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2024-04-25

淄博市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精选14篇)

篇1:淄博市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淄博市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支持人才强市战略实施,规范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管理,促进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依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淄博市人才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淄发〔2009〕9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级设立淄博市人才工作专项资金,按照市级地方财政收入的4‰提取,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由市财政局专户管理。

第二章 使用范围

第三条 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主要用于:

1、支持各层次、各类别人才的培养及体系的建设;

2、支持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的引进,落实相关政策及待遇;

3、支持各类研发机构、创业基地、创业项目以及交流合作平台的建设;

4、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团队及项目;

5、支持人才服务机构、服务项目的建设和功能完善;

6、保障人才工作领导和办事机构开展会议、宣传、考核、调研等工作的需要;

7、开展其他人才工作应保障的支出。第三章 计划审批 第四条 每年年初,由各相关部门向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使用申请,报送相关资料,同时抄报市财政局。

第五条 根据年度人才工作的总体规划和资金规模,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财政局对部门申请进行汇总分类,拟定年度人才工作专项资金计划,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报市政府批准。

第六条 列入年度人才工作专项资金计划的项目,实施单位要根据进度,向市财政局提出资金申请。市财政局对项目申请进行审查,拟定具体资金数额,提交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由市财政局按程序拨付到位。

第四章 管理监督

第七条 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对挪用、超范围使用及其他不符合政策的情况,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将终止对项目的支持,并采取相应措施收回拨付资金。

第八条 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财政局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对人才工作专项资金进行审计、检查和考核,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第九条 项目实施单位在项目实施期间,每年要向市人才领导小组提交资金使用报告。项目完成后,要向市人才领导小组做专题汇报,并提交总结报告。

第五章 附

第十条 各区县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管理制度。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财政局负责解释。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有政策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

篇2:淄博市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发文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文

号:淄政办发〔2007〕102号

发布日期:2007-11-30 执行日期:2007-11-30 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淄博市节能降耗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十一月三十日

淄博市节能降耗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做好全市节能降耗工作,根据《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意见》(淄政发(2006)82号),市财政设立节能降耗专项资金。为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切实发挥引导和调控作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节能降耗专项资金来源为市财政预算安排资金和超标准耗能加价收费等。

第三条 节能降耗专项资金专项用于支持节能降耗重大工程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支持节能降耗奖励、节能标准体系建设等节能公共管理工作。各区县、高新区也要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形成上下联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工作合力,促进全市节能降耗工作顺利开展。

第四条 按照管理科学、公开透明的原则,节能降耗专项资金主要采取以奖代补、财政补贴和贷款贴息的扶持方式。具体使用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五条 节能降耗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以下工作:

(一)节能降耗重大工程项目

1.节能项目。“十一五”期间重点支持推广使用30项节能技术、节能装备和重点实施30项节能示范项目。

2.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项目。“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30项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项目。3.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

(二)节能公共管理

1.节能降耗奖励。

2.节能标准体系建设。

3.企业能源审计。

4.能源监测能力建设。

5.节能宣传工作。

第六条 上述项目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方能获得节能降耗专项资金支持:

(一)节能降耗重大工程项目

1.节能项目。节能5%以上。

2.项目采用的技术、工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产品单耗达到省内领先水平,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能起到示范作用。

3.承担项目的重点用能企业必须完成签订的节能责任目标。

(二)节能公共管理

1.节能降耗奖励。按照《淄博市节能降耗奖励办法》(淄政办发(2007)31号)要求,对评选出的市节能降耗突出贡献单位(企业)、节能降耗重大成果、节能降耗优秀成果给予奖励。按照《淄博市节能降耗目标考核办法》(淄政办发(2006)81号)要求,对考核合格的前10名市属及以上重点用能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给予奖励。

2.节能标准。按照节能标准制定(修订)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并经专家论证通过,发布实施。

3.能源审计。按照省经贸委《山东省能源审计暂行办法》和市经贸委《关于开展能源审计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能源审计和节能规划编制工作,并报国家发改委或省经贸委审核备案。

4.能源监测能力建设。能满足和服务于我市节能形势发展要求。

5.节能宣传。符合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节能宣传重点要求。

第七条 对节能重大工程项目,每年由市经贸委、市财政局根据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要求,联合制定下达《淄博市节能降耗专项资金项目指南》(以下简称《项目指南》),以加强对全市节能降耗工作的指导。

第八条 区县属及以下企业由区县、高新区经贸、财政部门根据《项目指南》,联合行文提报拟支持企业及项目的资金申请报告,报市经贸委、市财政局。市属及以上企业直接报市经贸委、市财政局。重点项目要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管理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第九条 市经贸委、市财政局对项目进行初审后,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论证,报市政府审定后,确定支持的企业及项目名单。

第十条 凡列入当年市财政资金扶持的节能降耗重大工程项目,要按照有关要求与项目主持单位签订节能降耗目标责任书,并报市经贸委备案。区县属及以下企业项目扶持资金由市财政局下达到区县、高新区财政部门,区县、高新区财政部门将资金拨付企业;市属及以上企业项目扶持资金由市财政局直接拨付企业。

第十一条 对节能降耗奖励资金,按照《淄博市节能降耗奖励办法》和《淄博市节能降耗目标考核办法》进行确定;对节能标准体系建设、企业能源审计、能源监测能力建设、节能宣传工作等资金扶持,由市经贸委、市财政局根据有关工作开展所需资金情况提出资金安排意见,报市政府审定。节能降耗奖励资金由市财政局直接拨付到获奖单位;对节能标准体系建设等四项节能公共管理建设资金,由市财政局拨付到有关实施单位。

第十二条 区县、高新区经贸、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确保资金发挥效益。区县、高新区有关部门,市属及以上企业要定期向市经贸委、市财政局报送资金使用情况。

第十三条 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建设管理规定,落实投资计划,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和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第十四条 凡列入当年市财政资金扶持的节能降耗贷款项目,根据企业隶属,由经贸、财政部门对其建立档案,并跟踪监督。市经贸、财政及有关部门负责对竣工投产的项目进行鉴定验收。

第十五条 市经贸委、市财政局将组织有关人员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督查。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虚报冒领、截留、挪用专项资金,否则,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取消该单位以后享受专项资金支持的资格。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3:淄博市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一、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 随着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 财政部门安排的专项资金不断增加, 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为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财政监督和审计的情况看,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管理的方法、手段和制度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程度还不够高, 如资金安排零星分散、多头申报、项目计划下达较晚、拨款不及时等等。上述问题的存在, 既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益, 加剧了资金供需矛盾, 又制约了政府统筹调控财政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对于缓解资金供求矛盾, 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意义重大, 形势迫切。

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财政专项资金拨付环节多、时间长, 影响当年项目正常实施。从省、市、县到部门, 再到项目单位层层拨付, 资金链条长, 涉及部门多, 影响当年资金及时拨付, 致使很多项目当年不能实施。

(2) 地方财力有限, 配套资金不到位, 导致项目闲置, 不能如期发挥效益。由于配套资金不到位, 使得一些投资项目无法及时开工, 或项目主体虽已完工但配套设施未建设而不能投入使用, 致使上级专项资金闲置, 不能发挥预期效益。硬性要求配套的项目过多、资金过大, 地方财政捉襟见肘, 也极易造成项目搁浅。

(3) 前期准备不足, 盲目上项目, 造成资金闲置。个别项目在立项时比较仓促, 未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 前期准备不充分, 可行性研究不够, 因而在上级资金下达后无法正常使用, 从而发生资金闲置。

(4) 项目交叉、多头管理, 资金分散, 不能形成合力。一是职能交叉, 资金使用政策要求不统一, 信息沟通不充分, 缺乏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 部分财政资金得不到合理分配, 有限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时常出现同一项目多个部门管理, 不仅投入重复、使用分散, 而且造成资金管理成本高。二是部分专项资金“小、散、乱”, 难以形成合力, 致使政策效果不明显。

(5) 挤占挪用财政专项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因财政供养人员多、负担重, 财力有限, 人员经费、机构运转费不足, 挪用专项资金发放工资或弥补经费不足;有的为了宣扬政绩, 挪用专项资金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有的甚至因腐败等违法行为而导致一些豆腐渣工程等, 都影响了财政专项资金效益的正常发挥。

三、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措施建议

1. 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建设

制度是管理的重要手段, 是实现财政专项资金精细化管理目标的基础。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建设, 首先要强化政策制定。要善于研究宏观政策, 从全局高度及时灵活调整财政政策制度, 要突出可操作性, 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其次要强化制度执行。制度一旦制定, 就要将其具体化、细致化, 目标任务要落实到每个岗位和人员, 把精细管理明确到制度执行中的各个环节和关键控制点, 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最后要强化制度反馈, 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 及时发现问题, 修订政策制度, 保证制度的科学合理性。要按照“先有办法、后拨资金”的要求, 在认真总结经验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专项资金性质和部门实际情况, 规范专项资金申请、使用程序, 研究制定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具体办法, 明确专项资金的扶持对象、范围, 以及资金申请、拨付、流转、使用的程序和具体要求, 以进一步改进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方式, 规范管理流程, 从而加强部门协作配合,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 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力度

为解决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结构固化、项目安排分散、重点不突出的问题, 要在摸清各种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和效益情况, 客观评价各种专项资金的必要性、规模的合理性以及整合的可能性的基础上, 大力压减不适时或效益不高的专项资金, 合并资金用途或扶持对象相近的专项资金, 增强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能力。按照“循序渐进、分步实施, 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 整合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后的财政专项资金以及新增资金, 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明确投资方向, 把握扶持重点, 集中用于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项目,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

3. 规范管理方式和资金分配使用

一是加强事前考察论证, 建立备选项目库。为保证项目安排的科学性、规范性, 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按照本部门、本地区的发展规划, 组织有关专家, 事前对申请财政专项资金资助的项目进行考察论证, 并根据考察结果进行项目排序, 建立备选项目库, 申请财政专项资金资助的项目, 主要从备选项目库中选择。二是实行投资评审和专家评议。对资金数额较大或者专业技术复杂的项目, 财政部门要会同主管部门组织专家或委托投资评审机构, 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财务制度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进行投资评审技术论证, 由财政部门根据当年财力情况确定资助额度, 保证项目选择的科学性、民主性、效益性。三是规范资金拨付程序。项目确定后, 由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指标文件并拨付资金, 逐步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四是逐步实行专账管理, 确保专款专用。财政部门应逐步设立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专账, 集中管理财政专项资金, 并按规定用途和进度将资金及时、足额、直接拨付到用款单位, 取消中间环节, 保证专款专用, 严禁截留、挪用。

4. 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监督检查

财政监督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机制、丰富财政监督方法和手段, 切实建立起财政专项资金监督体系。一是强化监督检查, 保障资金安全。对财政专项资金实施监督管理, 是法律赋予财政部门的职责, 也是维护财政资金运行安全与完整的重要制度保证。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要强化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与监督, 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重要和共性问题, 要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二是坚持效益财政的原则, 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 对资金使用实施跟踪问效可以明确管理部门及用款单位的责任, 验证和考核预算分配目标的完成情况, 有利于保证资金安全,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及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要结合项目决算、验收等工作, 建立健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考评制度和绩效考评档案, 提高财政监督的技术含量和工作效率。三是按照“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 明确财政资金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责任。对资金低效使用、没有完成目标任务以及发生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的, 建议有关方面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

篇4:淄博市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项资金 预算管理

财政专项资金拨付,不仅加快推进了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建设、学科建设,改善了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专项资金的投入给高职院校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极大促进了教育事业健康的发展。管好、用好专项资金意义重大,将直接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前提就是大力推进依法理财,科学、精细化管理,统筹兼顾,完善监督机制。

一、高职院校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项目预算单位管理意识不强

重编制,轻执行。有的高职院校在财政批复下达预算任务书后,随意调整预算科目与项目,擅自变动预算资金的用途。上报预算时,高报预算。缺乏宏观把握能力的培养,财务人员上报预算编制工作时,缺乏与相关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配合不够,预算与实际脱节。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预算形同虚设,随意更改。

2.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准确性、全面性

首先,预算编制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依据和项目论证,表现在预算编制质量不高,完整性差,透明度低,预算编制调查、审查不细,把关不严。其次,专项资金内容专业性强,预算很难做到准确,加上主观性原因,预算数与实际使用数有一定的差异,专项资金结余较大。

3.预算管理缺乏约束力,专项资产购置交叉重复

只强调本部门的预算和利益,忽视了学院总体的发展目标,没有从教学实际出发,与资产部门沟通协调不够,造成专项购置的资产交叉重复,资源浪费,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项目实施进度不能按计划执行,影响了工期,专项资金不能按进度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益低,缺乏预算管理的约束力。

4.预算管理缺乏绩效考核机制

在预算管理工作中,没有明确的预算执行流程、有效的监控措施,预算考核也没有落实到具体责任部门,考核的结果也没有对应相应责任,预算考核没有起到奖勤罚懒、调动人员积极性的作用,预算执行奖惩不明,缺乏约束力。事后专项资金监管敷衍了事,没有做到事前监督,事中控制,项目执行力度不够。

二、新制度下的对策和建议

1.提高认识,改变观念,落实责任

部门预算单位要充分认识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学院总体发展目标,明确目的和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兼顾各方面的需求,各部门单位协调配合,齐心协力做好预算编制工作,使财政专项资金真正发挥效益。健全、完善预算组织机构,有效组织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加强制度建设,落实责任。

2.加强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专项资金预算管理主要体现在编制和执行环节上。编制预算,应依照合法性、真实性、重要性、综合性等预算编制原则,在实施综合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做到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核定具体支出的额度,明确各项支出的用途,科学编制项目支出预算。规范项目结余资金的管理,与下一年度预算编制相结合,提高预算编制的管理水平。

3.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强化监督和管理

通过财政应用支撑平台,监管项目立项、申报、审核、调整,政府采购,资金拨付,资金使用,绩效评价,评价结果等。全程实时查询,进行有效管理,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审核,监控资金流向,注重资金使用效益的分析,分析执行进度慢的原因,通过量化指标分析资金投入取得的效果,促进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最大化。同时,建立项目库的管理,实现项目支出预算的滚动管理。

4.强化监督,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在管理活动中,监督和考核意义重大,应加强预算绩效监督,引入绩效预算管理模式,完善绩效考评机制,考核资金使用效果。要从中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创新预算绩效评价机制,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信息数据化系统,夯实绩效管理工作基础,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下一年度预算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郑爱东.浅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现代商业,2011(8).

[2]陈晶.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J].行政实业资产与财务,2010(2).

[3]俞征.深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研究[J].杭州财会,2012(1).

[4]黄淑霞.高校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2009(8).

篇5:淄博市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管理,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根据市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委办发〔2013〕13号)和《酉阳自治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酉阳委办发〔2011〕26号)精神,按照国家有关财务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人才开发专项资金是指为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由各级财政投入及社会各界捐赠而建立的人才资源开发专项经费。资金来源

第三条 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的主要来源为:

(一)县级财政预算安排;

(二)上级人才项目资金支持;

(三)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捐赠。第四条 县财政优先保证人才投入,每年在预算中安排一定经费用于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工作,随着全县人才工作的推进和财力增长,逐步增加人才开发专项资金额度。

第五条 县财政优先保证人才投入,教育、科技支出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允许在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点产业发展建设资金中列支研发经费,提高项目建设中人才开发费用比例。

第六条 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的结余资金结转下使用。

第七条 社会各界捐赠的人才资金,由县委组织部(县委人才办)向捐款单位或个人出具捐赠票据,颁发荣誉证书。对捐款5万元以上的,可按照捐赠者的要求实行定向资助;对捐赠金额50万元以上的,可以捐赠单位、团体或个人名义命名设立人才开发的专项资金。资金使用原则及范围

第八条 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财经制度,并遵循如下原则:

(一)重点优先原则。在坚持统筹兼顾全县各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上,重点用于实施重大人才项目、优秀人才表彰、重大课题研究以及紧缺拔尖人才引进与培养等。

(二)注重实效原则。人才开发资金的使用应有利于促进人才开发培养、发挥人才激励导向作用、加快人才载体平台建设、推进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升级。

(三)专款专用原则。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挤占、截留或挪作他用。

(四)跟踪监督原则。严格执行申报立项、拨付使用、监督检查等使用程序,接受有关部门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第九条 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全县重大人才项目的组织实施、优秀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表彰激励以及关怀保障等工作。具体使用范围包括:

(一)配套实施市级批准的重大人才项目,县级重点人才工程。

(二)资助本县创业孵化、专家院所、人才公寓、研发机构、培训基地、市场服务等重点人才项目建设。

(三)兑现本县引进高层次人才或特殊紧缺人才的优惠政策。

(四)对本县人才队伍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对本县经济、科技、教育、卫生、社会管理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进行奖励。

(五)组织实施本县高级专家、拔尖人才、名师名医、老知识分子的关怀慰问,高层次人才医疗保障以及特殊困难人才帮扶等人才关爱活动。

(六)补充本县对外人才交流与协作、高层次人才和紧缺特殊人才引进、重点人才培训、大型人才活动、人才开发课题研究等人才工作经费。

(七)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专项人才工作。

第十条 积极探索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以奖代补资助方式,确保资金使用统筹兼顾、额度合理。

(一)对市级重点人才工程和县级人才基础平台建设工程按比例确定资助金额;

(二)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特殊紧缺人才所需安家补贴、工作津贴另行参照相关规定执行;

(三)人才奖励资金按实施情况据实拨付,原则上集体不超过10万元,个人不超过1万元。

(四)人才关怀资金按实际支出情况据实拨付,原则上不超过1万元;

(五)人才工作经费按实际支出情况据实拨付。

第十一条 对于同时符合多项人才扶持政策规定,涉及多项奖励资助的,按照“就高不重复”的原则执行。资金使用程序

第十二条 提出指导计划。县财政部门结合本县实际情况提出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县委组织部(县委人才办)根据每年人才工作重点任务提出资金使用计划。

第十三条 提出资金申请。人才项目承担单位按照人才工作任务向县委组织部(县委人才办)提出资金申请,包括项目申报书、资金申请表,必要时须提供相关票据证明。

第十四条 资金审核划拨。县委组织部(县委人才办)对申报项目批准立项后,会同财政部门对人才项目经费进行审核预算,按照规定程序予以划拨。第十五条 汇报使用结果。项目实施单位每年12月份向项目主管单位报告项目实施进度和经费使用情况;资助项目完成后,须报送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取得成效和经费使用情况。资金管理与监督

第十六条 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由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宏观管理,县委组织部(县委人才办)具体负责日常管理与指导,县财政局具体负责经费预算、监督检查,项目使用单位应主动接受组织、财政、审计等部门检查、审计和监督。

第十七条 严格实行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使用全程管理,确保资金执行到位,县委组织部(县委人才办)、财政部门应对资助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和监督,并接受审计部门审计。

第十八条 凡申报材料弄虚作假、资助项目进展不正常、经费匹配不到位、经费使用不当或项目进程与申报结果不一致的,一经查实将减拨或暂停拨款,直至追回已拨付的全部款项;对违反有关使用规定的,将按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附则编辑

篇6:淄博市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呼和浩特市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呼政办发[2005]49号)

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

现将《呼和浩特市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五年四月二十六日

呼和浩特市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做好我市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根据《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呼和浩特市培养引进使用高层次优秀人才若干规定>的通知》(呼政发[2004]24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呼和浩特市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管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该项资金的使用方向和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资金办),具体负责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以及各种补贴、奖励的审核发放等工作,并负责组建论证委员会,完成对所资助项目的论证工作。资金办每年以书面形式将工作情况报告领导小组,接受领导小组的领导和监督。

第三条第三条 资金来源:

(一)市财政每年注入资金200万元,该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二)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捐赠。

第四条第四条 资金管理:

(一)资金实行专户管理,集中使用。资金的利息收入要及时列入资金总额;

(二)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

第五条第五条 资金使用原则:

(一)重点优先原则。资金的使用,应当符合相关政策和呼市的支柱产业、重点项目的要求,有利于开发人才,有利于推进呼市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注重实效原则。接受资助的人员主要是在呼市企事业单位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对呼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人员,接受资助的项目应当是达到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的,能够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可行性项目。

(三)服务全局原则。资金的使用原则上面向全市,凡符合条件的各类高层次优秀人才均可通过所在单位提出申请。

(四)资金匹配原则。接受资助人员的所在单位,应当具有支持接受资助人员从事科研工作的良好条件,同时要具有匹配必要经费的能力。

第六条第六条 资金使用范围:

(一)资助留学回国人员在呼市创业;

(二)资助优秀人才参加国内外重要的高层次学术科研交流活动、出版有重大学术价值的专著;

(三)资助高层次人才的引进;

(四)资助优秀人才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定向专业培训;

(五)资助己立项的研究项目承担者:重点资助对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影响较大的科研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及其它急需发展的学科项目的承担者;

(六)补贴领导小组组织的国内外考察、培训等活动;

(七)补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站人员;

(八)奖励开发人才工作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九)对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的各类人才的奖励;

(十)资金办每年的办公费可按实际使用资金额的5%提取使用。

第七条第七条 资金资助项目:

(一)购房资助

符合购房优惠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由本人提出申请,并持学位证书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卡、房屋产权证和本单位及主管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提交资金办,由资金办审核后,一次性拨款到申请人所在单位,由单位发给本人。

(二)科研津贴资助

根据《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呼和浩特市培养引进使用高层次优秀人才若干规定)的通知》(呼政发[2004]24号)第 十条规定,对获得国家或自治区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的人员(获得一等奖的前三名、二等奖的前二名、三等奖的第一名)给予相应的科研津贴,由所在单位呈报,资金办审批发放。

(三)特殊岗位补贴

根据《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呼和浩特市培养引进使用高层次优秀人才若干规定的通知》(呼政发[2004]24号)笫十一条规定,对符合条件人员由所在单位提出申请报告,并附相关证明,由资金办每办年审批发放一次,(四)购置周转房

从专项资金中拨出部分经费用于购买临时周转住房,对个别特殊人才,经市人事部门认定办理《呼和浩特市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专用工作证》,由领导小细审核批准并提供周转住房。

(五)表彰奖励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表彰方案及时拨付相应资全。

(六)其他资助项目

根据领导小组或资金办的审批意见拔付相应资金。

第八条第八条 资金申请

凡申请资金资助的项目,在每年的第二季度由各旗县区,市属各部门各单位提出申请并填写《呼和浩特市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使用申请表》,报资金办。

第九条第九条 资金审批

本资金采取项目审批,定期办理的办法。对于常规性项目或申请经费在2万元以下的项目,由资金办批准。对于―次性申请且经费在:万元以上的项目,由资金办审核或组织论证后,报领导小组批准。资金办每年定期办理审批手续,并向领导小组汇报资金使用情况。具体项目审批权限如下:

(一)领导小组负责审批以下项目:

1、资助留学回国人员在呼市创业;

2、资助优秀人才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定向专业培训;

3、资助已立项的研究课题主持人、对呼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影响较大的科研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及其它急需发展的学科项目承担者;

4、资助各单位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和急需人才;

5、补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站人员;

6、补贴领导小组组织的国内外考察、培训及学术交流等科研活动;

7、奖励人才开发工作中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二)资金办负责审批以下项目:

1、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的特殊岗位政府补贴;

2、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购房补贴;

3、对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的各类人才的奖励;

4、对获得国家、自治区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自然科学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的科研津贴;

5、其他资助经费在2万元以下的项目。

对获准使用的人才开发专项资金,资金办根据不同情况分一之性拨付或分期拨付。

第十条第十条 积极扩大资金来源 鼓励社会各界组织或个人向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管理部门捐赠,以不断壮大资金规模,使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在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具体办法如下:

(一)捐赠金额在十万元以下的,以资金办名义举行捐赠仪颁发荣誉证书;

(二)捐赠金额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以领导小组名义举行捐赠仪式,颁发荣誉证书;

(三)捐赠金额三十万元以上的,可根据团体、企业或个人的要求,命名设立专项资全,也可按捐赠者的要求实施定向资助。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资助项目所在单位应将其列为本单位的重点项目,并按不低于l:1的比例匹配资金,加强督促检查,同时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持。资助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不能继续开展工作的情况时,项目所在单位和具体承担者应采取措施保证项目资金不受损失,并及时向资金办书面汇报。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资助项目的承担者在项目进行时,每年年底将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写出书面报告,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后报字资金办。项目完成后,以书面形式将完成项目情况报告资金办。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接受资助单位要确保资金的足额发放和准确到位,并为这些项目承担者和接受资助的人才提供方便和优质的服务,努力营造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人事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篇7: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使用协议书

甲方(用人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隶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详细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使用经费人):___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学历:_____________ 职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工作单位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甲乙双方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

一、甲方同意接收乙方并负责办理接收手续。



二、乙方同意到甲方报到参加工作,并从_____年_____月起,在甲方工作三周年以上。



三、甲方在乙方报到后,向乙方一次性拨付安家费_____万元及市政府专项津贴每月_____元(按月拨付,共付两年)。如甲方给乙方安排住宿的,可待乙方购房时,甲方一次性拨付乙方市人才开发资金的安家费。



四、乙方在三年服务期内,除施市组织、人事部门调动外,因其他原因流动出甲方的,按每少工作一年,向甲方退还安家费1/3。

五、双方经协商达成的其他条款。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本协议甲乙双方签字盖章经市人事局鉴证后生效,鉴证时附《常州市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申请表》。



七、本协议一式四份,甲方、乙方、甲方主管单位、鉴证部门各执一份。甲方(盖章):__________ 乙方(签章):____ ___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 甲方主管单位审核意见:__________(拨款单位)

篇8:淄博市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近年来, 巢湖市不断加强专项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大力压缩非生产性支出, 不断提高投入比例, 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杠杆调节作用, 努力推进全市散装水泥的快速发展。针对以前因历史原因遗留下来的呆、坏账, 逐个单位进行调查、摸底、登记。在全面准确地摸清具体情况的基础上, 征得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的同意, 进行了彻底的清理、核销工作, 及时进行账务调整。建立了完善的固定资产计算机管理系统, 将所有的固定资产纳入计算机系统, 实行动态、在线监测管理。积极盘活闲置资产, 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提高决策服务质量, 为巢湖市散装水泥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9:浅析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

关键词:财政资金;使用管理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国家为了扶持、发展某项事业而专门设立的,具有专门来源和专门用途的资金。如:水利资金、农业发展资金、城市建设资金、扶贫资金、新能源专项发展基金等等。专项资金特点有三:一是来源于财政或上级单;二是用于特定事项;三是需要单独按项目核算。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就是加强专项资金的筹集、存储、记账、分配、使用等全过程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科学性的考核与评价以及适时采用必要的管理措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一、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编制与执行不规范。一是虽然明确了“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的预算编制原则,但是对于专项资金如何按实际核算,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和依据。二是预算管理的刚性不强,执行不严,严重缺乏约束力。项目单位对财政专项资金认识不足,擅自调整、变更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导致预算执行脱离了预算编制,影响了专项资金使用效果。三是对于专项资金的结余未按规定审批手续报批。项目完工后结余不上交或转入经常性经费未严格履行审批手续。(2)核算不规范、制度不严格。有些项目单位未设立财政专项资金的专账核算,经常经费与专项经费混用,虚报专项资金支出。有一部分单位的专项资金核算看不出“专项”。有的是与机关经费混合核算;有的虽然划分了专项资金科目,但未具体到“项目”或者“什么项目”。专项资金挤占、挪用现象时有发生:有显性挤占挪用即直接在专项资金中报销办公费、差旅费、招待费等相关费用的,有隐形挤占挪用即与机关经费收支混合列帐,导致专项资金余额有数无钱的,还有巧立名目套用资金的故意挤占挪用等等。(3)专项资金拨付不能及时到位,使专项资金存在滞留现象。第三、第四季度往往集中拨付资金,在年底形成大量的结余,实施项目上未能及时拨付落实,导致年度资金结转数额较大,严重影响了资金使用的时效性和资金使用效率。(4)项目监管不得力,一些工程项目管理尤其是小金额项目管理不规范。专项资金实施的项目,应当与其他工程项目一样,实行严格的工程管理规范。如科学论证制、项目业主制、招投标制、民主决策制、公开采购制、预算决算制、质量监理制、验收审计制、质量保证制等等制度。但是,实际工作中一些项目缺少必要的程序和手续。对项目实施过程缺乏有效监督,竣工验收不及时、不到位,缺乏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对项目的管理和效益的评价责任不明等,这些问题都将影响专项资金规范、安全、有效使用。

二、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对策措施

(1)完善、规范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加快专项资金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的脚步,做到专项资金预算的真实可靠、内容细化、科学合理。强化预算的刚性,认真维护预算的严肃性。项目单位必须认真组织实施,不得自行调整、变更。加强对结余资金的管理。项目结余须报财政部门同意,不得随意处置。(2)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健全内控机制。对项目与资金的管理,实行项目专账、资金专储、管理专人的办法。坚持专款专用,规范支付方式。这样做,不仅可以在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管理上心中有数,更重要的是从心理上、制度上防止随意挤占挪用资金的行为。内控制度方面要做好项目公示、资金报账、竣工验收等制度的实施。(3)严禁滞留、截留专项资金。为加快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能,上级财政部门应及时将财政专项资金拨付到项目所在地的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项目所在地的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按照项目进度拨款,项目主管部门在收到上级部门或同级财政部门拨付的专项资金后,要及时将专项资金足额拨付到项目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借口滞留、截留专项资金。专项资金在主管部门存放时间应有规定期限。(4)管理过程要做到动态监测、资料建档。各年内进一步做好调查研究,当年末编定次年的项目实施计划。按程序报批后,即按计划实施;同时做好相关文字材料、统计数据、图片等资料的立卷归档工作。(5)特别重要的一点,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效益审计。专项资金从设立到使用,经历了资金筹集、管理、分配、使用多个环节,那么审计亦应当注重检查这些环节的合规性与真实性,并且注重检查与评价其使用效益。这样的要求,不仅适应审计工作,而且适合相关管理机构对专项资金的监管。重点包括:资金来源审计、资金分配与管理审计。

财政专项资金是政府履行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物质保障,也是对经济社会进行调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政府投入到各领域、各行业、各重点项目的专项资金数额越来越多,对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规范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变得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和探索当前专项资金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的对策,实际工作中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问题很有必要,对于经济建设的长远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树凯,李洪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财政监督》2007第8期

[2]姜凌云,胡锦华: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走向精细化《首席财务官》2010年第4期

[3]姚建宁: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提升预算执行审计监督水平《宁夏审计》2010年第3期

篇10:淄博市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农[2015]229号

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重庆、江西、湖北、湖南省(直辖市)财政厅(局)、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管理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财政部、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对《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11〕400号)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形成的《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财政部 国务院三峡办 2015年12月17日

附件:

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全面实现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09〕90号)、《国务院关于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批复》(国函〔2011〕69号)、《国务院关于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优化完善意见的批复》(国函〔2014〕161号)等制度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是指按比例分配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缴纳的三峡后续工作资金。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和监督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专项资金实行规划总额控制,用于《国务院关于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批复》(国函〔2011〕69号)和《国务院关于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优化完善意见的批复》(国函〔2014〕161号)确定的建设任务。重点支持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和库周生态安全保护带、城镇功能完善和城镇安全防护带、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安全防护带,集中开展城镇移民小区帮扶以及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等项目(以下简称“三带一区”)。第四条 专项资金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务院三峡办)负责管理。

第五条 专项资金采取项目法和因素法两种方式分配。

(一)“三带一区”重点项目、跨地区跨流域、外部性强以及国务院三峡办确定的其他重大项目,采取项目法分配,实行项目库管理。

(二)具有地域管理信息优势的项目,归类打捆,按优化完善后的二级规划类别,根据预算控制数、规划确定的有关省(直辖市)(以下统称省)及相关类别资金规模等因素,切块分配,由有关省统筹安排使用。

(三)专项资金中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资金(不含中央本级)由国土资源部负责安排,并由财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国务院三峡办分按因素切块下达地方财政部门,由其会同相关政府部门按规定用途安排使用。

第六条 中央本级项目,由财政部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将项目经费列入相关中央部门预算。

第七条 按项目法分配资金的地方项目和中央本级项目,有关省相关部门和中央部门应设定具体项目绩效目标,编制具体项目实施方案,报国务院三峡办审核审批后组织实施。国务院三峡办应当进一步明确项目申报主体、申报范围和申报条件,规范项目申报与评审流程,发挥专业组织和专家的作用,及时公开公示项目审批结果,完善监督制衡机制。

第八条 国务院三峡办应当及时向财政部报送专项资金分配方案。财政部负责审核专项资金分配方案,及时向国务院三峡办等中央部门和有关省下达资金。

第九条 国务院三峡办及中央有关部门应当加快中央本级项目组织实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关省财政部门应当会同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管理部门加快专项资金分解下达,项目单位应当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确保建设任务按期完成。结转结余的专项资金,按照财政部关于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处理。

第十条 国务院三峡办根据财政部关于开展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有关要求,牵头组织实施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绩效评价工作。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专项资金安排挂钩机制。

第十一条 专项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执行。属于政府采购管理范围的,按照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及制度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各级财政、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及个人,应当自觉接受审计部门、财政部门以及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及时提供相关资料。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骗取、截留、挪用专项资金,不得将专项资金用于偿还债务。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财政违法行为的单位及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三峡办负责解释。有关省财政部门、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 2015年12月20日起施行。《财政部关于印发<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企〔2011〕400号)和《财政部 国务院三峡办关于印发<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补助标准>的通知》(财企〔2012〕120号)同时废止。

篇11:淄博市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江民发〔2009〕55号

江安县民政局

关于做好优抚安置政策兑现落实及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执法监察迎检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民政办:

根据《宜宾市民政局关于开展优抚安置政策兑现落实及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执法监察的通知》(宜民政〔2009〕130号)文件的安排部署,市上将于5月25日前到我县检查,省上将于6月20日前到我县和乡镇抽查。为此,现将我县2008年度优抚安置政策兑现落实及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迎检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内容

(一)重点优抚对象抚恤定期抚恤补助金及县级自然增

长标准、粮油补贴、医疗补助是否及时足额发放。

(二)优抚政务公开栏是否按新标准及时更新,抚恤补助金社会化发放制度是否落实。

(三)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生活、住房、医疗困难下达任务是否圆满完成,生活困难对象是否全部纳入低保。

(四)义务兵家庭、部分重点优抚对象优待金和在乡老复员军人参战荣誉金、现役军人立功奖励金是否按时足额兑现。

二、工作要求

县民政局成立了以局长万伦为组长,党组书记、副局长曹家良为副组长,纪检组成长张光品、优抚安置股股长王之惠、局办公室财务会计王志江为成员的专项执法监察组,于5月15日前深入到各乡镇,采取听取汇报、核对账目、入户调查等方法进行检查。请各乡镇对此项工作务必引起高度重视,于5月12日前搞好自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书面报告县民政局,确保优抚安置各项资金落到实处,切实保障和维护优抚安置对象的合法权益。

二○○九年五月七日

主题词:优待抚恤专项检查迎检通知

抄送:市民政局

江安县民政局办公室2009年5月7日印发

篇12:创业扶持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创业型城市的意见》(镇发20xx4号)精神,进一步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明确创业扶持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申请程序、补贴标准,特制定**市市区(以下简称办法)。第二条创业扶持专项资金从市就业再就业资金中列支,专项用于引导、鼓励和扶持全民创业。第三条凡市区范围内城镇和农村新创业的各类人员均可按本办法规定使用创业扶持专项资金。第四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财政局,根据创业就业工作的需要,提出资金预算方案,资金使用实行项目化管理。第五条创业扶持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初始创业补贴,特殊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实物补贴,个体工商户升级创办私营企业补贴,各类新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新录用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补贴,“三新”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创业孵化基地补贴,创业实验基地补贴,创业实训基地补贴,创业项目征集(推介)补贴、创业宣传、跟踪服务和创业表彰等项支出,以及经批准的扶持全民创业发展的其它事项支出。第六条初始创业补贴。凡20xx年1月1日起领取《营业执照》初始创业、稳定经营在6个月以上符合补贴对象的初始创业人员,可按每户一次性给予1000元的初始创业补贴。第七条特殊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实物补贴。对经认定的特殊就业困难人员办理《营业执照》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可一次性给予不超过元标准的创业实物补贴。第八条个体工商户升级创办私营企业补贴。可按每户一次性给予元的创业升级补贴。第九条各类新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新录用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补贴。凡市区各类新创办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持续生产经营6个月以上的,每新录用1名就业困难人员,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同时缴纳社会保险的,一次性给予企业或个体工商户500元的岗位补贴。第十条“三新”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符合条件的“三新”企业每吸纳一名全日制应届大学毕业生,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分别给予企业3000元补贴、给予大学生个人1000元补贴。第十一条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对本市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进入经认定的市级就业见习基地见习,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费补贴300元,补贴期限为3个月,最多不超过6个月。第十二条创业孵化基地补贴。对市、区、街道(镇)社区(村)投资新建或改建的创业孵化基地,经评估认定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的,与吸纳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人数挂钩,可按政策规定享受一次性补贴,新建的最高补贴不超过30万元,改建的最高补贴不超过15万元。进入创业孵化基地自主创业者,可享受创业扶持政策,孵化基地实行动态管理机制。第十三条创业实验基地补贴。对大中专(技、职)院校投资新建、改建的创业实验基地,安排大中专技职校学生进入创业实验基地创业实验,经评估认定为创业实验基地的,可按规定享受一次性补贴。按新建的最高不超过10万元、改建的最高不超过5万元给予补贴。第十四条创业实训基地补贴。经认定的创业实训基地吸纳创业培训学员参加创业实训后,创业成功人数高于80%的按参加创业实训总人数给予补贴,低于80%的按实际创业成功人数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300元,补贴期限为3个月,最多不超过6个月。第十五条创业项目征集(推介)补贴1.创业项目征集补贴。开发征集的创业项目经过市创业专家评审团确认的,给予创业项目中介机构或项目提供方每个项目500元的补贴。对同一个创业项目只给予一次性征集补贴。2.创业项目推介补贴。推介的创业项目从发布之日起一年内被本市户籍的创业人员选中且在本市范围内领取营业执照,正常经营六个月以上,按规定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含劳务协议)并缴纳社会保险费,对创业项目中介机构或提供方给予一次性创业项目推介补贴(对吸纳大学生就业的符合规定条件的创业项目优先给予推介补贴)。标准如下:(1)从业人数在5人以下(含5人)的,补贴1000元;(2)从业人数在6—10人(含10人)的,补贴元;(3)从业人数在10人以上的,补贴3000元。对于同一个创业项目被多个创业者采用,对照上述标准分别给予补贴(加盟连锁的创业项目除外)。第十六条享受补贴和奖励的单位和个人均须按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足额缴纳社会保险金。第十七条凡已享受过同级财政相关补贴的不得重复享受上述创业补贴。

篇13:浅析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与成效

从2002年起,按照新阶段扶贫开发政策,在省、州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整村推进”为主体,以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培训转移为两翼,按照减少贫困、缩小差距、促进和谐的扶贫开发思路,以重点贫困村为基本单元,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项目为载体,在一次性投入专项扶贫资金的同时,依靠人民群众的自我发展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对重点贫困村实行统一规划、综合开发、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户实行扶贫搬迁。对无能力上学的贫困户子女进行“雨露计划”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技能知识并能够创业和就业。通过专项扶贫项目扶持,到2012年全县300多个重点贫困村完成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任务,3000多户贫困户改变了居住环境,10000多贫困户子女参加了“雨露计划”培训,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在扶贫开发工作实践中对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坚持五个到位,严管扶贫资金

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德政和惠民工程,要完成好这项艰巨的工作任务,让人民群众从扶贫开发工作中充分受益,就要用好管好扶贫资金。要使其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作用,就必须建立起一整套科学、严格、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操作方法。因此巴东在执行上级扶贫开发政策的同时,建立和完善了专项扶贫资金运作机制,先后出台了《巴东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巴东县关于实施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办法》,坚持做到监管结合,用管一致,立足于制度创新,坚持项目跟着规划定,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将专项扶贫资金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做到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切实做到五个到位:

(一)项目确认实行民主制,确保群众参与到位。在制定扶贫开发规划,确定扶贫搬迁和“雨露计划”培训对象时,一是组建工作专班,深入村组农户调查研究,充分掌握村情、户情和民情,从实制定扶贫规划和扶贫对象。二是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议事会等形式,讨论扶贫规划和扶贫对象的真实性和扶贫项目的实用性。使人民群众对扶贫规划和扶贫对象拥有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管理权,通过民主决策,让人民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得到发挥,主体意识得到加强,从而让人民群众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起到主体作用。

(二)项目实施实行责任制,确保领导落实到位。一是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扶贫联系点制度。明确了帮扶单位及乡(镇)主要领导是扶贫项目实施的第一责任人。二是扶贫搬迁实行干部包扶制度,镇村干部负责为搬迁对象组织材料和资金,完善各种搬迁手续,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雨露计划”培训按照“政府推动、基地承办、市场运作、部门监管、扶贫到户、农民受益”的原则,使贫困户子女都有机会上学、就业,带动家庭致富,带动周围农户外出务工增收。

(三)项目管理实行招标制,确保操作程序到位。投资5万元以上的扶贫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并由项目主管单位和实施业主与建设单位鉴定合同。5万元以下的项目实行议标制,项目主管单位不定期进行检查和督办。扶贫搬迁和“雨露计划”培训项目采取个人申请、乡镇呈报、公告公示、上级审批,真正从在册的贫困户中确定扶贫搬迁和“雨露计划”培训对象,做到公开透明。

(四)项目竣工实行验收制,确保建设标准到位。为了抓好整村推进、扶贫搬迁和“雨露计划”项目质量的跟踪检查,乡镇根据项目实施进度进行检查督办,县里组织相关单位对扶贫项目实施情况和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出台了项目验收标准,实行百分制考核,县、乡、村建立了三级质量负责制,层层把关,确保扶贫项目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

(五)项目资金实行报帐制,确保资金使用到位。县财政局对专项扶贫资金实行专款专户管理,整村推进项目在实施前要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实施中要填写项目进度报表和资金使用报告单,项目竣工后,将资金的使用票据经过主管部门审核后,在财政局报账。扶贫搬迁和“雨露计划”培训项目必须通过检查验收合格后,将扶贫资金打入农户在银行开的个人帐户上,保证了专项扶贫资金的严格投放和使用。

二、坚持五项措施,确保扶贫成效

(一)坚持领导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力量。一是成立了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四大家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专题研究扶贫开发工作。三是县领导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对扶贫开发工作进行指导。

(二)坚持责任明确,做到硬账硬结。为保证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完成,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过硬措施。一是根据年度扶贫工作任务,制定扶贫工作要点。二是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扶贫开发目标管理责任状”,明确了各乡镇扶贫开发任务,并把该项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的重要指标,增强乡镇党委、政府抓好扶贫开发工作的使命感。三是强力推行“1321”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模式,即:一个挂帅县领导,带三个县直单位或企业,在二年时间里,帮扶一个重点贫困村脱贫,不脱贫不脱勾。四是县委、县政府把整村推进和扶贫搬迁列入向全县人民公开承诺的十件实事,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做到情况一月一通报,加大检查督办力度。

(三)坚持资金捆绑,确保投入强度。充分利用扶贫开发这个平台,把通畅工程、安全饮水、退耕还林、产业发展等项目资金捆绑起来,帮助重点贫困村和贫困户培育支柱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确保扶贫开发工作的资金投入。

(四)坚持组织建设,发挥基层作用。农村基层组织在扶贫开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县始终坚持抓好扶贫促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的原则,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使村领导班子成为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排头兵,积极抓好乡村干部的能力培训工作,提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使之成为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组织者和领导者。

(五)坚持自力更生,立足艰苦创业。贫困农民脱贫致富需要国家的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自身的努力,通过对扶贫开发政策的宣传,鼓励群众克服等、靠、要的陈旧观念,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激发农民群众想出路、谋发展、要致富、奔小康的热情,并自觉投身到扶贫发工作之中,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得到了解决,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形成。

篇14:红河州强化教育专项资金管理使用

加强对专项资金的工作领导是确保资金安全运行的关键性因素。为此,全州层层成立多个工作领导小组,如成立了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州农村义务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规范和管理“两免一补”工作;成立了州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拟定全州校舍安全工程的具体工作目标、整合资金渠道、统筹提出中央、省和州配套资金安排方案等相关决策工作;成立了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和领导全州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工作。形成了有领导管、有專人抓,专项监督到位的工作格局。

全州各级还在提升管理手段,实现动态管理方面下工夫。目前,13县市基本实现了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各县市教育局严格按照云南省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从统计源头入手,严格依法统计,严防虚报、错报学生人数,防止套取和冒领国家补助资金行为。对中央、省和州级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校舍安全工程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中央专项资金则通过中央专项资金财政零余额账户,由省级将资金直接拨付到县市级财政中央专项资金特设专户。省、州专项资金通过调度,由州财政将省、州级资金纳入县市级地方专项资金特设专户。各县市切实加强对教育专项资金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相关管理规定,将专项资金纳入国库管理,实行分账核算,集中支付,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同时积极推行“校财局管”模式,成立了教育财务核算点及会计人员职责等一系列制度,对各中小学财务实行集中管理、分校核算。

州级还与各县市教育局签订了《红河州教育局对县市教育局教育专项资金、项目建设和教育收费管理责任状》,实行责任状管理,把监督各县市教育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不断强化督促检查的力度,通过州级绩效评价、审计调查等手段加强监管,协调配合财政、物价、纠风等职能部门加大对专项资金的检查力度,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截至目前,红河州已落实中央教育专项资金8.58亿元,省级教育专项资金1.65亿元,州级财政年初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1.35亿元,三级累计共投入11.57亿元。

上一篇:在没有大人的世界里作文650字下一篇:物业机关后勤服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