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老人先进事迹

2024-04-30

关爱老人先进事迹(精选8篇)

篇1:关爱老人先进事迹

关爱老人的年轻人------开掘区贴心人二三事**是新三矿开掘区的一名青年职工,今年22岁的他,在日常工作中,勤于学习,不怕苦累,不象有的青年职工一样,初到井下一线工作不是喊累就是想办法休息。在参加工作不到一年,已经是掘进头上的一名称职的生产工。在生活上,他也是乐于助人,不计个人得失。自从在区贴心人服务队登记后,他更是争做一名优秀的贴心人,帮助他人,服务邻里。他家住在滨河小区的二楼,在他的楼下,有一对年龄在七十上下的老人,时常得到他的帮助。一次晚上七点多,他回家上楼,发现老人家里的灯不亮了,里面传来老人的叹息声。他敲开老人家门,一问才知道,是家里的保险丝断了,老人说:“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又怕麻烦别人,想等到明天天亮了再找物业公司来修理。黑就黑会儿吧,反正我们睡得早。”看着老人家为难的样子,**说:“让我来修吧大爷!你们岁数大了,不能黑着灯睡觉呀,万一摔着怎么办?”他回到家中,找来手电、工具、保险丝,一会儿便把保险丝换好。电送上了,屋里的灯亮了,两位老人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后来,他还主动包揽了老人家里的电费、煤气费、电话费,定期为他们交费,方便了老人的生活。老人逢人便夸,“我楼上真是住了一个好邻居啊!”今年3月初的一天下午4点多,在下早班回家的路上,**发现有位六七十岁的老奶奶在市区一宾馆大门口附近焦急地来回走动着,一趟又一趟,嘴里嘟噜着,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他主动上前询问。老奶奶说:“我迷路了,我家在北固义,想搭车回去,可找不到方向在哪搭车?”他二话没说,骑着摩托车把老人带到公交站,把她送上去磁县的公交车,扶她在车上做好后,掏出3元钱给售票员,并叮嘱售票员,到地点后就近让老人下车,因为时间不早了,好让老人早点回家。售票员还以为是老人的孙子送站,说“看这晚辈当的,真是细心呀!”这样的小事在他身上还有许多,他在帮助别人时不会怕麻烦而不去做,不图名不图利,总是尽自己所能热心地去帮助别人。我们的社会也需要更多的热心人,才能人人互助更加和谐。

篇2:关爱老人先进事迹

方庄中学 张彩静

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方庄中学 张彩静

赵百乐,男,滦南县方各庄镇初级中学教师。在师范读书时曾是河北滦师青年志愿者当中的一员,参加过多次志愿者活动;后来加入雷锋岗,因工作认真负责,从一名普通的志愿者迅速成长为河北滦师雷锋岗的负责人。参加工作后仍然积极参加各项爱心志愿服务活动:义务家教,帮助那些家庭贫困小朋友辅导功课;关爱社区儿童,帮助患有自闭症的初中男孩走出阴影;帮助老人提重物,搀扶老人过马路;走访学校周边社区,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搬东西,陪老人聊天解闷,重阳中秋节日送去温暖等。经常带领同学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为镇内的清洁做贡献;并且利用节假日到一些街道、社区、敬老院,倡导志愿者服务精神,组织志愿活动,尊老敬老、关爱空巢老人……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同学们的志愿工作热情,提高服务社会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了“我奉献,我快乐”的良好氛围,为倡导校园文明,构建和谐校园的做出了很大贡献。不仅如此,他带领雷锋班的志愿者们不断扩展服务对象,特别是在关爱社区孤寡老人,他不仅自己参与,还积极组织本班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参与到志愿者活动中来,深入社区走访每家每户,详细了解孤寡老人的情况,记录成册,进行“点对点,心连心”定期上门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现如今固定服务对象多达24家,志愿者近70多人,每学期累计帮助孤寡老人30多次,平均每次活动长达2小时,得到了社区许多空巢老人的喜爱和好评;无论数九严寒还是三伏酷暑,只要老人有需求,他欣然前往,老人的幸福便是他最大的心愿……

他在爱心志愿者经历过程中总结出关爱孤寡老人的“土办法”:一是平时多关心;二是生病多关照。

2004年初春的早晨,春雨历历。他在那天去学校的路上,发现村里五保户谷守莲老婆婆跌倒在路旁水沟里。背老人回家时,看到重病缠身的谷婆婆竟长期用木桶在屋檐下接雨水饮用,此情此景,他心如刀绞,眼睛湿润了,老婆婆与自己母亲年龄相仿呀。从此,他包下了温婆婆家挑水、劈柴、送菜这些体力活。从谷婆婆想到村里的其他老人,于是,他接连几个星期天,走村串户上门,把情况写在本子上,记在心窝里,暗暗下定决心,要让这些孤寡老人有“孝顺儿子”。

当时村里急需要照顾的老人有3人,柴米油盐、帮耕帮种,常常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他想,我们平时教育学生要助人为乐,何不带着学生们一起做?这年3月5日,他组织的学雷锋小组成立了,从此他带领学雷锋小组的同学们,为孤寡老人挑水、砍柴、洗衣、浇菜,每年的春节前夕,他组织学雷锋慰问团挨家挨户给军烈属老人送年货贴年画……

学雷锋小组成员,回顾自己成长的历程深有感触:“赵老师组织我们学雷锋做好事,看起来事小,但让我们从小就懂得怎么样做人,做怎么样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里饱含着他太多的心血和无限的追求。

篇3:关爱“空巢老人”新模式探究

1 用“真实际”提高空巢老人生活层次

我国对空巢老人的关爱,始终保持着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背后,却有太多政府政策华而不实,导致空有美好的愿望而不能真正解决空巢老人生活上的根本问题。因此,在关爱空巢老人的问题上,政府应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基础上,加强对空巢老人工作的切实安排。对空巢老人的生活层次,要在解决空巢老人温饱的基础上,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水平,空巢老人的增多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政府部门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社会要做到“以爱善老”,子女要做到“以心养老”。国家应把各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同心助老,做到以下几点:

A.空巢老人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社会养老部门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资料库,以便于了解空巢老人的生活条件、生活质量以及分布问题,这样社会才能够更好地了解、管理、关注和关爱空巢老人。同时,定期做排查筛选工作,更新资料库。统一管理,按照不同的层次,社会养老部门发放相应的养老金,方便老人的生活。

B.政府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做到专款专用,不要让一些实惠的政策变为“作秀”的一种手段,真正把关爱空巢老人现象融入社会。

C.建立新的社区养老模式,使社区服务不仅局限在上门送货、上门打针等问题上,而是让有行走能力的老人自己上街购物、就医,专人负责,确保安全。新的社区服务将营建“家庭敬老室”和“社区托老所”。

2 用“新文化”增强空巢老人精神生活

目前,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还有大量的空巢老人不能克服自身的心情抑郁,惆怅孤寂和自怜无助的感觉,从而产生心理疾病。所以用新文化来稀释老人的心里阴霾,让新文化来带动老人的健康生活,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空巢老人心理疾病的有效途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视觉文化一旅游

空巢老人由于不愿意走出家门,不愿意与人接触,所以政府养老部门可以与旅游公司商讨研究,确定一条安全、舒适、慢节奏的旅游路线,让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去旅游,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他们未知的世界,在保持一个好心情的同时,又能够增加体能锻炼,预防一些老年疾病的发生。一些红色旅游路线,可以使老人们重温当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可以讲诉当年自己的经历遭遇,撰写自己的回忆录。

2.2 听觉文化—歌剧、戏曲欣赏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相应政策的实施,针对年龄过大的老人,政府在饮食、起居、出行、就医等方面提供了保障,空巢老人可以去电影院、歌剧院、戏院等一些娱乐场所,观看他们喜欢的电影、歌剧、戏曲等,使他们告别忧郁,感受生活的美好。政府部门还可以成立老年人合唱艺术团,让他们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成为下一代人的精神楷模。

2.3 经典文化一品茶读书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需的饮品,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形成了具有浓郁特色的茶文化。“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有很多功效,例如它有助于延缓衰老、抑制心血管疾病等。品茶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在新世纪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空巢老人可以聚在一起品茶看书,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畅谈古今中外,预防疾病。让空巢老人在一起度过了老年生活,彻底告别了心里的孤独寂寞感,从根源上切断了心理疾病的产生。

3 用“新兴媒体”改善空巢老人生活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进步,电脑、手机等科技产品的全球化,电视网络等新媒体的应运而生,我们可以让空巢老人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用新兴媒体改善老人单一的生活方式。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与“银色世界”不断扩大的趋势,如何以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去对待这个时代,是一个新的历史命题。只有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养老”、“尊老”、“爱老”,才能使社会更加和谐。因此,建立一种新的关爱空巢老人的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新模式的运作,可以使空巢老人过上安详健康的晚年生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正在逐年上升,造成社会上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空巢老人已经成为社会上不容忽视的重要群体。近几年国家开始重视空巢老人物质生活的改善,但是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本研究将从空巢老人精神、生活层次、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探寻新的模式和方法,对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空巢老人,精神生活,新模式探究

参考文献

[1]梁广东.大学生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的德育时效性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 1,24(6):12

[2]张多来.寇进.弱势群体中关爱“空巢老人”的理论原则[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3(2):16-18.

[3]郭传兵.关爱空巢老人.爱心在延续[J].辅导员.2013.(15):17-21.

[4]许瑞,李芳.李丹琳.等.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及其干预措施的探讨[C]//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11.

篇4:关爱老人就是 关爱我们自己

还有一位朋友,在德国完成博士学业,现为香港一公司高管。每年其父生日,总要返乡,陪父亲小住三两日,已形成惯例。问其缘由,他的回答颇为有趣:我们在生活中常有可能遇到这样的事情,捡到10元钱或丢失10元钱,同是等值的10元,你偶然得到它的欣悦、与你不小心失去它的沮丧远不能相提并论。为此,在不断搏命事业与财富的同时,为不使自己的人生有过多的遗憾,我选择了一种尽可能周全的生存方式。反过来看,每年陪老父这几日,带给他的快乐,远甚于我这几天微不足道的时间损失,我又何乐而不为呢。

听罢此君一席高论,深以为然。抛开传统文化层面的人伦孝道不谈, 其以极小的时间成本代价获得了极高的道德与情感回报,这是极为值得提倡的。

作为一本深受老年读者喜爱的大众健康读物,《家庭医药》每期都有众多名医、专家为读者提供详细而通俗的用药指导和治病良方,对读者的健康进行全方位的服务。这是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中老年读者朋友一致赞赏和肯定的。《家庭医药》“分享健康”公益大行动的举办,也是希望通过杂志社和读者的共同努力,让《家庭医药》的关爱和呵护走进更多的家庭,带给更多的老人。把《家庭医药》送给自己的父母,让他们在家中都可以看到名医、专家们对一种药、一个病的讲解,学会一些必需的就医选药知识,掌握科学的健康理念和常识,换取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这不也是以极小的经济成本代价换取极高的道德和情感回报吗?

篇5:关爱老尊敬老人慰问老人

每个人都会变老,但是尊敬老人却是每个人的本分。

他们,满头银发,满脸皱纹,却总是露出慈祥的笑容,手拄着拐杖,却还有着硬朗的身躯。他们是――老人。现在都提倡要尊敬老人,爱护老人,应该受到社会的关注。我身为少先队员,就有义务去尊敬老人,爱护老人,我倡议:“尊敬老人,爱护老人,从我做起!”今天,我们去慰问一位1953年10月在朝鲜东西海岸负伤的重庆市特级伤残战士――江能清爷爷,他现在73岁了。当我们走进他的房间,一眼就看见了一位双眼残疾老爷爷,原来他就是江爷爷。他的身体还是那么硬朗,虽然身体里还残留着弹片,但是爷爷脸上总是露出慈祥的微笑。知道我们来了,高兴极了,急忙叫我们坐,激动得半天没说出话来。可以看出,爷爷是多么好客,多么需要人来看望他呀!随后,江爷爷给我们讲述了他原来的故事;“19岁参军,1951年入团,1952年入朝参战,在战场上敌人采用先进化设备攻打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我们只靠两只腿攻击。但是世界上最凶猛的部队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败了。1953年7月正式签字谈和„„”江爷爷讲的津津有味,我们也听入了迷。江爷爷又说:“孩子们,你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珍惜生命,保重生命!我生活上没问题,自己能够靠自己去好好生活,为了党而负伤,为了祖国而残疾!我从不后悔!”江爷爷坚定的说。

是啊,我也发出感叹:“一个老人,一个残疾老人都有如此的精神,自强不息,珍惜生命,何况我们呢?”

俗话说得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啊!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每个人一样都会有年老的时候,老人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尊敬老人其实就是尊敬我们自己。如果你现在不尊敬老人,将来又怎么会得到晚辈的尊敬呢?我们应该尊敬老人,让他们感到家庭的温暖。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篇6:关爱老人,关爱健康活动策划书

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的成员和康复学院部分同学(人数控制在20人左右,赣州本地人优先)。

五、活动时间

12月7日星期日上午

六、活动地点

潭东镇敬老院

七、活动流程

集合时间及地点:星期日早上7点50在3,4栋楼下

1、 把大家召集起来,先分两只队伍,每组各选一个组长,()然后一起去坐115,在潭东站下车(大家备好4元的零钱坐车);

2、 热情的与爷爷奶奶打招呼,一起问候他们;

3、 将人分为四队:一部分同学去洗菜;一部分同学去打扫卫生;一部分同学去整理菜园;一部分会聊天且阳光的同学去找老人家聊天。

4、 帮忙包饺子

5、一组同学拿着血压计挨个房间去给老人家量血压;

6、给老人家做推拿,动作要轻要慢。同时教给老人家一些简单易学的佳木斯操和一些适合老人家做的保健动作;

7、一部分人陪爷爷奶奶散步、看黄梅戏或者其它爷爷奶奶喜欢的活动;

8、大家一起拍照。

八、注意事项

1、尽量保持热情的笑容,眼睛放灵光些,看到需要帮忙的`,主动上去;

2、不要一伙人围着爷爷奶奶,这样会让他们感到有压迫感

3、和老人家聊天时,尽量握着老人家的手;

4、和老人家聊天时,说话要慢,即使有时听不懂,也不要打断老人家说话;

5、和老人家聊谈的话题不要触及雷区,比如老人家来敬老院的原因和老人家的孩子之类的话题,若老人家主动提起,就聊些别的转移其注意力;

6、因为天气比较冷,量血压动作要迅速,切记接触老人的手一定要保持温暖,给老人家穿脱衣服一定要温柔要慢;

活动后期安排

一、活动后期总结的书写

二、活动后期评定报告的书写

策划人:何炜

篇7:关爱老人先进事迹

子曰:“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中国就以礼仪之邦著称。孝,礼之首也。百善孝为先,足见古人对孝道的重视。木兰代父从军、黄香扇枕温席、王祥卧冰求鱼等皆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孝行佳话,本来说传承美德,慈善行及至亲,使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现实总是让人纠结,现如今不要说美德,就连最起码的尊老爱幼的道德也快被我们丧失殆尽了。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且是人口老龄化进程最快,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对于养老问题,即使处在“4+2+1”家庭模式下的我们当代青年也不容忽视,反得认真对待,必须做好对父母的行善、尽孝、敬德。现在的社会,让父母吃饱、穿暖已不再是难事,即便是孤寡老人在政府的帮助下进养老院也能度过余生,但是,据心理学家分析:人到老年,即是思想上最成熟的时候,同时也是心理上最脆弱的时候。此时的他们,喜欢有子女“出息”的光环照着,同时也怕子女“无能”的困扰;喜欢“宁静以致远”的生活,同时也怕孤独随时袭来;喜欢家人团聚的天伦,也怕厌世之心的产生。人越到晚年,如果生活不如人意,就容易产生悲观情绪,认为活着还不如死去。做子女的我们当父母年长的时候就必须要知老人心、察老人意、解老人惑。即经常和他们谈谈心,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交流,看到他们有什么需求,尽量满足他们的心愿,如果暂时做不到,慢慢的抽时间也要完成。

歌德说过:“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小时候父母老师总教育我们,凡事必须从小事做起,现如今我们长大了,孝敬父母,我们也要从小事做起。在“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中,有好多条孝行行动对于我们来说都是芝麻绿豆的小事儿,比如: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为父母拍照,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亲自给父母做一顿饭„„其实,这些事小时候父母都为我们做过,而且做得相当有榜样,只是那会儿我们是孩子。现在,父母老了,他们“返老还童”变成“孩子”,该是我们反哺他们的时候了。孩子,是最容易满足的。我们反哺父母,不用做得很多,一杯酒,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一件衣,一床被,丝丝缕缕显爱心。可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做到了吗?!

敬养兼备,方为大孝。我上面也说过,现在的老人,“活”不是问题,“活得好”才是问题,当然这里的“活得好”不是不愁吃,不愁穿,而是在精神方面让他们充实。养,是简单的物质上的保障,敬,是单纯的精神上的慰藉。如今的我们,只有做到敬养兼备,才算尽孝。古人也说过:“今之孝道,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可以别乎?”孔子的言语道出了“敬”之于“人”的重要性。养而不敬,可乎?或敬而不养,可乎?敬。是一种情,一种爱,一种支持,一种感怀和关心。老年人需要这种敬,这种爱!敬自己,爱自己,也要敬父母,爱父母。有时候,我们不单只想自己过得好,也要想办法让父母“活得好”。因为。个人好,不是好,再好也是白眼狼:全家好,才是好,团聚起来称得王。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父母在老去,我们也在老去,新生一代在成长。我们是社会中的有机群体,一生都离不开逐利。从势利论来说,人类社会都以利为中心,追求着属于自己的利。以孝为例,今天的你关爱父母,孝敬父母,你的子女也会效仿,将来关爱你们,孝敬你们,反之则不然。也就是说,在某些方面,子女的势利观是被父母给影响的,孝,说大为美德,说小为自己。但不管怎么说,我们必须也不得不承认,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为了明天的我们过得比较好,请珍惜关爱现在的他们,要让他们过得非常好。因为凡事求其上只能得其中,利益也是如此。

当然,我们也不能只顾及自己的小家,在尽力做好养敬自己的父母工作外,也需要花一定的目光去关注社会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人间真爱和天伦之乐。比如:有能力的开展一些孝亲敬老活动,建立帮扶机制,接孤寡老人回家过节,时常看望他们,帮他们梳洗整理等。

篇8:关爱老人必须精神与物质并举

一、进一步挖掘养老资源, 为老人物质生活提供保障

我国老年人口中大部分是70岁以下的年轻型老人, 他们多数能够自理。然而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 生理机能逐渐老化, 对于疾病侵扰的抵抗力大大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 因疾病和体力缺乏, 老年人不能正常参加活动。在城市, 老人主要依靠退休金保障生活的衣、食、住、行, 其余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依无靠的“三无”老人靠政府救济。而在农村, 绝大多数老人无退休金, 土地是老年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具备劳动能力时依靠个人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维持生活, 一旦丧失劳动能力, 则主要依靠家庭成员供养。其决定因素是自己的健康状况及经济来源状况。经济状况决定老年人的就医保健能力, 身体健康状况又影响老年的经济收入, 而且农村老年人多数收入微薄, 还要担负养家教育子女的责任, 无力积蓄, 晚年生活受经济条件、身体状况的影响极为严重, 对家庭的依赖也有所增加。

我们应该认识到养老不仅是晚辈的一种反哺, 更是全社会的责任。老年人对我们的付出远远大于我们对老年人的回报。然而部分家庭不愿意赡养老人, 原因有: (1) 经济负担难以承受, 尤其是农村家庭收入总体偏低, 部分家庭生活停留在解决温饱的程度, 加之老年医疗保健匮乏、医疗费用高等导致老年人有病不能医、不敢医的就医难问题。 (2) 无力照顾老人, 表现在与工作、事业、子女抚养的冲突。 (3) 思想上与老人和不来, 一些人受不良思想的影响, 过度重视物质享受, 金钱至上, 淡漠亲情, 视老人为负担。因此要把这些老年人的晚年经济保障从以土地和家庭为主的保障向社会保障过渡, 及时采取措施, 建立相应的养老保障体系, 其中需重点解决的应是养老金来源问题, 以减轻居家养老的负担, 这是十分必要的。

二、建立多元化资金渠道, 保障老人养老之需

“家家有老人, 人人都会老”, 生老病死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要解决老年人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解决老人的经济来源问题应放在首位。因为养老金不足很难保障老年群体的基本生活需要, 要进一步挖掘养老资源, 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的渠道, 准备充足的养老金, 以保障居家养老之需。

1. 家庭赡养费。

我们从小到大, 步入社会的全过程都得益于老人的帮助, 理所当然地要在经济上供养老人, 保证老人的基本生活所需, 为鼓励子女尽赡养职责, 有必要签订赡养协议, 并制定优惠政策, 对低收入家庭给予一定的补贴, 对高收入家庭减免税收, 以及在住房等问题上给予一定的照顾。

2. 社会援助。

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 统一组织, 倡导由个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慈善机构等进行专项集资捐助, 加之政府税收中专项用于老年人生活的救济金, 对贫困老年人进行医、食、住、行等方面的救助。

3. 为贫困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凝聚着老年人的贡献, 他们理应得到晚年生活的保障, 然而城市老年人多数有养老金、医疗费, 而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和“三无”老人得不到退休金和公费医疗。如果说老年人社会救济是针对贫困老年人的社会福利计划, 那么老年人的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则是一项涉及绝大多数老年社会成员的公共计划。要针对贫困老年人的特点, 以个人缴纳、社会资助缴纳、国家补偿等方式, 实现为贫困老年人争得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目的, 这同时也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 是争取社会各界援助老年人的一种手段, 具有社会互济性。但是农村养老保障事业一定要用法律来规范和调整, 才能保证它的稳定持续发展。

三、重视老人的精神慰藉, 规划好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 空巢老年人家庭越来越多。专家认为: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提高之后, 消费相对低的老年人更注重的是心理需求的满足, 精神上的交流对老年人意义很大。老年人与社会联系的纽带主要是子女, 但由于社会发展与进步产生了“一个闲、一个忙, 一个需人陪、一个没时间陪”的矛盾, 出现了老年人精神赡养不足问题。由于长期缺乏感情交流, 老人易产生感情漠然、灰心等不良心理, 进而导致各类心理和生理疾病, 因此要高度重视老人的精神慰藉, 规划好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1. 来自家庭子女的亲情慰藉。

亲情这一特殊的感情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 在老人的精神慰藉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角色的变化, 社会活动范围相对缩小, 心理上会发生很多复杂的变化, 老年人不仅要求有满意的物质赡养, 更渴望情感的关爱、心灵的慰藉, 期望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要解决子女在工作、事业、子女抚养、社会交往与老人的精神需求之间的矛盾, 需要社会、家庭和老年人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做子女的, 有空要带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老人, 实在抽不出时间也要经常打电话与老人交流, 了解他们的生活、身体情况, 通过言语上的沟通, 排遣老人的寂寞, 调节老人的情绪, 让他们以平和、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

2. 来自社会的关心。

老年人由于年龄和身体等原因, 与社会接触少了, 容易与社会脱节, 产生封闭思想。要动员全社会的积极力量为老年人参与社会提供信息并大开方便之门, 创造必要的条件, 鼓励、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文化生活, 消除老年人对社会的疏离感。

3. 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通过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优良传统和先进事迹, 使之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老年文化教育活动和娱乐休闲活动。运动、健身、看报、聊天在老年人闲暇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 要针对老年人的生活特点, 组织老年人舞蹈、秧歌、旅游等健身项目, 使老年人与外界交流思想, 排遣寂寞, 充分调动参与社会的积极性。

4. 开办老年大学、短期培训班或讲座, 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

上一篇:散文鉴赏:在那山间下一篇:说句子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