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渡乡中心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考核实施办法

2024-04-17

瓦渡乡中心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考核实施办法(精选4篇)

篇1:瓦渡乡中心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考核实施办法

瓦渡乡中心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考核

实施办法

根据《隆阳区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机构

组长:王晓明

副组长:陈述获

成员:班子成员

考核以到校查看相关证书、证明材料、活动痕迹的方式进行。考核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须提供工作总结和相关材料。考核结果报区教育局纪委审核。

一、考核时间

学校每年十一月份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考核。

二、考核评价方式

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采用量化考核和定性评价的方式进行。

量化考核

对全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量化考核从以下两个大方面进行打分。

(一)听一节课:必须是瓦渡乡中心学校推行生态高效课,课堂教学严格按照“五步三查”模式设计,步骤清晰,操作性强。

(二)按照“六个好”进行考核

1、教好专业课:在一线承担专业课,指的是评为个学科的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要在一线承担哪个学科的教学,得5分,未承担本学科的,得0分。教学成绩:在Z分数的评价中,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全校平均水平比较,高于全区水平且“差异显著”以上的,得5分,差异较显著的得3分,低于平均水平的得0分,低于全校水平差异达到“非常显著”或“特别显著”的,得-5分。

2、做好交流:在全乡中心教研组活动中承担主持人、主讲人,或培训主讲人;在片区教研交流中承担主讲人等,每一次10分,多于两次的打最高分20分,不累加。未承担的,不得分。

3、带好徒弟: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所在学校应建立师徒结

对机制,并每人带1-2名徒弟。学校每年对师徒结对工作纳入考核。考核时查看结对协议书及考核痕迹。有结对的,5分,有考核的5分。

4、搞好课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承担国家级、省级课题

工作的,20分,市级课题工作的18分,区级的15分;没有参加课题研究工作的,得0分。

5、实施好送教: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要承担送教工作,并

承担主讲人,每学期一次。每次10分。两次以上打满分20分。

6、写好文章: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每学年在区级

以上刊物公开发表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文章不低于2篇,每篇10分,满分20分。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每学年至少有一篇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文章获区级以上奖励或被区教研室选用向全区做交流,每篇8分,三篇以上20分。定性评价

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考核结果85分以上的为优秀,75分以上85分以下的为称职;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80分以上的为优秀,70分以上80分以下的为称职,60分以下的为不称职。

三、表彰奖励办法

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考核奖励由区财政统一安排。考核优秀的,市级及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每人每年分别可安排800元课题研究经费,400元个人奖励;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每人每年安排500元课题研究经费,300元个人奖励。凡评为优秀的,区教育局颁发证书进行奖励。

考核结论为基本称职、不合格的,由教育局向全区通报所在学校及个人;考核为不称职的,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由教育局师训办收回颁发的证书;市级和市级以上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由师训办报请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取消相应的称号,并收回所颁发的证书。

瓦渡乡中心学校 2012年11月

篇2:瓦渡乡中心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考核实施办法

我校 选拔培养一批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能起示范带头作用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现制定我校选拔培养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以及教坛新星培养工作实施办法。

一、培养目标

选拔培养县级中小学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3名。通过培养培训,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科研水平较高的优秀骨干教师队伍,带动和促进全市教师队伍师德水平和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为我市、县教育事业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和人才支撑。

二、培养方式

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骨干教师按类别分级进行培养培训。由县教育局统筹安排。培训分为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两种形式。资格培训是指对被推荐为学科带头人的候选对象在认定之前进行的培训,培训的时间为一年;提高培训是指对被认定为学科带头人进行的后续培训。

(一)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

1.集中培训。教育理论研修为学科带头人第一阶段的培训。

(1)提高培训。由名师和专家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并围绕新课程推进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学术研讨,与专家教授互动,开拓学员的学术视野。

(2)现场观摩研讨。以学员的课堂教学改革为基点,结合学员的专题研究,以汇报和交流的形式上研究课,专家组现场指导,并组织学员交互式评课,结合课例进行广泛深入地研讨,最后进行归纳小结。(3)知名专家学术报告和座谈。原则上安排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按学科每个学年来作报告和座谈1次以上。

2.教学实践研究。教学实践为学科带头人第二阶段的自培。培养对象平时以分散的方式在岗位上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由培训专家对培养对象的所学、所思、所研和成长过程进行全面的跟踪指导和考核,由各学科专家指导组具体负责。

(二)培训与使用相结合

坚持培训与使用并举的原则,积极构建促进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做到学用结合、人尽其才。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所在县教育局和学校要拓宽培养对象实践锻炼渠道,鼓励和支持培养对象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培训学习、学术交流和挂职锻炼,安排好培养对象研究课、公开课观摩研讨活动。支持培养对象积极承担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师资培训、校本研修任务、参加省内外各种形式的学术与经验交流活动。为培养对象尽快成长和发挥带头、辐射作用创造机会和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

三、评选范围

全校一线专任教师。

四、选拔条件

(一)基本条件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书育人,敬业爱岗。

2.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和学科要求的《普通话等级证书》,身体健康,能胜任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3.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任务,取得合格证书,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活动。

(二)具体条件

1.学科带头人

⑴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技艺精湛,能指导中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做过2次县级以上公开课、示范课或专题讲座。

⑵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改革意识,积极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教科研活动,并在市级以上正式刊物发表论文1篇以上,或获市级以上交流论文一等奖1次以上,或参与编著正式出版相关论著(每1万字相当1篇市级以上论文)。

⑶年龄45周岁以下,教龄8年以上。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中学一级及以上教师职称。

⑷具有县级学科带头人等称号,或获市、县级以上劳动模范、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市级模范班主任等荣誉称号。2.骨干教师

⑴具有比较厚实的学科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理念新颖,基本功扎实,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效果好,成绩突出。做过县级以上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或专题讲座。

⑵能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管理班级和学生方法独到,经验丰富,所教班级学生学科成绩在学校平行班中位居前列

⑶有一定教科研能力且有成果。教研论文至少有1篇在市级及以上刊物发表或在市级及以上学术会议交流获奖。

⑷年龄40周岁以下,教龄5年以上,具有中教二级及以上职称。近年来获得县级及以上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等称号,或获得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表彰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等称号。

(三)优先条件

1.个人申报:凡符合条件者均可申报参加相应层次评选。申报者须填写《怀远县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申报表》,并附能反映本人近几年学识水平、业务能力、教学效果的获奖证书、培训证书、论文论著等原件和复印件。

2.学校推荐:基层学校要成立由校长负责、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代表共同参与的评审小组,对申报人认真进行综合测评,并组织师生民主评议,推荐上报县教育局。

5.培训认定。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分类分层分级进行资格培训,由学科专家组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经评审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审定后发文命名,颁发证书。

六、考核管理

学科带头人实行动态管理和考核制度。学科带头人每三年为一个任期,期满后可参加下届学科带头人考核认定,未参加或未通过认定,资格自动取消。教育行政部门以示范作用的发挥为重要指标,对学科带头人进行任期考核。在任期内中学学段学科带头人达55周岁者,调离教育教学、教学研究一线者,期满后不再考核认定。

七、时间安排

本次评选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5月1日-5月20日)宣传发动,个人申报,学校民主评议。

第二阶段(5月20日-6月10日)管委会初评,并将评选结果以正式文件上报市教育局师资科。

篇3:瓦渡乡中心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考核实施办法

教人〔2012〕37号

各县(区)委组织部、县(区)教育局,市直学校:

现将《亳州市教坛新星、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管理考核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二○一二年三月十四日

亳州市教坛新星、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管理考核办法

篇4:瓦渡乡中心学校教育发展汇报材料

用爱与责任打造平安 和谐 有特色 可持续发展

让人民满意的瓦渡教育

——瓦渡乡教育工作发展状况汇报

校点分散,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办学效益差一直是制约山区教育发展的瓶颈,在辨证分析贫困山区教育教学存在的困难、成因及对策后,瓦渡乡中心学校在隆阳区率先实施了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全面实施了集中办学。破解了制约山区教育发展的难题。

2004年9月,瓦渡乡中心学校根据“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提出了“10+3”办学格局(10所完小、1所中学、1所幼儿园和1所成技校)。2005年1月17日,隆阳区“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现场会在瓦渡乡浪坝小学的召开,更坚定了实施集中办学的信心,通过努力,最终使全乡十个村形成一村一所“大学校”的办学新格局。为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通过全乡教职工的辛勤耕耘,围绕“以人为本,用爱与责任打造平安,和谐、有特色、可持续发展、让人民满意的瓦渡教育”这一办学宗旨,通过自主创新、勤俭办学、教研兴教、科研强校,按照“降低重心、创新发展、强化管理、提高质量”的总体思路,抢抓机遇,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有效促进了全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基本情况

瓦渡乡中心学校位于隆阳区东部,距保山城38公里,现有小学10所,5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59人;有小学专任教师

116人,职工4人。

瓦渡乡中心学校以“依法治教,以德治校,实现山区教育科学发展;教研兴教,科研强校,提升山区教育整体素质;教真育爱,特色发展,构建山区教育强势文化;以人为本,自主创新,打造山区教育特色品牌”为办学理念,以“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大人才”为办学目标,以“平安、卫生、文明、和谐”为校风,以“厚德、博学”为校训,以“严谨、善诱、教真、育爱”为教风,以“勤学、乐思、创新、超越”为学风。

二、主要工作和成效

瓦渡乡中心学校本着“夯实基础、以人为本”为主线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通过全乡教职工的辛勤耕耘,抢抓机遇,创新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独具特色地彰显于保山,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集中办学新格局

中心学校根据区教育局“宜撤则撤,适并则并,逐步实现规模办学”的原则,遵循“一个村委会原则上只办一所完小”的思路,自主创新,大胆摸索,有计划、有步骤地收缩校点,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共收缩了全部的一师一校共计37所、6所单小,完美地实现了瓦渡教育的“10+3”办学格局(全乡10个村共10所完小、1所中学、1所民办幼儿园、1所成技校)。2012年3月12日,在5年试点工作成功的基础上,我校又将全乡四年级以上的学生进一步集中到中心小学,成功实施了第二步集中办学。成为隆阳教育甚至是保山教育的奇葩。

(二)常规管理新特色

目前全乡十所小学都成了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有别于其他学校,涉及到学生的衣、食、住、行、学等方方面面,我校结合学校实际积极进行各项常规管理制度的探索,如实行家长轮流接送制、教师路途巡视制度、住校生教师夜间轮流值班制度、宿舍管理“成线”制度、在学生中建立“大带小、强带弱”的“一帮一”帮扶制管理等等。

(三)教科研工作新亮点

我校把“教研兴教、科研强校”作为立校之本、发展之路,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发展壮大了“乡——片——校”三级教研网络,实行“学年乡主题活动竞赛、学期片际教学研讨、每月学校校本教研”,以“强化青年教师、物化中年教师、巩固老年教师”为核心要求,稳步开展教科研活动,目前已有多项国家、省、市、区级课题正在研究或顺利结题,形成了我乡独特的教科研模式,实现了隆阳区教育局给我校定位的“科研型校本教研文化”。

(四)幼儿教育新模式

中心学校与民办小英姿幼儿园协商,在办好幼儿园本部的同时,在各村完小办班,实行双线属地管理(幼儿园与完小双重管理),让各村幼儿在入学第一时间来到学校,在本地就享受幼儿园优质教育资源,此举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好评。这既为山区幼儿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同时给基础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让山区孩子享受到坝区甚至是城区优质教育,最终扎实做好幼儿与小学的衔接,让山区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五)勤工俭学新思路

采取“种好一块菜地,养好一圈猪,腌好几坛咸菜,办好一个食堂”的思路,确保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吃得饱、学得好。实施校点整合以来,各村共划拨菜地90余亩,专门用于学校伙食团菜园建设和其他经济作物种植,实施“生产自救”解决学生生活难的问题,最大限度减轻家长经济负担。开展在基地上种植大量的泡核桃,套种蔬菜、饲料草,充分利用校园闲置空地等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整体运转正常有序。2008年3月27日,保山市农村学校取消小锅灶现场会在瓦渡乡成功召开,有效促进了瓦渡乡学校勤工俭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六)队伍建设新举措

多渠道、多形式加强三支队伍(领导队伍、教师队伍和家长队伍),不断加强家校互动联系,努力营造各方面齐心合力抓教育的良好氛围,进而为创办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瓦渡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寄宿制学校建设得到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可 瓦渡乡中心学校在全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成绩,获得了诸多殊荣:

1.2005年12月,校长王晓明同志荣获云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科技兴乡贡献奖;

2.2006年12月,荣获中共保山市隆阳区委员会、保山市隆阳区人民政府授予“科技工作先进单位”;

3.2007年9月,副校长杨建彩同志被云南省教育厅授予“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先进个人”;

4.2007年10月,被共青团隆阳区委、隆阳区教育局、隆阳区关工委、隆阳区少工委表彰为:隆阳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万名少儿讲孝道”主题队会竞赛组织奖;

5.2008年1月,获“隆阳区2007校长目标管理考核二等奖;

6.2008年3月,获“2007隆阳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7.2008获中共保山市委、保山市人民政府颁发(“2007——2009年)文明单位”;

8.2008年2月获全国少儿书信活动保山赛区组委会颁发“荣获第三届全国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暨全市“万名少儿讲孝道”书信写作比赛组织奖”;

9.2008年12月获“隆阳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一等奖”;

10.在“隆阳区2008年青年教师三项基本功暨课堂教学竞赛”中我乡选派的两名参赛教师分别以该组最高分荣获一等奖;

11.在“2008年云南省农村青年教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竞赛”中,我乡代表保山市参赛的周晓霞老师以全省第三的成绩荣获一等奖;

12.2009年5月,我乡教师陈建娟代表保山市农村学校在云南省第三届科学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中授《相貌各异的我们》一课,荣获一等奖;

13.2010年,被中共保山市委、保山市人民政府授予(“2010——2012年)文明单位;

14.2010年3月,获“第五届云南省青少年学生、教师优秀书法、绘画作品大赛集体二等奖”;

15.2010年6月,获“第四届云南省青少年学艺大赛优秀组织工作奖”

16.2011年2月,获隆阳区教育局“2010学校管理优秀奖”。

四、存在困难和不足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中心小学寄宿生达1341人,学生宿舍十分拥挤,一张高低床必须睡3名学生才勉强可以容纳,其他小学还有想到中心小学就读的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就无法接受;教师宿舍也非常不足,2个教师同住一格宿舍的现象比较突出;教室十分拥挤,仍存在大班教学的现象(最多一班达61人);中心小学校园空旷,大门围墙没有标准化建设,师生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二是由于资金短缺,电脑、电子白板等现代教育设备还是一片空白,实验仪器和图书也没有达到配备标准。

三是寄宿制学生的“衣、食、住、行”和管理工作需要大部分的教师,我校120名教职工与编制的138人相差18人,即使满足138人也难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导致现在的教师工作量大,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四是职工较少,大量向社会招用食堂工作人员就增加了学生就餐成本,从而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同时,食堂大宗物品统一采购,一次送来的物品较多,存储室和加工间严重不足,全乡还没有标准化建设的食堂。

五是生活用水难以保障。自来水管径太小,正在建设的100立方米的蓄水池还远远不够,考虑到枯水季节的储水量,还需建设200多立方米的蓄水池才可以基本保证师生的生活

用水。

六是学生往返困难。目前,各完小都实行家长步行轮流接送学生,但中心小学就读的大部分学生离家较远,多数家长只好用摩托车接送,这就存在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能有校车是我们广大教师和家长梦寐以求的愿望。即使有一辆校车,解决一条线路或两条线路,也会为部分家长及教师减轻负担,为孩子幸福快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瓦渡乡成功实现“10+3”办学格局,开创了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育人环境的新纪元,在无任何借鉴经验的情况下取得了可喜成绩。通过理性地分析,我们深知,这一切都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离不开全体瓦渡教育人的共同努力,离不开“集中办学”这一极具魅力的山区教育发展模式,我们绝不会因已取得的成绩而止步不前,如何在集中办学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如何让山区孩子真正享受到城区般得优质教育,这是我们将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通过对瓦渡教育现状进行重新审视,并进行全面、广泛、深入、细致的调研、剖析、查找问题,结合实际,调整、创新工作思路,如今,集中办学的第二步(将全乡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全部集中到中心学校就读)现已完美呈现。

如何在第二步集中办学之后全面提升瓦渡教育内涵,促进全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的思路如下:

1.积极协调、抓住机遇,对学校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整合乡内教育资源,促进乡内各完小教育均衡发展;

2.在完善外部设施的基础上狠抓内涵,紧紧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继续坚持“教研兴教、科研强校”的发展战略,结合教学实际所需,做好课题研究,争取出成果出经验,破解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难题;二是抓好校本教研,建立完善“乡——片——校”教研网络;三是加强对外交流活动,“走出去、请进来”;四是向管理要质量,从教学常规入手,抓“死”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做到严格要求,使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3.巩固提高瓦渡乡特色办学水平。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有别于其他学校,涉及到学生的衣、食、住、行、学等方方面面,虽然采用 “情感管理”成效显著,但必须还要丰富完善其内涵,“成线管理”“家长接送制”“帮扶制”“教职工资源合理配置制”等外在表现形式也要进一步提升层次,着力于“精、细、实”。在教研科研工作必须进一步立足现实,降低重心,在着力于破解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难题上下功夫。勤工俭学工作进一步抓实,从降低成本、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坚持远、中、近结合,同时也努力使这一工作成为学生的教育基地,使学生有一技之长,意志品质得到锻炼,也使其成为“三生教育”的有效载体。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办学模式,满足人民对子女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的愿望。在管理上进一步加强,探讨好的保教方法,使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使孩子受到更好的培养,真真正正让孩子从小就受到优质教育,真正赢在起跑线上。

4.因地制宜,努力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传承文明风尚,把学校建设成精神文明窗口,争创省级、国家级文明单位。

5.加强“三支队伍”建设。采取对外学习交流、“校长联席会”等形式,努力培养一批合格完小校长。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因地制宜,特色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家校联系,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目标上同向,在教育方法上互补。

6.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改善教师待遇,不断改善教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一是加强对财务预算和管理,开源节流、节能增效,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财力的效益,让更多的教师走出去,走向全国,争取走出国门;二是加大评先奖优力度,让更多的教师成为国家、省、市、区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三是办好师生食堂,进一步使学校成为学生真正的“家”。

回顾瓦渡教育的昨天,我们有艰辛、有坎坷,更有在困境中不畏艰难、励精图治的勇气;审视瓦渡教育的今天,我们有成功、有喜悦,更有在发展中团结协作、共创辉煌的精神;展望瓦渡教育的明天,我们有信心、有激情,更有继往开来的豪情壮志,我们相信,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在集中办学这一条道路上,我们会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上一篇:南夏教育在线-中国高等教育储干培养计划解析-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下一篇:从雷锋的勤俭节约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