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教育三字经

2022-08-12

第一篇:国学经典教育三字经

国学经典诵读名篇—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中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有国风,有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尔雅者,善辨言。求经训,此莫先。

古圣著,先贤传。注疏备,十三经。左传外,有国语。合群经,数十五。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在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共和,始纪年。历宣幽,遂东迁。

周道衰,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赵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

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习业,壮致身。上匡国,下利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国学经典诵读名篇—三字经在线阅读mp3参考地址 http://www.xiaojunzi.com/jd/jdnr/25.html

第二篇:二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三字经》

二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三字经》节选

xià chuán zǐ,

夏传子,

tāng

xià,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zhōu

wáng, 周武王,

zhōu zhé dōng , 周辙东,

shǐ chūn qiū,

始春秋,

yíng qín shì,

嬴秦氏,

gāo

xīng, 高祖兴,

guāng wǔ

xīng,

三字经

jiā tiān xià.

bǎi

zǎi,

qiān xià

shè. 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guó

hào shāng.

liù

bǎi

zǎi,

zhì

zhòu wáng.

shǐ

zhū zhòu.

bā bǎi

zǎi,

zuì

cháng jiǔ.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wáng gāng zhuì.

chěng gān

gē,

shàng yóu shuì.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zhōng zhàn guó.

qiáng,

qī xióng chū.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shǐ jiān

bìng.

chuán èr

shì,

chǔ

hàn zhēng.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hàn

jiàn.

zhì

xiào ping,

wáng mǎng cuàn.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wéi dōng

hàn.

bǎi nián,

zhōng yú

xiàn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wèi shǔ

wú,

zhēng hàn dǐng.

hào

sān guó,

liǎng jìn. 魏蜀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sòng qí

jì,

liáng chén chéng.

wéi nán cháo,

jīn

ling.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běi yuán wèi,

fēn dōng xī.

yǔ wén zhōu,

yǔ gāo qí.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与高齐。

dài

zhì

suí,

yǔ.

zài chuan,

shī tǒng xù.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táng gāo

zǔ,

shī.

chú

suí

luàn,

chuàng guó

jī. 唐高祖, 起义师。除隋乱, 创国基。

èr

shí

chuan,

sān bǎi

zǎi.

liáng miè

zhī,

guó

nǎi gǎi.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liáng tang

jìn,

hàn zhōu.

chēng wǔ

dài,

jiē

yǒu yóu.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yán sòng xīng,

shòu zhōu shàn.

shí

bā chuan,

nán běi hùn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liáo

jīn,

dì hào fēn

dài miè liáo

sòng yóu cún . 辽与金,帝号纷。 迨灭辽, 宋犹存。

zhì yuán xīng

jīn xù xiē

yǒu sòng shì

yì tóng miè

至元兴,金绪歇。有宋 世, 一同 灭。

bìng zhōng guó

jiān róng dí

jiǔ

shí

nián,

guó

zuò

fèi并 中 国 ,兼戎 狄。九十年,国祚废。

míngtàizǔ jiǔqīnshī chuán jiànwãn fāng sì sì

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 方四祀。

qiān běi jīng,

yǒng lè sì

dài chóng zhēn

méi shān shì

迁燕京, 永 乐 嗣。 迨崇祯, 煤山逝。

qīng tài zǔ,

yīng jǐng mìng.

jìng sì

fāng,

ding. 清太祖, 膺景命。 靖四方, 克大定。

zhì xuān tǒng,

nǎi dà tong shí âr shì qīng zuî zhōng

至宣统 ,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终。

shǐ

zhě,

kǎo shí

lù.

tōng gǔ

jīn,

ruò

qīn

mù. 读史者,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kǒu ér

song,

xīn

ér

wéi.

zhāo yú

sī,

sī. 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xī zhòng ní,

shī xiàng tuó.

shèng xián,

shàng qín xué.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zhào zhōng ling,

lùn.

shì,

xué

qiě qín.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biān,

xuē zhú

jiǎn.

shū,

qiě zhī miǎn 披蒲编, 削竹简。彼无书, 且知勉。

tóu xuán liáng,

zhuī cì

gǔ.

jiào,

qín

kǔ. 头悬梁,

náng yíng, 如囊萤,rú

xīn,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

lǎo quán,

苏老泉,

lǎo,

彼既老,

ruò liáng hào, 若梁灏,

chéng, 彼既成,

锥刺股。彼不教, 自勤苦。

yìng xuě.

jiā

suī

pín,

xué

chuò.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guà

jiǎo.

shēn suī

láo,

yóu kǔ

zhuó.

犹苦卓。

èr

shí

qī.

shǐ

fèn,

shū

jí.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yóu huǐ

chí.

ěr

xiǎo shēng,

zǎo

sī.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shí

èr.

duì

ting,

kuí

duō shì

八十二。对大廷, 魁多士。

zhòng chēng

yì.

ěr

xiǎo shēng,

zhì.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yíng bā

suì,

néng yǒng

shī.

suì,

néng fù

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yǐng wù,

rén chēng

qí.

ěr

yòu xué,

dāng xiào zhī.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

cài wén jī,

蔡文姬,

zǐ, 彼女子,

táng liú

yàn, 唐刘晏,方七岁。

suī

yòu, 彼虽幼,身已仕。

yǒu wéi

zhě 有为者,亦若是。

quǎn shǒu yè, 犬守夜,cán

sī, 蚕吐丝,

néng biàn qín.

能辩琴。

qiě

cōng mǐn.

且聪敏。 fāng qī

suì.

shēn yǐ

shì.

ruò shì

chén.

鸡司晨。

fēng niàng mì.

蜂酿蜜。 xiè

dào yùn,

néng yǒng yín.

谢道韫, 能咏吟。

ěr

nán

zǐ,

dāng

jǐng.

尔男子, 当自警。

shén tong,

zuò

zhèng zì.

举神童, 作正字。

ěr yòu xué miǎn ér zhì

尔幼学, 勉而致。

gǒu bù

xué,

wéi rén.

苟不学, 曷为人。

rén

xué,

wù.

人不学, 不如物。

yòu ér xué,

zhuàng ér xíng

shàng

zhì jūn ,

xià zé mín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 。

yáng míng shēng,

xiǎn fù

mǔ.

guāng yú

qián,

hòu. 扬名声, 显父母。光于前, 裕于后。

rén

zǐ,

人遗子,

qín yǒu gōng,

勤有功,

jīn

mǎn yíng.

金满赢。xì

yì.

戏无益。wǒ

jiào

zǐ,

我教子, jiè

zhī

zāi,

戒之哉,

wéi yī

jīng.

唯一经。

miǎn

lì.

宜勉力。

第三篇:国学经典与教育

《国学经典与教育》之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我学习《论语》的收获是很大的。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教学中,我们更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的表现。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内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现实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着边际的。比如:我们教育学生爱国,怎样做才是爱国?什么样的行为是不爱国?学生心目中有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专家提出:学生能主动捡起一片纸,这就是爱国!所以我们教育学生励志,不妨把眼光收回来,放在眼下能付诸行动的,哪怕为了理想只迈出一小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已经过去,励志要切合我们的实际,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文章。

学习《国学》有以下感悟: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二、《国学》让我学会感恩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读国学经典悟师道

古人云:“开卷有益”,读书,能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能让我们的身后耸立起人类文化的巨石,能让几千年来积淀的智慧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自学校开展诵读经典活动以来,在教师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部分教师对中国古典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不同年级开展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家诗》、《论语》等经典。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特别是育人尤为重要,现在孩子不知道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自私自利,讲究吃穿,乱花零钱。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特别是育人尤为重要,现在孩子不知道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自私自利,讲究吃穿,乱花零钱。 因为每家的孩子都生活在三口或五口之家的大人圈里,从出生到上幼儿园、上小学之前,没有一个系统的教孩子行为规范的教材,孩子不知道怎样做,更没有人按照规范要求或训练孩子。因为每家的孩子都生活在三口或五口之家的大人圈里,从出生到上幼儿园、上小学之前,没有一个系统的教孩子行为规范的教材,孩子不知道怎样做,更没有人按照规范要求或训练孩子。 自从我们开展了经典诵读后,才感觉到经典是教孩子如何做人极好的教材,它弥补了现在教材不能塑造学生人格的缺憾。自从我们开展了经典诵读后,才感觉到经典是教孩子如何做人极好的教材,它弥补了现在教

材不能塑造学生人格的缺憾。

经典之作是精神财富,只要阅读,便不会空手而归,它会馈赠给我们珍奇的宝贝。在儒家文化中蕴涵着我国大量的传统美德。《论语》是儒家的经典,常言道:半部《论语》打天下。两千多年来,它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学生通过读经典,从各方面都有了变化,知道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了。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古老的经典文化被外国人当作宝贝研究学习。 可是我们是炎黄子孙却把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丢了,这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可是我们是炎黄子孙却把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丢了,这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 今天当我们真正走进经典时,才知道它的真正内涵。今天当我们真正走进经典时,才知道它的真正内涵。 它是做人的根本,为人之道。它是做人的根本,为人之道。小学生就像一块海绵,他只会吸收不会选择。小学生就像一块海绵,他只会吸收不会选择。 我们教育工作者就应替孩子选一些好书,让孩子从中汲取营养。我们教育工作者就应替孩子选一些好书,让孩子从中汲取营养。 如果这块阵地我们不用经典去占领,那么,广告、电视节目及电脑游戏就会伴随孩子的成长,结果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孩子。如果这块阵地我们不用经典去占领,那么,广告、电视节目及电脑游戏就会伴随孩子的成长,结果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孩子。 他们浮躁、厌学,心理不健康,离家出走等现象会越来越多,这不得不使我们反省我们的教育.他们浮躁、厌学,心理不健康,离家出走等现象会越来越多,这不得不使我们反省我们的教育。 教育就是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国学经典是培养学生做人的好教材。经典是培养学生做人的好教材,同时也是铸造良好师德的好范本。

记得曾经有人这样评价:“《论语》是昂贵的古董,它不受时间与空间的影响,越看越美。从任何角度上看都觉得有新的发现。” 那么我们从师德的角度上来品读《论语》会有哪些发现呢?这样会使一个

人受用终生。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特别是育人尤为重要,现在孩子不知道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一、身为人师,应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直接影响着学生。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认为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作风正派,就是不发命令,学生也会执行;教师本身行为不正,即使下命令,学生也不会听从。

孔子不仅是以身作则的提倡者,更是这一原则的实践者。教师要以身作则,把言教和身教结合起来。孔子强调的是身教,教师要以自己合乎规范的道德行为给学生做出榜样。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不让学生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这样,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教师的榜样作用才能得以发挥。平时,常常有这种情况:父母说的话孩子未必听,但却肯听我们老师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往往是很神圣的,所以教师更应该严于律已。正人先正已,正已是师德的基础,不能正已,也

就无所谓教师的垂范作用。

二、身为人师,应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是说教师对自己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生要勤奋教导,不知疲倦。《论语》引孔子的话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去尔已矣。”他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总不知疲倦,那是可以这样说的。

至于已经从教多年的教师,更应该深入实践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一重要的思想,将之作为我们的师德原则,使之经久弥新,

发扬光大。

三、身为教师,应爱生如子,知人善教。

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教师应当坚持教学相长的原则。从教师方面讲:教的过程也就是学的过程,教与学是彼此相长、互相促进。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老师通过教学感到困难,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督促自己再努力学习提高,有时不能深入浅出的传授知识,觉得自己水平还很不够,需要虚心学习,这就是“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才能“自强”。从学生方面讲:学生从老师的教中获得知识,但需要自己刻苦钻研,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学习是一种内在活动,越学兴趣越高,眼界越开阔,也就越感到自己的贫乏,从而发奋学习。

孔门师生之间感情相当深厚,关系十分密切融洽。孔子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学生生病,孔子亲往探视,例如,“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关爱之意溢于言表,师生之情如同父子。颜渊不幸病死,孔子

极其悲痛,“哭之恸”。

在《论语》里对曾经犯过错误的少年,孔子表现出宽宏的胸怀。他说:“人洁以进,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意思是说人家已经去掉了污点而进步,就要赞许他的洁净,对他的过去不应该抓住不放。在平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顺眼”的学生,其实,他们的心灵深处更需

要老师的呵护。

在中国古代称学生为弟子,在老师的眼里学生既是徒弟也如子女,而在学生眼里的老师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论语》一方面表现出孔子对弟子们的关怀爱护,另一方面表现出弟子们对老师的敬爱尊重。这就形成了一种严肃认真而又亲切自然的师生关系,它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优秀传统。热爱教育,爱生如子,对教育事业表现出充沛的精力和毅力,这是我们教师应具备的情感意志品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必

要条件,也是师德的重要内容。

我们应当庆幸,先贤们穷其毕生精力为我们留下了那么多有价值的经典之作,同时我们更应当庆幸,在有生之年中能够结识这些经典之作。它们开启了我们混沌未开的心灵,教我们明辨是非,教我们感恩,教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教我们如何去选择,它们还教我们如何思考,让我们变得睿智。既然如此,我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喊出:

“与经典同行,幸哉!”

第四篇:普及国学经典教育

财经类高校普及国学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路径探析

俞香云1

(安徽

蚌埠

安徽财经大学

233030)

国学经典是指国学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原创著作,以儒家和道家经典为主。我国传统文化中最精华最有价值的部分就在国学经典之中。普及国学经典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大学生都能够阅读国学经典,了解国学经典,吸收其丰富的精神营养,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熏陶,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塑造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财经类高校普及国学经典教育到底有没有必要?采用怎样的方法和途径普及?这些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财经类高校国学经典教育缺乏

财经类高校专业教育大多很强,但人文教育比较弱。有人指出:“目前财经类高校的人文教育不容乐观。就学生而言,人文基础薄弱,存在实用主义、急功近利的倾向。就学校而言,财经类高校对人文教育不够重视,课程结构不尽合理,校园文化建设层次不高。就社会大环境而言,社会重理轻文的风气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对莘莘学子产生了巨大冲击。”财经类高校国学经典教育更是缺乏。笔者最近做了一项有关财经类高校大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的情况调查。调查对象有财经类高校各年级1000名大学生,涉及15个专业。调查结果显示:财经类大学生对国学所知甚少,阅读国学经典寥寥无几。在十三经中,85%的人只知道《论语》、《孟子》,而且了解程度都停留在中学水平,阅读过《老子》、《庄子》的人只有5%,80%的人对国学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没有认识。究之原因,目前财经类院校对国学经典教育重视不够,相关的课程很少,大学生对国学经典的重要性没有认识,没有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财经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仅从本系统、本行业需要出发,强调所谓“专业对口”,因而普遍存在着重专业教育,轻基础教育、重书本教育、轻实践教育、重成才教育、轻做人教育等弊端,这种教育的专门化、单一化久而久之便造成了科学与人文的严重分裂。

1二、国学经典对于财经类专业大学生的意义

人的一生所要做的事情,概括起来无非是做人和做事。做事的本领可以在具体的各类专业科学知识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则比较难领悟,不是一学就会的,必须要在人文思想的熏陶和浸染中慢慢习得。做人和做事两者缺一不可,而且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处于第一位,只有 1 俞香云(1975-?),女,安徽无为县人,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副教授,文艺学博士。

1 学会做人才能做事,不会做人,何谈做事。财经类专业大学生在学习好专业课程和科学理论的同时,要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具有人文精神,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为人处事的能力。我国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格修养,国学经典著作中蕴含丰富而深刻的做人道理,是非常好的人格修养教材。有学者指出:“良好的国民教育系统应该包括人生修养教育。中国古代在人生修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和历史文化资源。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受到以儒家伦理价值为核心的人文修养方面的熏陶。自上世纪初废除科举制,引入西方学校教育制度后,我国逐步放弃了在人生修养方面的历史文化传统,导致现实社会一些不良后果。要倡导学生在国学经典的长期耳濡目染中逐步自觉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进而培养出一种儒雅的‘君子’风度。”2因此,普及国学经典教育对财经类高校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提升大学生伦理道德修养和人格品位。儒家经典特别强调人格修养,《论语》是一部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在社会上立足的智慧宝典。孔子所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处在第一位,这表明孔子认为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学会做人,才能把事情做好。孔子把人格修养的要求浓缩为“仁”、“义”、“礼”、“智”、“信”五个字,主张人要有仁爱之心,讲道义,懂礼制,要诚信,有智慧,要做君子,不做小人。坦荡荡的君子形象是孔子提倡和努力追求的理想人格。孟子认为:“思诚者,人之道”,只要真诚,就可以体验自我要求的力量,走上人生正途,由此活出人格的尊严和伟大。阅读《论语》和《孟子》对于当代年轻的大学生非常有意义,能够学会如何修身,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如何树立自己的形象。这对绝大多数从小较娇生惯养,个性张扬,缺乏与人交往、沟通能力的当代大学生来说不啻为一剂良药。而且儒家经典著作特别强调孝道,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孝心,懂得感恩。不久前出现的留日大学生在上海机场连捅母亲九刀的恶劣行为就足以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孝”字有多么陌生!足以说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没有得到良好传承的后果有多么严重!也足以提醒人们普及国学经典教育有多么重要!

当下财经类院校学生人文素养不够和诚信道德品质的下降是普遍现象,急需改变和纠正。“教育史的实践证明,反复阅读和背诵国学经典,可以使学生在经典的长期耳濡目染中逐步自觉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进而培养出一种儒雅的‘君子’ 风度。”3最近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首次把“生命教育”列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是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人生修养教育应该是“生命教育”题中应有之意。

第二,阅读国学经典,能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防御和心理调节能力。道家经典蕴

2 含很多心理调节的道理。老子的修养方法是虚与静,以道为本源,由此孕生智慧,则人生的困境与虚无之感化解于无形。庄子相信人的智慧在于日月的“未始有物”,在现实生活中,人生何必执着?何不逍遥自在,与道同游。庄子追求超越世俗,不执着于世俗,实现精神的自由遨游。财经类专业的大学生阅读《老子》、《庄子》有利于他们克服过于浮躁、过于急功近利的心态,增强心理防御和调节功能。当前大学生自杀现象频频出现,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差是主要的原因。当代大学生大多从小就在宠爱甚至溺爱的环境中长大,阅历少,一旦遭遇挫折,容易接受不了,不能面对现实,走入自杀的绝路,给自身、家庭、社会都造成极大的损失。道家经典可以用审美的超越、出世的理论抚慰大学生遭遇挫折时受伤的心灵,增强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增强性格的韧性,帮助他们走出心理上的绝境,重新站立起来。儒家经典教人入世的方法,道家经典则阐述出世的道理。儒家经典教会大学生如何提高人生修养,如何在社会上立足,道家经典教会大学生如何调节心理,克服挫折,走出困境,如何提升人生境界。儒家经典和道家经典对塑造大学生有着互补的作用。对中国的士人来说,儒家之学可以伟业,道家之学可以养天年。一辈子非看不可的国学经典,就是《论语》、《老子》和《庄子》。

第三,国学经典都是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蕴含深厚的哲学、美学思想,大学生阅读这些经典,有利于塑造科学的世界观和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获得智慧,终生受益。1998年,有一大批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开完会之后,提出一个宣言:“人类如果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可见孔子的思想和智慧得到了当代世界顶级科学家们的高度认同,具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

第四,国学经典中富含管理学的知识,对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尤为必要。孔子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齐家”、“治国”都是管理工作,所以《论语》中有很多关于管理学的知识。管理学专业的学生阅读国学经典非常有益处。现在许多大学MBA课程中就有《老子》、《论语》等国学经典课程。管理学大多是财经类高校主要的优势学科,学生数所占比例很大。因此,财经类高校普及国学经典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普及国学经典教育,能够让大学生深入了解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和优长,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这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保护文化安全的重要策略。胡锦涛主席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指出大学的任务之一就是文化传承。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把文化强国作为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因此普及大学生的国学经典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3 文化的良好传承,是符合国家政策、方针和路线,顺应时代要求的正确举措。

第六,普及国学经典教育还可以提高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品格。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财经类高校大多经济和商业氛围比较浓,普遍呈现浮躁、过于功利的商业文化氛围。在这种情况下,普及国学经典教育,以国学经典孕育校园文化是一项有效的补救、矫正的措施。普及国学经典教育,让校园充满浓浓的优秀传统文化气息,可以提升校园的文化品格,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中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塑造高洁的灵魂。

三、财经类高校普及国学经典的方法和途径

财经类高校如何成功普及国学经典教育呢?正确有效的方法、策略和途径是成功的保证。学校相关领导在理论上要认识到国学经典教育在本科教育中的重要性,从而重视国学经典教育;在具体政策上,要实施正确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第一,按选修课和必修课设置国学经典课程。今天首要提倡阅读的国学经典包括蒙学经典与先秦经典两大类别,前者的代表是《弟子规》,后者的代表性著作有《周易》、《论语》、《老子》、《庄子》等。《论语导读》、《老庄导读》、《周易》、《老子》可以设置成必修课。以《弟子规》为代表的儒家蒙学经典不仅适合小学生阅读,也适合大学生阅读。一方面因为他们小时候缺乏儒家蒙学经典的熏陶,需要补课;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儒家传统蒙学经典是儒家道德伦理观念最精炼、最通俗、最易记的表达形式,儒家传统蒙学经典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德和行为规范,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全人类的普适价值,既适合儿童,也适合大学生。1990年秋,《三字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世界儿童道德丛书》,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第二,鼓励教师定期举办国学经典讲座,如国学经典讲座月活动。

第三、鼓励学生成立各种国学经典学会,比如论语学会、周易学会、老子学会、庄子学会等,弟子规学会等。学会定期举办读经活动,举办各种国学经典诵读会、诵读比赛、针对经书中观点的辩论赛。

第四,将国学经典融入校园环境建设和文化氛围的营造中。在图书馆、教室、自习室、走廊等处悬挂我国古代圣贤的画像,张贴圣贤的语录和箴言,还可以设置文化长廊、古代先哲的雕塑群,营造一种离先哲很近的浓厚氛围,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先哲的存在和智慧,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第五,学校广播台每周二到三次早上播放国学经典诵读节目,傍晚播放国学经典的讲坛 4 节目,比如于丹讲《论语》,钱文忠讲《三字经》等。

第六,在校园网上开设国学板块和国学论坛,让学生可以在网上学习和讨论国学经典。这也非常适应学生喜欢网络交流的趋势。

另外,因为国学经典时代比较久远,都是文言文,这些是学生学习的障碍所在。如何让国学经典穿越时间的距离,变得亲切,变得生动?这就要求教师有高水平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在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上必须大胆改革和创新,找到生动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利用多媒体和音像资料教学,结合古典音乐、画面和讲解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保证课堂教学的生动有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上可以结合当下社会状况,有针对性地教学,用经典中的智慧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经典确实对身心有好处,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作者联系方式:手机15212125975;邮箱:yuxiangyun1975@sina.com;地址:安徽省蚌埠市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233030) 123 韩晓燕《财经类高校人文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电力教育》(J)2008年第9期。

张三夕《国学经典与人生修养》,《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张三夕《国学经典与人生修养》,《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第五篇:国学经典与教育

《国学经典与教育》学习心得

黔江区城西中心小学校庄开阳

最近,我校掀起了《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学习热潮,我认真学习了各位教育名家的思想。曹教师谈到了国学教育与师德修养,重点讲述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让我受益匪浅。我认为教师就要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要有科学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言论,广博的学识,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较强的人格魅力和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始终在做着一个“好学生”。

教师职业的崇高、伟大,是由教师工作对人类、对社会以及对学生个人的无与伦比的作用决定的。教师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主力军;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为人类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是连接过往与未来的桥梁,为新生一代攀登高峰架设了“人梯”;又是儿童教育和发展中的主导因素,影响着儿童发展的命运。正如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在教师的手里,操纵着幼年人的命运,因而便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教师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教师的职业劳动与其他职业实践相比,又有其不同的特点,总起说来,教师承担着独特的伦理责任,教师职业的主要特点在于高度伦理性。教育事业和教师职业的客观地位、历史作用及其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在学生的发展中将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论我们是否意识到,经常是无形的、潜伏的、长远的、深刻的,往往决定着学生一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的无意性,无形性,决定了影响的性质的两重性,既可能是积极的,亦可能是消极的。可能由于一次作文讲评,使一个学生走上作家的道路;可能由于一次道德谈话或教师的一次道德行为,促使学生成为一个高尚的有道德的人;也可能由于一句刺激的话,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学生心灵上终身的创伤,甚至断送了学生的前途,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教师应当具有高尚的道德水平,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这就是教师职业独特的伦理责任。

同时,教师的工作还有其自主选择性。他们在执行自己各项具体任务时,在不同情况下与学生及有关职员交往中,有自由选择自己的态度、方式、方法的自主权。这种权力是职业本身赋予的,任何人无权亦无法剥夺,无权亦无法限制。教师使用这种权力,完全由自己的道德来调节。例如,在考场里,当发现学生作弊时,教师采取什么态度和对策,完全由教师本人自由选择,作出决定,他可以采取熟视无睹的态度,放任不管;也可以用暗示的方法,促使其停止作弊;亦可以公然揭露学生的作弊行为,当众训斥;还可以杀一儆百,把该生逐出考场,等等。教师选择任何一种态度、方式或方法,完全是自主的,自由的。固然学校可以提出各种要求,制订有关规定、守则,但所有这些,都无法限制或代替教师自

由选择具体态度和方法的权力,无法控制由教师采取的具体态度、方法而产生的后果。可见,教师劳动中的某些自主性,决定了教师在职业实践中肩负的伦理责任。

当然,通常所说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包含着这一层意思。即教师除了运用教材和物质教具进行教育教学之外,主要运用自己的知识、才能、情感、意志,道德品质等“精神教具”进行教育。尤其是教师的道德面目,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并且,教师所用的教材和物质教具,也要转化为教师的精神财富,才能发挥教育作用。这种转化的过程和程度,又取决于教师的伦理责任感,取决于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正如蒙台涅所指出的那样:只有高尚的和坚强的心灵,才能对儿童的爱好取宽容态度,才具有指导他们的能力。爱因斯坦也指出:卓越人物的道德品质,对青年一代和历史的整个进程来说,可能比单纯的智力上的成就具有更大的意义。斯宾塞更明确地指出:“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变的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熟悉。

因此,教育与教学要求教师不断自我完善。假如教师故步自封,墨守成规,不求上进,那么,他将是一个不称职的、误人子弟的教师,将“逐渐归于淘汰”。所以,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们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方面又要像海面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知识技能方面要求不断完善,道德修养方面更要不断完善。知识技能的完善,往往有赖于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例如,教师集体的协作精神要加强,要明确熟悉“没有一个教育者有权单干”。高尚的职业道德是一个教师人格完善的标志,也能帮助教师从工作中获得无穷的乐趣。教师和学生都是有思想感情的人,在师生互助中产生情感交流。教师经常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得关于感激、依恋一类的反馈信息。这是任何其他职业所没有的“精神报偿”、“教育乐趣”。很多教师所以能对待学生胜过对待自己的子女,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守岗位,不断进取,往往是这种“精神报偿”、“教育乐趣”所致。这种“精神报偿”、“教育乐趣”,给教师以有力的鼓励和鞭策,促使教师不断完善自己。越是不断自我完善,越能获得积极强化,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也就越强烈。这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亦是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产生的结果。

师德是教育的灵魂,奉献是师德的根本,学习是奉献的源泉。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师德要模范、班级治理要优秀、教育教学成绩要突出。借着学习国学经典的机会学习先进经验和新的教育理念,博采众家之长,用来不断充实自己,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2010年10月18日

上一篇:感谢幼儿园老师的话下一篇:高校大学生评语大全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