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权益保护探析

2022-08-21

第一篇:农民工权益保护探析

探析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作者:作者:郑州市中原区法院 韩战杰发布时间:2011-11-02 08:36:48

一、农民工权益的保障现状——形势艰巨,责任重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规模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每天从事着这个城市中最脏、最累、最险的工作,却拿着微薄的工资。为了这微薄的工资,他们很多人牺牲了自己健康,有的甚至失去了自己的生命。随着城市化发展的加快,农民工的数量还会逐步增加。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工的群体权益保护问题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在实践中,仍然普遍存在着拖欠工资、超时工作、安全无保障、工伤无保险等损害农民工权益的现象。

(1)2009年7月,河南新密农民工张海超为证明患职业病——开胸验肺。

(2)2010年1月12日8日,新华报业网-南京晨报, 南京市宁溧路与大明路交界处40名讨薪民工上高架桥讨要说法......

(3)2010年2月,河南电视台某频道报道,三名农民工过完年到郑州打工,被雇下窨井疏通管道,无任何安全保护措施,结果下井两人,一死一伤。

不必列举更多的例子了,打开任何一个搜索引擎,输入农民工讨薪,你将看到有关农民工的悲惨事实扑面而来。面对人数日益增加的农民工群体,面对仍受损害的合法权益,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如果不妥善解决好,恐将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保障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二、农民工权益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社会保障问题

——工资较低且常被拖欠。农民工虽然干的是最脏、最累、最险的活,但工资待遇与他们的劳动付出不成正比。农民工的工作条件一般说来是比较差的,但工资水平却一直以来都较

低。然而,即使这点微薄的工资公民工却常常那不到手,这一点我们在上文的案件中已充分认识到了。

——历史体制结构对农民工保障的限制。由于受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国务院出台的很多法规,诸如《失业保险条列》、《工伤保险条列》及《工资支付暂时规定》等,都将众多的农民工抛弃在了社会保障的安全网之外,甚至出现法律冲突或不衔接等问题,使之权益无法保障。如在实践当中,由于农民工的工作不稳定,流动性比较强,法律与现实需要常常出现脱钩的想象。

——没有建立农民工权利保护的长效机制。对农民工权利的保护应该是一贯的,不应该是今天通过领导出面解决某个问题,明天又通过突击检查来解决另一个问题。否则会使农民工的权利保护处于不稳定状态,今天权利得到了保护,明天又被侵害了。

——对侵权行为处罚力度不够。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为政府对侵权行为的处罚提供了一个弹性的空间。根据公共选择的理论,政府同样也是经济人,具有自利性,政府所作的行为也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那些侵犯农民工权利的用人单位可能就是政府的税收来源大户,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只对侵权单位给予警告或处以比较少的罚款,很少吊销或扣押其营业执照。这样,由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欠薪的“成本”很低,从而使欠薪行为不仅有“理”而且有“利”,并呈蔓延势头。 

(二)法律救济问题

——诉讼程序繁琐。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必须先进入劳动仲裁程序,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服的,才能提起诉讼。算下来,农民工打一个劳动争议官司,最少需要一年的时间,而现实中农民工打这样的官司往往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诉讼费用过高。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在其发行的《中国农民工维权成本调查报告》显示,为了索要不足1000元的工资,完成所有程序,农民工维权需要直接支付至少920元各种花费,综合成本在3420元-5720元之间,如果提供法律援助,则成本最少要在5000元,最高将超过9000元。 可见,农民的维权成本已经远远超过了其维护的权利本身的价值,许多农民工会因诉讼费用过高而在诉讼维权面前却步。

——判决执行力不够。有些农民工“费时、费力、费钱”地打赢了官司,却落的个空欢喜一场,欠薪单位往往以资金短缺为由,拒不兑现生效的判决。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已经破产,确实无理支付,这就需要社会予以一定救济。

三、抓根本 多举措——依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完善立法,建议在发生劳动纠纷时就劳动者是否签订合同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目前关于劳动争议的法律规定,其发生诉讼时的举证责任分配,是适用的“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举证原则,如此,劳动合同就成了农民工依法维权的唯一依据。然而基于目前的企业强势,农民工弱势,社会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现实情况,使得农民工在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时,往往企业是不会与之签订劳动合同的,有的仅仅是一个口头协议。面对这种情况,农民工为了生计,几乎没有任何的选择的,劳动合同在此仅仅成了一个梦想,这就为漫漫维权路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就为一系列的悲剧发生埋下了隐患,就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埋下了隐患。根据该院开通“涉及农民工工资案件集中办理月电话咨询热线”的统计,在所接到的电话咨询中,有98%的咨询问题都是追讨欠款的,有2%是咨询管辖及社会保险等其他问题的。在追讨欠款的咨询中,有95%是农民工个人追要拖欠工资的,有5%是由包工头追要拖欠工程款的。在对农民工个人咨询电话的统计发现,几乎99%的农民工都没有与用人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所有的仅是一个口头约定。

因此,建议在发生农民工与用人企业发生劳动争议时,在举证责任的分配上,由劳动者个人对劳动内容、劳动场所进行举证,对于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举证证明,用人单位拒不提供劳动合同的,认定劳动合同存在,并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这一规定,有利于以法律的手段促使用人单位主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从而在源头上避免了纠纷的发生。

——在简化司法程序上,实行涉及农民工工资案件“绿色通道”。对于农民工,可以适用诉讼费用减免的规定,在农民工起诉时,不需缴纳诉讼费用,诉前财产保全也不需缴纳保证金,以保证农民工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进行维权。另外,应当建立律师的法律援助计划,由律师无偿的为农民工进行法律援助。

——建立农民工工资制度监管的长效机制。在建立健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要建立帮助农民工讨薪的长效机制。政府要对企业的工资发放进行统一的监管,可以考虑在银行为企业专门开立农民工工资账户,企业按时将工资存入账户,由政府统一发放工资。

——加大劳动监察的力度。建议劳动监察部门严格执法,加大对欠薪行为的处罚,除责令欠薪企业补发所欠工资外,还必须支付法定数额的赔偿金。现在,《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已对这一条做出了规定。另外,对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应当加大罚款的力度,建筑法建议稿建议将这一数额最高可处以30万元的罚款。

——加强法律宣传。农民工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法律观念不强、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缺乏权利观念。这是农民工权益屡屡受损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当大力拓宽劳动保障普法宣传渠道,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 ,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相关法制宣传活动。增强农民工依法维权的意识。

四、加强部门沟通,建立立健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协作机制的意见和建议。

——与其他单位加强沟通,建立互动机制。可以与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工商部门、公安机关、司法机关、民政部门等加强沟通。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农民工争议案件的源头处理部门,司法部门给以给予司法建议和法律援助,从而在源头上杜绝纠纷的发生。对于违法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企业,相关部门应依法给予相应的制裁。同时,应充分发挥律师协会的作用,利用其专业优势,在需要时为农民工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并形成长效机制。——成立专门审理涉及农民工工资案件的速裁法庭。速裁法庭应当突出一个“快”字,即快立、快审、快结、快执;做到一个“缓”字,即经速裁法庭审理的案件,诉讼费、执行费一律缓交。

第二篇:工会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劳动经济权益维护的路径探析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亦是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在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结构重塑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对我国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功不可没。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新生代农民工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他们的劳动经济权益受损现象严重,作为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基本职责的工会组织维护该群体的劳动经济权益责无旁贷。主要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劳动经济权益受损的表现,并从工会的视角探讨通过扩展工会组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覆盖面,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组织化维权的能力;通过开展职工素质工程建设,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基本素质和技能水平;以及通过构建覆盖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工会服务体系,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归属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工会;经济权益;维护

中图分类号: F249.2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4-0557-03

近些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早期,学者对这个群体的称呼是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1]。之后,于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2]。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2014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73亿,相比2010年全国2.42亿农民工,净增 0.31亿。另据人社部统计,2014年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已占农民工总量的70%以上[3],所以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已达1.9亿,俨然已成为一个很庞大的群体。他们也确实在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结构重塑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权益受损严重,所以说对该群体权益缺失的表现进行分析研究,并探析工会的作用极具现实意义。

1 新生代农民工劳动经济权益缺失的表现

1.1 就业受到歧视

劳动就业权是劳动者赖以生存的权利,对于新生代农民来说,更是如此。根据调查报告显示,87.3%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务农经历[4]。因为这批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是生在农村长在城市,他们对农村和农业既不熟悉,也没有务农的愿望,他们更希望在城市里寻求就业机会,甚至其中一部人宁可在外面漂着也不愿意回到农村去。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时常常受到歧视,主要表现在就业机会不平等和就业过程劳动合同签订率低2个方面。

一是就业机会不平等。由于我国的二元户籍制度,在城市生活但没有城市户口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时先天处于不平等地位,我们经常看到人才招聘市场上一些岗位明确规定只招录本地户口居民。这种人为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会导致不同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人员的就业待遇与就业条件产生很大的差别[5],同样也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范围很受限制、职业分布非常单一。虽然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而言),据统计,新生代农民工高中以上学历的人数比上一代农民工高19.2%[6]。但是与城镇居民教育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以至于新生代农民工只能在诸如制造业、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次级劳动力市场就业,根据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中,39%从事制造业,14.5%从事建筑业,10.1%从事批发和零售业,10%从事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7-8]。处于次级劳动力市场上的工人往往工资低,工作岗位“死无出路”,没有什么晋升机会,工作没有多少保障[9]。二是就业过程中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低。从2009―2013年这5年的调查数据来看,将近60%农民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10]。这往往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在权益受到侵害,如拖欠工资、发生工伤等情况时,他们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维护。

1.2 劳动报酬缺乏保障

劳动报酬权作为劳动权利的核心顾名思义就是劳动者通过劳动合法取得报酬的权利,也是一般劳动者重要的经济来源。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打工获得劳动报酬是其在城市生存下来依赖的主要经济来源。可现实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权很难得到保障,甚至受到侵害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工资水平低、同工不同酬和被拖欠甚至克扣工资等方面[11]。

首先,新生农民工工资水平低。虽然与在农村务农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工作薪水还算不错。但是与城市职工相比,他们的工资水平却很低。况且农民工从事的多是城市居民不愿意干的“3D”工作[dirty(脏),difficult(累),dangerous(危险)]。据2010年深圳市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月收入还未达到该市市民的1/2[12],差距非常明显。据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公布,2013年上海市外来农民工家庭人均现金收入为29 707元,其中工资性收入24 595元。而同期,上海居民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3 851元,其中工资性收入28 518元。虽然根据统计,单从工资性收入看差距不大,但是家庭人均收入差距却很大,而且还要考虑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里的住房成本、教育成本、医疗成本等等,其收入差距就更加悬殊。

其次,新生代农民工遭受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也很突出。同工同酬,简言之,就是从事同样的工作获得相同的劳动报酬。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亦有明确阐述。但现实中,很多用工企业和单位往往会参照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来确定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收入,而对于本地职工工资待遇却另算,而且堂而皇之认为这是合情合理的。据2010年广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状况调查显示,近半数人反映,同工不同酬是其受到的最大的不公正待遇[13]。此外,我国很多企业存在大量劳务派遣工,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占比不少,在这些企业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更是十分突出。即使在国有企业中,城市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也要比农民工高出很多[14]。

最后,新生代农民工资被拖欠、克扣的现象也时常发生。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输入“新生代农民工工资被拖欠”,会看到相关搜索结果有一百多万条,上面有各种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克扣的报道。而且,我们经常注意到,每到春节前后,农民工工资问题就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据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1―2014年,外出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除2012年稍有回落,为0.5%外,其他3年基本没变,一直保持在0.8%。而建筑业一直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多发地,2014年建筑业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为1.4%,2013年无数据,2012年为1.5%,2011年为1.9%。而且2014年的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人均被拖欠额不降反升。2014年人均拖欠9 511元,比2013年增加1 392元,增长17.1%。[15]另据相关调查研究,一位新生代农民工在谈到收入时说:“我这几年打工换了不少工作,由于我文化低,老板欺负我,他们常常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来拖欠克扣我的工资”[16]。

1.3 休息休假难以保障

休息休假是指劳动者在国家规定的法定工作时间外自行支配的时间。现实中就连普通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的落实都不尽人意,新生代农民工休息休假更是常常被忽视。我国很多企业根本不顾国家法律规定,随意延长农民工的工作时间、增加他们的工作强度。据报道,上海一家企业的工人每天工作15~16 h且全年无休,每天22:00以后才有10元/h加班费[17]。半月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2011年第12期关于“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尊严感的四大因素”的调查中也显示,七成以上新生代农民工每天工作超8 h,其中近三成(29.1%)每天工作超过11 h。根据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也可看出,近3年来,日工作超过8 h的农民工比重,2012年为39.6%、2013年为41%、2014年为40.8%,数据非常惊人;如果再看周从业时间超过44 h的农民工比重来看,2012年为84.4%、2013年为84.7%、2014年为85.4%,更是可以看出农民工的工作时间之长、强度之大。据此,可以看出,平时的正常休息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都难以保证,更别谈其他连普通劳动者都难以完全享受的法定的带薪休假等权利。

1.4 劳动安全与卫生问题重重

劳动安全卫生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时应得到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的制度。生命权与健康权是一个人享有的重要权利,如果工作时都无法保证自身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再多的劳动报酬也没有任何意义。虽然道理浅显,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发现农民工却是生产安全事故高发群体。据2014年中国安全生产相关报道,在全国550万名煤矿工人中,农民工占一半,小煤矿几乎全部都是农民工;在4 000万建筑工人中,80%都是农民工,小化工企业中农民工占90%。高危行业中农民工占比居高不下[18]。究其缘由,主要就是企业为了追求效益,而追求效益途径之一就是节约成本,所以企业使用一些陈旧的设备,不按劳动安全标准给农民工提供劳防用品或保护措施,也不愿意提供安全培训,安全事故发生纯属必然。无论是职业发病率还是工伤事故,新生代农民工无疑是最直接的受害者。如2014年8月份,昆山一家公司发生的特大粉尘爆炸事故,主要原因就是该公司无视国家法律,违法违规组织项目建设和生产,事故车间除尘系统较长时间未按规定清理,铝粉尘集聚,最后酿成事故。据统计,截至2014年8月6日,在231名的伤亡人员中,170名均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打工者[19]。

2 工会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劳动经济权益的路径选择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构成部分[20],对我国城市的发展功不可没。全心全意依靠并服务工人阶级,新生代农民工必不可少,因此作为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基本职责的工会组织责无旁贷,必须要利用各种途径从源头上切实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平等就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以及劳动安全卫生权,满足他们的合理期待。

2.1 扩展工会组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覆盖面[21],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组织化维权的能力

新生代农民工要想保证自己的经济权益不受侵害,需要走组织化维权的路径,而工会组织是其合理的选择。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务工和择业上,由于流动性大,使工会组织很难覆盖这一群体,所以首先工会组织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在新时期要积极借助各种新媒介,如地铁或公交电视、微信等宣传平台,采用新生代农民容易接受的方式,宣传我国工会组织的维护职能、介绍维权的事例,真正让新生代农民工了解工会的职能、作用以及对他们的益处;要让新生代农民工切实感受到工会组织对他们的关注和关怀。其次,扩大覆盖面。2015年4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启动了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要求各级工会聚焦农民聚集的区域和企业,最大限度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22]。所以各级工会组织可以根据行动方案,结合自身区域特点,探索便于农民工入会的有效方式,最终实现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所属企业工会全覆盖。

新生代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后,他们与雇主的关系不再仅仅是个人与企业的关系,而是多了一层工会组织与企业的关系,这样在其劳动经济权益受到侵害时,工会有义务代表他们的利益与雇主进行博弈。工会组织可以发挥其优势,推动企业建立以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意识;同时,工会可以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进一步保证新生代农民工能够就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同企业平等协商,从源头上维护自身利益。

2.2 开展职工素质工程建设,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基本素质和技能水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根本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上的歧视,必须要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基本素质。加大研发新生代农民工所急需的培训课程,在新生代农民工比较集中的企业、行业或区域建立培训网点,方便新生代农民就近培训。如可以参考北京市总工会联合北京市各级组织,制定的首都职工素质工程“十二五”规划,既有针对农民工职业资格等级提升的专项培训,又有农民工技能学习基地,还有体现行业特色的免费专项培训,还有“首都青年农民工大学生助推计划”[23]。也可借鉴上海市总工会和上海电视大学早在2010年就联合推出的旨在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成才打造一条绿色通道的新生代农民工初级工商管理(EBA)培训工程[24],深受新生代农民工欢迎。

2.3 构建覆盖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工会服务体系,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归属感[25]

首先,可以依托目前已经在用的工会会员服务卡,如北京市总工会推出的“京卡?互助服务卡”和上海市总工会推出的“上海工会会员服务卡”,进一步开发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的特色内容。如新生代农民工每年春运回家过年,可以探索开发会员服务卡回家探亲优先购票的功能。其次,考虑到新生代外地农民工在所在的工作城市医疗保险保障不足的情况下,建议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所在城市总工会考虑对该群体医疗互助保障实行覆盖,逐步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所工作的城市工会数据库与外地医疗数据库的对接,缓解新生代农民工看病的难题。最后,还可以考虑充分利用工会的各种场地资源,如文化宫、工人俱乐部等,免费开放,主动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的娱乐需求,缓解他们在工作上以及在异地的思乡之情[26]。

3 结语

各级工会组织只要切实行动起来,加强服务新生代农民的意识和理念建设,主动关爱,营造尊重农民工、善待农民工、关爱农民工的氛围,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经济权益一定能得到维护。

参考文献:

[1]王春光.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 社会学研究,2001(3):63-76.

[2]孙布克,聂洪臣,李国政. 基于新生代农民工需求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J]. 北方经贸,2012(3):18-19.

[3]人社部: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农民工总数70%以上[EB/OL]. (2014-04-20) [2015-10-15]. http://edu.people.com.cn/n/2014/0220/c1053-24416559.html.

[4]国家统计局. 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R/OL]. (2014-05-12) [2015-10-15]. http:///GB/67582/12154737.html.

[13]80后农民工八成月收入低于两千抱怨同工不同酬[EB/OL]. (2010-05-10) [2015-10-15]. http:///newsAction!item.action?news.id=ff80808144a2a94d0144b667b658010d.

[19]昆山爆炸事故续:比对170人DNA 遇难者中女性多[EB/OL]. (2014-08-06) [2015-10-15]. http://news.sohu.com/20140806/n403179085.shtml.

[20]刘叶云,游 钊.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12(2):35-39.

[21]姜丽芳. 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30-33.

[22]全总启动“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EB/OL]. (2015-04-23) [2015-10-15]. http://media.workercn.cn/sites/media/ldwb/2015_04/23/GR0101.htm.

[23]素质教育得民心 五年规划更给力[J]. 工会博览,2011(7):8-10.

[24]钱培坚. 上海启动新生代农民工EBA培训工程[N]. 工人日报,2010-10-27.

[25]鲍 方,张 静. 关于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思考[J]. 理论观察,2015(4):62-63.

[26]范丽娜. “北漂”群体生存状况探析[J].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4,32(4):34-40.蒋江林. 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产业升级协调推进策略[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4):560-562.

第三篇:农民工权益保护状况的探究

《社会福利》 学号:08102019姓名:陈荣刚 班级:081021邮箱:18792904345@163.com

农民工权益保护状况的探究

摘 要:农民工是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产物,由于其自身和社会的原因导致其权益经常遭到侵害。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关注农民工这个庞大弱势群体的利益,赋予其应有的社会地位,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然而目前我国农民工的政治、经济、社会、人身等方面的权益严重缺损,究其根源主要在于农民工利益诉求机制不完善、自身维权意识不强、城市政府政策不合理、利益组织失缺。要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必须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分类分层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帮助农民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和维权能力;提高农民工组织化程度。

关键词:农民工;权益保障;和谐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在新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改革生产关系,推进生产力全面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不同社会阶层的和谐,农民工作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阶层利益的实现和保障既是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也是急待研究和认真解决的问题。探讨保障农民工权益,对促进社会和谐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农民工权益缺损的现状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 “进城就业的农业劳动力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是中国在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休,是向我国工人阶级过渡的新产业工人群体。但这个过渡状态的群体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 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和环境的特殊性, 其应享有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甚至处于缺损状态。

1、农民工的经济权益缺损严重。

农民工进城的首要目的是要从经济上获得比在农业领域多的好处。他们的期待只是用自己的辛苦换得稳定的生活, 他们期望能按月发工资,待遇能稍高一些。这些在城市职工看来理所当然的要求,在具有很强流动性和不稳定性的农民工那里, 变得十分困难。农民工就业的企业内用工不规范、工资待遇低、随意克扣工资的情况司空见惯。许多企业工作时间长, 没有休息日, 工人加班领不到加班费, 每月工资只有几百元, 有40%多的农民工不能按时领到工资。除拖欠工资

报酬外, 部分用人单位还存在克扣或变相克扣农民工工资现象。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的调查, 一些企业每月扣留员工20%-30%的工资作为 “风险抵押金”, 要求农民工必须在本企业工作满三年且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否则这部分工资就被扣除。

2.农民工的人身权益保障不力。

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增加了城市劳动力的供给,使得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劳动力市场供给大于需求是我国当前劳动力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也是农民工在巨大就业压力下其人身权益得不到尊重和保障的重要因素。农民工作为城市就业岗位的竞争者,其文化素质、技能等致使他们常常只能从事最苦、最累、最脏的工作, 而这些工作不仅报酬低, 还常常受人歧视,遭人打骂,被人骚扰。初到城市的陌生感、恐惧感,加上各种各样的限制,使农民工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如有些农民工所在的企业,进厂就扣押身份证和一个月以上的工资,如果对工作不满意,也难以离职。

3.农民工的社会权益得不到尊重。

主要表现在:

(1)农民工子女得不到良好的教育。由于流动,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成为问题。法律规定我国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但在当前,由于现行户籍政策的限制,还有一些地区规定对农民工子女到城镇上学要收取农民工家庭难以承受的赞助费,有的地方干脆拒收农民工子女入学。这样,大多数农民工不得不将子女留在家乡就读,生活上寄养在亲戚家, 或者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料, 成为“留守儿童”。也有的则过早地辍学,随父母在城市里“闯社会”。

(2)社会歧视。农民工虽然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却得不到城市社会的尊重,城市社会对农民工的社会排斥依然存在。据社会学者的调查,在被接受访谈的315位农民工中,有67%的人认为在与城市人交往的过程中,存在着令农民工感到疏离的社会气氛—对农民工的偏见和歧视。

( 3) 城市职工普遍享受的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五大保险 , 农民工几乎享受不到。调查显示 , 中国农民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的参保率分别是33.7%、10.3%、21.6%、31.8%和5.5% , 如此低的参保率 , 给农民工当前和未来的工作、生活 , 也给社会稳定都留下了较大隐患.二、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的难点

农民工权益包括劳动权益、劳动报酬权益、自由择业权益、劳动休息权益、社会保障权益、文化教育权益、子女受教育权益、健康权益、生命权益、人格尊严权益、自由迁徙居住权益、民主政治权益等。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是化解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是保障农民工基本人权的重要手段, 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减少和抑制侵权行为的现实选择。目前, 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存在以下三个难点:

1、是法律法规不健全, 有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还停留在政策层面。我国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 出台了若干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法规、规章,如《劳动法》,《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条款。但通过对这些法律法规的分析, 除了农民工工伤保险与城镇职工适用法律一致外, 其它的都存在着法律法规对农民工权益的限制和歧视。近些年来, 各级党委政府出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措施, 但由于没有动摇刚性的二元社会结构本身, 且主要靠行政手段来实施, 缺乏稳定性、持久性和彻底性, 使得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治标不治本, 呈现出时好时坏的现象, 得不到彻底的解决。

2、是有法不依、执法不力等问题突出。虽然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关于农民工权益保护方面存在很多空白, 但仍有一些法律、法规的很多规定涉及到农民工权益的保护问题, 在这些法律的前提下, 农民工的权益仍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

3、是依法保护农民工权益的社会环境不优。长期以来, 在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歧视农民工的法律政策, 其社会惯性作用非常明显, 使得人们意识上对不公平的农民工的地位见怪不怪。农民工的法律素质一般比较低, 对自己的权益受损忍气吞声, 很少努力争取自己的维权直通车合法权益, 更有甚者连自己的合法权益都不明确。

三、农民工权益保障对策探讨

1、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体系改革现行的人事劳动制度, 消除户籍歧视, 打破劳动力市场二元结构, 建立城乡统一标准的劳动力市场准入制度势

在必行。身在城市的农民工受到不公正待遇最首要的原因是户籍, 为此, 应当改革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不合理的歧视性制度。户籍制度在我国推行已40多年, 其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与扩展。由于住房、医疗、福利、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等制度均与户籍制度挂钩, 户籍制度在本质上已远远超出了人口管理的范畴, 成为以户口管理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构成的制度体系, 也正是这些制度把农民工排斥在国民待遇之外。

2、加大劳动监察力度,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政府应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首先,大力发展和规范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主要环节和场所,应当为农民的充分就业提供信息和服务。

3、帮助农民工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和维权能力。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一般来说是农村中素质较高的人口,但是相对于城市人口来说,按城市工商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来说, 农民工素质普遍偏低, 特别是缺乏现代文明的熏陶和法制观念。这是造成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就业能力和维权能力严重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府可以采取就业培训和法制讲座等形式,提高农民工的自身素质。

4、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农民工权益易受侵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自己的维权组织,因此,应当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其维护自身权益的力量。一是党团组织和工会等正式组织应当加大在用人单位建立基层组织的力度, 将农民工吸纳为组织成员,提高其组织化程度。二是在农民工集中的地方,成立农民工协会等农民工自治组织。三是动员和培育其他社会力量,主要包括各种民间组织、志愿者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等, 参与农民工权益保障事业。

5、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对策

第一, 尽快制定出台《农民工权益保护法》, 对农民工权益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护。鉴于农民工问题具有长期性和阶层性, 且农民工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必须尽快制定出台《农民工权益保护法》, 依靠法律的强制力、约束力来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第二, 加大执法力度。各级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应当加大执法力度, 督促用人单位认真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 对侵犯农民工权益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处理。

第三, 优化保护农民工权益的社会环境。要提高全社会对依法保护农民工权益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要把依法保护农民工权益作为政府综合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重要指标。

四、结束语

在农民工自身来看,要对农民工的进行法律意识的启蒙与教育。所以,在国家“送法下乡”的过程中,重要的是送思想,送观念,而不仅仅是送制度和送规范,在教育、启蒙农民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吸取以往普法的经验教训,必须要把真正的法律精神和现代法律意识告诉农民,努力培育他们具有现代法律所必须具备的“平等意识”而非“专政意识”,“公民意识”而非“百姓意识”,“权利意识”而非“义务意识”。在农村具体的普法过程中,我们不一定要让每个农民懂得法律的具体规则、规定是什么,但一定要让农民懂得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什么,权利受到侵犯后,救济的办法和保障在哪里,法律的权威和地位有多高。

农民不论缺乏法律保护意识还是法律监督意识,都会放纵违法犯罪行为。一旦合法的权益缺少了法律之剑的保护,那么还会有多少人担心自己犯法后的后果呢。所以,强烈的法律保护意识、维权意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郑功成. 农民工的权益与社会保障[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8).2、王春光. 农民工: 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工人阶层[J]. 学习与探索,2005,(1).

3、熊若愚,董结琴. 中国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J]. 中国国情国力,2002.4、邓伟志. 论“和谐社会”[M]. 学习时报,2005-01-03.

5、张英洪. 给农民以宪法关怀[M]. 北京: 长征出版社,2003.6、吴洁. 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现状与对策[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

7、陈胜君《中国职工教育》2007年第4期

8、学习时报。中国农民工问题调查[EB/OL].http://news.xinhua net.com/politics/2006-01/18/content_4066810.htm[4]李强。

9、方剑。试论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及其法律援助机制[J].甘肃农业,200

510、中华全国总工会2012年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要点

第四篇:进城农民工权益保护 调查报告

附件5-1

钟鸣乡钟鸣村乌丫社进城农民工权益保护调查报告

摘要:通过调查,发现进城农民工合法权益受侵犯的问题大量存在,主要表现为:农民工遭遇社会管理歧视、就业限制、就学歧视、社会保险与福利权利缺失、拖欠工资等。据此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六条对策,以促进进城农民工合法权益受侵犯问题的合理解决。

关键词:农民工;权益;保护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劳工群体,是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和户籍制度下的畸形产物。本文采用与农民工座谈、到有关职能部门咨询、查阅有关资料等调查方法,从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民工权益的界定、受侵犯的具体表现和当前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等方面,对彝良县钟鸣乡钟鸣村乌丫社进城农民工权益受侵犯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外出就业对农民的生存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近1/3的农户家计则起决定性作用。但农民工合法权益受侵犯的问题大量存在,非常突出。

一、基本情况

彝良县地处滇、川、黔三省结合部的乌蒙山区,位于昭通市中部,是一个国家重点扶持的典型山区农业贫困县。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52.4万人,农业人口49.6万人,占总人口的95%,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元,其中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钟鸣乡钟鸣村乌丫社位于彝良县西南部,海拔1600米,耕地面积328亩,人均耕地1.2亩,常年以种植玉米、马铃薯为主,没有特色支柱产业,附近没有任何厂矿企业。2003年底,全社有总人口54户、328人,外出务工人员93人,占总人口的34%,务工收入占全年人均纯收入865元的42%。举家外出务工的有3户,外出务工人员中,初中以上文化的有25人,小学文化的有55人,40岁以下的78人。

二、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民工应享有的权益

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条款同样适用于农民工。同时,《劳动法》第3条第1款规定的:“劳动者享受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等权利。此外,《工会法》、民法、合同法、三大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仲裁法、人民调解条例等实际上也规定了民工在不同具体法律关系中的法律地位及其行政的、司法的、准司法的权利救济途径。但是,经过调查,彝良县钟鸣乡钟鸣村乌丫社进城务工农民,在现实中,他们得不到公正的社会待遇,甚至沦落到二等公民的地位,合法权益受侵犯的情况普遍存在。

三、进城农民工权益被侵犯的具体表现

(一)社会管理严重歧视农民工

1、户籍制度管理

在户籍制度上,公安部提出以在城镇有稳定职业、收入来源和稳定的住所,作为取得城镇户口的条件,而多数地方却把“稳定的居住场所”改换成“在城镇购买住房”。

2、社会治安管理

在社会治理上,把农民工作为不安定因素,一旦整顿社会秩序,就把矛头指向农民工,强制审查,收容遣送。农民工石华说,外出务工一般都需要身份证、外出务工证、暂住证、健康证、所在工厂工作证这五种基本证件。未婚妇女还需办理未婚证,已婚妇女要办婚育证。每年在家乡和打工地两头办证花的“冤枉钱”就达200元左右。若被当地派出所查出“五证”不全,则会被送到收容遣送站。

(二)就业限制

农民工李贵发、林从银等反映,大多数城市将农民工排斥出城市明文禁止的一些岗位,绝大多数农民工只能在非正式市场寻找就业机会,从事城市人不愿干的“脏、累、粗”工作。

许多城市还从保护本地人就业的角度,出台了禁止和限制外来人口就业的政策。如广东省对农民工严格实行“六不准”,即在春节后一个月内,省内的所有

用人单位一律不准招收外省民工;回乡过节的民工返岗时,一律不准带新民工入粤就业;职业介绍和人才交流机构一律不准开展介绍外省民工的介绍活动;不准举办劳务和人才交流集市;外省驻粤劳务办事机构一律不准向广东组织劳务输出;任何组织和个人,特别是新闻单位一律不准刊登和发布招用外省劳动力的广告或信息。

(三)就学歧视

一些地方对解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政策的执行大打折扣,甚至违背政策。一是公办中小学校向农民工子女额外乱收费的现象,并未停止。农民工严玉坤反映,其在外务工期间,子女上学交借读费小学每学期少的200元,多的400至500元,还暗示要拿不成文的一次性赞助费,小学1200元,初中几千元不等,不然就以学生名额已满拒收。

二是对招收民工子女的简易学校,采取不承认、排斥甚至扼杀政策。据民工李秀坤反映,某大城市,明明有几十所民办的民工子弟小学,有关部门却称不存在,成为无人过问的边缘学校。

(四)社会保险和福利权利的缺失

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个体和私营企业要么不给农民工买社会保险,要么为了应付检查只给少部分农民工投保,要么避重就轻只买一种保险,而回避其它几个险种。大多数用工单位没有按《劳动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一些从事危险行业的用工单位与农民工签订“事故责任自负”的“生死合同”。李国发在山西某工厂打工时,被机器压掉一只手,关系一辈子的生活,仅得到一万多元钱的赔偿,被伤害者在厂里闹着不走,反遭一顿毒打。

(五)拖欠工资问题突出

22个调查民工中,有15个民工反映工资被拖欠和克扣,占调查人数的68%。据民工反映,拖欠、克扣工资的形式多样,有的是建筑业包工头在工程完工后拒发工资,有的拖欠工资发给回家路费,有的连路费也不给。有的是企业向民工收取800元到2000元的押金,或扣押一两个月的工资,也有的是企业一年中平时只发给民工生活费,把大部分工资扣在老板手里占用,并随时找借口处罚民工、克扣工资,如果农民工对企业不满意,要离开,那已做几个月的工资也就拿不到

了。调查周天强时,他说:“我们村出县打工的都有拖欠工资收不回来,多的8000元,少的2000至3000元,其中80%以上不可能收回来了。即使在县内打工的,也有一半以上被拖欠工资。”

四、为保护进城农民工合法权益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2000年以来国家出台不少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保护民工权益的新政策,特别200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多方面的政策。这些政策,贯穿着破除城乡身份,就业融于市场,保障民工权益,促进农民进城的思想,体现了市场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也显示出社会管理改革的方向。但存在宣传不够、执行打折扣的情况。

(一)就业的公共服务歧视基本未变

一些城市限定企业先招收城镇劳动力,后招收农民工,硬性限制企业使用农民工的比例,对农民工就业变相收费(把以往对农民工的几证收费,变为向企业按招用农民工的人数收费,或对农民工租房加收管理费)。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政府举办的劳动力市场场所,仍只服务于城镇居民,不向进城农民开放。有的城市,形成了自发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虽然也存在问题,但农民能从那里找到活计,经久不衰,有关部门不是去帮助管理和完善,却要予以取缔。由于缺乏公开合法的农民工就业中介服务场所,带欺骗性的中介组织得以活动。被调查的民工中有50%以上的反映外出务工时上过这种中介组织的当,有的被以介绍工作为名,骗入传销组织。

(二)执法力度和法律援助不到位

根据《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第6条的规定,对因有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县级以上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应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总和的一至五倍支付劳动者赔偿金。问题是农民工讨要被拖欠工资处于软弱无力的地位,向政府有关部门求助,多被推诿开。上访政府主管部门,得到解决的为数较少,大部分得到的回答是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不予受理,或是欠资千元左右,不屑受理。但没签合同,多数情况是农民工要签合同,老板不签,说要签就到别处干,民工哪里都多的是。民工们说“现在工作不好找,怕老板闲烦,不叫在那儿干,

口头协议协议就妥了”,结果是该得的报酬得不到。

五、对策措施

(一)彻底改革户籍制度

修订现有的《户口登记条例》等法律法规,放开中小城市户口,对大城市实行户口准入制度,达到一定标准即可办理入户手续,建立统

一、开放的人口管理机制。尽快改变农民工身份转换滞后于职业转换的现状,允许在城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和生活来源的农民转为市民。

(二)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

一是尽快制定出台《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权益保护法》,建立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二是进一步完善《劳动法》等法规,尽快制定有关农民工工资支付的法律、规定,建立起劳动者工资支付责任制和预警制度,对拖欠工资的企业进行有力的制裁。三是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尽快修订或废除对农民工有歧视性的法规和文件。

(三)转变城市管理理念,推动农民工的本地化

一是取消一切对农民工有歧视性的招工规定,消除“就业壁垒”。二是为农民工求职提供免费职业推介,免收进场费、求职登记费等中介费用,同时降低农民工进场求职的门槛,享受同等的“市民待遇”。三是建立健全劳务用工信息网络。四是妥善解决民工工子女受教育难问题。城市在可能的范围内要多增设一些学校。城市现有学校要尽量多地接纳民工子女上学,收费应与本市学生同等对待,不增收其他费用。

(四)加大执法力度和法律援助

劳动部门要加大劳动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侵害农民工权益的用人单位,打击非法职业中介,确保用工市场信息准确。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民工学校的管理,保证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和质量,对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民工学校学生学籍应予承认,对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外出办学的教师的职称评定、调资、升级等待遇要公平对待,给予关心。司法部门要在农民工集中的城市开展法规咨询服务,为农民工提供维护合法权益的帮助,接受维权求助。法律援助中心及法律服务机构要及时为外出农民工提供代理、辩护等帮助。

(五)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工会法》的宣传贯彻力度,使农民工充分认识到工会的重要性。二是加快工会在用人单位,特别是私营、“三资”企业里建立基层组织的力度,最大限度将农民工吸纳为工会成员,提高其组织化程度,通过法定渠道维护农民工的权利。三是推进厂务公开工作,健全职代会制度,完善职工民主管理机制,从源头上保障农民工的利益。四是进一步健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制,促使农民工劳动争议得到及时、公平、合理的解决。

(六)加强就业前培训工作

一是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和劳动力价值。二是要结合技能培训做好农民工维权的教育。要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通过教育使农民熟悉法律,运用法律维护自己正当合法的权益。

参考文献

[1]王明义:“民工:工人阶级队伍的新成员”,《人民日报》,2003年9月6日

第2版。

[2]韩俊瞭:“公平对待农民工的十个问题”,《瞭望》,2004年5月31日,第5

页。

[3] 张敏杰:《中国弱势群体研究》,长春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12-43页。

[4] 李强、唐壮:“城市农民工与城市中的非正规就业”,《社会学研究》,2002

年第4期。

[5]李耀玉、杨星:“云南省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制环境初探”,《学术初探》,2003

年第11期。

第五篇:江苏省农民工权益保护办法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 第 42 号

《江苏省农民工权益保护办法》已于2008年2月29日经省人民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二○○八年三月二十日

— 1 —

江苏省农民工权益保护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民工,是指进城务工和在乡镇企业就业的户籍在农村的劳动者。

第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坚持公平对待、强化服务、完善管理、合理引导的原则,建立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和执法监督机制,建立惠及农民工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和制度,将农民工及其随带配偶、子女的就业、教育、医疗等纳入当地公共服务和管理范围。

第四条

劳动和社会保障、建设、公安、教育、卫生、财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司法行政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农民工的服务、管理和权益维护工作。

农民工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向前款所列部门投诉,相关部门应当及时处理,不得拖延、推诿。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应当告知农民工具体受理部门。

— 2 —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在其职责范围内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农民工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和劳动权益,不得制定和组织实施任何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规定、措施以及不合理限制。

第二章

就业服务

第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安全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并在财政支出中安排专项经费重点用于扶持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安全技能培训工作,制定和落实以培训促就业的激励、奖励和补贴措施。

第七条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劳务输出工作机构和信息网络的建设,为农民工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做好劳务输出的组织协调工作,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

第八条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为农民工免费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

其他各类职业介绍机构为农民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享受补贴。

第九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卫生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做好农民工生产安全和疾病防治工作。卫生部门应当将农民工随

— 3 — 带子女免疫工作纳入当地免疫规划。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应当为农民工免费提供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十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依法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农民工就业所在地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流入地政府负责,公办学校吸纳为主”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安排农民工适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农民工子女在农民工就业所在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入学学习的,在入学条件、收费标准和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应当与当地学生同等对待,不得违反国家和本省规定收取其他费用。

农民工子女返回原籍就学的,其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安排当地公办学校予以接收,学校不得收取国家规定以外的费用。

第十一条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对农民工申诉的劳动争议案件,应当加快审理、及时裁决,涉及劳动报酬、保险待遇的应当优先审理。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保障其合法权益。

第三章

工资、保险权益保护

— 4 —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支付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按时以货币形式足额支付。

除实行小时、日、周工资制的用人单位外,其他用人单位应当每月向农民工支付当月工资。用人单位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农民工工资。工资应当支付给农民工本人,并同时提供工资清单。

用人单位支付农民工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十三条

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和工资支付重点监控制度。

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财政、建设等有关部门具体规定并组织实施。

在建设领域和农民工集中的用人单位推行《劳动计酬手册》制度,对其工资支付情况实施重点监控。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拨付工程款项。建设资金不落实的,有关部门不予核发施工许可证,不予批准开工报告。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和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应当依法参加当地企业职工各项社会保险,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

劳务派遣组织向用工单位派遣农民工的,由劳务派遣组织和农民工按照劳务派遣组织所在地社会保险的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第十五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及时为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关系保留及转移

— 5 — 接续手续,不得以各种名义拒接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对确实无法转移、接续社会保险关系的非本省户籍农民工,可以将其个人帐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社会保险关系。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为本单位所有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参保手续,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

建设工程施工企业、矿山企业以及从事道路和水上运输、海洋捕捞和养殖、高处悬挂作业、危险化学品生产、烟花爆竹和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的用人单位,在参加工伤保险的基础上,可以为施工现场从事危险作业的农民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建设等部门应当将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和农民工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作为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必备条件。对未参加工伤保险、参加保险后又中断缴纳或者少缴纳保险费的用人单位,不予核发《安全生产许可证》。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为所招用的农民工办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加统账结合基本医疗保险的,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个人按规定分别缴纳;参加大病医疗保险或者住院医疗保险的,医疗保险费主要由用人单位缴纳。

第十八条

农民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受伤的农民工得到及时救治,并按照规定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农民工发生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 6 — 符合享受有关定期工伤保险待遇的农民工,以及因工死亡农民工的供养亲属,可以自愿一次性领取定期保险待遇,并与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关系。

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和农民工按照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农民工失业后,依法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第四章

其他权益保护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建立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农民工享有各项合法权益。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依法享有自主使用农民工的权利,任何单位不得干预。

用人单位使用农民工,不得违反规定向农民工收取或者变相收取保证金、抵押金及其他不合理费用,不得扣押农民工个人证件。

用人单位应当如实采集、登记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姓名、公民身份号码、住址等基本信息,不得雇用无身份证人员和来历不明人员。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与农民工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订立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劳务派遣组织向用工单位派遣农民工的,由劳务派遣组织与农民工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建立职工名册制度,并履行向劳动保

— 7 — 障行政部门书面报告劳动合同订立、解除和终止情况的义务。

用人单位与职工订立集体合同的,农民工享有集体合同规定的权利并履行集体合同规定的义务。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要求,为农民工提供必要的安全生产设施和劳动保护条件,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完善相关保障措施。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职业病防治要求,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为农民工提供职业病防护用品和职业健康监护,落实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

第二十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制定农民工岗位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按照规定提取职工教育培训费,专款专用。对不履行培训义务的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强制提取职工教育培训费,用于政府及行业组织必需的岗位培训。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农民工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从事特种作业的农民工,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严禁任何单位以培训为名向农民工非法收取费用。对未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用人单位不得以农民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一般不得延长农民工工作时间,确因生产经营需要延长农民工工作时间或者在休息日、休假日安排农

— 8 — 民工工作的,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并依法支付加班工资或者安排补休。

第五章

监督与保障

第二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查处各种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劳动保障、公安、工商行政管理、人事、教育等部门应当加强配合,加大人力资源市场清理整顿工作力度,重点打击职业介绍领域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取缔各种非法职业中介机构。

第二十七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发现用人单位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应当在用人单位守法诚信档案中记载,情节严重的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八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时,应当制定有利于农民工就业的服务措施,不得歧视农民工。

农民工就业所在地人民政府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需要了解农民工身份、子女教育、婚育状况等方面信息的,农民工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提供。

第二十九条

农民工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村民委员会,应当依法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不得非法收回和强行流转农民工承包的集体土地。支持和鼓励农民工自愿和

— 9 — 依法有偿转让承包集体土地的使用权。

农民工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村民委员会,应当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对有不良行为的儿童,应当加强监护帮教,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农民工户籍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在组织换届选举或者决定涉及农民工权益的重大事务时,应当及时通知农民工,并通过适当方式保障其行使民主权利。

第三十条

工会依法对用人单位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等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改正,并可以向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卫生等有关部门提出查处建议,有关部门应当予以核查处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侵犯农民工权益,法律、法规已设定行政处罚的,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农民工就业所在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校拒不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对学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学校违反有关规定向农民工子女收取费用的,由监察、价格、教育等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对学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处分。

— 10 — 第三十三条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对农民工进行安全培训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予以通报批评。

第三十四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农民工加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工资报酬的;

(二)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三)支付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四)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未依法给予经济补偿的。 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违反工资保证金制度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第三十六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一)干预用人单位自主依法使用农民工的;

(二)向农民工或者使用农民工的单位非法收取费用的;

(三)不履行职责致使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

(四)侵害农民工人身和财产权利的;

(五)以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为由强迫农民工返乡的。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 11 —

主题词:法制

农民工△

权益

保护

办法

命令 主送: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8年3月20日印发

共印750份

— 12 —

上一篇:内控不相容岗位设置下一篇:女生风采大赛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