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劝学

2024-04-09

三字经劝学(共8篇)

篇1:三字经劝学

劝学三字经

晨早起,理容袋,讲整洁,须大方 爱生命,第一桩,保安全,严设防 知荣辱,不法盲,读好书,重修养 守规矩,慎上网,三益友,记心上 友正直,友宽谅,友多闻,共成长 到学校,清洁忙,讲卫生,保健康 铃声响,进课堂,做端正,细听讲 勤思考,学向长,有疑问,共磋商 做笔记,恩而想,答问题,语流畅 下课时,谢师长,师先行,礼相让 下课后,不喧嚷,出两操,快入场 队伍齐,精神爽。预复习,周而详,苦钻研,求精广 做作业,独立想,写汉字,要正方 点横竖,撇捺长,挑钩折,位妥当 好习惯,自培养,爱好多,有持长 全发展,素质强,学技能,写文章 爱书画,兴趣广,览群书,见识长 放学时,关门窗,断电源,快离场 离校后,莫闲逛,守法纪,不违章 爱花木,环境良,护公物,不损伤 做好事,人夸奖,心灵美,当弘扬 拒诱惑,比学帮,共进步,永向上 课内外,心舒畅,齐努力,同飞翔 日常规,习为常,自觉做,切莫忘 孝父母,敬师长,为人生,铸辉煌

篇2:三字经劝学

劝学励志三字经

凡幼童

已懂事

早开蒙

宜心智父与母

重培养

育秧苗

茁壮长遵礼法

循规矩

好品行

得延续学仁义

习文化

醍醐灌

快长大学前班

必须上

学不学

不一样优智商

早开发

如小树

修枝桠入园生

有低高

混一起

无法教分三班

大中小

区别教

效果好小班始

逐渐升

奔大班

要攀登开懵懂

训野性

打基础

做修正学歌舞

习礼仪

写文字

算习题啊喔婀

咿呜吁

学语文

是必须一二三 四五六

数学课

要学透对儿童

讲安全

紧紧抓

不迟延在平时

严看护

视线里

紧盯住孩子小

别撒手

上下学

陪着走过马路

车声喧

手牵手

看两边防坏人

防意外

警惕高

不奇怪成长快

适学龄

进学校

受启蒙早拒收

晚不行

学龄期

规定明来学校

离爹娘

学独立

效自强认老师

识同学

爱班级

靠自觉学习好

喜洋洋

学前班

基础强德智体

不偏废

齐发展

诚可贵爱劳动

受人尊

四体勤

五谷分心灵美

品行佳

红领巾

人人夸敬老师

听教育

不任性

守纪律老师话

记心中

严要求

不放松小学生

像璞玉 经雕刻

成器具师教严

行不偏

德为上

礼为先尊同学

不快乐

失礼

宽别人

严自己同学间

互相让

行友爱

品高尚讲团结

倡互助

在集体

遵法度课堂上

听授课

口诵读

手习做写笔记

要认真

勤温故

可知新需背诵

必须背

学习过

一定会做作业

要求好

高标准

勤动脑做数学

要慎重

想周到

没漏洞套概念

用公式

计算题

如考试要命点

坑人零 差丝毫

都不行学语文

勤积累

展联想

意境美句读点

作用大

行文间

不能差美诗文

好段落

强行记

不放过字词佳

句子妙

记心上

别忘掉发音对

标调准

学拼音

不容紊学写字

不潦草

每一笔

都要好笔画准

结构对

组装起

必到位写作文

显文才

字词句

信手来构思巧

联想妙

美意境

笔下绕学习上

讲精神

树恒心

做强人有疑问

别放掉

不耻问

勤请教做学问

孜孜求

拼勤苦

争一流成绩低

不汗颜

勤勉学

奔向前分数高

不自满

回头看

有人赶跟老师

认真学

回家后

凭自觉课外学

有玄机

三更灯

五更鸡精神专

不旁骛

常坚持

有好处 贮能量

扩眼界

长知识

上学业学习苦

求索累

要坚持

不怨怼勤为径

登高山

苦作舟

渡大川功用足

劲使到

好成绩

呱呱叫学习中

遵规律

趁闲隙

玩体育做体操

跳街舞

练摔跤

学相扑学游泳

打篮球

跑和跳

掷与投上冰雪

玩冬运

抗严寒

情振奋 身体好

意志坚

游学海

登书山増素质

强体魄

为祖国

献卓越

快乐

读小学

整六年

打基础

没学完宏图志

第一步

前程远

不打憷忙学习

是要务

方法优

效果著 一点点

连成片

长积累

成果现一滴滴

逐渐添

经年月

积成渊上初中

学科多

不努力

必蹉跎齐发展

科不偏 每一科

都高攀学文科

攻语文

百科母

必超群数学课

内容多

苦钻研

成绩倬学政治

开心灵

征途上

不弥蒙研历史

学经验

知兴衰

史为鉴通地理

懂地球

山海陆

必深求 外语课

不偏废 闯天下

有准备学理科

很枯燥

搞科研

极必要下苦功

钻研透

攀高峰

有成就 数理化

作用大

创辉煌

征天下在初中

拼三年

好成绩

得延传三年书

创优秀

承上下

启先后学有恒

出大力

为高中

求造诣学高中

情热烈

起五更

爬半夜科顶科

求高分

英雄胆

壮士心学习劲

不保留

齐奋勇

夺头筹自加负

讲攻略

奋力拼

创卓越模拟考

重感觉

就当是

考大学拼三年

寒窗苦

大学愿

志诚笃三年功

风骚领

考大学

得一逞分数高

当学霸

上清华

进北大分偏高

显风骚

好大学

任你挑中等分

没白拼

选学校

也称心发挥差

分不多

为就业

学专科录取书

双手捧

未来路

任憧憬进大学

称心愿

瞻前程

路灿烂高学府

高科技

知识广

分科细国家需

自己愿

宏伟志

能实现明方向

定目标

加油门

学赶超定向学 钻一门

高标准

登昆仑逞雄心

攀尖端

奔目标

意志坚快乐

数理化

未知域

要探索

得延续搞科研

必超群

出经验

发论文文史哲

要开发

蛮荒地

开奇葩创新奇

填空白

探渊海

展奇才攻尖端

拾级上

登顶峰

是愿望大学生

国栋梁

为国家

当自强必修课

已学完

求深造

必考研获学士

是初级

望高远

登阶梯考硕士

进一步

要走好

长征路攻博士

意志坚

前进路

走得宽博士后

品位高

人心向

彩旗飘心志高

胸怀大

为求索

走天下为初心

不停步

铿锵走

辉煌路学成后

为人民

光彩耀

民族林几十年

如一日

好品格

山耸峙行一世

路不偏 卓越名

留人间 众学子

有精神

学圣贤

做超人大中华

群星烁

古圣贤

胜卓荦报国家

苦求索

爱黎民

情如火伟业绩

留后人

我侪辈

学且勤孔夫子

圣贤志

创儒教

传后世广收徒

立儒派

大贤者

七十二为圣人

师项槖

彼既圣

尚勤学率弟子

游列国

儒家教

广传播昔孟轲

有典故

母劝学

断机杼继儒教

见精神

扬儒教

有功勋称亚圣

品格高

千百年

声望骄仁政说

影响大

响应者

满天下 楚屈子

赋离骚

投汨水

气节高伟丈夫

人鼓舞

年年祭

五月五举贤能

修法度

治国家

有建树创楚辞

独树帜

新歌风

自此始司马迁

撰史记

受宫刑

不移志德行高

说真话

传后世

影响大少年时

爱读书

涉猎多

才情出游历广

采撷著

知识丰

素材富 路温舒

编蒲席

抄尚快乐

苦学习家极贫

出奇招

设法学

心志高苦功夫

没白费

学有成人钦佩登仕途

名鲜亮

被后人

尊榜样 公孙弘

削竹简

录春秋

学勤勉牧群猪

在竹林

苦读法

惊后人劳读兼

有收获

劳没停

学不辍后来人

多仿效

刻苦读

求深造晋孙敬

夜学长

防困倦

头悬梁绳系发

悬屋梁

惊人举

永传扬奋发学

决心大

千百年

传佳话后辈人

学精神

有心者

志气存苏季子

夜读苦

怕昏睡

锥刺股游数年

潦倒归

家人见

心意灰搞纵横

攻游说

才学高

人聪慧志恢弘

行为棒

学业成六国相王羲之

书法圣

勤苦练

字遒劲洗砚池

门前湖

水俱黑

世间无陶渊明

辞赋家

古文坛

绽奇花弃官去

归园林

田园诗

创始人蔡文姬

女翘楚

遭磨难

胡人虏悲愤诗

才情高

称绝代

美名标贫车胤

家萧索

夜读书

靠萤火夜无灯

萤火照

后来人

当仿效穷孙康

家贫白

映雪读

成大才冬夜读

映雪学

苦作为

凭自觉朱买臣

当樵夫

身背柴

口读书身虽劳

坚持读

青云志

劲鼓足 隋李密

年幼小

喜读书

书挂角牧牛背

可读书

成才者

世间殊苏老泉

二十七

发奋读

得玄机年虽长

知奋发

功名就

文学家宋梁灝

苦索求

八十二

占鳌头一生学

没消停

年耄耋

得功名李太白

称诗仙

酒一斗

诗百篇傲公卿

豪情出

酒醉草

吓蛮书杜少陵

是诗圣

怀民苦

恤民命鞭腐朽

挞快乐

黑暗

意境高

真情现辛弃疾

堪称颂

忠诚心

比山重诗词烈

舒豪志

文武兼

真壮士岳武穆

豪情著

写草书

有建树壮情怀

满江红

名声大

震耳聋文天祥

有精神

忠烈名

传后人被俘虏

不屈辱

骨头硬

志坚笃蒲松龄

有成绩

借鬼狐

抨时弊凭烟茶

换故事

写聊斋

舒心志郑板桥

大画家

诗词界

开奇葩 秉正义

心不偏

为百姓

做好官施耐庵

著水浒

英烈迹

传千古匡正义

敢造反

壮士心

英雄胆 罗贯中

编三国

故事精

人物活魏蜀吴

风骚领

齐逐鹿

争汉鼎吴承恩

写西游

借悟空

斗仇雠满腔情

颂大圣

笔如刀

贬时政曹雪芹

红楼梦

书没落

写顽症假繁华

真颓败

封建厦

将欲坏古圣贤

皆好学

登高峰

称人杰美名誉

传后世

教我辈

勤励志卓越品

高尚名

后来人

要继承开先河

领风骚

给后人

树风标 看近代

多伟人

卓越品

天地存风尚高

气节亮

德行佳

好榜样能顶天

可立地

形象巍

神采熠

开国度

治天下

攀高峰

贡献大

孙中山

特勤奋

跑海外

学先进传真理

唤民众

先驱者

堪称颂 兴同盟

为救国

反封建

建共和驱鞑虏

灭帝宸 均地权

举三民毛泽东 民族魂

全世界

称伟人文章美 诗词秀

境界高

有成就上井岗

走长征

革命史

秀奇峰率工农

求解放

满神州

雄鸡唱 刘少奇

才学广

给党员

论修养广泛读

勤动笔

马列书

记心里思想高

快乐

道理深

谆谆教

重千斤新中国

任主席

为民众

创新奇周恩来

有气概

求科学 赴海外艰苦学

翅膀硬

鹏程飞

志坚定甘尽瘁

为人民 好总理

不染尘为国家

做奉献

倾心血

终生愿朱老总

称儒帅

勤勉学

人崇拜学问高

知识广

鲲鹏志

展翅膀革命军

总司令

拼戎马

干革命打江山

做贡献

麾下兵

千百万邓小平

雄心大

为民众 打天下搞建设

理论高

抓耗子

是好猫文革后

志坚定

拨乱象

反归正大改革

大开放

好形势

蒸蒸上鲁迅笔

忒锋利

批腐朽

抨时弊反黑暗

迎光明

斗争旗

高高擎

郭沫若

文章奇

文坛上

一面旗新中国

领文坛

著作佳

天下传沈雁冰

文学家

写小说

称奇葩曾主编

小说报

育新人

群星耀华罗庚

攻数学

华定理

世奇绝优选法

作用大

声名好

满华夏钱学森

导弹父

海外回

有建树造两弹

发一星

爱祖国 属精英李四光

爱读书

因刻苦

脱颖出地质学

开先河

后来人

称先哲孙冶方

特勤奋

怀壮志

求学问经济学

贡献大

声名高

驰天下陈景润

数学家

处逆境

也奋发攻猜想

世间殊

数学冠

摘明珠在近代

伟人多

治学严

立学说遗风显

精神著

我辈学

要严肃好典范

在前头

勇攀登

上层楼增知识

长才干

众学子 百花艳学问高

虎添翼

征途上

创奇迹科学峰

奋勇攀

知识海

鼓风帆创卓越

当典范

中国梦

做贡献

快乐

篇3:三字经劝学

荀子,名况,字卿,又称荀卿,他是战国后期赵国人(今河北省邯郸市)。他一生周游列国,始终不断学习,他虽然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却将前秦诸子百家思想集于一身,并取长补短为己所用,他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更是我们中国的教育大家,《荀子》一书,初读略感辞微言轻, 但细细品读之后就会被文中所含深奥的哲理所吸引。荀子在 《劝学》中就深入浅出的集中阐述了他有关教育的思想,我觉得对于我们职业院校教学至少具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注重学院学风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0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0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这一课,在开篇提出中心论点: “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之后本段从学习的重要性直接入手,列举了自然界之中许多事物在受外界因素影响之后不断变化的实例,生动的阐明了环境可以改变事物以及人的深刻道理。我们职业院校的生源本身具有“底子薄、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兴趣不浓、没有明确学习目标、不知道学习重要性” 等特点,要想弥补这些缺点,首先我们就要注重学院学风建设,通过良好的学习氛围影响学生思想以及行为,由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改变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最后养成学生乐于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一代代我们听着孟母三迁的故事长大,众所周知孟子的母亲不怕辛苦多次搬家只为了给孟子寻找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都知道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它不仅对人的性格、心里、气质、形象有影响,还影响着我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具有知识熏陶作用,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为学生学业有成提供了前提保障。所以注重学院学风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合理引导学生学习,注意学习方法技巧点拨,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在这段里荀子阐述了学习要有方法和技巧, 在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通过有效的途径和先进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事半功倍。现在我们处于飞速发展的时代,靠老办法死记硬背是不够的,在校期间学生需要的是用最短的时间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并且要通过教、学、 做一体化的教育模式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并且可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这不仅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得扩展新知,还要研究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及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

三、不要急于求成,要重视坚持与积累的作用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这一段落中,荀子强调了量变与质变的原理,这一点十分符合我们循序渐进的教学原理,他通过实例提醒人们要注意从一点一滴做起,注重积累积少成多,最终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不论是我们的文化知识,还是良好行为规范、道德修养的养成都离不开我们日复一日的积累。

老人们常说:书读百变其义自现。《荀子》一书蕴含着许多奥妙精深的哲理,每次带领学生读《荀子 ·劝学》这一篇课文我都感慨良多,《劝学》给了我以上这些启示,希望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也能从中获得更多有关学习、有关处事、 有关做人的启示,让我们一起来努力学习吧。

摘要:《荀子》一书虽语言浅显但蕴含了许多奥妙精深的哲理,《劝学》只是荀子众多篇文章中的一片,但是它却包含了荀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始终对治学者和教育者都起着指导作用,本文通过逐段分析阐明了《劝学》对现在职业院校教学的几点重要启示。

篇4:《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文言议论性散文。该文是先秦儒家思想的最后代表人物荀况及其门人言论著作《荀子》的开篇之作。在人教版教材中,主要选取《劝学》中的四个段落来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并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

《劝学》作为一篇古代议论文,围绕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第一自然段),运用设喻的方法,论证了三个分论点(第二、三、四自然段):(1)学习的意义,即为什么学习;(2)学习的作用,即学习的重要性;(3)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即如何学习。

《劝学》作为一篇古代散文,共291个字。该文蕴含深邃的哲理,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全文句式整齐,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句法严密,善用比喻。文章整散结合,节奏和谐,容易记诵。

二、编者意图

该文选自人教版必修3的第三单元,主要学习古代议论性散文。该单元收录《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等四篇课文。单元提示指出:阅读这些充满智慧的篇章,借鉴古人议论的艺术,学会清晰有力地表达思想和见解。并琢磨文章理论的方法、注意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以及由此产生的说服力量。通过学习《劝学》一文,了解荀子的议论性散文的特色及其蕴藏的思想,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有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三、练习分析

《劝学》的“研讨与练习”部分,设计了四道练习题。通过对练习题的分析,教师既可将其作为教学前的参考,又能在教学后检测学生在学习后所达到的学习效果,从而确立基本的教学目标:

1.明确本文的论点及论证过程,并能背诵全文。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明白比喻句之间的联系。

3.掌握文中的通假字、生僻字。

4.对荀子观点的补充与发展。

四、学情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文言文,但只停留在简单的文言学习层面。进入高中阶段,对学生文言句式的掌握及用法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在学习《劝学》时,学生在必修1和必修2中,已经学习过相关的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并理解个别重点词句的含义。对于一些文章中出现的新词,仍比较陌生,需要积累。尤其是部分虚词、文言句式等的用法,掌握的不够到位。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邹忌讽齐王纳谏》,接触过我国古代的说理特色:通过找两个事物的共同点,例举生活中的场面,从而得出相关道理,即类比说理。

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一)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

1.积累12个文言常用实词:劝、学、青、中、疾、致(注意第四段的“至”与第三段的“致”的区别)、假、绝、兴、功、强、用。

2.积累3个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

3.古今异义词:博学、金、跪、爪牙、寄托、以为、假、可以。

4.词类活用:水、日、上、下。

5.文言句式。

(二)抓住本文的中心论点,理清文章思路,并能背诵全文。

(三)掌握设喻的方法,能借鉴《劝学》的论证手法,用文言仿写一段文字。如“学贵于勤”、“学贵有疑”等。

(四)了解荀子及其思想核心:一个普通人,通过学习,以求达到君子的标准,最后走向圣人的高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突破方法

第一课时1.把握文中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2.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理清文章思路,梳理脉络。

3.了解设喻的方法,通过第二段的学习,能自己分析第三、四段。1.理清文章的思路,梳理脉络。

2.学生会使用设喻,自己分析第三、四段。1.通过师生之间的文白互译,不露痕迹地完成了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教学。

2.通过寻找文章的中心论点,通过文章的脉络分析,掌握设喻论证的方法。

第二课时1.背诵全文。

2.了解荀子及该文的思想核心:“普通人——君子——圣人”的蜕变:学习。

3.借鉴《劝学》的论证手法,仿写一段文言。1.能背诵全文并了解该文的思想核心。

2.借鉴《劝学》的论证手法,仿写一段文言。

1.通过变换阅读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达到背诵全文的目的。

2.通过荀子背景资料的引入,得出“普通人——君子——圣人”的蜕变过程。

3.在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顺利背出原文,结合提供的范本,达到仿写的训练目的。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话题导入

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美好的求学阶段,对于求学的大家而言,“学习”是我们现在最关心的话题。聪明的你也许思考过:我们为什么学习,其意义何在?我们又应该怎样学习?关于这些问题,早在几千年前,就有许多人提出了他们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劝学》,就是荀子对“学习”的一些看法,让我们翻开课本,一起走进《劝学》。(板书:劝学、荀子)

(二)检查预习

1.解读标题:“劝、学、劝学”的意思。

2.文白互译

(1)教师翻译一句,学生根据教师的翻译,读出对应的原文。

备注:通过学生读的原文,检查学生对生僻字、通假字的读音是否正确,进行改正。并让学生对生僻字、词,通假字做上记号。

(2)教师读原文,学生根据教师所读原文,翻译出对应的句子。个别重点字、词,教师会重复读,让学生重复翻译。

备注:通过学生的翻译,特别注重个别字(劝、学、假、水等)、词(可以、爪牙、寄托等)的翻译。检查学生对文中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的翻译,检测学生的课前预习及理解水平,从而根据学情来确定具体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教学内容。endprint

(三)精读课文

1.设境阅读

(1)请您模仿荀子,以长辈的身份劝勉小辈们学习的深情口吻,读给大家听。

(2)当您自己作为长辈时,为了劝勉小辈们努力学习,苦口婆心地读给小辈们听。

(3)面对身边的朋友虚度光阴却不明白学习的意义,您不禁想读读这篇文章给他们听。

(4)当某一天,您在学习中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时,您心情愉悦,情不自禁地读给自己听。

(5)历史穿越千年,怀着对荀子的尊敬之情,读着这位伟人的大作,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2.梳理结构

(1)找出本文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明确“君子”提出的观点,引出荀子将人分为:普通人、君子、圣人三个层次。

(2)搭支架:找出第二段中的比喻句(5个),并分析其含义和内在联系。

(3)了解论证方法:设喻

设喻也叫比喻论证,是议论中说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论证。其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如寓言也是设喻的一种,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同样也有深入浅出的效果。设喻的方式多样,有正面设喻、反面设喻、反复设喻。

(4)撤支架:①根据第二段的分析方法,即找比喻句,分析内在的联系、得出分论点,并由“物”引申到“人”。通过填写下列表格,分析第三段中的比喻句及内在联系:

比喻句内在联系分论点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弥补不足

②通过第二、三段的学习,请你尝试以相同的方法,自画表格,并分析第四段的比喻句及内在联系。

(5)归纳本文的设喻特点: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现象作为喻体,设喻方式多样(类比、对比、正面、反面),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6)总结:请同学们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通过填写空格中的内容,同时在文中寻找相应的例证。

荀子之所以劝学,是因为事与人都可以向积极方面转化,故得出论点:学不可以已。方法无他,唯善假于物也,但是需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和专心不躁。

附:第一课时板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劝学》这篇课文:

1.找到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围绕总论点,提出三个分论点: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2.掌握了设喻的论证方法。

3.抽查上节课学过的文言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

(二)背诵全文

1.齐读全文

①全班齐读

②女生齐读

③男生齐读

2.背诵第一段:即中心论点

3.背诵第二段:变化文本内容的排列、组合、删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一遍读:横排,有标点(目标:读得字正腔圆)

二遍读:横排,无标点(目标:要求学生断句)

三遍读:竖排,有标点(目标:读的通顺甚至流利)

四遍读:竖排,无标点(目标:读的有节奏感)

五遍读:每个比喻句中隐去一句。(目标:学生能读出省略部分)

例如:青,取之于蓝,而 ;冰,水为之,而 。木直中绳,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 。

六遍读:每个比喻句中隐去两句。(目标:学生能读出省略部分)

例如:青, ,而 ;冰, ,而 。木 ,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

。故木 , ,君子 ,则 。

七遍读:只留一头一尾。(目标:学生能读出省略部分)

例如:青, , ; , , 。 , ,其曲中规。 , , 。故木 , , ,则知明而行无过已。

八遍读:空白页(目标:学生能背出该段)

4.背诵第三、四段:使用第二段的背诵方法。为避免乏味,可改变学生读的方式。如:在读的过程中,采用男女对赛、小组比赛、前后排比赛、个人PK赛等形式。

5.背诵全文。

(三)知人论思想

1.介绍荀子

中文名荀况(字“卿”)职业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

别名荀子、荀卿、孙卿信仰儒学

出生地赵国猗氏(今山西运城临猗县,一说河北邯郸人)主要成就儒家代表人物,辞赋之祖

民族华夏族(汉族)代表作品《荀子》

国籍战国时期赵国地位后圣

出生日期公元前313年著名弟子李斯、韩非

逝世日期公元前238年

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法”,重视社会上人们的行为规范,提倡“所积而致的成圣之道”。

荀子认为在天生的情性方面,圣人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圣人与普通人一样,也只有经过后天的努力,才能够成就自己。“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也”。

圣人与一般人,君子与小人,在先天本性上的差别被取消了。但是荀子立论的意图并不在于从根本上废弃这种差别,反而要从后天努力的角度凸现这种差别。凸现后天努力修为造就君子、圣人,是在强调精神气质、文化教养上的贵族性。荀子讲成圣,又希望借圣人的教化,使得社会大众得以转变性情,以至于善。

备注:在学生已经背诵完整篇文章的基础上,回到第一段思考:谁提出的“学不可以已”。引出荀子,介绍荀子的个人资料(紧扣核心“普通人——君子——圣人”的过程,来选择荀子的个人资料),并指出其将人分为“普通人、君子、圣人”三种类型。endprint

2.找出每段中所隐藏的关于“君子”的特点

(1)第一段: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第二段: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则行无过已。

(3)第三段: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第四段: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总结:①找出显线:君子提出观点(第一段)——君子自身的做法(第二、三段)——具备圣心(第四段,走向圣人的标准)

学习 学习

②寻找隐线:普通人————君子————圣人

(四)我来当君子(仿写文言)

借鉴《劝学》的论证手法,语言特色和句式特点,就学习方面的感悟,自选一个切入点,以“君子曰”为开头,用文言仿写一段文字。

要求:“君子”们可根据自身要求,仿写一段或者几段。可参看如下范文。

君子曰:学贵有疑

首尝蟹者,虽不知其果,然获其鲜美;先辟路者,虽不知其险,然得其便也。故敢于质疑者,必受益无穷。疑,则可温故而知新,则可发问而明智,则可得解其惑——故成大事者,必有质疑之精神也。

附:第二课时板书设计

四、教学设计特色

(一)文白互译:突破传统的文言基础教学方法,通过师生间互读原文和翻译原文,解决该文言中存在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文言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问题。

(二)设境阅读:通过创造阅读情境,改变阅读环境,让学生熟读课文。

(三)支架教学:通过教师搭建第二段的教学支架,让学生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逐步撤出支架后,学生能自己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最终通过仿写文言使学生达到运用的目的。

(四)反复熟读:利用课堂时间,通过变换文本阅读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最终让学生能在课堂中背出全文。

五、教学反思

(一)本设计的主要意图是通过分析教材,结合编者意图及课后练习设置,配合学生的学情,设立具体的教学目标。因此,文章的整体设计比较朴实,目标单一,主要针对具体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以求在课堂中能落实设立的教学目标。

(二)两节课的教学,教学媒体比较单一,只有多媒体和黑板,缺乏其他教学媒体的配合。

篇5:劝学(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教案

劝 学(教 案)

教学目的:

1,了解荀子论述学习的思想,明确学习要靠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2,掌握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活用、古今异议等现象和固定句式。3,理解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的写作特点。教学重点:

了解荀子论述学习的思想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以及比喻论证。教学方法:

诵读法结合学生自主讨论。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一课我们学习的《寡人之于国也》与我们今天要品读的《劝学》都是先秦散文的精品。在我国先秦时期的散文有一个特点就是“文史哲不分”。我们既可以从中看到飞扬的文采也可以读出历史的深邃,更能感受到哲理的玄机。因此大家注意在读这些文章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从多角度去理解它们,不要仅仅当做一篇文学作品来阅读,要读出其中的内蕴。

[提问]结合预习,那位同学可以介绍一下荀子和他的思想?

明确:荀子,名况,字卿。他与孟子都是孔子学说的正宗传人。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义学说,荀子则继承了孔子的礼乐学说,孟、荀各执一端以立论。孟子专就内在之仁,主张性善,荀子就外在之礼,主张性恶;孟子重义轻利,荀子重义不轻利;孟子专法先王,荀子兼法后王;孟子专尚王道,荀子兼尚霸道。《荀子》对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有所批评,在批评各家的同时,又吸取百家学术的精华,融汇贯通,自成一家。荀子的学说范围很广,包括政治、哲学、经济、文学等各方面,而且这些学说,都是和他所处的社会息息相关的。可以说,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也是儒家在战国时期的最后一位智者。二,诵读。

请一个学生诵读,教师范读,最后学生齐读,共三遍。

状元365答疑网--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教师纠正字音和语气。

有yòu 槁 gǎo 砺lì 跂qì 舆yú 蛟jiāo 跬kuǐ 骐qí 骥jì 驽nú 锲qiè 镂lòu 鳝shàn 生xìng 臾yú 注意一些句子的停顿处理:

1、学/不可以已

2、輮/使之然也

3、故 /木/ 受绳 / 则直,金/ 就砺/ 则利

4、君子/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 知明/ 而行无过矣。

5、吾尝/ 终日而思矣,不如/ 须臾之所学也

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7、君子/生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9、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第1段是总起,要读的掷地有声;后面各段中的设喻和排比要读出气势。第2段语气稍缓,3、4段渐渐激扬。注意语调和情感的处理。三,理解中心、疏通文字。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鼓励”的意思。繁体字“勸”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理解了文章的中心,下面我们一起梳理一下《劝学》中的文言知识,包括实词、虚词、活用、通假、古今异义和一些固定的句型。

[提问]下面请几位同学分别起来疏通一下文意,并且讲一讲自己在阅读时发现了哪一些该注意的文言现象。

状元365答疑网--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1,通假: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2,活用: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使动,使……弯曲)以为轮。②名词作状语:a.君子博学而日(每日)参省乎己 b.上(表行为动作的方向、向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③名词用作动词:a.假舟楫者,非能水(游泳)也 ④形容词用作动词:假舆马者,非利(使……快)足也 3,句式:

(1)判断句:①青,取之于蓝 ②冰,水为之 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⑤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固定格式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

(3)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状语后置:取之于蓝 而寒于水 4,古今:参、疾、假、劝、爪牙、可以 5,多义:绝、闻、强、假、望。6,虚词:于、而、者

(1)“于”的三种用法: ①相当于“从”,如“取之于蓝”的“于”

②表示比较,如“青于蓝”的“于”; ③表示动作方向,如“善假于物”的“于”。

(2)“者”的两种用法:①相当于“……的人”,如“假舟楫者”的“者”;

②指代结果,以示将有所解释,如“不复挺者”的“者”。

状元365答疑网--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3)“而”的四种作用:①并列(“知明而行无过”);②表修饰(“终日而思”);

③表转折(“而致千里”);④表顺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7,难句解析: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是一个合成双音词。“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体语境中,“以”已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因此,这两个词中只有“可”有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可以”差不多;它还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可译为“应该”。全句译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应该(可以、能够)停止的。

(2)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句中两个“中”作动词,“符合”的意思。“绳”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线,这个词的意义现在已扩大,泛指各种绳索。“輮”和“为”是两个动词,“輮”通“煣”,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弯曲的一种方法,现作“揉”,解释“使……弯曲”。“为”,做成。“以”在两个动词之间表明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的或结果,作连词用,译作“而”。全句译为:(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使它弯曲而成为车轮,它的孤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中“神明”即“神灵”;“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双音词,“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困果关系的连词。这句译为:积累善行养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备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舟揖”是合成双音词,偏义复词,联系上下文,偏指舟。“水”,名词用如动词,“游泳”。“绝”是会意字,从“纟”,从“刀”,从“卩”(象人形),意思是人用刀横断丝织品,“绝江河”很

状元365答疑网--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像横断水流,所以“绝”引申为“横渡”。“江河”古人专指长江、黄河,现在的词义扩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译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句中两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爪牙”在本文中是两个单音词,它们的本义是爪子、牙齿。后来形成褒义的比喻义:帮手、武士;现代又转为贬义的比喻义:帮凶、走狗,词义的感情色彩有了变化。“强”读qiáng,坚硬的意思。“上”、“下”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黄泉”是特殊的单纯双音词。“用心”不是合成双音词,“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词,译作“由于、因为”、“心”是“心思”的意思。“一”,作动词,专一的意思。全句泽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硬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由于心思专一(的缘故)。四,重读课文。

五,小结:这堂课,我们了解了关于荀子和他的思想的知识,熟读了课文,掌握了一些文言文中的常见现象,那么在下堂课中,我们将走进荀子思想的深处,去体会他关于学习的思想。和他论说文的艺术特色。六,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整体阅读。1,背诵课文。2,了解论说层次。

[提问]这是一篇议论文,那么作者在什么地方提出了他的中心论点? 明确:第一段,“学不可以已。”

[提问]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

明确: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这个观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

状元365答疑网--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提问]作为一篇论说文,那么在行文时就要围绕论点展开,《劝学》是怎样展开论述的?各段都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2段讲学习的意义、3段讲学习的作用、4段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二,讨论分析。

[提问]在第二段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明确:“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这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

[提问]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是论述什么观点的?(引导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

明确:这个比喻是论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的,强调了学习的作用。

[提问]“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明确:这就强调了“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提问]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提出了哪一些观点?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明确: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第二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学生讨论]结合课后第四题,谈谈荀子关于学习的言论在当世有什么发展与补充和借鉴意义。再次背诵课文。四,拓展延伸。

我国古代关于学习的言论:(让学生自己举一些例子,教师再提供一些供

状元365答疑网--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

赏析)

一、立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二、勤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三、惜时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金缕衣》)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文嘉《今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清钱泳《明日歌》)

四、方法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韩愈《劝学诗》)

五、体会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六、乐趣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元翁森《四时读书乐》冬)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民国熊伯伊《四季读书歌》春)六,总结:

本文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其中阐述的关于学习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同时,本文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篇6:孙权劝学教案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深入品味人物的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3、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1、掌握关键语句,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文。

2、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古文《孙权劝学》。请看 题目,说说你对文中的那个词或字比较感兴趣。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题目给了我们很多信息,同学们都发现了,很了不起。那么,孙权是怎么劝学的?收到了怎样的效果呢?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小组内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师: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其他同学认真听,帮助他指出读音上的错误。学生展示朗读。教师提醒注意“即更刮目相看”“更”的读音。和“邪”的读音。

2、分小组展示朗读。

3、全班齐读。

4、教师朗读,要求学生在听读过程中结合注释感知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读懂大意。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翻译课文。遇到不会的先小组内部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 发言提问,我们共同解决。

1、合作疏通文意。

2、分小组逐句翻译课文,每组一句,接替进行。翻译时句中的重点字词要 讲解清楚。

(重点字词:当涂、博士、但、涉猎、往事、孰若孤、就学、及、过、论议、更)教师小结:

同学们翻译得很正确,老师在给同学们一个小提示。在翻译古文时注意“五字法”即留、补、替、调、删,“留”就是保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等,这些名词不用翻译;“补”就是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替”就是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文言词;“调”就是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这是非常好用的一个方法,把它写在本子上没希望同学们记住它

3、生齐读课文

四、理清内容,读出语气 读准字音,读懂大意时我们学习这篇古文的基础,想要深入学习还要理解文章内容,独处人物的语气。1.出示问题:“孙权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

指导朗读: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定、肯定、十分关心)2.孙权还怎么劝了?

指导朗读:“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表达责备情感的语气读)

3.孙权又怎么劝了? 指导朗读:“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孙权用的是什么方法?为什么提到自己读书的事?(现身说法,言传身教)5.学生自由朗读、体会 6.教师总结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孙权劝说的方法,运用“首先说„„在吕蒙推辞后接 着说„„最后说„„”这样的句式总结。首先小组讨论,然后个人展示。

(孙权首先说你已经担当重任了,必须要好好读书、多读书。在吕蒙推辞后接着又说,我不是让你当学官,只是想让你多读书罢了,最后骄傲的说出自己读书的好处)

7、看第二个问题,孙权劝说的结果怎么样? 指导朗读:“卿今若才略,非吴下阿蒙”(惊讶谬赞)

8.为什么不直接说劝的结果?(侧面描写)

好处是什么?(真实可信,有说服力)9.指导写作时恰当运用侧面描写 10.分角色朗读全文(小组内自由朗诵)

四、精读课文,读出深意。

我们带着问题走近课本,更应该带着深层的理解走出课本。老师想开个微型 招待会,要采访孙权、吕蒙、鲁肃。各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提问什么问题呢?

1、小组讨论采访内容。

2、展示。(小组代表提出问题后,其余小组组内讨论后推选代表发言解答。)预设:

提问孙权:你觉得吕蒙在学习上有如此大的变化靠的是什么?(自身努力以及孙权的劝说)

提问鲁肃:吕蒙有如此大的变化除了自身努力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外,还有 哪一点关键?

(孙权现身说法劝得好,吕蒙放下包袱去读书,广泛的阅读)提问吕蒙:您有什么忠告或建议要说给在座的晚生呢?

(多读书能拓宽视野,丰富知识,让人刮目相看;自己先天基础差,能力不强,就要靠后天的努力学习来争取进步;用心听取别人的建议,并努力去做。)

3、教师小结:吕蒙的变化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是改变命运,态度决定成 败。”

五、背诵课文,总结课文。

1、三分钟时间背诵课文,小组推荐同学背诵。

2、学生展示背诵情况。教师总结:课文我们学完了,我想起了冰心老人的话“好读书,读好书”。同学们,让我们与书籍同行,打好人生的基础,让我们以博览为志,拓宽视野。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希望同学们在书籍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六、作业设计。

1、同学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他说自己的事情很多,况且又不想考什么清华北大,学

不学无所谓。作为同学你打算怎么劝说他呢?

2、课后整理本课重点文言词汇。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篇7:孙权劝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作者,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理解文章主旨。

2、过程和方法: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重点:

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教学难点:

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教学方法:

1.合作探究法。2.朗读教学法。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国时期是一个诸侯割据、战乱频繁的时代。“乱世出英雄”,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知道的三国英雄人物(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通过《孙权劝学》的学习,去认识其中的三位:孙权、吕蒙和鲁肃。(板书)孙权劝学

二、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1)《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名《资治通鉴》。

(2)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三、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全文。

听完范读后,全班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2、对照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自读理清课文情节。◆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不要求字字句句直译,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完成,即:翻译出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

◆以“提问”形式,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和重点语句的大意。(板书重要字词,疏导理解)◆请位同学复述故事大概内容。(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板书)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叹学

3、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再一次理清课文。

四、课文研析

1.孙权为什么要劝说吕蒙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孙权劝吕蒙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孙权是怎样对吕蒙进行劝学?(现身说法)4.本文是怎样证明吕蒙学有成就的?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证明?(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侧面描写)

5.试分析课文人物形象。(孙权——关心部下、耐心规劝;吕蒙——虚心向学、知错能改;鲁肃——敬才、爱才)

6.这则历史故事有什么深刻意义?(通过这则故事可以告诉我们开卷有益,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五、课堂练习

1.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②涉()③邪()④孰()⑤遂()⑥岂()2.依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当涂掌事:

②涉猎:

③才略:

④大兄:

3.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答: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答: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

4.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常读书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自以为大有所益 5.(1)《孙权劝学》选自《

》,《

》是 主持编纂的一部

通史,记载了从

1362年间的史事。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

》《

》《

》《

》《

》等书。

6.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比喻人学识尚浅。()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吴下阿蒙”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六、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最终由“吴下阿蒙”变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学习本文后,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

七、布置作业

1.课外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下节课互相交流。2.完成配套练习册上的习题。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关心部下、耐心规劝)

篇8:小议《孙权劝学》教学

一、咀嚼口才

吕蒙乃一介武夫, “有胆而已”, 素恶从文, 被说服学习, 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应该让学生充分朗读, 从中体会孙权的神态、语气, 品味他的绝妙口才。孙权先点名学习的重要性, 当途掌事的重要身份不可不学, 又现身说法, 指出学的可能性, 让吕蒙无可推脱, 乃始就学。孙权高超的口才应细细品味, 这样更能把握文章的内容。

二、填充空白

文学作品的语言往往根据表达的需要, 有意言不尽, 留空白供读者品味, 教学时要善于抓住这些空白予以想象和补充。吕蒙和鲁肃对话, 一唱一和, 互相打趣, 文中没有具体的描写, 教学时, 可以让学生想象他们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 这样有助于深入体会任务的内心世界。

三、变换角度

这个故事运用第三人称, 依照时间的推移作了顺叙的安排。教学时, 不妨变换角度, 重新构思、组织、融合, 进行新的转换表达。

1. 转换顺序

可以先写吕蒙与鲁肃议论之事, 再交代原委, 从而变换成倒叙的写法。

2. 变换人称

可将孙权、吕蒙、鲁肃选其一换成“我”, 以第一人称展开叙写。变换的过程实际上是比较、鉴别的过程, 深层次的理解和领悟即在其中了。

四、拓展情节

所谓“拓展情节”, 即指在文章“空白”处予以补白;在文章概述处具体细腻地展开;亦指对文章的续写等。旨在挖掘文章的隐含, 在比较中更好地领悟文章的写作精妙。可发挥想象续写吕蒙文武双全之后, 会发生什么事。

五、评论疑点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优秀的教师要在学生看似无疑处设疑, 有疑处释疑, 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 让学生提出问题, 借此深入透彻地理解课文。

六、延伸课外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 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三字经劝学】相关文章:

骑行三字经 骑自行车三字经05-02

三字经解读04-14

养生三字经04-17

公约三字经04-19

处世三字经04-20

三字经儿歌简谱04-07

讲三字经故事04-07

师德三字经范文05-21

三字经前言范文05-21

版三字经全文04-20

上一篇:再保险经纪服务协议书下一篇:幸福中学教师钢笔书法比赛活动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