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爱先进事迹

2024-04-08

三关爱先进事迹(精选7篇)

篇1:三关爱先进事迹

关爱老人的年轻人------开掘区贴心人二三事**是新三矿开掘区的一名青年职工,今年22岁的他,在日常工作中,勤于学习,不怕苦累,不象有的青年职工一样,初到井下一线工作不是喊累就是想办法休息。在参加工作不到一年,已经是掘进头上的一名称职的生产工。在生活上,他也是乐于助人,不计个人得失。自从在区贴心人服务队登记后,他更是争做一名优秀的贴心人,帮助他人,服务邻里。他家住在滨河小区的二楼,在他的楼下,有一对年龄在七十上下的老人,时常得到他的帮助。一次晚上七点多,他回家上楼,发现老人家里的灯不亮了,里面传来老人的叹息声。他敲开老人家门,一问才知道,是家里的保险丝断了,老人说:“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又怕麻烦别人,想等到明天天亮了再找物业公司来修理。黑就黑会儿吧,反正我们睡得早。”看着老人家为难的样子,**说:“让我来修吧大爷!你们岁数大了,不能黑着灯睡觉呀,万一摔着怎么办?”他回到家中,找来手电、工具、保险丝,一会儿便把保险丝换好。电送上了,屋里的灯亮了,两位老人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后来,他还主动包揽了老人家里的电费、煤气费、电话费,定期为他们交费,方便了老人的生活。老人逢人便夸,“我楼上真是住了一个好邻居啊!”今年3月初的一天下午4点多,在下早班回家的路上,**发现有位六七十岁的老奶奶在市区一宾馆大门口附近焦急地来回走动着,一趟又一趟,嘴里嘟噜着,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他主动上前询问。老奶奶说:“我迷路了,我家在北固义,想搭车回去,可找不到方向在哪搭车?”他二话没说,骑着摩托车把老人带到公交站,把她送上去磁县的公交车,扶她在车上做好后,掏出3元钱给售票员,并叮嘱售票员,到地点后就近让老人下车,因为时间不早了,好让老人早点回家。售票员还以为是老人的孙子送站,说“看这晚辈当的,真是细心呀!”这样的小事在他身上还有许多,他在帮助别人时不会怕麻烦而不去做,不图名不图利,总是尽自己所能热心地去帮助别人。我们的社会也需要更多的热心人,才能人人互助更加和谐。

篇2:三关爱先进事迹

—— ** 同志的先进事迹

**同志退休后,服从组织安排,在关工委工作多年,他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自己一项新的职业,以身作则,亲力亲为,默默奉献,促进本县关心下一代工作上台阶,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一、情系青少年,总想做点事

**同志非常关注青少年成长,为青少年做了不少好事实事,并与青少年结下了深厚的情感。为了做好工作,他带领班子的同志经常穿梭于学校、农村,不知疲倦的工作。有人问他:“你县官做过,退休后工资也不少,你还图什么?”,他说:“我不求官也不图钱,就是想为青少年做点实事”。特别看到青少年弱势群体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让他同情,同时也看到一些青少年行为失范,伦理道德缺失,违纪违规,违法犯罪,更使他不安。他想,我是个老干部,不能坐视不理。就这样他本着对青少年负责,想青少年所想,急青少年所需,帮助那些急需帮助的人忙碌着。

二、主动作为,求实创新促成效

**同志创新求实,主动作为,为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成效,他深入基层听取意见,集思广益,并根据党委政府工作的中心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调查研究,结合本县实际,提出意见建议供县委县政府决策。

在推进关工委工作的过程中,**同志注意创新工作方法,以点带面,亲临指导,总结经验,推动全局。针对留守儿童,由于他们大多数亲情缺乏关爱、生活缺乏帮助、学习缺乏辅导、心理缺乏疏导、安全缺乏保护,为探讨解决留守儿童“五缺”问题,他及时向领导汇报和有关部门沟通,争取党政的重视和部门的支持配合,亲力亲为抓试点,并通过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现场参观等形式推广点上经验,推动全县关爱工作的开展,在全社会形成了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

三、热心帮扶,奉献一片关爱心

**同志在工作中,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一个长者的爱心关注着一群青少年弱势群体。他感到,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最为困难,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帮助。他把这一群体列为县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点,尽己所能,倾情关爱,热心帮扶,使他们在同一蓝天下,共享阳光的温暖。

篇3:三关爱先进事迹

了解吴邵萍老师的优秀事迹后, 内心无法平静,这样的教师才是我们教师队伍的榜样、楷模? 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向先进人物学习,实践中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

一、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

教师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 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意识,又要把握教育的真谛。 教师通过加强学习、进修,尽快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1)主动提升自身的学历层次,平时多查看专业书籍,真正做到教到老学到老;(2)虚心向专业人士、 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通过不断探索,借鉴创新,延长补短,逐渐让别人的成功之举转换成适合自己的教法;(3)积极备课,参与听课, 努力探索教改新路,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学思结合,融会贯通,总结反思,不断地在课堂教学中以及不同形式的竞赛中实践强化。

二、深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

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 教师不但要热爱着教育事业,还要忠诚于教育事业,准备为教育事业奉献终生。教育主要是体现在一个“育”字上。 作为教师要“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敬业精神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达到育人的目的,也是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三、真诚关爱———学生

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在提高专业化水平的同时,还需要具备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从而发展学生的智慧, 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从内心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疼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会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才能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 爱心是教师取得教育成果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越深,教育效果也就越好。

最后我真诚地祝愿教育战线的每位教师能成为学生和家长眼中的一名称职教师,及至一名优秀的教师。

摘要:作为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他一定会从三个方面去要求、鞭策自己,即: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对教育事业的深爱;真诚关爱学生。

篇4:关爱留守儿童先进事迹

XX镇XXX村XXX,男,19XX年6月出生,高中毕业,现在读一村一名大学生,20XX年加入中国共产党,XXX村村委会副主任,党总支委员,团支部书记兼民兵连长。

XXX村共有1760人,496户,6岁以下的幼儿120人,6岁以上的儿童144人,其中留守儿童占儿童的7%,共计19人。

这些留守儿童在农村的现状与问题。

1、由于较长时间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祖父辈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经理,也缺乏教育的艺术,而有的亲戚和朋友的责任心更差,形成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盲区。

2、由于不在父母身边,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缺乏与父母之间深层次的感情沟通。缺失的情感容易导致刘叟儿童孤僻、自卑、精神压抑、性格孤僻不愿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从而导致行为习惯较差,并且较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示范行为失控。

3、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的家庭,家庭教育氛围较差,孩子学医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上进心不强。

2011年在县团委的领导和关怀下,XXX村XXX成立了留守儿童工作站,并配备了一台电脑,一部固定电话,每天星期天,XXX同志带领这些留守儿童到留守儿童占与自己的父母进行视频聊天或是打电话那种。很多天没见,骨肉亲情相见的场面确实让人感动。家长从重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身体情况、道德规范情况、健康成长情况,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可以请教自己学习中的困难题目和一些开心的事情与家人分享,使得他们学习更有动力,生活充满着希望。

XXX同志除了帮助孩子们与其父母进行视频聊天,孩纸孩子们唱歌、跳舞、朗诵古诗、玩游戏,并且他自己也融入进去,与他们一起活动,有个村民路过聊侃地说你整天和一些孩子玩,也玩得有什么“劲”吗?XXX回答:“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祖国的希望还靠下一代,哪一家没有孩子,大人都是从小孩子走过来的,跟孩子们在一起玩,孩子们的快乐,那就是我最大的快乐,不信你也来试一试”。从那以后,参加这些活动的人越来越多,还有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来本村的小学教师等。

篇5:关爱留守儿童先进个人主要事迹

灵璧县朝阳中心小学

陈 蓉

陈蓉,女,灵璧县朝阳中心小学教师,现任寄宿部五(3)班班主任。自2010年朝阳中心小学开办寄宿部以来,始终在寄宿部担任寄宿班级的班主任。该同志在教育教学业务上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对留守儿童不仅在学习上精心辅导,生活上也关怀备至。

一、工作上 知难而上

勇挑重担

2010年秋,朝阳中心小学领导针对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的的现实情况,决定开办寄宿部,把留守儿童集中教育。正所谓万事开头难,老师们均知到寄宿部任务重、责任大,普遍不愿到寄宿部任教更不用说担任寄宿班主任。这个局面,让校领导头疼不已,当时陈蓉老师知难而上,毛遂自荐,主动要求到寄宿部任教数学,并担任六(3)班主任。

二、学习上 建立留守档案 细心辅导

在陈蓉老师的办公桌上,有一本“留守儿童”档案,上面除了登记着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和联系电话等情况以外,还清晰的注明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不同情况,如:一个家长在家的;父母皆不在家的;父母离婚的;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差的;现在谁是监护人等等。有了这本留守儿童档案,陈蓉老师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得心应手、面面俱到。

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学习上普遍缺少良好的习惯和学习信心。为了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心,陈老师常常与这样的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例如学生郑某因父母双双外出打工,一段时间她无心学习,陈蓉老师发现后及时通过电话联系家长了解状况,然后与郑同学谈心,并且带她洗澡,先帮她洗衣服然后教会她学会洗衣服。“精诚所至,金 1 石为开”,通过一段时间细心呵护,郑同学的思绪恢复平静,学习成绩稳步上升。

三、生活上 和学生同吃同住无微不至

今年的冬天格外的寒冷,为了更好地照顾好自己的学生,入冬以来,陈老师始终和留守学生吃住在一起,尽管宿舍里都有宿舍管理员,陈蓉老师每天夜里仍要起来看看学生们的被子盖好了没有、有没有生病的。大课间时,她亲自带着学生到操场上活动,安排全班同学踢球、打篮球、转呼啦圈、打乒乓球„„让学生们动起来,既陶冶了情操,也暖和了身体。

冬天气温低,学生洗过的衣服、袜子不易干,陈蓉老师就把他们的湿衣服、袜子拿回自己家脱水;当她发现有的同学手冻肿了,马上买来冻疮膏给孩子们涂上„„

四、情感上 定期家访 重视心理疏导

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更加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陈蓉老师经常利用双休日进行家访,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感情交流与沟通。在陈老师细心的关爱下,班里的孩子们的心情开朗起来了,性格活泼起来了,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虽然远离父母,但他们不再孤独,不再寂寞,他们和所有的同龄人一样,在温暖的阳光下一天天健康地成长。班上有一个叫李雷的学生,性格孤僻、自私,和同学相处不到一块儿。为了准确了解李雷的情况,陈蓉及时家访,了解到李雷的爸爸妈妈早已离婚,孩子判给父亲,但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很少与家里联系,更不用说在学习、生活上关心孩子了。李雷被托付给姥姥家,由于李雷的姥姥一家在镇上做生意自身都忙不过来,仅仅能保证双休日有饭给他吃,其他事情一律没有时间管,导致李雷卫生习惯差,性格孤僻、自私。了解到这些情况,她更加同情这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主动和李雷谈心,帮其 2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会他叠被子、洗衣服;并教育他要好好学习,要与同学友好相处,多为别人着想,宽容待人,经过数次的心灵沟通后,李雷变了,能和同学一起聊天开玩笑了。陈蓉说,其实对留守儿童心理的辅导,比学习上的辅导更为重要,要诚恳的对待学生,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让老师走进这些留守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到他们真正需要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

篇6:关爱留守儿童先进个人主要事迹

上坪寨小学 吴禄芳

上坪寨小学位于乌江南源三岔河上游、引子渡库区,美丽的斯拉河畔,号称织金东大门,距县城73公里,东南与平坝、安顺普定一衣带水,西北与本县营合、猫场两乡镇比邻,学校地处天织公路左侧,交通方便,气候宜人。但却有很多的留守儿童,大部分存在学习成绩差,心理承受力差,性格内向、孤僻,行为习惯差等问题。吴禄芳他们班也有很多留守儿童,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她毅然的做出了决定,那就是照顾好他们班的留守儿童。哪怕是礼拜天休息,她很想回家与自己的孩子和家人团聚,但是她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幸福时刻,留下来帮助这些留守儿童。

摸清情况 建立档案

在吴禄芳的寝室里,有一本“留守儿童”档案,这本档案放在随手就能拿到的地方,一有空时,就会拿来翻一翻。吴禄芳告诉我们,留守儿童数量很多,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她不可能清清楚楚的记得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有了这本档案,她就可以掌握留守儿童的全部信息。在档案上,除了罗列着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情况以外,还清晰的注明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不同情况,如父母皆不在家 1 的,单亲在家的,平时表现好的,平时提问多的,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差的,现在的监护人等等。正是因为有了这本留守儿童档案,吴禄芳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才能得心应手、面面俱到。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吴禄芳对这一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得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共同抓好留守儿童的管理。她用平日点点滴滴的爱,聚沙成塔,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心理辅导 爱心滋润

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更加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每个星期天吴禄芳都会去家访,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帮助。现在,孩子们的心情开朗起来了,性格活泼起来,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们不再孤独,不再寂寞,他们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在温暖的阳光下一天天健康地成长。吴禄芳班上,有一个叫杨雨的学生,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很少与家里联系,更不用说在生活关心孩子了,孩子与年迈的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性格极其暴躁、孤僻、自私,很难和同学相处。为了了解杨雨的情况,吴禄芳首先想到家访,当看到杨雨家破落不堪的土墙房子时,吴禄芳柔弱的心被触动了,这哪里是家啊!从此,她更加关爱这个经常饱一顿饿一顿的孩子。主动和杨雨谈心,帮其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并教育她要孝敬老人,要与同学友好相处,多为别人着想,2

宽容待人,经过数次的心灵沟通后,杨雨变了,能和同学一起聊天开玩笑了。吴禄芳说,其实对留守儿童心理的辅导,比学习上的辅导更为重要,要诚恳的对待学生,与她们进行心灵的沟通,让老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她们的心声,了解到她们真正需要什么,这才最为重要。

人文关怀 让留守儿童以校为家

上坪寨小学的其她教师说,吴禄芳每天都关心着孩子们的生活起居,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普遍不好,吴禄芳对在外住宿学生的各方面管理得井井有条,指导学生打扫清洁,折叠被子、摆放物品等。冬天,衣服不易干,吴禄芳就把学生的衣服拿回自己家里脱水;夏天,天气热,吴禄芳就自己掏钱买空气清新剂„„

经过几年的辛勤付出,吴禄芳在对留守儿童管理教育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曾多次被评为上坪寨小学优秀教师。

织金县上坪寨小学师德先进个人事迹

篇7:三关爱先进事迹

纵观有关本专题的高考试题, 有以下特点:一、从高考考查的内容看, 命题主要集中考查了“师夷长技”思想、“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孙中山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发展、近代教育的发展等知识点。二、从命题的立意看, 关注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对现实的影响, 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 试题往往渗透着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近代教育的发展、教育与时代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的考查, 体现了“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的思想。三、从考查形式看, 有选择题, 也有材料解析题。选择题中对“近现代思想”的考查多侧重考查思想的内涵、思想和时代的关系。材料解析题多和其他内容融合, 体现了高考试题的综合性, 考查具有专题性。如2014年重庆文综第14题, 考查的知识点是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试题整合了宋代教育考试、民国时期教育考试和美国教育考试改革的做法, 从“为什么要改革”“怎么样去改革”的角度来关注当前我国教育考试改革, 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金题点睛】

示例1 (2014年天津卷文综历史第6题) 19世纪八九十年代, 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 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 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 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

答案:D

解题技巧:19世纪40年代, 林则徐等人开始开眼看世界, 这不符合“八九十年代”的时间条件, 故A项错误;“中体西用”强调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而不变革政治制度, 材料没有体现“中体”这一信息, 故B项错误;从李鸿章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可见, 当时一些开明官僚对西方科技的关注, 但无法推测整个社会对西式教育的态度, 故C项错误, D项正确。

变式练习1861年, 冯桂芬著《校邠庐抗议》, 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 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表明当时部分国人

A.开始睁眼看世界

B.要求变革政治制度

C.主张“中体西用”

D.关注西方科学技术

答案:C

解题技巧:此题考查“西学东渐”。40年代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一批开明官员开始睁眼看世界, A项时间与之不符, 故错误;晚清探索变革政治制度是在90年代甲午战争后, 故B项错误;材料中“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体现了“中学为体”, “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体现了“西学为用”, 故C符合题意;D项只体现了“富强 之术”, 不全面。

示例2 (2014年广东文综第17题)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 以后, 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 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A.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B.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C.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答案:A

解题技巧:题干信息表明毛泽东主张借鉴苏俄的做法, 允许资本主义继续存在和发展, 这体现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思想, 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逐步进行, 而题干中思想表明毛泽东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故A项正确;毛泽东肯定了苏联的新经济政策, 故B项错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题干信息无关, 故C项错误;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 此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 谈不上社会主义改造, 故D项错误。

变式练习毛泽东在1952年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时强调:“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 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这表明

A.中国准备向社会主义过渡

B.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

C.剥削阶级在中国已被消灭

D.人民民主政权开始建立

答案:A

解题技巧:从时间看, 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基本完成, 下一步的工作是逐渐向社会主义过渡。材料内容表明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这表明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开始, 故A项正确。三大 改造完成 后也就是1956年, 社会主义制度才基本确立, 故B项错误。C项是在1956年, 随着三大改造完成, 民族资产阶级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后才出现的。人民民主政权开始建立是在1949年, 故D项错误。

示例3 (2014年天津卷文综第9题) 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 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 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 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型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答案:B

解题技巧:1952年底, 国民经济已基本 得到恢复, 故A项错误;当时中国即将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一五”计划) , 为了培养工业化需要的人才, 高校进行了院系调整, 建立多科型工业大学, 故B项正确;高校院系调整有助 于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但这不是这 次调整的 主要目的, 故C、D项错误。

变式练习1961年中共中央印发讨论试行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 工作条例 (草案) 》, 简称《高校六十条》, 压缩高等学校数量和在校生规模, 调整和规范专业设置, 修订高等学校专业目录等。条例

A.落实了“科教兴国”战略

B.有助于提升国民文化素养

C.有利于稳定教育教学秩序

D.适应“教育大革命”需要

答案:C

解题技巧: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1961年教育调整, 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知识的迁移能力。从材料的时间1961年可排除A项, “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是90年代;也可排除D项, 因为“教育大革命”开始于1958年;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是扫盲教育和义务教育的使命, 故B项错误。

【重点突破】

1.西学东渐

(1) 概念:是指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2) 方式:外国传教士的传播, 中国人自己翻译图书, 编辑出版报纸、杂志, 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3) 过程:从魏源、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师夷长技以制夷) →到洋务运动, 学习西方的技术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戊戌变法, 传播西方的思想和政治制度 (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发展资本主义) →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成为主流 (宣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结合中国国情, 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激进派宣传民主、科学两大 思想 (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 否定传统文化,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马列主义传入中国 (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学习、借鉴苏俄社会主义革命的经验, 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工农运动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

(4) 产生原因:

1客观上来讲, 是由于中学和西学的差异。世界历史发展到近代, 西学与中学之间产生了明显的文化势差, 表现为:中学仍根植于封建主义生产关系之中, 西学已根植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中;中学仍处于农耕文明阶段, 西学已处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文明阶段;中学仍以儒家的“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 西学已以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

2自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革命之后, 西学日趋活跃繁荣, 以民主和科学为精神的西学随着资本主义的崛起和征服向世界扩散。

3清王朝固守落后的生产方式和观念, “闭关锁国”政策, 排斥异族文化, 使中西学在晚明以来的自由交流错失了一次又一次的良机。在鸦片战争的打击下, 中国的有识之士在西方列强炮舰的威逼下才屈辱被动地、由不自觉到自觉地逐步选择西学。

(5) 特点:

1是在西方列强对中国不断地发动侵略与中国人民顽强地反抗侵略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学习西方 与抵制侵 略、救亡与启 蒙相结合。

2明显地表现出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知的过程。

3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的逐渐深入, 中国社会对西方文化制度由抗拒、排斥到逐渐接受, 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过程。

4每一次的探索都因前一次的探索的得失而有所发展, 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5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注意探寻符合国情的道路。

(6) 呈现此类特点的原因:

1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2西方文化传入中国, 有个逐渐了解、接受的过程。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新阶级力量的出现。

4近代教育的发展, 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7) “西学东渐”的影响:

1西学的传入是伴随着野蛮的侵略以及签订的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的基础之上, 既残酷践踏了中国的主权, 威胁了民族独立, 也给当地经济和人民带来了破坏和灾难。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较为严重。义和团运动的发生就说明了这一点。西方传教士和教 堂的兴建等, 也便利了西方思想文化方面的侵略。

2“西学东渐”客观上有利于西方先进的技术、思想文化的传播, 促进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 近代化起步并发展。

政治:传统政治体系向近代政治体系演化的民主化趋势。

思想:思想变革由浅入深, 逐次递进;“师夷长技”观念更新了“夷夏之防”观念, 变革观念更新了守旧观念, 民主民权观念更新了君权神授观念, 男女平等观念更新了男尊女卑观念, 社会主义观念更新了资本主义观念。国人的思想得到不断解放, 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2.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1) 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2) 农民阶级: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 资产阶级:

1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王韬等提出了发展民族工商业和与外国进行商战、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等思想主张。

2资产阶级维新派:19世纪90年代,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兴民权、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系统完整的维新变法理论, 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 思想解放 运动, 为中国文 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 想的束缚, 促进了中 国人民的觉醒。

3资产阶级革命派 (民主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资产阶级革命派将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 并与中国革命相结合, 孙中山融贯中西方思想文化精粹创立了 三民主义 学说。1924年1月, 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 改组国民党, 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使国民党明确了反帝反军阀的政治方向。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 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4资产阶级激进派:1915年新文化运动展开, 激进派接受了西方的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和发动作了文化思想方面的准备。

(4) 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

1十月革命后, 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1918年, 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 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五四运动爆发后, 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比较系统地、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新青年》逐渐成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2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促进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 逐步与中国革命的实 际相结合, 形成了毛 泽东思想。1945年中共“七大”, 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新中国成立后, 毛泽东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起来, 如《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4“文革”结束后,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民思想获得了很大的解放, 人民逐步摆脱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回到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上来, 并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5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中共“十六大”写进了党章。6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

3.近代教育的发展

“西学东渐”与教育思潮构成社会变革的一条主线, 如改革封建旧教育、太 平天国农 民教育、洋务主义教育、改良主义教育、民主主义教育、教会教育、新文化运动中的新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和新民主主义教育等思潮的兴起等, 都与“西学东渐”有着因果关系, 同时对每一阶段的社会变革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 发展变迁。

1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变革。

目的:培养洋务人才。

内容:主要是进行科学技术教育。主要有:开设各类新式学堂、外国语学堂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纳入其课程体系。派遣留学生出国, 开辟近代科学教育的新途径。

作用: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 将西方近代科学纳入近代中国学校教育课程体系中, 对科学教育的普及发展, 对中国人民科学启蒙起着重大作用。

2维新变法时期的教育变革。

教育思想:仿照西方模式建立现代形式的学校系统。把自然科学和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作为教育内容,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内容:广设学堂, 提倡西学。开办了我国第一个高等学府———京师大学堂。大学堂对中西学并重, 课程分为普通学和专门学两类, 包括自然科学和资产阶级社会科学共十几种门类。改革科举制度, 废除八股取士。

3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确立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学校系统。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建立了 从小学到 大学的完 整体系。1905年废除科 举制, 标志着新 教育制度 的确立。

4五四时期的科学教育。

五四运动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转折点。这一时期是中国人民追求民主、科学的时期, 科学教育随着民主、科学思潮的发展得到很大发展, 表现在科学教育思潮的形成和大学科学教育的发展。

(2) 启示:

1“西学东渐”之风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带到了中国, 使教育和科学结合起来, 对科学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逐步深入。

2教育变革伴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 参与并促进了这种变革。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其治乱之源, 富强之本, 不尽在船坚炮利, 而在议院上下同心, 教养得法。兴学校, 广书院, 重技艺, 别考课, 使人尽其才……”提出这一主张的是

A.地主阶级抵抗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2.有学者认为, 王韬、郑观应等那一代知识分子没能开启中国宪政文化的航程。尽管他们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 其目光的犀利、心智的锐敏、胸怀的宽广、气度的博大都是前人所不及的, 但他们在价值观念上仍未有根本性的突破和转变, 仍是在传统政治、法律文化的阵地上寻觅生存的根基和资源。这主要是因为

A.他们依然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

B.社会环境缺乏民主宪政的氛围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D.传统儒家思想观念的根深蒂固

3.以下是不同史观 对“中学为 体, 西学为用”的评价, 准确的一组是

4.郭嵩焘说:“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 大小取法泰西, 月异而岁不同;中国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 自以为安。”这表明他

A.认为西方的技艺是“末”, 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

B.认为既要学习西方科技, 又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走资本主义道路

D.批判洋务派和日本在学习西方问题上都没触及根本

5.《马关条约》签订后, 康有为开始对日本明治维新史做深入研究, 在他购得的日本书中单政治一门就有《国家学》、《政治学》、《万国政治史》、《英国政治谈》等国家政治学的26种、政体书6种、有关议院的书40种。在此基础上他写成了《日本变政考》, 是维新变法时期的重要著述。由此反映出

A.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制度的变革

B.维新变法运动需要理论的支持

C.康有为主张仿效日本变法图强

D.向西方学习进入到了思想层面

6.“苟有新民, 何患无新制度, 无新政府, 无新国家。非尔者, 则虽今变一法, 明日易一人, 东涂西抹, 学步效颦, 吾未见其能济也。”梁启超强调的是

A.民权思想B.分权思想

C.自由平等D.变法图强

7.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托古改制;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 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两者说明的 共同问题是

A.儒家学说是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阻碍

B.借用孔子的名义为变法减少其阻力

C.袁世凯借助儒家学说维护自身统治

D.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影响根深蒂固

8.在翻译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过程中, 严复并没有做到忠实于原文, 而是根据需要对原文进行了再创造, 从而使《天演论》具备了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 成为严复所需要的宣扬进化论的载体。这说明

A.严复对进化论的理解出现偏差

B.严复要借题发挥传送新的观念

C.赫胥黎的思想不符合中国国情

D.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和妥协

9.1897年11月7日, 维新派第一份以“白话”命名的报纸《演义白话报》在上海创刊。该报在第1号《白话报小引》中道出办报宗旨:“中国人要想发奋立志, 不吃人亏, 必须讲求外洋情形, 天下大势, 必须看报。要想看报, 必须从白话起头, 方才明明白白。”表达了白话报创办的原因。《演义白话报》的白话文风为以后的白话报所仿效。据此推断, 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

A.文学革命在戊戌变法时期已经出现

B.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已成为社会共识

C.戊戌变法推动了白话文运动的发展

D.维新派早已认识到白话文的重要性

10.“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 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据此推断, 题干中的“吾”最有可能是

A.黄宗羲B.梁启超

C.谭嗣同D.陈独秀

11.一战后, 梁启超曾认为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崇拜科学是冲突的根源, 并且认为中国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矫正这种不平衡现象。梁启超主要强调

A.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落后的根源

B.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具有世界意义

C.中国不能盲目地学习西方亦步亦趋

D.科学是一把双刃剑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12.1923年6月, 陶行知、朱其慧等发起组成南京平民教育促进会, 8月在北京清华学校召开第一次全国平民教育大会, 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此后全国20个省区组成平民教育促进会, 办起平民学校、平民读书处和平民问字处, 还编印《平民千字课》等平民学校读本。这表明

A.公民教育的发展

B.民众的文化水平提高

C.平民教育的发展

D.民众的民权意识提高

13.“五四”时期出现了三四百个进步社团, 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社团有湖南的新民学会、北大平民教育演讲团、天津的觉悟社及各地建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些马克思主义社团的出现表明

A.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发生深刻变化

B.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的社会思潮

C.知识分子放弃了走资本主义道路

D.普通民众的民主意识有很大提高

14.近代中国发生过多次论战, 如中学和西学、改良和革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探讨 (20世纪30年代) 等, 这些论战

A.局限于思想文化领域

B.体现了资产阶级思想

C.存在绝对主义的倾向

D.主题围绕着救亡图存

15.孙中山说:“我们的民生主义, 目的是要打破资本制度……所以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 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 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为实现此目的孙中山提出

A.废除私有制B.五权分立

C.节制资本D.天赋人权

16.孙中山在1924年说:“因为见到从前的奋斗尚不充分, 所以这次要开大会, 把全党来改组。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 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 就要诸君担负责任, 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指

A.实行土地国有B.建立国民革命军

C.采取议会政治D.实行新三民主义

17.读下图《17—18世纪和19世纪中后期我国所译西书变化图》, 从中得出的推断正确的是

1自然科学书籍增长显著2西书翻译总量明显增加3和新文化运动推动有关4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主流

A.123 B.234

C.12 D.34

18.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 是只能迎, 不可拒的。……一个事件的发生, 是世界风云发生的先兆。1789年的法国革命, 是19世纪中各国革命的先声。1917年的俄国革命, 是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这种潮流”指

A.社会主义B.民主科学

C.自由民权D.民主共和

19.“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 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 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 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 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毛泽东的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20.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诗词渗透着毛泽东思想哲理, 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亲自实践的范例。下面诗词创作时间和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一致是

A.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C.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D.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2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有“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等。下面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 几种思潮相继独立存在

B.几种社会思潮同时并存, 各自都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 但一种思潮占主流地位

D.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后, 其他思潮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22.“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A.突破了思想认识的误区, 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B.首次明确社会主义可以 借鉴资本主义搞市场经济

C.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 当代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

D.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

23.“这次卫星发射成功, 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 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 ……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 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 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 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下列表述和材料相符的是

A.发表于“文革”时期、反映“以阶级斗争为纲”

B.发表于过渡时期、体现外交上“一边倒”的战略

C.发表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24.读图 (图一为1977年12月, 全国共570万名考生参加了当年的高考。图二为1978年春, 北京大学迎来恢复高考后录取的第一批新生) , 与图中内容相关的信息有

1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2作文题目为《我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考场中张贴了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4迎新站播放着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A.12 B.3

C.14 D.4

25.右图是毛 泽东题词的“百 花齐放, 百家争鸣”。下列 表述与之 不相符的是

A.这种学术 也可以讲, 那种学术也可以讲, 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

B.胡适要回来可以不可以呢?只要他愿意回来, 是可以回来的

C.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D.巴甫洛夫是社会主义的, 西医是资本主义的, 中医是封建的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 其中第26题20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0分, 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当时中国的统治阶层以“口服心不服”来被动回应“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状态”, 当然每一位回应者的回应幅度、广度、深度则颇不一致, 因人而异。但是不管怎么样, 他们已经开始承认中国的这个或那个的不足、不如外力, 终于承认“夷狄”有优于我中华民族的了。总体而言, 主要有这么几个阶段:承认器物 不足———承认制度不好———乃至思想文化价值不行。但是他们承认自己不足、不够好, 向外力学习, 是基于功利的冲动, 而非基于人文 理性的自觉。

———王嵊渝《略论 近代中国 文化思潮 走向———以新文化运动之前为视角》

材料二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 沉淀了丰富的儒家思想文化, ……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 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是完善的, 从来不需要向任何“蛮夷狄戎”学习。在这种封建文化势力一统天下的背景下, 近代中国引进西学, 从“开眼看世界”向“师夷长技”发展, 最方便而自然的做法就是从儒家文化中引经据典, 并将其发展成为引进西学的理论依据。

———王韵秋《关于近代以来中国几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反思》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 概括近代中国文化思潮走向的特点。 (6分)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思想界异常活跃、变化剧烈的时期, 请概述这一时期中国主流思想的发展变化情况, 并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角度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共同因素。 (8分)

(3) 根据材料二, 概括近代中国引进西学的特点, 并举例说明。 (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 随着与英法不断的交涉, 在签订和修改一个又一个条约中, 不懂英文的满汉要员不得不雇佣在华传教士中的“中国通”充当翻译, 而这些“中国通”在谈判或交涉前往往向本国代表提供大量的中国政治、军事情报, 甚至在谈判时竭尽恐吓与欺骗伎俩, 利用中方不通外语, 在外交条约中弄虚作假, 使中方利益遭受极大的损失, 而中方代表也因此吃尽不少苦头。……在洋务派的上书请求下, 1862年7月, 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在馆中设英文馆, 后来根据需要又设法文馆和俄文馆, 逐渐发展成为语种较为全面并有一定规模的外国语学校。京师同文馆的创立, 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是中国传统教育迈向教育近代化的重要标志。……随着对西方列强不断认识的加深, 洋务派开始创办军事工业, 而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教育培养不出所需要的科技人才, 他们开始更多地转向精通矿工、电报、海陆军人才的需求, 开办了一些更具有专业特色的新式学堂:福建船政学堂、南洋水师学堂、福建电报学堂、天津西医学堂……后来又建立多所更具针对性的专科实业学堂, 使得新式学堂不断壮大、发展。

———徐兆强《简析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

材料二1903年7月清政府命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以日本学制为蓝本, 拟订学堂章程, 于1904年1月公布, 即《奏定学堂章程》, 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学制。

该学制包括《初等小学堂章程》《高等小学堂章程》《各学堂奖励章程》《各学堂管理通则》等。内容涉及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及学务管理等, 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 目标、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关系, 分小学 (包括初等小学堂及高等小学堂) 9年、中学5年、高等学堂 (或大学预科) 及大学6—7年。规定任何学堂“均以忠孝为本, 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 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 而后以西学瀹其知识, 练其艺能, 务期他日成才, 各适实用”为 宗旨。这一学制突出体现了“中学为 体, 西学为用”的思想, 对以后学制的组织形式影响颇大。

———《中国大百科全书》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学所知识, 概括洋务派办新式学堂的原因, 结合新式学堂的类型分析影响。 (8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晚清学制调整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12分)

28.阅读下列郑观应生平简历, 回答问题。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说明郑观应生活的时代背景并概括其主要贡献。 (1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C3.C4.B5.B6.A7.D8.B9.D10.D11.C12.C13.A14.D15.C16.D17.C18.A19.B20.B21.C22.A23.A24.D25.D

二、非选择题

26. (1) 特点:最初是被动地向西方学习;承认自己的不足, 外国文化有优于自己的地方;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学习和认知过程;向外学习的主要动机是基于功利的而不是人文理性的 觉醒, 是内外因 共同决定 的。 (6分, 答对3点即可)

(2) 发展情况:出现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 (三民主义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 (4分, 每点1分)

因素: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上,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思想上, 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入。 (4分, 每点1分)

(3) 特点:立足中国国情, 以儒学理论为依据, 学习西方文化的精华而不照搬。 (2分)

说明: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维新派“托古改制”借《春秋》公羊三世说阐述维新思想;孙中山将儒家思想中的“天下为公”“大同”和西方民主思想相结合创立三民主义;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创立毛泽东思想。 (6分)

27. (1) 原因:培养翻译人才, 便于和列强打交道;办洋务过程中需要技术人才;传统教育不能提供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2分, 每点1分)

类型及影响:语言类:培养了外语和外交人才, 有利于近代外交的开展。技术类: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为工业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军事类:培养了近代军事人才, 提高了中国近代军事技术水平, 增强了清政府的军事实力, 为中国军事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类型各1分, 影响各1分, 共6分)

(2) 特点:学习西方教育体制;体系趋于完善;培养目标为各类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重视普及教育;保留了封建因素。 (6分, 答对任何1点都可)

原因:近代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运动的推动;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的驱动;有识之士的倡导;爱国思想的推动;新式学校的兴起和发展;西方教育思想和体制的影响。 (6分, 答对任何1点都可)

28.背景:列强侵略,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外资企业出现;洋务运动;近代工业产生;西学东渐。 (4分)

贡献:兴办近代工业, 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传播西方思想, 主张改良政治制度, 实行君主立宪制, 推动社会变革。提出了“商战”, 体现了近代先进分子探求民族富强之道的方向;其思想影响后来维新变法和民主革命。 (6分)

上一篇:曹秽论战 教学建议下一篇:关于张爱玲名人短句3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