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营企业行政人事管理之我见

2024-05-13

论民营企业行政人事管理之我见(通用9篇)

篇1:论民营企业行政人事管理之我见

论民营企业行政人事管理之我见

尊敬的公司领导:

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垂阅我这一篇粗浅的稿子。受限于工作经历、岗位所处的视野高度以及对企业的全局实际了解不够,文章难免有纸上谈兵之嫌。谨根据我平时在工作中的一些思考和学习,就民营企业行政人事管理工作谈一些我的粗浅看法,文中倘有不当或粗陋之处,贻笑方家之外,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一、我对民营企业行政人事管理工作的职能定位理解

古人说:“治大国若烹小鲜”,管理国家要像煎小河鱼一样小心翼翼。企业的行政人事管理工作,虽然不像国家事务那样纷繁复杂,但同样千头万绪,涉及企业大大小小方方面面,容不得一丝马虎。这也说明了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说起行政人事管理工作,传统的观念往往有很多的误解。即使很多从事这个岗位的人员自身甚至很多企业领导,都把行政人事管理工作简单化,视同于人员招聘录用、参保退保、档案管理,日常纪律考勤等简单具体工作。在不少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相比能更直观给企业带来效益的销售业务地位更是相差万里。

行政人事部门应该是企业重要的部门。销售或者市场开发虽然是企业最关键的工作,但行政人事工作是企业发展的保障基础。良好的行政管理与可持续的人力资源发展,同样能给企业创造效益。做好行政人事管理工作是企业有效运转的重要前提,也是经营者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行政人事管理部门担负着企业行政管理的组织实施、具体操作,担负着种种繁琐的行政事务工作,为企业领导和员工更好地投入到生产经营中解放更多精力。

企业行政人事管理工作,包含行政管理与人力资源工作等各方面,但由于行政管理与人力资源也往往交叉重叠,功能相近,所以为精简机构提高效力也往往合而为一。我认为,企业行政人事管理的作用主要是参谋、管理、协调与服务。定位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是企业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为企业领导决策提出更多建议成为左膀右臂;

2.是企业大政方针的具体执行和落实者,从日常事务中解放领导精力;

3.是企业各部门的协调润滑剂,协调企业方方面面工作;

4.是企业领导与基层员工的沟通桥梁,起上传下达的作用;

5.是全企业上下的幕后服务者,一切工作围绕企业效益开展。

二、民营企业行政人事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的发展速度和管理水平能否跟上的问题。民营企业从创立到壮大,往往就是几年的事,“其兴也勃焉”,发展速度较快,而配套的管理制度则一般相对滞后,能否跟上企业的发展速度,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很关键的问题,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2.严格正规的规格制度化管理与实际可行性的矛盾问题。企业走上正轨以后,求进一步发展或者谋求上市,都要涉及到企业一些制度的规范化问题,但专业人员设计的规章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不具备可行性,因此造成在实际管理中有章无依的局面。书面一套实际一套的问题。

3.残酷的竞争淘汰模式与企业人性化管理的矛盾。竞争是企业发展的推动

力,优胜劣汰有竞争才能促进发展;但残酷的竞争与企业要兼顾的人性化管理的矛盾问题。尤其是民营企业有大批的员工是随企业一起创业成长的,要兼顾情感问题。

4.企业发展成本与人才长期培养的问题。企业日常运营中的高成本,与远期投资人才培养的问题。

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的工作要提升到关系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民营企业机制灵活,有较大自主经营权,在优质人力资源上应该有较大优势。但由于观念的制约、思想不够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欠缺等原因,造成以下几点较大问题:

1.招工难:体制上,民营企业相比国营企业,安全感相对要弱。地域因素上,由于宜兴地区的劳动力市场相对较窄,周边又环绕着沪宁杭等一线大城市,外地人才一般难以吸引到宜兴来;本地优秀人才又常流失到外地。宜兴地区经济水平相对富庶,一般人家年轻人都不愿意进企业从事一般工作,许多工种只能招聘到低学历、年纪较大的员工。而招工难的问题,又造成不敢清退不能胜任的员工,造成请不来送不走的局面,浪费企业资源。

2.留人难:由于部分企业给员工的印象是发展前景不够明朗,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够科学合理,重视管理而缺少激励,对员工的培养规划不够长远、或者内部管理不良,造成员工流失现象严重,企业难以留住优秀人才。人员的流失给企业的形象、运营成本、资源配置都带来极大的损失,影响了企业的凝聚力,最终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3.人才难:招工来源少,人才流失大,造成企业的优质人才较少。而人才的不确定性,也导致企业不敢花太多成本在自己的人才长期培养上,这也会影响到员工的职业规划,个人的发展不能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行政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企业都会有的问题,有各种因素,但归根结底,我相信这都是企业从事行政管理从事人员能够解决的问题。

三、对民营企业行政人事管理工作一些重点工作的看法

依赖企业领导的思想重视,把握决策方向,制定正确的战略规划,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化管理,提升从事人员的管理水平。企业的行政人事管理工作是一门系统的科学,不是目前的我能泛泛而谈的。在此,我谨抛砖引玉,谈谈我所理解的最重要的核心工作。

我以为,民营企业行政人事管理工作,除了在企业领导的带领下,遵循科学且具实际可行性的制度,进行科学正规管理,保障企业正常生产运营,不断为企业招聘、挖掘优秀人才外,最重要的是:

通过开展各种工作,打造出一种企业核心文化,改变员工:“民营就只等于私营企业,企业只是老板一个人的,我只是来挣点钱给老板打打工”这种认识,让员工意识到,企业老板是企业的“物资资本”的投资者,而有技术有能力有知识的每一名员工,却是企业的“知识资本”的投资者,员工同样也是企业的投资者和主人,强化员工的归属感,真正的做到让员工以企业为家,个人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从而形成一种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说起来几乎每个企业都有,但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仅限于办公楼楼顶上几个大字或者广告牌上的几句口号。没有说服力沦为空号,并不难称之为

真正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的价值观,它具有很强的凝聚功能。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一种以人为本、以文化为特征、以激发和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的的经营思想和模式。

通过科学化管理和激励,人性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分享企业远大的发展前景,提供良好的企业晋升和发展空间,指导员工做完善的职业规划,提供完善的职业再教育措施;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体育运动,各种宣讲宣传表彰活动等一系列管理行为来体现。用企业战略目标的透明性,内部分配的相对公平性,人才使用的合理性,职业保障的安全性等反映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所追求的目标是个人对集体的认同,希望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相依的关系,最终使员工依恋并热爱自己的企业。

以上是我对民营企业行政人事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因为对企业没有翔实的了解调查,所提出的一些看法也许对企业没有参考价值。不当之处,敬请领导谅解。

篇2:论民营企业行政人事管理之我见

源课件 w ww.5 Y

K J.cOm 3

浅论城市管理

——开展行政综合执法之我见

城市作为现代要素的载体,实施动态平衡管理势在必行,而动态平衡管理的最佳方式就是行政综合管理,采用这种方式能有效地促进城市的社会管理、经济管理、社区生态环境管理和基础设施管理。

近年来,我县为增强城市吸引力,提升城市形象,以治理、整治城市环境卫生入手,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此过程中,经历了联合执法、专业执法、委托执法等阶段,它们都为城市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在目前的城市管理执法过程中,由于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沿用简单的叠加式,只做加法、减法,不做乘法和除法。城市功能只做内部疏散,不做外部疏散,循环往复,城管盲点增多),不可避免也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职责不清,相互扯皮,城市管理任务难完成;重复执罚,多头收费,群众合法利益难维护;体制不顺,政令不通、政府工作措施难落实;管理不力,执法素质参差,政府形象难树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我县已充分认识到联合执法和专业执法的弊端,已决定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弊端,走行政综合执法之路。那么,行政综合执法究竟有什么好处?又要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真正推动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形象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笔者认为:

作 用

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城管功能,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联合执法、专业执法所不具有的优越性,它表现在:

一、实行行政综合执法,有利于明确职责,营造整洁市容环境

城管综合执法由于执法权力相对集中,在实际运用中更易于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减少扯皮,有利于城市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拥有较全的城管执法职能,这支队伍遇到各类城市管理相对人的违法违章行为时,均可以执法主体对其进行处罚,不存在争权夺利互相推诿的问题,能够使违法行为得以迅速消除。另外城市管理相对人的违法违章行为多属综合违法行为,即一个违法行为往往涉及多个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范,任何一个专业执法队伍都难以彻底消除这一违章行为,如运输车辆沿街泼撒,它既影响市容环境卫生,又损坏污染路面,还影响交通秩序。这一违法行为涉及城管、市政、公安等部门,各单一执法队伍依据各自法律法规很难一下子奏效,这时集各家之能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即可快捷地处理,并能迅速消除其危害,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地维护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的目的。

二、实行行政综合执法,有利于提高城管效能,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

作为代表政府行使市容和环境卫生行政管理权力的职能部门,最主要的就是如何为群众服务好,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的各项功能,使城市管理落到实处,让群众受益。从目前情况看,只有对城市管理实行综合执法才能更好地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一方面,由一支队伍对各种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当事人也容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接受处罚,不必要再到各部门说好话、解释,避免了重复扣押工具,重复交罚款。另一方面,实行综合执法能保障群众正常行使监督权力。由一支队伍执法,就能给群众吃个定心丸,执法队员出现了违规违纪行为,群众就能找到地方投诉,就能有效地行使监督权力。

三、实行行政综合执法,有利于政令畅通,齐抓共管

实行综合执法,一方面可以精简机构,七八杆枪合成一支队伍,不仅指挥有力,政令畅通,而且由于一队多能,它必然能大幅度地降低政府行政执法成本,减少因建立多个专业执法和队伍的政府行政开支,使政府能以较小的投入获得最大化和最优化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合作。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能促使各部门步调一致,不再推诿扯皮,消除因部门之间职能交叉、推诿扯皮而产生的行政负面影响,积极主动地改造各自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四、实行行政综合执法,有利于建立高素质城管队伍,提升政府形象

实行综合执法首先保证了执法队伍的相对稳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行使行政执法职能的组织应当由县政府职能部门承担,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具备相应资格。这样,既符合了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把素质低、形象差的聘用人员拒在了城市管理队伍之外,保证了队伍的高起点、正规化建设。第二,有利于城管队伍的统一管理。实行综合执法,不仅能够统一人、财、物的管(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理,更重要的是能够做到人员整体教育培训,从任务能力、政治素质、风纪仪表、组织纪律等方面统一培训,提高队伍的战斗力,树立城市管理队伍良好的社会形象。第三,查处违规违纪强硬有力。由一个主管部门进行管理完全可以避免令行禁不止的现象,对违规违纪行为可以一查到底。有了一支文明、规范、高素质的城市管理队伍,既为管好城市提供了队伍保障,也为树立政府形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途 径

实施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保证综合执法队伍顺利建立起来,并能正常投入工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以实行综合执法为突破口,进行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种发展趋势,也是改革的方向。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现有职能部门的权力和利益的重新组合及调整,这些部门在认识态度和行动上,都将会有一些不一致的表现。因此,统一各部门领导的思想认识是保证这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到改造城市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认识到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历史性课题,要像抓城市建设那样抓城市管理,从而把对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二、理顺体制,建立队伍

目前,我县创建了省级卫生县城。如何保持这一荣誉,并使城市环境真正无愧于这一荣誉,还有不少的工作要做,其中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知法、懂法、用法的执法队伍就迫在眉睫了。因此,迅速组建一支具有执法主体资格,能最大限度发挥其综合效能的综合执法队伍就非常必要了。从我县实际情况看来,加强和完善一支队伍、两级执法、三级责任、四级网络的系统管理模式,即组建一支高素质城管队伍,执行城管局执法和社区监督;城区单位、社区、城管局共担责任;建立从点到面、到线、到个人的系统管理新模式,就能实现城市管理一体化,做到统一指挥、步调一致。

三、依法执法,提高效能

当今时代已逐渐走入法制社会,依法管理是我们在实行城市管理的必须遵守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规定,在城市综合执法中,规划、工商等城市行政机关可以委托授权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实施行政处罚权,具体来说,这些部门可以委托综合执法队伍进行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只有相关部门委托授权,城市管理部门才能执法有据,高效合理。

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时代的呼唤,是维护政府权威、树立城管良好形象的需要,是城市管理迈进现代化法制管理轨道的最佳途径。它将推进城市长效管理,实现依法治县,开创城市管理的新局面。

文章来

源课件 w ww.5 Y

篇3: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之我见

预算管理是借助于一定的形式,反映预期经济活动、各项目标及资源配置的一项管理工作。利用有关单位各部门的财务信息及非财务资源进行考核、控制,是组织和协调单位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一种管理模式。

预算管理的先决条件是财务人员对会计核算所在的不定环境做出的判断分析,最终不是为了预测,而是实施控制,它涉及到预算管理的权限划分和责任落实,把本身也是一种管理机制,真正实现权责利的有机统一,将预算约束与预算激励对等地运用到相关预算主体之中。

1、预算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单位在

一定时期内资金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经营成果以及分配等资金活动所作的具体安排,主要以现金流量预算,预计资产负债和预计收支平衡等形式反映。

2、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基本原

则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以收定支、不留缺口,认真估算,不得编制赤字预算,按重要程度排序。

3、编制预算的具体方法:

编制部门预算,就是使各预算部门的工作根据管理需要,认真落实政府的政策和方针,履行管理职能,真正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管理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1、在行政事业单位推行预算管理可

以强化资金的统筹管理,保证国家政策的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生活中按照预算管理制度,从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国家的大局利益出发,运用相关手段实施资金的统筹管理。通过各种渠道征集来的资金,一方面为保证单位自身的正常运转提供了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有力地保证了各级部门和单位相关经济政策的贯彻实施。

2、推进预算管理可以保证行政、事业

单位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通过一定的手段、渠道和途径聚集的资金,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再分配,真正实现财政预算的整体目标,因此财政预算的作用也就无可替代。财政资金通过财政预算手段,合理地流向预算各部门,从而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

3、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预算管理可以推进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预算是一国编制的一定时期内的财政资金收支的总体规划。通过收入预算可以反映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反映各项社会建设、发展的整体状况。因此,通过实施预算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掌控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发展趋势和尚存的不足。通过预算收集的这些信息、传递和分析,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制定政策的可行度,不断推进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三、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所存在的不足

1、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财政资金的整体利用效率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部门在编制预算时,经验主义和人为因素普遍存在,简单地为获取预算结果而编制预算,而对于预算的实施情况则无人过问,预算编制部门也就难以调动各个职能部门来认真的贯彻实施。本身预算的编制就脱离了实际而且又得不到有效实施,财政资金也就难以实现高效的利用。

2、预算编制方法急需进一步的完善。

新的预算管理体制以推进“零基预算”作为当前主要的预算方法,即取消往年的基数,根据部门和单位的职责、任务、目标以及下一年度政府的施政计划,结合当前财力,按重要程度进行重新排序,重新测算安排本部门和单位的预算。当前预算单位仍习惯于“上年基数+本年调整”的传统模式,“零基预算”形同虚设。

3、预算管理控制机制不健全,执行过程中的监督考核力度不够。

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执行没有进行应有的控制,在对预算层层分解过程中随意性较大,临时性、计划外的支出预算就难以对其进行相应的控制,使预算的制定和执行脱离开来,相关人员可以人为增改项目内容,提高费用标准,扩大支付范围,以实现自身的利益。在预算期结束后,对预算的整体执行情况没有一个监督和考核,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就难以发现,直接影响了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

4、预算管理制度透明度低、难以保证

法制性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特征。它要求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从编制到执行的任何环节,都需要符合相关的法律程序,都要经过立法机关的审查批准。即政府预算必须赋予它一定的法律效力,公开性和法治性是其最基本的特性。通过实施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公开程度不够,在实施中就难以形成有力的监督,从而阻碍了预算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四、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

1、增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认知程度。

现阶段,虽然我国事业单位大都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实行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但实际上,诸多的单位并未从思想上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受传统思想和习惯做法的影响比较严重,缺乏科学性缺乏规范性是预算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提高当前预算管理水平低下的状况,唯有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一方面要认识到实行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可以实现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要认真贯彻实施;另一方面,在制定执行预算管理制度过程中,要加强各个部门资源的整合,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计划,强化预算管理约束,真正实现预算管理目标。提高预算管理的认识是推行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

2、推行“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

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是预算管理制度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中,要加快推行“零基预算”的预算编制方法,摒弃传统的在上年基础上调整的老做法,积极吸收和采用新的、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零基预算”是一种比较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它在充分考察单位人员、业务发展等要求的基础上,综合历史和未来的因素而实施的一种编制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部门和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

3、规范部门预算与决算的填报编制口径。

目前,部门单位预算与决算统计口径存在一定差异,两者数据缺乏可比性,不利于财政部门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建议财政部门内部加强协调与沟通加强部门预算与决算的衔接,在预决算科目的设置上,规范预算决算科目,统一预算决算口径,适当增加预决算对比分析表格,以使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各数据指标之间具备可比性,使管理者能通过预决算报表的对比分析,了解各单位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科学准确地分析单位的财务状况,为进一步做好部门预算和规范财务管理提供依据。

4、强化预算管理的控制监督。

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让单位的监察、内审、业务主办部门等参与到资金使用监督控制之中,对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控;另一方面,重点要审核预算编制内容的合法性、真实性、可行性,增强预算编制程序的民主性、透明性、规范性以及科学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尤其是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实施绩效考核评价的监督。三是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必须考虑单位的实际情况。政府采购资金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预算是综合预算,政府采购预算也应包括所有资金的全部都应接受监督。

5、完善财政资金审批立项制度,实现审批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要加快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法制化建设进程,从立法方面强化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强化审批立项约束机制。《预算法》要对预算审批管理制度做出强制性规定,预算支出必须经过人代会审议批准通过,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随意变动;特殊情况需要变动增加支出时,必须报经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从法律角度保证审批制度的不滥用,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预算执行的权威性,杜绝审批腐败带来的预算管理资金流失。

参考文献

[1]、张新,王蓓.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研究[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8,(10)

[2]、王建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07,(24)

[3]、兰小平.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的探索[J].中国总会计师,2006,(04)

[4]、陈晓玲.对创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08,(12)

[5]、徐海英.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探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05)

篇4:论民营企业行政人事管理之我见

【关键词】卫生监督 信息化 权限分配 之我见

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信息化高速公路行走,卫监人同样与时代脉搏共存亡,为信息化建设正在努力工作,努力向前发展与探索,作为为卫监人,首先是基层卫生监督人员在网上工作信息录入实施时,就存在一个权限设置与权限分配的问题,有的单位分配的科学合理性强,工作起来就成效明显,操作顺当,不会走弯路,领导群众十分满意。然而,也有个别单位在权限分配上存在不同的做法与要求,在权限分配上基层卫监系统内部未能形成一个统一标准与模式。为此,笔者从基层卫生监督工作网上信息化建设权限分配问题作些探讨,旨在更好地对网上信息权限分配的问题更加适合实际需求、适应基层发展,更加有利于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推进与完善。

一、等级权限

等级权限是指在网上进行不同职务进行权力安排分配过程。通常情况下在网下有什么权利网上就有什么权利,网下是什么职务网上就有什么职务,这种权利和职务是对应的,无论是享有权利和职务,风险是对等的,在网下分配什么工作就在网上享受什么权力,正常情况下所有计划与安排的都是原先设定好的;通常情况下网上权限的安排往往与网下权力是一致性的,这样才不会出现意外情况和其他问题的发生;这实际上也是落实网上网下责权利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这为政府办公公开政务活动,增加公信力与透明度是十分有效的。在这里面主要区分执法员的权限、科主任(科长)、主管所领导、所长、局长的权限等。应该说由低层执法人员向中级、高层领导分级授权,从而达到责权利的真正目的与效果。

二、平级权限

平级权限是指在网上网下的权力分配是没有等级区别的,任何卫生监督工作人员都可以进行任何步骤的网上系统操作,这种做法当然要首先在网下是否有领导授权与否,如果已进行了授权,交给了你的密码,那么,你就有与授权人的平等权力进行操作。每当授权人授权给另方时,必须要了解对方的能力、水平,工作经验等等。当交往相关人员替代自己人去帮助自己网上操作时,大多数人能够替代本人,才会授权,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个人出差、正常休假、病休、调动、离职、离岗等现象,平级平等授权是二个概念上的问题,平等是平平等,平级是平级,理解上是不一样的。如果用平级人员来替代自己,这样能起到很好的相互补充的作用,作为授权人一定要负起责任来,接的替人更要有很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千万不能用“随便”来对付工作,更不能认为非本人之工作,随便对付就行了。作为领导管理者而言,要做到“放手不放眼”千万不能放任自流,以免引起法律责任,或行政倒查追究的现象发生。平级权利是指网上的变化,而网下操作行为依旧不变,再就是对所有权限的放开,全部由一线人员去落实,没有等级区分,所有的权限都给了一线人员,这就是所谓“放权”;如果真是这样主管领导者的事少了,把主要精力放在管理上,这样给领导减少了一定工作量,但未必是件好事;因为,这中间缺乏有效的监督,很容易出现失控,或者监督不到位出现的某些失误,也是常有的事,为此,作为领导者或者委托人,千万不能上不懂这方面知识的人来替代自己,其次是要真正做到“丢手不丢眼”,经常查看网上网下信息是否一致,是否合法合规?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杜绝责任事故和其他问题的发生。

三、无限权限

无限权限有二种理解,通常情况下在网上网下是难看到的这种情形的出现,因为制度和规定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一旦出现是要受到批评或者是特别部门领导受权后才能这样做,这是因为无限权的出现,要么是非常时期,非常手段;要么是个人行为偷偷进行,前者是有一定的合法性,后者是没有法律保证的,且个人行为可能会受到伤害,这种伤害有二种可能一是自伤,心理上总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总是担心会出事,出问题;二是被上级发现,自己没有经过领导而是釆取的非正规渠道所为,后果若被领导发现,而会受到责任追究,伤害的是自己或者被开除。其實,后一种情形是不可取的。另外一种理解,无限权分配是指没有任何权限的权限,也称无限权限,你的权利不受任何限制,也的确是无权的那种,当今社会上这种情形比较少见。

四、结论

笔者认为,在以上三种权限分配方法上,我个人认为,“等级权限”方法更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且是管理家们信任工具。因此,“等级权限”方法现时运用最多,具有代表性,实用性,无论你处于什么位子,总会有你的相关部分权利,他就象军人站岗一样,每个岗位不同,但意义和作用基本相同,人在卫生监督工作中无论权限有与否,大与小,都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且一定要坚守原则,坚守岗位, 行职责一定负起责任,用讲政治的语言来说,无论你权力大小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人民勤务员,无论是那种情况,都要努力工作,要不断提高自己在权与法,权与利、权与己的认识上来,要用好权保护自己,要用好法限制自己的权力过大,要用个人的声誉保护自己的应有权利和义务。总之,笔者认为,在现行的这个年代里要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按照等级权限要求,做好个人权限内的事情,在没有得到上级允许的情况下,切不要越权,以免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或捆扰。把握好等级权限的力量,做好自己的事,用实际行动和行为得到领导和老百姓的信任。

作者简介1:申国祥,研究生 出生年月:1958.12 性别:男 单位:深圳市福田区卫生监督所,一级执法员 研究方向:卫生监督、行政执法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红荔西路8043号卫生监督疾控大楼 邮编:518040

作者简介2:杜宝强,本科生 出生年月:1981.11 性别:男 单位:深圳市福田区卫生监督所,工程师 研究方向:行政执法 网络信息

篇5:加强银行行政管理之我见

由于时代的高速发展,商业银行很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作案目标,其经营标的物是货币,具有高负债、高风险的特点。从近几年银行发生的案件看,有许多是由于行政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因此,商业银行要想平稳地开展各项业务,实现既定的发展战略目标,必须加强行政管理。

一、当前银行行政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对行政管理与业务发展认识不足,存在重业务发展、轻行政管理的现象。由于行政管理是一个监督的过程,所以当业务平稳发展的时期,人们往往忽视了它的存在,淡漠了对它的重要性的认识,对行政管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比较普遍。工作中,在业务与行政管理的岗位取舍时往往牺牲行政管理岗位;在业务人员与内控人员都紧张时,时常压缩行政管理人员;在业绩考核时,也主要以业务指标完成情况作为评价标准,甚至出现业务一好遮百丑的现象。长此以往,既削弱了行政管理队伍的力量,也影响了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还给业务经营带来影响。

2、行政管理制度的建设与业务发展不相适应,面对层出不穷的金融新业务、新知识、新技术,行政管理制度明显地存在滞后现象。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不创新业务就没有出路,就只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毫无疑问,银行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创新业务。但创新业务必须与管理并举,从防范风险的角度来说应该行政管理优先。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或出于改革的需要,或出于竞争的需要,往往是改革在先,创新在先,管理在后,制度滞后。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新业务的开办中,为了强占市场,先办起来再说,而管理制度未能及时跟上,出现一些断层甚至空白点。二是在内部岗位改革上,为了节约人力物力,方便服务,也有改革在先制度滞后问题。

3、行政管理规章制度与业务操作不相匹配,业务人员制度观念淡薄,对执行行政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差错事故时有发生。一方面表现在上级行业务管理部门对于现行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缺乏系统梳理,有的已明显不能适应当前银行业务发展和业务处理的要求,管理制度出现缺失、执行不统一、控制过度及控制不力等问题。另一方面,前台一线业务操作人员感情代替规章、疏于内控、违章操作、违反程序办理业务,形成事故隐患。

4、行政管理检查部门较多,缺乏协调。目前,对基层行的内部监控管理既有业务职能管理部门,又有监察的内控部门,还有上级行的稽核中心,此外还有人行等外审部门。各个检查部门依据不同的业务规章,带着不同的检查目的进行检查,检查重点不尽相同。在检查中,又常常相互采信、互为依据,使得有的业务检查多遍,有的业务没有检查一遍,导致监控效率降低。另外,有些检查结论相互矛盾,也使得基层行无所适从。

二、加强银行行政管理,创建和完善行政管理体系

1、提高行政管理认识。应始终坚持以业务为中心,以行政管理为保证,一手抓业务开拓,一手抓行政管理监督。要提高思想认识,把创建和完善行政管理制度当做大事来抓,逐步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创建和完善机制,建立第一责任人制度,实行“谁主管,谁负责,一把手总负责”的工作要求。

2、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制度,健全行政管理机制,进一步整章建制。一是要合理确定岗位,基层银行要根据自身业务开展情况,严格岗位分工,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对于一些不相容的岗位,必须实行岗位分离,以达到相互制约,预防风险的目的。上级行也可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业务特点,业务规模大小,提出多种不同岗位设置方案供基层参考,加强岗位设置的指导。二是要明晰职责,要明确各岗位或员工在业务操作中的责权划分以及应承担的责任,使每一项业务环节都纳入控制过程。三是要建立规章制度,坚持实行制度在先、学习紧随其后、业务最后开办的模式,根据“授权有限、相互牵制”的原则,按照全面、具体、精炼、有针对性、便于操作的要求,不断完善制度。要按照业务的项目建立健全制度与操作规程,避免不同管理部门在同一业务不同环节上制度与操作规范的脱节或者矛盾。四是要建立管理流程,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突出行政管理的中心环节和重点部位,以推动基层行经营管理的明晰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3、实行行政管理制约制度,杜绝任何个人包办业务处理的全部环节,达到有效控制。在会计结算业务和出纳业务中,实行证、章、压(押)三分管,电子联行业务必须经办、复核、授权三分开,相互监督,确保银行资金安全。信贷业务要坚持审贷分离,不折不扣地执行信贷经营、审批和监管三分离的制度,明确各环节的责任,推行信贷第一责任人、经营主责任人、审批主责任人制度。信用卡、营业网点、会计账务等岗位要建立全方位的双人复核制度,资金计划、人事行政等岗位也要按照内部牵制、授权有限的要求,建立相互制约的工作流程。

4、加强行政管理的督查机制。业务管理部门与内控检查部门应转变监督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强化过程的监督,不仅需要检查各项业务的操作是否合规,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将稽核的关口前移,从查弊到防范的转移,对业务中有倾向性的问题及时作出分析、判断,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建议。要充分利用现有各种业务的信息资料,开展非现场业务监控,通过不同业务系统、业务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差错或问题,提高行政管理管理的时效与质量。要积极开展现场检查,重点检查是否按程序操作,特别要注意测试程序控制的合规性与有效性,防范业务程序流于形式、实质失效。此外,行政管理部门要与业务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和协调,使行政管理管理更全面更、深入。

5、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行政管理的科技含量。客观地说,人控物控只能解决不想违和不敢违问题,但解决不了个别人想违而不能违问题。要真正解决不能违问题则需要程序控制。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信息动技术在银行业务中应用的不断深入,为我们进行行政管理提供了新的武器。通过软件开发,将行政管理的一些规定编入程序,由软件程序进行管理,可以解决人控物控控不了的问题,使得个别员工无意或有意的错误都将被电脑程序发现而难以通过。例如,柜员密码的定期更换,柜员权限控制,重要业务换人复核和授权等等。此外,对重要岗位实施电视监控和录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内控的管理能力,对提高员工自觉执行制度将起到积极作用。

6、落实责任制的处罚机制。加强内部管理,重在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督促全体员工按程序办事。只有制定适当的处罚标准,建立严格的处罚机制,对违反规章的任何人都及时亮起红灯、按章处罚,对屡查屡犯的从重处罚,必要时给予通报批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重检查、轻整改的弊端,才会有警示作用。

篇6:论民营企业行政人事管理之我见

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是地位比较特殊的一类部门和单位,一方面代表政府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监督和服务职能,另一方面在很多领域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经济建设。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外部和内部的约束机制,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相对比较宽松,因此很多单位也就没有把严格的预算制度、内部成本控制制度摆上议事日程。随着我国机构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和财政部门预算改革的逐步推广,这种粗放式的管理将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建立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内部成本控制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根据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想法,和大家一起讨论。

一、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组织机构设置简单,人员配备不足。

这一问题在事业单位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制约着单位预算工作质量的提高。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领导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单位的预算机构形同虚设,只是空有其表,单位在实际进行日常收支活动时,根本不按照编制的预算执行。传统的预算通常采用基数加因素调整的方法,部门经费完全由基期的相关数据决定,而不是根据部门项目情况,人员配备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安排,这样做只能使“贫富差距”加大,不能适应部门的发展需要。

(二)预算编制的过程简单,时间短,质量低。

单位的预算编制应该是一个严谨、认真的过程。单位应该设置充足的时间来编制预算。现在,多数的事业单位没有设置完善的预算编制程序,导致预算编制人员的主观理解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也就难以保证预算编制的统一性标准。另一方面,预算编制应该是单位各项事业运行的起点,在整个单位的预算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单位应该留给预算编制人员充足的时间;便于他们核查各项支出的可行性和可能性,但是日前大部分事业单位编制预算的时间都在一个月左右,这就使得预算项目指标不能得到充分的认证,缺乏预算编制的可信程度,使预算编制在初期就不能保证质量,也就更不必说预算的实施和监督工作了。

(三)事业费拨款数额的测算方法缺乏科学合理的模式。虽然财政部加大了预算改革试点的范围,但对大部分事业单位仍实行“基数法”。从现行事业经费的分配方式看,虽然几经改革,但始终未能跳出“基数法”的框架,没有从经营机制上搞活事业,使事业经费发挥最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行事业经费分配办法的缺陷日趋明显,已难以适应财政改革和事业发展的需要。

(四)预算外资金与预算内资金相脱节,预算编制不全面。

我国事业单位传统的预算体系是预算资金内外分离的预算体制,使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不能充分考虑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情况,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已经不是单纯的依靠国家预算内资金的拔付,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经营收入来弥补资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金的不足。这也使得单独考虑预算内资金编制的财务预算逐渐失去了其经济意义,不能真实的反映单位的收支状况和运营效率。

(五)制度执行不力。

对资金的管理。一是职工借用公款没有及时催收形成呆账;二是对有偿资金不及时清算形成坏账。

对原始票据的管理。近年来,对原始凭证的管理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原始票据记载的内容、信息失真,甚至出现了“假冒伪劣”的数据。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强原始票据的管理。

应缴款项的管理。实际工作中,单位的应缴款项管理不够规范,使用上比较混乱,使其大部分游离于财政监督之外,乱支乱用,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年终清理结算和财务结账。一是会计部门和财产管理部门没有按有关规定,对各项物资进行清理盘点,致使盘盈、盘亏资产不能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做出处理,调整财务,从而导致账实不符。二是没有按规定进行年终结账。检查中发现部分单位没有按新财务制度的规定,将收入支出账户的余额全部转入“结余”账户,而是仍沿用旧的账务处理方法,将本年度结余虚列支出转入存款,造成本年度内收支不实。

(六)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对事业单位经费支出管理与效益考核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从目前事业单位整体上来看,支出预算分配模式及管理体制仍停留在粗放型水平,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由此在支出管理上与监督考核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控制与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同时经费使用的社会效益如何,也缺乏系统考核机制,从而增加了经费使用的随意性。

二、对策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转变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务预算管理的观念。

首先,预算管理是发达国家政府和企业多年积累的成功的管理经验,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单位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良好机制的有效办法,能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单位管理,提高单位行政、办事效益。

其次,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系统或单位内部各项资源的最优整合,它的战略性和系统性要求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再次,增强预算法制观念,强化预算约束,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是全面贯彻《预算法》的要求。

(二)推行复式预算管理。

实行复式预算管理,强化财务管理的计划控制职能。复式预算管理即将统一预算年度的经费收支按其不同性质,分别汇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收支对照表,以特定的预算收入来源来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费用,并使两者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实行复式预算管理,有利于强化财务监督管理职能,可以把各项收支按其不同性质,分开管理,并根据其财力来确定两种资金的比例,从制度上杜绝两种不同性质资金在安排使用上的相互挤占和挪用。同时,实行复式预算管理后,对不同性质的经费实行不同的管理方法,能较快地提高财务预算的约束力度。

(三)科学编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合理安排预算编制时间,改革预算编制方法。

首先,安排充足的预算编制时间。预算编制是个系统工程,它既要掌握单位本身方方面面的情况,又要考虑系统、行业状况;既要着眼于年度需求,又要考虑历史,预测未来;既要满足单位业务发展需要,还要考虑国家财力;既要讲求局部效果,还要考虑社会整体效益等等。这其中包含着调查研究、综合分析、项目论证、目标预测、协调平衡等大量工作,充足合理的时间安排是其基本要求。

其次,改革预算编制方法,彻底摈弃“基数法”全面推行“零基预算”。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采用的一般是“二上二下,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预算编制程序。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实事要求是地掌握人员情况、业务发展需求,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人员、业务经费水平,要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历史和未来因素的影响,科学预测经济发展变化,并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编制具前瞻性的预算。

(四)建章立制,严格执行。

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一是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如加强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等。二是单项的管理制度,如加强办公费、电话费、邮资费等管理制度。三是相关性的管理制度,如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这样,从单位内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防止经费支出中“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强化开支计划性,合理安排项目经费。首先确保人员经费开支,其次保证必要的办公经费需要,然后再按照轻重缓急安排其他项目的开支。计划制定后,还必须严格执行,防止前紧后松,保证计划的有效性。

严格经费支出管理,杜绝挥霍浪费现象。第一,建立严格的经费开支审批制度。对于每项开支,都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权限审批后方可报销。第二,制定严格的经费开支报销程序。每一笔开支都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票据,并附有关批件,由经办人员负责签字,财务人员审核,领导审批后才能予以报销。第三,统筹安排使用各项经费。第四,加强经费开支的事前监督。第五,健全单位财产物资的管理。

(五)加强预算执行监督。

加强预算执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单位预算经上级单位批复后,严格按照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预算批复执行,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主要是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考核。不能认为按照预算将有关的资金支付了,预算执行任务就完成了,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评价,是预算执行的必要延伸。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一是要制定必要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单靠单位财务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制定相应的内部制约监督机制,让单位监察、审计、业务主办部门等参与到资金使用监督活动中来,对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做到对资金使用过程监督有制度约束,有人力保障,确保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二是对资金使用效益,尤其是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要有考核评价机制。一方面,对资金使用效益的考核评价,是对预算编制水平的检验,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差别较大或资金使用效益不理想的,就应考虑调整预算编制的标准、方法;另一方面,在目前对多数项目资金采取以拨代支的预算管理模式下,项目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建立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评价机制尤为重要。效益评价应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审,对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项目资金的使用事前有计划、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评价,实现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追踪问效管理。

篇7:企业文化管理之我见

关健词: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为全体员工认同和恪守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其实质在于把一种深厚的人文精神融汇到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发展过程中,是企业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企业文化是一种“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内提高企业内部凝聚力,对外则提高企业竞争活力。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及文化传统本身,就是一把职工自我激励的标尺,他们通过它对照自己的行为,找出差距,可以产生改进工作的驱动力。同时,企业或团体内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及行为准则,又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柱,它能使人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及安全感,起到相互激励的作用。正如《财富》杂志评论员文章指出,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

海尔集团从一个只有800 人、亏损147 万元的集体企业发展到如今只品牌就价值265 亿元的特大型企业,这种经济现象的背后就是文化力的作用。海尔的扩张也是一种文化的扩张———收购一个企业,派去一个总经理、一个会计师、一套海尔的文化。

二、企业文化的构成按照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通常是由企业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次构成。

1、企业物质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其显著的特点是以物质为载体,物质文化是它的外部表现形式。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通过重视产品的开发、服务的质量、产品的信誉和企业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来体现的。

2、企业行为文化

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

3、企业制度文化

企业的制度文化是由企业的法律形态、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中坚和桥梁,把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企业的制度文化一般包括企业法规、企业的经营制度和企业的管理制度。

4、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的精神文化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企业精神是企业广大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经过企业家有意识的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到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它是企业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独特的、鲜明的经营思想和个性风格,反映着企业的信念和追求,也是企业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经营优势和精神财富,它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

三、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

1.企业文化内容丰富、辐射面广,但其中有一个核心内容,那就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主导和支配着企业文化的其他要素。

2.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从产品平台的表层竞争转向深层次的理念平台的竞争。

篇8: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之我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固定资产管理正向着更加科学、规范及专业化方向发展。但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现象, 主要表现在:

(一) 固定资产购置无序混乱, 导致资产难以管理

国家财政部明确规定, 固定资产的购置应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 但是有的事业单位没有按照“先预算、后计划、再采购”的原则购置, 只要固定资产短缺就直接申请上报, 并将固定资产的购置项目直接纳入单位预算, 也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合理的招投标方式进行采购, 就购入了固定资产;更有甚者, 高价购入外国“优质”设备, 使用不久再运往国外高价维修, “损公肥私”。由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购置款项由国家全额拨付, 单位可申请购入后无偿使用, 造成许多事业单位单位相互争资产、争项目, 导致财政部门对各单位、各部门之间固定资产的调配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固定资产得不到增值与合理利用。长此以往各个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后续管理工作难上加难。

(二) 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不清, 导致资产流失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 它是保证资产安全与完整的基础, 但大多数事业单位在这一环节出现的问题最多, 管理的漏洞也最大。具体表现在: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不清, 没有明确归口管理单位或部门, 没有明确固定资产的使用及保管责任, 致使资产毁损、流失或被盗。

(三) 固定资产管理不严, 导致资产账实不符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有些事业单位在资产领用、发出时缺乏严格的登记审批制度, 没有建立资产台账和定期盘点制度, 购入资产时故意不入账, 形成帐外资产, 致使单位账面反映资产变动情况不真实, 形成账无实有或账有实无, 固定资产明细账不完整, 财务会计资料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增减变化情况, 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总值, 没有准确真实的反映明细资产, 入账的资产也不按规定计提折旧, 更不按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资产清查与核实, 从而导致大量固定资产信息失真、账实不符。

(四) 固定资产调配处置监督不严, 导致资产资源浪费

有些事业单位缺乏固定资产管理、使用、处置等相关制度, 不能有效地约束、监督与制约。重预算轻资产、重购买轻管理, 未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固定资产管理既定标准、规定办理调剂、租借、对外投资及处置等业务, 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在固定资产的调配、使用和处置中出现了各种混乱现象。上级无偿调入时不及时申报入账, 不经上级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也不进行合理的资产评估和处置定价, 随意处置资产;更有甚者, 有的事业单位与关联企业单位进行程序简单, 或者可以说是无程序的关联交易, 导致资产配备超标、资源浪费、投资遭受损失。

(五) 固定资产维护不当, 导致资产利用效率低下

有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维护不当, 没有严格的固定资产日常维修和大修理计划, 导致固定资产长期闲置、资产价值贬值、存在安全隐患、人为造成使用年限减少、利用效率低下。

(六) 固定资产管理缺乏考核机制, 预算流于形式

由于预算资金形成的资产缺乏相应的考核制度, 即使在资产购置预算编制环节完美无缺, 但缺乏对预算执行与控制和考核, 预算管理最终也很难落到实处, 使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同时, 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也会导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树立成本观念, 认为可以无偿占用和使用固定资产, 进而助长浪费和铺张的作风。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 规范固定资产的购置程序

财政部明确规定固定资产首先应进行优化配置工作, 而且固定资产同区域之间的配置应报财政部门备案, 跨区域由财政部门审批等详细说明。这就要求各个事业单位应严格遵守其规定, 财政部门也应定期与不定期地协同有关部门进行联合执法抽查, 公开抽查的结果, 以确保固定资产的优化组合及增值保值;事业单位应按照“先预算、后计划、再采购”的原则, 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固定资产的购置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 合理安排采购计划,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采购制度、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及准入制度, 根据市场情况和采购计划, 选择合理的招投标方式采购, 对于采购过程中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公开, 做到全过程的透明, 便于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工作。

(二) 实行固定资产归口动态管理

明确固定资产归口管理单位或部门;明确资产使用人及保管责任人, 落实资产使用人在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责任, 应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 标明资产使用人、存放地、购买时间、资产价值等相关信息, 固定资产均应贴上标签, 内容要结合台账、卡片账相一致;贵重资产、危险资产等有特殊管理要求的资产, 应指定专人保管、专人使用, 并制定严格的接触限制条件和审批程序。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实行信息化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按照信息系统要求处理具体业务, 不但可以降低人为干预、人工重复低效的劳动, 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 还可以在处理大量的交易数据信息的同时及时发现和监督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还应建立定期盘点和清查制度, 由财会、资产管理和资产使用各部门或岗位定期查账、对账, 并坚持做到至少每年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 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 及时查明原因, 追究责任, 妥善处理, 做到账、实、卡相符。

(三) 强化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已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从而提高了财政性资金的拨付效率和规范化运作程度, 增强了财政资金收付过程的透明度及有效监管, 因此能够真实地反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采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可以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及资金使用情况。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体系, 注重会计信息记录工作, 并成立由单位负责人负总责, 各中层领导负主要责任, 使用单位、部门或个人负直接责任的“三级”管理责任制, 将财务、审计及固定资产使用等部门有机结合, 相互监督和制约, 责任到人;加强会计档案的保管, 尤其对贵重、危险等资产的文件资料要妥善保管, 适当留有备份;规范会计处理原则, 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规定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做到真实、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

(四) 加强固定资产维护调配处置的监管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固定资产日常维护及大修理手册, 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或个人定期或不定期将资产使用情况上报资产管理部门, 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护理及保养, 以适当延长资产使用寿命, 减少安全隐患;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相关管理规定, 明确资产调剂、租借、对外投资、处置的程序、审批权限及责任, 盘活资产;特别要注意加强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的资产配备标准, 严谨超标配置资产。对国有资产进行合理整合和有效利用。

(五) 切实落实预算管理及指标考核评价体系

预算管理是一种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应实施预算管理, 将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与考核有机的结合, 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 发现问题, 及时采取各种纠偏措施, 切实做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同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对固定资产使用和管理状况进行考核。可与单位的年终考核挂钩,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奖惩的一个重要参照。

摘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使其能合理使用、安全完整, 有利于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成本, 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政府的职能由服务型向经营型和节约型转化, 有利于国家宏观经济的建设与调控, 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 同时推动地方财政建设。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张凤玲.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 2008, (3) .

篇9:论民营企业行政人事管理之我见

关键词:独立学院;服务型行政管理;服务团队

G648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但是,因其刚刚起步就恰逢社会转型期,所以从其产生之日起就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就包括行政管理的问题。譬如具备公立高校行政管理的特征——等级森严、组织结构及人员臃肿、多头管理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立学院已具备独自前行的能力。一方面独立学院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起整体性的快速应变能力;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始终要坚持以教育为本,不能完全照搬企业的管理模式。上述两种模式都不能直接套用在独立学院,因此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独立学院必须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特色的、具有灵活性和前瞻性的行政管理模式。

在探索独立学院行政管理模式时,以“服务中求管理,管理中求服务”为理念,构建全新的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是一种可行的方向。

一、服务型行政管理的概念、内涵及特点

“服务型行政管理”是指以师生的需求为导向,突出强调发挥行政管理的服务职能,通过建立完善的服务制度与体系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内部行政管理模式。与传统的行政管理相比,有其不同的内涵及特点。

1.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的内涵

服务型行政管理要求“以人为本,以人力资源为核心,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经营学校,培养社会与市场所需要的人才,形成一种具有当代特色的高校管理文化”,这就是其内涵。

2.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的特点

与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相比较,服务型行政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服务理念占主导地位。要求在工作中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整合并使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来提升为师生及利益关联方服务的质量;

(2)民主的集体决策机制。决策机制要充分的采纳和吸收教师、学生及关联方的意见,并在充分的事实依据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做出民主的决策;

(3)行政权力的规范及有限性。行政权力不得挤占学术权力及其他权力,坚守“不越位”的底线。学校各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发挥服务职能;

(4)强调各方的参与和合作。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强调教师、学生和利益关联方等服务客体参与到行政管理的实践中,并倡导作为服务主体的行政管理部门和人员与服务客体之间共同合作,以便能够更好的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

二、现阶段独立学院行政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官僚主义思想根深蒂固,缺乏服务意识

思想及意识是一种引导特定行为的最深层次的源动力,有什么样的思想及意识,就有什么样的行为。独立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与母体同出一源,在这种体制环境的影响下,带有浓烈的官场文化气息,官僚主义思想根深蒂固,其主要表現在以下两方面:

(1)行政管理工作责任心不够。竞争意识及危机意识淡薄,工作中通常抱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心态,得过且过。

(2)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够。在工作中常常表现出“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长此以往,让全院师生对行政管理部门产生望而却步的感觉。同时,部分行政管理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完成上级指派的工作和晋升职务的方法和手段中,而不是努力提升为师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上,这样会极大的影响行政管理服务的水平和效果。

2.管理制度的转型建设进度缓慢

现行行政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通常都是在约束和管制的理念下制定出来的,字里行间少不了“严禁”、“禁止”、“必须”、“不得”等词汇,将师生看成管理的对象而不是服务对象,令行禁止,难以体现出服务意识及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因此管理制度的建设急不可待。

3.职责不清及互相推诿导致办事效率低、行政审批及办事流程长且复杂

由于高校组织机构庞大,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责任定位不清,部门之间相互推脱等问题,这些客观原因造成了行政管理效率不高。在整个行政审批流程上,采用的是串联的形式,各职能部门相互独立存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统一的审批信息平台,导致行政审批流程长且经常出现不断返工的情况。

4.民主监督及服务考评制度不健全

目前各高校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考核方式基本上都较主观,且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领导打分所占比重大,缺少师生对行政管理人员服务水平的考评环节,且缺乏日常的监督,导致评价结果的片面性和考评工作流于表面和形式。

三、建立独立学院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的对策

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是一种重视公平与公开,强调参与与合作的新型管理模式。我们应依据其内涵及特点来打造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

1.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行政理念,建立完善绩效考评体系与激励机制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要将自己的职业定位为“服务者”,把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工作的重心,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把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基本价值追求。同时不断完善行政管理部门的内部监督机制,建立起高效的绩效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内外发力,提升服务质量。

2.引进参与和合作机制,制定科学民主、人性化的行政管理服务制度

高校行政管理服务制度建设应从服务于广大师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同时围绕办事效率、服务意识、态度及质量、工作方式等各个方面做出规定,并逐步实行“限时办结制度”、“服务承诺制度”等行政服务制度。

另外,主动引导教师、学生及利益关联方参与到制度的建设中来,使广大师生理解制度的制定,鼓励师生为行政管理服务制度建设多提宝贵意见,为行政管理向服务型转变奠定制度基础。

3.构建扁平的行政管理组织架构

扁平的行政管理组织架构是一种管理层级少、管理幅度宽的形式,这样的组织结构形式能够大幅提升行政管理效率,减少组织结构运行的成本,这种扁平的架构还能够在服务主体和客体之间将建立起畅通的信息渠道。

4.打造专业的服务团队,搭建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

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离不开其核心要素——专业的服务团队,要根据服务内容的不同,对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划分。在人才招聘中引入竞争机制,注重其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技能,通过专业化培训,建立起一系列标准化服务流程,打造专业化服务团队。

另外,搭建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与沟通渠道,最大程度的将服务项目和内容电子化,实现网上办事,节约服务客体的出行成本和时间成本。为服务客体提供“一站式”服务。

四、结语

上一篇:秋天的声音作文下一篇:机电一体化课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