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营销失败案例分析

2024-04-30

保险营销失败案例分析(通用6篇)

篇1:保险营销失败案例分析

视频营销中要注意哪些元素?在迎合网友趣味,和实现传播传播之间,如何找到平衡点?请看——

索爱失败的视频营销

最近,有这样一段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

在北京市地铁13号线,地铁快到大钟寺站的时候,一名青年男子在车厢里用手机玩保龄球游戏,这名男子的保龄球架势还真是那么回事,保龄球打的是相当的不错,嘴里还时不时地发出愉悦的声音“YES”。在车门即将关闭的时候,青年男子不慎滑到,将一部手机甩出车门外,引起车内人哄然大笑,而这个男子只能是扒着车门无奈的看着手机渐渐离自己远去!

这位“史上最二手机游戏玩家”引起许多人的欢笑,人们笑称这名男子为“甩手男”,这段视频被不断转发。

大笑之余,不少人都在打听:什么游戏这么好玩啊?这款手机是哪家的啊?

因为视频中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产品特性,大多数人都想当然地以为这是iphone手机,于是转发的过程中这个视频逐渐被贴上了“iPhone手机”的视频标签。的确,iphone有保龄球游戏,也是重力感应。更要命的是,似乎大多数人都觉得这种游戏天然就是iphone的专利,iphone就是炫、酷、好玩。

实际上,这个广为流传的视频的最初源头是索爱的官方网站。这个画质粗糙的、看上去好像是偷拍的广告,是索爱为f305c手机制造的推广视频。

索爱为了保持神秘感,让尽可能多的人去传播,索爱并没有在视频里显露出自己产品的显著特征,后续也缺乏持续跟进。

就这样,索爱免费为iphone做了一次病毒式营销广告。

点评:如果市场里存在极为可怕的竞争对手,那么就不要遮掩你的品牌,觉得消费者会去主动发现你的存在。视频营销当然要注重趣味性,但是若是一味地强调趣味,而忽视了传播品牌的功能,或者以为发个视频到网上就行了,不需要后续跟进和引导话题,视频营销就失去了作用,还有可能像索爱这样闹出为人作嫁的笑话。

此案例选自《实战商业智慧》杂志2009年第09期总126期

《实战商业智慧》专注网络营销案例研究,提供实战实用的网络营销案例技巧和方法,帮您从网络营销案例学习中轻松实现网上经营效益最大化。

篇2:保险营销失败案例分析

<产品开发失败案例>

一、润妍的简介

宝洁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宝洁公司的系列产品,特别是以号称“三剑客”的飘柔、潘婷、海飞丝洗发水系列更是一支独秀,出尽风头。

20世纪90年代末,宝洁公司在中国市场正式推出了在中国的惟一一个自创品牌——“润妍”.润妍曾经被宝洁寄予厚望,视为宝洁全新的增长点,无数业内外人士对它脱俗的形象与广告赞不绝口„„但今天,被普遍看好的润妍已经全面停产,退出市场。

二、产品定位

产品定位在不同于普通洗发水的专门独立的护发产品上.宝洁采用全新品牌的思路是正确的,其失误在于

“单独”推出一种新品牌的护发产品.三、目标市场定位

目标市场定位在城市的高知女性,年龄范围在18-35岁之间.失误在于细分市场太细,脱离客观现实环境;绕开了低端的大众市场.四、目标市场定位错误

1、消费者心理估计失误

一般高知女性具有创新意识、反传统意识,随着染发潮流的兴起,她们对黑发的概念不会产生太多的认同感

2、广告策略失误

因为是针对高知女性,其广告活动带有浓重的艺术气息,而普通大众一般很难与这种唯美的广告形象和视觉冲击产生情感上的交流.3、产品定价错误

润妍的高端市场决定了其高于其他一般护发品的价格,高定价超出了一般大众的承受能力,因而润妍连潜在的被接受的可能都没有了„

五、总结

篇3:农村市场保险营销分析

1. 农村也具有相当的保险购买力

农村保险市场不是购买力不足。在农村同样存在着相当大的有效保险需求。目前, 我国广大的农村人口一直游离在社会保障制度之外, 农村的“高风险、少保障”使广大农民潜意识中就感觉到自己所面临的风险需要处理, 只不过这种风险意识需要有人来激发才能成为有效的保险需求。

2. 农村的保险资源比较分散

与城市相比, 农村在居住空间上比较分散, 而且村庄之间的公共交通系统很不发达, 这无疑增加了展业成本, 再加上农村购买能力的潜在客户所占农村整体人口的比例也没有城市高, 因此形成了农村保险资源比较分散的特点。

3. 农村保险营销网点难以合理设置

目前, 进行农村小额人寿保险的公司除了中国人寿在部分乡镇设立营销网点外, 其他的保险公司最多也就把营销网点设到县城一级, 这远远达不到宣传和服务农村保险市场的要求。

4. 农村保险市场比较脆弱

在农村, 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靠周围人的口传, 较少依靠网络、报纸、杂志等信息媒介, 市场传染性较强。加上农民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还比较淡薄, 所以因销售误导和原因不清晰引起的拒赔后果相对比较严重。如果恶性开发市场, 将有可能出现从众性投保、群体性退保等非理性行为, 严重破坏保险市场和资源。

二农村保险市场拓展的困境

1. 保险意识淡薄

受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 县域农村很多人的思想还非常保守, 很难去接受一些保险的观念。虽然农民知道自然灾害风险、意外风险、重大疾病风险和医疗风险, 包括养老风险等会发生在自己和周围人的身上, 但由于其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 缺乏积极主动的防范和处理风险的意识, 再加上农民长期养成的节俭、积极储蓄的生活习惯, 使他们对利用保险这种机制来处理风险的方法并不是很容易接受。

2. 农村缺乏合适的保险代理人

目前, 农村人口整体上文化水平比较低, 文化普及还不够, 对一些文字性的报道和条款理解起来还很困难, 这就无形中增加了沟通的障碍, 虽然媒体和网络都已经在推广, 保险公司先进的E化行销系统非常快捷方便, 但在农村却无法施展其优势。

3. 公共基础设施差

农村地区幅员辽阔公共基础设施较差, 这对于农村保险市场业务的开展形成了极大的挑战。首先是交通设施的问题, 再加上农村居住比较分散, 各个保险客户与营销网点之间的距离往往都很远, 无论是通过代理还是直销都面临着展业成本高和业务手续费低的矛盾。另外, 基础医疗单位报销制度不完善, 也给理赔风险管理带来很多的麻烦。

4. 农村主顾开拓形式有限

目前, 在乡村的主顾开拓工具和方法还很少, 资源比较欠缺, 这对保险公司开发农村保险市场提出了很现实的问题, 需要在这方面多下工夫去解决。

5. 缺乏针对农村市场的保险产品

由于中国的农村和城市有着很大的差异, 决定了必须要有适合农村特点的保险产品。很多保险公司设计产品考虑得非常全面, 许多产品设计看起来非常专业, 但并不完全适合县域农村市场需求, 而且有很多保险产品比较复杂, 讲解起来很麻烦, 这对很多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村民来说不好接受。另外, 由于缺乏长期在农村生活的一线保险专业人员, 农村保险中设计的有些条款在农村不能很好地能推广和施行。

三农村保险市场策略

1. 宣传要先行

在农村生活的人们, 大部分都缺乏保险意识, 因此在前期必须要有保险公司以贴近农村的现实生活的方式, 用农村人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和实例来做一些保险下乡推介会。再下一步, 需要直接派出营销服务人员和组训人员到乡下进行轮回演讲, 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保险, 使保险观念在农村逐步深入人心。多利用农村现有的各种非政府组织如信贷合作协会、蔬菜种植协会等, 的活动来宣传、推销保险, 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2. 对各个村庄保险代销点和宣传点进行选择和培养

根据保险营销的需要和农村本身的特点, 选择周围农民所熟悉的并且能够产生信赖感的人或组织作为培养对象。

3. 保险产品的设计和相关保全项目要考虑农村市场的实际情况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简化核保程序;扩大保险责任;简化理赔环节。在接到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事故后, 保险公司可直接查勘, 一般不需要其他机构的专业鉴定即可理赔, 而设置的全国性绿色通道也为农村流动性务工人员提供了便捷。

4. 完善农村服务

服务是保险经营主体的软实力。在服务过程中, 除了要注重售前服务, 更要注重售后服务。因此, 对于农村市场, 既要大力开发, 又要小心保护。虽然村落分散, 交通不便, 但更要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尤其是在客户理赔方面要及时准确, 一旦客户发生保险责任, 公司服务人员要高度重视, 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客户做出最佳的理赔服务。保险公司一定要充分利用每一次为客户理赔的事件大力宣传, 让村民家家户户都知道保险的意义和作用, 真正实现服务的连锁效应。

5. 在农村寻找合适的保险营销员并注重培训

为了能够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在农村选人增员十分重要, 这在发展农村保险市场中既可以提高效率, 又方便了客户, 也树立了公司的品牌形象, 为促进公司乃至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非常有利。保险公司要积极投入培训人力和培训资源, 给保险营销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 来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上多下工夫, 找到适合农村的既能为村民接受也能认同的培训题材, 并将此提炼形成授课课件或制成光盘组织学习, 既有娱乐性又有教育性, 既能提高学习能力, 又能达到培训和学习的多重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玉发.县域寿险营销特点[J].保险文化, 2010 (2)

[2]迁涉.不可缺失的价值[J].保险赢家, 2010 (8)

[3]马喜千.开拓农村市场的营销模式[J].保险赢家, 2009 (4)

[4]周凤.县域网点保险市场的希望[J].保险文化, 2009 (1)

篇4:保险电话营销利弊分析与解决思路

关键词:保险 营销渠道 电话营销

电话营销进入中国内陆地区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2010年12月1日,中国保监会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人身保险电话营销和电话约访行为的通知》中,根据不完全的统计,开始保险电话营销业务的保险公司差不多有20多家,这也就说明了电话营销并不是完全没有其生存的基础,下文将介绍保险电话营销的优势、不足及其解决思路。

1 保险电话营销的优势分析

1.1 根据保险电话营销的持续发展,保监会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保险电话营销有了法律保障。保险电话营销一直都是以迅猛的发展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因此保险业的电话营销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关于保险电话营销的继续快速发展的法律环境正在不断的完善,2007年9月,保监会发出了《关于财产保险公司电话营销专用产品开发与管理的通知》,这就使保险电话营销有了更明确的法律指示。

1.2 汽车、通信及其他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险电话营销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家庭购买机动车辆,汽车数量的增多,无疑刺激了保险电话营销的市场,现代社会,手机是人们普遍适用的一种通信工具,利用手机这个现代的通信设备进行销售保险产品是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必然结果。

1.3 保险电话营销本身的优势,也为扩大保险电话营销的市场提供了条件。

①保险电话营销覆盖地域及人员范围较广。保险电话营销不同于传统的保险营销方式与网络保险营销,保险电话营销只需要借助一种媒介,即通信媒介,例如:手机、固定电话等等。由于通信技术的无局限性,保险电话营销在地域覆盖面上也要广于其他的保险销售方式,只要通信技术水平覆盖到的区域,保险电话营销就可以到达。②电话营销同时也可以缩减保险公司时间上的成本。电话营销要求销售人员与客户通过电话进行沟通,并不是与客户进行面对面直接的接触,这样,保险公司只需支付保险电话销售人员的电话费用,其他的多余费用便全部都可以省略,同时节省了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③保险电话营销相比网络保险营销等其它新型营销模式核保的过程较充分。保险电话营销员在与客户打电话沟通的过程中,通过双方语言的沟通,保险电话营销员便可询问客户关于保险标的的相关信息与情况,“一对一”的服务也让保险电话营销员就可以在保险标的的保险期间内随时了解被保险人自身的情况以及保险标的所处的环境状况。④保险电话营销中客户的资料归属于公司所有,可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当电话营销人员在通过电话与客户沟通销售保险产品时,便会从公司特定的的数据资料寻找潜在的保险消费者,而客户的实际资料销售人员无法占为己有。当电话销售人员完成销售的一系列过程之后,客户的资料便又重新存放于公司指定的数据库中,与此同时还建立“首责制”,谁第一个接触到客户的资料,那么谁就要对客户的资料负责,这样也就保护了保险公司客户的业务量。

2 保险电话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2.1 保险电话营销未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首先,有的消费者认为保险电话营销这一营销模式侵犯了客户的个人隐私权。其次,部分消费者认为保险公司通过电话销售保险产品打扰到了其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再次,在电话营销发展至今,许多消费者都接到过推销电话,并被其不实信息所迷惑,上当受骗。这就对保险电话营销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

2.2 保险电话营销的售后服务不足,客户的品牌忠诚度差。保险电话营销的过程只是电话销售人员通过电话与客户进行沟通,并且销售过程结束之后电话销售人员便不再与客户进行联系,一旦双方人员通过电话完成了保险产品的销售,那投保书的签名,以及支付保费、保单的签收等环节保险电话销售人员将一律不再参与,剩下的基本环节都是由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或是由快递公司帮助其完成,这些相关的工作人员并不了解客户的需求和特点,服务的过程难免就会差强人意,这就导致客户对该保险公司所购买的保险产品不满意,客户对该公司的忠诚度降低,就会造成日后客户资源流失。

2.3 保险电话营销与传统的营销渠道相互独立,双方客户资源不共享,浪费保险公司的客户资源。由于电话营销的保险产品具有局限性,所以当保险电话营销员在销售保险产品的过程中,并不是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所有保险需求,当电话销售人员发现客户的保险需求是符合传统销售渠道的产品时,电话营销人员无法及时的将客户的需求反馈给传统营销渠道的保险销售人员,这样不仅失去了销售电销渠道上的产品,而且还无法针对客户的保险需求及时的特供给其保险产品,这样就造成了客户资源的浪费。

2.4 保险电话营销的目标客户信息准确性不高。保险电话营销可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就是由大量的客户资源作为其保障,而客户信息的准确性则是电话营销成功的关键。保险公司中客户信息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保险公司在以前的营销过程中,长期积累下的客户资源;二是通过公司外部的一些相关渠道来收集潜在客户的信息。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低成本获取的客户资料,信息的准确性低,也使电话营销的成功率降低。

3 保险电话营销的发展对策及问题的解决思路

3.1 将电话营销渠道与传统营销渠道有效的整合起来。首先,要在组织机构中,阻断隔绝电话营销渠道与传统营销渠道的因素。在保险公司中,要建立集团内部的交流平台,实现客户资源共享。其次,电话营销渠道应当筹建起其自身的电销中心。从而能与保险公司的客服中心有效的结合起来。因为将电销中心与客服中心成功的结合到一起之后,不仅可以节约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而且还可以利用客服中心的回馈电话,发掘潜在的营销机会。再次,在保险公司销售人员的培训中,要全方位的培训营销人员的各种业务知识,不仅要了解电销产品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全方位的解决客户所要提出的要求及问题,将电话营销渠道中的客户带入到传统营销渠道中来,实现二者的完美融合。

3.2 对保险电话营销这一销售方式进行合理的宣传和推广。保险电话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并不是被所有的人了解和熟知的,这就要求保险公司要根据电话营销渠道的优势及特点进行宣传和推广,要通过网络、媒体的传播让客户认知保险电话营销,并且接受保险电话营销,要让客户了解到保险电话营销对客户的有利方面,增强客户对于保险电话营销渠道的信任。

3.3 完善保险电话营销的售后服务,提升客户的品牌忠诚度。当保险电话营销人员通过电销的渠道向客户销售保险产品时,对客户承诺的售后服务总是无法实现,而保险公司恰恰是以服务求发展的,而如火如荼体现出保险电话营销的优劣也就取决于其服务水平,所以保险公司在向客户提供售后服务时,要做到尽善尽美,尽量达到销售保险产品时,其销售人员承诺的服务水平,不应让客户感觉到产品售前与售后保险营销人员态度的差别,本来保险公司的发展与扩大就取决于客户的多少、业务水平的高低。所以不应因为服务质量低而丢失掉客户资源,要向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以提升其对公司的品牌忠诚度。

3.4 准确定位保险电话营销对象。保险电话营销无法快速、平稳发展的原因就是目标客户的定位不准确,无法向适当的客户提供适当的产品,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在通过电话销售渠道销售保险产品时,要首先将目标客户进行整理分类,针对不同保险需求的消费者,销售不同类型的保险产品。

“欲速则不达”。在信息与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保险行业也在跟随着时代的脚步稳健发展。目前保险电话营销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但其低成本、高效率的市场优势是不可忽略的。随着人们对保险认知度的提升,以及保险产品对人们的覆盖率越来越高,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保险电话营销,必将以其独特的优势,推动保险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芳彤,王贺珍.电话营销发展解析[J].价值工程,2011(25).

[2]张勃.电话行销及其在保险行业未来趋势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0(07).

篇5:电话营销失败和成功案例分析

有一句话很流行:“可怜之人自有可悲之处”。有些电话销售人员常常受伤,也是因为“受伤之人自有受伤的原因。”电话销售人员得到什么样的答案,取决于其提出了怎样的问题。电话销售人员常常被前台找理由拒绝,恰恰是因为给了对方拒绝的方便,正如以下系列案例所示:

案例1:(拒绝理由---不需要)

电话销售人员:您好,请问是XX公司吗?

客户:是的,请问你是哪里?

电话销售人员:是这样的,我是XX公司的,我想找一下王总。

客户:王总不在,请问你们是做什么的?

电话销售人员:我们是做网站建设的

客户:我们暂时不需要......(挂断)

失败原因分析:

1.电话销售人员不够自信;

2.没有提到自己的名字;

3.在还没有找到负责人时就开始谈产品;

4.很容易让前台辨别出是销售电话;

5始终是对方控制局面,这位电话销售人员总是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6.没有关注前台人员的姓名

案例2:委婉拒绝 ----要求留言转告)

电话销售人员:您好,请问是XX公司吗?

客户:是的,什么事?

电话销售人员:帮我转一下王总。

客户:你哪个公司的?

电话销售人员:我是XX公司的,找你们王总有点事情。

客户:王总出差了,有什么事可以先跟我说吗?到时候我再转告给他。

电话销售人员:我觉得还是亲自告诉他比较好。

客户:那你改天再打吧!......(挂断)

失败原因分析:

1. 当前台说要求留言时,没有表示感谢。

2.没有关注前台人员的姓名。

3.没有约定再次打电话的时间。4.没有提到自己的姓名

5.不太礼貌。

案例3(委婉拒绝---要求发传真)

电话销售人员:您好,请问是XX公司吗?

客户:是的,请问有什么事?

电话销售人员:是这样的,我是XX的XX,我想找一下你们人事部的经理。

客户:你有什么事情呢?

电话销售人员:我想跟他谈谈关于网站建设方面的事情

客户:这样吧,你先发个传真过来,到时我会交给相关负责人的。

电话销售人员:我觉得我还是跟她通个电话比较好,请帮我转一下好吗?

客户:我们公司有规定的,我也没有办法帮你,如果你觉得方便就发传真吧,我们有需要的话会主动联系你的。 电话销售人员:好吧

失败原因分析:

1.很容易辨别是销售电话

2.没有关注前台人员的姓名

3.没有问到传真号码

4.没有打听负责人的姓名

5.没有确认下一次联系的时间。

案例4(拒绝理由---负责人正忙)

电话销售人员:您好,请帮我转一下人事部门

客户:你找哪一位?

电话销售人员:人事部负责人

客户:请问你是哪里

电话销售人员:我是XX公司的,有些事情想与贵公司人事部门负责人谈谈。

客户:人事部经理现在很忙,不方便接电话,你等一会儿再打过来吧!

失败原因分析:

1.没有问清负责人什么时间方便接电话;2.没有问负责人的姓名;

3.没有关注前台人员的姓名。

案例5(委婉拒绝--要求留下电话号码)

电话销售人员:请问是XX公司吗?

客户:请问你是哪里?

电话销售人员:我是XX公司的XX,请问王总在吗?

客户:请问有什么事吗?

电话销售人员:我跟王总打过电话的

客户:王总出差了,有什么事情你可以跟我说,我是他秘书。

电话销售人员:那他什么时候回来呢?

客户:很难说。

电话销售人员:请问您方便告诉我他的手机号吗?

客户:不太方便,要不然这样,把你的电话留给我,到时候我让王总回给你好吗?

电话销售人员:136.....

客户:好的,到时候我们会与你联系。

失败原因分析:

1.没有问秘书的姓名;

2.让对方感觉你与负责人的关系不熟;

3.匆忙留下电话号码是没有意义的。

案例6(拒绝理由---我们刚做过了)

电话销售人员:您好,请问是XX公司吗?

客户:你找哪一位?

电话销售人员:人事部负责人

客户:你是做什么的?

电话销售人员:做网站建设的。

客户:我们刚做过

电话销售人员:那好吧,谢谢!

失败原因分析:

1.让对方感觉很明显是销售电话;

2.不够自信,主动退出;

3.没有问对方刚做了什么培训。

案例7:(拒绝理由---你打错电话了)

客户:喂!

电话销售人员:喂,您好,我是XX公司的,我公司是专门做网站建设的,请问你们是XX公司吗?

客户:你打错了.....(挂断)

失败原因分析:

1.在没有确认公司之前,就开始介绍产品;

2.不够专业和礼貌。

案例8:(拒绝理由---还没有计划)

电话销售人员:请问是XX公司吗?

客户:是的,请问是哪里?

电话销售人员:我是XX,请帮我找一下刘总。

客户:刘总不在,请问有什么事情?

电话销售人员:是关于网站建设的事情

客户:我们公司近期没有这个计划

电话销售人员:您是怎么知道的?

客户:我是公司员工,当然知道......(挂断)

失败原因分析:

1.不应该提到产品;

2.没有关注前台人员的姓名;

3.非常不礼貌;

4.当对方说没有这个计划时没有继续询问:“为什么? 什么时候有计划?”

案例9:(拒绝理由---要求先发邮件,别让我为难)

电话销售人员:您好!请问是XX公司吗?

客户:你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

电话销售人员:您好,是这样的,我是XX公司的,我想找一下你们人事部的负责人。

客户:请问你们是做什么的?

电话销售人员:我们是一家专业的网站建设公司。我想和人事部经理谈谈这方面的事情。

客户:这样吧,你有产品介绍吗?

电话销售人员:有的。

客户:你先发邮件给我,到时如果我们有需要再与你联系,好吗?

电话销售人员:当然可以,但在发邮件之前人我想与负责人谈谈,因为我相信对他一定有帮助。

客户:我理解你的心情,不过你这样让我很为难。你还是先发邮件吧。

电话销售人员:好的。

失败原因分析:

1.没有询问前台人员的姓名;

2.过早地提及产品;

3.没有确定再次回访的时间;

4.没有咨询负责人的姓名。

电话销售人员打电话前首先要做好几个准备,一个是客户资料,获得客户资料的方法和渠道有很多了,而且现在有互联网这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了,我这里就不嗦了;二是话术训练,这是关键,主要有一下几个要点:我们结合一个具体的案例来看一下。电话中要和客户互动,所谓互动就是不能只顾自己讲,要让客户参与进来,让客户参与进来的方法就是提问了,比如我们是做企业网站建设的,那么我们公司的电话销售人员的电话话术应该是这样的:(我们假设对方接电话的就是我们要找的人,关于如何找到要找的人我们在后边的内容里谈)

客户:“你好!”

业务员:“您好!我找一下人事部门负责人”

客户:“我就是”

业务员:“你好!你贵姓?”

客户:“免贵姓赵”

业务员:“赵总您好!我是XX公司的小汪,不知道您现在说话方便吗?”

客户:“什么事情?你说吧!”

业务员:“请问咱们公司的网站是什么时候做的?现在是你们自己在做维护还是有专门的网络公司在帮咱们维护呢? 你对网站设计布局有没有其它的想法和意见呢?

客户:“做了几年了,现在是自己维护”

业务员:“是这样的,我们公司是XX,我们的产品是 ----------, 还可以帮你提升你的公司形象和公司的销售业绩,我可以先给您发个邮件,让您了解一下,请问您的邮箱或MSN是。。。?”

客户:“我的邮箱是。。。。。。”

业务员:“谢谢,我马上给您发资料”

客户:“好的”

业务员:“那再联系”

客户:“再见”

这是一段很简单的电话销售话术,但这段话术里边有很多精心设计的技巧,我们来看一下都有哪些技巧?

1.先问对方容易回答的小问题:让对方习惯回答您的问题,所以先问的是“您贵姓?”,是一个每个人都很难不回答的问题,所以得到答案的几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2.每句话都以问句结束:引导对方回答自己的问题最终把问题引导到自己想说到事情。

3.非常礼貌:“您贵姓?”、“您说话方便吗”?让对方感觉你是一个非常礼貌和为对方着想的人,就凭这一点可能就会减少客户挂掉你电话的几率。

4.不直接介绍自己的产品,而是先了解对方有没有需求:很多人都会犯这个错误,不管对方需不需要,上来就介绍自己的产品,这样很难成功。当确认对方没有用销售管理软件时再介绍自己公司的产品,如果对方说已经用上了,也不要急于挂电话,可以告诉对方:“我们也是做网站建设的,您现在对网站布局和设计还没有一些其它的想法?”这类的问题来了解一些竞争对手的情况,说不定客户就告诉了你一个竞争对手产品的存在的问题,这对你以后的销售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5.不要问对方“有没有兴趣?”一类的话,而是假设对方有兴趣,直接问对方要邮箱或其他联系方式,这种情况要联系方式是很容易的,而问对有没有兴趣,对方是很难确认自己有没有兴趣的,通常会用拒绝来打发你;这就好比追求一个女孩,第一次见面就问对方有没兴趣做自己的老婆,对方会有什么的反应你自己是可以想象的,但是问对方要个电话号码是很容易做到的;向客户要到了联系方式就可以不断的向客户发公司的产品信息了,这样就可以慢慢培养这个客户,就像恋人之间的感情和兴趣也是需要培养的一样。

6.一分钟介绍完自己的意图:上面这段话术,我专门测试过,只需要45秒就可以说完,不要说太多,把产品的特点说清楚就行了,具体的让对方看资料或者上门拜访的时候再介绍,毕竟只打一个电话就成交客户是困难的。

7.语速要和对方一样:你可以想象一个说话快的人和一个说话慢的人通电话是多么的痛苦,如果你让客户痛苦了,客户最好的办法就是挂掉你的电话,而不管你卖的产品有多好,因为你根本没有机会介绍产品了;所以电话中要用和对方差不多的语速说话,就像跳舞一样,步伐要一致,不然对方就不一定愿意做你的舞伴了。

当然上面的话术是我们公司的,你可以参照这个模式结合自己公司的产品重新来写一段话术,然后把这段话术背下来,一定要找个同事多演练几便。

还有就是在打电话时不可能每个客户的回答都是一样的,所以要事先想一下客户有可能会提的问题,把这些问题都写出来,这就是销售的话术脚本,然后背下来,再和同事练习,这样电话销售的业绩一定会有明显的提升。

电话销售管理人员在这个过程中的任务就是确保每个销售人员开始用的话术都是一样的,不熟练的时候不要发挥,按照脚本打电话,等水平很高了再根据情况发挥,使用这个方法,新招来的人员,只要产品知识没问题,上岗后一般有一周的培训时间就可以开始打电话了。

电话销售还要注意阶段的划分,把成交一个客户这样的大目标,切成一个个的小目标,比如:找到负责人是一个目标,达到了就是成功;要到联系方式是一个目标,达到了就是第二个成功;对方看了你发的资料是一个目标,对方看了就是第三个成功,等等,可以把能见到客户一面一类的都划成一个目标,这样的话一个销售过程就有几个目标组成,每个目标达成了都是成功,当把每个小目标都达成了,成交只是时间问题,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销售人员的心理压力非常小,很容易去执行。

篇6:中国电影前期营销 十大失败案例

2009年07月27日23:04

http://yule.sohu.com/20090727/n265503472_2.shtml近年中国电影的发行呈多样化态势,表现在多种发行主体的相互联合、多种发行内容的相互融合以及多种发行渠道的相互配合。以营销为主导是最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一个鲜明特点。除了出品方本身,从发行公司到院线和影院,在放映市场几乎形成“营销总动员”。在市场化运作中,电影放映主体开始寻求更多横向联系,强化自己的营销推广,拓展行业市场份额。网上购票、电影广告、建立大客户营销网络等等,社会与业内均发现利用电影这个载体双方有广阔的双赢合作空间。又如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的互动、与商家和大集团合作,电影成了回馈客户的廉价的最佳礼品。然而就在这样的“营销总动员”大环境下,仍旧有一些失败案例。

一:《天地英雄》民族文化和商业品牌双重缺失

当《英雄》狂卷2002年内地票房的时候,另一个”英雄”也正在打造之中。其制作水准并不逊于《英雄》,这就是《天地英雄》,然而本片并没有出现“英雄”后浪推前浪的神话。相反的却是票房失利,口碑不一。其原因是一方面,民族文化的缺失影响电影质量,另外一方面,由于和《英雄》在影片题材、宣传声势、营销手段等方面有着太多惊人的雷同之处,缺乏自身的商业品牌,导致本片投入为《英雄》的1/3,票房收入却仅为后者的一个零头,回报率亦难成比例。

何平始终不承认自己拍的是一部武侠片,而是一部史诗动作片,有意要让《天地英雄》与众不同,尤其与《英雄》不同,但宣传造势与评论上着力并无引起关注,凭借导演一嘴之力,未免声小力单。融合武侠、爱情、悬念和西部戈壁等诸多元素让这个模糊的定位没有给观众一个恰如其份的交代与期待,更别说“焚琴煮鹤”式的结尾成为该片的硬伤。该片有意地回避了与《英雄》同一档期推出,但遭遇了“SARS”这一意外因素,发片计划一再搁浅。

《天地英雄》前期策划缺乏主动性,这部与《英雄》几乎同时开机的作品,缺乏通盘的优化营销推广方案,该片从拍摄到后期制作一直保持低调,许多记者想打探消息都无功而返,片方的解释是,哥伦比亚公司参与投资的大制作影片,整个运作手段都是国际化操作,所有的宣传计划都要根据影片上映的档期制订。然而《天地英雄》仅仅到快上映时才开始慌忙造势,包括新闻热点、首映和严防盗版,处处都体现出手忙脚乱,甚至不少炒作有东施效颦之嫌,和《英雄》严谨成熟的运作手法根本无法相提并论。无论导演还是明星阵容,气势上已略逊一筹,更别说将电影打造成商业品牌了。《天地英雄》民族文化和商业品牌双重缺失,东施效颦的模仿手段让人感慨中国电影在文化与商业营销上的后继乏力。

国内票房:4100万

同类参考:《江山美人》

二:《太阳照常升起》弄巧成拙的个人品牌失利

《太阳照常升起》上映前,保利博纳负责人于冬对姜文的个人品牌信心十足,他表示,《太阳》的票房过亿没问题。保利博纳在全国共投入了600多个拷贝,从数量上超过了当年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于冬分析说:“1995年,姜文的第一部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上映时观影人次超过一千万,也培养了喜欢姜文电影的观众群。按照现在的票价,只要有四分之一的人来看《太阳》,票房就过亿了。”

遗憾的是于冬没分析清楚,姜文导演的作品确实口碑不赖,但姜文个人品牌的号召力远远没到张艺谋、冯小刚的程度,而且如今走进电影院看电影的以“80后”的年轻观众为主,但《太阳》的宣传重点定位在当年《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迷身上。

一方面片方宣传定位失手,另一方面,姜文对自身的个人品牌高估,《太阳》所引发的观众讨论异常火暴,连影评人、专家之间都在进行一场大猜想,离奇程度也远超过导演姜文的预期。但是观众并没有习惯性的跟着影片一起疯狂,票房没有预期火爆。最大原因是导演本身忽视了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也缺乏自省精神。热炒威尼斯时放言:谋事在人,成事在谋。意思是得没得奖,要问评委和张艺谋;甚至威尼斯没得奖也让姜文蒙受损失,音像版权曾被敲定为200万,但当姜文空手而归的时候,音像商干脆再在其伤口上撒了一点盐,最终音像版权费直降50万;观众热议看不懂时,宣传方没能及时引导电影受众的感知能力,放在当时炒作环境中看,姜文经过苦心经营才打造出了自认为将会轰动中国电影界、乃至全球电影界的作品,到头来却忽视了一部影片最为重要的东西:观众!

国内票房:2800万

同类参考:盲目依托个人品牌忽视观众感受的影片。

三:《猛龙》电影资源浪费严重

2005年9月底,华语大片《猛龙》,号称投资过亿,明星多达10人,配合这样的高投资大阵容构架发行方向国内投放300余个拷贝,以超过600张银幕的放片规模,但事后的得不偿失让这部当年香港最大手笔的特技动作电影成为资源浪费最严重的影片之一。

《猛龙》也是国内率先走将先进行全方位电影营销路线的影片之一,拍卖包括电影宣传活动的总冠名权,万吨豪华邮轮慈善首映晚会的冠名权,全国六大城市首映式的冠名权、电影贴片广告以及电视版权、音像版权等,一切走的烧钱路线让人大有《英雄》造势之感,甚至中国电影史上与电影同步发行的第一款手机和网络游戏这点创出新意。

虽然《猛龙》的营销手段,钱烧的十足,但在媒体运作上大打折扣,《英雄》的造势导致几乎所有的影视类通俗杂志均以大篇幅的报道和海报赠送来为其做宣传。即使是负面报道,也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而《猛龙》营销过后犹如泥牛入海,新闻报道少到可怜,以至于至今百度搜索“猛龙”两字,鲜有电影新闻出现,也难怪《猛龙》连挖掘电影票房价值的单一途径上都遭遇滑铁卢了。

《猛龙》的电影营销,让我们看到在题材选择、档期选择均有可为(明星荟萃+警匪题材),但营销策划、后续宣传以及对媒体新闻的忽视等多种因素呈现出相当的幼稚,成为近年电影资源浪费最严重的影片,甚至导致当年来势汹汹的制作方之一世纪华纳连续几年没有作品推出……当然对于营销初级阶段来说,全方位电影营销路线十分冒险,也唯有大制作才打得起此牌路,不成功便成仁,这都是题外话了。

国内票房:未过千万

同类参考:《天堂口》、《茉莉花开》、《玉观音》……本身阵容、题材均有营销作为的影片。

四:《赤壁II》宣传靠恶搞,档期排错位

《赤壁I》的口碑缺褒贬不一,争论毁誉参半,不少舆论表示吴宇森的失败在于刻意迎合西方观众的口味,但票房还是取得巨大成功。这一切都归功与大投入,大推广的营销手段。因此《赤壁II》的营销自然格外引人注意,然而就在大家热切盼望有国产电影破大船记录的时候,《赤壁II》的三个失败营销,让这个希望彻底化为泡影。

《赤壁Ⅰ》的惊艳表现多少也给《赤壁Ⅱ》的推广带来更大的难度,可惜的是《赤壁II》在国内上映前几乎并无大动作营销,除了号称战争磅礴气势,寄情特效之外,其他宣传几乎都是借上部东风,片方进行宣传采用继续吊胃口的形式,大打“抛砖引玉牌”,甚至在上映前不久推出的海量剧照,仍旧不少重复上部。而传播推广《赤壁Ⅱ》的另一个重要手段——网络视频、图片“恶搞”,大大的抢走了《赤壁Ⅱ》在网络上的点击率和受关注程度,可谓适得其反。毕竟国人都经过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恶搞事件影响,难免产生将《赤壁Ⅱ》与《无极》等同的心态。

《赤壁Ⅱ》上映前,挡在吴宇森前面的就只有以“爱情浪漫史诗”著称的《泰坦尼克号》了,可以说挑战《泰坦尼克号》的记录,不仅是中影的野心所在,更是中国电影人的集体梦想。然而随着《梅兰芳》上映档期调整,一石激起千层浪,众影片纷纷调整档期,占据对自己最有利的时间。《赤壁Ⅱ》下选择1月8日上映,虽然貌似拥有了一个春节档期,但国情却是春节档期逊色圣诞档及贺岁档!圣诞、元旦期间只要是电影就有人看,甚至不怎么选择片子,而过完这个节日大家的电影消费欲望大幅度降低。《赤壁Ⅱ》优势先机都被之前的《非诚勿扰》占去不少,更别说还要面对《疯狂的赛车》、《游龙戏凤》、《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影片的市场瓜分。

国内票房:2.51亿

同类参考:暂无

五:《无极》过度营销导致全面崩盘

《无极》是好莱坞电影模式是否能本土化的试水作品,陈凯歌、陈红夫妇通过一系列的电影运作,打造出一艘中国电影营销“航空母舰”。这部对外号称投入1亿元宣传费用的《无极》,初期的营销经过陈凯歌和陈红、韩三平等人不断地“老王卖瓜”、犹抱琵琶半遮面地漏出零星消息,足以媲美《英雄》。当然《无极》也是迄今为止最成熟的电影营销模式之一。

从营销执行角度来说,《无极》做得不错,甚至说新闻营销方面他们做到了赶超《英雄》的地步,但大家都忽略了产品本身的众多致命硬伤使得营销执行力越强,品牌的价值受到的损害就越大。当越来越多观众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之后,难免产生抵触甚至反感。《无极》最初阶段的宣传是可圈可点的,但到后期歇斯底里式的叫卖绝对是“走火入魔”了。

“一个人不能无耻到这样的地步”!陈凯歌在柏林怒斥网络电影《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作者胡戈。“人不能无耻到陈凯歌这个地步,”网友们支持胡戈,反驳道。尽管导演陈凯歌得不到大众的支持,但是却利用这个机会继续炒作。但是这个营销手段更让凸现陈凯歌“名人”自大,心理膨胀的状态,触犯众怒。炒作要把握尺度。作为娱乐产品,适当炒作吸引大众的关注是必要的,但也应该把握尺度,不要物极必反。

另一方面,陈红的过度吹嘘让《无极》营销一度陷入虚假繁荣的境界,高调宣布:《无极》的市场开发效益将达20亿元左右,3亿换20亿的后电影市场开发着实让人惊叹。除了投资涉嫌注水猪肉之外,首晚的点映票房,从陈红14日当晚在上海宣称的“中影统计为1100万元人民币”,突然缩减为前日向全国媒体通稿中公布的“超过800万元”,《无极》的宣传总监在其官方博客上公布的4天票房超8100万元人民币等等前后不一漏洞百出。到后来事实却海外版权遭遇退货,影响波及中国武侠片……中国大片遭遇空前的舆论风暴,《无极》的过度营销与质量脱节,导致口碑效益全面崩盘,随着各国片商、广告客户对于中国电影的营销手段逐渐熟悉,要让他们很痛快地掏腰包越发困难,连导演自己也遭遇了从没遇到的信任危机。

国内票房:1.78亿

同类参考:暂无

六:《黄石的孩子》定位不清,推广错位合拍片标杆

黄石的孩子》从拍摄之初的目的定位就不清晰,一会申请奥斯卡,一会吹来慈善风,一会又是黄石政府宣传片,一会又是南京大屠杀,又是战争又是爱情的,格调好像很高,但实际上缺乏引导观众对题材的认同感。

《黄石的孩子》到底是说什么的?相信没看过关于影片任何宣传之前,大多数人的想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这是一部类似于《25个孩子一个爹》的乡村题材电影?儿童片?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还是中国湖北黄石?甚至有很多人在看过片名后会想到黄石这个人的孩子怎么了?总之,谁会想到是一部和南京大屠杀以及“大爱铸就不朽传奇” 好莱坞式主旋律?反观香港译名《战火逃城》更适合影片题目。

这个片名至少让电影损失了3分1的票房。

另一方面的推广错位也让人们很难共鸣,看完《黄石的孩子》后的观众相信对那句“中国版《辛德勒名单》”的宣传语多少有点抵触。战争搭台,情感唱戏,不得不承认大家很喜欢战火纷飞中的爱情电影,但《黄石的孩子》无论战争场面还是人物形象,故事主线还是激情场面均欠缺力度,都离经典太遥远。

《黄石的孩子》虽有三千万美金制作,却败在制作规模小的多的《见龙卸甲》手下,其实无关演员的号召力,这些中外合作制片的尴尬已成常例,类型化的叙事面对审查磨合、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感、定位不清推广失利等导致这些片在国内市场失利是几乎已成定局。

国内票房:1700万

同类参考:《面纱》、《夜。上海》、《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外合拍片。

七:《拉贝日记》四两拨千斤的反面教材

从《南京!南京!》到《拉贝日记》,中国一时之间出了两部关于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而两部影片票房上取得的成绩几乎如同《英雄》与《天地英雄》之别,后者连前者零头都够不着。而铺天盖地的评论两片谁更真诚谁更靠谱,加之双方公开叫板,这是中国电影市场一个同题材“娱乐营销”引发的战争。

《拉贝日记》投资大约1.3亿,《南京!南京!》大约是8000万人民币,当后者累积票房已经达到1.5亿,前者尚未过千万,为何差距如此之大?《拉贝日记》投资大约1.3亿华谊兄弟占大约1800万,如果票房过三千万则收回成本,而华谊兄弟万万没有想到原定7月上映的《南京!南京!》会突然提前档期到四月底,强攻五一票房,使定于5月上映《拉贝日记》的票房遭受严重威胁。档期的安排上,《南京!南京!》抢到了一个有利的制高点。

由于时间的紧迫,已经来不及调整档期(当时《拉贝日记》各类宣传品早先《南京!南京!》大半个月已经派发全国各条院线),面对同一题材上阵,聪明的华谊兄弟干脆打起了“四两拨千斤”的顺风牌,《南京!南京!》采取多城市集中举办盛大首映仪式来为影片造势,《拉贝日记》仅选择4个城市的某一地区做点映,以前者角度不如《拉贝日记》客观为题热炒。

“四两拨千斤”的顺风炒结果歪打正着,导演陆川太实验性的处理手法,更是引发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与矛盾争议,这样的争议,造成了更加激烈的话题,反而保持了《南京!南京!》持久的关注热度。再参考豆瓣上两片的讨论,南京43300人评价,拉贝7106人评价。华谊兄弟原本借着与南京的比较热潮,想把平庸的拉贝炒起来结果适得其反。于是号称拉贝阵容是真正的多国部队,中国市场的胜负已非全部,找了个借口匆匆下台。

国内票房:

同类参考:暂无

八:《大搜查》多次推延,屡失良机

8年《大搜查》频频换挡已不是新闻,从暑期到国庆,从中秋又拖进了贺岁档,又因《梅兰芳》变动事件从12月28日又抢回到23日上映,影片多次改变档期,从侧面可见发行方并无十分的自信。

这部备受外界关注的“麦庄”(麦兆辉、庄文强)的新作《大搜查》,份属香港电影工业的标准之作,主创人员也多为香港电影工业的中坚力量,虽然少有超一流巨星加盟,但制作人员大多是水准之上的,本以为会成为郑秀文收回影坛一姐桂冠的重磅之作,结果因为多次推延上映时间,屡失良机。

当然,多次推延上映时间,原因是广电的意思。本片乃是又一部香港合拍片遭遇剪刀手大整改的典型例子,不仅在中段改变台词,更要在最后十分钟将很多人的命运完全颠覆,颠覆指数直追当年刘德华那部与《天地英雄》同抬打擂的《大块头有大智慧》。其实,光线发行当时在未定上映标准日期时,不做影片造势,免得新鲜感和吸引力丧失,再借助剪刀手事件热炒,也不至于影片遭遇滑铁卢。

同类参考:《黑社会2》、《神探》……遭遇剪刀门的影片,以及《白银帝国》类多次改变档期的影片。

九:《夜。上海》传统营销缺乏新意

《夜。上海》是激动星影业全面进军国内制片的第一部影片,也是和日本电影眼株式会社合拍的影片,片中汇聚赵薇、本木雅弘等中日巨星,又是浪漫爱情喜剧电影,同档期电影分别是《宝葫芦的秘密》、《老港正传》、《每当变幻时》、《跟踪》等,对手可算比较弱,然而投资4000万人民币的《夜。上海》上映,首周投放200个拷贝,首周末票房竟然还不到200万!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在于影片营销推广过于传统、宣传发行过于中规中矩!当时同档期的港产片借着庆祝香港回归的东风纷纷上映,但均属小成本影片,并且题材及内容上让不少观众觉有献媚之感,因此《夜。上海》的对手也只有老少咸宜的儿童影片《宝葫芦的秘密》,该片上映前发行公司中影积极宣传,大搞试映,精心筹划首映活动等,炒到主题曲、配音、特效、和迪斯尼合作拍片的先河、同名小说、翻拍……一直话题不断。反观《夜。上海》简单传统的见面形式首映仅仅炒出赵薇与郭品超深情相拥这条不痛不痒的新闻。而后来上映前采用传统的巡回见面会宣传上超出的赵薇反感“票房毒药”、休息的时候赵薇烟不离手等,更是不伦不类。

至今,《夜。上海》在网络上搜索的话,关注的旧闻除了忠心粉丝力捧和搜狐电影平社团的评论外,真是寥寥无几。电影上映前,带几个主演跑到各地影城转一转这种落后的传统营销对本片毫无帮助,另外一个让《夜。上海》受极大伤害的传统营销手段,则就是本片贴在之前上映的大片《加勒比海盗》上的广告雷人不断,简单到只是一个场景,然后拼上俩主角的平面半身像,连PS抠图的步骤都做的马虎之极,对影片造成最直接的印象伤害,将这个号称最有品质的青春片直接扼杀,闹成中国电影贴片最雷的一道风景,最大笑话。

同类题材:多数中小型国产影片通病。

十:《2046》明星打包,形式至上

张伟平搞《英雄》、《十面埋伏》等花样翻新的首映活动,给华语电影的宣传推广、市场运作创造出了新模式。并且带来的巨额票房及广告收入让所有的电影人艳羡不已。而《2046》是王家卫继《花样年华》之后用了近5年时间、耗资过亿港元创作的一部影片,荟萃了10余位华语影坛顶级明星,投资规模、演员阵容在当时华语影片中十分罕见,显然,《2046》的首映活动受到启发,当时策划的活动规模、商业运作的声势较张艺谋两片有过之而无不及。

首先,京、沪、穗等地将举行盛大首映式,首映活动投入2046万元,创下当时华语电影首映宣传投入之最。王家卫、梁朝伟、张曼玉、巩俐、木村拓哉、王菲、章子怡、刘嘉玲、张震、董洁等都出席晚会并作现场表演。无论是从影片本身还是宣传本身来说,本片不可不说是明星打包。

另外发行本片的广东省电影公司和省广告公司特地组成了“《2046》项目筹委会”,经过多方研讨,形成一套规模宏大的宣传推广方案,并在电影上映前近两个月启动影片的宣传推广活动。大玩2046的数字概念,20∶46出生的 “2046宝贝”啊、最高门票为2046元、2046元礼物……另外上天入海乾坤大宣传的概念也是极为震撼(“海”:包豪华邮轮珠江夜游。“陆”:包地铁专列在豪华影城之间穿梭。“空”:包直升飞机巡回做秀。)确实极为切合影片场景,演绎“穿越时空”概念,形式至上,令人耳目一新。另外,连续两月的新闻热炒戛纳、金马等电影节,引人眼球。

照这样的商业、文艺热点不断,话题不绝的营销方式来看,影片票房一定是惊天动地。但片方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王家卫从来都不是一个票房导演,他的电影虽以风格见长,艺术性较强,但情

节故事和表现手法往往过于晦涩、“飘忽不定”,难以迎合大多数观众的口味。后来戛纳金马等电影节上连连失利,也给影片造成负面效应。最终,这个明星打包,形式至上的《2046》,最终剑指破亿的目标被紧紧收了三千万的票房便匆匆下档。

上一篇:树洞小屋的小班语言教案下一篇:水电站学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