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阅读理解B命题特点

2024-04-26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B命题特点(通用10篇)

篇1:考研英语阅读理解B命题特点

考研英语阅读命题特点分析

考研英语阅读在整个考研英语试卷中占分最大,因此,我们有必要下大力气了解考研英语阅读的方方面面,下文结合考研英语大纲为大家分析了考研英语阅读的命题特点。

(一)命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根据20《英语考试大纲》修订部分的内容,阅读理解B部分现有三种备选题型(包括增加的选择搭配新题型)。每次考试从这三种备选题型中选择一种进行考查。

备选题型有:

1.一篇总长度为500~600词的文章,其中有5段空白,文章后有6~7段文字。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这6~7段文字中选择能分别放进文章中5个空白处的.5段。

2.在一篇长度约500~600词的文章中,各段落的原有顺序已被打乱。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和结构将所列段落(7~8个)重新排序,其中2~3个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已给出。

3.在一篇长度约500词的文章前或后有6~7段文字或6~7个概括句或小标题。这些文字或标题分别是对文章中某一部分的概括、阐述或举例。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这6~7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5段文字或5个标题填入文章的空白处。

(二)试题特点

阅读理解B部分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连贯性、一致性、逻辑性等语篇、语段整体性特征以及文章结构的理解,即要求考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整体和微观结构。考生既要理解和掌握文章总体结构和写作思路,又要弄清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一新题型的增设,使文章长度从传统阅读理解中的400词左右增加到500~600词,大大增加了阅读的总量。这就要求考生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还要能够准确的猎取文章的具体信息,并概括出文章的主旨要义,尤其是要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观点,区分出论点和论据,并能把握文章的写作结构和脉络层次。新题型考查重点从较低的语言基础知识即词汇和语法、句子的层次提高到段落和篇章这些较高层次的语言知识上来。因此,考生不仅需要了解文章的主干内容还要把握文章结构上的逻辑关系和整体布局,从而准确无误地将选项部分和文章某个部分一一对应,并可以与空白处的上下文有机地衔接起来。

新题型更加突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密切关系,因为在英语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有其表达上的语言规律和篇章结构上的层次安排,所以,如果在进行英文写作时可以做到主题突出、段落层次鲜明、行文自然流畅、衔接手法多样、文字连贯,在做此类阅读新题型时必然有所裨益。

篇2:考研英语阅读理解B命题特点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一直是广大考研学子心中一块难啃的骨头,阅读复习的好,整个考研英语成绩就不会差。那么怎么才能在日常复习中加强阅读解题的能力呢?英语辅导专家告诉大家,复习考研英语阅读,首先要分析其中的特点,根据考试的特点加强自己的`薄弱环节。

一、考研英语阅读特点

1。内容新知识面广

从每年考题分析看,大部分短文选自当代的报刊杂志,新词多,术语多,考生必须了解词组的确切意思才行。

2。句型或句子结构比较复杂

历年考研英语阅读中,出题的关键点都集中在一些长难句上,长难句的句型和句子结构复杂,容易迷惑考生。

3。词汇出于大纲 又高于大纲

考研英语阅读中出现的词汇,都是结合句子或者文章的语境出现的,大纲中词汇最基本的意思往往不是正确答案。

二、考研英语阅读复习方法

针对考研英语阅读的特点,如何在以后的复习中加强自己的复习呢?

1。多看考研阅读来源文章

既然大部分短文选自当代的报刊杂志,那么考生在日常复习中,多参考一下考研英语阅读文章,当然是最好的方法,培养语感的同时,还帮助自己分析句子结构。

一般《经济学家》、《商业周刊》等都是考研英语阅读常参考的书刊,大家可以将其当成参考文章。

2。自己动手多翻译

阅读中有些句型或句子结构特别是长句、难句必须多看,自己动手多翻译。只有这样做才能把全文看懂,答题才有真正的把握。

3。词汇在掌握所规定的词和词组外,还要有意识地扩大词汇,其中包括:

(1)在不同知识面的文章中出现的相关新词或术语;

(2)自己学过的词或词组在文章中意思引申了,转义了;

篇3:考研英语阅读理解B命题特点

一、总体分析

1. 命题形式

阅读文本后进行客观选择是各地共同采用的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的形式,在此基础上,近年江苏省很多地区还采用了图表式任务型阅读的形式。

客观选择型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完成文本后面附有的若干根据文本内容设计的测试题,从而检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常采用的形式是要求学生对四个选项给出的信息进行辨别、判断和推理。

图表式任务型阅读是任务驱动式的阅读,它要求学生根据所读材料提供的信息完成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任务,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用英语表达,输出信息。

2. 内容选择

中考阅读理解的题材非常广泛,包括科普、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体裁也非常丰富,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图表等。阅读内容多为学生所熟悉的素材,具有时代性、趣味性、实用性、文化性和社会性等特点。读懂这些内容,既需要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所学的单词、词组、句型及相关的语法知识,而且需要学生具备根据书面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 考查技能

综观近年江苏中考阅读理解,客观选择型阅读主要涉及考查学生:获取文本具体信息的能力;根据上下文语境或构词法等知识推断理解生词含义的能力;根据语篇内容进行大意概括的能力和根据文本线索推断出隐含的深层含义的能力。图表式任务型阅读要求学生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能够将语篇的主要结构和图表表达形式相对应,并能够用适当的形式表达相关信息。

二、例题解析

1. 阅读后客观选择题

例1阅读下列材料,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最佳选项。(保留原题号)(2012·连云港)

“The only thing holding you back is yourself.Never say never”,said a rising 17-year-old singer,Justin Bieber,who was just an ordinary boy in Canada a few years ago.

After the accident of falling from the 18th floor and lying in the snow for three hours,my hands were frozen and my spinal cord(脊髓)was seriously injured.All the doctors and professors in the famous hospitals in Beijing told me that there was little chance for my hands and my body to recover(康复).

After half a year of medical treatments and recovering exercises,I could not make any more progress for over a year.What was worse,I suffered a lot from depression(绝望).On top of this,I suffered from insomnia,making every minute of the night seem to last forever.Hopelessly,mom and I came back to my hometown,which is a small town in Guangdong.

At that time,I thought that I would never be able to walk again.I would never love and be loved.I would never be able to earn even a penny.I would never be able to repay the kindness I got from my parents and many nice people.Life was meaningless.

Now two years has passed.My hands are 80%recovered.I can even type faster than a healthy person!Up to now,I have worked for a law firm as an interpreter for half a year already.Although I don't earn as much as before,I am able to pay for the food and clothes I need.What's more,I even have extra money to buy thanksgiving presents for my parents and my boyfriend Through my blogs(博客),many people get to know me and like me.I can bring happiness to them.I can help those who are still suffering from depression and the pain of illnesses by chatting with them...You see,I am living a meaningful life and I am happier than ever I could have dreamed.

So,my friends,never say never.As long as you are alive,there is always hope and possibilities.It is never too late to take action to realize your dreams.

( )38.What's the writer's present job?

A.A singer. B.A typist. C.A professor. D.An interpreter.

( )39.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insomnia”in the third paragraph mean in Chinese?

A.失眠 B.失忆 C.麻木 D.低烧

( )40.All of the following words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the writer's present life EXCEPT______.

A.helpful B.meaningful C.painful D.hopeful

( )41.According to the passage,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the writer isTRUE?

A.She gets a lot of help through her blogs.

B.She is in love with a young man at present.

C.She got medical treatment soon after the accident.

D.She had no job and earned little before the accident.

答案及命题分析:

本文主要讲述作者在一次意外中受伤,几乎丧失了自理能力,从而陷入了绝望。但是,经过坚持和努力,作者重获新生。短文告诉我们,不轻言放弃,就会充满希望。

38.答案为D。这是一道细节理解题。由第五段的“Up to now,I have worked for a law firm as an interpreter for half a year already.”可得知答案。

39.答案为A。这是一道细节推断题。由此单词后的“...making every minute of the night seem to last forever.”可以推断出此单词意为“失眠”。

40.答案为C。这是一道综合理解题。短文最后表示,现在作者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只有C选项“painful”表现出的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与文意不符。

41.答案为B。这是一道细节推断题。从倒数第二段的“What's more,I even have extra money to buy thanksgiving presents for my parents and my boyfriend.”可以推断出答案。

例2(保留原题号)(2012·南京)

You may have noticed that the world's population is not evenly distributed(分布)around our planet.There are some countries where people seem to be living nearly on top of each other because conditions are overcrowded.Then there are others where it seems that hardly anybody lives.What influences this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people?There are specific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living in a certain area.

The two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people's choice of location are climate and resources Climate is the usual weather conditions in a region.Areas that have bad weather are generally less deal as places to live in.The north and south poles at the top and bottom of the world may be beautiful in their rugged,natural way,but the disadvantage of the bitterly cold and windy conditions usually keeps people away.When it comes to climate,warm conditions and a norma amount of rainfall are advantages that attract people.

Natural resources are things that we get from nature that help us survive.Each region offers different resources,and therefore attracts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People who enjoy the beach can make their living by catching and selling the ocean's many fish and other sea creatures Those who prefer farming can take advantage of rich soil(土壤)in valleys near rivers.Some people are willing to accept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terrible conditions of deserts or mountains in order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resources like oil or woods.

( )41.The underlined part“on top of”in the first paragraph most likely means______.

A.very close to B.on the highest part of

C.in control of D.on the surface of

( )42.What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distribution of people?

A.Resources and oceans. B.Climate and rivers.

C.Climate and resources. D.Warm conditions and rainfall.

( )43.The writer thinks many people don't live near the north or South Pole because______.

A.they can't get enough food there

B.they natural sights there don't attract people

C.the unpleasant weather keeps them away

D.the length of nighttime is too short or too long

()44.Why do people go and live in valleys near rivers?

A.The temperature isn't too low in winter.

B.The resources like oil can bring them much money.

C.People can make their living by catching and selling fish.

D.It's easier for people to grow plants or keep animals.

( )45.The purpose of the example in the last paragraph is to tell us______.

A.people cannot survive in cold conditions

B.different resource attract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

C.people usually prefer living at the seaside to living in mountains

D.a normal amount of rainfallis necessary for people to live in the desert

答案及命题分析:

本语篇主要讲述了全球人口分布不均匀的原因:气候和自然资源。

41.答案为A。这是一道词义猜测题。由文章第一小段第二句“There are some countries where people seem to be living nearly on top of each other because conditions are overcrowded.”可知条件是拥挤的,推测出人们彼此的生活是“接近的”。

42.答案为C。这是一道细节理解题。由第二段第一句话“The two main factors tha influence people's choice of location are climate and resources.”可知答案。

43.答案为C。这是一道细节判断题。由第二段“The north and south poles at the top and bottom of the world may be beautiful in their rugged,natural way,but the disadvantage of the bitterly cold and windy conditions usually keeps people away.”可以知道答案。

44.答案为D。这是一道推理判断题。由第三段“Those who prefer farming can take advantage of rich soil in valleys near rivers.”可以推断出:河谷地区更易于人们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动物。

45.答案为B。这是一道综合理解题。通读最后一段,并根据主旨句“Each region offers different resources,and therefore attracts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可以知道答案。

2. 图表式任务型阅读题

例1阅读下列短文,根据短文中的信息完成文后表格。(每空一词)(保留原题号)(2012·扬州)

What do we really mean by being open?Being open is a kind of invitation to others to come in,to speak and to share.It is important in letting others get to know how we think and feel.In this way we will be understood and accepted by others.If we aren't open with others,we won't fully believe in ourselves or others.

Here are a few ways for you to be more open.First,make your outside behavior the same with your inside feelings and thoughts.Second,share how you really feel about something instead of just opinions.Third,try to change your questions into statements(陈述句)and talk in the first person so that people will understand you more easily.For example,you might say,“I feel happy that you're here,”instead of,“Are you glad that you're here?”Finally,try not to say,“I don't know.”This usually means I don't want to think about it any more.

Remember also that it is not suitable to be open with everyone in every situation.You may want to be more open with close friends,but not with people you don't know well,because you are not sure how someone else will use what they know about you.Besides,some people may not be used to too much openness.If we say everything we feel or think to them,they will feel very uncomfortable at times.

In all,being open is a good way for us to get on well with other people,but we'd better keep the balance between being open and not being too open.

答案及命题分析:

本语篇阐述了作者对“开放”的认识理解。短文从“Meanings of being open”、“Ways to be more open”、“Reasons for not being too open”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命题设计(表格设计)可以看出,除了表格第一行的“Title”和最后一行的“Conclusion”外,其他三行分别对应短文的一、二、三段,而且,表格右列中标记点部分的内容都与短文各段落内容完全匹配。

56、57、58空,对应短文第一段内容,答案分别为Invite,how/what,accept。

59、60、61、62空,对应短文第二段内容,答案分别为Ways,sure,real/true,questions。

63、64空,对应短文第三段内容,答案分别为information,sometimes。

65空对应短文的最后一小节“Conclusion”,答案为make/keep。

图表式任务型阅读题不同于阅读后客观选择题,这种阅读题型融合了对词汇、语篇、结构等多个层次的要求,可以理解为是对阅读信息的二次加工,这样的题型更为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

三、命题趋势

1. 命题形式趋于多元

客观选择型阅读理解仍然会是中考阅读题的主要形式,同时,阅读与表达相结合的形式会更多地为英语中考命题者所采纳。除图表式任务型阅读外,任务型阅读还会有更为丰富多彩的形式,如:阅读后回答问题、根据短文内容完成单句、寻找最能表达短文主题的句子、将短文中的某个句子翻译为中文等。

2. 考查内容指向明晰

考查内容会主要集中在:理解并获取文章中的具体信息、根据语境猜测推断生词的意义、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理解作者的态度意图、把握文本篇章结构等方面。

3. 选材贴近现实生活

在体裁多样的前提下,选材除了有趣、有内涵并富有教育意义外,会更为关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地域文化特色并且实用性强(如产品说明书、广告图表等)的语言材料,目的是为了强化语言的实用功能,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心社会,同时,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作用。

4. 总体遵循《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篇4:考研英语阅读理解B命题特点

关键词:英语阅读理解;命题特点;解题技巧

英语阅读在整个英语考试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分值很大。因此,提高阅读能力是提高英语成绩的关键。英语阅读理解题篇目多,考生往往得分不理想。如何使自己在考试中发挥出高水平,必须研究分析阅读理解题的命题特点,理顺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技巧。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阅读理解题考查的能力

考试中心的考试说明指出阅读理解题要考查的能力以及相应的命题形式:1.考查理解事实、辩认细节的能力(细节题或辨认事实题);2.考查理解主旨大意及综合事实的能力(主题概括题和标题题,还有辩图形题、计算题、事件排序题等);3.考查理解字面表层含义以及理解深层含义的能力(推理题,如推测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判断作者的意图、态度、语气,把握文脉和全文的整体结构,理解句与句、段与段的关系);4.考查猜测词义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日常训练中要学会判断题目所属类型,从而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二、阅读理解题“干扰项”设置的手段

在设计阅读理解题时,设计者常常在四个选项中设计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答案,如果考生对命题规律一无所知,往往会跌入命题者设置的“陷阱”,笔者分析常见的干扰选项设置有如下几种手段:1.张冠李戴。干扰项故意把作者的观点与其他人的观点混淆起来;2.偷梁换柱。干扰项用了与原文中相似的句子结构和大部分相同的词汇,只是在不起眼的地方换了一个或几个词语,造成句子意思的改变或扩大和缩小了限定词的范围;3.无中生有。干扰项是生活基本常识和普遍接受的观点,本身是正确的,但与问题的设问毫不相干。答题时,考生一定要注意问题中有没有“in the author’s opinion”或“According to the passage”等类似的限定语;4.以偏概全。这类错误常出现在概括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或给文章添加标题的题型中,设置的干扰项与文章内容相符,且在文章中可找到依据,但它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干扰项;5.似是而非。这类干扰项与文章内容并不矛盾,看上去似乎有一定道理。但在原文中没有相关信息支持点,也没有文字依据,所以这类看似合情合理但脱离原文的干扰项不能作为正确的选项。

三、正确选项设置的特点

正确的答案项常常是命题人把阅读材料的内容或信息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再现出来。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1.使用与原文中一样的词句,但是这种情况不多见;2.喜欢采用与原文同义、近义、复述或相似的结构;3.使用原文词句的反义词或结构;4.答案项是对原文中生词或困难词句的解释;5.答案项是对原文词句或段落的归纳、推理或演绎。而了解这些命题特点,不仅有利于我们加快解题速度,也有利于在测试中提高得分。

四、正确的阅读理解方法和解题技巧

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应试技巧可大大缩短阅读时间,提高答题的准确度。

1.先题后文。即先读“题干”,再读短文。先审核了解哪些是事实性或细节性的题,哪些是归纳性或推理性的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短文,可缩短阅读时间,效果也会更好。

2.速读全文,了解大意知主题。读完“题干”后,就要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主题大意,辨析文体,根据不同文体特点运用恰当方法,搜索关键词、主题句,捕捉有效信息。对于那些事实性、细节性的简单问题,只需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段落就可答题。

3.跳读解难,做好深层理解题。深层理解题主要包括归纳中心思想、给文章加标题和推理判断题,是阅读理解的难点。对于此类题,不必复读全文,可以跳读那些与之相关的句子、段落,并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合理推断,从而找出正确答案。

4.注意首尾段和段落的首尾句。文章的首段与末尾段,段落的首句和末尾句,一般表达文章的主题和段落的中心思想,其它的段落和句子只起补充说明和解释的作用。因此,首要任务是找出文章及段落中的主题句,然后顺着提供的主要线索去捕捉文章的相关信息,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

5.掌握猜测推敲生词的方法

我们在阅读过程中的词汇障碍来自两方面:其一是未学过的生词;其二是旧词新义、一词多义。猜测生词的方法很多:(1)根据定义、解释或同位关系来猜测词义;(2)通过前后出现的正反对比词语来推测词义;(3)通过文中引出的同义词如or, like, similar等同类关系来推测词义;(4)了解构词法(以派生和合成为主)猜测词义;(5)利用熟词的新词性来推测词义。

6.利用常识解题

在日常学习中,考生应了解下列相关背景知识:(1)著名作家、艺术家及其主要作品;(2)科普常识:尽量了解生态平衡、环境污染、计算机应用和科技新发明等方面的知识;(3)了解西方社会的风土人情、社交活动、宗教信仰、失业现象、风俗习惯等;(4)多看新闻联播和各类英语报刊、讲座等;(5)熟记常用的缩略词语。

总之,阅读理解试题是英语考试题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分值。所谓“得阅读者得天下也”,如果考生能够了解一些命题规律,掌握一些必要的解题技巧,再加上课堂限时阅读训练和课外大量阅读理解练习的有机结合,那么,考生一定会在英语阅读理解试题上取得非常理想的成绩的!在此,笔者总结出一句话来与同仁分享,即:“阅读高分=适当的基础+正确的方法+适度的训练。”

作者单位:湖北经济学院

篇5:考研英语命题特点解析

考研英语命题特点解析

考研英语科目已落下帷幕,许多考生觉得今年的试题和往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因此,2013英语考研的第一个特点就是难度稳定。以阅读理解为例,20道题目当中除了两道主旨题之外,其余题目都是关于细节和细节推理的。而的考研英语阅读理解题目中,细节及细节推理题也有16道。而在近十年的考研英语中,细节题都是阅读理解的主要考察题型,这就决定了历年阅读理解的难度稳定。可以说,细节题决定阅读成败,重视细节题考研阅读就有了很大希望。细节题首先要求考生迅速定位到原文的哪一段及那一句话,然后重点分析这个句子,理解之后再仔细排除错误选项,测试的是一种准确查找信息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发现,考研英语的考试,经历了十几年的演变,已经是一种稳定性非常强的选拔性考试了,这对正在准备考研的同学们来说是非常好的消息,难度稳定有利于大家复习,抓住考研英语的重点考察内容。

2013考研英语体现出的第二个特点,是时效性越来越强。依然以阅读理解为例,20的第一篇阅读选自3月24日的《时代周刊》,第四篇阅读选自203月17日的《经济学家》。而20的`第一篇阅读选自年6月21日的《商业周刊》,第二篇阅读选自2012年6月9日的《经济学家》。我们可以看出,2012年阅读理解的文章已经是当年出版了,而相对于2012年,2013年的阅读均选自当年下半年的西方报刊杂志,文章的出版日期比2012年还新了近3个月,时效性越来越强。那么时效性增强这一特点,给大家透露出一个信息,需要去读一些时效性非常强的,最好是当年出版尤其是下半年出版的西方报刊杂志上的文章。

篇6:考研英语阅读理解B命题特点

1.加大了对古诗文考查的分量。不少地区,如厦门、广西等地,已将文言文阅读语段由传统的一大段上升到两大段。考查背诵或默写有此项要求的文言课文的段、篇或名言、警名等的比重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虽然出现不少新题型,传统的解释、翻译仍占不少比例。

2.阅读材料绝大多数选自文言文基本篇目,但有被课外材料逐步取代的趋势,如吉林、浙江、四川、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杭州等地考的是课外文言文。因为课外选文的考查避免了猜题、押题现象,命题更能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提高评价的效度。

3.重视考查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包括理解常见文言文词语的意义、理解文言句子的大意、了解文言文主要内容和基本写法等。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领悟能力的考查成为新的重点。客观题的比例在大幅度减少,主观题包括开放性试题将逐渐增加,文言文的比较阅读也将成为考查的亮点。

4.出现了一些课内外结合的开放性试题,开拓了文言文命题的新思路。如江苏连云港市的试题,要求把吴王夫差--伍子胥、蔡桓公--扁鹊、楚怀王--屈原、鲁庄公--曹刿、齐威王--邹忌、唐太宗--魏征等人的事例写在一段议论性文字中。

5.重视创造性阅读能力的考查。如福建莆田市试题,要求阅读《马说》后,从选文外再写出一句有关人才的名言警句。

针对以上特征及发展趋势,复习方法及应对策略为:

1.全面复习与重点复习相结合。这届初三有其特殊性,新大纲刚颁布不久,因此大家对以前大纲中规定的古诗文的基本篇目应作全面的复习梳理。不少地区的阅读题,除了注意量以外,还注意面的问题,如江苏宿迁选取的是《〈孟子〉二章》,但设计的问题中,却涉及到《愚公移山》《陈涉世家》《陋室铭》《醉翁亭记》等。还有一些地方对文言文的考查,就不采用中心语段的形式,而是天女散花式,这就提示我们全面复习不可少。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还要突出重点。复习重点:一是古文,二是古诗词。一般地说,四、五、六册的古文是复习的`重点。翻开近两年各地的中考试题,《出师表》《〈孟子〉二章》《核舟记》都是考查频率最高的课文,《马说》《愚公移山》《陈涉世家》《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课文考的频率也较高。其他如《桃花源记》《爱莲说》《陋室铭》等课文,每年也有地区涉及。这些课文都是复习的重点。在中考前,我们甚至可以确定重中之重的课文,那就是这些重点课文减去当地近三年中考出现的文言语段篇目而剩下的篇目。一般地讲,近年考过的语段或篇目今年再出现的几率很低。但千万注意,这不是绝对的。对重点课文,我们要一字不落地复习整理。

2.课内复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鉴于中考趋势的要求,我们在复习课内文言文时,也应学一些与课文内容、特色相似或难易程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如:在复习《捕蛇者说》时,可以学习《礼记》中的《苛政猛于虎》,两篇加以比较,更能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20和20中考文言文阅读已有不少地区采用了课外材料,这一趋势应值得注意,平时多作一些积累。

3.综合训练与专项练习相结合。复习文言文,综合训练少不了面对铺天盖地的训练材料,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同学们可根据情况自编练习外,还可选择一些关注教学前沿动态,紧握中学教研最新脉搏,讲究实用实效的杂志材料供训练用,也可选择近年的中考题加强练习,以便感觉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形势与内容,发现并弥补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除了进行综合练习外,专项练习也很重要,如按文言文知识的一些特点和规律分类复习。阅读文言文,就要掌握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一些特点,才能扫除阅读上的障碍。例如文言实词,就要懂得单音词、古今异义词、多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每一个知识点,都要举出例句加以解说,帮助掌握其规律性的东西。

4.加强朗读和背诵文言文。要顺畅地朗读文言文,就必须在了解词义、句意后正确处理文言句中的停顿,停顿处理得当,阅读就自然顺畅,背诵也容易得多。尤其对于一些长句以及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更要联系上下文,认真分析句子的结构层次,以免造成理解错误。朗读和背诵,对于积累文言文的感性材料,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是非常有效的。特别是要重视背诵,因为背诵性质的默写题最为常见,背诵通过默写来检查,是必要的,且评分严。背诵要注意三点:一是内容正确,不随意增减字词和易位;二是书写正确,不写错别字;三是能灵活再现记忆内容,摘出相关文字答题。

5.中考文言文考查多以文段形式出现。所选文段可能是一则课内语段,一则课外语段,也可能是两则课外语段。选课内文言语段进行考查,目的是检验学生课内文言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把课内知识学扎实。选课外文言语段,其目的是考查学生课内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考查学生能否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根据特定的语境依文断义。即使是课外语段,往往也会涉及课内语段知识,比如在选择题的选项中就说不定会出现课内语段的内容。所以,学生必须立足于课内文言文,扎实复习,并灵活运用,把课内与课外的知识结合起来。

篇7:考研英语阅读理解B命题特点

上海语文中考追求稳定原则,即:题型稳定、难易程度稳定、试卷结构稳定等。通过对近几年中考记叙文阅读材料的分析,笔者发现其选用的命题材料自身也较稳定地呈现出一些特点。在提倡绿色指标、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把握命题材料本身的特点,能在进行自主复习时,对复习材料的选择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有助于把握文本共性特点。(为行文方便,将近10年中考记叙文篇目罗列如下,限于篇幅,不全文摘录。2003年《成全一棵树》,2004年《最完美的礼物》,2005年《我的老师》,2006年《孩子和书》,2007年《老海棠树》,2008年《年轻的国旗》,2009年《在可可西里回头》,2010年《蘑菇转了一个弯》,2011年《龙眼与伞》,2012年《第一声喝彩》)

一、内容特点

我们知道,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近十年的上海中考记叙文,未曾出现以写景或者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也就是说,重点考察的是记人与叙事两类。当然,记人离不开叙事,而叙事也离不开对人的刻画,两者之间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因此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记叙文材料选择在内容上的一些特点。

(一)主旨上重视人文关怀与精神成长

1、恩情难忘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同学们的成长道路上,无数人给予过无私的帮助。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同学天真率直的鼓励甚至陌生人间的善意与帮助都是同学们成长的不竭动力与源泉。中考是对整个初中阶段学习生活的回顾,在众多难忘的恩情之中,以下几类值得重视。(1)人间温情

2012年的《第一声喝彩》通过记叙“我为女主人喝彩”和“同桌为我喝彩”两件作者亲历的“第一声喝彩”的故事,诠释了人与人之间充满着爱、温暖与善良的“第一声喝彩”对被喝彩者的重要意义,从而实现了提倡要由衷地为“别人生命中的亮色”喝彩的写作意图。这种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理解、欣赏、鼓励的和谐温情无疑是立足于广阔的人文视野之上的。(2)亲情 此类在十年中考里比例较重,如:《龙眼与伞》在讴歌母爱的同时,引发我们思考应该如何铭记亲情、感恩亲情。《在可可西里回头》引导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同学对“我很重要”、过于追求独立,对自我、个性、独立等认识进行反思,从而感悟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老海棠树》通过“我”与奶奶之间平凡的点滴,流露出温馨的祖孙情。再如《成全一棵树》等。(3)师生情

《我的老师》通过回忆年过五十的有残疾的刘老师,将一位乐观向上、敬业爱生、潜心教学的优秀教师展现在我们面前,透过一件件生动的事例,突出了刘老师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怀念、喜爱与敬重。(4)爱国情

《年轻的国旗》通过留美中国学生克服种种困难在国际街坊节上升起中国国旗的故事,唱响了一曲感人的爱国主义精神之歌。

2、成长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同学们正是通过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否定才能自我提高从而长大成人。初中四年,同学们对世界的认知、对价值的判断和对自我的定位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考正是一个让大家再次反思自我心路历程,珍藏自己的人生体验,从而明白成功源自于不断进步,人生需要不断向前走,更需要不断向后看的最佳契机。

如:《蘑菇转了一个弯》叙述了当“我”为大学毕业找不到理想工作而陷于痛苦时,父亲借采蘑菇的过程启发了“我”,让“我”最终明白:面对困难需要良好的心态,要坚信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有时候换一种方式,打破习惯思维和传统做法,让自己多转几个弯,也许离成功更近。简言之,就是让“我”懂得了如何面对困难与挫折。

(二)倾向于具有象征意味的核心物件。

篇8:高考英语作文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1 高考英语作文的命题特点

要把握英语作文的命题方向就必须了解命题特点, 据近些年英语高考的内容走向来看, 得出其命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 内容的实时性。高考英语作文以“热点风向标”著称, 对于社会上发生的具有代表性或特殊意义的事件、现象, 往往会在英语作文的命题上有所表现, 例如时下最热门的环境治理问题、饮食安全问题。总的说来, 近年来作文考试的题目渐渐趋向生活化, 具有时代性特点;第二, 主题的明确性。英语作文紧扣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 一篇文章若是冗长杂乱、文不对题, 那么作文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第三, 体裁的限定性。高考英语作文一般包括记叙文、应用文、议论文等,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其示例来进行结构的拆分, 当学生们大量的训练和观察总结后, 不难发现英语写作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对体裁有了清晰认识后, 便可以帮助学生们建立起写作提纲的架构, 避免拿到题目不知道从何处落笔的情况。

例如, 2012年全国卷 (一) :

假定你是李华, 从互联网上得知一个国际中学生组织将在新加坡 (Singapore) 举办夏令营, 欢迎各国学生参加。请写一封电子邮件申请参加。

内容主要包括:1.自我介绍 (包括英语能力) ;

2.参加意图 (介绍中国、了解其他国家) ;

3.希望获准。

拿到此命题, 我们对标题进行分析, 文中要求以邮件描写, 据此第一段应该是简单的自我介绍和寒暄问好, 第二段对申请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第三段再言辞恳切地进行总结, 这就构成了简单的三段作文大纲;最后, 范围的稳定性, 有些考生对高考英语作文没有信心是因为现今的命题内容越来越丰富, 于是担心会出现一个完全不在能力掌握之内的命题, 新颖到让自己束手无策, 其实考生大可不必担心这一点, 因为高考英语的考纲是比较统一和稳定的, 它对于学生的考查目的性也十分明确。

2 高考英语作文的备考策略

(1) 英语作文教学的策略应用

了解到高考英语作文的特点和学生容易进入的误区之后, 寻求应对之策则成为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高考英语作文的备考策略总结下来, 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注重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 以求达到学以致用的境界。老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根据每个章节的基础知识来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 将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引入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和配合老师思维进行思考。要将英语写作与英语课堂学习的其他方面相结合, 听、说、读、写是构成英语能力的几个方面, 但它们之间不是完全孤立的。举例来说, 英语的阅读也能与写作产生互相融合促进的效果, 在阅读一篇文章的过程中, 学生要对句子的意思进行解析, 或者对作者的写作目的做出猜想。通过这两方面的摸索, 学生们既提高了英语知识水平, 也对作文立意、布局有所掌握。

其二, 切实以学生掌握知识点作为教学目的, 要想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有所提高, 就必须重视营造课堂教学氛围, 创造最优的英语学习条件。老师在课堂中要千方百计提高课堂趣味性和知识点针对性, 帮助学生形成英语写作思维, 提高语言实践能力。

其三, 课外拓展要把握热点命题方向, 教学不单单是指课堂的教学, 对于教学任务比较繁重的高中学子来说, 仅仅依靠课堂时间完成所有的学习目标是不太可能的。因此, 课堂外的拓展也非常重要, 学生在课外多看新闻或对热点事件进行解析, 找出此事件或新闻的切入点, 并以此为中心用英语阐述出来, 将娱乐与学习相结合, 也可达到练习作文的目的。此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角”等活动、积极收听英语广播、排演英语情景剧等方式来实现英语的课下练习, 对命题的多方向展开延伸。

(2) 高考英语的考试技巧策略

提高应试的策略技巧, 英语作文的命题内容较为宽泛, 要掌握应试技巧, 需要以下两个条件:第一个是审题, 拿到一段写作要求, 首先要了解作文写作意图、大意、体裁等方面的要求。以2014年高考英语全国卷 (一) 为例:

假定你是李华, 计划暑假间去英国学习英语, 为期六周。下面的广告引起了你的注意, 请给该校写封信, 询问有关情况。注意:1.词数100左右;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 以使行文连贯。3.参考词汇:住宿-accommodation。

上述题目中已经对写作要求作出详细说明, 审题内容包含审主题、审格式、审文体、审人称、审时态语态等几方面。现在的高考作文更加重视文章的格式, 一篇线条清晰、层次合理的作文就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审题也能够确立起一篇文章的架构。例如, 我们在写议论文的时候, 首先便会形成一个基本结构: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得出解决方法或发表意见, 最后总结性结尾, 这种模式也是学生经常会运用到的。当审题完毕后结合这种思维方法则可以快速获得这篇作文的写作步骤。第二是文词的积累运用, 对一篇作文的优良鉴定除了基本的扣题和保证字词不出现错误之外, 文词的使用也会给阅读作文的人带来直观的感受。例如, 作文中想要表达“开心”, 很多学生通篇反复出现happy, 这会给阅读者一种不佳的感觉。如果学生能在文中加入pleasure, cheerful, delightful等进行替换, 则会给作文添彩, 例如2015年全国卷 (二) 的作文, 假设你是李华, 计划和同学去敬老院陪老人们过重阳节, 请给外教露西写封邮件, 邀她一同前往。作文要求对重阳节的活动进行描写, 学生可以通过recreation, Entertainment, amusement等替换activities, 从而展现更高的英语水平。

3 结束语

实现英语写作的能力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学生们在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查找知识缺漏、改进学习方法, 以此提高技巧、提升能力。在此过程中, 老师们也要发挥“引路人”的作用, 给予学生帮助并探索新的策略, 共同为写好高考英语作文创造有利条件。

摘要:英语写作作为高考英语的“压轴大戏”, 其所占的分值相当可观, 如何获取英语作文的高分, 成为广大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英语作文的命题特点和英语写作的现状入手, 提出备考的策略方法, 以期为师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考英语作文,命题特点,备考策略

参考文献

[1]鄂冠中.“给力”高考作文——2015年各地高考作文试题综述及其启示[J].中国考试, 2016:17-21.

[2]谢启团.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立意提升策略[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71-75, 80.

篇9:考研英语阅读理解B命题特点

一、命题特点

1. 语篇选材多为时文,题材多样化,信息丰富。

选材包括日常生活、传说、人物传记、社会、文化、新闻、史地、科普、政治、经济等,语言地道纯正,原汁原味,具有鲜明的英语语言文化特点,有较丰富的文化蕴涵,重视社会的热点问题,追踪科技前沿,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使阅读考查更贴近实际生活。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并且各占一定的比例。

2. 坚持把阅读技能作为考查目标。

命题既考查考生对文章字面的理解能力,又考查考生对文章寓意的理解能力,对文章中叙述的具体事实的理解能力(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以及根据上下文对某些词义、句义的推断理解能力和对文章的主旨大意、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及逻辑推断和判断能力。

3. 增加了生词量,加大了推断词义能力的考查。

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或整篇文章才能做出推断,并利用构词法等知识猜测词义,进而在较高级的措辞中探查作者的隐含意思。

4. 考点分布格局恰当,试题设计合理,干扰项设置水平高。

试题设计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有效地避免违背生活常识和语段本意的偏题、怪题;题干简洁明晰,既避免长句、难句,又避免生硬的套语;选项表意清楚,关系合理,答案唯一,避免了模棱两可的选项设计。干扰项只有涉及到语篇的内容才有可能发挥干扰功能。命题人员能把握住这一点,预测到领悟能力差的考生可能发生的失误点,在不少理解题的干扰项的设置上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5. 语篇逻辑上经得起推敲,而且在“深度”上也达到了较高层次。

阅读语段体现出当代英语的特点:用词浅显简练,生动活泼,语句富于变化,避免冗长沉重。常用词的深层或引申意义处理得当。

总之,各地在命题中始终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稳定中求发展”的命题指导思想,难度稳中求升,信度好,效度高,区分度强。所选文章语言地道,注重内容的时代气息和文化背景,测试点的语言层次及问题的设置继续向语篇深层转移,适当平衡了语言能力的难度、深度和广度,反映教学改革的基本精神,充分体现中考的最新命题趋向。

二、解题技巧

在了解近年中考阅读理解命题特点的基础上,同学们还要掌握阅读理解题的一些解题技巧。阅读短文应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的原则,按“全文、段落、句子、词语”的步骤阅读文章。可采用速读、细读和复读的三步法找到最佳答案。其科学的解题策略为:

1. 先看题干,带着问题读文章。

首先,迅速阅读题干(即问题),弄清提问指向。了解问题是针对一句话设计的,还是针对一段话陈述的事实设计的,还是要求理解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给文章确定标题,判断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地理位置和相互关系。根据不同的提问指向,确定不同的阅读范围,提取信息或线索进行逻辑推理。

其次,要分清问题的类型。客观信息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主观判断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情基调,作者未加陈述的观点以及贯穿全文的中心主旨的理解等,必须经过对作者的态度、意图以及对整篇文章进行深一层的推理才能解答。

再次,猜读理解题干及选项包含的信息。注意题干的主语、疑问词及重要的谓语,留意问句中的五个Wh-和How等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扫读,对有关信息进行快速定位,整合、甄别、分析、对比,筛选、提炼,形成概念,得出结论。有根据地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此法加强了阅读的针对性,提高了做题的准确率,节省了宝贵的时间。这种方法适于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段落大意、选择恰当标题及事件发生的顺序等问题,特别适用于对图形表格类题材的理解。

2. 速读全文,了解大意和主题。

考生必须在十分有限的时间内运用略读、扫读、跳读等技巧快速阅读,搜寻关键词(key words)、主题句(topic sentence),捕捉时空、顺序、情节、人物、观点,并且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语篇实质,掌握文章大意。阅读时没有必要研读全文,速读的诀窍在于浏览文章的内容提要、前言、标题、副标题、插图、表格、开头和结尾等部分,这样就可以把握文章大意了。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全文,碰到生词难句时不要停顿,边读边通过上下文猜词悟义,从整体上去领会文章大意,把握文中主要信息,注意首尾段意及各段主题句,不要过多留意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抓主题句是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主要方法,用归纳法撰写的文章,主题句往往是文章的最后一句。用演绎法撰写的文章则可能在第一句。中心思想题往往直接可从主题句中找到答案。但也有些文章没有主题句,需要读者自己去归纳。

3. 详读细节,理顺思路与脉络。

记叙文多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议论文则包含论点、论据、结论三大要素,通过解释、举例来阐述观点。阅读中以动作、时间、地点、事件、因果等为线索,勾画出一幅完整清晰的文章主题和细节的认知图,把细节问题落实到文中的词句和段落。特别要注意题中的一些关键词,如:that is to say, above all, especially, mainly 等。尽可能在头脑中记住问题,遇到相关的材料时用笔划出来,在空白处写上问题题号,并与问题相对照,选出问题的答案。然后继续往下读,并重复上述步骤。

4. 逻辑推理,做好深层理解题。

有时作者并未在文中说出意图,考生要根据已知信息及生活常识,开拓、挖掘文中作者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意思。可根据字面意思,通过语篇逻辑关系,研究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深层理解。深层理解主要包括归纳概括题(中心思想,加标题等)和推理判断题;推理判断题主要针对一些推论题及寓意题,包括作者的意图、态度等,这是阅读理解中的难点。推理题在提问中常用的词有:infer, suggest, indicate 等,读问题时最好判断出哪些问题能在文章中能直接找到答案,哪些问题需要推理,要做到心中有数。

5. 猜词语义,扫除阅读拦路虎。

猜词是应用英语的重要能力之一。它不但需要准确无误地理解上下文,而且要有较大的泛读量,掌握或认识较多的课外词汇。同时,我们要学会“顺藤摸瓜”,通过构词、语法、定义、同位、对比、因果、常识、上下文等线索推断词义。

6. 巧用排除法答题,注意检验答案。

要排除以下选项:

(1)与文中陈述的事实相反的选项;

(2)文中完全没有提到的内容的选项;

(3)与全文内容或句子意义不沾边的选项;

(4)不合情合理或荒谬的选项;

篇10:考研政治命题题型及其特点

考研政治共三种题型:一是选择题Ⅰ,即单项选择题(约16分);二是选择题Ⅱ,即多项选择题(约34分);三是分析题 (约50分)。其中,选择题Ⅰ和选择题Ⅱ属于客观性试题。分析题属于主观性试题。以下就这两种题型命题特点具体分析:

选择题Ⅰ(单项选择题)――要求:准确性

该题型共16题,每题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分数是每小题1分,共16分。选择题Ⅰ的优点是分值小,评分客观;保证它在试卷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有利于确保知识考查的覆盖面,减少试卷的评分误差。主要考察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事件的掌握。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由概念题演变来的。从考生的答题情况来看,这一题型历年来得分率都比较高,试题的区分度也差一些。

选择题Ⅱ(多项选择题)――要求:准确性+全面性

该题型共17题,每题在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目要求。分数是每小题2分,共34分。主要考察考生对基本概念或原理的.记忆和对有关观点、原理的掌握和理解。有时也可用来考查对某些观点的鉴别或比较,但要求层次不高。题目考察的角度和形式比较灵活,时常在给出不同于教材的表述、情境或言论等情况下,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由于该题型对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要求较高,所以其难度要比选择题Ⅰ大得多,得分率一直较低,但考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往往能在这一题型上真实地体现出来。

分析题――要求:准确性+全面性+条理性

该题型共5题,分数是每题10分,共50分。从出题的学科范围看,这五道题依次是围绕哲学、政经、毛概、邓三和当代来出题的。主要是考察考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联系具体情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题型的分值较大,可实现对考生多层次能力的考察;但缺点是知识覆盖面窄,考察知识点比较集中,且有较大的评分误差。分析题今后将逐步加大材料在题目中的应用,主旨在于要求考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又要有根据具体题目情景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该题型选取的材料既可以是围绕某一主题设置的一组材料,也可以是蕴涵深刻含义的某一句、某一段话。针对设置一组材料的题目,考生需要读懂材料回答问题;而对于一段或一句材料的题目,则需要考生以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底蕴,结合材料作适当引

上一篇:村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下一篇:关于高中毕业赠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