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小学口语教学质量

2024-05-14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口语教学质量(精选9篇)

篇1:如何提高农村小学口语教学质量

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研究

在偏远农村,学生平时不太注重口语交际训练,方言使用的频率很高,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课很难上好,学生基础很差,经常不会表达,也不知道怎么表达,所以在农村上好口语交际课很有必要,任务也很艰巨。现在农村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特别的差。这与们的生活环境有关,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教师不够重视。现在对于农村来说,遇到口语交际,大多数教师都巧妙的做了回避,只有少数教师能尝试着做一些训练。:加强口语交际能力,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我们不能为了“口语交际”而进行口语交际,而应该把口语交际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在学拼音时,进行口语训练

如,教学音节“li”的四声时,可以让学生用它的每个声调组词并说句子。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又丰富了语言训练,而不只是单纯的学拼音。部分同学t和q不分,比如把“体积”tiji念成“qiji”,还有的同学n和l不分,把男nan念成lan。

二、在识字时,进行口语训练

最常用的方法仍是“扩词、造句”。如,在教学形近字“静、净”时,让学生说说不同形旁表示的意义,说说这些字的构字规律,再用这些字组成词,用词说句子。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生字,把知识掌握的更灵活,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三、在阅读中,进行口语训练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通过自己对文本深入的解读,充分挖掘文本中隐藏的交际话题,可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评一评等,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四、在习作中,进行口语训练

习作中要做到,说写结合,说为写的先导。对于小学生来说,想和写之间,有一个由内向外的转化过程,口语表达能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因此,作文教学从“说”入手,既能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也可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作文评改是学生对作文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这样学生可即可以欣赏别人优秀的作文,又可以在评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在生活中,进行口语训练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更为口语交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口语交际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还应让它走出课堂,辐射到校园的生活,并走向社会,成为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引导学生走出口语交际课堂,引导学生展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进行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大环境中学习进行口语交际。

在农村的口语交际课堂中,只要我们能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课上课下相结合,让口语交际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为农村小学生创造口语交际的广阔天地,我们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一定会大大提高的。当然离不开社会的影响,在课后提倡学生听收音机,看电视,以利于口语的学习。

在偏远农村,学生平时不太注重口语交际训练,方言使用的频率很高,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课很难上好,学生基础很差,经常不会表达,也不知道怎么表达,所以在农村上好口语交际课很有必要,任务也很艰巨。现在农村孩

子口语交际能力特别的差。这与们的生活环境有关,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教师不够重视。现在对于农村来说,遇到口语交际,大多数教师都巧妙的做了回避,只有少数教师能尝试着做一些训练。:加强口语交际能力,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我们不能为了“口语交际”而进行口语交际,而应该把口语交际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在学拼音时,进行口语训练

如,教学音节“li”的四声时,可以让学生用它的每个声调组词并说句子。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又丰富了语言训练,而不只是单纯的学拼音。部分同学t和q不分,比如把“体积”tiji念成“qiji”,还有的同学n和l不分,把男nan念成lan。

二、在识字时,进行口语训练

最常用的方法仍是“扩词、造句”。如,在教学形近字“静、净”时,让学生说说不同形旁表示的意义,说说这些字的构字规律,再用这些字组成词,用词说句子。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生字,把知识掌握的更灵活,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三、在阅读中,进行口语训练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通过自己对文本深入的解读,充分挖掘文本中隐藏的交际话题,可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评一评等,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四、在习作中,进行口语训练

习作中要做到,说写结合,说为写的先导。对于小学生来说,想和写之间,有一个由内向外的转化过程,口语表达能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因此,作文教学从“说”入手,既能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也可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作文评改是学生对作文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这样学生可即可以欣赏别人优秀的作文,又可以在评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在生活中,进行口语训练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更为口语交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口语交际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还应让它走出课堂,辐射到校园的生活,并走向社会,成为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引导学生走出口语交际课堂,引导学生展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进行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大环境中学习进行口语交际。

在农村的口语交际课堂中,只要我们能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课上课下相结合,让口语交际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为农村小学生创造口语交际的广阔天地,我们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一定会大大提高的。当然离不开社会的影响,在课后提倡学生听收音机,看电视,以利于口语的学习。

篇2:如何提高农村小学口语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学校的根本,是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作为校长,如何发挥和调动学校的全员力量,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农村小学当了二十多年的校长平时在抓教学质量的几点粗浅的做法。

一、完善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管理好一间学校,一定要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学校特点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学校根据上线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相应制定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校巡课制度》、《考勤制度》、《奖教奖学机制》、《教师外出听课制度》等。为了充分落实这些制度,把教师的考勤、常规工作与学年的考核挂钩;争取社会爱校人士的赞助,才教学优秀的教师、有特殊贡献的教师及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同时在学校、社会上进行合适的宣传,扩大影响,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潜力和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奠定坚固的基础。

二、良好的校风是做好学校管理工作的前提。

校风说到底就是一所学校的风气,是学校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态度。开拓进取,勇于探索,不断改革,这是思想方法问题;严谨治学,敬业爱业,这是工作态度问题;优良的校风是先进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所以要做到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二者尤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功能互补,缺一不可,所以,自从我任村小校长以来,努力转变观念,以身作则,要求他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每天早上我第一个来到学校,环视一周,各处都去看看,就连现在的学生也都习以为常了,假如有一天没进教室,学生都会看到我就问,今天怎么没有上教室看看呢?从这件事当中,使我感觉到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同志们看到了我这样,也都能自觉地遵守作息时间,学校没有迟到、早退现象,也没有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从这里不难看出,良好的校风是办好学校的前提。

三、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

(一)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作用极其重要,发挥的教师积极性也是学校工作的难点和关键。教师积极性低下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对教育事业的认识浅淡,不喜欢教育事业;二是教师待遇低下,社会地位不高;三是缺乏耐心和恒心,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四是教师本身能力有限,不能胜任教学工作。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从这些方面出发,解决教师的心理障碍和工作困难,以使他们安心工作,逐步提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因此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也非常重要。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有学校育人氛围的创造、学校激励制度的建立、教师启发诱导多方面的结果。其中教师的启发诱导是关键。教师应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着手,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努力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心理,促使学生乐学、思学。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劲头大了,学习成绩就提高了。

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自从当校长以来,一年四季,我都坚持每天数一数二的的早到学校。说实在的,在农村小学教书,当校长的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动教师凡是要求教师要做的事,自己先带头去做,凡是要求师生不做的事,自己带头坚决不做,以自己良好的行动激发教师做人的品格。家住本地的教师,大部分多多少少都有管一些农作物,碰到农忙季节,也难免会拖拉一点。作为校长,每天早一点到学校,配合当天的值日师生,共同抓好学校的早读、卫生等工作,虽然是苦了点,但看到后到的教师都能匆匆忙忙的拿起书本往教室里去,心里总存欣慰。

五、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

学校管理千头万绪,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的放矢,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更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此,平时我特别关注每位教师课堂教学。“不管黑猫还是白猫,会抓老鼠的就是好猫”。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但不管是什么风格,只要每一节都能达到教学目的就行了。如何检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呢,我们的做法是随堂听课,平时与教导、教研组长互相配合,经常进入教师的课堂听课,多与教师交流,看看学生学后的作业情况,以便级时的与教师互相反馈,共同促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六、把好年段过关,加强质量监控。

在农村小学,为了把好年段过关,学校一般都让没有流动的教师跟班,流动的教师替班。加强考试管理,建立学生学习质量抽查与分析制度。加强考风考纪教育和诚信教育。对单元检测环节把好关,衽全程跟踪,建立学科单元考试成绩和质量分析登记制度,记录各班各科及格(率)、优秀(率)等,每次单元考试成绩及质量分析都及时上传,学校组织结成绩较差的班科进行调研分析,同时把学年期末考试成绩与学年评优评先挂钩,督促教师扎实抓好质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七、酝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保证

许多不良的社会环境势必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不良的影响,也将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如网吧、游戏厅像魔鬼一样吸引学生前往,使学生沉浸在虚幻的游戏世界里。学生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学习成绩必然下降。一些爆力、黄色书刊或VCD也给学生的成长带来的巨大的伤害,给教学带来了巨大的障碍。社会上重教与否,尊师与否也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密切联系。

对于学校,是社会文化的传播中心,也是社会文明的传播者。学校应该强烈阻挡社会的不良影响,从内部着手,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控制,增强学生的自知能力和自控能力。同时,争取公安机关、文化管理机构的支持,清除不良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清除不良的校园周边环境。

八、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要开展家长课堂,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首先使家长认识子女接受教育的重要性,支持子女入学。教给家长教育子女的基本方法,使家长懂得针对子女的情况开展教育,能在家中帮助辅导教育学生。各班要定期开展家长会,定期与家长取得联系。教师要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状况、心理状况、行为表现。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探讨、共同教育管理学生。

九、建立公正、客观的奖惩制度,鼓励师生上进

针对教师,制定教学成绩奖惩制度、晋级评优制度,鼓励教师上进,给教师一个公正、客观的竞争空间。针对学生,设置学生成绩奖,制定较多荣誉学生评定办法,以荣誉激励学生不断上进。针对班级,建立以班级成绩为主的评选先进团体办法,促进班级的整体进步。

在建立奖惩制度时,要努力做到客观、公正。要以奖为主,惩罚要适可而止,不挫伤师生的积极性。奖励和惩罚的最终目的都要能起到促进作用。

永登县树屏镇咸水河小学

篇3: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

1.组 织开展活动 ,引导体验生活

新课标指出“要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创作空间,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因此,教师平时应为他们多提供观察、体验生活的机会,创设个性张扬的情境,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一篇篇神采飞扬的习作就会展现在我们眼前。

精心设计组织开展的活动, 不仅能够丰富生活, 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个性,陶冶情操,而且能够加速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努力创造各种生活实践条件,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生活实践,并且随机引导启发,融作文指导于活动中,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如一次野营活动以后,我以《野炊》为题让学生作文,一些学生的作文中就出现了比较多的精彩片段和镜头。如一个学生写野炊生火:“我只想把火烧得旺旺的,一下子把松枝、枯草塞进灶膛,伏在地上用力吹气,没想到一股浓烟倒灌出来,熏得我眼泪直流,咳个没停。”就这几句话,把一个平时不善家务的小家伙非常形象地表现出来。事实正是如此,学生参加了实践,就有了切身的体会。在活动中,学生看了、听了、想了、做了,内容越丰富,感受就越多,体验就越深刻,作文起来就越得心应手。

2.帮助学生发掘身边的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内容主要来自生活实践,作文的欲望和激情也主要来自生活实践。可是许多农村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平凡无味,没有什么可入题的。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农村的山山水水、田园风光、鸟兽木石、春播秋收、辛勤劳作都是很好的作文材料, 平时要用日记周记的方式积累起来,注意观察事物,体会万事万物的感情,感受生活的美好真谛。这样,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想象的空间扩大了,写作时就不会感到没有材料可写。

3.不要局限于作文的绝对次数 ,要重视写作的效果

某些学校一个学期规定要写若干篇作文, 于是老师们就只管达到篇数完成任务即可, 至于学生通过写作是否有所提高,则没有整体规划。只有改变这种作文教学状况,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学中,应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发挥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写作,然后指导学生修改后重新写作两三次,使学生在反复修改中找到感觉,学习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采用这种方法,虽然每学期学生练习的作文题目数量少了,但是作文的文字写作量并不少,写作的实际效果好得多,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4.教学生学会自改作文 ,总结经验

为了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习惯, 我首先带领他们反复学习、背诵和默写叶圣陶、老舍、鲁迅等人关于修改文章的名言警句,让孩子们在大脑中树立作文必改的理念,教给他们修改的方法。正如特级教师管建刚所说,作家通过读能发现许多问题,而作为作文经历短暂的小学生来说,他们仅仅通过读是发现不了问题的,因为他们判断作文优劣的水平太低。因此,我采取以下方法:(1)给学生一个公式。如结构如鱼,标明“六句”(总起句、过渡句、描写句、修辞句 、文采句、总结句 )。 (2)用“具体的标尺”检查修改作文。如用“五官”检查,如写电影观后感时,用“引、议、联、结”标明文中的句子。 (3)自改后互改,看自己和别人对一篇文章的看法有何异同。另外,我让学生写作文反思,为什么这篇作文没写好,为什么我的作文水平提高。如课本的末尾,安排学生制作成长册内容。我抓住这个机会,给学生列出手册目录,其中就有《我曾经写过的错别字》《我写得最好的写人的作文》、《我写得最好的记事的作文》、《我的作文水平为什么提高了》等。此外,我还安排学生互改,让学生根据《好作文的标准》及老师的“范改”模仿下评语 。为了提高公平合理的程度,除了同桌改外,有时前后改,有时学优生和后进生搭配改,让学生相互学习,增进了解,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5.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

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 我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激起灵感的火花。如为了让学生写好《一件有意义的事》或《记一次活动》等写真实事例或活动时,在日常的班队课上,我多安排些农村的趣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写出真实的感受。如拔河比赛、抽陀螺比赛、夹玻璃珠比赛……让学生写作之前玩自己喜欢的游戏, 然后让学生把活动的过程及活动后的感受写下来, 让学生情绪高涨时动笔将这一快乐的场面写下来,结果全班学生没有一个皱眉头,都能顺利完成。

在农村生活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劳动场景,我们应引导学生在作文前好好地再体验劳动生活, 那孩子们在作文时还会抓耳挠腮、无法下笔吗?

6.开 辟园地 ,让学生施展才能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评价,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创新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激发写作动机。

教师要经常留心各种报纸杂志,如有征文消息,及时把信息传递给学生,鼓励学生试一试,即使石沉大海,也为成功打下基础。对一些作文立意较新、选材独特的作品,教师可以推荐向《素质教育博览》、《小学生周报》等小学生读物投稿,让学生有施展才华的地方。

7.扫 除农村学生 “怕作文 ”的心理障碍

怕作文是农村孩子的一个通病, 所以我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消除他们心中的“怕”。

7.1在作文教学中 ,要让学生明白 ,作文就是写话 ,把想说的话写清楚、写明白就行。这样学生就有轻松感,视作文为易事。作文要多一些趣味性,贪玩是儿童的天性,适当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写,在“玩”中提高。

7.2加强活动教学。如通过开展对各种人、事 、物的观察活动,读报、诗朗诵、说话、写话比赛、作文竞赛,写观察日记,办手抄报,举行普通话演讲等,不仅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听、说、读、写产生浓厚的兴趣。

篇4:如何提高农村小学口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 教学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更多教育工作者与家长意识到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摆正口语教学的位置,利用有效措施做好口语训练,有利于学生口语能力水平的提高,更能让语文教学的内容得到丰富。小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可以快速提高学生口语能力,更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无论是出于教学改革的目标,还是出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目标,都应当做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重要性

第一,有利于满足小学生语言发展需求。从小学生的个人口语能力形成与发展看,小学阶段正是儿童口语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习得语言的重要阶段。错过了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习得能力就会下降。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口语交际教学,符合小学生的成长特点,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第二,有利于满足语文教学改革需求。小学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口语能力培养被提到了更高的位置。现代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认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将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让小学生的口语能力提升得到保障。

第三,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全面提高。从语言能力的形成过程上看,学生的口语能力形成要早于文字能力,文字的形成在语言之后。对于正常人来讲,其语言能力的形成先从听开始,再到说、读与写。因此,听说是语言学习的开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其他各项语言能力,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

1.口语交际学习环境不统一

就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实来看,学校还没有形成协调与统一的口语交际学习环境。小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里,受到繁重课业负担的影响,他们的考试压力较大,没有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机会。与此同时,现代小学生的课余时间被许多作业与课外补习班占用,没有社会实践机会。社会环境中的语言内容十分复杂,错误的语言信息给小学生的口语表达造成了一定影响。受家庭因素影响,许多小学生在入学之前就已经养成错误的语言习惯,部分家长的家庭教育力度不足,让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及社会环境的不统一,影响了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2.学生具有口语交际学习心理障碍

目前,许多小学生在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方面具有心理障碍。他们较自卑,也不敢进行口语交际,在人前说话容易紧张与焦虑。一些学生本身就胆小,有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一定没有别人说得好。部分小学生的自尊心太强,怕自己表达错误被别人嘲笑。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随着年级的增高,小学生的口语表达积极性会逐渐下降。这主要表现在一些女生身上,在年龄增长的过程中,学生的性格会逐渐变得内向,一些女孩子会变得不愿发言,产生社会问题。

3.缺少口语交际情境

口语交际训练,离不开基础的口语交际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小学生创设不同的语言情境,加强口语交际训练的扩展,让小学生正确地组词与造句。但是,教学的现实情况是,课堂教学时间很紧,口语交际教学往往被排挤掉,教师只给学生适当的引导,没有给学生创设相应情境。缺少口语交际情境的支持,小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就会显得没有生气,口语交际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三、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方法

1.加强口语交际环境的统一化

对家庭与社会中的口语交际学习资源进行全面开展,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语文学科,是与中国孩子母语相关的一个学科,因此口语交际的机会可谓无处不在。在加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小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在口语交际实践中发现口语交际规律。口语交际训练应当落实在课堂内与课堂外,对学校与社区内的教育资源进行应用,开展综合性的口语交际活动。

2.加强具体交际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情境,对于小学生的课堂表现有重要作用。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从小学生的经验出发,联系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学习视角,尊重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加强学习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的口语交际情境必须真实,更要具有意义,符合当前的社会文化氛围。口语交际情境也要丰富多样,让小学生了解不同的交际场合,面对不同的交际对象要用不同的交际技巧。比如,在讲解《自选商场》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一个自选商场的图片,让两个小学生一组到教室前面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教师为他们规定不同的人物角色,像“同学、晚辈与长辈、多年不见的朋友、玩伴”等,促进小学生在情境中发挥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正确的人际交流。

3.传授正确的口语交际策略

要在根本意义上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教师需要传授给小学生正确的口语交际技巧。口语交际的内容与方法会受到说话人、听话人、传递的信息及具体语境的影响。交际人的发音正确度及用词准确性都会影响其口语交际质量。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看人说话,针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类型的话。学生的口语交际方法多了,才能实现口语交际行为的灵活化。

四、结语

口语交际无处不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是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的重要方法,也是强化小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口语交际教学,让小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有效的造句逻辑,才能让学生正确应用语言。教师要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加大课堂口语交际训练的力度,促进学生语言交流与思维的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新景. 浅析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J]. 学周刊. 2012(35)

[2]陆娅萍. 多种途径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J]. 中国农村教育. 2012(11)

篇5: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中心小学 黄芳

【内容摘要】 当前我们很多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都比不上城镇小学,究其原因有很多不利的因素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如果对这些不利因素不采取适当的改进措施,那么农村小学与城镇小学在教育教学质量上的差距就越来越大。因此,找出行之有效的措施与对策,是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农村小学 教学质量 制约因素 实施对策

【正文】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关键,也是办学水平的体现。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办学效益。目前,我们农村小学有许多不利因素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的因素还越来越严重,使得我们农村小学与城镇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相比所凸显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

一、制约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分析:

1、优秀教师资源的流失。

由于交通条件、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一批农村教师应聘到城镇学校,使得边远的农村小学剩下的多半是本乡本土的中老年教师。

2、留守儿童问题。

目前,农村占很大比例的学生家长常年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这些孩子大部分缺少亲情,缺少父母的严格督促,形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如有的乱买吃的,有的上网打游戏,有的逃学旷课等。留守儿童的问题,对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无疑是影响越来越大。

3、学前教育的质量问题。

近几年,大部分农村幼儿园有的条件简陋,有的教师素质差。有的幼儿园中班、大班一个老师,所有科目由这名教师“包干”。再加上对幼儿园的管理力度不够,造成了学前教育的质量上不去,也从而影响到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

4、优秀学生的外流问题。由于当今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加之农村学校与城镇小学客观上相比有明显的差距,造成了一批优秀学生的外流。另外,一部分优生随父母到外地就读。如此下去,农村小学因为失去较多优生而影响质量的提高,而教育质量不提高又招不到优秀学生,陷入了恶性循环,使差距会越拉越大。

5、家庭教育的配合不够。

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哪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影响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许多家长赚钱的脚步走得更快了,无暇顾及孩子们的成长,他们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教育就放心了。孩子要钱给钱,需要什么就买什么,他们对孩子缺少督促,而孩子们的自觉性往往较差,这样就造成孩子懒散习气的形成。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也缺少耐心,动辄打骂,更谈不上什么激励了。因此说,家庭教育的缺失,已成为农村小学提高教育质量的绊脚石了。

6、教师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1)教师职业道德下滑,敬业思想缺乏。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有的教师出现敬业精神淡化,工作责任心退化,教育行为简单化,师生关系庸俗化。表现为:不钻研业务,工作方法简单。

(2)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创新意识、质量意识不强。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学科的综合性更强了,每位教师只掌握一门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农村小学音、体、美、英语、信息等专业师资特别缺乏,所以许多教师往往要兼几门不同学科的课程。另外,一些教师参与进修培训、接受再教育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不高,造成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低下,妨碍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有的教师质量意识、创新意识也不强,其教育观念非常滞后。一部分的教师教育方法陈旧,没有千方百计抓质量的意识,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吸收不够,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教育教学质量难以真正地提高。

7、教育科研问题

在提倡“科研兴校”的今天,我们已感到教育科研是农村小学的薄弱之处。我们许多教师没有把科研研究与提高质量有效结合起来,往往是为科研而抓科研,为质量而抓质量。另外,我们的教师很少能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而最终形成课题。我们还有许多教师没有自己研究的课题,每天面对的就是“备、上、改、辅、考”几个教学程序,因此说科研意识不强,这是制约我们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提高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改善教学质量现状的实施对策:

要改善上述制约因素,从外部环境来说,需建立留住优秀教师资源的有效机制。作为学校管理者来说,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学管理和师德师风建设,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教学的主线。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我认为我们农村小学重点抓好:“一个完善、二个加强、三个重视”几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管理好一所学校,一定要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学校特点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我们将根据县教育局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完善相应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校领导巡课制度》、《教研活动制度》等,把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与教师的考核、评优晋级等挂钩;发挥教学激励机制的作用,对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及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影响和教育学生。

(二)两个加强。

1、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因为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效率。

备好课是课堂优化的前提,学校要求教师备课要具备“五备”、“四点”、“两法”、“两题”。“五备”:备教材、备教参、备课标、备教辅、备学生。“四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

提高教学质量要努力在平时、扎实在课堂,学校要求教师反思自己每一节课的教学效果,经常检查教师的“教学反思”记载。

校长、主任坚持每日1次以上巡课制度,落实教师按课表上课制度。

学校坚持课堂教学书面评价制度。校长、主任每学期坚持听所有老师的课,尤其是年轻教师的课,课后及时评价每位教师课堂教学。

2、加强“学困生”辅导。

学校要求任课教师在分析学生学业情况的前提下,建立学困生档案,制订学科补困计划,对学困生做到“十个一”:帮助制订一个小目标,有一个锻炼的岗位,每月一次上台表现的机会,每学期一次获奖的机会,每节课至少一次发言机会,一次成功的体验,每月一次谈心的时间,开展“手拉手”活动,给每个学困生找一个好伙伴,每月一次和家长联系,每学期家访一次。

(三)三个重视,即“一活动、二师德、三检查”。

1、重视教研活动

(1)学校利用 “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培训是最好的福利”等名言激励教师奋进,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

(2)学校给教师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坚持周一次的业务活动,如听、评课,主题交流等。(3)学校提倡集体备课,实现教师之间的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4)实行“多人上一课”的研究课模式,即几个教师合备一堂课,推荐一人上课,集体评仪。

(5)学校要求教师用好现有的设备设施,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好教育资源。

2、重视 “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按照“领导当楷模、教师树形象”的原则,在教师中围绕“如何构建和谐校园”、“怎样做一名学生满意的教师”、“怎样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等开展了师德讨论活动,教师们普遍认识到“位不在高,爱岗则名;资不在深,敬业就行;斯是教师,惟勤耕耘”。此外,学校要求教师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八不准”》等,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师德建设”和“行为规范”自查自纠活动。

3、重视“检查”

一查教学工作。学校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是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每月底对任课教师开展了政治业务学习、教学设计、教研活动以及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培优补困”、学生学习情况检测等方面的检查,引导教师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性建议。二查考风考纪。严肃考风考纪,确保学生成绩的含金量,公平公正地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

篇6: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论文1

全国上下都在进行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我原以为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不考虑教学质量,实践证明,我过去的看法是极端错误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第一生命线,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声誉,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的声誉,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成为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但目前有许多不利因素制约着我们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在此我简要谈谈制约目前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制约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1、师资因素制约着质量的提高

以我镇小学为例,全镇教师队伍中,存在着六个突出的问题,(1)年龄大。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2)学历低,有一部分教师是民师转编的,有的就是乡聘任教师教师,虽然后来获得了专科学历,但大部分是在职学习,获得系统培训不够,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研究能力等难于适应新的要求。(3)编制紧,教师编制严重短缺、各点小学有很多“包班”现象,大部分教师每周任课节数在25节以上。(4)结构差,学科结构很不合理,绝大部分村小缺少英语,信息技术,音、体、美教师,严重制约着这些课程的正常开课,(5)观念陈。有很多教师由于年龄偏大,新的教学理念难以接受,教学方法仍是“涛声依旧”,教学效果不尽人意。(6)优秀教师资源的流失

新分配到农村小学的老师工作一两年后纷纷调往离城镇较近或调入城区学校,部分小学骨干教师被安排到管理岗位,而不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这样使得不少农村小学剩下本乡本土的老教师,师资分配严重不合理。(7)、教师职业道德下滑,敬业思想缺乏。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一些教师出现敬业精神淡化,工作责任心退化,教育行为简单化,师生关系庸俗化,表现在对教育教学不负责,不钻研业务,对学生也缺乏爱心,工作方法简单粗暴。

2、教育科研问题

我们许多教师没有把教育科研与提高质量有效结合起来,往往是为科研而抓科研,为质量而抓质量。另外,我们的教师很少能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而最终形成课题的。我们还有许多教师没有自己研究的课题,每天面对的就是“备、教、批、辅、考”几个教学程序,因此说科研意识不强,这是制约我们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提高的又一重要因素。

3、条件因素制约着质量的提高。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缺教学仪器,特别是新的课程改革,教材变换了,而相应的实验仪器没有跟上,很多实验无法进行,音、体、美器材严重不足,特别是小学显得尤为突出。农村小学无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学配套严重失调。受种种条件的影响,严重制约了教师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4、经济因素制约着质量的提高。

全县有很多中、小学校因“投入不足”“普九”等多种原因债台高筑,这些沉重的债务压在学校里,导致了校长无钱激励教师、无力投入教学,就连教师去县、市听课、观摩学习的机会都要受到制约。

5、管理因素制约着质量的提高。

常言道,“管理出效益”,个别学校领导忙于其它事务,对教学工作抓得不力,制度执行不严,教师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严重制约着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6、留守儿童问题

目前,农村大部分学生家长常年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严格督促,造成一些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形成,如有的上网打游戏,有的逃学旷课,不能完成家庭作业等,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无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7、学前教育的质量问题

近年来,农村幼儿园纷纷走向市场化,出现了民办幼儿园,这些幼儿园有的条件简陋,有的教师素质差。有的幼儿园受利益驱动,小班、中班、大班每班就一个老师,所有科目都由这名教师“包干”。在这个阶段没能给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造成了学前教育的质量上不去,从而影响到小学教育的质量。

8、优秀学生的外流问题

由于当今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加之农村学校与城镇小学客观上相比有明显的差距,都造成了一大批优秀学生的外流。另外,一部分优生随父母到城里或外地就读。如此下去,农村学校将因为失去许多优生而影响质量的提高,而教育质量不提高又招不到优秀学生,陷入了恶性循环,差距越拉越大。

9、家庭教育的配合不够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许多家长赚钱的脚步走得更快了,却无暇顾及孩子们的成长,他们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教育就放心了。孩子要钱给钱,需要什么就买什么,他们对孩子缺少督促,而孩子们的自觉性往往较差,这样就造成孩子懒散习气的形成。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也缺少耐心,动辄打骂,更谈不上什么激励了。因此说,家庭教育的缺失,这已成为我们农村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绊脚石。

二、改

状的实

对策

要改善上述制约因素,作为学校管理者来说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加强教学管理和师德师风建设,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教学的主线,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准问题的切入口,解决问题。

1、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做到人尽其才一要通过各类学历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知识素质;二要通过各类教研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三要通过各类师德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提高教学质量才有可靠的保障。

2、要加大教研力度,做到“教研兴校”“科研兴校” 要加大教研力度,首先,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这方面的理论,上级主管部门要做好培训工作,加强业务指导,使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其次要加大教研投入力度。各校每学期要在学校经费中抽出一定的比例投入到教研活动中来。使之为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经费保障。第三、上级主管领导应分校负责,经常深入基层学校,进入课堂,随机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氛围,并做好观察和记录,以便指导教师教学。第四、积极开展区域间、校际间和班级间的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教学经验交流与合作平台,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要合理配制教育资源,做到资源共享。以我县为例:目前县城小学与农村小学差距越来越大,要想缩小这个差距,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行政手段对全市的优秀教育资源进行重组和再配置。要把近年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分配到农村教师紧缺的学校任教,挑选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让其起到带头、引领作用;选调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委派局级机关优秀干部到落后学校蹲点等具体措施,进一步利用和挖掘现有教育资源,来提高后进学校的质量,使之达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教育新局面。

4、要深化教育改革,做到改革促发展一要推行教育经费改革。二是推行课程改革。要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长效培训机制,改革评价方法,更新课程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培植课改典型,搞好校本教研等具体措施,将课改实验逐步引向深入。三要推行人事改革。要通过建立和推行《优胜劣汰制》,《教师聘用制》,《校长聘任制》等具体措施,使之形成职称能高能低,职务能升能降,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的良好用人局面。从而为加快教育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5、要优化教育管理,做到“管理出效益”

6、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学校在日常活动中,做好各项应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工作。首先,学校要明确职责,建立教育管理机制,在学校搭建起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的运行平台;其次,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转变对留守儿童的看法,多与之交流,在教学活动中多渗透亲情、情感教育,开展多项活动来弥补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不力问题;再者,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加强道德的教育,采用感恩行动、榜样教育进行德育教学;最后,搭建心理健康平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立心理咨询室,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7、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改变在幼儿园时期的不良习惯。强化对学生的纪律教育,用严明的学校纪律约束学生的行为,在纪律的约束下逐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8、关于优秀生的外流问题

学校除了加强自身管理外,应做好对优秀生的培养工作,针对优秀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培养方法,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使他们感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感到在本校学习,同样可以受到老师的关怀,同样可以取得优异成绩。

9、加强家校联系

要经常开学生家长会,或通过电话、翼校通、微信等形式建立家校联系,使教师和家长经常就学生的教育问题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

篇7:如何提高农村小学口语教学质量

——平南县 彭惠连

学生怕作文,尤其农村学生更怕作文,城市小学生与农村小学生在习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农村学生与城市的学生相比,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较少,社交能力不高;他们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习作水平不高。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春风的吹来,对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也越来越紧迫地呈现在了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现就如何提高农村作文教学质量谈几点看法: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农村小学,尤其是村小一些教师,对当前作文教改的形势不十分清楚,方向不够明确,教改信息闭塞。从教师来说,作文教学无序列、无计划,教学程序单一,读写脱节,课内与课外不能密切结合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作文题目或范围要求没出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范围内。作文指导课没有宏观和微观上的指导,不能开阔学生思路,未教给学生一些观察事物的方法。在作文的批改上也不够认真,没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特别是批语,篇篇皆是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书写工整等,或反之。

从学生来说,农村学生的语言训练与城市相比也有一定距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常常表现为不爱说话,见了生人就面红耳赤。更由于受一些方言的影响,语言不够规范,语病较多,训练起来难度更大。加之一些教师未严格按照作文教学“从说到写”的原则进行训练,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村孩子的思维发展。

二、提高如何提高农村作文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抓好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

乡村老师应该重视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让乡村小学生从起步开始就不害怕写作文,那么,如何搞好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呢?一是注重引导,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学写作文的小学生,培养他们写作文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要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感到写作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充满快乐和自信。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少批评。三年级学生在写作中不是中心不明确,就是选材不典型,描写不生动,更不用说错别字、病句等毛病了。如果教师都按标准来打分、写评语,学生就会感到作文高不可攀,没写作文几次热情就会减弱。所以,对学生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老师应以肯定为主,尽量挖掘出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表扬。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激励他们取得成功。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展示习作的空间,为他们的写作热情再添一把火。每次作文后,我总是让学生们在班上读一读、评一评。写得好、有进步的,进行表扬。二是指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和积累素材。平时要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生活中可写的东西是很多的。农村孩子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有特别的生活场景:星期天可以与一群小伙伴去拾蘑菇、挖野菜、摸鱼儿等;放学后帮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养鸡喂鸭、种菜锄草、洗衣煮饭、帮助左邻右舍带孩子等。这些生活小事都是《一件事》这类作文的好素材。三是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积累生活只是为作文积累素材,积累语言则是构成作文的重要元素。只有语言积累丰富了,才有可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采取了这样一些方法:(1)要求学生运用普通话 交谈,语言表达规范化。(2)积累优美语言。凡是课本上的优美语言,我都要求学生熟读。(3)经常开展讲故事比赛。这些故事可以是发生在学生自己身边的事,也可以是从书上看到的和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开展讲故事比赛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增加学生阅读量,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

(二)注重积累,通过多种渠道丰富作文内容。

一是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日记的内容很广,自己的喜怒哀乐、所见所闻都可通过日记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比如:结合农村小学生的实际,可让他们动手植树、养花、种菜,也可以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把栽种或饲养的过程以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既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写起作文来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会逐渐被激发起来,写作素材也会逐渐丰富起来。

二是通过平时的课内外阅读来积累。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低年级的用词说话、看图说话,还是中高年级的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地切入,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农村的小学生所处条件有限,脑海中的词汇单一,往往表达非所想。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词汇的积累,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采取以下的做法: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图书室的图书进 行阅读,另外利用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全班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为了避免学生读书的盲目性,使课外阅读能真正落到实处,每次让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让学生选好书,然后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读书方法进行有目的地广泛阅读。同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采蜜本”,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也可把对文中主人公的评价及自己读完后的感受写出来,随时翻阅欣赏、细细品味。最后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成果汇报”活动,在活动中把自己的“采蜜本”拿出来相互交流、欣赏,激发了学生读书兴趣,树立了读书信心,享受到了读书带来的成就与快乐。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写起文章来,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般涌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三)开展丰富多彩与习作有关的活动。

广阔的天地是农村孩子们的乐园,也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写作素材。教师应结合农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可组织参观、访问、游览等活动。让孩子们去爬山、野炊、摘野果、捉鱼……也可根据季节的变换,选择不同的场地,让孩子们去亲身体验。如收割季节,让他们到田野去拾麦穗,秋天到了,到果园去摘果子……

还可让学生观察一种植物或一处景物,看它一年四季的变化过程,由此让学生知道它们也会随着时间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素材。活动后进行作文时,要提倡他们自由命题,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写作,言之由衷,充分表现学生个性。

(四)认真作好作文的批改。

作文的批改要认真,批改包括“批”和“改”两个方面,“批” 应该有眉批和总批两种。批语应该是“爱心批语”,富于启发性、针对性、鼓励性;“改”包括增、删、调、换等,如学生文章中的错字,教师除勾出错字外,还应在右框处画出符号(“”),让学生将正确的字词书写在里面,如学生正确书写了,教师下次批改再将下面的横线画上。有的为增强实效,也可面批面改,和学生一起研究该作文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作文评讲时,不要面面俱到,要找出全班带共同性的问题,指点迷津。要善于从幼稚的、粗糙的习作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讲评差生作文时,即使他们全文仅有一两个用得恰当的词,一两句精炼的话,也要加以鼓励,使他们能鼓起作文的勇气,下次作文时有所进步。

篇8: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1. 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课堂学习只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学习语文,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而必须由课堂扩大到社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善于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联系”。这在语文教学大纲已经提及。我们应以此为导向,引导学生关注课外语文现象,加强课外实践。比如带学生到阅览室,课内学读书,课外爱读书,会读书。只有这样把课外的书籍和文章也看做是语文教材,才能有意识地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课堂拓展到社会,为培养学生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和习惯提供广阔的天地。由于语文是人类社会交流、交际的工具,所谓语文能力就是在听说读写等语文活动中形成的能力,因此,我们时时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成为爱读书、会读书、能说会写的真正的“文化人”。

2.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一点要求教师必须能唤起学生的“求知热情”。在课堂上应该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激励学生,要创造使学生心情愉快,能激起强烈求知欲的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才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比如:当课堂上学生对老师的讲解或同学的发言有问题和看法时,应让他们各抒己见,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或回答有创造性时,学生可以自由鼓掌喝彩。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可以说“你再想一想”,“谁来帮帮他”。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应允许其改正,并允许其坐下来思考。老师评价学生答问时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你讲得真好”,“你真会动脑”,“这个解法很独特”等。这些鼓励性的语言,会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增强表现欲,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促进有效学习。

3. 在教学中师生积极互动。

3.1 关注学生,实现学生与老师对话。

关注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打造师生关系平等、民主、愉悦的课堂是实现学生与老师对话的前提。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应是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导读活动。

3.2 引导学生自学,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

小学语文教材负载着传承基础的文化功能,其本身就是一个敞开的文本。学生只有善于与文本对话,从“对话”中自主获取知识,才能适应信息社会对知识学习的要求,才会终生受用。

3.3 沟通合作,实现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学生与学生心灵的交汇。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是对话教学的组织形式。新课程下,语文老师要有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意识,善于把学生对话逐步引入正题或组织正反两方面的辩论,让学生置身于合作氛围中,参与合作学习活动,这有利于他们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

3.4 知识碰撞,实现学生与知识信息对话。

“给”永远只能给死的知识,而“碰撞”却能激活活的源泉。引导同学相互间用知识交换并碰撞,是实现学生与知识信息对话的关键。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想、推理、交流、知识碰撞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与知识信息对话,产生碰撞,从而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总之,课堂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知识信息等全方位对话,使探究性的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多元的立体交叉的对话空间。在不断生成的对话中,实现了语文教学的互动。

4. 从农村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作文生活化理论认为,小学生作文应是学生真实世界和想象世界的反映,只有储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才能有话可写,有事可叙,有情可抒。农村教师应根据农村学生的生活特点,引领学生积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4.1 观察自然山水之美。

农村虽没有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有碧空沃野、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有春之绿、夏之花、秋之果、冬之雪,可为什么学生感受不到这些自然之美,表达不出这些自然之韵呢?关键是缺少“对美的发现”。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他们都有敏锐的眼睛,有细腻的心灵。除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由观察外,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观察的引导,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4.2 了解丰富的人文风情。

我国农村幅员辽阔、物产丰富,悠久的文化、独特的地域风土培育出了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这些民俗风情往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并且蕴涵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了解、感受当地农村人文风情,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这方面的写作素材,而且可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

5. 利用电教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可以采用文字、音响和动感画面等手段,多管齐下,这样容易使学生得到感情的熏陶与感染,并在逼真的动感画面的情景中真实地感触到课文所体现的主题或内容,有利于学生眼、口、手、耳、脑多方位同时调动,全身心投入,犹如身临其境。这样,教师活教了教材,学生活学了知识。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把其他地方的山和水利用多媒体展现在学生眼前,再展示桂林的山水,老师只要引导学生看图,通过视觉就能让学生感知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根本老师不用多说和多讲解。

6. 利用教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9: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农村小学 教育教学质量 学生主体性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新课程的实施已有几年,但对于农村小学来说,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仍然是摆在各位农村教师面前的议题,本人作为新课改浪潮中的一员,自然思考了这个问题并做了不少的尝试和改变,就一些初浅的看法、做法形诸成文,与广大同仁探讨。

一、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新课程下的质量观与以往的质量观是明显不同的,是科学的、发展的,只有确立了与之相应的质量观,才能有相匹配的行为实践。新课程的质量观是素质教育的质量观,是面对每一个学生的,也是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且有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的。

它的体现远远超出以往仅盯的分数,它更应涵盖精神品质和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其他能为学生将来幸福生活奠基的基本技能和态度素养。而且我认为必须确立育人为先的理念,育人是我们面向大众教育的重要目的,切实目的。人育好了,自然教学质量提高了,从长远来看的,教育质量才能提升。还要树立进步即成功的理念。

二、教师观念和行为的转变是前提、关键

没有教师的观念更新和行为转变,就谈不上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不可能从学生发起,只有从教师的日常言行课程教学,一点一滴中体现。

1、要深入领会新课程的精神,作为新课改中的一员,每位教师都应以虚心积极的态度去自觉学习新课改的有关文件精神并切合自身的实际进行反思才能有所领悟,最终才会有行为的转变。学校的职责是组织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交流具体的感悟和做法。开展好校本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教师施教的前提。

2、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发展的人、特的人、有独立意义的人。不光要从字面上理解,更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合实际地引发具体感悟。比如说,每个学生都是能学好,不过渴望他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不切实际的;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哪怕是哪些在你眼中原本最差的学生,你也要以平和的心态期待他的回答,对他们多一份期待、等待。

在确立新的学生观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学生本身就是教育资源,教师要看到学生的差异,看到学生的优势,学生可以做我们的老师,可以做我们的朋友。我就曾碰到过不少细心体贴我的学生,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做人的温暖和幸福。以朋友的心态待学生,你将有出人意料的收获,何愁学生教不好,何愁成绩提不上。

3、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双方是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并且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新课程的主阵地还是在课堂,如果我们能立足课堂,践行新课程,以此带动全面,我们的新课改必将不断深入推进,结取累累硕果。反思我们的课堂,我们体现三维目标了吗?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了吗?赞赏帮助过学生吗?你

关注每一位学生了吗?有哪些不合新理念的一言一行了呢?

三、充分激活学生的主体性是根本

新课改的一切成效最终要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也只能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没有学生主体性的激活,没有每位学生的生动发展就是不成功的教育。

1、让每位学生知晓新课改的精神要义。例如我校通过板报、班会引领学生学习新课改的精神,让学生对新课改有个大概的而具象的理解。这样有助于我们推进和深化新课程的实施。

2、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尤其是阅读学习生活。新课程提倡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而我们农村的学生生活体验不丰富,尤其是知识面狭窄,对外面的世界了解甚少。所以我们做教师的就须创设良好的情境和机会,引领学生开拓生活,丰富体验,放飞心灵,这对于学生的思维和阅读习作作用不言而喻。尤其是要利用一切资源让学生多读书、爱读书,书的承载内容比活动丰富得多,可以让人静思,让人从中受启悟,可以引向更加开阔的视野。如果每位学生的阅读量上去了,我们还愁学生的语言贫乏,课堂寂静,思维单向吗?学生的心灵激活了,体验丰富了,情感活化了,能不会有生动的课堂,理想的成绩吗?

3、注重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根本在于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质量提升的动力将永不枯竭。要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除了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意义,更切实际的和关键的是要学生有适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要善于了解自己的学生,正所谓:“没有对学生的了解,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我们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尤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情绪的疏导,建强班集体。人都是有情绪的,我们的学生也一样,并且有他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做教师的必须对学生的心理有深入的了解并能有心理辅导的方法,正确及时地疏导学生,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较高的情商,这对他们今后的生活是受益匪浅的,才真正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比如,我们可以建立发泄机制、换位体验机制,从内心到行为转变学生的不良行为,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快乐轻松的学习、生活。

四、创设良好的学校环境,发挥潜在作用

学生的大部分时光在学校度过,在与师生的日常交往中度过,并且在此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影响。学校的物质环境、人文环境都可以起到潜在的教育作用。物质方面的绿化美化,文化都可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生活。

上一篇:学习十九大情况汇报下一篇:2010年公司年度行政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