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2024-04-13

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共8篇)

篇1: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摘 要 正激励和负激励作为两种相辅相成的激励类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对人的行为起强化作用。通过阐述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指出只有正激励和负激励相辅相成,形成一种良好的风范,才能够使整个群体的行为导向更积极、更富有生气。

关键词 负激励 企业管理 正激励引言

众所周知,激励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确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是企业管理中的精髓组成部分。激励一词,《辞海》解释为“激发使振作”,即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顾名思义,所谓负激励就是对个体的违背组织目标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以使这种行为不再发生,使个体积极性朝正确的目标方向转移,具体表现为纪律处分、经济处罚、降级、降薪、淘汰等。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家们非常重视正激励,而往往忽略了负激励的作用,因此,本文谈一谈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2.1 负激励是控制员工行为的一条隐性“止步线”

就像道德与法律的界线一样,逾越了道德的界线必然受到法律的惩处,负激励也是如此,企业一般都设有日常的行为准则、管理制度等,超出了这个准则、制度必然受到一定的制裁。当然,负激励的措施和手段大部分存在于企业的相应管理制度中。负激励作为一条“止步线”,也许作为一名企业员工很少注意到,实际上却起到控制员工行为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员工自觉或不自觉地已经接受了这种负激励制度的约束,无形之中给企业的管理行为带来一种持续良性循环效应。比如,在制度中规定“上班迟到一次扣薪100元”,所有的员工都知道不能迟到,否则会被处罚,正常情况下,员工自然而然地养成了按时上班的习惯,管理者其实只应用了一条负激励的约束机制,就管住了整个企业的劳动纪律,可见,这条隐性“止步线”多么重要。

2.2 负激励可以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以上谈到负激励制度通常是约束员工行为的界线,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员工都会遵守约定的法则,正如,并不是有了法律所有的公民都会守法一样,总有些员工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不然,这些法律制度和企业负激励制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也就意味着,当一些员工逾越这些约束时产生的后果将得到相应的处罚,而这种处罚的性质是强制性的、威胁性的、起震慑作用的,往往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真正使员工在心理上接受对企业管理行为的敬意,从而提高对自我行为的管理。例如,假设在一个企业中本月有3人次上班迟到,企业当月对此3人各扣薪100元,并予公告,就会使员工意识到,这种负激励的手段不是摆设,而是很好地维护了企业的劳动纪律。

2.3 负激励对员工心理的影响经常大于正激励

所谓正激励就是对个体的符合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以使这种行为更多地出现,提高个体的积极性,主要表现为对员工的奖励和表扬等。但是,正激励对员工的心理影响在逐步淡化,特别是对于高薪白

领阶层,有调查表明,在中国月薪高于5 000元的阶层,对于奖励额度在10%以下的激励,绝大多数人员表示“没感觉”,原因是相对于其较高的薪酬总额来说,这一点奖励是微不足道的,也难怪他们无所谓,并且经常性的表扬也会落入习以为常“惰性”的圈套。而负激励的心理影响却是巨大的,并且具有双重性,从物质的角度看,本来正常情况下就能得到的没拿到还被处罚,损失是双倍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受打击,心理波动可想而知,企业正是通过负激励的方式从心理上的影响达到影响其行为的目的。如上例,一个白领迟到被扣薪100元并公告,此白领很担心员工对他的认识改变,对他的心理影响不是能以金钱来衡量的。

2.4 负激励的正效应

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人们往往会想到负激励起到的是负效应,恰恰相反,我们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就是要通过负激励起到正效应。上述谈到的“止步线”也好、以儆效尤也好,所有的负激励措施或手段都是为规范员工行为、为企业管理行为服务的。日前,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当前人事管理工作中的“职务能上不能下、工资能增不能减,考核只有优秀、称职,没有或极少数不称职”等诸多现象的产生,源于没有负激励制度,最终导致整个集体缺乏激情与活力,创造性和积极性不高。从上述案例分析,可能一次处罚对当事人来说是负面的、消极的一面,但是应该看到,如果没有这些负激励的措施,对员工的错误行为放任自流,可想而知一个企业的命运将会如何,其实这只是对少数人的处罚,效果是使大多数人遵守企业的“游戏规则”,正面效应远远大于负面效应;对于当事人来说,负面影响也只是一时的,只有他认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最终的结果才是正面的。

2.5 负激励的执行不能产生偏差

在宪法中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负激励也是如此,在企业管理行为中要做到“负激励面前人人平等”,它的执行比正激励要更为准确和适当,难度也较大。负激励在执行时往往不同于正激励,正激励通常偏向于“锦上添花”,多一点少一点,员工不太会计较;而负激励则不同,一旦产生偏差,员工就会斤斤计较,会导致企业管理者的权威受损,甚至导致企业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例如,一个员工迟到,决不能因为员工说他在途中塞车,没有主观错误而放弃对其处罚,否则下次因“塞车”迟到的人会越来越多,因为管理者根本不可能去落实是否真的塞车,管理者还可以这样理解:既然知道上班高峰期有可能塞车,那为什么不能提早一点出发呢?更不能因人而异,如某领导的太太或亲戚迟到而放弃对其处罚,那么,所有制度将会流于形式,企业管理必然陷入混乱的状态。

2.6 在负激励面前管理者要以身作则

作为企业的领导阶层,管理者要舍得“亏”自己,要陪同员工接受应负担的责任,让员工心服口服。在电力行业中,日常管理中多年采用《月度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和《违章记分管理办法》是两个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这两个办法对员工的行为做了详细界定,绝大多数是负激励的措施,少数为正激励措施,其中很好的一部分是下一级员工受到处罚,上级管理者要受到一定比例的连带处罚,理论依据是既然下级员工犯错上一级至少要负管理责任,这种负激励的连带处罚措施执行时更具操作性,上级可以理直气壮。还有一个下属企业,建立“三德银行”管理办法,即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管理的范畴从八小时以内延伸到八小时以外,给每一位员算“三德”的本金,受到的处罚作为“三德”的贷款利息,奖励作为存款利息,而对领导层的连带责任更严厉,“三德”的积分是全公司员工的平均值,该制度受到员工的极大认同。

2.7 正确把握负激励的力度和尺度

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表明,在员工激励中,负激励给员工造成工作不安定感,同时还会造成员工与上司关系紧张,同事间关系复杂,有时甚至会破坏企业的凝聚力。过于严厉的负激励措施容易伤害员工的感情,使员工整天处于战战兢兢的状态,不敢越雷池一步,很容易抹杀员工创新能力和积极性;负激励措施太轻了,员工不当回事,处罚与不处罚差不多,不痛不痒,起不到震慑作用,又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负激励的运用一定要注意把握一个“度”,对于不同的员工群体,有时还要区别对待。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对待关羽、张飞可以说成功使用了正、负激励,他对关羽恩崇有加,时常赞许,而对张飞则恩威并重,时常加以贬惩,其结果使两位虎将都焕发出超常的能量。在柔性管理的企业中,负激励尺度的把握尤为重要。例如,在一个

以商贸为主的公司,对于产品推销员的考核,业务量的设置要准确适当,在通常情况下,设置的量要使大多数人通过一定的努力都能完成的合理数量,如果要求过高、业务量过大,一旦未完成就严加处罚,那么推销员的积极性将大大受挫。

2.8 物质负激励与精神负激励相结合以上提到了很多负激励的措施,其中有物质的,如经济处罚、降级、降薪等,也有精神的,如批评、警告、降职等。物质负激励与精神负激励都是负激励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结语

其实,正激励和负激励作为两种相辅相成的激励类型,它们是从不同的侧面对人的行为起强化作用。正激励是主动性的激励,负激励是被动性的激励,它是通过对人的错误动机和行为进行压抑和制止,促使其幡然悔悟,改弦更张。正激励与负激励都是必要而有效的,因为这两种方式的激励效果不仅会直接作用于个人,而且会间接地影响周围的个体与群体。通过树立正面的榜样和反面的典型,扶正祛邪,形成一种良好的风范,就会产生无形的正面行为规范,能够使整个群体的行为导向更积极,更富有生气,最终使企业管理尽善尽美。

篇2: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正激励和负激励作为两种相辅相成的激励类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对人的行为起强化作用。通过阐述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指出只有正激励和负激励相辅相成,形成一种良好的风范,才能够使整个群体的行为导向更积极、更富有生气。

关键词:负激励;企业管理;正激励

篇3:浅谈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关键词:负激励,企业管理,正激励

一、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 负激励是控制员工行为的一条隐性“止步线”

就像道德与法律的界线一样, 逾越了道德的界线必然受到法律的惩处, 负激励也是如此, 企业一般都设有日常的行为准则、管理制度等, 超出了这个准则、制度必然受到一定的制裁。当然, 负激励的措施和手段大部分存在于企业的相应管理制度中。负激励作为一条“止步线”, 也许作为一名企业员工很少注意到, 实际上却起到控制员工行为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 员工自觉或不自觉地已经接受了这种负激励制度的约束, 无形之中给企业的管理行为带来一种持续良性循环效应。

(二) 负激励可以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以上谈到负激励制度通常是约束员工行为的界线, 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员工都会遵守约定的法则, 正如, 并不是有了法律所有的公民都会守法一样, 总有些员工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不然, 这些法律制度和企业负激励制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也就意味着, 当一些员工逾越这些约束时产生的后果将得到相应的处罚, 而这种处罚的性质是强制性的、威胁性的、起震慑作用的, 往往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真正使员工在心理上接受对企业管理行为的敬意, 从而提高对自我行为的管理。

(三) 负激励对员工心理的影响经常大于正激励

所谓正激励就是对个体的符合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以使这种行为更多地出现, 提高个体的积极性, 主要表现为对员工的奖励和表扬等。但是, 正激励对员工的心理影响在逐步淡化, 特别是对于高薪白领阶层, 有调查表明, 在中国月薪高于5 000元的阶层, 对于奖励额度在10%以下的激励, 绝大多数人员表示“没感觉”, 原因是相对于其较高的薪酬总额来说, 这一点奖励是微不足道的, 也难怪他们无所谓, 并且经常性的表扬也会落入习以为常“惰性”的圈套。而负激励的心理影响却是巨大的, 并且具有双重性, 从物质的角度看, 本来正常情况下就能得到的没拿到还被处罚, 损失是双倍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受打击, 心理波动可想而知, 企业正是通过负激励的方式从心理上的影响达到影响其行为的目的。

(四) 负激励的正效应

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 人们往往会想到负激励起到的是负效应恰恰相反, 我们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就是要通过负激励起到正效应。上述谈到的“止步线”也好、以儆效尤也好, 所有的负激励措施或手段都是为规范员工行为、为企业管理行为服务的。日前, 一份研究报告认为, 当前人事管理工作中的“职务能上不能下、工资能增不能减, 年度考核只有优秀、称职, 没有或极少数不称职”等诸多现象的产生, 源于没有负激励制度, 最终导致整个集体缺乏激情与活力, 创造性和积极性不高。从上述案例分析, 可能一次处罚对当事人来说是负面的、消极的一面, 但是应该看到, 如果没有这些负激励的措施, 对员工的错误行为放任自流, 可想而知一个企业的命运将会如何, 其实这只是对少数人的处罚, 效果是使大多数人遵守企业的“游戏规则”, 正面效应远远大于负面效应;对于当事人来说, 负面影响也只是一时的, 只有他认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 最终的结果才是正面的。

(五) 负激励的执行不能产生偏差

在宪法中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负激励也是如此, 在企业管理行为中要做到“负激励面前人人平等”, 它的执行比正激励要更为准确和适当, 难度也较大。, 因为管理者根本不可能去落实是否真的塞车, 管理者还可以这样理解:既然知道上班高峰期有可能塞车, 那为什么不能提早一点出发呢?更不能因人而异, 如某领导的太太或亲戚迟到而放弃对其处罚, 那么, 所有制度将会流于形式, 企业管理必然陷入混乱的状态。

(六) 在负激励面前管理者要以身作则

作为企业的领导阶层, 管理者要舍得“亏”自己, 要陪同员工接受应负担的责任, 让员工心服口服。还有一个下属企业, 建立“三德银行”管理办法, 即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管理的范畴从八小时以内延伸到八小时以外, 给每一位员算“三德”的本金, 受到的处罚作为“三德”的贷款利息, 奖励作为存款利息, 而对领导层的连带责任更严厉, “三德”的积分是全公司员工的平均值, 该制度受到员工的极大认同。

(七) 正确把握负激励的力度和尺度

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表明, 在员工激励中, 负激励给员工造成工作不安定感, 同时还会造成员工与上司关系紧张, 同事间关系复杂, 有时甚至会破坏企业的凝聚力。过于严厉的负激励措施容易伤害员工的感情, 使员工整天处于战战兢兢的状态, 不敢越雷池一步, 很容易抹杀员工创新能力和积极性;负激励措施太轻了, 员工不当回事, 处罚与不处罚差不多, 不痛不痒, 起不到震慑作用, 又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 负激励的运用一定要注意把握一个“度”, 对于不同的员工群体, 有时还要区别对待。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对待关羽、张飞可以说成功使用了正、负激励, 他对关羽恩崇有加, 时常赞许, 而对张飞则恩威并重, 时常加以贬惩, 其结果使两位虎将都焕发出超常的能量。在柔性管理的企业中, 负激励尺度的把握尤为重要。

(八) 物质负激励与精神负激励相结合

以上提到了很多负激励的措施, 其中有物质的, 如经济处罚、降级、降薪等, 也有精神的, 如批评、警告、降职等。物质负激励与精神负激励都是负激励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辅相成。

二、结语

其实, 正激励和负激励作为两种相辅相成的激励类型, 它们是从不同的侧面对人的行为起强化作用。正激励是主动性的激励, 负激励是被动性的激励, 它是通过对人的错误动机和行为进行压抑和制止, 促使其幡然悔悟, 改弦更张。正激励与负激励都是必要而有效的, 因为这两种方式的激励效果不仅会直接作用于个人, 而且会间接地影响周围的个体与群体。通过树立正面的榜样和反面的典型, 扶正祛邪, 形成一种良好的风范, 就会产生无形的正面行为规范, 能够使整个群体的行为导向更积极, 更富有生气, 最终使企业管理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篇4:浅谈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关键词】 负激励 企业管理 正激励

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 负激励是控制员工行为的一条隐性“止步线”

就像道德与法律的界线一样,逾越了道德的界线必然受到法律的惩处,负激励也是如此,企业一般都设有日常的行为准则、管理制度等,超出了这个准则、制度必然受到一定的制裁。当然,负激励的措施和手段大部分存在于企业的相应管理制度中。负激励作为一条“止步线”,也许作为一名企业员工很少注意到,实际上却起到控制员工行为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员工自觉或不自觉地已经接受了这种负激励制度的约束,无形之中给企业的管理行为带来一种持续良性循环效应。

2. 负激励可以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以上谈到负激励制度通常是约束员工行为的界线,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员工都会遵守约定的法则,正如,并不是有了法律所有的公民都会守法一样,总有些员工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不然,这些法律制度和企业负激励制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也就意味着,当一些员工逾越这些约束时产生的后果将得到相应的处罚,而这种处罚的性质是强制性的、威胁性的、起震慑作用的,往往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真正使员工在心理上接受对企业管理行为的敬意,从而提高对自我行为的管理。例如,假设在一个企业中本月有3人次上班迟到,企业当月对此3人各扣薪100元,并予公告,就会使员工意识到,这种负激励的手段不是摆设,而是很好地维护了企业的劳动纪律。

3.负激励对员工心理的影响经常大于正激励

所谓正激励就是对个体的符合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以使这种行为更多地出现,提高个体的积极性,主要表现为对员工的奖励和表扬等。但是,正激励对员工的心理影响在逐步淡化,特别是对于高薪白领阶层,有调查表明,在中国月薪高于5 000元的阶层,对于奖励额度在10%以下的激励,绝大多数人员表示“没感觉”,原因是相对于其较高的薪酬总额来说,这一点奖励是微不足道的,也难怪他们无所谓,并且经常性的表扬也会落入习以为常“惰性”的圈套。而负激励的心理影响却是巨大的,并且具有双重性,从物质的角度看,本来正常情况下就能得到的没拿到还被处罚,损失是双倍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受打击,心理波动可想而知,企业正是通过负激励的方式从心理上的影响达到影响其行为的目的。如上例,一个白领迟到被扣薪100元并公告,此白领很担心员工对他的认识改变,对他的心理影响不是能以金钱来衡量的。

4. 负激励的正效应

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人们往往会想到负激励起到的是负效应,恰恰相反,我们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就是要通过负激励起到正效应。上述谈到的“止步线”也好、以儆效尤也好,所有的负激励措施或手段都是为规范员工行为、为企业管理行为服务的。日前,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当前人事管理工作中的“职务能上不能下、工资能增不能减,年度考核只有优秀、称职,没有或极少数不称职”等诸多现象的产生,源于没有负激励制度,最终导致整个集体缺乏激情与活力,创造性和积极性不高。从上述案例分析,可能一次处罚对当事人来说是负面的、消极的一面,但是应该看到,如果没有这些负激励的措施,对员工的错误行为放任自流,可想而知一个企业的命运将会如何,其实这只是对少数人的处罚,效果是使大多数人遵守企业的“游戏规则”,正面效应远远大于负面效应;对于当事人来说,负面影响也只是一时的,只有他认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最终的结果才是正面的。

5. 负激励的执行不能产生偏差

在宪法中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负激励也是如此,在企业管理行为中要做到“负激励面前人人平等”,它的执行比正激励要更为准确和适当,难度也较大。负激励在执行时往往不同于正激励,正激励通常偏向于“锦上添花”,多一点少一点,员工不太会计较;而负激励则不同,一旦产生偏差,员工就会斤斤计较,会导致企业管理者的权威受损,甚至导致企业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例如,一个员工迟到,决不能因为员工说他在途中塞车,没有主观错误而放弃对其处罚,否则下次因“塞车”迟到的人会越来越多,因为管理者根本不可能去落实是否真的塞车,管理者还可以这样理解:既然知道上班高峰期有可能塞车,那为什么不能提早一点出发呢?更不能因人而异,如某领导的太太或亲戚迟到而放弃对其处罚,那么,所有制度将会流于形式,企业管理必然陷入混乱的状态。

6. 在负激励面前管理者要以身作则

作为企业的领导阶层,管理者要舍得“亏”自己,要陪同员工接受应负担的责任,让员工心服口服。还有一个下属企业,建立“三德银行”管理办法,即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管理的范畴从八小时以内延伸到八小时以外,给每一位员算“三德”的本金,受到的处罚作为“三德”的贷款利息,奖励作为存款利息,而对领导层的连带责任更严厉,“三德”的积分是全公司员工的平均值,该制度受到员工的极大认同。

7. 正确把握负激励的力度和尺度

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表明,在员工激励中,负激励给员工造成工作不安定感,同时还会造成员工与上司关系紧张,同事间关系复杂,有时甚至会破坏企业的凝聚力。过于严厉的负激励措施容易伤害员工的感情,使员工整天处于战战兢兢的状态,不敢越雷池一步,很容易抹杀员工创新能力和积极性;负激励措施太轻了,员工不当回事,处罚与不处罚差不多,不痛不痒,起不到震慑作用,又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负激励的运用一定要注意把握一个“度”,对于不同的员工群体,有时还要区别对待。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对待关羽、张飞可以说成功使用了正、负激励,他对关羽恩崇有加,时常赞许,而对张飞则恩威并重,时常加以贬惩,其结果使两位虎将都焕发出超常的能量。在柔性管理的企业中,负激励尺度的把握尤为重要。例如,在一个以商贸为主的公司,对于产品推销员的考核,业务量的设置要准确适当,在通常情况下,设置的量要使大多数人通过一定的努力都能完成的合理数量,如果要求过高、业务量过大,一旦未完成就严加处罚,那么推销员的积极性将大大受挫。

8. 物质负激励与精神负激励相结合

以上提到了很多负激励的措施,其中有物质的,如经济处罚、降级、降薪等,也有精神的,如批评、警告、降职等。物质负激励与精神负激励都是负激励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辅相成。

结语

其实,正激励和负激励作为两种相辅相成的激励类型,它们是从不同的侧面对人的行为起强化作用。正激励是主动性的激励,负激励是被动性的激励,它是通过对人的错误动机和行为进行压抑和制止,促使其幡然悔悟,改弦更张。正激励与负激励都是必要而有效的,因为这两种方式的激励效果不仅会直接作用于个人,而且会间接地影响周围的个体与群体。通过树立正面的榜样和反面的典型,扶正祛邪,形成一种良好的风范,就会产生无形的正面行为规范,能够使整个群体的行为导向更积极,更富有生气,最终使企业管理尽善尽美。

參考文献:

[1]雷群.浅析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正效应[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7-12-10.

篇5: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文章摘要】 大多数企业管理者注重的是正面的激励而忽视了负激励的效应,在一些特殊环境或对特定的人采用负激励方法更能激发人的积极性。这里在分析了负激励的一般正面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为企业管理者应用负激励进行企业管理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企业管理负激励

【正文】

一、负激励的含义及理论

激励分为两种,即正激励和负激励。负激励是指对个体违背组织目标的非期望行为给予否定、制止和惩罚,使这种行为不再发生,把个体行为朝着有利于正确的和满足组织目标实现的方向转移和发展,具体表现为纪律处分、处罚、降级、降薪、淘汰等,它是通过对人的错误行为进行压抑和制止,对不好的事物进行反方向激励的方法,也叫负强化。丹尼尔森.卡尔曼从心理学角度证明,负激励所具有的惩罚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卡尔曼的研究表明,一定数量的价值损害(负效应)要大于用同等数量的赢得所带来的价值满足感。也就是说,一个人丢掉100元钱所带来的不愉快感远远强烈于捡到100元钱所带来的愉悦感。所以,组织应该将负激励作为一种员工激励方法,从威胁人们的既得利益出发,使之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二、负激励的一般效应

负激励不等同于惩罚,惩罚是用批评、降薪、降职等带有强制性和威胁性的措施来创造一种令人不愉快乃至痛苦的环境。负激励是建立在企业科学完善的惩罚制度基础之上的。惩罚是负激励的手段之一,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实施才能起到警示作用。任何人都不喜欢在一个惩罚严厉的环境中工作,也不愿意在一个没有惩罚的环境中工作。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对员工能力的发挥和潜力的挖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管理中,负激励起到的作用不一定是负效应,相反,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有时候就是要通过负激励起到正效应。负激励对于员工的心理影响比正激励要大的多,有时候也可以对员工带来持久的激励,反映在员工的角度就是:本来正常情况下就能得到的没拿到还被处罚,损失也是双倍的,更重要的是员工在精神上受到了打击,企业正是通过负激励的方式从心理上的影响达到影响其行为的目的。

三、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恰当应用

正激励和负激励作为两种相辅相成的激励类型,它们是从不同的侧面对人的行为起强化作用。同时正激励与负激励都是必要而有效的,因为这两种方式的激励效

果不仅会直接作用于个人,而且会间接地影响周围的个体与群体。通过树立正面的榜样和反面的典型,形成一种良好的风范,对于企业管理者应用负激励的手段主要可以归纳如下

1、管理者要把握负激励的度

在企业管理中对于员工使用负激励时候,负激励有可能给员工造成不好的感觉,同时也会造成员工与上司关系紧张,同事间关系复杂,有时甚至会破坏企业的凝聚力。过于严厉的负激励措施容易伤害员工的感情,甚至使员工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反感的情绪,很容易抹杀员工创新能力和积极性,负激励措施太轻了,员工不当回事,处罚与不处罚差不多,不痛不痒,起不到震慑作用,又达不到负激励的预期目的。因此,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一定要有个度,对于不同的员工群体应该要区别对待,注意考虑员工的内心感受。

2、管理者要严格要求自己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在员工面前一直都要有好的口碑,能树立起好的榜样,这样的管理者在进行负激励管理员工的时候往往会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要陪同员工接受应负担的责任,让员工心服口服。有的单位规定下级员工犯错上一级至少要负管理责任,这种负激励的连带处罚措施执行时更具操作性,原因是在管理过程中领导者可以理直气壮的对于员工进行批评教育。同时要是领导者自己本身能够树立起好的榜样的话,那么员工在接受批评时候也会觉得心服口服的。

3、抓住合适的机会进行负激励

正激励在操作不适时可能会造成被管理者可能以为他的努力没有真正引起领导的重视,甚至会使被管理者认为领导不赞成他的工作,这些都不利于其继续重复以往的行为,正激励在应用不适时也会给其他人留下一种干与不干都一样的感觉,即使努力了也未必会得到肯定的印象。而负激励不适时可能会造成对于在员工身上正在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错误没有及时处理就会给员工本人甚至其他人造成一种只要你在场,发生的错误就无所谓。在情况不明、原因不清时对员工进行了批评,事后证明可能当初的处理是错误的,尽管错误可以纠正,但毕竟留下了不愉快的痕迹。有时候问题刚发生,员工的的失落情绪原本就占了上风,对于外界的不同看法存在强烈的抵触和对抗情绪,若此时处罚会适得其反,达不到教育本人的目的。总之,肯定性激励一定要及时,否定性激励则要求既不违时,也不失时,当出现的错误与责任很明确时,适宜及时处理,比如严重违章操作能出现危险时,及时处罚效果就十分明显,当发生的原因和责任一时难于确定时,则应矫正行为,平息事态,查清原因后对责任人予以处理。

4、应用多种激励手段

对于员工来说,不同的员工都有着不同的需求,有的是对于家庭有着更高的追求,有的是对于在企业中地位的追求,有的是对于自己薪水的需求,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需求欲望也不尽相同。因此,作为领导者要视不同的员工使用不同的激励手段,领导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就应该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一个员工的需求欲望,有针对性地、灵活地采用各种激励手段,才能充分发挥激励的功能。

四、企业运用负激励的策略

1、目标明确.奖惩分明

在实施负激励之前,组织必须要明确负激励的目标和动机,避免造成员工的叛逆心理。企业要做到“负激励面前人人平等”。负激励的执行比正激励要更准确和适当,负激励一旦产生偏差,员工就会斤斤计较,导致企业管理者的权威受损。

2、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在组织工作中,正激励和负激励都是必要而有效的,他们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对职工的行为起到强化作用。正激励是主动性的激励,负激励是被动性的激励。正负激励的效果不仅会直接作用于个人,而且会间接影响周围的个体和群体。通过树立正面的榜样和反面的典型,使之形成一种良好的风范,就能给企业产生无形的更直观的正面行为规范。

3、负激励执行的尺度和力度必须适当

负激励用得不适当则会带来一定的负效应,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尺度和力度的量化问题。如果负激励给员工造成工作的不安定感,同时还会造成员工与上级关系紧张,有时甚至会破坏企业的凝聚力,负激励过于严厉则容易挫伤员工创新能力和积极性,反之负激励措施太轻了,职工不当回事,惩罚不惩罚差不多,不痛不痒,起不到震撼作用,而且达不到预期目的。

4、负激励的执行必须有针对性,有的放矢。

正激励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会减弱,职工会把这种高工资、奖金、福利,看作是人人都应该享有也必须享有的一种待遇,致使激励贬值。此时有针对性的实施负激励让那些消极怠工者感到利益危机,不用更多的投入,即可达到“正激励”所达不到的效果。

5、与人本激励相结合没有人本激励就没有人的积极性,没有积极性,一切经济发展将无从谈起。人本激励就像汽车的发动机,而负激励则是汽车的刹车装置,人本激励与负激励的结合将更有利于汽车的飞跃前进。

6、建立负激励监督体系约束机制

实施目标管理,年终兑现奖惩。加强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制度。必须遵循合法和合理的原则。企业应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

劳动义务。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惩罚制度,以使负激励达到正效应

五、结语

作为激励机制的重要组织部分,负激励已经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加强和逐步完善管理制度中的负激励,可以约束企业员工的不良行为,将他们的行为进行合理地规范,从而充分激发企业员工的潜能,极大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现行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离不开有效的负激励机制,同时,通过在企业内部营造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敬业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将企业需要与员工个人需要最大程度地结合起来,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杨善林,王素凤,李敏.国有企业经营者负激动机制设Ⅲ【J】.财经研究,2005,(9):1 14-1 1 92、李广清.浅谈现代企业管理中如何利用负激励【J】.科技信息,2007,(24):4583、弓锵.激励与负激励【J】.经济师,2008,(5):157-1584、陈步雄.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科技创业月刊,2006,12

专业:11级社会工作姓名:孔香玲

篇6:激励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案例

一、班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今年我接手的五年级(4)班,共有学生63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26人,全班学生的年龄均在11—12岁之间,多来自连州镇慧光路以及南津路周边的农转非户口的家庭,绝大部分孩子的父母没有正式的工作,他们大多出外打工或在镇上做些小生意来维持生计,生活过得并不富裕。根据统计,留守儿童有26人,占全班人数的40%左右,独生子女50人,占63.5%左右。

通过大约一个月的平时观察和常规教学,我发现本班的学生整体来说,都很活泼可爱,大部分学生心地善良,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对社会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有一定的认知,对善恶、是非、美丑有较强的识别能力,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知行分离,言行不一”的现象,95%的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分清黑白,对社会的丑恶现象深恶痛绝,但是,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有30%的学生则认为于己无关,60%的学生对自己和自己的好朋友比较宽容,宽容到甚至可以不讲原则,表现出认知与行为不相符的倾向。

在平时的教学中,女孩子课堂纪律较好,她们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强,作业书写工整、美观,在课堂上能积极地配合老师、同学参与学习活动,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及与人合作的能力。但是,班级整体的课堂学习氛围不够浓厚、活跃,上课积极举手、敢于发言的学生占不到全班的五分之一,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难情绪。同时,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自律性较差,上课注意力分散,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只要老师一转身在黑板上写字,或是稍稍没有留意,就会有学生随便说话或做小动作,只要有一个人出声,全班便会闹哄哄的,好像开闸的潮水,挡也挡不住。尤其是部分男生缺乏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较为贪玩,总想偷懒,不能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时紧时松,放学回家就玩游戏,打电脑,作业字体马虎潦草、不按时完成或者爱抄袭他人的作业,因此,需要老师时刻督促和辅导,可由于时间有限,学习进步不大。在前两周进行的第一次摸底测试中,结果有13个学生不及格,占全班人数的20%左右,最高分95.5分,最低分的学生只有9分,学习成绩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平均分与平衡班相差10分左右。

在这个男多女少的集体里,有部分男生生活上比较随意,直接影响了学习的效率,影响了良好性格的形成。在他们的身上出现了一些特别严重的心理偏异:自私,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从不知为别人着想;任性骄横,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易与人协同合作,缺少竞争性,依赖性强,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都差,也缺少劳动自觉性;遇到问题,不是想方设法地回避,就是倔嘴,强词夺理,动不动就与同学吵嘴、说脏话,顽固到底;还有更严重的是,个别同学受批评或认为吃了亏的时候,会大肆脾气、乱摔乱打,老师同学都近不了身,以此来要挟同学、老师、家长无法处理下去,他们有错不愿承认、错了不想改正,造成一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怕跟他们在一起会影响他们考好成绩而避而远之,不愿多去帮助他们共同进步,不愿与他们交流,使这些学生性格孤独蛮横,个体的差异越来越大,造成两级分化特别严重,整个班级缺少凝聚力,集体意识淡薄,这个问题成了学生停步不前的最大障碍。

在班干部这一支队伍中,也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有的小干部碰到问题不敢大胆指出,是非不明,自己的岗位不明确,工作不能坚持,对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这种差异,造成了一定的利和弊,有利的地方是,只要老师引导及时,对他们心理上加强辅导,让他们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特长,多给予机会和鼓励,一定会在班级工作中做到事半功倍。弊在于:长期以往,这一些班干部得到训练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个性封闭,造成在学生中威信也就慢慢失去,对今后的工作不利。

一、指导与评价过程:

针对本班存在的上述情况,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经历,并从众多的同行中得到启发和借鉴陶行知先生广为流传的《四颗糖的故事》这个经典教育故事中的教育方法,我清楚地看到,许多生动鲜活的教育实例,无一不在向我们传递着这样一个教育信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引领的老师,激励贯穿于教育教学的一言一行中,你就是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儿童心理学也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内心深处都有成为好学生的愿望,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就要善于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赏学生的每一份成功。当教师以赏识的态度对待学生时,他们就会竭力地把自己的优势表现出来;当教师找到了他们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他们就会在老师、同学面前重新树立自信,重回到“人心向善”的成长轨迹中。事实证明,激励是成功教育后进生的关键手段。因此,为了扭转本班的落后面貌,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和反思,我逐渐摸索出一套“激励式渐进教育法”,用它贯穿于我治理班级的整个过程中。

(一)目标激励——让班级航向更明确。

“成功的道路是目标铺出来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的时候,并能把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到达目标。”同样的道理,一个集体没有目标就等于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就形不成凝聚力,学生在没有目标的集体中也就缺乏动力和自我要求。

班上的63个学生,由于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教育方法,导致他们的行为习惯不同,上课喜欢讲话,只要有一个人出声,全班便会闹哄哄的,好像开闸的潮水,挡也挡不住。学习上良莠不齐,优生少,差生多,问题学生比较突出,危险学生总有那么几个。很多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经常违反校纪班规。针对这些情况,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每个学期开学初,我都会利用班会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学校的《班级常规评比细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堂纪律》等规章制度,强调学生明确,自己在学校里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哪些事情做下去会有好的发展趋势,哪些事情做下去会产生负面作用,从而稳定了学生的思想情绪,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争创文明班级的意识。接着,广泛征集学生对搞好班级的意见和建议,然后让每组学生在组内推荐两名学生代表,跟老师一起讨论整理出有利于本班发展的内容,从课堂纪律、作业规范、课间两操、安全卫生、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共同研究拟定出一份严格合理的班级文明公约,最后让班长向全班同学宣读,征得全班同学赞成后,我就把它们打印出来张贴在课室的公告栏里,并告诉学生:意志需要磨练,再优秀的成绩也是以“遵守规章制度”的思想基础做保证的。这样,班级工作管理起来就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了。公约一旦提出,每个人都要严格执行,如有违反,赏罚分明,决不姑息。开始的时候要求要到位,处理要严,等学生养成了好习惯就可以放手让值日生管理了。比如,第一个要求:下课后不许在走廊里追打吵闹,不许在上课钟声响了之后才进教室。第一周每节课前我在教室门口监督。第二个要求:上课不许任何人随意交头接耳,每人手上要随时拿着笔,端坐慎听。若有违反的,当场请出,认错了再上位,这样,新班级开学个把月便能步入正轨,形成良好的班风。

当学生明确了班级管理的奋斗目标,把握了班级管理的主导思想后,我根据学校的量化指标体系,组织班干部制定出一系列合理的规划评估方案,以便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定量分析,定期考评,采取“积小胜为大胜”的策略,从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目标入手,引导学生结合班级公约整理出“二十四字治班方针”,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一课一得,学而掌握,苦读巧学,超越自我”,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竞争氛围。具体操作是这样的:我先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以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视为一个“小班”进行竞赛。然后根据不同的竞赛内容,如:背书,写字,作文,感恩,学雷锋,课内、外活动等,制作了相关的表格,印发给每组的小组长,要求他们把本组的同学每天的表现记录下来,表现优秀的就用红色的“正”字表示,表现欠规范的,就用黑色的“正”字表示,一笔表示一分,积累到一个“正”就给他加或扣5分。小组长以周(月)为单位统计同学的积分,在星期一的班会课上进行小结公布,每个项目只要学生得到10分,我就奖励一张画面精美的小奖状给他,以资鼓励。以此类推,分数越多,获得的小奖状就越多。并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一周(月)的表现进行自我检查:本周我得了几个优,与上周相比,我多得了几个,我还可以在那些方面取得更多优秀。月总结时,除优的个数最多的孩子能得到奖励外,那些平时成绩不是太好,但每周优的个数在不断增加的同学也可以得到老师同样的奖励,然后把每个同学的月得分记入他们的学期总分,学期末根据各人的得分酌情给予物质奖励。这无异在每个孩子的面前都挂着一串“葡萄”,为了尝到“葡萄”的甘甜,谁也不敢懈怠: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充满信心,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学习好的孩子也产生了危机感,因为他们知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思想上稍一松懈,就会被别人超越,所以他们学习更用功了。因此,孩子在自然而然中形成了互相竞争,不断追求进步的积极心态,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力,形成了“人人创先进,个个争‘三好’” 的班级建设目标。

(二)责任激励——让班级力量更凝聚 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整体的育人工程,单凭教师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班级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只有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才能形成班级合力,共同构筑学生自我管理机制,使班级充满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真正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小主人,我想方设法给他们提供一个为集体服务的平台,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他们每人承担一项工作,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这样就把全班学生置于同一起跑线上参与班级各项工作的日常管理,把大家的心连在了一起,营造了温馨和谐,愉快健康的成长氛围。

在生活中,对班级的日常事务管理,我实行“个人承包责任制”。诸如学生考勤的检查、卫生值日的轮流、花草绿化的管理、公共财物的承包、班级活动的安排、先进典型的评选等,我一律分到小组、个人名下,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和平等发表意见的机会,使人人有事做,个个尽其责,让他们在工作中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加强了学生间的协作精神,锻炼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例如,以前我班打扫学校大门口清洁区的卫生工作一直不得力,达不到学校的要求。究其原因,就是班上的值日制度不够严明,值日工作没有专人管理,造成每天的值日生做值日时拖拖拉拉,三五成群,在清洁区打打骂骂,推推搡搡,毫不把值日工作放在眼里,视值日为娱乐的学生大有人在,使大门口的卫生死角层出不穷。针对这种情况,我把班上的同学按自愿组合的原则分成五个组,每组8人,内设值日小组长一人,小组长负责分派任务,检查、督促并记录当天每人承包的清洁卫生工作情况。同时把以前的值日制改为值周制,要求本周内该组的卫生得分必须要达到学校的平均分,否则重扫一周;相反,如果本周值周拿到卫生流动红旗,则每人奖励一张“卫生之星”的小奖状。由于措施得当,奖惩分明,所以学生们劳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值日生的责任心也大大加强了,一个学期下来,班上涌现出一大批劳动积极,乐于奉献的“卫生之星”。

在学习上,我通过采取“班干、组长负责制”,辅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赶队,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全班的工作首先靠班委会上传下达,对班干部积级引导,大胆使用,组织他们学会制订计划及具体措施,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改进。要求他们以身作则,把学习搞好的同时,还要把自己负责的岗位工作的检查和督促工作搞好,做到 “各守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如学习委员、科代表负责记载各科学习、作业、考试情况。班长和班委记载各种活动和竞赛情况等等。我把自习课分给班干部管理,让他们组织讲课,讲题,听写,默写。这样,既锻炼了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又树立了他们在同学们心中的威信。为了使班干部的工作做得更出色,我经常教育班干部平时要注意观察班里情况,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及时向老师汇报,工作时不能光凭嘴喊,要实实在在为同学,班级服务,做到“少说话多做事”,还要经常琢磨班里存在的问题,帮助老师出谋划策,想出解决方案,做好老师的得力助手,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而组长则负责记录和小结本组同学每个阶段,每种竞赛的得分情况,(具体操作方法跟前面提到的班级建设目标是一样的)让同学们在竞赛中学习,在学习中竞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扭转潜能学生心灰意冷的心理,我把一个班级的学生按居住地点、成绩好坏等分成若干小组,两个人为一组实行“阳光伙伴一帮一” 的学习策略。每个小组指定一个成绩较好的同学为小小组长,由他负责组织、安排相互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等,并承担辅导任务,帮助同组中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提高成绩。每当学完一篇新的课文后,就由小小组长负责监督检查朗读背书,完成作业的情况,老师随机抽查,成绩及时公布并以此评选出各周的“读书红旗小组”,在周一的班会课上召开小结表彰会,让学生受到更大的鼓舞。此外,我还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听写比赛、查字典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学习竞赛活动,通过这种“一帮一”“兵带兵”的阳光伙伴帮扶小组,广泛地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真实的活动中得到教育,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三)荣誉激励——让星星少年更闪亮

美国一位作家这样评价教育——“对孩子们来说,一句赞扬抵得上十句责骂。”我国清代教育家颜元也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荣誉激励是一把挖潜启智、培养学生奋发努力、快速成长的金钥匙。每个学生,总是想把自己最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这种愿望会比社会上的其他人更强烈。因此,作为教育者,善于激励学生,就意味着会赢得教育上的主动权,是实现教与学双赢的重要途径。与优秀生相比,后进生更需要来自老师、同学、集体的关爱和温暖。

刘盘杰,一个被教师们称之为“无可救药”的问题学生。九岁时,他的妈妈由于在生产小妹妹时,流血过多而早早地离开了人世。他的爸爸是个装修工,由于工作的缘故,经常要跟随装修队走南闯北,有时忙起来,一个月父子几乎见不上一面,父亲唯一对他付出的,就是一个月的几百块生活费,至于父爱的奉献,根本是有心无力。从此,他便随姥姥生活在城南区的一栋老房子里。因此,生活中缺乏家庭管教的刘盘杰逐渐养成了无礼暴戾的性格,一旦发起脾气来,不是恶语伤人,就是大打出手,谁劝都不听,唯我独尊。

新学期刚开学不久,不完成作业就成了刘盘杰的专利。有一天早上,因为没交家庭作业,他又被组长记名了,便横蛮地夺过组长手里的登名本撕了个粉碎,还用粗言恶语扬言道:“以后要是谁登了我的名字,就叫他全家死光光!”文静负责的组长被他骂得嘤嘤的哭了。我走进教室时,看到他还站在讲台上,两眼怒瞪着低声哭泣的组长,面红耳赤,活像一头暴怒的雄狮。

“怎么了?”我轻声问班长。当我听到班长向我转述的刘盘杰辱骂组长的那些不堪入耳的言辞时,我觉得一股怒气直冲脑门。

“你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呢?”我几乎无法想象这样污秽的言辞竟然出自一个少年之口,气愤地冲他说。

“谁让她登我的名字了?我不乐意做作业,你敢拿我怎么样?”他扬起头,大声地吼道,似乎在向我宣战。从刘盘杰身上,我感觉到了情感缺失对一个孩子的伤害是多么的巨大啊!因缺少亲情的关爱,他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整天想着怎样捉弄同学和顶撞老师。一个聪明的孩子在如花的童年,难道就让他这样的走下去吗?我在心里不断地琢磨着。我一次又一次的对自己说,“你是他的老师,如同她的母亲,你应该帮助他。”

我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等他稍微平静后,我走到他的身旁,轻轻地拍拍他的肩膀,柔声说:“盘杰,先收起你的抗议,我们先上课吧。”然后让他安静地坐回到座位上。

课间,他不时的偷偷瞟着我,看我没有再批评他的意思,便低着头轻轻地与同学们一起朗读着课文。

下课后,我把他叫到课室外的一处安静的走廊里谈话,并一针见血的指出他的不足:“盘杰,你回家没有完成家庭作业,本来就是你的不对,但是你还要辱骂组长,你这样做就更不对了。以后再也不可以说这些话侮辱同学了。你告诉我,你现在该怎么做?”

推心置腹的恳谈,让他逐步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老师,我错了,我给她道歉。”他爽快的答应,并向我表示以后一定要改邪归正。

“盘杰,只要你知错能改,就是一个好孩子。去勇敢地面对现实吧!”我抚摸着他的头,示意他去弥补自己的过失行为。

他快步走进教室,走到组长身边,恭恭敬敬的向组长鞠了一躬,嘴里不知在嘀咕着什么,我听不清,但是,看着他和组长微笑着交流的那一幕,一股暖流瞬间涌上我的心头。第二天,他的家庭作业交上来了,虽然字体还有点潦草,但我在班上表扬了他。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他有唱歌的爱好后,组织全班开展了一次歌唱比赛。在比赛场上,他很活跃,引吭高歌了一首周杰伦的《三节棍》,还跳起了时下最流行的《骑马舞》,全班同学随着他的节奏情不自禁地一起舞动起来,将歌唱比赛推上了高潮。赛后,经过投票,刘盘杰一举获得了最高票数,夺得了冠军。当我把获奖的同学一一地宣布名字时,我特意观察了刘盘杰的表现。他听到自己的名字时,像触电般地猛一抬头,随即用右手掌捂住了自己的嘴巴,却掩饰不住满脸的兴奋,那样子可爱极了。当我把一张印有红星的小奖状颁发给他,并祝贺道:“盘杰,恭喜你获得‘歌唱之星’!继续努力,成功一定会属于你。”此刻的刘盘杰脸红红的,他搔搔后脑勺,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接着我对全班同学说:“今天刘盘杰终于得到了一个全班冠军,让我们一起鼓掌祝贺他吧。并祝愿他以后可以得到更多的红五星。”掌声响起的时候,刘盘杰的脸更红了。但从他的脸上荡漾出来的笑容可以知道,他的自信回来了。

此后,我隔三茬五地利用课余时间跟他拉家常,和他谈兴趣爱好、人生理想等,让他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便主动向我坦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当他成绩不理想,情绪失落时,我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给他指明前进的方向,在以后的学习中,只要看到他有点滴进步,我总是不忘给他鼓励和帮助。针对其组织能力强和声音洪亮的特点,便让他参与班级日常事务管理,赋予他“安全监督员”的岗位,让他每天放学前指导同学们宣读“每日交通安全细则”,之后,他充满学习激情,工作也做得特别出色,人缘特好,这一切都归功于那次特殊的班级歌唱比赛,归功于教师对学生自尊的保护和对学生个性的尊重。看着全班同学在刘盘杰的领导下琅琅读书的那一刻,我提醒自己:以后无论事大事小,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渐渐地,一切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现在,他的脾气明显好转了,就算有人触怒他,他也能克制自己暴躁的情绪,与同学和睦相处。评价表上他的小红星一天比一天多,我暗喜,他已经不再是一个随时备战的“刺球”了。更为可喜的是,学习上,他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都能保质保量完成了,他的成绩也在步步攀升。期末考试时,他的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榜样激励——让学生行为更规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班集体的管理中,榜样,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教育主题,它以他人的先进思想、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照亮学生的心田,指引班集体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进发。

记得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以任何东西。”一直以来,我把它当作我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你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是学生成长的一面镜子,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孩子们效仿的榜样,成为指引他攀登高峰的路标和向导。要成为一个好老师,必须在各方面能为学生树立一个亲切感人的榜样,引导学生“心理换位”,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与孩子们交往的日子里,我努力以一个教师真诚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孩子,走进孩子们的心灵,积极创设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我赋予学生们监督我的权力,只要我哪儿做得不好,学生就可以直言不讳地说出来。如果学生说得对,我会在全班同学面前承认错误,表达歉意。在我的影响下,班级的民主气氛逐渐浓厚起来,学生也和我走得更近了。我很爱看书,经常手不释卷,早读课时,我拿着自己的书和学生一样大声地诵读。我把自己看过的美文及时地介绍给学生,也把自己获奖发表的文章读给学生听,让学生了解一个“立体”的我,并让学生从老师的经历中汲取经验教训。我的勤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我的班级是书香味最浓的,班上的图书角上的书籍,是学生课余时间汲取知识能量的乐园;学校书法竞赛中,我班分获一、二、三等奖的学生最多;在清远市举办的《我的梦,中国梦》的征文竞赛中,被连州市选送到清远市参加评比的30篇学生习作中,就有七篇征文是我班学生写的;学校的校运会中,班上的运动健儿荣获全级总分第一。

看着学生们获得的点滴成果,我的心在那一刻幸福绽放,我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已经从老师的无私奉献,认真执着中学到了积极进取,努力奋发的学习态度,从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教师形象中领悟到了乐观向上,乐善好施的生活态度。我知道:约束学生不再重蹈覆辙的唯一缰绳,就是教师要用个人的魅力征服学生,要用自己的热情和朝气去感染学生,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和引导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步入未来成功之门。

三、激励教育的指导效果及反思:

通过以上在班级管理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的指导与评价,经过一学年的师生共同努力,使本班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收到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由于有这么一个强有力的竞争机制作激励引导,使我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摒弃了教育中生硬的命令和牵制,避免了师生之间许多理性和感性的矛盾。在这个过程中,我把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正能量默默地传递给学生,为班级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由他律到自律、从自律到自觉的过渡,继而使他们明白了更多的人生哲理,树立了正确的奋斗目标,激励教育于无声无形之中显现了育人的神奇效力。

自从实行了班级工作岗位承包责任制以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学生在自我管理过程中甩掉了胆怯、害羞、害怕出错的包袱,敢问敢说,即使那些一向“少言寡语”的内向学生也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冲动,性格变得开朗起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自信心得到了加强。学生在班集体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潜能,从中体验到了工作给他们带来的光荣感、责任感和成就感,体验到了团结合作的快乐,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逐渐转变为相互协作的学习伙伴,使班集体内部日趋团结,大大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为顺利开展班级工作奠定了基础。

篇7:激励机制在环境管理中的运用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一个经济问题. 因而解决环境问题也必须从经济方面入手,运用经济手段来管理. 根据环境污染及其外部不经济性的.概念和成因,在治理环境污染中采取有效的激励制度,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利益机制,对于环境污染防治将起到重要作用. 介绍了通过经济途径控制环境污染的理论基础及在实践中的运用.

作 者:李俊奇 曾新宇 何建平Li Junqi ZENG Xinyu He jianping 作者单位:李俊奇,曾新宇,Li Junqi,ZENG Xinyu(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工程系,北京,100044)

何建平,He jianping(北京市节水管理中心,北京,100036)

篇8:负激励在班集体管理中的运用

班集体管理是一项纷繁复杂而又讲究科学的工作, 在管理过程中, 巧妙地运用负激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负激励, 其实质是威胁激励, 就是对个体违背组织目标的非期望行为给予提醒、否定、制止或适当的惩罚, 使之弱化和消失, 使个体积极性朝着有利于个体需要满足和组织目标实现的方向转移、发展。它是通过对人的错误动机和错误行为进行压抑和制止, 促使犯错误者认识到错误的危害性、并觉悟过来努力改进的一种激励方法。负激励运用得当, 可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有利于达到班集体管理的最优化。

一、负激励在班集体管理中的作用

1. 负激励是控制学生行为的一条隐性“警戒线”。

就像道德与法律的界线一样, 逾越了道德和法律的界线必然受到惩处, 负激励也是如此。学校和班集体都有日常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 违背了这个制度、准则, 必然受到一定的制裁。当然, 负激励的措施和手段在大部分学校的管理制度中都会有体现。负激励作为一条“警戒线”, 也许学生很少注意到, 实际上却起到控制学生行为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之中, 学生很自然地接受了这种负激励制度的约束, 无形之中给学校和班集体的管理行为带来一种持续良性循环效应。比如, 在制度中规定“损坏公共财物要赔偿”, 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不能损坏公共财物, 否则会被处罚, 正常情况下, 学生自然而然地养成了爱护公物的习惯, 其实这只是应用了一条负激励的约束机制, 就控制了学生可能发生的不良行为, 可见, 这条隐性“警戒线”多么重要。

2. 负激励可以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上面谈到负激励制度通常是约束学生行为的界线, 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学生都会遵守约定的法则, 正像并不因为有了法律所有的公民就都会守法一样, 总有些学生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否则, 这些负激励制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这就意味着, 当某些学生逾越这些约束时产生的后果应得到相应的处罚, 这种处罚的性质是强制性、威胁性的, 起震慑作用的, 同时可以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真正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对学校管理行为的敬畏, 从而加强对自我行为的管理。当学生因违反学校纪律而受到必要的惩罚时, 他们就会意识到这种负激励制度不是“摆设”, 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 这样可以使学生真正接受学校和班集体的管理制度, 使其对制度、规则产生真正的敬畏并持严肃态度。在潜移默化之下, 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种负激励制度的约束, 从而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自觉遵守学校纪律。

3. 负激励具有对行为的矫正和教育作用。

运用负激励不仅可以限制不良动机和错误行为, 而且可以起到改变动机、修正行为、矫正和教育的作用。由于负激励意味着惩罚, 意味着要接受多重“打击” (精神损失、名誉损失) , 这就会使每个人深刻体味遭受惩罚的痛苦, 更加重视负激励的规则, 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去触犯规则。通过负激励的方式, 可以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变化进而达到影响行为的目的。比如, 一名班干部违反纪律受到惩戒, 就会担心其他学生对他的认识发生改变, 他自身会产生巨大的心理波动, 因此就会促进其本人和其他学生自觉遵守各项制度和行为准则。负激励只是对少数触碰“警戒线”的人实施的处罚, 目的是使大多数人遵守各项管理制度, 可以促使学生的行为更加规范, 其达到的激励效果有时甚至可以超过正面强化 (正激励) 的作用。

二、实施负激励应注意的问题

1. 负激励的执行不能产生偏差。

负激励必须因人、因事、因时合理地使用,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负激励在执行时也不同于正激励, 正激励通常偏向于“锦上添花”, 多一点少一点, 学生不会太在意。而负激励则不同, 一旦产生偏差, 学生就会“斤斤计较”, 严重的还会导致教育者的权威受损, 甚至导致学生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2. 负激励一定要公平、公正。

激励的公正性至关重要, 教师稍有偏心, 学生都会敏锐地感觉到, 进而引起议论和抵触情绪, 这可能使前期的激励措施前功尽弃。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负激励的运用不能“厚此薄彼”, 而要“一碗水端平”。教育实践中, 不少教师在运用负激励的过程中,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而表现出偏向性, 对于同一种过错行为运用负激励的种类和量度, 因学生的性别、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因素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 即使是在受罚, 他们之间也在互相比较, 如果针对同一种过错行为而采取不同的负激励措施, 就会使受处罚的学生产生逆反、不信任等不良的情绪, 造成学生对惩罚手段的鄙视, 管理必然陷入混乱状态。

创造一个公正、公平的激励机制, 让学生有一种信赖感, 觉得对任何一个人的负激励都是合乎情理的、公正的, 学生才会接受这种负激励。教师一次不应有的宽容, 一次不按制度办事, 对一个人的例外, 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3. 正确把握负激励的力度和尺度。

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表明, 负激励会给人造成不安全感, 同时还可能造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紧张。因此, 负激励的运用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度”, 过于严厉的负激励措施容易伤害学生的感情, 给学生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 容易使学生产生挫折感;负激励措施过轻, 处罚与不处罚差不多, 又会使学生不当回事, 起不到震慑作用, 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4. 负激励的应用要注意方式、方法。

负激励的作用能否得到有效的发挥, 关键在于运用得是否得当。在对学生实施负激励措施时应该区分情况和对象,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个性特征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要注意选择最能对激励对象起作用的那一时刻, 选在对激励对象起有效作用的地点, 并且合理运用谈话的艺术和技巧等, 使接受处罚的学生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 心甘情愿地接受处罚, 以此来达到促进其反省、使其自觉改正不良行为的目的。

5. 负激励应用的前提是尊重学生。

马斯洛在“需要层次论”中指出:人有被尊重的需要。运用负激励, 一定要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 要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精神或身体。只要坚持“尊重和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即使采取相对严厉的负激励措施, 受处罚的学生也能理解其中所体现的尊重理念和教育意义。

三、负激励的运用方式

1. 鼓励式激励。

有些学生犯的不是很严重的错误或其表现有某些不足之处, 为了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和“面子”, 可以不正面批评他们, 而巧妙地从侧面给予鼓励, 同样会收到预期的效果。例如:“你写的字要赶上你的榜样了, 努力吧!”“如果你的声音再大一点, 就更好了, 下次试试吧!”“你把运动场上的拼搏精神用到学习上, 学习成绩一定会很快地跟上来, 老师相信你。”这种“鼓励式批评”寓于鞭策和期待之中, 饱含信任, 使学生不仅察觉到自己的不足, 而且能够重新树立信心, 并不断地努力。

2. 商讨式激励。

学生犯一点错误后, 往往爱低下头, 主要是害怕看见教师那生气的面孔。因此, 对于犯错误的学生, 教师要以诚恳的态度去引导他们, 心平气和地商讨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纠正的办法。这样, 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批评、改正错误。师生之间像朋友一样, 在民主的气氛中采用商讨式的激励比一味的批评指责效果会好得多。

3. 提醒式激励。

很多时候, 学生犯错误是在无意之中发生的, 或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这时教师应善意提醒他们, 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不足。比如, 对于光说不做的班干部, 提醒他 (她) :付诸行动比千言万语更有效;对于学习成绩突然下降的学生, 提醒他 (她) :“你的成绩有点儿下滑, 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告诉老师, 老师来帮你。”另外, 教师的行动胜过说教, 如教室讲台下面有几张废纸, 学生走过来走过去都没有人捡, 上课前我先捡起地上的纸, 然后风趣地说:“今天, 我终于为环保做了一件实事, 班长, 给我记一功。”学生们哄堂大笑起来, 但笑过之后, 学生会马上醒悟到:做环保使者要从身边做起, 从小事做起。这样, 比粗暴地批评更有效, 既提醒了学生, 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又激活了课堂气氛。

4. 宽容式激励。

对于学生偶尔出现的错误行为, 要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着手, 给予鼓励, 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愿望。应该结合实际因材施教, 适当地宽容学生。如有的学生一次考试未考好, 就可以先不让家长签字, 而让他 (她) 争取下一次成功;如有的学生不小心损坏了公物, 可以提醒他 (她) 下次注意等。对于教师的宽容, 学生会铭记在心, 以后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因此, 严是爱, 宽容也是一种爱, 是一种理性的爱。这种理性的爱激励着下一次的成功。

上一篇:我有一个最好的朋友作文下一篇:监控工程必备:监控摄像头安装调试知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