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局长2011年全省质监系统法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5-01

刘局长2011年全省质监系统法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选6篇)

篇1:刘局长2011年全省质监系统法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刘德亮副局长在2011年全省质监系统

法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4月2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省质监系统法制工作会议,既是一次全面贯彻全国质检系统法制工作和全省质监系统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的会议,更是一次全面建设法治质监抓具体落实的会议。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召开了全国质检系统法制工作会议,刘兆彬司长作工作报告,蒲长城副局长作重要讲话。3月11日,在省局召开的全省质监系统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丛大鸣局长提出了建设法治质监的要求,我们这次会议,就是要对全面建设法治质监抓贯彻、抓执行、抓落实。刚才,法规处孙军处长就去年全省质监系统法制工作进行了总结,部署了今年法制工作任务。我都同意,请同志们认真研究,并结合各自的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谈四点意见:

一、质监事业发展,法制工作功不可没

2010年,全省质监法制工作在提高制度建设质量方面,对规范性文件进行严格法律审查,对建局以来的所有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在普法方面,认真做好“五五”普法验收总结,省局、3个市局和系统内5名同志分别获得了国家质检总局“五五普法 先进单位”和“五五普法先进个人”。围绕“双基”建设,开展了县级局新任稽查队长培训,法制骨干培训和执法人员素质提升培训,培训近800余人;在行政执法方面,大力推进“和谐执法,阳光办案”实践活动,受到省政府法制办的充分肯定。按照行政许可法和行政许可改革的有关要求,大力推进行政许可相对集中权改革。切实发挥了法制工作的参谋、助手和顾问作用。为提升质监系统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推动质监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凝结着全体法制工作者的辛劳和付出,在此,我代表丛局长,向奋斗在全省质监法制战线上的全体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进一步提高对全面加强法治质监的认识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将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去年,国务院、省政府、国家质检总局相继召开了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做出全面部署和要求。2011年3月2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进依法行政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进行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作为质监部门,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法治质监就是依法对内实施管理、加强自身建设,依法对外实施监管、履行法定职责,概括讲就是对内依法治监,对外依法行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和发展,质监部门的职能作用不断加强和扩充。较宽的监管领域,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监管对象,决定了质监行政执法工作的高风险性,“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质监事业爬坡奋进的关键时期,质监工作有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建设法治质检既是质监部门的立身之本,是解决我们自身问题的根本之策,也是质监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质监,我们在社会上才能立得住,遇到风险时才能挺得住。建设法治质监,既要只争朝夕,又要当作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只是法制部门的任务,它是时代赋予全系统的历史使命,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加快推进。

三、全面建设法治质监,法制工作任重道远

新的形势要求我们依靠法律手段来履行质监职能依法行政,法制工作发挥作用的空间进一步加大,法制机构必须在全面建设法治质监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建设法治质监,需要发挥法制工作的开拓作用。质监工作的实施,必须遵循职权法定、依法行政原则,事业的开拓必需法制先行。丛局长多次强调要做好立法工作。一项法规的出台,将给我们质监事业以极大地促进。今年要深入研究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服务经济社会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梳理质监法律法规体系,有针对性的开展立法工作,为拓展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奠定法律基础。

第二,建设法治质监,需要发挥法制工作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修订了一系列质监法律法规,这些新的法律法规技术性、专业性强,在执行过程中特别需要法制机关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配合业务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和适用工作,及时解决监管和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促进质监工作的开展。

第三,建设法治质监,需要发挥法制工作的规范作用。建设法制政府、责任政府,需要运用法律手段规范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这需要充分发挥法制机关的作用,建立必要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到规范执法、依法行政。

第四,建设法治质监,需要发挥法制工作的监督作用。强化行政行为的监督,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追究制是我们的重要工作。对符合行政复议受理事项的行政争议,要坚持通过行政复议等方式解决。对违法行政行为,要认真监督纠正,及时化解纠纷和矛盾,在杜绝行政不作为和行政乱作为中发挥作用。

四、建设法治质监,重点在落实

建设法治质监,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一是各级领导要重视。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建设法治质监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领导责任,要将建设法治质监与全局中心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切实做到“部署工作明确法治任务,检查工作过问法治情况”,把建设法治质监落实到全局工作的各个方面。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坚持集体学法、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专题研讨、领导干部法制讲座等制度,党组中心组每年至少要召开4次会议专门学法或者研究法治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法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二是法制机构要推动。建设法治质检,涉及面广、难度大、要求高,需要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的质监法制工作队伍,法制机构要发挥好参谋、助手和顾问作用,积极出谋划策,根据各局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法治质监建设工作方案,把法治质监建设落实到实处。针对法治质监建设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从理论和实际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及时出具法律意见,推动法治质监建设。

三是全员要积极参与。建设法治质监,不是哪一项具体业务工作,而是涉及质监各项职能的全局性工作;不是哪一个人的任务,而是所有干部职工的任务。不仅是法制部门自己的事,而且是所有部门共同的使命;不仅是主管法制工作的领导干部的责任,而且是所有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责任。要积极开 展法律宣传教育,力争在3年内完成对全系统大规模法律知识培训,着力提高全系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方法行使权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良好的质监法治人文环境。

四是要强化条件保障。法制机构在法治质监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各局切实关心、重视和支持法制工作经费保障、法制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要把政治素质高、法律素养好、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法制队伍中来,建设一支“拉得出、干得好、打得胜”的法制队伍,有效推动法治质监建设顺利开展。

同志们,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全省质监法制工作的任务将更加繁重,我们要在省局党组的领导下,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全省质监系统依法行政工作,为全面建设法治质监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2:刘局长2011年全省质监系统法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靳道强(2011年7月8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上半年全省质监工作情况,部署下半年工作任务。会上,13个市局和5个技术机构分别作了发言,省局监察室通报了上半年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上半年全省质监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全省系统按照年初省局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四增一保”的总体要求,履职尽责,扎实工作,既定目标顺利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概括上半年工作,主要有五个特点:

(一)促进经济转型有为有位。一是质量振兴工作深入推进。积极做好质量强省筹备工作,完成《省长质量奖管理办法》和《质量强省目标考核细则》初稿。继续推进质量兴市,对徐州、盐城和沭阳的“质量兴市”活动组织了省级验收。苏州市、南通市率先开展质量强市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二是宏观质量管理得到加强。

用管理标准化工作,全省35633家单位顺利达标。上半年,全省累计发生各类特种设备事故2起,死亡3人,未发生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减少5起,死亡人数减少2人。三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良好。抽查重点工业产品8682批次、平均合格率为96.14%,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抽查食品5373批次、平均合格率为96.09%,实现获证企业和发证单元监督抽查全覆盖,同比上升2.56个百分点。加强季节性、时令性产品专项抽查频次,抽查妇女用品263批次、平均合格率为92%,抽查儿童用品222批次、平均合格率为98.6%,均比上年专项抽查有新提升。四是“双打”行动成效显著。“双打”期间,全系统共排出56个重点整治区域、12类重点整治产品,出动执法人员27555人次,立案查处案件1721起,查获违法产品货值17525万元。经过综合整治,全省56个重点整治区域的产品抽查合格率从64%上升到97%,出厂检验合格率从62%上升到89%。《中国质量报》专题报道了江苏“双打”工作成效,总局在苏州召开了“双打”总结会议。

(三)推进惠企利民有板有眼。一是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工作成效显著。各市、县局全面加大了系统应用力度,从验收结果看,运行情况总体优良。今年1月1日至6月15日,全省系统(不包括南京局)网上行政行政许可办件量达44308件,网上行政处罚案件办理量达2616件,均超过系统开通至去年底办

准筹建道路照明等7个省中心,完成机械刀具及零配件、电梯及零部件、船用金属材料、液压机械等项目的筹建方案论证,完成皮革橡塑、洁净设备等项目的验收工作。二是法制建设得到加强。首次面向社会公开征求立法修改意见,完善《江苏省服务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着眼提高执法水平,编辑出版《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疑难案例解析》。三是机构队伍建设取得了新成绩。市县局机构改革基本完成,机构调整、人员定岗、干部选拔等工作顺利实施,在机构数量、机构规格、领导职数方面有了新的加强。认真做好市县稽查人员落实编制工作,精心制定政策文件,先后三下两上、十易其稿,为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坚持阳光操作,全程接受监督,做到政策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目前,直接认定和考评选拔工作已经完成,市县稽查人员落实编制工作接近尾声。开展了第二届道德模范评选工作,组织了144项志愿服务活动。四是党风廉政建设创新发展。扎实推进“三联”预防工作,制定出台工作方案,遴选了130家企业联系点和联络员,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积极探索“三效”评价机制,以“效率、效益、效果”为核心,规划建设国家中心动态评价模型。此外,全省系统政务、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老干部工作得到加强,协会、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

(五)争创“三甲”活动有声有色。2010年是开展“争先进位创三甲”活动的起步之年,全系统上下同心、联动推进,掀起了

济发达地区质监局为坐标,自加压力,奋力争先。其中,无锡局在列出的30项争创指标中,有21项指标进入地级市质监局“三甲”。

上半年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省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奋发进取、辛勤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局党组,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省系统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当前质监工作面临的形势

谋划下半年质监工作,必须对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对形势总的判断,仍然是“三个越来越高”。结合当前实际,从以下五个方面作进一步分析:

第一,从政治层面看,胡总书记“七一”讲话为我们做好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指明了方向。在中国共产党90周年华诞,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总结了党和人民创造的宝贵经验,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初步解读胡总书记讲话,有很多新思想需要我们深刻领会和把握。一是“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于党”。二是“两个硬”和“两个只有”,“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

第三,从企业层面看,转型发展对我们提出了改进服务和参与事务的双重要求。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关系复杂多变,国际汇率磨擦和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国内通胀压力日渐明显,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加强,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江苏企业发展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企业对质监部门的服务需求进一步提升。这次赴江阴、泰兴调研,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企业对我们提出的需求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改进服务。广大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要求我们充分发挥技术标准的先导作用,帮助他们抢占国际标准制高点;要求我们大力实施名牌战略,进一步提高打假保名优的力度;要求我们加大软、硬件投入,加快建设高水平的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产品换代、技术创新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技术服务。另一方面,参与事务。不少重点企业提出,企业独立或者与质监部门合作建立检测机构,质监部门应更多地把检验检测交给第三方机构承担,应把许可证审查等事务交给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办理等。对这些需求,我们要深入研究、准确把握、积极回应,不断提高服务企业、促进发展的有效性。

第四,从社会层面看,以食品安全为代表的产品质量问题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接二连三,人民群众对此议论纷纷,“不知吃什么好”的说法不绝于耳。今年以来,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进一步升温,周周甚至天天都有“热门”

下半年,全省系统要按照省局全年工作部署,继续大力推进、抓紧落实,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重点做好以下12项工作:

(一)全面推进质量振兴。一是谋划推进质量强省。争取省政府启动质量强省工作,设立省长质量奖,建立质量强省工作领导机制、推进机制和考核机制。鼓励条件成熟的地区先行开展质量强市活动,把质量振兴工作提高到新水平。二是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建立完善名牌发展政策体系,争取7月底前出台《江苏名牌管理办法》和《江苏省名牌战略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实施名牌战略提供政策依据。强化品牌培育,开展2011年江苏名牌产品申报评价工作,力争全年培育发展500个以上的江苏名牌。三是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质量信用评价工作,年底前完成省级名牌企业、质量奖企业、省级发证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的质量信用评价,启动特种设备制造、计量器具制造、强制性认证企业质量信用评价工作。加强质量信用评价信息化建设,7月底前成立专项课题组,组织开展全省质量信用信息归集、使用平台研发工作,争取年底前实现质量信用评价管理信息系统试运行。

(二)大力实施标准战略。一要提高企业标准化水平。继续推动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确保年底前全省采标增长15%。深入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标准化试点工作,指导新建

1分类分级监管有效性,年底前对50%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实施分类分级监管,对全省电梯维保企业开展首次星级评定。三要加强重点产品监督抽查。立足保民生、保安全,对食品获证企业按照发证单元实施监督抽查全覆盖,对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加大跟踪抽查力度,对中秋国庆热点食品、冬季防寒用品、年货等时令性和季节性产品开展专项监督抽查。

(四)加快装备载体建设。一是,国家中心建设要倒排工期。国家中心建设要能快则快,快则赢得机遇,慢则丧失时机。确保年底前完成7-8个国家中心建设任务,其中有机食品、食品包装、硅材料、盐化工、丝绸及服装等5个国家中心具备验收条件,白酒、中低压配电设备、半导体照明等3个国家中心完成基建和设备采购等工作。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力争今年总局新批筹建3-5个国家中心。二是,省中心建设要快马加鞭。8月底前完成配电设备、农用化工、精密模具、饲料、数控加工设备等5个省中心建设任务,组织项目验收;9月底前完成新光源、道路照明、环保设备、石化装备、太阳能光热、石油机械、救生设备等7个省中心建设方案论证,编制筹建任务书;年底前完成电光源、高性能纤维、五金工具、茶叶、机械零部件及刀具、船舶金属材料等6个省中心建设任务,组织项目验收。三是,技术机构资源整合要乘势而上。抓住食品检验机构实施资质认定的契机,推动5至8家市县食品实验室资源整合,逐步解决县级食品检验机构

3体要做到“四全”:第一,全面整改。省局层面,主动邀请相关专家,进行预考核;市局层面,要对照省局的整改意见,逐条落实整改措施,整改报告要在8月底前报省局;县局层面,整改工作由市局组织落实。第二,全部覆盖。从7月1日起,新建区局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全部开通。各市局要确保从9月1日开始,所有区局实现行政权力事项100%在网上运行。9月份,省局将组织“回头看”,评定各市局考核等次。第三,全程监督。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法制监督、电子监察工作网络,落实相关制度,细化工作标准,实现法制监督、电子监察的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第四,全力试点。一方面,抓好规范权力名称和裁量标准试点,争取年底前基本到位;另一方面,抓好行政权力网上运行与部门核心业务融合试点,争取年底前基本实现认证和质量条线部门核心业务与行政权力网上运行系统有机融合。

(六)切实提高执法效力。一要端正执法宗旨。质监部门代表国家行使公共权力,坚守公益性是执法的基本要求。我们要始终把维护国家和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执法准则,由更多地考虑部门利益、单位利益,向更多地考虑促进社会进步、增进民众福祉转变,以执法来保安全,以执法来保民生,以执法来保发展。要按照突出重点领域、保障质量安全的总体要求,加强和改进对各市局执法工作的考核,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二要开展专项整治。

5保年内实现节煤20万吨的目标。四要发挥认证的节能促进作用。积极拓展节能认证领域,扩大节能产品认证范围,组织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推进变压器、线缆桥架等自愿性节能产品认证。

(八)扎实抓好行评工作。今年,省委、省政府对包括质监部门在内的10个执法部门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全系统省、市、县三级机关及技术机构均须参加评议,下级机关的评比成绩直接影响上级机关的总分构成。为此:一要落实责任。本次行评是全行业参评。各单位要守土尽责,班子成员要群策群力,做到迎评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二要加强沟通。质监工作是群众性工作,要以行评为契机,多汇报、多沟通,争取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要主动向四套班子领导和当地行风建设主管部门汇报工作,向市委委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报情况,向广大企业征求服务意见和建议。要通过门户网站以及设立专门电话等方式,倾听群众对质监部门的诉求。三要抓好融合。行风建设不是孤立的,而是融合在各项工作中。要将行风建设与争先进位创三甲活动、与做好职能工作有机融合,善于利用各项工作推进行风建设,通过各项工作展示行风建设成果。四要务求实效。抓行风建设,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要认真梳理排查近年来社会各界在行风评议、作风评议、软环境建设评议中提出的收费、办班、技术服务、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利用今年参加评议的契机,从易到难、从急到缓,切实解决

一、两件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问

篇3:刘局长2011年全省质监系统法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中央和省级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投入达到10.9亿元,市县配套资金投入达1.59亿元,创历史新高。为了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省农机部门全面开展了以“减少品目、降低标准、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简化程序和扩大普惠”为主要内容的补贴创新试点,补贴政策的宏观引导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呈现出农机市场购销两旺、农机装备结构提档升级、农民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的良好局面。在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全省农机装备水平大幅增长,作业水平明显提升,农机工业产销量平稳增长。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4 215万kW,比2011年增长2.65%,水稻插秧机、联合收割机、大中型拖拉机以及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大幅增长。全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其中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高效设施农业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达到45%。全省农机工业总产值达到900亿元,江苏作为全国高性能农机生产基地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从总体上来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已经成为全省农机部门发展粮食生产和建设现代农业的有效调控手段,成为农机化发展的“助推剂”、农民致富的“铺路石”。

为了将党的惠农强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农民手中,各级农机部门与财政部门密切配合,明确责任,齐抓共管,完善工作制度,严格规范操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更加注重统筹兼顾。为更好地发挥补贴政策的宏观引导作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急需的农业机械,全省建立了有进有退、动态调整的补贴机制,围绕农机化工作主要目标任务,加快重点机械推广。2012年,着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对12种通用类机具实行普惠制,重点支持以水稻机插秧为主的粮食生产机械化发展,调动了农民的购机积极性。在加大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补贴力度的基础上,全省进一步扩大了高效设施农业机械的补贴范围,将21个品目的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列入补贴范围,投入补贴资金2亿元以上,共补贴各类高效设施农业机械近8万台套。为了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将苏北地区插秧机补贴标准继续稳定在50%,使苏北地区新增插秧机和机插秧面积均超过全省新增总量的70%,有效提高了区域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在重点满足农机合作社购机需求的基础上,兼顾了广大农民的购机愿望,使补贴政策尽可能惠及更多农民。

(2)更加注重监督管理。为了确保农机补贴政策实施到位,全省各级农机部门始终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机,各地均成立了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购机补贴管理工作责任制,并层层签订责任状,形成了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的管理机订。为提高监管成效,全省对补贴机具产品目录制定、受益对象公示、执行过程监督、实施效果考核、补贴档案管理、补贴资金结算等各个环节都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各地也结合实际制定了实施细则,强化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工作,使农机补贴政策实施和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3)更加注重阳光操作。从近几年的管理实践看,提高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管理成效的关键是规范管理,阳光操作。2012年,各级农机、财政部门坚持事权和财权分离,既实现了齐抓共管,又明确了双方职责。省级农机、财政部门在组织内部检查的基础上,联合省纠风、监察、审计等部门组织开展了多次专项检查和重点抽查,确保了政策顺利落实。为加强监督管理,全省全面推行了农机购置补贴绩效管理办法,对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组织建设、机制建设、操作管理、投诉处理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为加强对补贴机具的监管,防止机具流失,各地采取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将享受购机补贴政策的农民公示到村组、村组或第三方担保、地方财政配套补贴考核支付、牌证监管以及对购机农民实行人机合影拍照留档等措施,广泛接受农民群众的监督。2012年,省财政还安排了1 00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用于政策宣传、公示、信息档案管理等方面的支出,提高监管工作成效。

(4)更加注重发挥市场主体作用。2012年,全省实行了全价购机,在购机程序上实现了重大创新。在全价购机政策下,农机生产企业及经销商更加重视市场调节作用,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完善售后服务、价格优惠等方式占领市场。购机农民可以在省内自主选择经销商,凭购机发票、购机者账号等材料到乡镇农机站申请财政补贴,由县级财政部门集中支付补贴款,并直接打到购机农民的一折通或银行账户上。农机、财政部门完全退出市场交易的领域,只负责提供政策性补贴的后台服务和市场秩序的监管,把市场交易权还给了经销商和购机农民。

2012年,在农机、财政部门通力配合下,我省全价购机的创新试点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充分认可,农财两部农机购置补贴督察组在江苏实地检查后认为,试点工作达到了“市场活跃、农民满意、商家得利、干部安全”的效果。省财政厅和省农机局委托第三方开展的补贴绩效评价课题研究表明,全价购机试点得到农民机手、农机企业的普遍认可,基层农机部门的服务意识明显加强,市场监管更加有力,补贴机具倒卖风险明显降低。省审计厅专项审计报告指出,全价购机试点从源头上为科学公平、安全高效管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提供了有效保障。

在充分肯定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成效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近年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逐年扩大,补贴机具种类范围越来越广,涉及的企业和经销商越来越多,补贴政策实施还存在着很多困难,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工作经费缺乏。虽然省财政安排了专项工作经费,但部分地区重机具补贴、轻管理服务的现象比较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补贴政策的顺利实施。二是配套政策亟待完善。实施全价购机以来,虽然各地采取措施,努力缓解农民购机资金不足的问题,但由于缺乏相应的配套信贷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三是基层服务人员不足。近年来,补贴机具大幅增长,监管服务职责要求不断提高,基层特别是乡镇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一些监管措施很难落到实处。这些困难和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尽职尽责,认真做好2013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工作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承前启后之年,也是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第十个年头。为了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2013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进一步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国务院《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6号)也提出要建立健全农业补贴稳定增长机制,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规模。目前中央安排江苏省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亿元已经下达,省财政也将继续安排农机补贴资金1.5亿元,预计2013年中央和省级财政用于全省农机购置补贴的资金投入将超过12亿元。随着中央和省级财政惠农“蛋糕”的不断加大,如何公平公正地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使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到广大购机农民,这是摆在全省各级农机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为了保持政策的延续性,2013年全省将开展“农民全价购机、农机补贴按农民需求实行普惠制”的操作试点,对补贴的12大类56个品目机具按农民购机需求全部实行普惠制。希望全省各级农机部门一定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严肃纪律要求不松懈,严格执行规定不走样,严厉惩处违规不手软;落实扶持农机化发展的好政策,维护农机化系统的好形象,巩固农机化发展的好形势,努力开创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新局面。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各级农机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任务和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要严格按照农业部关于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延伸绩效管理工作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指标,确保贯彻实施补贴政策的各项措施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要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在补贴申请、审核与审批、公示与核实、监管与督查、档案管理等方面,严格建立“谁办理、谁负责,谁核实、谁负责”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加强监督,主动邀请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联合对补贴政策实施情况进行监管,提高补贴政策实施成效。

(2)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规范操作。目前,农财两部已出台了以“三个严禁、四个禁止、五项制度、八个不得”为核心的一整套制度体系,省农机、财政部门对补贴政策实施都提出了严格要求。各地要按照补贴政策实施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可操作性强的工作制度,严格执行以“补贴产品推广目录制、补贴经销商生产企业自主选择制、管理过程监督制、受益对象公示制”为主要内容的操作程序,确保一个步骤不减,一个程序不少。要继续深入推进农机购置补贴网络化管理,提高管理便捷性和规范性。要广泛利用各类媒体和各种活动,大力开展政策宣传,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信息公开到村到社,宣传进户到人。

(3)加强风险防控,强化监督检查。实行全价购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防止政府部门这只“有形之手”伸得太长,应当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调节作用,将补贴政策实施的监管风险降到最低。各级农机部门要增强风险意识、自律意识,认真查找本地区容易产生腐败行为的风险点,着力构建农机补贴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确保补贴政策规范实施;要会同财政部门,加强对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监管,切实把农财两部的各项规定和纪律要求真正落到实处。2013年,省农机局将制订监管督查方案,年度内集中组织开展不少于两次的监督检查。各市也要加强补贴实施情况的督导检查,组织县乡两级开展专项检查和重点抽查,确定好入户抽查比例。要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要有专人受理农民投诉,并认真抓好核查工作。

篇4:刘局长2011年全省质监系统法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办公室工作、宣传思想工作重要指示批示要求,传达学习全省党委、政府系统秘书长和办公厅(室)主任会议精神,围绕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决策部署,总结交流办公室工作和教育宣传工作经验,部署当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办公室和教育宣传工作。

过去的一年,面对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这条主线,谋发展、推改革、促公平,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十二五”教育规划胜利收官。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凝聚着办公室同志和教育宣传工作同志的心血和汗水,离不开大家公而忘私的辛勤付出,离不开大家恪尽职守的忘我奉献。大家功不可没。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党组对大家的工作是肯定的。一年来,全省教育系统办公室以习近平总书记“5·8”重要讲话为指导,以“五个坚持”为统领,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发展大局、大势,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充分发挥中枢、桥梁和参谋助手作用,在参谋辅政、统筹协调、督导检查、保障运转、应急处突、优化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实效,调研、文稿、信息、督查、文件、会议、事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较好地适应了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的要求,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服务保障。一年来,全省教育宣传工作围绕委厅重点工作,充分发挥教育主流媒体在教育宣传中的主力军、主阵地作用,主动适应教育宣传工作新形势、新任务,主动迎接网络新媒体、新技术的挑战,主动回应人民群众教育关切,对教育舆情分析研判处置的意识、能力不断增强,云南教育网网站、《云南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学生新报》等刊物的教育宣传影响力不断提升,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在此,受周荣厅长和其他委厅领导的委托,我谨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通过你们,向全省教育系统办公室和教育宣传工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诚挚问候和衷心感谢!

刚才,杨红琼主任传达了全省党委、政府系统秘书长和办公厅(室)主任会议精神,陈兴华社长宣读了教育宣传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表彰决定。昆明市教育局、永平县教育局、澜沧县教育局、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学院、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6家单位办公室同志围绕业务工作进行了很好的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很有启发,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下午,我们还邀请到省教育厅原厅长杨崇龙同志、省政府办公厅督查一处处长陶致东同志进行办公室业务工作和教育宣传工作业务培训,机会很难得,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一并抓好落实。

下面,我就全省教育系统办公室工作和教育宣传工作分别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教育系统办公室工作

办公室处在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的枢纽位置,是各级机关的中枢。习近平总书记在1990年3月撰写的文章《秘书工作的风范——与地县办公室干部谈心》中曾言简意赅地说:“办公室,是一个单位、一个系统、一个机构的关键部门。办公室工作如何,对党委乃至一个地方全面的工作影响很大。”“办公室工作做好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就有了可靠保证。”在座的大多是办公室主任,还有许多同志在办公室岗位上一干就是10多年,对办公室的职责、定位、工作重点都很熟悉,对办公室在本单位、本部门中的重要作用更是深有体会,办公室的每一项工作都是本单位、本部门的大事,都会对推动工作落实产生影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十分重视办公室工作,2014年5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中办调研,召开座谈会并发表了“5·8”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对做好新形势下办公室工作和办公室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出了要求。从大的方面看,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国家、省的各项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对未来五年的发展进行了总体布局;从全省教育系统来看,当前正处于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时期,改革任务多、涉及面广,提升教育整体水平的压力大。这是总的形势,我们教育系统办公室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总的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紧紧围绕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好全省党委、政府系统秘书长和办公厅(室)主任会议精神,切实推进教育系统办公室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要摸清家底,在调查研究上有突破。调查研究是做好办公室工作的一项基本功,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有人说,调研是办公室主任的“营养源”。办公室主任只有不断吸收调研的营养,才能使自己头脑中的“材料库”逐渐丰富起来,才能变得耳聪目明、脑清手顺。我们办公室每年都要写很多报告、总结以及各式各样的材料,写好这些材料的基础是家底清、情况明,关键就在于是否深入调研、真实调研,掌握了真实情况。全省教育系统办公室要把调研作为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抓紧抓实抓好,要准确把握影响全局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领导关注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安排专门的经费和时段,每年组织力量对本区域内的教育总体情况、分类型教育发展情况以及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一轮深入细致全面系统的调研;各校办公室则要对本校师生思想情况、教学情况、校园安全情况等进行摸底分析并与其他同类高校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摸清家底现状、找准问题根由、提出对策良方,每年要形成几份高质量、高时效、高水平的调研报告,让更多的调研成果进入领导视野,转化为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要写好材料,在以文辅政上有提升。写材料是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形象工作、基础工作,是办公室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的重要载体,是办公室的“脸面”,这项工作抓不好其他工作抓得再好都徒劳无益,办公室工作也很难得到领导的认可。做好文稿起草工作,是办公室出谋划策、以文辅政的主渠道,也是办公室能力和水平的直接体现。办公室工作不论是决策参谋、信息调研,还是督促检查、综合协调、后勤保障,都要倚重文字这个工具,其中文件、领导讲话等文稿是机关、学校实施决策和指导工作的重要载体,一直充当着办公室的主要“产品”,事实上已成为衡量办公室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随着教育交流的增多与交流层次的提升,以及各级教育领导班子配备进一步专业化、知识化和年轻化,要求材料的内容更新颖、范围更广泛、实效更鲜快、情况更明晰,对材料的内涵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写好材料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提升以文辅政的水平非常迫切,办公室工作面临新的考验。全省教育系统办公室要加强调查研究,抓好文稿起草服务队伍的建设,要把写好材料作为首要任务切实给予保障、部署和安排,要在吃透上级精神、领会领导意图、掌握基层工作的基础上,用新思维、新观点、新理论来阐明领导意图、反映工作情况,做到立意高、文风实、语言精,多出有分量、有反响的精品之作。文稿起草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劳动,办公室的领导要多关心文稿起草人员的学习、生活、成长进步,竭尽全力为他们排忧解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要加强协调,在保障运转上有优化。一个单位,就像一台大机器,机器要运转,处在中枢位置的办公室很关键。今年,全省政府系统办公(厅)室的工作主题为:服务质量效率提升年,目标是形成“内外顺畅、上下联动、运转协调、各方一致、优质高效”的工作合力,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效率。全省教育系统办公室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超前谋划、主动作为,“弹好钢琴”,进一步强化“一盘棋”意识,建立健全内部各部门、科室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项工作任务不掉链子、不断档,不拖沓、不延误,形成左右协调、上下一致、快捷高效的良好格局。要让日常工作顺起来,统筹做好公文运转、会议管理、信息报送、保密等工作。要让重点工作统起来,特别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综合性越来越强的背景下,许多工作需要各部门合力攻坚、联合施策,对重点工作的统筹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办公室要牵头抓总,着力形成统筹有力、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工作局面,确保重点工作高质量完成。要让应急反应快起来,事实证明,部分地方和学校办公室在紧急情况快速反应机制上还不完善,反应迟缓、协调配合差。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的应急反应,加强应急值守,及时处置突发事件并迅速上报有关情况,科学应对媒体,正确引导舆论导向,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和谐。

四要补齐短板,在能力提升上有进步。何金平秘书长在全省政府系统秘书长和办公厅(室)主任会议上分析了办公室工作中还存在的“三大短板”,分别是能力的短板、机制的短板和责任心的短板。这些问题在我们教育系统办公室工作中,也不同程度存在。如“在善学、善思、善谋、善用上离领导、离基层、离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公文旅行时间过长,运转效率还不够高”“制度设计还存在盲点、错位、缺位”“在办文办会办事过程中,‘差错漏误迟等现象时有发生,责任心不到位”等等问题,可能就发生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要坚持抓学习,结合“两学一做”,原原本本学习研读习近平总书记“5·8”讲话精神,要奉为经典、熟记于心、经常对照,把握核心要义、领会思想精髓,在学习中提升本领、在学习中促进人格修养升华。要抓机制建设,提高科学管理能力,要进一步优化政务流程,将“流程化”的理念贯穿于所有岗位、各个环节,做到工作规则制度化、工作流程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机关运行成本。要抓作风建设,坚持以优良的作风带行风促政风,把握政治关、法律关、政策关、程序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动真格,用心用情用力工作,力争工作零失误、细节零缺陷、服务零缝隙。

五要强化督查,在狠抓落实上有韧劲。今年年初,在全省政府秘书长和办公厅(室)主任会议期间,套开了省政府督查室成立以来第一次全省政府督查工作会议,刚才杨红琼主任传达了有关会议精神,全省教育系统办公室要认真领会,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做好教育系统的督查工作。今年还是搭建教育改革主体框架的关键之年,对教育系统全面深化改革政策措施落实的督查任务重、要求高,要树立“人人都是督查员、个个都是落实者”的全员督查理念,引导教育系统办公室干部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形成统筹协调抓督查、齐心协力促落实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加强省、州(市)、县(市、区)以及学校办公室联动督查机制,整合力量,构建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横向配合、纵向联动的常态化“大督查”格局。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对教育重要决策部署分解立项、统筹督办,对定下的督办事项要雷厉风行、务必见效,对发现的问题扭住不放、一抓到底,切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落实,推动省委、省政府和委厅决策部署“落”下去,让狠抓落实效果“实”起来。要牢牢盯住省领导对重点问题的批示要求、在调研时做出的指示、交办的事项以及委厅重要会议做出的决策、重要文件提出的要求以及明确的工作任务,要把握决策部署的核心、抓住事关全局的轴心、瞄准贯彻执行的靶心、找准狠抓落实的中心,分清轻重缓急、主次先后,做到有的放矢、综合平衡、循序渐进,全力推进关键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重点工作、重大事项、重点项目落地落实。

二、关于教育宣传工作

近年来,全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敏感度、期望值空前提高,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教育公平问题成为最大民生问题之一备受社会关注。就我省而言,“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上好学”的矛盾仍然突出。客观解读教育政策措施,理性分析教育需求,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凝聚人心,营造良好氛围仍然是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保障。新媒体的兴起,使得舆论传播方式多样化、传播渠道多元化、传播速度快捷化,如何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如何开展好教育宣传,宣传什么、怎么宣传?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我们教育宣传工作者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理性对待,快速反应。当前我省教育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期,教育规划纲要和“十三五”规划勾画了云南教育发展的战略蓝图,要把战略构想变成美好现实,把各项规划变成实际行动,需要教育宣传工作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

(一)要努力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在教育改革发展面临复杂形势和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的当下,教育宣传工作要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和工作方式,将工作精力和工作重心转向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走向等方面上来。要敢于直面热点、难点、焦点,要善于回应社会和网民关切,尤其是对于教育或校园突发事件,要充分认识负面信息传播的危害性和不可控性,快速反应,在重大问题上不缺位,在关键时刻不失语,抢占舆论制高点,全力以赴做到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第一时间回应关切、第一时间阐释政策,力求把利益格局讲明白,把相关背景讲清楚,把现实困难讲透彻,最大限度避免将突发事件演化成媒体事件。各地各校要从稳定教育发展大局的高度予以审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社会关注面广、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诸如教育公平公正、阳光招生、师德师风、校园突发事件、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育收费、择校等等,解释清楚,回应及时到位。

(二)要通过树典型、出精品不断扩大云南教育的影响力

树典型,出精品,是教育宣传工作的着力点。要着力宣传教育一线和各个工作领域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塑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有影响的教书育人楷模,使他们的先进事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典型经验和典型人物来自于基层,来自于学校,关键在于挖掘和提升,树典型既是新闻媒体的工作责任,也是各地各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树典型,出精品,是一项需要智慧、需要投入、需要创新的艰巨工作,需要我们建立教育新闻资源共享机制,上下联动,合作共赢。各地各校要具有新闻敏感意识,具备策划意识、高端意识和联动意识,经常筹划与组织采访活动,经常与主流媒体保持沟通联系,经常与上级主管部门和媒体进行合作,借水行舟,借势发力,共同做出精品,创出品牌。去年,省内主要媒体及云南教育网、《云南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和《学生新报》主动发挥教育宣传主阵地、主渠道的功能和作用,围绕重点工作,开辟专栏专版,推出系列报道,宣传效果显著。如,《云南教育》编辑了各地州教育改革发展的专刊(栏),深入报道了地方教育改革发展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成功经验,对各地起到了典型引领、经验借鉴的作用。去年,教育媒体记者深入基层,报道了许多长期扎根贫困山区、边疆民族地区,为云南教育发展默默奉献的教师,用优秀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鼓舞广大教育工作者,起到了典型引领、正面宣传、传播正能量、鼓舞干劲的作用。今年,这样的宣传报道方式要继续发扬,再树先进典型,再出宣传精品。

(三)要始终重视教育宣传干部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从目前形势看,教育宣传必须有一支专职队伍来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进一步健全省教育宣传机构,云南省教育宣传中心负责统筹、协调与指导全省教育系统新闻宣传工作。各地各校都要组建相应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地本校的宣传工作。其次,要配备和选拔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同志充实到新闻宣传和通讯员队伍中来,建立健全各地各校通联站,加快形成与教育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保障。此外,还要把媒体素养提升作为教育宣传干部队伍建设的“必修课”。客观讲,我们现在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部分干部同志“面对媒体不知该怎么说”,有的干部还患有“媒体恐惧症”,这说明我们的媒体素养还是很欠缺的。各地各校要加强教育宣传工作相关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与媒体协调沟通的能力,使他们敢于、乐于、善于与媒体打交道,想用能用善用媒体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要着力培养教育宣传干部队伍的危机公关意识,学习和掌握与媒体沟通的技巧,提高教育和校园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能力,妥善处理和化解教育舆论危机事件,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

(四)要进一步发挥优秀教育报刊主阵地作用

在媒体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阵地意识,大力加强教育舆论阵地建设。教育厅网站、教育报刊社以及各地各校所属的各类教育媒体,都应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凝心聚力,共谋大局。目前,由省教育厅主管、云南教育报刊社主办的“两刊一报”在教育宣传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不断加强,已形成品种齐全、覆盖各级教育的格局。《云南教育》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公益性原则,面向全省教育系统,着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委厅有关政策部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获取先进教育理念与方法的重要途径。《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办刊坚持服务教育科研、服务基层教学的指导思想,着力研究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及时反映教改成果,指导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学生新报》是中国教育学会指导的一份质量优良、颇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少儿读物。自创办以来,一直以“向全省各族少年儿童提供丰富营养的精神产品”为己任,为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积极努力和贡献。

各地各校要积极组织开展好《云南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刊物的宣传发行工作,积极稳妥地做好《学生新报》的推荐和使用工作,切实把订阅工作落到实处,不断扩大“两刊一报”的覆盖面;要集中力量抓一批发行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学校,及时总结宣传,着力解决“两刊一报”在宣传订阅工作中存在的空白点。最后,还要强调一点,各地各校要加强对教育报刊宣传工作的管理,防止放任自流,坚决制止质量低劣或内容不健康的报刊进入校园。要充分利用我省教育“两刊一报”这一宣传阵地,积极组稿、投稿,努力扩大优秀教育报刊的覆盖率,增强优秀教育报刊引导舆论、交流信息、树立新风、培养新人、维护稳定的功能。

篇5:刘局长2011年全省质监系统法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书记 局长 仵西居

(2010年6月24日)

同志们:

前半年,我们开了一个成功的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去年的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年的任务,得到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系统的认可;妥善处臵了两次问题奶粉事件,坚决纠正了一些问题,严格实施责任追究,严肃处理失职干部,得到了省政府的肯定和全系统的认可;协调组织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合作备忘录》的签署,把全省的质量工作提升到了总局层面,已经显示出很好的效果;有效开展了全系统大调研活动,理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明确了奋斗方向。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形势与总体思路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国际大背景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抉择。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是我省实现西部强省目标的重大部署。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全国质检系统的工作主线。

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是全省质监系统 以往工作的主要经验。履职保障水平比较低,内部协作不够密切,是当前全省质监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责任风险越来越大,是当前全省质监系统面临的主要外部压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多作贡献,更快地增强自身实力、扩大自身影响、提高自身形象,是全省质监系统的强烈愿望。

面对这样的形势,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当: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依法监管,确保两个到位,着力三个提升,抓好八大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是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头脑,用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来指导质监工作,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来处理质监事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科学发展观入脑、入心、入行动、入结果,用科学发展观来衡量工作效果。

坚持依法监管,就是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好省政府赋予的十项主要职责。

确保两个到位,就是确保以食品安全为主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到位,确保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到位。

着力三个提升,就是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升整体质量水平;创新监管工具,着力提升科学监管水平;增强履职能力,着力提升基础保障水平。

抓好八大建设,就是要抓好大质量工作机制建设、大质监 文化建设、西部标准强省建设、西部计量强省建设、西部检测强省建设、西部认证强省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服务型质监队伍建设。

二、目标与主要任务

(一)坚持依法监管 主要目标:

(1)监管行为无违法;(2)监管过程无违法;(3)权力运行无违法;(4)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主要任务:

(1)强化依法监管意识;

(依法是监管的灵魂。树立“法律至上、依法行政”的法治理念。)

(2)推行全过程依法监管;

(监管领域全过程监管,监管工作全过程依法。)(3)健全程序法制;

(将权力运行全部纳入程序轨道)(4)加强行政执法监督;

(树立“法无规定即违法”的执法理念)(5)建立依法监管制度体系。(监管对象和监管工作)

(二)确保两个到位

1、以食品安全为主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到位 主要目标:

(1)质量安全责任明确,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意识增强;(2)“质量就是效益,安全就是保障”的质量安全文化理念形成;

(3)严防区域性、系统性质量安全事故;(4)一般质量安全事故大幅减少。主要任务:

(1)细化准入审核要求;(2)建立安全风险监测制度;

(3)建立县乡政府、部门、企业安全责任考核制度;(4)建立提醒谈话、观摩互查、备案报告等工作制度;(5)建立安全事故应急处臵制度。

2、确保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到位 主要目标:

(1)生产、使用、监管安全责任制度健全;(2)严防特大、重大事故发生;

(3)大幅度降低较大、一般事故发生率;(4)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四率”均达到100%;(5)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达标县区达到90%以上。主要任务:(1)建立安全责任体系;

(2)建立地方政府安全监察重大问题协调机制;(3)建立分类监管和动态监管制度;(4)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5)细化许可、核准、登记工作要求。

(三)着力三个提升

1、提升整体质量水平主要目标:

(1)培育3—5个享誉世界的名牌产品;

(2)强化质量兴省意识,工程、环境、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3)产品质量全省平均抽样合格率达到90%以上;(4)纳入重点监管的消费品抽样合格率达到95%以上;(5)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氛围形成。

主要任务:

(1)深入贯彻《质量振兴纲要》,大力推进质量兴省(市县区企)活动;

(2)实施政府质量奖励制度;

(3)积极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加大支持自主品牌建设力度;

(4)探索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5)实施以质量信用、产品质量分级为基础的企业分类监管制度;

(6)建立与司法机关、行政主管部门、工会、共青团、社会团体等合作联动、协抓监管的工作机制;

(7)落实省部合作备忘录,开拓与检验检疫、金融机构、区域板块管理层等合作领域。

2、提升科学监管水平主要目标:

(1)构建科学的监管体系;

(作为执法武器的法规体系、实施监管的领域体系、规范方式方法的制度体系、透明及时的发布体系)

(2)完善有效的监管机制;

(规范化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科学化的检查机制和预警机制、社会化的举报监督机制、网格化的属地监管责任机制)

(3)规范文明的执法行为;

(4)面对社会、面对百姓、面对媒体的机制基本形成;(5)以人为本,实现好、保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质量权益的监督理念完全形成。

主要任务:

(1)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全过程监管体系;(2)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3)实施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严厉惩处质量 失信行为;

(4)提高专项治理有效性;

(5)加大企业质量主体责任落实督查力度;

(6)加强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监督抽查及标志的使用检查;

(7)加快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实施步伐;(8)优化行政执法机制;

以市局执法为主体,统一执法(一个执法单位),综合执法(对各业务口而言),分级执法(省、市、县三级),联动执法(各类专项和配合而言),建立管理、执法、检测联动机制。检测为执法作技术支撑,执法为技术开拓市场,管理为执法作政策引导,执法为管理作体系保障,监督为执法作法规支持,执法为监督作执行保障。

(9)加大执法装备投入;

(10)改革完善监管检测信息发布制度。

3、提升基础保障水平主要目标:

(1)检测技术能力与经济发展相适应;(2)检测装备、设施与监管工作相适应;(3)工作条件与执行监管任务相适应。主要任务:

(1)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开展基层能力建设达标活动;(2)制定分类标准,加快检测用房建设;

(3)加快信息化体系建设,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4)推动科技进步,设立专项经费,鼓励科技攻关项目,促进质量监督管理研究;

(5)增强财务工作有效性,提高聚集资金能力,加大经费筹措力度,努力增加事业收入,优化收入结构。

(现占36%,力争占50%)。

(四)抓好八大建设

1、大质量工作机制建设 主要目标:

(1)依靠政府、联合部门、抓住企业、盯紧产品的工作机制形成;

(2)企业质量信用信息被相关部门有效使用;(作用得到发挥)

(3)系统内部各业务领域以质量为中心的工作机制形成;(4)与商检的融合、整合、联合有实质性进展。主要任务:

(1)全部工作以质量为中心运行; 工作目标上体现保证质量; 工作方式上体现推动质量; 工作机制上体现以质量为主; 沟通协调。(2)质量工作以监督为主落实; 监督企业落实质量责任; 督查企业保证产品质量;

监督检测机构保证检测数据质量。

(3)质量宏观管理以推动全省整体质量水平提升为主; 全面分析报告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状况;

开展全民质量意识、质量法制、质量管理教育和培训。(4)依靠政府、联合部门,建立与宏观管理相适应的工作机制;

(5)合理划分事权,强化基层职能,努力提高机关工作质量和效率。

2、大质监文化建设 主要目标:

(1)系统文化理念基本形成;(2)社会质监文化氛围形成;

(3)质监文化促进质监事业效果明显。主要任务:

(1)以宣传质监、展示风采、弘扬正气、构建和谐为核心内容;

(2)以整合资源、凝聚内力、振奋精神、促进发展为主要目标;(3)以科学发展、执法有据、为民谋利、与善同行为行为准则;

(4)以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服务社会、惠及民生为职业理念;

(5)以仪容端庄、着装整洁、诚实守信、优质服务、语言文明、态度温馨、查核规范、平等待人为基本礼仪;

(6)以人人关心质量、人人享受质量为社会价值观;(7)以社会各界、主流媒体、内部刊物、网络论坛为主要阵地;

(8)以演讲、互动、报道、专栏、纪念日、专题活动日为基本载体,分阶段、分主题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3、西部标准强省建设 主要目标:

(1)农业标准化工作处于西部领先水平;(2)工业标准化工作居西部前列;

(3)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处于西部领先水平;

(4)标准助推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规范引领作用发挥明显。

主要任务:

(1)出台适应西部标准强省建设的《陕西省标准化战略实施纲要》;

(基本指标、投入、技术委员会建设、协调、激励、宣传 等机制)

(2)建立以国标为主,与行标、地标、企标相配套的四级标准体系;

(3)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

(4)加强新能源、循环经济等新兴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5)积极开展能源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标准化工作;

(6)抓紧开展西安、宝鸡、榆林等重点城市标准化试点工作;

(7)抓紧做好铁路、公路、商业、医疗卫生、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标准化工作;

(8)努力探索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综合管理等新兴服务业标准化工作;

(9)积极做好两码工作;(10)积极研究四库应用。

(法人数据库、企业基础信息共享数据库、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标准库)

4、西部计量强省建设 主要目标:

(1)全省量传项目覆盖率居西部前列;(2)计量技术水平居西部前列;

(3)计量检测能力(规模化)居西部前列;(4)计量助推产业发展的技术保障和公正计量作用发挥明显;

(5)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居西部前列。主要任务:

(1)全社会法定计量单位使用准确率达到95%以上;(2)加强计量基标准建设,增强量值传递能力,确保10大计量领域量值传递准确;

(3)加强新能源、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计量工作;(4)规范市场计量行为,维护公平贸易秩序;(5)加大科技创新,促进计量器具研制和计量器具制造业技术进步;

(6)创新载体,深化“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和谐城乡”活动;

(7)加大投入,提高计量检测能力和水平。

5、西部检测强省建设 主要目标:

(1)国家中心数量居西部前列;(2)省级中心规模居西部前列;(3)检测收入居西部前列;(4)检测能力与经济发展相适应;(5)检测结果准确率99%以上。主要任务:(1)建成以国家级和省级质检中心为龙头、省级部门和市级技术机构为骨干、县级和企业技术机构为补充的相对完善的检验检测体系;

(2)深化检测机构改革; 理顺职责

① 公益性检测机构要强化为社会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② 非公益性检测机构要积极开拓市场; ③ 坚持检测秩序的有序和业务合理覆盖;

④ 研究改进授权办法,完善适应检测强省建设要求的授权制度。

创新机制

按照“四不变四靠”的原则,探索集团化整合的路子:

不改变隶属关系,不改变收入格局。不改变机构性质,不改变职责范围。靠增量提升实力,靠增项扩大范围。靠机制调节收入,靠技术开拓市场。

(3)加大国家中心建设力度,加快省级中心建设步伐,适时开展企业中心建设试点;

(4)鼓励技术机构扩项提能,支持技术机构装备更新升级,促进重点实验室做大做强;

(5)鼓励检测机构开展增值服务(为企业提供或联合提 供系统解决方案或单项解决方案),开展打包服务。

6、西部认证强省建设 主要目标:

(1)获证企业数居西部前列;(2)资质认定能力居西部前列;(3)认证监管水平居西部前列;(4)认证有效性大幅提升。主要任务:

(1)加强强制性认证监管;(2)积极推进自愿性认证;

(3)强化实验室资质认定准入制度;

(4)积极开拓节能环保、信息安全、乳制品、有机农产品服务等认证领域;

(5)努力规范认证市场;(6)加强认证认可执法检查;

(7)加强对认证、咨询人员培训、管理。

7、党风廉政建设 主要目标:

(1)全系统风清气正;(2)领导干部公正廉洁;(3)全体工作人员遵规守法;

(4)管理无错位、监督无缺失、执法无错案、岗位无渎 职。

主要任务:

(1)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2)加强预防、制度、惩治建设; 着重教育,使干部不想犯错误; 执行制度,使干部不能犯错误; 严肃查处,使干部不敢犯错误。(3)强化廉政勤政监督;

建立“三问”机制,增强责任意识。问责以治散,问廉以治腐,问效以治庸。(4)严格自律;

(5)切实抓好行风政风;

(忠于职守,认真履责,严谨细致,行为规范)(6)崇尚情操。

(尚节俭,慎交友,淡名利)

8、服务型质监队伍建设 主要目标:

(1)形成一支有良好形象的队伍; 廉洁守法的公务员形象 热情勤奋的服务员形象 公正无私的裁判员形象(2)形成一个坚强的班子; 政治上,忠贞不渝、立场坚定; 思想上,保持先进、与时俱进; 组织上,坚持原则、保持一致; 工作上,开拓创新、高效务实。(3)形成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管理上,知识通晓、经验丰富; 监督上,业务精湛、宽严适度; 履职上,职责清晰,绩效突出。主要任务: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勇于担当;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乐于奉献; 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坚定信念; 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崇尚胜任;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追求实效。(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政绩科学评价体系; 积极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 着力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3)强化教育培训; 加大教育培训投入; 建立教育培训基地; 创新教育培训模式; 完全教育培训对象。(4)加强干部监督管理; 建立干部监督管理机制; 强化干部绩效考核; 严格干部责任追究。(5)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加大公开招聘专业人才力度,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建立人才聘用新机制,广开渠道聘用人才;

加强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快培养领军人才; 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传帮带,不断提高专业人才素质。(6)加强制度建设;

(培训、教育、学习、效能、党建、问责)(7)注重解决干部职工切身利益问题。(盖房子、发补贴、子女就业)

三、措施和基本要求

(一)完善考核机制

(1)思想上高度重视(一丝不苟认真抓);(2)机制上明确责任(统筹协调全面抓);(3)方法上重在落实(求真务实主动抓)。

(二)强化市局职责

(1)允许市局在充分讨论、确保充分履行职责的前提下,按照体制不变、创新机制、调整业务、整合项目的原则,对个别县局的监管职责和个别市县技术机构的项目作适当调整,以整合资源,发挥整体优势;

(2)允许市局就当地特色产品、一般工业品、传统和新兴服务行业出台质量、标准、计量方面的监管制度;

(3)进一步规范县局局长管理,建立以市局管理为主的提名、审批、任命、监督相协调和程序、制度相配套的管理体制;

(4)除法规明确规定必须直报省局的以外,所有许可、审批、申报事项一律经由市局上报;

(5)建立以市局执法为主体的行政执法体系;(6)市县技术机构在上一级技术机构的计量检定、复检复测、仲裁检测、双码收费,实行成本计费或免费。

(三)弘扬延安精神(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3)坚持“两个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4)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执政为民;(5)坚持求真务实作风,狠抓落实。

(四)积极开拓创新(1)创新发展思路;(2)创新监管模式;(3)创新工作方法;(4)创新管理工具。

(五)坚持团结务实

1、以团结凝聚力量;(1)党内外、班子团结;(2)干部职工团结;(3)社会各界团结;

(4)形成系统一盘棋、上下一条心格局。

2、以实干追求卓越;

(1)每项工作都要一抓到底,决不能半途而废;(2)要乐于吃苦,不怕吃亏;(3)勇于面对困难,敢于触及矛盾;(4)遇事不推诿、不扯皮。

3、以成事开创局面;

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干成事、不出事。

4、以负责抓好落实。

篇6:刘局长2011年全省质监系统法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工作座谈会上的总结讲话

(2009年7月30日)

同志们:

为期两天的半年工作会即将结束,这次会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可以说既是一次半年工作总结会,也是一次形势任务分析会,还是一次质量兴省战略促进会和全系统干部学习交流会。昨天下午,大家围绕会议主题和三个课题作了深入、深刻、生动的交流讨论,大家推心置腹、畅所欲言,人人思进、不畏困难的精神面貌和作为质监人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让我深受启发,深受感动,也为局党组团结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进一步振奋精神、克难攻坚,大力推进质量兴省战略积蓄了力量,找准了方向,坚定了信心和决心。今天上午,黄冈局、恩施局、计量院和局质量处作了经验交流,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下半年的工作,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还有一些单位的工作也很不错,因为时间关系不能上台交流,我们将采取其他形式弥补。下面,我综合这两天的会议情况,再强调三点意见:

第一、统一思想,振奋精神,迎难而上

毛主席曾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尤其是面对当前十分 1 严峻的安全监管形势和繁重艰巨的质监任务,必须要有不畏艰难、勇挑重担的勇气,顽强拼搏、奋发有为的豪气,敢闯敢试、舍我其谁的胆气。这次会议为什么确立的主题是“振奋精神、克难攻坚,大力推进质量兴省战略”?这个主题是局党组反复讨论、反复研究的结果,也是当前我省质监系统推进改革发展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强调振奋精神?振奋精神,既要求我们面对挫折不气馁,面对困难不畏难,面对矛盾不回避,也要求我们善于危中寻机,增强机遇意识,尽快找到破局的办法和钥匙,增强抓改革、谋发展的主动性和坚定性。为什么强调克难攻坚?当前,我们局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兄弟省份、兄弟部门早已解决,我们还需要认真面对,不得不在困难中探索,寻找解决的办法。为什么要高举质量兴省的大旗?这是质监工作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的必由之路,也是质监部门在新形势下谋求有为有位的必然选择,早出手、早主动。

昨天的分组会,部分与会代表作了精彩发言,晚上省局领导和各组召集人开了个碰头会,听取掌握了大家的发言情况。应该说,在这次会议上,大家谋发展的意愿非常迫切、对问题的认识比较深刻、干事业的激情值得充分肯定。下一步的关键,就是要把我们的思想统一到迎难而上、推动发展的认识上来,统一到大力推进质量兴省战略的各项工作上来,统一到省局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不推诿、不埋怨、不指责,扎实地做好自身工作、规范 2 自身行为,没有条件,积极创造条件,没有政策,主动争取政策,没有思路,努力开拓思路,不为困难找理由,只为发展找办法,推动全省系统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二、因地制宜,务实创新,高举质量兴省大旗

会上,大家围绕近期省委、省政府在质量兴省战略方面的重大部署进行了热烈讨论。从2007年原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实施质量兴省战略进入酝酿阶段,2008年4月省政府常务会议作出《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决定》,到今年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若干重大事项,应该说,正是大家的共同努力、艰苦探索,才换来这样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才争取到这个令人振奋的发展机遇。

如何树立好这面旗帜,真正把“质量兴省”叫响,把“质量兴企”抓实,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着重强调三点:

一是要扎扎实实推进质量兴市、质量兴企工作。在确保全省质量兴市覆盖面达到100%的基础上,各市州局要抓紧时间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常务会议精神,积极开展政府质量奖评定活动、建立大质量白皮书工作机制,科学规划质量兴市工作,拿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各地尤其要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圈一带”战略和“千亿元产业计划”、52个产业集群等重点区域经济布局,抓好重点技术支撑平台的布局和建设。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好质量兴企活动,抓好抓实大企业 3 服务直通车各项服务措施和优惠政策的落实,组织好对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服务指导,积极推广应用一批全国优秀QC小组成果,为企业创造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谋求自己的地位。

二是要高度重视“两个安全”监管。下半年节日多、大事多,党委政府对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各单位务必增强政治敏感性,对“两个安全”要保持高度警惕,强化责任,既要落实行政责任,又要严格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既要强化事前控制和风险预警,又要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尤其要加快整合企业质量档案、监督抽查结果、工业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名牌企业、特种设备、12365投诉举报等各种监管信息,善于从纷杂的信息中分析苗头性问题和行业性风险。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问题产品、问题区域专项整治和执法打假行动,预防事故发生。

三是要强化领导责任制,积极排查和防范各类稳定隐患。目前我局系统改革任务较重,利益错综复杂,既有旧体制积累的老问题,又有新形势面临的新情况,各单位务必严明政治纪律,对工作中存在的矛盾纠纷,主动应对、主动化解,凡躲避退缩,上交矛盾,导致干部职工赴省局及上级单位上访的,市州一把手来接人,向省局党组写出书面检讨;引发群访的、影响严重的,在全省系统通报批评,追究单位主要领导责任。

第三、坚定信心和决心,积极稳妥推进改革

这次会上,大家针对系统发展面临的问题,对省局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对这些建议,局党组都将认真研究。这里我对两个方面的问题作一下说明:一是关于食品抽检经费的问题。《食品安全法》颁布后,规定了食品抽检不得向企业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在这个问题上,省局已多次向省政府请示报告,有关问题已引起领导高度重视,正在研究解决。各地局要不等不靠,按政策主动向政府争取经费,在经费解决以前,必须坚持开展食品抽检工作,不能毫无作为、放任自流。对因不作为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省局将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二是关于人事改革工作。省局将在省政府的领导下,严格政策、严肃纪律,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实施、分步推进原则,予以逐步解决。按照政企分离政策,各级局原开办的公司和企业的有关人员,必须按当地国企改革的政策或相关法律程序,由各市、县为主,力争在年内全部买断脱钩。同时,各级局要切实搞清和规范各类人员情况,要严肃财务管理,摸清各类资产状况,确保各地人、财、物数据真实、准确。

上一篇:样片使用合同下一篇:总护士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