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

2024-04-24

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共10篇)

篇1: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

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 新课标理念

腰堡中学 王立平

2007年 10月 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

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学会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课堂班级层面,变理想的课程为现实的课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那么怎样才能紧跟教育新风,把《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呢?由此,在英语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新教学方法的尝试:

一、注重教学方式的改变

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但是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更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英语的魅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磨砺学生的意志,拓展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渗透新课标理念,优化教学结构。

1、多变的教学方法:

(1)随机应变,适当删除添补,提前推后。“书本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我们教师在教授内容时,可以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删除添补,可以把一些内容提前或推后。比如说,在学生刚接触英语时,我们暂且不要急着让学生去学会什么单词、句子,可以把一些有趣的活动提前。如把“stand up,sit down ”。这一环节提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学英语原来是如此地有趣。再比如说添补,在第一堂课的单词教学中就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动物、植物的单词,或者可以把下一单元中的单词提前教,如“duck, monkey, dog”等等。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单词,自己编一个小故事,主题“我的小树林”。鼓励他们利用学过的单词,自己编小故事。

(2)在教学中常用各种方法,如“表演法”、“竞赛法”、“游戏法”等。

在教单词或句子时,我们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动作,甚至做夸张的动作或用夸张的朗读语调,孩子们特别喜欢。“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small”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圈,“strong”出示手臂,并鼓起肌肉,“thin”做一个瘦的动作。学完单词后,老师做出动作,学生就会说出这个单词。

例如我常用的表演法,让学生利用每课的前五分钟表演巩固已学句子,具体做法是:学习小组表演对话,能说什么就说什么,说错也没关系。这样就不会让学生感到有说错要批评的压力。

另外,在巩固新课时,我经常采用竞赛法,引进竞争机制,给学生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许多学生跃跃欲试,尤其自我表现力强,得到老师表扬的,甭提有多神气了。此外,我还常常让学生“唱英语歌曲”、“说绕口令”、“做游戏”等。由于教学方法的多彩多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气,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2、多样的教学手段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英语时,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针对小学生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形象性。应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等直观教学手段,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英语学习兴趣。

(1)贴近学生生活

如我教一节复习课,为了避免机械枯燥的复习,事先我让学生带好实物apple, pear,banana......水果,还有学生现成的文具,上课了,我先出示幻灯,让学生逐一读出单词,然后再用show me___的句型,让学生举起所说的实物,最后进行听音乐传实物的游戏,音乐停时,实物再谁手中,谁就要说出实物名称。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大大提高了复习效果。

(2)幽默——课堂的“增鲜剂”

学生都喜欢幽默的老师。但是对于女老师来说,这似乎比较难做到。有时课堂上来个“小幽默”,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比如在教“sweet,sour,yummy,yukky”这几个单词的时候,我就试着请一位同学到前台表演。同时我这样描述:“有一天,我们班的小朋同学回家以后,感到特别的thirsty,于是他去找water,可惜water已经没有了,这时小朋发现家里厨房还有一小瓶的“water”;他一拿起来就喝,哇,so yukky, 原来他喝的是味道很sour 的醋。”这时,班里哄堂大笑,学生不知不觉已明白了这几个单词的意思,甚至不需要老师教就已经掌握了这几个词。

(3)动静结合,提高效率

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标准在哪里?是不是说学生们一个个坐得端端正正地听老师讲课,认认真真地跟老师读,一遍接一遍,到最后读了什么也不知道,这就是我们的课堂标准吗?当然不是。英语课堂就应当活跃,但是我们应当要求学生们能够做到“能动能静”。“静”指得是如果老师要开始讲课了,就要求学生立即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听课。“动”指得是回答问题要大声,讨论要积极,该活动时就活动。这就是所谓的“动静结合”。

二、注重学生听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素质

学生的英语思维空间有很大的局限性。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听说英语,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做到表情化、动作化。通过老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来演示说明教学内容,即以姿势说话。如教listen,我用手半握拳放在耳后,同时做倾听的动作,反复几次后,只要半握拳手放在耳后,学生就心领神会。同样,以双手平摊,向上一抬,学生就知道是齐读。这样接生了教学时间,加大了学生听说英语的练习密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就是缺乏英语语言环,这就要求老师尽量用英语组织和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浓厚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从学生刚接触英语开始,我就开始使用英语课堂用语。以后每节课坚持使用,并逐步增加句数。日积月累,学生基本听得懂简单的课堂用语,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在课堂上营造生活中的情景,使课堂生活化,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探究新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合理的评价手段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对学生评价的作用,评价也是一门艺术,好的评价手段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产生不断向上的精神。学习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形式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与他人、小组评组合、等级与评语相结合,在教学中要灵活的使用。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才是全面的、合理的。兴趣、知识、能力是现代学生最需要的,也是我们英语教师所追求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活跃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学生在类似生活的情景中学习英语,轻松愉快,学生听说英语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快的提高。我们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多参与一些积极有效的、丰富多采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他们快快乐乐地获取知识,轻轻松松提高他们的英语素质。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我们肩负的担子是沉重的,我们的任务是艰巨的。所以更需要不断地鼓励自己“English ,I can do.”(教好英语我能行。),同时也要不断地鼓励我们的学生“English ,I can do ”(学好英语我能行。)

总之通过教学中的这些尝试,我的英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听说能力大大提高,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空前高涨。作为教师,我由衷地感到高兴,也切身体会到了新课改所带来的欣慰和喜悦。但这只是一个开端,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还需要不断学习新课改的有关理论,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充实我们的英语课堂!

篇2: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德隆乡初级中学

黄剑锋

新的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它的教育、教学理念是现代教育、教学大亮点,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旨在扭转过分关注“知识授受”为特征的教学局面,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着眼点,以便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作为信条,从而重建了教学、师生关系概念。那么在初中化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呢?

一、在教学中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根本教育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指学习者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必需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它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领悟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化学教学中所注重的“双基”并不等于科学素养,这只是构成一个人科学素养的一部分。化学科学素养的形成,是要在原有的“双基”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在社会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的思维策略;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一个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必须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1、能够理解科学知识,包括基本科学术语,如元素、化合物、PH等,否则就无法阅读和理解新闻媒体的科学报道,也无法参加有关科技决策的讨论;

2、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只有理解了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才能分辨科学与伪科学;

3、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及其局限性,社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反作用等。

二、在教学中要打破“学科本位”,树立学科兼容观的理念

自然界是一体的、开放的、交错的、兼容的大系统,为研究方便而人为而划分的学科并不能割裂事物间固有的相互联系与交叉。但传统的教学却过分注重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和知识的逻辑性,对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渗透重视不够,结果导致学生的知识面过于狭窄,不利于他们后续教育和能力发展。因此,在新课标下进行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克服学科本位主义思想,打破学科自身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局限,树立学科兼容观。一是要加强学科知识的交叉意识,把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下学习化学,以更加有效地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二是重视学科间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联系与渗透,把其他学科的问题解决方法移植或嫁接到学习化学中来。三是加强教师自身能力的培养,在知识结构方面即要是“专才”,又需是“通才”,在融会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还需知晓数学、物理、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相关的基础知识,这样才有能力打破学科教学封闭的旧局面,实现学科渗透、文理兼容的教育新局面、才能在化学教学中更好的渗透新课标理念。

三、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员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慢: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化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员参与。在教学中,首先要认真研究学生状况,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个性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其次教学过程中,既要把基本教学内容在一定时间内面对全体学生进行同步教学,完成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又要注意处理好个别和一般的关系,采取分层指导、分类要求的方法异步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相应的参与、发展和成功。这其中包括:目标设计分档次,尊重并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提问由浅入深、富有层次,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练习有明显的梯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所有的学生都江堰市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快发展。

四、在教学中结论教学和过程教学并重

教师对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同时更要使学生“知所以然”,使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和信息加工的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是始点,学生获取知识则是终点,教学中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结果不可避免出现了“高分低能的学生”。新课标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此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有意识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2 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一是要选择学生熟悉的、与化学相关的生活和生产实例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建立概念、总结规律奠定基础;二是要选择典型实例进行剖析,以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共性,把科学研究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三是要适当设计一些情境展示的问题,引导学生把化学概念和规律同具体情境联系起来,以便于抽象、概括和归纳,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体现对学生科学方法的教育;四是及时进行教学信息的收集与反馈,根据学生知识基础、理解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的差异,适时的调整教学内容、方式和进程,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在教学中知识积累与科学探究并重

新课标要求化学教学工作要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正是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而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因为传承与发展人类文明仅靠知识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科学探究就是其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首先更新教学理念,把科学探究引进课堂,以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实际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以及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二是要注意为学生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的研究,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精神,增强其探究意识。三是把课题探究的评价重点放在探究过程上,通过评价使学生了解探究过程中的得与失,获得探究的经验与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性。

六、在教学中善于赏识激励,科学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课标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进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和价值观等方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年的话成为历史;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 3 断地追求,不断地探究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对学生要赏识、激励、宽容,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激励为主,但并不是意味着排斥、否定必要的批评和惩罚。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但夸要有度。一个学生如果只有表扬,不能批评,将来走上社会后,怎能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应该说是不完整的教育。当然,惩罚只是一种常规教育手段,要注意把握度和时机,注意实际效果,避免产生副作用。

在新课标理念下,实施现代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充分领会新课程标准理念,改变传统教育思想,积极探究,努力实践,发现教育、教学新方法、新思想、新规律、新模式,切实把新课程标准理念落实到教学工作中,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附:作者简介:黄剑锋

百色市那坡县德隆初级中学

中学一级教师

1990年任初中化学教学至今

手机:***

韦老师: 你好!

篇3: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

一、注重改变英语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内心的热情

1. 多变的教学方法

(1) 随机应变, 适当删除添补, 提前推后。“书本是死的, 人是活的”。所以, 教师在教授内容时, 可以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删除添补, 可以把一些内容提前或推后。比如说, 在学生刚接触英语时, 可以把一些有趣的活动提前。如“stand up, sit down”。提前这一环节, 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让他们觉得学英语原来是如此有趣。再比如说添补, 在动物单词教学中就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常见动物的单词, 或者可以把下一单元中的单词提前教, 如“duck, monkey, dog”等。鼓励他们利用学过的单词, 自己编小故事。

(2) 在教学中常用各种方法, 如“表演法”、“竞赛法”、“游戏法”等。

a.当“小老师”、“模仿秀”

比如说“Talk about it”。在这一模块中, 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 带表情说句子。如“I am hungry.” (可以作饥饿状) ;“I am thirty.” (可以作口渴状) ;还可以鼓励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 领读句子。

b.把身体语言带入课堂

在教单词或句子时,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动作, 甚至做夸张的动作或用夸张的朗读语调, 孩子们特别喜欢。“big”将两手张开画个大圈, “small”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圈, “strong”出示手臂, 并鼓起肌肉, “thin”做一个瘦的动作。学完单词后, 老师做出动作, 学生就会说出这个单词。

c.儿歌说唱法

针对孩子们天生活泼好动的性格, 用英语歌曲导入, 组织课堂教学, 效果很好。对于小孩子来说, 他们爱表演, 所以我给每首儿歌都编了简单的动作。例如:“Dog, dog, what can you do?I can run after you.Panda, panda, what can you do?I can eat so much bamboo. (动作示范) ”等, 尽管有些动作非常简单, 但是学生却很乐于参与。

2. 多样的教学手段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 在教学英语时, 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针对小学生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形象性。应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等直观教学手段, 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英语学习兴趣。

(1) 多出示事物, 贴近学生生活。

如我教一节复习课, 为了避免机械枯燥的复习, 事先我让学生带好实物apple, pear, banana等水果, 还有学生现成的文具。上课时, 我先出示幻灯, 让学生逐一读出单词, 然后再用show me________的句型, 让学生举起所说的实物, 最后进行听音乐传实物的游戏, 音乐停时, 实物在谁手中, 谁就要说出实物名称。这样, 学生兴趣盎然, 大大提高了复习效果。

(2) 幽默——课堂的“增鲜剂”。

学生都喜欢幽默的老师。有时课堂上来个“小幽默”, 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比如在教“sweet, sour, yummy”这几个单词的时候, 我就试着请一位学生到前台表演。同时我这样描述:“有一天, 我们班的小朋同学回家以后, 感到特别的thirsty, 于是他去找water, 可惜water已经没有了, 这时小朋发现家里厨房还有一小瓶的‘water’;他一拿起来就喝, 哇, 原来他喝的是味道很sour的醋。”这时, 班里哄堂大笑, 学生不知不觉已明白了这几个单词的意思, 甚至不需要老师教就已经掌握了这几个词。

(3) 动静结合, 提高效率。

评价一堂课的好坏, 标准在哪里?是不是说学生们一个个坐得端端正正地听老师讲课, 认认真真地跟老师读, 一遍接一遍, 到最后读了什么也不知道, 这就是我们的课堂标准吗?当然不是。英语课堂就应当活跃, 但是我们应当要求学生们能够做到“能动能静”。“静”指的是如果老师要开始讲课了, 就要求学生立即安静下来, 集中注意力听课。“动”指的是回答问题要大声, 讨论要积极, 该活动时就活动。这就是所谓的“动静结合”。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素质

1. 日积月累化教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面对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小学生, 可以把句子减缩成词, 就是重点词教学。当学生了解了“词”, 再用词扩展成句。例如:car—This is my car.Let’s—Let’s go.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听说英语的训练,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雪球”不知不觉中越滚越大。

2. 动作、表演化教学

学生的英语思维空间有很大的局限性。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听说英语,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表情化、动作化。通过老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来演示说明教学内容, 即以姿势说话。如教listen, 我用手半握拳放在耳后, 同时做倾听的动作, 反复几次后, 只要半握拳手放在耳后, 学生就心领神会。同样, 以双手平摊, 向上一抬, 学生就知道是齐读。这样节省了教学时间, 加大了学生听说英语的练习密度, 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 生活、英语化教学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就是缺乏英语语言环, 这就要求教师尽量用英语组织和进行教学, 给学生提供浓厚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从学生刚接触英语开始, 我就开始使用英语课堂用语。首先解决常用的一些句子:Hello!Good morning (afternoon) Stand up.Sit down, please.Listen to me.Read after me.以后每节课坚持使用, 并逐步增加句数。日积月累, 学生基本听得懂简单的课堂用语, 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 在课堂上营造生活中的情景, 使课堂生活化, 贴近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探究新知,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 语言环境化教学

创造课外英语环境, 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老师课外应带头说, 无论在校园中还是楼梯口碰到同学, 我总会用最简单的语句打招呼:“Hi!boy, How are you?”一段时间后, 学生课外见到我, 就会争先恐后地用英语招呼我, 养成了用英语进行交际懂得习惯,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兴趣、知识和能力是现代小学生最需要的, 也是英语教师所追求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活跃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学生在类似生活的情景中学习英语, 轻松愉快, 学生听说英语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快的提高。我们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他们多参与一些积极有效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他们快快乐乐地获取知识, 轻轻松松地提高他们的英语素质。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 我们肩负的担子是沉重的, 我们的任务是艰巨的。所以更需要不断地鼓励自己:“English, I can do. (教好英语我能行。) ”同时也要不断地鼓励我们的学生:“English, I can do. (学好英语我能行。) ”

参考文献

[1]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沈阳出版社, 2002.

[2]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科学出版社, 1999.

篇4: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

一、转变教学方式,让课堂更富有激情

1.注重随机应变。俗话说,“书本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对教材进行删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把一些内容提前或者推后。比如,一些零基础的学生刚接触英语时,我们可以先不让学生学习单词、句子,可以先做一些有趣的英语游戏,认识一些简单的单词,如come on,sit down,KFC之类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比如说,本单元学习的是小动物,可以让学生根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自己编写一个小故事,既复习到所学的单词,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在教学的过程中,摒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多运用“小组竞赛法”、“游戏法”、“表演法”等。比如在上课时可以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采用竞争的方法,多给学生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因为学生们的自我表现力和争强好胜心都是很强烈的,适当而有度的鼓励和表扬,会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另外,在学习课文中的对话时,可以找同学来表演,这样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对所学内容的记忆,而且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课堂的实效性也随即体现出来。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英语素质

1.表演化教学。一名好的演员,在舞台上通过圆润宏亮的唱腔、优美娴熟的动作驾驭舞台,能使台下的观众百听不厌。我认为老师在课堂上就是一名演员,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学习,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同样的,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来演示教学内容,多运用肢体语言,也有助于帮助学生记忆所学内容。如教smile,用微笑的面部表情,并借助于双手做一个嘴角上扬的动作,告诉他们这就是smile。反复几次之后,只要学生看到这个动作,就会想起smile这个单词了。这样一来,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老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表演所学内容。如教cat,dog,pig,duck等动物词汇时,老师和学生都戴上表示所教动物词汇的头饰,并模仿其行走的姿势和叫声自我介绍交替演练,尽可能地做到人人参与,并将做得不到位的学生希望在老师的指导下重复演练,加深记忆,“不留死角”,使课堂活而不乱,堂清高效。

2.生活化教学。学生学习英语的局限性就是缺乏语言环境,老师们应该尽量运用全英课堂,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简单的课堂用语,如Good morning everyone. Stand up. Sit down. Listen to me. Very good. 以后尽量每节课都坚持使用,等学生熟悉了这些简单的课堂用语之后,再增加一些生活用语,如Excuse me. How are you? Can I help you? 学生能听懂这些简单应用,在课堂上营造一些生活中的情景,使教学生活化,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也使得学有所用。积极高效的课堂是我们老师所追求的,也是家长们所期待的。转变教学方式,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新课标理论,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快乐学习,轻松学习,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质量。

篇5: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新课标

德城镇三小 梁丽芳

2004年春

传统的教育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育,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风吹遍了全国。怎样才能紧跟新形势,把“英语课程新标准”的理念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呢?下面就浅谈一下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新课标。

一、创设英语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统一,在认知方面有启迪学生的可暗示即:如临其境,触境生情。如临其境可以使学生感知的过程变得容易,触境生情可以使学生的认知更加牢固。语言学习是行为习惯的形式,是具有丰富情感的人的一种智力活动,应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语言能力的获得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获得用外语交际的能力的决定因素是学习者自己,教师不可能把能力教给学生,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到的效果。在课堂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设备或情景演绎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创设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语言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容易进入角色,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

例如教学PEP英语第六册UNIT5 Part A 时,我首先设计一个情景:“John 想约Mike去动物园,于是他就打电话给Mike,他们约定下午三点去。”根据这一情景我和学生就扮演John 和Mike来“Make a call”,然后利用多媒体设备放映动物园里的动物活动情景,接着就动物的活动情况来操练本课的学习重点“What is the tiger elephant rabbit„doing? It’s running walk-ingjumping„.”这样不但复习巩固了UNIT 4 的“Make a call”,而且能让学生在真实具体的情景中掌握新的语言项目。

二、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将英语的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使学生在使用英语完成任务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英语,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在这里,英语只是一种完成任务的工具、一种技能,而不是仅仅作为一门知识来学习。“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让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媒体来完成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句子的结构是否正确。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学生通过使用正在学习的语言来完成贴近生活的真实任务,能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基本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于六年级的小学英语课堂来讲,“任务型”的课堂教学就是在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师需要分析和设计具体任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识以及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旨在将每一个教学目标拓展为教学活动中可用的具体内容。例如:在每学完一个单元我都会设计一个调查表让学生听音完成表格或让学生扮演小记者进行采访,然后作一个“report”.由于我在课堂上采用了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做,并且在做事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英语的乐趣,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的局限,具有信息储存量大、变换速度快、反应灵敏、视听效果好等特点,能使声音和形象、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情景有效结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多媒体形象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用计算机创设的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上,教师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激活儿童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而且教学内容容量大,本来要用两课时完成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一课时就可以完成。学生学起来也较轻松,真正达到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的新课程标准。

四、使用合理的评价手段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对学生评价的作用,评价也是一门艺术,好的评价手段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产生不断向上的精神价的作用,评价也是一门艺术,好的评价手段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产生不断向上的精神。学习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形式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与他人、小组评组合、等级与评语相结合,在教学中要灵活的使用。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才是全面的、合理的。激励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长在充满激励氛围的孩子,会不断进取。我的评语有: Good boy/girl Very good Well done Great WonderfulBeautiful„或奖励随教科书配套的Zoom, Zip贴纸,被赞扬的同学看到全班同学对他拍手喊出这些评语或收到贴纸时,都是神采奕奕,一种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局面逐渐形成。

篇6: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世纪的需要,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在教育部的大力推动下,规模不断发展,取得显著的成就。近年来,国家推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小学英语教学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学科。那么,新课标下的小学英语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新理念,变理想的课程为现实的课程呢?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确立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常常把自己放在主体地位,学生只不过是被动的听众,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对英语的兴趣也逐渐消失。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毫无生气,因此,广大的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其次,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还须注意师生的互动关系,通过师生共同交流,形成共同的学习体,且在交流过程中建立和谐师生情感。最后,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注意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学有所获,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落实各项能力目标,《英语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型”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感受成功,提高英语言运用能力。例如:有位教师在教第二册“Do you like pears?”这单元时,设计一个当小记者的任务,让学生进行饮食习惯调查采访,学生便带着任务饶有兴趣地通过采访,完成了调查表。这样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从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生“能做某事”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英语的乐趣,英语课也变得丰富多彩。由此可见,“任务型”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对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英语课程标准》还强调指出,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考虑当地的条件以及学生的需要,积极和有创造性地探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当小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兴趣时,他们就会感到学习英语不枯燥、不乏味,也不感到负担重,觉得学习英语就是一种乐趣,越学越想学,可见,兴趣对英语学习有多么大的推动作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呢?

1、利用游戏,竞赛、表演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英语,既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的游戏有Golden Touch、Bingo、Guessing games、Hangman等。

同时,小学生好胜心强,集体荣誉感也强。老师可开展一些英语竞赛活动。如英语书写竞赛、单词接龙竞赛,贴词竞赛,绕口令竞赛等。这些竞赛活动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增加竞争意识。

2、活用英语歌曲和童谣

歌曲和童谣不但可以用于Warm up营造学习气氛,还可以用于呈现或巩固词汇、句型的教学中。同时,为了迎合学生的好动,好表演的特点,发挥歌曲和童谣的作用,尽量给歌曲和童谣配上相应的简易动作,让学生唱起来同时演起来,乐起来,充满快乐的学习气氛。

四、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让小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Give a man a fish and eats for a day.Teach him how to fish and he eats for a lifetime.这就是“给人以鱼,一日食鱼;授人以渔,终身得鱼。”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就要“授人以渔”,让学生终身受益。

1、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计划。如每天听15分钟录音;放学后完成老师布置的英语作业;每周观看少儿英语节目等。

2、帮助学生学会归类,联想等学习方法。例如,让学生把学过的单词按颜色、文具、职业等要求进行归类,帮助记忆。又例如:让学生学会从一个单词联想到另一个单词:ten—pen—hen, look—see—watch.3、帮助学生敢于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际。鼓励学生在平时和同学之间或英语教师之间用英语作简单的交流。如:问候,上课问答等。

4、帮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英语,增长见识。学习英语并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生活中随处也可以学到英语。例如:电视中,交通路标,银行、麦当劳、肯德基等地方都有英语单词出现,小学生可以从这里学到不少的英语单词。

5、帮助学生借助英语词典、计算机等来学习英语。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上学习也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在网上寻找英语资源进行学习,扩大视野,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中,遇到不会的单词可以查阅英文字典。

篇7: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立多维滚动多维递进的教学目标 渗透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注重语言实践开展循序渐进的语言交际活动

篇8: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使学生的思维敏捷,能够以最佳的状态接受和处理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 在课的开头,要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在愉快欢畅的气氛中探索新知。

2. 质疑设疑,以疑激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奥秘的兴趣。

3. 巧设讨论辩论,引进竞争机制,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

4. 利用漫画,以幽默激趣,拓展学生思维。漫画,寓意深刻,哲理性强,耐人寻味。学生可通过观察讨论漫画寓意,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新知识。

5. 利用时政要闻,让学生发表评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同时又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理。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政课是思维的体操,我们应充分利用思政课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这方面,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在情景问题设置、例题设置、作业设置这三个方面,层层铺垫、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思维的合理性、严密性、完整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加强学生思维敏捷性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思维速度训练,使学生养成高速度、快节奏的思维习惯。

2.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整体思维、过程思维和开放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广阔性。

3. 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具有深刻性思维品质的学生,能从别的同学看来是简单的甚至不屑一顾的现象中,深刻考虑问题,从中总结出最重要的规律来。

4. 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使他们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纠正问题并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认为: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内容。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观念,在思政教学中也必须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在交流、合作中,口语的表达能够有效地传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想法, 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口头表达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口头表达的愿望。

2. 恰当运用非语言因素,辅助教学语言表达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

3. 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口头语言表达的质量。

4. 恰当运用评价机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教学中,还应当对学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和训练。非智力因素又称非认知因素,是除智力和能力外的保证人们成功进行种种活动心理条件的总称,主要包括兴趣、动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因素。在智力活动中,非智力因素时时刻刻都在起着作用,它不仅能发动、调节、维持人的智力活动过程,还能弥补人智力上的不足。非智力因素水平高的人,在学习活动中其潜在的创造智能可以得到充分引发,从而表现出高水平的智力,创造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因此,在教学中,无论学生的智力水平如何,都应当重视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为实施学校德育工作主要渠道的思想政治课,非智力因素是其教学不可忽视的成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更新教学观念,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导和组织好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诱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使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独立钻研教材,积极倡导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补充、挖掘教学内容,实行开放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应引进中外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和道德现象的实例说明或论证教材的基本原理及观点,分析国内外的热点问题,实行开放式教学,克服现行教材的滞后和举例的局限性,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还应重视挖掘教学内容,注意渗透教育,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分析、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形成勤奋、踏实、自信、坚韧、积极进取等良好的性格特征。

3.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坚持启发性原则。

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但无论运用哪一种教学方法或综合运用几种教学方法,都应贯彻启发性原则,把教师进行必要的讲授、引导、点拨同学生的阅读、观察、探究、讨论等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以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电教手段能充分利用时间、扩展空间,以具体、生动、形象的内容让学生感知、创设情境,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4. 延伸教学空间,开辟第二课堂。

由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规定性,使得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全部解决,这就需要教师把教学空间向外延伸。因此,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适合学生特点的第二课堂活动,如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和业余社团,举办热点讲座,撰写小论文,举行各种形式的比赛,结合重大节日开展庆祝活动,观看电影录像,组织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等。第二课堂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深化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在兴趣、情感、意志、性格、身心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得到协调平衡的发展。

篇9: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

1 注重改变英语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内心热情

1.1 多变的教学方法。

①随机应变,适当删除添补,提前推后"书本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我们教师在教授内容时,可以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删除添补,可以把一些内容提前或推后。比如说,在学生刚接触英语时,我们暂且不要急着让学生学会什么单词、句子,可以把一些有趣的活动提前。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单词,自己編故事,主题"森林里的故事"。鼓励他们利用学过的单词,自己编小故事。

②在教学中常用"表演法"、"竞赛法"、"游戏法"等各种方法。

a、当"小老师"、"模仿秀"。比如,说"Talk about it"。这一模块中,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带表情说句子。还可以鼓励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领读句子。让他们模仿教师平时上课时的表情、动作,鼓励他们学着使用课堂用语。

b、把身体语言带入课堂。在教单词或句子时,我们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动作,甚至做夸张的动作或用夸张的朗读语调,孩子们特别喜欢。

c、表演法。例如,我常用的表演法,让学生利用每课的前五分钟表演巩固已学句子。

d、儿歌说唱法。针对孩子们天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用英语歌曲导入,组织课堂教学,效果很好。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爱表演,所以我给每首儿歌都编了简单的动作。

1.2 多样的教学手段。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英语时,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针对小学生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形象性。应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等直观教学手段,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英语学习。

①多出示事物,贴近学生生活。如我教一节复习课,为了避免机械枯燥的复习,事先我让学生带好实物apple, pear, banana……水果,还有学生现成的文具,上课了,我先出示幻灯,让学生逐一读出单词,然后再用show me ____的句型,让学生举起所说的实物,最后进行听音乐传实物的游戏,音乐停时,实物再谁手中,谁就要说出实物名称。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大大提高了复习效果。

②幽默——课堂的"增鲜剂"。学生都喜欢幽默的老师。但是对于女老师来说,这似乎比较难做到。有时课堂上来个"小幽默",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比如在教"sweet, sour, yummy, yukly"这几个单词的时候,我就试着请一位同学到前台表演。同时我这样描述:有一天,我们班的小朋同学回家以后,感到特别的thirsty,于是他去找water,可惜water已经没有了,这时小朋发现家里厨房还有一小瓶的water;他一拿起来就喝,哇,so yukly,原来他喝的是味道奶sour的醋。这时,班里哄堂大笑,学生不知不觉已明白了这几个单词的意思,甚至不需要老师教就已经掌握了这几个词。

③动静结合,提高效率。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标准在哪里·是不是说学生们一个个坐得端端正正地听老师讲课,认认真真地跟老师读,一遍接一遍,这就是我们的课堂标准吗·当然不是。英语课堂就应当活跃,但是我们应当要求学生们能够做到"能动能静"。"静"指得是如果老师要开始讲课了,就要求学生立即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听课。"动"指得是回答问题要大声,讨论要积极,该活动时就活动,这就是所谓的"动静结合"。

2 注重学生听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素质

2.1 日积月累化教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面对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小学生,可以把句子减缩成词,就是重点词教学。当学生了解了"词",在用词扩展成句。例如:car-This is my car. Let''s-Let''s go.这样由易到难,秩序渐进地进行听说英语的训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雪球"不知不觉中越滚越大。

2.2 动作、表演化教学。学生的英语思维空间有很大的局限性。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听说英语,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做到表情化、动作化。通过老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来演示说明教学内容,即以姿势说话。如教listen,我用手半握拳放在耳后,同时做倾听的动作,反复几次后,只要半握拳手放在耳后,学生就心领神会。同样,以双手平摊,向上一抬,学生就知道是齐读。这样节省了教学时间,加大了学生听说英语的练习。

2.3 生活、英语化教学。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就是缺乏英语语言环境,这就要求老师尽量用英语组织和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浓厚的语言学习氛围。从学生刚接触英语开始,我就开始使用英语课堂用语。首先解决常用的一些句子: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Stand up. Sit down, please. Listen to me. Read after me.以后每节课坚持使用,并逐步增加句数。日积月累,学生基本听得懂简单的课堂用语,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在课堂上营造生活中的情景,使课堂生活化,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探究新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语言环境化教学。创造课外英语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老师课外带头说,无论在校园中还是楼梯口碰到同学,我总会用最简单的语句打招呼:"Hi! boy. How are you·"一段时间后,学生课外见到我,就会争先恐后地用英语招呼我,养成了用英语进行交际懂得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篇10: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

(泽普二中历史教研组:冯涛)

目前,历史教学是处于改革与发展之中,正经历着转型和变化。可以说,历史教学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在这种形势下,老的问题如何处理,新的问题如何解决,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很多。

那么作为历史学科教师,我们自身首先应该做哪些准备!一.教师应做的准备:

1.把握新课程的性质,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树立科学观念。高中历史课程不是为了培养历史专业研究人才,不必过于注重和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专业性,而是要通过历史这门课程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因而在历史课教学中,不应只是注重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了解新课程下历史课的变化及特点.(1).内容的变化。

①增强了与社会进步联系的内容。例如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重要的外交活动、资本主义的新变化、WTO、三个代表和互联网信息与社会发展等等。

②更注重面向世界,把握宏观。主要表现在增加了世界史的部分,大约为40%左右,便利了学生更好的了解世界。以形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③增强了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

④及时的反应历史学科研究的新趋势和新成果。例如带有社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内容。

(2)新课程的主要特点。

①突出学生主体和学习过程。在这方面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例如,学习动机的确立、历史知识的积累、对历史的体验和感受、相关能力的培养、“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评价与理解”、“对历史线索、历史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对历史知识、方法、理论的运用等”。

②新课程更加注重教育功能。使学生在学习历史课中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和世界观,逐步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塑造健全的人生奉献理想,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以及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逐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的精神等。

③新课程具有更多的人文色彩。大力倡导推行参与式、探索性、发现新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④内容更切近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意识、社会意识、民族意识、国际意识等。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观察思考。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⑤课程形式更加灵活。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教学方式更加精彩。

⑥对教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除了要有雄厚的学科专业素养外,还应该要有专业的教育专业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很强的责任感、要热爱历史教学事业、要热爱学生,要无私奉献。

除了对课改了解之外,我们则需要做好备课。那么面对新课程这个大背景,高中历史教师该如何备课呢?

一、变被动、机械的备课方式为灵活的、动态的备课方式

传统的备课,基本上是教师按着“我教你学”的思路来编写教案,教学过程完全是由老师来控制。因此,这种教学设计基本上是预设的、有计划的、可控制的。我们说这种方案是静态的、单一的、机械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具体活动内容、什么时间发言、教师讲什么都由教师课前做了规定。

当前,新课程的要求是“以学定教”。教学设计始于体现学生学习需求的“教案”,但又不等同于过去的“教案”。因此,教学设计是一个流动的过程。教学设计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多向互动,始终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中进行。正因为这样,教学设计不应是对课堂情景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它只能是描述大体的轮廓,而要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在流动中、变化中充实和完善。

二、少用经验多研究新问题

传统的备课是一种封闭式备课,教师往往满足于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备的是课内,讲的是自己知道的,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独立钻研教材,选择教法。然后在课堂上将它们搬运和装载给学生,这样的备课是平面的,拿着这样的教案去讲课,就不可能有深度、宽度和广度,也不可能调控好课堂,处理临时性问题,只能凭借经验。因此,我们提倡“研究型备课”,即教师不仅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科知识,而且要做到融会贯通,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创造性地组织教材,使用教材。要知道教材不是经典,只是教与学的蓝本。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不等于教学过程的逻辑程序,要把教材内容加工、处理成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内容。新课程所主张的开发课程资源,首先是对教材的开发、加工和处理。现在课改年级用的新教材应用了大量现实材料,设计了大量探究活动,但并不是教案、学案,仍需要结合本地、本校学生的实际进行加工处理。一定要改变过去教材写什么就教什么、教材怎么写就怎么教的现象。总之,要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引导学生打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使课堂教学显示出灵性和活力。

三、认真撰写教案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要深刻透彻地理解,并能牢固地记忆和熟练地掌握;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掌握规定的基础知识、技能、技巧的基础上,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所掌握的基础知识类推到有关问题中,去理解、分析、解决新的问题。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就要在授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本学科教学过程的具体特点,设计出合乎客观规律性的教学方案,遵循教学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如果不认真书写教案,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而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认真编写教案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过程。教师编写教案是一个研究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学生及教法等因素的综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本学科学的知识体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状况(接受水平、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而且要按照大纲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材特点,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深广度,特别是要以整体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点,明确教材的要求、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知识的价值功能,酝酿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材的钻研。只有在教案编写过程中下功夫,刻苦钻研、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教学水平才会不断提高。编写教案更是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过程。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通过合理的方式把以教材为主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如何做到合理地传授是编写教案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在编写教案时,优选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施教。认真编写好教案,对于教师的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很有价值。

四、实施集体备课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老师讲什么,学生就记什么,教师,尤其是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靠一本教参备课已基本能应付,以至于有的人甚至提出教师不用教案也可上课。从实践层面看,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没有集体备课的课,不可能是一堂好课;没有集体备课的教学,是一种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

首先,集体备课是贯彻高中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保证。一方面,新课程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不在死记硬背教材上那些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或结论,不在盲目地跟着教材、教师转了。换句话说,学生的思维再不可能被限制在教师备课所能的掌控范围之内,尤其是新课程的历史教材打破了通史的编写体例,而按专题体例编写,学生将会提出更多的问题或困惑,面对着可能突如起来的问题或困惑,仅凭教师个人的备课显然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一纲多本”要求要加强集体备课。“一纲多本”是新课程的亮点,也是一线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难点。由于教材编写者对课程标准解读不一,教材选择的内容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甚至结论也不同,如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不同版本的表述差异很大。究竟哪些知识要求学生要掌握?哪些可以删去?哪些又该适当补充?补充到什么程度?增删不宜,可能导致教学任务完成了,教学质量下降了;或者课堂容量过大,教学任务完不成。显然,加强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研读是教师把握课堂教学效能的关键,而仅凭个人的力量是难以驾御的。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也许集体备课的实效不一定如此,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只要能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其备课质量一定比单兵“作战”强,至少能起到增强了教师处理教材、实施新课程信心的作用。

其次,集体备课是新课程下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认为,经验+反思=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是有反思性的思考者和实践者”。新课程的实验工作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而当新课程理念在遭遇实践挑战时,教育理论家们、政策制定者们也显得爱莫能助。即便可行,面对着繁重的实施工作,我们也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去 “充电”,究竟谁能成为我们实践中的专业引领?是我们的同事、通行,乃至我们的学生。从新课程实践看,老教师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但容易被传统的框框束缚,且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面明显不如中青年教师;中年骨干教师年富力强,经验丰富,但他们是传统课程下的既得利益者,观念转变在某种程度上更难,以至于有人认为新课程最大的阻力主要来自于这一部分人;年轻教师精力充沛,易于接受新事物,但在教材的处理、知识体系的构建方面,明显不如老教师。因此,实施新课程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惟有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是我们的出路,这也是当前课程实施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富有成效的方式。

五、课前预案与课中反馈、课后反思相结合

上一篇:胡志芳同志现实表现材料下一篇:脑健康教育扶贫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