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制度

2024-05-09

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制度(通用8篇)

篇1: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公司系统内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便于公司财务部门合理的调度资金,以提高资金利用率,加速资金周转,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用,保证各单位(部门)资金的需求,明确各级人员在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责权利,规范、简化资金审批程序,根据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制定本规定。

一、公司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是为产品采购、销售、进行项目投资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各种耗费和经济利益的流出,对各种成本、费用支出,要遵守国家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严格开支标准和开支范围。

二、为使公司各项费用开支加以事前有效控制,应以预算管理为中心所有资金使用必需纳入预算管理,严禁预算外项目开支,特殊情况可申请增加费用预算。财务部门要加强资金使用预算、统计、分析、报表等环节的控制与管理,将资金使用纳入规范管理轨道。

三、资金的审批权限依工作需要科学分解,充分发挥基层领导的直接决策作用,进一步提高决策效率。在资金的审批过程中,要贯彻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各种成本、费用支出,力争做到少花钱多办事。

四、资金使用规定确定经办、审核、批准、财务复核四个权限环节。经办:工作具体承担人提出资金使用计划或按照资金使用计划对具体工作提出实施建议,提交上级主管审批,并对提交的计划或实施建议的真实、准确承担责任。审核:经办人的直接主管对经办人经办的事项进行审查、修订提出明确意见,对经过其审核的支出事项的合理性承担主要责任。批准:审核人的直接主管对上报支出事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一步确认并签署明确审批意见。就支出事项的执行效果承担全部责任。财务复核:对支出款项依预算或相关制度规定进行规范性审核,并向上一级负责,同时依计划监控公司收支平衡,保证收入与支出的合理性,保障采购资金的及时供应。在积极调配资金的同时,有权对某些支出事项协调、缓办。

五、本规定的经办、审核、标准、财务复核四个权限环节,是履行相关手续的科学程序,应严格履行。在权限履行过程中,应遵守“逐级呈报”的原则,各权限环节对资金运动负规定的相应责任。

六、经办人系领导的(如部门经理),则审批环节应相应的减少,但应遵守“逐级呈报”的原则,如在审批过程中漏掉某一环节,则被漏掉环节责任人员对此项支出不承担责任。

七、批准、财务复核环节不能省略。有批准权人为经手人的任何资金活动,须经上一职位领导批准,即:总经理经手的支出,由财务复核,董事长审批;副总经理经手的支出,由财务复核,总经理审批;各独立法人核算单位主要领导经手的支出,由财务复核,常务副总经理审批。

八、在各环节有批准权人临时不能上岗位工作的情况下,为不影响正常的经营活动,在征得上一级领导同意的情况下,可向下授权,如未授权,则本岗位权限由上一级职位行使。

九、公司发生的生产经营等所需资金,如:在批准的预算内,季度、月份财务预算资金拨付,项目所需资金支出,支付外单位应付款项等由总经理审批;涉及公司管理平台发生的日常支出,由常务副总经理审批;但所有资金支出在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审批前,均需由财务总监负责审批。

十、公司的固定资产、家俱用具购置由行政部会同财务部按计划和实际需求进行购置和报帐。购入时请款、报销按规定程序逐级审核后由常务副总经理审批。财务部门对购入的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等要建帐进行管理,使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人。

十一、发生工资性成本费用,如工资、奖金、补贴等,需由考勤管理部门根据考勤登记,汇总填制考勤汇总表,列明出勤、缺勤、加班等情况,确定有薪出勤日。实行计量工资制的,确定有薪劳动数量,编制工作表,报公司行政部审核后由财务部复核,再报常务副总经理审核。发放工资时,领款人应在工资表上签名或盖章。

十二、公司员工因公出差预借差旅费,按规定的权限环节审核后,由副总经理审批。出差借款金额以核定的差旅费标准和计划出差天数加上有关业务的相关费用之和为上限,出差归来后,限五日内到财务部门报销,余额交回(特殊情况除外)。对还不清的部门由欠款人作出还款计划,经常务副总经理批准后由财务部门从本人工资逐月扣回,对没有特殊情况的限期交回,前款不清者后款不借。

十三、办公用品、行政杂品的支出,统由采购部掌握使用。各部门如需办公用品等,应事先向采购部申报计划,由采购负责购置,涉及大额支出的必须经总经理同意。购入时按规定程序审批、验收后,总经理批准方可报销。各部门应指派专人到仓库管处负责办公用品的领取,仓库购入的物品要建帐,使物品出入有明细,部门、个人领取有记录。

十四、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必须根据需要从严掌握。业务招待费的使用范围和标准,在规定的额度内由总经理掌握使用,公司各业务部门因工作需要确需发生招待费支出的,应事先征得总经理或董事长(授权范围内除外),报销时按规定程序逐级审批后,总经理审批。对未经总经理或董事长同意擅自支出招待费的,财务部门不予报销。

十五、公司发生的会议费支出,由人事部统筹安排。人事部应根据公司组织如召开的不同类型的会议确定相应的会议接待标准(包括住宿、餐饮等)报总经理同意后实施,报销时按规定的程序逐级审批后,总经理审批。

十六、公司根据工作需要给有关人员核定的移动电话费用,由人事部会同财务部按规定掌握,享受移动电话补助的人员每月必须提供有效的移动电话票据(或由人事部按核定数额每月集中交费)。人事部要严格控制固定电话费用的支出,对长途电话费、收发传真等要按规定做好使用、登记工作。

十七、员工教育经费及各种培训费,由人事部根据需要统一掌握和管理。各部门需购置所需业务图书应事先由总经理同意后,由经办人自行购置。购入后交人事部验收后,再办理借阅手续。

十八、汽车修理费、维护保养费、燃料费、养路费及检车费用等,由业务部具体办理。汽车维修及保养前应由业务部车管人员对车况进行全面检查,确定需进行维修或保养的经常总经理同意后,由车管人员带车到专业维修网点进行维修、保养,由财务部门负责费用结算。汽车耗用的燃料费由车管人员负责统一购买,并按要求发放使用,司机每日应按要求填写行车记录。上述费用请款、报销时,按规定程序逐级审核后,由财务经理审批。

十九、广告费用的支出(包括电视、广播、报刊、喷绘、路牌、条幅等)和为组织各种促销活动用于宣传的各种印刷品、宣传牌、宣传板及各种布展等与产品宣传推广有关的费用支出,由总经理按需求掌握使用。签于广告费用支出数额较大,费用发生前应事先征得总经理同意后,再付诸实施。请款和报销时按规定程序逐级审批后,由总经理审批。

二十、各种税金、金融机构手续费、房租水电费等支出,均由财务部会同人事部根据实际支出向有关部门办理缴费、结算手续,报销时财务经理审批。二

十一、公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销售费用、组织各种促销活动发放的促销品、赠品等支出由各部门具体办理,请款、报销时按规定程序逐级审核后,由总经理或总经理授权的有批准权人审核。

二十二、由于资金支出由财务部具体办理,本着对公司、对总经理、对公司员工负责,财务部有责任控制公司的各项费用支出,因此,对公司的一切费用支出都要先经财务部经理审核签字后,由总经理或董事长审批。

二十三、财务部门要认真审查各种借款、报销的原始凭证,财务人员在办理财务收支时确认各项审批手续齐全后,方可办理。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以及审批手续不全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经办人更正、补充。若遇有批准权人外出,且又急于办理的款项,经办人可用电话或其它联系方式向有批准权人请示,待有批准权人告知财务部门表示同意时,方可办理收支手续,待有批准权人回单位后,财务人员应及时办理补签。对弄虚作假、严重违法的原始凭证,在不予受理的同时应予以扣留,并及时向领导汇报,请求查明原因,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财务人员对违反财务制度以及审批手续不全的支出不予制止和纠正,又不向领导汇报,且给予办理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按损失金额的10%给予当事人进行处罚,情节严重者调离财务工作岗位、降职、辞职或追究法律责任。

篇2: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对捐赠资金物资的管理,保护捐赠人、受赠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提高捐赠资金物资使用效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捐赠资金物资,是指由各村(社区)

接收国内捐赠的资金物资。

第三条

捐赠资金物资管理和监督的原则:捐赠自愿、无偿、合理、守法;捐赠者“意愿优先”与“政府引导”相结合,“重点、有效使用,公开透明,同步监督”。

第四条

具有救灾宗旨的公益性民间组织接收国内救灾捐赠,应报县级民政部门备案。

第五条

建立捐赠资金物资管理使用指导协调机制。在村(社区)资金物资监管领导小组下,设立由乡(镇)负责人为组长,村(社区)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村(社区)捐赠资金物资管理使用指导协调组(以下简称“指导协调组”),统筹协调指导捐赠资金物资的管理和使用。

第六条

村(社区)接受的定向捐赠或非定向捐赠的资金都需先上缴财政相关账户,经乡(镇)报经县财政审核后拨回村(社区)账户。

第七条

非定向捐赠资金优先用于民生项目,且不低于非定向捐赠资金总数的80%。防止资金挪用、浪费。

第八条

定向捐赠资金由接收捐赠村(社区)按照捐赠人意愿安排使用。重复集中于同一组或同一项目的定向捐赠资金,遵循先捐者优先的原则,由受援地村(居)委会与捐款管理单位共同提出调整意见,征得捐赠人书面同意后调剂使用;难以联系到捐赠人的,由受援地所在村(社区)提出调整方案报乡(镇)批准。非定向捐赠资金在各级指导协调组指导下,按相关规定报批使用。

第九条

捐赠资金捐建项目原则上不冠名,可采取立碑等方式留名纪念。捐赠人单独或主要出资的捐建项目,如捐建人提出冠名要求,应征得受益人同意,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报批。

第十条

捐赠物资接收单位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健全工作程序,做到手续完备、专账管理、专人负责、款物相符,并按规定向捐赠人出具统一票据。

第十一条

各村(社区)接收的捐赠物资集中到村(社区)相关地进行管理。

第十二条

捐赠物资的使用按照物资种类,由村(社区)提出分配方案,经乡(镇)批准后实施。

第十三条

村(社区)一律不得在捐赠资金中列支运输、管理等工作经费,相关费用由各村(社区)负担。

第十四条

建立捐赠物资回收制度,捐赠物资的回收管理工作由各村(社区)统一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对有效期内确需调剂的过剩物资,参照民政部《救灾捐赠管理办法》的规定,由乡(镇)牵头组织处理或变卖。变卖捐赠物资应征求捐赠方同意后,采取发布通告等方式向社会公布方案后组织变卖。变卖应当采取公开拍卖方式,变卖所得款全部作为捐赠款额管理使用。

第十六条

建立部门监管协调机制。村(居)委会会同相关内设机构查处和取缔各类非法募捐活动,及时披露违法违规行为,并从严处理。

第十七条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捐赠资金接收村(社区)应建立捐赠资金信息公开制度,规范整理各类捐赠资金信息,按时按要求向乡(镇)报送统计汇总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告捐赠资金接收的来源、数额,捐赠者意愿,分配的去向、用途、数额和使用结果。按捐赠资金的拨付流程逐级反馈捐赠资金的使用信息,由接收单位负责反馈至捐赠人。

第十八条

建立分配情况备查制度,按本办法分配使用的捐赠资金,及时报乡(镇)备查。

第十九条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不履行职责,造成救灾捐赠物资捐毁、浪费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对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条

篇3: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制度

一、财政资金使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财政资金使用监督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为:

1. 缺乏完善的财政资金使用监管制度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在财政资金方面缺少健全、完善的使用管理制度,在资金的使用支出上没有明确、具体的标准规范,导致政府很难及时、准确的掌握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支出流向,从而导致虚报套取、虚列支出、挤占挪用等违法违规问题层出不穷,造成财政资金在使用分配上的浪费,也给财政管理造成极大的阻碍和影响。

2. 缺乏有力的监管执行机制

一直以来,我国多数地方政府在财政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重支出、轻管理”的现象,政府在财政资金管理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制度执行落实的力度不足,在资金监管上的管理理念、监管方式、执行方法等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当前现代化政府财政管理的需求,从而导致对财政资金监管的不力,资金使用管理的效率较低。

3. 缺少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在财政资金的使用监督上缺少专业知识丰富,业务素质高的管理人才,或者是资金监管人员的年龄较大,对当前资金管理的现代化信息管理方式不适应、不会用,导致财政资金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从而降低了资金使用监管的时效性和动态性,导致政府对财政资金流向控制的滞后。

二、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的对策

针对当前财政资金使用监督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提高和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的效果:

1. 建立健全财政资金使用监管法律制度体系

国家要积极制定和完善财政资金使用监管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财政监督法》、《会计法》、《预算法》等,明确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中各岗位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强化资金监管执行活动的法律效力,赋予财政资金管理各相关政府部门在预算、执行、监督以及处罚等环节上的法律权限,并明确规定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所应受到的具体的处罚内容和标准。从而更好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监管的法律性和制度性,使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事。同时,还要针对当前我国财政管理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财政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财政资金在申请、支出、结算等各个环节上的审批制度和流程规范,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颁布相关的辅助管理办法,从而更好的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

2.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监管的信息化水平

各地政府部门要紧跟社会时代的发展,积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监管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积极引进和应用当前先进的财政资金信息管理系统,并尽可能的实现整个区域范围内的财政信息联网,实现财政资金使用信息的资源共享。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软件的特点,运用其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的特点,对财政资金使用进行动态化、智能化的监督管理,有效提高资金监管的效率。

3. 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监管人才队伍的建设

各地政府部门要定期组织在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财政管理知识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不断更新在职人员的资金管理理念和相关财政知识,让在职人员能够及时、全面、准确的了解和掌握当前先进的财政资金管理方法和模式,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技能水平,强化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更好的提高财政资金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水平。同时,政府还要积极的聘用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加强资金监管人才队伍的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知识丰富、技能强、素质强、经验多的综合管理人才队伍。

4. 加强对财政资金的公众监督力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已经不能仅限于政府部门的自身监管,还要加强公众监督,联合社会各界群众对其进行多角度综合监管,满足社会大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从而更好的提高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减少或杜绝监管“死角”,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科学化、合理化、合法化等。

三、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资金的收入和支持范围及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就使得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同时,现代化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性和实效性也对财政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国家必须要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管理和控制,针对使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加强财政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更好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防范财政风险,确保国家财政管理的高效化、现代化、长久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盛巧玲.我国财政资金使用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学术交流,2012,(09):121~124.

篇4: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制度

关键词:专项资金;监督;管理

前言: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企业管理中资金的管理与监督是核心内容,若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与管理出现异常,会造成企业无法合理地运营[1]。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与管理是依照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进行的关于财务管理的制度,涉及到重要的财税政策,能够保证企业资金运作的安全性,形成合理的经营模式,提高效率和依法理财的水平,也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本文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督与管理工作做了相关的分析与思考。

一、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与监督中的问题

(一)专项资金存在的挤占现象。虽然专项资金的预算有指标数,但并未详细列出培训费、招待费、会议费等费用的控制数。尽管财政专项资金是采用单项核算,但大多数的专项项目仍然是被招待、培训、会议等名目占据,存在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没有依照专款专用的规定执行的问题。基本支出内容中的商品、服务支出被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支出挤占,而原本应为基本支出内容的如会议费、差旅费、水电费、车辆运行维护费等商品、服务支出则挤占了专项支出[2]。

(二)专项资金的执行率较低。企业中存在上一年结转使用的专项资金执行率低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或是因为上面的拨付不及时,或是因为下一层级没有及时使用。归根结底,是由于该项专项资金已列支在其他的专项资金内容中;或者是该专项资金属于虚报内容;或是补助拨款资金滞后,地方对配套资金已做了全额的安排。

(三)重资金分配忽视了管理。分配和审核专项资金、拨付资金的环节虽然有财政部门进行监督,但具体实施时,管理和监督资金使用方面的工作却不到位,缺少动态的监控,形成给予资金分配足够的重视却没有实施有效管理的现象,成为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四)专项资金的使用率较低。目前在财政专项资金的支出方面,监督和管理的方法较单一,专项性、突击性的检查较多,事前与事中的监督较少,对专项资金支出的绩效监管不足,缺少有效的跟踪与评价。此外,还存对违规事项的处置力度不足,削弱了财政监督应有的有效性与权威性。

二、深层原因分析

(一)对财政专项资金的认识不足。财政专项资金是上级拨付的、应用于特定用途的资金,资金的安排与执行都存在普遍的约束力,不论任何单位、任何部门都不能变动更改这一原则。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部分企业忽视了这一原则,认识不够充分,造成支出不合理,甚至发生追加预算的现象。此外财政政策的不断更新,下属部门随之改动使得财政专项资金面临调整甚至追加的问题。

(二)监督管理工作配合不当。财政内部的监督、预算与执行不规范,缺少有效的方法和制度,无法完整掌握各项专项资金的编制与执行状况,不能全方位地监督整个资金的运作,使得监督工作远远落后于管理工作,而不能形成良好的配合关系。监督力度不足,方法单一,主要是事后监督,而没有建立完整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性的监督;在监督内容上,只注意核对量,忽略了对质的深层分析。

三、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与监督的方法

(一)完善制度建设。依法理财才能将财政法制化,完善专项资金的相关管理机制,将管理办法详细化。把财政专项资金中的使用范围、支出标准、监督机制、预算绩效管理、奖惩措施和预算的编制与执行等问题明确的制度化,使专项资金的监督与管理工作有确切的依据,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财政资金的运行具备安全性和有效性,将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造成的损失最小化,保证资金拨付的及时,保证项目的实施。

(二)改革预算管理方法。改革预算管理方法,最重要的第一步,是明确财政专项资金的界定,正确认识其定义以及内涵,才能进行正确的分类,进而有效地管理。第二步,编制预算时需做到科学、合理,结合资金需求测算进行编制,使预算编制达到具体细化、方向明确并且合理可行。做到项目支出的范围、相关标准和使用情况透明化。第三步为加强预算绩效的管理,不仅要做到预算编制有具体的目标,积极跟踪预算的执行,还要做到对预算完成后的成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变,完善预算绩效的运行管理机制。第四步,完善财务内控制度,使管理规范化,明确审批专项资金的权限,确保资金的使用做到专款专用。最后,完善绩效的评价机制,对专项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全程式、综合性的评价。跟踪项目进展,出现问题时及时处理并解决,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此外,专项申报时费用预算需细化,避免专项资金中人员经费所占比例过大,提升预算编制的严肃性以及权威性,提高使用专项资金过程中的效益。

(三)加强绩效监督。首先,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注意跟进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时的绩效目标,掌握绩效目标的支出情况、项目的实施进度以及完成的具体情况。预算执行完成后,及时对绩效进行评价,重点在于对产出以及结果的有效性、效率性、经济性和完成程度进行评价。其次,财政监督需转变方式,检查财政专项资金具有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特点,要想做好监督检查的工作,需转变方式。改变以往主要采用突击检查的方式,转变为将专项检查和日常监督相结合的新方式。同时放弃从前只注重事后监督的方法,转向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监督完整结合的方法,使财政监督管理实现制度化、日常化。再次,需加强财政监督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财政监督工作人员进行业务与职业道德的培训,建立高素质的监督与检查队伍,带着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心进行监督、检查的工作,克服困难,团结一心,把工作做好。最后,对监督成果进行有效的利用。财政监督所获得的资料对于资金安排和预算管理有重要的意义,有效的利用甚至能够成为制度建设、财政改革以及财政管理的依据。有效的利用监督成果方可令财政监督充分发挥在财政管理与改革中的作用,提高财政监督的成效。

(四)重视对财政监督的领导。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督和管理需得到各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同时尽快完善监督信息系统,早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监督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此外,明确财政监督中的具体职能,工作方法、工作手段都应做到规范化,执行时每一步都做到有据可依,对于违规现象坚决给予处理,提高财政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结语:综上所述,在使用财务专项资金时要确保其安全、高效的运行,就必须加强运行中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使运行项目的整个过程都有保障、有依据;监督需结合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进行完整的监督,再对项目完成后的成果及时进行分析总结,为项目运行中资金运营情况提供依据。衡量经济效益的发展现状,对不同的项目使用对应的专项资金,提高使用效益,不仅有利于自身的长期发展,还能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艳.财政专项资金安排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经济视野,2015(01):291.

篇5: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与监督管理办法

一、总则

二、管理职责与分工

三、项目申报、预算与审批

四、收支执行与曰常管理

五、基建工程项目管理

六、项目调整、撤销与验收结算

七、信息共享与定期报告

八、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

九、绩效考评

十、附则

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与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切实保障财政专项资金运行安全,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根据•预算法‣、•会计法‣、•审计法‣、•行政监察法‣、•政府釆购法‣、•招投标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湖南省财政监督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以及中央、省、市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有关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县行政区域内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的部门,适用本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上级人民政府拨付本行政区域和本级人民政府预算安排的以及政莳蚀融资借款和各单位通过非税收入征集的(包括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中指定特定用途的)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经济建设以及政策性补贴等

方面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具体包括:国债资金,水利、公路等一般性基本建设资金,征地拆迁与移民安置资金,退耕还林、粮食、农资补贴资金,农业开发与土地治理项目资金,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项目与扶贫资金,养老、工伤、医保、低保、救灾、农业保险理赔、助残等社会保障资金,政府融资借款、各级政府捐赠、援助资金,防洪保安与应急资金,计划生育抚育费、卫生保健、禽畜防疫与义务教育补助及校舍改造资金,安全生产与煤炭维简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与环保资金,家电下乡与扩大内需项目资金,廉租房建设资金,彩票公益金、价格调节资金,等等通过各种渠道安排的各类专项资金。

第四条财政专项资金按照是否需要进行再分配的原则,划分为需要进行再分配的专项资金和不需要进行再分配的专项资金两大类。需要进行再分配的专项资金是指中央、省、市财政下达的及县级财政预算内外安排的没有直接到单位、到项目的专项资金。不需要进行再分配的专项资金是指:中央、省、市财政下达的及县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定到单位、到项目的资金。

第五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零基预算”的原则。打破“基数法”和部门所有的管理模式,实行“零基预算”管理。

(二)专款专用的原则。财政专项资金必须按规定用于经批准的项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三)整合使用的原则。在不改变资金性质、用途的前提下,以政府为主导,以规划为引导,以产业为平台,以统筹为核心,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统筹安排、集中投入、规范管理的县涉农项目整合办公室为主的新的运行机制。以优化配置财政资源,放大财政资金效应,提高财政资金整体效益。(四)国库集中支付的原则。所有专项资金(除国家政策有特别规定的从特别规定外)拨付一般都应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资金拨付除项目管理费、前期费等资金可拨付到项目管理部门外,其它用于工程、货物、服务类等资金支出由财政部门直接拨付到承包商、供应商和劳务提供者。直接到村的单个建设项目资金,条件成熟的地区,县可以直接支付到村。

(五)打卡发放的原则。凡支付给个人的补助支出,一般应打卡发放到人,各级各部门在发放过程中不得强行代扣各种款项。

(六)基建项目投资评审的原则。财政专项资金投资在1075元以上的工程预结(决算‡项目,必须送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进行评审,未经评审不得开展工程招投标和办理工程结(决)算。

第二章管理职责与分工

第六条县人民政府领导全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研究解决专项资金立项、分配、使用、监管过程中的重要事项。第七条主管部门职责:县财政部门和业备主管部门按各自职能对专项资金的曰常使用管理工作负责。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负责编制项目及其预算草案、可行性方案并向上级申报,组织项目实施并具体提出用款计划,按规定合理、有效使用财政专项资金,收集、汇总、定期报送资金使用管理信息;财政业备部门负责审核下达项目预算、组织调度财政专项资金,定期报告财政专项资金的收支结佘和使用与管理情况等。

第八条监管部门职责:县财政局财政监督检查局、县审计局、县监察局对专项资金的管理活动全过程依法进行检查监督。涉及专项资金管理重大问题,各职能部门应当向县政府报告。县财政专职I督柃杏局

监管的主要职责是:监管财政内部各业务机构曰常的收支活动,参与审核各单位银行账户立户、撤并的核批,专项资金库存的稽查,项目库建设的督查,联合县监察局督查补贴发放项目的公示情况,参与预、决算的审核,机构撤并的清算监交等。工作重点是对一事一项问题在事前,事中开展内外督查,进行规范指导。县监察局监管的主要职责是:对项目的招投标、大额支出的政府采购、基建完工的验收与预决算的投资评审、项目公示情况等进行曰常监管,全面落实政府追责制度。着重对违法、违规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进行查处。县审计局监管的主要职音是:按照县政府安排的专项资金审计项目,全方位地开展审计监督,对国计民生的重点工程和救灾、社保等重要领域的专项资金进行跟踪审计和绩效评审,着眼于审计结论的落实和审计成果的应用。第三章项目申报、预算与审批

一、立项申请

第九条县发改委、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公开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向、重点,以及申请使用专项资金的条件。第十条申请使用专项资金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向业务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文件及有关资料,对不符合条件的不应受理。第十一条县发改委、各业务主管部门应当于收到申请文件之日起7日内进行审核,并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当面或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对已经受理的申请应及时组织财政、项目建设资质管理等单位进行审查。投资数额较大、专业性较强的项目应当组织专家成立评审论证小组或者委托有专业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评估论证。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当向社会公示,广泛征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依法应当进行听证的,应当组织听证。总投资在500万元以下建设项目,由分管县级领导定,常备副县长审核,县长、书记批。500万以上的由县委、政府集体研究定。

第十二条属于涉农项目整合范围的资金,各相关部门要按照“集中建设项目、集中建设地点、集中资金投入’’的原则,择优选择申报玄农资金项目,按照上级对口部门和单位的要求完善项目申报各种手续,由县涉农项目整合办公室审核同意后上报。

第十三条实行项目申报备案制度。主管部门或项目单位在向上级申请项目资金前,应将相关申报材料提交县财政部门和县政府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超过50万元的,主管部门需请示主管县长后,根据上级要求上报,经审核需县政府举债的专项资金,经政府主管县长、常务副县长审批后,报县长审批,县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根据县长批示意见办理相关手续。

第+四条申报、实施项目所需的项目前期赛、规划费、专家评审费及项目公示费等经费,上级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其佘部分由县财政酌情安排,前期费用参照•关于鼓励支持争取项目及资金的若干规定‣办理。

第十建议设立的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由主管部门与县财政局联合审核后行文报县政府审批,经县政府主管县长、常务副县长、县长批准后列入预算。

二、资金分配与预算编制

第十县财政安排和非税收入形成的专项资金预算的编制,应当按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各主管部门每年应编制项目申报与收支计划,纳入部门预算管理或专项预算管理,审批程序由县财政部门按照部门预算或专项预算管理的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财政专项资金列入预算后,在执行过程中发生的特殊性、临时性事项需要县财政专项资金玄持的,按照县政府•临时预算管理审批办法‣办理。上级下达专项资金需要县政府配套增加专项资金预算的,经主管县领导批准后须报县政府常务副县长、或县长审批。对各单位申报的应由专项资金预算中解决的临时预算支出,在专项资金预算中列支,原则上不再追加预算。

第十八条专项资金的分配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专项资金的分配方案、分配方法和分配数额。第十九条对需要进行再分配的专项资金,20万元以下的由分管县领导审核,常务付县长审批;20万元以上的由业务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拿出资金分配的初步方案,经两个部门主要领导签字盖章后,(涉农整合项目的须县涉农整合办签字审批后‟,由业务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报各自主管县级领导、常务付县长审核,县委书记、县长审批。100万以上重大资金分配方案交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后,再递交县委常委会议审定。第二十条因职能交叉须由多个部门共同实施的项目,由县财政部门提请县人民政府确定荦头部门,落实、安排专项资金,不搞重复安排。

第二十一条对不需要进行再分配的专项资金,在收到上级的指标文件后,业务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将下达到单位、到项目的资金数额向各自主管领导及常务副县长报告。对数额5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原则上应向县委书记和县长报告。对直接由主管部门支付,需财政部门监管的专项资金,主管部门应将指标文件送财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通过非税收入组织的专项资金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及时、足额地将专项收入缴入县财政国库,不得隐瞒、截留、占压、坐支和挪用。第二十三条所有专项资金一般应通讨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糸集中收付。„一‟、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明确规定必须单独在银行开设专户的专项资金,财政国库部门可在银行开设特设专户进行核算,业务主管部门及项目用款单位要实行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保证资金封闭运行;(二;)、对不需要单独在银行开设专户的专项资金,财政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主管部门或项目用款单位都要设立专门会计账簿,进行明细核算,做到项目资金来源清楚、去向明白,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三;)、对要求在财政实行报账制管理的专项资金,由财政部门的职能股室在银行设立专户,建立专账,所有原始凭证等会计档案资料由财政部门的职能股室保存,业务主管部门和项目用款单位不再设立会计账簿。(四;)、下拨到乡镇的专项资金,特别是农户个人补贴,一般应纳入乡镇财政结算户统一核算,再从“结算专户”拨付“支出专户”支报。

第二十四条财政专项资金„包括需要进行再分配和不需要进行再分配的资金‟的拨付程序是:由用款单位填写申请拨款单,并附有关会计资料,经项目业务主管部门签字、盖章后送财政部门审核,财政部门根据上级财政指标文件及已审批的资金分配方案,认真核实项目实施情况及有关会计档案资料,按进度提出具体拨款数额,经县财政局分管领导、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按规定及时将款拨付到财政专项资金专户或主管部门及项目单位。

第二十五条各级财政部门及业备主管部门在支付过程中,必须履行法定手续,手续不全的应当拒付资金并说明原因。对基本建设项目中要求要履行招投标、政府釆购、预决算及基建投资评审程序的必须凭完整的手续方可办理拨付与结算。农业、林业、水利等受季节

影响较大的专项资金的拨付和下达应当适应其特点,在不违背上级相关规定的情况下经政府领导同意后,实行预拨付、下达,项目定成后按实结算,多退少补。因突发公共事件等原因急需支出的专项资金,按规定随时拨付、下达。第二十六条有偿使用的专项资金拨付时,必须按程序办理合法的借款担保手续,同时,项目实施单位或业务主管部门必须与财政部门签订借款合同或还款协议书,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常务副县长审批,再按本办法第条拨付程序办理资金拨付手续。

第二十七条专项资金支出中涉及大额物资(含民政救灾物资供应、学校危房改诰、政法设各购置及维條项目)政府釆购项目的,必须按政府釆购管理程序办理。政府釆购手续不完备不予办理。

第二十八条政策性补助到个人的专项资金必须遵照上级财政有关规定,本着讲求效率、科学合理、高效运行的方针,并在公开、透明、公正的原则基础上,认真履行各项审批程序以及划拨、使用、核对、发放手续,严禁弄虛作假。发放必须由业务主管局、镇(乡)负责登记造册,公开发放,签字盖章,张榜公布,资金直达个人账户(存折〗和农户。第二十九条非建设性专项资金要建立完整的操作、监控体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操作程序与监督手段,完善管理办法,形成一整套完整的项目档案资料,详细记录专项资金运行的过程和效。

第五章基建工程项目管理

第三十条专项资金支出项目涉及基本建设工程项目投资的,业务主管部门(包括建设业主单位〗应按照上级专门文件的要求、依据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政部•财政投资评审管理规定‣和•湖南省财政性基本建设投资审查监督办法‣、•湖南省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以及•财政性投资基本建设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开展项目的融资、预、决算、招投标及工程施工费用开支控制、完工结算与投资评审等工作。未经招标的建设项目不得施工,财政拨款均以招投标等各项法定必须的完备手续予以办理,否则不予办理。

第三十一条专项资金中建设性工程项目实行谁主管谁负责。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及单项工程投资在30万元以上的项目,按照工程预算一律实行公开招投标,5万元以上工程、货物、劳务实行政府釆购,5万以下可通过协商比选。建性设性工程项目一律实行合同制、工程监理制和项目保证金制度。项目保证金不得低于工程预算的51财政、监察等相关部门要参与公开招投标工作。所有项目不能留下投资缺口,人为因素造成“半拉子工程”,或出现“豆腐渣”工程,严格追究业主和相关人员责任。第三十二条专项资金中建设性项目实行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有含同英籽辄定妫接含同执籽,但不得葚子本规定‡。工程项目预拨款不超过预算总额307。,工程开工后进度拨款不能超过807。,工程完工后经验收,凭验收质量等级或绩效考评等级预留57。一157。的质保金。

第三十三条工程项目单项设计变更需增加投资额的,金额在175元以上必须经建设单位(含指挥部)、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县财政部门等有关人员共同签证后,按程序报批。金额10万元以下,主管部门批复,金额10万元-30万元,报项目分管县导审批,30万元以上报县城建领导小组批准。凡10万元以上变更项目必须附有变更部分重新编制的工程预算方案。

第三十四条某建项目业主单位费用开玄标准实行总额控制„除上级有专门文件的规定标准外;)。管理费控制数是:20075以下不超过工程决算总额57。;200万-500万3乂;500万-1000万1.5乂;1000万-5000万不超过1.;5000万-1亿元不超过”/。;1亿-5亿不超过!).8乂;5亿以上的不超过0.57。业务招待费不得超过管理费总额的107。,其它如工程设计、勘测、监理等工程直接、间接费用按财政部•建设单位财务管理规定‣标准执行。工程支出一律使用正规合法支出发票„应税行为须遵守税收的属地管理原则,不得在属地以外的税务机构缴税)方可在专项资金管理专户中报销。业主单位(包括各级政府协调指挥部〗内部管理人员经费的开支标准一律按现行财政部门文件规定执行,凡在原单位领取了部分工资的,业主单位只按政策规定发给未补足的部分工资、奖金和津、补贴等,奖金、津补贴、物资等发放无政策依据视为违规乱发,一律收缴。管理费超支部分政府按进行调控。

第六章项目调整、撤销与验收结算

第三十五条专项资金项目存续期限届满确需续期或在存续期间需要调罄使用范围和规模的,业务主管部门应以正式文件向县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变更申报表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县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应当会同业务主管部门按照设立程序报请政府审批。已经政府批复的专项预算或项目计划,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不得擅自更改。

第三十六条县立顼目在存续期间内,因客观情况发生变化需撤销的,由业备主管部门会同县财政部门上报县政府审定。县属顼目的绩效达不到预期目标,并被审计部门在审计中发现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存在严重问题,县财政部门可以直接报请县政府撤销该项目。专项资金存续期限届满或被撤销的,业务主管部门和县财政部门必须做好专项资金的清理回收工作和其他必要的后续管理工作。

第三十七条建设项目完成后,应当及时皿并出具验收报告。主管部门、财政、项目实施单位、涉及乡村的应有镇、村等为法定验收成员单位,重点工程应邀请监察或审计为駿收成员。工程完工验收成员应当在验收报告上签字,拒绝在验收报告上签字的,应当以书面形式说明意见和理由。拒绝签字又不说明意见和理由的,视为同意验收报告内容。第三十八条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到行政事业单位形成的资产,要及时办理资产交付和行政事业单位产权登记手续。基本建设项目竣

工结算必须取得财政投资评审报告后,财政部门才能办理竣工决算财务批复,批复后建设项目应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

第三十九条专项资金结佘,视不同情况釆取以下管理方法:对项目完成、项目撤销形成的净结佘,各部门应及时向财政部门提出项目结佘安排使用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核后纳入本单位综合预算管理。对结佘未提出申请而动用的单位经检查发现收缴财政。专项结佘在预算安排中应首先用于本部门的项目支出,并优先安排新增项目支出。项目当年执行但未完成,以及项目因故当年未执行需要推迟到下年执行而形成的专项结佘,可以结转下年继续使用,但不得自行改变资金用途。

除依法应当保密的事项外,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应当通过大众媒体、政府公告、政府网站、部门专业网站等形式公开专项资金政策、管理、使用等有关情况。

第四十一条坚持一月一报告制度。每月终了各项目实施单位、各业务主管部门应及时将专项专项资金使用进展情况及资金结佘状态向财政部门报表,涉及管理方面重大事项应随时向政府主要领导报告。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在每年第一季度将上一专项资金计划的执行、公示情况和绩效自评向县政府报告,并抄送县监察、财政和审计部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应接受媒体、公众的监督。

第四十二条业备主管部门应建立内部网上查询数据库,随时接受民众依法申请查询。必须为财政监督、审计、监察部门提供内部网上稽查便利。涉及政策性个人补贴资金,到农户的要公示到组,公示期不少于3天,村应建立发放清册,镇政府建立发放信息数据库,公示期结束后各有关部门都应随时接受民众依法申请查询。

第四十三条业务主管部门、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专项资金各项管理制度,实施内部监督。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对其管理的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四十四条财政、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实行联席会议制度’由监察局牵头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编制全县专项资金总的检查计划,研究解决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并加强对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第四十五条监督检查部门应当协调配合,互通信息。有关监督检查部门出具的检查结论能够满足其他监督检查部门需要的,其他监督检查部门应当加以利用,避免重复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属于其职权范围的事项,应当依法移送。受移送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并将结果书面告知移送机关。第四十六条专项资金执收单位、项目管理、使用单位(含各级指揮部)或受惠单位,在管理、使用、取得专项资金过程中,―有下列行为:

(一)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不予受理的:不符合条件申请给予受理的;

(二)出具虛假验收报告的;

(三)不按用款时间要求拨付专项资金的。

(四)以虛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专项资金;(五)截留、挪用(财政‡专项资金;

(六)滞留应当下拨的(财政丨专项资金;

(七)擅自扩大专项资金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

(八)其他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

(九)疏于管理,严重失职,导致管理混乱造成损失和重大浪费的(十)出现问题整改不力的第四十七条建立资金管理责任递究制度。对所有专项资金实行法人负责制,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对专项资金使用要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对因工作不力、管理不严、出现任意变更项目和资金用途,挤占、挪用、滞留、贪污专项资金等行为,要视情节轻重,缓拨、停拨专项资金。同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单位负责人、项目责任人及相关人员依法进行处理。

第四十八条对专项资金管理中的违规单位和个人,经济上除责令将资金归还原渠道或收回财政部门外,将依据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并严格追究主要责任人的纪律责任和单位负责人的领导责任;严重的违纪违规行为,由县监察部门立案查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四十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违反专项资金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并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奖励。

第五十条对财政专项资金遂步实行绩效评价制度。主管部门在完成项目的基础上,要自行组织实施对专项资金支出的效益分析,选择性地开展项目绩效评价。

第五十一条纳入财政部门绩效评价范围的专项资金,财政部门应当会同业务主管部门按要求进行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篇6: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保证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根据国家关于基本建设各项财经管理制度和交通部有关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以下简称建设资金)是指用于纳入中央或地方投资计划的县际及通乡通村公路建设或改造的全部资金,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拨款、交通规费、银行贷款等各种来源的资金。

第三条 建设资金使用必须严格遵循专款专用、讲究效益原则.第四条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建设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制度,建设资金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资金使用内部控制制度和重大开支由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制度,并自觉接受财政、审计、上级主管部门等政府部门和群众的监督。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管理和使用建设资金的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管理单位(以下简称管理单位)、项目建设单位(含项目业主,以下简称建设单位)。

第二章 建设资金的使用管理

第六条 建设资金实行分级负责、分级监督管理方式。交通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工作,各省(市、区)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建设资金的使用监管工作,建设单位负责按规定使用建设资金,采取“一级管一级”的分级负责、分级监督管理方式。

第七条 建设资金必须用于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管理单位要做到专项管理、专项核算、专项拨付;建设单位要做到专户存储、专项核算,专款专用。

第八条 管理、使用建设资金的单位,应设置财会部门,由具有从业资格的专职或兼职财会人员管理建设资金。

第九条 建设资金的一切收付,必须通过财会部门进

行。

第十条 建设单位在使用建设资金前,应根据本办法和国家、上级主管单位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单位的建设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 管理单位应根据项目投资计划和预算,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按工程进度和对各类资金的到位规定及时划拨建设资金。

第十二条 管理单位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划拨建设资金:

(一)计划外工程;

(二)超过批复工程概预算;

(三)擅自改变建设标准的;

(四)工程质量有重大缺陷未达到整改要求的。第十三条 对于使用管理上有特殊要求的建设资金,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其中:

(一)中央专项资金只能由建设单位按规定支付农村公路建设款,其他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都不能从中提取管理费用。

(二)国债资金按照国家关于国债资金使用管理规定执行;

(三)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不得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农民的征地拆迁费。

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支付建设资金时,必须符合下列程序:

(一)有关业务部门审核。工程、计划等业务部门应根据有关合同、协议对结算凭证(发票、收据、工程价款结算单等)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

实行工程监理制的项目,其工程价款结算单必须经监理工程师审查签字同意后再交给业务部门审核。

(二)财务部门审核。财务部门应根据有关规定和合同、协议,对有关业务部门审核同意支付的凭证的合法性、手续的完备性和金额的正确性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签署同意支付意见。

(三)根据业务和财务部门的同意支付审核意见,单位

领导或其授权人审核无误后签署同意支付意见。

(四)财务部门根据单位领导或其授权人的同意支付签批意见办理付款手续。

第十五条 建设单位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单位领导不得签批同意、财务部门不得办理付款:

(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财经制度的;

(二)计划外工程;

(三)擅自改变建设工程项目和建设标准的;

(四)工程质量不合格的;

(五)实行工程监理制度的,工程价款结算单未经监理工程师签证同意的;

(六)不符合合同条款规定的;

(七)原始凭证不合法、手续不完备、支付审批程序不规范的。

第十六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应实行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结算工程价款时,应按合同价的一定比例预留质保金;工程交工验收合格且缺陷责任期满后,按合同支付剩余质保金。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应严格控制支出,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造价。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报送财务会计报告。项目竣工后,应按规定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第三章 建设资金的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对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实行单位自查与接受财政、审计等政府机关和上级主管单位的监督检查相结合的办法;通乡通村公路建设资金,实行财务公开,由建设单位定期向当地群众公布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对群众反映属实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二十条 交通主管部门对建设资金监督管理的主要职责:

(一)制定建设资金管理制度;

(二)审核、汇编、审批农村公路建设工程支出计

划、预算和财务决算;

(三)合理安排及时划拨建设资金;

(四)监督管理建设项目工程概预算、投资计划和预算安排(包括计划、预算调整)、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财务决算、竣工验收;

(五)监督检查建设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及时纠正违纪违规问题,对重大问题提出意见报上级交通主管部门;

(六)收集、汇总、报送建设资金管理信息,审核、编报农村公路建设工程投资效益的分析报告;

(七)督促建设单位及时编报工程财务决算,做好竣工验收准备工作。

第二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对支付给施工单位的工程款的使用情况实施监督,确保已付工程款按合同约定满足工程需要。

第二十二条 交通主管部门应对建设资金全过程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的内容包括:

(一)是否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制度和建设资金管理规定;

(二)工程项目是否有擅自改变建设规模和标准的问题;

(三)是否严格执行概预算管理规定,有无将建设资金用于计划外工程;

(四)筹集的资金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配套资金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及时;

(五)是否按合同规定拨付工程进度款,有无高估冒算,虚报冒领情况,工程预备费使用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六)是否按规定使用建设单位管理费、提留工程质量保证金,有无乱摊乱挤建设成本的问题。

(七)资金支付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八)财会机构是否建立健全,并配备相应的财会人员,各项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凭证账册、会计核算、财务报告、内部制约制度等基础性工作是否健全规范。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定期、不定期地对所属单位、建设项目的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第二十四条 根据交审发(2001)62号《关于加强交

通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的通知》,交通主管部门应加强工程项目从开工到竣工决算的审计工作。对重要农村公路项目必须进行审计,一般农村公路项目原则上也要进行审计。

第四章 罚则

第二十五条 管理、使用建设资金的单位或有关人员,违反法律、法规、财经制度和本办法规定的,除触犯刑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外,区别情况和情节给予以下一项或数项处罚:

(一)责令限期整改;

(二)通报批评;

(三)追缴建设资金;

(四)没收非法所得;

(五)处以罚款;

(六)暂停拨付建设资金;

(七)停止拨付建设资金;

(八)核减本投资计划;

(九)扣减下投资计划;

(十)追究有关人员行政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篇7: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制度

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发明电〔2010〕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央加强救灾资金物资监督管理的有关会议精神,切实做好青海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捐赠资金的使用管理监督工作,确保捐赠资金合理配置、规范使用,让捐赠机构和捐赠人放心满意,现就捐赠资金的使用管理监督办法明确如下:

一、明确使用管理原则

(一)尊重意愿,专款专用。救灾捐赠资金的使用要充分尊重和体现捐赠人的意愿,做到专账管理、专人负责,确保专款专用,全部用于灾区,用于受灾群众。

(二)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救灾捐赠资金的使用要根据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实际需要,合理安排,有序使用,重点用于玉树灾区民生项目重建。

(三)公开透明,加强监督。严格规范救灾捐赠资金的安排使用程序,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及时向社会公开安排使用情况,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救灾捐赠资金安全、合规使用。

二、合理确定使用范围

(一)主要用于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各捐赠接收机构要从严控制捐赠资金支出,除应急抢险救援安排少量支出外,要按照恢复重建规划统筹安排使用。

(二)按照捐赠人意愿优先安排。对捐赠人明确提出使用意向的捐赠资金,要充分尊重捐赠人意愿优先安排使用。

(三)合理确定捐赠资金使用顺序。对未明确使用意向的捐赠资金,要根据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遵循以下顺序予以安排:一是农牧民倒损住房重建;二是学

校、医院、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及设备配套;三是对特困群众、“两孤一残”人员等特殊群体安置;四是其他民生类项目的恢复重建。

三、严格规范使用程序

(一)民政部门接收资金的管理。民政部接收和各地汇缴到民政部的捐赠资金,统一汇缴至民政部-中央财政汇缴专户。民政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指导青海省人民政府,根据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资金安排方案,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规范程序,将捐赠资金逐级拨付到灾区和项目资金使用单位。

(二)有关社会组织接收资金的管理。15家全国性社会组织和公募基金会所募资金,由民政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青海灾区恢复重建领导机构,与各捐赠接收机构协商沟通,按照灾区恢复重建规划认领重建项目,并按照严格规范的要求确定建设和资金具体拨付方式。

(三)青海省接收资金的管理。青海省直接接收的捐赠资金,由青海省人民政府根据恢复重建规划和相关政策规定统筹安排使用,逐笔登记接收管理和使用情况并报民政部备案。

(四)救灾捐赠物资的管理。各有关地区、部门和社会组织接收的捐赠物资,要做好分类登记和组织调拨等工作,及时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

四、加强全程监督检查

(一)加强捐赠资金的分类统计。民政部要指导督促各有关地区、部门和社会组织,切实做好捐赠资金接收、使用的统计工作。捐赠资金的接收,要区分国际、国内捐款来源、接收机构、使用意向等进行分类统计;捐赠资金的使用,要逐级实行专账管理,确保与其他资金明确区分,以利于监督检查捐赠资金使用情况、拨付进度并及时反馈捐赠人。

(二)做好捐赠资金使用情况的反馈和公告。各捐赠接收机构要按照谁接收、谁反馈的原则,认真做好捐款使用管理情况的反馈工作,由民政部指导捐赠接收机构定期公布捐赠资金接收使用情况。同时,分阶段做好集中统一公告,分别在集中捐赠活动结束后、重建项目确定后、恢复重建完成后,由民政部会同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全面公告捐赠资金接收、使用和效果等情况。在重建过程中,要定期公告项目进展和资金拨付使用进度。

(三)加强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按照中央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主动配合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对资金物资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规范使用程序,强化监督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切实维护捐赠者和受灾群众权益。

民政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要加强协调配合,及时沟通工作信息,研究提出加强捐赠资金使用管理的具体办法,指导各地区、各部门、社会组织做好捐赠资金使用管理工作。

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

篇8: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制度

一、工作体会

( 一) 加强项目前期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

1. 加强项目申报管理, 严把申报关。申报项目的选择要符合国家和自治区”十二五”规划、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所确定的建设和发展方向, 要符合专项建设规划的投资重点, 优化申报项目结构, 严把准入门槛。

2. 加强项目的审核论证, 把好设计关。要遵循“先咨询, 后立项; 先评估, 后决策”的原则, 加强项目前期设计的论证和指导, 发挥专家和投资主体的作用, 提升项目设计水平, 保证项目立项和投资的科学性、民主性。

3. 严格办理相关手续, 把好程序关。国家有环评、土地、规划、配套资金落实等证明文件以及要求的项目, 要严格按照规定完善相关手续, 确保项目批复即可实施。

( 二) 狠抓项目实施, 规范项目管理

1. 实行项目建设时间倒排制, 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严格按照批复计划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制定项目建设时间倒排表。对续建项目继续安排好投资计划和建设工作, 确保工程建设按计划进度有序推进; 已落实投资未开工项目, 尽快落实建设条件; 完工项目, 严格按照项目审批建设内容、标准抓紧组织验收。

2. 实施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 确保项目建设质量。严格执行项目建设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监理制, 实施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认真执行《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规定, 规范操作, 认真落实项目公示、职业准入、招投标、项目法人、监理、建档立卡、建设标示、档案管理等八项管理制度, 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3. 要全力落实好地方政府的各类配套资金。将中央、自治区级下达到市县的项目预算资金连同市县本级的配套预算资金, 直接下达到市县本级资金拨付专户, 保障各级财政资金的足额拨付。

4. 加强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建立项目建设资金专用帐户, 专款专用, 严禁挪用资金, 在资金拨付、使用等环节, 加快资金周转, 防止滞留资金。

5. 加强督导检查, 全程跟踪。项目主管领导要全程介入项目建设, 加强对项目开工情况、建设进度, 质量、安全的督查检查, 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确保监督到位, 强化责任落实。

( 三) 严格执行项目计划, 确保项目计划的严肃性

1. 要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决算制度, 按照批准的建设内容组织施工。国家和自治区下达的林业投资计划和批复的实施方案属于指令性计划, 未经批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变更建设地点、扩大建设规模、提高或降低建设标准、变更项目建设内容。对于因建设项目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确需调整的计划内容, 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 依照程序提出调整计划的申请, 报原批准机关批准后实施。要严格预决算制度, 按要求编制年度资金和财务决算, 并按规定的时间、表式和编报要求编制预算申请报告和财务决算。

2. 积极配合国家检查, 主动开展自查自纠工作。要积极主动开展自查自纠, 要针对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将整改任务分解到单位, 确保整改责任落实到人, 并对已经整改的问题要及时回头看, 没达到整改要求的要及时再整改, 确保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 四) 加强资金管理, 确保专款专用

各地要把资金管理、项目管理和工程资金的监督检查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要做到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项目投资、按效益考核。要确定专人负责工程资金的管理, 将责任落实到人; 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存储、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挤占、截留、挪用、强行划转或抵扣各种贷款本息、税金、各类债务等。要严格控制项目资金支出范围和标准, 对各项支出要精打细算, 力求节约, 讲求效益, 防止讲排场, 铺张浪费, 不得将项目资金挪用于购置小汽车、职工住房、建办公楼等非工程项目支出。

( 五) 定期通报项目进展信息, 建立项目综合管理系统

1. 加强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 建立省级项目管理数据库。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 建立项目综合管理系统。构建省级统一的项目管理库, 全面掌握各市县项目工程的申报、进展、竣工等状况。重点项目全面实施信息在线传递、汇总和管理, 实施项目进展、资金使用等情况的在线监督。

2. 加强监督, 建立定期通报制度。每月10号通报上一个月的项目建设进展、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 抄送市、县分管领导, 抄报财政厅。在工作网站上设立专栏, 每月公开项目投资进展等情况的信息。对项目建设严重滞后、资金大量滞留、整改措施不到位的, 要进行约谈, 由主管领导亲自到林业厅汇报。

3. 定期培训, 狠抓项目管理队伍建设。定期召开项目管理培训会, 加强对不同层次项目建设单位的主管业务人员的业务培训, 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项目和资金管理水平, 特别是加强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招投标制度等内容的培训。

( 六) 建立年度项目建设绩效考核制度, 构建奖惩联动的激励机制

1. 严格管理, 建立年度项目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切实建立由计财处牵头、相关职能处室主抓的职责分工明确、配合协作有力的项目推进机制和监管考核机制, 项目执行情况与职能处室绩效考评挂钩, 切实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现象。一是成立以林业厅各处室、各级主管部门组成的项目绩效考核领导小组, 开展对项目建设情况的绩效评价。二是建立年度项目管理绩效考核制度, 依据项目申报、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竣工等要素确定具体评分指标, 赋予相应的权重, 每年对各市县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综合打分, 确定各地级市及直属单位名次, 分成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 作为年度考核依据。

2. 制定奖惩制度, 建立激励机制。各市县项目主管部门按期完成任务的, 给予通报表彰; 不完成年度任务的, 给予通报批评, 并抄报同级党委与人民政府。对完成任务的且综合得分高的单位, 确定为优秀等级, 并给予相应的表彰。对随意变更计划、项目推进缓慢的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 并由该单位主要领导向自治区林业厅作出书面检查。对资金和项目管理出问题、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 调减或停止拨付建设资金, 停止审批新的建设项目; 对项目建设好、资金管理使用好的单位, 在资金和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和奖励。

( 七) 加强专项督查, 确保项目绩效

全面梳理全区林业系统项目, 由自治区林业厅成立专项督查领导小组, 在全区范围内不定期开展项目专项督查,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将进行全区通报。各市要相应成立督查组、检查组, 开展督查检查工作, 及时指导各县进行整改。

1. 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监督制度, 加大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 确保项目资金处于制度的有效规范下推进, 提高制度管理水平。

2. 用好内查、外审手段, 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 及时发现和纠正项目建设中出现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

3. 严肃查处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大违法违纪行为, 确保把项目建设成为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德政工程、廉洁工程。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资金申请报告不符合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

1. 报送时间晚, 超出了规定的时限。

2. 报送形式不符合规定要求。资金申请要求财政部门会同林业部门, 以财政的文号上报, 但是有的地方没有财、林两家联合上报, 且不按规定抄送有关部门。

3. 内容不符合规定要求。有的半页纸几行字, 敷衍了事, 缺项漏项, 数据不真实甚至人为捏造。个别地方缺乏最起码的资金分解、使用、结余情况, 如造林、森林抚育等补贴试点总结, 缺少资金与任务的分解、任务完成以及资金使用情况等内容。

( 二) 资金分配重点不突出

有的地方在某些专项资金安排上存在搞平均分配, 搞面上平衡, 存在撒“胡椒面”的做法和现象, 导致资金分散, 资金使用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 三) 资金使用过程缺乏调度监管

林业财务工作任务繁重, 要求也很高, 而且人手比较紧张, 在资金分配安排下去后, 没能跟踪管理资金使用情况, 日常工作中需要什么材料就甩手交给业务部门处理, 结果把自己搞成了出纳, 成了“二传手”, 工作就是转发或转报一下文件, 财务统筹协调职能基本上没有体现。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建议进一步争取增加林业财政专项资金投入, 特别是进一步加大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对广西的支持力度。

( 一) 建议适当安排救灾方面的资金

由于广西海岸线长, 每年都会受到台风的袭击, 对林业造成较大的损失。但是, 近年来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救灾资金补助, 林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展比较缓慢, 甚至部分地区对灾后恢复重建的信心不足, 荒废了部分林地。

( 二) 建议争取扩大有关专项资金的投 入规模

包括争取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对林木良种、造林等补贴试点资金投入, 争取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补助、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补助资金以及贫困国有林场扶贫资金等方面的投入。特别是造林补贴补助, 国外均采取了高额的造林补贴政策, 并建立分区域、分时期的动态调整机制, 调动各类主体的造林积极性, 农民可根据造林补贴政策, 自主决定是否造林, 政府充分赋予农民对政策的选择权。建议扩大补贴范围、扩展补贴对象, 动态调整补贴标准, 最终建立普惠制的造林补贴制度。

( 三) 建议争取中央财政新增专项资金政策

上一篇:语言学各章复习要点下一篇:入党谈话记录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