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24-05-23

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共10篇)

篇1: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电教论文《浅谈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电教手段以声感、形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让课文中的人事、景物跃出纸面,在大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愉快、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怎样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呢?

一、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二、运用电教手段,把握时机。

三、运用电教手段,具体感受美的情景。

四、运用电教手段,直观演示。

五、运用电教手段,掌握朗读技巧。

关键词:学习兴趣 把握时机 感受美

直观演示

朗读技巧浅谈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电教手段以声感、形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让课文中的人事、景物跃出纸面,在大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愉快、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怎样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呢?

一、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语言是一种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人们流览这些符号时,脑海里立即会出现丰富多彩的形象,从而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而对那些缺乏生活经历的孩子们来说,要他们面对一大堆的抽象符号去理解、体会,可真是件苦事!怎么才能使学生愉快地学?我尝试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让抽象的语言文字活起来,让课堂变成有形有声、有滋有味的乐事。如我在教《望庐山瀑布》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我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到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变畏学为乐学了。

二、运用电教手段,把握时机。

电教媒体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确定的。媒体的演示时机,应和教学需要有机结合。整体感知课文,包括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的感知和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知。如能借助录音、录像、投影媒体,则可多角度地引起学生的感官兴奋,增加感知强度,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感知课文。例如:教学《长城》时,我提出长城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从长城可以看出这项工程有哪些特点?即播放录音,再演示投影。引导学生从“高”、“巨石”、“重”、“平整”、“紧密”等词语,领悟出这工程的“宏伟”和“精巧”。这样学生如临其境,对景物有了感知。

三、运用电教手段,具体感受美的情景。

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愉悦的事物完整形象的反映,感知美是审美过程的起点,学生对于艳丽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有一种天然喜爱的倾向。人能感知生活范畴中事物的美,辩别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主人公。在行为上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这就是审美知觉,它是建立在感性知觉之上的。利用电教手段,使学生对美的表现更为直观和丰富。通过绘画和录音、录像技术把凝固在文字教材中的各种静态美以形象的画面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音乐等形式加以充分地表现,活化为耳闻目睹的视听觉符号。根据这一点,把语文课文中美的形象、事物通过录像、投影、计算机展现出来,创设一定的意境,让学生感知审美形象、产生美的情感,陶冶其情操,直至使学生拥有鉴赏美的大脑和创造美的双手。以《桂林山水》一课为例。教学中我运用自制的课件,让学生眼观“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美景,耳听优美的乐曲,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以此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总之,教学过程中,形式多样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灵活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一块黑板一支笔,—个先生一张嘴”的授课模式,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崭新的视听氛围之中,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妙不可言的作用。

四、运用电教手段,直观演示。

《海上日出》记叙了海上日出的过程及在不同的情况下的日出奇观。日出的过程及景象,适合用活动画面展示。我制作了精美的投影片,日出前、日出时的情景,可用重叠的投影片改变颜色和亮度;太阳完全跳出海面,一片耀眼的金光,可以通过太阳的移动上升,画面鲜艳夺目的光彩表现课文的语言。

五、运用电教手段,掌握朗读技巧。

《观潮》是篇阅读课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层次分明,是篇很好的朗读教材。在教学中,我不是枯燥地讲解朗读技巧,而是借助“钱塘江大潮”,用实景形象刺激学生的语言表达,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汹涌澎湃地钱塘江大潮奔腾而来的景像,使学生具体地感受一下语言表达的能力。接着我让学生当小导游,给《钱塘江大潮》配上解说词,学生都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他们争先恐后地做小导游。由于有了感性认识,又有生动、形象的画面作提示,学生对语言的把握都比较准确。他们能读出潮来之时的气势,体会到潮来之时的壮观。这节课,学生学得生动、愉快,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

实践证明,小学语文学科运用现代化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教改的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时、适量运用电教手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化难为易,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想象、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强化学生记忆,拓宽学生视野。我肤浅地认为:电教媒体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山东教育》

篇2: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让学生学的兴趣盎然,老师教的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与乐的目的。

关键词:电教媒体;小学语文教学;作用

我们的国家要在充满挑战和竞争的二十一世纪中跻身于强国之列,最根本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教育。从战略眼光看,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将是一个从观念,思想到方法,行动都不同于二十一世纪的全新教育;而这个全新的教育又将以“教育现代化总揽全局”方能实现。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阶段的当务之急,必须真正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沉闷气氛,在教师的帮助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现代化。然而,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实施教育,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因此,必须通过运用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非常形象、直观、生动的学习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努力达到看得见、听得进、学得会、记得牢、用得活的最佳效果。而教育手段的科学化——电化教学,无疑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市对所学才来哦的兴趣。”对于年龄尚小,监视狭窄的小学生来说,兴趣不稳定,且自制能力很差,尤其低年级学生。那么,如何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提高其关产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视听并茂,趣化教学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电化教学根据自身声象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以直观、形象的图像,严厉的色彩,逼真的音响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先让学生闭幕倾听配有音乐的课文朗读录音,逼真、生动、优美的声音,使学生仿佛来到了西沙群岛,紧接着是让学生一边看投影上西沙群岛的美景,一边讲解启发。这样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批颊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生长着奇特树木的海岛和鸥鸟翩飞、嬉戏、孵卵、多种鸟蛋堆放于鸟巢等新奇有趣的事物活生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加上适时适度的点拨,始终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处于情绪预约的状态之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创设教材意境,以景激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展。

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主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能引发学生的极大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那么,学习也就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抓住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变化的特点,描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诱人与物产丰富。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情与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小兴安岭没有感性认识,任凭老师“千呼万唤”,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景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上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小兴安岭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同学们兴趣盎然。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用语言描述:“请大家上飞机,系好安全带,注意安全。”同时播放录音,教师里响起隆隆的飞机声,逼真的声音,仿佛真让学生乘上了飞机,来到了小兴安岭。同学们一睁开眼睛,又从电视屏上看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的景色,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小兴安岭真美啊……学生置身于小兴安岭的美景之中,新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和爱?这里运用电教媒体,达到了“入境使与亲”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学习呢?激发学生情感,以情促思

人的情感是在情景之中产生的。教学中借助图象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定情景之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翠鸟》是一篇介绍翠鸟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常识性课文。全文洋溢着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教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大家看录象,录象里的翠鸟色彩明艳动人,歌声清脆婉转,动作轻盈敏捷……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很快,翠鸟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翠鸟很美丽、真可爱,我很喜欢它”。有的说:“翠鸟很机灵,叫的真好听,真希望有这么一只翠鸟。”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我又问:“你们喜爱它的哪些方面呢?说出理由。”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翠鸟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录象中翠鸟形象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情趣化的教学是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求知”的目的。启发想象,开发创造潜力

想象是借助表象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每个学生都可以而且应该发展创造力,并在创造活动中体味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教育使

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活动,这也是教育成功的标志。

教《惊弓之鸟》一课时,学生对更赢只拉弓而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我设计了一幅抽拉活动片,并录制了拉弓声和嘶鸣声。学生初读课文后,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得出:更赢听到大雁叫声悲惨,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于是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声像并茂的电教演示使难点突破,而且焕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使他们领略到创造成功的愉快。5 形象直观,能化繁为简

电化教学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一些好的幻灯片及课件在教学中运用恰当,能演示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是学生一目了然,并不需老师费太多口舌,化繁为简。

如在教《狐狸和乌鸦》一课,“乌鸦嘴里的肉为何会掉下来?”出示幻灯片后,学生就能清楚地了解到:乌鸦嘴里的肉要用“牙齿”来咬住,一张嘴,就会掉下来。这样一个简单的演示,比花长时间的讲解效果更好。

篇3: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市对所学才来哦的兴趣。”对于年龄尚小, 监视狭窄的小学生来说, 兴趣不稳定, 且自制能力很差, 尤其低年级学生。那么, 如何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进而培养提高其关产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也主张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 设法营造一个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电教媒体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重要手段, 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 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爱学”、“乐学”, 有效地提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1 视听并茂, 趣化教学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电化教学根据自身声象并茂, 视听结合的特点, 以直观、形象的图像, 严厉的色彩, 逼真的音响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 先让学生闭幕倾听配有音乐的课文朗读录音, 逼真、生动、优美的声音, 使学生仿佛来到了西沙群岛, 紧接着是让学生一边看投影上西沙群岛的美景, 一边讲解启发。这样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批颊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生长着奇特树木的海岛和鸥鸟翩飞、嬉戏、孵卵、多种鸟蛋堆放于鸟巢等新奇有趣的事物活生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加上适时适度的点拨, 始终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处于情绪预约的状态之中, 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

2 创设教材意境, 以景激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展。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 色彩丰富的画面, 主动可感的声音, 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 学生置身其中, 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 能引发学生的极大兴趣, 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那么, 学习也就成了一种轻松愉快, 主动求索的过程。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 抓住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变化的特点, 描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诱人与物产丰富。语言流畅, 文质优美,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情与爱。然而, 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 对小兴安岭没有感性认识, 任凭老师“千呼万唤”, 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 而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景教学, 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上这一课时, 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小兴安岭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同学们兴趣盎然。然后, 让学生闭上眼睛, 用语言描述:“请大家上飞机, 系好安全带, 注意安全。”同时播放录音, 教师里响起隆隆的飞机声, 逼真的声音, 仿佛真让学生乘上了飞机, 来到了小兴安岭。同学们一睁开眼睛, 又从电视屏上看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的景色, 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小兴安岭真美啊……学生置身于小兴安岭的美景之中, 新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和爱?这里运用电教媒体, 达到了“入境使与亲”的目的,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学习呢?

3 激发学生情感, 以情促思

人的情感是在情景之中产生的。教学中借助图象烘托, 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定情景之中, 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 入境生情, 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 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翠鸟》是一篇介绍翠鸟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常识性课文。全文洋溢着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教这篇课文时, 我先让大家看录象, 录象里的翠鸟色彩明艳动人, 歌声清脆婉转, 动作轻盈敏捷……同学们通过耳朵听, 眼睛看, 脑子记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很快, 翠鸟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 我就让学生说说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翠鸟很美丽、真可爱, 我很喜欢它”。有的说:“翠鸟很机灵, 叫的真好听, 真希望有这么一只翠鸟。”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 我又问:“你们喜爱它的哪些方面呢?说出理由。”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翠鸟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 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录象中翠鸟形象的回味, 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 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样情趣化的教学是学生易懂难忘, 达到“乐中求知”的目的。

4 启发想象, 开发创造潜力

想象是借助表象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天真烂漫, 想象力丰富, 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动的表象, 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积极主动地去思索, 去创造的热情。每个学生都可以而且应该发展创造力, 并在创造活动中体味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教育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创造性的活动, 这也是教育成功的标志。

教《惊弓之鸟》一课时, 学生对更赢只拉弓而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我设计了一幅抽拉活动片, 并录制了拉弓声和嘶鸣声。学生初读课文后, 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 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得出:更赢听到大雁叫声悲惨, 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于是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 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声像并茂的电教演示使难点突破, 而且焕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 使他们领略到创造成功的愉快。

5 形象直观, 能化繁为简

电化教学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 一些好的幻灯片及课件在教学中运用恰当, 能演示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是学生一目了然, 并不需老师费太多口舌, 化繁为简。

如在教《狐狸和乌鸦》一课, “乌鸦嘴里的肉为何会掉下来?”出示幻灯片后, 学生就能清楚地了解到:乌鸦嘴里的肉要用“牙齿”来咬住, 一张嘴, 就会掉下来。这样一个简单的演示, 比花长时间的讲解效果更好。

篇4: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古诗不是儿歌,不能一读即懂。在这种情况下,巧妙地利用电化教学的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及其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鲜明、生动、清晰的视觉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师生之间的共鸣,就能变“畏学”为“乐学”了。如在教《望庐山瀑布》时,他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把“庐山瀑布”来个特写,声情并茂地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至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电教手段帮助理解字词

古诗中的一些字词都应讲古义,用今义讲是不合适的。如“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走”当讲“跑”,而非今之“走”;有一些字词的解释又是很特殊的,如“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当讲“因为”,而非“坐下”;更有一些词应当结合具体的语境帮助理解,如果教师生搬硬套,学生是不能牢固掌握的。如他在教白居易的《草》时,就借鉴于永正老师的教法进行——

师:“离离原上草”中“原”指的是草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请看——(投影出示草原图,图上的草长得非常繁茂)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一棵挨着一棵,一眼望不到边。

师:说得太好了!你们看了这幅图,一定知道“离离”的意思了吧?

生:“离离”就是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说得对极了!谁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生:……

一个小小的投影片,就帮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并掌握了“离离”的意思,还适时进行了说话训练,何乐而不为呢?

三、运用电教手段指导练习朗读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虽然短小精悍,但意境深远,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回味无穷。在反复的诵读中,对诗的含义会有更深的理解和意会。而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则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带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在教完《望庐山瀑布》后,他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跟着配乐录音练读,这样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后,他把孩子们的朗读录下来,放给他们听,再跟课文录音比一比、评一评,然后再读。学生对这首诗的气势和内涵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领会。

四、运用电教手段提高欣赏能力

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于理解、体会。而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他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多媒体动画。画面上,草木葱茏,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峰峦叠嶂。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多媒体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儿便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从而达到提高欣赏能力的目的。

总之,在古诗文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电教手段,不仅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学得扎实有效,更能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篇5: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是通过现代化媒体,提高教学效果,去掉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满堂灌”所造成的僵滞气氛。电化教学的运用,对学生而言本身就带有启发性,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电教媒体;直观教学;形象灵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5-0086-01

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革和完善传统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更好地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多年了,刚站上讲台的时候,电化教学刚起步,如今已发展得如火如荼。电教媒体早已不是新名词。实际上早已被教师们应用起来了,同时广大教师也从中领略到了电化教学的绝对优势。根据小学生极其富有好奇心和新鲜感的特点,作为孩子们的执教老师,如何利用好电教媒体在课堂这一有限的空间里为他们创设求知的情境,我认为已经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至关要点。

电化教学是通过现代化媒体,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恰当正确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发挥其动、静、分、合,明显形、声、色、调并茂,表现手法多样化和直观性突出的特点与功能,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而且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电化教育方式,对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满堂灌”所造成的僵滞气氛,激活学生学习思考的主观能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地、充分地利用教学媒体,到底有哪些作用呢?根据自己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运用电教设施的实践,认为电化教学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下面谈一谈我的做法,仅供参考。

1.电教媒体的直观性和具体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课文知识的传授基本上靠的是讲解法,这种单

一、重复的教学模式对小学生的学习来说,带有一定程度的强迫性,学生只能机械地、被动地学习,而缺乏必须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双边”活动的开展也就有很大程度的无目的性。另外,有些知识性较强或理解性的内容,必须依赖学生的想象、联想,才能达到教学目的。而事实上,小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有限,教师语言的表达很难达到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的境地。如果借助电教媒体来教学,效果就十分明显了。例如,在上李白的《静夜思》一课时,在轻柔低缓的声乐中,多媒体展示在屏幕上的首先是一幅这样的画面:皎洁的月光从敞开着的窗户映照进来,窗前一位斯文的中年男子背着手,仰望着夜空。许久,他缓缓转过身,长叹了一口气,他一边来回踱步,一边喃喃自语:“唉!不知道他们母子过得怎样?”接着转换镜头,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又一幅画面:明月透进一间简陋的房子内,床上坐着一位面带愁容的古装中年妇女,她怀中搂着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望眼睡熟在她身边的另一个稍大一点的孩子后,轻轻拍打着怀中的孩子,低声说:“噢,乖孩子,睡吧,你爸爸就要回来了!你爸爸就要回来了!”镜头再转回到男子,这时他坐在一张方桌前,正双眉紧蹙,奋发疾书。特写镜头:一张信笺纸上,正楷书写的是:“床前明月光,凝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时,伴随着轻音乐,画外传来诵读该诗的低沉浑厚的男中音……这样的教学设计,通过生动具体的画面内容,不仅剖析了《静夜思》一诗的全部内涵,而且启迪学生能迅速准确地理解题目中“思”的具体对象“明月”在诗中的纽带作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被画面音响所吸引,积极参与思考,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电教媒体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学生学习的动机主要源于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而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反映在认知内驱力,即学习动机是以好奇和好胜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很早就开始探究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诸如新异的影像、声响、光彩等。由此这种来自外界的刺激,从而使学生产生“那是什么?这是什么?”的好奇心理,这正是小学生产生求知欲望的表现。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借助学生的这种好奇贪新的心理因素,为培养他们学习祖国语言的兴趣,逐渐完成学习语言基础知识相关的识字、组词、造句、构建简单文句的教学任务,使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口语交流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而传统教学中的先讲后练,讲练同步的教学方法,容易削弱和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味地让学生反复诵读思考,学生又容易产生乏味心理。像讲解第五册中《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等文,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通过电脑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让文字叙述变成画面放映,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通过真正的画面图像,学生将会对“美丽、富饶”的相应内容有了具体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深厚情感。

3.电教媒体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电化教学设施为教师灵活制作课件提供了便利,只要教师熟练地掌握电脑操作技术,就可以通过相关的资源网点,下载教学中所需的资料,也可依照课文要求,自行设计制作课件。如讲解《赵洲桥》一文,虽说课本有插图,但毕竟是静态的,如果教师能将《赵洲桥》的有关内容及实景在课堂上放映出来,并通过虚拟手段,将课文中的内容变成图像,就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和主旨,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我们民族的伟大。当然,一些文字性较强的内容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夜宿山寺》、《登鹳雀楼》采用这种教法,效果比讲解、练习要好得多。

4.电教媒体的启发性和创造性

素质教育的要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电化教学的运用,对学生本身而言就带有启发性,加上教师恰当的引导,会使学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通过投影和分别放映《赵洲桥》的静、动画面,学生就会对《赵洲桥》有了比较全面的印象。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观察事物的方法,而且能很快理清文章记叙说明的顺序,进而对各段内容和段意有了准确的把握。在学习这一课后,再给学生布置一篇体裁相同的作文,让他们仿效写作,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范文的启迪下,都能写出较好的习作。

篇6: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化教育设施已相当丰富,普及。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发挥电教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运用电教手段,激情引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了兴趣,那么,他作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兴趣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感受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电教媒体的运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

例如在教学《比多少》时,可以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现在就让我们来看段动画片吧?(故事导入)画外音:我是兰兰,今天要和豆豆去果园摘果子,小朋友们,你们也想去吗?那就赶快准备好吧!

动画演示:果园里,兰兰很专心地摘果子。

(1)摘下一个苹果,一个梨,画外音:“苹果和梨的个数怎么样?”

(2)又摘下一个苹果,一个梨,画外音:“苹果和梨的个数怎么样?”

(3)出现一堆苹果和一堆梨,画外音:摘下的果子越来越多,现在苹果和梨的个数同样多吗?

利用多媒体,结合故事导入,并配有轻快、活泼的背景音乐,创设“生动活泼、愉快宽松”的学习环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运用电教手段,以旧联新,搭桥铺路

如采用这种“温故而知新”方法,在投影片的设计上要找准旧知识和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并因情况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联想式:如教《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做一框两幅抽拉投影片。教学时,先出示两两半径分别为5厘米和2厘米的圆,让学生先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然后启发学生想:圆的面积和环形面积有什么联系?能从两个圆的面积得出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最后老师演示抽拉投影片,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形成两个同心圆。学生

通过形象直观的投影演示,理解了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从而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扎实。另一种是对比式,如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先投影显示六个梨、三只盘子,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把六个梨平均分放在三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这 时老师在投影仪上又加一个梨,这时继续让学生把七个梨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对知识得掌握也较为深刻。

三、运用电教手段,发展创新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新授课的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的表现力,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抽象、宏观、微观的限制,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先出示火柴盒、牙膏盒、文具盒、木箱等长方体实物,然后隐去它们的材质、图案、色彩剩下要研究的几何图形。在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时,用着色、闪烁的方法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顶点、棱的个数;用三组颜色表示相对面、相对棱,用动画平移的方法将相对的面、相对的棱平移后完全重合,使学生认识到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多媒体生动形象直观,演示方法灵活多变,降低了对抽象问题的理解坡度,通过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的反复思索,学生会深刻掌握和发现事物规律,在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运用电教手段,解决困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处介入电教媒体,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五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 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投影在银幕呈现“切割”、“ 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

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运用电教媒体,开阔视野,增强互动。

学校建成校园网和联入国际互联网,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学生通过访问网络上相关的网站获取知识。一方面,学生可以学到丰富和扩展了的书本知识,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另一方面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首先,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学生由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其次,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由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被动接受知识的“配角”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的“主角”,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最后,增强师生交互性。网上交流,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使教师在教学中受到了启迪,获得了灵感。

篇7: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年级是小学生作文起步阶段,也是儿童智力发展、语言发展最佳期。因此,抓好作文起步教学非常重要 。而运用电教媒体教学,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和听说读 写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学生观察,能激发学生观察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的观察往往处于无意观察和笼统观察阶 段。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直观现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优美的音响极易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是指导学生有意观察事物抓住特点,进行说写训练的最佳手段。如 说话训练“你最喜欢的动物”选用了学生最喜欢的动物小白兔,巧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来指导说话,教学时播 放配有轻音乐的表现小白兔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内容的录像,并在放录像前先提出观察说话的.要求。悦耳的音乐 ,诱人的画面,使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有的情不自禁地赞美着:“小白兔多美呀!”教者按先整体后部分、从 头到尾的顺序指导学生观察。放录像采用特写定格的方法,依次显示小白兔的各部分,让学生边观察边说话, 使学生变无意观察为有意观察,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指导学生连起来说几句话,则采用放慢镜头的方 法。课堂上学生跃跃欲试,一只只小手举得高高的。有的学生说道:“我最喜欢小白兔,它长着一身洁白的毛 ,漂亮极了。头上竖着一对长长的耳朵,一双又圆又红的眼睛象宝石一样,长着一张三瓣嘴,吃东西时一动一 动的,多有意思呀!”还有学生说道:“小白兔的尾巴短短的,象个棉球,它前腿短,后腿长,走起路来一蹦 一跳的真可爱!”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能说出一段通顺而连贯的话,说明教学是成功的。这成功来自于巧用 电教媒体和教者的巧妙指导,从而激起学生的观察兴趣,获得有目地进行观察的效果。

观察有序是观察最基本的品质。只有观察有顺序,作文时才能言之有序。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看图说话 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用投影片指导学生看图,便于调控学生的视力焦点,是简便易行的方法。指导学 生看图,我归纳了一下口诀:全面看图,看懂主要内容;分部看图,看懂具体内容;最后连贯看各部分内容。 这顺序就是“整体――部分――整体”顺序,按照这个顺序指导看图,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小白兔 运南瓜》,上课时首先打出三幅投影片,让学生联系起来整体观察。如果不联系观察,不看第一、三两幅图, 怎能看懂第二幅中小白兔受到启发才想出办法的内容呢?这样有条理地去观察全图主要内容就看懂了。再按顺 序分别打出三幅图,根据主要内容,逐图仔细观察,指导学生看懂每幅图的画面,想象具体内容。最后整体观 察三幅图,疏通思路,把握中心,抓住重点,为说话写话作准备。

再如看图说话《公园的花不能摘》是一个单幅图,为了培养学生按顺序观察的观察能力,我制作了复合投 影片。教学时,首先用投影仪打出完整的画面,从整体入手使学生看懂图;然后分部看,去掉上边的人物画面 ,观察画面的背景,使学生弄清图上的通过景物反映的时间、地点、主题背景;再覆盖上人物画面,仔细观察 人物的动作表情,想象人物是怎样想的,怎样说的,怎样做的;最后连起来总结图意。观察有序了,说话也就 有条理了。

观察的另一个重要品质就是抓住事物特点仔细观察。事物有它的共性,也有它的个性,而个性是区别其它 事物的特征。观察时,只有抓住事物的特点,边看边想,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才能深刻地了解事物,认识事 物,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把

篇8: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电教媒体可为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氛围

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 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 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 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 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 荡起思维的火花, 使学生产生爱学、乐学的情感,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起师生之间的共鸣, 以达到预期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如《鸟的天堂》一课, 引入课文时, 可利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那茂盛的大榕树绿得发亮、绿得可爱, 那众鸟纷飞、百鸟争鸣的生动场景, 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 仿佛置身于“鸟的天堂”。这样, 情随境生, 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又如教学《瀑布》一课, 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录相, 屏幕上那瀑布的声响气热和壮观景色, 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了学生的积极反应, 不少学生翘着凝望, 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 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 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 化静为动, 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 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二、电教媒体可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

语文教材中, 有些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 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 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 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 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草原》一文中“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就像只用绿色渲染,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句子中的“勾勒”、“渲染”这两个词语比较抽象, 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这时可利用电教媒体以动态的效果展示给学生, 把中国画和工笔素描的作画过程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 给学生直观的形象, 教师再稍作点拨, 学生茅塞顿开。这样, 原来枯燥的词语立刻鲜活起来, 本来不易于用言语解释说明的也变得一目了然, 同时, 学生也通过形象的流动变化的画面充分地领略到了草原风光的美丽, 并沉醉其间, 回味无穷。

三、电教媒体可为学生朗读激发丰富的情感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 具有移情、激趣, 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 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电教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 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 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 我利用电教媒体, 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 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 一边欣赏着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 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 学生被带进了神秘的海底世界, 并产生了如置身其中的感觉, 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又如《五彩池》一课, 伴随着优美的旋律, 娓娓动听的诵读, 屏幕上的五彩池千姿百态、形状各异, 在阳光的照耀下, 闪耀着各色光芒, 真是神奇瑰丽、奇妙无穷。它以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挥之不去。学生余兴未尽, 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 一种愉悦明快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此时, 我因势利导, 以境引情, 引导学生带着五彩池的赞美之情朗读课文。由于学生进入了课文描述的情境, 被五彩池的神奇和美丽所感染, 朗读兴趣随之而生。

此外, 教师指导朗读时, 还可利用电教媒体的动画功能, 对一些关键词语、优美段落进行闪烁、变色, 放大等技巧处理, 让学生反复品读, 深入揣摩, 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四、电教媒体可为思维创新带来无限的遐想

在当今的语文教学活动中, 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因此, 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 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电教媒体进入课堂, 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学中, 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 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 唤起学生的兴趣, 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 产生创新的火花。

古诗的语言非常精炼概括, 具有跳跃性, 给人留有一个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教师可抓住契机,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内容, 充分领会诗的美感, 并尽情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 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 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 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多媒体动画, 画面上:草木葱笼, 苍翠欲滴, 危峰兀立, 峰峦叠嶂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 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 景象美不胜收, 多媒体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 给学生以美享受。通过教学, 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 领悟美, 达到提高欣赏能力的目的。关键看教师善不善于利用有利因素来激发学生思维, 训练思维的创造性, 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9: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教师可以利用理论课的空间,课前充分做好准备,了解和分析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结合实际,有的放矢。通过体育录相带、VCD碟等把教材的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融为一体,全面刺激人体各器官,能使学生从角度轻松愉快的接受信息,避免呆板的讲解和空洞的说教。

二、正确利用电教手段,能成功突破教学中的难点,突出重点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的限制,许多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技术动作难以掌握和完成。如果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充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也为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果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知识的获得及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现代教学手段将声、音、动作引进体育课,以其绚丽多彩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响和情感丰富的讲解,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并驱使学生积极思维,如在讲解“蹲距式”起跑时,用电视录像演示起跑的全过程,学生可加深对动作要领的领会,这样激发了学生爱好。同时用flash展示运动员比赛的四个环节。让学生进行具体的观察和分析,并指出运动员在跑中的受力部位与易犯的错误和动作的配合顺序。使学生头脑中建立了初步的动作概念,再采用一些有效的练习方法,这样始终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体育骨干在学生中的地位。

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各种不同的运动技术难点、重点及常见错误动作制作成课件,在学生上课时让学生观看,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比较,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给出几组不同的挺身式跳远的模拟镜头让学生开展协作学习。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交流、讨论,从而得出挺身式跳远的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等技术要求及注重事项;然后分小组汇各组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出挺身式跳远的动作技术要领。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有关知识和技能,并把握了学习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合理利用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育环境

由于体育室内理论知识教抽象,文字,材料,插图单调。体育实践课动作技术强,结构复杂,学生理解吃力,模仿不得要领。如果把理论和实践知识有创造性地制成投影片,并与录像带,VCD碟片的部分镜头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技术动作,通过“慢镜头”或“定格”的方式逐渐展现在学生面前。逐次讲解各个分解动作,抓住重点,讲深,讲透,让学生在屏幕上清楚地看到所要掌握动作的技术要领,增强理解深度,激发学习的兴趣,创设教学环境,以动静相结合,声像合一,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指导实践,从而有效地调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的综合性,趣味性,应用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利用电教手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从美学角度讲,体育本身就是审美意识的物态化。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景,再现现场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体育课堂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更可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陶冶情操。像韵律体操、各种运动技能技巧、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课的学习都需要教师自身示范动作,且体育教学内容之多,技能之大,大多数体育教师难以样样精通的。如果使用电教手段,运用媒介来塑造美的形象。就可以真实的反映出体育教学中的各种技能技巧,可较好的帮助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欣赏及评价。如在韵律体操教学中,许多学生只是机械的模仿学习,不能真正地领悟其中美的价值。通过有计划地、有组织地使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观看韵律体操的录像,同时加上体育教师的技术指导,学生们就逐渐领悟了其中美的内蘊,陶冶了情操,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他们的动作也显得舒展、大方并初具欣赏韵味了。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正确对待诸多不利因素,处理室内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从而合理使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优化教学环境。同时,对每位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来说,都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的电教手段,从而使体育教学能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篇10:谈电教媒体在说话课教学中的作用

三水区西南中心小学

岑少敏

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声像同步,图文并茂,界面友好的特点。能为说话教学创设生动、形象和逼真的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从而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和审美情趣;拓展学生的语言;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众人面前能有胆量地说。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说话水平的目的。

一、激发说话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向人表达的欲望,逐步养成爱说的习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由于直观的刺激作用,使学生提高对所学问题的兴趣,激发起能够战胜疲劳的新力量。”说话教学亦然,教师借助于电教媒体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利用活生生的画面和音响刺激学生感官,拨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说话动机。

如教学看图编故事--《皮球掉进池塘了》,上课伊始,电视屏幕上出现茂盛的大树,碧绿的草地,清澈的池水,活泼可爱的小猴„„生动的画面配上轻松悦耳的音乐,为学生营造出和谐欢快的学习氛围。接着,指导学生由景到猴到事,一一观察,说说画面大意,使学生对故事的前因后果有一个整体了解。进而启发引导:“我们能想到小猴是用什么办法捞起皮球的吗?”饶有兴趣的问题进一步激起学生说的欲望。然后相机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要开动脑筋,帮助小猴想出更多的好办法,并且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给大家听。比一比,看谁的办法多,谁的办法好,谁讲的故事完整。

二、激发审美情趣

小学生对客观世界具有审美情趣,容易激发说话动机。因此,我特别注重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让学生感兴趣的丰富多彩的情境,引导他们在感知情境中,产生审美的情趣,进入审美活动中去,形成以“境”之“美”激发审美之情,又由审美之情激发描述情境之“美”的动机,进入以童心和童情去表现客观情境美的语言活动中去。

有一次上课,我用多媒体组合出示了一只小白兔在长满野花的草地上蹦蹦跳跳。全班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发出欢笑声,表达对小兔子活泼可爱的喜爱之情。我充满感情地说:“啊!这是一只多么美丽、多么可爱的兔子!你们喜欢吗?”同学们兴奋地说:“很美!”我接着说:“大家仔细看看,小兔子美在哪里?”于是,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从兔子的形态、毛色、五官、四肢和尾巴一一展开审美活动,用喜爱的感情和生动的语言把小兔子的外形描述出来。我在教学过程中既有句子的训练,又有说好一段话的训练,并引导学生在描述白兔的语言活动中,表达喜爱动物的童情,使学生在充满爱美的话的状物素描中,尝到了说话的乐趣,感到说话的“易”和“乐”,因而爱上了说话。

三、拓展语言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应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恰当运用电教,能帮助学生说出通顺连贯,生动优美的语言。

例如,教学《小猴子下山》末段,讲到重点词句“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时,并不急于分析讲解,而是用摄像头投影相应的插图,并问学生:图上小猴子神态怎样?学生有的说生气,有的说后悔,接着启发学生思考:这时小猴子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联系上下文很快说出自己的感受:“我真不该太贪心啊!”;“早知这样,我才不追小兔呢!”;“我为什么什么也没有呢?”„„学生用不同的语句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不是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语言创新。

四、发展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作。启发想象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又为学生说出内容具体,给人耳目一新的话创造了条件。小学生的想象主要通过对事物的表象认识而产生。表象越丰富,想象就会越感兴趣。在说话课教学中,善于运用电教媒体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形象,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表达思想的欲望。

在设计《春天多美丽啊》这个说话软件时,我有意识地把天空中的几朵白云做成了不同的形状,而且白云的形状会变化,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结合丰富的客观表象给学生造成“直接的印象”。学生把白云比作是“刺胃、棉花、骆驼、小鸟”等,还用上了“有时像„„有时像„„有时像„„”的句式进行表达,激发了学生说话的兴趣,使学生在说话中展开想象,激活思路。

五、发展思维的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通过思维,学生可以认识那些没有作用于他们的事物,也可以预见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可见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智力发展的核心,是学生获得新知识,进行创新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

低年级的学生思维具有很大的成份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常常以一定的具体感性认识为基础,展开“形象--抽象”的思维活动。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指导看图说话《小兔搬南瓜》的第二幅图时,思考“小白兔看到车轮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学生很难把车轮和南瓜联系起来说。于是我就利用CAI软件在电视的屏幕上出现车轮和南瓜图,问学生:“车轮和南瓜的形状都是怎样的?”学生一看电视屏幕就讲出了答案,我又问:“你们平时看到的车轮会怎么样?”学生一时想不出答案来,我马上在电视屏幕上出现滚动的车轮,学生立刻说:“车轮会滚动。”我又顺着学生的思路继续问:“车轮是圆的,会滚动,那么南瓜也是圆的,会不会滚动呢?”学生异口同声说:“也会滚动。”“你们真聪明,和小白兔的想法一样。”我边说边出示滚动的南瓜。接着我请学生说说第二幅图的内容。学生纷纷举手,争着发言。

学生借助具体语境进行了初步抽象:圆形的东西都会滚动。其思维以触及了属种概念,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六、训练说话胆量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语言表达与所处环境有着紧密联系。有些学生课堂上说话时声音细微,语言不清,而课外说话又音高八度,快如流水。其重要原因就在于课外生活为其说话提供了“自由”的天地。可到了课堂上,面对严肃的气氛,小部分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羞涩和胆怯,一旦让其当众发言,他们便会出现大脑“一片空白”,嘴巴“不听使唤”的现象。这就告诉我们,课堂里,通过情境创设,淡化课堂气氛,强化生活气息,淡化学生角色,强化情境角色,使课堂接近生活,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思维”、“自由表达”的氛围。这样,纵然胆量再小的孩子也会在这自由生活中自由演说。

如,看图说话《扫雪》,其画面反映儿童生活,富有儿童情趣。为缩小课堂与生活的差距,教学时运用电教媒体巧妙转换,合理变更,把“看彩图说话”变为“看热闹说话”。具体这样引导:第一步,一边利用媒体组合出示带动感的画面,一边旁述说:“小朋友,你们都见过雪吧!这是一年的冬天,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天放晴了,放眼望去,大地变成了银色的世界,突然一阵阵笑声从远处传来,是谁呢?他们在干什么呢?是怎样扫的呢?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看一看热闹。”(出示扫雪的热闹场面)第二步,认识地点,找出景点:这热闹的地方在是哪里?你怎么知道的?——了解地点;再说说“扫雪、铲雪、运雪”分别怎样热闹吗?——分点叙述;第四步,整体联系,叙述热闹:我们已经看了热闹,现在该回去了,如果回回去有人问你怎样热闹,你能说吗?我们得好好练一练,回去好说给别人听一听。——整体叙说。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自由表达,学生就能从根本上克服羞涩和胆怯,就有了说话的胆量。电教媒体就其“音”与“像”充分显示了“具体、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在说话课教学中,通过提神的“音”和醒脑的“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器官,确实能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审美情趣,使他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大胆说话,真正尝到了说话的乐趣,从而提高了说话的能力。

上一篇:端午,忆粽香的散文下一篇:安全生产培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