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游》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

2024-04-27

《郊游》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精选14篇)

篇1:《郊游》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

《郊游》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通用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郊游》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郊游》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1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应尽量多安排一些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因而对于低段学生的教学,情景教学法是有益于学生学习,并能提高课堂的效率的。只是在应用是要更多的强调情景设计的连贯性,和与课堂知识的关联性。

在本课的教学中,安排了一些器乐和表演的综合活动。主要是意在锻炼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力。在练习中,学生表现的都非常积极,参与讨论的情绪也都非常高涨。特意安排的小组竞赛的评价方式,更加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最后的汇报表演中,学生都能够自信的展现出自己。需要反思的问题是,在课上要给学生多少练习的时间。我认为,一些平日课上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在课上也应该给学生多一些时间去对新接触的歌曲有一些把握,并给够时间让每一个学生登上舞台展示自己。所以在以后的课上,时间的分配需要更加注重。

《郊游》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2

《郊游》是一首童谣,五声宫调式,由带再现的三部分组成。歌曲的旋律多以同音重复、动机重复的手法在一个八度之内形成,节奏紧凑,附点八分音符的出现,使旋律具有一定的推动力。歌词朴素、单纯,叙述了孩子们手牵着手去郊游,观赏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美丽景色。歌曲愉快亲切,朗朗上口,抒发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一、对比体验,感受情绪

通过复习《大树妈妈》的演唱,再次体验歌曲抒情柔美的情感;接着欣赏歌曲《郊游》,体验它朝气蓬勃、雄壮有力的情绪。两首歌曲不同的情绪体验带给小朋友们不同的感受,其实不用老师多说什么,孩子们自己就已经能很好地表达对歌曲的体验和感受了。面对这样的歌曲,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们都蠢蠢欲动了,于是我就引导孩子们在愉快的音乐活动中学习歌曲。

二、语言渲染,表达情感

老师优美动听的教学语言不但能给学生美的享受,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歌曲《郊游》的第一、三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情绪有所不同。我通过提问,创设情境,让学生开动脑筋,找出歌曲中不同的情绪:1、3部分活泼、欢快,第2部分舒展、优美。然后用表扬地语气来引导他们:你们都是一只只百灵鸟,歌声悦耳动听,在欢快的地方请用有弹性的声音跳跃地唱,抒情的地方用柔美的声音连贯地唱。孩子们都仿佛成了小百灵,歌声变得优美动听了。

三、歌曲表演,体验快乐

歌曲表演分为舞蹈动作与乐器伴奏,舞蹈表演在第一个环节已经加入,所以重点在于指导学生用节奏为歌曲伴奏。《郊游》这首歌有一句歌词唱得最多:“走 走 │ 走走 走│”,在歌曲表演这一环节我安排这条节奏为歌曲伴奏使课堂推向高潮。首先用拍手为歌曲伴奏(分组进行),然后用高位置、轻柔的声音朗诵伴奏(首次尝试这样的练习,朗诵与歌唱形成二声部的音响效果,虽然有点难,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小朋友朗诵得很棒,毕竟只是二年级,真的要为这些孩子竖大拇指!)最后是用打击乐器的伴奏,孩子们兴致勃勃,表现得非常热情和积极,他们在演唱歌曲,表现音乐的基础上,体验到了歌曲带给他们的.愉快心情。

《郊游》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3

《郊游》这首歌曲十分的有趣。让人唱上去感到琅琅上口,而且学习起来也比较简单,让幼儿能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体现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特点。

然而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到本活动的内容之中。而在我问之幼儿关于“有没有和爸妈外出郊游时”幼儿们都不知道郊游是什么意思。所以我觉得教师有必要事先交代下郊游的具体意义,不应该操之过急了。

接下来就是本次活动的核心部分。主要是教授歌曲和感知乐曲ABA结构的过程。通过反复聆听这首歌曲之后,幼儿已经对歌曲有个大体的认识,并能跟着慢慢唱起来,但我发现幼儿对“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这一句唱的比较含糊,这时我把重点练习放在幼儿有问题的乐句上,我采用了直白念歌词的方法让幼儿先学会念,然后在学唱。通过这样的方式练习之后,幼儿很少唱到此句时出现含糊不清的现象了。再学会歌曲之后就要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特殊结构了。一开始幼儿问幼儿这首歌曲有没有哪里是相同的,他们只是说前面和后面,而并不知道歌曲可以分为三段。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把歌曲进行分段,然后再比较,这样前后进行比较后一方面可以让幼儿感知歌曲的ABA特殊结构;另一方面就是可以通过对比的形式,让幼儿感知哪段歌词是用“跳跃”方式唱,哪段是用“连贯”方式唱。

在这个音乐活动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我没有在活动前考虑到活动方式的改变,而是一直让孩子们坐着干巴巴的演唱,而应该在活动中及时调整,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接唱或者与老师接唱。或者,可以请几位爱表演的孩子来表演,让其他的孩子给他们伴唱都可以。还有就是在活动中的教师的语言应该更加精炼,让孩子一听就了解教师的要求是怎么样的。

《郊游》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4

《郊游》是一首儿童歌曲。旋律流畅,朗朗上口,学生们都很喜欢。歌曲的音域不宽,只有九度,便于儿童学唱,这首歌曲是二年下册开学第一节唱歌教学内容,我在上课时仍然继续巩固唱歌教学的常规:歌唱的姿势,发声的位置,自然的声音,不喊唱等要求。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运用了情景教学,让孩子们通过进行郊游的音乐活动来学习知识,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音乐活动加以拓展。随着故事的情节发展,孩子们在演唱、器乐和表演的能力上都得到了发展。同时上课的注意力也更为集中,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本课的教学设计偏重于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学习,孩子们在课上的表现非常积极踊跃,小组活动中都能够积极地去参与讨论。但在课上让学生练习和表现的时间有些不足,有的小组积极讨论的结果没有通过实践去体验。没有能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因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给学生一些练习和表现自我的机会。在音乐课堂上,锻炼学生演唱的自信是最重要的。

需要反思的问题是,在课上要给学生多少练习的时间。我认为,一些平日课上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在课上也应该给学生多一些时间去对新接触的歌曲有一些把握,并给够时间让每一个学生登上舞台展示自己。所以在以后的课上我会让学生多加练习。

《郊游》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5

开学第一周二年级的音乐课上,我讲授了歌唱教学《郊游》。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多次通过“做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力求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我以气息练习游戏《吹泡泡》开始,让孩子们通过熟悉的游戏来体会唱歌时气息的运用。然后通过听范唱——按节奏读歌词——跟唱——通过分析乐句及歌词来理解歌曲,有感情演唱的方式来学习歌曲。在拓展环节,我安排学生通过打节奏给歌曲伴奏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节奏感,并通过为歌曲伴奏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复习歌曲。

整节课我的安排有张有弛、能够使大部分孩子快乐地完成学习任务。

虽然在学情分析的时候,我已经想到班上可能会有不能自律的孩子,但是仍然对于已经被家长听课三节课的孩子会在课堂上出现的情况估计不够充分,致使在课堂中未能调动全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分组活动环节,因为学生这节课是在楼下上课,座位与平时音乐教室不同,找不到自己的活动小组和小组长,致使一些孩子没有能及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针对课堂上出现的情况,我认为,自己对于学生常规训练不够,以后还得加强,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对于各个班级中自律性差的孩子以后我要加强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样才能在课堂中做到及时、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其更好完成学习。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今天这节课,更让我感受到要不断学习、及时反思的重要。

篇2:《郊游》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

《郊游》是一首台湾童谣,五声宫调式,由带再现的三部分组成。歌曲的旋律多以同音重复、动机重复的手法在一个八度之内形成,节奏紧凑,附点八分音符的出现,使旋律具有一定的推动力。歌词朴素、单纯,叙述了孩子们手牵着手去郊游,观赏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美丽景色。歌曲愉快亲切,朗朗上口,抒发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们学好音乐这门学科的通行证,只有孩子们带着兴趣去学,从内心中真正建立了对音乐这门学科的热爱,孩子们才会自动去学,认真去学,教师也会融入到孩子们愉快的活动中,才会得到教学的愉快与乐趣。

本节课通过律动《嘀哩嘀哩》及《爸爸去哪儿》的演唱,从学生最喜爱的歌曲出发,情绪高涨,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虽然歌曲不同,但表达的情绪体验是完全一样的。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同时也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的精神状态。

二、欢乐畅游,热情参与

《郊游》一课我设计的情景主线是老师带领大家畅游春天欢乐谷,从欢乐谷出发,有三个快乐的游戏项目:欢乐泡泡、动物派对和森林探险,在项目的选择中,我让孩子们自己选择,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的就掌握了音符、节奏等乐理知识,为后面学习歌曲做好铺垫。其中,对于节奏的学习,我从生活中出发,运用孩子们最喜欢的小动物的形象入手,并且模仿动物的特征,让孩子们对节奏有了进一步的接触,孩子们在活动的过程中,认识了这些节奏,认识了节奏的时值,控制了这些节奏的相关知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也一度高涨,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三、语言渲染,表达情感

老师优美动听的教学语言不但能给学生美的享受,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歌曲《郊游》的第一、三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情绪有所不同。我通过提问,创设情境,让学生开动脑筋,找出歌曲中不同的情绪:

1、3部分活泼、欢快,第2部分舒展、优美。然后用表扬地语气来引导他们:你们都是一只只百灵鸟,歌声悦耳动听,在欢快的地方请用有弹性的声音跳跃地唱,抒情的地方用柔美的声音连贯地唱。孩子们都仿佛成了小百灵,歌声变得更加优美动听了。

三、创编歌词,唱好歌曲

新的音乐课改要求:唱会歌曲的同时,还要唱好歌曲,也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在教唱完歌曲后,还要把歌曲唱好。因此,我设计了创编歌词这一环节,孩子们表现积极,创作了一系列的意想不到的优美歌词,例如:小草摇摇,青蛙跳跳。蝴蝶飞飞,花儿摇摇。从孩子的眼中去看世界,开拓了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增加了创造能力。

四、歌曲表演,体验快乐

篇3:《郊游》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

一、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的阶段课程目标与其他学科是有所不同的, 它将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融合在一起, 阶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来说明的。

二、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内容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 设计了八个专题, 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

本册共有32篇课文。为体现与中年级教材的衔接, 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 它们是:《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梦》。略读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 没有写字要求。

三、教材特点与编写体例

1. 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如第三组, 简短的导语点出了本组的专题──爱祖国、爱家乡。接着是四篇课文:《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每一篇课文都为学生们展示了一个地方的特色,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 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 民风的淳朴。

2. 教材更具有时代感, 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材新编选的课文, 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找春天》, 有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小鹿的玫瑰花》, 有奉献爱心、关爱他人的《泉水》、《雷锋叔叔, 你在哪里》等, 它们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蕴含着丰厚的人文精神, 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 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 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 突破传统呈现方式, 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本册教材, 无论是单元前的导语、课后的练习, 还是“语文园地”安排的学习活动, 都尽量避免以“问题”或“要求”的方式呈现, 而是以自读自悟的形式或者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学习与练习的内容, 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4. 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的课后练习, 一般是4道题。每一课后面一般都有的题目是“我会认”、“我会写”、“读一读”或“读读背背”, 体现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除了上述题型外, 多数课文后面还安排了词或句的练习, 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 感悟语言, 积累语言。

5. 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 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

从二年级下册开始, 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知道”, 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宽带网”。设计“我知道”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 并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本课有关的信息。“宽带网”则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 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方便的途径, 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 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建议

1. 识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教学的建议是: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 注重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

2.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针对这一建议, 我以本册教材第三单元为例, 谈谈我对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教学《日月潭》可以以读带讲, 在读中感悟。对一些词句的理解, 不能以词解词, 应该让学生多读, 自读自悟, 读中感悟, 读中理解词句。

教学《葡萄沟》可以设计多种活动来引导学生读书。揭题后可以让学生提问题, “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哪些地方说出了好?”然后围绕问题进行合作学习, 再用各种形式读出喜欢的情感, 最后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抄一抄。

教学《难忘的泼水节》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学生对伟人的事迹不太了解, 我们可以利用插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身上的服饰、手里拿的器皿、身上挎的乐器。通过这些细节的观察来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共庆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教学《北京亮起来了》时, 由于学生识字量比较大, 有很多新的词语可以结合图来理解。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生动优美的词句。

五、评价建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只对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进行评价。

1. 识字写字。

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 重在考查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 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评价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 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

2. 阅读。

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3. 口语交际。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应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 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 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4:《郊游》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

[关键词]识字教学 兴趣 引情入境 演绎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0-09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低年级课本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也是教学的难点,因为单调的识字是枯燥乏味的。具体、形象的事物更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识字,乐于识字。

那么,如何让识字教学的课堂充满情趣呢?下面,我就以二年级下册“识字六”一课为例谈一谈识字课堂中的情趣教学。

一、引情入境,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抽象的文字,“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厌学,学习效率低下。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在导入环节要创设具体形象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二年级下册“识字六”一课时,首先,我说:“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动物,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森林动物园去看看。”接着,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幅森林动物图片,学生兴奋极了。“快来和你喜欢的动物打个招呼吧。”充满人情味的招呼,让学生知道这些动物的名称,也拉近了他们与动物的情感距离。就这样,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课程的学习。

二、兴趣盎然,主动识字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前的情感导入已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这个神奇动物世界的浓厚兴趣,学生有了强烈的识字欲望,想和这些汉字交朋友。这时,教师就抓住良机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地学习12个词语。具体步骤如下:

1.自由读韵文,要求读准动物名称,声音响亮。

2.检查读韵文,正音。

①分组读,每组一行。

②开火车读词。

③指名读,相机认读生字,给“狮”正音。

④去掉拼音由小组长在组内检查读。

⑤看着词卡读一读。

3.熟练诵读韵文。

4.指导朗读,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突出不同动物的特点和喜爱动物的感情,体现韵律美。

在以上的教学环节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生字的字音,整体感知整篇韵文。在学生意犹未尽时,我趁热打铁进行巩固。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对直观事物很感兴趣。鉴于此,我设计了“挂门牌”的游戏,让学生把写有动物名称的词卡分别贴在相应的动物图片上,读出自己对动物的喜爱或害怕。一个学生拿着写有“老虎”的词卡,声音颤抖地读出了这个词,将它挂在老虎图片上撒腿就跑。学生在环境中认词识字,词语与图像一一对应,把抽象的词和形象的事物整合在一起。名称与实物建立起了亲密的关系,在这样的识字教学中,学生脑海里有形,脸上有情,口中有声,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活起来,赋予生字勃勃生机。

三、激情演绎,拓宽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能主动进行探索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识字教学也不例外,有了这种主观能动性,识字教学就不要局限于课本本身,要不失时机地向外拓展延伸。二年级下册“识字六”,12个词串都是动物名称,动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他们喜欢模仿,喜欢展现自我。

于是,我设计了“森林动物大聚会”这样一个环节。课前,师生动手把动物画下来(既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做动物头饰,制作相应的动物名称词语卡片。学生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戴上,将对应的词语卡片贴在胸前。我先提出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出场亮相;(2)介绍“自己”,如生活习性、身体特征等。一只“狮子”迫不及待地出场,他挺着胸晃动着肩膀,用低沉的声音说:“大家好,我是一头乱发的万兽之王,在森林里,我是老大,我喜欢吃肉。”话音刚落,“仙鹤”迈着T台步走来了,满脸骄傲地说:“我全身洁白,头上顶着颗红宝石,像仙女一样高雅。当危险迫近时,我还能腾空飞翔。”“大象”上台时摔倒了,大家纷纷上前搀扶,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一定要爱护它们!”

介绍动物,这又是一次情境的渲染,学生的感情又一次升温。看着学生声情并茂地演绎,我感受到学生的思维活了,文字丰满了,通过实践体验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好的识字课堂不仅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还要使学生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它是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总之,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探索的热土。

篇5:《郊游》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知、自主发现。引导学生独立探索,提供探索的条件,拓展学生思路,展开自由讨论,引出结论,展开争论,尝试活动的兴趣。如“我的发现”在引导学生发现一些汉字的结构特点的同时并感悟汉字的形体结构美感。这三组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由两个或三个相同的字组成,给人一种方正、匀称、平稳的美感。汉字结构形式不同,我在教学中着手让学生自述自己的发现,旁作总述。(这一知识点,学生很感兴趣,并有好几个学生能找出像这样结构的字。如“圭、赫、淼、磊”等字,学生很聪明的他们在字典中找的)。

“日积月累”这部分三项内容“读读认认、读读记记、读读背背”在“读读认认”里有九个汉字,都是熟字减偏旁组成新字,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义不同。我在这个知识点上,让学生在复习识字的方法基础上自主发现识字特点,自读自悟,在读中感悟熟字跟生字读音的关系,为了让学生巩固对生字的理解,可以多组词。(这里,本人在训练中落到实处)。“读读背背”这六个词语让学生反复朗读后将发现的构词特点作以简单的叙述。教材在安排这一训练是为了让学生注意积累,广泛积累词语。针对低年级学生,积累字词是重点,也是难点。本人在教学中力求落到实处,不放一难。在识词环节中,本人参阅了斯霞老师的教学风格“分散识字”“分散识字”又称“随文识字”。就是把生字或词放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其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刺时间,天空乌云翻滚,雷声大作,不一会儿,下起了倾盆大雨。又过了一会儿,天放晴了,阳光灿烂,微风吹拂着杨柳,枝条随风舞动。经历了暴风雨的玫瑰花。芬芳扑鼻,一只黑白相间的小猫也跑出来凑热闹。)

篇6:《郊游》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八(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在我的这一堂口语交际课上,我较注重引导学生对口语交际进行评价,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对别人提出建议和补充,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进一步端正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但在具体落实这些训练点时感觉还欠扎实,有效。还有在与学生交际过程中的如何进行因势利导,运用即时评价,突出发展语言这一重点,是以后再上同类型课时需要思考和历练的。

语文园地八(第三课时)教学反思

篇7:《郊游》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结合生活经验和事例,让学生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还能找出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例子.以及会计算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格数,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感知并正确判断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计算平面图形平移的格数。其中计算平面图形平移的格数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觉得以下几方面比较成功.一、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十分重要。所以在本课的导入部分我用课件出示火车、钟、摩天轮、船的动态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类并用手势比画各种物体的运动方式,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从而形成表象,引出课题。接着,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感知的经验,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的具体实例,并判断日常生活中物体平移与旋转现象,以加深对平移及旋转的理解。学习完这一环节,学生会发现数学就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让学生动手自主探究,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特别提倡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用肢体现场体验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座位上做向左向右平移和原地旋转一圈,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运动方式,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三、巧妙突破平移距离的难点

图形的平移距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平移距离时,从建构主义观看,学生很难想到要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只要去数某个点移动的格数.因此,我注意将问题情境化、童趣化,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时,我设计了鸭子游泳的动画,引出认知难点——鸭子到底平移了几格?这样的预设,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思维碰撞,引起学生的思考。通过在鸭子上找到对应点,数对应点的距离,让学生明白鸭子上的每个点都平移了4格,从而知道鸭子也是平移了4格,进而让学生总结出数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看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需要找到一个点,这个点平移了几格,这个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四、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材只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一小部分的“平移和旋转”的实例,同时教材又是静止的、平面的。为了克服教材的局限性和单一性,这节课我结合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更为直观,更为生动地体验。如在找对应点数平移格数这一环节时,能在两个对应点之间设计数的过程,能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数格子的方法。但纵观课堂,我觉得有些地方是处理得不够妥当。

篇8:《郊游》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

1.本次“日积月累”的内容是积累四条外国的名人名言, 教学时很容易停留在理解和背诵上。其实, 看似“高高在上”的名人名言, 它与生活紧密相关, 应让学生感受其“亲近生活”的一面, 感受名人以及名言“灵动的语言运用”的一面, 在运用中积累, 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2.本次“趣味语文”是品读三个既有言外之意、又饶有趣味的阅读材料, 教学时容易停留在只是欣赏的层面。在欣赏文本的同时, 教师要拓展相关的材料, 并创造性地将其设计成学生的语言训练活动, 让学生在训练中感受语言的妙趣横生, 感受语言蕴涵的魅力, 并为学生课后深化趣味语文的学习开辟出更广阔的拓展空间和自由追求的领地。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的教学

(一) 介绍名人, 引入名言

1.师:在第八组课文中, 我们欣赏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下面我们来认识四位外国名人, 他们都是世界文学巨匠, 而且都是诗人。

2.师:认真地读一读他们的名言。

(二) 理解意思, 学会积累

1. 师:读袁隆平的事迹, 让你想到了哪句名言?

袁隆平, 率领科研团队行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道路上。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艰辛之路:他遭遇了“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雨, 人为的毁禾、地震的死亡考验, 以及试验技术上的数次重大失败等。但他为生命中弥足珍贵的杂交水稻事业无怨无悔, 倾其一生。历经数十载的不懈探索和艰难实践, 袁隆平终于成功了!中国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

袁隆平获得了“拯救饥饿奖”“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世界粮食奖”, 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多个世界奖项和荣誉。袁隆平可谓大功至伟。但这些奖励, 对袁隆平来说“都差不多, 没有高下之分”, 他更关心和一直在努力的就是早日让自己的“禾下乘凉梦”梦想成真———水稻比高粱还高, 稻穗比扫帚还长, 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 他和他的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生:袁隆平为中国、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谓大功至伟, 但他却是那么谦逊, 让我懂得了: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 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生:袁隆平率领科研团队努力地实现着“禾下乘凉梦”, 在这条路上同样会遇到重重挫折和失败, 但我相信这个梦一定会实现: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 西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

2. 师:说一说, 你想把书中的哪句名言送给谁?为什么?

生:我想把“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 花的事业是甜美的, 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这句名言送给老师, 因为老师呕心沥血地教育学生, 把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当做自己最大的快乐。老师所从事的事业就是“叶”的事业。

生:我想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心焦, 也不要烦恼, 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 相信吧, 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这句名言送给我自己, 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 当我不快乐的时候, 我要鼓励自己乐观地面对。

……

3. 师:读名言, 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 就像在和名人对话, 请大家背诵四条名言。

4. 师:本次“日积月累”中的四条名人名言只是一个引子, 你准备以后怎样摘录和积累名人名言呢?

(三) 名言创新, 名人创意

1. 师 (播放广告视频《洋河蓝色经典》) :你觉得广告词写得好吗?为什么?

比海洋阔大的是天空, 比天空阔大的是人的心灵。

—— (俄国) 普希金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 (法国) 雨果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 比海更高远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怀。

——洋河蓝色经典广告词

2. 师:《日积月累》中的四位外国名人, 他们也是语言运用的大师。 (师出示下面一则小故事)

有一次,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只能让一个人通过的小道上, 他遇到了一位自负傲慢的批评家。批评家开口道:“我是从来不给笨蛋让路的。”

“_______________。”歌德说完, 笑着退到路旁。

师:歌德说的是什么呢? (“我恰恰相反。”) 回答得多么巧妙而有趣呀,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二、“趣味语文”的教学

(一) 学习交流“趣味语文”中的三则材料

(1) 理解“言外之意”

师:《手表广告》《交通告示》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你觉得在语言表达上趣在何处, 妙在哪儿?

(2) 感受无限想象

师:《最短的科幻小说》, 虽然只是一句话, 但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俱全。读着这句话, 你会产生哪些想象呢?

地球上怎么会只剩下一个人?发生了一次什么样的全球毁灭性的灾难?核战争, 星球碰撞, 还是地球爆炸?而这个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是怎样幸存的?躲在哪里?从哪里归来?有什么保存生命的法宝?其他人都到哪里去了?是去了别的星球, 还是都死了?既然地球上仅剩一个人, 那么敲门的又是谁呢?是外星人, 机器人?还是其他高智能的动物?这最后一个人是否去开门?开门后将看到什么?如果是外星人, 他们能够通过语言来沟通彼此的情感吗?……最后故事又将会怎样发展?……总之, 有一百个读者, 就会有一百个关于“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的故事。

这篇小说虽然“微小”得只有一句话, 但是它暗含的潜信息却是相当丰富的, 可以让人想象出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句的故事来。读这一句话, 我们不得不为文章的构思和创意所折服。

(二) 请你结合语境, 说说“言外之意”

(1) 肯尼亚天然动物园的“游人须知”规定:“凡向鳄鱼池内掷物者须自己负责拾回。”

“游人须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 有一回, 马克·吐温向邻居借阅一本书, 邻居说:“可以, 可以。但我定了一条规则:从我的图书室借去的图书必须当场阅读。”一星期后, 这位邻居向马克·吐温借割草机, 马克·吐温笑着说:“当然可以, 毫无问题。不过我定了一条规则:从我家借去的割草机只能在我的草地上使用。”

马克·吐温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娜匆匆走进教室, 习惯地用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 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张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啊!”金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谢谢提醒。”随即将纸团拾起, 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桶里。

张敏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

(三) 你能将下列广告巧妙地补充完整吗

(1) 鸡饲料广告:如果“佩利纳”还没有使你的鸡下蛋, 那你的鸡___________。

(2) 印刷公司广告:除了_________, 承印一切。

(3) 黏合剂广告:它能黏合一切, 除了_______________。

(4) 加油站广告牌:假如阁下烟瘾发作, 可以在此吸烟。不过请留下地址, 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链接

篇9: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自测题

1.看谁先到家。

2.拉拉小车。

3.跳跳蹦床。

二、知识园

3.找一找,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在上面的图形中,有直角的图形是(),有锐角的图形是(),有钝角的图形是()。

5.○○○ ○○○ ○○○ ○○○ ○○○

□□□

○的个数是□的()倍。算式是()。

如果○的个数是□的7倍,○应有()个,还要再画上()个○。

三、百花园

1.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汽车行进是(),车轮运动是()。

A.平移B.旋转

(2)下面的角中是钝角的是()。

A. B.C.

(3)今年豆豆5岁,妈妈35岁。到了明年,妈妈的年龄是豆豆的()倍。

A.8 B.7 C.6D.5

(4)下面的变化过程中,“平移”的有()次。

A.1 B.2C.3D.4

2.应飘到哪儿呢?

使计算结果最大:7791

使计算结果最小:8266

四、操作园

1.画出向左平移8格后的图形。

2.在下图中画一条直线,使图中有一个锐角、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

五、生活园

(1) 20元钱可以买多少只?

(2)50元钱买1只 和1只,还剩多少元?

(3)请你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六、智慧园

(1)在圆和正方形中,但不在长方形中的数是(),它是()的()倍。

(2)在长方形和正方形外的一个数是(),它是()的()倍。

(3)既在长方形与正方形中,又在圆中的一个数是(),它是()的()倍。

篇10:《郊游》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

《爱迪生救妈妈》这篇课文介绍了大发明家爱迪生七岁时,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利用镜子反光的原理解决了动手术时微弱光线的最大困难,)帮助医生救助了病情极危的母亲。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充满了主人翁爱迪生的智慧和周围人的深情。反思这篇课文的教学,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也有败笔之处。

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也必须高度重视朗读的训练。朗读是一种眼耳脑同时并用的思维和语音综合活动。它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能再现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起到教育人、感染人的作用。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朗读训练,能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确切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这几句话的朗读都在为学生理解妈妈病情的严重这个思想感情而服务的。因此,教学本课时,我通过下列几种形式:(1)教师范读学生感悟(2)个别朗读,另生评读抓住文章故事性强的特点,以读为本,诱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人物的特点,理解文章的内容,并注意积累词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边体会课文情境,进而深刻感悟爱迪生的机智表现和优秀品质,从读中受到感染和影响。本课教学还安排了拓展练习的教学环节,有效地实现了课内外的有效衔接,拓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知识,促进了学生的积累,提高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但由于时间有点紧张,指导朗读中,没有预设前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反复细细品读。可能在重音的确定和语调的把握的技术细节处理上做得不够到位。如果再挖掘的深一些,就会做的很完美,从而使朗读更为专业化,让朗读变得更为美妙。

篇11:《郊游》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

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一个一个、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数数,认识了“个、十、百、千”的数位名称、顺序,也知道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在正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应该加强读写结合,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我注意捕捉与本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认数活动。如在学生初步学会“一千一千地数”之后,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有利于丰富学生对百、千、万为单位的数的感知和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

《100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篇12:《郊游》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道维吾尔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维吾尔族文化,喜欢维吾尔族音乐。

2.学唱维吾尔族祝酒歌《银杯》,有情感的演唱。

3.体验维吾尔族的歌曲风格,学习维吾尔民歌的长调和短调。教学重难点:

1.准确地演唱《新疆是个好地方》。

2.在歌曲中体验维吾尔族的热情豪爽,并能在演唱情绪上表达。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 游戏:跟我一起做一做

师: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小游戏“猜语言”。

玩法:请一边跟我说,一遍模仿我的表情和动作,并根据表情和动作猜一猜问候语的含义及属于哪个国家或哪个民族的语言?

阿娘哈赛吆(韩语)如索得波饮拜(藏语)牙合细目塞斯(维吾尔族)赛白努(维吾尔语)

师:你们的模仿水平和语言水平还是挺高的嘛。就让我们以维吾尔语互相问好来开始我们今天的音乐课。赛拜努!生:赛拜努!

师:让我们随着歌曲走进维吾尔大草原,去了解那里的景、人、音乐 教师在此处说唱,既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此乐句的旋律

二、欣赏《掀起你的盖头来》

1.播放音乐视频--《掀起你的盖头来》MTV 2.《掀起你的盖头来》给大家带来什么感受呢?

(旋律悠长、尾音拖得很长,把草原的辽阔表现了出来、歌词描绘的是蓝天白云,骏马牛羊)

(长调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声多词少、气息绵长,旋律悠扬)小结:看来,同学们对课外歌曲的学习是丰富的,此首歌曲用诗的语言勾勒了一幅美景,维吾尔人民过着自由,舒畅,美好的生活,那么对于这样美丽的维吾尔族你有哪些了解呢?

三、学习歌曲(走进新疆,感受维吾尔)

1.维吾尔族是一个酷爱音乐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她们的生活与音乐紧密相连,下面就让我们随着另一首维吾尔民歌《新疆是个好地方》,来进一步的了解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2.播放歌曲视频

1)师:歌曲描绘了什么场面?表达什么内容? 2)感受到什么样的情绪? 3.解决难点: 1)播放范唱 2)教师范唱

3)曲谱中有两个装饰音,有谁知道他们的名字及作用? A学生自由发言

B出示前倚音与下滑音知识图片:用对比法学习前倚音 与下滑音 前倚音:在记谱时比主音小(跳度大),起到装饰作用。在演唱时不能占主音太多时间,越短越好 下滑线:声音要向下滑动。

4.复听整首歌曲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5.歌曲处理

1)理解歌词,发挥想象力 2)我们随着伴奏填唱歌词

3)找出歌曲哪一乐句表现热情豪爽? 生:第三乐句

4)有谁知道维吾尔人民是如何敬酒的?如果你是客人,该如何感谢主人的热情好客呢?

播放维吾尔人民热情待客的视频 5)分组表演:分男女组(播放背景音乐)

A分角色边唱边表演(豪迈的男士先到我们热情好客的女生家中做客好不好?掌声有请)B客人和主人各表现如何? C交换角色

D让我们一起举杯敬我们今天远道而来的老师,祝他们吉祥如意!

四、了解维吾尔的音乐文化 –手鼓(播放图片及音乐视频)下面让我们来欣赏维吾尔国宝级的一种演唱方法及维吾尔典型的民族乐器。

五、小结

师:一首《新疆是个好地方》仿佛把我们带进了新疆,一同体会维吾尔人们的快乐。希望我们能记住和走近美丽多彩的民族——维吾尔族,也祝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美丽、强大。下课!伴随这首《达坂城的姑娘》结束新疆之旅。

《新疆是个好地方》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音乐教材第4册第8课《新疆好》中的维族民歌《新疆是个好地方》。《新疆是个好地方》是流传在新疆的一首民歌(风俗性宴歌),旋律悠扬,2/4 拍,快速,单乐段结构,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之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

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就从孩子很少接触到的维族语言、宴客习俗,音乐文化为落脚点,让孩子们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维吾尔民族,走近人民,体验好客之情,感受独到的音乐文化,来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民族自豪感,并树立为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信心和决心。

一、以趣导入

以“游戏说一说,演一演,猜一猜”的方式组织课堂,激发兴趣。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信息国际化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语言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我以孩子们熟悉的英语问候引起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问候语,孩子们坐不住了,放下了害羞和矜持,和我一起玩起了语言游戏,一下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最后由蒙古语也就自然而然的引出了蒙古音乐,蒙古文化。

二、以熟知的歌曲,音乐家为伏笔 以熟悉的《掀起你的盖头来》来初步了解新疆音乐文化,初步感知音乐风格。《掀起你的盖头来》是孩子们所熟知的歌曲,许多孩子都会哼唱上几句。为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的学习打下了情感上的伏笔,也让孩子们初步感知新疆的音乐风格。

三、学习歌曲,收获快乐

孩子们在背景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悠扬的旋律中,走进新疆,认识了那里的景、情、人、物。在民族语言与音乐相结合的趣味性的学习中,教师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们在模仿、对比、实践的过程中解决了本科的难点。

在热烈激荡的氛围中,进一步理解了歌曲的情感表现,交流了同学之间的思想友谊,了解了新疆宴请文化,感受到了新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更重要的是在歌唱和表演中收获了快乐。

四、开拓视野,丰富知识

《掀起你的盖头来》与《新疆是个好地方》的欣赏与学习,让学生们在对比中认识了维族音乐的两种不通风格的音乐形式,知道了我们伟大的人民能创造出这么多令人惊叹的宝贵的音乐文化,敬仰之感顿时油然升起。

篇13:《郊游》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

在新课改过程中, 我们以主题型语文教材的主题单元为依托, 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可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 进行全盘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积极尝试单元主题教学的“单元整体感知”、“单元部分感悟”、“单元整体回顾”三个模块的课型及实施策略, 并与经典诗文有效整合,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以“永远的童年”为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讲课文——《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童年的发现》, 两篇阅读课文——《祖父的园子》、《儿童诗两首》及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这几篇课文分别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 再现了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教学本组内容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童年时光的珍贵, 丰富情感体验, 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通过对比阅读, 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三是丰富语言积累;四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五年级学生正深切地感受着、经历着童年生活, 并已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具备在读中体味、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基于以上对整组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分析, 笔者将本单元教学内容整合为单元导读1课时;《古诗词三首》与《儿童诗》两首整合为2课时;将《冬阳·童年·骆驼队》与《祖父的园子》整合为2课时;将《童年的发现》与拓展·回顾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整合为2课时;口语交际课1课时;习作指导讲评2课时;综合性学习展示1课时;单元总结课1课时;共12课时。所有整合内容都紧紧围绕“永远的童年”来进行。下面, 就以本单元主题教学为例, 谈谈单元主题教学与经典诗文有效整合的一些策略。

一、基于主题, 精当选材

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 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描写儿童生活的经典诗文浩如烟海, 但并不是所有的都要诵读, 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兴趣爱好, 精心挑选文质兼美的文章。根据本单元教材特点及考虑各种因素, 笔者选择了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崔道融的《溪居即事》、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高鼎的《村居》、杜牧的《清明》以及杨万里的《稚子弄冰》《桑茶坑道中》《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等表现古代儿童生活、学习、玩耍各方面情景的古诗;冰心的《雨后》、舒兰的《虫与鸟》、邱易东的《山村孩子的画》、黄国辉的《童年》等反映现当代儿童生活的诗歌, 以及萧红的自传体小说《祖父的院子》、林海音的长篇小说《城南旧事》、高尔基的《童年》等文章。这些经典诗文内容充实生动, 题材不一, 形式灵活, 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诵读要求。

二、化整为零, 突出积累

整合的经典诗文, 教师要有计划地化整为零, 合理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从理解内容到体会感情, 从读书到表达, 从语言积累到运用, 从课内到课外, 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如在古诗词三首的教学中, 整合教学杨万里的《稚子弄冰》《桑茶坑道中》《闲居初夏午睡起》等诗。让学生乘着诗词的飞船, 穿越时光的隧道, 探究千年前的儿童生活, 分享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并在此基础上, 与现代儿童诗《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山村孩子的画》、《童年》进行对比教学, 使学生明白现代儿童的生活更幸福, 时时享受着童年生活的乐趣。

经典诗文的诵读要与正常的课堂教学区别开, 绝对不能像讲解课文那样, 试图通过自己的讲解, 让学生把诵读的内容全部搞清楚、理解透彻, 这样做既不现实, 也违背了诵读规律。经典诗文是情感的浓缩, 是文化和历史的凝聚, 诵读讲究的是“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书声朗朗, 润物无声”。我们遵循“好读书, 不求甚解”的古训, 让学生在充分的诵读活动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特点。

三、创设氛围, 熏陶感染

良好的环境是立体的、多彩的、无声的教科书, 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我们要努力创设诵读的环境和氛围,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影响。如利用多媒体播放儿童熟悉的生活画面, 播放熟知的儿童歌曲, 利用候课时间, 给学生讲萧红、林海音的童年故事, 或翻看班内同学的童年影集等方式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激发学生阅读经典诗文的欲望。在清新、高雅的古典音乐中, 师生或共同吟诵, 或比赛背诵, 或吟唱表演儿童诗……使学生漫步在经典中, 浸润在书香里。

四、多元渗透, 内化感悟

在经典诗文的内容选择上, 除了古诗、现代诗, 还有散文、小说等, 不同形式的文章增加了学生的诵读兴趣, 消除了因题材单一而造成的疲惫感。另外, 要丰富诵读的形式, 除朗读背诵外还可选用吟唱、情景表演、欣赏、观看电影片段, 编韵律操等, 充分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如在古诗的教学中, 可提前布置搜集任务, 通过开展小组比赛, 以表演、吟唱等各种形式展示, 并评选出最佳表现小组。将精美的儿童诗与课间游戏相融合, 使学生在课间锻炼中感受经典。

此外, 在诵读过程中, 将读与写结合起来, 让学生将读书的所思、所想及时内化为自己的所感, 增加语言积累, 丰富文化底蕴。如播放电影《城南旧事》, 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欣赏《祖父的园子》, 在感受作者童年生活无忧无虑、自由快乐的同时, 写写自己的童年趣事;仿写《我想》, 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将《童年的水墨画》改写成记叙文, 在创作中感受经典诗文的语言魅力……总之, 要灵活运用多种策略, 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

五、单元实践, 个性表达

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 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 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会久久萦绕在心头。课文讲述的童年故事那样真实、有趣, 一定会勾起我们对往日生活的回忆, 说不定从祖父的院子联想到了自己玩耍过的一个地方;从“我”看见骆驼吃草的样子联想到童年生活中某个记忆犹新的场景;从课文《童年的发现》联想到一次自认为是了不起的发现……教师除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交流、创作兴趣外, 还可围绕本组专题安排“难忘童年”交流会, 将学生的目光从书本拉向生活, 通过交流, 拓展学生思路, 使他们从不同角度讲述自己童年的故事, 在交流中表现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教师在引导学生把故事讲清楚、讲具体的基础上, 能适当运用经典诗文, 并注意表达方式, 引起听众兴趣。再要求学生把自己的童年生活诉诸笔端, 童心、童语、童趣, 浓浓真情洋溢心中, 纷繁往事呈现眼前。

另外, 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结合“回顾·拓展”中的“日积月累”“课外书屋”办一期童年影集展, 做一份手抄小报, 举行一次“名人童年生活”读书会, 激励学生珍惜童年生活, 从小树立远大志向。

篇14:《郊游》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

借用鲁迅先生的话,作为我本次说课的开始。——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同样,课是人上出来的,上的人多了,也便成了焦点。教书将近十年,听过将近10位老师上这一节,其中的感受林林总总、各有千秋。归结为一句话:上好一堂课,难!上好一堂好课,更难。

一、教材分析

《赤壁之战》,这是一则历史故事,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五十回的有关情节改写的。它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它告诉人们知己知彼,看准敌人的弱点,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克敌制胜。同时,本文又是第七单元的首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会简要的复述课文。而要学会复述课文,必须建立在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取其精华,去其无用。因此,在考虑如何设计教学时,必须围绕——(熟悉课文,理清脉络,为复述课文打下基础)这一训练重点展开。

此外,《赤壁之战》一文虽叙事较长,但内容丰富,条理清楚,道理深刻。事情的前因后果,一目了然。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语言训练和接受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二、本节课设计意图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主要采用“开放式、主体式”教学法,让学生熟悉课文,了解内容,提出问题,争论问题,而教师通过问题,适时点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为本。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教学指导思想。

1、演好“重头戏”

这一课时教学主要围绕“说英雄、论英雄、谈英雄、评英雄、成英雄”展开,是本节教学的重头戏。

(1)、课的开始,以一道普通的数学判断题打开本节课的话茬。以少胜多,点出了这场战争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事实也证明这一点是有效的。

(2)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这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产生的一个新动向。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是一部排得非常出色的影片。借用此剧的主题曲,一方面让学生领略三国时期刀光剑影,群雄纷争的壮阔场面。另一方面,引出本文的重点——争论谁是英雄。(在此要说明一下:英雄是一个范围很广的定义。)是周瑜,是黄盖,是曹操。并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结合课文的分析,据事论事。从本文内容所反映出的,称的上英雄的应当是周瑜、黄盖。

(3)对于一篇较长的课文来说,如果没有一条主线,任由学生讨论,所形成的结果往往是散沙一盘,没有主次。因此,切中要害,适时提问。就成为其中的关键之处。围绕着以展开的争论英雄,提出的两个问题。1、黄盖向周瑜说的计策——用火攻,你认为好不好?2、黄盖假投降,曹操为什么不怀疑?让学生积极的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从而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4)分段的指导。当学生对已学的课文有了较深的认识后,教师应及时总结。引导学生整理课文,进行分段。本节课的分段正是基于此。

(5)朗读的指导。正确的朗读指导,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赤壁之站的关键之处,在于黄盖的两大计谋:一是火攻,二是诈降。特别是这封诈降信,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因此: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应当是带着藐视的、贬低的语气读。这样才能使曹操深信黄盖的投降是真的。)

(6)重视课外知识的延伸。成英雄成为本课的高潮。本人在备课时,曾经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发现在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中,有很多都可以在我们课堂上得以运用。如:《春晓》可运用于第七册的18课《小镇的早晨》,《寻隐者不遇》可应用于11册《三顾茅庐》等。包括本人所引用的《清明》,以作诗的形式,让学生总结课文。这也是比较新鲜的教学设计。(三国时期乱纷纷,曹操率军欲灭吴。黄盖献计用火攻,以少胜多定大局。)

(7)重视对学生的激励,引导。赠送苏东坡的作品,激励学生更认真的学习课文,认真读书。这也是一个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8)、关于课堂提问:课堂提问的原则。我的设想是:既需要制造明星,同样也需要制造炮弹。

落实了以上的环节,本节课的基本任务也就完成了。

三、我的一点教学感受

本人曾经第一次上过这节课。那次的经历使我感触颇深。明白了一个道理:语文教学要是不创新,不钻研,不吃透。那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会是:一个一本正经的老师和正襟危坐的学生构成的死气沉沉的课堂,一个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和混昏沉沉的听课的学生的尴尬,一个老师千奇百怪的提问和一群学生挖空心思的回答的可笑。

上一篇: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施工下一篇:送自己30岁生日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