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理解阅读能力培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特点专题

2024-04-16

你怎样理解阅读能力培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特点专题(精选8篇)

篇1:你怎样理解阅读能力培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特点专题

你怎样理解阅读能力培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特点?

发布者:刘丽华

“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要求。它较之以往教学改革的语文活动课和语文实践活动更具综合性、实践性和自主性。我们学校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

摸索阶段

虽然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但要操作起来,老师们还是无从入手,不知如何选题,如何确定学习目标,甚至如何上课。

在研讨会上,我们全体语文老师再一次学习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知识,首先学习“综合性学习”的涵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实践活动。它不同于现阶段高中、大学里开设的两种或多种学习科横断学习的综合性课程。方法、形式的综合是指自探、调查、统计、讨论、汇报等多种方法合理的综合使用;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培养目标的综合是指,在全面整体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接触自然,深入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它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它改变了标准化、模式化的学习方式,开放了语文课程,使语文学习从封闭的讲授式教学的课堂走向了开放式的家庭、自然、社会大课堂。因为大家都没有听过综合性学习的课或看过这种课的模式,大家觉得要在实践中学习、总结经验。

教师们有了尝试,有了经验,也有了收获,但也有了困惑,如:有的同学不会查找资料,有的同学干脆什么也不做,有的同学独自埋头苦干,还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有了问题,老师们又有了学习的动力,互相学习了经验、提出了建议后,我们又学习了综合性学习要遵循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

自主性所反映的是小学生在活动中的地位,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学生个体对自己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力与能力。

2.开放性原则。

由于是自主性学习,学习的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开放性。

3.实践性原则。

4.合作性原则。

由于综合性学习的开放性、跨学科性、主题性等特点,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要求语文教师与各学科教师的共同合作;要求教师与社会各界人员(如家长、社会有关机构人员等)相互配合;更普遍的是师生间、生生间的共同参与,愉快合作。只有上述人员形成合力,才能保证综合性学习的顺利实施。

5.整体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体性。世界具有整体性,世界的不同构成──个人、社会、自然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

6.创新性原则。

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任何学科课程相比,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已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有了理论的支撑,老师们又决定作新的尝试。

提高阶段

2004年下期开学伊始,老师们就和本班学生一起制定了综合性学习主题。马洪老师和她的学生的学习主题是《我心中的花》,了解各种花的习性,花的特点,历代文人笔下的花,说说你心中的花,它有什么含意?通过此次活动,你想对同学和老师说些什么?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

通过这几次学习活动的学习研究,学生从多方面提高了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老师们也提高了指导水平,增强了教学能力。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的主题都是来自于生活,服务于今后的学习、生活的发展需求。有老师提出如何依据开发主题呢?我们组织了专题教研活动来学习、讨论。

“正确选题”是综合性学习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能力,兴趣爱好引导学生从广泛的生活空间,课内课外广阔的语文天地挖掘可供探究的资料中,从中选定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1.以课文内容为立足点挖掘综合性学习主题。

综合性语文学习是对学生语文课堂的延续,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很强的典范性。许多内容还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深刻的教育性。这就为我们语文综合性学习选题提供广泛的丰富的素材。

2.与学生兴趣相结合。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开展研究,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学生热衷于读《哈利·波特》《神探柯南》等小说,就干脆让学生围绕所喜爱的书籍展开研究性学习,以《哈利·波特魅力所在》《探寻神探柯南的足迹》为选题,这可以让学生由单纯的故事情节阅读转入深层次的现实性阅读,由热衷与流行小说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究。学生喜爱踢足球,就让他们策划一次《小小的足球比赛》,设计制作海报,商定时间,租借场地,聘请裁判,设计拉拉队口号,所有细节学生一一考虑周到。

3.以社会实践为背景。

社会生活广阔天地,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鲜活事实中有机进行综合活动。

4.从自然景象、社会生活中设计。

让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一年四季变化的脚步,以“春”为例:一年级听听春的歌,看看春的美,读读春的诗,画画春的景;二年级说说眼中的春天,积累有关花草的好词好句,写一写春景的儿歌或小作文。秋天来了,我引导二年级孩子到大自然找秋天,如公园、学校、田野、果园,以《找秋天 赞秋天》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说看到的秋景,交流收集的秋天的古诗、儿歌,诵读菊花、桂花、果实的好词好句,用水果拼盘、落叶剪贴画来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既要认识收获,也要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在自我评价基础上鼓励进行小组间的评价、总结。

在小组评价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注重评价过程,应从学习他人的优点入手,培养学会认识他人长处,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同时,在小结自己的收获时,鼓励他们对学习的方法、形式进行总结,充分肯定他们的探究精神,为下次综合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一个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告一段落后,老师们写出本次学习过程的经验和不足之处,总结自己的收获,在交流会上与老师们共享;不足之处与老师们切磋切磋以求进步。学生在活动后写写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学会了哪些学习技巧,在交流合作中体验到什么?对综合性学习有什么建议?对老师和同学的参与、表现、成绩有什么看法?

篇2:你怎样理解阅读能力培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特点专题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是,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

2.树立阅读的信心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误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自已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阅读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阅读的信心。3.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教学生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还教会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还教会学生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等。

方法是能力核心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短文,在班里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

4.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汉语言文字特别具有灵性。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以形表义、形神兼备。以汉字为载体的汉语,重意会不重规则,没有分词连写,少有性、数、格的区别,语言凝练但意蕴丰厚,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由于汉语言文字的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和模糊性,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尤其要重视整体感悟。

从语感类别的角度看,语感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培养形象感的教学策略、培养情味感教学策略、培养意蕴感的教学策略等。培养形象感,要注意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倡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视象,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培养情味感,一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二要努力挖掘和体验教材的情感因素,发挥教师自身的情感传导作用;三要引导学生在对课文的分析和朗读中体验作者的情感。培养意蕴感,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从语感生成的角度看,语感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反复诵读、比较品评、潜心涵咏、切己体察、展开想象等。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要求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强调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整体的领悟,这与语感的直接感悟是完全一致的。比较品评,是课堂语感教学的有效策略,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只有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当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培养语感。潜心涵咏,是一种在熟读基础上潜心专注的研读策略,面对语言文字,揣摩、推敲、咀嚼,“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鉴赏玩味,掂量比较,获得审美感、情味感、意蕴感等。切己体察,就是把眼前所读的语言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积淀相沟通,通过文字的桥梁,触摸作者的心灵。语言文字符号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还可通过重组表象,创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这样获得的语感才是丰富深切的。

篇3:你怎样理解阅读能力培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特点专题

关键词:高中阶段,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培养

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识过程, 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 丰富语言知识, 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与判断能力。当然, 阅读是一个综合过程, 能力的提高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此, 不同年级应有不同的阅读达标要求。

初中阶段学生的词汇量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 初步了解了一些外国文化习俗, 特别是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 也接触了一些不同题材及体裁的阅读材料, 学生对阅读技巧也有了浅显的认识。

到了高中阶段, 阅读材料题材范围广泛, 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人物、日常生活、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环境保护、体育卫生等各个领域。其体裁也多种多样, 有记述文、说明文、小说、传记, 还有书信、日记、戏剧、诗歌等。广泛多样的题材和多种多样的体裁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当然, 为了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 高中阶段学生还要进行广泛阅读, 不断扩大词汇量, 丰富语言, 开阔视野, 开拓思路, 继续了解英、美民族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和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等, 进而在阅读方法、阅读速度、阅读技巧和阅读理解的准确度和深度 (阅读欣赏) 上得到提高。

一、阅读教学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途径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为: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 相信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放手让学生去大胆学习、实践,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潜能, 才能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因此, 教师要做到:授之以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 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高中阅读课文长, 难度大, 抽象概念内容多, 形象思维内容少, 语法现象较复杂。因此, 对学生来说, 认真预习极其重要。如果学生没有任何准备走进课堂, 那么学习肯定是被动的, 教师讲解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演示什么学生就看什么。这样的学习有什么主动性呢?预习看起来是学生的事情, 但教师的精心指导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并写出自己的笔记, 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譬如, 安排学生针对有关问题做些准备, 要求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书预习生词如:预习SEFC Book 2A Unit 6“Life in the Future”时, 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预习找出答案。

(1) How will people shop in the future?

(2) How will people travel in the future?

(3) What will schools be like in the future?

(4) What will the future be like in general?

这样,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入课堂, 学习由被动变主动。以前在课堂上是学生盲目地跟着老师说, 现在教师要适应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2. 培养学生归纳理解, 从而达到对整体篇章的掌握。

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书面信息, 从整体上理解思想内容、知识结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因而阅读时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语法, 而是要快速完成对材料的阅读, 抓住大意, 再深层次地理解内容。在阅读时, 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不同题材、体裁的阅读材料采取不同的归纳形式去归纳材料内容, 快速、准确地猎取文章信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在阅读SEFC Book 2A Uint 1“Stephen Hawking”时, 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培养学生对整体篇章的掌握。

(1) What did Stephen Hawking do when he was told that he had an incurable disease?

(2) What did Hawking write in 1998?

(3) What did Hawking explain in the book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4) According to Professor Hawking, how do people misunderstand science?

(5) What is it that Hawing doesn’t like about his speech computer?

由于阅读材料题材与体裁不同, 因而在阅读中还可以从不同角度用各种不同的归纳方式去归纳, 理解材料内容, 如可以归纳动词, 显示事件过程;归纳文章人物, 突出主要人物, 等等, 从而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不同的阅读活动阶段, 采用不同阅读理解模式以求不同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

对于阅读文章的学习, 一般采用三步走模式。

1. First-reading采用自上而下模式, 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自上而下的模式”是歌德曼 (Goodman) 于1971年提出的阅读理解模式。这一理论反对把阅读看成是对一系列词句的知觉, 认为阅读者不必使用全部文本中的提示, 在文章中挑选和选择足够的信息来作出预测, 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和有关客观世界的知识去验证他们的预测。按这个模式, 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理解, 而是结合自己的预测在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 来验证自己的预测。由于强调整体篇章理解, 在阅读时采取跳跃式搜索、猜测等方法, 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材料时, 应该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 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 引入题材:采用设疑悬念、直观导入、故事导入等引入方式。

(2) 进行快阅:可向学生介绍略读、跳读、推读、概读等快速阅读方法。

(3) 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检测形式。

经过一读课文及完成表层信息捕捉问题后, 学生对文章有了一些认识, 阅读速度也得到训练。然而, 阅读包含两个阶段:一是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二是理解内容, 吸收信息, 创造性思维译码的理性认识阶段。因此, 二读课文, 加深文章的理解显得尤为必要。

2. Second-reading采用交互作用模式, 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综合能力。

语言心理学的图式理论认为, 阅读过程是读者通过视觉器官接受以文字符号形式输入的外部代码, 再结合大脑中的内部代码 (即图式) 进行编码认识加工, 从而理解并提取信息的过程。根据鲁姆哈特 (D.Rumel Hart) 1977年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式, 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读者大脑中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认识加工交互作用的过程。相互作用模式 (the interactive model) 也称为图式理论模式 (the schema theory model) 。按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体裁的了解程度。在阅读过程中, 读者大脑中的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现实相互作用, 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 尤其是深层理解。交互作用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起关键作用, 借助形式图式模式, 教师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文体思路, 了解各种不同体裁的课文的结构特点。例如教“The Earth Sammit”时引导学生归纳文体思路并写出文章梗概, 即,

Introduction:Introduce the Earth Summit to the readers.Tell readers when and where it is first held and what it is about.

Body:Give more delail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problems discussed at the meeting.

Comclusion:Tell readers what we can do to protect our earth.

借助文章体裁结构帮助理解文章实际上是一种阅读策略,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下一阶段完成重建语篇的表达训练。

借助内容图式, 教师可启发学生寻找或利用文章上下文线索去激活自己大脑中相应的背景知识内容图式。例如教“Frightening Nature”引导学生回忆“汶川地震和XX海啸”等相关内容, 将文章内容与大脑中的相关信息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细节内容、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态度、写作意图及文章的“弦外之音”。语言图式在阅读理解中起着基础的作用, 没有语言图式, 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就发挥不了作用。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提高学生识别文章中词、短语和句子的能力。这样做学生读懂文章的能才会逐步提高, 下一阶段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时才会有基础。总之, 综合利用形式图式、内容图式、语言图式来指导二读课文, 对提高学生阅读综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 细读课文:可采用全文阅读、逐段阅读、全段阅读等阅读方式。

(2) 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讨论题、选择题等检测形式。

(3) 阅读拆词:可采用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或师生一起讨论归纳等双边互动形式。

经过二读课文及完成一些深层阅读理解问题后, 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 吸收信息或利用所获得信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阅读吸收信息, 吸收是为了表达。因此, 教学活动的设计不应只停留在输入的层次上, 而应该是在语言输入 (听与读) 和读言输出 (说与写) 之间产生一种平衡。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及题材信息重建语篇,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势在必行。

3. Post-reading采用自下而上模式, 侧重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自下而上模式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从最小的单位——字母和单词 (从底或下层) 识别开始, 逐步弄懂 (在顶或上层) 较大的语言单位——短语、分句、句子和读篇的意义。按照这个模式去理解阅读过程, 教师在教授阅读课时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障碍, 即弄清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

由此看来, 阅读课教学既是一门阅读课, 也是一门语言课。随着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化, 教师必须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阅读理解的问题, 说到底就是语言方面的问题。所以, 通过阅读可以学习语言知识, 通过学习语言知识, 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与语言学习, 两者相辅相成, 密切关系。另外, 中学英语大纲规定, 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 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 在完成二读课文之后采用自下而上模式深化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必然要求。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 归纳知识:可引导学生按语言单位来分类归纳;也可按段落顺序或情节内容来归纳排列。

(2) 深化知识:可介绍一词多义、词与词的区别、长句分析和逻辑纽带等拓展性知识。

(3) 运用知识:口头上可采用命题发言、口述大意、复述课文、话题讨论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

篇4: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兴趣;激励;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不少老师常常忽略了这个问题,以至于有的学生不会借鉴和欣赏别人好的东西。那么,应该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真正地使学生爱读,阅读才是一件快乐的事。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让阅读有自己的位置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读书都应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要坚持做到四个“每”:(1)每周安排一课时作为阅读课;(2)每个学生拥有自己的读书剪贴本或读书笔记本;(3)每天在家或学校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半小时以上的书报;(4)每个学生建一份阅读档案,以记录学生的读书情况。

2.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

创设情境,就是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对文章的内容有了直观的感受,那么也就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了。

从教十几年,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我认为语文是活的,它是有生命的。所以,我认为语文学习应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在教学时我们不能只局限于书本上的文字内容,我们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各种形象、生动有趣的画面,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然后,请学生想象一下在这个画面中,你看到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希望还能够看到哪些美丽的景物?在观察想象说话的过程中,学生们拓展了思维,同时也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会更高,想象会更丰富,思维会更活跃,也就达到了最佳的阅读教学效果。

3.进行多元化阅读评价激励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运用激励性评价,及时肯定、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使他们在激励中进步。同时因教师对学生多给予肯定的评价,就激励他们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使阅读教学得以优质高效地完成。可以利用这几种方式和途径进行评价激励:(1)用赞美性的口头语言当众肯定。这种方式既简单又特受学生欢迎,老师一句美言有可能让学生高兴半天,甚至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2)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如向别人推荐一本自己喜欢读的好书,介绍自己的读书收获等。

这样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阅评情况,进行更好地指导,更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3)提供读书成果展示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如进行读书剪贴、笔记展评、朗读比赛、写读后感比赛、讲故事比赛等。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林语堂在谈读书时说道:“读书须有胆识、有眼光、有毅力。”这可作为我们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一面镜子。不管多优秀的教师,不管多认真的学生,不利用好的学习方法,再努力和认真也达不到最佳效果。我们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们还应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就能逐步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大声朗读和默读的习惯

有的学生读文章走马观花,一目十行,这样怎么能达到阅读的目标呢?应教会学生朗读和默读。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应做到:(1)用普通话正确地读,不加字、不漏字;(2)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要读流利;(3)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同时,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读,从而达到以朗读促理解,以理解促朗读。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默读是要求学生不出声的读。在指导学生默读时,首先指导学生读时不出聲、不动嘴巴、不指读,用眼睛扫视。其次指导学生读时逐渐加快速度。最后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从字里行间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并能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释疑的方式,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在含义以及内在联系。

2.培养边读边记的习惯

就是要求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觉得美的句子,用另一种颜色笔圈点、勾画、批注和摘录下来,并能在一些不理解的地方或者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地方批注出自己的感受或体会。边读边记使学生在阅读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同时提高了学生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学生要解决那些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除了向老师、家长或同学请教外,还可以利用工具书求得解答。工具书要装进书包,带进课堂。凡是在读书、读报或读其他课外读物时遇到了生字、难以理解的词语,都可以请教工具书,使之逐渐养成好习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应注意持之以恒,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的,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不会有好的效果。要教育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断积累,这样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4.培养思考质疑的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善于思勤于思考,从而提出新的问题并尽力去解答。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放在首位,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读书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疑难问题,那么只要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会明白其中的内容了。还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质疑问难是理解和感悟课文的关键。课文中哪些地方让学生质疑,怎样促使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都是教师要考虑的重点。

5.培养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的习惯

交流可以使模糊的问题清晰,可以激发出新思想的火花,交流心得可以领悟整体、体味局部,并充分体验到读书的乐趣。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学习的坚实基础。如果我们要实现心中的教育理想,使学生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而且学得比我们强,我想,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从热爱读书和主动读书开始,从小就做一名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的新时代少年。

篇5:你怎样理解阅读能力培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特点专题

一、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一) 让学生充分预习, 初步感知教材

预习中查找资料, 弄懂字词意思, 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主要内容, 画出重点词句, 理解课文内容, 并在初读中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课上交流、汇报。比如, 在教《草船借箭》一课前, 我让学生先了解三国的形成、鼎立、衰败过程, 了解曹操、诸葛亮、周瑜、鲁肃的为人特点。课上学生们热情高涨, 把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知人知天, 曹操用兵多疑, 鲁肃为人诚信, 周瑜嫉贤妒能的性格特点分析的非常透彻。课后不少学生又捧起了《三国演义》, 全班掀起了"三国热"。

(二) 让学生抓重点词句读讲, 侧重感受揣摩训练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读读、想想、画画、演演, 运用多种感观体会语言含义, 与课文情感产生共鸣, 探究语言规律, 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读懂哪些语句, 文章为什麽这样命题?这样开头、结尾?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这样写好在哪里?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所有的这些让学生自己体味出来。

(三) 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

每一篇文章都有它不同于其他文章的个性, 通过概括特点是对文章的整体回顾, 又是为今后的写作做好充分的铺垫。

(四) 积累内化训练

结合语境的积累, 结合情感的积累才易于被内化。因此, 阅读教学是促进语言材料内化途径。课文讲完以后, 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 有感情朗读或背诵, 释放情感, 在读中明意, 读中感悟, 读中吸收, 并把好词、段, 积累下来, 日积月累, 词汇丰富了, 写出的文章也就充实了。

(五) 阅读借鉴

说说自己在写同类文章时, 写作可以借鉴的地方这是阅读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 也是下一步读写知识迁移的一个起点。它犹如搭在"读写"之间的一个桥梁, 让学生跨过桥梁顺利到达知识彼岸。

二、读写结合,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阅读教学后进行仿写、叙写, 趁热打铁, 读写迁移, 是练习写作的最好时机。如在教完《三味书屋》时, 仿写一篇《我的小屋》;学完《爸爸和书》后仿写一篇《我的爸爸》;学完《爬山虎的脚》后仿写一篇植物。学完人物篇仿写人物, 学完景物篇仿写景物。学一类, 仿一类。让学生有样可照, 仿得轻松练得愉快。从学到仿, 然后是创造写, 最后是学会写, 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如果说阅读教学是教给学生方法, 作文教学则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现在大部分学生写起作问就感到头痛, 无内容可写, 写起来空洞、乏味, 再就是胡编乱造, 写出虚假的作文。究其原因, 我想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学生没有掌握写作方法, 写起来杂乱无章, 无中心、无条理。二是学生不注重大量阅读和背诵积累, 胸无点墨, 谈何妙笔生花:写出的文章只能是空调乏味、淡如白水。三是学生脱离生活, 要引导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人和事、身边的真人真事, 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让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我的想法及做法是:

(一) 从内容入手, 培养学生观察力

学生写文章无从下手, 往往缺乏观察, 头脑中没有素材、身边的人、事视而不见。生活是写作源泉, 指导是写作钥匙, 在学生写作前, 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方法。如看一幅图, 必需要有一定的顺序、抓住重点, 然后观察。写作要抓住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观察, 用人物自己的动作、语言展示人物性格, 写动物要从外形、生活习性、活动特点等方面进行观察。写植物要从茎、叶、花、果实的形状、颜色、味道及用途等方面观察。通过观察, 我曾经把花草、小动物、玩具等带到教室, 按指导方法观察。通过观察, 学生积累与写作素材, 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 他们才能处处留心观察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 写出事物才细腻、逼真。

(二) 教学材料、组织材料, 积累素材

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后, 我又叫学生围绕中心去选材, 思考选择什么材料新颖而又有说明力。哪些材料不能突出中心, 那些材料需要重点写、详细写, 都要让学生自己先想好、安排好。比如, 在教学生写"一个熟悉的人"时, 我先让学生想好写谁?然后确定中心, 也就是想写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中心确定好之后, 我让学生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其他学生评说选材有没有说服力, 帮助不切题的那些同学重新选材。这样长期训练, 学生就知道写文章时, 都要围绕中心认真选材, 避免文不切题、离题万里现象的发生。

(三) 通过不同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有的学生会选材, 但词汇贫乏, 写出的文章也没有吸引力。于是, 我就从说话训练做起, 每天早晨成让学生播放新闻, 还可以对社会现象进行评说, 有时也根据课文限定说话内容。天天练习, 不仅增长了学生知识, 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还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除了播放新闻, 还可以定期搞故事赛、朗读比赛。班级设立“图书角”, 让学生在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中养成广闻博记的习惯, 让学生多读、多思、多练。

篇6:你怎样理解阅读能力培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特点专题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习惯

厚积薄发,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积累语文知识习惯的培养,如果没有知识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不会提高。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指导学生收集课内外词汇,培养他们摘抄、做笔记的习惯,因为摘抄、做笔记是阅读积累的有效方法,如果能够坚持做好这件事情,就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例如,在初一时,我组织学生阅读《西游记》,并指导他们怎样写批注,怎样写心得,怎样作评价等,这样学生就会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遇到阅读理解时也会从容自如,游刃有余。

二、教给学生做阅读理解题的方法

俗话说得好,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多年的实践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摸索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的方法,并把这些方法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具体方法如下:(1)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当我们读完一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应该明白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事或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边读前面的边想后面的,看到原因就应该想到结果。这样,就把文章的思路、行文线索记在脑子里,再做题就得心应手了。(2)把握文章中心。文章无论长短,都有一定的创作目的,都有中心意思,那么,怎样把握中心意思呢?我认为,可以从题目、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段入手,这些都和中心思想紧密相连。在做题时,都离不开中心意思,只要紧紧扣住中心回答就行了。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研究该项课题,争取大幅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永聪.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初探[J].新课程学习,2009(11).

[2]楊慧莉.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03).

[3]黄琳洁.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2006(05).

篇7:你怎样理解阅读能力培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特点专题

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 国际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要求教育应为受教育者进入国际劳动力市场创造条件。中国进入WTO对这种互动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此未来人口素质也有了新的内容与要求, 未来劳动者仅仅掌握本地文化是不够的, 还必须掌握异国文化, 融入异国文化, 这对技工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现代技校生应该是应用型人才和劳动者, 被要求一专多能。技校生的工作性质决定他们在工作中要具有相当的英语阅读能力。然而, 技校生源大部分是在中考中未能考入重点中学或者普通中学的学生。在初中的同龄人中, 他们的各科成绩都处于中下等水平。自然, 他们中大多数人的英语成绩都不尽如人意。而且, 在初中英语教学求升学率这根指挥棒的指挥下, 学生们主要浸泡在词汇、语法和听力的题海中, 没有足够的时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进入技校的学生更是如此。因此, 培养和提高技校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迫在眉睫。

二、培养和提高技校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这充分说明了大量阅读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培养技校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增加他们的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 提高他们的阅读技巧, 从而正确理解文章, 否则准确地理解文章或是文中某句句子的含义就将成为一句空话。例如:

A:How do you like the film?

B:It is a Dead Sea apple. (令人失望的事情)

如果不了解Dead Sea apple的出处, 就无法理解“B”的意思。

丰富的背景知识,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 若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 就很难真正地理解阅读材料。

可是对于这个没有自信、没有学习动力、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差的群体, 教师要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比培养中学生、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所做的工作要多得多。教师首先要在阅读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 在情感上树立技校生阅读的自信心, 然后激发技校生阅读的兴趣, 最后才能进行阅读技巧方面的训练, 通过大量阅读真正地提高技校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 赏识教育在阅读中的应用

教育就是一个通过鼓励肯定学生的品德和品行让其追求成功的过程。在人类的所有本性中, 渴望被赏识是最热切的, 教师对学生认知活动的期待会影响和改变学生自身的思想体系, 对于学生自信的培养有直接的影响。不断地给学生鼓励和爱, 学生自然就会产生自信。如果学生对教师信任, 并乐于接受教育, 则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自信, 使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当然,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必须是恰当的, 也就是说这种期待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另外, 当教师对学生有所期待时, 应该选择恰当的时机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期待。作为一个教育者, 应该说没有一个学生不可以被教育。可是对技校的教师来说,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 常常觉得力不从心。问题的关键是技校的教师们是否了解技校生, 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否运用或是灵活运用了赏识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智。当然, 技校教育工作者要注意的是不能只有廉价的表扬, 更应有中肯的提示和指点, 对学生的不良习惯必须加以约束。

在英语阅读课上, 我们可以经常用:“You are fantastic.”“You are really excellent.”“I am truly proud of you.”“You are so wise/smart.”这些鼓励性的话语, 不仅能建立学生的自信, 而且能激励他们去活动, 更会让后进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即使学生回答不出问题, 也要用鼓励性的话语或是表情去鼓励学生再努力。当他们给了一个错误的答案的时候, 可以用升调而不是用降调, 例如“No!”, “It is wrong!”。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时, 要注意纠正错误的方式, 以免伤害后进生的自尊心, 从而影响他们的积极性。技校英语教师应该用一种积极的公平的合作的态度去纠正他们的错误, 目的是激起学生的热情和唤起学生的自信, 最终达到一种使其主动想学的状态。当想让学生做什么事情的时候, 要注意用礼貌语言, 例如:“Please sit down.”“Would you please come to the blackboard?”“Would you please keep silent?”代替“Sit down.”“Come here.”或“Keep silent.”。当批评他们的时候, 要尽量使用委婉语。赏识教育和批评并不矛盾, 应当做到“赏识为主, 批评为辅”。

(二) 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第一步是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孔子在《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技校生带着十足的兴趣和明确的目的去阅读, 带着强烈提高自己的愿望, 有意愿尝试一些阅读技巧, 带着动机去练习, 那么结果将会很理想。相反, 如果学生充满焦虑和带着紧张的心情去阅读, 那将大大地降低他们的阅读速度, 影响他们的理解。教学经验告诉我们, 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 它能够点燃智慧的火花, 并且有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英语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授学生阅读技巧, 而且要想办法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并且独立地阅读。

阅读的目的是把大脑中已经有的知识和书本中要提供的知识联系起来。如果读者对于与阅读有关的知识一无所知, 那么大量的词汇经过大脑就如同大量的水倒在手里一样, 你所记住的单词将不多。看下面的例子:

edgcabf这很难读, 很难记住。

edg-cabf分成两块容易记忆。

abcdefg因为读者大脑中有这个相关的知识而相当容易记住。

因此如果你了解运动方面的知识, 那么阅读体育信息就比较方便;如果你具有园艺和种植方面的知识, 那么阅读此类文章就比较容易。这是因为当你在阅读理解和贮存信息时, 无论如何你大脑中都有个知识框架。因此我们要选择学生熟悉的阅读材料。

当学生读到比他们现有的水平低的文章时, 我们仍然应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给学生阅读一些好的积极向上的文章, 或者是其他有趣的幽默的阅读材料, 这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 在教学中也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借助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学习英文歌曲, 在音乐欣赏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让学生在动容、动情中充分理解歌词的含义。也可以在课后、课外举行一些阅读方面的竞赛, 这些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很大的作用。

(三) 解决阅读中的词汇问题

技校生词汇量小, 但是记忆力很强。增加他们词汇量的最佳方式是带一本小字典。我们可以建议学生常常带一本小字典, 利用等车、闲聊等时间随时随地地背单词或是利用这本小字典查阅单词, 对于那些词汇量低于他们应达到水平的学生来说, 可以让他们结合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每天记住一定量的单词。

单词教授可以包括发音、构词法、使用方法等, 也可以利用单词构词上的相似性, 或者意思的相似进行联系。例如:catch, batch, hatch, patch都含有atch, 可以把它们归为一组。

在上下文中掌握单词会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单词的意义和用法。学生通过接触各种语境后逐渐地学习和运用单词, 例如:since这个单词, 以下的语境中就有不同的意义:

1. Since everyone is here, let’s begin our meeting. (既然)

2. It is three years since Tom moved here. (自从……以来)

3. Jack has not seen Tom ever since. (从那以后)

对单词进行这样深层次的语义加工, 学生能更加深刻地记住单词。

我们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联想训练来记忆单词, 比如, fiend是魔鬼, 它和我们熟悉的单词friend (朋友) 只差一个字母, 我们很容易这样联想:魔鬼和朋友之间的区别就是真诚 (r) 。又如:fate (命运, 注定) 可以借助fat (肥的) 来联想:肥 (fat) 鹅 (形状如e) 的命运注定是被吃掉的。

在教学中, 在准备阅读材料的时候, 技校英语教师应该挑选出文中重要的和比较难的单词或者词组, 在教授该阅读材料时学生作出解释。这样做, 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有用的。教师给予他们的帮助越多, 他们会学得越好。我们可以给技校生举一些单词使用的例子, 让他们学会单词的使用方法。在教授单词时, 用英文解释单词, 当碰到学生不认识的单词时, 可以把这些单词写在黑板上。

在阅读时, 我们有时可能忽略了过渡词。其实应该养成注意“过渡词”的习惯, 这样有利于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必须让学生明白过渡词对于理解阅读材料是相当重要的, 在阅读时也要注意这些单词的作用。单词and通常告诉我们下面有更加重要的信息, 单词but意味着在意思上的转折, 单词as等于a the same time, 单词if告诉我们将提出一个条件。也要让学生注意其它过渡词的重要性, 例如before, while, after, since, for, be-cause, so, when, where, what等。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利用晚自修的时间阅读对于他们来说难度适宜的文章, 或者可以反复地阅读英语故事书、一些英语文章, 以求增加词汇量。

(四) 提供恰当的阅读材料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学生自愿地快乐地阅读大量的不同种类的阅读材料。有许多的因素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科书、教学方法、教师的素质、教学环境等, 在这些因素中, 大多数学生认为, 阅读材料是首要因素。怎样选择阅读材料?我们通常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喜好去选择阅读材料, 选择我们认为对学生适合的阅读材料。其实, 我们应该分析学生的需求, 这称为需求分析。这个术语不仅用在经济领域, 而且用在教育领域。在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 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学生的特点, 选择能激起学生兴趣, 加强他们阅读动机, 调整他们情感状态的文章。

学生对阅读材料满意与否, 取决于他们的学习目的, 对学习的期望、语言水平和兴趣, 等等。当阅读材料满足他们的需求时, 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如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那将会给学生带来负面效果:学生将会厌读。应该考虑学生的基础、学生所学的专业、将来从事的工作,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一个学生的专业是计算机应用, 那么我们选择这个领域的相关材料, 将不仅是他所喜爱的, 而且也许是对他将来有用的。教师要尽可能地做到阅读材料以学生的阅读需求为基础, 以学生的选择标准为准绳。

(五) 培养学生快读的习惯

速度在阅读理解中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如果我们想要学生养成快读的习惯, 就必须解决很多的问题。例如: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否健康。不良的阅读习惯会影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则会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尤其是对技校生, 他们大多数人具有厌学心理, 落后于同龄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升, 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每次训练, 我们要限定阅读的时间和篇幅, 只有通过这个办法, 才能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习惯。为此我们可以采取很多方法。如:

每周让学生做至少一次的限时限量阅读, 利用上英语课前十分钟时间, 让学生做一篇250—350字左右的阅读理解, 以后逐步增加词汇量, 开始由每分钟40个单词逐渐增加到每分钟70—80个单词, 并扩大阅读总量。在学生完成阅读后, 教师进行简单的讲解分析, 以使学生经过不懈的努力, 阅读速度得到不断提高。

在阅读时, 我们可以教授学生扩大视幅, 根据文章意群来阅读。经研究发现, 人眼可以在1/500秒的时间里辨认4个非常小的字母。现在美国人的平均阅读速度是每分钟200个单词。可见, 人们在阅读速度上的潜力是多么巨大。当然要提高阅读速度必须提高我们眼睛的感知能力, 为快速阅读服务。

(六)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助于学生将来在工作中进行大量的阅读, 使他们终身受益。很多学生在阅读英语时存在译读、指字读、逐字读、频频查字典等不良习惯, 严重地影响着阅读速度和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还要对学生加强阅读方法指导, 使之掌握阅读技能。例如:引导学生养成视读习惯, 捕捉关键词阅读, 抓住主题句阅读, 利用上下文推测词义阅读, 通过标题、小标题来推断文章主题等能力和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 要有良好的习惯, 一定要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不能边聊天边阅读, 也不能边阅读边干别的事。对于不同内容的阅读材料, 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对于重点的文章、精彩的段落、典型的句式要精读, 即逐字逐句地熟读深思;对于一般的文章只需泛读, 以求达到一定的阅读量;对于那些与自己实际英语水平相差甚远、过难或过易的文章没有什么意义、不能从中获取知识的文章可以略读, 跳读, 甚至干脆不读。这样, 阅读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在一定的时间内收到最大的功效。

教会学生对不同体裁的文章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记叙文,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应用文、说明文和科普短文, 找到主题句、文章的层次、逻辑关系。议论文, 注意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还有利用问题引导, 选项提示, 在文章中迅速搜索相关信息, 找出关键句子。

三、结语

通过大量阅读, 培养技校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我认为以下几点具有深远而实际的意义:

使技校生了解异国文化, 拓宽文化视野。通过培养技校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技校生能够在课外进行大量阅读, 从中获取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 从而具备走向世界的素质。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技术革新、新材料的应用, 社会要求的是既要懂现代技术, 又要有操作技能, 即应用型人才和劳动者, 要求一专多能。掌握一门专业技能的技校生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而掌握英语则是他们参与社会竞争所必须具备的技能。大多数的技校生毕业后都将成为各个行业的一线劳动人员, 那里的许多进口设备、说明书、操作流程等都需要他们准确地掌握。培养他们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他们将来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在培养技校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中, 注意他们的情感因素, 应用赏识教育, 对于这样一个自信心、自我期望极低、学习习惯差、动机不足的群体, 有助于树立他们阅读的自信心、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最终树立他们对自身的自信心。

从教学角度来说, 基础学科在技校同样受到重视, 阅读理解是英语教学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培养技校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有助于他们英语成绩的提高, 可以使技校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摘要:英语阅读理解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根据技校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缺乏自信心并具有厌学心理这一实际情况, 在帮助技校生树立自信心的基础上, 提出通过大量阅读的方法培养和提高技校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技校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大量阅读

参考文献

[1]江雪宁.注重阅读材料选择提高学生阅读能力[J].上海: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4.4.

[2]吴长安.中学生英语阅读障碍的成因及对策[J].上海: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4.2.

[3]刘金玲.英语阅读技巧与实践[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4]王红, 王雁.促使学生进入阅读状态的策略[N].天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 , 2003.9.

[5]闫传海, 张梅娟.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介入[J].外语界,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5.

[6]张光兵, 肖平.影响英语阅读能力的因素及对策[J].北京:中学外语教与学, 2004.4.

[7]李岳秋.中学生英语阅读习惯的调查报告[J].北京: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3.12.

[8]钟启泉.双语教学之我见[J].上海:全球教育展望, 2002.2.

[9]来继红.造就天才的最佳方法[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4.

篇8: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307-01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按照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在语文教学中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激发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使学生既爱读书又会读书

在阅读教学中,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

1、通过解题设置悬念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如教《阿炳在1950》一课,我先板书“阿炳”,问阿炳是一个怎样的人;再板书“1950”,让学生说说“阿炳”与“1950”之间的联系;然后在“阿炳”与“1950”中间板书“在”,并设疑说:“为何要突出阿炳在1950”?对于阿炳而言,1950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学习了课文,大家都会明白的。”为了弄明白这些问题,学生不论是听课文录音,读课文,还是讨论课文内容,都非常积极。

2、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根据学生好奇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尽量使用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展现教材情景,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如教《南京大屠杀》这篇报告文学时,我找到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图片、影片,运用多媒体,一边放映图片、影片,一边放音乐,一边讲解,营照沉重而伤感的氛围。并播放南京大屠杀的史料及具体的屠杀人数,让学生了解六十多年前,侵华日军在中国大地上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在南京犯下的这一滔天罪行。使学生铭记“历史不容抹杀,历史不容篡改,历史不容重演”,从而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3、学生活泼好动,表演欲强

教童话这一类性质的课文,我常常让学生扮角色表演。如教《犟龟》一课,在学生把课文自读一遍之后,我请七位学生分别扮演小乌龟、鸽子、蜘蛛、蜗牛、壁虎、乌鸦、小猴子,表演“犟龟“的故事。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了课文内容,了解小乌龟最终成功的原因和“犟”的内涵,并让学生明白了“只要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就一定能获得胜利”的道理。

二、启发积极思维,鼓励质疑问难,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

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千方百计地增加学生的思维活动量,促使他们多读多想,熟读精思,学会思考问题。为了促使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考,教学课文时,我先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思考。如教《背影》,初读课文时提出:这篇课文令你最感动的地方是什么?第二遍读课文时提出:为什么你觉得父亲送别儿子时说的几句话令你感动?为什么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时的场面令你感动?为什么父亲信中的话让你感动?为什么父亲的背影令人感动?第三遍读课文又提出:哪次写背影写得最具体、细腻?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就可促使学生读书时眼到、口到、心到,“俯而读,仰而思”,逐步养成用心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教师的提问还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想象。有些课文的内容颇有争议。如《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的结尾:“有人说尾巴消失时人类的进化,我则认为尾巴的消失是人类的退化,愿世上人人都有一条实用而健美的尾巴。”教学这篇课文的结尾时,我问:“人类尾巴的消失是进化,还是退化?问题一提出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个个争先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三、设计个性化的话题

个性化的话题可直接唤起学生阅读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个体的阅读兴趣。个性化话题涉及的角度很多:以任务为话题,可设计为“我认为他(她)是一个 的人”。如阅读《鲁迅自传》、《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等文章,学生可以饶有兴趣的用这一话题说出自己对文中人物的看法和评价。以景物为话题,可以设计为“我所喜欢的一个画面(景物)是 ”。如阅读《苏州园林》、《春》等文章,学生运用这一话题说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个画面或一种种景物,并陈述喜欢的理由时,学生总是争先恐后,意犹未尽。另外还可以以想象,以人生感悟为话题,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体阅读兴趣,更能让他们获得人生的有益启示。

四、开展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努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在教好课文的同时,我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每天一个“成语故事”或“名人故事”,每上语文课都抽出几分钟让学生讲他们准备好的故事。教学课文以后,我结合课文向学生推荐有益读物,如我国的四大名著等。还动员学生订阅语文报,帮助他们建立“读书角”,把书集中起来,供大家借阅。

上一篇:空气污染的预防下一篇:工作总结李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