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10-11号: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条例

2024-05-01

学10-11号: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条例(精选4篇)

篇1:学10-11号: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条例

河职院学〔2010〕11号 签发人:刘安华

关于印发《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综合素质测评条例》的通知

各处室、院部:

经研究,现将《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条例》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主题词:制度 通知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

2010年9月20日印发

(共印40份)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条例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特制订本条例。

第二条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包括品德表现测评、学业表现测评、文体表现测评、社会实践测评和能力表现测评五个方面。

品德表现测评主要反映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表现; 学业表现测评主要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

文体表现测评主要反映学生在文体活动中的表现及成绩; 社会实践测评主要反映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活动的表现与成绩;

能力表现测评主要反映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技能、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第三条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的构成和权重为:品德测评满分100分,权重0.10;学业测评满分100分,权重0.60;文体测评满分100分,权重0.10;社会实践测评满分100分,权重0.10;能力测评满分100分,权重0.10。

第四条

实施综合素质测评必须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的原则。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结果是各类评奖评优的主要依据。

第二章 品德表现测评

第五条

品德表现测评满分为100分,由基本分、奖励分和扣分三部分构成,即:品德分=基本分+奖励分-扣分。

第六条

品德基本分为50分;品德奖励分在个人原始奖励分的基础上进行折算,即:奖励分=本人原始奖励分÷年级专业最高原始奖励分×50;品德表现扣分等于原始扣分。

第七条 品德奖励分的适用条件和标准如下:

(一)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者,省级以上加10分,市级加8分,校级加5分(标兵相应另加2分),院级加3分;被评为优秀团员、优秀社团干部、各类积极分子者(授予奖学金的除外),省级以上加15分,市级加10分,校级加8分,院级加5分;同一学年因相同事迹被不同部门授予同一或同类称号者按最高奖励级别计分一次。

(二)因见义勇为、舍己救人、拾金不昧等行为而受学校、学院通报表扬者,每次分别加5分、2分。

(三)所在班或团支部,被评为省级、市级、校级、院级先进集体或受到奖励的,每人分别加6分、4分、3分、1分。同一单位在同一学年中因相同事迹多次获奖者,按最高级别计分一次。

(四)被评为学校或院安全文明宿舍的,所在寝室每人分别加3分、1分;在同一时间受学校和院表彰的,按最高级别计分一次。

第八条 品德测评扣分的适用条件和标准如下:

(一)参加非法组织,搞非法宣传,参加非法游行示威或聚会者,扣20分,组织者扣30分。

(二)凡政治学习、组织生活、集会、晨会(升旗活动)和规定必须参加的劳动或集体文体活动不经请假而缺席者,每次扣4分。

(三)凡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社会道德规范,受学院公开批评者扣2分,受学校通报批评者扣5分,受警告处分者扣15分,受严重警告处分者扣20分,受记过处分者扣30分,受留校察看处分者扣40分。同一次错误行为同时受行政和党(团)纪律处分者,按最高级别扣分一次。

(四)凡因为安全意识不强,而造成不良后果者,每次扣5分。

第三章

学业表现测评

第九条 学业表现测评满分为100分,由成绩分、奖励分二部分构成,其中:成绩分占85%,奖励分占15%。即学业分=成绩分+奖励分-扣分。

第十条 成绩分=本人学年课程分数(或平均学分绩点)÷年级专业学年最高课程分数(或平均学分绩点)×85。各类考试成绩转换与折算参照我院《学分制实施办法》(河职院[2005]24号)。奖励分=本人原始奖励分÷年级专业最高原始奖励分×15,扣分等于原始扣分。

注:学业表现测评的课程为:学生修读完毕的专业标准中所列的所有课程,即所有必修课和任选课。

第十一条 学业奖励分的适用条件和标准如下:(一)单科成绩在85分以上(包括85分)(1分/科); 单科成绩在90分以上(包括90分)(2分/科);

单科成绩在95分以上(包括95分)(3分/科); 获单科年级专业第一名者(不及格者除外)(2分/科)。

(二)普通专业学生在应用英语能力考试中,过B级者加2分,过A级者加3分,通过英语四、六级者,分别加4、6分;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四级考试中,过级者加2分,通过六级者加4分。

(三)普通专业学生在计算机等级考试中,过国家一、二、三级者分别加2、4、6分;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计算机等级考试中,过国家二、三、四级者分别加2、4、6分。

(四)通过相应职业技术资格证书者,按照国家初中高级分别加2、4、6分。

第十二条 学业表现的扣分包括:

(一)凡违反考试纪律,考试作弊者,除在品德行为表现中扣分外,在学业中另扣5分。

(二)旷课扣分:1分/节。

第四章

文体表现测评

第十三条 文体表现测评满分为100分,由基本分、奖励分两部分构成,即文体表现分=基本分+奖励分-扣分。

第十四条

文体表现的基本分为50分;奖励分=本人原始奖励分÷年级专业最高原始奖励分×50,扣分等于原始扣分。

第十五条 文体表现奖励分的适用条件和标准如下:

(一)代表各级组织参加体育竞赛的运动员,每届每项按照院级、校级、省级、国家级分别加2、4、6、8分。

(二)在各种体育竞赛中获得名次的运动员,校级第一名加

10分,二至八名分别加8、7、6、5、4、3、2分;省级的获奖按校级的2倍计分;国家级的获奖者按校级的3倍计分;破记录者按照校级、省级、国家级分别另加10、15、20分;院级竞赛获奖者按校级的50%计分。

(三)代表各级组织参加文艺演出或竞赛者,每次每项按照院级、校级、省级、国家级分别加2、4、6、8分。

(四)在文化、艺术竞赛中获得名次的演出者,按照院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分别加5、4、3、2分;校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分别加

10、8、6、4分;省级的获奖者按院级的2倍计分;国家级的获奖者按院级3倍计分。

注:社团主办活动与院级活动同级,市级活动与校级活动同等计分。

(五)为文娱演出或文体竞赛做服务工作者(含比赛裁判),每次加1分(裁判1.5分),该项一学期累计最高不超过10分。

(六)长期参加运动队、艺术团(队)训练且表现积极者,每学期校级加5分,学院级加3分,国旗班成员经考核称职者,加20分。

注:特指校级、院级组织的球队或艺术团。

第十六条 文体表现的扣分的适用条件和标准是:

(一)凡班、院、校要求统一参加的文体活动而不参加者。(2分/次)

(二)比赛中无故弃权,影响比赛正常进行者。(2分/次)

(三)比赛中不服从裁判、不听从工作人员安排(4分/次),辱骂、殴打裁判(8—15分/次)。

(四)破坏各项文体活动的正常开展者。(2分/次)

第五章

社会实践测评

第十七条 社会实践测评满分为100分,由基本分、奖励分两部分构成,即能力表现分=基本分+奖励分-扣分。

第十八条 社会实践基本分为50分;奖励分=个人原始奖励分÷年级专业最高原始奖励分×50,扣分等于原始扣分。

第十九条 社会实践测评奖励分的适用条件和标准如下:

(一)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每次加1分。该项一学期累计最高不超过10分。

注:乐于助人者须提供感谢信或锦旗。

(二)参加无偿献血者每次加6分,参加验血但因体检原因未成功献血者加1分。该项一学期累计最高不超过12分。

(三)参加校外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团校安排集体服务除外)一次(1个小时以上)加3分,但该项一学期累计最高不超过20分。

(四)参加校内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一次加2分,但该项一学期累计最高不超过10分。

(五)参加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集中实践活动并圆满完成任务的加20分,参加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分散实践活动并圆满完成任务的加10分。

(六)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自主创业,各学院根据学生创业时与专业的结合情况、市场调研情况、创业实施等情况酌情加分,最高分值为20分。

(七)凡要求统一参加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而不参加者,每次扣2分;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中,无故中途离场者,每次扣2分。

第六章

能力表现测评

第二十条

能力表现测评满分为100分,由基本分、奖励分两部分构成,即能力表现分=基本分+奖励分-扣分。

第二十一条

能力表现基本分为50分;能力奖励分=个人原始奖励分÷年级专业最高原始奖励分×50,扣分等于原始扣分。

第二十二条 能力表现奖励分的适用条件和标准如下:

(一)在公开出版发行的刊物上发表论文者,每篇按市级(指地级市)、省级、国家级(核心、权威刊物)分别加6、8、10分,专科学校学报、本科学校学报分别按市级和省级标准加分;专业学术论文被市级、省级、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会议采用者,每篇分别加4、5、6、7分。同一篇论文被多家刊物转载或多次学术会议采用,在按最高等级刊物的标准计分一次的基础上,加计2分。同一论文为多人合作者,按第一作者得分高于其他作者的原则进行分配,但总分不能超过上述标准。

(二)在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各类技能和知识竞赛,以及展览评比等活动中,参加者(完成全过程)每次加1分,获得一、二、三等奖,院级分别加5、4、3分,校级分别另加

10、8、6分,省、国家级的分别按校级的2倍、3倍计。

(三)在学校学报、校报、团刊上发表文章者,每篇加3分。在学校职能部门或学生组织主办的其他刊物上发表文章者,每篇加1分。

(四)科研成果获得国家专利者,按发明、实用新型、外观专利每项分别加30、20、10分(多人合作者按参加人数平均计分或由当事人协商决定)。

(五)担任学生干部或从事公益性、服务性工作满一年且能

履行职责者,按如下标准加分:

1.校团委会正副部长、校学生会正副主席和正副部长、其他校级学生组织正副负责人加15分。

2.校团委会、学生会及其他校级学生组织干事、学院团总支副书记学院学生会正副主席加12分。

3.学院团总支正副部长、学院学生会正副部长、学生社团正副会长、秘书长加10分。

4.学院团总支和学生会委员、班长及团支书、各学生社团正副部长、校广播站成员加8分。

5.班委、团支委、科代表、舍长、教学学生信息员加6分。6.助理级学生干部可按其担任的组织级别给予相应加分。身兼多职者,按最高职务计分,各职务均能履行职责另加1分。

(六)学生干部不履行职责、工作马虎、同学反映意见比较多的,经团组织决定,可根据情况酌情减1—5分。任职未满一学年者,按其职务等级分数的50%计算,但给予免职的不给加分。

第七章

综合素质测评的组织机构和程序

第二十三条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由学校统一领导和部署,学生工作处负责监督和指导,各学院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十四条

各学院成立学院、班级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各工作小组的人员构成和职责如下:

(一)学院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由党(总)支部副书记、辅导员、院团总支和院学生会主要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1.结合本院实际制定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和补充规定; 2.组织部署本院综合素质测评工作;

3.对各班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实施监督和指导;

4.裁决综合素质测评纠纷,做好测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工作;

5.审定上报综合素质测评结果(包括各种登记表格和电脑软件)和评优材料。

(二)班级综合素质测评小组由辅导员、班长、团支书、学生干部代表、各小组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1.做好测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工作和与素质测评有关的其他工作;

2.审核素质测评各方面的基本分、奖励测评分和扣分,上报素质测评有关材料。

第二十五条 素质测评按如下程序进行:

(一)个人自评。每个学生必须按照素质测评五个方面的内容,实事求是地填写德、智、体、能、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得分和扣分。

(二)审核。班级综合素质测评小组认真负责、客观公正地审查核准每一位同学各项素质测评的得分和扣分,发现错漏者,有权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更正或增补。

综合素质测评各项得分必须有客观依据,并经相关主管部分核准后加分才有效。即:评优获奖的必须提供证书或奖励文件;参加相关党、团、学组织和相关活动需要加分的,须由主办方提供盖公章的加分条。没有客观依据和学校素质教育部门提供有效加分条的取消加分。

(三)公示。学院综合素质测评小组经过审查和换算后,将素质测评成绩(含德、智、体、能、社会实践五个单项和合成总

分)用书面方式在全校范围内公示一周,接受广大同学的监督。在公示期内对测评结果有异议者,可以向学院综合素质测评小组反映,由学院综合素质测评小组进行复查,并在三日之内作出答复。经过复查,确有错漏的,予以更正或增补,并将经审查改正后的结果重新进行公示。

各学院要维护测评结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测评结果任何人不得更改。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复议的,经学院党总支同意,可重新召开测评小组会进行复议。各学院党总支负责受理学生对测评结果的投诉与质询。必要时学生工作处可派人介入相关调查核实工作。

(四)审批与备案。学院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对各班的素质测评结果和评优结果进行审定,将有关表格及材料(含电子版)送学院主管领导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报学生工作处审核,由学生工作处组织相关素质教育实施部门和科室进行会审,并将结果报学校主管领导审批后进行表彰和存档备案。

第八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六条 综合素质测评每学期(每年的三月和九月)评定一次。学生处按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名次,分别按专业或年级学生人数的2%、5%、10%颁发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和三等奖学金。

第二十七条 处罚:

(一)素质测评中弄虚作假(如谎报事迹,做假材料、假证件、假文章,涂改考试成绩和素质测评分数等)、争名夺利、诬告损人者,除给予批评教育外,视其情节在其素质测评总分中扣

6~10分,情节严重者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二)学生干部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在素质测评中为自己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者,除责令其退出素质测评小组、给予批评教育外,可视情节在素质测评总分中扣8—10分,情节特别严重者可以给予纪律处分。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参加优秀学生标兵和优秀学生的评选:

1.有本条

(一)、(二)所述情况者; 2.受校、院通报批评或处分者; 3.考试作弊者;

4.未按时缴费注册(含党团费),又不办理相关手续者。

第九章

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适用的对象为全日制在校大专学生。第二十九条 各学院可结合本学院实际情况,就本条例规定未够详尽事项制定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或补充规定,各学院制定的细则或规定必须报学生工作处备案,并不得与本条例的原则精神相抵触。

第三十条 本条例由学生工作处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自2010年9月1日起试行一年。原《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条例》(河职院„2006‟18号)终止执行。

篇2:学10-11号: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条例

考勤管理条例

一、宗旨

为了使各学生社团考勤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加强团队意识和时间观念,提高办事效率,特制定本制度以督促、规范各社联委员和社团干部的行为。

二、本制度主要实施范围包括召开各工作会议、举办各种活动和日常值班事项上,考核实施对象是全体社联委员以及社团干部。

(一)会议考勤

1.社联内部会议

(1)社联各部门工作会议:该部门成员应提前10分钟到达会场,如需请假,需在收到通知时向该部部长以信息、口头或打电话等方式请假,部长应提前与负责该部门的秘书说明情况,且请假者在24小时之内要补请假条至秘书处,未按时补请假条的视为缺勤。未请假、会后补假和无故早退者一律视为缺勤。

(2)社联工作会议:与会干部需提前10分钟到达会场,秘书处负责考勤工作。与会人员如需请假,如果是部门干部,需提前以书面形式向该部门部长请假,经该部门部长同意后方可准假,该部门部长在会议开始前向主席团说明情况,秘书处做好登记工作。如是部长级以上干部,必须亲自向主席请假。若无故缺席一次者,将在会上进行通报,无故缺席两次者在会上进行通报批评并向监察部递交一份不少于1000字的检讨书,无故缺席三次(含三次)者将免去其在社联的所有职务。

(3)请假三次以上(含三次)者须写检讨书一份(不少于1000字)并在会上予以通报,请假四次以上(含四次)者将免去其在社联 1的所有职务。

(4)凡无故缺席一次会议以上(含一次)者,取消该学年一切评优资格。

2.社联主持的各大型工作会议

(1)对社联干部的考核

[同1(2)]

(2)对社联委员的考核(社团负责人及学院社团部部长)

各社团干部应提前15分钟到达会场,会议签到需在会议开始前5分钟内完成,在此时间内未签到者按情况视为迟到或缺席处理,秘书处在签到表上作好备注。因故须请假者应提前半天以上的时间以书面方式向社联秘书处请假,经同意后方可请假,如是会长(社团部部长)请假,需由副会长(社团部副部长)代为参加,参会人员需认真做好会议记录,代为参会的干部需在会后向应参会干部汇报会议内容。无故早退者一律作缺勤记。若无故缺席一次者,将在会上进行通报,无故缺席两次(含两次)以上者在会上进行通报批评并向社联监察部递交一份不少于1000字的检讨书,并取消该社团本学年的一切评优资格。

(二)活动考勤

1.社联干部

(1)社联干部需提前15分钟到达活动现场,作好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签到需在活动开始前十分钟内完成,在此应到时间内未签到者按情况视为缺席,秘书处在签到表上作备注。因故需请假者应提前半天以上的时间向社联主席以书面方式请假,说明理由,理由充分并准许后方可请假。无故缺席一次活动者将在会上进行通报批评,并写检讨书一份(不少于1000字),无故缺席三次者视为严重工作失误,交由社联主席团处理。

(2)由社联承办的各种大型活动,请假两次或两次以上的须写检讨书一份(不少于1000字)并予以警告,三次以上者将对其进行劝退!

2.社团干部

社联举办的各项活动,应到者需提前15分钟到达活动现场,做好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签到需在活动开始前十分钟内完成,未在规定时间内签到者视为缺席,秘书处在签到表上作备注。无故缺席一次活动者将在会上进行通报,并取消该名干部及所在社团本学年的一切评优资格。

(三)值班考勤

1.请假人员应提前半天或以上以书面形式向当天值班秘书请假,并说明原因。若有代班人员,应在签到表上作好备注。若临时有事可以电话形式请假,并在24小时之内补交请假条至秘书处(此种请假形式只适用于紧急情况),没及时补交请假条者当缺勤记,请假条统一交到社联办公室存档(请假需得到其所在部门部长或主席团的签名批准才得以请假,否则一律当缺勤计)。

2.值班成员需提前五分钟到达办公室,对值班情况应做好登记,并佩戴工作证。对迟到5—10分钟的值班人员应在该人员名字后记(迟)字,迟到10分钟以上写明迟到时间。早退情况以同类形式登记。若当天值班者需调班应提前半天通知当天值班秘书,并联系好代班干部,向代班干部交代清楚当天值班相关注意事项。

3.未请假不值班者,视为缺勤,将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以下处罚,无故早退者一律作缺勤记。缺勤一次在社联工作会议上通报批评;缺勤两次以上(含两次)者还应向监察部提交检讨书一份(不少于1000字),缺勤三次以上(含三次)者作免职处分。

4.监察部将每周值班考勤情况在会上进行通报。

5.请假达两次者应写检讨书一份(不少于1000字),并予以警告,请假三次者将对其进行劝退!

三、代签

让他人代签或代他人签到一次者,一经查实,则取消该名干部本学年的一切评优资格。

四、考勤统计及公布

社联监察部将每周各种会议、活动及值班的考勤情况,如实向主席团或在下一次的全体社联委员工作会议上进行通报。

五、附则

以上条例自颁布之日起开始实施。学生社团联合会监察部有最终解释权。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

篇3:学10-11号: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条例

1.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职学生在高中阶段基本是在学习上不被老师看好的学生。入学后一些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有惯性期。例如, 上课匆匆赶往教室, 在教室里吃饭, “低头族”“手机族”, 禅修式晚自习。考前要求老师画重点画范围, 功利性投机性学习, 考试作弊等,

2. 不良的行为习惯

高职分类招生制度实施以来, 高职学生的入学综合素质总体呈下降趋势, 一些学生行为习惯存在不少问题。例如, 校园里常见学生叼着烟, 情侣若无人, “小飞机”摩托车四处窜行, 废纸垃圾随处乱扔, 教室墙壁、课桌、书本上涂鸦, 比阔炫富、贪图享受等。

3. 不愿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运动既是良好的生活习惯, 也是培养集体生活意识、融洽群体关系和磨练意志的途径和手段。少数学生很“宅”, 不愿早起, 抵制早操, 很少参加体育竞赛活动。

4. 不肯吃苦不爱劳动

现在多数学生是在家长无微不至呵护下成长起来的, 入学后, 十分关注住宿条件, 吃得玩得如何, 不愿意吃苦劳动。例如, 宿舍里全体室友联网大战, 但对宿舍卫生脏乱差熟视无睹, 不愿参加公益劳动、集体活动, 甚至吃饭都不愿下楼去食堂, 宁愿叫外卖。

上述现象, 在入学初期较普遍, 说明一部分学生学业没有方向、生活没有重心、不愿付出努力。

二、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的原因分析

1. 应试教育的苦果

在高考指挥棒作用下, 形成了以成绩和升入更好学校为评价标准的社会意识, 高职学生在以成绩论英雄环境中长大。进入高职院校后, 心理上不免蒙上一层“失败”的阴影, 自信心严重不足。

2. 被动地接受教育

高职学生习惯于接受家长和老师教导, 环境压制了个性发展, 习惯被动接受教育, 缺少自我意识、自主意识、发展意识。离开应试教育进入高职后, 个性发展意识开始觉醒, 却对是否接受教育和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很迷茫。

3. 空洞的思想教育

长期以来, 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着第一课堂形式化、第二课堂娱乐化倾向, 忽视学生的体验性、个性化。形式的单一, 内容的空洞, 忽视人文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积淀、学生体验中成长规律的教育体系。

4. 不当的学生评价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其成长发挥重要引导作用。长期以来, 由于缺少信息化手段支撑, 各种类型的学生评价容易陷入结果评价怪圈, 结果是忽视学生个性成长过程的实时记录和描绘, 忽视学生的自我感知, 导致学生自我发展意愿不强。

5. 散射的顶层设计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与管理者、教育者工作绩效评价存在着关联性, 从制度设计角度看, 如果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科学、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和学生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不关联, 就会导致考核激励指挥棒在不同层级上不聚焦, 教育体系化的目标方向不明确。

三、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对策

1. 重构素质拓展教育体系, 让学生自己书写自己的成长记录

(1) 一个主题教育。主题教育活动重点突出, 时序较长, 介入部门多, 有利于形成声势, 能发挥统领带动作用, 有利于构筑学生成长的良好氛围。一般由党委学生工作部牵头协调组织, 多部门协同参与。2015年, 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10个“十佳”评比,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评比中更接地气, 树立榜样, 起到了很好效果。

(2) 两大系列活动。一是体育文化节, 每年举办八个系列体育赛事, 由基础教学部牵头主办, 院系冠名承办。体育文化节结合体育课程改革, 结合群众性“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 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出宿舍、走下网络, 走向操场。二是科技文化艺术节, 由团委牵头主办, 院系具体承办。通过“舞蹈大赛”“辩论赛”“创意大赛”等一系列科技、文化、艺术活动, 带动社团发展, 活跃校园生活, 繁荣校园文化, 培育良好的育人环境, 让在学生环境氛围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

(3) 10个专题教育。把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军事教育、职业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文明教育、安全教育、离校教育、廉政教育等10项专题, 作为主题班会课的规定动作, 发挥班级党团组织的在学生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4) 两大讲堂。设立了“道德大讲堂”和“艺术大讲堂”, 邀请专家学者、文学家、艺术家来校举行高质量的报告会, 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等, 带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华传统文明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

(5) 四类20项目素质拓展。把学生常规管理中的素质考核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等梳理整合四项行动共20个具体项目, 形成素质拓展教育活动的项目化、记录化、积分化、数字化管理, 适应信息化的要求, 形成学生成长记录, 并实施过程量化考核。

(6) 倡导“一系一品”。鼓励和支持二级院系实施“一系一品”的特色品牌创新, 发挥二级院系办学主体作用。例如食工学院的“食品文化节”、生物的“酒文化节”、酒店的“美食文化节”等。通过“一系一品”, 形成院系文化的品牌特色, 丰富和发展整个学校的校园文化。

2. 搭建综合性学生信息管理平台, 让学生自我警醒重拾自信

(1) 密切与教务系统协作。教务系统的分班信息, 进入学工OFFICE系统, 生成新生报到环境, 报到后反馈给教务系统进行学籍认定。教务系统课程成绩全部进入学工OFFICE, 纳入学业考核, 并向家长反馈。

(2) 纳入江苏省大学生成长服务平台 (PU) 中的学生素质拓展信息。四项行动中的20个素质拓展项目, 适合PU管理的, 全部通过PU进行管理, 挖掘和发挥PU创新应用。PU平台上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活动信息定时整合进入学工OFFICE平台, 构成学生成长记录和电子档案, 并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考核。

(3) 学生常规管理中的学生素质考核信息由学工OFFICE自动生成。每一项行为表现考核和每一个管理动作, 都在学工OFFICE平台留下记录, 作为学生成长记录的一部分, 进入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利用学工OFFICE平台整合的数据, 通过系统智能分析, 一键生成学生综合素质考核报告。

(4) 学生可通过学工OFFICE平台, 随时查看自己的学习成绩、素质拓展项目类型数量、积分及排名情况和自己的成长记录, 让他们通过比较发现不足, 在比较中自我警醒, 自我激励, 不断修正学业发展规划。把学生成长记录交由学生自己书写, 把“要学生发展”转变为“学生要发展”。

3. 建立联动式评价激励体系, 让三级考核评价的指挥棒聚焦于学生成长

重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其中拓展素质部分改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让自我发展意愿更强烈、自我实践更积极的学生成为好学生, 形成导向。并以此为基础, 在一个平台实现三级考核联动, 使考核的指挥棒聚焦于学生成长过程。

(1) 学生综合素质考核。根据“П”育人理念, 学生素质分为专业素质和拓展素质。专业素质教育由教学系统负责完成, 以学生成绩记录作为结果, 进行结果考核, 占比为50%, 形成“П”的一条腿。拓展素质, 采用过程考核, 以学生参加素质拓展项目的积分为依据进行考核。考核中以积分班内排名折算成为百分制, 占比为50%, 形成“П”另一条腿。两者并重, 突破以成绩考核为主的一元化考核缺陷。

(2) 班主任 (班级) 工作考核。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的12个指标中有10个为定量指标, 可以用于院系对班级 (即对班主任) 的考核。选择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中具有可比性的量化指标, 用于对班主任的考核, 有利于班主任在抓好班级常规管理的同时, 更注重加强班级学风建设, 宣传、教育、引导、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素质拓展教育活动, 丰富和完善学生的成长记录。

(3) 二级院系考核。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中的量化指标经过统计分析, 可对院系工作进行横向比较, 相应指标进入二级院系目标管理考核, 可促进二级院系学工系统在关注学生管理的同时, 更注重班主任配备的专业背景, 关注院系学风建设, 重视院系学生教育、院系文化活动的自主开展, 促进院系教学、党务、学生工作相互融合与配合, 有利于推进一系一品的特色创新。

4. 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不断提升学生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

学生工作队伍是实施素质拓展体系, 推进素质教育, 加强学生德育的组织保障。学生工作队伍建设要抓住四个重点和四支队伍。三个重点一是要更新教育观念, 回归教育的人本论, 摒弃教育工作的功能主义倾向, 确立“人人可出彩”和全面发展的理念;二是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建设, 切实加强基层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职业能力建设;三是强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培训, 以适应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的素质拓展体系实施的要求。

四支队伍一是指学工部门, 主要包括学生工作处、团委工作队伍, 重点是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的规划能力、动员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保障能力;二是指院系学工队伍, 重点是院系文化的规划和构建能力、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团队建设能力、素质拓展教育体系的组织实施能力;三是指辅导员班主任队伍, 重点是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和班主任工作能力提升;四是指学生干部队伍, 重点是学生““三自”工作能力。

四、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正在步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 既有外部激烈竞争, 又有内部创新型自主发展的迫切需求。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是高职学校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切入点, 也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是系统工程, 需要进行体系化设计和构建。高职院校地区不同、类型不同、校情也千差万别, 需要应时应地应校制宜, 不断探索, 不断实践, 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婷.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的现状分析[J].重庆与世界 (学术版) , 2012 (05) :54-56.

篇4:学10-11号: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条例

本文立足于大学生使用网络社交平台的现状调查,通过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同学发放一定数量的调查问卷,通过调查分析认为网络社交平台的使用对大学生生活起到了扩大交际圈、更为方便的联系朋友以及宣传的积极作用,也存在个人信息泄露、安全问题。本文基于此得出对大学生日程行为的管理和教育建议,对目前从事大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1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1.1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面向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一、二、三年级分别下发100份以上的调查问卷,并且注重男女的比例,共发放300份,回收287份,其中有效问卷268份,回收率96%,有效率90%,有效率达到了问卷调查发放的要求。调查问卷共设计12个问题,涉及年级、性格、城市或农村、社交网络平台种类、社交网络平台的使用情况等方面内容。

1.2调查的方法

本文除了采用问卷调查法之外,还采用访谈法、文献研究等方法。

2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平台的现状

2.1社交网络平台简介

网络社交的起点是电子邮件。BBS则更进了一步,把“群发”和“转发”常态化,理论上实现了向所有人发布信息并讨论话题的功能。社交网络平台主要作用是为一群拥有相同兴趣与活动的人创建在线社区,为用户提供各种联系、交流的交互通路,如电子邮件、实时消息服务等。此类网站通常通过朋友,一传十十传百地把网络展延开去,极其类似树叶的脉络,称之为“社交网站”。

2.2大学生主要使用的网络社交平台较统一

通过问卷的调查,反映出使用网络交友平台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学生经常使用的是QQ、微博、微信三类网络社交平台。说明大学生网络社交平台的选择比较集中,大家都愿意在同样的网络平台上互相交流,如图1。

2.3大学生使用网络社交平台主要用于娱乐消遣

大学生使用网络社交平台主要是“晒相片,发心情”,其次是联系朋友和家人以及通过网络关注最新新闻事件和结交朋友等,如图2。

他们认为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发表个人言论和信息更能够得到圈内人的点赞和关注,点赞和评论量越多代表自己人际关系越好,大家关注自己,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2.4大学生使用网络社交平台时间长

绝大部分的学生使用网络社交平台的时间在2小时以上,大学生网络社交的时间占日常生活的时间的比重是很大的。按大学生上课时间换算,大学生每两节课90分钟,那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每天至少花费四节课时间用于网络社交,如图3。

他们认为使用网络交友平台可以有效的扩大交际圈、联系朋友、走在时尚前沿等优势,以后会更乐意地使用它,会成为他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许多大学生对网络交友平台的弊端认识不够清楚。

3网络社交平台的使用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及成因分析

3.1网络社交平台对大学生生活的积极影响

网络社交平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实现了数据、信息、需求等方面的交流和满足。大学生使用网络社交平台可以拓展人际圈、增长自身见识、抒发个人情感,还可以经商,改善收入状况,如图4。

3.2网络社交平台对大学生生活的消极影响

3.2.1网络成瘾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个体如果对网络无节制地使用和依赖,就会导致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的损害,出现网络心理障碍现象,逐渐丧失正常的现实社交能力。

3.2.2好坏不分,是非难辨

网上各种骗局层出不穷,很多大学生因缺乏应有的辨别能力,而迷恋于个人憧憬中而无法自拔,伤害了自己,伤害了别人,令家人、学校和社会痛心不已。

3.2.3自我暴露

网络社交平台的功能越来越齐全和开放,这也意味着大学生的个人真实情况随即暴露于整个网络平台上,在虚拟世界吐露个人内心的情感,暴露自己的弱点,表露个人隐私,这将对大学生的个人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

3.2.4价值观迷失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成型的关键阶段,在网络平台随意发表个人言论,热衷传播政治、社会笑话,散布标新立异的奇谈怪论,甚至依赖网络,排斥真实生活,容易使大学生遭受不法份子的欺骗与蛊惑,被其引诱而做出有违社会道德甚至触犯法律的行为,对提升整个大学生群体的道德水平产生不利的影响。

3.3网络社交平台对大学生影响的成因分析

3.3.1网络社交平台创新了社交模式

网络社交平台,使用户能够简单方便地贡献内容,交流更便捷,范围更广阔。社交网络是在传统网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交网络平台具有它的高效性、同龄性、平等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传统公共网络并不具备这些独特性。

3.3.2大学生强烈的社会交往心理需求

随着个人身心的成熟,大学生充满着强烈的追新求异愿望。网络社交平台的出现满足了大学生强烈需求,其及时、便利、新颖、惊奇等特点吸引着大学生。由于大学生对新颖刺激的渴望,驱使他们不断体验网络交友,对未知的人和物充满好奇。

3.3.3大学生对虚拟与现实世界的错位

网络社交平台的过度使用,容易令人产生现实与虚拟生活的错位,沉迷于网络社交的大学生,心理上过分依赖网络社交给自己带来的感受,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疏远了通过传统人际交往的家人、亲友等社会关系。

3.3.4大学生对主体性的过分追求

由于网络社交平台虚拟性,参与其中的人隐藏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网络的自主性和随意性使网事脱离了现实,造成极大的夸张;再加上网络的监管仍不到位。网民为了博出众、点击量等,想方设法彰显自我特性,影响着大学生对自由产生极端的理解和认识。

4网络社交平台影响下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和教育的建议

4.1科学管理学校网络资源

学校网络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络社交工具进行科学监管,并联合当地公安部门严管高校学生网络信息,维护网络信息安全。

其次,控制学生宿舍上网时间,凌晨期间切断网络服务。保证学生正常学习睡眠时间,避免学生过度沉迷网络社交等其他网络活动,促进身边人的交流。

4.2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应当关注学生使用网络社交平台的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处理因为网络社交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并且开展安全教育、案例宣讲等形式,借助网络安全月等活动载体,曝光网络社交中的诈骗手法,提高大学生网络社交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4.3拓宽育人渠道,提高工作的立体化

学校党团组织、学生团体等组织应当主动占领网络平台主阵地,关注网络社交平台的信息和言论,正确引导网络言论,主动传播和发布正面咨询,传递“正能量”。其次,作为学生工作者应当改变传统的学生压迫式管理方式,形成“网络问题用网络方式解决”,通过参与网络社交平台,与学生在网上平等地互动交流。

5改进效果

2014年11月24日至30日是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按照教育部思政司和省委高教工委宣传部有关要求,在师生中开展多项网络宣传教育活动。

宣传周期间,该院举办网络安全周的宣传教育活动,在校园内悬挂宣传横幅,在教学楼前的宣传栏张贴以“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为主题的宣传海报,对学生文明上网、安全用网进行引导。同时,制作网络安全宣传图片,在校内电子屏滚动播出,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宣传效果。

今年,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各二级部门分别遴选了部门通讯员和网站信息员,各班级设立网络信息员,并组织人员参加网络信息安全培训会,围绕当前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严峻形势,从国家信息管理法规与政策、网络管理机制和网络技术防护等三个层面就如何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作了专题辅导讲座。各院系400多个班级开展网络安全知识宣传主题班会,宣传面覆盖到全学院10000多名学生。

在网络宣传的同时,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以院系党总支、各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学生参加在中国大学生在线网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截至12月1日,全院共有近300名学生在网上参与答题,广大学生还参加教育部联合公安部启动的“网安启明星”工程体验活动,健康上网、依法用网、文明护网的意识都有明显的改观。

6结论

经过改进,该院学生文明上网、安全上网意识有明显的提高,个人信息泄露、网络安全事大大减少,这说明网络社交平台的使用对大学生之间安全、实时的交流以及拓展其人际圈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学院的网络社交平台的调研以及网络社交安全的宣传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该院将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切实形成一体化的网络教育工作格局。在今后工作中坚持网络文化建设和信息安全管理两线并重,不断完善学院网络信息安全防控体系,营造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向“网络安全示范学校”的目标不断努力。

摘要:针对目前大学生使用网络社交平台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网络社交平台对大学生成长带来的影响和及成因,进而提出学生工作者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行为管理和教育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社交平台,学生工作

参考文献

[1]黄利会.论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现实性——基于武汉市七所高校的调查与CNNIC的报告[J].新闻传播,2011(10).

[2]任倩.计算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1(08).

上一篇:护士岗位职责(社会福利院)下一篇:广东省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