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权益调研报告

2022-08-21

报告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常见的事后总结方式,报告的内容,是以严谨、准确为特点的,有效的报告一般都具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农民工权益调研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农民工权益调研报告

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调研报告1

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的调研报告为了进一步维护我镇农民工合法权益,我作为镇工会主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紧紧围绕我镇农民工群体与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在6个村成立了农民工工会,现在有农民工工会会员1036人,其中男会员709人,女会员327人,我镇农民工主要有以下特点:

1、工作辛苦,待遇不高。由于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我镇农民工大多数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服务性行业,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体力劳动要求相对较高的行业中工作。

2、流动频繁,不稳定。根据一些用人工的单位反映,许多农民工临时工作的观念比较重,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给企业生产带来很大影响。

二、我镇对农民工管理和开展工作的基本做法:总的来看,镇党委、政府对农民工工作比较重视,镇工会结合我镇实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对提高农民工素质,发挥农民工作用,促进镇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制定用工培训计划,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素质。积极做好农民工的培训工作。一方面,积极探索,切实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定向培训,对农民工进行针对市场需求进行

培训。另一方面,注重加强对就业农民工的岗位技能培训。从提高劳动效能、安全生产的角度,要求农民工进行必须的职业技能培训,结合绝大多数用工单位工作需要,采取短期培训等措施,对企业新录用的农民工和用工单位协商,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初步形成了“先培训后上岗”的用工机制,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2、努力增强亲和力,让农民工体会到家的温暖。针对农民工群体年龄轻,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由于乡村情况,生活不方便,工作不塌实的实际,镇里及与用工单位上下齐动,积极做工作,着力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一是排忧解难,为切实解决好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及时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及侵害农民工权益的不法行为。二是逐步提高待遇,督促多数用人单位重视“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服务工作,设身处地为农民工着想。三是丰富文化生活。要求多数用工企业都能够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丰富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3、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一是抓组建,及时调整和建立党组织。采取多种措施及时掌握农民工党员情况。对建立党组织的企业,要求企业在招用员工时,加强教育引导,对农民工政治面貌一并进行登记,使农民工的党员自觉亮出身份,使他们离乡不离党组织。注重在优秀农民

工中发展党员,对那些在企业中工作安心、表现比较突出的农民工,通过企业党组织,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三、农民工群体工作存在的问题

1、农民工乡土意识浓厚,较难融入本地社会。由于多数农民工外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收入,最终还要返乡,因而对流入地没有归属感,往往在同乡之间抱团,加上部分本地居民对外来人员缺乏认同感,缺乏相应的社会关心,导致农民工群体一时都很难以融入本地社会。

2、农民工虽是弱势群体,但相关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民工整体文化层次不高,在市场上处于弱势,也往往缺乏合同观念和维权意识。同时,现行的体制主要侧重是管理他们,缺乏为他们提供相关公共服务的职能、子女教育、安全生产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对农民工覆盖率较低,暴露出相应的基本权益保障机制尚不够健全。多数难以享受恰当的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一旦发生劳资纠纷,农民工往往会蒙受损失,虽然劳动保障部门为此做了很多工作,但一时还难以完全解决。

3、农民工技术水平不高,与输入地经济发展存在结构性矛盾。农民工普遍缺乏基本就业技能,选择职业的余地少,多数以体力劳动为主,造成了一些工作岗位拥挤和不良竞争,随着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技术型岗位虚位以待。由于农民工的素质不适应,一方面,许多企业因招不到胜任

的员工而着急;另一方面,许多农民工被挡在了技术门槛之外。

四、几点建议:

1、要强化组织协调,实现农民工有序流动,适应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需要。各村应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统筹规划,明确责任,形成合力,协调作战。各村应围绕劳动力转移前的技能和法律培训、转移中的就业导向安置、转移后的跟踪维权服务这一工作链条,切实抓好各阶段、各环节、各部门的工作落实,使劳务输出群众自发的松散型向有计划,有组织的转变。特别是要创新思路,加大对民工的培训力度,把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培训纳入社会教育资源,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尽快建立健全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有针对性的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法律意识等综合素质,从而增强其择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提升农民工就业档次。

2、要配合联动,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本着“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协调、多方参与”的原则,各基层工会加大对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的力度,形成联动机制。不断深化维权措施,全方位依法提供各项维权服务,努力使农民工与正式职工享受到同等待遇和政策。提高劳动合同签定率。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和劳动管理。对严重违反

《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企业,要依法严肃处理。同时要依据政策法规,千方百计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再就业等问题,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和具体利益。加大对《劳动法》的宣传力度,并提供相关维护权益信息,教育农民工提高自身的法律保护意识。

3、充分发挥各基层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加大对修改后的《工会法》的宣传贯彻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的作用。首先是加快新工会组建步伐,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通过法定渠道维护职工的劳动报酬权,从源头上保障农民工的经济利益;并进一步健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制,促使劳动争议得到及时、公正、合理的解决。绝不能把工会当作企业发展的阻力和障碍,而应该端正指导思想,用工会的实际成绩告诉企业经营者:工会所维护的是整体利益,对劳方和资方来说可以达到“双赢”的局面。

第二篇:关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调研报告

农民工,主要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后,解脱了土地束缚的农村富裕劳动力,在农村中保留了土地和户籍,转移到非农产业,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特殊群体。重庆市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新兴直辖市,农村人口多,山地坡地多,外出务工的农民多,是重庆的市情所在。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结合重庆实际,在组建农民工工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当前我市农民工的基本状况

农民工是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而产生的,并随着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而不断发展。当前,我市农民工基本状况和主要特点有:

(一)数量规模:人员规模庞大,地域分布广泛

截止2005年底,重庆市共有农民工650万人,其中300万人在市内工作,350万人在市外工作。他们分布在全国各个地区,主要聚集在东部、南部沿海发达城市和中西部矿产资源型地区。农民工已渗透到各个行业,尤其从事以简单的体力劳动为主的行业。目前,我市农民工仍以每年40万人的速度递增,已成为与我市职工队伍数量基本持平的就业群体。从个例看:我市的云阳县有总人口127万,农村人口113万,占89%。农村劳动力58万,年新增2万。全县农民工达23万人。石柱县有农业人口44万,外出务工8.5万,占全县农民人数的5.2%,占农村劳动力人数的21.5%,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21%。

(二)个体特点:青壮年龄居多,文化水平偏低

农民工的年龄构成一般在18—50岁,平均年龄在29—30岁,平均受教育程度为7.5年。据万州区统计,该区农民工在区外务工的有276660人,而外来务工人员为88562人。这些农民工年龄均为18—50岁,以青壮年为主,40岁以下的占90%。文化程度以小学、初中为主,占农民工的7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1.3%。35岁以下的务工人员中,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50%以上,无职业技能者占41%。

(三)分布状态:血缘、地缘相连,行业分布集中

农民工外出务工多为自发组织、无序流动。从就业方式看,一是亲友和同乡介绍工作岗位,大约占75%;二是在劳务市场寻找工作岗位,大约占25%。同时,因政府组织的招聘会用人单位招工要求高、条件苛刻,少有农民工问津。以黔江区为例,该区共有农民工10万余人,有序输出的仅为4161人。近年来,由于一些部门的要求,加之用人单位为规避一些用人过程中的矛盾,通过劳务企业中介,以劳务派遣的招工方式在逐年增多。其实,也是实行的“劳务企业+包工头”模式,目前看来仍为亲友同乡介绍的翻板。

我市农民工的分布状况,以具有代表性的九龙坡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主要分布于建筑、服务、制造、零散用工以及个体工商户等五大行业。其中:建筑业占38%,服务行业占27%,制造行业占8%,零散用工占4%,个体工工商户及其它占23%。建筑业是我市的传统行业,十年前我市的农民工就有“百万大军”的说法。现在市内建筑企业的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90%以上。在制造业中的农民工,据国防军工系统调查,目前使用的2030名农民工人中,主要通过亲友、同乡介绍,少数为政府组织的就业培训招聘。主要分布在铸造、机加工、仓储、物业等部门,主要从事铸造、车工、油漆、搬运、清洁、绿化和基建维修等脏、累、苦、险和简单体力劳动为主的工种。

从年龄和岗位的联系来看,男性农民工中35岁以下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较多从事制造、物管等对形象、技能、知识有一定要求的岗位;35岁以上的则以从事建筑、工厂临时工等体力、勤杂岗位为主。女性农民工以30岁为界,30岁以下的多在商贸、餐厅、娱乐等行业从事服务工作;30岁以上的则以从事家政服务员、城市环卫工人等岗位为主。

(四)工作生活:脏累苦险都干,城市边缘游走

农民工总体文化程度不高、综合素质较低,对高层次就业岗位的选择余地较小,而且以非正规就业途径为主。绝大多数只能从事临时工、承包工、劳务工等技术含量低、脏累苦臭险等工作。重庆的农民工生活条件艰苦,普遍能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据万盛区的调查显示,一些企业在安全不达标的情况下依然要求职工坚持作业,按要求配备劳动安全防护用品的单位不到总数的30%,而配备了劳动安全防护用品但不达标的占80%。

在城乡之间,既不能享受当地的民主权利,也不能参与务工地的民主政治事务。成立了农民工工会的企业,农民工的工资政策基本兑了现。在私企里,都是老板说了算,农民工只有绝对服从,没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概念。

(五)分配保障:收入普遍偏低,工资拖欠难免

农民工的收入按工作强度、技术要求、个人能力的差别,从400元至3000元不等,大部分月薪在700至900元之间。10%的农民工没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水平,95%的农民工没加班工资,解除劳动关系也没有任何经济补偿。80%的农民工没有参加任何种保险,95%的农民工无带薪休假,工伤和职业病发生率钧比较高。农民工工作时间一般在12小时以上,有的多达15至17小时。生活开支一般每月在300至600元之间,开支水平与人口数、子女上学有很大关系。农民工薪资发放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从事临时工作,一般在完工后一次性发放,但可预支少量费用作生活费;二是从事相对固定的工作,如建筑行业每月发放一部份生活费,年末或工程结束后再发放剩余部份;三是从事工厂及服务行业工作,一般按月发放,但会以各种方式扣留一部分保证金。据南川市调查,每年上工首月,一般只借给农民工生活费,第二个月开始实发工资。服务业常常以服装押金为借口,扣留一部份工资。现在,明目张胆的拖欠工资的情况减少了,但少量企业对拖欠已经习以为常了。企业主普遍反映,不压点工资在手上,农民工就会产生“这山望见那山高”的念头,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大家都不认识,情不留人钱留人”。

没有奖金、住房公积金、社会福利、医疗保险,也没有法定的假日加班工资。农民工很少有劳动合同意识,大家不愿签,是因为觉得这样可来去自由。老板不愿签,是因为不愿承担责任。企业想方设法逃避参加保险,以降低企业成本,农民工想方设法拿到现钱,以达到工资落袋为安的目的。建筑行业大多由单位购买了商业性质的意外伤害保险,主要是认为价低、方便、实惠。

二、当前农民工权益维护状况

把农民工团结组织起来并切实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对于加强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进一步发挥工会在参与社会事务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权益尤其是劳动经济权益的维护工作。市委常委会多次专题听取农民工问题的汇报并作出重要批示。市政府经过深入的调研,制定了《重庆市进城务工农民权益保护和服务管理办法》。

重庆市的市情也决定了重庆市的工会工作要充分兼顾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点。在确立重庆市工会工作的整体布局时,要把工作对象的着力点放到农民工身上、把维权的切入点放到农民工群体,把工会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着重点放到农民工的整体和谐上。切实把进城务工的农民组织起来,加入工会组织,并进行有序的教育引导、培训帮扶、权益维护,不仅拓宽了工会工作的路子,为地方工会的发展找到了活力发挥的源泉,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竞争能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这正是工会工作与地方工作大局的融合点和着力点。

一是抓组建。联系实际、创新机制,把广大农民工吸引到工会组织中来。到2005年底,全市乡镇(街道)实现了农民工工会的全覆盖,部分区县已建立起了村级农民工工会(分)会;全市共发展了约110万进城务工的新会员。同时,突破了依托单位建立工会的组织模式,对组织流动、分散的农民工加入到工会中来进行了大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二是抓典型。形成农民工组建、教育、培训和管理的工作模式。不断探索建立教育、培训、关爱、组织和管理农民工的有效机制,把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作为保证企业发展、维护企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程来抓,用爱心凝聚人心,善待农民工,构建起企业和谐氛围。我们推广了广厦重庆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善待好、组织好、教育好、管理好”农民工的“四好”经验和做法。即:善待好——建民工之家,让农民工真正融入企业,构建起企业和谐氛围;组织好——建民工准入制,让农民工在企业的各种组织形式里生产、生活,实现农民工、企业双保障、双提升;教育好——建民工夜校,搭起农民工转化、提升平台,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管理好——建三级管理制,创新管理模式,造就一支有组织、守纪律、有技能、讲文明的产业工人新队伍。

三是抓维权。走农民工自发维权、工会维权、联动维权和城际工会协助维权的路子,不断探索建立农民工的社会化维权机制。

三、当前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一)当前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的主要工作和问题

重庆市从2003年开始建立农民工工会和发展农民工加入工会的工作。先后制定了符合重庆市及区县特点的农民工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的工作规范。对农民工工会的组建方式、程序、管理体制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对进城务工会员的权利义务、入会程序、维权程序、输出(输入)地双重会籍管理的方法和会费缴纳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积极向同级党组织汇报,争取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并依托区县、乡镇(街道)、村(居委)的行政管理组织和主管单位,建立农民工工会联合会(分会)。推行农民工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的目标责任制,建立定期向区县党委通报制度等措施,强化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努力形成社会化的建会格局。

总体来看,我市在农民工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工作上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成效明显。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重组建轻稳固,有框架无活动。主要问题在: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二是工会组织为农民工所做的维权工作力度不够,缺乏影响力和号召力。三是各级工会,尤其是乡镇(街道)工会缺乏干部编制,工作经费数量不足且不固定,开展工作难度大。四是工会干部履职难。五是乡镇(街道)工会组织架构建成后,多数未依托乡镇(街道)司法所形成农民工权益维护机构。六是工会自身组织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二)当前农民工劳动经济权益维护方面仍然存在的突出问题

农民工反映最为突出的问题集中在五个方面:劳动报酬得不到保障,随意拖欠和克扣工资现象严重;用工管理不规范,普遍不签或不知道签定劳动合同;生产生活无保障,人生安全有隐患;社会保障不健全,自我保护能力差;生活水准低,文化生活一片空白。

权益困境——权益缺失和权利侵害,在农民工中普遍存在。作为廉价劳动力,农民工与城市职工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权的现象并非个案。在日渐增多的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中,农民工的劳资纠纷、工伤保障等案例占有很大比例,对于超时劳动和试用期侵权的隐性劳动侵权问题还没有得到普遍关注。管理部门往往只看厂房不看人,只看挂图不问岗。除群体性大伤亡事故和人生安不全事件由政府出面维权外,对个人和不涉及人生安全的事件,几乎没人为农民工提供维权服务。

保障困境——无论是在输出地还是在输入地,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都十分滞后,工伤、医疗、失业、养老保险覆盖面都很低。绝大部分农民工都是在保障缺失的情况下,从事着相当艰苦甚至高危险的工作。对职业病的危害的无知,使本来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民工,在中毒甚至身亡的情况下,还认为是感冒、头痛、贫血等疾病。一些高危企业往往在职业病潜伏期解除合同,不续用,不返聘,从而达到逃避责任的目的。

经济困境——工资低收入与就业高成本,是农民工经济困境的典型表现。农民工一般实行单一的计件或月工资,没有正式职工的各类附加收入,以及城市教育、公共卫生、社保、住房等二次分配,使农民工的实际收入与正式职工相差甚远。除此之外,农民工尚有旅途开支、暂住证件、租房和医疗等,构成比远远高于市民的就业成本。

就业困境——农民工就业多处于劳动密集、价格低廉的低端行业,从事领域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采掘业、建筑业等技术含量低、市民少有问津的行业。这些行业的进入门槛低、供大于求,就业岗位很不稳定。部份企业尤其是小经营户与农民工的劳动关系多是“口头合同”、“一边倒合同”、“霸王合同”,农民工只有单方面的义务,没有相应的权益。个别雇主违规制定劳动管理制度,成为惩罚民工的依据。有的民工辛苦工作一年,到年末却分文没有,要告状又缺乏依据。每到这种情况,要么忍气吞声,要么采取极端行为,导致犯罪案件的不断发生。

精神困境——农民工游走在城乡的边缘,脱离了农村,但融不进城市。既不能享受当地的民主权利,也不能参与务工地的民主政治事务。在成立了农民工工会的企业,农民工的工资基本兑了现,对农民工来说已是大喜过望,一般不再奢望参与企业、实行民主管理了。在私企里,都是老板说了算,农民工只有绝对服从,没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概念。受访民工50%不愿把户口办到城市;自卑心理严重,对市民缺乏信任。农民工总体比较关注实际利益,最关心稳定的收入和税费减免,最希望政府做的事是平等的待遇和合法的处理,最需要的服务是培训、维权、子女教育。而这一切涉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课题,都面临着城乡间的巨大差别,几乎在短时间都难以解决。

由于农民工组织化程度不高,对农民工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效果尚不明显。一是农民工自身认识不足、自觉性不高。二是政府投入不足,定点机构积极性不高。三是培训机构发展缓慢,生源得不到一定的组织体系的保障。

四、当前制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主要原因分析

1.在政府管理、监察与服务方面,监管力度不够是成为滥收费、滥罚款、滥摊派的主要对象。

农民进城经商手续多、收费多、卡拿多,以及搭车收费、变相收费等,都极大地挫伤了农民进城就业的积极性,加大了城乡隔阂。同时,目前尚未形成健全的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和完善的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对农民工的组织、管理、服务、维权等管理体系有待健全。农民工难免在城市间无序流动,造成更高的打工成本。目前,工商、公安、建委、教育、计生、劳动等部门都围绕农民工的服务管理制定了不少具有积极意义的意见和措施,并取得了好的成效。但各自为阵,互不通气,缺乏整合,重复登记。一些本该由劳动部门仲裁的劳务案,由于推拖,最后成为法院审理的民事案件,也影响了对农民工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2.在农民工自身素质方面,来自农民工自身的局限也是农民工权益缺失的重要原因。

巫溪县总工会在调查中发现:受传统观念影响,农村人口长期在落后封闭的山村生活,形成了各种相互牵连,相互依存的社会观念。人们不愿为一些权利纠纷而严格依法处理,伤及这种社会关系。倒是愿意放弃一些权利,赢得一些情理,以改善同周边的社会关系。这种传统意识,使适应工业社会的民工既不能以传统方式保护好自身利益,也不能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民工权益保护的经济动因是打不起官司,输不起时间。从劳动争议的解决到拖欠工资的追讨,如通过正当途径解决,历经时间很长。民工的标的一般在几百到几千元之间,除涉案较大的工亡案件外,很少通过仲裁和诉讼程序解决。法律救济的高成本使民工理性地回避事后救济。这种恶性循环必然导致民工权益保护状况每况愈下,两手空空就业乏力。

3、农民工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基本没有正规的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微乎其微,就业渠道狭窄,在劳动力竞争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不能满足企业对熟练技工的需求。

培训工作虽已起步,但效果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一是认识不到位,担心受培误了挣钱;二是经费投入不足,定点机构培训积极性不高;三是培训机构发展缓慢,设施、场地、师资力量均严重不足,在生源上得不到基层政府的支持配合。有的企业以试用为名盘剥农民,试用期结束后,就借口走人。打骂、搜身、限制人身自由等屡见不鲜。农民工往往觉得工作难找,常常忍辱负重,对于各种无理要求不抵制、不申辩,致使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

五、关于工会协助党和政府,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真正抓出成效的措施与建议

1、积极协助推动建立完善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

工会要协助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保障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列入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到全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努力创造有利于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法律、政策和制度保障,建立起保障进城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要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保证劳动安全和规范的劳动关系为前提,重点解决收入分配、防止拖欠和解决低收入问题,建立工资支付保障、欠薪报告公示、工资支付监控、工资正盛增张机制。在劳动安全卫生上,健全企业全面负责、安全承诺、市场准入、安全信用评价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以切实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保障落实进城务工人员享有《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选举和被选举权利、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权利、劳动权利和受教育权利等。可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考虑进城务工人员的代表。

2 、明确工作重点,改进和创新组建方式,建立和完善组建农民工入会长效机制,扩大工会工作对农民工的覆盖面,增强工会组织对农民工的凝聚力。

农民工组织模式亟待规范,应是一种由输出地发展,“社区+企业”的管理模式。即从村抓起,由村工会统一登记造册,核发会员证。协助政府有组织地、整建制地输出,完善指导和维权的工作。在输入地,凭会员证接转组织关系,对成建制引进的农民工,或有工会组织的企事业单位,组织关系归企业工会管理。零散用工归属社区工会管理,社区暂未建工会的,归区县工会直管,接收单位不得拒绝接收。用人单位无工会组织,由县(镇、乡)总工会接转,并将其划转到具体的基层工会管理或代管。建立乡镇(街道)总工会,重点将农民工纳入工作范围和议事日程,落到实处。不断探索建立符合重庆特色的农民工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模式,创新农民工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的方法和途径,积极倡导采取适应农民工群体特征的工作方法。在对容纳农民工较多的系统、行业和基层工会的考核时,把农民工加入工会的工作做为主考指标。将农民工的会员发展工作作为城区企事业单位工会组织自身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农民工入会率未达85%的基层工会,坚持各类先进评比的一票否决制。推广民工夜校,加强了对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让农民工既有城市生存、生产的知识技能,更有文明社会的道德法制观念,促进农民工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也较好地解决农民工的8小时以外的管理难题。

3、加强工会维权机制建设,在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是通过劳动安全健康教育,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积极鼓励农民工勇敢地站出来,理直气壮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二是以乡镇(村)农民工工会为依托,有组织的鼓励培养基层农民工工会维权。依托乡镇的司法所建立农民工权益维护的工作机构,建立农民工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的绿色通道,将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纳入全市的法律援助体系。依托地方驻外农民工办事处建立农民工综合维权服务机构,并有效地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劳动就业、劳动工资、劳动保险、劳动保护等权益维护事宜。三是有效地整合工会内部资源,充分利用工会全国一体的组织网络,通过城际间工会组织的力量,为输出地农民工提供维权途径。通过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周边县市工会合作,定期通报情况,代为解决农民工维权事宜,不断完善提高工会的维权能力。四是充分发挥工会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推进社会各方对农民工问题的关注与支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对政策法规、典型案例进行广泛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有力的舆论氛围。

(四)以维护农民工劳动经济权益的具体事项为抓手,切实为农民工办实事,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

制作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劳动合同范本,建立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台帐,重点以解决劳动经济权益的热点问题。着力手为农民工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规范对劳务企业的管理,避免劳务企业在包工头之上形成一个新的盘剥阶层;综合运用政府在管理、监察与服务方面的职能,整合政策、程序,将对农民工的管理、服务工作纳入区县、乡镇(街道)政务大厅的一站式服务项目,一次性予以解决。广泛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对农民工做好矛盾化解、疏导和教育工作;引导农民工积极参加“创争”活动,帮助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

(五)整合工会资源,做大做强“关爱民工,共筑和谐”系列活动,将其打造为“送温暖工程”一样的品牌。

去年以来,我市集中部分行业开展了“关爱民工,共筑和谐”系列活动。目前,在市建设系统直管的100多家企业和20余个区县广泛开展,并向工业、交通等行业延伸。这一活动因其主题鲜明、影响广泛、易于操作,受到党政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工会具备广泛的工作网络、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通过开展“关爱民工,共筑和谐”系列活动的实施,切实通过全会的积极行动,在全社会营造起劳动者是一家,共建和谐奔小康的氛围。

第三篇:以法律援助维护农民工权益调研报告

以法律援助维护农民工权益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以法律援助维护农民工权益调研报告2010-06-29 18:31:32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以法律援助维护农民工权益调研报告以法律援助维护农民工权益调研报告(2)农民工权益维护和保障是党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政策的具体体现,是新时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市**区按照《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和《法律援助条例》等政策法规,坚持机制和工作创新,通过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和“急诊大厅”等方式,形成了农民工维权法律应急机制和部门联动协作机制,确保了法律援助工作的实际效果,得到了受援农民工和社

会公众的广泛好评。

一、主要做法

创新法律援助机制。该区依托区司法局和各乡镇成立了12支农民工法律援助应急服务队,招募队员43名,在妥善处理农民工法律援助突发事件时,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出击、有效控制、妥善处理”,切实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完善法律援助工作网络,畅通农民工法律援助申请渠道。该区先后在区总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看守所和各乡镇(街道)建立了16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各村、社区设立了法律援助联络员,聘请联络员115人,做到工作网络“横到边、纵到底”,极大地方便了群众。2008年2月1日,某镇20多名农民工为了向建筑商讨要工资,扬言要用装载机将建好的房屋推倒,区法律援助中心当即启动应急预案,派出法律援助工作者赶赴现场调解,成功化解了这起一触即发的“推房维权”暴力讨薪事件。

设立法律援助“急诊大厅”。利用

148法律服务热线,设立农民工法律援助受理、咨询、投诉24小时热线电话,每天安排一名法律工作者到法律援助中心受理大厅“坐诊”,为来电来访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指导其依法维权;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困难群众,帮助其申请法律援助,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免费法律服务。自去年2月18日启动该项制度至今,共接待法律咨询事项116起,接待来电来访173人次,免费代书8件,帮助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45人次,接受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9件,化解重大社会矛盾3起。去年5月《四川法制报》以《法律援助设“急诊”,现场为群众“把脉”》为题用较大篇幅报道了该区的经验和做法。

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通过简化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申请、审查、受理程序,扩大案件受理范围,在区法律援助服务中心专门开辟了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实行24小时内受理制,做到“当

即接待,当即受理”。对农民工申请工伤赔偿、支付劳动报酬等维权求助事项法律援助不再审查经济困难状况。2006年至今,通过法律援助“绿色通道”途径快捷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556件,办结率达100%。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区司法局与区法院采取以案说法、法律咨询、专题法治讲座、发放资料等形式,到农民工集中的乡镇、建筑工地、企业向农民工宣讲民事诉讼法、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法律援助条例等法规以及相关的政策,教育、引导他们合法理性地表达利益诉求,增强自我维权意识和能力。2008年,共举办农民工法律宣讲活动6次,发放农民工维权的各种宣传资料5000份,受教育农民工达3000人次以上。宣传培训提高了农民工对法律援助的知晓度和维权意识,深受农民欢迎。

开展主题援助活动。积极开展法律援助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充分发挥法律服务人员的作用,为农民工提供优质、

便捷的法律援助。2008年8月1日,该区人力资源市场成立后举办的首场企业招聘会上,区法律援助中心指派法律援助律师到场,现场接受农民工的法律咨询,指导农民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开展法律援助惠民活动。为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该区每年元旦、春节期间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开展为农民工“讨工钱”的专项法律援助活动。仅2008年春节期间就为101名农民工追讨欠薪万余元。

提高农民工法律援助实效。通过由区司法局与相关部门协作的农民工维权协作机制,采取协商、调解等非诉讼方式化解纠纷的法律援助新机制,提高了法律援助效率,降低了维权成本,有效预防了群体性事件,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关注。2007年3月7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在《“两会”特别报道》节目中,追踪采访了**区部门协作、用非诉讼方式在一周内为111名农民工追索回万元

工资的案例,对该区法律援助工作进行了全方位正面报道。

二、主要问题

在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帮助和法律援助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法律帮助需求上升,法律援助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和“试验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民工的数量逐年增加,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损害农民工权益等现象短期内难以消除,同时,农民工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农民工法律援助需求随之加大。据统计,该区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中,农民工请求工资报酬和工伤赔偿占全部农民工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农民工因民事维权引发的社会矛盾已有显现,暴力维权、“另类维

第四篇: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调研建议

一、农民工是工人阶级新成员和重要组成部分,应享有城镇职工同等权益和保障

(一)农民工的界定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形成的特殊的劳动力群体。对农民工的界定,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从劳动关系看,包括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也包括尚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形

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务工人员;从产业分布看,大部分集中在第二产业的建筑、采掘、纺织、制造等行业,以及在第三产业的商业、餐饮、服务等行业的务工人员;从就业方式看,部分在国有、集体单位正规就业,大部分是在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以及在国有、集体单位里短期临时性就业、非全日制就业、劳务派遣就业、分包生产或服务项目的外部务工人员;从与城镇的联系看,包括“离土又离乡”进入城镇的务工人员,也包括“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乡镇企业务工人员。

(二)农民工的地位和作用

农民工初步具备了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一是农民工与社会化大生产紧密相联,掌握和运用现代生产技能,成为我国产业工人中的生力军。二是农民工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他们的劳动时间、劳动对象以及所创造的价值主要在城市,其收入形态是货币而不是实物。三是农民工既受到机器大工业生产规则和社会化大生产秩序的约束,又受到工业文明与城市文明的熏陶,已与传统的产业工人日益融合。

农民工作为工人阶级新成员,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巩固了工农联盟,扩大了党的阶级基础,增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为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农民工队伍的发展趋势

在数量上,农民工队伍规模将继续扩大,但增速趋向平稳。目前,我国有1.2亿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已经占全国职工总数的一半以上。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第

二、三产业和新兴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从事简单技能工作的农民工的需求将增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会就地转移为城镇居民;随着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逐步打破,农民工在城市有相对稳定的职业、收入或固定住所,这一部分人的数量也会逐年增多。但是,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受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城市承载能力的限制,以及受农民工自身素质和个人愿望的影响,一些农民工在城市“进得去、留不住、融不入”,又将返回农村。在素质上,农民工是农村劳动力中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群体,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不断提高,开始逐步完成从农民向工人的转型。

总之,农民工已经成为工人阶级新成员和重要组成部分。要从培养新一代工人阶级、培养新一代城市市民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使他们与城镇职工享有同等权益和保障。

二、农民工权益的实现情况

(一)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成效

一是农民工的社会政治地位逐步提高。各地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农民工政治待遇的落实,有些农民工在企业中入党、入团,有的当选为职工代表、被评为优秀员工、成为生产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有些省、市外来农民工当选为镇、市人大代表。在2005年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中,有21位是农民工。二是农民工进城就业的体制性障碍逐渐削减。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体制逐步被打破,户籍制度对于农民工进城就业的制约逐渐减弱。三是农民工就业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日趋改善。多数地方城市政府逐渐取消对农民工防范性政策,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职业工种限制等,尊重和善待农民工的政策、社会环境已初步形成。四是农民工权益保障情况日益好转。劳动合同签订率有所提高,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等状况逐步扭转,劳动保护和生产工作环境逐渐得到改善,其子女入学乱收费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五是农民工对自身享受权益情况满意度上升。多数农民工对党和政府有关农民工的政策及地方政府为他们所作的管理、服务比较满意。

(二)工会组织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主要做法

1.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把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摆在工会工作的重要位置。中国工会十四大以来,全总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切实维护好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重要指示和温家宝总理有关农民工问题的批示精神,坚持“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会工作方针,对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多次进行专题研究,做出部署,发出文件。全总多次向党中央、国务院反映农民工权益保障方面的问题,从源头上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工会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提出议案、提案,反映农民工的呼声和诉求。各级地方工会积极推动党委、政府把农民工权益保障纳入重要议题,配合人大执法检查,政协组织视察,与有关部门共同推动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解决。

2.积极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提供组织保障。各级工会把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和

第五篇:维护民工合法权益调研报告

20xx年4月29日、5月19日、6月3日三批川籍民工共176人分别向xx县政府及劳动监察部门反映其工资被拖欠,导致百余名民工滞留xx,形势严峻,xx县按照市长朱广平和市长助理、市政府秘书长李中杰的重要指示,积极行动,精心部署,坚持依法处理,最终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得以快速化解矛盾,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维护。

一、案情

国家电网重点工程晋东南——xx——荆门特高压线工程途径xx。20xx年10月23日,发包方河北省送变电公司与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石垭建安总公司(以下简称“建安公司”)签订了工程承包合同。20xx年4月,建安公司授权岳池县江华为项目经理,设立项目部,具体负责施工事宜。随后,该项目部在四川省招录民工,民工由8位民工班长带领,劳务派遣至xx县皇后乡施工。工程发包方、承包方、项目部和施工队均非xx县境内法人。

20xx年4月29日,四川省美姑县28位彝族农民工到xx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反映施工队共拖欠其工资9万余元。县劳动监察部门立即致函四川省劳动保障厅,请求协查,并向发包方下发劳动保障监察建议书,建议暂停拨付施工队工程款。5月6日,28位少数民族民工终于从发包方项目部暂扣工程款中领到工资9.076万元。5月19日,又有44名川籍民工到县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反映因家乡发生地震急欲返乡,但其工资未能兑付。县劳动监察部门再次出击,经不懈努力,5月26日,劳动监察部门将16.5万元工资款发放至44名民工手中。

真正的考验其实才刚刚开始。6月3日,县劳动监察部门再次接到报案,称建安公司法人授权项目经理江某于5月25日去向不明,导致多名川籍民工无法领取工资,现有104名民工滞留xx。县劳动监察部门在迅速立案调查的同时,立即向县委、县政府报告。

面对104名川籍民工滞留xx的严重事态,xx县沉着冷静,积极应对。一是高度重视。县政府在了解事情原委后,迅速向市政府报告有关情况,请求支持,市长朱广平立即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千方百计解决好欠薪和滞留问题。县委书记赵景然、县长鄢国宾得知情况后,指示有关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尽快予以解决,要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工作情况,并明确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指挥,具体负责。二是措施得力。6月10日上午,县政府召开会议,常务副县长汪天喜要求政府办、公安局、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积极行动,深入调查,采取得力措施,依法从快处理。要求公安部门立即行动,经调查发现有违法行为的,依法立案侦捕,每天向县政府汇报行动情况;劳动监察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督促协调,树立“宣传、劝告、协调也是执法”的观念,积极宣传法律政策,督促工程发包方在未找到项目部经理江某之前尽快垫付104人的工资,动员8个民工班长协助做好民工稳定工作,并责成项目部保证解决民工临时生活安置问题;施工所在地皇后乡政府协助县政府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工资讨要和民工安抚工作。另一方面,xx县及时与岳池县取得联系,要求迅速派人来召协助。三是解决彻底。6月10日下午,事情迅速取得重要进展:第一是发包方同意预先支付工资总额的一半,约45万元;第二是公安部门经调查取证,认为江某涉嫌合同诈骗,决定立案查处;第三是岳池县政府同意迅速派人来召协助解决问题。6月11日,经过努力协调,积极协商,问题最终得到圆满解决:工程发包方和农民工代表达成协议,发包方、项目部同意垫支85万元用于民工工资发放。从当日起,104名民工怀揣血汗钱分三批由劳动监察部门统一购票并护送登上火车,陆续返乡。

二、思考

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xx县的努力,从4月29日起至6月11日,共有176名民工的拖欠工资合计170.576万元被追回,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和保障。但在整个执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疑难,暂时还无法回避和解决。

(一)违法行为发生地执法部门管辖存在障碍。依据《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行政执法部门管辖,xx县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可依法对拖欠民工工资的项目部进行处罚;但是,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劳动保障监察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管辖。本案用人单位项目部作为二级法人,应依法承担拖欠民工工资的法律责任,可是项目部在四川省岳池县境内,xx县劳动监察部门虽是违法行为发生地的执法机关,但不是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执法机关,按照劳动保障监察法规规定,没有法定管辖权,从实际情况来讲,也不可能直接到四川省境内开展执法活动。这样,违法行为发生地的xx县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对该违法行为的监管就出现了管辖障碍,不能依法采取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措施,民工拖欠工资不能依法予以强制追回。因为执法手段过于单一和软弱,仅靠宣传、劝告和协调,毕竟不能有效地解决所有问题。

(二)制度存在缺陷。国家电网工程没有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一旦出现工资拖欠问题,不能有保障地及时支付拖欠工资。

(三)缺乏全国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信息联动平台。由于没有全国性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信息平台,在执法过程中遇到疑难和障碍时,信息不能互通,工作不能联动,执法障碍不能迅速消除,不能有效制约须承担责任的企业,工作效率和质量得不到提高,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能及时有效的予以保障。在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今天,在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过程中,绝对是一个遗憾。

三、建议

(一)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法律法规体系。有关立法部门应针对法律法规中的模糊地带或冲突,及时予以修订和完善,清除执法障碍,使其更有操作性和实践性,便于监管部门严格执法,依法办事。

(二)尽快建立国家电网工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增多,尽快建立电网及其他领域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迫在眉睫。这一点,可以参照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的有关制度,一旦遇到类似问题,可动用保障金支付农民工工资。

(三)建立全国性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信息平台。企业不管在哪里违法,监管部门都能快速反应,予以制约,促进工作联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对违法企业施以高压态势,便于采取更加有效的惩治举措,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更加有效地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上一篇:内墙墙面漆施工工艺下一篇:南师毛中特考研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