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手段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4-05-22

电教手段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精选10篇)

篇1:电教手段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电教手段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扶沟县新村小学 郝美玲

摘要: 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最佳途径,是激发课堂生命与活力的有效办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有着其特殊的优越性。它可以使课文的语文材料变成可感的声像资料,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它可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材料的空间,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

关键词:电教手段 低年级语文教学 优越性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实践教学改革。即便是低年级学生课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计算机、投影仪、幻灯、电视机等电教媒体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并表现了其独特的优越性。现代电教手段在课堂内外的运用已成为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意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此,电教手段愈来愈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使得原本沉闷的课堂变得生机焕发。无论是在识字、写字和阅读的教学中,还是口语交际和写话的教学中,电教手段都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第一,识字教学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高低,因此,一直以来识字教学都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过去的实践中,很多教师在处理识字与阅读写作的关系时曾出现过两种偏向:

(一)、片面强调识字写字对阅读写作的制约作用,片面强调识字写字的重要地位,将识字写字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唯一的,单纯的“重要任务”,忽视了尽早阅读与写作,忽视了及时发展语言,忽视了读写对识字写字的促进作用,延误了语言的及时发展,也造成识字效率不高。

(二)、为了尽早阅读与写作,夸大了汉语拼音的作用,试图以汉语拼音代替汉字,提前进行阅读与写作。虽然在发展学生语言和发展学生读写发面有一定的进展,但是拦路虎只被绕开而没有消失,学生最终的读写还是要用汉字。识字质量不高和识字数量不够,不仅严重影响读写的顺利进行,也对学习汉语言文化有消极的影响。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和写字是1——2年级(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000个汉字,1——2年级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低年级语文每篇课文都有十几个生字要认识,看似容易其实很困难。运用传统的讲读方法教学,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一堂课下来教师累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仍有一部分学生掌握不到一半。导致许多教师对识字教学望而兴叹,这并非教师没有认真教,也并非学生没有努力学,只是教学手段和课堂结构均已“老化”。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象,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印象。《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遵循教学的直观形象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学法,尤其是电教手段的运用,可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简单具体,使得呆板枯燥的汉字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横生。不但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强烈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第二,写字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1-2年级)应“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然而,看看我们身边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按笔顺规则写字,写出来的字也相当难看,这只是现象之一;现象之二,有的学生写字总是缺笔少画,错字一大堆;现象之三,有的学生写的字笔画不到位,看上去非常别扭。尽管教师反复给学生纠错,可是很难改正过来。究其原因,在于我们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反复讲读、书空、练写等,让学生写字课堂枯燥乏味,没有吸引力。学生也因此失去了写字的主动积极性,甚至厌恶写字课。试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怎么能写好汉字呢?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能够优化写字课堂教学结构,使一个个静止、繁杂、乏味的汉字,变成一幅幅活泼有趣的画面,动静结合,音像俱全,渲染了活泼的教学气氛,令学生耳目一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整个课堂教学变得活泼、高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然而,小学语文教材的知识内容极为丰富,其中许多知识都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说不清的。根据小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难对抽象的文字进行合理的想象,脑海中很难再现文字所描绘的情景。无论教师讲得多么绘声绘色,大多数学生仍然云里雾里,无法真正实现和文本、教师间的对话,总是机械地接受教师灌注的知识。现代化电教手段可以充分发挥其再现性的特点,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不易演示的实验通过动画、录像、投影的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色兼备,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来实行意义建构,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记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学习能力的形成。《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这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最精辟的叙述。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语文学科,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对“口语交际”内容的教学。可是,我们在教学口语交际的时候往往出现“启而不发”“导而不说”的现象,或者是只有几个学生重复说着几句不完整的话,哪怕教师再努力地提示也无济于事,大多数学生仍然是满脸疑惑地看着老师。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很难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联想更广阔、更深远的情景或事物。没有情境的再现,口语交际的教学只能是“无米之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向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尽管教材紧跟生活,但由于学生受年龄心理的影响,他们只凭着浓厚的兴致体验生活而缺乏更深的思考。现代化电教手段具有直观、形象、情感性强等优点,能使交际内容中各种美的因素被直观而有效地再现出来,往往比文字描述更鲜明、更集中。加上画面的构图美、色彩美,音乐的抑扬顿挫等因素,使每个学生身临其境,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感知,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极大激发了他们说的欲望。

例如,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有一次口语交际为:说说你打算怎样保护环境?上课伊始,教师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联系身边的人和事来谈怎样保护环境。眼看半堂课都快完了,只有几个学生在重复着“不能乱丢垃圾”,“看到地上有垃圾要捡起来”等几句不完整的话,其他学生都在观望。随后,教师运用电教手段创设交际情境,向学生展示了两集不同动画片,一集是几个小朋友在学校草坪上玩耍,边吃零食边扔零食袋和瓜皮果壳,并折断了许多树枝,最后停留在一片狼藉的画面上;另一集是几个小朋友在学校的操场上玩耍,他们看见地上的垃圾都捡起来仍进了垃圾筒,小树歪了都扶正,并给它们浇水,最后停留在草绿花红,树木翠色欲滴的画面上。通过鲜明的对比,学生很快明白怎样保护环境,一下子激起了它们说话的强烈欲望,都举着小手争着表达,说的内容远远超出了画面所描述的内容,直至下课仍意犹未尽。

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先进的视听技术手段,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融视、听、说于一体。有助于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营造口语交际氛围,使学生在这种语言交际环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感受语言,从而增强活学活用的口语交际能力。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信息化的当今社会,网络的优越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优厚的条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在网络时代里,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增多了,明显地,传统的 “传道、授业、解惑” 的课堂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适应不了当今的社会。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使课堂成为知识融会的地方。正如威廉•布莱克在《天真的预言》一书中所写的:“一颗沙子一个世界,一朵野花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手上,永恒在一刹那收藏。”

低年级的写话教学既是教师教的难点,也是学生学的难点。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词句积累量少,很难用已有的知识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枯燥、乏味,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然而,低年级的写话教学,是学生初识作文的起步。假如这个时机不把握好,轻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这样,就为今后的作文教学设置了一道门槛,使教学陷入被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段学生对写话要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因此低年级强调“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乌申斯也明确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那么,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呢?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电教手段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一年级语文练习册上有一道看图写话题,图画内容为:一天晚上,一个小女孩倒水给她妈妈喝。学生看着图若有所思的样子,但半天也没有写出几个字,有的学生写了几十个字,可仔细一看,要点都没有写到(时间,地点,她们在做什么,她们说会说什么等。)。当用电教手段将这幅图再次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时,鲜明的色彩,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画面立即吸引了学生的视听感官,学生的思维也立刻飞入的画面。随后,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写话,而且要点都写得很好。同样的图画内容,通过不同的手段展示,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足以说明电教手段在写话教学中的优越性。

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最佳途径,是激发课堂生命与活力的有效办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只要注意合理有效的使用电教媒体,就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现代教育技术》

篇2:电教手段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 电教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已经被引入课堂,有效的改进了教与学的活动方式。尤其是促进了小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本文主要阐述了电教手段在小学四年级英语教学的具体实践中的四大用处。

关键词:

1、电教媒体

2、英语

3、作用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的地位日益重要,许多国家都把英语学习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英语教法主要依靠“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这种教法“费时较多,收效较低”。为适应现代教学思想,随着电教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配备了诸如多媒体教室、双向式教学系统等先进的教学设施。电教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被引入课堂,有效的改进了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速度、高质量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个性,从而给外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下面结合小学四年级英语教学的具体实践,谈谈电教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营造生动语境、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

国家已提出教育要现代化,要面向未来。中国的学生缺少的就是语境。语境是在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对语言活动与参与者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这些因素系统地决定了话语的形式,话语的合适性和话语的意义。要真正做到丰富和改善外语学习环境,彻底改变外语教学死气沉沉的落后状况,必须采纳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科技含量高的教学手段(电教媒体)将促使教学方法的变革。因此,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是外语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和有效途径。

电教媒体传播教学信息时有生动形象性、直观趣味性等特点,适应了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满足了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猎奇心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电教媒体以其特有的声、光、形、色的特点,能创造丰富多彩的语境,引导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境中开展听、说、读、写的练习,使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得到锻练。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购物、问路、就餐等特殊情景,要想创设真实情景就得准备大量的实物、道具,费时又费力。但是如果运用电教媒体来展示情景对话,效果就会大不一样。色彩鲜明的幻灯片,配以对话性的文字(从外部飞入),再配以适合的音乐。如在商店购买衣服时,先出现出售衣服的商店,里面摆有各种各样的衣服,再对重要文字进行加亮、加粗、闪烁、放大等,这样就形成了栩栩如生、鲜明灵活的教学情景,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促进多重感官感知,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英语课堂教学是多种感官的协同学习。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上的内容,而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传统的讲述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远远不能适应现代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电教媒体的使用能提高信息强度,增加可见度和可闻性;还能加大信息通过容量,提高传输速度;更能发挥调动和启发作用,变单纯听觉为主的学习方式为视、听、思考结合,动脑、动手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在课堂上只有运用了电教媒体,教学教程才可能进行多方面兼顾,学生才能得到多方面的锻炼,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PEP)四年级下册Unit 3 B Is this your skirt?这篇课文讲述的是Zip正在为她的生日宴会挑选衣服。课文篇幅较长,单靠教师一张嘴和几幅挂图很难把课文讲透,也不能同时兼顾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训练,学生的兴趣也不高。将电教媒体利用进来,就能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参与面广,且课堂容量加大,使课堂教学收到满意的效果。首先让学生合上书,观看投影画面,欣赏Zip衣柜里的衣服,再听课文磁带,理解课文。投影片是根据故事情节制作的,培养了学生的听力、观察力、理解力。本课中的语言点讲解和各种练习都通过投影仪打出来,让学生学习和操练,使得这堂大容量的课能顺利完成。

三、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加强评价功能

利用电教媒体建立反馈渠道,能及时、准确、真实地获得学生对教学的反应,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缩短“课后练习,考试检查,下一轮教学调查”的检测周期,及时检测学生,改进教学。比起传统的反馈方式如:提问、到黑板上书写、留家庭作业、考试等,电教媒体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多种反馈方式。电教媒体所能获得的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会更加活泼、更加生动、更加及时、更加准确、更加真实。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讲解重点语言点时,可利用投影仪打出练习题。如在教授人教版(PEP)四年级下册unit4 weather这一课时,学完了单词(rainy, snowy, windy, sunny, cloudy)和句型(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Beijing?)之后,可在灯片上设计一道联系题,将地点与天气联起来,并及时的在灯片上将正确答案公布。学生进行操练并当场反馈信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后,方可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教学活动。

四、注重认知主体,促进学习主动性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生认识决定学习效果;学生认知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这种过程是学生感知、记忆、控制反应的互动联结过程。电教媒体为学生参与英语教学活动,实现学生主体观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它能够缩短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时间,给学生以更多的活动机会。英语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活动使知识过关,并转化为实际能力。在英语课堂上使用电教媒体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使知识当堂过关。它能给出正确的示范,减少学生活动的盲目性。在英语课堂上,我们可以播放录音,让学生模仿语音、语调,纠正发音错误;我们可以利用投影仪打出重要的短语、句型,让学生编新对话,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我们还可以通过录像、电脑等设置语境,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使学生的语言更得体。它能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视觉、听觉材料,在英语课堂上,学生能充分进行听、说、读、写几个的活动。它还能创设一定的语境,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说、勤于想、愿意做。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改革教法,改革以讲为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调动与启发作用,创设逼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情境,让学生主动介入学习过程,动脑动手,积极参与,主动发展。

篇3:电教手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师教学,创设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

农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绝大多数只能接触书本,接触口语的机会很少,直接用英语进行对话的机会更少,这是英语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利用电教手段,可以使学生置身于语言环境之中,产生需要运用语言的激情,增加使用语言的机会。例如在学习“what’s the weather today?”时我借鉴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制成小课件。在地图上不同的地区用同学们早已熟知的天气符号做成按纽,让学生们做播音员时使用。学生们学习积极性很高,学起来又快又好,真正做到了理解并运用。

二、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易被一些新奇的刺激所吸引。电教手段能引起学生的新奇感和求知欲。比如冀教版小学英语配套光盘中就有一类听音点单词的课件。学生根据电脑给出的声音材料,把对应的魔术袋用鼠标打开,如果填正确了,电脑程序就给予一定奖励,如果错误则没有。使用这种设计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每节课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口语表达练习的设计,利用图片资料对课文进行动态的组织和修改,构成一个具有声、图、单词的画面,留出悬疑部分用“?”示意学生思考并作出回答,如果要提示只要点击“?”电脑就会给出答案。这种电教手段能提供生动而逼真的情景,能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强烈的亲切感、现实感和逼真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展现情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说”是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交际方式,是语言能力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作为基础的小学英语其口语在此尤显重要。

运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巧妙的设计,可提高课堂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小学英语第二册第七课。课前,我播放了这节课所学有关食物的歌曲《It’s time for lunch》来渲染气氛,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以便学生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并播放剪辑好的对话,进行播放回顾和润色,在此期间,根据实际需要对本课对话情景进行部分消音或全部消音处理,以便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由配音,更好地进行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学是为了用,在课结束之前,我又将卡通人物和食物用投影放映并展示给大家进行现场交际活动。给学生提供练习材料,让情景的设置配合情景活动,为学生提供想像空间,创造进一步理解语言的条件,将所学知识变为己用,讲出来,让他们有开口的欲望,并真正说出口,进行语言交际,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形成流畅的语流和悦耳的语感。

四、评价现代化,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学习评价对教学活动有两个显著作用。第一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师生提供反馈信息,借以调整教与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二是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如一门课程作出终结性评价,判断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从而为该门课程以后的再教学调整教学策略,为改进教学提供帮助。

新课程的评价强调:应注重激励、反馈与调整。利用电教手段实施教师的评价以及自我评价,使得评价主题多元化,内容丰富多彩并且结果迅速。还可为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档案,将每次的评测结果制成统计图,使学生在学习时随时看到自己的变化,调整学习状态,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改正不足、奋发图强。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评出“英语单词新星”、“全能月冠军”、“英语朗读王”等奖项,并用老师在微机中设计的精美奖品来奖励他们,这对获得荣誉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鼓舞,对其他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激励。

篇4:电教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电化教学手段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变化性的特点,能把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它所表现的自然景色、人物动态、色彩变化等,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如在教学《美丽的公鸡》、《狐狸和乌鸦》等童话故事时,利用幻灯片,再配上和画面同步的朗诵,这种声图并茂、直观生动的教法,使学生兴趣盎然,很快理解了课文,教学效果极佳。

二、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愉快学习氛围

要想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学习氛围尤其重要,因此,有必要创设一个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电教手段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电教手段创设意境,使学生置身于作品情境当中,自己与作品的物、人、景零距离接触,或者觉得自己就是课文的主人公,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被调动起来,求知探索欲望亦被唤起。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定情境中,便能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入境生情。学生一旦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里,学生对作者所述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就会越来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来越深入,接下来的理性思考分析也越来越透彻。课例:一位教师在教《长征》这篇课文时,考虑到学生虽学过一些关于长征的课文,但对学生来说,毕竟年代久远,且诗文难以理解。所以开课后,首先请学生观看《长征》影片的片段。观后,请学生谈印象深的镜头或最受感动的地方。学生们发言踊跃,有的说:泸定桥没有木板,只有十三根铁链,下面是滔滔的大渡河,对面是疯狂的敌人,红军战士硬是冲过去了,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有的讲述了红军过雪山的艰难,还有的讲过草地的险象环生……

三、利用电教手段,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是从感知上获得知识。感知越丰富,就能为进一步形成概念、理解和掌握规律打好基础。小学生对教材内容缺乏感性体验,是教学的主要难点之一。教师应抓住时机,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从而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卢沟桥的烽火》一课,主要叙述了我军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的事迹。对于当代小学生来说,由于岁月的久远,这篇课文不像童话故事那样易于接受,单凭教师讲解,学生对我军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理解不深,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心目中也不够鲜明。如果此时运用电教手段,恰当出示幻灯片,适时地播放不同人物的录音,再加上随机点拨、师生共议,我军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就会跃然于眼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电教手段在用最短的时间、花费最少的精力,取得最好的效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我们把复杂的图形、总结性的语言以及数学中的一些题目制成投影片,根据教学需要适时播放,会大大节省教师在课堂上绘图和板书的时间,在中高年级讲几何图形面积的教学中,根据内容制作活动投影片,通过拼凑组合,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学生就能很快理解、掌握这部分内容。由此可见,利用电教手段,可加快教学进程,提高教学质量,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利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听说、欣赏能力

首先,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录音教材是语言教学的直观工具,它不但有准确的优点,同时又具有重复作用、停放自如的特点。语文教学中,利用录音范读课文,能向学生提供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能烘托气氛,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中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在教学中播放配有哀乐的课文范读录音,学生就能在悲痛的气氛中进入课文意境。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是以学生对事物认识能力的提高为前提的。电教手段的运用,由于本身的形象直观,能诱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大大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可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播放优美的乐曲和动人的朗诵让学生欣赏,能丰富学生的艺术感受,发展想象力,培养兴趣,从而提高欣赏和理解能力。

篇5:电教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电教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丛台区学步桥小学 梁静

美国教育家罗伯特・家涅把各种教学媒体的应用看成是学习情景中刺激学习者的组成部分,即教和学的组成部分。教学媒体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每种媒体又都具有自己的功能、特点和局限性,一种媒体的局限性往往又能由其他媒体的优越性来补充。在诸多媒体中,我认为计算机这一媒体的优势最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人们常说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由于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又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教学材料,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变有意注意,为无意注意,使学生在轻松的、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是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利用CAI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1、创设学习情境。导入新课时,必须创设好的学习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新知识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备。计算机辅助教学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学习兴趣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例如:在教简单的平均数应用题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播放了一段录像,就是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比赛镜头,每当一个歌手演唱完,评委老师就亮分,报幕员说,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一号选手的最后平均分是92分 ……这个平均分是怎样算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来教给你们一项新本领,然后引入课题。这样学生个个积极主动地学,并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2、创设问题情境,“学习自疑问开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良好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探求知识的欲望。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能力的提高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因而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非常重要。根据低年级的儿童对彩色图画的敏感,对小动物的偏爱,制作一些动画片,为儿童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同时配上富有启发而有趣的谈话,来提高学生参与欲望。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我制作了“小猴子找外婆家”的动画片让学生看,并配上录音:有一次,小猴子的妈妈生病了,要小猴子上山告诉外婆,临走前,妈妈说,外婆家和奶奶家的房子很像,只是稍有点不同,外婆家的房子呈正方形,奶奶家的房子呈长方形。可是,顽皮的小猴子还没听明白撒腿就跑,到了山上,看见差不多的房子才愣住了。这时,小朋友完全进入情境中,都愿意帮助小猴子,可是他们也不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呀?于是我趁机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

3、创设应用情境。数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大纲中明确规定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然而常规教学由于受空间、时间等限制,无法有效的创设较多的实际问题情境,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而计算机教学媒体却具备这方面的长处,能创设丰富的虚拟应用情境。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首先出示各式各样的柜子,然后提问:“如果老师要你们帮忙设计一个衣柜,你会怎样设计?”学生汇报时老师再用计算机进行演示说明。又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后,利用计算机创设“虚拟商店”让学生当售货员或消费者,进行仿真练习,模拟购物。由于计算机演示具有“复原”功能,因而这种练习可不断重复,使练习效果强化。利用计算机教学媒体创设应用情境,可有效的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虚拟的现实世界,通过对方法与策略的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想象,达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效果。

4、创设生活情境。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知识。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是让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而我们不能将课堂教学搬到生活中,只能在课堂上借助计算机创设虚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教学“生活中的大数”时,我用多媒体出示商场电器的价格表,让学生说说这些电器的价格,为读数和认识数位及数的组成打基础。然后,再呈现四幅照片,一方面通过这些真实的数据使学生学会万以内的数,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用数字表示数的特点。

二、展现过程,拓展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过程,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演示过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而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还带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形象逼真的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和学生探求知识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把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促进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时需要将圆转化成其他图形来推导圆面积公式。以前无论是运用教具教师演示,还是制作学具学生操作,都难以较好的完成“曲变直”,而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可以由原来的教具或学具对圆的等分份数提高很多倍,直至无限,而且分的过程具体、形象、清晰,不仅能拼成长方形,还能拼成三角形、梯形进行推导。这样通过计算机的过程展示,既较好的解决了“曲变直”的认知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而且还顺利的渗透了极限思想。

2、扩展时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

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形象的模拟思维世界,再现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多向思维、发散思维,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如学习“平行线”时采用动画的方法来演示两平行线向两端无限延长直到尽头,让学生结合直观发挥想象,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这样弥补了传统教学难以讲清的不足,使学生突破现实的局限,能在脑中展开想象、发散思维,既建立了空间观念,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又从中渗透了“无限”的思维,同时动态演示能使学生的记忆更深刻、更牢固。

三、利用动态,提高技能

1、模拟演示,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利用计算机模拟操作比教师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把他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角的度量”时,先将量角器放大显示在屏幕上,然后用闪亮、着色、移动的方法介绍量角器的构造与使用方法;再显示可活动的角,学习看量角器上的度数;最后指导学生学习量角和画角的方法。这样教学能使学生有效的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克服了使用中的难点,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2、加大容量,提高学生练习技能。

当教师的都有这样的经历:为节省上课板书时间,课前准备了大量纸条,把板书内容逐条写上;为增加课堂练习量,把各式习题都抄在小黑板上。至使上课出现“纸条到处贴,黑板到处挂”的现象。而在“圆的直径有几条?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等问题教学中,又由于无法充分展示“无限增加”的效果,使学生信息量不足,接受起来比较困难。CAI介入课堂教学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由于多媒体技术“动”性强,因而传递信息量大、速度快,再加上交互性强,使高密度、大容量的训练和信息交流成为可能。这样,教师可以精心组织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优化了教师的教,也优化了学生的学。

篇6:电教手段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进入21世纪,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引发人类历史上的一场革命。作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核心动力,互联网和教育将深刻地改变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命运,改变一个国家、企业、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信息社会的来临使我们的教育别无选择,不抓住机遇就会被历史的巨浪冲走。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教育就必须跨上网络快车。本文用具体案例探讨电教多媒体在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电教多媒体 优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正文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学作了如此的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可见信息技术在现在以及将来的教育教学中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并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网络进入课堂教学己成为一种趋势,并且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拓宽了学生的时空观。同时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内在因素,发挥了主体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听、说、读、写、做的能力,促进了儿童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和智力的发展。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内外的运用已成为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也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一、传统小学阅读课型的偏向。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写作能力,因此,一直以来阅读教学都是低、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过去的实践中,很多教师在处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时曾出现过两种偏向:

(一)、片面强调阅读对写作的制约作用,片面强调阅读的重要地位,将背诵范文、背诵经典作为低、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唯一的,单纯的“重要任务”,忽视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也造成阅读效率不高。

(二)、为了尽早写作,夸大了背诵的作用,试图以背诵经典代替大量阅读,提前进行写作。虽然在背诵经典文本发面有一定的进展,但是写作水平仍然不能提高,甚至出现“小文人”的腔调。学生最终的阅读还是要写作。阅读量不高和阅读的质不高,不仅严重影响写作的顺利进行,也对欣赏经典文本有消极的影响。

三、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模式

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低年级的阅读要求做了很大的改变。新课标中对低年级的阅读要求明确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而做出的恰当的要求,也是实现“将阅读教学和写话、口语交际巧妙结合起来”的目的提出的现实的科学要求。而跨越式课题研究的目的也是在增大阅读量的基础上,在小学起始年级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创新阅读、写作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使小学一年级学生通过两年左右的学习,做到提前阅读、写作,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跨越式发展。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小学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相整合,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创设更多优美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学习内容,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反复再现学习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而且还加快小学生的阅读的能力。通过两年的网络环境阅读教学实践,我在把握《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在达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对传统阅读教学的继承和创新下,初步探索出在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的模式。下面我以小学语文创新阅读与写作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身边的垃圾》为案例,作一步的阐述。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颜色、动作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单纯的阅读会使他们感到燥无味,如果在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心理,创设新奇有趣的阅读情景,就能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使他们尽早地全身心投入到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在开始学习《我们身边的垃圾》时,我了解到孩子对这个事物很熟悉,所以我就给孩子出示了各种垃圾的课件图片,并问:“这是什么啊?”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这是垃圾。”接着,我让小孩和我一起表演“我做环保小卫士”一起捡果皮的情景,并让他们说出自己在捡果皮的感受。表演一开始,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表演着,通过模拟对话,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感受,顿时课堂的学习气氛高涨起来了,对话让孩子把课堂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他们的学习劲头就更高了

(二)自主阅读,渗透学法。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新课标还具体提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寻找和自由选择阅读文本的方法,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敢想敢干,敢创新的精神。让学生用多种阅读方法来阅读文本。以这样的形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快乐的学习情境,营造了一种和谐相融的学习氛围,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学生还想出了很多阅读的方法:如在QQ空间里阅读爸爸妈妈的日志等,如对学生说出的阅读方法,老师要及时的总结和归纳,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不露痕迹地给学生渗透了学习的方法,对他们以后的阅读有很大的帮助。

(三)游戏巩固,说话练习。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假如一直保持着枯燥的阅读讲解,也难以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所以在充分发表自己的阅读方法后,我就创造了情景,采用游戏的形式,来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我先用“结对子朗读”的游戏来检查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认识,然后又用开火车的形式来检查个别同学的阅读。鉴于孩子们对文中的句子、段落、标点已经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之后我就直接出示了文本里的内涵,并要求孩子们借助文字理解文本。跟同学进行游戏说话的巩固练习。有了这些游戏作为载体,学生不仅乐于学习,更能主动地轻松地快乐地巩固阅读的内容,心情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的任务了。

(四)拓展阅读,知识整合。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本无非是一个例子。”实施新课程其中一点就是如何开发课程资源,活用课本。课程是学生手中的教材,又远远超出了这本教材。它应该是一泓源源不断的活水,能巧妙地拓展利用课程资源可以体现出教师的语文教学素养和智慧。阅读教学不单只在语文书的一个课文里,或者是在《创新阅读与写作》的要求阅读的几十篇文章里。假如把课本看成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那是有违背“大语文”的观点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先找准了课本的突破口,将课文中的资源拓展开来,然后再根据课文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课本,根据每一篇课文的内容风格和特点,寻找选择与课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又贴近儿童生活的儿歌、诗歌、故事、童话等,让这些补充的资源能有效地在课堂的教学中运用起来,活动起来。让学生能将课内与课外的知识整合起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更坚实基础。

在巩固阅读教学后,我充分利用了网络环境下的优势,让学生在网络上自由阅读我给他们提供的相关阅读文章,这些文章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并带有拼音注释的,方便他们阅读的电子文本。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拓宽了学生的阅读层面,对教材进行了适度适量的超越,还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认识从“字——词——句”上升到了“段——篇”。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还注意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进行阅读积累。不仅积累学习过的生字,更积累了新的言语,新的文化。这样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阅读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知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整合。

(五)读写表达,实践运用。

《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跨越式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也是通过增大阅读量,而达到提早写作的目的。其实在学生大量阅读后,他们都会有一种想跟别人分享自己阅读收获的冲动。而教师就应该抓紧这个契机,为孩子提供一个表达的平台,让他们一吐为快。所以在阅读完后,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环保局长,你会怎么要求全市人民?”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和思维能力的锻炼。在学生充分发表各自的见解后,我立刻让他们在网络的留言板上留下了自己的“杰作”。虽然有的孩子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这也是他们涉足于写作天地的练习作,不仅可以让他们的思绪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他们已经对所学的知识再次得到实践运用,也对消除了写作在心中的恐惧了。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信息化的当今社会,网络的优越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优厚的条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在网络时代里,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增多了,明显地,传统的 “传道、授业、解惑” 的课堂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适应不了当今的社会。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使课堂成为知识融会的地方。正如威廉•布莱克在《天真的预言》一书中所写的:

“一颗沙子一个世界,一朵野花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手上,永恒在一刹那收藏。”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何克抗、张文兰、余胜泉:《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项目实施目标与策略》

3、张效民、禹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教学案例》

4、韩绍祥、魏国栋:《试教通讯》

篇7:电教手段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南昌市羊子巷小学 曾爱华

[内容]

一、运用电教手段,导入新课

拉开新课帷幕的方法有许多。如引人入胜的描述,扣人心弦的故事,引人深思的提问……但根据教材特点,恰当地运用录音,幻灯等创设情境,则能在较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上课伊始,我出示自制灯片:列车将开动,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亲人挥手告别的情景。然后,用富有吸引力的语气深情地讲述:这是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胜利完成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光荣任务,凯旋回国。这时,他们已踏上了归途的列车,战士们一个个从车窗里探出身子,挥动着手,望着成千上万前来送行的朝鲜亲人,满含热泪,深情地喊:“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学生被老师讲述的故事深深吸引着,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顺势设问:“志愿军战士为什么称朝鲜人民是亲人呢?称朝鲜的土地为亲爱的土地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教学便从这里开始。

二、运用电教手段,突破难点

小语阅读教材,都是经专家精选的,文质兼美的文章。由于学生见识有限,有些课文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沿海的孩子不知《草原》的辽阔,内地的`孩子较难理解《海底世界》,农村的孩子较难领会鲁迅笔下的“高墙院子上四角的天空”。北方的孩子很难体会《瀑布》那“如烟、如雾、如尘”的意境,课堂上往往出现“启而不发”的场面。如果运用电教手段,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认识、观察事物的良好条件,教学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瀑布》一课,对瀑布声音的认识、理解,可通过播放“浪涌岸滩,风吹松林”的录音,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达到叶圣陶先生指出的“入境始与亲”的境地再通过瀑布录像,化远为近,化虚为实,让学生认真观察,细细品味。那“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好像一座珍珠的屏”等理解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又如教学《詹天佑》一课,讲到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铁路时,我运用抽拉灯片演示火车行进过程,形象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不仅明白了课文内容,更钦佩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才能。

三、运用电教手段,理解词语

理解词语的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基本的训练。理解词语的方法有许多: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但教学中往往出现教师用语言表达而学生的认识仍不够清晰的情况,此时,若恰当地用上电教手段,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学生对“追上去”“迎上去”不大理解,可设计活动灯片,通过观察动片让学生明白:小蝌蚪面对面向鲤鱼“游”过去叫“迎上去”;小蝌蚪从乌龟后面朝同一方向“赶”上去,叫“追上去”。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直观地理解,品析了词义,语言训练也就到位了。

此外,阅读教学中还可利用抽拉灯片指导背诵,如教学《狐假虎威》一课可用动片演示:狐狸和老虎怎样向森林深处走去?百兽看到了都吓得怎样?学生边看边说边记。也可制作或填空或比较句子的文字灯片,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这样既加大了训练密度,又加快了信息反馈的速度,进而提高

篇8:电教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正确引导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种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 我们应把培养学生的兴趣放在首位。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正是电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通过电教手段烘托场面, 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而陈旧的教学手段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电教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学生把学习当作游戏。教师创设新奇的学习情境, 可以使学生能够全神贯注, 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在教学过程中, 巧设疑难

无论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思想教育都应该贯穿在教学之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 在学生的思维阻塞点上巧设疑难来引导学生的思路, 能够起到架设思维桥梁的作用。比如, 我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写海底鱼的一段总—分—总结构时, 就设计了幻灯卡片:总写“鱼多”——“鱼成群地穿来穿去”;具体写“鱼”——“有的……有的……;有的像……, 有的像……”概括, 总结写“一半是水, 一半是鱼”。并配合播放有关内容的电视录像, 使学生在直观录相下留下鱼多的印象, 在幻灯文的引导下感知总分总结构, 配合朗读与教师点拨, 很快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并能迅速形成仿写能力, 既轻松又愉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思维的堵塞, 这时如果能够找到合理的引导, 便会茅塞顿开。这时就可以运用电教手段设疑引导, 起到雪中送炭、水到渠成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电教手段, 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发现答案的积极性。

三、运用电教手段, 抓重点、破难点

电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重点, 突破知识难点, 有利于教师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满足学生的求知性。有些课文教学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的年代比较远, 课文内容的思想性较强, 要想让学生学懂, 就必须引导学生在学习上破难点, 这对于理解课文的内容是相当重要的。教师如果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 就可以把远离现实、远离身边的事物和现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如果教师还是用平时的方法来讲, 无论教师怎么讲学生都不会太理解, 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非常困难, 这时我们如果利用电化教学手段, 不但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简单易懂, 学生在学习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四、利用电教手段, 培养学生表达美的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美、表达美, 从而达到语文教学中扩散思维、发展语言的目的。审美教育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一般包括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等四项能力。结合小学生能力认知特点, 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能感知、欣赏、评价美的能力, 而且也要力争培养学生表现美甚至初步创造美的能力。要力争使学生能体会美的形态, 掌握表现美的几种方法与技巧, 培养审美创造力。电教手段正是实现这种审美教育的有效手段。大家都知道, 小学语文教材, 就其内容来说, 情、景、事大都具有可感的画面、鲜明的形象, 便于制成电教软件, 发挥电教功效。就美而言, 其实电教软件无论是图画、影像还是文字、幻灯片, 也无论是录音磁带, 还是计算机设计, 只要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 它们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美感。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与启迪;那种线条、色彩、音乐、朗读等因素, 都会给人以美的陶冶。而这种美的挖掘, 又增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感染力。因此, 我们应该常常运用电教手段。运用电教手段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 丰富学生的生活, 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教学中, 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实现最优化的课堂教学。

五、运用电教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为小学生自身的原因使得感知水平本身就不高, 再加上有些教材内容又很难感知,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应用现代媒体来缩短学生认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距离。由于小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和知识的局限, 对一些抽象的东西难以理解, 而教师就可以运用电化教学来播放一些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来感知, 这就可以使抽象的语言变得具体、形象, 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由被动不情愿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电化教学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能节省很多时间, 提高教学效果。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如果我们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就会使学生会感到很乏味, 甚至产生厌学的恶劣情绪。如果这时我们利用多媒体, 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 就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及学习状态, 就会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 运用电教手段, 大大地降低了教学难度, 创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习效果得到了提高, 优化了教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科学的桥梁, 发挥单凭语言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电教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这就是对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目标和要求。要想实现这一目标, 教育必须实现现代化, 在教学领域中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电教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电化教育深入到了课堂, 深入到了学生学习的点点滴滴当中, 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使学生从中获得了真知, 掌握了学习的本领,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使教育的发展迈向更广阔的天地。

篇9:电教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教手段;化学概念;辨析;应用;举例

将电教手段应用于化学概念辨析教学,可提高化学概念辨析教学的效果。下面根据自己实践的体会略举几例说明。

一、电教和电离

电解就是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电离则是电解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过程。我们出示投影片图1给学生进行辨析:电解与电离处于一定相关联系中,对于电解反应,一方面要对电解这个比较复杂的氧化-还原过程进行研究,同时还要讨论电解质能不能离解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前者即电解,后者即电离,两者概念完全不同。在电解反应中,电解质溶液,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电解质的电离不需要电流作用),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移动的离子就会作定向运动,在阴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在阳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若溶液不能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电解反应就不能进行。

二、原电池和电解池

原电池是由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而产生电流的装置。电解池是在电流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我们出示活动投影片图3进行辨析:在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相对活泼金属失去电子作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罗不活泼的金属(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得到电子作正极。化学反应是自发的,电流的产生是由化学反应决定的,即化学反应决定电流;在电解池中,同电源正极相连的是阳极,同电源负极相连的是阴极。溶液中的阴离子在阳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在阴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化学反应是由电流引起的,是在电流作用下被迫发生的,即电流决定化学反应。

三、电解和电镀

电解是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电镀是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我们出示活动覆盖投影片图2给学生进行辨析:电解与电镀则处于从属关系,因为电镀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电解过程,只是所用电极材料不同。电解条件①能发生电离的电解质溶液;②用惰性材料(石墨或铂)作电极;③外加直流电,即可发生电解。在电解过程中,阳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镀条件:①能发生电离的电解质溶液;②用非惰性材料(除铂以外金属)作电极;③外加直流电,即可发生电镀。在电镀过程中,金属阳极本身参加了反应,不断失去电子而氧化成阳离子进入电镀液,补偿了溶液里阳极上放电而减少的金属离子(氧化反应),阴极上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还原反应)。因此镀件上的镀层不断增加,电镀液里镀层金属离子的含量始终保持不变。

四、离子键和共价键

由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引力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电子云重叠)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我们映出图4所示的投影片进行辨析;活泼金属元素的原子和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相作用时,金属元素的原子价电子少,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价电子多,易夺得电子成为阴离子。阴离子和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就形成离子键。因此,只有当活泼的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相遇时,才能形成离子键。同种非金属(单质)原子或同类非金属(化合物)原子相互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或相差不大,就形成无偏移共用电子对或偏移共用电子对,这种由于原子间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的电子构型而形成了共价键。当离子形成分子时,元素的离子通过电子转移达到稳定结构;当原子形成分子则是元素的原子通过一个或几个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

篇10:浅谈电教手段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伍华静 字体: 【大 中 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是通过声音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这对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窄的小学生无疑是较为困难的。然而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电化教学走进了音乐课堂,它让音乐形象具体化,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音乐教师可以利用音响、图像、电视等直观手段,形象的通过视觉渲染音乐作品的内含,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共鸣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合理运用,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借助电教手段激“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音乐凝聚着各种的美感,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学生可以从各种不同的内容和作品中认识到时代生活气息,以及人们的精神风貌,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教育。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因势利导,设境悟情,更有助于发挥音乐在整体育人中的作用。如《我的祖国》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动听,但小学生对歌曲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人物事件一无所知。这时教师可借助录像,把音乐作品直观地再现,选放录像《上甘岭》中的几个片断,再加上画外音介绍歌曲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而后边放录像边听音乐。当同学们看到战士们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动人画面时,个个都为之感动,情不自禁地随着录音有感情地哼唱起来,对先烈的崇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决心悄悄地铸入同学们的心田。这与单纯倾听教师的解说,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利用电教手段,借助画面视觉的直观展示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领悟音乐,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

(二)利用电教手段“塑”形,培养音乐想象力

高尔基说:“在听音乐时,要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的积累去补充。”也就是说要调动头脑中储存的生活图景通过“音乐想像”来塑造音乐中的“形象”,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含。可是想象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对于生活阅历浅、审美经验不足的小学生来说,要他们仅凭抽象的音响启动想象的翅膀是困难的。然而小学生又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其抽象逻辑思维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份的具体形象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要给学生一些生动具体的启示。在教学中加入幻灯片的直观,把歌曲的主要内容通过图画形象地表现出来,能启发学生想象。如在教《如今家乡山连山》时,让学生观看幻灯画面,对照歌曲想像母子俩的对话及神态、心情。在欣赏《小青蛙》以后,引导学生认真观看画面编说一个简短的故事。再如在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可首先出示幻灯画面:春光明媚、绿草成茵的田野上,一个牧童悠闲地在牛背上边放牧边吹奏竹笛。优美的旋律、动人的画面使听音乐更有情趣。伴随着钢琴富有田园风味和浓郁江南色彩的旋律,学生的思维很快就联想到丰收的一片景象。让想象化抽象为具体,从音到像,从抽象到具体,从无形到有形,这就是电教手段所取得的效果。它能在音乐思维形象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直接推动学生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

(三)运用电教手段激“趣”,诱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

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来自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色彩丰富的图像,使抽象的音符形象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有新鲜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如课前学生踏着欢快的旋律走进教室,既调整了情绪,又活跃了气氛;用录音设施欣赏学生自己演唱的歌曲,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形象,从而情不自禁地萌生喜爱音乐的兴趣及参与音乐活动的强烈愿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感知一个特定对象时,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对特定对象的把握(理解、记忆)就越全面、越深刻。音乐感知活动是一种多种感知通道协同的感知活动,绝不仅仅限于听觉。因此,电教手段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进入音乐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把音乐知识、歌曲内容、音乐作品背景情绪化为可视画面,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想等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使学生更直接地加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从而做到既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交流发言稿-班主任工作经验下一篇:慈善日捐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