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024-05-22

浅谈如何在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精选8篇)

篇1:浅谈如何在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产科护理》教学中培养高职助产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策

摘 要:《产科护理》是助产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积极的课中渗透、认真的课后反思以及教师的积极引导可以提高高职助产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产科护理;高职;助产专业;职业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271-01

助产士肩负着两代人的健康,三个家庭的幸福,责任重大。因此,临床需要助产士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在教授学生职业技能的过程中注重培养职业素养。

《产科护理》是助产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师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积极的课中渗透、认真的课后反思以及教师的积极引导可以提高高职助产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收集与《产科护理》相关的职业素养素材,选好每次课职业素养的渗透点,然后将其精心地设计到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明确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哪一环节进行渗透、如何渗透。借助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又可以进行“润物无声”地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积极的课中渗透

1.第一堂课

教师在第一次课中介绍《产科护理》与助产岗位的关系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未来的职业,同时要强调助产士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如态度和蔼、严谨求实、语言文明、团结协作等。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中的医德规范,还可以介绍临床工作中因助产士修养问题与患者之间发生的故事,如有的助产士关心、爱护病人,患者能感受到助产士的温暖,理解、支持助产士的工作;有的助产士对患者漠不关心、态度生硬,给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从而引发一些矛盾。当然,教师尽量多举正面、积极的案例,在课堂上多传递正能量。这样学生会认识到自己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加强自身修养,为胜任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教师要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教学设计中每次课的素质目标都要与本次课密切相连,而且要将具体内容细化。通过长期、逐渐地渗透,让学生渐渐地去接受并意识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潜意识,让学生能逐渐地进行自律。

3.教学内容

教师要善于挖掘课程,在充分把握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挖掘职业素养的渗透点,渗透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并且能恰到好处。在对学生渗透时,不要长篇大论,那样学生会反感,认为你在说教她,她不愿接受,一定是巧妙而润物无声的渗透。如《产科护理》课程中,学生们会学到围绝经期女性生理特点,在学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会“无意”的问道同学们,你们的妈妈是不是已经处于这个年龄段了?然后借题发挥,让学生理解父母,懂得感恩。

4.教学方法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发挥自然渗透的作用。如案例教学法,教师课前布置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课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这种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教师要巧妙设计案例,充分发挥案例的积极作用,如在案例中设置护患的矛盾,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助产士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重要意义。

5.教学手段

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也可以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如借助实训室,实训室是模拟临床医院设置的,学生所有的技能操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仿真实训室不但为学生提供实训物品,而且可以提供仿真工作环境,逼真的工作环境能让学生热爱助产士这一职业的情感油然而生,只要进入这样的环境,就能让学生意识到她的职责。

6.借助教学评价

对于职业素养的培养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意识和自律,但若能再辅以外在的他律,会让效果更牢固而持久,所以,要重视教学考核评价的约束作用,可以将职业素养列为考核内容,但要注重方式方法,以免引起学生的抵触。我们在对学生考核内容中,将职业素养的内容列为平时考核项目,另外,在考核学生技能操作时,也将职业素养的内容列为考核项目,但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考核主要起辅助、稳固的作用。

三、认真的课后反思

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及渗透点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主要是以感想、心得体会的形式来完成。通过作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某些方面的培养。此外,布置作业也可以促进学生思考,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

四、教师的积极引导

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首先,教师自身就有示范、榜样的作用,教师应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对待工作,能认真、严谨、求真务实;对待学生,能多一些关心、理解和帮助,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着学生。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良好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如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时,同学之间能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对问题的解决很恰当,这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这样学生会受到很大的鼓舞。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且要让学生多发挥她的长处,日积月累的引导,一定会让学生在职业素养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职业素养对学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并能结合自身的工作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红岩.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2).[2]周建良.职业素养培养在高职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1).[3]梁晓霞.提升高职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对策[J].广西教育,2011,(03).[4]郑红.叶萌.王辉.高职护士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的探讨[J].中国病案,2011,(2).

篇2:浅谈如何在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导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本文通过研究,提出在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进行教学,并提出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些方法,高职院校导游专业教学要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效途径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让学生在毕业之后有效就业,有效创业。

一、导游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

从目前学者、行业需求以及旅游者的角度来看,尽管在对导游职业能力的表述上不尽相同,但是其核心内容有很大的相似性,归纳起来,作者认为导游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形象

导游职业形象除导游的外部形象特征外,还应包括导游的心理素养。具体涵盖仪表礼仪、诚实守信、爱国、敬业、爱岗、健壮的体魄和心理调节能力等。这是导游入职的基本条件,也是今后导游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基础。

(二)沟通协调能力

导游的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与旅游活动的参与各方打交道,比如与游客、与酒店、餐饮等接待单位之间、与司机或交通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等,协调好各方关系,保证客人能够游览好、生活好。

(三)带团能力

带团能力是导游的核心能力,也叫业务能力。导游在带团过程中所要做的具体工作包括:游客接送、景点讲解、食宿安排、生活照料、购物指导等。这些工作内容要求导游专业的学生要熟悉导游的规范操纵做流程操、能够进行导游词的创作与讲解、设计安排旅游线路、懂得问题与事故的处理等。

(四)社会活动能力

社会活动能力主要是从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性、延续性的角度出发的。主要包括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耐苦耐挫能力、业务谈判的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以及其他能促进职业发展的能力。培养导游专业学生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不仅能使学生在就业时显现良好的竞争力,在职业的发展上也会后劲十足。

二、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课程设置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展开

首先,按照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构成进行分析,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结构比例。把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心理素质等目标结合起来。同时,利用丰富的选修课,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开拓学生的视野。比如开设:茶艺、客源国概况、民俗文化、服务与礼仪等选修课程。其次,应增加核心主干课程的课时量,比如导游业务、河北旅游、模拟导游、旅行社实务等,这些课程可培养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让学生可直接上岗。最后,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与导游资格证考试要求相衔接,以导游资格考试推动导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实施项目化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在导游专业的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游客的旅游活动进行项目分解,创设不同的任务单元。这样从每一任务单元一开始,就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老师则是充当咨询、指导与答疑解惑的作用。伴随每一个独立的项目的完成,都能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去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问题,是导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三)建立完善的实训体系

一方面实训是培养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特别是导游员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等很难在理论教学中的能力,只有在真实情境中反复训练与体验才能形成。因此,导游专业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设计不同的实训目标和任务,由浅入深渐进式地开展实践操作活动。第一、二 学期,在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过程中,由教师、本地优秀导游对学生进行旅游行业发展状况、导游岗位的介绍,同时,教师带领学生到旅游企业、景点实地参观考察,让学生近距离了解导游的工作内容、工作状况,对导游岗位有更直观深刻地了解和感知,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3、4学期,校内仿真实训+校外实景实训,特别是在导游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的教学中,通过真实情景模拟和当地旅游景点实景锻炼,学生自己分小组,反复演练,互相评价,教师指导与评价,使学生的职业能力,特别是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导游词写作能力、讲解能力等职业能力得到深入训练,迅速提升。另外,在第四、五学期,安排学生轮流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期为半年,实习期间安排经验丰富的旅游业从业人士为学生当导师。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得到极强的锻炼,带团能力得到巩固与加强,能够独立带团。第六学期开始为期半年的毕业实习,学生与企业进行双向选择,以就业为前提开始工作模式,教师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最终形成:“职业认知实训+校内仿真实训+校外实景实训+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的全过程、全方位的实训体系。

(四)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与完善课程的评价体系,改变过去传统的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方式,加大过程考核与评价,将能力考核融入到过程考核当中,把理论知识考核与职业能力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在课程的考核内容方面,可以根据课程的能力标准,设计职业能力测试部分、基本技能测试部分,比如在导游业务课程中可以设计导游词创作、景点讲解、带团技能、沟通协调等,最终形成“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实际操作”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另外,在能力考核评价过程中,学生最终成绩由学生互评、小组内部评价、教师评价三部分组成。

当然,导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教学的方式外,还需要其他相关环节的配合,比如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展示和发展学生的特长;暑期的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等等。另外,导游职业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等与导游职业形象相关的能力,还需要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引导。

篇3:浅谈如何在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机能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

机能实验是高护生进入高职医学院校后首次接触实验动物并进行大量的动手操作, 学生在机能实验课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学生对实验课的好奇心强, 但重视不够

学生对实验尤其是动物实验的好奇心强, 但重视不够。机能实验多是动物实验, 学生对此充满好奇, 甚至有时还拿出手机拍照和摄像, 但对实验课的重视不够, 认为是理论学习的辅助, 意识不到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和方式, 在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科学思维、整体思维和提高操作技能等方面是理论课无法替代的。

2. 实验课学习缺乏主动性

惧怕实验动物, 上课时缺乏主动性, 经常出现少数同学动手, 多数同学旁观的现象。高护专业女生占大多数, 由于她们胆子比较小, 不敢捉拿实验动物, 不敢进行手术操作。同时, 机能实验缺乏有效的实验考核方法, 以往的实验评分多以实验报告为主, 这样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1]。

3. 实验课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弱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 参与劳动与家务较少, 在实验过程中表现为动作缓慢、笨拙, 协调性差, 目的性不强。操作错误和操作失误时有发生, 不停地要请老师指导和操作, 有的实验小组不能顺利进行实验, 甚至有时发生实验动物死亡, 导致实验失败。

4.“重理论轻实验”现象严重

学生“重理论轻实验”, 通常觉得实验课没有理论课重要, 尤其觉得基础的机能实验多是动物实验, 与护理专业、护士职业之间的关系不大、联系不密切, 自然不会引起重视。

二、如何利用机能实验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针对以上情况, 教师可利用机能实验课,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 在实验教学方面根据护理专业培养目标选取并整合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实验项目和内容, 进行过程性考核, 激发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和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 以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1. 结合教学与练习, 消除学生恐惧心理

专门安排“机能实验的基本知识与技能”3~4课时, 结合多媒体教学进行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与练习, 包括常用实验动物如家兔、蟾蜍、小鼠的捉拿、称重、标记, 常用实验器械如注射器拿持、溶液的抽取, 静脉注射、腹腔注射、肌肉注射及皮下注射的方法, 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 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实验报告的书写等;并备有实验动物及相关实验器械和仪器设备, 供同学实际操作练习;最后随机抽取学生进行指定项目的操作并当场进行评分记录。通过这样的练习, 学生能够逐渐克服对动物的恐惧, 并且学会正确使用手术器械, 初步熟悉基本手术操作方法, 为今后的实验课做好基础技能准备。

2. 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影像资料和机能实验教学软件的利用在机能实验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运用声音、图像、文字相结合, 对实验过程进行仿真模拟, 生动、形象、逼真, 可视性强, 趣味性大, 有利于调动学生感官认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对复杂部位的组织结构和一些容易出状况的操作步骤让学生仔细观看, 避免实验操作的盲目性, 减少操作失误,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3. 将生活与临床实验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结合生活和临床, 在上实验课之前就给学生提出有关问题, 让学生带着疑问预习实验内容并复习相关理论知识, 重视实验操作技能的练习。比如在做有机磷农药中毒及解救这个实验前, 给学生提出问题:如果给家兔一定量的有机磷农药, 你怎样判断它是否发生中毒?中毒后, 你能通过哪些有效的急救措施使动物最终获得解救?临床上病人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后如果不快速有效及时地进行抢救和治疗, 会诱发重要生命器官不可逆的损害而危及生命, 甚至死亡。因此, 及时准确地处理病人, 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而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操作娴熟、准确尤为重要, 因此护理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如静脉输液等) , 做到操作准确、效率高。引导学生重视实验, 珍惜实验操作机会。

4. 开设综合性实验, 使基础机能知识与专业实践相联系

开设综合性实验, 如理化因素及药物对离体蛙心的影响, 是把生理和药理相关实验有机结合, 从离体蛙心的制备、观察记录正常蛙心的舒缩强度和频率以及K+、Na+、Ca2+离子与药物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记录动物正常、异常状态下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 联系临床上“见尿补钾”、情绪激动导致血压升高等现象, 使基础机能知识与专业实践联系起来, 既锻炼了基本的操作技能, 巩固了基础知识, 又能够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说明生物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学生觉得学有所用, 与自己的职业关系密切。

5. 注重过程性考核, 争取人人都能参与其中

重视过程性考核, 实验分小组进行, 每组配有组长, 每次实验要求小组成员有明确分工并互相协作, 实验项目完成后各小组汇总实验结果。实验考核从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两方面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的同时进行现场考核, 从动手操作情况 (熟练程度) 、课堂表现 (实验参与情况、严谨性、互相配合) 、实验成功率 (实验结果正误与分析) 等方面考查;实验报告从是否独立完成, 格式是否正确、项目是否齐全, 对结果分析的合理性、透彻性等方面考查。实验得分是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的综合体现, 避免了少数人做多数人看的情况出现, 保证每位同学都主动参与实验, 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和能力。

医学基础实验教学是素质教育、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 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建设基础的作用[3]。经过机能实验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护理专业课程与实践实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以增强高护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叶蓓, 张立光, 刘晓梅.三年制高职护理开设机能学实验的必要性[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9) :104—105.

[2]蒋凯沈, 永杰.生理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中外医疗, 2010 (4) :141.

篇4:浅谈如何在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摘 要: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创新能力普遍不强,教师缺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和方法,因此研究如何在中等职业院校PLC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很有价值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在中等职业院校PLC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探索。

关键词:创新能力 PLC教学 质疑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现今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创新能力普遍不强,教师缺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和方法。因此,研究如何在中等职业院校PLC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很有价值的。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在中等职业院校PLC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通过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质疑是创新的开始,质疑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在中等职业院校PLC教学过程中需要富于质疑精神的教师,来引导学生建立问题意识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1.培养学生重视程序仿真和实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理论问题并质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程序必须能经受住仿真和实验的检验。教师要善于运用天然素材——教科书中有瑕疵的程序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能力。例如教师善意“误导”学生编写的程序,即教材《PLC基础与实训》中汽车自动清洗装置控制系统梯形图。

学生对梯形图程序仿真后发现,M1工作步为活动步时按下停止按钮,清洗装置没有自动进入初始步M0。此时,学生参与编写并认为正确的程序与其仿真实践之间的矛盾会引起学生深深的惊讶和困惑,学生的困惑在教师的激励下转化为对教材中有问题程序的大胆质疑。

学生认真排查程序错点后找到出错的根源是思维定式,僵化地套用步进逻辑公式,没有注意到按下停止按钮造成程序步间异常转移的特殊情况,得到在M1活动步时按下停止按钮后转移到初始步的逻辑代数方程式。M1为活动步时按下停止按钮,,PLC顺序扫描程序,,程序错误!

可见,教师在PLC教学过程中通过仿真或实验实践,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程序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培养学生重视教材和参考资料,引导学生在对比分析中发现问题并质疑

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绝佳载体。例如在运行模式下PLC对用户程序的处理机制是PLC的核心知识。

精读教材《PLC基础与实训》有关PLC工作原理的内容后,学生知道PLC对用户程序的扫描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可是教材并没有具体说明这种顺序。这种想知而未知的处境开始引发学生产生困惑,教师抓住时机先后提供两张PLC扫描过程示意图让学生进行分析。学生在醒目的对比中发现两张示意图存在矛盾,从而产生强烈的质疑。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经过对比研究后得到PLC执行用户程序的正确顺序。

教材难免会有错误,如果这些错误被善于质疑的教师巧妙地运用,那么不但教材的能量能得到最大化的释放,学生还能获得创新性地探索知识的机会,教师也能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勇气和善于质疑的能力。

二、通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学生面对问题时思维打破束缚,从不同角度和途径去探索解决方案,最终获得问题创新解决的思维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追求课堂的易操控性,提出的往往是具有唯一答案预设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变窄,创新能力逐渐萎缩。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1.通过“一题多解”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PLC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多种通过途径“一题多解”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为了满足实际控制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PLC制造商(如三菱、西门子、欧姆龙等)的产品,选择不同系列的产品(如FX1S-30MR、FX2N-32MR等),选择不同的编程语言(如指令表、梯形图、顺序功能图等),选择不同的编程方法(如经验法、解析法、图解法等)等等。

现以三菱FX2N-32MR采用梯形图实现《PLC基础与实训》项目七“简易汽车自动清洗装置”控制功能为例,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上采用的步进逻辑公式和 “启—保—停”电路的编程方法后,鼓励学生开拓思路,编写控制功能相同但编程方法不同的梯形图程序。

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学生的编程思路逐渐开阔,编写了很多有价值的梯形图程序,这些梯形图可归为两种:一种是以转换为中心即采用SET/RST指令编写的梯形图程序;另一种是对教材中程序进行“优化”而成的梯形图。

随后,教师指导学生对程序进行仿真检验,从而引起学生的质疑。教师引导学生查找错误的根源并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再次开启“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旅程。

2.通过设置非常规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非常规问题情境能迫使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运用发散的思维去分析问题和创新性的解决问题。由于缺乏编程知识和技巧,作为PLC初学者的学生不能正确使用双线圈,教师也不提倡学生编写这种程序。学生在学习《PLC基础与实训》项目七“简易汽车自动清洗装置”时基本上建立了这种编程“禁忌”:程序中不能使用双线圈。

仿真发现程序错误后,教师抓住时机向学生提出一个非常规的问题:“如何编写含有双线圈的程序却实现同样的控制功能?”学生面对如此非常规的“怪异”问题先是震惊,然后开始打破思维定式的发散思考。

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验,学生获得创新性的问题解决方法:一是通过查找教材和参考资料发现STL指令允许双线圈输出,编写运用STL指令的程序;二是运用条件跳转指令CJ编写梯形图;三是运用子程序编写梯形图程序。

可见,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非常规问题过程中会冲破原来思维的束缚,在实践中不断地开拓和创新。

三、小结

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较弱,为了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标,教师在PLC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建立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开拓创新,为社会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PLC基础与实训[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2]王国海.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肖明耀.可编程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篇5:浅谈如何在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从中职学校的数控机械加工专业项目教学改革实践过程研究出发,深刻理解项目教学法与职业能力的.内涵,说明要实施项目教学必须先要做好项目教学中涉及的实训车间、项目课程体系、项目教材、师资培训等准备工作,通过项目教学实例提炼出项目教学法独有的七个教学程序,归纳项目教学法的特点,从而阐明了在项目教学中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作 者:刘文广 黄志  作者单位:中江职业中专学校,四川,中江,618100 刊 名:职业教育研究 英文刊名: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年,卷(期): “”(3) 分类号:G71 关键词:中职   项目教学   职业能力  

篇6:浅谈如何在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论文摘要:高职数学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对学生智力开发及思维扩散具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因此,根据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数学基础,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培养。

高职数学在学生的教育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门思维散发性很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均有很大促进作用。另外,高职数学的辐射性很强,是所有学科的工具书和基础,如物理、管理、经济学等科目,均涉及到高职数学,但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手段只重视理论与运算技巧的培养,而忽视了利用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因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叙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自学高职数学的能力

自学能力就是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学生主动的对知识进行探索从而获得知识的能力。一般来说,高职学生的教育过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而发展的高校教育。因此,和其它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会更快地投入社会,但是学校的教育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掌握一定的自学能力会使学生今后踏入社会获得额外的优势。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呢?首先,养成一个良好地学习习惯非常重要。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对计划坚定不移的执行,一个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非常容易制定,但是执行起来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了。俗话说的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正是这个道理。在学习中,学生即使有在周密详细的学习计划,一旦不能贯彻落实,就像一把好枪不装子弹,没有任何实际效果,因此,要想提高自学能力,就必须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我国传统的教育中,教师一直在扮演“父母”的角色,为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布置课堂作业,进行难题讲解,一直在包办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这样的教育严重阻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为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应从教学的“主导者”过渡到“引导者”的角色,把学习的主1导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

二、学习高职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如此,兴趣在所有影响学习因素中占据了一个特殊的位置。它不但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维散发性、创新能力等,对发掘学生潜能也起到关键作用。不单单是高职数学,其作用在所有学习中都能起到良好效果。假如,一名学生对高职数学产生了兴趣,继而发展为浓厚的学习热情,才可能有针对于高职数学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积极的探索,才可能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不断改进问题解决办法,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兴趣的闪光点,并对感兴趣的问题深入解析与评讲,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这对于学习起来非常乏味的高职数学与数学基础较差的高职生来讲,会有一定难度。但是正因为如此,一旦真正掌握兴趣教学的优势,学生能力的培养肯定可以取得加倍的效果。当然,我们的教师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以后,还要想办法使这种状态延长下去,讲课时争取在条理清晰的前提下,做到语言生动,并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运用诱导启发的形式,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让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状态,追求主动学习。其中,类比法经常适用于高职院校的高职数学中。比如在讲解二元函数的偏导数时,如果学生已经对一元函数的导数有了明确认识,那么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中的相同点与相异点,这样做,教师教学显得轻松,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兴趣会有明显提高。

三、高职数学的思维能力

在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比获得的问题答案更加重要。这就好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提高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因素之一。什么是数学的思维能力呢?其实就是通过长期的数学训练,逐渐形成的科学化思维方式。数学思维既要观察客观的世界,也要抓住客观物象的特征进行抽象提取与模型建立,最后通过归纳总结和直觉判断,寻找事物之间存在的规律,让看起来毫无规律可言的现象变得有理可循。可以这么说,使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远比教师单项解答某道题的效益高,传统的教学方式一直存在严重误区,过于侧重笔试教育而忽略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改善这种状态,应把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在高职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评价指标。当学生遇到难题时,不要急于给出推理公式及正确答案,要先让学生自行思考,然后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最后发现隐藏的规律,从而获得问题的正确答案。这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数学素养具有明显效果。

四、高职数学的应用与创新精神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实用型技术人才。而高职数学课程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更加应该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假设;其次,要求一题多解。如果某道题完成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运用更加简单的方法完成;最后,敢于质疑。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敢于质疑,质疑是创新的开始,学习中最怕的就是糊糊涂涂的学,不论对于错,没有自己的观点与认识,不敢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失去创新与应用能力。

五、总结

笔者通过近些年的教学经验,深切感受到在高职院校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单单对于学生的学习与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对未来的生活同样非常重要。因此,在高职数学的教学工作中,更加应该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要大胆创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研究学生能力培养的策略上,不应安于现状,停滞不前,要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从根本上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史建国.高职高专基础课教学改革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4):176-177.

[2]李长恩.分层次教学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6):146-147.

[3]盛祥耀.高职数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单宏强.浅谈高职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2007(12).

篇7:浅谈如何在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如何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

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在观念上受到传统英语教学的束缚,在教学模式上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制约,体现不出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就是学生在本专业的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与传统的英语教学相比较,更突出了听、说能力的培养.现将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报道如下.

作 者:黎广彬 张淑香 作者单位: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黑龙江,双城,150111刊 名:黑龙江畜牧兽医 PKU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年,卷(期):“”(6)分类号:H3关键词:

篇8:浅谈如何在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内科护理学,核心职业能力

教育部办公厅和卫生部办公厅2003年颁布的关于《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中明确提出护士应具备的一般职业能力为:沟通交流能力、健康评估能力、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护士职业的核心能力为:护理基本操作技能、整体护理能力、病情判断和用药观察能力、应急处理和抢救配合能力、专业拓展能力[1]。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包含国际疾病分类中十大类60余种疾病的相关知识[2], 内科疾病老年患者多、慢性病多, 以药物治疗为主。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课程。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离不开解剖、生理、病理等学科知识, 对患者的评估和诊断要应用健康评估知识、技能与方法, 指导患者用药要用到药物相关知识, 慢性病管理需要社区护理知识, 服务老年人还需懂得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用药特点及社会状况等。因此, 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和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临床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护理任务、解决护理问题、健康教育与人际沟通等能力, 而这对于学生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内科护理学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评估能力、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

1 研究对象

在我院2011级大专护理1-14班, 随机抽取3个班 (124人) 为实验班, 3个班 (111人) 为对照班。两班均采用李秋萍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教材 (第2版) , 教学内容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内分泌代谢、风湿及神经系统疾病护理。依照河南省护理专业 (专科) 指导性教学计划, 教学时数为126学时。

2 研究方法

2.1 教学方法

对照班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实验授课模式, 理论课采用讲授法, 实验课采用示教练习法。实验班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即重点病剖析、简单病自学、理论压缩、实践增强、综合实训强化, 以护理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 将评估能力、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培养融入理论与实践教学中, 采用先单项后综合、先理论后实践、先知识后应用的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培养方式。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实验班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2.1.1 理论教学方法

(1) 巧妙引出课题, 激发学生求知欲。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较多, 内科患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只要留意、认真观察, 均能找到真实素材, 课堂上通过视频、电影场景、语言及学生的亲身感受等途径引出课题, 巧妙设疑, 激发学生求知欲。 (2) 加强知识和方法引导,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内科护理学的特点是内容繁杂,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规定了十二大类60多个疾病的内容, 其理论性强, 深奥难懂, 缺乏直观性。但内科疾病的诊疗和护理有规律可循, 每一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有普遍的方法, 教师加强引导和总结, 可使学生在掌握一般知识的基础上, 重点掌握某个疾病的特殊性。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例, 详细讲述疾病相关知识, 提供临床典型病例, 引导学生运用评估方法开展有针对性评估, 找出护理问题, 分析相关因素, 应用已有知识完成护理任务。在掌握基本的学习和思维方法后, 教师提供学习资源 (网站、图书) , 提出核心问题, 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达到触类旁通、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目的。 (3) 总结梳理知识线条, 培养分析应用能力。基础课上学生学到的知识常常是一个个的知识点, 而临床患者是一个整体, 如何引导学生将点串成线, 将线围成面, 将面组成体, 是临床课教师的责任。在了解疾病病因和诱因后, 引导学生制定防治措施;在熟悉疾病表现后, 要求学生明确护理诊断及依据;掌握疾病治疗要点后, 结合药理学知识, 引导学生总结该病常用药的用法、疗效判断和副作用观察;在熟悉某疾病常用的检查项目后, 要求学生结合标本采集技术, 做好各项检查的标本采集和检查前准备工作。在学习各常见病、多发病后, 教师引领学生理清3条主线: (1) 疾病知识主线, 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检查项目—治疗措施。 (2) 临床思维主线, 护理评估 (问病因、诱因、病史、主要症状及病情变化、入院前的诊疗情况) —护理诊断 (主要不适及其原因) 。 (3) 知识应用主线, 消除病因、诱因—减轻不适症状—采集标本、协助诊断、监测病情—预防保健。我们常常采用小结、结构图、线条图、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线条, 培养知识应用能力。

2.1.2 实践教学方法

(1) 强化专科技能训练,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目标, 制定统一的实验教学计划。保证实训岗位:增加实训教师, 保证一位实训教师所带学生不超过30人;学生合理分组, 每组不超过6人;实验仪器设备配备到位, 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教师利用多媒体、标准化病人、模型、临床综合技能训练室等资源示教, 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练习。实验课结束时, 随机抽取学生测评练习效果, 根据测试达标情况进行反馈矫正。在单项训练中不仅要求操作熟练, 还强调操作前的核对、解释, 操作后结果的告知和注意事项的交代, 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实验班增加实训学时, 鼓励学生通过录制视频、观看视频完善自己的操作。

(2) 增加综合技能训练, 培养岗位适应能力。实验班在理论课和实验课结束后, 增加综合实训30学时。由临床护理专家和专业教师围绕医院典型病例, 结合常见病临床护理路径, 设置入院接诊、入院介绍、入院评估、采集标本、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病情监测、抢救配合、出院指导、慢性病管理等情景, 提出护理任务和具体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途径完成任务, 不仅强化了单项技能, 还培养了沟通交流能力、评估能力、诊疗技术配合能力、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健康教育等核心职业技能。

(3) 强化课外见习和社会实践, 培养职业素养。除学校安排的课间见习外, 实验班根据教学进度, 在完成每一系统的理论学习后, 教师布置任务, 提出见习内容, 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等课余时间深入医院、家庭, 调查人群对护理的需求, 感受百姓疾苦, 以便对医院环境、护士工作内容、患者、疾病有初步认识, 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对亲人进行疾病知识教育, 学以致用, 体现自身价值。见习和社会实践后书写报告, 汇报自己所见、所闻和感受、感想。教师通过阅读见习报告和实践报告, 肯定学生成绩, 指出存在的不足,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2.2 教学安排

对照班严格按照省指导性教学计划安排理论与实践课学时, 按照我院一贯的管理方式组织期中、期末两次理论考试, 实验课成绩由学生从训练项目中抽取一项, 现场操作, 教师现场打分。实验班采用压缩理论、强化实践、增加综合实训的模式, 除了与对照班一致的理论、实验考核外, 理论教学中增加两次阶段性考试作为平时成绩, 实践教学中增加学生自我矫正反馈的机会, 由学生将自己每一项最理想的操作录成视频并转交教师评阅。在最后现场抽考时, 除了教师评价外, 学生本人、同学和标准化病人均参与评价, 评价成绩供教师参考。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安排见表1。

3 结果

3.1 理论成绩评价

期中、期末均采用教考分离方法, 在内科护理学试卷库中随机抽取试卷, 对两班统一命题, 集中阅卷, 统一评分标准。考试题型中名词解释、填空和简答题 (识记类) 考查学生对专科知识的识记, 期中、期末试卷各50分, 共100分;选择题和病例分析题 (应用类) 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 期中、期末试卷各50分, 共100分。两班识记类、应用类成绩比较见表2。

3.2 技能成绩评价

两班期末均采用抽签方式, 从内科护理专科护理操作13个项目中抽取一题, 在标准化病人身上操作, 教师当场从基本素质、沟通解释、评估判断、操作水平、结果判断和健康指导等方面进行考核。两班技能考核成绩见表3。

4 结论

统计显示, 实验班与对照班识记类试题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t=0.90, P=0.37) , 而应用类试题成绩有显著性差异 (t=2.19, P=0.03) 。实验班与对照班技能考核总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t=1.26, P=0.21) , 但在各项素质、能力评价中, 除基本素质 (t=0.16, P=0.87) 无明显差异外, 两班在沟通解释 (t=10.92, P=0.00) 、评估判断 (t=11.18, P=0.00) 、操作水平 (t=7.10, P=0.00) 、结果判断 (t=10.84, P=0.00) 、健康指导 (t=10.70, P=0.00) 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班在知识应用、沟通解释、评估判断、结果判断和健康指导方面均优于对照班, 而对照班在操作方面优于实验班。

5 讨论

5.1 高职生基础下降与人才标准增高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

近年来, 随着考生人数的下降和本科院校的扩招以及人们对职业院校的偏见, 高职院校的生源愈发紧张, 学生入学成绩越来越低。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新技术、新药物的应用, 人们对护士的要求日益增高, 行业对护理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这种认知基础与目标要求相矛盾的情况下, 如何更新教学理念,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突出护理特色和职业教育特点, 以基础为临床服务、疾病知识为护理措施服务, 强化技能训练, 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等成为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5.2 护理专业特点与现行制度影响了工学结合

护理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职业教育, 面对的是人, 研究人的生理、心理、精神、社会等需求;而人不同于机器, 其各项指标会随着环境不断变化。为保证人的安全,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在模拟病房和模拟人上进行训练。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和医疗纠纷的增多, 临床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越来越少。由于制度建设的滞后, 医院对医学生培养职责不明确, 提供给学生的训练岗位有限, 因此, 护理职业教育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较为困难。而加强综合实训, 培养岗位适应能力是护生向护士转变的必由之路。

5.3 深化教学改革是走出高职护生培养困境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 高职护理专业的录取分数线越来越低, 但高职护理专业所开科目在30门左右, 与本科护理专业课程相差无几。本科学制为4年, 高职学制为3年, 这种高要求、低基础的状况严重影响了高职人才培养。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 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护理人才的缺口更大。高职护理教育肩负着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护理人才支撑的重任, 需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以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本着“以就业为导向, 以学生为主体, 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 运用现代教育理论, 紧密结合护理教育实际, 对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等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研究, 以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确定职业院校开展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通知[Z].2003-12-03.

上一篇:经典的室内拓展训练项目:七巧板下一篇:在区人大代表评议区农委工作动员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