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细则

2024-05-03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细则(共6篇)

篇1: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细则

XX县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保障建设资金的使用安全,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11〕156号)及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特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中央财政专项补助的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中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以下简称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第三条 要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要求,明确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法人,保障人员的相对稳定,建立职责明确的责任制度。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法人应按规定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或配备专人负责项目资金管理和核算工作。

第四条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法人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设置会计账簿,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保证其真实、完整。

第五条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的原则是统筹安排、分级负责、专款专用、专账管理。

第六条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实行绩效管理,具体绩效评价工作按照财政部、水利部《中小河流治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财建〔2011〕361号)执行。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七条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资金管理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研究制定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相关管理办法。

二、配合财政部门审批下达项目支出预算。

三、配合财政部门及时拨付财政性专项资金。

四、监督检查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建议。

五、会同财政部门报送项目资金完成情况和下一项目资金申请计划。

六、多渠道筹集落实项目资金,所需地方资金,应协商县财政部门督促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第八条 项目法人应设置内部相关专业管理机构或专业管理人员,明确其在资金使用管理中的职责。

单位主要负责人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资金使用全过程负总责,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各专业管理人员各负其责。

项目法人对本项目资金管理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和有关政策,研究制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及其补充规定设置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正确归集项目建设成本和费用。

三、筹集和申请资金,编报项目基本建设支出预算、政府采购预算、政府采购实施计划等。

四、按概(预)算控制使用资金,遵循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要求办理资金支付。

五、按规定及时编报财务信息、财务决算和竣工财务决算。

六、组织项目实施、招投标、合同签订、项目验收、资产移交等工作。

七、做好会计档案的归档管理。

八、完成资产移交。第三章 资金使用管理

第九条 项目法人应当严格按照批复的初步设计报告和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筹集资金,保障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第十条 项目法人应按《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办法》的规定拨付项目资金。

第十一条 项目法人应明确资金支付审批程序并严格遵照执行。要按照经办人审查、有关业务部门审核、财务部

门审核、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核准签字等程序办理,主要要求包括:

一、经办人审查。经办人对支付凭证的合法性、手续的完备性和金额的真实性进行审查。

二、业务部门审核。经办人审查无误后,送经办业务所涉及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审核;实行工程监理制的项目须先经监理工程师签署意见并盖章。

三、财务部门审核。

四、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核准签字。

第十二条 项目法人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采购业务相关管理制度,明确采购业务应遵循的业务流程,按照制订采购计划、确定采购方式、签订采购合同、采购验收等程序办理。

第十三条 项目法人要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依法采购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

第十四条 项目法人要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加强合同的订立、履行、保管等管理。项目财务部门应参与合同谈判,合同条款中涉及的合同价款、支付条件、结算方式、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内容,必须经财务部门审核同意。

要加强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管理。合同中应明确规定预付工程款的数额、支付时限及抵扣方式;工程进度款、工程竣工价款的支付方式、数额及时限;工程质量保证(保修)金的数额、预扣方式及时限;变更、纠纷的处理以及与履行合同、支付价款相关的担保事项等。

建设工程价款结算必须符合《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的规定。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是指对建设工程的发承包合同价款进行约定和依据合同约定进行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工程竣工价款结算的活动,其主要要求包括:

一、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预付款,包工包料工程的预付款原则上预付比例不低于合同金额的10%,不高于合同金额的30%。预付的工程款必须在合同中约定抵扣方式,并在工程进度款中进行抵扣。凡是没有签订合同或未按合同条款要求提交预付款保函(或保证金)或不具备施工条件的工程,项目法人不得预付工程款,不得以预付款为名转移资金。

二、工程进度款结算支付应遵循的程序

(一)承包人向项目法人提出支付工程进度款申请。按合同约定计算项目法人应扣回的预付款和扣留的质量保证金。

(二)监理工程师审核。凡实行监理的工程项目,工程价款结算过程中涉及监理工程师签证事项,应按工程监理合同约定执行。

(三)项目法人内部有关业务部门(工程技术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审核。

(四)单位负责人审批。

(五)财务部门办理资金支付。严禁现金支付工程款,必须支付到合同约定的收款单位、收款账户和开户银行。

三、工程竣工价款结算

工程完工后,项目法人和承包方应按照约定的合同价款及合同价款调整内容、索赔事项等进行工程竣工结算。工程竣工结算由承包人编制,经监理方审核后,由项目法人审查同意。结算价款的支付应遵循工程进度款结算支付审核程序。

第十五条 质量保证金的管理应遵循《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保留不低于5%的质量保证(保修)金,待工程交付使用合同约定的质保期到期后清算,质保期内因承包人原因造成的缺陷,承包人应负责维修,并承担鉴定及维修费用。如承包人不维修也不承担费用,发包人可按合同约定扣除保证金,并由承包人承担违约责任。第四章 支出管理

第十六条 项目法人要严格按中央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控制项目支出。中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直接关系到防洪安全的堤防新建加固、护岸护坡、清淤疏浚等工程建设材料费、设备费和施工作业费以及规划内项目前期工作费等支出,不得用于移民征地、城市建设和景观、交通工具和办公设备购置,以及楼堂馆所建设等支出。

第十七条 项目概(预)算是控制建设成本的重要依据。项目法人要严格执行项目概(预)算,不得突破初步设计确定的建设规模及建设标准。

第十八条 正确计算和归集成本费用。项目法人要按建设成本的开支范围和界限,确保各项支出合法、真实。严禁超概(预)算支出,不得支付非法的收费、摊派等支出。项目法人应严格控制管理性费用支出,制定管理性支出的具体内容、开支标准并严格执行。

第十九条 对符合规定竣工验收条件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若尚有少量未完工程及预留费用,可预计纳入竣工财务决算,但应控制在概算投资的5%以内,并将详细情况提交竣工验收委员会确认。项目未完工程投资和预留费用应严格按规定控制使用。第五章 资产管理

第二十条 项目法人应建立资产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资产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等环节作出规定,明确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以及有关人员的资产管理职责。

第二十一条 项目法人的资产使用主要为单位自用。项目法人应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资产的日常管理,包括验收、入库、领用、保管以及维护和修理等活动,并将不相 容职务分离。

第二十二条 资产处置应当按照审批权限严格履行申报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资产处置行为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和竞争、择优的原则。

第二十三条 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资产进行全面的盘点与清查,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查明原因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四条 工程验收后,项目法人要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将形成的资产移交给接收单位。确保项目形成的资产及时入账,防止资产流失。

第六章 财务报告管理

第二十五条 财务报告反映项目法人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建设进展情况和资金流动信息,反映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的执行情况,必须准确、及时、真实和完整的报送。财务报告包括月报、季报、年报、竣工财务决算报告以及其他临时性报告。

第二十五条 财务报告应由编制人员签字盖章,财务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盖章,并加盖单位公章。单位负责人应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第二十六条 项目法人要对财务报告进行财务分析,通过对资金来源、基本建设支出等主要财务指标增减变动情况及原因的分析,向有关部门提供财务情况。

第二十七条 项目法人应及时编报竣工财务决算,主要要求有:

一、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SL19-2008)的要求,及时、准确、完整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二、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完成后,项目法人应将竣工财务决算提交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审查、审计。

三、项目竣工验收时,应将竣工财务决算报告提交竣工验收委员会审查,并按验收审查意见进行修改。

四、项目竣工验收后,将按竣工验收委员会验收意见调整后的竣工财务决算按管理权限报送审批。

第二十八条 项目法人要按会计档案保管的要求,及时将财务报告整理归档并妥善保存,防止损坏和丢失。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县水利水产局财务审计股要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监管制度,组织开展稽查、督导和专项检查等工作,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限期整改。

第三十条 监督检查可以采取不定期或专项检查、重点抽查等方式进行,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及执行情况。

二、建设资金到位及管理情况。

三、概预算执行及成本控制情况。

四、采购、合同管理及履行情况。

五、建设工程价款结算管理及支付情况。

六、资产管理情况。

七、未完工程投资和预留费用的使用情况。

八、审计、检查、稽查的整改落实情况。

九、工程建后管理情况。

十、其他需要检查的事项。

第三十一条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要依据职责,促进落实整改;对情节严重的,提交有关部门,进行严肃处理。

第三十二条 项目法人要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审计、检查、稽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细则由XXX县水务局负责解释。第三十四条 本细则自印发之日起实行。

二〇一一年四月

篇2: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细则

浙水河〔2011〕75号

文件

关于印发《浙江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 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各有关市、县(市、区)水利(水电、水务)局、财政局:

为加快我省中小河流治理,规范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现将《浙江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主题词:中小河流治理 项目 资金 细则 通知

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 2011年11月30日印发

浙江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工作,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印发的《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指的中小河流为集水面积200~3000平方公里,并已列入我省中小河流名录的河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是指为提高中小河流重点河段的防洪减灾能力,保障区域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兼顾河流生态环境而开展的以堤防加固和新建、河道清淤疏浚、护岸护坡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治理项目。

第三条 本细则适用于我省列入中央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以及根据国务院要求,经水利部、财政部认定的其他重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第四条 省水利厅为我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行业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管全省中小河流治理工作。项目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项目计划、申报项目实施方案、督促指导项目建设管理、绩效评价及工程验收等工作,财政部门负责拨付资金、监督管理资金、审核批复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等工作。

第五条 中小河流治理实行绩效管理,按照奖补结合的原则安排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管理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是所辖治理项目的行政责任主体,对项目建设负总责。各地应成立由政府领导任组长的中小河流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或协调组织机构,负责工程建设期间的组织领导,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和征地、拆迁、移民安置等有关协调工作。

第七条 各地应积极落实中小河流管护机构。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以项目建设为契机,以中小河流为单元,明确或组建县级行政区域内的中小河流管护机构,明确管护人员。中小河流管护机构应积极参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并切实承担好建后管养职责。

第二章 前期工作

第八条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实行前期工作责任制。项目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应落实项目前期工作领导责任人、技术责任人、责任科室等责任单位人员,并报送省水利厅备案。项目所在地政府要落实和保障前期工作经费,加大前期投入,保证前期工作质量,加快前期进展,加强项目储备。

第九条 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应坚持规划先行。凡未编制规划或规划中未明确项目建设标准、堤线布置、堤距的治理项目,必须编制项目所在中小河流的防洪(治理)规划。中小河流防洪(治理)规划的编制应根据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结合中小河流上下游、左右岸的防洪利益,统筹兼顾,合理确定各堤(段)的防洪(治理)标准;要按照“宽处不缩窄、窄处要拓宽”的原则,科学划定堤线位置。

第十条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必须根据经批准的中小河流防洪(治理)等相关规划和中小河流专项规划开展,不得擅自调整防洪(治理)规划确定的标准、堤距、堤线走向,不得擅自缩小专项规划确定的综合治理长度等建设规模。初步设计应由水利水电乙级及以上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项目打捆的方式通过公开招标选择勘察设计单位。项目初步设计应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编制规程》、《堤防工程设计规范》、《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等开展编制,满足安全第一、人水和谐、因地制宜、绿色生态、经济可行的理念,做到安全、生态、经济的有机结合。必须进行带状地形图测量,以及堰坝、堤线位置的地质勘探,并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勘察成果。

第十一条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实行技术审核制度。省水利厅委托中介机构作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的审核单位,对项目初步设计是否符合规划、规范等要求进行审核把关,并出具审核联系单;项目所在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审核联系单要求,负责组织好初步设计的修改完善。项目初步设计审核通过后,审核单位应出具正式的审核报告。涉及省界河流的治理项目,还需报请流域机构复核。

第十二条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由省水利厅、财政厅联合批复。项目所在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初步设计的上报工作。初步设计上报审批应具备以下材料:

(一)相关防洪(治理)规划文本及批复;

(二)初步设计(报批稿),初步设计审批的请示文件;

(三)履行征地、环评、水保、选址等相关程序的凭证;

(四)县级及以上政府组建项目法人的文件。

第十三条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重大设计变更由项目所在地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组织审批。项目重大设计变更主要包括建设标准、堤线走向、建设地点、建设内容等发生改变,或断面结构型式、工程投资等发生较大变化的设计变更。不得通过项目重大设计变更,来故意缩减项目初步设计批复的综合治理长度等建设规模。

第十四条 根据《浙江省水利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办法(试行)》(浙水建〔2002〕57号)规定,实行施工图设计审查。

第三章 专项资金

第十五条 列入中央专项规划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以及根据国务院要求,经财政部、水利部认定的其他重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为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的补助对象。

第十六条 专项资金遵循“早建早补、晚建晚补、不建不补”的原则,鼓励各地按照专项规划提前实施规划内的治理项目。对于前期工作基础好、建设资金能落实、项目管理水平高、组织实施工作有保证的地区,将给予优先安排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

和《浙江省水利工程建设监理管理暂行办法》执行,监理单位必须具有水利部颁发的水利水电建设监理资质,监理人员必须全部持证上岗,并确保监理力量,满足承担项目的监理任务。

第二十七条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实行合同制。项目法人在与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签订的合同中应有明确的质量责任、工程进度、安全生产、工程价款结算等条款。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应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工程达到合同目标要求。

第二十八条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实行开工许可制度。项目所在地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并办理开工许可。

第二十九条 建立健全工程信息统计制度,形成月报。项目所在各市级、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辖地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统计工作的采集和报送,要求落实专门统计人员,根据浙江省河道治理项目管理系统有关要求,于每月28日上报统计数据。

第五章 绩效评价和工程验收

第三十条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实行绩效评价制度。省财政厅、水利厅根据《中小河流治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财建〔2011〕361号)等办法,每年组织一次绩效评价工作,形成项目绩效评价报告。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下项目、下达省级以上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绩效评价具体工作由委托的中介机构开展实施。

第三十一条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工程验收按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2007年水利部令第30号)、《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等有关规定执行。其中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及以下的项目可适当简化验收程序,但必须进行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和竣工验收。

第三十二条 分部工程具备验收条件时,由施工单位向项目法人提交申请,由项目法人主持验收。

第三十三条 单位工程完成后,应进行单位工程验收;施工合同约定的建设内容完成后,应进行合同完工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均由项目法人主持;具备条件的项目,单位工程验收可与合同工程完工验收一并进行。合同完工验收后,中小河流管理机构应积极参与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为竣工验收和交接创造条件。

第三十四条 工程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并经过一个汛期运行后的一年之内,必须进行竣工验收,由项目所在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主持。

第三十五条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要及时办理交接手续,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积极协调落实管护经费,保证建设项目发挥效益。地方财政部门要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强化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及时批复项目竣工财务决算。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篇3: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细则

关键词:重庆,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管护对策

重庆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 同时还是长江上游地区, 以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为主, 因此常年温度较高, 且降水量十分丰富, 主要集中于夏季, 且以暴雨为主要形式。重庆市内包含着3个暴雨区, 分别是西部、东北部以及东南部, 暴雨强度非常大, 所以中小河流内水量十分丰富, 洪涝灾害也时有发生。在此背景之下, 该市大力开展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 河流治理工程建好后, 由于管护工作不到位, 导致已经建好的工程未收到有效保护, 以至于其逐步失去原有功能, 而研究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后管护对策也因此显得愈加重要。

1 重庆市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的主要内容

重庆市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活动中, 涉及中小河流数量共148条, 重点河段有345个, 河长为1737 km。其中, 被列入至全国中小河流重点规划项目中的河流有48条, 项目总数为128个, 河长为407 km。而被列入至全国中小河流重点治理项目中的新增河流有100条, 项目总数为217个, 河长为1330 km。

2 重庆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后管护对策

近年来, 随着重庆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逐渐完工, 其建后管护实践活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 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加大管护力度。通常情况之下, 管护工作的开展应当以工程完工之日为起始日期, 当工程即将完工时, 就需要相关部门制定出建后管护活动长效机制, 在确保工程项目能够得以良性运行的基础之上, 使治理成果得以有效巩固, 同时还能保证治理项目带来更多经济效益[1]。就重庆市来说, 其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后管护对策具体包括以下诸多方面。

2.1 制定出建后管护活动长效机制

首先, 结合重庆市中小河流治理活动具体要求, 已覆盖全市范围的标准制定小河流治理项目建后管护活动长效机制, 并要求各区、县、乡以及镇都能深入落实各项指导精神, 构建起行之有效的管护制度, 确保工程项目能够长期运行。其次,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与法规作为基本参考指标, 强化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力度, 并逐步加大重庆市中小河流日常管理, 从法律层面上严厉打击乱建行为、乱采行为、乱堆行为以及乱挖行为的出现, 确保河道始终处于安全状态下[2]。再次, 在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即将结束之时, 国家水利部门应当联合国土部门及规划部门等机构, 对河道的管理范围标志、防洪的最高及最低水位线标志、控制桩等进行明确划定, 并严格把握项目建设和项目运行之间的交接工作。最后, 加大与财政部门之间的日常沟通与协调, 共同商讨和制定重庆市中小河流治理建后管护方案, 并严格监督各职能部门在管护经费以及管理责任等方面的落实情况, 确保各项规章制度都能充分发挥其功效。

2.2 深入改革重庆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各项管理机制

通过深入改革重庆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各项管理机制, 优化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后管护活动长效机制相关建立程序, 并对乡政府、镇政府、县政府等各级政府部门的具体职责进行明确限定, 赋予其承担管理责任的主体地位[3]。同时, 还需加大各级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助, 从而确保各项管理机制与管理活动都能得以顺利落实和开展。

2.3 不断加大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日常监督与检查力度

重庆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管护实践活动中, 为了提升管护工作整体效率, 建立相关部门组建一支专业的督察小组, 并由该小组承担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管护监督与检查等方面的任务。通过深入至项目施工现场, 从项目法人与施工组织的组建环节、招标环节、投标环节、建设管理环节以及资金管理环节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监督与检查, 力争能够及时发现各种存在的问题, 并严格督促各级市县部门对其进行有效整改。同时, 对于出现严重性问题的部门, 应当在全省进行通报批评, 并严格追究其职责[4]。除此之外, 各个地州与县市区都需要深入开展监督活动, 从上而下、从里到外进行全面监督, 确保监督程序的有效实践, 从而实现对投机倒把等不法行为的控制。

3 结语

重庆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已经完成了各个试点的具体建设任务, 而为了确保治理项目能够充分体现出其价值, 必须深入研究与探讨重庆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后管护对策。通过制定出建后管护活动长效机制、深入改革重庆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各项管理机制以及不断加大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日常监督与检查力度, 推动治理项目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 从而为重庆市整体经济建设与发展创造优良条件, 不断提升其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陆兵.认清形势履行职责全力以赴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在全省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水利天地, 2011 (9) :4-7.

[2]韦凤年, 张瑜洪, 吴卿凤, 等.抢抓机遇大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访江苏省水利厅党组成员、省水利工程建设局局长朱海生[J].中国水利, 2013 (18) :1-3.

[3]贺翠华.湖南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及建后管护对策研究[J].湖南水利水电, 2014 (2) :41-42.

篇4: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细则

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 建设质量 管理 思考与探索

一、我省中小河流治理的紧迫性

贵州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多种灾害频发的省份,其中水灾主要是频繁发生在各中小河流的山洪。贵州境内长度在10千米以上、流域面积大于20km2的河流就达984条。由于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结构复杂,形成河道坡降大,弯道多,加上山区暴雨集中,洪水暴涨暴落,冲刷力强,造成河流两岸的城镇、村庄和农田灾害频发,轻则河岸坍塌、淤塞河床,重则损毁耕地、摧毁城镇和村庄,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危害极大,发生在2011年6月6日的望谟特大洪灾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件。因此,我省的中小河流治理对于防洪减灾形势紧迫。

二、中小河流治理的简况

2009年,水利部针对全国中小河流治理相对滞后,存在防洪基础设施薄弱,河道淤积萎缩严重、治理投入不足,导致洪涝灾害频发,对重要城镇和农田保护区防洪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问题,出台了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同年11月水利部启动2009年中小河流试点项目并落实了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同时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实施作了工作部署。

自2009年大规模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以来,贵州在“十一五”期间已实施46个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发挥了显著的防洪效益。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贵州将再实施334条中小河流的治理,总投资达70多个亿。总体投资规模较大,治理项目数量多,建设类型多样化,建设管理难度大。

三、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当前水利工程大规模建设,而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投资相对较小而分散,因此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重大项目轻小项目,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不重视或投入技术力量薄弱,加之项目法人普遍不熟悉建设程序和质量管理,从而形成总体建设队伍力量弱,建设质量管理水平不高,建设质量管理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

(一)项目规划薄弱

个别中小河流缺乏系统的规划,前期工作薄弱,基本情况不清,治理目标和任务不明。随着河流沿岸的城镇规模日益扩大、土地开发利用的项目和类型越来越多,对防洪安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出现已有的前期工作远不能满足河流治理的需要,难以有效指导近期河流的治理和防洪保护。

有的河流规划时未与城乡建设、农田改造项目等统筹结合,未充分考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相比之下,城市建设、土地开发、道路等规划晚,但实施时间短,速度快,出现城镇土地开发与河流治理工程争地的问题又抢占先机,建成在先。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河流规划虽早但实施晚,不得不为已建成的其他建设项目让步、改线,甚至修改方案出现重大设计变更。

(二)前期和设计深度不足,设计成果粗糙

前期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是,一些项目前期工作如初步设计方案质量较差,深度不够,设计成果粗糙,造成施工设计变更频繁。个别项目初步设计审定方案,没有严格依据原批准的规划等相关要求开展前期工作及审查,造成城镇土地开发与河流治理工程争地的问题,未达到中小河流防洪保安全为主要任务和重要城镇水源地保护要求。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个别设计单位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未认真履行职责,未参与工程建设的施工图设计工作,造成实施中为赶进度采用初步设计图进行施工,而实施中变更较大又无变更手续。个别项目是在跨河公路桥梁下新建堤防,缩窄公路桥孔过水断面,造成河道行洪不能满足要求。

(三)项目法人建设程序不规范,建设管理水平低

建设管理水平低主要是建设管理普遍薄弱、个别建设管理混乱,未严格执行建设程序。如项目法人组建机构不完善,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未经专业技术培训对建设管理程序不熟悉,不满足项目建设管理的需要。个别项目未办理开工报批手续情况下就擅自组织施工,个别项目无施工图的情况下按初设图进行施工,但防洪标准、堤线、堤距、堤型与审批的初步设计不符,也未严格执行审批概算等。

(四)监理职责履行不到位

个别项目的现场监理人员与投标及合同签订的人员及数量不符又无人员变更文件,个别项目未按规范要求组建工程监理部,个别项目无总监理工程师资格、监理员执业资格的监理人员在现场执行监理。

部分项目的总监理工程师不到位,或总监理工程师未履行职责,未制定监理机构的规章制度,未组织监理例会,未签发监理月报,未进行工程施工图的审核,监理单位未采用跟踪监测、平行检测方法对施工单位的检验结果进行复核。个别项目的现场监理形同虚设,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未对施工质量进行复核随意签字认可等。

(五)施工质量不规范

有的项目未按图进行施工,还存在个别项目擅自更改设计图纸,如某河道治理工程设计的压顶混凝土改为压顶砂浆,某河道治理工程的护坡混凝土网格改为浆砌石网格。个别项目的堤身浆砌块石变成了浆砌毛石等。

施工中未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试验。未对使用的原材料、中间产品进行取样检测,或检测的数量达不到规范要求。个别项目未按设计要求施工,如堤防工程的堤身尺寸不满足设计要求,砌筑质量较差。个别项目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不规范,项目未完成就进行施工质量评定,在不具备验收条件下进行了完工验收等。

四、应对措施探索

(一)科学合理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规划应针对河道比降陡、洪水来势迅猛,冲刷能力强、泥沙含量大,易对下游治理工程造成淤积和水毁,充分考虑与上游治理相结合的原则。综合治理应以河流治理为目标,以生态治理为主线,科学进行综合治理,在保证河道功能的基础上,坚持河道治理与环境治理的协调统一,使二者融为一体。

(二)提高项目前期及设计质量

项目法人要选择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根据河道保护对象结合治理任务,确定堤防等级和设计洪水标准,同时充分考虑当地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交通条件,因地制宜地选取合理堤身结构和型式,达到既经济合理,又安全可靠的要求。项目法人还需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组织设计单位做好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作和项目设计的报审工作,加快前期工作的同时,确保前期设计工作质量。

(三)加强建设质量管理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须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按照规范设置项目法人机构,通过招标投标确立施工和监理单位。对重要隐蔽工程部位和关键工程部位必须进行监理旁站监督,重点部位进行监理平行抽检。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要求对使用的原材料、中间产品进行取样并送有资质单位进行检验,且检验结果必须合格。质量监督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到工地现场进行检查和抽查。工程项目验收前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评价;同时项目法人把好质量评定和验收关,对达不到合格的工程不评定,达不到验收条件的工程坚决不验收。

五、结语

篇5: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细则

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建[2011]36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水利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水务局:

为积极推进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规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制定了《中小河流治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小河流治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

财政部 水利部

二○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中小河流治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中小河流治理财政资金管理,强化支出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关于开展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印发〈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及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绩效评价,是指对中小河流治理的项目前期工作、建设管理、资金管理、工程建设成果及治理效果、工程验收及后期管护,运用定量、定性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和统一的评价标准,综合评价中小河流治理的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第三条 绩效评价遵循科学、规范、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 绩效评价工作实行统一组织,分级实施。具体包括项目法人自评、省级复核汇总、财政部和水利部组织抽查并审定三个步骤。评价方式包括单位自评、专家评审、抽样调查和公众评议等多种形式。

(一)财政部、水利部负责全国中小河流治理绩效评价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指导,组织开展全国中小河流治理绩效评价工作,对各省(区、市)项目绩效评价结果进行抽查,并根据审定后的绩效评价结果,采取相应奖惩措施等。

(二)省级财政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省中小河流治理绩效评价工作。组织、督促和指导市、县开展绩效评价实施工作,及时开展省级复核汇总工作,并向财政部、水利部上报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和绩效评价报告等相关材料。

(三)项目法人负责绩效评价自评工作,及时向县(市)级财政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相关材料,配合上级部门的检查和评价工作,并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第二章 评价依据和内容

第五条绩效评价工作依据:

(一)国家相关规划和文件。

(二)财政部、水利部颁布的相关管理制度。

(三)财政部、水利部与省,省与市、县签订的目标责任书。

(四)各项目初步设计资料、土地预审、环评等前期工作文件;项目批复和预算下达文件。

(五)各级财政、水行政主管部门反映资金筹措和使用管理、工程建设等有关统计数据、通报。

(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财政、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批复文件、承诺文件、评审检查结论;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文件和材料。

(七)其他相关资料。

第六条 绩效评价内容:

绩效评价由对省级工作的绩效评价和对具体项目绩效评价两部分组成。

(一)省级绩效评价内容

1、工作组织情况:是否根据规划任务制定前期工作及项目建设等分实施意见、省级中小河流治理工作责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组织实施总体成效等。

2、前期工作审批程序:前期工作审查、审批程序是否严格,涉及省际河段的项目是否经流域机构复核后审批。

3、统计及信息宣传:省级中小河流治理情况报送及信息宣传情况。

4、资金落实情况:中央资金分解下达情况、地方配套资金落实情况以及项目资金安排清单报送情况。

(二)项目绩效评价内容

1、前期工作:主要评价初步设计报告及施工图设计质量。

2、项目建设管理:主要评价项目建设“四制”执行、质量和安全管理情况等。

3、项目资金管理:主要评价资金拨付情况、项目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工程款支付是否及时、资金使用范围是否合规、财务管理是否规范等。

4、工程建设成果及治理效果:主要评价项目是否按照设计要求完成建设任务、投资完成情况、工程防洪和生态效益等。

5、工程验收及后期管护:主要评价工程进度、档案资料管理、竣工验收和建后管护情况等。

第七条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财政部、水利部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要求,建立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详见附件)。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动态、可扩充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补充。

第三章评价的程序

第八条 绩效评价工作原则上于每年上半年集中组织实施,分批次对各地完

工项目和项目整体进展情况进行评价。如果某省(区、市)某批次项目(如规划内试点项目)提前完工,也可就该批次项目提前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并上报财政部、水利部审定。

第九条 根据财政部、水利部的统一安排,绩效评价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

1、项目法人按照本办法要求,完成绩效评价自评工作,根据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上报自评结果和项目绩效评价报告,经县级财政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市级财政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由市组建项目法人的,项目法人将评价材料直接报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核。以上工作应于每年3月15日前完成。

2、市级财政、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绩效评价自评情况进行汇总,于3月31日前将自评报告报送省级财政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

3、省级财政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结合上报材料,综合运用专家评审、公众评议等多种方式完成复评工作,汇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复评结果及省级自评得分,同时完成本省当年项目治理绩效评价报告,于4月30日前报财政部、水利部审定。

4、财政部、水利部结合上报材料,组织抽查,审定最终评价结果。

第四章评价结果运用

第十条 绩效评价实行100分制(具体评分标准附后),其中,对省级工作的绩效评价占25分,对具体项目绩效评价占75分。绩效评价结果分四个等级:总分90分及以上的为优秀;80-90分的为良好;70-80分的为一般;70分以下或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较差:

1、将中央专项资金用于规划外项目的;

2、违背基本建设程序,擅自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增加建设内容的;

3、在审计、稽察和其他相关检查中发现质量、资金管理等方面存在重大问题的;

4、项目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或质量事故的,或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不良影响的;

5、项目建设进度严重滞后的;

6、项目法人在自评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第十一条 省级绩效评价总得分为该地区评价批次全部项目省级复评得分的算术平均值与财政部、水利部核定的省级工作绩效评价得分之和。财政部、水利部将随机进行项目抽查,抽查项目平均得分超过该项目省级复评分的,省级总得分相应增加该分差,作为对该地区省级审定得分;反之,将省级总得分相应减去该分差,作为对该地区省级审定得分。如项目抽查得分与该项目省级复评分差超过20分的,该地区省级绩效评价结果直接审定为较差。

第十二条 绩效评价结果是对各地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直接与后续项目和资金安排挂钩。

绩效评价结果为优秀的省份,在全国范围内通报表扬,完工项目补齐中央补助资金,给予适当奖励,同时加大后续项目的资金安排规模,适当增加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数量。

绩效评价结果为良好的省份,完工项目补齐中央补助资金。

绩效评价结果为一般的省份,完工项目视情况安排部分中央补助资金。

绩效评价结果为较差的省份,在全国范围内通报批评,完工项目视情况扣减中央补助资金,同时减少或暂停后续项目和资金安排规模。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水利部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各省应根据本办法制定本地区实施细则。

篇6: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细则

一、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范围:

中小河流治理范围是指除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准河、长江、珠江等七大江可干流及一、二级支流外的河流。近期治理项目规划范围为200—3000平方公里之间的中小河流。

我省除岷山(包括大渡河、青衣江),嘉陵江(包括涪江、渠江)、长江干流、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外,其余各江河均属中小河。

二、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前期工作任务:

在明确中小河流范围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各区中小河流的调查研究,摸清中小河流治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编制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建设规划,为编制实施方案和河流综合治理创造条件,近期主要针对重点地区防洪突出并已有规划和基础较好的中小河流项目。

三、中小河流综合治理的必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洪灾频繁发生的国家之一,全国河流总长43万公里,我省又是我国河流最多的省,素有“千河之省”的美誉,但也是旱洪灾害频繁发生的省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98”洪水后,国家组织了大规模的治河及防洪工程建设,对主要江河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治理,目前基本形成了以控制性枢纽、堤防、蓄滞洪区的防洪体系,和以防汛预报、预警系统等非工程体系,现在基本能防御主要江河洪水。四川境内,已先后建成升钟水库、大桥水库、紫坪铺水库,武都水库、二滩电站、瀑布沟电站水库等调蓄

水库和正在建设的亭子口水库,锦屏电站水库等和在嘉陵江、岷江、渠江、涪江、安宁河、长江干流等沿江主要城市堤防工程及预报、预警等非工程措施,我省主要江河和地级市防洪能力已大大提高,基本能防御常遇洪水。

中小河流除50—80年代以群众投劳为主的局部防洪工程外,基本处于原始状态,防洪能力低沿河区岸处于“大雨大灾,小雨小灾”,素称洪灾一条线,在目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洪灾损失一年比一年大,中小河流的洪灾损失已成为我国、我省洪灾损失的主要区域,因此,对中小河流进行综合整治是必要的。也是我们“十一”五期间治水的主要任务。

四、第一批中小河流综合整治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编制存在的问题:

1、规划的项目选择不合适。表现在有的项目无保护对象和保护范围;有的项目超出了财政部、水利部界定的第一批项目的中小河流范围;有的项目规划报告与实施方案不一致。

2、缺乏完整的治河思路。

3、堤线选择不合理。

①堤线选择不符合水流流态要求,未充分分析对河势的影响。②侵占行洪断面。

③堤线整治长度与规划不一致。

4、没有进行多方案比选。没有方案比选、缺乏结合当地材料选择堤型,基本结构未按堤防建设规范设计。

5、缺乏地质勘探工作。

6、水文计算方法单一,缺乏成果分析,对洪水水面线计算未考虑本河段桥、闸等的影响。

7、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导流及主体工程施工方法,不符合施工现场条件。

8、缺乏完整的疏峻设计。

以上问题给设计审批和项目实施造成多次返工,影响工程进度。

五、认真做好中小河流整治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针对重点地区中小河流突出的洪涝问题和防洪的薄弱环节,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为根本,以提高城乡防洪减灾能力为目的,以河道疏竣防护等工程措施和防洪非工程措施为手段,通过加强重点地区中小河流的治理,保障区域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撑区域经济社会能持续发展。

(二)规划原则:

1、统筹协调、综合治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既有效防御洪水,又安排好洪水出路,要统筹处理好中小河流治理与城镇发展、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统筹协调好中小河流治理河段与河流下游防洪标准的关系,统筹衔接按中小河流与山洪灾害防治的关系,统筹兼顾中小河流治理与河道管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防洪与排涝,近期和长远的关系。

2、突出重点,量力而行。以保护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沿岸城镇和基础设施,大中型灌区的防洪安全为目标,以洪水风险较高的农村地区中小河流治理为重点,优先安排有河流规划和具备前期工作基础的项目,既要考虑中小河流近期治理的需要,又要量力而行,要区分轻重缓急,分期分段开展治理。

3、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和中小河流的防洪存在的实际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目标,从当地实际防洪实际出发,找准需要治理的重点河段、关键环节与薄弱环节,采取经济、适用、有效的措施,优先解决最突出的问题,讲求治理效益。

(三)、规划目标与任务:

通过重点地区中小河流的近期治理,使洪水威胁严重、洪涝灾害频繁,损失较大、严重影响区域社会发展的重点中小河流和重点河段的防洪能力得到增强,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所涉及的主要城镇基础设施,基本农田等防洪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有较大提高,重点中小河流区域内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防洪安全保障得到初步的解决。

规划的任务是:

※ 确定近期治理的重点河流与河段。※ 明确近期治理的目标和重点建设项目。※ 研究中小河流建设管理与政策和措施建设。

(四)、规划范围与重点:

※规划范围 :第一批规划的范围是200—3000平方公里之间的

中小河流,不包括:

1、已列入国家确定的12大河及主要支流和重要湖泊治理的河流。

2、已列入国境界河整治,重要省份河流的治理河流。

3、已列入国家专项治理规划的河流。

4、国家已列入其它水利专项建设规划按基建程序独立列项的项目。

5、已列为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项目。

6、防洪非工程措施项目和水库项目。※ 规划重点:

1、重点地区:位于中小河流沿岸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平原、盆地、浅丘区。县城、经济开发区、乡镇、连接基本农田保护区。

2、重点河段:洪水风险较大,洪涝灾害频发、损害严重的河段。※ 受洪水威胁的人口较多,有需要保护的城镇。※ 有较大范围农田等保护对象河段。※ 防洪能力低、泄洪能力不足河段。

3、重点措施:以河道整治、河势控制、河道流浚清淤、除涝,堤防护岸等工程措施。

总之规划的核心是落实在项目止,特别是近期实施的项目上。

六、中小河流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要点:

(一)、中小河流《实施方案》的依据:

1、国家和水利部颁发的防洪标准,堤防工程设计、施工规程规范。

2、水利部、财政部批准的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整治项目规划。

3、《实施方案》应以规划及财政部、水利部下达的计划。

(二)《实施方案》编制的基本要求:

1、《实施方案》项目名称、河流名称、项目内容应与规划和下达项目计划基本一致。

2、应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有设计经验的单位承担设计任务。

(三)、《实施方案》报告编制章节:

1、综合说明: 1.1 基本情况; 1.2 水; 1.3 工程地质; 1.4 工程任务及规模; 1.5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1.6 施工组织设计; 1.7 工程管理; 1.8 占地及拆迁安置; 1.9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 1.10 工程投资(概算); 1.11 经济评价; 1.12 招标设计。

2、水文: 2.1 自然地理; 2.2 设计洪水计算;

2.3 水位流量关系及设计洪水水位线; 2.4 分期设计洪水; 2.5 流沙分析; 2.6 附图。

3、工程地质: 3.1 前言; 3.2 区域地质;

3.3 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3.4 天然建筑材料; 3.5 结论及建设。

4、工程任务和规模: 4.1 工程建设的依据; 4.2 工程建设任务及规模;

4.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4.4 河道堤防现状及存在问题; 4.5 防洪标准,堤线布置及堤距选择; 4.6 设计洪水水面线及冲刷、河势稳定计算; 4.7 堤防工程规模;

4.8 保护区排涝设计;

4.9 河道疏浚设计。

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5.1 工程布置; 5.2 设计依据;

5.3 设计基本资料;

5.4 工程区河段的河流演变及冲刷情况; 5.5 堤线布置扩选择; 5.6 工程布置及结构设计; 5.7 保护区排涝设计; 5.8 清淤工程设计; 5.9 设计成果数据及工程劳。

6、施工组织设计: 6.1 施工条件; 6.2施工导流;

6.3 料场及料场选择与料场开导; 6.4 主体工程施工; 6.5 施工交通、供电、供水; 6.6 施工总体布置; 6.7 施工总进度。

7、工程管理

7.1 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 7.2 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7.3 管理机构的任务和职责; 7.4管理单位的生活生产区建设; 7.5 交通、通讯、观测设施; 7.6 工程运行维护管理费测算。

8、占地及拆迁安置:

8.1 工程区基本情况; 8.2 工程建设征地范围; 8.3 实物指标; 8.4 移民安置; 8.5 投资概算。

9、环境保护设计与水土保持设计: 9.1 环境保护设计; 9.2 水土保护设计。

10、设计概算: 10.1 编制说明; 10.2 总概算表;

10.3 概算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0.4 建筑工程附表。

11、经济评价:

11.1 经济评价依据与方法; 11.2 国民经济评价; 11.3综合评价;

11.4 招标设计。

(四)、《实施方案》图纸要求:

1、工程河段总平面布置图,应标明水流方向、两岸河岸线、已建设和新建、整治堤防堤线、保护区范围保护对象,河道疏浚范围。

2、堤型横剖面除设计线外应有原始地石线,开挖线及地质符号。

3、堤线平面布置图(应有等高线图和座标)纵剖面图,每200米一个横断面图。排涝设计图(如有排涝工程)

4、施工平面布置图,施工进度表。

5、堤线基础地质则面图,料场纵横则面图及相关地质参数表。

(五)、编制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主要章节设计要点:

1、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建设实施方案项目,必须是已列入国家批准的项目,项目所在河流、位置、名称保护对象必须与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项目规划一致,治理长度、范围、投资也要基本一致。

2、水文:

水文计算应采用水文站或参证站资料推算、设计洪水和通过暴雨、经验公式计算的洪水成果进行比选后推荐最后的洪水成果。

3、地质:

① 必须查清堤基的地质情况,相应的图纸和地质参照。② 料场的储量、质量、运距、开采条件。

4、工程设计:

① 设计思路:清障→疏峻河道扩大行洪断面和降低防洪堤高度

→清淤、固定河势→修建防洪堤提高防洪标准、保护区的防洪安全。

② 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建设应充分认识疏峻河道的重要性。疏浚河道其目的有三:一是增大行洪断面;二是固定河势;三是为堤防提供建筑材料;四是减少施工导流难度和费用。

疏浚河道应遵循都江堰“深淘滩低作堰,逢正抽心,遇弯截角”的成功治水经验。疏浚设计不是全河道全断面疏浚,而是以疏导,固定河势,增大泄洪量和有利排洪和施工用料,施工导流综合考虑进行

疏浚设计。

③ 堤防设计应因地制宜,经济合理。

A、中小河流堤防设计应以固定河势为主,堤线布置原则上应顺河岸线布置,原则上不占用行洪断面。凡占用河滩缩小行洪断面和改变河道河势的堤线布置均应计稳定河宽并进行行洪论证。

B、堤型设计应优先选择当地材料稳定边坡的斜坡式堤型,常年洪水以下采用砼或砼砌块石等进行防冲保护。第二选择仰斜式堤墙护坡或护岸。第三重力式,衡重式堤,这种堤型对基础要求高,造价贵,除地形限制采用外,一般情况下不采用。第四可研究重力式及斜坡式结合的堤防型式。

C、建筑材料应优先选择当地材料。应对不同建筑材料进行经济比选后推荐经济合理的堤型。

D、堤型设计、堤顶宽应按规范进行选择,中、小河流堤顶宽一般不小于3M,堤顶超高原则上按1M考虑、堤基埋深、顶冲段应大于计算冲刷深1M、非顶冲段应大于计算冲刷深0.5M。

E、有条件的地区应尽量采用生态堤。

F、堤防的设防标准除有规划并经当地政府批准的外,应按防洪堤规程规范标准确定。

5、施工组织设计

1、施工组织设计应充分研究施工条件,充分利用地形地物。重点解决好施工导流,落实当地材料料场、位置之储量、质量,选择经济合理的料场是降低造价的关键和保证工期的关键问题。

② 由于目前人工费较贵,施工组织设计中,主体工程施工应尽量选择机械施工方法,可降低工程造价。

七、结束语

上一篇:六一国际儿童节资料下一篇:以畅想曲为题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