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华学院学生综合素质影响因素研究

2023-01-25

1 引言

安徽新华学院是一所成立于2000年的民办高等院校, 2005年获取本科招生资格, 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2万余人, 2016年荣获“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称号, 在安徽省民办本科高校综合实力排名中一直处于名列前茅的位置, 是安徽省民办高校的典型代表。本文以安徽新华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进行实地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探索安徽新华学院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因素状态。

2 问卷调查与数据整理

2.1 调查问卷设计

为了更全面地研究安徽省民办本科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调查问卷的对象包括三类:校企合作的用人单位、学校工作人员和在校学生。问卷内容大致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涉及调查对象个人情况及对民办本科学生看法等问题;第二部分是关于民办本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问题。

2.2 数据整理

根据不同调查对象的人数状况, 调查组在2016年9月到2016年12月期间先后向安徽新华学院校企合作的用人单位、安徽新华学院工作人员和安徽新华学院在校学生分别发放了500、500和1500份调查问卷, 删除异常以及存在缺失值的样本, 得到有效样本共计2355份, 问卷有效率为94.2%。在本文的调查问卷中, 设置了“民办本科学生最重要的素质是哪个方面”的问题, 在回收得到的2355份有效问卷中, 对于这一问题答案的选择, “专业技能”的有446份, 占18.9%, “人文素质”有659份, 占27.9%, “职业素养”有661份, 占28.1%, “思想品德”有376份, 占15.9%, “社会实践及其他”213份, 占9.0%, 通过获取的调查数据综合反映出, 企业、学校和学生普遍认为职业素养和人文素质是安徽省民办本科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最重要的构成要素, 专业技能票数要明显低于二者。

3 模型构建与分析

专业技能、人文素质、职业素养、思想品德和社会实践是影响安徽新华学院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影响因素, 那么这几个因素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影响形式和程度如何呢?下面就基于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数据, 以综合素质 (CQ) 作为被解释变量, 专业技能 (TS) 、人文素质 (HQ) 、职业素养 (VT) 、思想品德 (IM) 和社会实践 (SP) 解释变量, 构建和拟合安徽新华学院学生综合素质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所有计算过程由Eviews7.2实现, 计算结果见表1。

从表中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结果可以看出, 为0.946006, 模型整体拟合度很高, F统计量伴随概率为0, 拟合效果显著, D-W统计量为1.797169, 可以认为各解释变量之间基本不存在自相关现象, 所以整体拟合效果很好, 可以用于分析实际问题。1

从表来看, 各解释变量的系数均为正数, 与前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吻合, 说明五个因素对安徽新华学院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同方向影响, 五种素质的提升有助于提升其综合素质, 而专业技能t统计量的伴随概率最小, 说明专业技术的提升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带动最明显, 而且其系数绝对值也最大, 说明专业技术每提升1分, 可以带动综合素质增加将近0.37分;职业素养和社会实践的t检验伴随概率分别为0.03251和0.0389, 在5%检验水平下通过检验, 拟合结果显著, 职业素养和社会实践每提升1分可以分别带动学生综合素质同方向增加0.34分和0.25分;人文素质和思想品德的t统计量的伴随概率分别为0.0635和0.0886, 在10%的检验水平下通过检验, 其每提高1分, 综合素质将会相应的增加0.28分和0.12分。所以在10%检验水平下各因素对综合素质的影响是确实存在的, 带动幅度从高到低分别为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社会实践、人文素质和思想品德。

4政策建议

对于学生来说, 学好自己的专业是其进入高校的首要任务, 也是其进入工作岗位的最重要的筹码, 对于学校来说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时刻抓好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是其能够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手段。

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 学生进入社会、适应职场的能力也是各方共同关注的内容, 掌握一定的职业素质以及获得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够提升学生获取工作岗位机会, 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企业、学校以及学生三方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并不是简单的一个总值, 而是有层次划分的。所以, 学校以及学生自身在不断提升综合素质的同时要有先后次序。

摘要:本文以企业、学校工作人员以及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来获取数据, 对安徽新华学院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安徽新华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社会实践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因素, 同时人文素质以及思想品德的影响力度也不可忽视。

关键词:安徽新华学院,综合素质,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 王菁.拓展训练对高校学生干部素质培养的影响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 (3) .

[2] 周振.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素质拓展内容建设探索[J].高教学刊, 2016 (2) .

[3] 张翠萍.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素质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 2016 (10) .

上一篇:浅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问题下一篇:“互联网+教育”思维模式下高等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