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修中成长

2024-04-09

在研修中成长(精选8篇)

篇1:在研修中成长

在研修中成长——校本研修活动的收获及体会(2)

文章来源:湖北长阳教工幼儿园 文章作者:张俊峰 推荐给朋友 收藏本页

一是精心准备,提供课堂教学研究的汇报课。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课堂教学也是这样,自己往往不能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因此,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要多让别人听课,多提建议与意见。每学期,我都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研修组组织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课前先自己备课,再集体备课。课后虚心接受同行的建议,深刻反思,及时总结。《颜色变变变》、《数字格真有趣》、《做洞洞》等汇报课,记录了我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

二是以欣赏的态度聆听同行的研究课。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有自己学习的方面。因此,每一次研修活动,我都以欣赏的态度来参加。赵老师对待幼儿细言细语、极具亲和力的态度是我特别欣赏的,田老师富于变化,紧扣幼儿兴趣的做法是我特别称赞的。听课中,我都细细口味,努力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只有博采众长,取长补短,才能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三是坚持自我反思。反思是对自我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入思考,通过反思,能挖掘问题的症结。人总是在不断地反思中进步与成长的。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良好的反思习惯。课前要反思,课中要反思,课后更要反思。首先教学前要反思。主要是在课前的备课阶段,正如我们经常说的备课要备幼儿这头。确实是这样,预测孩子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孩子现有的知识、经验停留在哪个层面?老师的每一步策略和每一个问题该如何设计等等都是要考虑到的问题,还有就是反思他人在教这一节内容时,曾遇到过哪些问题?他人在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什么?我能否借鉴与改进?同时根据本班级幼儿的实际,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将教学设计建立在对现成的教材、已有的经验反思的基础上,教学设计才具有针对性。例如有段时间发现幼儿对书里出现的“小蝌蚪”产生了浓厚兴趣。但由于当时季节中没有出现蝌蚪迹象,影响了幼儿的观察与认识。因此我发动幼儿在课前尽量收集,以图片等形式展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自己去观察、讨论和分析,并且进行记录。通过反思,深化了教学,也使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提高。其次,教学实践活动中也要反思。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验证。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篇2:在研修中成长

非常感谢晋江市教育工委、教育局和新塘教育办给我提供学习的平台,让我有幸参加北师大学举办的晋江市第四期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学习。十天的学习生活里,感受到了为师者最高学府(北京师范大学)的学术氛围和文化积淀,专家教授的博才儒雅,名校长的魄力、毅力和风范,无不让每位校长学员们留连忘返、受益非浅!课常上,与专家零距离的接触,碰撞出来的不仅仅是专业的提升,更是心灵的洗涤。课堂外,与北师大的亲密接触,不仅仅是学习的熏陶,更是对校长工作的反思与思考。十天的高端培训,体验着“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感受到学习的幸福与压力。思索着:十天研修,我学到了什么……

专家引领

十天的研修学习,我们先后聆听了多位北师大的教授、博士的专题讲座,讲座的内容高屋建瓴、博大精深,真是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专家的引领,帮助我们解决了对当前教育的一些困惑,引导我们理清在今后的教育理论学习中的思路,如何在工作中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提高自已的管理能力,引领学校发展将起到重大的影响。

其中,余清臣博士《卓越学校的文化基础——学校文化建设的理念与行动》的讲座,让我们懂得了学校文化不是包装,要注重内涵;学校文化不是忽悠,要遵循教育规律;学校文化不是空谈,要注重实用性;学校文化不是跟风,要尊重个性。杨银付博士在《推动基础教育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讲座中,结合“十八大”报告中“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相关内容做了解读,提出“两个期盼,并就教育发展方向等与大家进行了交流,让我们对十八大报告中的教育政策更加清晰明了。张涛教授《<易经>与卓越领导力》的讲座,既让我们了解了国学文化的起源经历,又领略到《易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在教授分享的案例中,我顿悟到它的核心价值:中庸之道(和谐)、注重变化(创新)。钱志亮博士的《生命视野中的教育观》讲座,道出了“生命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要求我们教师应参观5个地方(产房——孩子的妈妈生他有多不容易、特教学校——你我及咱孩子很幸运、孤儿院——“头疼”孩子的父母真有责任感、监狱——看到老师的失职、告别室——人生在世图什么),图文并茂地向大家展示了生命的艰难!让大家因了解生命油然而生的一种敬畏和珍惜,并由此产生善待生命、呵护生命的源动力……。通过李小红博士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内涵与改进》讲座,点出课常教学普遍存在的低效化现象,如备课只备教材,不备学生,讲课缺乏针对性;关注面小,大部分学生充当听众和陪客;只关心学生的“动”与“乐”,缺乏自主、探索、合作活动的灵魂;只追求课堂有序或开放,带来预设与生成的冲突等等。教会了我们课堂教学有效的内涵与基本要求,如何驾驭今后的课堂教学。通过张忠萍校长《在坚守中超越——今天如何做校长》的讲座,定位我们今后的成长之路。陈锁明院长在《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之一——培养什么样的人》讲座中,用美国、日本、新加坡、中国不同的培养标准,道出了今后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指明了方向。

一个个的专家讲座,一次次的心的洗礼,一回回的思想碰撞与反思,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成熟了几分。

走进名校

此次培训学习中,有幸走进了北京市两所名校——宫殿式建筑风格的北京市民族小学、享有首都四大名校之一的北京市光明小学。这两所名校,他们都有着先进的办学理念、浓厚的校园文化、独特的办学特色,现代化的教育设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及高效的内部管理等。考察学习,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新了理念。

体会一: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所在

走进北京市民族小学,既能感受到朝气蓬勃的现代气息,又能感受到古香的文化韵味。民族小学历史悠久,已有120年的历史。学校环境幽雅,教学设施先进,是一所公办的高质量、现代化、具有民族特色的学校。学校秉承着“和而不同,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注重“三气”精神。”在“做最好的我”的校训激励下,学校努力打造高质量、现代化、有民族特色、人民满意的教育品牌。

光明小学是京城教育界一颗年轻、闪耀的明星。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学校确立了“我能行”教育模式,其宗旨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自信、自尊、自爱、自强,满怀信心地迎接明天。现任校长廖文胜基于对学校发展需要一脉相承,强调传承和发扬“我能行”教育理念,并提出以“光明?我能行,我能行?光明”为目标和“以德为先”的核心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引领下,学校高扬起文化建校的精神大旗,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努力为教育改革发展做着不断的实践与探索。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光明我能行思想,指引学校不断开创最好的未来。

体会二:良好的校园文化、特色课程的开发是学校发展的源泉 两所学校的校长都善于用文化经营学校,大到整个校园的布局,小到教室及走廊每一个角落的布置,都进行了精心设计。

民族小学充分发掘它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原后黑寺的残碑柱石置于校园各处,使学校充满厚重的历史感。学校根据它各处不同特点,布置了相应形式、内容的标识,校园各处刻石林立,楹联充栋,雕牌点缀,形成学校独有的人文景观。民族小学在学生中提倡“聪慧学习,多元发展”。学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开设了民族吹打乐团,合唱团,舞蹈社团,泥塑社团,体育社团、跆拳道社团等特色课程,培养兴趣,张扬个性,促进了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光明小学以“光明我能行,我能行光明”的教育理念,创建“光明院”教育文化之精神。“光明院”的外观整体设计“具”中国文化精神,承天坛文脉元素。室内空间遵循儿童成长规律,用光明七色构建光明教育精神。“我能行”教育是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学校发展不变的主题和不断深入探索与创新的课题。体会三: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两所学校之所以办出成功、办出特色,成为全国名校,正是他们都有一位名校长和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民族小学有87位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占4%,大学本科学历为92%,大学专科学历为4%。并拥有北京市优秀教师3人,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2人,海淀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7人,学区级学科带头人5人。教师团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业务精湛、勇于创新,人人争当“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同行佩服、自我认同、领导赏识”的明星教师。马万成校长现任第九届海淀区政协委员、海淀区优秀书记、校长、北京市海淀区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等。学校评为国家级“十二五”教育改革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市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等光荣称号。光明小学有154名教职工。特级教师1人,北京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5人,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4人。廖文胜校长是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优秀教师、全国著名校长荣誉称号。学校是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优秀校长培训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实验基地等。多年来,光明小学全体教师继承优良传统,勇于开拓创新,取得卓著成绩,先后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色学校,国家级语言文字示范校,首都文明单位十连冠,首都平安示范学校,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校,北京市课程改革先进校,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一个校长只有用心经营、用心管理,才能带出一个好班子、好团队,才能办好一所好学校。这次考察学习的名校虽只有两所,但耳濡目染的东西很多。

研修感悟

感悟一:校园文化不等同于学校文化。校园文化侧重于空间和物质文化,而学校文化则是体现学校核心价值观,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生命。

感悟二:一流学校靠文化,二流学校靠制度,三流学校靠校长;一流领导在思想,二流领导在建章,三流领导在乱忙。

感悟三:学校教学楼建筑好不好不重要,关键是教学楼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熏陶的效果好不好,才是重要的。

感悟四:校长是学校文化的接力棒。感悟五:学校管理中要注意“厚下安宅”,打造和谐健康发展的团队。(“厚”即为使下属承蒙福泽,“安”即为安身立命。)

感悟六:学校是一个整体,不是靠一个人就能支撑整个天空。

感悟七:教师关系的亲疏好坏会产生不同的效应,或为阻力、或为助力、或为分力、或为合力,关系不同,效果就不同。

感悟八:生命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教师爱学生的源动力。感悟九:爱才是教育永恒的主旋律。

感悟十:无条件接纳每个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良心和起码的道德。感悟十一:面对他人,我们应当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用欣赏的态度去对待。感悟十二:学校办学思想只有一个,是校长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是多个的,是学校在一定的时期内所确立的办学指导语。

感悟十三:作为一名校长,面临困难与挑战,我们应该向马万成校长一样,不抱怨,不丧气,恁着坚忍不拔的毅力与干事的魄力迎难而上。

感悟十四:教育需要延续,需要传承。只有成为学校全员共同追求的目标,才能真正成为大家认可的学校文化。

感悟十五:不幸福的老师绝对培养不出幸福的学生。

思索进取 短暂而充实的研训生活,不仅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启迪了思路,而且找到了差距,增强了自己做好校长的信心,深刻理解了要经营好一所学校,校长的作用最为关键的道理。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该如何“用心”去当好一名校长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积极学习的态度。

虽然我们平时工作繁忙辛苦,但学习还是必要的,应树立终身学习的习惯。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人的思维能力逐步转化和提升的过程,只有不断自我磨砺锤炼,才能卓有成效地改造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才能更好地胜任校长的工作。

2、要有积极进取的心态。

“心态决定成败,进取高于一切”。“职业枯燥”是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隐形杀手,因此作为校长,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工作生活中的压力,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去面对现实,努力“把完成任务本能和提高教师的满意度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3、要有静心思考的习惯。

今天我们的学习已不再是照搬别人的教育实践,与之相反,我们学的是立足校情,建立谋求学校发展与创新的科学思维方式,我们思考的是如何立足校情求发展,如何将所学的先进理念和办学经验,融入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思考是最好的老师,思考是成就的过程,我们需要静心思考!

4、要有用心工作的热情。

作为校长一定要提高自己工作的热情和激情。只有用心、用情工作,才能带动身边所有人的工作积极性。只有善于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使学校管理开拓创新,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能凝聚人气、富有人格魅力的校长,从而引导学校走向成功。

5、要有开拓创新的能力。名校成功的经验是不可复制的,只能用来借鉴。它之所以成为名校,自有它的独到之处,你再学也达不到它的高度。所以在分享借鉴的同时,学校管理必须创新,只有创新才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才能健康、和谐地发展,真正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篇3:在成长中研修, 在研修中成长

去年9月开学之初, 学校就接到了市教科所送教下乡的任务, 这次送教不同于以往, 送教的学校是平山外国语中学 (一所程度比较好的学校) , 我有幸承担了这次作课任务, 但同时又面临时间紧迫 (中间正好赶上中秋节的假期) 、教材不同 (县中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 等困难, 这给我试讲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为此学校领导进行了周密的部署, 区教研员郝老师、学校领导和组里的教师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 跟我一起听课、评课、改课, 克服了许多困难, 终于完成了8遍试讲, 课基本定型, 包括每一句关键性的语言。虽然自己觉得课的设计不错, 课堂语言、问题的设计也比较流畅, 但总觉得上不出味道来, 其实每一次讲课、评课、改课, 再讲课、评课、改课, 感觉真是一种煎熬。

9月12日我与郝老师来到了平山外国语中学, 同行的还有市教科所的张慧英副所长, 她是数学界的专家, 专门来听课的。按照我们的教学设计这节课应该说是比较流畅地上下来, 学生的表现真的很棒。记得我一讲完张所长问了我一句话:“这样上课累不累呀?”这句话到现在我也没有忘记。回来后, 我进行了深刻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还是更多地考虑了教师能够顺畅地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的预设过于明显, 没有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说白了就是给学生画好了一个圈, 就让学生在这个圈里活动, 千万不能跳出去, 一出去, 教师就驾驭不了了, 暴露出自己在驾驭课堂,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方面还有欠缺。再有一点感受就是在讲课的过程中不够灵活, 生怕说错事先准备好的语言, 太关注自己的语言, 忽略了学生的感受。通过这一次活动, 与专家近距离接触, 让我这个有着将近20年教龄的老教师看到了自己在教学观念上与现代教学观的差距, 真是不学习不行, 不改变更不行。

我在今年的2月20日和5月19日又进行了两次作课展示, 这两次作课的内容都是二元一次方程 (组) , 这既是一节开篇课又是一节概念课, 而且作课的对象也不一样, 前者是在我校作的一节展示课, 用的是我自己的学生, 后者是参与了由河北师范大学牵头的“行动教育”赴宁晋送教下乡。有了上次经历, 在这次准备课的过程中, 我深入地学习了由张慧英主编的《中学数学课堂活动设计及其案例》, 其中有概念课的授课范例, 在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之后, 我按照范例对这节课进行了恰当的设计, 尤其是课的主线围绕着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展开, 但同时我又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在得到了二元一次方程 (组) 的概念后, 放手让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的答案尝试着求解, 一些反应较快的同学完全可以利用下节课将要学习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或加减消元法求出方程组的解, 令听课的教师们为之惊讶, 课后的交流中我也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相信学生, 总有思维超前的学生能想到也能做到, 为下节课学习解法做了铺垫。而在宁晋六中上的这节课, 与在学校上的又不完全一样, 到那里我才知道学生已经讲过这节课了, 但是我们按照自己的设计完美地展示了概念课的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学生们精彩的表现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 达到了师生融为一体的境界, 这节课得到了教研员郝老师和在场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上完课后我还意犹未尽, 久久回味。这一次作课由于时间和内容的关系我没有进行试讲, 这也是我最大的自豪, 一节课你要明确什么是主要的———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和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展示, 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 把全部精力放在学生身上, 当然能放还要能收, 这就是一节好课, 一节成功的课。

去年12月份, 教研员郝老师接到了由张慧英副所长牵头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子课题“基于网络研修下的集体备课研究”的任务, 这个子课题同时又是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网络研修与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郝教师成立了专项课题组, 成员由桥西区7所中学的10位骨干教师组成, 并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课题组的第一次准备会, 会上对每位成员的工作进行了布置。虽然以前也总是听其他学科的老师提起课题研究, 但是我从来没有参与过数学学科课题研究, 这一次对于我来说既是一次机会又是一次挑战。由于课标的修订版在年前就已经发布, 而“几何直观”又成为了十个关键词之一, 张所长想就“数学直观”用网络研修下的集体备课的模式暨课例研修来进行解读, 2012年2月22日, 在石家庄市桥西区教育局研训室召开了由郝旭岚老师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的“网络研修下的集体备课”课题组第二次准备会, 一起制定本学期研修活动主题———对“数学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并对本学期围绕着活动主题“数学直观”进行研讨。

这次研讨会之后, 经过一段时期紧张、周密的准备, 在2012年6月1日, 课题组全体成员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专家组成员进行了以“几何直观”暨课例“多项式乘以多项式”为主要探讨内容的在线交流。参加交流的专家有: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綦春霞老师, 北京师范大学张彬老师, 首都师范大学王瑞霖老师等。研修活动一开始首先由郝旭岚老师就几何直观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一是对几何直观的认识;二是课例“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几何直观体现;三是几何直观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体现;四是几何直观能力培养的教学建议。接着由我就课例“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教学设计进行了详尽的展示, 之后是与专家的交流, 张所长对我们整个的准备及交流的过程给予较高的评价, 并对“几何直观”的概念又进行了详尽的解读。经过这次网络研修集体备课活动的筹备、实施等过程, 我的思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碰撞, 这又是我教学生涯的一次收获与成长, 使我转变了以前对几何直观肤浅的认识, 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网络研修下集体备课是一种新的尝试, 更是高效备课一种全新模式的开始。我们的课题研究还会继续, 并将在下半年再承担一次主发言人的任务。

篇4:在研修中成长,在成长中幸福

关键词:校本研修;自我反思;成长

一、在研修中成长

(一)对校本研修的认识

说实话来之前我对这个名词的认识也是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也并不知道它对我会有什么意义。而现在我对它有了一定的认识,我想谈一谈我的理解。

1.校本研修的概念

“校本”一词来源于英文“school-based”,意思为基于学校。“研修”的研是研究,就是认识解决问题;修是修养,修养就是发展人。

2004年教育部袁贵仁部长提出“校本研修”: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人的终身发展,在学校中通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如:进行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实践中反思等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张立昌老师说得好,校本研修就是解决在学校中发现的各种各类教育教学问题,教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成长。我想的确是这样的,一个在教学中不能发现任何问题的老师不会是一个合格的老师,一个在教学中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老师不会是一个优秀的老师,从发现到解决,正是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

2.校本研修的理由

为什么非要研修?因为我们的教学能力还有欠缺!

为什么非要研修?因为我们对课堂的驾驭还不到位!

为什么非要研修?因为我们的教学智慧还不够丰富!

为什么非要研修?因为我们的眼光还比较狭窄!

为什么非要研修?因为我们的性格还不够沉稳与练达!

王用钊老师的话引起我深深的思考,曾几何起,我开始满足现状而不思进取,总感觉自己已有的知识教学生绰绰有余,不再创新,不再改变,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慢慢地磨去了我的锐气。一个思维僵化的人怎么进步,怎么发展?是的,唯有研修才能发展。

(二)怎样进行校本研修

经过这几天的培训,我也一直在思索我今后该怎样做?像过去那样按部就班是万万不可以了。校本研修是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种途径得以实现的。我想今后我也应该从这三方面入手,通过研修,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能力,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在专业成长路上更进一步,早日向研究型教师转变。下面我从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

1.自我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即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强调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回想过往,学校教案本上的课后反思环节,总是迫于检查,三言两语胡乱应付,有几次真正好好反思过?总觉得课已上完了没有必要写,又何曾想过有没有什么问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有时候也感觉有点儿问题,卻因没有及时记录而忘了,对反思什么,如何反思一无所知。想起以前,真是有些汗颜。这次聆听了白文新老师对教学反思的指导,我茅塞顿开,我想这次回去以后,我一定要准备一个反思本,反思重点从对自身的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制订和落实、教学设计各环节设置的合理性及效果、反思教学内容是否正确和有效、反思课堂管理是否得当有效等),对学生活动的反思(包括学生参与度的反思、是否创设了有利于学生交流的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生成度和创新度的反思等),对课后作业的反思,对评课的反思,到最后形成新的教案。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自己。

2.同伴互助

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积极借鉴他人的经验,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和互助,能更好地看清自己,促进集体的共同提升。我想作为备课组长,回去以后应尽快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通过集体备课,集中智慧、整合经验、共享资源。还应该认真开展组内的公开课听评活动,而不是应付学校,走走形式。此外,还应加入地理学会等学术团体,及时了解学科的发展前沿及动态,并通过网络积极与同行交流等途径推动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3.专业引领

一切实践活动均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作指导,校本研修也一样,离开了专业引领如同缘木求鱼,这次的培训让我对此深有感触,正是诸位专家的引领,让我有了方向,不再迷茫。今后我会更积极地参加这种培训活动,并阅读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相关书籍,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在学习中成长。

相信自己一定会在校本研修的道路上获得成长!

二、在成长中幸福

虽说第一次听黄佑生老师的报告,但我要说我是幸运的,我知道了原来幸福离我并不远。当周围充斥着对教师职业不满及烦恼的各种言论时,当面对枯燥无味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时,当看到堆积如山的作业时,你很难说自己幸福,因为你的心厌了、倦了、累了,一个对自己工作不再有丝毫热情的人怎么会感到幸福?对照黄老师讲的专业成长阶段,我正处于典型的高原之旅阶段,40岁的老鹰必须飞到山顶,在岩石上筑巢,经历150天的蜕变,在这150天里它需要拔掉所有的羽毛、趾甲、和喙才能完成蜕变,为自己又赢得30年的生命从而得以重生。处于高原期的我,也要以进取、主动的心态,采取一些切实行动,让自己蜕变和重生。要以享受工作的心态去面对工作,面对学生,为自己迎来第二次专业成长。是啊,其实这条路本身就是幸福,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在专业成长中享受幸福!还要感谢雷鸣老师对我们撰写教学论文的指导,感谢延军平教授,我曾经的老师,您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一直激励着您的学生,还有我文中提到的四位老师,感谢你们,我会努力的!

在研修中成长,在成长中幸福!这是我最大的感悟。

篇5:在研修中成长

后测题答案

1、课例研究的基本环节有(A B C D)

A.发现问题,确定主题

B.群策群力,教学设计

C.分工协作,课堂观察

D.专业对话,反馈会议

2.下列关于课例叙述中正确的是(A B)

A.课例属于案例

B.课例属于教育案例

C.课例就是课堂实录

D.颗粒就是成功的教学设计

3.所教学科知识属于(A)

A.本性知识

B.条件知识

C.实践知识

D.一般知识

4.完整的课例报告就包括(A B C D)

A.背景与主题

B.情境与描述

C.问题与讨论

D.诠释与研究

5.教师成熟的核心标志(C)

A.完善的知识结构

B.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

C.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智慧

篇6:12年远程研修感言—学习中成长

现将这段时间参加远程研修的感受谈一下:

一、研修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责任。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还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创造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改变了传统的授业、解惑的角色,以适应新时代的挑战。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不能满足于自己的一桶水,更要成为“长流水”,长流常新,永无止境,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新知的过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道德品质也在一并的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他还要为培养下一代可塑型人材做出贡献。因此,我们要认清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为祖国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石。我们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应给予他们同等的发挥创造的机会,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学习,真正体会到课堂教学其实也是一种艺术,它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去浇灌,才会开出美好的艺术之花,同时也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距离名优教师还有很大差别。培训中,教育名家的讲座为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分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我虽然教过不同的年级,对所教教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体会尚浅。因此在以后执教的过程中着重加强教材的分析,利用所学理论去备课、备学生,去研究习题,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使学生在课堂四十分钟能充分接收新的信息,减少课业负担,多一些时间去体会。由此需要我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价值,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从而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让自己的教学生涯也因此而更精彩。

三、更进一步认清了语文教学的特点:重视交流与沟通,需要学生主动学习与主动探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方交流,互通有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当你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时,应正确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尽可能获得家人、朋友和教师的关心、支持和鼓励,多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互相鼓舞学习信心,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消除不良心理影响,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始终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无拘无束的置身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让课堂焕发无限的生命力,使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通过远程研修这个平台,我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还了解了语文教学的策略。在这里,我的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投身于教育事业的信念。今后我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的热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去,在不断地运用和总结中转变教育观念,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做一名喜欢学生,学生喜欢的语文教师。

研修感言2

六天的教师远程教育培训今天结束了,期间聆听专家讲座、观看视频、在先研讨、老师们之间的交流,在这里我汲取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回顾这段学习的日子,有艰辛,也有喜悦和欣慰。一路走下来,从开始的激动、不知所措到现存教学中问题的豁然开朗,这一切让我的收获颇多。

在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习应该成为一个人的终生目标。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研修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的平台。在这些培训的日子里,我观看了专家讲座的视频:那一个个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更加贴近了课改的课堂;使我体会到教学也是一种艺术,它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所学知识。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知道了教学中该注意什么,怎样因材施教,怎样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虽然看视频、做作业很累,可是我的心里是充实的,甜蜜的。因为我分享着智慧,享受着学习的喜悦。

篇7:暑期研修体会:研修帮助我们成长

从26号上午,为期10天的远程研修开始了。

上午看视频,是一些专家讲座。第一天讲了关于教学目标的问题。我认为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精髓。制定好了教学目标,也就把握了整个教学活动的脉络。昨天讲了关于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也就有了好的学习方式,学习效率提高了,教学目标也就达成了。今天学习了怎样实施有效的历史教学。这就要处理好教师的讲述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下午做作业,根据所学的内容,选择适合的题目,发表自己的看法。

炎热的夏日,大汗淋漓,大家在微机室里进行着网上答题。一边飞快地浏览其他学员的作业,进行评论,一边构思自己的作业。

专家的讲座给人很深的印象,我们学到了不少东西,明白了很多原先的模糊概念。虽然很累,但我们很快乐,研修帮助我们成长。指导老师给我们的作业及时指导、评论,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只要观点正确,大家可以尽情流露,畅所欲言。试想一下,几十万人同时在网上交流,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而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尽管大家的观点不太一致,但人多智慧多,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

篇8:在研修中成长

先当学生, 就是要学会专业化学习, 教师专业化学习的基本方式是校本学习 (研修) 。近几年, 学校尝试以教育叙事交流与教师读书分享活动为路径, 走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成长之路, 改变了教师的学习方式, 进而也改变了成长方式、教学方式,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一、专业化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途径

学校对教师的培养目标是打造敬业型、活力型、研究型、骨干型、专家型教师团队。要想实现这一目标, 首要途径就是让老师们学会专业化学习。一是充分发挥市级学科带头人、各级骨干教师、课改专家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让他们带头上研修课、给老师们做专业发展的培训讲座、担任读书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或核心发言人, 带头读好书, 以带动全校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二是丰富研修组的职能, 把过去教研组单纯的教育教学研究延伸成为提升教师素养、提高教育质量的组级活动。组员的读书成效如何, 成为衡量研修质量的重要依据。三是改进原来教研、培训的分离状态, 确保读书时间。学校要求各研修组每周开展一次集中研修活动, 或听课、评课, 或读书交流, 或上网查找教育教学资料。为了便于落实, 学校将研修组的活动上了课表, 并规定节次, 计入工作量。四是创造性地进行集体研备, 上传电子教案, 形成教学资源库。这种大胆改革, 目的是有效地利用教育教学资源, 把教师从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让教师把精力用到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思考教育教学问题、反思教育教学行为上来。

经过不断努力, 教师素养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从老师们所写的文章就可以看出来, 一是质量高, 好多老师都能写一篇优美的教育散文和教育叙事;二是数量多, 我校三十来位教师, 文章已编成了几十本专集。

二、教育叙事———草根经验的智慧提升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它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场所发生的教育问题, 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过程“叙述”出来。教育叙事特别适合于教师。因为教师的教育活动是平凡的, 同时也是丰富多彩的, 而这些点滴的细节构成了教师充实的职业生涯, 但这些“点滴”并不会自然成为学习资源, 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才是教师的自我财富。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 而不对其作深入的思考, 那么即使有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经验, 也许只会是一年工作的几十次重复。作为管理者, 要引导教师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 并提供平台让他们把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真切体验记录下来, 把反思成果呈现出来。于是, 便产生了“爱, 令他自信;关爱从细节开始;我被学生投诉了;小天才变形记;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花开很美, 等待花开更美”等优秀叙事性案例, 这些案例都是教师不断完善、变革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叙述与反思。尤其是一篇名为《蝴蝶》的教育叙事性案例, 让人看到了教师用心育人的生动情景, 更让人在倾听或品读中自觉反思自我行为。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篇美文吧:

蝴蝶轻扇彩翼, 翩然起舞, 轻盈地徜徉于花间, 成为春天里一道迷人的风景线。可是, 大家眼里的胡蝶却一点也不美丽:个头矮矮的, 身材胖胖的, 做事拖拖拉拉的;成绩不算好, 书写潦草, 有时还不交作业。教了她半年多语文课, 这不起眼的小女孩在我心中还真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直到有一天, 一篇日记让我对她刮目相看……

那天空堂, 我一如既往地批改学生的日记, 改到胡蝶的日记时, 只见她写了家里有三朵玫瑰, 她把三朵玫瑰全带到学校来, 插在她们小组的花钵里了。写得依旧是那么短小, 那么平淡, 在我心里依旧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后来, 我又看到一篇关于三朵玫瑰花的日记, 那是和胡蝶一个组的刘怡璐写的, 她在日记中写到, 早上, 胡蝶带了三支玫瑰花, 插在她们小组的花钵里, 同学们都非常喜欢, 几个男同学围在窗台前赏花, 闻香。可是当大家知道这花是胡蝶带来的后, 却一哄而散, 教室里的胡蝶也由高兴变得落寞。落寞的眼神刺痛了刘怡璐, 她把这事记在了日记里, 记下了她的不平, 记下了她的不解。落寞的眼神也刺痛了我, 原来, 胡蝶把三朵玫瑰花带到学校来是要和大家分享的, 她不计较过去大家对她的态度, 她只想让同学和她一起分享美, 多淳朴的孩子啊!于是, 我在班上念了刘怡璐的日记, 我想让大家知道, 我们班有这么愿意分享的同学。

之后, 我开始留意这个不起眼的小女孩了, 她还是那样不急不缓, 有时手里拿着书本或作业, 有时是一幅未完成的十字绣;在小组学习时我发现她也爱发言, 神态是那么平和;日记还是写得不长, 但书写明显是认真了, 日记质量比过去高了。直到上周的某节语文课, 她上台展示, 没想到她竟然是她们组的中心发言人。我心中着实为她捏了把汗:怕她怯场———语文课上, 她可从来都没主持过展示啊!可没让我想到的是, 她依然是那么不急不缓, 依旧是那么平和, 落落大方, 整个过程干净利落。她的表现也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她还是一如既往地面带微笑, 可是我看得出来, 她很开心。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 她在日记里为小女孩写了一首小诗, 小诗里流露出她对小女孩的同情, 表达了对小女孩的关爱。在展示评价补充质疑时, 我看到了她想举却没有举起的小手, 我想, 还是不太自信吧。于是, 我让她展示了她写的小诗, 她还是那么不急不缓地, 却读得感情充沛。她又一次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从同学们的掌声中, 我看到了同学们对胡蝶的认同, 我看到了胡蝶的努力, 我相信, 总有一天, 胡蝶也会轻扇彩翼, 翩然起舞, 如蝴蝶般轻盈地徜徉于花间, 成为春天里一道迷人的风景线。

真实的案例存于我们的课堂内外、师生之间, 深刻的反思源于我们对教育的热爱、对生本的关注。案例促使我们反思, 反思又优化我们的教育教学。这就是教育叙事, 一种能打动人心的校本研修模式。老师们在育人的同时修己, 在成事中成人, 在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同时焕发自己的生命活力, 真切地享受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欢乐, 从而让教师能感受到职业的责任感、成就感和幸福感。这无不归功于教育叙事研究。2005年, 学校的教育叙事经验在吉林省召开的全国项目会上进行了交流。十多年过去了, 我们的教育叙事研修依旧充满活力, 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老师, 惠利了上千的学生, 也成就了我们的学校。十年, 如果按一学期一次交流, 一次30篇文章, 一篇文章1500字计算, 我们在十年里原创了600多篇教育故事, 高达90万的文字真情流淌。花小教师享受着教育叙事, 也成就于教育叙事, 10年里, 教师在国家省市县各级发表文章300余篇, 各级获奖文章400多篇。

三、教师读书交流———名家智慧的精神反刍

春日的一个下午, 学生离校, 校园里顿时安静下来, 学校大会议室里却弥漫着浓浓的书香气息, 老师们正手捧教育名著专心阅读。

54岁的曾平老师是一个典型的慈母型教师, 她在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著作之后, 用优美的文笔写了一篇《为了梦中的那支桃花》。在文章中, 她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古时候欧洲的一位国王, 把自己从阿尔卑斯山采下来的一支桃花作为最高奖赏献给了自己的老师。最后, 曾老师深情地写到:“李老师的书很值得一读, 我会认真地去读, 去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 我相信我梦中的那枝桃花不仅仅是一枝, 而是一束, 甚至是一片桃林。”其实, 曾老师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 每一天都在聆听花开的声音, 是在与李镇西老师的对话中, 曾老师才有了自我价值的发现, 更让她一次次感受了做一名老师的喜悦。

舒晓珍老师这样“解读李镇西的人格魅力”:李镇西的最大魅力源于他有一颗不老的童心。他认为:教师应“做有童心的教育者”。正因为如此, 他能和学生一起去郊游, 捉迷藏, 堆雪人, 打雪仗, 他能够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和学生一起躺在雪地上, 用人体摆成“一班”的艺术字, 也正因为李镇西的童心使他与学生之间忽略了年龄的界限, 拉进了彼此距离, 走进了彼此的心灵, 因为童心, 使他所有的教育教学行为无不充满了浓浓的浪漫情怀。李镇西的魅力还源于他爱学生, 他认为“爱只能在爱中去培养”, “教育的过程的应该是充满人情味的过程。”他认为“爱心是教育的前提, 但不是教育的全部, 更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虽然, 我们也常口口声声爱学生, 但是, 有多少人真正做到这一点呢?有多少打着“爱”的旗号, 却在伤害学生的心灵的事例呢?又有多少教师像李镇西那样真正的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我很惭愧!

李毅老师读书的体验更深刻:读到《蓝天下的学校》、《我们到劳动的世界旅行》、《我们欣赏大自然的音乐》、《冬季活动和欢乐》这几个小故事时, 我分明看到了苏霍姆林斯基带着孩子们在蓝天下游戏, 在田野间奔跑, 在树林里倾听, 这里才是孩子们最为快乐的课堂, 我忽然觉得, 作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呀!再看看我自己, 每一节课几乎都是孩子们关在教室里, 让他们端端正正的坐好, 记下每一句我强调的话语, 同样我的学生们也学到了知识, 但他们并不快乐, 为什么我就不能和苏霍姆林斯基一样让孩子们快乐呢?因为我怕, 怕教室外的世界抢走了我的威严, 因为我懒, 懒得去精心的准备和策划, 因为我没有真正的去关心孩子们需要什么?想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学习?我一边为故事中的苏霍姆林斯基所打动, 也一面为自己汗颜。

另外, 教师还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确立了各自的学习“专题”。有的读了崔相录的《研究中学习》, 想到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有的读了卢梭的《爱弥尔》, 想到做一个受学生信赖, 令学生难忘的教师;有的读了黄全俞的《家庭教育在美国》, 想到“望子成人”比“望子成龙”更重要;有的读了李镇西的《走进心灵》, 想到了教师应该如何《向学生学习》……

读老师们的文章, 那一字字一句句, 带着教育大师们的思想精华, 充满了对教育事业的挚爱与真情;那一篇篇深刻的自我反思, 说出的是困惑, 道出的是不足, 在反思中, 老师的灵魂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升华;那一个个全新的教育理念, 是自身教育实践活动与教育大家理论的碰撞火花;那一个个鲜活的育人案例, 走近的是学生, 沟通的是心灵, 交流的是情感。

教师读书活动是我们学校一轮不落的太阳, 读书交流是全体教师一道独特的精神大餐。这是我校为打造“书香校园”而开展的活动之一。学校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名著, 并联系实际完成不少于4篇读书心得, 每学期在学校进行一次分享。为促进读书活动的有序开展, 一是创设优雅的读书环境, 提供读书条件。学校建起了温馨怡人的教师书吧, 清雅舒适的阅读环境、各类图书、多样茶饮……让人觉得原来读书绝不再是悬梁刺股的悲壮, 同样有闲适愉悦的享受。二是营造宽松的读书氛围, 让教师养成边读书边反思的习惯, 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表达出来。三是搭建分享交流的平台———花小微讲堂。人人都可以走上台, 或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 或畅谈自己的读书感悟。这个活动推出以后, 立即引起了老师们的兴趣, 有的几乎是一口气读完2万多字的著作。学校制作了“静待花开”读书文集将优秀读书心得展示出来, 学校网站收录教师优秀作品150余篇。读书交流, 让老师们在书海中畅游, 让书香在校园中弥漫。

四、书香校园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的推进器

开展教师读书活动, 营造书香校园, 给老师们带来的收获是丰硕的。其中之一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心倍增, 对教育事业更加热爱, 真正把教育事业当成了自己终身的追求, 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正如李春霞老师所写的:花坪小学是一个大花园, 其中有绚烂的木槿、娇艳的玫瑰、纯洁的百合、芬芳的腊梅, 也有朴素的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的野花、倔强的连花都算不上的狗尾巴草, 他们都有开放的理由, 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美丽。我愿作这花园的守望者, 用自己的爱去唤起学生的爱, 用自己的心去静静地等待每一朵花的精彩绽放!

由心灵的反思到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变, 是老师们最大的收获, 唐昌翠老师这样感悟道: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时, 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品德后进生, 特别是班主任, 也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 也许这积极因素对于很多人来讲不屑一顾, 但这却是他总体中的“闪光点”, 班主任就要善于发现, 捕捉这一“闪光点”, 尽管有时还蒙着一层淡淡的灰尘, 轻轻的拂去, 调动它, 利用它, 让其闪亮起来, 它将会成为学生克服自身消极因素的内部动力, 成功改变学生自身道德面貌的“星星之光”。真的, 教学是一门艺术, 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不断地追求。

教师在教育叙事研究中, 在与名家对话中, 在与同伴互助中跨越式的发展着、成长着。学校先后产生了一大批自己的名师:省级骨干教师1人, 市级学科带头人2名, 宜昌杰出校长1人, 县、镇级骨干教师 (班主任) 11人, 入选县级培训专家团队2人;80%的教师在各级上过公开课、示范课;100%的教师的论文能在各级发表或获奖。教师的发展促进着学校的发展, 学校近几年荣获各类集体奖励108项。

近几年, 学校接受了来自省内外多个兄弟单位的学习与观摩, 他们的共同感觉是处处能感受到教师成长的氛围!来自咸宁嘉鱼的老师们观摩了教师的教育叙事后, 由衷感叹:这样的研修方式让人震撼……;来校挂职干部肖远新主任在聆听我校读书交流后写到:“花坪小学是我梦中的花园, 是一个能听见花开的地方。走进花坪小学正好赶上教师读书活动。读老师们的文章, 如在春风的沐浴中欣赏一曲曲优雅的音乐, 让人情不自禁的陶醉, 让人不由自主的附和……”

上一篇:小笼包小学生400字作文下一篇:王桂娟《教师礼》读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