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勤六步教学法

2024-04-26

三勤六步教学法(精选5篇)

篇1:三勤六步教学法

快乐学教 当堂达标

(三勤六步教学法)

“三勤六步教学法”,其要义是通过 “定向诱导·明晰目标”、“学案导航·自学探究”、“讨论合作·展示交流”、“当堂检测·达标训练”、“盘点收获·总结提升”、“作业布置·巩固预习”六个步骤的教与学,促使学生养成“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家知道,动脑、动口、动手能力是学生学习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最有效、最实用的能力,这三种能力培养好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所以,我们将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做为课堂教学的内核。

而“六个步骤”则是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设定的。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学习方式,所以我们设定的第三个步“学案导航·自学探究”,第四个步骤是“讨论合作·展示交流”,这样就突出了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三勤”是学习习惯和能力,“六步”是学习方法和途径;“三勤”是内核,“六步”是载体;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一、定向诱导·明晰目标

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根据课标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结合课程和课型,确定学习目标,并创设学习情境,诱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

定向是“纲”,正确地定向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提出一个或几个有价值的目标,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定向的总体要求是:

1、科学性。学习目标的每一个基础知识点,能力训练点,智能开发点,都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为导向,以学科教材为依据,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2、指向性。学习目标的要求要明确,要作出具体可行的规定,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中,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

3、层次性。学习目标的制定要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由认识能力到心智能力,由简单能力到综合能力的训练系列和发展系列,既符合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与能力的培养规律,又符合教材严密的科学体系和知识组合的序列,从而保证学习目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目标的确定,或由教师确定,或由学力强的学生提出,或大家讨论确定。既要确定一篇课文、一个章节、一个单元、甚至一册书的目标,每个课时也都要提出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指向性更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学习的驱动力更易发动。

学习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方面的内容。但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存在着差异,学习目标既可以包括上述诸方面的内容,也可以是其中的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

确定目标“下要保底”,即要努力实现课标和教材提出的基本要求。每个课时的“目标”也不易多,要做到“简洁、明确、可行、有效”。

还须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要确定的是学生的“学习目标”,而不能是笼统的“教学目标”,目标的指向性一定要强,其他各步骤都要围绕目标展开。可以引入导学案的使用,老师写在活页纸上,用实物投影展示在幕布上。

诱导时,要注意创设问题情景,循循诱导,点明方法,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定向和诱导的顺序:定向和诱导是并列关系,可以先定向,也可以先诱导。

“定向·诱导”步骤的运用上,常出现的问题是,“定向”做的比较好,但“诱导”就要稍微欠缺一些。我们老师经常用的方式:一是直接切入课题,然后定向(没有诱导);二是上一节课我们讲了什么内容,接下来学习什么内容(有诱导,但程序化、简单化)。其实“诱导”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①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设置教学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②从学生的身边事设置教学情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③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设置教学情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等等

二、学案导航·自学探究

根据学习目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学习,发现问题,充分思考,找出答案。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时段:

(一)出示“导学案”

1、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一份导学案,以供学生自学时参考。

2、导学案应是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拟订的,应是符合学生实际、突出教材主体内容、带有指导性和启发性、且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可以通过投影或实物展台、板书、口授等方式下达给学生。学案的详细程度可根据学生自学能力的强弱而定。

3、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必须符合“学习目标”的要求(等于或大于“学习目标”),还应该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开动脑筋思考的(尽可能避免照抄课文就能回答的问题)。

4、要善于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疑难处、隐蔽处和精妙处设计问题。钱梦龙先生说:“讲课重在引导,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问的艺术,是启发的关键。”

5、如果有必要,教师可结合学案面对全班学生作简要的自学指导谈话。谈话的基本内容是:学习本课的目的意义;对学案作必要的说明,指出具体的思考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例如,语文课的学案设计,看似简单,其实每个学习任务都紧扣学习目标,“了解人物——理解主题——美点寻踪”,领起了三个大的学习板块,简洁明晰,便于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需要强调的是,老师们不要简单的认为导学案只是一个个的问答题,不要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做一道道的练习题,这样的话,学案就和习题集没有区别了。学案应该是一种结合教材、学情、教情设计的学习方案,目的是既要引领学生达成目标,还要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可以考虑出台标准的学案设计。

6、实验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尝试让学力强的学生或学习小组拟订“导学案”。这样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

(二)学生依据学案自学探究

1、学生依据学案自学,发现问题,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同桌的同学小声议论。

2、教师巡回辅导,及时了解学情,启发点拨,发现个性问题个别指导,共性问题共同启发。在巡回辅导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养成善疑、善问、善于分析问题和勇于追根究底的学习习惯。同时,要特别关注中下等学生的自学探究情况和疑难问题,从方法上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3、在训练学生动口时,朗读应引起文科教师的足够重视,应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大量背诵精彩文段。这样做,既能够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学习内容,体验、感悟课文的价值内涵,又是培养学生勤动脑、勤动口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4、根据教材特点和内容的难易程度确定自学探究时间的长短,让学生有较为充分的活动体验。

(三)展示“自学探究”成果

在学生展示自学探究成果时, 教师要讲究提问的方式,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问要有序。提问要井井有条,层层推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而远,由此及彼,由已知到未知。

2、提问要有度。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学生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超前的、深奥的提问又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撞击出思维的火花。

3、提问要有法。提问的目的之一就是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所以不能总是让举手的学生发言,而应面向全体学生(或以中下等学生发言为主),也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教学)。所以,提问的方式有:教师提问举手的学生;教师提问不举手的学生(提问时不要冷落学困生);教师指名某小组派代表回答(各组代表应该轮流做);④小组之间相互提问。⑤不提问,让学生自主发言。有的学生举手积极,从课始举到课终,但有的教师却将他忽略了,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自主发言既可以让表现积极的学生得到发挥,又可以感染、带动其他同学积极发言。

4、提问要灵活。提问不要被预设束缚住手脚,要善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调整问题的难度,切入的角度,提问的方式,或者生成新的设问。

5、提出新的设问时,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适当的停顿便于学生思考,学生答完问题后再稍停数秒,往往可以引出本人或他人更完整确切的补充。几秒钟的等待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不可掉以轻心。

常出现的问题是,“自学探究”时间短,节奏快,学生还没有自学完、消化掉,就进入了下一个步骤。自学探究步骤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教学步骤,关系到学习目标能否完成和完成的质量,一定要让学生真的去自学,真的去探究。(有些传统的语文课,教师总是不停的向学生灌输课文的美,却不给学生走进文本的时间,这就如同面对一道美味大餐,服务员为食客介绍得天花乱坠,而当食客要去品尝美味时,菜却被端走了,让人感觉到遗憾。语文课,美要让学生赏析出来,美要让学生表现出来,教师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说,这才是一个教师最大的喜悦与成功。究其原因,就是定向诱导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明确了学习目标,不走弯路。自学探究步骤,学生借助学案上教师精心设计的自学提纲,细细咀嚼课文,品尝美味,吸收营养。)

放手不够,也是本步骤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一些学生能够自行思考探究的问题,甚至是学生已经回答了的问题,老师还要讲,这样,势必影响学生的思维强度(教师讲解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就浅了),更不利于“勤动脑”习惯的养成。课堂上不是教师自我才华的展现,应该是学生自学、探究、解疑成就的展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展示,要善于把学生的回答确定为“正确”答案,而不能认为学生的回答都有缺漏,只有教师最后的结论才是正确的。相信学生,也许我们会发现更美的风景!

三、讨论合作·展示交流

此步骤是七个步骤中的关键步骤,它承接第二个步骤,是自学探究的进一步延伸。这个步骤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最佳步骤,这个步骤处理得越充分,越得当,学生的能力提高得就越快。“讨论合作·展示交流”步骤也可以分为三个时段:

(一)疑问的提出

疑问的提出可以有四种方式:

1、自学探究过程中没能解决的问题。

2、在自学探究过程中“生成”的,由学生自行提出,并由教师或学生板书在黑板上。

“讨论合作·释疑解难”首先应该在自学探究的基础上进行,而且,讨论什么,解什么疑,应该根据具体学情确定。也就是说,这个步骤的大部分问题应该是“生成”的。

“生成”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过了原有的思路和教学设计;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分享彼此的思考、求得新的发现、新的发展。所以,重视“生成”,善于利用“生成”,就能够激活课堂教学,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学生就可能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产生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以及视界的敞亮,并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

这个步骤最重要的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美国的布鲁巴克也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一是要实行课堂民主,让学生“敢问”。课堂上多一些“允许”,少一些“不准”,努力创造一种宽松、宽容、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贯彻教学的“无错原则”,要认识到学生尚属不成熟个体,所以,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任何一个哪怕是低级幼稚的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中的合理部分并给予肯定性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提问的积极性。

二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思维通常是由情景引导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趣生疑,由疑促思,由思发问。

三是教给学生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四是适时激励评价,使学生“勤问”。利用积极科学的评价激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得好的,让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问出错的,表扬其提问的勇气。还可以开展提问比赛,看哪个人或小组提的问题多。

六是提供充分的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多问”。提出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必须通过思考才能完成,而思考则需要较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有的教师做得非常好,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疑问,自行讨论解决自学探究过程中的疑问,然后各小组将自己的疑问以及解决的方法展示给大家,如有没解决的疑问,提请大家帮助解决。)

3、教师课前预设一些问题,如果学生没有生成新的疑问,或者生成的疑问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把预设问题拿出让学生讨论解疑。

4、课后练习中的重点问题或者疑难问题。

(二)学生讨论

讨论,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习惯的最主要的形式。老师在安排座位时,可以将前后两排四名学生有意识地按接收能力、动手能力等区分开,如优、良、中、差排列,确立一名小组长,记录讨论、回答、纪律、两操等情况,引入竞争机制,每月进行汇总、通报。

小组讨论要适度。对那些通过简单的解答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就不必讨论。所要讨论的问题,一定要是有一定思维强度的问题,一定要是重点、难点、关键点、疑惑点、课文的空白点,这样才能使讨论具有实在的意义,达到讨论的目的。

(三)展示解疑

教师根据小组提练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讲解。可以将任务完成情况展示在黑板上,由中差生在黑板前分析、讲解,具体讲出解题思路和步骤,说出学习心得与体会;本组同学补漏、纠偏,允许多种形式呈现,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力求优、良、中、差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小组讲解、展示完后,其他组学生可作点评,也可以反问,追问、质疑及补充,深层次探究问题。经小组讨论仍然没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同学答疑。

如果个别问题没有学生能够答出,则由教师解答。教师的讲解要适量、精要、画龙点睛;要以诱导、激励、点拨为主,主要讲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教师的教学职责,不仅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展示过程中,既要重视评价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还要关注学生的语言、神态、动作、情感、书写等。

四、当堂检测·达标训练 当堂检测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回忆、总结课内的学习重点和知识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巩固积累。对检测中反馈出的问题,教师要做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解疑。

编制检测题时须注意:

1、对应检测,凡所设学习目标都应编制相应的检测题。

2、合理布局,知识覆盖面要大,重点要突出,题的代表性要强。

3、反馈要及时。有两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们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三组,每天学习后就进行测验,测验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反馈方式:第一组每天告知学习结果,第二组每周告知一次学习结果,第三组只测验不告知学习结果。结果第一组的学习成绩最好,第三组最差。8周后将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反馈方式对调,第二组的反馈方式不变,实验也进行8周。反馈方式改变后,第三组的成绩有突出的进步,而第一组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第二组的成绩稳步上升。这个实验的结论是:学习者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成绩,对学习有促进作用。

4、难易要适度。知识过于简单,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过于复杂,学生也会因无法接受而提不起兴趣。检测题,要紧扣学习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有梯度,难易适宜。

5、实验一段时间后,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自拟检测题。学完一课或一个单元、一个章节后,鼓励学生或个人或小组编制一份检测题。此环节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以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

6、达标练习要限时限量,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重对学困生的检查,收集学生答题信息。练习完成后,小组长检查,然后教师让各小组中等生或学困生出示答案。答案有问题时,小组进行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五、盘点收获·总结提升

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必要步骤,它既要看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又要看完成了哪些目标,掌握了哪种方法。它应该是全课主要内容的浓缩和概括;提出的问题得到阶段性的结论;展开的思路得到相对的集中;师生的教学活动得到阶段性的成果。课堂总结的水平,将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总结会起到画龙点睛、统摄全课、承上启下的作用。

总结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

1、以教师为主的总结方式:

(1)对一节课的重点知识和学习方法等进行梳理、概括,使学生对整节课有一个系统、整体的印象。

(2)结合本节课内容,给学生留下值得回味的或为下节课埋下伏笔的问题,以引起他们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3)结合本节课内容,把其中的某个或某些问题拓展或延伸,以拓展学生视野,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展现才华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4)布置作业,并结合本节课内容进行提示。

2、以学生为主的总结方式:

(1)学生七嘴八舌自由地大声复述本节课内容。

(2)请一位同学总结本节课内容,大家订正。

(3)分小组讨论,然后推荐学生代表发言总结。

(4)学生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5)通过游戏或竞赛,在轻松、热烈的气氛中总结所学内容。

3、师生配合的总结方式:

(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总结知识要点;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并总结知识要点;学生相互提问,复述所学知识,总结知识要点。

(2)预先让学生对某一单元或章节进行小结,形式不限。教师通过查阅,选出部分学生在全班进行小结,教师再给予评价和修正补充。这种方式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梳理、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在具体运用上,总结最好是以学生为主,畅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轻松愉快地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六、作业布置·巩固预习

巩固与提高作业。其目的是完成教学目标达到人人过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预习作业。针对下一节课内容安排。

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1、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习惯,教师还要对学生提出如下要求:听课时作好笔记,自学时精学精练,复习时多写多算,实验时动手操作,课余时尝试小制作,小发明,引导学生处理好举一反三和熟能生巧的关系。

2、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放开后,完成教学任务与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

3、在实验的初始阶段,实验教师一定要遵循六个步骤的要素,尽量地一招一式地操作,掌握要点,摸清规律,上成完完全全的三勤六步教学法课;也要指导学生熟练掌握“三勤六步”的学习方法。

4、不要怕反复,反复得多了就熟练了,“洋思经验”就是相同模式的不断反复,熟了才能生巧,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5、要注意步骤之间的衔接。

6、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课型、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等不同情况,在六个步骤的具体运用上形成多样的变化,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与风格。这就是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有模式而不惟模式。

7、六个步骤的应用要依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简单的或者教学内容少的或者公开课,六个步骤可以在一个课时内同时展开;教学内容多的,可以在几个课时内完成六个步骤的教学,如以“定向诱导”为主的计划课,以“自学探究”为主的自学课,以学生发言为主的展示课,以“讨论合作”为主的讨论课,以“勤动口”为主的论辩课,以“勤于动手”为主的实验操作课等。但是,不论六个步骤如何展开,每个课时中也都要有“定向”和“总结”,否则,就不能称其为完整的课。

8、要有恒心和决心。“不抛弃、不放弃”。你的意见和建议:

篇2:三勤六步教学法

1、我校首先成立了“四环节教学法”推广应用领导小组,并在微机上为每位教师打印了一份“四环节教学法”学习材料,这就为全体教师学习运用“四环节教学法”提供了有力保障。

2、我们采取教研组集体学习,课余时间教师自由探讨,以课堂为实验平台把我校学习推广运用“四环节教学法”的活动推向了高潮。同时我们教师都写出了学习心得。

3、在采用各种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学校开展了公开课活动,我校的每位教师以“四环节教学法”为模式,在自己的讲台上展示了学用风采,并组织教师进行认真的评课和研讨。学用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在我校已有二分之一的教师能应用四环节教学法进行教学。

现在,我校学习运用“四环节教学法”的活动正在进入新的高潮,它必将为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取得辉煌插上腾飞的翅膀。

百尺集小学

2011年6月

“四环节教学法”学习推广应用阶段性小结

百尺集小学

篇3:三勤六步教学法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生物学的教学就离不开生物学实验。现代生物学关于实验教学地思想是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操作过程,获得具体的经验,从而达到形成、巩固并扩充科学概念和理论的目的。为此,在初中新教材中都增添了许多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探究性实验,如初中的“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等;实践也证明,学生主动参与这些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完成知识构建,深刻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能促进学生主体性(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定向·诱导

实验探究中实施探索性学生实验只是具有“探索”的性质,既不是创造发明,也不是让学生象前辈那样,在荆棘满布的科学小径上摸索。因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有准备地进行实践,而不能盲目上阵,无的放矢。课前,教师要做必要的有目的的引导,使学生对探索的目的和途径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如何进行诱导准备呢?一般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由教师根据实验目的,设计一系列程序性实验,课前印成学案,发给学生预习准备。另一种则由教师创造必要条件,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自学·探索

这个阶段学生将亲自动手实验。要求他们:细观测、勤思索、善总结。探究实验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出一个统一的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从过程中获得具体经验和方法训练。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改变追求统一结果的习惯,引导他们关注探究的过程。最好的办法是要求学生边实验,边记录。实验记录能如实放映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

在实验过程,教师应深入一个小组参与实验的全过程,掌握具体,准确的学生操作的细节;同时要注意全面巡视,了解整体情况;还应收集来自小组长和课代表的反馈信息,了解实验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以便教师能及时的给予指点和帮助纠正。有时候,一个实验只能在课堂上完成一部分,其余需在课后完成。这时教师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应该不定时地去督促,指导和学生一起把实验完成。

实验结束后,教师应要求学生重新审查自己的实验过程,并以书面的形式整理出一份较详细清晰的实验方案。方案应包括:实验目的,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和实验结果等。这项训练有助于学生形成审、慎、密,条理清晰的思维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讨论·解疑

师要充分肯定学生、鼓励学生,千万不能打消学生积极性,扼杀学生的自尊心。学生讨论也好,发言也好,不可能不出错误,作为教师要明确:重要的是学生积极发言、勇于参与的精神,而不是答案的唯一性、正确性。

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约束,不要太在乎学习过程中的一点点小偏差,只要学生主动学习,将来自然会明白的。

教师要充分备课,这是搞好讨论的基础。一是要准备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并且要符合课堂内容,不能看似热闹却没有效果。二是讨论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三是教师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备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四是对学生的讨论进行适时的点拨。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这个实验时,教师可出示给学生下列材料——打破休眠期的完整的种子,子叶被虫咬过的种子,剪去部分胚的种子,处于休眠期的完整种子,被煮熟的种子等。让学生判断哪些种子能萌发,哪些种子不能萌发,并思考为什么。学生可以讨论并谈出个人的看法,此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产生明确的问题指向,即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的自身条件是有完整的胚并打破休眠期。

反馈·总结

反馈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题要沿着理解掌握,巩固发展,应用深化的顺序步步深入,又要兼顾学生学习上的个性差异,不搞“齐步走”,因此反馈练习应有层次。第一层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型,第二层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提高型,第三层面向学有余力学生的发展型。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选做一题。由于不同层次的练习适应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学习兴趣高,投入快,练得主动。教师适时给差生个别辅导,给优生点拨启发,使学生在各自水平的层次上学到知识,获得成功。

课堂总结要巧妙设疑。大部分教师在新课教学的导入、引探环节非常注重巧妙设疑,但在课堂总结部分往往缺乏这一意识。其实,如果在课堂总结部分巧设疑问,往往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奇效,学生会兴趣大增,进而思维活跃。课堂总结还要适度提升。很多教师的课堂总结好像在机械地完成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总是以“你学会了什么”“你掌握了什么”等问题来草草收场,学生难以达到知识上的提升和情感上的升华。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总结部分进行有效的预设,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篇4:“三勤五让六环节教学法”浅议

——洛南无剑20101103 在教育局全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决策指引下,肩负着区域教育发展的神圣使命,近两个多月来,通过入学校、进课堂进行观课指导,和教师们一起探索研讨高效、适宜的课堂教学方法,广大教师能够致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不同程度上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为了便于统一管理和指导、便于形成区域教育发展的规模和优势,依托于全乡各学校的课改经验和课堂教学现状,借鉴外地多家名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以“聚焦课堂、关注学生、提升能力、促进发展”为目标,筹划出“三勤五让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以供各学校组织推广、试行。

三勤(暗线):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五让(重心):

1、书本让学生读;

2、收获让学生讲;

3、问题让学生议;

4、规律让学生找;

5、提升让学生写(感悟让学生说)。课堂六环节(明线):

1、定向诱导(导学2-3分钟);

2、自学探究(5-8分钟);

3、小组交流(10分钟);

4、班级展示(10分钟);

5、精讲提升(5-10分钟);

6、达标测试(练习5-10分钟)。“三勤五让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以“五让”为重心,坚持以教师做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学生、一切围绕学生、让学生做一切,要求教师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把教室的空间交给学生,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探索的权力交给学生,把创新的可能交给学生;围绕一条“暗线”(三勤-课堂中看不见的线),达到“激发动机-愉快体验-内化兴趣-增强信念”的目的,利用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把“我学会了”转变为“我会学了”,使“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好起来”,它既是课堂的内在动力因素,又是课堂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实施一条“明线”,课堂上通过实施定向诱导-自学探究-小组交流-班级展示-精讲提升-达标测试六个环节,每一环都不脱离学生的学,步步任务明确、做法具体、环环相扣,整个课堂紧促、高效、务实,最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培养目标。现就课堂六环节向大家做以说明:

1、定向诱导:就是定目标、明方向,创设学习情境,诱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目标可由教师确定、或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出、或由大家讨论确定。要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学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让学生有个心理预期,或充满自信、或提醒自己小心。

2、自学探究:是根据教师出示的自学提纲或者导学案,要求学生不和任何人交流,通过自己独立看书、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过程,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学习目标完成的质量高低。自学内容要能够涵盖学习目标,自学指导要明确、具体,要告诉学生学什么、学的方式是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要求、学多长时间以及注意事项。学生自学效果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和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须慎重把握。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会有收获,也会有很多疑问,是需要在后边的环节和过程中得到提升和逐步解决的。

3、小组交流:在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自学探究的基础上,小组内在组长的主持下让学生共同交流,分享个人思考后获得的学习成果,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解决,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带到班级展示过程中解决。为了避免优秀生垄断交流发言的机会,保证小组的成员每人都发言。要制定小组学习课堂常规制度: 首先做好组长的指导和培养工作;小组内要有发言记录员、汇报员、噪音控制员,每人必须承担一项工作,隔一定的时间轮换各自承担的任务;小组交流每人都要发表自己见解。这样可以保证较差的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还可得到他人的帮助,利于他们在教师点拨或讲解时听懂、理解和掌握。中等的学生在交流中能得到启发,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优秀的学生可以通过介绍自己的思维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并通过概括组员的发言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和组织能力。真正做到了小组学习不走过场,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班级展示:是小组交流的进一步延伸,也是检查落实小组学习情况的必要环节,小组学习时体现出的是相互帮扶关系,而班级展示时体现的是小组间互学中的竞争关系。班级展示要轻结果、重过程,重在展示个人自学和小组交流时的过程及方法,尤其要展示出学生认知的过程,在竞争中相互学习,扫除掉小组交流中没有解决的疑问,也可把问题提出来和班上其它小组学生共同解决。

5、精讲提升:教师讲什么、怎么讲,完全取决于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反映出的学情,针对问题讲、纠错讲、补充讲、总结讲,贵在讲得精巧,使得课堂能够有所升华、有所拓展和延伸。如语文课课文结构清晰、写作方法有特色就可以当堂进行仿写、补写、变序写、扩写、缩写、感想式随笔、想象性练笔等。

6、达标测试:就是对学习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测,教师要针对本节课知识点设置适当的、多角度、灵活的、难易适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做答,并当堂让学生展示,让学生相互评价,再次暴露学生对本节课还存有哪些疑惑,教师要给与及时的解疑。做到目标堂堂清,要注意目标的达成度,按照识记、理解、运用、创造不同的层次来设计目标检测练习。针对目标练、针对目标清,要及时检测,及时反馈,及时巩固总结,并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学生就会产生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于是就“没有学不好的学生”。

篇5:三勤六步教学法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及教学改革,其中教学方法的改革历来是改革的重点,是改革的热点和关键。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前提下,教学模式也就应运而生了。教学模式的概念,首先是由美国师范教育家乔伊斯与韦尔于1972年在合作编著的《教学模式》一书中提出,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成为我国教学研究的热点,经国内外专家的归纳总结,正在和己经成为较为丰富而成熟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方法。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把常规的教学方法称为小方法,教学模式称为大方法。这是一种教学的理论化的操作样式,是从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样式。从教学模式概念这个角度出发,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实际上一种教学模式。尽管人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样的称谓。但是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同样是基于教学方法的改革而产生的,其操作程序与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是一致的。之所以没有用模式的字样来称谓它,或许与当时魏书生创立“六步教学法”的时代有关。因为那个时候中国教学改革还没有把“模式”一词作为一个重点研究的对象,而事实让它已经存在了,并且现在研究教学模式的人往往是把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研究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的。弄清这个问题便于我们把魏书生特有的“六步教学法”与盘锦市倡导的“三

段六步教学模式”放在同一个层面上去研究。而不是把方法和模式分割开来去理解。那么,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与盘锦市倡导的“三段六步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本文试图进行简要的比较分析,从而为有效实施“六步教学法”与“三段六步教学模式”起到一些“点化”的作用。

一、“三段六步教学模式”与“六步教学法”建构思想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产生都必须基于一种教育理念的支持才能形成。而无论是方法,还是模式都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来构建其操作流程的。是在科学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实的教育教学实际,经过一段时期的实验后产生的研究成果。这种成果具有前瞻性,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如果创建的教学方法,抑或是教学模式,当它出现时已经落后于时代的需要,显然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魏书生从创建“六步教学法”至今天,仍然在新的教学改革大背景下有它的一席之地,这是魏书生在教学方法改革上的一个了不起的成就。盘锦市于2001年以1号文件的形式在全市推行的“三段六步教学模式”是在吸收了“六步教学方法”基本操作要义的基础上,同时观照了当前我国相关教学模式精华部分提出的,否则“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就会失去它存在意义与价值。其主要根源在于二者在建构理论层面上有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1、“六步教学法”与“三段六步教学模式”都是着眼于把学生放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地注重教师如何教,把教师放在一个主体的

位置去构建教学方法。因此,在这种思维约束下,学生成为了为老师的“教”服务的对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制约下,学生的思维围着老师转,甚至于学生回答问题的结论都必须想方设法向老师所期待的结论靠拢。因此在教师的意识中,能够准确回答出老师提出问题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记住老师教给的现成结论的学生被视为好学生,而那些有自己思想和思维的学生被视为异类。魏书生提出的“六步教学法”与盘锦市出台的“三段六步教学模式”更多地是从如何让学生学好、如何让学生会学、怎样让学生学会这样的角度出发,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遵循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遵循知识本身固有的内在规律思考教学方法和重建教学模式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致力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品质成了二者思考模式与方法构建的本质动因。同时,二者也是从面向全体学生这一角度建构起自己的操作内容的。不仅仅关注优秀学生,班级学困生在更大程度上得到了显著的关注。二者在实施过程中,学困生也必须从自身现实的学习状况出发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困生掌握学科知识、形成学科能力,这是二者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必须落实的教学理念。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是“六步教学法”与“三段六步教学模式”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也最具的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2、“六步教学法”与“三段六步教学模式”都是把教学过程定位于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从“六步教学法”与“三段六步教学模式”组成成分与操作过程

上看,师生处于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魏书生在确定学习目标过程是师生在相互“商量”下完成的,这是一堂课开始首先要做的事情,这就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掌握着发言的主动权,学生可以否定老师的想法。师生是互动的,而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正是由于老师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表现的空间,展示自我才能的自由环境,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应有的体现。“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同样也需要师生互动,而更多地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仅仅是进行方法的引导,仅仅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了疑难问题。而且在操作过程中对教师活动时间进行了必要的约定,这避免了教师唱主角,给学生创设更多的空间去表现自己,在自己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六步教学法”与“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在运用过程中,老师必须掌握学情、吃透教材,具有机智应变的能力,这就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已的业务素养,否则是无法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在实施“六步教学法”与“三段六步教学模式”过程中,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参与了教学活动,起到了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能力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学习内容会提出教师所难以预料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教师无论如何都要帮助学生解决的问题,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探究问题的深度、广度都会伴随着模式与方法的实现而进行新的思考、新的学习、新的关注。引领着教师的教学水平日益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这就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了师生共同

探求知识、共同进步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是在实施模式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实现的。

3、“六步教学法”与“三段六步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学习方式理应变革的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这是对学习最高境界的要求。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提出的。可以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成员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探究学习: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立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六步教学法”与“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实施需要学生在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必须进入自主的学习状态,必须发扬合作的精神,必须针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六步教学法”与“三段六步教学模式”最终会达成学生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六步教学法”首先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方向,然后学生进入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同学间、师生间进入讨论,学生间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则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决。这

一过程充满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结构分为三个阶段:自学阶段,包括课前的预习和课上的自学,这一阶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是学生独立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导学阶段,针对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解决,尤其强调“兵教兵”,这种合作又带有一定程度上的人文关怀,合作的意义更广泛了。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六步教学法”与“三段六步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要求,是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用这种独特的教学模式具体落实了学生学习方式所应产生变化的内容和操作要义。

二、“六步教学法”与“三段六步教学模式”操作内容比较

1、“六步教学法”

“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定向是指确定一节课的学习重点。在学习重点的确立上,魏书生是从多个角度思考的,又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进行设计的。从单元、从整册书,以至从语文总体知识的角度,从期末复习的角度确立学习目标。在确立目标的方式上,采取了三种方式:一是由教师自己提出,二是由优秀学生提出,三是同学“商量”着提出。学生可以否定教师确立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魏书生从确立教学目标之初就完全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目标确定后学生进入自学状态。经过自学大部分难点得到了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记下来,然后几个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进行讨论,研究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分组讨论仍然没的解决问题交由全班同学,学生会就由学生解

答,学生不会由教师解答。教师所解答的问题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多数学生不理解的问题。在这一教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个别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具有普遍性,或者是没有实际解决的意义,为了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可利用课下时间和学生单独研究解决个别问题。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学习目标基本完成,便进入了自测阶段。魏书生采取的自测方式也是多样的。一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出题自我检测;二是请一名学生出题,全体同学答;三是每组出一套题,大家进行抢答;四是老师出题由学生回答;五是把教材后面的练习题作为检测题,由学生回答。在检测的过程中限定检测时间,让学生更多地进入竞技状态,用三四分钟完成,然后进行评卷,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对于自己没有掌握的内容课下找时间进行自学,这样课后学习的内容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测试结束后,进入自结阶段。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自我总结。其中包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学习过程有几个环节,知识掌握情况如何。总结的方式多是采用在自己的座位上七嘴八舌地大声说的形式。有时由一位同学进行总结,全班同学进行订正。这是魏书生“六步教学法”的完整操作流程。

2、“三段六步教学模式”

“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其中“三段”包括自学阶段、导学阶段、测评阶段。六个步骤包括:定向示标、自学指导、自学督查、导学释疑、合作探究、自主测评。“三段”是这一教学模式整体建构内容。“六步”是具体操作程序。“三段”是大前提,是总体设计要求;“六

步”是在这一大前提下实施的具体过程。自学阶段,指课前的预习和课上的自学。从这一点上说,有人仅仅把自学阶段局限在课堂上的自学显然是一种狭隘的理解。其中预习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全册书的预习,二是单元预习,三是一课的预习。导学阶段,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相互间合作解决,特别强调采取的方法是会的教不会的。老师不能在这一过程中急于把答案、把自己已知的结论告诉学生。这样会剥夺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抹杀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学主要是导方法,导思路。尤其是关注学困生,重点帮助学困生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探究知识的规律,帮助学困生达成学习目标。测评阶段,围绕学习目标,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检测的方式可以是自测,也可以进行互测。在课堂上当堂完成。然后布置作业,可以当堂完成。如果没有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布置作业要体现出层次性,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这是“三段”教学设计的总体要求。在具体操作程序上,“六步”的规定更加具体、明确。定向示标,上课伊始教师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用1-2分钟的时间出示学习目标。在目标的制定上要体现出层次性。确保学困生能学、中等生学好、优等生学活。然后出示学法指导。时间是1分钟。方法指导一是针对学习目标提出相应的思考题,二是针对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学习方法。学法指导明确后,学生进入自学阶段,教师主要任务是进行自学督查。学生自学的时间是5-8分钟,教学在学生自学过程中,通过检查自学情况了解学情。同时对没有进入自学状态的同学引导他进入自学状态。发现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困难,做到心中有数。学生自学

后,进入导学释疑这一重要环节。时间是12分钟。导的内容必须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不可急于讲解自己的理解。导的方式重在提示规律。导的方法是先“兵”教“兵”,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解决,直至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在导学释疑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问题或是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重要一环。时间是3-5分钟。学生遇到的问题得到解决后,进入自主测评这一环节。主要是检测学生是否实现了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要求。时间是15分钟分钟。测试的形式可采用口答、书面、电教等多种手段,测试题要体现出层次性,方法主要是学生自测、互测,自评互评。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能够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同时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是“三段六步教学模式”整个实施过程。

3、二者在内容和操作程序上的差异

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与“三段六步教学模式”从学习目标的确立上看存在共同的地方,也有细微的差别。相同点在于目标的确立都是一节课的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而且都是在课上首先出示的内容。而且在确立学习目标之前提倡学生首先进行课前的预习。“六步教学法”在学习目标的确立上是具有层次性的。有时是一单元的学习目标,有时仅仅是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而“三段六步教学模式”仅仅是就一课来确立学习目标。在确立学习目标的方式上,“六步教学法”显得更加灵活。不是由老师自己确立,是和学生“商量”着来完成。有时学生可以否定老师确定的学习目标,集体确定学习目标。“三段

六步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确立上,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完全是由老师独立完成的。从学习目标确立的角度来看,“六步教学法”与“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区别是明显的。同时,就整个操作程序上看,“三段六步教学模式”有明确的时间约定,“六步教学法”却有着宽松的伸缩空间。“六步教学法”没有明显提出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进入督导检查,没有提出重点帮助学困生。尽管如此,魏书生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始终注意做好学困生的工作,让他们做能为之事。“六步教学法”在导的方式、导的方法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在这一点上表述极为清晰。二者都注重课堂激活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由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探究来完成。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一节课学习任务基本完成后,都有必要的检测。测试方式也有相同之处。而“六步教学法”在测试结束后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回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多是采用在自己的座位上七嘴八舌地大声说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总结的机会,都有展示的机会。“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在这一点上没有明确的规定。那么究竟哪一种方式更好呢?这里实在难以下结论。但是任何一种方法无论如何都会存在它的弱点,关键是老师在实施过程中能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创造性地运用“六步教学法”与“三段六步教学模式”这才是运用二者的根本所在。

三、实施“六步教学法”与“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关键基因

在实施“六步教学法”与“三段六步教学模式”过程中,老师难免会感到不自然,这是起初运用一种模式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其原

因是在运用模式的过程中仍然受制于自己已有的习惯教法的制约。表面上运用模式,实际上还在思考着,或者是不自觉地又回到了既定的教法中。思维的矛盾、心里的矛盾导致我们运用二种教学模式的不自然。排除这一因素,我们在运用二者中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这是极为关键的。

1、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要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套用模式,过分追求模式的完整性。学习目标确立后,其中每一个学习目标都贯穿着“六步”,都需要本着“六步”的程序去完成。而不是把“六步”放在整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用整体的教学内容为“六步”填空。有时我发现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写教案总是把“六步”放在一个纵向的位置,看似特别整齐,一目了然,其实仔细研究会发现,模式的步骤和教学内容是不相符的。比如说“讨论”或者是“释疑探究”这一环节,本应该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是老师不可能预料到的,老师却在教案上写好了,在课堂上就直接提出来。这显然是错误的。从表面上看设计是完整的,但事实上却步入了一个误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恰恰省略了其中重要的环节。因此,我认为“六步教学法”与“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在操作过程中应该是针对一个学习目标进行横向的设计和思考,而不是纵向的堆积程序。比如在实施“三段六步教学模式”过程中,针对某一个学习目标,出示学法指导,学生在完成定学习目标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导学释疑,这才是正确的选择。从这一点上来看,其中每一个学习目标的完成都是贯穿着“六步”中关键的步骤。这样思考,我们在实施实施“六步教学法”与“三段六步教学模式”过程中才会感到得心应手。

2、在教学过程中不要为完成“六步教学法”与“三段六步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来开展教学活动。“六步教学法”与“三段六步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是其根本。而不是为了完成模式规定的程序而开展教学活动。掌握模式与方法的构建理念是我们运用模式与方法首先必须理解的问题。有人说没有完成全部学习目标的课不一定是失败的课,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静态的,不是按教师预先设计的程序一成不变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的、那样的问题,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却急于进行下一个学习步骤,这样的课堂教学可能是把“六步教学法”与“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各个环节体现得特别充分,事实上却没有实际的价值。这样的结果是使教师的创造智慧和学生的创造智慧毁灭在唯模式至上的课堂中。我们在课堂上需要给学生质疑的机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更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这些问题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无法预料到的,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教师机智地进行处理。

3、实施“六步教学法”与“三段六步教学模式”教师应该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进行“变式”处理。只有“变”才会显示出灵活性,只有“变”才会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有“变”才会充分展示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艺术风格。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才会更具有创造的活力。正如魏书生所说:“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确立课堂教学类

型,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应该非把自己框定在某一种模式里不可,可根据自己与学生的实际确立一种基本模式。基本情况如此,情况有变则变。如果自己眼界比去年开阔了,学生基础比去年坚实了,学习积极性比去年高了,那么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必须随之改变。”这应该是我们面对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面对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所持的科学态度。魏书生在实施“六步教学法”过程中,有的课堂就是定向课、讨论课、答疑课、检测课、自学课。这种基于“六步教学法”的“变式”的做法更符合课堂教学的现实需要。

上一篇:教师德行下一篇:我们班之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