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和型白酒的领航者 杨红文同志先进事迹

2024-04-24

柔和型白酒的领航者 杨红文同志先进事迹(精选1篇)

篇1:柔和型白酒的领航者 杨红文同志先进事迹

柔和型白酒的领航者 杨红文同志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11-2-25 16:03:35

——记中国评酒大师、国家级白酒评委、金种子酒业总工程师杨红文

一瓶好酒金种子拍出88.8万元天价,一个《柔和型白酒》省级标准引领中国白酒行业。一个不善言词看似满身书卷气的白酒专家,却透出一股特别的儒雅气质。

杨红文,毕业于安徽大学生物系。正是这个不怎么起眼的大学生,在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书写了中国柔和型白酒的传奇。

一介书生满身“酒”气

1992年,在很多人眼中应该是很平淡的一年,然而对于杨红文来说,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对酒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和天赋的杨红文,这一年被分配到金种子酒业。

对于一个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总是满怀希望的,似乎这些都是每个大学生五彩缤纷的梦,他们总想用自己的热情和学识来构建自己最初的梦想。而杨红文正是其中的一个。他决心用自己四年来的学识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编织自己最美的梦想。就这样,带着梦想,带着希望。他踏入了自己的第一个工作岗位:曲酒车间。

然而现实和梦想总是有差距的,虽然那个年代,在机械化相对普及时代中,对于中国的传统酿酒行业,那些所谓的核心技术基本是耳传口授,很多在酿造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曲质的好坏基本都是以经验来鉴别。在杨红文看来,应该是以数据、参数、图表来形象化的东西全部是被一代又一代的曲酒人口耳相传下来,但是更多的,则是需要这些人在实践中自己去获取经验和认知。

这样的现实多少让杨红文有点失望。甚至这个时候他感觉有点茫然,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何下手,如何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但是他并没有对这种薪火相传的作法存有偏见,更多时候,他是去汲取这看似简单却凝聚了数千年来中华酒文化的结晶。于是,年轻的他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一心扎根在车间一线,跟着“师傅”耐心学习传统的酿酒方法。

杨红文的谦虚、勤奋、聪慧,让他在同龄人中超颍而出。不久他被分配到了化验室,在那里,他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相对于曲酒车间,化验室也是80年代的衍生物,主要是以化验成品酒的乙酸乙酯以及其他微量成分为主。但是,化验室的另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品酒,在白酒行业中,对于一个酒厂,一个好的品酒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一个优秀的品酒师可以清楚的区分出白酒中细微的差别,从而在调酒过程中能最精确的把握住这个度。而杨红文初试品酒就展现出他对白酒极度敏感的天赋。这让化验室的老师显得格外的激动:有学耕不辍的努力加上大学科班的专业性以及他对白酒敏感的天赋,将会是中国品酒技术的一大异彩。此后的实践证明了当初老师傅们的“慧眼识珠”。

二十余载情系“酒”中 杨红文以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专业才华,以实力赢得了白酒同行业的尊重。

杨红文对酒的痴迷程度,反映在工作中、生活上。在杨红文的办公桌上始终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瓶子、杯子,有半成品,有成品,有本公司的产品,也有同行业的产品,有国内的产品也有国外的产品。自从立志成为品酒师那天开始,杨红文也记不清总共品了多少酒了。在大家眼里,品酒师是神秘的,西装革履,手持高脚杯,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就能知道酒的出处,年份。其实,品酒师是应用感官品评技术,评价酒体质量,指导酿酒工艺、贮存和勾调,进行酒体设计和新产品开发的人员。所以有人说,艺术家是酿酒师,批评家是品酒师。要成为一名品酒师,首先要爱酒,酒也许便是他人生的全部;其次要懂酒,了解各种酒的特点,包括酒的品种、产地、酿造工艺和历史文化渊源等等;同时,品酒师必须具备灵敏的嗅觉、味觉等先天条件;但要想成为品酒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经过四五年的强化训练,经常会“尝酒尝到嘴出血、舌头发紫”。所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品评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二十余年的品酒生涯,炼就了杨红文一嘴“绝活”,每一种酒经他一品评就知质量优劣、产在何处,甚至酒精度相差无几。他爱酒,但从不酗酒。很多人认为,品酒师天天与酒打交道,酒量一定很大。事实上并非如此,杨红文的酒量不过是3两左右,在采访中,杨总告诉我们,很多品酒师的酒量都在5两以下,大酒量的人反而不一定能做品酒师。因为长期大量的饮酒会影响味蕾的感觉。在品酒的时候,品酒师一般都能掌握一定的技巧,如将酒品完后再吐出,漱一下口休息一会再接着品,这样才不会让舌头的神经麻痹。

1994年,在安徽省白酒行业第一届白酒技术比武大赛中,杨红文荣获第一名,被授予“安徽省轻工系统技术状元”称号。他主持研发的“生物工程技术在柔和种子酒中的应用”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阜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他编写的多篇论文在国家级专业期刊上发表推广。2004年在第一届全国白酒品酒大会上,杨红文崭露头角,以优异的成绩被聘为中国白酒评委。2010年11月25日,第二届全国白酒品酒职业技能竞赛在首都北京圆满闭幕。杨红文同志在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5名白酒技术精英角逐中,作为安徽省唯一一位跻身全国前20强的选手受到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的隆重表彰,被授予“全国酿酒行业技术能手”称号,成为安徽酒界的骄傲。鉴于杨红文同志在白酒生产技术上的突出贡献,他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白酒科技进步创新者”、“安徽省杰出青年岗位技术能手”、“阜阳市科技创新青年人才”等30余项荣誉称号,连续两届被授予“国家级白酒评委”,通过“国家级白酒品酒师”职业认证。

经过二十年的蓄势,杨红文也越发的成熟和稳健,他的白酒酿造和评酒技术也越发的精进。正如《史记》中,楚庄王神鸟,数年不鸣,一鸣惊人;数年不飞,一飞冲天。

三大成果筹铸“酒”鼎

1998年,一场大的金融危机从东南亚席卷全球,几乎涤荡了全世界。中国的市场经济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经过上一个十年“蓬勃壮大”、正欲高歌猛进的白酒产业,似乎是在猛然间受到了“当着一楱”从高潮跌入谷底。于是乎,很多所谓的专家学者惊呼“白酒已经成为夕阳产业”。当时时任酿酒分公司技术副厂长的杨红文却认为“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在专心研究白酒工艺的同时,他也在审视白酒行业的发展,他始终坚信,白酒产业并没有日落西山。就在这一年的8月12日,金种子酒业在上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当时也是十年后安徽白酒板块仅有的2家白酒类上市公司之一。在整个白酒行业在低谷中徘徊,杨红文却没有迷惘,他潜心钻研白酒传统酿造工艺,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理论和经验。在曲酒的酿造技术上,杨红文进行了大胆创新,通过课题小组的研究、分析和试验,使生物工程技术和传统工艺技术有机结合,曲酒出酒率一下提高了20个百分点。2004年,他主持开发生产的金种子、种子酒、醉三秋白酒同时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成为当时安徽省同行业率先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白酒企业。2005年,在行业内首创物理“恒温窖藏”工艺,开创了物理“恒温窖藏”的先河,给白酒窖藏工艺带来了一场重大的技术革命,使白酒酒质在恒温条件下,达到了绝对稳定,使白酒“恒温窖藏”达到了前有未有的新境界。杨红文通过对“恒温窖藏”的长期研究,发现“恒温窖藏”使白酒品质产生了三大质的突破:(1)克服了温度对酯化水解反应的可逆性的影响,使酒体品质异常稳定;(2)更有利于酒体氢键结合,作用力明显,使酒体品质绵柔无比;(3)更有利于祛除酒体中任何一丝杂味,使酒体极度纯净。

如果说,十年是一个轮回,白酒行业已在这“十年蝶变”中凤凰涅磐,浴火重生。随着“恒温窖藏”醉三秋、柔和、祥和种子酒的上市,他隐约感到,白酒产业的朝阳正要升起。

2008年,柔和种子酒荣获省级新产品,被业内权威人士誉为“中国绵柔型白酒的典范”。

2010年,恒温窖藏醉三秋荣获省级新产品,经国家技术监督部门多次抽查,各项理化指标完全合格,被授予“质量较好产品”荣誉称号。

2010年11月,高端年份酒徽蕴金种子上市,在当天举行的大型慈善拍卖会上进行公开竞拍,拍出88.8万元天价,刷新了安徽白酒单瓶价格的最高记录。2010年初,金种子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百舸争流谁领航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白酒行业正处于“外忧内患”之中,一方面外国资本和国外的饮料、红酒、啤酒等产品纷纷看好中国市场,洋品牌用一系列的现代消费理念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消费行为,全力抢占中国传统白酒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在外国资本的冲击下,国内白酒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一些白酒企业开始了产业突围,开启了绿色、健康、低度、营养的新的白酒发展征程。

在白酒行业创新求变的关键时刻,杨红文跟自己的开发团队认为中国传统白酒必须与时俱进,尽快适应现代人重健康、讲营养、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在口感上,他立志要改变当时的传统白酒消费状况,打造中国“柔和型白酒”新品牌。杨红文将绿色食品工艺和清洁生产工艺融入酿酒生产全过程,经过反复试验、论证和对比分析,他发现白酒的品质稳定与窖藏温度息息相关,摸索出了一套恒温窖藏新工艺,据此研制出了一种以口感特性命名的新型白酒——柔和型健康白酒。酒体中的各种香味更加和谐、各种微量成份更加协调,口感柔和,窖香纯正,不冲不刺,具有“柔、和、净、爽”的独特风格。“柔和型”是白酒业的一大首创,因为他突破了白酒行业以香型为分类的传统,而根据消费者口味变化和市场竞争的新趋势,提出了以“健康适口”为主的“柔和型”白酒的新概念。他把“绿色、健康、低碳、时尚”的新理念溶入到“柔和种子酒”和“恒温窖藏醉三秋”和“和“徽蕴金种子”酒中。在白酒市场再次引起强烈的轰动效应。柔和型风格白酒的核心,是白酒消费从注重香型到口感的一大转变。

柔和型白酒成为一种健康消费的引领,带领消费群体对白酒消费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2010年12月26日,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合肥召开《柔和型白酒》安徽省地方标准审定会,专家组认定为该标准编制符合GB/T1.1-2009药酒,技术内容科学,主要技术参数先进合理,填补了省内空白,不仅能为柔和型白酒的生产加工和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依据内和保障,也柔和型白酒的的生产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作为《柔和型白酒》升级地方标准的制定主持人,杨红文带领自己的团队确立了中国柔和型风格白酒工艺技术路线,成为柔和型白酒的技术权威,这既是他带领金种子推进品牌高端化战略赢得行业话语权的成功之举,也是再次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次理想的跨越。

万紫千红景色春

杨红文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不是成功,一个团队的成功才是成功,他在自己努力取得成绩的同时更加注重带动整个团队一起创新。既能生产出好酒又能品评出好酒是杨红文对生产技术人员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在建设品酒员队伍上,他精心挑选具有发展潜力的品酒员,每周定期进行培训和交流,提高企业整体品酒水平。为打造一流的酿造生产技术,他牵头成立了酿造技术攻关中心,由各车间技术骨干组成攻关小组,每个月针对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攻关,几年来,先后有近10个项目荣获省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其中,曲酒QC小组和瓶盖QC小组分别被授予“安徽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曲酒整体生产技术大幅提高,在同行业具有先进水平。

在杨红文的带动下,一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脱颍而出。在全省13届白酒技术比武中共有13人次获得单项冠军,3人获得全能冠军,20多人获得“安徽省轻工系统技术标兵和能手”称号。在品酒员队伍中,有1人被授予“国家级白酒评委”和“国家级品酒师”,3人被授予省级白酒评委,4人被授予省级白酒品酒师,有3名技术人员荣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2人获得“安徽省杰出青年岗位技术能手”称号,9人被评为“全国高级酿酒技工”,20人被评为“安全工程师”和“质量工程师”。

上一篇:扩面征缴下一篇:从领导脱稿讲话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