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权益的保护

2024-04-24

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共6篇)

篇1:农民工权益的保护

《社会福利》 学号:08102019姓名:陈荣刚 班级:081021邮箱:***@163.com

农民工权益保护状况的探究

摘 要:农民工是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产物,由于其自身和社会的原因导致其权益经常遭到侵害。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关注农民工这个庞大弱势群体的利益,赋予其应有的社会地位,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然而目前我国农民工的政治、经济、社会、人身等方面的权益严重缺损,究其根源主要在于农民工利益诉求机制不完善、自身维权意识不强、城市政府政策不合理、利益组织失缺。要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必须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分类分层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帮助农民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和维权能力;提高农民工组织化程度。

关键词:农民工;权益保障;和谐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在新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改革生产关系,推进生产力全面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不同社会阶层的和谐,农民工作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阶层利益的实现和保障既是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也是急待研究和认真解决的问题。探讨保障农民工权益,对促进社会和谐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农民工权益缺损的现状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 “进城就业的农业劳动力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是中国在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休,是向我国工人阶级过渡的新产业工人群体。但这个过渡状态的群体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 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和环境的特殊性, 其应享有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甚至处于缺损状态。

1、农民工的经济权益缺损严重。

农民工进城的首要目的是要从经济上获得比在农业领域多的好处。他们的期待只是用自己的辛苦换得稳定的生活, 他们期望能按月发工资,待遇能稍高一些。这些在城市职工看来理所当然的要求,在具有很强流动性和不稳定性的农民工那里, 变得十分困难。农民工就业的企业内用工不规范、工资待遇低、随意克扣工资的情况司空见惯。许多企业工作时间长, 没有休息日, 工人加班领不到加班费, 每月工资只有几百元, 有40%多的农民工不能按时领到工资。除拖欠工资

报酬外, 部分用人单位还存在克扣或变相克扣农民工工资现象。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的调查, 一些企业每月扣留员工20%-30%的工资作为 “风险抵押金”, 要求农民工必须在本企业工作满三年且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否则这部分工资就被扣除。

2.农民工的人身权益保障不力。

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增加了城市劳动力的供给,使得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劳动力市场供给大于需求是我国当前劳动力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也是农民工在巨大就业压力下其人身权益得不到尊重和保障的重要因素。农民工作为城市就业岗位的竞争者,其文化素质、技能等致使他们常常只能从事最苦、最累、最脏的工作, 而这些工作不仅报酬低, 还常常受人歧视,遭人打骂,被人骚扰。初到城市的陌生感、恐惧感,加上各种各样的限制,使农民工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如有些农民工所在的企业,进厂就扣押身份证和一个月以上的工资,如果对工作不满意,也难以离职。

3.农民工的社会权益得不到尊重。

主要表现在:

(1)农民工子女得不到良好的教育。由于流动,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成为问题。法律规定我国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但在当前,由于现行户籍政策的限制,还有一些地区规定对农民工子女到城镇上学要收取农民工家庭难以承受的赞助费,有的地方干脆拒收农民工子女入学。这样,大多数农民工不得不将子女留在家乡就读,生活上寄养在亲戚家, 或者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料, 成为“留守儿童”。也有的则过早地辍学,随父母在城市里“闯社会”。

(2)社会歧视。农民工虽然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却得不到城市社会的尊重,城市社会对农民工的社会排斥依然存在。据社会学者的调查,在被接受访谈的315位农民工中,有67%的人认为在与城市人交往的过程中,存在着令农民工感到疏离的社会气氛—对农民工的偏见和歧视。

(3)城市职工普遍享受的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五大保险 , 农民工几乎享受不到。调查显示 , 中国农民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的参保率分别是33.7%、10.3%、21.6%、31.8%和5.5% , 如此低的参保率 , 给农民工当前和未来的工作、生活 , 也给社会稳定都留下了较大隐患.二、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的难点

农民工权益包括劳动权益、劳动报酬权益、自由择业权益、劳动休息权益、社会保障权益、文化教育权益、子女受教育权益、健康权益、生命权益、人格尊严权益、自由迁徙居住权益、民主政治权益等。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是化解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农民工基本人权的重要手段,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减少和抑制侵权行为的现实选择。目前,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存在以下三个难点:

1、是法律法规不健全,有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还停留在政策层面。我国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出台了若干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法规、规章,如《劳动法》,《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条款。但通过对这些法律法规的分析,除了农民工工伤保险与城镇职工适用法律一致外,其它的都存在着法律法规对农民工权益的限制和歧视。近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出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措施,但由于没有动摇刚性的二元社会结构本身,且主要靠行政手段来实施,缺乏稳定性、持久性和彻底性,使得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治标不治本,呈现出时好时坏的现象,得不到彻底的解决。

2、是有法不依、执法不力等问题突出。虽然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关于农民工权益保护方面存在很多空白,但仍有一些法律、法规的很多规定涉及到农民工权益的保护问题,在这些法律的前提下,农民工的权益仍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

3、是依法保护农民工权益的社会环境不优。长期以来,在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歧视农民工的法律政策,其社会惯性作用非常明显,使得人们意识上对不公平的农民工的地位见怪不怪。农民工的法律素质一般比较低,对自己的权益受损忍气吞声,很少努力争取自己的维权直通车合法权益,更有甚者连自己的合法权益都不明确。

三、农民工权益保障对策探讨

1、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体系改革现行的人事劳动制度, 消除户籍歧视, 打破劳动力市场二元结构, 建立城乡统一标准的劳动力市场准入制度势

在必行。身在城市的农民工受到不公正待遇最首要的原因是户籍, 为此, 应当改革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不合理的歧视性制度。户籍制度在我国推行已40多年, 其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与扩展。由于住房、医疗、福利、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等制度均与户籍制度挂钩, 户籍制度在本质上已远远超出了人口管理的范畴, 成为以户口管理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构成的制度体系, 也正是这些制度把农民工排斥在国民待遇之外。

2、加大劳动监察力度,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政府应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首先,大力发展和规范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主要环节和场所,应当为农民的充分就业提供信息和服务。

3、帮助农民工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和维权能力。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一般来说是农村中素质较高的人口,但是相对于城市人口来说,按城市工商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来说, 农民工素质普遍偏低, 特别是缺乏现代文明的熏陶和法制观念。这是造成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就业能力和维权能力严重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府可以采取就业培训和法制讲座等形式,提高农民工的自身素质。

4、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农民工权益易受侵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自己的维权组织,因此,应当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其维护自身权益的力量。一是党团组织和工会等正式组织应当加大在用人单位建立基层组织的力度, 将农民工吸纳为组织成员,提高其组织化程度。二是在农民工集中的地方,成立农民工协会等农民工自治组织。三是动员和培育其他社会力量,主要包括各种民间组织、志愿者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等, 参与农民工权益保障事业。

5、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对策

第一,尽快制定出台《农民工权益保护法》,对农民工权益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护。鉴于农民工问题具有长期性和阶层性,且农民工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尽快制定出台《农民工权益保护法》,依靠法律的强制力、约束力来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第二,加大执法力度。各级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应当加大执法力度,督促用人单位认真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侵犯农民工权益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处理。

第三,优化保护农民工权益的社会环境。要提高全社会对依法保护农民工权益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要把依法保护农民工权益作为政府综合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重要指标。

四、结束语

在农民工自身来看,要对农民工的进行法律意识的启蒙与教育。所以,在国家“送法下乡”的过程中,重要的是送思想,送观念,而不仅仅是送制度和送规范,在教育、启蒙农民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吸取以往普法的经验教训,必须要把真正的法律精神和现代法律意识告诉农民,努力培育他们具有现代法律所必须具备的“平等意识”而非“专政意识”,“公民意识”而非“百姓意识”,“权利意识”而非“义务意识”。在农村具体的普法过程中,我们不一定要让每个农民懂得法律的具体规则、规定是什么,但一定要让农民懂得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什么,权利受到侵犯后,救济的办法和保障在哪里,法律的权威和地位有多高。

农民不论缺乏法律保护意识还是法律监督意识,都会放纵违法犯罪行为。一旦合法的权益缺少了法律之剑的保护,那么还会有多少人担心自己犯法后的后果呢。所以,强烈的法律保护意识、维权意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郑功成.农民工的权益与社会保障[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8).2、王春光.农民工: 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工人阶层[J].学习与探索,2005,(1).3、熊若愚,董结琴.中国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J].中国国情国力,2002.4、邓伟志.论“和谐社会”[M].学习时报,2005-01-03.5、张英洪.给农民以宪法关怀[M].北京: 长征出版社,2003.6、吴洁.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现状与对策[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7、陈胜君《中国职工教育》2007年第4期

8、学习时报。中国农民工问题调查[EB/OL].http://news.xinhua net.com/politics/2006-01/18/content_4066810.htm[4]李强。

9、方剑。试论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及其法律援助机制[J].甘肃农业,200510、中华全国总工会2012年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要点

篇2:农民工权益的保护

汤涛灌云电大2011春法学专科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日益显著一批又一批的农民开始了进城务工的生活然而这一支庞大的农民工队伍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于他们的保护成为了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农民工劳动权益被侵害的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工资被拖欠、劳动条件恶劣等。而在其权利被侵害之后,维权道路的艰辛又使他们望而却步。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讲是由于我国法治的不健全所导致。这提醒我们应从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问题的现状入手,通过分析其法律上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农民工法律制度权益保护

正文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的涌现农民工现象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农民工群体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也是日益凸现。但是当这个传统体制下的庞大劳动力在一个特定的转型期释放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认同、制度供应和城市主流经济文化的接纳以及存在社会歧视性政策必然会形成与城市主流生活格格不入的“另类”成为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期的社会弱势群体。作为特殊时期里市场经济和传统制度结合产生的特殊产物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供应和体制安排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处于无法律屏障保护的一种状态。政府对农民工的态度也是只“接纳贡献”而“排斥参与”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对农民工的认同和接纳。现有的法律体系在面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缺位、滞后和乏力反映出现有法律落后于社会发展己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无论是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基本人权还是维护社会稳定有序、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健康发展来说政府都有责任加强对农民工的保护。

一、社会中存在的农民工问题

要想更深层次地了解农民工这么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要想切实地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权益首先就要了解社会中到底存在哪些农民工问题。所谓农民工问题就是指中国大陆由于农民进入城市参与经济活动后涉及的一系列权益保障的总称。针对农民工问题如今在政策研究界、学术界有几种观点一是部分学者的观点让农民工在城市住下来“三农”问题将不存在。二是国家研究中心研究报告的观点创造将农民工转化为稳定的城市产业工人和市民的制度环境。农民工问题在建国后三四十年前表现得尚不明显但到了改革开放以及建立市场经济的今天城市与乡村的矛盾就日渐突出。当致富成为人们第一需求和追求目标时城市人占有各种政策的抉择领导

地位、占有意识领先的统治地位、占有生产资料转化成货币的掌控权等等当处在两眼墨黑最封闭的乡村的农民进城务工时自然会对他们制造出许多政策的限制强加给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赋予一些带有歧视性的概念、名词。农民工从事行业的基本特点是体力要求较高的房地建筑工、城市清洁和环境保护的操作工种、绿化养护的苗木工、居民家中的钟点工或保姆、厨师、服务员等脏、累、险、差工种。出现这些限制和歧视的主要原因是意识问题。因为意识的误区导致制定政策的错位。

二、农民工及其权益保护现状

农民工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殊概念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据农业部统计,/十五0期间,农民进城务工人数每年增加442万人, 2005年达到10 824万人,比2004年增加564万人,增长5.5%。目前,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双向自由流动,但这些渴望脱贫致富、向往城市文明的农民工却承载着太多的歧视与不平等。他们的合法劳动权益屡遭侵害,也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主要表现如下。1.农民工工资增长缓慢,工资水平普遍偏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年均GDP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但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2.一些行业仍存在拖欠、克扣、拒付农民工工资现象。这是近年来引起中央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从全国来看,建筑、制鞋、制衣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比较严重。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提供的统计数字, 2000年全国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数额达366.9亿元, 2001年上升到400多亿元, 2004年初,全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估计在1 000亿元左右[2]。拖欠工资使农民工生活陷于困境,在无奈情况下只能向社会发泄不满,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近年来,农民工因被拖欠工资引发的突发性事件由原始的反抗、绝食等逐步演变为停工、罢工、上访等形式,还发生过农民工因讨要工资被雇主暴力殴打的恶性事件。3.农民工劳动保护措施不受重视。农民工大多从事城里人不愿干的重、脏、苦、累、险等工种,如施工作业、井下采掘、化工有毒有害、环卫清洁等岗位。有的企业经营者为了减少成本,在有毒有害岗位大量使用农民工,不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不配备必须的安全防护设施和用品,造成农民工普遍处于劳动强度大、劳保条件差的工作环境中,致使劳动者健康受损、伤残丧生的比例比社会其他群体偏高,尤其是经常面临重大特大伤亡事故频繁发生的危险。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和全国总工会调研组发布的《关于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调研报告》显示农民工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主要表现在 1.工资报酬拖欠问题严重。仅2004年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超过1000亿元。2.劳动时间长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城市农民工每天工作9-10小时的占26.28%每天工作11-12小时的占10.70%。有2.91%的农民工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46.90%的农民工每周工作7天36.71%的农民工每周工作时间为6天。另外,因为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存在瑕疵

而造成的伤亡事故也屡屡发生,严重侵害了农民工的劳动利益。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受侵害后难以得到及时的法律救济。农民工在遭受就业歧视以及工资拖欠等问题时,寻求法律救济途径较窄。对农民工实施歧视的用人单位和城市的有关部门,很难受到法律的制裁,农民工是弱势群体,如果没有公力的救济,很难和侵害他们劳动权益的单位及有关部门相抗衡。而在出现劳动纠纷时,他们又常常很难在短期内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实践中,在仲裁前置的仲裁阶段,劳动者不能依据相关法律申请财产保全,这势必会给恶意逃薪者提供宝贵的时间。而这些对农民工来说时间上耗不起、经济上也承受不起,使得他们与资方的谈判能力降到最低。

三、法律在保护农民工权益方面的缺陷

农民工不只是一个劳动法律意义上的概念它包含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也夹杂着户籍管理制度的因素。对农民工从法律上重新定位是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必要前提。农民工首先是劳动者其次农民工离开土地进入城镇从事产业劳动后便与用人单位发生了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关系应当按照《劳动法》的规定确定农民工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所有权利义务关系。从对上述农民工权益损害来分析目前我国的法律在保护农民工权益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

(一)现行的法定劳动合同制不利于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

劳动合同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形式。从目前的《劳动法》对劳动合同的规定看存在许多问题如对劳动合同的条文规定过于简单调整范围过于狭窄。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便是:劳动合同的形式规定过于严格。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的形式。受法律意识、自身知识能力及劳动者弱势地位的影响目前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存在雇佣关系却绝大多数并无书面的劳动合同即使有也难以具备《劳动法》规定的条件。但就农民工的权益保护而言这些法律又难以起到劳动法的作用。

(二)现行的劳动纠纷处理机制不利于农民工权益的保护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途径有和解、调解、仲裁、诉讼四种机构有三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三者的关系学术界有单轨制和双轨制二种主张。“调、裁、审”依次进行的体制称为“单轨制”其中仲裁是法院审理的前置必经程序。“裁审双轨、各自终局”即“双轨制”。既未能和解的当事人又不愿调解或调解不成的案件当事人可以在仲裁或审判中自由选择其一作为争议解决的最终方式。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是在司法实践中自发形成的“单轨制”即“先裁后诉”。实践证明该种制度存在明显的弊端不利于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

(三)《劳动法》在工会方面的规定存在明显缺失

工会作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组织无论其在阶级属性的规定、《劳动法》对工会组织发展适应的滞后和法律责任的缺失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保护。

四、农民工权益保护的几点对策

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往往在权益维护方面处于不利境地。因此要真正保护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除了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关心他们的外部环境外还需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及法律援助体系。

1)、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法律责任的追究

农民工工资问题是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重中之重从2003年温家宝总理为重庆农民熊德明追讨工资开始在全国范围清欠农民工工资的行动迅速展开取得了显著成效拖欠工资的问题有所缓解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前清后欠的现象还相当普遍。与此同时农民工收入水平总体偏低与城镇职工相比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的问题相当突出没有形成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对现阶段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切实加强对《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最低工资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加大执法力度。

2.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制度。我国地区差异较大不仅要确定一个地区性的最低工资标准还要逐步制定行业性、工种性最低工资标准。改变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关起门来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作法要吸收行业工会、行业协会等组织以及农民工代表参与确定最低工资标准。

3.建立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为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形成正常支付机制要加快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月足额发放。对农民工集中的用人单位发放工资情况要实行重点监控。对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应强制在开户银行按期预存工资保证金实行专户专账管理并由劳动主管部门或工会监管。当用人单位发生克扣、拖欠工资现象或没有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等规定的可先用工资保证金进行支付再进行调查处理或劳动仲裁等处理。

2)赋予农民工选择诉讼的权利

现行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复杂不利于及时解决劳动争议。因此劳动者损害赔偿可以灵活选择诉讼方式保证农民工诉讼的简便高效进行。以追讨工资为例农民工追讨工资的手段主要还是通过仲裁和诉讼解决。因为以行政手段追讨随着时间的推移行政工作重点的变动追讨农民工工资的工作力度会有所减弱。追讨工资不是复杂的劳动纠纷应当尽量简便程序使农民工不为过于繁琐的程序所累。由于农民工

往往都不在户籍所在地工作想要取得相关部门的一些证明文件比较困难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很难及时获得法律援助。因此有必要给予农民工选择权使其可以选择现有的先仲裁后诉讼的程序也可以直接选择诉讼程序而不必进行仲裁。由于诉讼程序有二审终审制的保障直接选择诉讼程序并不影响案件的公正性。这样既可以简便程序减轻当事人的诉讼负担又缩短了诉讼期间加快了农民工权益的实现有效地节约了诉讼资源也不影响案件的公正性。

3)实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的举证倒置

劳动争议的双方农民工实际处于弱者地位举证不能、举证困难使农民工很难在仲裁或诉讼中获得法律支持。因此对有关工资拖欠、职业病及工伤的劳动争议这些都应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具体有:工伤认定中劳动者人身伤害与用人单位未尽到安全保护义务之间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职业病认定中劳动者人身伤害与用人单位未尽到安全保护义务之间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工资拖欠案件中用人单位对其已付工资的举证责任。劳动立法及相关单行法规应确立推定用人单位有过失而农民工无须举证的诉讼制度。我国《劳动法》第52-5条规定了有关用人单位须提供的符合要求的劳动安全与卫生条件以及用人单位应尽的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大多农民工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如果不能通过违约来处理纠纷基于劳动法的规定及价值理念也可按劳动争议案件处理但是按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又要经过仲裁前置等繁琐的程序以及被害人要负举证责任。这些对于受侵害的农民工来说无疑承担了太多的诉讼成本也不能及时有效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我们应分情况来选择处理纠纷的方式如果需要繁琐的公伤认定又难以取证的情况下不如摆脱开雇佣劳动关系换个角度以人身损害赔偿来处理反而更有效简便。建议立法及司法解释将那些既存在劳动关系又明显可见民事侵权的所谓“工伤”赔偿纠纷作为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归民法调整。中国是世界上劳动者数量最多的国家而农民工又占有相当的比重在任何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劳动法都被视为最重要的法律之一因此我们的《劳动法》更应该多从如何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的角度加以重视并修改完善。

4)创立适应农民工需求的社会保险体制

在我国《劳动法》的《社会保险和福利》专章中对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它要求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可靠的帮助和补

偿。但现阶段农民工的社会保险问题是我国社会保险发展的一个瓶颈应当引起重视。农民工由于流动性大特别是有回乡务农的可能性致使农民工社会保险有可能中断。尤其是在农村社会保险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农民工社会保险无法向农村转移。如果不能转移农民工社会保险就不能持续农民工只得在终止、解除劳动关系或离开原就业地时用一次性领取的方式来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这实际上起不到社会保险的作用。

因而“一次性领取”社会保险待遇的做法应当由社会保险转移来取代。对那些在非正规部门就业的劳动力如个体商贩等主要以个人储蓄和参加商业保险的方式取得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障。对那些在正规部门就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应纳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就业单位应在支付工资报酬之外为这些流动性极高的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统筹费。

5)大力支持工会组织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是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在组织上的保障,我国《宪法》、《劳动法》、《工会法》都对公民的集会结社自由和加入工会组织做出了明确规定。中国工会十三大提出“哪里有职工哪里就必须建立工会组织”的建会原则旨在要求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来。此后又不断加大力度对新建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会组建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和要求这些都为各级工会、特别是企事业单位工会解放思想、积极稳妥地发展符合条件的城镇农民工入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指导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各级工会组织应当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运用工会组织所特有的手段和途径在签订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开展工资谈判、保障民主权利、监督劳动保护、组织劳动争议调解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民工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特殊群体其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维护农民工作为一个平等公民的合法权益既是法律的内在要求也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全社会的认同、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篇3: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与对策

一、农民工的概念及其特征

1. 农民工的概念

农民工是指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 即其身份还没有转换又在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农民工是一种身份与职业的结合。其中“农民”是他们的身份, 而“工”是他们的职业。

2. 农民工的特征

(1) 从文化的角度, 现阶段农民工文化生活呈现出一种“亚文化”的特征。他们无论从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上都逐渐被社会主流文化所排斥, 很难真正融入到城市的主流生活中, 完全脱离了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生活。

(2) 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 现阶段农民工只拥有一个宪法上赋予他们的形同虚设的权利。他们的声音难在社会中发表出来, 他们自己也很难有效地表达和追求自己的权益”。

(3) 从法律的角度, 现阶段就农民工的法律地位在制度上依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这一群体游离在城镇的边缘, 也就人为地制造出一个受到侵害不能诉诸法律得到有效解决的弱势群体。

二、农民工的权益现状

农民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社会保障方面应该享有与城镇职工同等的权利, 如:医疗、失业、工伤保险权等。然而实际上, 农民工社会保障权差强人意。不仅法律上没有具体的规定, 而且在实际保护中状况更差。具体来说:

1. 失业保障的严重缺失

在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体制下, 农民工没有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在失业期间, 农民工多数是靠自己过去的积蓄维持生活, 没有积蓄的不得不离开城镇返回农村。

2. 医疗保障的严重缺陷

有关调查显示, 有36.4%的农民工在务工期间生病, 其中只有40.7%的人不得不花钱看病, 但看病支出的医疗费绝大部分是自费, 用人单位为他们支付的费用不足实际医疗费的1/12。

3. 农民工不享有工伤保险权, 工伤事故赔偿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制中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农民工的工作条件是非常恶劣的, 工伤事故伤害的往往是农民工。

4. 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案件日益突出

主要有:

(1) 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十分普遍。据国家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表明, 72.5%的民工工资遭到不同程度的拖欠。

(2) 劳动保护措施不力, 生产条件差。多数用工单位为农民工提供的住宿条件很差, 根本达不到有关法律和规定的要求。

(3) 超时工作或加班得不到应有报酬。很多企业为了赶工, 要求工人超时工作或长时间加班。据调查, 51.3%的农民工每周工作在41小时~60个小时之间。

(4) 农民工及其子女难以享用当地城市的教育资源, 无法像同龄的城市居民及其孩子一样平等地接受当地的义务教育, 处于社会保障的边缘地带。

三、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的对策

农民工的权益保护工作是一项全社会都应关注的公益工程。只有保护好农民工的权益才能使他们更积极地融入现代化建设, 才能进一步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

1. 强化农民工参政、议政的权利

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地方人大、政协中存在个别的

农民工代表, 这就导致了每年的“两会”根本听不到农民工的真实呼声, 不能从根本上触及他们的实质性问题。因此, 基层的人大、政协应该吸收一部分农民工代表, 使其积极地参与到当地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去。

2. 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放开农民进城落户限制, 建立身份证管理制度

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户口管理制度, 取消“农转非”户口计划管理,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快我国建立规范的用工制度。

3. 深化就业制度改革, 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

实行本地和外地人员平等的用工政策, 以技能作为选择条件, 不以户籍身份作为限制条件, 用市场机制配置城乡劳动力资源, 提高我国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4. 建立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

作为全国性的法规、政策, 在今后出台的《工伤保险条例》中, 应将农民工问题加以强调, 保险关系应等同于城镇正式职工。否则, 农民工即使参加了工伤保险, 也会因流动性强而随时中断保险关系。

5. 建立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尤其是大病医疗保障, 是农民工的现实需要, 因为疾病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工作, 而且还可能使他们陷入贫困的境地。因而, 应该逐步建立起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制度。

6. 完善《教育法》

使农民工的子女能够顺利地在城市中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让他们用知识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 用知识筑就自己的希望。国家和政府也应在此下大力气帮助这些儿童。

摘要:农民工已成为介于农民与工人之间的一个特殊社会阶层。由于诸多原因, 这一阶层的很多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本文从“农民工”的概念及其特征出发, 分析农民工的权益状况, 最后论述构建有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

篇4:论农民工的权益保护

关键词:农民工;监察机制;诉讼费用

中图分类号:D9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1023602

1“农民工”之争

农民工这个称谓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张雨林教授在1984年首次提出。当时主要指的是离土不离乡的在乡镇企业工作的农民。学者王春光认为应该从四个层面来界定农民工:(1)职业层面,即农民工从事的是非农的职业;(2)制度身份层面,即农民工是农业户口,在身份上是农民;(3)劳动关系层面,即农民工是被雇佣者;(4)地域层面,农民工来自农村,是农村人口。按照这一界定,农民工指的是受他人雇佣从事第三产业的工作,而其户籍仍在农村的劳动者。所提及的主要是指在城市中务工的农民工。

对于农民工这一称呼的争议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有人认为该词带有歧视性。全国人大代表朱玉明认为,中国现在有几千万的产业工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大多数来自于农村,他们被视为工人阶级,而此后进工厂当工人的农民则背上了农民工的称呼,这显然是一种歧视。(2)有人认为该词本身就错误。农民和工人本来是职业称谓,把两个职业称呼合并在一起,就显得有点不伦不类。持此种观点的有湖南老人萧一湘和学者章立凡。(3)有人认为该词是中性词,本身并无歧视之意,之所以会对农民工存在歧视,并不在于其称呼上,核心问题在于户籍制度上,因此应当废止的是对农民工造成歧视的社会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邹农俭教授就持此观点。作者比较认同第三种观点,认为农民工是大家约定俗成的一个叫法,虽然在现实中农民工确实受到歧视,但受歧视的根源在于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所享有的权利的不对等上,农民工在有些人眼中被视为“二等公民”,要使农民工不受歧视,只是废除农民工一词显然只是治标而不治本,从法律制度上来保障农民工的权利才是消除歧视的根本所在。

2农民工工资保护现状

在国家加大农民工保护力度的条件下,在全国上至国家总理下到贫民百姓为农民工讨新的情况下,农民工的工环境改善了吗?农民工讨新道路通畅了吗?他们拿到自己的血汗钱没有?我们先看几篇报道:

(1)包工头卷款逃跑,七农民工讨薪不成集体自杀。2006年10月5日上午,沈阳市急救中心医院急诊室里一片忙碌,7名农民工因包工头卷款逃跑,而得不到应有的劳动报酬,服下了大量的安眠药片,被送到医院抢救。

(2)农民工讨薪遭殴打。2006年11月2日,在广州市海珠区南洲路某工地,讨薪的25名工人被锁在工地院子里。随后30多名便衣男子持铁棍,拿砖块对讨薪者一顿毒打。其中有3人还用灭火器向工人喷射干粉,造成多名民工受伤。 

(3)四川农民工父子讨薪遭群殴,儿子当场死亡。2006年12月20日下午,在宝鸡打工的四川农民工谢友远父子被包工头通知去“结算工钱”,但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等待他们的竟是一顿暴打,儿子被殴身亡,父亲重伤住院……

(4)2007年1月7日,43岁的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三合镇农民李培岩因讨要阜阳某酒店欠其的工程款和工钱,被酒店副总领人殴打后死亡。 

不必列举更多的例子了,打开任何一个搜索引擎,输入农民工讨薪,你将看到有关农民工的悲惨事实扑面而来。

目前,农民工的工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工工作量大、工资低且常被拖欠等几个方面:

(1)工作量大。

当前,一些大城市为了保证城市人口在选择职业方面的优越权,采取一些行政措施甚至规章,严格地对农民工务工经商进行限制,这突出表现在一些城市出台了“职业保留法”。如在《武汉市使用外来劳动力管理规定》中把武汉的行业工种划分为三类进行管理,这三类分别为可使用外来劳动力类、控制使用外来劳动力类,禁止使用外来劳动力类。而且,农民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常常难以实现。据调查,在我国南方的珠三角地区的农民工中,每天工作多达十二到十四小时的,占到46%;根本就没有休息日的,竟然会占到47%。

(2)工资较低且常被拖欠。

农民工虽然干的是最脏、最累、最险的活,但工资待遇与他们的劳动付出不成正比。农民工的工作条件一般说来是比较差的,但工资水平却一直以来都较低,多年来工资基本保持在一千元左右的水平上。随着物价的上涨,农民工的工资却增长缓慢,“有调查显示,年初,在经济较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农民工月工资在1100元左右,几年来只提高了68元。如考虑物价上涨等因素,农民工实际工资是下降的。”在内地,农民工的工资甚至低至500-600元。然而,即使这点微薄的工资公民工却常常那不到手,这一点我们在上文的案件中已充分认识到了。

3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3.1政府对农民工漠视

(1)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工在身份上受到歧视。因为农民工的失业是不统计在国家失业率中的,所以有些地方政府竟然无理由的辞退一些农民工,以给城镇中的人就业机会。很多政府官员将本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多位对外招商引资的优势,担心政府治理企业欠薪会影响投资环境,所以对拖欠工资的行为漠然视之。

(2)有些地方政府认为农民工维权会演变成群体性事件,会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地方政府出于秩序管理的需要,对农民工的权利侵害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以“准司法”的态度对待农民工的保护问题,采取“不告不理”的态度。

3.2我国对欠薪行为没有形成一套强有力的制裁措施和制度

“徒法不足以自行”,如果行政机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那么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就会沦为一纸空文。农民权利屡遭侵害,说明政府在行政执法行为方面存有不当之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没有建立农民工权利保护的长效机制。对农民工权利的保护应该是一贯的,不应该是今天通过领导出面解决某个问题,明天又通过突击检查来解决另一个问题。否则会使农民工的权利保护处于不稳定状态,今天权利得到了保护,明天又被侵害了。

(2)对侵权行为处罚力度不够。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为政府对侵权行为的处罚提供了一个弹性的空间。根据公共选择的理论,政府同样也是经济人,具有自利性,政府所作的行为也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那些侵犯农民工权利的用人单位可能就是政府的税收来源大户,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只对侵权单位给予警告或处以比较少的罚款,很少吊销或扣押其营业执照。这样,由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欠薪的“成本”很低,从而使欠薪行为不仅有“理”而且有“利”,并呈蔓延势头。 

3.3农民工无法通过法律途径寻求救济

在农民工采取激烈的手段来讨要工资时,人们呼唤农民工应当加强法律意识,通过司法诉讼的方式使自己的权益获得最终的救济。然而,对农民工来说,却是“打官司难,难于上青天”,这缘于司法救济效能的低下,也因为农民工自身经济能力的不足。

(1)诉讼程序繁琐。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必须先进入劳动仲裁程序,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服的,才能提起诉讼。算下来,农民工打一个劳动争议官司,最少需要一年的时间,而现实中农民工打这样的官司往往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2)诉讼费用过高。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在其发行的《中国农民工维权成本调查报告》显示,为了索要不足1000元的工资,完成所有程序,农民工维权需要直接支付至少920元各种花费,综合成本在3420元-5720元之间,如果提供法律援助,则成本最少要在5000元,最高将超过9000元。 可见,农民的维权成本已经远远超过了其维护的权利本身的价值,许多农民工会因诉讼费用过高而在诉讼维权面前却步。

(3)判决执行力不够。有些农民工“费时、费力、费钱”地打赢了官司,却落的个空欢喜一场,欠薪单位往往以资金短缺为由,拒不兑现生效的判决。据《华商报》报道,沈阳华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农民工们当街叫卖判决偿付万元的判决书,叫卖价只为万元。农民工叫卖判决书是出于无奈,但它折射出的问题是判决书的执行没有得到公权力的有力保障。

4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完善

(1)建立农民工工资制度监管的长效机制。

在建立健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要建立帮助农民工讨薪的长效机制。政府要对企业的工资发放进行统一的监管,可以考虑在银行为企业专门开立农民工工资账户,企业按时将工资存入账户,由政府统一发放工资。另外,可以考虑开立专门的农民工服务电话,每天设专人24小时值班,并进行电话录音,对于不及时处理问题的工作人员,要给予处分。

(2)加大劳动监察的力度。建议劳动监察部门严格执法,加大对欠薪行为的处罚,除责令欠薪企业补发所欠工资外,还必须支付法定数额的赔偿金。现在,《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已对这一条做出了规定。另外,对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应当加大罚款的力度,建筑法建议稿建议将这一数额最高可处以30万元的罚款。

(3)司法程序上,对于农民工,应当适用诉讼费用减免的规定,在农民工起诉时,不需缴纳诉讼费用,诉前财产保全也不许缴纳保证金,以保证农民工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进行维权。另外,应当建立律师的法律援助计划,由律师无偿的为农民工进行法律援助。

参考文献

[1]晓光.农民工这个称谓[N].黑龙江晨报,200646

[2]王春光.农民工,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工人阶层[J]. 学习与探索,2005,(1).

篇5:进城农民工权益保护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在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其就业权益为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包括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现状及主要表现,通过分析找出农民工遭受权益缺失的原因,探究出解决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对策。①切实保护好农民工的保障权益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公正。②对于农民工自身方面,培养和提高其一定的职业能力,提高其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及科技技能素质,能够使得农民工的正当权益在遭受破坏的时候提供最本质的支持。

关键词:农民工权益保护调查与研究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大量的农民工纷纷进入城市务工,农民外出务工的比例也不断增加,2009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与上年相比,农民工总量增加436万人,增长1.9%。1然而,农民工在离开乡村进入城市务工的状态使得其的社会地位既有别于乡村人口,也不能归于城市人口,而成为跨越城乡界限,但是与城乡又有着密切联系的庞大社会群体。这也使得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及其生存状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面对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农民进城务工收入低,其权利得不到保障等诸多问题,政府加大了一系列对于农民工的保护政策的制定力度。但是在我国,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还处于一个初始的阶段,还具有许多的缺陷,尤其是与农民工相关的法律条文和社会政策存在着相当大的缺陷,需要我们加以改善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彻底解决不仅需要社会的支持,政府的帮助,更加需要大部分人的共同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http://)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论述:

农民工权益问题不仅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还与广大农民工个体息息相关。这也使得农民工这个社会群体以及与其息息相关的生存状态受到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在理论研究方面,我国的研究以往主要集中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如何转移等方面,随着农民工的权益与社会保障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权益保障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了学者们研究和讨论得较多的社会问题。现有的研究着重从现象上分析探讨了农民工劳动权受侵害的现状,对农民工就业状况进行了描述,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揭示了农民工就业的困境及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以及相关的解决对策。如张国英、汪阔明(2009)《农民工就业权益保障的缺失及构筑》,罗华荣(2005)《当前农民工就业权益保障问题》,张智勇、梁东新(2009)《政策冲突与农民工就业权益保障——基于户籍制度的视角》等。

因此,关于进城民工的权益保障研究极具现实意义,解决农民工权益问题,既是给予他们的一种责任,也是促进社会更加稳定的重要保证。

研究的方法: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运用的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本文利用了上海电视大学图书馆、中国期刊网和互联网,搜集了2003年以后的相关资料,在学者们研究们的研究基础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2、定性分析法。本文主要对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农民工的权益保护为研究对象,通过归纳、分析与概括,对获得的具体材料进行加工,试图找出农民工就业权益缺失的主要原因。

研究结果与分析: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较差

用人单位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置农民工的权利于不顾,使得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相对较差,在择业、就业等方面遭遇了不平等的待遇。

另外,农民工的人堪忧。一些企业的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再加上农民工的超过

生理极限的不断加班以及保护措施不力,导致企业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农民工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工作,自身的基本人生安全都无法保障,平等的就业权从何谈起?劳动报酬权得不到相应的保障

农民工普遍工资水平较低、同工不同酬、工资拖欠等,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很多企业把农民工和廉价劳动力化为等号。他们把压低农民工工资作为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关于每年年底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的新闻屡屡爆出。农民工虽然从事的与城市人一样的工作,却拿着不一样的报酬,甚至个别单位拖欠、拒付农民工工资,许多农民辛辛苦苦忙碌一年,到头来还是两手空空,对此却无可奈何。农民工的劳动报酬不能按时发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可是事实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却与实际上农民工劳动报酬的获取形成鲜明反差。缺乏完整的社会保障权和劳动福利权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得不到保障。尽管日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定,要首先把医疗、工伤两种保险列入农民工范围,但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执行,工伤风险较高的建筑行业农民工,雇主或单位为其缴纳工伤保险的比例仅为15.6%2,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3,离《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相差甚远。甚至大多数农民与用人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有的甚至在合同中规定“如果发生意外一切后果自负”的生死合同,将农民工合法权益置之不顾。农民工一旦受到伤害,其人身健康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只能自己承担。

分析:

1不平等的制度因素是农民工就业权益缺失的本质原因

城镇化进程中不断突显,将农民工排斥在城镇户口的铜墙铁壁之外,成为制度的牺牲品。现行农民工就业权益法律法规不完善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http://)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

一方面《劳动法》是将农民工视为普通劳动者,将他们与城镇及其他劳动者一体调整与保护的主体;但另一方面,各地政府出台的政策规章却又将农民工加以特殊对待。然而这些不可操作的法律规范,根本无法完全消除对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歧视,更加谈不上对于农民工的就业权益以及就业权的保障了。这种对法律主体定位的不确定性,直接妨碍了法治的统一和尊严。观念上的惯性思维是农民工就业权益缺失的深层原因

长期以来,城市化的进程的不断发展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前提的。通过牺牲农民的利益换取利益和达到目标已经是社会发展普遍存在的惯性思维。城市象征着财富,城市发展必定首先考虑的是城市居民利益的获得和保护,为了保护城市居民的利益甚至有可能会“外来人”采取一定的保护和限制措施。农民工自身缺乏就业权益保障意识

一方面,大部分农民工文化程度偏低;另一方面,加之用工单位能够给予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也少之甚少,导致其合法权益被侵犯时因为难有相应的维权意识而不能得到合理保护。据统计,2009外出农民工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多数,外出农民工多数没有参加过任何技能培训,低教育程度的农民工接受培训的比例也较低。

结论:

维护农民工就业权益的主要对策:逐渐消除农民工进城就业的不平等的制度因素、首先,必须进行社会结构调整,加大户籍制度的改革力度,户籍制度的改革不能够一步到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其次,必须改革现有就业制度和就业政策,构造城乡统一的就业市场。通过出台一系列保护农民工就业权益,重点保护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权、生命安全权和基本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福利,营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和谐的劳动力就业市场环境。

2加快健全和完善相关的农民工劳动法律法规

首先应该针对我国现行《劳动法》及相关法律存在的缺陷,根据我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借鉴国外有关劳动立法经验,应该对《劳动法》进行具有前瞻性的修改,其方向是使它能够保护更广泛的劳动者。

其次,我们可以建议政府尽快制定发布《农民工就业促进法》、《农民工权益保障法》、《欠薪保障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以及企业工资支付等行为。政府应该尽量推动地方加快立法进程。

3加强舆论宣传,为农民工的城市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必须借助新闻,报纸等传播媒介向城市居民宣传农民工的生存和发展现状,加强和针对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社会弱势全体的正面宣传。使得大家了解和熟知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让大家一起关爱农民工。

另外,要在全社会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城市居民与农民工之间人人民等的观念,逐渐减弱和消除对农民工歧视的惯性思维。加强农民工对自身就业权益的维权意识

对于农民工自身方面,培养和提高其一定的职业能力,提高其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及科技能素质,能够使得农民工的正当权益在遭受破坏的时候提供最本质的支持。我认为应该及时为农民工进行普法宣传,比如开展“送法下厂”活动,深入农民工集中地,进行法律宣传教育,及时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其次,可以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对农民工进行法律知识解答,增强农民工的法律保护意识,加强诉讼指导,为农民工权益的维护提供有效的法律途径。

结束语

篇6:农民工权益的保护

一、劳动关系不规范。部分用人单位没有按《劳动法》要求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合同到期后没有及时续签。部分已签订的劳动合同也存在着许多“不平等”和“不合理”的内容和条款。如一些从事建筑、采矿等危险行业的用工单位私下与农民工签订“事故责任自负”的“生死合同”。

二、部分农民工劳动权利受到侵害。主要表现在:一是加班不给或少给加班工资。多数农民工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待遇低。一些私营企业,每天工作时间在10个小时以上,有的高达18个小时,超时工作现象严重。二是拖欠甚至拒绝给付工资和其它福利待遇。在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非法使用童工,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拖欠工资,收取抵押金,强迫劳动等行为。三是休息休假权利没有落实。不少用人单位在元旦、春节和国际劳动节等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也不让农民工休息。四是工作环境恶劣,缺乏劳动保护。有的用人单位不给农民工配发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农民工经常进行“没遮拦”作业,导致农民工职业病发病率较高,容易造成伤亡事故。

三、社会保障权利缺失。目前大部分用人单位还没有为农民工进行社会保险登记,不给农民工买社会保险,农民工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的情况下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没有保证。

四、社会权益得不到尊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歧视。农民工这一称谓不仅是对民工身份与职业分离的形象描述,也是一种歧视性称谓。随着农民工在城市经济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城市对农民工的认识正逐步深化。但是,城市对农民工的社会排斥现象仍然存在;二是农民工子女得不到良好教育。城市学校入学的户籍体制使很多农民工子女不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既使能够进入学校学习也需要缴纳高额的借读费。

农民工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来源:海南陈震律师:日期:2009-06-25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调节作用日益彰显。劳动力市场化调节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速度不断提高。与此相反,传统管理体制仍未得到根本改革,城乡隔离模式下的许多制度仍阻碍着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有效地保护。由于历史及制度形成的城乡差别,农民与城镇居民差距显著。与这两个群体相比,由农村进城务工的农民则形成了一个相对庞大的“中间阶级”。一方面,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工根本无法享有许多由《劳动法》规定的权利,地位十分低下;但与仍然留在乡下的农民相比,则这些人致富快,条件相对要好得多。正如 *** 同志在中国共 *** 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在一个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农业国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工业国转变的过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农民进城务工就业,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在目前这种条件下,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是一项亟待解决而又相当艰巨的任务。从同为一个国家的公民来看,对农民工的差别对待是于法不容的,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持续地发展。因此,从制度上消除不合理的障碍,切实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既是广大农民工的迫切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关键词:权益保护 劳动法 农民工

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农民工是对务工农民的一种称谓。他们是一种保留农民身份的城镇务工者。在我国的传统户籍制度中,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十分困难。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除了土地对农民的束缚,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镇寻找出路;但进城务工的农民并没有改变其农民的固有身份,农民工现象由此而存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工队伍也空前壮大,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日显突出。

改革开放后农村率先实行改革,打破了传统集体化生产经营方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对农民的束缚逐渐削弱,出现了剩余劳动力。与此同时,沿海开放城市通过大量引进外资获得了飞速发展。寻找出路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涌向迅速发展的新兴城市,成为农民工。在未来的发展中,城镇化、规模化是一个主流方向。“大城市不仅将继续是人居中心和经济增长的极核,而且仍将是知识、技术创新的中心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航空母舰‟。面对繁重的城镇化任务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我国不仅需要大大增加中小城市的数量,而且需要大大增加大城市的数量。”[1]在这种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也必然加剧。“按照规模经营的要求,我国实际需要的农业劳动力仅为4,000万至5,000万人。据此测算,在未来20年中,将有3亿左右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若加上需要赡养的人口,则将有4.5至5亿的农村人口转入城镇。200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39.1%,比前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当年新进入城镇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超过1,500万人。” [2]目前,全国农村劳动力到乡以外的地方就业人数在一亿人左右,且平均每年以500万人左右的规模迅速增加。

但是,对照《劳动法》的有关要求,当前农民工合法权益法律保护的现状十分堪忧,主要表现在:

1、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在湖北鄂州汀祖镇,有小铁矿17家,500多名矿工,签了劳动合同的不到一半。去年11月,一名李姓矿工在井下被砸伤,律师和劳动部门前后调查了半个月,才弄清矿工是谁。类此事件,在其他地方也比较普遍。这为雇主逃避责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工资增长缓慢。在我国南方外来劳动力集中的某省,过去10年农民工年工资增长率不足百元。有的地方农民工10年间月收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甚至还有倒退,“过去在东莞打工,月工资一般600-1000元,如今降到了500-800元。”这么微薄的工资,还被拖欠克扣。2002年全国各地累计拖欠农民工工资达400多亿元,当年劳动监察部门仅追回14亿元。许多农民工辛辛苦苦干一年,连过年回家的钱也得不到,更不用谈养家糊口了。

3、培训参加率低。杨叶乡某厂的50名技术工人,只有10人有资格证书,培训率仅为20%;有的根本就不对农民工进行培训。

4、安全防护措施差。汉口永清片一民工在拆迁旧房时,被水泥楼板砸中头部,不治身亡。据该工地工头姚安友介绍,去年11月,该工地就曾发生了起事故,造成两死一重伤。

5、劳动时间被无限延长。在不太规范的中小企业打工的农民工基本没有休息权的概念,每天平均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如一家生产季节性产品的小厂,本小利大,产品畅销时为扩大生产量,农民工工作长达十五六个小时甚至十七八个小时。

6、社会福利和保险无着落。按照规定,用人单位要向劳动保障部门支付每人一年1000元的社会福利保险金。为了不出这笔钱,有人就瞒报、少报人数。如某镇容器厂,实际用工120个,但向劳动部门只报20个,社会福利保险金的缴纳仅为1/6.7、乱收费现象严重。城市政府为自身管理利益出发,对农民工的进城设置了种种制度上的障碍,主要是各种各样的乱收费,如暂住费、卫生费、治安费等。例如,南京市政府于2002年取消了针对农民工的7项行政性收费,其中仅暂住人口管理服务费、就业调节金和就业管理费三项金额就达4500万元之巨,从中可见农民工面对收费承担了何种巨大的压力。

面对保护状况很差的现状,要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困难很大。①招收农民工的单位多为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本小利薄,市场上的生存竞争迫使它们不顾一切地节减成本;②近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进城镇,城市中还存在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劳动力明显地供过于求,每一个岗位的竞争都十分激烈;激烈的就业竞争迫使农民工服从雇主(企业)的需要而放弃自身的合法权益。这种恶性循环增加了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的困难。③执法不公现象依然存在。有的企业可以通过与执法人员的特殊关系来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力;没有这种执法资源的企业则只有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增加利润,增强市场竞争力。④城市政府出台了许多限制甚至剥夺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规章制度,主要是出于方便城市管理的需要。废止或放弃这些规章制度,会加大城市管理的成本。

农民工合法权益得不到法律的及时和强有力地保护,所产生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农民的不满情绪在增长。当前进城打工的基本上是青年农民,他们民主意识和反抗意识强,对社会不公平的忍耐性差,思想上容易走上极端。农民怨言:在家里没有出路,而进城又无门路,干的是脏、累、险的活,受到的却是歧视待遇;遇到困难没人管,打官司又没有钱。甚至有人公然地说:“我们的生命本来就像垃圾一样,生不如死,不如轰轰烈烈干一场。”2000年发生的震惊全国的湖南常德张君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不能不要求我们的政府引起高度的重视与警惕!

维护农民工权益遇到的问题与对策当前,生存在我们周围的农民工群体是我们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服务者,他们的生存环境还十分艰苦。这与中央提出的全民共享改革、经济建设成果是不相适应的,工会组织有义不容辞的职责,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会工作全局,切实保障和维护农民工群体的切身利益,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由于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呈现出扩大趋势,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从农业领域、乡村、欠发达地区向非农产业、城镇、发达地区转移流动;另一方面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和宏观体制改革的滞后,那些走出乡村的农民工,却难以走入城市、融入城市、实现社会流动和身份转换,成为拥有稳定职业的人员,因而,现阶段农民工问题日趋突出。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可概括为:一是进城就业不畅。农民工进城就业在资格上因设置了职业和工种的各种准入条件而受到限制,在管理上因办理手续繁琐、收费繁多的各种证卡而受到歧视。如保险机制。二是企业用工不规范。相当一部分企业劳动合同不规范,农民工劳动条件差、强度大、报酬低,工资常常被拖欠。三是子女就学困难。农民工由于工资偏低,子女上学相当困难。四是很难享受社会保障。农民工未纳入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和生活、教育、医疗等社会救济范围。五是职工培训难。农民工不管其在一个地方工作多长时间,都不能像当地下岗职工那样享受政府提供的职工培训和就业服务。六是个人生活质量差。农民工的情感生活严重缺失。必须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切身利益

农民工作为社会成员,应该享受法定的各项公民权利,这些权利并不因为他们身处异乡而改变。为此,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党政组织务必认真贯彻《关于解决农民工若干问题的意见》,要成立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专门领导小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狠抓落实;要组织“关爱农民工”的相关活动,以此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农民工的浓郁氛围。

明确公平公正的城镇居民待遇。我们要通过降低成本,实现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待遇,实行平等就业,同工同酬,一样享受城镇社会福利等,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当前我们工会组织要认真做好各级人大代表中生产一线职工和政协工会届委员候选人的推荐工作,把党的民主意图贯彻好、落实好。

不断构建灵活的维权机制。农民工维权的希望在政府,政府理所当然地要保护公众包括农民工的利益,并且通过各种政治决策和公共政策平衡社会的利益格局。解决农民工维权难题,同时还应当从制度层面上改变农民工在劳动与资本矛盾冲突中的边缘境遇和弱势地位,提高他们的地位,建设有序的利益表达机制和政治参与机制,从而有力地提升农民工参与市场经济的素质能力,保障农民工公平享有改革发展的机会权益。各级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作用,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维护的司法援助,以低廉甚至免收诉讼费让农民工积极参与到依法维权中。要积极参与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努力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认真办好“爱心超市”、出台会员优惠办法;扎实开展“双联”、“金秋助学”等活动,真正让帮扶措施触手可及。

健全基本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出台一些有关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法规制度,建立符合农民工就业特点的养老保险制度,根据企业规模和招收农民工的数量,将企业所要交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金总额分为若干等级,强制企业对照级别标准及时缴纳。参照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为农民工建立医疗保障,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期间的就医问题。

创新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对农民工的管理,应由防范、限制性管理向源头型、服务性管理转变,将农民工就业和相关事项的管理,纳入城乡就业管理体系。

加大灵活高效的就业培训。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提高农民工素质的重要举措。要充分发挥工会职工学校的作用,加大对农民工的就业培训力度,为农民工就业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

满足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在努力提高农民工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更多考虑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各级工会工人文化宫要充分利用资源,引导农民工积极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告别“白天机器人、晚上木头人”的单调生活,全面改善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李总理:农民工权益屡遭侵害是农村之

殇、是城市

之痛;是道德法制的沦丧、是政府职能的涣散;是

对公平正义的摧残、是对民族复兴的禁

锢!

----从“包工头”崔春庆几番努力多次向梁守民讨要自己应得的微薄报酬根本无法拿到引发的深度社会思考

韩天蓉

一、奸商猖獗,败坏社会道德风气,撕裂社会信任体系,葬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诞生的“包工头”这个角色,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曾经起到了活跃城乡经济联系,促进农村劳动力与经济建设接轨的纽带作用,为改革初期粗放式的城乡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官僚资本和新型资本主义对市场的不断控制和压榨下,“包工头”这个曾经活跃的群体,越来越被盘剥、挤压到了边缘境地。在权力的操纵下,在利益的交换中,工程被层层转包,有资质的企业“求神拜佛”拿到象征权力的批条,没有资质的企业借壳入市,骗取剩余的利润,工程的主体参与者却是夹缝中求生存的农民工群体,他们靠出卖被盘剥的仅剩的体力换取毫无尊严的、微薄的、被层层剥削所剩无几的活命钱。

梁守民就是一个典型的没有任何工程资质的个体老板,其公司多次借用其他公司的工程资质及手续承包土建工程项目,并雇佣一名项目经理李五全。“包工头”崔春庆2011年经人介绍给梁守民的工程公司搞土建,2011年至2012年在阳泉盂县二景煤矿,崔春庆带领的二三十名农民工辛辛苦苦干了大半年的活,按照出工天数和出工人数梁守民应该付农民工25万左右的工资,实际崔春庆只拿到了14.7万元,梁守民拖欠了农民工10多万元的工资。每次崔春庆拿工资都得提前和项目经理李五全申请然后才能从会计处领到钱。2012年4月梁守民借用西山煤电下属的西山金信第八公司的手续承包了古交镇城底项目。2012年4月8日“包工头”崔春庆又带领十几名农民工到古交镇城底矿搞绿化工程,到5月3日绿化工程干完,按照出工天数和出工人数梁守民应付农民工2.3万左右的工资,实际崔春庆只拿到了1.4万元,梁守民雇佣的项目经理李五权在绿化工程项目中私自从会计处领取农民工8000多元工资没给崔春庆。2012年5月4日崔春庆又带领的十几名农民工到古交镇城底洗煤厂赤泥岩矸石山治理项目干活,该项目由于发包方西山煤电古交镇城底矿的原因,未能正常施工,工人只得在工地滞留了大半个月,梁守民的项目经理李五权答应付工人基本生活费,但是一直也没兑现,崔春庆只得自掏腰包支付工人生活费。2012年9月14日古交镇城底洗煤厂赤泥岩矸石山治理项目开工,项目经理李五权主动给崔春庆打电话让工人来干活,“包工头”崔春庆又带领的十几名农民工到古交镇城底洗煤厂赤泥岩矸石山治理项目干活,干了一周左右,由于项目原因又停工,工人只好放假回家。10月6日项目开工一直施工到了12月3日。按照出工天数和出工人数梁守民应该付农民工435423元的工资,却一直拖欠工资不发,直到快过春节,“包工头”崔春庆没办法带领三十五名工人在古交讨要工资,在当地劳动局的调解下崔春庆只拿到了23.4万元,梁守民拖欠了农民工20多万元的工资。崔春庆拿到的23.4万元工资还是在梁守民和李五权强迫签了两份不平等的协议后才拿的,其中一份协议内容是让“包工头”崔春庆承担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费、柴油费、耗材费、共计188322元;另一份协议内容是让崔春庆承认古交工程款全部付清,负责盂县的剩余工程款一分不付。崔春庆为了让跟着自己干活的农民工能回家过年只得屈辱的签了协议。

二、政府职能流于形式,“为人民服务”成为空头口号

“包工头”崔春庆几番努力多次向梁守民、李五权讨要自己应得的微薄报酬根本无法拿到,只好请求山西省劳动监察大队出面维权!处于城市边缘、社会底层的农民工,劳动监察部门就是他们唯一报以希望的最后一棵稻草。然而几次三番的申诉,得到的答复总是“不归我们管”。到底是宪法赋予了你们不管的权利,还是政府赋予了你们不需要管的职责?那你们起码也有责任让这些忍受了无数次冷落、鄙视、推诿的民工们知道你们不管的理由吧!在这不屑的声音里,除了听出蔑视,还能听出权力的冷漠,最为关键的是能够看出一些人骨子里对底层群众的不仅仅是蔑视,更多的已经是从骨子里的恨意。我们根本感受不到我们的社会能够存在人权的气息,大抵这正是“不管‟的关键。在一个没有了公平作为根基的社会下,农民工们还敢奢望谁可以为了他们破釜沉舟的改变这个颓然的社会,换回一个公平、人权的社会呢?难道偌大一个国家,任何事情都得找到总书记、总理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吗? 一起农民工群体遭受欺骗、盘剥的血泪控诉和官员冷漠、求助无门遭遇维权难,折射出政府职能部门对履职意识的麻痹、对责任意识的淡漠,对服务意识的冷酷!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我们的政权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如果以广大农民工为代表的“无产者”体会不到自己作为无产阶级的主体地位,反而屡遭奸商、黑官的“专政”,那么这种被各种乌烟瘴气熏陶的“民主”,那种小团体、排他性的利益统治,不管叫什么名称,有没有“民主”两个字,都属于专制统治,是封建君主制的延续,属于被人类淘汰的政治制度。政府部门失去了为人民服务的灵魂,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请山西省劳动监察大队牢记:如果没有为民执政的能力,如果没有以民为本的思想,请保存自己残存的一点自知之明,趁早回家颐养天年,以免在正义的讨伐下搞得自己灰头土脸、声名狼藉!

三、通过“包工头”崔春庆的遭遇,我们的党、我们的社会应该反思什么?

利益是经济活动永恒的主题,当利益链被不正常的市场行为打乱的时候,如果社会没有了道德的约束,如果企业没有了责任和良知,如果维系人与人之间纽带的信任和良心被金钱击的粉碎,必然会出现被掏空的“豆腐渣”工程,必然会出现拿钱跑路的无良奸商,必然会出现繁华掩映下被冻死的民工,必然会不断上演扰乱社会秩序的群体事件悲剧。倘若一个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无法安身立命的群体,一个在社会主义体制下无法平等地享受尊严与平等的阶层,一个被金钱压榨、被社会遗忘的微弱角色在受尽伤害的时候,委屈得不到申诉,正义得不到伸张,还被傲慢虚伪的权力冠以“刁民”烙印的话,这还仅仅是社会的悲哀吗?到底是我们的人民素质低劣?还是政府部门的虚伪无能?还是体制制度的严重滞后?需要中央深刻反思!

农民问题不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始终都是我国的根本问题。历史经验表明,农民阶层不仅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发展的重要保证,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如何对待“三农”问题,如何改善“三农”发展空间,如何保障“三农”在社会发展中平等享受发展成果,是政府部门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遗忘了这个群体,忽视了合理的诉求,党丢掉的将是大量的“粉丝”,政府丢掉的将是维系政权的基础

本报2月13日讯(记者黄敏 陈新卫)根据海口市总工会的调查,由于各种原因,农民工权益保障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据调查,我市中小非公企业与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约不足30%。建筑、餐饮和商贸流通等用工流动性大的行业中,多以口头协议代替书面合同,对职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部分企业即使与农民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期限大多在半年至1年之间,造成了农民工就业的不稳定性。

超工时低工资情况普遍。农民工每天工作10至12小时相当普遍,一些企业以计件工资制为由,不按《劳动法》规定给付加班工资。绝大多数农民工的正常月收入不足1000元。一些企业以当地最低工资为标准测算计件单价,最低工资标准成为支付给农民工的标准工资。绝大多数非公企业没有建立与经济效益同步提高的工资增长机制,长期不给职工增加工资,农民工不能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企业拖欠工资现象依然严重。

社会保险参保率低。据了解,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不到总数的20%,工伤、医疗保险的参保率仅10%左右,绝大部分农民工还游离于社会保险的“安全网”之外。一些企业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逃避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

上一篇:酒与污水定律人生哲理下一篇:八年级历史上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