教师示范、讲解作画环节相冲突,导致每个环节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连贯。通过老师们讨论决定取消滴墨环节,教师可出示自创水墨画,体现视频的价值。

二、活动准备不充分

首先材料准备不充分。在呈现作品时,考虑不到位,宣纸不干就在纸上添画,导致画面破损。可见我对宣纸的特性了解得不深入,如在画纸下面垫上报纸,会让纸干的快些。

其次对幼儿的已有经验把握不够。一是对文房四宝的认识。因为没有进行充分的前期调查和了解,我自认为孩子已经认识了解,实际并非如此,所以在这一环节应该利用教具(砚台、墨棒)实际操作,让幼儿亲身感受;二是再用毛笔添加线条和眼睛的环节,我不了解幼儿的用笔情况,所以指导没能跟上;三是引导幼儿的用词需要斟酌。在幼儿创出作品后,我问孩子“你能变出什么有趣的故事?”选用“故事”一词是否恰当有争议。通过和众多老师们讨论得出:“故事”一词较抽象,如果让幼儿直接观察、想象富有情境的故事难度有点大,但如果说:仔细看看,这像什么动物?可能会给予孩子更大的想象空间,再以动物来引导幼儿添加想象“在哪”、“在干什么”等等启发性问题让画面更加丰富。

另外,老师们还提到了一点,就是在我初次示范的环节,可以将边示范边讲解的方式变换为只让幼儿动用视觉来观察,而后让幼儿来说老师怎么做的,或许这样更有效,也能借此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专注力。

篇11:大班美术 花园里的故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画海洋生物的简单形象,并表现其一定的动态。

2、重点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画成6幅连环画。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难点:注意远近、大小关系,合理安排画面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鸭子、鱼、乌龟、鹅、青蛙图片,图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我们已经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今天我们把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内容画出来,每一段故事画一张画,连起来就叫连环画,让别人把几张画连起来看就知道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2、引导幼儿观察主要角色的特征。

幼儿讨论,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

出示动物图片,请幼儿观察。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我们把故事分成6幅图,在画的右下角标上数字。

画之前,请幼儿先想好如何构图。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将主要角色画在纸的中间,注意添画与主题有关的事物,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动物形象和设计画面。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鼓励幼儿与邻座的小朋友相互欣赏并讲述故事内容,选出画的最好的作品进行表扬并让幼儿介绍作画经过。

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均对幼儿园美术教育做了全面具体的阐述,既要求幼儿园通过各种手段,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美的体验,丰富幼儿对美的想象、美的创造,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

篇12:大班美术 花园里的故事

活动目标:

1.了解鸵鸟的外形特征并大胆表述出来。

2.尝试运用辅助材料进行拓印添画。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重点难点:

运用辅助材料进行拓印添画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见过鸵鸟;并且知道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

2.物质准备:彩砂纸、油画棒、钢丝球、黑色颜料。

活动过程:

一、认识鸵鸟,观察外形特征

1.播放鸵鸟视频

师:今天来了一群朋友们,看看他们是谁?

师:原来是鸵鸟啊,(一张鸵鸟的图片)。它长什么样子?

师:还有哪里也是细细长长的?(脚)

师:你们想走近一点看看吗?你们想看哪里?(孩子想看哪里就点出来)

点头图片:看看它的眼睛什么样的?(大大的、圆圆的)眼睛上面还有?(长长的睫毛呢)

师:那它的鼻孔和嘴巴呢?

师:哇,嘴巴上面的颜色还有点粉粉、红红的呢。

师:还想看哪里?(幼儿)脖子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上面还有点小绒毛。

点身体:

师:你想看哪里?(请一个幼儿)

点脚图片:师:它的脚是什么样的?

(分析:这里先播放鸵鸟的视频导入活动,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也让幼儿对鸵鸟有所了解,并且仔细地观察,出示图片,细致地从头到尾观察请幼儿讲述鸵鸟的外形特征,这些都为后面绘画鸵鸟奠定了基础。)

二、教师讲述三只鸵鸟的故事

1.师:看看这里有几只鸵鸟?(3只)那今天老师就讲一个鸵鸟三兄弟的故事吧,有鸵鸟三兄弟生活在一起,分别是老大、老二、老三,他们喜欢在外面走走、看看,但也会遇到一些危险。

2.师:有一天下午,鸵鸟三兄弟在沙漠中玩耍,突然遇到了一只狼,老大它赶忙抬起了它那长而有力的脚,把狼给踢跑了。老二则甩起了它的脚,大步大步想跑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老三最胆小,它马上把头埋在了沙子里)把自己藏了起来,这样就不会发现它了。

幼儿观察图片讲述。

3.师:你们看看,找一找谁是老大、老二、老三?为什么?

4.师:你从哪里看出来它脚像在踢?(一条腿直直的、一条腿弯弯的)跑?(2条腿都分得很开)埋起来?(脖子弯弯的)

5.师:老师讲了一个鸵鸟三兄弟保护自己的故事,鸵鸟们还有许多故事,看看它们在干什么?(你来猜猜看)。分别出示三张图,幼儿讲述。

第一张:鸵鸟一家的故事。

第二张:在树林里,一直鸵鸟弯着脖子,在整理自己的羽毛。一只鸵鸟在望着望着远处的风景或者望着同伴。原来是鸵鸟在树林游玩的故事、欣赏风景的故事。

第三张:一群鸵鸟在沙漠里比赛跑步的故事。

总结原来是XXXX的故事。

师:今天我们就要画一画鸵鸟的故事。

(分析:此环节通过讲述故事鸵鸟三兄弟来引发幼儿思考并寻找图片上的老大,老二、老三感受鸵鸟的不同动作姿态,再出示)一些其他的鸵鸟的图片,激发幼儿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拓展幼儿的思维能力,为后面画鸵鸟的故事做铺垫。)

三、认识材料,拓印并添画

1.师:(实物投影)我们要用这些材料来作画,你认识这些材料吗?(砂纸、颜料、蜡笔等)这些我们都知道,2.师:这个新材料,你们认识吗?(出示钢丝球)怎么用呢?(老师示范印)放在颜料里蘸一蘸,放在上面印一印,看看变成了什么样?(圆圆)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3.教师出示印好的很多圈在白板上。师:看看,这里有几只鸵鸟?猜一猜(幼儿猜测)

4.师:到底有几只呢?我们来看看(出示画好的图片),你觉得这5只鸵鸟在什么地方?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还有头、脖子、眼睛可以用什么材料呢?(油画棒)

(分析:这个环节交代清楚绘画所需的材料,有助于幼儿的操作。主要是出示钢丝球,激发幼儿的兴趣,采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拓印添画,出示绘画好的鸵鸟的身体,让幼儿猜测,如果被挡住了鸵鸟该怎么画。)

四、幼儿操作

师:那你的鸵鸟发生在什么地方?发生什么故事呢?这里有红色、咖啡色、蓝色、绿色的砂纸,你去选一选。编一个鸵鸟的故事。

(分析:这个环节主要教师引导幼儿去操作绘画。让幼儿选择好自己想要画的鸵鸟的故事。)

五、欣赏幼儿作品,介绍自己的创作

师:(1)鸵鸟们真是发生了好多有趣的故事呢,谁想来介绍你的鸵鸟?(2)这张是谁的?也来介绍一下。

(分析:此环节主要让幼儿来互相欣赏和互相交流,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美术活动要重在欣赏和引导。以前我们都习惯于老师示范,手把手地教,认为这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其实,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重在学会多少技能,更多的是要让幼儿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才能真正地懂得创造美,活动中幼儿的常规很重要。本次活动,我通过欣赏鸵鸟的视频和图片来引导幼儿大胆的说出鸵鸟的外形特征。然后让幼儿想象图片中的鸵鸟在做上面事情。活动中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在材料准备的时候应该充分一点。

篇13:大班美术民间剪纸教学设计

艺术欣赏教学是整个艺术教育中的根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 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 幼儿在艺术作品中先学会欣赏、懂得欣赏, 在欣赏过程中感受美、体验美、发现美, 而教师在幼儿艺术欣赏活动中则是一个引导者、启发者, 把幼儿带进艺术作品中。通过艺术作品的许多要素, 如节奏、音色、旋律、比例、姿态、对称、色彩, 打开幼儿的眼、耳、手、心灵、大脑等多种通道, 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终把欣赏与创作结合在一起。“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 这是指南在教育建议中的第一点。

剪纸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艺术种类, 它具有悠久的文化和历史, 但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了解得很少。因此, 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在活动中教师首先用活泼欢快的剪纸视频导入课题, 幽默活泼的视频立刻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 活跃了课堂气氛, 接着让孩子们思考, 这种美术表达方式和我们平时的砂纸画、指纹印画、刮画一样吗?接着让孩子们欣赏一些我国著名剪纸艺人的剪纸视频及剪纸作品, 感受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氛围, 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利用微课《剪纸雪花》等, 演示剪纸的教学方法及重难点, 进一步巩固了幼儿对剪纸步骤的掌握, 接着图片展示第二种剪纸的方法 (可以用笔在折好的剪纸上画出图案, 再进行剪纸) , 拓宽了幼儿的美术标法方式, 在这个活动中, 孩子们与剪纸零距离接触,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剪一剪等活动, 全身心地去体验这门独特的传统民间艺术, 从小培养幼儿对本民族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二活动目标

第一, 欣赏中国民间剪纸, 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了解剪纸图案的吉祥寓意。第二, 对剪纸的基本技能有所了解, 产生对剪纸活动的兴趣。第三, 学习简单的折叠方法, 会正确使用剪刀, 尝试剪出各种几何镂空图案。

三活动准备

第一, 制作好的《剪纸欣赏》的视频课件。第二, 电子白板课件《剪纸欣赏》。第三, 剪纸纸张、剪刀、记号笔幼儿每个人一份。

四活动过程

第一, 播放课件 (画面1) ,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很有趣的视频, 请小朋友们一起欣赏。”播放活泼欢快的剪纸视频导入课题。

第二, 播放课件 (画面2) , 教师:“刚才我们看到的视频里面的画面, 和我们平时的绘画方法一样吗?”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让幼儿有机会描述自己的所见所感。美术欣赏强调幼儿个人的体验, 而这种体验是幼儿真实的心理活动的表达。作为教育引导者的教师, 不应把自己对作品的体验与看法强加给幼儿, 而应该给幼儿宽松的心理环境, 让他们能把自己的所见与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教师逐一引导幼儿说出三张图片的美术创作形式:刮画、手指印画、砂纸画。教师介绍视频中的画是剪纸。

第三, 播放课件 (画面3) ,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本中国民间剪纸专辑, 和小朋友们一起欣赏。”教师现场展示两本剪纸专辑, 让幼儿初步感受剪纸作品的独特风格。

第四, 播放课件 (画面4) ,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老师为你们制作的剪纸欣赏视频。”

第五, 播放课件 (画面5) , 教师:“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剪纸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引导幼儿思考。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民间剪纸老艺人是怎么制作出精美的剪纸的。”播放民间老艺人剪纸视频。教师播放中国民间剪纸艺人的剪纸视频片段, 引导幼儿了解剪纸的制作方式, 并相互交流感受:“你们发现这些剪纸是用什么纸和工具制作的?这些剪纸有几种颜色?是什么颜色?为什么要使用这些颜色?”

第六, 播放课件 (画面6、7) , 教师介绍剪纸的种类有民间剪纸、现代剪纸。

第七, 播放课件 (画面8) , 教师播放现代剪纸视频, 让幼儿欣赏现代剪纸的魅力。

第八, 播放课件《现代剪纸》视频 (画面9) , 教师介绍现代剪纸的风格。

第九, 播放课件 (画面10) , 教师:“你们刚才看到的民间老艺人剪纸用到了哪三种剪纸工具?”幼儿回答出一种工具后, 教师点击相应工具图片上面的“问号”图片, 将幼儿说出的相应剪纸工具:剪刀、刻刀、纸一一展示出来。

第十, 播放课件 (画面11) , 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折纸:“你们知道这张纸怎么折才能剪出好看的剪纸吗?”教师请个别幼儿上来用自己想出来的方法折叠, 同时老师当场剪纸, 让幼儿看到不同的折法会有不同图案的剪纸。

在手工活动中, 技能是影响幼儿兴趣的重要因素。而在欣赏活动中, 则以激发幼儿美的感受和兴趣为主。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急于规定技法、规则和内容, 而是请幼儿自主尝试, 让幼儿在尝试中感受剪纸的趣味。

第十一, 播放课件《剪纸雪花》微课视频 (画面12) , 让幼儿了解剪纸的步骤和方法。

第十二, 播放课件 (画面13) , 教师:“谁能上来把这几张剪纸的步骤图片和数字1、2、3、4找朋友, 哪一张是第一步, 哪一张是第二步……”幼儿上来操作。

第十三, 播放课件 (画面14) , 教师:“谁能上来把这几张剪纸的步骤图片和数字5、6、7找朋友, 哪一张是第五步, 哪一张是第六步……”幼儿上来操作。

第十四, 播放课件 (画面15) , 教师:“还可以在折好的纸上用笔画出要剪掉的部分”。

第十五, 播放课件 (画面16) ,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剪纸吧。”教师出示黑板 (上面贴有剪纸的步骤照片, 供幼儿参考) 。

第十六, 播放课件《剪纸欣赏》视频 (画面17) , 幼儿进行剪纸活动, 家长助教, 参与课题教学活动。

五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课件是用电子白板软件制作的白板课件, 运用白板的超链接功能播放剪纸欣赏视频, 让幼儿了解剪纸的悠久历史、剪纸的步骤、过程、方法, 解决教学的重难点;运用白板的拖拉功能, 让幼儿对剪纸的步骤图片进行排序,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剪纸的方法。课题公开课向家长开放, 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课题研究, 让家长、教师、孩子三者都处于教育的主体地位, 变单一的幼儿园教育为家园的合作化教育。

通过这次活动, 笔者最深刻的感受是学习氛围的趣味性很重要, 利用情境的自然渗透结合, 让每一个孩子都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求知, 只有这样的活动才有可能真正做到提供给每一个孩子宽松富有鼓动性的活动、发展、提高的机会与条件, 才能使每一个孩子都积极投入活动, 并自主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进行学习。我借助多媒体视频为孩子们营造了活泼幽默的气氛, 由于游戏情境气氛的渲染, 使孩子们非常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整个活动中, 老师、幼儿、家长建立起一种多元的关系:大家既是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观察者, 也是活动的合作者、研究者、学习者、欣赏者。孩子们掌握了剪纸的步骤和方法, 并且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体验到喜庆的愉悦, 乐于参与学习活动, 敢于探究创新试图剪制出新的喜字造型, 活动中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孩子们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积极探索, 大胆表现的能力。而孩子们通过参与活动和学习操作, 不仅掌握了相关方法技能, 还对他们自己的学习、探索操作活动进行了过程渐进的评价。

摘要:剪纸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艺术种类, 它具有悠久的文化和历史, 但现代的孩子对此了解不多。针对于此, 笔者在幼儿园大班的美术课上, 开展了民间剪纸教学。通过欣赏中国民间剪纸, 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让幼儿对剪纸的基本技能有所了解, 并掌握了剪纸的步骤和方法, 并且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提高了孩子们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积极探索、大胆表现的能力。

篇14:大班美术活动:多彩的秋林

1.感受秋天树林色彩的绚丽,尝试在创作过程中欣赏色与色交融所带来的色彩变化。

2.学习点彩的表现技法,并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单一或组合的形式用水粉表现秋天的树林。

3.能合作使用材料,有较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初步观察秋天的变化,已有初步使用水粉笔和颜料的经验。

2.各色(较多暖色)水粉颜料,课件(风景照片、美术作品),人手一只调色盘、水粉笔,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讨论和观赏图片,感受秋天色彩的独特魅力。

边讨论秋天的景物变化边欣赏秋天树林的图片,感受秋天树林色彩的绚丽和暖色系的色彩的增加。

二、欣赏秋的作品,讨论点彩技法,感受秋的作品和秋天景色的丰富和多样,扩展审美经验。

1.欣赏一幅水粉作品,观察作品中的内容和树叶的丰富色彩,分析、讨论画家用的表现方法——点彩技法,并请幼儿尝试示范点彩技法。

重点:一点一点连成一片,可以点上一种又一种颜色。

2.欣赏多幅水粉作品,引导观察作品的内容、构图、色彩以及点彩技法的运用,扩展审美经验。

三、幼儿作画,尝试运用点彩技法表现秋的景物和色彩的丰富,并欣赏色与色交融的奇妙变化。

1.明确作画内容和方式,讨论作画的顺序。

2.介绍颜料区域、作画区域以及简单的操作要求。

3.幼儿自由选择作画的位置。开始作画。

分别重点鼓励一些幼儿用平涂和点彩的方法表现色彩丰富的树林;鼓励一些幼儿大胆尝试点彩方法:鼓励一些幼儿表现出秋天的树。

四、相互欣赏交流作品。

1.互相欣赏作品,分析作品中美的表现,引导幼儿关注作品中色与色交融带来的变化。

2.共同收拾场地材料。

从《多彩的秋林》分析美术评课的角度

一、活动选题

秋天的树、景以及秋天的色彩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欣赏感受自然之美,这符合《纲要》中的目标“初步感受生活中的美”。对于树,幼儿也是能够表现的,选择水粉画的方式是基于水粉色彩和表现的特点和秋天的多彩一致。

二、活动目标定位和教育策略

教学目标定位有三方面:感受、学习和操作习惯。

这三方面都有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和扩展幼儿经验这两个方面的作用。感受中对秋的认识是已有经验,提炼对秋天树木的变化则是扩展经验:学习中对水彩笔和颜料的初步使用是已有经验,而点彩技法的学习以及在色彩运用中自然产生变化的探索则是扩展经验:操作习惯中对作画的基本方法和程序是已有经验,而对公共颜料的取放以及水粉作画后的收拾整理则是扩展经验。

教育策略有三种:

1.引导发现。丰富的秋景照片和绘画作品给幼儿以视觉冲击,让他们发现秋林的多彩和美丽,培养审美情趣。

2.尝试错误。从点彩的不足到知道点彩操作要点到掌握点彩方法是个成长的过程和主动获得的过程。

3.探索积累。每次的感受和体验都是一种收获,是新经验融合旧经验的过程,儿童在积累和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获得技法提升和情感满足。

三、活动组织的结构和方式

整个活动大体分为四个部分,即引导、学习、创作和分享。时间分配引导部分2分钟,学习部分10分钟,创作部分20分钟,分享和整理部分5分钟。

这样分配时间是基于幼儿从创作初到开始投入创作需要7~8分钟,因此必须保证儿童有20分钟的时间才能完成作画全过程。在引导和学习部分的节奏要紧凑,环环相扣,手段和策略紧紧围绕目标,围绕重点和难点。

从组织方式看,分区有利于有效学习。分成交流讨论区、作画区和材料区三个区。比如,作画区考虑到幼儿的喜好问题,体现在作画主材上虽是一样的,而作画的组合上是多样的。

四、幼儿作画过程和作品分析

幼儿作画过程也是教师观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发现幼儿的风格和特点,同时观察幼儿的需要并给予一定的指导,既要因材施教又不可以干扰孩子创作:还要鼓励或帮助幼儿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

教学活动的作品和参赛作品不是一回事,看待教学活动的作品首先应欣赏幼儿的创造,看到孩子好的表现,看到孩子对今天所关注的信息的反馈,也就是学到的东西能否去实践和运用,哪怕还不够好,也应该去肯定。

五、幼儿的主体性、层次性以及教师的引导性

主体性:对秋天的印象的反馈、由观察作品到探索点彩技法、自由表达自己对秋天树林的感觉、分享自己的作品和作画经历等。

层次性:可以独立按自己的想法去表达、可以利用他人作品给自己启迪、可以模仿同伴的作画内容和构图方式。

上一篇:法门村委会村委会“无邪教村创建”工作总结下一篇:组织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