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情绪影响着身高

2024-04-19

负面情绪影响着身高(通用8篇)

篇1:负面情绪影响着身高

专家对716个从9岁到18岁的孩子做了9年的跟踪研究,发现感觉紧张的女孩子会比感觉快乐的女孩子矮5.08厘米。由于这些具有紧张焦虑情绪的女孩子并不是生来就身材矮小,因此心理学家猜测情绪很可能抑制了掌管身高的荷尔蒙的正常分泌。

专家分析认为,诸如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可能抑制了某种专门掌管身体生长发育的激素的正常分泌。而这一研究则发现,这一现象在女孩身上更为常见,对于男孩则影响不大。心理学家认为,这可能与男女之间面对压力的生理反应不同有关。另一些研究显示:面对同样强度的精神压力,男孩能更好地予以“调适”,相反女孩却往往处于长期的负面情绪“控制”下难以自拔。

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两种紧张焦虑情绪与身高生长有直接关系。主要来自家庭,被称为“分离紧张”,这种情绪在学龄前儿童群体中更为常见,女孩因为分离恐惧而不愿意与父母分离,哪怕是很短的时间。她们可能不愿意与父母分别睡在不同的房间,或者哭闹、装病不愿意去学校。

心理学专家指出,至少有5%的美国女孩是这些影响身高的焦虑情绪的受害者。专家认为,学龄前或学龄后的女孩已有许多足以引起精神压力的事,其中包括父母关系,家庭经济,自己的容貌、学习能力、交际水平以及言谈举止等,如果不能善加处理,可能会形成长期的紧张焦虑情绪。

篇2:负面情绪影响着身高

有知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要看一个女人结婚之后到底幸不幸福,看她的脸就知道。结婚十年以上的夫妻,他们的幸福感是写在脸上的。

一个人的心情好不好、压力大不大,很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当然也包括我们的肌肤状况。过去的研究发现,如果我们的压力水平过高,会让我们在DNA染色体的一个部分“端粒子”的缩短速度比较快,它的周期越短,衰老得就会越快。

这很容易呈现在我们的肌肤状态上。所以心理学家在做压力研究的时候发现,一个人的压力越大,就会越快苍老。

另外,心情也会完全表现在每个人脸上肌肤的纹理。有知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要看一个女人结婚之后到底幸不幸福,看她的脸就知道。结婚十年以上的夫妻,他们的幸福感是写在脸上的。

为什么?因为当一个人很幸福的时候,整个人的脸是容光焕发的,而且线条是往上的,即使她到了一定年纪。而一些80后的小夫妻,结婚没多久,脸部就往下垂,整张脸上写着“悲催”两个大大的字,这就是因为心情会影响脸部表情。

看一下我们自己的脸部表情吧,眉毛往下垂,嘴角往下垂,久了之后,这些就会形成一个固定的纹理。看上去就好像一个印章盖在你的脸上,不好看。现在很流行正能量这个词,在对待美丽时也是这样,我们不要让很多负面情绪影响自己。所以,要让自己的肌肤完美,除了是个科技活,也是一个心理活哦。

治疗心情烦躁的方法

1、适当的哭一场

在悲痛欲绝时大哭一场,可使情绪平静。哭是解除紧张、烦恼、痛苦的好方法。美国心理专家威费雷认为,眼泪能把有机体在应激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毒素排出去。从这个角度来讲,遇到该哭的事情忍住不哭就意味着慢性中毒。

2、转移注意力

每当要发火时,你们可以做点别的事情来或转变话题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缓解不安的情绪;也可以通过看电影、听音乐、散步等简单而且舒适的运动,使得缓解紧张情绪。有一部分人喜欢在生起气来的时候拼命干活,这是一种发泄,也是一种很有效的转移方法。但需要提醒的是注意安全,因为在愤怒的时候,动作不够准确协调。如果你是因为某件事或者是某个人而感到心情烦躁,注意力无法集中,就不要强迫自己了。这时做一些可以放松心情的是,转移注意力你可以听音乐、看电视打发时间,这样也不会耗费你脑力。在你的心情得到放松以后,你就有足够的精力去处理和解决自己的事情了。

3、学会自我调节

通过自我放松,时刻保持自己的心理平静,由于长期的精神紧张,人们应学会自我调试,像参加一些运动,下班回家后泡澡,与家人、朋友谈心,在周末的时候出游;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释放自己不好的情绪等。

4、上网聊天

聊天室里时时刻刻都聚集了一大批感情过剩的男女,取个“泪的女孩”一进去,哗,立刻就有那么多的各色ID拥上来,嘘寒问暖,软语劝慰,或送玫瑰,或说笑话,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想着法地逗你开心。你飞快地打着字,和这些人长一句短一句地瞎起哄,沉浸在网络的快乐泡沫里,不愉快早躲开了。

篇3:负面情绪影响着身高

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很多情况是老师在自导自演、自说自唱,课堂气氛沉闷,不能形成和谐交流的氛围,学生不愿上课,教师也怕上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减弱甚至缺失。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及调查发现很多学生不喜欢某教师的课,其实跟教师的性别、年龄、职称,甚至是教学水平没有太大关系,而是跟教师上课时的负面心理情绪有关,然而这一问题并未引起包括教师自身在内足够的重视。其实,教师的情绪与课堂教学效果息息相关,教师具有良好的情绪特征,就能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充满活力的氛围,这个氛围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一个心理环境,也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灵魂。

1 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存在的主要负面心理情绪

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的有意识的体验和感受。情绪无好坏之分,但从其对人产生的影响效果来看,基本上可以将情绪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两大类。其中,负面情绪指恐惧、仇恨、抑郁和脾气暴躁、愤怒等,负面情绪不仅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也对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有不利影响。

“一些时候,教室是如此毫无生气、充满痛苦和混乱——而我却对此无能——此刻的所谓教师就像无处藏身的冒牌货。于是敌人无处不在——那些格格不入的学生,那些自以为熟知的学科,还有那赖此业谋生的个人苦衷,都与我作对了”。(1)

“发现自己越来越不会教学生了,说轻了吧,不起作用,说重了吧,学生顶撞你,甚至会离校出走、寻死觅活来威胁你。”

“某同学真不像话,上课不停说话,讲了他两次还不行,非要我拉下脸,扯高嗓门,太火了!”

“一想到不管自己再怎么认真地上课,下面的同学总是嗡嗡的,真不想再走进那间教室。”

“虽然教学好几年了,可每当上公开课或被听课,总是紧张到语无伦次,弄得学生也紧张,不敢说话,课堂气氛沉闷,影响了教学真实情况的表现,影响了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受到上述种种负面情绪的困扰。

(1)紧张焦虑。紧张焦虑是指人内心的不安、困扰、恐惧的感受,有时还伴有生理上的不适,如心跳加速、肌肉紧张、呼吸急促、胸闷、淌汗,它会妨碍人的智力的发挥,降低人的适应能力。比如青年教师由于缺乏课堂管理的成功经验,担心学生违规违纪,干扰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会引起心理上的不安。又如某教学督导突然提出要听这堂课,会让我们立即处于压力中,给心理造成无形的负担,如果教师对课堂教学工作的要求和期望较高,就会或多或少感到紧张,导致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活跃、记忆不牢固、观察学生不仔细等现象。

(2)自卑抑郁:自卑抑郁是由多方面的负面感受组成的一种心理压力的情绪。如失落感、孤独感、自责感等。这些方面的负面感受往往会使人表现出抑郁寡欢、忧心忡忡、伤感、苦闷心态,变得被动、退缩。对很多事情缺乏兴趣,倾向于自我责备,自我评价降低。教师因职业的特点,经常被要求听公开课,受领导、同事、学生评价影响较多,许多教师比较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对他人的评价、批评不能冷静地思考判断,内心敏感脆弱,一旦遭受挫折,就很容易意志消沉,对自己持否定的态度,怕走进课堂。

(3)烦躁易怒:表现为一旦遇到稍不顺心的事情,会激动、容易发怒,对情绪和行为缺乏必要的控制力。这也是教师经常会体验到的一种情绪,如上课有人不听讲、做小动作或有学生随便讲话、睡觉等,有的教师在生气的状态下会言语激烈高亢、甚至会出口伤人、动手打人,使师生关系紧张甚至恶化,有的教师会把愤怒的情绪指向自己,憋在心里生闷气。

(4)习得无助:(2)面对压力,由于自己频频遭受挫折,或者观察到他人反复受挫,而丧失勇气和斗志,失去自信心,动机缺乏,表现为软弱、消极、被动、缺乏成就感,随着挫折感的累加,丧失工作兴趣,工作消极、拖沓。如当教师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手段上课,台下的学生总是一副事不关已的模样,教师苦口婆心地管理教育,却总换来的是学生的不屑一顾,冷漠轻视时,教师就会认为自己不管多么努力都于事无补,就会产生习得无助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

2 教师的任何负面情绪,都会严重影响自己对知识的讲解及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课堂教学中之所以会产生这些负面的心理情绪,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1)源于新老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冲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凭借既有的专业知识可以自信地以“权威者”的身份“授业、解惑”。但新课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求教师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学会授人以渔,要求从教学目标、内容到教学过程、方法等都要进行变革。教师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向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发展;由单一教学目标向多元目标发展,教学既不脱离教材又要根据教学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创新,成为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同时,随着信息传递渠道的多元化,学生掌握的信息在某些方面甚至会超过教师,教师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的失落也会导致教师心理的不平衡。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手段、方法,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求得更大的教学效益。面对新的挑战,教师普遍缺乏新课改下的专业能力,危机感增强,不免会紧张、焦虑,怕走进课堂。

(2)源于学生方面。教学是双向的,既有教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教师教学工作的对象是能动的人。学生存有气质、性格的差异,品德修养的差异,家庭经济、文化背景的差异等。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苗苗”,家长们对之百般宠爱,常常代劳许多本应由子女独立完成的事情。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自幼年起即要学习琴、棋、书、画……成天奔波于各个兴趣班,缺少游戏的时间,所有这些使得现在的学生普遍表现出智商高、逆反与任性、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差。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都经历了中考或高考的挫折、失利,在一种无奈中选择了职业院校,根本谈不上热爱所学专业,厌学情绪较重。从心理学认知角度看,高职学生的在校年龄在16~20岁之间,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很多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再加上“底子薄”,使得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效率低、效果差,做事缺少热情,缺少尊重长辈、遵守纪律的自觉性,教师上课觉得费神、费劲。孩子进了高职院校,远离家庭,有些家长更是把管理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推给教师。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还要矫正学生身上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面对个性突出的学生,教师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如被学生起绰号取笑、被学生公开顶撞等等,教师会为此气恼或懈怠。学生的课堂表现是也是造成教师负面心理情绪最直接、最客观的因素。

(3)源于教师自身个性特质。个性心理学家麦迪认为“个性是决定每个人心理和行为的普遍性和差异性的那些特征和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3)教师的个性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如个别教师自视清高,自命不凡,会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把学生放在眼里,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实行“一言堂”,把学生的学习自由度降至最低点。有的教师课堂上看到学生不良表现,容易发火,会说一些或做一些自己过后都后悔的事来。有的教师因持有不合理的信念,以一件事或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或他人整个人的价值,比如一次课没上好,就认为自己能力不足,遇到一点挫折,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有的教师课堂管理瞻前顾后,既想树立教师的威信,又怕学生会和自己发生正面冲突,反而让自己没面子,下不了台。有的教师则较敏感于他人的评价,过于内省自责。有的教师没有认识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过于理想化,缺乏应对事件、状况的心理准备,面对课堂上发生的状况,不能理智、冷静处理。以上种种,倘若教师不会自我调适,就会导致心理缺乏弹性,很容易陷入负面情绪困扰中。

3 教师负面心理情绪对教学工作的影响

所有这些负面情绪最终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智力发展,甚至引发教学事故,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加剧学生的消极体验。人的情绪具有暗示感染力,任何一种情绪都会向周围辐射,教师的课堂情绪直接在心理层面影响学生。高职生因各种原因没能进入理想的院校,有无能与挫败感,加之目前社会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认同度不够,由于种种原因,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并不高,甚至受到冷落或歧视,这些“阴影”使得他们潜意识中自卑和压抑。如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更是明白自己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不免也会焦虑,所以这些使得高职院校学生本已有一些消极情绪体验。教师上课时自己的一些不愉快的情绪如焦虑、紧张、压抑等会在无形之中“感染”学生。教师在情绪不佳的状态下教学,往往态度冷漠,面部表情僵硬,思维不灵活,语言表达不流畅,使学生或多或少地加剧消极情绪体验。

(2)危害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易将自己的负面情绪直接发泄给学生。动辄对学生发火,厉声训斥或热嘲冷讽,言语激烈,有时还会伴有对学生的打骂、体罚行为,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师生间缺乏理解与尊重、信任与接纳,学生对教师甚至学校采取消极、厌恶、对立甚至敌视的态度,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甚至恶化。学生自然不会好好学习,不会好好上课以“报复”我们的教师。

(3)影响正常教学。教师可能会将自己所承受的负面情绪转嫁到学生身上,通过对学生的控制而消减自身负面情绪,如有的教师会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有的教师上课不负责任,敷衍了事;有的教师会不顾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愿望,停下课来处理课堂上某一学生的违纪事件;有的教师甚至会赌气不肯再走入课堂。学生的学习质量因之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以上种种的后果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业成绩下降,而这些反过来又带给教师更多的心理情绪困扰,如此恶性循环,致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大大减弱甚至缺失。

4 教师应掌握情绪的自我控制与调节

帕克·帕尔默提出: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到技术层面,而应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当教师把自己自身独特的优势整合于教学中,在与自我、学生、学科的密切联系中彰显生命本质时,就能够发挥出惊人的教育力量。日常工作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负面情绪不可能被完全消除,但可以进行有效疏导、有效管理、适度控制。教师上课时如不能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不仅影响自身的形象,也会破坏师生感情,还会对教学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些教师掌握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一项重要指标。

(1)平和心态,悦纳自我。客观现实中找不到真正的完美,不存在绝对的公正,如果教师能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辩证地看待自己,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性,不过分苛求,接受现实中有缺点的自己,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努力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己的心理成熟度,就能减轻心中的自卑感,将每一次的上课看作是改善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就不会再觉得这是一种压力。

(2)面对现实,磨练意志。从事任何职业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压力,对于教师来说,没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很容易被工作中的困难和压力压垮,所以要能正确看待经历的挫折、正确看待得与失,磨练自己的意志,要胜而不过喜,败而不过忧。

(3)适度宣泄、充实生活。负面的情绪如不及时疏导,不仅影响自身健康,更会投射到学生身上,不利于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因此,针对自己的负面情绪,要适度宣泄,如有意识地找朋友发发牢骚,听听音乐,看看电视,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等。最好能在生活中培养些兴趣爱好,养花养草、看书、看电影皆可,这些虽不能改变我们的处境,但能净化心灵,同时也能让自己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对于教学育人有益。

(4)学习进修、提升素质。当教师感到课堂教学有压力时,这也是自身教学资源濒临枯竭的一个征兆,表明你需要继续学习,尽可能与我们的专业领域保持联系,学习足够的技术,同时需要重新整合自己的教学资源。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在课堂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5)换位思考,沟通情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注重教的方法,如何完成教学进度,相对来说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个性差异考虑较少。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殊不知教师的情绪态度只有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师与生间有了情感的沟通,学生才会信任教师,才能为接受教育打下基础。教师如能尝试转换角色,克服管教思想、放下长者架子,走下讲台,以学生的角度、以平等的身份、用开放的心态接受来自学生的各种声音,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的过错,学会欣赏与鼓励学生,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在师生之间架起情感沟通的桥梁。社会心理学家纽卡姆的研究表明,人们对于自己比较认同、有共同语言的人更加易于亲近,对他们说的话更容易接受和信赖,这就是“自己人效应”。教师不妨走近他们,做学生的“自己人”。

总之,教师的情绪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情绪愉快的状态下进行课堂教学时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学生也会感觉教师很亲切,容易接近。学生因而“亲其师,信其道”,敢想、敢说、学习情绪高涨,教学效率高。反之,则思路阻塞,课堂行为迟缓,课堂气氛沉闷,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差。教师如能学会有效地掌握和调节自身的情绪情感,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勇气站在讲台上,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教学工作。

摘要:课堂教学目前仍是高职院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教师教学时的心理情绪对教学所产生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和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试从教师心理情绪的层面对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减弱现象进行分析,并找到教师自我调控方法,以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情绪,教学,影响,调适

参考文献

[1]郭念峰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05.8.

[2]傅宏主编.为心灵解压.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8.

[3]刘儒德著.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篇4:负面情绪可能影响避孕效果

新加坡药学专家发现,生气,烦躁、郁闷等不良情绪会影响体内分泌系统,如果你在生气时吃下一片速效避孕药,那么避孕效果会减半。建议你在吃避孕药前做个舒缓身心的精油SPA,好心情能帮身体更好地吸收避孕药中的有效成分。

石榴帮你抵御B超射线伤害

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医学研究发现,石榴中有一种叫鞣花酸的成分,能有效避免人体细胞受到B超、CI,核磁共振等医学射线的伤害。如果你将进行B超检查,请在检查前一天吃个石榴。

吃完药记得站立1分钟

吃药后站立1~2分钟,能提高身体吸收药物中有效成分的速度。如果你卧床在家,那么在服药之后,最好静坐1分钟,尽量保持上体直立,这样才能让药效更好地发挥于体内。

菠菜每周最多吃两次

菠菜能补铁,它是最好的蔬菜7美国健康专家的观点推翻了这一理论l医学研究指出,富含植酸和草酸的菠菜会使人体对钙的吸收率下降,还会影响人体的酸碱平衡,专家建议你每周吃菠菜的次数不要超过两次。

睫毛膏的使用寿命只有3个月

睫毛膏恐怕是你的化妆盒中最大的细菌传染源,韩国美容专家建议女人每3个月换一次睫毛膏,这样不但能达到理想的化妆效果,还能避免刷头上长期沾染和积聚的细菌让眼睛发炎。

苹果醋更适合男人

你的他还执迷不悟地把苹果醋归类为“女士饮品”?苹果醋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抗氧化剂,它们能有效清除男性肌肉中的物质乳酸和丙酮。如果你的男友喜欢健身,那么你可以建议他在运动结束后喝一大杯苹果醋,以迅速恢复体力。

38℃~41℃的洗澡水有催眠作用

工作繁忙、精神压力大时,你经常失眠7建议你在睡觉前用38℃~41℃的水洗澡。在这个水温的作用下,人脑的神经细胞会接收一种“催眠”指令,只要你在洗完澡后的30分钟内上床,就能拥有一夜香甜安稳的睡眠!

生理期应多按压太阳穴

有研究发现,在月经期间,由于血液循环的改变,你的眼压会比平时高10%~15%,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女性在月经期感到眼睛肿胀,头皮发痛的原因。按压太阳穴能有效减轻眼压,从而缓解眼痛症状,建议你从月经第一天开始,每天早晨按压太阳穴5分钟,有效缓解双眼压力。

篇5:负面情绪影响着身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的150例行计划生育手术的女性患者,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5例, 干预组中年龄18~42 (25.18±6.31) 岁, 已婚42例, 未婚33例, 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8例, 高中24例, 大学及以上13例, 其中流产术40例, 引产术26例, 取环术9例。对照组中年龄16~43 (25.47±6.62) 岁, 已婚40例, 未婚35例, 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7例, 高中24例, 大学及以上14例, 其中流产术40例, 引产术28例, 取环术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婚史、文化程度、手术类型上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同意接受试验, 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干预组:术前护理: (1) 提高医务人员的形象, 使患者产生信赖感, 避免与患者产生冲突。 (2) 患者因心理压力大、害怕计划生育手术带来的疼痛、出血及并发症, 在术前常常伴有焦虑、恐惧、易激动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在术前应给患者健康宣讲, 包括计划生育政策、性健康与性道德观念、计划生育手术的相关知识等。同时主动、耐心地与患者交流, 解答患者的疑问, 开导患者, 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详细为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及过程, 指导患者术中如何配合术者, 以便手术的顺利开展[2]。 (3) 环境美化:了解患者生活习惯, 针对患者的舒适要求, 做好病房的环境卫生, 定时做好消毒、打扫工作, 各种设备摆放整齐, 病房的温度应适中, 适时通风, 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从而减少患者对陌生环境的紧张心理。 (4) 掌握患者情况:详细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 如有无过敏史、疾病史等。术中舒适护理: (1) 全程陪同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专业的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 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 环节患者的紧张情绪, 再次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相关知识, 指导患者术中如何配合术者, 转移患者的注意力[3]。 (2) 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准备好抢救物品。术后舒适护理: (1) 一般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 嘱患者注意保暖, 卧床取垫枕平卧位, 从而减轻手术部位的疼痛[4]。 (2) 疼痛舒适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疼痛的原因, 使患者正确认识疼痛, 消除其焦虑、恐惧的负面情绪, 必要时使用止痛药物。 (3) 出院指导:嘱患者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卫生,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同时指导患者术后营养、避孕措施、复查等方面的知识[5]。对照组:75例患者均给予计划生育手术常规护理进行护理。

1.3 评价指标

1.3.1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负面情绪进行评估, 比较两组术前、术后SAS评分、SDS评分。SAS评定的临界标准分为50分, SDS总分的正常上限为41分, 总分的分值越高, 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的状态就越严重[6]。

1.3.2护理效果满意度采用0~10分来表示, 得分为8~10分为非常满意 (包括10分, 不包括8分) , 8~5分为满意 (包括8分, 不包括6分) , 5~2分为一般 (包括5分, 不包括2分) , 0~2分为不满意 (包括2分, 不包括0分) 。满意度= (非常满意+满意的例数总和)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150例患者经过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后, 干预组与对照组术前SAS评分、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干预组术后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150例患者经过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后, 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计划生育手术在临床上属于小手术, 但是患者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社会压力等影响, 常常伴有焦虑、恐惧、易激动等负面情绪, 容易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及医疗纠纷。因此, 加强对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 舒适护理作为一种由传统的技能护理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 相对于传统的常规护理来说舒适护理具有创新性和个性化, 是一种精神和心理均能感到舒适的现代护理模式[7]。

本研究选取150例行计划生育手术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及常规护理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 干预组与对照组术前SAS评分、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 通过舒适护理后, 干预组术后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 舒适护理对行计划生育手术的患者来说, 意义重大。舒适护理相比常规护理, 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注重宣传教育:对患者进行知识教育, 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正确认识计划生育手术。 (2) 以人为本:舒适护理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 足够重视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状况, 给予患者多方面的关注和照顾, 重点体现在术前的心理舒适护理, 积极主动开导患者, 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帮助患者树立自信, 从而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及患满意度。 (3) 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及技能:对于医务人员的形象、素质给予足够的重视, 体现在仪容仪表、交流方式等方面, 使患者对医务人员产生信赖感。注重技能的培训, 同时指导患者术中如何配合术者,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减少术后的并发症。 (4) 注重细节:术前开展咨询活动, 掌握患者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 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术中指导患者放松、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术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包括休息、饮食、个人卫生、避孕措施等方面, 有利于患者的早日恢复, 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舒适护理能有效减少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的负面情绪, 有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行计划生育手术的150例患者,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5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干预组在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负面情绪进行评估, 着重观察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干预组与对照组术前SAS评分、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干预组术后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舒适护理能有效减少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的负面情绪, 有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舒适护理,计划生育手术,负面情绪

参考文献

[1]王芬, 鲁懿萱, 任春花, 等.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中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13) :189-190.

[2]范利萍.规范人性化护理对手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6) :63-64.

[3]朱淑君.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焦虑程度评估及护理方法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4) :805-807.

[4]袁素萍, 丁海梅.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16) :213-214.

[5]侯建华.舒适护理在108例输卵管结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 (19) :115-116.

[6]马峥.计划生育中对人工流产患者SDS和SAS的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20) :4791-4792.

篇6:警惕负面情绪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那天孩子回家,拿了一打‘校园诅咒卡’玩,卡上的内容很消极。”郑女士说,最近她发现儿子买了很多“校园诅咒卡”,而且在卡片上写下被诅咒者的名字,卡片内容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郑女士警告儿子,以后不要买这种卡片。但是孩子不以为然地说:“同学们都买,都在玩。”

其实,校园诅咒卡的出现,说明孩子的内心有太多的不良情绪需要疏导。在没有正常渠道疏导的情况下,孩子就会采取一些成人不能理解的方式进行发泄。所以说,阻止孩子不去购买并不是好方法,好方法是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然后通过正常渠道化解不良情绪。如果孩子的不良情绪不能得到及时地疏导,就会在心中慢慢转化成一种负能量,给他的学习、生活、心理以及人格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让孩子患上严重的心理疾病。

我的来访者中有一名初二男生。他因为迟到,和老师发生了冲突。老师在情绪激动之下,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打了他一巴掌,并罚站两节课。孩子的父母知道后,简单地给孩子讲了一些道理,说“老师这样做,也是为你好,你以后不要上课再迟到了”云云。可是孩子并没有听进去,不管父母怎么做工作,他就是不去上学,每天在家上网打游戏,最后发展到足不出户,经常乱发脾气。父母认为他患上了网瘾,心理出了问题,便带他前来求助。

经过详细了解,我判定孩子并非上网成瘾,也没有大的心理问题,就是因为当时挨了老师一巴掌,感到被羞辱和强烈的愤怒,这些不良情绪没有得到父母的理解和认同,结果造成孩子现在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兴趣,退缩在自己的世界里,关上心门,外加一把锁。经过一段时间的疏导,我让孩子通过打沙袋、跑步等方式宣泄情绪,最后,孩子离开了网络,回到了学校。

我的来访者中还有一名高三男生,妈妈是老师,爸爸是公务员,孩子从小品学兼优,可就在参加高考的前半年,因精神分裂不得不放弃高考回到家中。孩子得病的原因,是孩子妈妈对孩子的要求极其严格,尤其在学习上,并且从来都是命令、高压手段,只要孩子不听话,她就会用小木棍狠打孩子。她没有意识到,这些高压手段让孩子内心积攒了太多的负面情绪,日积月累,一旦到了临界点,这些负面情绪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不是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最终,孩子在高考前因承受不了巨大压力而出现了幻听,不得不走进医院进行治疗。

分析:认识自己的情绪

以上案例都是因为孩子的情绪没有得到合理宣泄而造成的。很多父母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吃饭穿衣,却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情绪,更谈不上在孩子有情绪时,帮助他梳理和宣泄。孩子的不良情绪全靠自己消化,如果自己无法消化,那么伤害将是巨大的。所以,好的父母不仅要关注孩子的穿衣吃饭、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

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

情绪调控能力是情绪智力的重要品质之一,这种能力能及时摆脱不良情绪,保持平和心境。儿童的初步情绪调控能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能对即将产生的情绪冲动加以适当调控,如孩子对任性、执拗、侵略性、攻击性等偏颇情绪的适当调控;二是能适当地调节情绪,鼓励自己保持愉快心境。概括来说,就是既有控制,又有宣泄,把情绪调控在与年龄相称的范围内,以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为情绪的易激动性(易于爆发激情)、易感性(情绪易于为周围事物所左右)和易表现性(内心体验和外部表现的一致性)。情绪调控作为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不一定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其发展更多的是教育培养、环境影响的结果。情绪调控同知识系统与认知能力一样,必须通过学习才能掌握,而它的学习又不同于认知教育,它更多地强调感受、感知、体验、理解和反应,在教育过程中更多地强调经验的积累。所以,从教育途径上,应更多地考虑周围的情境、氛围以及整个教育方式的自然性。

家庭是以骨肉亲情为纽带的特殊社会组成形式。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特殊的情感关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人生情感习得的启蒙学校,是人类情感最美好最丰富的资源地。从个体情感来看,儿童情感起源于父母的爱和家庭温馨氛围的熏陶,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的重要条件。

一般来说,孩子在家庭中,尤其在父母面前更容易表达其情绪和情感,不论愉悦还是忧伤,高兴还是愁闷,随时随地都会表现出来。这说明某种程度上,儿童在家庭中其情绪是不受抑制,是自由奔放的,原因就在于其家庭氛围。血缘亲情使父母与子女之间有较强的亲和力,孩子的情绪表达一般不会招致惩罚或其他严重后果。而在社会氛围中,儿童情感表达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无端发泄情绪容易受到惩罚或得到不好的评价,如教师批评、伙伴远离等。

孩子在与人交往中,不免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有时因惧怕惩罚或因权威人物如教师在场而不好发作,他们往往把积压的情绪带回家向父母发泄,从而得到某种微妙的平衡。父母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即孩子常因一些琐碎小事跟自己过不去,大哭大闹,恐怕就是这方面的原因。

支招:学会调控自身情绪

1.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帮助孩子形成初步情绪调控能力的重要保证。

父母是家庭氛围的重要主体和创造者。如果父母能互敬互爱,和睦相处,乐观向上,不仅能使孩子得到关心爱护,获得爱和尊重的体验,从而心情愉快,产生向上的积极情感,也为孩子处理消极情绪提供了榜样,对孩子学习、理解和处理各种情绪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培养孩子情绪调控能力的前提。如果父母经常争吵,家庭关系紧张,孩子极易产生焦虑、自卑、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不仅不利于孩子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家庭氛围的另一构成是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不和谐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导致其长大成人后情绪控制能力低下。在多数家庭中,亲子关系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父母总是处于主导地位。现实生活中,亲子关系的不和谐主要表现为父爱、母爱的扭曲。

nlc202309090931

这种父母易走极端:一是溺爱,对子女过分迁就,孩子易形成自私、骄横、任性等不良性格特征;二是粗暴之爱,父母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要求孩子一味地服从自己。这种独裁父母会让孩子情绪压抑,久而久之,孩子良好情绪的发展受到阻碍。正常的父母之爱应该是理解、尊重、理智之爱。孩子是自己情绪的主人,家长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情感需要和情感体验,父母和子女之间需要的是情感的交流、沟通和应答,而不是“情感的统治”,即家长以强制的手段去监控、阻碍孩子的情绪表达。当孩子闹情绪时,父母唯有先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的需要,才能抚慰孩子的情绪。在家庭中,父母要克服自身情绪的不良表达方式,如暴躁、武断、独裁以及动辄施以威胁或惩罚,认清孩子情绪背后的真正动机,以理智的方式取得孩子信任,从而开启亲子沟通的大门。

现实生活中,孩子不如意时要宣泄不满情绪,但其宣泄常常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宽容,于是造成冲突。冲突的结果往往是父母占了上风,孩子败下阵来,情绪无处发泄,抑郁纠结,逐渐积累,这样下去很危险。因此,发展儿童的情绪智力,应特别重视家庭氛围的作用和影响,要在血缘亲情的基础上建立起理解、宽容、和谐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宣泄不良情绪。

2.积极的教育环节,是帮助孩子形成初步情绪调控能力的关键。

家长应帮助孩子学习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孩子自己不会对情绪有认识,父母要教育他认识各种情绪及其特征与后果,特别要让孩子对过激情绪有初步的认识。

在认识情绪的基础上,再教给孩子一些情绪表达的方法,如言语表达、倾诉表达等。孩子情绪不稳定时,可以向父母、老师和同伴倾诉感受,不要憋在心里。在这方面,父母应做出示范,主动跟孩子谈谈自己的情绪情感,这既为孩子提供范例,又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要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而不是压制情绪。

运动也是调适情绪的好方法。家长可以让孩子进行一些喜爱的运动,如游泳、打球等,在运动中排遣不良情绪。如果这些都不管用,那么哭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实际上,对某些爱哭的孩子来说,哭是他们表达情绪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在实践中培养情绪调控能力。孩子对情绪的认识和表达往往不一致,体现为情绪表达发展的滞后性,因此让孩子在实践中实现情绪调控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促进情绪发展,培养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应该让孩子体验各种情绪,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

当孩子面对消极情绪时,父母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工作,让孩子学习并实践情绪的调控:

(1)为孩子设规范。面对孩子的各种需要,家长要满足合理要求,拒绝不合理要求。

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孩子可能表现出某种过激情绪反应。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应预先与孩子共同设定一些规范,培养他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而在实践中运用这种能力对自己的情绪表达做出评判。只有当孩子能够对自己的情绪作评判时,才有实现情绪调控的可能性。当然,生活中父母也应教育孩子适度节制欲望,抵制诱惑,让孩子既有需要得到满足的体验,又有需要得不到满足的体验,这样就能慢慢地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加以适当调节。

(2)为孩子提供与同伴交往、游戏的机会和条件。

积极地与同伴交往,不仅可以愉悦身心,也为孩子提供了实践情绪调控的机会。同伴是孩子最有效的榜样,同伴的做法对孩子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容易被他接受和模仿,孩子会从同伴身上学习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尽管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不免会发生一些小冲突,但是这些“茶壶里的风波”会使孩子学会如何与别人协调,如何抑制不合理的愿望,如何处理同伴关系等。孩子有喜爱游戏的天性,游戏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促使孩子心甘情愿地服从角色分配和游戏规则,想参与就必须约束自己的行为,否则就会受到排斥,这有助于训练并逐步形成孩子的情绪控制机制。

另外,游戏本身就是孩子松弛紧张情绪、宣泄消极情绪的有效方式。游戏中,孩子会借助动作、语言、角色扮演来体验积极情绪,发泄消极情绪,在内心产生满足和快乐的感受。

(3)教给孩子一些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

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当孩子情绪过激时,父母可掌握一些策略,如冷处理、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等。同时,父母还应该帮助孩子学习主动、自觉地控制情绪。如告诉他,当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就在心里说“不能打人”或“不能摔东西”,或在不愉快时想想愉快的事情。孩子一旦掌握了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以后再出现不良情绪,就能够自我消化和排解,而不是积郁在心,从而影响身心健康了。

【编辑:杨子】

篇7:负面情绪影响着身高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胰腺癌,负面情绪,生活质量

胰腺癌作为一类恶性消化系统肿瘤, 其主要特点为隐匿性高, 进展较快, 侵袭性强, 患者预后不佳[1]。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虽然在全身众多恶性肿瘤中仅占约2%[2], 但是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 易出现漏诊或误诊, 即使诊断明确, 胰腺癌的五年生存率也不足1%, 所以胰腺癌已成为预后最差的肿瘤之一[3]。值得注意的是, 胰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由于疾病本身或者其他主观原因会出现一系列例如焦虑、急躁或抑郁等不良的负面情绪[4], 而负面情绪的出现不但会加重患者本身的病情, 而且会妨碍医护人员的相关治疗, 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对个体化护理改善胰腺癌患者负面情绪及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科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 (1) 患者病情经影像学及病理诊断为胰腺癌; (2)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 (3) 患者年龄19~72岁; (4) 患者估计生存期>3个月; (5) 患者依从性较好, 能较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 (6) 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 (1) 患者无能力独自完成相关量表; (2) 患者合并其他系统或脏器的严重疾病; (3) 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 不能能与医护人员正常沟通、交流。将入组的100例患者按随机抽样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观察组年龄29~72岁, 平均 (51.82±7.87) 岁, 其中男性33例, 女性17例;观察组中胰头癌36例, 胰体尾癌14例。对照组年龄33~75岁, 平均 (52.64±8.47) 岁, 其中男性35例, 女性15例;对照组中胰头癌31例, 胰体尾癌19例。两组患者一般及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收治入院后行常规护理, 而观察组所有患者则接受由我科室制订的个体化护理计划, 该计划是由我科医护人员结合每位患者具体情况而制订的, 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6个方面: (1)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胰腺癌疾病知识以及手术、放疗或化疗较为陌生, 故易在治疗过程, 尤其是治疗早期阶段出现焦躁, 忧虑或抑郁等情绪, 而这些不良情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癌症治疗的疗效, 使患者病情趋于严重, 甚至导致胰腺癌复发或出现进一步的恶化[5]。因此, 我科相关责任护士选择定期在病房开展健康知识讲座, 以及根据不同患者的个体情况而开展的一对一沟通, 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 缓解负面情绪, 使其能更好地配合治疗。 (2) 沟通护理:长期住院的胰腺癌患者由于病情严重久卧在床, 减少了与外界的交流, 容易使上述不良的负面情绪滋生, 影响治疗的进行。相关责任护士应积极同患者沟通交流, 鼓励患者多与病房中其他患者、家属或医护人员进行交谈, 说出内心对于疾病的真实看法, 避免长时间独处。 (3) 皮肤护理:胰腺癌患者随着肿瘤的生长, 易引起胆道梗阻, 出现梗阻性黄疸。此时需要医护人员向患者解释皮肤发黄及搔痒的原因, 消除患者心中疑虑, 并提醒患者切勿用手抓挠, 防止皮肤抓破, 出现感染。 (4) 营养护理:胰腺癌患者多会出现胃口不佳或消化不良等各类饮食问题, 医护人员应主动了解患者的饮食爱好及习惯并在保证消化和有充足营养补充的前提下为患者制订个性食谱。 (5) 疼痛护理:无论在术前还是术后都应时刻关注患者疼痛情况、做出正确评估并对患者进行解释、安慰等工作, 使患者在精神上得到慰藉, 尽量减少痛苦。如有必要, 则按三阶梯止痛方案进行治疗。 (6) 并发症护理:切口感染、胰瘘胆瘘、腹腔出血为胰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我科医护人员应在换药时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并仔细观察腹腔引流情况, 尽量避免并发症出现或恶化。分别在两组患者入院及出院时利用相关量表对其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问卷由患者本人填写, 完成后及时回收并进行统计。

1.3 评价方法和标准

(1) 两组患者负面情绪评价: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HADS) [6]评估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 该量表分别由7项焦虑评定条目及7想抑郁评定条目组成, 总计14个条目。每项评定条目得分为0~3分, 焦虑及抑郁两部分总分均为21分, 得分越高者其焦虑和抑郁程度越高。

(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使用康调查简易量表 (SF-36) [7]来评价两组胰腺癌患者生活质量, SF-36主要包括以下8个评价项目 (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 , 每个评价项目满分均为100分, 得分高者生活质量越高。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与抑郁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及抑郁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经过干预之后, 对照组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 而观察组焦虑评分为 (7.8±2.2) 分, 抑郁评分为 (7.8±2.9) 分, 负面情绪的评分均有明显下降, 并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组内干预前后比较, a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由SF-36评分可以看出,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生活质量的8个评分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干预过后, 两组各项评分都有一定改善 (P<0.05) , 但是观察组生活质量要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注:组内干预前后比较, aP<0.05;干预前后组间分别比较bP<0.05。

通常来说癌症患者心理压力较大, 对疾病的未知、对手术是否顺利的焦虑、对各项辅助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的恐惧以及对疾病预后的担忧都会给患者的治疗过程带来较大的影响, 尤其是对于胰腺癌患者来说, 早期诊断较为困难, 临床上的病人多数已进入晚期, 甚至已丧失了手术机会, 所以其心理变化较其他癌症患者更为复杂, 对临床治疗的不良影响也更为明显。因此, 在胰腺癌患者的护理工作中, 尤其要注意患者心理上的波动, 多主动与患者沟通, 了解患者的所想所需, 并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要求。在另一方面, 对患者疼痛进行管理亦是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临床工作, 疼痛作为一类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 具有生理及心理两方面的属性[8], 疼痛的出现会使患者躯体上备受煎熬, 更重要的是会让患者产生烦躁, 痛苦等负性情绪, 同样会影响临床工作的展开并影响疾病治疗的效果。

从本次研究的试验结果来看, 常规护理对对照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并无改善的效果, 而个体化护理则可有效改善观察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 两组负面情绪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生活质量上, 虽然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干预过后生活质量评分都有了一定的改善, 但是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 我科室的个体化护理方案能改善病患负面情绪并且可提高其生活质量。在本次观察组实施的个体护理计划中, 重点是心理护理及沟通护理, 有相关文献报道, 及时有效的健康知识教育以及沟通交流对缩短治疗时间, 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不良反应都具有较为肯定的意义[9]。在桂毅的相关报道中可以发现, 胰腺癌患者最希望了解的是有关放化疗及其不良反应方面的知识, 并且患者最想接受教育的途径是同医护人员进行一对一式的交流[10], 这两点都已经在这次个体化护理工作中得到了实施。

综上所述, 个体化护理对消除患者负面情绪并提高生活质量还是具有一定效果的。但是个体化护理方案在有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这都需要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使胰腺癌的护理工作更趋于合理。

参考文献

[1]Gnoni A, Licchetta A, Scarpa A, et al.Carcinogenesis of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precursor lesions[J].Int J Mol Sci, 2013, 14 (10) :19731-62.

[2]马臣, 姜永晓, 刘曙正, 等.中国胰腺癌发病趋势分析和预测[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3, 34 (2) :160-163.

[3]杨清秀, 金丽.一种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 31 (4) :437.

[4]陈丽霞.人生回顾访谈法对胰腺癌患者心理状况和希望水平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 (20) :2385-2387.

[5]胡海霞, 赵悦, 陈林.心理干预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患者的应用[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2011, 5 (5) :354-355.

[6]叶瑞繁, 耿庆山, 陈剑, 等.3种焦虑评定量表在综合医院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3, 22 (3) :271-273.

[7]Mishra GD, Gale CR, Sayer AA, et al.How useful are the SF-36sub-scales in older people?Mokken scaling of data from the HALCyon programme[J].Qual Life Res.2011, 20 (7) :1005-10.

[8]桑依毛, 冯佩君.疼痛专业小组临床管理作用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 31 (11) :1142-1143.

[9]梁宪玲, 赵玉沛.家庭健康教育对胰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 (5) :750-751.

篇8:负面情绪影响着身高

【关键词】心理护理;子宫肌瘤;围手术期;负面情绪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151-0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育龄期妇女为该病的高发人群[1],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容易造成患者出现不孕、贫血等不良并发症,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同胞的身体健康。目前,临床上主要根治的方法是采取手术治疗,但是接受手术常作为一种较为强烈的刺激源,容易造成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手术效果。我科采用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40例患者均为2012年1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及附近医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均经B超证实子宫肌瘤诊断,且均具备手术指证,无手术禁忌症。采用抽取随机数的方法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年龄23-48岁,平均(36.6±5.7)岁;病程4月~5年,平均(2.6±0.7)年;肌瘤数目:单发14例,多发6例;肌瘤直径:3~7cm,平均(5.6±0.4)cm。对照组:年龄26-50岁,平均(35.9±4.9)岁;病程5月~5年,平均(2.8±0.9)年;肌瘤数目:单发12例,多发8例;肌瘤直径:3~8cm,平均(5.2±0.5)cm。两组在年龄、肌瘤数目、大小、病程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妇产科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1)良好护理宣教及高效沟通 患者入院时候应当给予热情的接待,责任护士带领患者熟悉病房环境及相关设施,详细介绍科室主任、护士长、主治医师、管床医师、责任护士等,保持病房环境处于整洁、安静、室内外温度、湿度处于适宜状态,为患者创造一个较为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2)相关认知干预。患者入院时即开始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广泛交流,以温柔的语言、耐心的态度向患者解释子宫肌瘤与正常女性生殖系统的联系与区别,解释手术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对患者的每一项检查、操作、药物治疗都应将其目的、过程、注意事项等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交待清楚并给予指导,耐心回答患者提问。(3)心理干预。大量临床资料表明,患者在围手术期极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该负面情绪极容易对手术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责任护士可以通过案例和统计数据告知患者长期的负面情绪会导致手术和术后预后效果不佳,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疑虑,增强患者自信心和安全感。(4)饮食及行为干预。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同时做好围手术期的胃肠道准备。指导患者进行腹式深呼吸训练,建议患者听舒缓音乐,术前建议患者每日散步30min以上,监督患者保持良好生活作息时间。

1.3观察指标 测试、记录入院时及术后1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的得分[2],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差异。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SAS、SDS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观察组患者SAS、SD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及饮食结构的调整,子宫肌瘤呈现出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年轻化的趋势,极大的威胁着广大妇女同胞的身体健康。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疾病等均容易造成躯体脏器出现损害或者病理生理改变或共病或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的关系[3],而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在住院患者中普遍存在,特别是针对年轻未孕患者,进行子宫方面的手术将会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相关研究[4]表明:术前如不能成功消除或缓解患者心中的不良情绪,极有可能优于焦虑、抑郁、心慌等紧张情绪干扰手术进程。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干预通过术前准备、认知干预、心理干预、饮食及行为干预干预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全方面的心理疏导,充分发扬了“以人为本”的观点,对每名患者实施了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使得患者从入院之初焦虑不安、不知所措转变为了解手术、知晓手术、熟悉手术、接受手术、配合手术,该过程有助于促进患者身心的康复,提升护理质量,促进医患、护患和谐。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208.

[2]罗明利,王碧.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围手术期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5,21(3):494-496.

[3]趙蕾.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前负性情绪及应激反应的效果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2012,5(4):121-122.

上一篇:本校应届毕业生实习考察申请表下一篇:技改自查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