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科学课堂中培养高年级学生高阶思维的策略研究

2024-05-09

网络科学课堂中培养高年级学生高阶思维的策略研究(共6篇)

篇1:网络科学课堂中培养高年级学生高阶思维的策略研究

肖玲

【摘要】基于部分高年级科学课堂理论性较强,无法通过动手实验获得新知的这部分知识,课题团队以培养小学生高阶思维为目标,将知识融入网络课堂。根据在网络环境下对学生进行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方法的实质,课题从网络环境支持策略、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策略、多元评价策略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总结了在网络科学课堂中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网络课堂;高阶思维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S1-0021-07

作者简介:肖玲,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芦荻西小学教师。

芦荻西小学(以下简称“我校”) 是广东省第一批信息技术试验学校,多年以来一直以“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为共识,大力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我校今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省级的信息技术课题,教师也在课题的引领下,基于网络环境,开展了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此课题就是我校科学科组教师在参与信息技术课题中、在一线教学工作中确立的研究课题。

本课题自9月通过评审,被立项为荔湾区小课题(荔教办36号文)。自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基于网络科学课堂,通过信息课堂提供的支架,开展丰富地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采用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经过课题组成员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基本完成了课题的研究目标。

一、提出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每一个人都明显地感受到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因此,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科学素养,让他们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就尤为重要。《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收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和交流等活动。根据科学的课程目标,教师应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中,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让他们初步形成以抽象、分析、综合、评价、创造、比较、分类、判断、推理等为特征的高阶思维能力。

在小学科学高年级课程中,有部分理论性较强,无法通过动手实验直接获得认知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枯燥吃力。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 学生囫囵吞枣,书上讲什么就记住什么;

(2) 学生对课堂知识蜻蜓点水,点到即止,不会深入进行探究;

(3) 学生想深入了解更多相关的科学知识,可是又缺乏一个合作学习的平台。

这种情况下,只能培养学生以识记、理解、认识等为特征的低阶思维,却无法培养学生以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等为特征的高阶思维。针对这种现象,研究者尝试将这部分的科学知识融入网络课堂,通过信息课堂提供的支架,试图研究以培养小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为目标的策略,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达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目的,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精神。

二、基本概念界定

高阶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个体在复杂情境中接收、存储新的信息以及寻找答案时,它表现为个体将信息整合为一个完整体系、运用抽象思维结构、合理运用逻辑和判断的能力。

根据Bloom等人的认知教学目标分类,教师可以运用高阶思维/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来做参照,检测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促进学习者的高阶思维发展,亦即可以根据这些行为动词来看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是否运用高阶思维进行学习,教学所创设的活动条件是否要求学习者从事这些行为活动。这些行为动词主要有:分析、讨论、评价、分类、预测、选择、比较、鉴定、证明、结论、假设、建构、对比、概括、创设、计划、评论、评定、推断、联系、辩护、汇报、计划、支持、设计、系统化、图解、写作、辨别、阐释等。

三、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一) 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在高年级科学课堂中,借助信息技术的运用,总结出以培养小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为目标的策略。

2.通过本课题研究,解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课程目标的达成。

3.通过本课题研究,让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理念渗入小学教师的头脑中,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产生一定的影响,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二) 主要内容

在高年级科学课堂中,既要达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目的,又要体现科学学习的探究活动,教师就要根据所学习的知识,搭建信息技术支架,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恰当的问题或任务,引起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分析、评价与创造等思维过程的问题,让学生投入到高阶思维过程中去,从而使其高阶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根据学校和一线教师的具体情况,拟从网络环境支持策略、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策略、多元评价策略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并初步总结在网络科学课堂中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策略。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高年级科学课堂中进行实践,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准实验法、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进行。

(1) 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情况和学生心理倾向调查与分析。

(2) 行动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并争取其他教师的支持,对教材中的数学思想进行汇总和整理,并根据反馈的问题调整策略,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反思、提升。

(3) 文献分析法。查阅相关文献,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五、研究过程

(一) 研究的实验假设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比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能更好地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二) 研究步骤

在分析了科学课堂中的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现状后,教师根据科学课堂的学习特性,确定了以信息技术搭建学习支架来培养高年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策略研究的方向。此研究步骤和方法如下:

1.研究准备阶段

通过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对高阶思维能力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通过调查法、谈话法,对实验老师和学生进行初步摸查,了解研究的可行性。

2.网络支架搭建和教学设计阶段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第二阶段进行网络支架搭建和教学设计阶段。

根据第一阶段文献分析法对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理论的分析,在专题学习网站制作中,将教学问题嵌入其中,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点有机整合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并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加以呈现,为高阶思维能力的发生创造机会和树立支架。

在文献研究过程中,学校研究小组了解到多位著名高阶思维能力研究者强调了教学问题和教学任务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中的重要作用,他们对如何设计这样的教学问题和任务作了相关研究与总结。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特别重视教学问题和任务的设计,尽量针对教学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重在调动学生的思维,侧重内在的学习过程。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希望通过执教过程的呈现,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会在训练中得到提高。在此过程中主要运用到了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

3.实际研究阶段

采用行动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依托小学科学课程开展准研究,探讨采用何种教学策略能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发展。

采用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第一、二阶段基础上,在五年级(4) 班展开研究,探索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课题研究组选择的是五年级《饮食和健康》这个单元进行的,共有3个教学设计的实施。确立3 个教学实施过程,也希望多个教学设计的实施,能对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进行反复的验证。

采用经验总结法。课题组老师针对课堂实验效果,进行评课和自我反思,并调证策略。

4.研究总结和反思阶段

研究总结:对研究过程与结果进行总结反思,统计数据,得出本研究的结论,并根据研究过程的经验所得,进一步学习理论,撰写研究报告。此过程中主要采用文献法和调查问卷法。

反思:提出学科教师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时应把握的要点,发现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后续研究的方向。

(三) 研究对象设定

此研究是在五年级(4) 班中进行,学生是“网络环境教学实验班”,他们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学习综合素养,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合作精神好、知识面较宽,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借助网络学习的能力较强;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强,会利用网络搜索、筛选、处理和加工资源。会使用论坛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会使用Powerpoint等信息技术工具创作作品。因此,希望借助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来进行此课题的研究。

六、研究结果

(一) 研究成果

课题小组成员通过文献分析法,了解到在网络环境下对学生进行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方法的实质包含如下三个方面:①提出能够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问题和任务,即给学生创造发展高阶思维能力的机会;②为学生提供思维支架,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启发与引导;③鼓励学生用详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都可以。

基于以上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实质,在课题研究中,课题小组着重从网络环境支持策略、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策略、多元评价策略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初步总结在网络科学课堂中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策略。

1.网络环境支持策略

课题小组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为目标,结合网络环境下和科学学科的教学特点,研究开发了五年级上学期《健康生活》单元中《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水――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饮食和健康》三个专题学习网站。网站的设计功能定位和框架结构如下:

(1) 设计意图与高阶思维的培养。提供精选与设计的教学材料。专题学习网站提供的学习资料应紧密围绕重要的教学内容而设计,并没有提供大量课外资料,使用网站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大量浏览一些知识,所以网站侧重对重点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将丰富的小游戏、练习题和思考题贯穿在网站中,让学生可以通过充满乐趣的学习过程更加深刻地理解学习内容,并得到高阶思维能力的训练。

强化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训练。①创设情景,调动思维。用图片和文字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就此情境提出问题,也可仅提供充满矛盾的现象,从而引出新课,同时把学生带入到学习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②设计游戏,锻炼思维。在玩游戏时,学生通常精神会更加集中,为了完成游戏中设定的任务,他们需要不断尝试与思考,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分析、评价与创造能力得到锻炼,从而使高阶思维能力得到发展;③提出问题,激发思维。网站在提供的教学内容中随即提出相应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要解答这些问题,仅靠回忆知识是不行的。学生需要通过分析、比较、联想等多种思维过程才能得出答案。如果学生因当前思维水平不足而不能得出正确答案,那么教师就可以一步一步启发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④整合知识,强化思维。清楚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将所学知识梳理成一定的结构是发展思维的重要过程,网页的制作应注重将前后知识相互联系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认识,帮助其形成坚实的知识基础,以便为发展高阶思维能力打下基础。

利用动画模拟教学任务环境。提高小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操作性,亦即保证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的有效性。网站中应提供模拟教学任务环境的游戏,从而保证学生投入精神地去完成教学任务,模拟的教学任务能够使一些原本操作性不强的练习题变得可操作,从而充分发挥思维训练的机会,让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2) 网站框架结构。“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饮食和健康”“水――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三个专题学习网站的框架结构类似,每个网站主要包括情境导入、学习园地、拓展资源、交流天地与思考练习五个模块。

2.教学实施策略

(1) 注重教学内容分析与教学活动设计策略。对教材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属于记忆性的内容,另一部分是经过高度概括、总结和探索得来的,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要想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就要充分把握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的内容。在把握内容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通过探索与思考来掌握知识,锻炼思维。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我们不追求课堂的知识容量,而是关注知识点的逻辑性和启发性,强调对有限的重要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从而在课程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提供锻炼学生的分析、评价与创造能力。

下面就以“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这课为例,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进行分析:

(2) 问题、任务设计策略。问题或任务设计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本质因素,无论是在学校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还是在专门的思维训练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创造让学生深入思考的机会是必需的,只有调动了学生的思考,才能达到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目的。

在科学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观察各种现象、分析收集到的资料、针对现象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去验证猜想或寻找答案等,如果教师能够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对学生给予恰当的引导,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将会受到良好的训练。因此,研究小组特别重视教学问题和任务的设计,尽量针对教学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需要学生按照探究学习的操作步骤去做才能回答,而是重在调动学生的思维,它侧重内在的学习过程,而不是行动上的学习过程。

下面就将《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这课中的问题、任务设计汇总如下:

3.多元评价策略

课题小组成员们对小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发展进行了分析,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来自于外部动机,学习力的保持比较短。为了保证教学的效果,在课堂上更需要比较频繁的评价以激励和促进学生学习。我们在课堂上采用了多元评价的方法,从各个侧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1)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本课题研究的是网络环境下的课堂策略,因此通过搭建的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们提供协作交流和展示作品的工具,帮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写作构建等方式,让他们进行诊断性和总结性评价。

通过讨论活动,孩子们把自己的学习收获与大家进行分享,经过相互分享和知识碰撞,相互评鉴和反思,能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形成新的观点,对知识的认识更加透彻和全面。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高阶思维中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并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与促进作用。因此,我们采取了由学生通过留言板和以电子小报的分享成果的形式,将学习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诊断、总结。

利用BBS开展诊断性评价。借助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特点,在学习网站中搭建了BBS留言板作为交流的平台,学生可将自身的看法和体验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与同伴们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分享,这样可以将学习的问题多角度、多方面地呈现在学习者的面前。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最后能形成对问题的立体性的共识。在此过程中,教师用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向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对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此评价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和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

利用学生电子作品开展总结性评价。利用网络环境和学生信息技术优势,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形成最终的学习成果,并进行上传、互评、展示、点评等,对学生进行分级平等,验明学生学习的达成度。

(2)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实际教学中得以体现。我们采用了教师评价、同伴互评、自我评价等方式进行。教师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因材施教,采取有效的方式来评价不同个性的学生的进步,让每个学生对学习都充满信心。同伴评价中,利用同伴的力量发挥互助合作与知识共享的精神,达到改进学习的目的。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有了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和互动,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再者,学习者相互熟悉,对同伴的能力和进步是最有发言权的。自我评价对于学生的反思能力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评价自己的学习,将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

4.形成测量工具

此课题研究是以培养小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为目标的策略研究。根据课题组一线教师对高阶思维能力的理解,在教学一线的教学中形成了一套卷面测量工具。

(1) 测量工具的主要作用:用于测量研究对象高阶思维能力方面的发展。

(2) 测量工具的设计考虑:本次实验的研究过程都是在教学一线进行的。因此,我们考虑的测量工具都是教学一线能够实施的,便于操作、分析的内容和方法。根据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表现特征,相对应地设计了卷面测量题目。

(3) 测量工具的主要内容:主要是针对科学课的一些常规性的知识,并将根据知识维度进行测试,最后形成分析成果。测量题目的类型也比较多,有些用的是调查形式,还有些用的是测验形式。

(4) 测量工具的使用:通过卷面测量工具在研究对象中使用,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进而相应地分析策略使用对学生在高阶思维能力发展。

(二) 实验过程的实施

本实验以广州市芦荻西小学五年级(4) 班为研究班级,对研究班采取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实验班的教室配有计算机网络,每位学生拥有一台多媒体计算机,如图2是广州市芦荻西小学实验班的教学环境,在研究班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专门开发的专题学习网站。

研究教学的内容来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围绕健康生活展开,重点包括“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饮食和健康”以及“水――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

研究前后,同时对研究班的学生进行高阶思维能力测试,测试题的前测和后测题目相同,包括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和实验设计题。

(三) 前后测

在实验开始和结束后,对研究班进行了高阶思维能力测试,测试成绩的统计与分析如表6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研究班级高阶思维能力前测的平均分是75.36,离散程度是16.41,后测的平均分是81.50,离散程度是10.28,通过计算得出t 值是5.591,查t 分布表可知,研究前后的高阶思维能力测试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四) 实验对象的心理倾向调查与分析

高阶思维能力测试的结果表明,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除了这一结果,课题小组还想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心理倾向等相关信息。为此,在研究结束后,课题小组成员对研究班的学生进行了《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情况调查问卷》。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班有34名学生,发放问卷34份,收回问卷33份,回收率为97%,其中有效问卷32份。

下面将对32份有效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这些分析有助于证明对本课题“在网络环境下”策略下的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以后的教学和思维训练提供依据。

1.学生对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

首先要明确的是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态度,问卷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喜欢在科学课中使用专题学习网站吗?”,答案分为非常喜欢、比较喜欢、一般、不太喜欢、很不喜欢五个等级,该题目的调查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

这个选择项的统计结果表明,69%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在科学课堂上使用专题学习网站,28%的学生比较喜欢使用,3%的学生表示一般喜欢。由此可知,在学生对使用信息技术的心理倾向上,3%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可用也可不用,而97%的学生喜欢在科学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

2.专题学习网站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查问卷中的第二道题目是“使用专题学习网站提高了你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吗?”答案分为非常赞同、比较赞同、一般、不太赞同、完全不赞同五个等级,该题目的调查统计结果如图4所示。

统计结果表明,53%的学生非常赞同题目的说法,即他们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专题学习网站提高了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41%的学生比较赞同这种观点,3%的学生表示一般赞同,还有3%的学生不太赞同这种观点。从总体情况来看,94%的学生认为使用专题学习网站能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3.使用专题学习网站是否会影响学生的精力集中情况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专题学习网站,能让学生更加集中精力学习吗?为了了解这一情况,调查问卷中的第二道题目就提出了这个问题,答案分为非常赞同、比较赞同、一般、不太赞同、完全不赞同五个等级,该题目的调查统计结果如图5所示。

统计结果表明,63%的学生非常赞同题目的说法,他们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专题学习网站确实使他们在上课时更加集中精力,28%的学生比较赞同这种观点,9%的学生表示一般赞同。从总体情况来看,91%的学生认为使用专题学习网站对他们的精力集中状况有影响,能够提高他们的精神集中程度。

4.使用专题学习网站是否会影响学生思考问题的努力程度

调查问卷设置的第四道题目是“使用专题学习网站学习科学,你是不是比平时更加努力地去思考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分为非常赞同、比较赞同、一般、不太赞同、完全不赞同五个等级,该题目的调查统计结果如图6所示。

统计结果表明,43%的学生非常赞同题目的说法,他们认为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专题学习网站,他们会比平时更加努力地去思考和回答老师的问题,38%的学生比较赞同这种观点,19%的学生表示一般赞同,说明他们不确定在课堂上用专题学习网站是否会对他们思考问题的努力程度产生影响。从总体情况来看,81%的学生持赞同意见。

5.使用专题学习网站是否会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本实验教学中使用的专题学习网站提供了一些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点的视频和动画,那么使用这些资源能否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呢,为了解这方面的情况,调查问卷设计了两道题目,即第五题“‘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专题学习网站中有‘拼图游戏’和‘找器官’等多个小游戏,这些小游戏能帮助你弄清各个消化器官的位置吗?”和第六题“‘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专题学习网站中有多个讲解”,这两道题目的答案都是分为非常赞同、比较赞同、一般、不太赞同、完全不赞同五个等级,其统计结果分别如图7所示。

第五题的统计结果表明,75%的学生认为专题学习网站中的“拼图游戏”和“找器官”小游戏能够帮助他们弄清各个消化器官的位置,19%的学生选择了比较赞同,意思是比较认可“拼图游戏”和“找器官”小游戏的功能,3%的学生一般赞同,3%的学生完全不赞同,他们完全不认为“拼图游戏”和“找器官”小游戏能够帮助他们弄清各个消化器官的位置,尽管94%学生认为专题学习网站中的“拼图游戏”和“找器官”小游戏能够帮助他们弄清各个消化器官的位置,但是3%的学生完全不这么认为,如果要为所有学生提供最适合的信息技术支持就必须去挖掘潜在的原因,该题目的调查统计结果如图8所示。

第六题的统计结果表明,74%的学生认为专题学习网站中提供的消化器官功能与消化过程视频能够帮助他们理解这些内容,13%的学生持比较赞同态度,13%的学生表示一般赞同,总体情况是,87%的学生持赞同态度,他们认为专题学习网站中提供的相关视频能够他们理解教学内容,其他人持中立态度。

6.学生是否有兴趣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任务

在“饮食与健康”专题学习网站中,有一个“我做营养师”的操作游戏,在传统教学条件下,这个任务是留给学生做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纸片上写下自己对一日三餐的设计,网站提供的这个游戏可以让学生在电脑上拖动食物完成设计,为了解学生对这个操作游戏的兴趣,调查问卷设计了第七题“‘饮食与健康’专题学习网站这中有一个‘我做营养师’的小游戏,在这个游戏里你可以拖动食物来设计早餐、午餐和晚餐,你很有兴趣用它来精心设计你的一日三餐吗?”答案分为非常赞同、比较赞同、一般、不太赞同、完全不赞同五个等级,该题目的调查统计结果如图9所示。

统计结果表明,72%的学生非常赞同题目的说法,他们很有兴趣使用专题学习网站中的“我做营养师”来完成设计一日三餐的任务,22%的学生比较赞同题目的说法,3%的学生表示一般,持中立态度,还有3%的学生完全不赞同。总体来说,有94%的学生很有兴趣使用专题学习网站提供的小游戏来完成相应的任务。

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学生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这样学生就需要更深入地思考,需要调动分析、评价或创造思维过程,可是学生是不是喜欢有难度的问题呢,为了得到这方面的信息,调查问卷设计了一道多项选择题,让学生从五个选项中选出符合自己想法的答案,这道题答案的统计结果如图4-9所示,题目中五个选项的内容如下:

A. 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我喜欢自己上网搜集资料,但是不喜欢分析资料;

B. 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我不喜欢上网搜集资料,而是喜欢老师在课件上多提供资料,我可以直接阅读和分析这些资料;

C. 在上课时,我会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D. 我喜欢老师在上课时提简单的问题,这样就很容易回答;

E. 我喜欢老师在上课时提比较难解答的问题,这样我可以更加开动脑筋。

在五个选项中,选择C和E的人数最多,在32名学生中,有26人选择了这两项,这意味着有81.3%的学生能够认真思考问题,并且乐于思考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有15名学生选择了B项,他们喜欢分析资料;有6人选择了A项,与分析资料相比,他们更喜欢搜集资料;有4人选择了D项,他们希望老师提简单的问题,这样就容易回答。

选择A项的学生共有6名,他们当中的五名同时选择了C、E两项,这表示他们喜欢搜集资料,同时他们也喜欢思考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在选择B项的15名学生中,有12名学生同时选择了E项,这充分表现出学生希望通过一些包括分析在内的认知活动,充分发展其高阶思维能力。

通过对选择了E项的26名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发现,按照高阶思维能力测试成绩进行排名,排名在前十名、第十名到第二十名之间、第二十名到第三十名之间、第三十名以后的学生都积极选择E项,也就是说,无论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水平如何,他们都愿意努力回答有难度、可以充分开动脑筋的问题,即学生希望发展高阶思维能力的愿望与其现有的高阶思维能力水平无关。

七、研究结论

通过研究数据的分析和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研究小组对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数据表明,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的各种策略使用,确实能够促进小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它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发生了积极的认知过程极其重要,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到,信息技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力集中情况有积极影响,同时信息技术会影响大多数学生思考问题时的努力程度,而在学生的心理倾向上,学生想发展高阶思维能力的愿望与当前的高阶思维能力水平没有关系,不论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在全班同学中处于什么水平与层次,他们都喜欢教师提出有难度的问题,高阶思维能力水平低的学生并不抵触和畏惧有挑战的问题,他们渴望开动脑筋、调动高阶认知过程,从而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八、总结讨论

(一) 测量工具的科学性需要商榷

本研究采用的测量工具是根据教育一线工作的具体情况,想到的“土”办法。测量的工具凭借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缺乏了从心理学科等方面证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科学依据,这是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需要改进的。

(二) 进一步总结反思,使研究的针对性更加清晰

本研究的数据采集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整体的前后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的分析。研究者对高阶思维在科学学科中的具体表现特征,虽然在教材分析和教学时都有分析和意识到,但是在结论部分对于这些表现特征的单项证明比较缺乏,这是值得进一步总结和反思的。这样也是课题时间短,缺乏更多的专业知识指导和引领的局限。

参考文献:

[1] 荆其诚。简明心理学百科全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2] 赵光武。思维科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萧静宁。脑科学概要[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6.

[4](美)L・R・安德森编著。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修订版)[M].皮连生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美)Robert J.Sternberg,(美)Louise Spear-Swerling 著。思维教学培养聪明的学习者[M].赵海燕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6](美)Robert J.Sternberg著。超越智商人类的智力三元论[M]. 张春莉,吴国珍译。海口:海南出版社,.

[7] 张掌然,张大松。思维训练[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8] 汪凤炎,燕良轼。教育心理学新编[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9] 盛群力等。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0] 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11] 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2] 魏宁。智能形态工具: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支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3)。

[13] 钟志贤。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设计假设[J].电化教育研究,,(12)。

[14] 谢幼如。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5] 将风华。现代教育评价[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篇2:网络科学课堂中培养高年级学生高阶思维的策略研究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已成为各国教育教学目标之一,然而,对高阶思维的类别、特点、方式、方法,直到目前,尚未达成统一共识。

一、有关高阶思维的发展可能性和必要性

高阶思维的定义到现在还没有公认一致的定义和概念。中国学者与专家钟志贤认为,高阶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和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主要表现形式有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问题求解与决策等能力。

在教学目标分类中,高阶思维表现为较高认知水平层次的能力,如分析、归纳、综合、创新、总结等。

多数研究者认为,与学科教学结合的高阶思维教学发展,最有效方法是整合高阶思维与课程,把高阶思维和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实现预期学科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效果。

目前,世界各国,很多学校和很多学者、专家都开展了一些有关高阶思维及培养的研究,他们在多门学科,如数学、阅读、科学、地理、历史、化学、物理等学科中,这些学者、专家都提出高阶思维的要求和做法,在低阶思维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这些学者、专家中以布卢姆最为特出。他在2001年就出版了有关专著,世界各国很多学校和学者、专家以教育目标分类为基础进行了有关研究。例如,澳大利kurwongbah(亚昆士兰州)州立学校。

就我国目前情况看,我国大多数中小学课堂教学依旧停留在低阶思维、低阶学习和低阶能力层次上,很难有效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很难有效塑造和促进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能力和核心素质。真正有效的教学需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怀疑与质疑;学会独立解决真实问题与困难。教学实践中不需要直接交给学生现成结论或答案。

因此,很有必要在中小学课程教学中强调培养与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二、实施高阶思维教学策略与措施

1.从高阶思维角度重新审视课堂教学

往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用很多时间反复练习、反复做题目,最终要求是学生能见到题目就能做,做了题目就能对,使学生考出好成绩。但这样的教学却是扼杀学生创造力,使学生养成不良思维习惯。

高阶思维创造与培养是教师有意识的行为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中贯彻落实。探究学习活动中存在类似情况,很多学生只会用互联网等简单手段收集和整理有关资料,没有深入思考,这其实就是低阶思维,没有实施真正的高阶思维。

在教学很多情况下,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是完全可以互相转换的。教师有意识的作为很重要,如果教师能用简单问题引申出学生复杂的思考,就是把低级思维转换成高级思维。

现实课堂中,有些课很明显把本该有的高级思维转换成低级思维,本应该由学生探究的结论由教师直接告诉他们,还美其名曰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正确率。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越学越机械,越学越没有创造力,越学越不聪明。

2.实现课堂由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本的转换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发展,而学生发展的首要条件就是具备学习能力。因而课改中心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习。要想教会学生学习,必须让学生会学。所以,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学习创设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全面支持。

“高阶思维”教学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思维实践,参与思维过程建模和发展思维技能。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已摆到第一位,强调教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习自主性,进而提高他们的创造性。

3.脚手架理论促进学生思维提升

俄罗斯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有有关脚手架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是一类临时性结构,用来帮助学习者超越现有学习水平,更有技巧地开展相关活动。脚手架可以是资源提供,让学生接触到以前从未接触过的资源,让学生可以根据提供的相关资源,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提升认识,从而形成明确结论。脚手架也可以是对学生形成知识转化的提醒,帮助他们对照、比较、归纳,在很多相似研究对象中寻找共同特点,然后,学生可以集体讨论,共同推理、决策,从而形成新的知识。脚手架也可以充当指示向导,帮助学生实现思维层次逐步提升,从而达到高阶思维。

4.老师要精心设计高阶问题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教师设计的教学问题,包括口头教学问题和书面教学问题,它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最有效教学手段。最适合思维的教学是以思维为基础的策略,如具有穿透力的、挑战性的、开放性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学生运用聪明才智才能回答,是发展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

高阶思维培养在教学中没有固定模式,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离不开与具体学科教学的结合。其中通过“问题解决”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状态,是高阶思维教学的关键。

篇3:例谈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

布卢姆创立的认知目标分类理论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成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类别, 其中分析、评价和创造是高阶思维。高阶思维, 又叫高层次思维。格拉泽尔 (Glaser) 将审辩式思维列为高阶思维的一个重要范畴, 审辩式思维是指在一个人的经验范围内, 有意愿对问题和事物进行的全方位思考。钟志贤认为, 高阶思维能力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 高阶思维发展需要高阶学习的支持。基于建构主义的新型高阶学习模式和传统学习模式相比, 更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转引自王飞涛, 2016) 。

随着《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 英语课程目标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向学科核心素养, 其中, 思维品质、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一起被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 (陈琳2016) 。

一、制约高中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

(一) 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

虽然考试只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部分, 但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仍然十分重要。就英语学科而言, 阅读理解占了相当多的分值, 以至于有“得阅读者得天下”的提法。李养龙等在分析了2007~2012年全国高考英语试卷及高考自主命题省市英语试卷 (共117份) 中阅读理解题型后发现, 大多数试题都在考查学生记忆、理解层面的能力, 只有极少数试题考查分析层面的能力。也就是说, 阅读理解测试虽然重视对词法和句法层面的考查, 但是忽视对思辨能力的考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 现行教材对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的作用有待加强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要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但通过对英语教材的研究, 笔者认为现行中小学英语教材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 具有工具性倾向, 缺乏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语料。

(三) 教师对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认识有待加强

目前, 教师对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认识普遍不高,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仍占主流,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活动大多局限在识记、理解及应用等学习阶段, 教师认为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对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没有帮助, 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和创造会浪费课堂时间, 影响预设教学任务的完成, 所以往往认识不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忽视学生已有的语言基础和学生的主体性, 也会影响学生认知水平和元认知水平的提高和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 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二、高中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 打通教材, 通过“问题连续体”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问题连续体是根据文本内容设计的一系列相互独立、相互联系、层层推进的问题链 (马一希2016) 。多层次、多角度、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连续体有助于保证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促进思维的发展。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论述如何通过打通教材、创设问题连续体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课例一:阅读板块及语法板块相通 (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10 Unit 3 Reading)

简单回顾Welcome to the unit的内容后, 笔者通过呈现几张触目惊心的艾滋病人的图片引出本课的话题。

T:If you are asked to write a text about Aids today, how will you develop your text?

S1:...

S2:...

S3:...

T:Thank you for sharing your opinions!Now please open your books to page 40 and go through the rule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a text.

笔者在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后, 引导学生进入Grammar and usage板块, 然后通过“问题连续体”引导学生再次回到Reading板块, 同时启发学生的思维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

1. What is Aids caused by? (事实性问题)

2. In which ways is HIV spread? (事实性问题)

3. Why has Aids become a serious problem around the world? (分析性问题)

4. What about the situation in China? (推理性问题)

5. How many ways can you think of to deal with the serious problem? (创造性问题)

6.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unction of the first and the last paragraph? (评价性问题)

7. Can you figure out how this text is developed? (创造性问题)

通过设置问题链, 笔者帮助学生搭建必要的“脚手架”。在这一问题链中, 前两个问题处于问题连续体的底端, 思维层次较低, 但为学生分析、推理、评价及创造等高阶思维活动打下了基础。在此基础上, 有的学生设计出课文的篇章结构图 (见图1) , 再次结合语法板块的相应规则, 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二) 拓展课外教学资源, 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通过网络、报纸等多种渠道选择一些课外材料用于辅助日常教学, 这有利于打破教材的单一性和局限性, 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阔学生的视野, 拓展学生的思维。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对如何通过拓展课外资源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进行具体分析。

课例二:The wandering Romany (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10 Unit 2 Project)

The wandering Romany是摘自网站上的一篇文章, 话题是流浪的罗姆人, 从Asian origins, a travelling culture, Romany rights, future relations等角度介绍这一与众不同的群体。笔者精心挑选了另一份有关罗姆人的课外阅读材料:南京市、盐城市20l4级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中D篇阅读理解。为了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笔者没有让学生做阅读理解的选择题, 而是设计了这样3个问题:

1.Why is the pickpocket treated this way? (分析性问题)

2.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author’s purpose in writing this passage? (评价性问题)

3.How can you help to solve the problem? (创造性问题)

在学生回答完这3个问题后, 笔者让学生找出描写the pickpocket无助、绝望的句子:

1.As the pickpocket labored for breath, he gazed up at Mallon with his dark eyes.

2.The pickpocket turned away and leant against the store window with both hands, and his head sank lower as his shoulders rose and fell.

3.It was the woman from the shop pushing and batting the pickpocket away from the window while he bent down and covered his head like a boxer trying to get through the last seconds of a round.

4.The rain fell in sheets, ran down the pickpocket’s shiny scalp and face, down his leather jacket.

5.“Here.”Mallon said, and offered him the umbrella, but he only looked at Mallon with his hurt dark eyes and then lowered his head again.

6.The pickpocket had lowered the umbrella to the ground upside down and was leaning on the shaft, head low, neck bared to the sky.

之后让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 使学生掌握文章的思维逻辑:分析问题 (反思) —评价问题 (批判) —解决问题 (创造) , 以此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三) 要求学生通过高阶学习, 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高阶思维发展需要高阶学习的支持。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等基于建构主义的新型高阶学习模式和传统学习模式相比, 更能有效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科普文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讲评这样的文章时, 经常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却不为所动, 收效甚微。笔者曾经在讲评一篇有关酵母细胞给诸如起搏器这样的医疗设施提供动力的文章时 (阅读材料见附录) , 发现该阅读材料生词多、长难句多、学科专业性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 笔者设计了以下3个问题为学生搭建“脚手架”。

1.What can yeast cells be used to do in medical treatment one day? (细节性问题, 帮助学生迅速聚焦文章主旨)

2.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batteries, what’s the main advantage of yeast cells as a power source? (分析性问题, 帮组学生打开思路)

3.Can you figure out how the yeast-based fuel cell work with the help of your partners? (创造性问题, 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欲望)

在帮助学生搭建必要的“脚手架”后, 笔者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锻炼学生分析、评价和创造的能力, 进而提高其高阶思维能力。

结束语

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制订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系统方案, 同时, 要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 保持对专业的积极进取态度和对专业发展的高度敏感性, 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的位置。

附录

Yeast (酵母) cells feeding on the glucose (葡萄糖) in human blood might one day power implants such as pacemakers (起搏器) .A living source of power that is able to regenerate itself would get rid of the need for regular operations to replace batteries.

Now that prospect is a step nearer.A team at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in Vancouver, Canada, has created tiny microbial fuel cells by packaging yeast cells in a flexible capsule.They went on to show the fuel cells can generate power from a drop of human blood plasma.Such fuel cells would be especially useful for devices, such as intraspinal (脊柱内) microelectrodes for treating paralysis (瘫痪) , which need to be implanted in places where replacing a battery is tricky.Conventional fuel cells rely on high-temperature activator to remove electrons from fuels and generate a current.The idea with microbial fuel cells, which are being investigat ed as large-scale power sources, is to exploit the wide range of low-temperature activator—enzymes (酶) —found in living cells.

The easiest way to do this is to simply steal the electrons produced when cells start to break down food.This can be done with the help of an“electron mediator”—a chemical small enough to pass into cells, grab some electrons, and spread out again.The electron mediator steals some of the electrons produced when the yeast metabolizes (代谢) glucose and delivers them to the positive side of the cell, creating a small current.On the other side, hydrogen ions that spread out of the yeast cells combine with oxygen to create water.

The yeast-based fuel cell produces around 40nanowatts of power, compared to the microwatt a typical wristwatch battery might produce.That might be enough power for some devices if it were coupled with a capacitor to allow energy to be stored.The yeast could also be genetically engineered to boost its power output.

The work is a step in the right direction, but huge challenges remain.For instance, to keep the yeast cells healthy, their waste products will need to be removed without allowing any harmful substances to filter into the blood stream.It may take us some time to realize it.

参考文献

陈琳.2016.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J].英语学习 (教师版) , (1) :5-6.

马一希.2016.“问题连续体”, 开启学生深度思维的钥匙[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8) :23-25.

篇4:网络科学课堂中培养高年级学生高阶思维的策略研究

摘要:高阶思维能力是高校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所必备的能力之一,利用校园网络可以构建有利于高阶思维能力形成的学习环境。本文在论述网络环境与高阶思维能力关系的基础上,从网络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出发提出了培养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阶思维能力;网络学习环境;策略

一、前言

高階思维能力是21 世纪人们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备受关注,然而,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在思维方面表现存在如下共性问题:第一,思维知识匮乏;第二,思维定式严重;第三,思维迁移能力差。[1]另有调查资料表明,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中, 95%以上的人长期不能或不会进行各种创新活动。可见当前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高阶思维能力缺失严重。在以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园网已经成为高校校园学习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以此来促进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成为了我们研究的课题。

二、网络环境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

高阶思维能力作为能力的一种,它的形成也受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我们把影响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因素分为内部主体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大类。[2] 校园网作为外部环境的组成部分,在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网络创设了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与能力的学习不是人脑自己完成的,而是人脑与周围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通过互联网构建的智能化环境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了较理想的学习环境。首先,网络所营造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这种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更能有效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习者自身能力发展的需要。其次,网络环境下学习者与周围环境进行交互,会极大的促进学习者的高阶思维活动。最后,网络所提供的学习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了多种思维材料,能通过更多的途径调动学习者的思维活动,促进学习者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

2、网络学习需要学生具备高阶思维能力。网络环境下的学习,除了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收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的能力外,还需要学习者在与外环境交互中,通过积极的思维投入来完成学习活动,而这些无疑需要学习者要具备一定的高阶思维能力。首先,网络资源丰富多样,如何在众多的学习资源中通过各种途径尽快搜寻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找到自己学习所需的资源,这就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问题求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决策能力。其次,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的加工与发布,需要学习者充分投入高阶思维。最后,在交互过程中通过从问题的不同侧面进行分析、辩论与探讨,可以使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进而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网络环境下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为学习者构建有利于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形成的网络学习环境。网络学习环境是基于网络平台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支持其学习活动的显性与隐性因素的总和。基于网络的显性环境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隐性环境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交互环境、学习氛围和教学策略。[3] 接下来主要从网络学习环境的显性环境与隐性环境的构成要素出发,探讨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1、搭建物理网络,为网络学习提供基础支撑的硬环境。网络学习需要有网络环境,因此,要根据学校的实际以及教学的要求构建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物理网络,需要考虑的是选择哪些网络协议、采用什么拓扑结构、应用哪些网络操作系统、提供什么样的网络服务等等。只有硬环境搭建好了,才能为网络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撑,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成为可能。

2、开发并应用网络学习系统,为网络学习提供必要的系统软环境。网络学习需要在网络学习系统中进行才更有效,所以需要我们构建功能强大的网络学习系统来满足网络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需要,系统应该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库、较强的交互功能、网络学习与评价、网络管理以及网络交流与协作的功能,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3、构建交互环境,为深度学习提供有力条件。研究表明,深度学习需要学习者投入高阶思维,投入高阶思维的学习更有利于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而深度学习的发生离不开交互活动。因此,在网络环境下,要积极构建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自我之间以及学习者与网络学习资源之间的交互,促进学习者进行深度学习。

4、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氛围,最大限度激发学习者的思维活动。网络学习学习氛围非常重要,一个学习氛围良好的网络环境,更有利于学习者之间的协商、探究、分工与合作,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网络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与他人进行交流,面对问题时,积极思考,更有利于锻炼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

5、提供网络教学策略,提高网络学习的有效性。网络教学策略既包括教的策略也包括学的策略,网络环境利用多种信息基础为多种教学策略的实施创设了条件。通过教学策略的运用,使学习者更容易的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以及能力的形成,特别是在高阶思维能力习得方面更加有效。

四、总结

网络环境在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巨大,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高校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结合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要素,结合组成网络学习环境的要素特点有针对地进行,从整体上形成良好教育环境和氛围,从而促进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习得。

参考文献:

[1]付海东,鞠缤玢.当代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缺失及影响因素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240-241.

[2]付海东,杜伟.高校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5(10):110-112.

[3]李盛聪,杨艳.网络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及特征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研究,2006(7):52-55.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H150090)

篇5:网络科学课堂中培养高年级学生高阶思维的策略研究

本文将高阶思维培养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构建了面向高阶思维培养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结合教学设计,梳理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培养高阶思维的教学设计流程,最后通过设计教学案例,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优化和丰富了翻转课堂教学理论。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高要求,不仅要求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求注重学生决策、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因而高阶思维应运而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成为近年来教育教学研究的主流。翻转课堂的兴起展示了它强大的优越性,充分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优势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很有必要,如何创新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是本研究的重点。

高阶思维的概念

1.国内外对高阶思维的界定

目前,国外关于高阶思维的界定较被学者们认可的是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布卢姆在其《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中,将认知目标划分为“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类别。其中前三个类别处于思维的较低水平,被认为是“低阶思维”,后三个类别处于思维的较高水平,被认为是 “高阶思维”。

2001年,布卢姆的学生安德森等人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重新修订,修订版将分类标准改为两个维度:“知识”和“认知过程”。原来的“评价”下降一级,“创新”上升至最高级。因而,高阶思维也普遍被认为是“分析、评价、创新”。

国内对高阶思维的研究较晚。钟志贤教授认为,高阶思维能力,是以高阶思维为核心,解决劣构问题或复杂任务的心理特征;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它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高阶思维能力主要由“问题解决、决策、批判、创造”四大能力构成。

2.本研究中高阶思维的界定

篇6:网络科学课堂中培养高年级学生高阶思维的策略研究

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定义:

心理学家对思维的界定是:“思维是人脑反映事物的一般特性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以及以已有知识为中介进行推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思维的基本任务就是寻找共同特征、发现内在规律、推断和解决问题。科学思维就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维,它是一种建立在事实和逻辑基础上的理性思考。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为了便于科学教师理解科学,并在教学中体现科学的本质特征,一些科学家和教育家将自然科学分为四个维度。自然科学的四个维度是: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科学是一套研究的方法,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科学要与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思维方式,作为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科学老师怎么能不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呢!

现实科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以往我们很多一线的老师,甚至有些有知名度的老师,教学中致力的是教科书内容教学的完整与周到,上课讲授滴水不漏,面面俱到,却很少顾及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个性的养成。

也有的老师很注重学生动手做一做,设计很多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其效果并不象我们想象地那么美好。学生很喜欢实验,活动,往往是拿到材料就急于操作。动手,却不问为什么。课堂教学通过类似“烹饪大全”的实验室活动方式,去找出已预先设定好的答案。学生在教师限定的框里有限地进行探究活动。

当然,学校教育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学生的活动,这是教育规律使然,我们不能违背。我们要做的是让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时间范围内发现更多,学到更多。

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做法:

一、打开思维之门

科学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不仅是整个科学探究过程的起点,而且还是探究活动各个阶段的起点。我们就要从引起学生产生疑问开始,打开学生的思路。

1.与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出差距

在《磁铁》一单元的引入时,老师手中握一个乒乓球(乒乓球内有磁铁,老师手指缝中夹小铁片),问学生,如果老师把手放开,乒乓球会怎样?学生根据已有的地球引力知识作出判断:掉到地上。可是当老师放开手时,乒乓球并没有如意料中的那样掉下来。学生就很希望一探其中的奥秘。

2.引导学生大胆猜想

比如在上五年级下册《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时,教师给学生出示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等物品时,不急于让学生动手做,而让学生先进行猜测,并把猜测结果记录下来。然后提问“是这样的吗?”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验证实验,会更针对性。

3.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将要学习的知识创设于一定情境中,可以是直观手段或事物展示,也可以是创设悬念式情境,从而诱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他们想问,并对问题产生兴趣,从而激起他们的思维。比如三年级上册《蜗牛(一)》一课时,把课前捕捉到的蜗牛放在盘子中,让学生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学生马上就会提出很多问题:蜗牛怎么爬行的,蜗牛爱吃什么食物,是怎么吃食物的?蜗牛有牙齿吗?等等。

4.发现不同,引发争议

五年级下册《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把马铃薯分别放入两杯液体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同一个马铃薯,在一个杯中沉,在另一个杯中浮,我们怎么解释其中的原因。把学生的思维紧紧抓到课堂中来,并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我们的教学。

教师不管运用何种方法,目的都要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带着“思想”去动手,去观察。

二、促进有效思考

学生的思维打开了,被现象所吸引,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课的实施中,更要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究与思考。思维,是个很抽象的概念,认识思维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就是所谓的元认知。要组织学生有效思考,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外部的指导来实施,从学生的活动中去识别学生是否在思考。

1.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操作

这里的有目的,并不仅仅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而是重在让学生带着自己想要知道什么为目的。教师要通过提问来引发和促进学生思考。如“你在想什么?”“你认为应该怎么做?”“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会……”等等。教师通过想学生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来促进学生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使用推论或推理来发展他们的思维。

2.组织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教师有顺序地出示材料,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顺序地观察,观察的发现可以是预料之中的,也可以是活动中的一些意外情况。因为很多科学的发现都是一种偶然,我们不要抹杀孩子独特的眼光,在一些意外的发现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思维的亮点。在孩子观察过程中,教师可以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你还看到了什么?”“这是不是就是妈妈经常说的……?”“与你想的一样吗?”等等。

3.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记录

虽然我们的活动指导希望学生能有顺序地观察,但学生的发现往往是无序的。指导把活动过程中一些凌乱的,无序发现与思考记录下来,使学生又一次审视自己思维的过程。 “我们该怎么记录这些发现呢?” “你认为哪些是重要的?”让学生把自己的观察与想法记录下来,为进一步探索提供依据。这就要求老师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记录纸,针对不同的活动,设计不同的记录纸,不要每堂课都是同一模式的记录纸。

4.指导学生有针对地讨论

学生在进行了积极和有效的观察和发现之后,会有很多话要说,想要跟同伴和老师交流。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讨论话题进行适当分组。在交流和表达的过程中,极大的反映出一个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是否对参与的活动有了思考。尤其是在教师没有刻意把讨论方向限于得到某种结论时,学生讨论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显得格外彻底。讨论时学生的自我意识凸显,情感系统和经验系统的潜能被充分调动,表现出机敏和睿智,甚至是激情和幽默。这时,学生的思维是最活跃的,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会更透彻,记忆也会更持久。

我们在指导学生有效思考时,教师只控制问题和现象出现的顺序和出现的最佳时机,学生在观察,发现,讨论时,教师不要为了尽快得出既定的结论而过多地控制和打断学生的思维。这将会扼杀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因为学生会形成这样一种态度:老师说什么我们才可以做什么,我自己的发现不是老师所需要的,反而会被老师批评。

三、形成思维习惯

我们来关注一个社会现象:如果一个人开始从事了商业,他的思维就会按照商业模式走!无论走到哪里看到哪里,商业思维习惯都在潜意识的影响着这个人!富人用他的习惯去赚钱,新的方法会去尝试。但目的明确,就是赚钱,相比来讲穷人因为怕穷,却束手束脚越来越穷。有很多新鲜的东西他们根本想都不敢想!但却因为这个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东西让富人赚了又赚!说起来好像有些极端。但仔细观察确实是这样! 一个家庭里会出现几代相同的职业,贫富差距的加大同样都是因为“习惯”!思维习惯。

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科学的思维习惯。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有:学会质疑、尊重事实、承认发展、相对联系等。

参考资料:

《科学思维法》作者:周昌忠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筷子上的修为美文下一篇:暑期三下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