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洁士营销案例分析

2024-05-03

佳洁士营销案例分析(通用4篇)

篇1:佳洁士营销案例分析

(一)绿色营销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企业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保护利益三者统一起来,以此为出发点,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构思、设计、销售和制造的营销管理观念。总的说来,绿色营销是一种企业以环境保护为经营指导思想,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的营销观念、营销方式和营销策略的综合。它要求企业在经营中实现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结合。

(二)公益营销

美国的营销学大师乔.马尔科尼(eMarconi)认为“公益营销是一种使公司、非营利机构或其他类似组织互惠互利合作,促进自身的形象、产品、服务或信息的行动。”另一位营销学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在《企业的社会责任》一书中也涉及到企业的公益营销概念,“是一家企业为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实现其对社会责任的承诺而采取的重大活动。”

公益营销,通俗地讲就是“在营销过程中加入了公益的成分,亦即企业与公益组织合作,利用公益组织的权威性和公益性资源,搭建让消费者认同的营销平台,促进市场销售的营销模式。”目前国内比较认可的权威定义为:“公益营销是指企业以关心人的生存发展、社会进步为出发点,借助公益活动与消费者沟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并借以影响消费者,使其对该企业的产品产生偏好,在做购买决策时优先选择本企业产品的一种营销方式。”公益营销的前提条件是社会责任,公益营销的基础是公益活动,公益营销的核心就是信任营销,其实质上就是与消费者建立信任的纽带。

(三)社会营销

1971年Kotle;和Zaltman首先提出“社会营销”(asocialmarketing)概念,其定义是:“社会营销是对用于影响某种社会观念的接受程度的流程进行设计、实施和控制,它包括产品规划、定价、沟通、分销和市场研究等要素。”

1989年Kotler和Robert。出版了第一本社会营销教材,比较完整地表达了社会营销的涵义:“社会营销是一种用于变革行为的战略。”“这个术语的意思逐渐演变为社会变革管理科学,具体指设计、实施和控制变革运动,实现在一个或者几个目标接受者群体中提高某种社会观念或实践的接受程度的目的。社会营销利用市场细分、消费者调查、产品概念开发和测试、针对性交流、便利设施、鼓励手段和交换理论的概念,追求目标接受者反应程度的最大化。”。

1994年Andreason对社会营销早期的定义进行了审慎的修正,他给社会营销下了如下的定义:社会营销是将商业营销的概念和工具运用于旨在影响目标群体自愿行为的计划中,其主要的目的是提高目标群体或其所处的社会整体福利。1995年又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定义,将“运用”具体化为“分析、计划、执行和评估”。

Kotler等2002年在其著作中吸收了理论界的研究成果,给出了社会营销的最新定义:社会营销是为了个人、集团或者社会整体利益,采用市场营销的原理和技巧使得目标群体自愿地接受、拒绝、改变或者摒弃一种行为。

从这些定义中可以看出,科特勒将营销的疆界从商界扩大到了一个新的责任领域。此时的营销超越了非盈利市场和传统的市场营销。社会营销提出了一个桥梁性的机制或框架,使得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理论知识能够最大限度地同社会有益的应用结合起来,社会营销主要是从营销的内容和目的的角度来进行界定的。

二、绿色营销、公益营销和社会营销的比较分析

三者都是对传统营销观念的发展,都是对传统营销观念的修正,符合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三种营销都是对企业社会性存在的正确认识,并从不同的范围和角度对企业该性质需求的满足,是对企业社会责任落实的具体方式。其中社会营销的内涵最为丰富,是和传统营销观念相对应的一种新的营销观念,绿色营销源于社会营销,公益营销为社会营销观念指导下的营销方式的创新。但是三者却有各自的侧重点,从其范畴有大到小对社会营销、公益营销和绿色营销具体分析如下:

(一)社会营销

社会营销是对原有的20世纪50年代确定的市场营销观念的推进,该观念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作为对原有的以满足目标市场、消费者需求达到实现企业营利为目标的市场营销观念要求企业必须明确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提供目标市场所要求的满足;而社会营销是对市场营销观念的修改和补充,同时体现了企业利润、消费者需要的满足和社会利益的实现,要求企业的任务是确定各个目标市场的需要、欲望和利益,并以保护或提高消费者和社会福利的方式,比竞争者更有效、更有利地向目标市场提供能够满足其需要、欲望和利益的物品或服务。

企业社会责任观要求企业在从事营销活动时要关注其营销活动的社会影响,要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同时,关注营销活动的社会效益,这样就出现了新的营销观念,即社会营销观念。从大的方面讲,社会营销是实施社会变革运动的一种系统策略,它通过在社会变革运动中综合运用市场营销的原理、方法和技巧,从而使变革运动取得理想的效果。社会营销一词是从科特勒和泽尔曼在1971年首先提出后,在目前的营销学领域里所使用的其他通用术语还有:社会导向营销、观念营销以及概念营销等。

市场营销观念隐含着消费者利益和长期社会福利之间冲突的现实。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认为,企业的任务是确定各个目标市场的需要、欲望和利益,并以保护或提高消费者和社会福利的方式,比竞争者更有效、更有利地向目标市场提供能够满足其需要、欲望和利益的物品或服务。社会营销观念要求市场营销者在制定市场营销政策时,要统筹兼顾三个方面的利益,即企业利润、消费者需要的满足和社会利益。社会营销观念与市场营销观念相比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 社会营销的社会变革性。

传统市场营销的各项活动目的在于促进产品销售的增加,通过改变消费者的信念、态度和价值观,以达到提高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实现本企业利润最大化。而社会营销旨在发起一场社会变革运动并促使变革运动能够成功,即说服目标接受者接受、调整或放弃某些观念、态度、习惯和行为,最终使某些社会问题得以解决,实现整个社会福利的改进,帮助其取得并保持竞争优势,从而保持营销组织永续发展的能力,但受益的并非仅是营销组织本身。

2. 社会营销的社会责任性。

确定某一营销活动是否为社会营销和传统市场营销的范围界定是以营销活动的社会责任和社会的长远利益为准则的。不论其营销活动的执行机构是营利性的还是非营利性的,也不论其营销的标的物是经济性产品还是社会性产品,只要是涉及营销的社会责任或者社会利益的问题都属于社会营销的范畴。

3. 社会营销实施主体的多元化。

市场营销的实施是由某种特定产品或某项特定劳务的提供者进行的,这些提供者通常是盈利性的企业。而社会营销是由试图发动一场社会变革(体现为社会变革运动)的发起人实施的,变革发起人可以是个人、组织或者特定的联盟,这使其实施主体相对于市场营销的主体而言表现为多元化的特点。

4. 社会营销客体的无形性。

市场营销的客体是本企业提供的满足消费者需求和欲望的有形的商品或无形的劳务,而这些商品或劳务的市场结构形态常常是激烈的相互竞争。社会营销的客体主要是无形的社会产品,主要包括:社会观念、实践和有形物,这里的有形物只是实现某个社会行为的工具。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跳出激烈的原有结构。

(二)公益营销

公益营销与一般的普通商业营销最主要、最显著的不同在于销售的产品类型不同。在商业营销中,是围绕商品和服务进行销售的营销过程;而在公益营销中,营销的内容是企业的核心文化与理念,是通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形式将核心的文化与理念传递给消费者并影响消费其消费行为,使其对该企业品牌产生偏好,在购买决策时作出优先选择。作为公益营销所注重的是企业文化理念、企业品牌价值观的推广,以获得并提升社会和消费者的信赖和认同,是不求短期见效的一种长期战略投资,其收益不是在现在,而将来、是企业品牌的建设。公益营销的显著效果一般体现在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层面,所以公益营销活动结束后的有计划的跟进才是获得长期收益的有效方法。企业与公益慈善组织相结合,针对弱势群体开展的公益活动,其本身首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提高其生活质量,为社会的发展谋取福利;在其首要目的之外企业的收获是品牌形象的提升和公益组织履行自己的使命的实现。公益营销的前提条件是社会责任,公益营销的基础是公益活动。在公益营销中,企业首先是应该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把为弱势群体谋福利、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条件放在第一位,不要为商业目的所累。虽然不能排斥企业公益活动的商业目的性,但是绝不能把这种赤裸裸的目的性暴露在公益营销之中,给消费者一种企业在利用公益作秀之惑,造成消费者的误解,给企业带来负面的效应。

因此,公益营销的结果只有达到“三赢”(公益组织履行了自己的使命,特定群体得到了帮助与实惠,企业获得品牌的提升)局面有效实现才是该种营销的实质。如果只有企业收益,那就是企业在公关或者是利用公共关系搞企业促销;如果企业不能获得品牌效益,那就变成了企业单纯的慈善活动,这两者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公益营销。

(三)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直接来源于社会营销,是社会营销的具体深化和发展,绿色营销观是人类环境保护意识觉醒的产物,绿色营销以面向市场活动的主要主体——企业为研究对象,可持续发展的宗旨是企业绿色营销活动的指导思想。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可以改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创新企业的发展模式,重新定义企业与社会、自然的关系。虽然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出现了绿色营销理论的萌芽,绿色营销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则是但在20世纪80年代在欧洲被提出来的。

绿色营销关注营销资源的有效配置,关注营销活动与企业其他活动的均衡,关注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关注企业、消费者和社会环境的均衡与协调。绿色营销经历了生态性绿色营销阶段、环境性绿色营销阶段和持续性绿色营销阶段,作为新世纪的主流营销方式,该营销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微观扩展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与传统营销有着明显的区别。绿色营销理论的基础包括基础营销学、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生产理论、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消费理论、西方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绿色营销的推动力来自消费者、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其模式有政府主导型、环保非政府组织主导和消费者主导型三种。

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既要考虑企业作为一个经济性组织首先应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更要考虑到企业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应注重的社会效益。当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强调企业的环境责任和社会环境压力,从产品中心论演进到发展中心论,将绿色营销与企业的永续经营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这使得绿色营销成为保证为企业带来永久利润和实现永续经营的一个管理过程。

总之,作为当今社会发展阶段人们所热议并主推的三种既有密切联系但又各自侧重点不同的营销形式,为企业营销行为提出了提供了新的选择,当然也为企业的营销行为提出了新的社会要求。作为一个理性的企业,在营销形式的选择上,应结合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阶段和企业所处的特定内外部环境,科学理性的选择有效的营销行为。

参考文献

[1][美]乔·马尔科尼.公益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2

[2][美]菲利普·科特勒.社会营销[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10

[3]林景新.当公益营销成为一种战略[EB/OL].中小企业网,2005-12

[4]顾惠忠.公益营销[[J].企业研究,2007(1)

篇2: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比较分析

1.1 概念比较

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 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所进行的营造网上经营环境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对于传统营销这一概念, 营销界尚无明确统一的定义。但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把握传统营销:从营销手法来说, 传统营销指的是没有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的营销;从理论范畴上来讲, 传统营销的理论思想是没有受过互联网技术冲击的。因而, 我们可以认为, 传统营销的定义其实就是互联网技术出现之前营销的定义。从以上两个概念中我们能够看出, 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目的是一致的, 其最大的区别是所采用的营销手段不同, 网络营销最大的特征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的各种营销活动。

1.2 市场环境的变化

1.2.1 互联网环境变化

在传统营销中, 市场环境是实体的环境, 市场环境因宏微观因素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多变性和相关性等特点。对企业而言:市场营销环境通过市场内容的不断扩大和自身因素的不断变化, 对企业的营销活动发生影响。对消费者而言:消费者面对具体商品, 可以通过现场体验,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购物安全性很高。

在网络营销中, 市场环境是在虚拟平台之上的全球市场。从企业角度看, 互联网络具有超越时空限制进行信息交换的功能, 企业面对的是一个更广阔的全球市场。从消费者角度看, 在网络营销的虚拟市场中, 顾客看到的商品并非是实物, 而是企业网站对商品的数字化展示, 消费者面对的是虚拟的不确定的市场。

1.2.2 消费者变化

在传统营销中, 有购买实力和欲望的现有及潜在消费群体分布非常广泛和分散, 消费心理会受到家庭、生活方式、社会层次、相关群体、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的影响, 且具有多变性。这种特点使企业在市场调研、目标定位、确定策略时难度增加, 效果又不显著, 妨碍市场营销的开展。

根据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的统计, 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以具有经济实力的中、青年人为主, 具有较低文化水平的网民增加较快, 网络消费者追求物美价廉、时髦奇特、时空便捷的消费心理形成的特定消费群体使得企业调研的范围缩小、市场的定位更有针对性、营销策略上更注重消费者的需求, 这与传统市场的广范围、难定位、多需求形成鲜明对比。

1.2.3 媒体的变化

传统营销采用的主要媒体是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形式。而在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范围更广, 深度更深, 给社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

1.3 营销战略的变化

首先, 互联网具有的平等、自由等待性, 使得网络营销降低了跨国公司所拥有的规模经济的竞争优势, 小企业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参与竞争。另一方面, 由于人人都掌握竞争对手的产品信息与营销活动, 因此, 胜负的关键在于如何适时获取、分析、运用这些自网络上获得的信息, 并采用极具优势的竞争策略。同时, 策略联盟将是网络时代的主要竞争形态, 如何运用网络来组成合作联盟, 并以联盟所形成的资源规模创造竞争优势, 将是未来企业经营的重要手段。

1.4 营销组合的变化

互联网技术导致营销组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分销渠道被压缩了, 渠道中间商的作用被严重削弱, 物流配送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次, 顾客订制产品, 产品的设计和配置工作部分或全部转移到了消费者手中, 营销职能外部化。再次, 互联网信息的全球性和透明性, 使得同等产品价格差异趋于零, 定价由市场决定。最后, 网络时代消费者的个性独立, 使得“一对一”营销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而互联网的低成本和互动性, 则使得消费者和商家“一对一”的亲密沟通成为现实。

2 网络营销的优势和不足

2.1 网络营销的优势

2.1.1 低成本

网络营销的低成本优势首先来源于其信息传播的时间成本很低, 通过互联网传递信息, 瞬间就可以传递到地球任何一个能接触到互联网的地方, 其时间成本是微乎其微的。其次, 利用网络营销的经济成本也将越来越低, 发一封电子邮件的成本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而随着网络用户规模的庞大, 网络服务商的规模效应得以发挥, 网络所需设施的成本也将越来越低。再次, 互联网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渠道中间商的作用, 尤其是网上直接销售, 这将大大降低通路成本。最后, 因网络上的广告按阅读人数收费, 提高了广告的有效性。据国际互联网络营销服务总监Karen Blue对某大公司的调查表明, 上网促销的成本是直邮供销的三分之一, 但找到的线索却增加了一倍多。

2.1.2 即时互动

通过互联网络, 企业可以和顾客做到即时沟通, 速度快, 效率高, 不仅如此, 顾客还可以主动搜索产品信息, 减少等待时间。现代的消费者对于等待越来越没有耐心, 他们的疑问需要商家立即回答, 否则就离开。互联网的即时性和互动性能满足消费者的这一特点。

2.1.3 “一对一”沟通

传统的沟通方式是“一对多”的沟通, 企业提供的信息缺乏针对性, 而通过互联网, 企业却可以做到“一对一”的沟通, 沟通更有针对性, 也更加有效。

2.1.4 跨时空

只要顾客愿意, 企业可以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向顾客提供各种信息, 网络营销减少了时间因素的影响。网络的出现使当今社会的信息传播达到了空前的速度与密度, 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营销活动, 可抛开时间、空间和地域、国别的限制, 减少市场壁垒和市场扩展的障碍, 使网络营销一出现就具备了全球化、国际化的特点。

2.1.5 详实生动

以网络为媒体的信息十分丰富, 利用先进技术手段, 网络可以实现有图片、动画、文字和声音等形式的有效组合, 声文并茂, 翔实生动, 其内容不仅包括产品和价格信息, 也包括相关的知识文化信息。如在星巴克网站上购买咖啡, 不仅可以了解咖啡的种植历史, 制作工艺, 如何饮用等信息, 还可以了解相关俱乐部活动, 以及丰富多彩的咖啡文化, 这一点是其他营销方式很难做到的。

2.2 网络营销的不足

2.2.1 缺乏真实感

首先, 网络购物可以节约消费者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 但却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尤其是对于喜欢享受购物过程的消费者更是如此。其次, 企业和消费者是通过虚拟的网络相联系的, 消费者看到的产品信息无非是靠超级链接相连接的各种文字、图片等组成的符号, 主要是靠刺激消费者的视觉和听觉, 这和传统营销通过全面刺激消费者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等感官相比, 缺乏真实感。尤其是当前网络社会立法还很不完善, 网民在面对网络时责任感下降, 因而使信息的真实性下降。

2.2.2 局限性

网络营销的局限性首先是源于消费者群体的局限性, 目前, 尽管网民的数量在迅速增加, 中国大陆已经有超过三亿的网民, 但仍然有绝大部分消费者没有触网, 且网民中有很大一部分不接受网络营销。其次, 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没有开展网络营销, 拥有企业网站的企业中, 有相当数量的网站内容得不到及时更新。再次, 产品的局限性, 不同的产品实施网络营销所得到的效果有很大差异, 比如社区的理发店和生产商生产的U盘。最后, 传播方式的局限, 通过传统方式进行传播, 可以选择报纸、电视、广播、路牌以及巴士广告等, 将传播渗透到消费者的生活中去;而互联网传播只能通过电脑、手机等数码终端, 传播有限。而且消费者在上网时对于广告的点击率有限, 也限制了互联网传播的有效性。

2.2.3 物流的滞后

我国的物流业刚刚兴起, 物流配送还很落后, 物流配送的安全性、成本、速度以及物流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离消费者满意都还有一段距离, 物流行业相关标准也还有待于完善。

2.2.4 安全隐患

网络病毒的存在时刻给人带来威胁, 网上黑客、网络犯罪增加了网上交易的不安全性, 增加了信息传播的风险。这些因素就像一个毒瘤一样, 威胁着网络营销的健康发展。

3 网络营销出现后营销理论的发展

3.1整合网络营销

整合网络营销是把营销战略与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结构性方法, 其综合利用一系列互联网技术来销售产品和服务, 影响相关者, 特别是顾客的态度, 以有效实现营销目标。网络营销是一个新生事物, 如前所述, 有其优点, 也有其不足。所以, 必须有整合营销的思维, 把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融合起来, 纳入到统一的营销战略下, 为统一的营销目标服务。

3.2市场细分的新方法

互联网环境下, 消费者愈发个性化的需求导致细分更“细”, 市场细分的难度增大, 传统的细分目标市场的标准需要完善, 同时, 未来营销理论将更加注重于环境和消费者行为分析。

3.3消费者启动并控制的营销

在网络营销中, 交换过程变成由消费者发动和消费者控制, 是消费者, 而不是营销者认可并控制互动关系。营销者和他们的代理躲在后面, 直到消费者邀请他们加入交换。甚至在营销者进入交换过程之后, 也是消费者定义游戏规则, 并且借助代理和中介使自己免受伤害。消费者决定他们需要什么信息, 对什么感兴趣, 愿意支付什么样的价格。在很多方面, 这种消费者启动并控制的营销完全改变了营销实践, 从而改变营销规划、策划制定、营销控制等理论。

3.4市场调研新方法

收集信息的广度加大, 方法也更加多样化, 如统计网页点击量、访问次数、浏览时间等, 分析数据库和客户信息等。

3.5国际营销概念的淡化

国际营销、全球营销和区域营销之间的界限和区分逐步缩小, 网络营销无需再选择“着眼全球, 地方做起”, 或“着眼地方, 全球做起”, 而只能是“着眼全球和全球做起”。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2]姜旭平.电子商务基础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3]冯英健.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4]程美丽.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比较[J].太原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8 (1) :138-03.

篇3:佳洁士营销案例分析

1 社会营销与关系营销的区别

社会营销的出发点是满足消费者需要, 实现社会利益和实现企业盈利3个主要的方面;关系营销理念则是企业要将自己定位为整个社会的一员, 企业在商品生产实践中要关注社会总体利益。从这个方面分析, 社会营销总目标包含了关系营销的目标, 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关系。

1.1 概念上的区别

关系营销就是一个企业在达成自己的生产目标并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利益和相关市场福利的过程, 也就是说, 从自身出发, 着眼全社会的整体利益。但是这里所指的关系营销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所能够体现出来的企业和社会利益包含的范围是很有限的。社会营销则是广范的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 也就是说, 除了企业的商品生产利益之外, 还包括社会生态环境利益、公民社会福利以及社会和谐等方面。

1.2 本质上的区别

关系营销的关键理念就是关系方的共同利益的实现, 也就是企业在商品营销实践中要有共赢的意识, 只有自己的商品和服务能够满足对方的利益, 企业自身的利益才能够实现。很多时候, 企业在一个商品交易活动中获得盈利, 赚了大钱, 并不代表着这一个交易就是成功的交易。成功的交易必须是交易方都能实现自己利益, 只有共赢才能有发展的前景和可能性。所以关系经营要妥善处理好各方的关系, 比如消费者就是“上帝”, 满足消费者才能实现营销目的;竞争对手是帮助企业成长的伙伴, 只有竞争才能不断地发展;供应商是商品原材料的出口, 经销商是产品进入市场的桥梁, 这都是营销过程中的关键。和关系营销不同的是, 虽然社会营销理论中也讲合作, 这里的合作是指企业与广大消费者、政府部门和社会整体之间的共同发展, 没有上升到关系营销中的“共赢”那种层面, 从这个方面来讲, 关系营销促进社会营销的理论的发展。

1.3 营销目的区别

关系营销的目标并不是最大化每次销售活动利益, 而是最大化企业的长远利益。因为生存和发展就是企业的首要目的。进行关系营销的过程就是建立和消费者、供应商以及经销商之间的互利合作关系, 建立和竞争者之间的发展合作关系, 并让员工对自身企业保持满意的一整个过程。虽然关系营销和社会营销都在不断地追求关系方之间的互利互惠关系, 但是关系营销强调企业和关系方的互利合作关系是以企业自身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立足点的, 而社会营销强调企业和关系方的合作是为了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营销所追求的角度更高, 视野更广。

1.4 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的区别

关系营销的“共赢”, 是将企业的商品营销活动放在社会经济市场的大背景之中去考察, 各个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要遵循商品市场中的原则, 企业要在市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首先就要面对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营销中的合作需要合作性竞争观念让企业通过实现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而实现自身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比较于关系营销这种从人和社会和谐的角度实现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营销则是从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这个角度强调企业、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2 社会营销与关系营销的联系

(1) 社会营销和关系营销理论的应用是企业在追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要方式。同样是追求可持续发展, 社会营销理论上强调人与人的和谐, 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营销理论上强调一种合作性竞争理念。其实这两种理念是相互联系的, 因为企业需要展开关系营销, 实行合作性竞争, 通过合作获得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由此推动社会营销, 为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以实现社会和企业的科学发展, 持续发展。

(2) 社会营销和关系营销理论重视企业与各方关系的协调与合作, 通过增加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信任, 给企业奠定良好的客户市场, 扩大商品和服务的走向;通过和供应商之间发展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给企业的物资和信息技术的流通提供保障;通过与分销商建立合理有效的分销途径, 拓宽企业的销售道路;参与合作竞争, 让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不断增强自身在市场的份额, 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和政府、媒体等事业单位的合作, 提高企业的影响力。

(3) 关系营销中所强调的客户满意度是社会营销中追求满足消费者长远利益的一种表现形式。关系营销以长期关系为导向, 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顾客流失较少也是企业降低交易成本的一个方面。关系营销顺应了社会营销理论中对人与人的和谐, 人与社会的和谐的追求, 促进了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结束语

在当代层出不穷的营销新观念中, 社会营销观念与关系营销观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将社会营销观念与关系营销观念进行对比性分析, 对树立科学发展观, 追求社会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振修.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营销策略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0 (3) .

篇4:佳洁士营销案例分析

1 电力营销稽查的基本内容概述

负责电力营销稽查的工作人员应该对电力营销稽查的基本内容有所把握, 这样才能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行事, 从而保证电力营销市场能够有序运行和发展。目前, 电力营销稽查有时会进入一种无序的状态, 经过分析,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电力稽查的内容不明确的结果, 这样一来, 电力营销稽查人员就不能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因此稽查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电力营销稽查的基本内容, 以便工作人员在明确内容的前提下再开展相应的稽查工作。

1.1 内部的监察管理

内部监察管理的对象是电力工作人员, 主要针对的是电力工作人员不和章程的行为, 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纠正不良的行为。比如, 有些电力部门的工作人员会在记录用电数额时马虎大意, 出现误抄、漏抄的现象;有些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不认真, 会找人代抄电表, 自己偷闲, 更有甚者, 会私自截留电费, 实行用电量造假等, 这些已经是违法行为, 更应该坚决杜绝。电力营销稽查人员要实行内部的监察和管理, 就应该对以上的行为进行规范。落实到具体行为上, 就是对用电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二次审核, 一一监察, 账单和用电量不符的, 要找出原因, 追究责任人, 发现有渎职行为的, 要及时报告上级, 采取惩戒的措施。内部的监察工作就是对电力内部的从业人员进行监督和规范。

1.2 外部实施检查

外部实施的检查主要的对象就是用电的居民或者企业;我国自从实行经济体制以来, 经济势头发展良好, 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比如社会的治安问题丛生, 非法用电的行为非常普遍, 有些不守法的个人或企业为了经济利益, 进行偷电;其次, 由于电力知识的缺乏或安全意识的淡薄, 某些人采取违章用电;另外, 有些非法获得经济利益的人员, 盗取大量的国家电缆, 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同时给电力营销市场的秩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因此, 电力营销稽查人员在外部检查的环节中主要针对的就是违章用电和非法偷电的行径, 这些行为的责任人无非是个人和企业。检查中, 要对电表进行管理, 确保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 同时要依法打击对电力市场秩序造成混乱的行为。

1.3 电力营销稽查制度

制度对行动有一定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电力营销稽查同样需要合理化的制度作为指导。在执行电力营销稽查任务之前, 首先应该根据制度了解自己将要进行的工作, 如果没有营销稽查制度和体系, 那么工作的开展就会出现混乱。因此, 电力营销稽查必须有一套系统化的制度作为保障, 同时要设立专门的电力营销稽查小组, 有组织性地开展工作。按照经验, 一般在电力营销稽查部门设置一位管理人员, 相当于“经理”的职务, 然后由专业人士组成小组, 因为只有对电力行业认识到位的人员才有助于营销稽查活动的开展, 营销稽查人员的工作责任, 首先要对电力营销规定的业务进行充分了解, 然后规定时间, 保证用电检查, 电能计量, 装电表等的工作质量, 纠正发现的不正确行为。

1.4 稽查计划以月为单位进行制订

电力营销稽查不是一项短期性的任务, 而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并且是系统化的、发展着的, 也就是具有动态性质, 既然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 就应该有阶段性的计划, 经过论证, 发现以月为单位进行计划的制定是非常适合的, 先达到月目标, 然后再达到整体目标。本月稽查计划的制定, 最好参照上月的稽查情况, 并将目前的重点工作包含其中, 计划的制定要限量, 要根据工作人员的承受能力确定, 计划要条理化, 不能过于繁杂, 合理的计划才能够给电力营销稽查人员一定的指导作用, 那些没有实践意义的计划是徒劳的。

1.5 信息反馈

电力营销稽查人员的实际稽查行为, 收到反馈信息后, 才能对效果进行评价, 这样才能与既定的工作要求和达到的效果进行对比, 以便找出稽查行为的不足之处, 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以便在下一阶段的稽查过程中有所借鉴, 使下阶段的工作可以开展得更好。鉴于信息反馈的重要性, 所以要建立和健全信息反馈制度, 最好将网络反馈加入其中, 以便使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内收到反馈信息, 通过分析认识到存在的问题, 及时采取策略解决问题。

2 应用电力营销稽查提高电力营销效率的策略

2.1 严格按照要求选拔电力营销稽查人员

电力营销稽查在电力行业中属于执法的部门, 因此, 较之于一般的电力工作人员来说, 从事电力营销稽查的工作人员, 需要更高的能力, 所以在选拔中应该严格按照合理的标准进行, 同时要保证选拔的透明度, 对每一位参加选拔的人员力求公平公正, 不搞暗箱操作;首先, 选拔的标准之一是具备学历资格, 然后是经验, 可以在从事电力工作的内部人员中进行选拔, 将表现突出, 专业素质高的电力工作人员纳入电力营销稽查的队伍。

2.2 完善电力营销稽查异议制

所谓异议制度, 主要针对于当事人, 在电力营销稽查的过程中, 会出现当事人不服处罚决定的情况, 这时, 电力营销稽查人员应该给当事人一个申诉的机会, 如果当事人反对的理由有一定的合理性, 稽查部门应该重新进行核查, 保证执法的公平性。电力营销稽查异议制度完善好之后, 就应该在实践中严格落实, 应该在保证执法公平性的基础上, 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保障当事人的申诉权利。

3 结语

以上分析了应用电力营销稽查提高电力营销效率的相关问题, 首先从电力营销稽查的内容出发, 然后提出了一定的策略, 希望对电力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启发, 电力企业是国有企业, 但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仍然是主要的追求, 在电力营销领域, 应该加强电力营销稽查的方法和力度, 使电力营销稽查真正起到规范电力市场秩序的作用。由于笔者本人的水平有限, 对于本文的探讨可能存在着些许不足, 希望热心的读者能够提出修正意见或合理化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毛江勇.对电力营销稽查管理的分析[J].广东科技, 2011, (22) :139.[1]毛江勇.对电力营销稽查管理的分析[J].广东科技, 2011, (22) :139.

[2]刘兵.浅谈电力营销稽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30) :375.[2]刘兵.浅谈电力营销稽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30) :375.

上一篇:微地震技术在煤矿两带监测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下一篇:安丰一中督导汇报材料 (26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