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安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操作办法

2024-04-15

裕安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操作办法(精选7篇)

篇1:裕安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操作办法

六安市裕安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

使用和管理操作办法

第一条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皖政[2007]95号)以及《关于印发<安徽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财农[2008]1778号)等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操作办法。

第二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各级财政在一定时期内安排的专项用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资金。

第三条

区有关部门和乡镇(街)人民政府以及项目单位使用和管理专项资金,必须遵循本操作办法。

第四条

专项资金用于规划范围内的基本粮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及退耕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补植补造建设。

第五条

区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批复的规划编制全区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规划及单位工程建设规划,区财政要安排必要的退耕还林工作经费。

第六条

根据省发改委会同省有关部门下达的任务计划,区农业部门负责编制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后续产业发展涉及种植业、养殖业、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1— 会同林业部门编制退耕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实施方案;林业部门负责编制后续产业发展涉及林业基地建设、补植补造实施方案;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编制生态移民实施方案。各单项工程实施方案报区退耕还林办公室汇总,经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领导组审定,上报有关部门审批。由于工程规划较长,对于部分工程实施地点,区退耕还林办公室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第七条

区人民政府使用和管理专项资金时,结合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安排的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等资金与专项资金统筹考虑,明确专项资金支持的具体任务。同时,与扶贫开发、林权制度改革、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结合起来,统筹安排,支持改善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第八条

专项资金从2008年起,分8年安排,逐年下达。第九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按以下先后次序安排:

(一)有条件的退耕农户建设基本口粮田。

(二)有条件的退耕农户开展沼气、节柴灶等农村能源建设。

(三)对有条件的退耕农户实行生态移民。

(四)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的基地建设、开展退耕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等。

第十条

专项资金扶持方式:采取直补农民、定额补助、定项补助等方式予以扶持。

—2 — 第十一条

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截留、挤占、抵扣和挪用。专项资金不得用于扶持龙头企业、不得作为其他中央和省补助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

第十二条

区退耕还林领导组负责全区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每年组织三次对退耕还林项目进行查收,即每年的年初负责对下一实施工程审定和实施地点调整、年中组织对项目工程施工进度质量进行一项检查、项目完成时进行验收。日常工作由区退耕还林办公室承担。

第十三条

对退耕还林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和就业转移技能培训实行部门与政府指导相结合,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由区退耕还林办公室分配,分别由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水产、蚕桑、能源等部门负责。职业教育培训每年由区退耕还林领导组根据当年农民的就业需要进行培训,由区退还林办公室根据区政府的安排进行组织实施,具体任务依据当年计划为准;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安排由区政府当年年初确定,统一上报。

第十四条

区有关部门编制本区各单项工程实施方案,要将任务计划细化落实到村和户,包括工程措施、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建设效益、受益退耕还林户数和人数及完成时间等。后续产业建设项目,专项资金只能用于种苗、肥料和工程建设原材料购置费用。

第十五条

专项资金用于基本建设的,要按照基本建设程序

—3— 做好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建设要认真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工程建设合同制,建立健全工程管理、技术规程、质量保证、检查验收等制度。要实施工程建设公示制度,结合乡村政务公开,将工程建设范围、内容、标准进行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十六条

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行政府负责制。

第十七条

财政与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违反专项资金使用规定,截留、挪用或造成资金损失的单位和个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严肃查处。

第十八条

区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对专项资金和建设项目的管理、监督、检查和考核。对于不履行审批手续和擅自变更的,区退耕还林办公室可根据情节轻重采取责令限期整改、通报批评、暂停拨付国家资金、暂停项目审批等措施,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相关单位、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第十九条

区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本操作办法由区退耕还林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

本操作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4 —

篇2:裕安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操作办法

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和国家财政部等六部委制定印发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财农[2 007]327号)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中央财政在一定时期内安排的专项用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资金。

第三条省级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使用和管理专项资金,须遵循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预算管理

第四条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实施退耕还林地区

第五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在省发改委、西部办、财政厅、农牧厅、林业厅、水利厅和扶贫办等相关部门(以下简称省级相关部3门)的指导下,制定本县市区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并报省级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重点包括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农村能源建设规划、生态移民规划、退耕还林补植补造规划、后续产业发展规划等。

省发改委、西部办、农牧厅、水利厅、林业厅、财政厅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分工,负责制定《甘肃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和水利部审核批复后实施。

第六条专项资金的申请程序: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省级相关部门审核批复的县市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于每年l0月30 日前将下资金使用计划报省级相关部门。省发改委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审核同意的省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会同省级相关部门对各县市区下资金使用计划审核汇总后,于每年ll月30日前将全省下资金使用计划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和水利部等部门审核。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对我省下资金使用计划的审核意见和安排的任务计划,省发改委会同财政厅、农牧厅、水利厅、林业厅等相关部门将任务计划下达到各县市区。省财政厅根据批复下达的任务计划和省级相关部门核查验收结果下达专项资金预算。

专项资金的拨付,按照《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强农惠农专项资金支付管理操作规程)的通知》(甘财库[2008]2 7号)规定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由省财政厅通过省级强农惠农专项资金财政零余额帐户,直接支付到市州或县市区财政部门开设的强农惠农专项资金特设专户。专项资金按照本细则第九条规定用于基本建设的,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要按基本建设程序做好项目管理工作。

第七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制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时,按照支农资金整合的要求,应与中央和省上安排的促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基本农田建设、生态移民、农村能源、扶贫开发、林权制度改革、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专项资金和市州、县市区其它投资结合起来,统筹考虑,集中安排使用,明确专项资金支持的具体任务,并做好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规划的协调和衔接工作,支持改善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第八条按照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县”原则,专项资金依据国家和省上审核、批复的专项规划任务和经费预算,从2008年起,分8年安排,逐年下达具体任务计划。

第三章资金使用和管理

第九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按以下先后次序安排:

(一)有条件的退耕农户建设基本口粮田。

(二)有条件的退耕农户开展沼气、节柴灶、太阳灶等农村能源建设。

(三)对有条件的退耕农户实行生态移民。

(四)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的基地建设、开展退耕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等。

(五)高寒阴湿少数民族地区退耕农户直接补助。

第十条专项资金由省级相关部门按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地用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

第十一条专项资金在强农惠农特设专户内,实行专帐核算、专款专用,并严格执行有关报账管理制度,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截留和挪用。同时,县市区财政部门要会同承担单项工程建设的有关部门,按照支农资金整合管理使用的有关规定,制定具体的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制度。专项资金不得作为其他中央和省上补助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

第十二条专项资金凡用于适宜招投标的设备、材料、成批量的种苗等支出,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招投标的形式进行,要充分体现公平、公开、公正和择优、诚信的原则;凡符合政府采购目录规定范围的必须实行政府统一采购,并做好实物发放工作;凡直接补助农民的资金,要严格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行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的意见》(甘政发[2008]67号)有关规定和要求,通过“一册明、一卡统”方式直接兑现到户。

第四章监督与检查

第十三条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行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制。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认真落实中央政策,严肃工作纪律,严格资金管理使用。承担各单项工程建设单位的法人为该项工程的直接责任人,对该项工程建设质量负责。

第十四条各级财政与相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违反专项资金使用规定,截留、挪用或造成资金损失的单位或个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严肃查处。

第十五条承担各单项工程建设的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省上下达的计划组织项目实施,不得擅自变更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等。如需变更的,必须上报原审批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调整。

第十六条省级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制定相应的检查验收办法,搞好检查验收等工作,加强对专项资金和建设项目的管理、监督、检查和考核。对于不履行审批手续和擅自变更的,省级相关部门可根据情节轻重呆取责令限期整改、通报批评、暂停拨付国家资金、暂停项目审批及实施等措施,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单位法人、主管人员和直接工作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第十七条各级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八条市州、省直管县财政部门要商同级发展改革委、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依据本实施细则制定具体的使用和管理办法,并报省财政厅备案

第十九条本实施细则由甘肃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篇3:裕安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操作办法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重庆市林业局

重庆市水利局

关于印发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渝发改农„2009‟350号)

各区县(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农业(畜牧)局、林业局、水利(水务)局:

为规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管理,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切实巩固,按照国家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管理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制定了《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管理办法》,并已通过市政府法制办审查登记(渝文审?2009?16号),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管理办法

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管理,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切实巩固,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财政部等《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财农„2007‟327号),国家发展改革

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水利部(以下简称“国家五部委”)批准的《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市政府《关于完善退耕还林后续政策措施的意见》(渝府发„2007‟119号)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实施生态和扶贫移民工作的意见》(渝办发„2008‟65 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的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和补植补造工程。

第三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建设以退耕还林村为基本单元,非退耕还林村不得纳入规划范围。

农村能源、生态移民的受益对象为退耕农户。纳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实施生态移民的退耕农户不再享受易地扶贫补助政策。其他工程建设受益退耕农户数必须占该项目农户数的60%以上。

第四条 各区县(自治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国家专项补助资金总额按国家核查的各区县(自治县)退耕还林面积核定,分8年平均安排,逐年下达,包干使用。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由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市林业部门牵头,市级各部门合力推进,各区县(自治县)负责组织实施。实行“目标、资金、任务、责任”四到县和部门监管、综合协调、专项验收的管理方式。市级各部门应按职能分工,各负其责、通力合作。

(一)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综合协调,汇总审核区县(自治县)上报的建设任务和投资计划,会同市财政、市农业、市林业、市水利等部门下达投资计划,负责生态移民的建设管理,牵头组织综合验收。

(二)市林业部门负责做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实施区域范围审核,负责薪炭林、林业后续产业及补植补造的技术指导、工程质量监管、建设推进、信息收集及专项验收,负责补植补造作业设计的审查,并做好与森林工程建设的有机衔接。

(三)市财政部门负责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的拨付和监管。

(四)市农业部门负责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除薪炭林外)、农业后续产业的技术指导、工程质量监管、建设推进、信息收集及专项验收,负责基本口粮田作业设计的审查。

第六条 各区县(自治县)政府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应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定期检查,严格考核。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财政、农业(畜牧)、林业、水利(水务)等部门应按照政府的统一部署,切实履行职责,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

第三章 计划管理

第七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应统一规划,统筹安排,优先解决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困难退耕农户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各区县(自治县)应按照因地制宜、突

出重点、统筹兼顾、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核定的各区县(自治县)的规模任务,结合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任务和投资计划。

第八条 各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同级林业、财政、农业(畜牧)、水利(水务)等部门,联合编制建设任务计划,并上报市有关部门。

建设任务计划基本内容包括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的安排原则、主要建设规模及内容、投资及资金筹措方案等。

第九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会同市林业、市财政、市农业、市水利等部门对各区县(自治县)上报的建设任务计划进行审查和汇总,编制全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资金申请计划报国家五部委。市根据国家核定我市的任务计划分解下达各区县(自治县),各区县(自治县)据此编制实施方案和投资计划,并报送市有关部门,再由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分解下达投资计划,并上报国家五部委备案。

第十条 各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和林业部门会同区县(自治县)相关部门按照市下达的投资计划,于20个工作日内分解下达投资计划,并报市有关部门备案。

投资计划一经下达,应严格执行。如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投资计划的,应报原审批机关批准,并抄送市有关部门备案。

第四章 项目管理

第十一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各区县(自治县)应切实做好专项规划、实施方案及作业设计的编制和报批工作。

(一)专项规划。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是编制建设任务和投资计划的基本依据,各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农业(畜牧)、林业、水利(水务)等部门,按照市有关部门《关于印发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的通知》(渝发改农„2008‟1644号)要求,抓紧修编完善本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送市级有关部门备案。

(二)实施方案。各区县(自治县)应根据专项规划,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由市发展改革、市农业、市林业等部门联合审批。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项目建设单位;

2、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取得的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

3、本工程实施范围基本情况。包括工程区涉及的各退耕还林村社会经济现状、土地利用现状、涉及的退耕农户数、退耕农户生产生活状况、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工程建设条件等;

4、实施方案编制的依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5、主要建设任务。包括各项工程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及采取的主要技术路线、种苗供应方案等;

6、投资概算。测算总投资及单项工程投资,按国家专项资金补助标准明确各单项工程建设投资来源;

7、效益分析与评价。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指标应量化(含各项工程受益农户总户数、受益退耕农户人数);

8、保障措施。包括组织领导、项目及资金管理、科技支撑和配套政策措施等;

9、必要的图表。包括各退耕还林村基本情况表、土地现状表、各项工程任务分解表(到退耕还林村)、项目布局图和典型工程设计图。

10、招标方案。包括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等。

(三)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是指导基本口粮田、补植补造工程建设必要的技术文件,要将建设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作业设计由市农业、林业等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后,各区县(自治县)行业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审批。

第十二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并根据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各项工程建设性质、单项工程合同额等情况,落实工程招投标制和监理制。对达到《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发展和计划委员会关于贯彻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渝办发„2001‟29号)规模标准的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依法招标。各区县(自治县)按照国家及市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按项目

进行管理,按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组织施工,按进度拨付资金,按绩效开展考核,认真做好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监管,确保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

第十三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实行项目公示制。各区县(自治县)应将国家政策、项目名称、项目法人、建设任务及规模、建设目标、实施范围、建设期限、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施工单位及联系人等纳入项目实施区域的村务公开范畴,对资金使用和兑现情况及时公开,增强项目运作的透明度,确保项目区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广泛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提高广大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项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优先和充分吸纳项目所在地农民投工投劳参加工程建设,并支付足额劳务报酬。

第十四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实行合同管理制。建设单位要与施工单位依法签订合同,明确规定项目的投资额度、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完成数量、质量和工期等。

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设计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组织施工,不得擅自降低建设标准和工程质量。施工单位要有施工记录,按建设进度对已完成部分特别是隐蔽工程项目,必须经监理、质检人员对上一工序验收合格后方能进入下一工序施工。

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法人按照各自的职责对承建项目的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

第十五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实行年报制度。各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林业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农业(畜牧)、水利(水务)等部门,结合任务安排、工程建设进展、资金使用和管理、专项验收和综合验收等情况,于每年12月31日前,向市有关部门报送工作报告。市林业、农业部门分别负责对区县(自治县)农业(畜牧)、林业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整理汇总后,送市发展改革委。

工作报告内容应包括工程建设进展、任务和投资完成情况、主要经验、存在的问题、下一阶段需解决落实的问题及工作建议,并以书面报告和工程建设报表两种方式上报。

第十六条 各区县(自治县)应认真做好工程建设资料收集和档案管理工作,使工程建设相关文件、作业设计方案、检查验收资料、工程监理报告、技术资料、统计数据、工程前后图片科学分类归档,确保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第五章 资金管理

第十七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不得作为其他中央补助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

第十八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工作经费按照渝府发„2007‟119号文贯彻落实,主要安排用于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信息统计、检查验收、日常管理和退耕农户直补工作经费等。

第十九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实行先建后补,确须集中采购的物资实行政府采购,具体专项资金和工作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林业局等部门另行制定。

第六章 竣工验收

第二十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实行专项检查和竣工验收制度。建设任务完成后,各区县(自治县)农业(畜牧)、林业、水利(水务)等部门会同同级发展改革,按职责分工,分别对各工程建设任务完成量和建设质量开展自查,在此基础上,提请市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对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和补植补造进行专项验收,凡专项验收合格的,由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市相关部门进行综合性验收。

第二十一条 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各单项工程建设任务和投资是否按计划完成;项目实施区域是否在退耕还林规定的范围实施;项目质量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资金拨付、管理与使用是否符合制度规定;工程管护措施是否落实;各项效益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工程档案、信息报送等管理措施是否到位。

竣工验收资料包括: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报告;竣工验收鉴定书;项目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及批复文件;投资下达计划文件;项目公示资料;招投标情况备案资料;施工承包合同;运行管理工作报告;竣工决算报告;审计资料;工程汇总表;受益户签字花名册;建设大事记及其他有关资料。

第二十二条 工程验收合格的,应按照“产权明晰、责权统一、管理到位、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及时办理移交手续,明确产权,落实各项工程运行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制定管护制度,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区县(自治县)相关部门应适时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进行检查、指导,了解和掌握工程建设、资金到位及使用管理等情况,及时纠正和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并自觉接受各级审计、稽察部门的审计和稽察。

第二十四条 市相关部门应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建设的计划执行、资金到位及使用管理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及时纠正和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对情节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各区县(自治县)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市有关部门备案。

篇4:裕安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操作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根据《退耕还林条例》、《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等有关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建设项目,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中的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含退耕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和补植补造等项目。

第三条实施建设项目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坚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与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相结合;

(二)坚持国家支持与退耕农户自力更生相结合;

(三)坚持中央制定统一政策与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相结合。

第四条实施建设项目的目标是:

(一)加强林木后期管护,搞好补植补造,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杜绝砍树复耕现象发生,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

(二)通过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吃饭、烧柴、增收等当前生活困难和长远发展问题。

第五条建设项目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审批并组织实施,严格按规划编制计划,按计划编制方案,按方案编制设计,按设计组织施工和验收。以退耕还林工程县(市、区)为基本建设单位,以退耕还林村为基本单元,统筹落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各项措施。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六条按照《国务院关于同意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国函„2009‟93号)要求,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审计署、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国家粮食局等部门组成部际联席会议,负责协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有关工作,研究解决建设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指导、督促地方落实建设任务。

第七条在部际联席会议统一协调下,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协同配合,形成合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建设项目任务计划的审查和综合平衡,会同财政、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下达建设任务计划;负责建设项目的综合协调,对生态移民建设项目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对各类建设项目进行稽察。

国土资源部参与基本口粮田和相关项目建设的指导、监督检查。

水利部负责基本口粮田建设中的坡耕地水土综合治理工程、坝地、沟滩地建设、退耕还林相关水利设施建设的指导、监督检查和水土保持专项工程验收。

农业部负责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农民工培训以及后续产业发展中农业建设项目的指导、监督检查。

国家林业局负责补植补造项目以及农村能源、后续产业发展中林业建设项目的指导、监督检查;参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其他建设项目的指导、监督检查。

国家粮食局负责退耕地区粮食市场的监测和供应,保持粮食价格基本稳定,确保退耕农户口粮需要。

监察部、审计署、国家统计局分别依法对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察、审计和统计。

第八条建设项目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坚持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省”。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将目标、任务、资金和责任分解落实到县(市、区),并督促各县逐乡、逐村、逐户予以落实。

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制度,确定一个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总协调工作,明确部门分工和责任,并将有关制度和部门分工情况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备案。

第三章计划管理

第九条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根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于每年11月30日前将下建设任务和资金使用建议计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农业部、水利部等部门,并附送当年计划执行情况。

第十条纳入建设任务和资金使用建议计划的建设项目,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属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内的项目;

(二)自筹资金基本落实(包括劳务配套);

(三)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具备开工条件。

第十一条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按照国家下达的建设任务计划和专项资金预算,在两个月内分解落实本省(区、市)的建设任务,将专项资金预算下达到项目县,同时抄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农业部、水利部备案。

各地在分解下达国家投资计划时,要明确项目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工期,以及省、市、县等各级配套投资比例和数额。

第十二条建设任务计划一经下达,应当严格执行。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须报原审批部门审批,并确保不影响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目标任务的完成。

第十三条建设项目应当按照类型编制实施方案、初步设计(作业设计)。初步设计(作业设计)必须由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承担编制,图、文、表齐全,科学合理,各项建设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和退耕农户。

实施方案、初步设计(作业设计)等编制和审批程序,由省级人民政府或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部门具体制定,并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备案。

第四章建设管理

第十四条各省(区、市)应当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管理,提供工作经费等保障条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各项制度。对较小项目难以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的,要积极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

第十五条实行建设项目公示制。项目实施前,县级有关部门要会同乡镇政府把项目名称、目标、任务、资金来源与建设内容和规模等,以村为单元向项目区退耕农户进行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十六条项目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初步设计(作业设计)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组织施工,不得擅自降低建设标准和工程质量。

第十七条加强项目建设档案管理。有关项目建设的相关文件、实施方案、初步设计(作业设计)、招标投标资料、阶段性项目建设总结、检查验收资料、资金审批和审计报告、工程监理报告、技术资料、图片照片、统计数据和录像资料等,项目工程县要按整理成册,分类归档保存,专人负责。

第五章资金管理

第十八条严格执行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财政部、原国务院西部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粮食局等部门印发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严格资金支出管理,严禁弄虚作假骗取和截留挪用建设项目资金。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资金使用和管理的监督检查,有关部门和地方应当支持配合。

第六章验收与管护

第十九条各省(区、市)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建设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建设项目检查验收分为自查验收和联合复查。自查验收由县级负责组织实施总协调的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实施。联合复查在自查验收的基础上,由省级负责组织实施总协调的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实施。

第二十条检查验收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项目任务和投资是否按计划完成;

(二)建设项目是否按规定组织实施;

(三)项目质量是否达到设计标准和要求;

(四)资金拨付、管理与使用是否符合财务制度,有无违规问题;

(五)项目管护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六)各项效益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七)项目档案、信息报送等管理措施是否落实。

各类建设项目具体检查验收办法由行业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条建设项目验收合格后,应当及时办理移交手续,明确产权,落实项目运行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制定管护制度,建立档案,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建设项目所在乡镇和村组要落实后期管护制度。

第二十二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可以根据需要,对各省(区、市)建设项目分别组织或联合组织监督检查。

国家林业局要对退耕还林省级复查结果进行核查,并将核查结果通报有关部门。

第二十三条各省(区、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检查验收、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依照《退耕还林条例》、《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信息统计与效益监测

第二十四条各省(区、市)应当加强建设项目信息统计工作,建立完备的信息统计报送制度。建设项目信息由省级负责组织实施总协调的部门负责汇总报送。

各省(区、市)应当建立建设项目信息汇总审核制度,明确项目县报送信息的汇总审核要求,各省(区、市)汇总信息须经省级负责组织实施总协调的部门审核无误后上报。

第二十五条汇总报送的信息内容包括:

(一)上半年和建设项目完成情况;

(二)上半年和粮食补助生活费补助资金兑现情况;

(三)全年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总结,包括项目进展情况、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下一步工作安排及建议等。

上半年信息于每年7月31日前、信息和全年总结于次年2月底前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各部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上报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汇总分析情况及时提供给部际联席会议。

第二十六条建设项目实行效益监测。效益监测分为工程区生态、经济社会发展、退耕农户生活三类。

生态环境监测,主要监测退耕还林地区退耕还林以来工程区植被盖度、生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状、水土流失状况、河川径流量、含沙量、降雨量变化、大风(沙尘)天数变化等连续动态变化信息。

经济社会发展监测,主要监测退耕还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掌握退耕还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退耕农户生活监测,主要了解退耕农户收入、口粮保障、能源消费的信息,掌握退耕农户长远生计解决情况。

第二十七条生态监测依托现有的监测技术力量和队伍。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具体负责监测技术指标及方案的制定、监测的技术指导和监测结果汇总;各省(区、市)林业部门会同国土资源、水利、农业部门在国家统一指标和方案下负责本省(区、市)监测的技术指导和监测结果汇总。

经济社会发展和退耕农户生活监测由国家统计局监测网负责。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备案。

篇5:裕安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操作办法

永顺县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的现实意义

永顺县是国务院确定的退耕还林试点示范项目县,自~,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6.89万hm2(103.4万亩).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深入,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陆续到期,由于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所面临的问题逐渐显现.党和国家适时提出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建立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资金,文章结合永顺县的.实际情况,对建立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资金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探讨.

作 者:王磊 WANG Lei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顺县林业局,永顺,416700 刊 名: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FORESTRY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年,卷(期): 31(3) 分类号:X171.4 关键词:永顺县   退耕还林   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资金   现实意义  

篇6:裕安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操作办法

白云区2010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

资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

你们以白发改[2010]103号文报送的“白云区2010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方案”收悉。根据专家提出的审查意见,经研究,现予以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报送的“白云区2010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方案”

二、基本同意项目布局,白云区2010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项目共涉及全区4个乡镇11个村。退耕农户覆盖率100%。

1、基本口粮田布局在牛场乡石龙村、兴家田村。退耕农户覆盖率100%。

2、农村能源建设布局在牛场乡、麦架镇、沙文镇的阿所、兴家田、瓦窑、石龙、小桥、青山、摆茅、靛山8个村,退耕农户覆盖率为100%。

3、后续产业建设地点:全部为种植业,建设地点在牛场乡落刀村,退耕农户覆盖率为100%。

4、补植补造布局在麦架镇、牛场乡、沙文镇、都拉乡的6个村。退耕农户覆盖率100%。

三、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1、建设基本口粮田 505亩,具体为绿肥种植(间作套种绿肥)、深耕增施元素肥505亩。

2、农村能源建设:建设省柴灶75个。

3、后续产业建设:种植经果林540亩。

4、补植补造2200亩,其中退耕地补植补造849亩、荒山荒地补植补造1351亩。补植树种主要为女贞、楸树等。

四、投资及来源。项目总投资104.0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72.8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劳折资31.2万元。资金具体使用详见投资概算表。

五、建设年限:1年

六、项目要严格按照工程基本建设程序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制、监理制和合同制。项目法人为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七、加强项目管理。区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是项目建设第一责任人;花溪区发改、林业、财政、水利、农办等部门要依据《贵州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的职责各负其责,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建设综合协调管理,林业、水利、农办等要加强对项目的技术指导、检查和监督,确保实现项目建设目标;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资金转账核算、专款专用,实行区级报账制管理。国家专项资金必须全部用于项目主体工程,严禁滞留或挪用项目建设资金;项目法人要按《贵州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建设项目报送制度》和《贵阳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建设项目报送制度》的有关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及时报送项目进展、工程质量和资金到位、使用等情况。

八、请接此批复后,抓紧开展项目建设有关前期工作,落实建设条件,尽快组织实施,发挥项目效益。

篇7:裕安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操作办法

种植业项目检查验收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种植业项目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根据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管理办法》、《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专项工程管理办法》、《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重庆市林业局关于做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林业项目的通知》(渝林退„2010‟1号)、《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重庆市林业局关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有关事项的通知》(渝发改农„2010‟1326号)、《造林技术规程》和《造林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中的薪炭林、后续产业种植业和补植补造项目的检查验收。

第三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种植业项目县级验收,由区县林业部门牵头,会同农业、发展改革等部门共同组织,自查验收结束后,联合上报市林业局、市农委申请市级验收。市上收到区县申请市级复查验收报告后,由市林业局、市农委组成联合检查验收组开展市级复查验收工作。

第四条 检查验收内容主要包括:

(一)实施方案与作业设计执行情况。包括作业地点、范围、面积、树种、营造林、配套设施设备等是否符合要求。

(二)计划任务完成情况。主要包括作业设计、面积核实、成活率、工程监理、合同签订、技术培训及指导、林木生长、病虫害防治、森林保护和配套设施建设等。

(三)补植、抚育、保存、管护情况。

(四)工程管理情况(包括资金使用、档案、数据库、音像图片、内业资料等)。

第五条 重庆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种植业项目实行乡镇全查、区县级自查、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复查的三级检查验收方式。

(一)乡镇全查:乡镇全查由乡镇政府负责组织实施。乡镇政府组织驻村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种植业项目进行全面检查。

(二)区县级自查:区县级自查由区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可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或自行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抽样检查,同时按项目类别进行自查结果的汇总统计,编制区县级自查验收报告上报市林业局等部门。

(三)市级复查:市级复查由市林业局会同市农委组织实施。市林业局根据各区县上报的自查验收成果资料,组织有关人员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抽样复查,形成工程项目建设复查报告。

第六条 区县接受检查时,应如实提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项目的有关材料,如计划文件、实施方案、作业设计和自查验收报告、图(表)、监理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工程音像图片、后续产业种植业项目总揽图以及作业设计批复等资料。

第二章 技术标准

第七条 营造林面积确认

(一)检查验收以作业设计区划的小班为单位,营造林面积按水平面积计算,凡造林面积连续成片在1亩以上的,按片林统计。

(二)面积大于10亩以上的小班用1:10000比例尺地形图调绘求算其面积,但小班内不符合条件的地类(道路、岩石裸露地、水塘、和非当年营造林地块等)面积在0.5亩以上的应扣除;小于10亩的小班用GPS仪或罗盘仪测量求算核实面积。

(三)设计间距内的缺株连续不超过两株,连续长度150米以上的按单行栽植的线性小班统计,否则按零星栽植统计。单行栽植的线性小班面积计算为:面积(亩)=长(米)×2(米)÷667,长度以图上丈量或测绳(皮尺)丈量为准;乔木林带和灌木林带在两行以上(包括两行),且乔木林带行距≤3m、灌木林带行距≤2m,林带宽度在6m(灌木4m)以上,连续面积1亩以上,按片林面积统计。

(四)对零星栽植的苗木,可根据分户栽植的株数,按照成片造林设计密度的120%折算造林面积进行统计。第八条 质量合格标准

(一)造林合格标准和保存合格标准

造林合格标准是指以作业小班为基本单元,苗木质量指标达到设计指标值、造林株数成活率≥85%„造林株树成活率是指造林后前三年单位面积成活株数与造林总株数(造林总株数按作业设计株数、最低合理初植密度、造林总株数三者中株数最大者计,下同)之比‟、初植密度达到设计密度、栽植到边到位、栽植苗木排列基本均匀等指标的则为合格(零星栽植的没有“初植密度达到设计密度、栽植到边到位、栽植苗木排列基本均匀”这三项指标),合格的列入当年造林完成任务,不合格的经补植验收合格后方可列入造林完成任务。造林保存合格标准以株数保存率反映(株数保存率是指造林三年后单位面积保存株数与造林总株数之比),生态林保存合格标准为:生态林株数保存率≥80%,树木生长健壮,乔木林郁闭度≥0.2,灌木林覆盖度≥30%,乔灌混交林的(乔木郁闭度/0.2+灌木覆盖度/30%)≥1,效益突出;经济林保存合格标准为:株数保存率≥85%,树木生长健壮,按照合同开展了抚育管理,效益突出。

(二)补植补造和高接换种合格标准

采取了作业设计要求的技术措施、补植或造林株数成活率≥85%、嫁接株数成活率≥85%且进行了除萌抚育管理、苗木质量达到设计指标的面积为合格面积。

(三)配套设施建设合格标准 按照设计进行施工,型号和标准等符合设计和合同要求则为建设合格。

第九条 管理类合格标准

(一)按要求开展工作。组织机构健全,配备了专兼职人员和办公设施设备,编制了工程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并经过评审批复,签订了后续产业基地建设合同、施工合同等相关合同,开展了自查验收和工程监理,按时报送了信息统计。

(二)档案规范完整。实施方案、作业设计、自查验收资料(文件、报告、图、表)、监理报告规范完整,有相应内容的电子数据。工程建设前后的主要音像图片完整。后续产业种植业基地总揽图完整。工程文档及其他资料收集齐全,整理、保管规范。

(三)落实抚育管护责任。后续产业和薪炭林小班实施了作业设计所要求的相应抚育措施,并落实了管护责任,小班(地块)内没有明显的人畜破坏。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后有人管护。

第十条 成活率(保存率)调查

成活率和保存率均采用带状样地进行调查,带宽5米,样段长20米,每个小班不少于3个样段,在带状样地计数总的人工造林株数(包括死苗、缺苗)或嫁接成活株数以及保存株数,用小班内成活(保存)总株数和栽植(嫁接)总株数计算小班成活率(保存率)。

第十一条 结果误差允许范围是:营造林小班面积以亩 5 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营造林小班面积检查验收允许误差为±5%,超过误差时,以上一级检查结果为准,但核实的小班面积不能大于上报面积,计算结果中的面积核实率、合格率、保存率最高为100%。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数量检查验收允许误差为±5%,核实率最高为100%。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长度和体积的单位为米和立方米,保留一位小数。造林成活率和株数保存率的百分数均取整数,其它各率的百分数均保留一位小数。

第十二条 无作业设计和未按作业设计实施的不得验收。区县级在检查中发现乡镇检查不认真、上报结果不实的,区县级不得开展检查验收,要该乡镇重新全面检查完上报检查结果后,方可开展区县级自查验收。

第三章 乡镇检查

第十三条 乡镇检查为全查。营造林类以小班为单位进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购置设备类按照作业设计和有关合同逐项进行,对建设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内容包括:

(一)整地方式及规格、树种选择及配置、种植密度、种苗质量等,及其与作业设计、基地建设合同(基础设施建设和购置设备合同)的一致情况。

(二)栽植质量、树苗成活(或保存)情况。

(三)历年补植、抚育管护、苗木生长等情况。

(四)后续产业基地建设合同和施工合同签订及完成情况。

(五)不同项目的不同类型面积。

(六)林木病虫害防治情况。

(七)种苗“五制”执行情况。

(八)项目张榜公示和政策兑现情况。

(九)工程管理情况(包括档案、数据库、内业资料、音像图片、资金使用等情况)。

第十四条

营造林类用1:10000作业设计地形图到营造林地块将检查合格小班调绘在地形图上,形成乡镇检查草图,同时填写小班调查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类根据作业设计图和施工合同到现场核对后,用测绳(皮尺)对不同类型的建设内容进行现地测量,填写验收清单;购置设备类对照采购清单和采购合同进行逐项清理核对,填写验收清单。

第十五条

乡镇检查完成后,及时向区县级上报乡镇检查报告,并将薪炭林小班乡镇完成情况调查表、后续产业小班乡镇完成情况调查表、补植补造小班乡镇完成情况调查表、后续产业基地前3年和薪炭林小班3年后保存情况调查表、乡镇检查草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购置设备验收清单等上报区县林业主管部门,申请区县级自查验收。乡镇检查结果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退耕还林工程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实施概况。

(二)检查工作概况。

(三)检查结果。分述工程实施完成情况,3年后薪炭林和前3年后续产业基地造林成效。即施工面积、合格(保存)面积;分不同项目的不同类型的检查数据;补植、7 抚育管护情况;林木病虫防治情况;张榜公示情况;宣传、培训情况;工程管理情况(包括档案、内业资料、音响图片、资金使用等情况)。

(四)成效分析,用实例分析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前后农村生态环境、粮食产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退耕农户生计的变化。

(五)主要做法、问题、对策及建议。

(六)附表、草图。

第十六条 将检查结果报告、外业调查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购置设备验收清单等有关资料存档。

第四章 区县级自查验收

第十七条 区县级自查验收是在乡镇级全查和监理公司开展监理的基础上进行,检查的主要依据为市级下达的计划、批准的实施方案、区县批复的作业设计。

第十八条 区县林业局根据乡镇检查结果和监理报告(报告要包括图表),以乡镇为单位,对开展了工程监理的项目,按不同项目的不同类型抽取不低于30%的面积进行外业检查,抽样方法与《重庆市退耕还林工程检查验收办法》中的市级复查抽样方法相同;对未开展工程监理的项目,区县级自查验收为全查。同时检查乡镇内业资料(包括合同、验收清单、小班调查表等)是否完整,档案整理是否规范。

第十九条 自查结果的计算

(一)计划完成率=(乡镇上报完成面积×面积核实率/市级下达的计划面积)×100%

(二)面积核实率=(∑调查小班的核实面积/∑调查小班的上报面积)×100%

(三)核实面积合格率=(∑调查合格小班面积/∑调查小班的核实面积)×100% 第二十条 区县级自查成果材料

(一)内业统计和成果图。外业结束后,以区县为单位编制自查验收结果统计表,并用1:10000地形图根据乡镇检查草图和监理结果图表按不同项目分别形成全县营造林验收小班成果图,同时用退耕还林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形成《XXX区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后续产业种植业项目总揽图》;后续产业种植业项目的不同类型在地形图上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图上小班用分数符号注记,样式为:

小班号—小班营造林面积

任务—项目(—后续产业基地类型)说明:项目用英文字母表示,薪炭林项目用“X”表示,补植补造项目用“B”表示,后续产业项目用“H”表示。后续产业基地类型用数字表示,柑橘基地用“1”表示,其它水果基地用“2”表示,笋竹基地用“3”表示,速丰及用材林基地用“4”表示,干果基地用“5”表示,花椒基地用“6”表示,其它香料基地用“7”表示,中药材基地用“8”表示,蚕桑基地用“9”表示,油茶基地用“10”表示,茶叶基地用“11”表示,花卉苗木基地用“12”表示,景观林基地用“13”表示,蔬菜基地用“14”表示,其它基地用“15”表示。

成果图要标明乡(镇)界、村界、小班界及乡(镇)名、9 村名;打印成图的图幅大小不得小于A4纸。

(二)自查验收报告,内容包括:

1、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种植业项目实施总概况。

2、区县级自查验收工作开展情况。

3、自查验收结果。分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种植业项目营造林施工面积、合格面积、面积合格率、成林面积、分项目分类型面积等的检查验收数据;补植、抚育管护;宣传及张榜公示;种苗“五制”执行;合同签订;工程监理;技术培训及指导;项目招投标;工程管理(包括档案、数据库、内业资料、音像图片、资金使用等情况)等内容。

4、分析评价。用典型事例分析评价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实施效果。

5、成绩、经验、问题、对策及建议。

6、附表、图及电子数据。电子数据包括文件、文本、统计表、小班一览表、验收图等资料。

(三)自查验收成果资料上报。区县自查验收后应将成果资料(由申请市级复查的文件、自查验收报告文本、附表及电子数据光盘等组成)装订成册后报市林业局和市委,申请市级复查。

第五章 市级复查

第二十一条 市级复查验收依据为市级下达的计划、市级批复的实施方案、区县批复的作业设计、区县的自查成果报告和申请市级复查验收资料等。

第二十二条 市林业局、市农委受理区县竣工验收申请 后,由市林业局牵头组织有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组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种植业项目专项验收组,成员人数为5人以上(含5人)单数。

第二十三条 市级复查主要包括建设计划完成情况、营造林面积核实率和合格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示范基地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等内容。

第二十四条 市级开展复查验收时,以区县为单位,分别按薪炭林、后续产业种植业和补植补造等3个项目不低于计划面积的3%、3%、2%随机抽取乡(镇)、村或直接抽取小班进行复查。抽中对象一经确定,任何人不得更换。

第二十五条 复查验收在区县自查的基础上进行,其调查方法与区县自查相同。

第二十六条 复查验收成果材料

(一)复查验收结果统计表。

(二)复查验收报告。主要包括复查验收工作基本情况、复查验收结果和分析评价取得的成效、基本经验、存在问题和建议。

(三)市级复查后形成验收报告(含纸质件和电子版)送市发展改革委。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林业局、市农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附件:

1、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种植业项目检查验收表

2、填写说明

上一篇:看不清未来就做好现在的美文摘抄下一篇:礼村小学开展禁毒签名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