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电教手段 优化作文教学

2024-04-10

利用电教手段 优化作文教学(通用10篇)

篇1:利用电教手段 优化作文教学

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大港七中 刘文升

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带来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也带来了教学方式的变革,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教学模式下,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多的走进语文课堂,极大的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课堂成为了教师的舞台,语文课成了“独角戏”,学生则成了张开嘴巴的“鸭子”,这种传统的语文教学,知识容量小,形式单

一、古板,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获得的知识并不多;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不言而喻,这样的教学手段,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接触新鲜事物快,影视作品、网络世界,都给了学生丰富的知识,也成为了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学生不愿意看书,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大话”的西游、“水煮”的三国,他们谈起来津津乐道,而对原著却一无所知,可以说,快餐文化正在侵蚀我们的社会,而受到冲击最大的无疑是教育行业,被毒害最深的也无疑是我们的学生。教育要发展,我们就必须守住正统教育这块阵地,把准确而系统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相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重新吸引回课堂。创新是一个民族活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新形式下,如何在教学理念上创新,在教学方法上创新,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自我感悟,即便面对同一篇作品,也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鼓励学生彰显个性,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走进课文,理解课文呢,彰显个性呢?摆在语文教师面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而我们书本上的文字无疑是枯燥的,书本中的文章也多数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教师如果顺应潮流,合理利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运用多种感官刺激学生,用最直观的声音、影像吸引学生,将丰富的知识带入课堂,将新颖的形式带入课堂,也势必会将学生重新吸引回课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就理所应当了。那么,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尽量展示更多的教学内容。如在教《故乡》一课时,在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在外貌、神情、言行、性格、对“我”和对生活态度等方面有何变化以及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教师利用投影,将少年闰土、中年闰土的形象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其不同之处,等学生回答完毕后,就可以及时显示出完整的板书设计,比传统的板书效率高、效果好,而且教师还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迁移训练: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一个熟悉的人的外貌,写出其变化。写完后,指名学生读一读、评一评,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课上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得到了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与提高。

语文教师不是杂家,而语文课涉及的知识多而杂,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无疑可以为课堂增色,同时也使得课堂含金量提高,不但开阔学生视野,而且增长教师自己的知识水平。例如在学习《隆中对》时,为了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荆州、益州的重要,我在课堂上出示古代地图,引导学生分析这两个城市位置的特点,从而理解夺取的必要,为了让学生全面认识诸葛亮,我出示了很多古人评价诸葛亮的作品,其中不乏像陆游这样的名人,让学生通过他们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全面了解人物,出示与诸葛亮有关的旅游景点图,链接相关的网站,让学生认识诸葛亮影响的深远,认识人物的历史意义,这些都是传统授课方式难于解决的问题。

可以说,只要教师精心准备,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思考的机会和训练密度,增加语文课堂的吸引力,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其次,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强课堂吸引力,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得能力的一种动力。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教《谈生命》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时,先投影显示一棵树由萌芽到长成参天大树的全过程,让学生观察,了解生命的规律,出生、成长、成熟、壮大、衰老、死亡,又出示一江春水由潺潺小溪,到汇入江河,逐渐壮大,直至汇入大海,期间有坦途行进的舒缓,也有遇到阻碍的澎湃,让学生朗诵相应段落,理解生命中既有坦途,又有险阻,让学生在亲临其境般的观赏之中感受到生命的真谛,从而正确面对生命中的幸运与挑战,通过直观而形象的图片,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课本中存在大量的现代诗歌,而对诗歌的理解与把握一直是教学中的难题,这固然和诗歌本身的特点有关,但如果有优美的朗诵来感染学生,无疑可以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正确的审美,教师可以自己配乐朗诵,也可以下载名家的朗读音、视频,供上课之用,课后还可以动员学生制作自己的朗诵作品,开展评比,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第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语文教师可以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语文课文中,不乏小说和剧本,而单纯依靠文字来理解教学内容,无疑是枯燥乏味的,尤其一些国外的作品,往往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比如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如果单纯依靠课文,学生就会缺乏对故事的整体把握,比如安东尼奥为什么要向夏洛克借款,夏洛克为什么对基督教徒怀着刻骨仇恨,非要置安东尼奥于死地,双方到底谁才是正义的,这些只靠课本中小小的一段解释是不够的,如果让学生完整的观赏影片,再来学习课文中的选段,无疑可以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对人物理解也更全面、透彻,再编排课本剧,学生也就容易评判表演的好坏。在教读《孔乙己》、《打鱼杀家》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也使用同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看了影片后,教师再引导他们张开想像的翅膀,理解人物和故事情节,让学生自己创作出更加精彩的“课本剧”。学生由于受年龄、地域和阅历的限制,对很多不了解的事务需要形象而直观的认识,电化教学恰恰能够做到这一点,它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学生最易于接受的方式,给教师创造最便利的教学条件,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优化优化作文教学,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联想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直接的进行感受,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加大对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为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创作的素材,进行发散思维、多元思维,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提高,联想、想像能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如作文课上,投影漫画《这里没有水》,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漫画内容,注意此人挖的几口井,有的只差一点儿就挖到水,有的相差很多,然后根据此漫画,用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写作。学生写完后,教师投影预先写好的几个例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几段段文字论述角度的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习作,找出存在问题并作修改,再投影学生修改前后的习作,大家评评、议议。最后再让学生结合漫画内容,联系自己实际,谈感受,谈体会。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描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的区别,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第五、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观察事物更独特,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更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与教师相比,学生因为接受新事物快,接受能力强,所以学生中不乏电脑高手,与其挖空心思禁止学生上网聊天、游戏,不如把学生吸引到课堂,让学生参与课件的设计,引导学生上网搜寻上课的相关资料,整理搜集的资料,引导他们钻研课本,制作个性化课件,甚至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亲自使用自己的课件,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这样,学生就会摆脱被动接受者的地位,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体会成功的乐趣,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逐步解决学生上网“不务正业”的问题,两全其美。

事实证明,利用现代电化教学手段,可以表现传统教学技术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参与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时,我们也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目的明确,讲求实效。

利用现代电化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切忌形式主义和盲目使用,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各种媒体的不同功能,选择运用。训练朗读能力,可选用声学媒体。如让学生听优秀播音员和演员的朗读录音,也可录取教师或学生的范读播放。这样,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纠正朗读中的种种不良现象。教读文学作品,适当地放映有关影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提高认识。总之,使用任何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目的都要非常明确,要讲求实效,科学使用,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起不了应有的作用。有些教师,在上公开课时,为了好看,往往加上课件或其他的声音、图片、动画,结果因为操作不熟练或课件错误、设备故障,或者课件存在过多形式主义的东西,束缚住了教师的手脚,反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其实,使用与否,完全出于教学的需要,如果是为了使用电化教学手段而使用,不如不用,难免有画蛇添足之嫌。

2、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等,不能只是单纯的使用,而应和所授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环节,不是整个的教学过程,只是教师在课堂上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而不是课堂的全部。因此,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才是关键,千万不能去舍本逐末。同时,教师要对多媒体播放设备有一定的了解,有操作能力,以便应付突发事件,课件最好自己制作,或者熟练使用,以免课上自己难堪。

总而言之,恰当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虽然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有很多优点,但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出现,更不能因此排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让老树开出新花。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尝试在语文课堂上使用电化教学手段,让课堂有声有色,将学生重新吸引回课堂,也走了弯路,认为没有课件、没有声音、图象就不是好课,不论什么内容,无论是否重点,都用课件来演示,把本应该用来钻研教材的时间全都花费到了课件的制作上,忽视了对教学过成的设计,而在课件的设计上,挖空心思,使用花哨的背景,制作个性按钮,插入大量的动画和声音,力求让课件“看起来很美”,现在回想起来,感到了自己的幼稚,正是自己的画蛇添足,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果。语文是一门综合课程,合理利用音像资料,将其与文字结合,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所有的音像资料,都是为文本服务的,我们不能顾此失彼,对课件的使用,也应本着适用、好用、够用的原则,毕竟课件的使用是为了辅助教学,而不是作秀。

当今社会,网络的普及程度日益提高,校园网为教师们提供了最好的备课平台,我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获得丰富的媒体资源。网上奉行拿来主义,我也提倡老师们多挖掘网络资源,多找些与教学相关的媒体资源、文字资料,甚至可以下载现成的课件,修改后为自己的教学服务,这也叫与时俱进,希望大家多用电化教学手段,让语文课堂丰富多彩。

篇2:利用电教手段 优化作文教学

一、一、电教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写作兴趣则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学生作文兴趣,除了题材的针对性、教法的开放性等因素外,通过录像、幻灯片、播放录音等电教手段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给学生的感官以良好的.刺激,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写作氛围是极为有效的方法。我在指导学生写一个场面描写时,借用了一位老师翻录的春节晚会中一个魔术表演的精彩片段录像。上课时,首先利用幻灯片指导学生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和重点,接着放魔术表演的录像。录像以它清晰的画面,美丽的色彩,美妙的音乐,有趣的动作,以及表演者神奇的变化,把同学们带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此时,同学们不由得对魔术师精彩的表演赞叹不己。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电教手段的运用,激起了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写作活动之中。

二、电教再现内容,指导学生观察。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常是一支粉笔、一张嘴生硬地为学生设计出作文内容和要求。如果改用形象直观的录像,幻灯这些电教手段,替代空洞的说教生硬的板演,学生就会有话可写。如指导《精彩的场面》描写时,为了教会学生有顺序的观察,我让学生看魔术师的表演时的动作,并思考他是分几步完成的。为了让学生观察得更仔细,我放慢镜头、定格,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再如指导看图作文《公园一角》时,我让学生按方位顺序观察景物。以喷水池为中心,由近到远,有顺序地对喷池前后左右进行整体观察。由于运用了电教手段,这堂课上学生观察仔细,叙述有条理,写出的作文盎然有趣。

三、电教拓宽思路,培养想象能力。

利用“声、形、色”的电教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还能启发学生丰富的、大胆的想象,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十一册作文训练内容:描写一处景物或一件东西,要突出重点,把由这处景物或这件东西联想到的也写进去。教学时,我先放反映春天特征、动静结合的校园一角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优美动听的声音和形象逼真的画面。学生犹如置身于如花似锦的明媚春光里,似乎也变成了一朵朵鲜艳的花朵,浮想翩翩。打开了思维的闸门,习作时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四、电教播放“下水文”,传授.写作方法。

小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还不够强,他们往往不善于把一件事一个物写具体,因此文章缺少具体的内容,一定的条理。为使学生会描写的技能,教师的“下水文”引路很有必要。教者可把.写作的范文,事先制成录音,选择时机播放出来,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愉快地输入信息,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具体描写。如指导《一件心爱的东西》,教者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撰写“下水文”,配上轻松愉快的音乐录成录音带。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时机播放,并有针对性地提一些问题:老师喜欢的是一样什么东西?这样东西有什么特点?老师是怎样写具体的?老师为什么喜爱它?听后讨论以上问题,再用幻灯打出写好本次作文的要点。学生边习作时边回忆范文边观察带来的最心爱的东西,很快,一篇篇文章就产生了。

一、电教当堂评议,提高自改能力。

篇3:发挥电教手段 优化制图教学

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一) 效率低下, 浪费时间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特点掌握绘制, 阅读机械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想达到较好的效果就需要教师绘制零部件的视图, 视图的绘制会占用大量课堂时间, 经常是一节课下来, 老师在讲台不停地讲解和画图,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顾不上学生听了多少, 画的效果如何, 减少了与学生互动的机会, 学生也感到枯燥, 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二) 不利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机械制图》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便于生产和技术的交流。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 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利用投影规律想象实物的形状, 再拿出对应的实物对比, 反复练习。传统的教学, 老师能拿出的实物模型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训练和培养的需要, 部分学生感觉难度较大, 感觉图形比较复杂, 国家标准较多, 内容枯燥。一些规定画法和概念, 用挂图的形式教学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给学生学习造成一定的障碍。

二、电教手段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电化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 具有图文、动画和声音等功能, 并具有直观性、动态性、交互性、科学性等优点, 适合《机械制图》教学的需要。

(一) 利用电教手段,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利用多媒体进行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难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投射理论”训练, 培养他们具有绘图、看图以及空间想象能力, 学生要能够用平面图形把空间形体表达出来。三视图的形成和画法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由于学生的空间概念没有建立, 学生对三视图的方位关系不能很好地理解, 采取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对三视图形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 利用展台展示学生作品, 激发学生绘图热情

画图是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 这一能力的培养, 在过去都是教师在课堂上先介绍后示范表演。若一位老师辅导三个班, 耗费很大的精力, 顾此失彼, 没有时间个别辅导, 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使用方法。视频展示台是一种先进的投影演示设备, 它把实物、模型、幻灯片、文稿等通过CCD数字摄像头清晰地输出到显示设备上, 方便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以及科研演示领域。运用视频展示台, 教师可将文稿、图片等当场演示。制图课上, 教师先布置任务, 再根据学生完成情况, 最后展示部分有特点的作品, 及时点评。同时利用展台也可以解决教学的难点。比如, 相贯线这一节, 两正交圆柱相贯线变化趋势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在教学中, 我先让学生分组画出不同直径的两圆柱相贯线的形状, 然后在每组选出一个, 放在展台展示, 这样就很容易看出相贯线变化趋势, 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 利用动画演示, 增强直观形象性, 降低教学难度

采用电教手段, 可以形象地将一些知识点以动画的形式加以演示, 画面生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器官, 提高注意力, 让学生能认真思考, 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在长期的教学中, 我得出以下总结:

1.组合体。用动画能表达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将思维过程和作图过程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看清重点部分或细小结构的形状, 让他们自己分析各个视图的形状特征, 逐步增加他们对视图中线和框的感性认识, 帮助学生实现了从二维到三维的转换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读图, 提高了学生的绘图速度、读图能力。

2.剖视图。用动画将剖视图的剖切过程用动画表达出来, 能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机件的内外结构, 不会将内外轮廓线交织在一起。

3.装配图。而对于装配体, 动画显得尤其重要。借助这种功能可以非常直观地给学生讲解装配图中零件的相互位置关系、装配方式,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装配图表达的部件的工作原理, 提高读装配图的能力。在识读铣刀头装配图的内容中, 为熟悉铣刀头的装配过程, 用flash课件播放铣刀头的各零件拆装的顺序, 重复几次, 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也就完成了。

(四) 有利于教师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设计好教学过程

《机械制图》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利用各种视图, 视图的选择需要在备课中完成, 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就需要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备课时制作出教学需要的各种素材, 包括教师电子教案和典型习题, 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出课堂需要的图样和一些习题的三维图以及动画的制作, 以满足课堂需要;并设计采用讲授、演示、讲练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 使课件的运行与教师的讲授达到最佳效果。

综上所述, 电化教学的优越性是非常突出的, 它在制图课程改革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只要我们努力研究《机械制图》与电化教学的结合问题, 不断创新, 相信制图课的教学会更上一个台阶。

摘要:机械制图是中职机电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 这门课专业性强, 对学生要求较高。由于职高学生生源质量的局限性, 老师教和学生学该门课都有很大的难度。本文主要介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打破传统的教师边讲边画图的教学模式, 可以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机械制图,电化教学

参考文献

篇4:利用电教手段 优化语文教学

关键词:形象;兴趣;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340-01

电化教学是采用幻灯、投影、电视等电教媒体,传递教学信息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化教学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电化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情感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变抽象为形象,有利于知识的传授

知识是指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结晶。对学生来说,它是外界事物通过学习过程在脑中形成的认识。它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由于电教媒体具有极丰富的表现手段,能够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有效地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凭借电教媒体使学生观察到平时不容易看到的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从而获得知识。如《看月食》一课,向学生介绍月食从初亏到月全食,再到复圆的过程,并说明月食的形成原因,在教这一课时,我先演示了三球仪,使学生懂得文中“当月亮转到地球背太阳的一面,进入地球的黑影、太阳光照不到月亮上”,就叫“月食”这一句话的意思,初步了解太阳、地球、月亮运行的关系。由于三球仪右转动时学生不易看清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有个黑影带,所以对文中描绘的“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体会就不深,于是我运用了投影片的演示,使学生看清了上述两点,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效果很好。在指导学生了解月亮的变化并学习有关比喻句时,我根据课文内容运用了拉片与复片相结合的多功能投影片。学生的形象思维丰富了,记忆能力提高了。当我第二次演示时,不少学生已把第三节内容背下来了。在复述时,学生还能边演示投影片边复述具体内容,提高了操作能力。

二、再现语文内容,激发小学兴趣

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指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这包括学习的目的、动机和兴趣等心理因素。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往往是直接受外界影响而产生的。因此,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选择恰当的媒体,再现课文的重点内容以达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目的,使学生既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兴趣,又能理解课文内容,如《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在介绍蒲公英、苍耳、豌豆时,用了“旅行、挂住、蹦跳”等词语,学生对这些植物的特征还停留在抽象的认知上,疑团四起。我在课堂上放映了这一课的录像片,学生看清了这些植物是如何传播自己的种子的,通过画面,联系文中的语言想得很多。有的说:“蒲公英的种子上的毛毛起到降落伞的作用”。有的说:“苍耳的种子浑身长满了带倒钩的刺,可以粘在动物身上,走到很远的地方”。还有的说:“豌豆妈妈真聪明,利用光照,像发射子弹一样传播自己的种子”。

三、 创投情景,激发丰富的情感

插图是书面语言的形象化,具有激趣、引发情感等作用,多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画面,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目醉其景,心醉其情。如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我先通过课件演示海底自由自在的小鱼和退潮后滞留在海滩上的小鱼两种情境,引发学生的同情心。形象直观的画面、音乐,使学生感悟到小鱼的危险处境和小鱼盼望获救的心情,为理解下文做好铺垫。再读课文时,学生对处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便有了一份担忧,一份牵挂。课文最后,课件展示“浅水洼里的小鱼”,由学生点击小鱼,小鱼便会“飞”回大海自由游耍,并说“谢谢”。这样,每点击一条小鱼,小鱼便“得救”了,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到关爱小动物的快乐。

电化教学,形声并茂,图像清晰、逼真,小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完整、鲜明的印象。在他们回忆所学知识时,生动的情景历历在目,有利于保持记忆、巩固所学知识,丰富学生情感

篇5:课堂教学要合理利用电教手段

课堂教学要合理利用电教手段

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 杜小利 在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逐步深入的今天,电化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尤其是科技的发展,电脑、网络走入课堂,更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使电化教学走入误区,导致先进的教学手段成了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障碍。 笔者曾听过《观潮》一课的教学。教师首先以钱塘江大潮的录像导入文章。那雄伟壮观的大潮一览无余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头脑中充满对那种雄伟景象的赞叹,赞叹这人间的奇迹――天下奇观!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深入文章,展开对文章的理解和对语言文字的体味。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而这位老师的做法是让雄伟的钱塘江大潮先入为主,把学生的大脑填得满满的。此时文章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再重要,也不是学生需要的了!就像猜谜语,谜底已经揭晓,谜面还有什么价值呢?这样一来,还何谈“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多角度的、创造性地阅读”呢?所以当教师提出:“你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大潮的壮观呢?”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时,学生们面面相觑,不是从何谈起。因为他们的头脑中的大潮不是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画面,而是录像中的景象。 这位教师失误就失在没有正确的理解录像(即电化教学手段)的作用。电化教学不是单纯的帮助理解某一课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文章,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想象力,进而达到提高语言感受力的目的。电化教学就是为了这一目的服务的。而这一节课下来,学生只接受了课文传授的指示,没有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借助课文,通过语言文字,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的目的,没有给与学生想象的空间,失去了训练想象力的大好机会。也就更谈不上“学以致用”、“雪以致知”了。 语言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如果单纯地以理解某一篇课文为目的,这就是应试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做法了。语言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在教给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感受语言文字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 还拿《观潮》一文来说,作者按照抄来的顺序,用娴熟的笔调,饱满的情感,丰富的`表达方式,向人们展示了这一“天下奇观”。教学时就应该紧扣作者思路,把握语言文字,让学生反复读。然后,闭上眼睛想像,通过感受语言文字进行语言文字再现。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自己头脑中向想到的景象。即:通过读、想、说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从潮来到潮退,从形状到声音。享受这一幅幅只有自己才能看到的图像,品味读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充分体验后,再适时地播放录像。此时,一部分学生通过感受语言文字,头脑中想象出的大潮与录像中的大潮相一致,甚至超出现实中的大潮的,他们会惊喜于自己的想象力。成功地体验是他们品尝到了阅读语言文字的乐趣,从而激发了他们读书的积极性;另一部分学生通过感受语言文字,寻找头脑中想象的大潮与录像中的大潮有一定差距,从真实体验中获得

[1][2]

篇6:运用电教手段 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决定学生成绩的好坏,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走向社会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仅通过黑板、教科书等形式,因为这些形式在方便程度、信息承载都有极大的局限性,使得教学形式单调、呆板,教学容量不足,已不能满足新形式发展下的课堂教学要求。而电化教学,以其高效生动的优势,在教学中逐渐上升为重要的地位。该模式善于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学科特点,设计出适合学生特点、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年来的实践,电化教学的应用让我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趣。

一 电教让导入新课更精彩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我们的学生阅历浅,生活空间有限,许多现象无法观察到,再加上他们对周围的许多事物没有留心观察,对生活很多东西体会不到乐趣,以致学习被动。教师要设法营造一个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要求学生不但是“要学”,更重要的是“愿学、乐学”。运用电化教学更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若老师在上课前能放一段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录像,学生看后会激起学习欲望。例如在讲《动物人体发育》时我先让同学们看一段《青蛙发育》的录像,然后让学

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本内容——蛙的受精卵是怎样发育成蝌蚪的。老师一面讲解一面提出问题,让学生从录像中寻找答案,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这样的课,课堂气氛活跃,兴趣更浓,当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电教让教学手段更直观

电化进入课堂,教学手段更加直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在生物教学中有很多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我试着制成动画进行演示其过程。例如学习《细胞的增值》学生对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很难理解,我就利用动画演示分裂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后,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脑海中留下了“直观”印象,对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了。在讲DNA的空间结构时,用模型教具固然好,更好的是把DNA的双螺旋结构用计算机制作成课件,利用课堂进行演示,使知识传递更加直观化、形象化。

三 实验课中引用电教,达到实验的最佳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生物课中要做大量的实验,只有确保每个学生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找出规律。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实验的可观的非常小,不利于全体学生观察。利用电教手段演示能把实物放大呈现在屏幕上,使实验取得最佳效果。例如:在实验《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中,当用盖玻片直接平放盖住清水在载玻片上时,易出现气泡,这时我就把它制成动画的形式,先把盖玻片的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用盖玻片往另一边

赶水,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以免影响观察效果,造成细胞和气泡混淆,同时又有利于学生掌握此实验的全过程及操作难点。

四 利用电教手段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是指带学生进入书本,这是学生的感知认识阶段。“入”要求学生能神游于老师创设的艺术境界之中,达到忘我境界。幷切通过情感体验画面,使学生如经其事、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出乎其外”是指领学生走出书本,这是学生的理性认识阶段,“出”是学生对课本内容含义理解的升华,是一种伴随着情感活动的理性思考,使学生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和保护环境、保护家园的主人翁意识。

例如在讲《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一节时,首先设计一幅图画,幷播放古筝音乐,再配以富有感情的描述:“远处是连绵不断的高山,一道瀑布飞流直下,溅起层层浪花。近处是茂密的树林还有盛开的桃花,一只只小鸟站在枝头,叽喳吟歌。你听“咚咚’’那是漂亮的“森林医生”啄木鸟在给树木看病,树下一位爷爷在给孩子们讲故事,一群扎着蝴蝶结的小姑娘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吸引了许多漂亮的小鸟在为她们配乐吟唱。啊!这里的风景真美啊!”直观地图画,动听的旋律,一下子使学生进入“画”中,学生仿佛置身于树林中一样,他们的情绪很高涨,这些树这些鸟驳得了他们的喜爱,使他们真正地入乎其中。这是画面上出现了几个伐木工人把树木砍光,树木倒了,鸟巢里的雏鸟从树下摔下来,死了。它们的父母伤心地离开了,这里不再是它们的栖息之地,这里也永远失去了鸟儿飞逐嬉闹的身影和它们悦

耳动听的天籁之声。一个鸟语花香的环境被无情地破坏了。这时,学生们情绪很低落,接着再讲据统计自1600年至1800年全世界有25种鸟类灭绝,现在有可能每年就有一种鸟类灭绝。请同学们思考,同桌讨论鸟类种类和数量减少的原因是什么?怎么样才能保护这些鸟类呢?学生们有了以上的感性认识,联系生活实际思考的很深刻,同时还提出了更好的保护鸟类的措施。有的学生说:“我以后再也不掏鸟蛋、抓小鸟、掏鸟窝了,我要多种树,在树上挂上鸟盒子,让鸟有个舒服的家。”还有的说:“我要勤喂鸟和鸟交朋友。”我们要在树上贴上“爱护鸟类、人人有责”的警戒牌,劝告人们不要打鸟等等》学生们发言积极,讨论热烈,使他们真正出乎其外,受到保护鸟类‘保护环境的思维教育,同时通过情感体验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

五 电教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创造力的起点在于观察力,创造是从观察开始的,而敏锐精心的观察力是发明创造的前提。没有较强的观察力,就不会有很强的创造力。观察力是“源”,创造力是“流”,善于观察,才善于创造。在生物界中有那些很微小的、用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病毒,甚至在光学显微镜下也难认清的微生物,如利用计算机提供的各种曲线、平面、曲面等生成工具,制成生动、逼真、形象的形体,变抽象为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多思、多想、多问的兴趣。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科学家的设想方法制成画面,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掌握科学家的发现过程,这样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想象、探索的发散思维方式,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启学习的探索、创新的意识。

篇7: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信阳市第四高级中学 侯晓静

摘要:电教手段的应用有利于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动态地显示给定的几何关系;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安排课堂教学结构,还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可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数学,爱学数学。

关键词:电教手段、数学建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日益更新,传统教学方式正在逐步退出“三尺讲台”,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逐步走进课堂,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若科学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则会给数学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契机。事实上,在教学学习中,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分析不清教学过程,不理解教学情境,不明确解题方向,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能力,我以为,合理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更有效地达到该目的。

一、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的使用无疑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无论是学生得到的知识信息,还是老师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都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增大课堂容量不是增多练习数量,而是思维训练的高精度、高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积极开动思维。特别是习题课教学,注重基础,由易到难,力求变化,老师重点强化变化过程的分析,动态的图形有利于数学情境的再现,融景于图激发学生兴趣,在老师有意识的情景设置中主动探索研究,提高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强化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最后总结确定此类问题的思维方法,参与数学思维训练,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重点强化数学思维的训练,科学教学方法的总结,从而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大大提高了课 1

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电教手段,便于创造教学情境,加强能力培养。

在立体几何的多面体,旋转体教学和解析几何的圆锥曲线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数学情境是探索,思考和构建更有效,老师的引导应与设置的数学情境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适时提示新旧知识间联系的线索,通过精心设置的情境,让学生在讲座中把问题逐步深入,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形成概念,探索规律,纠正错误,完善认识,优化认识结构,对此,多媒体技术可以发挥独特的功效。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若注重运用电教手段。则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公式,规律,挖掘确切的数学意义和适用条件,能利用它们顺利地进行正向迁移,有效解决一些实际数学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数学情境的想象的真正的结合,这样,才能适应高考对学生素质的要求。

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教学情境,如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变静态为动态,画出题中的图形及运动过程图,运用视频输入放大画面,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整体性,有序性和深刻性。

空间思维的培养是高中立体几何数学能力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课堂教学在中应强化空间抽象能力。运用计算机三维动画的形象,直观,逼真性,从不同角度展示情景,从而获得很强的视觉刺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维性。

三.运用电教手段,构建数学模型,分析教学过程。

解决实际应用题是高中数学的一个薄弱环节,而解决应用题可以考察学生的潜能和应变能力,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复核高校选才和中学进行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老师应把应用题中的教学过程,教学情境的分析落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从而构建出数学模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老师在平时应设计简单的实验,再进一步运用电教手段,设计模拟再现其实际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构建出数学模型,寻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就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愉快和谐心境中突破了教学难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运用电教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使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强化了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形象性,把抽象的 2

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一方面这对学生提高认识能力,发展智力是有帮助的: 另一方面也可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行为,激发学生内驱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创新精神。

篇8: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在教学中使用电教手段的一些认识。

一、电教手段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

1. 运用电教手段,能实现美感教育。

教育应该是一种美的享受,而有美感的教育离不开生动的形象,若没有形象对视觉的直观刺激,那它必然是虚无的。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通过电教手段展现鲜明的形象,营造审美的意境,一方面使学生深入地掌握课本知识,增强德育功能,另一方面通过一些图片、录像资料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新鲜的、美好的事物,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美感的领悟能力,感悟到生活的情趣、生活的美好。

2. 运用电教手段,能提高学习效率。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所传递的信源新颖、强烈,以变静为动、动静结合,能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感知背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去思索、去创造。

另外,据国内外有关专家调查统计,同样的内容单凭听能记住15%,单凭看能记住25%,而视听结合则可记住65%。电教无疑是实现视听结合的最佳手段,它能在短时间内把知识、信息传授给学生,便于知识的理解、巩固,也符合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规律,并且在复习课时用电教复习,可通过文字片将学过的知识提纲挚领地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融会贯通,并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从而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

3. 运用电教手段,能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思想品德课主要讲心理、品德、法律、国情,有的内容比较抽象,有的内容比较枯燥,如果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不注意方法,学生就会感到无趣。因此,为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教师可以通过外部条件,即以一种新颖的、趣味性的教学手段,进行心理调控,促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电教手段的运用,能自如地向学生展示声、光、形、色,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二、电教手段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运用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应明确教学目的,挖掘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确立最佳教学方式(幻灯、投影、电视录像、录像剪辑、录音等),整体优化教学过程。

1. 针对教学导入的运用。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思想品德课一开课,就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将会给新课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利用电教手段的功能,通过对事物、具体场面的媒体创设和刺激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激起兴趣,激发学生在感情上的参与和感染。如:《孝敬父母长辈》一课开场,让学生欣赏歌曲《懂你》。通过欣赏歌曲,感悟歌词,一方面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另一方面较好地揭示本课的目标。反之,采用传统的方式,方法简单、枯燥,学生易产生疲劳,失去兴趣。

2. 针对教学要点的运用。

如在讲述《合作与竞争》一课时,对于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学生对此认识是模糊的。于是我找了一些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海尔与英特尔的图片影像资料,在我进一步的启发下,运用从个别到一般的推论原理,学生真正弄清两者关系,认识到要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尽管我讲授时间不多,但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来看,学生的思维能顺着我讲课的思路进行,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比较高,对课本上的观点理解得比较深刻。实践证明,在思想品德电教课中,采用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信息,让视听觉结合,使学生处于接收信息的最佳状态,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3. 针对单元教学运用。

在单元教学中使用电教,可以打破教材与课堂的限制,进行系统的教与学。讲完一单元,就努力运用电教手段进行复习。例如在讲完《依法治国》一课后,我就利用投影为学生提供一幅未成年学生出入黑网吧的画面,让学生思考,激起学生动口、动脑的强烈欲望。从学生的回答中能看出来,大多数同学都能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然后再经过我的分析总结,用这一个题目把整个内容用图表纲要的形式展现了出来。

这种图表纲要教学法使所学的知识串上线、连成网达到系统化、网络化。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知识归类,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同题的能力,促进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巩固。

三、运用电教手段应注意的问题

电教手段的广泛应用确实是一件好事,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对于教学活动来说只有最恰当的媒体,而没有最好的媒体。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正确、恰当地选择与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应讲究方式、方法和原则,把握最佳作用时机,促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向积极方向转化,以便协同教师进行教学,共同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因此,应用电教手段必须恰到好处,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1. 选择适当的电教手段。

电教手段很多,有幻灯、录像、电视、录音等。选择哪一种手段最适当,除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外,我认为还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考虑。如初中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在逐步提高,要使学生逐渐形成抽象的概念,就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增加数字比较材料和支持论点的论据材料,一般采用投影幻灯或视频录像为好。

2. 注意视听与思考统一。

在电教过程中学生接受知识,离不开视听,对那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离不开思考,所以只有将视听与思考统一起来,突出思想品德课教学情境,才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进而获得深刻理解。

3. 关于适度使用的问题。

由于电教手段教学效果明显,其使用频率也大大提高,公开课、优质课、说课和平时上课都追求电教手段。会做的自己做,不会做的请人做,大有一哄而上的趋势,这并不符合实际。首先,并不是所有的课题都适合使用电教手段。比如思想品德课有些课件只是纯粹用计算机代替黑板板书,那就完全没有必要运用电教手段。其次,教师需要花费很大功夫制作课件。教师工作繁琐,如果为了一节课花费很多时间,其他课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这对学校、对学生都不是好事。因此,电教手段要提倡使用,但要注意适度。作为一门新兴的教育技术,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必须学会运用和制作,但同时也不要过分热衷。

4. 要避免兴趣主义。

偏离教材内容,单纯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从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只会使学生的学习发生偏颇,从而影响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如一节课使用录像教学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10—25分钟为宜,否则一堂思想品德课就变成了单纯的录像观看课。

总之,电教手段的利用,使教材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灵活,有利于学生有兴趣地学习。电教手段是思想品德堂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激发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有时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必须与教材的完整性联系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精心选择、合理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电教的优势,显著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蔡冠群.信息化教育创新培养, 教育技术研究, 2004.

[2]顾菁.巧用多媒体,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教育技术研究, 2004.

篇9:利用电教手段 优化作文教学

一、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增强课堂吸引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得能力的一种动力。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会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情感内容,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同样的一篇文章,有人能读出感情,引起别人共鸣,而有人平铺直叙,没有丝毫感情。再加上方言等因素的影响,课堂朗读的教学还不尽如人意,许多时候,教学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教学主体水平的高下。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通过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七年级语文《春》一课时,课件中的朗读配有音乐、文字、图片,文字根据朗读速度滚动,图片根据课文朗读的进度而自动切换,朗读声情并茂,音乐灵动,使人仿佛感受到春的活力,这对理解课文的主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艺术都是相通的,音乐、画面、声音的辅助手段,无形中丰富了课文的审美空间,增加了课文的表现力,整个音乐、文字、声音、画面造成了巨大的情感磁场,真正营造了一个可感、可知的情境,让人如临其境,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尽量展示更多的教学内容。如在教《故乡》一课时,在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在外貌、神情、言行、性格、对“我”和对生活态度等方面有何变化以及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教师利用投影,将少年闰土、中年闰土的形象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其不同之处,等学生回答完毕后,就可以及时显示出完整的板书设计,比传统的板书效率高、效果好,而且教师还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迁移训练: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一个熟悉的人的外貌,写出其变化。写完后,指名学生读一读、评一评,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课上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得到了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与提高。

语文课涉及的知识多而杂,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无疑可以为课堂增色,同時也使得课堂含金量提高,不但开阔学生视野,而且增长教师自己的知识水平。例如在《出师表》一课的教学中,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文涉及到的文学常识、写作背景等内容展示出来,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放映《三国演义》电视剧中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的影像资料,使历史画卷重现眼前,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效果会明显优于原来的传统教法。

可以说,只要教师精心准备,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思考的机会和训练密度,增加语文课堂的吸引力,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语文教师可以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语文课文中,不乏小说和剧本,而单纯依靠文字来理解教学内容,无疑是枯燥乏味的,尤其一些国外的作品,往往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比如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如果单纯依靠课文,学生就会缺乏对故事的整体把握,比如安东尼奥为什么要向夏洛克借款,夏洛克为什么对基督教徒怀着刻骨仇恨,非要置安东尼奥于死地,双方到底谁才是正义的,这些只靠课本中小小的一段解释是不够的,如果让学生完整的观赏影片,再来学习课文中的选段,无疑可以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对人物理解也更全面、透彻,再编排课本剧,学生也就容易评判表演的好坏。在教读《孔乙己》、《范进中举》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也使用同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看了影片后,教师再引导他们张开想像的翅膀,理解人物和故事情节,让学生自己创作出更加精彩的“课本剧”。

学生由于受年龄、地域和阅历的限制,对很多不了解的事务需要形象而直观的认识,电化教学恰恰能够做到这一点,它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学生最易于接受的方式,给教师创造最便利的教学条件,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电教手段,可以优化作文教学,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联想能力

学生要自然地说话,是由于内心的诱因和需要而引起的,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最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作文,同样需要内心的诱因和需要,只有当学生内部的动机需要表达的时候,才能写好文章。因此,在语文说话和作文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并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的真实情境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的图像、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代替静止画面,让学生“看景讲述”或“看景写话”。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情境生动、真实,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能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容易触发学生的想象,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如在“寻觅春天的踪迹”话题作文课上,先播放桃红柳绿、春暖花开、小鸟争鸣的片段,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然后谈谈个人体会,再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来。学生写完后,教师投影预先写好的几个例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几段文字描述的异曲同工之妙处,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习作,找出存在问题并作修改,再投影学生修改前后的习作,大家评评、议议。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描写、抒情、记叙等表达方式的区别,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事实证明,利用现代电化教学手段,可以表现传统教学模式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参与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时,我们也应切忌形式主义和盲目使用,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择运用,和所授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师在课堂上作为辅助教学的一个手段,而不是课堂的全部。因此,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才是关键,千万不能去舍本逐末。

篇10:利用电教手段 优化作文教学

摘要:信息时代在,电化教育手段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不仅颠覆了传统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还在教学理念上有所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合理运用现代电教手段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进行阐述,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建议。关键词:电教手段 中学化学 优化改革 1前言

电化教育技术是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选择性运用现代教育资源如:投影仪、幻灯、网络课程、微视频以及电视和计算机等,在教学过程中对教育信息进行更直接、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传播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综合运用多种电教手段,它对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依赖性非常高。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观测环境得到了改善,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均发生了巨大转变。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如何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吸纳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的放矢的选择电教手段等问题都是一线教学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以下是笔者就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整合一点经验之谈,希望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2电教手段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2.1视觉距离优势

利用幻灯、投影的方式去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问题,不仅可以有效代替传统板书教学,还可以最大限度的使学生与化学反应过程实现近距离接触,并开拓思路。在课堂实际教学中,选择投影演示,可以使实验可见度成倍放大,体现视觉的距离优势。例如:在电解CuCl2 溶液的实验中,如果实验过程选择为投影演示,那么实验过程中阴极的碳棒出现红色的铜,以及阳极的碳棒上出现气泡的实验现象,就会非常清晰地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相反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法演示,班级后排同学对实验过程和具体实验现象都很难看清。2.2视觉效果优势

在化学试验中,合理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弥补传统实验中的不足,大大增强演示效果,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氟、氯、溴、碘及其重要的化合物”的章节中,在课堂教学内容讲解后,就“非金属间的置换反应”进行实验教学,通过投影演示进一步得出结论,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原子可以置换出化合物中非金属活动性较弱的离子,具体顺序为:F>Cl>Br>I,这一章节的内容其实相对枯燥过于抽象,但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就拜托了对知识的死记硬背。2.3教学实验反复性优势

实验视频是现如今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由于化学课堂教学具有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一般学生在课后很难实现对课堂教学的“复盘”,复习仅凭记忆回顾,效果欠佳。利用电教手段对已做过的实验进行采集,并上传网络教学平台,这不仅对于没有条件进行实验“演示”的基层教学单位是一种极大的帮助,对于看过实验过程还想再看的学生也提供了平台。

3电教手段在优化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3.1 摄像机可变焦距的实际运用

摄像机由于镜头具有可变焦功能,因此一些化学反应不明显、现象不清晰的实验过程需要运用摄像机进行微距录制。在摄像机微距的视角下,教师的具体操作流程以及实验现象都会相对清晰地呈现在屏幕前。例如:在 “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知识点的讲授中,巧妙的运用摄像机微距技术可以解决由于托盘天平的指针太小影响可见度的问题。3.2微视频的实际运用

化学是研究微观粒子变化的课程,由于缺少直观表象,因此内容相对枯燥。微观粒子肉眼看不见,身体又感知不到,所以仅凭假想来认知的过程,时而久之一些学生会感到乏味,产生厌学情绪。微视频的出现可以极大地缓解这一问题,例如教师在介绍“分子”的概念时,首先通过一段微视频的演示,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视频演示为“画面出现一只蜜蜂,它奔向花丛去采花蜜„„”。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蜜蜂要奔向花丛呢?”伴随着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较为轻松的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增加,课堂氛围也随之活跃。3.3计算机三维技术的具体应用

计算机具有三维图形处理能力,它可以把一些相对抽象的知识或危险系数较高,不便于操作的实验内容,通过计算机三维技术进行制作,最终以3D动态视频的形式在大屏幕或投影终端输出。其中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静态变为动态,微观过程宏观化等都是3D技术的极大体现。例如,在“离子键与共价键”的知识点中,如果运用传统教授法,则讲授过程抽象、枯燥、概念模糊,学生理解难度大,但是如果运用3D技术模拟核外电子运动和化学键的形成就会相对直观,形成离子键时的电子的转移、阴阳离子的形成、离子间引力与斥力的平衡等都有清楚的表示,学习过程不再抽象、乏味。3.4网络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

在电教手段中,网络课程已经不再是陌生的话题,网络课程对于需要借助实验演示以及动作模拟的课程非常有效。化学网络课程包括:课程演示、实验演示、习题以及拓展资源四部分。其中课程演示是课堂教学环节的重点摘要演示;实验演示是实验课全貌的重现;习题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考察,通过网络习题学生完成自我检测,最后拓展资源是与本章节相关联的理论知识与实验知识的补充,是现有知识体系外的内容拓展。网络课程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拓展知识面上都有不错的表现。4.结束语

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的重要意义在于合理而恰当地选择电教资源,切忌一刀切。中学化学课程一线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拓展教育资源,让教育技术更好的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上一篇:整机事业部主任个人年终自我总结下一篇:教师个人素质提高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