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三字经故事

2024-04-07

讲三字经故事(精选14篇)

篇1:讲三字经故事

讲文明,学礼仪。

上尊老,下爱幼,尊师长,孝父母。

见师长,要行礼,用尊称,勤问好。

父母言,要听从,父母心,要体谅。

与邻里,要和睦,多交往,常沟通。

同学间,多谦让,有事情,互帮忙。

自己事,自己做,家务事,多帮忙。

公益事,抢在前,集体事,勇承担。

懂礼仪,重仪表。

穿衣服,要整洁,勤刷牙,常洗澡。

头常洗,发常理,手指甲,常修剪。

不打人,不骂人,同学间,相处好。

有痰液,不乱吐,废弃物,不乱扔。

爱花草,不攀摘,爱公物,不涂刻。

立和行,要稳健,头不摇,身不晃。

一举手,要文雅,一投足,要适度。

知礼仪,善交际。

与人处,讲信用,不欺小,不恃强。

与人语,要和气,听人讲,莫插嘴。

有客来,起身迎,让座毕,茶水上。

访亲友,轻敲门,人未请,莫自闯。

乘车船,不抢座,帮残疾,让老弱。

捡东西,要上交,借东西,按时还。

待人宽,律己严,礼仪经,记心间。

拓展阅读:小学生文明礼仪三字经

晨风吹,阳光照。红领巾,胸前飘。好学生,要做到。

讲文明,讲礼貌。见老师,问声好。见同学,问声早。

上下楼,靠右行。互礼让,要记牢。楼道内,静清净。

教室内,莫喊嚷。桌椅齐,地面洁。好环境,好心情。

课堂上,勤动脑。勤回答,勤思考。铃声响,课间到。

做游戏,不追跑。玩得精,玩得巧。悦身心,练大脑。

爱树木,护花草。主人翁,责任感。你我他,不缺少。

学校外,需做到。有气质,有风度。仪态美,举止雅。

衣整洁,精神好。站坐行,仿前辈。站如松,坐如钟。

卧如弓,行如风。尊重人,文明语。讲理解,讲和善。

谈话时,面带笑。若问路,要礼貌。“老爷爷,阿姨好”。

若购物,注行为。不乱动,买卖和。看演出,提前到。

轻入座,不迟到。不喧哗,不乱跑。演出闭,要鼓掌。

有纸屑,不乱抛。有果皮,扔进箱。乘车时,不拥挤。

尊长辈,爱幼小。客人到,心欢笑。物品齐,房间整。

主动迎,又周到。送物品,接物品。双手呈,谢声到。

亲友家,去做客。重礼仪,少不了。用物品,不随意。

经允许,教养好。用餐时,不抢先。离去时,招呼到。

要告别,说感谢。有礼貌,人人笑。好习惯,早养成。

一生世,忘不了。

篇2:讲三字经故事

【百家讲坛】钱文忠解读《三字经》-文字版

讲稿 >解读三字经 >

4.《钱说〈三字经〉》自序(钱文忠-新浪博客)

1月27日起,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以四十三集的篇幅,首播由我主讲的《三字经》。此后,又在央视多次重播,网络视频也颇为流传。应该说,达到在传统了一定的效果,也算在传统文化热中发挥了一点儿作用。我很感谢栏目组和制作团队的付出,也很感谢观众的厚爱。

根据电视节目讲稿和播出稿改定的同名图书也随即在202月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分为上下册,首印各五十万套。这在当下的图书出版界,应该算是个不小的数字了。书推出后,在短时间内便跻身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得到了读者们的喜爱。我由衷地感谢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的编辑和工作人员,没有他们的努力,图书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得以编定,并且图文并茂、大庆色印刷的面貌问世。当然,我更要感谢广大读者朋友,他们不仅掏钱买书,有的还通过各种渠道将他们的指教、批评或者溢美传达给我。溢美鼓励了我,指教、批语则让我受益良多。

几年前我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我们并没有把握完全理解《三字经》,倘若有这方面的自信的话,那也终究是非常可疑的。因此,这几年我尽可能地随时记下读者的意见,加上自己平日翻阅时,也在书中发现了一些错误、不妥、误植,深感有必要找到一种合适的方式,进一步完善自己对《三字经》的解读。在此,必须声明,这些误失主要都应由我负责。但是,我又不愿意只就《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稍加修补,总想不仅能够解决原书中的问题,而且能够在总体行文、叙述方式等方面都有点儿新意。不过,自己平时事情实在太多,一直也抽不出时间着手做这项工作。

时代传媒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提出了解决的方案:由他们敦请资深文史编辑专门校对,分几个轮次,全面检查原书;同时,将我平素累积的修改意见加以汇总;最后,将全书基本通体重写一遍。换句话说,呈现在大家面前的《钱说〈三字经〉》已经是一本新书了。

我要特别感谢无锡钱氏宗尊、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钱公树根上将赐题书名。宗尊自幼精进聪慧,在十余岁时,放弃升学机会,投笔从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南疆战功卓著。1987年8月9日,《人民日报》刊登介绍宗尊事迹的报告文学《军长和他的壮士们》,风行大江南北,激励了无数有志青年。宗尊一再教导子弟晚辈,要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勤奋学习,产志报国。宗尊自幼打下了国学基础,戎马倥偬,不废呤哦,书法造诣深厚,无锡惠山“钱武肃王祠”之匾即是宗尊墨宝贝。宗尊赐题书名,意在鞭策我更加努力,我定铭记不忘。

篇3:怎样讲好故事

一、怎样理解故事

(一) 通读故事2-3遍

有不少教师认为, 讲故事是最容易不过的了, 只要看一本书, 再消化一下, 然后讲出来就行了。其实不然, 讲故事是有很多学问的。要投入感情去讲, 讲得让人能体会到它的出神入化。首先要充分理解故事的含义和故事背景, 研究自己所要讲述的故事, 换句话说就是“备故事”。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要通读过这个故事2-3遍, 了解故事中的各个人物角色, 知道这个故事要告诉幼儿什么道理, 作者写这个故事的意图, 并要简单设想讲故事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方法。

(二) 感受作者意图

每个故事都有它成功的地方, 我们要耐心、细心地挖掘故事的内在含义, 不要在给幼儿讲完故事以后, 给自己留下些遗憾, 总是反复地想:这个地方其实可以这样讲, 其实我还可以讲的更好。只有我们自己真正地理解了, 才能精彩地讲出来, 如果我们都是一知半解, 那么幼儿们一定是一无所获的。

二、如何运用讲述技巧

(一) 角色定位

教师要先找好自己的位置, 在自己充分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 确定自己是以故事中的一个角色还是故事局外人的身份来讲述故事, 当然幼儿喜欢的形式就是最佳的选择。位置选择好了, 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也就随之涌现出来了。

(二) 修饰故事

故事的修饰始终为烘托气氛服务, 能将故事的高潮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修饰故事中有一点是值得特别注意的:除不能违背教学目标以外, 书面语与口语的转化也很重要。只有符合语言规律的转化才能为幼儿进一步的模仿创造条件。如果教师自己本身口语水平, 普通话不过关, 带给幼儿的将是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三) 语言技巧

大家都知道言为心声, 只有朴实的语言感情才能引发真实情感的共鸣, 而一些语言技巧的运用则为我们带领幼儿进入故事情节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不管用什么方法, 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讲故事的人身上来。那么在讲的过程中, 就要我们不断地使用一些小技巧来让幼儿集中精神的时间长一些。

(四) 重音突出、停顿适当、快慢有别

讲故事时, 停连处理得好, 可以有效地控制语速, 更明快地传达句子和段落的意义, 可以使语气自然, 便于情绪转换。指导幼儿讲故事。首先, 应要求幼儿改掉随便停连和习惯性停连 (停连即表现形式上的停顿) 的习惯。其次, 要有停连及停连的长短。无论哪种停连, 都是决定于内容又服务于内容。如有标点的地方有时就可以不停, 像“糟了, 糟了, 月亮掉到井里了”。情势紧迫, 几乎没有停歇。

(五) 适当重复

幼儿喜欢听已经听“烂”了的故事, 这是因为当孩子熟悉了这些故事之后能够从中获得理解的满足, 感到很亲切。因此老师给幼儿讲故事可以反复讲。

(六) 体态语的运用

给孩子讲故事时, 身体语言是不可少的。因为幼儿们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而在认识上也多是感性认识, 所以当教师借助手势、表情、动作、眼神等身体语言表达故事意思时, 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增强印象, 并给他们一种亲切感, 因而更能受到他们的欢迎。

三、辅助手段的点睛之功

(一) 加进背景音乐

可用流行的成品音乐, 也可以运用琴和鼓等乐器来作陪衬。但要选择适合故事情节内容的曲子, 而不是硬在上面加。如最简单的:大灰狼来了, 就弹重音;紧张的时候, 鼓敲得频率快一些等等。

(二) 与故事中的角色进行互动、表演

因为幼儿阶段的孩子, 他们有着想象与真实不能分清界限的特点,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一思维特点, 让他们直接融入到故事的情节中。让孩子帮助故事中的弱者角色来逃跑、来找到它想要的东西。比如, 给小兔子壮胆、给胆小的小羊打气等等, 这些都是幼儿非常乐意参与的事情, 而且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会十分的投入。比如, 大班故事《金鸡冠的公鸡》中, 小朋友就会和老师不由地一起说:“你打开窗子, 我给你吃颗小豆……”。

(三) 头饰、挂图、手偶的使用

头饰是我们经常使用, 并最方便实效的一种辅助手段。挂图的出示, 则是先让幼儿看图说话, 这种传统的语言练习其实对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手偶或指偶的使用, 无疑是让故事动起来。

(四) 看、听、说、画四位一体

故事不仅需要听, 也需要幼儿的小手动起来, 要进一步将故事延伸与升华。幼儿通过自己的动作感知进一步把故事可视化, 把情感内化。我们结合各班的区域活动, 在美工区开展了“画故事”, 如中班故事《金色的房子》等;在语言区我们开展了幼儿“讲故事”;在图书区我们投放了大量图书, 让幼儿“读故事”;在表演区放上了头饰、手偶等材料让幼儿表演故事。此外, 热心的家长朋友们也加入了我们的队伍, 每周都为孩子讲一个精彩的童话故事。

四、与幼儿一起成长

我们的讲故事能力的提高被园里最具模仿力的幼儿一览于眼底, 在幼儿讲故事大赛中, 他们的表现完全超乎我们的想象。大部分的幼儿都能做到最基本的表现, 比如幼儿小班的杨宇航讲到《拔萝卜》很用力的时候, 就使劲跺跺脚……在座的老师们看到他们的表现都会心地笑了, 这种笑是发自内心的, 是出自于一种感触。我们感触到了孩子们的不同寻常, 感触到了孩子们可开发的潜能。

篇4:提高试题评讲效果“三字经”

1.查

引导学生自查和互查,发挥自我及相互评价的功能。

学生答错了一道题,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有的是审题不仔细,有的是知识掌握不牢;或者是分析能力较差,不理解题意;还有的是表达不准确、书写不规范等。到底是哪种原因,学生最清楚。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出错的原因,教师要求学生拿到试卷后进行独立的自查:哪些题错了,为什么错,并对错因进行分析归类。同时教师要利用学生急切想知道其他同学答题情况的这种心理,组织学生相互交换试卷进行互查、讨论;互查错误的根源,讨论彼此的差异,互问各自的疑难点。通过互查,学生不仅弄清了答案的对错,而且找到了解题方法上的差异,在交流中使答题方法和技巧得到互补与提高,同时还可以防止别人的错误在自己身上发生。

2.评

精心组织“师评”,提高试题评讲效果。

首先,要创造一个轻松的评讲氛围。对学生的对错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本着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从不同角度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表扬,特别要对成绩不理想、但某些题目的答案有创意的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让他们充满信心,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试题做完后教师要马上认真批阅,进行科学统计分析,逐题统计失误率,同类问题归纳分析,异类问题对比分析,找出学生的共性和特异性。有了这些资料,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就能了如指掌,为针对性评讲奠定基础。评讲时,对于出错率高的题目应在课堂上重点讲评;对那些错误率低的题目,一般只需给出答案或提示一两句即可。对于疑难问题,教师可先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讨论,然后启发学生如何分析,如何找到解题的切入点,并进行知识的迁移。

再次,要突出知识的衔接性。一道试题再好试题也有其局限性,一套试卷覆盖面再广也有知识点的遗漏。所以,讲评课绝不能只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简单重复,必须有所发展和创新,特别要对同一知识点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剖析,同时注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尽量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使零散知识系统化、思维角度发散化、同类问题规律化,使试题评讲既达到巩固双基、归纳、整理、升华知识的作用,又达到构建知识网络,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使他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迅速判断和提取相关信息。如下面一道试题: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哪个实验?(健那绿染色观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教师在讲评完该题后,可对该题进行扩展:高中生物里需要染色的实验还有那些?分别用到哪些染色剂,各显现出什么颜色?进一步扩展:高中必修教材中,哪些实验需要用到显微镜?哪些实验用到了蒸馏水……这样,让学生能以点带面,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实验。又如:一个基因型为AaBb(独立遗传)动物个体能产生多少种精细胞?此题可变式为:若把动物体改为精原细胞,精子类型又如何?把精原细胞改为卵原细胞,答案又有什么变化?这样通过这一道题的演变,可以使学生对减数分裂的内容融会贯通。

3.思

引导学生进行评后反思,扩大讲评的成果。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总结,不断反思。

试卷讲评课不能以试卷上的题目讲评完为结束,教师应利用学生的思维惯性,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反思和探索,举一反三,以便获得更好的效果。反思包括:对解题过程(如审题、思路、方法、技巧等)、知识储备(如知识点的记忆,知识间的区别、联系)和应试心理的反思。每一次试题评讲后,笔者都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反思,总结自己的失误。如有些学生说:“本次考试过于追求速度,很多选择题看了一个选项就觉得是对的,就没有继续往下阅读其他选项,造成失分太多,以后要放慢速度,认真分析比较,提高正确率。”有的学生说:“在做简答题时,不会用生物学专业术语答题,用一般语言写了很多也没有把问题说清楚,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有的学生说:“本次考试反映出我看书还不够仔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够全面,以后要加强对教材的阅读,加强对各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这样公开暴露自己的错误思想意识和习惯,一方面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刺激,另一方面在学中产生了共鸣,让他们借鉴同伴的反思来反思自己的成功和不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满足和遗憾,对他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试和学习方法调整有着重要作用。

同时,讲评课后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评讲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教师就能针对学生提出的观点,及时地发现讲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思考,反思自己的不足,以便今后改正。

篇5:二年级小学生讲三字经讲稿

年级 班 A代表 同学;B代表 同学

1.(岳士婕)大家好,我是二一班的岳士婕,(刘浩林)大家好,我是二一班的刘浩林,(岳士婕)今天由我们一起带领大家学习《三字经》第21段(鞠躬)(同学鼓掌)(刘浩林)希望大家认真学习,争取能背下来。

2.(岳士婕):下面由我们为大家范读一遍。(刘浩林):同学们一边听,一边看。注意生字、多音字的读音。(一对一句。岳士婕读1.3句,刘浩林读2.4句)

kǒu ér sòng 21.口而诵 xī zhòng ní 昔仲尼 zhào lìng 赵中令 pī pú biān 披蒲编 tóu xuán liáng 头悬梁 xīn ér wéi 心而惟 shī xiàng tuó 师项橐 dú lǔ lùn 读鲁论 xuē zhú jiǎn 削竹简 zhuī cì gǔ 锥刺股

zhāo yú sī 朝于斯 gǔ shèng xián 古圣贤 bǐ jì shì 彼既仕 bǐ wú shū 彼无书 bǐ bù jiào 彼不教

xī yú sī 夕于斯 shàng qín xué 尚勤学 xué qiě qín 学且勤 qiě zhī miǎn 且知勉 zì qín kǔ 自勤苦

3、(岳士婕)同学们自己读自己的,将第21段大声读一遍。(刘浩林:开始)

4、(刘浩林)请同学们坐好,我们一句一句的学一遍。(一对一句。岳士婕读1.3句,刘浩林读2.4句。声音要响亮,节奏要慢一些)

5.(岳士婕)好,同学们我们再来跟读,学一遍。(一对一句。刘浩林读1.3句,岳士婕读2.4句。声音要响亮,节奏要慢一些)

6.(刘浩林)同学们已经跟读了两遍,下面请同学们齐读一遍(岳士婕:同学们起立,口而诵,一二)

7、(岳士婕)这次男女同学对着读,女同学读1.3句,男同学读2.4句。(刘浩林:口而诵,一二)

8、(刘浩林)这次调换顺序,男同学读1.3句,女同学读2.4句(岳士婕:口而诵,一二)

9、(岳士婕)最后,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将第21段大声读一遍,读完的坐下(刘浩林:开始)

10、(刘浩林)我们已经充分的学习了第21段,读熟的同学请举手。(岳士婕:下面请XXX同学读一遍(找2-3名同学))

11、(刘浩林)我们就带领大家学到这里,谢谢同学们认真努力的学习和对我们的支持。(岳士婕)希望老师同学们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后面内容为教师请同学们对这次学习的评价及老师的评价)

篇6:《三字经》故事

三字经中运用了一些小故事小典故,通过这些故事更加的方便的帮助大家加深对三字经的认识和理解。

《三字经》故事 孔融让梨:

中国人尊敬长辈叫“孝”,尊敬兄长叫“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孔融是东汉末年人,他四岁时,一次有人送来一筐梨,他和几个哥哥自己挑,孔融挑了最小一个。有人问:“你怎么不拿大的?”他说:“哥哥年纪大,应该吃大的。”孔融这么小年纪已知道传统美德。

篇7:三字经故事

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晋秘书监孙盛的曾孙、长沙太守孙放之孙。孙康幼时酷爱读书,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地攻读,可此时家道中落,没钱买油点灯。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了。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躺在床上默诵。

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大地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孙康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昏黄的油灯要亮得多!

整个冬天,孙康都夜以继日地苦读,从没有中断过。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成晋时很有名望的学者,南朝宋景平年间官至尚书左丞相,封德阳县侯 。

篇8:讲真实生动的中国故事

“记者离基层一线有多近, 基层一线就离中央的关注有多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离中央的政策有多近。”这是《人民日报》福建分社记者赵鹏在谈到自己采写《十年治荒山河披绿》报道得到中央领导关注, 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时, 总结出的一个道理。道理很简单, 但是它却回答了“为了谁, 依靠谁, 我是谁”这样一个基本的问题。也只有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解答了这个问题, 才能把握住报道的方向, 找到报道的动力和源头, 明确自己的定位, 做好本职, 才能真正在党和政府与人民之间搭起信息畅通的桥梁, 做到上情下达, 下情上达。

“做裤腿上永远沾着泥巴的记者是幸福的”, 这是中央电视台浙江记者站记者何盈的感悟。为什么?因为她融入了百姓, 与他们共同体验生活的甘苦, 而这也正是转作风, 改文风的关键。转作风是要拉近与基层群众的距离, 平等、真诚、面对面地与他们交流, 也只有这样, 记者才能从中捕捉到真实、感人的细节, 实现文风的改变。何盈正是从孩子们腼腆地回答“最想要的一件礼物”这么简单的问题中, 抓到了最感人的一幕, 让观众湿润了眼眶。一脚泥泞、一身灰尘, 当群众把记者当成一家人的时候, 我们的作风和文风才会发生质的变化。

新华社上海分社记者肖春飞曾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才是一个真实的中国?是微博里的中国?是电视里的中国?还是西方媒体笔端和镜头下的中国?”要寻找答案, 就要深入基层, 带着思考深入采访, 向读者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 让大家了解中国的国情。

一位参加报告会的高校老师这样总结自己的感受, “新闻记者是通过实地采访向国人和世界讲述一个个生动的中国故事, 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而教师则是把这些生动的故事通过课堂讲授给学生, 帮助他们理解什么是中国道路”。由此可见, 讲好了中国故事, 才能讲好中国道路。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仍在继续, 这些报告者的体会和经历, 深化了活动的意义, 更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篇9:从“背”故事到“讲”故事

看着晨晨那认真劲,我的眼前浮现出上次他讲故事时的情景。轮到晨晨讲了,他却畏畏缩缩不敢上台。我在下面小声和他商量:"听说你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特别好听,我们都没听过,特别想听,讲给我们听好吗?我相信你一定能讲好。"说完,带头鼓掌欢迎,拉着他的手,把他领到前面。他低着头,很熟练地把故事"背"完了。虽然声音很小,也没有表情,但对他的进步我们还是给予了热烈的掌声,他妈妈也把他搂在怀里亲了又亲。

没想到这次经历一下子就让晨晨喜欢上了讲故事。

"故事大王"擂台赛已经举办了一年多了。平时工作中,我常听到很多家长诉说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很活跃,爱唱爱跳,可来了客人或在外面却不敢表演,不知用什么方法能让孩子练得胆大些。为此,我们图书馆开设了"故事大王"擂台赛。每月一期。每期请5名年龄相近的孩子来讲故事,请他们的父母做评委,评选出一名故事大王,并在宣传栏上贴出参赛、获奖孩子的照片。这个活动一推出,就受到了家长的欢迎,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家长们纷纷为自己的孩子报名参赛。孩子们从这小小的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很多孩子能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知识,却常常因为胆小而不敢表现。如果家长生硬地批评指责,只能使孩子更加胆怯。"故事大王"擂台赛这种竞赛形式,激起了孩子的好胜心,使他们产生了兴趣,并从中得到锻炼。

如果平时家长没有机会带孩子去社会上参加这些活动,也可以把"故事大王"擂台赛搬回家。

比赛前,家长可以这样对孩子讲:"咱们来比赛,看谁的故事讲得最好,谁讲得最好,谁就是今天的‘故事大王’。"并准备一些小奖品发给故事大王。

擂台赛的舞台可以是家中的任意一角。比賽的顺序可以由全家抽签决定。比赛开始后"选手"们按顺序依次上台,其余的人在"台下"观看。家长对擂台赛一定要认真对待,讲故事时要语言生动、表情丰富,给孩子做出榜样。评定时要公正,如果孩子讲得不够好,家长在鼓励的同时,一定要为他指出哪些地方存在不足,怎样改正。使他知道怎样讲故事才好听。

篇10:三字经故事

赵中令是指宋朝的赵普,他做到了掌理皇帝文书的中书令这个大官,白天处理国政,晚上仍然不忘读论语。

古人读书,有些是为了参加科举考试,希望考中进士,求得一官半职,而赵普已经做了那么大的官了,为什么还要读论语呢?

有一天晚上,宋太祖赵匡胤因为有国家大事,要和赵普商量,因此驾临赵普家中。看见赵普正在读论语,太祖很讶异的说:「论语小时候就读过了,为什么现在还读它呢?」

赵普回答说:「论语中中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以前我以半部论语助您平天下,现在以另外半部论语助您安天下。」

由此可知论语是一本最为简要精粹,不可多读的好书,一个平民百姓读了可以修养身心,成为正人君子;官吏读了可以仁政治国,成为忠臣良相。

篇11:三字经 小故事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那么三字经的故事有哪些呢?

1、《大禹治水》

上古时期,洪水泛滥,百姓深受其苦。舜帝派大禹的父亲鲧去治水,由于方法不当,洪水越来越大,鲧因此被杀。大禹后来接替父亲,继续治水,并吸取父亲的教训,采取疏导法终于制服了洪水。其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历代人的称赞。

2、《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一次吴国将越王勾践包围,勾践只好求和,但发誓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耻辱,他床上铺刺人的柴草,并悬挂一个苦胆,每天睡柴草尝苦胆,以此激励自己,使越国实力不断增强,最终灭了吴国。

3、《囊萤映雪》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这是两个关于勤学的故事。

晋代的一个名叫车胤的孩子,他家中贫苦,没钱买灯油,又想晚上读书,于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萤火虫装在白布袋子里面,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映雪是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学之人。

4、《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5、《五子登科》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6、《孔融让梨》

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后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领青州刺史。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因不满曹操雄诈,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下狱弃市。

孔融着有,《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9卷,已散佚。通行本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孔融文又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

7、《苏洵二十七方才学习》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在妻子程氏的劝告下,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嘉佑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22篇文章谒见欧阳修,受其赏识,由此名声大振。后人因其二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为文见解精辟,语言锋利,纵横捭阖,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着有《嘉佑集》十五卷。

8、《母子同刑》

三国时期,魏国王经在征讨篡位的司马昭时被捕,司马昭要王投降,并抓来他的母亲相威胁。王说:“为国尽忠,死而无怨。”司脑羞成怒,决定处死王母子。临刑前,王苦着对母亲说,是自己连累了她。母亲却笑着说,自己为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王在忠与孝矛盾时选择了忠,实际上是真正的孝。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敬仰。

9、《孙敬悬发》

“头悬梁”的是晋朝人孙敬。孙敬,字文质,汉代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好学,后入洛阳,在太学附近一小屋安顿母亲然后入学。他曾采杨柳为简,加以编联,用来写经,这是历史上“辑柳”的典故。《太平御览》上记载: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常年闭门谢客,攻读诗书,人称“闭户先生”。他苦读诗书,常常通宵达旦,困倦得眼皮都睁不开了,就弄根绳子把头发绑起来吊在房梁上。打盹垂头的时候,揪一下头发就惊醒了,继续读下去。

10、《苏秦刺股》

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急待告别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时,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暗笑他活该!

苏秦看到家人这样对待他,十分伤心。他关起房门,不愿意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没有好好学习。”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书本,发愤读书。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都后悔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突然“痛醒”。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目不忍赌。

家人见到这样,有些不忍心,劝他说:“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这样虐待自己啊!”

苏秦回答说:“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

经过“血淋淋”的一年,苏秦已经很有学问了。他又开始出去闯荡天下,这一次终于事业有成,很有心得,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11、《铁棒磨成针》

古时候,有一位姓李名白的小男童,他天资聪明,看到不懂得事情,总喜欢问为什么?李白每天去学堂上学,因为他天资聪明,教书先生不但很喜欢他,还常常夸奖他。渐渐地李白骄傲了。曾有一段时间,他时常逃学。

有一天,他逃学在外面,一边走一边玩。突然,他看到前边有一位老婆婆蹲在一块大石头旁,在石头上正磨一根铁棒。李白非常好奇,就走上前问老婆婆在做什么?老婆婆的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温和的告诉他:“我正在磨一根绣花针。”李白惊讶的问:“这么粗的一根铁棒,怎么可能磨成很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又和蔼地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专心致志,铁棒必能磨成针。”并以此教育李白,只要持之以恒,必会成功的道理。李白听后很受启发。

从此以后,李白刻苦用功的学习,终于,成为著名的诗人,一代大师,留名万古。

12、《杀妻求将》

篇12:三字经故事剧本

情节简介:从前,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曾三次搬家,目的是让他不断地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等到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但是孟子却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总是比较贪玩、淘气,使得孟母很生气,就割断了正在织布的纱线,以此教诫孟子,让他懂得只有日积月累地学习,方有进益。

人物:孟子、孟母、老奶奶

有一天,孟子和小伙伴玩了很久才回来,孟母不太高兴。

孟母说:“你总是这么贪玩、不去好好学习,是你自己想玩还是别人让你去玩呢?”

孟子没有做声,只是低下了头,好像知道了自己的错误。可是,以后几天他还是出去玩,一玩起来就忘记时间,总是很晚才回来。

孟母想了又想,现在咱家住的地方离这些小孩子太近了,要是搬得远一点,就不会有这个机会了。为此,孟母就让孟子和她一起收拾东西离开这里了,这便是第一次搬家。

搬到新家后,隔壁有一位老奶奶,孟子经常去听她讲很久以前的故事,使得孟子经常不在家,孟母感到很生气。

孟母放下手中的织布,来到老人家,看见孟子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老人讲着什么,顿时火冒三丈,拽着孟子说:“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呀?还不赶紧回家学习去!”

孟子却说:“请您别着急,我听完故事就回家还不行吗?”

孟母又说:“说不行就不行,现在必须回家,你听懂了吗?”

孟子还想再争辩似的,老奶奶安慰地说:“你先回家吧!下次我再给你讲吧!”

孟子只好说:“好吧,下次您一定再给我讲呀!”

回到家后,孟母立刻将孟子关在屋内让他去学习,可是孟子根本就没有心情学习,还在回忆奶奶讲的故事呢!

时间一天天过去,孟母看孟子学习没有长进,心想:我们还得搬家,我们搬到一个没有邻居的山上,那空气清新的环境多有利于学习啊!就这样,她们搬到了山上。

这次搬家,并没有唤起孟子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他虽没有了伙伴、没有了讲故事的老奶奶,可他喜欢上山上的各种鸟了,鸟儿成为了他的玩伴。

孟母想了想,我在不断地给孟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他却不知努力学习,她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教诫孟子的决心。

篇13:如何讲好新闻故事

1 要拥有发现价值故事的慧眼,并做好构思

拥有发现价值、精彩新闻故事的“慧眼”,选择好的故事素材,并做好新闻故事构思是新闻记者讲好故事的第一步。首先,擦亮双眼,寻找精彩故事。在此方面,记者应做到两点。(1)把握时代跳动脉搏,报道主题故事。即新闻故事要“围绕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遵循小细节反映大主题的原则,进行好故事素材的选择。例如,一篇名为《7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出行不封路》的新闻在选材上便以此为切入点,反映大局、大势、大事,因而获取了较高的奖项。(2)关注发展,讲寓意深刻的故事。鸡毛蒜皮的小故事繁琐复杂,一般让人一眼望到底,毫无新意,要想讲好故事,就要选择寓意深刻、价值深远,最好是可以反映和折射某一社会现象的素材。其次,记者在选好材料的同时,也要积极做好构思。对所选材料进行反复阅读,并做到眼勤、耳勤和口勤,用实际行动做好调查、取证工作,以精准做好故事构思。

2 多层次、多角度打造引人入胜的“好故事”

打造引人入胜的新闻“好故事”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新闻记者多层次、多角度、多技巧打造。笔者认为,可做到以下几点。(1)创设引人注目的标题。标题是文章的题眼,是“好故事”的精髓与智慧所在。因此,运用艺术能力处理好标题,使其散发魅力,不仅能为文章增光添彩,更能吸引读者兴趣,提升好故事的关注率。(2)详细、精彩讲述故事发生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即要把握好故事发生的时间,既关注故事发展现状,也要对故事前因后果进行探究式报道,把握好故事的深度,使过去、现在与未来串珠连线,确保故事的完整性与可延展性。(3)在故事源头信息与论据处理上,要坚持“可变更”的变化原则。要做到两点:一是要善于从故事的正反两面进行信息搜索与探究,做好全面、客观;二是根据故事发生时间的久远做好相关新闻数据的调整与变更工作,深层次挖掘故事信息,呈现故事最精彩、最有价值的一面。(4)扎实的文字功底和精巧的编辑技巧很重要。这就要求记者做到:一是准确用词用句;二是惜墨如金,简明扼要;三是把握好对文字的驾驭力,于细节处感染读者;四是善于深入刻画人物形象,吸引读者兴趣。

3 新闻记者还要具有智慧的文本处理能力

智慧的文本处理能力是确保记者将真实、精彩故事呈现给读者必不可少的职业素质之一。可想而知,一篇好的新闻报道,不能仅靠好素材与好构思来支撑,如果文本处理粗糙不堪,读者读后云里雾里,记者就很难“讲好故事”了。因此,必须运用技巧进行文本处理。记者可从以下三方面实现对文本的智慧处理。首先,要使新闻导语趣味生动化。一篇好的新闻,是主题鲜明、故事清晰、引人入胜的。因此,其善于用趣味生动的导语打动和感染读者,吸引其注意力。故导语的设置既要有趣味感,又要有神秘感,更要懂得用精妙的文字凸显导语的独特性。如文笔优美,妙趣横生的导语总能抓住读者的心,使其进一步了解新闻故事。其次,善用新闻数据处理艺术,变枯燥的数据生动形象化。如在新闻中写“770万元”要比写“7,712,318元”显得生动具体得多。另外,还要善于用比率代替庞大数据,增强故事的可读性。再次,在故事阐述方面,要处理好悬念、过渡等问题,运用好的文字功底使整个新闻故事看起来出神入化、引人入胜。最后,还要打造意味深长的结尾。好的新闻结尾能起到警醒世人,反思社会的作用。试想毫无艺术效果的结尾,容易让人一扫而过,而好的结尾则让人回味无穷。

综上诉述,新闻记者是新闻媒体向前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其职业素质是否高尚、专业基础是否扎实、思维头脑是否机制灵活等直接关系着新闻传播的质量与效率。笔者从记者工作实践经验中得知,要想讲好故事,新闻记者必须具有发现价值故事的慧眼,良好的故事构思能力,并能多层次、多角度打造引人入胜的“好故事”。除此之外,还要具有高超、智慧的文本处理能力和扎实的文字功底等。具备以上几种基本“新闻素质”,加之把握正确的新闻报道方向,讲好故事,讲精彩中国故事便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平面新闻媒体竞争日趋激烈,新闻故事化是新闻发展的一种趋势,讲好新闻故事,营造新闻传播磁场,吸引更多受众关注,提升对社会的服务价值是当下报纸类新闻媒体的新出路。讲好新闻故事,弘扬新闻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呼声愈来愈高,新闻工作者势必要练好内功并不断创新。本文就新闻记者如何讲好新闻故事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为广大新闻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闻记者,选好故事,文字功底,讲好故事

参考文献

[1]王仕勇,殷瑜.关于采写新闻故事的艺术——评专著《营造传播磁场——如何讲好新闻故事》[J].今传媒,2009(4).

[2]郑官怡.记者如何讲好新闻故事[J].新闻窗,2015(2).

篇14:以故事讲党史

金一南 徐海鹰

海峡书局

定价: 38.00元

党的十八大报告向全党发出“学习党的历史”的号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多次引述历史、分析历史,使我们深受启发和教育。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同志历史感深厚、时代感鲜明的重要讲话,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对党的历史的高度自信。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多年的光辉历程。在90多年的奋斗探索中,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和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三件大事,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大根本成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在此过程中,我们党还形成了包括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优势等多方面优势,始终保持和不断发展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历史纪录片《苦难辉煌》根据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原著改编而成。纪录片多维度、宽视野、全景式再现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至长征胜利和全面抗战爆发这一历史阶段,重点刻画了中国革命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抗日战争兴起两次历史性转变。纪录片在摄制过程中,坚持“尊重原著,但不照搬原著”的原则,力求以“正确的基调、准确的史实、精当的评论、精致的制作”来再现历史。两年多时间里,纪录片主创团队追寻历史当事人的足迹,几次重走红军长征主要路段,专程远赴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寻访重大历史事件的线索踪迹,揣摩重要历史人物的心路历程,真正做到了一丝不苟地进行撰稿、实拍、考证和制作。纪录片以大量新发现的史料和许多生动感人的细节,再现历史场景,勾画历史人物,总结历史经验,提炼历史灵魂,是一部有气魄、有激情、有美感、有思想深度,能够吸引人、感动人、教育人、鼓舞人的好片子。

历史纪录片《苦难辉煌》所反映的虽然只是党的历史的一些片段,但它让我们看到的,是我们党饱受磨难而自强不息、历经曲折而愈挫愈勇、备尝艰辛而愈加成熟的高贵品格;看到的,是我们党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砥砺自己的意志,增长自己的智慧,积聚自己的力量,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不断创造新的辉煌的坚强意志。观看《苦难辉煌》,品味《苦难辉煌: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从哪里来?》,可以增强我们对党的历史的自信,增强对党的独特优势的自信,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

(本文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新书信息

《正念禅修——在喧嚣的世界中获取安宁》

(美)马克·威廉姆斯、丹尼·彭曼

九州出版社

定价:32.00元

如果你的生活处于压力、混乱之中,性格因此变得暴躁、悲观消沉,缺少正面能量,那么这本书对你将十分合适。作为西方顶级正念专家,本书所提出8周禅修训练指南,凝聚作者几十年来对正念认知疗法研究的精华,如果你遵循他们的指导,必将事半功倍。

《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

塞缪尔·P·亨廷顿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52.00 元

本书通过描述全球第三波政治浪潮的恢弘进程,考察并阐释了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为威权主义的民主化转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与正在备受热捧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样,本书对于当前中国亦具有强烈现实针对性。

《历史的细节》

杜君立

上海三联书店

定价: 39.80元

人类是生而自由的,但奴役无所不在,那么征服与统治是如何起源的?在冷兵器时代,为什么总是野蛮征服文明?但农耕中国为什么却可以击溃游牧民族匈奴?本书揭示了真实历史中一些普遍性的人类文明发展模式,以及其背后蕴含的物质动因。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讲三字经故事】相关文章:

三字经》中的十个经典励志故事04-23

骑行三字经 骑自行车三字经05-02

三字经劝学04-09

三字经解读04-14

养生三字经04-17

公约三字经04-19

处世三字经04-20

三字经儿歌简谱04-07

师德三字经范文05-21

三字经前言范文05-21

上一篇:外出参加学术交流会下一篇:公司安全生产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