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小组活动管理浅析

2024-05-03

QC小组活动管理浅析(共8篇)

篇1:QC小组活动管理浅析

QC小组活动管理浅析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夏静

QC小组活动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创造最佳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深化质量工作的关键环节。目前,随着市场经营体制日趋完善,企业改革不断向纵身发展,这给开展QC小组活动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本文拟就如何加强对QC小组活动的管理,不断提高活动实效和质量,谈几点认识。

一、注重活动过程管理,是保证QC小组活动有效运行的关键

QC小组活动是深化质量工作的突破口,小组活动围绕选择的课题,严格按PDCA循环科学程序进行活动,由原来目标向高一级目标奋斗的活动过程。强化QC 小组活动的管理,使QC小组活动始终处于有效的监控之中,不但体现了QC小组的科学性,而且也可以激发QC小组严格按程序活动的自觉性,增强QC小组的有 效性。在过程管理中应重点抓好三个环节:

1.严格小组的注册,帮助指导选好课题,及时解决小组遇到的问题。QC小组的注册登记和课题的选择工作,是QC小组活动取得成效的开端,是QC小组健康发展的基础。首先要健全机构,在组织上予以保证。设立专人负责QC小组活动,主要负责对QC小组活动的注册把关、方法指导、监督检查等。特别是每年注册登记QC小组时,应分层次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把关,对没有注册的QC小组一律不得发表和奖励。其次应设立由QC小组诊断和熟悉QC小组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QC小组活动指导小组,重点负责对小组活动过程中共性的 问题进行处理分析和研究,及时指导。切实加强QC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从厂级来讲,由厂QC小组活动指导组负责对基层单位QC小组活动的指导,分析研究活 动发展情况和共性问题的处理,并选择一些主要课题进行具体指导。在基层的车间、处室中,注重发挥和调动质量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参与小组的管理或活动,发挥 和调动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实行直接指导。只有有效的实施分层次指导,坚持深入

1基层和活动现场,帮助QC小组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使QC小组严格按PDCA循 环程序进行活动,正确运用数理统计工具,才能使成果水平逐步提高。

2.严格检查考核,有效控制 QC小组活动整个过程。QC小组只有活动正常,才能保证成果的实现。QC小组正常的活动是靠严格的管理制度做保证,靠严格检查考核来落实。我们青州卷烟厂对QC小组活活动的检查考核,是按整个活动过程逐项完善评比细则的要求,采用分类检查考核评比的方法强化管理,对小组活动过程的管理和考核,实行月度检 查、评比制度。月度检查主要是查QC小组活动是否按计划和程度开展的,并及时进行指导帮助。评比主要是总结一年来各单位小组活动情况,同时表彰奖 励先进,激励后进。通过严格考核,使QC小组更具有真实性。

3.层层发表成果,逐步提高QC小组成果的质量。小组成员经过努力达到所确定的目标后,抓好各级的成果发表是一项重要环节。通过发表成果,给小组一个汇报、竞争的机会,使小组的工作得到承认,增加QC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荣誉感,促进QC小组的普扩和深入。主要应抓好三个环节:一是QC成果在基层的发表,注重生产现场或岗位质量问题的解决,讲求实效和指导性,强调发表形式的不拘一格,达到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进步的目的。二是抓好具有代表性优秀成果的发表,在面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借鉴 性。三是抓好成果的巩固和推广工作,不断提高QC小组的实际价值,力求通过一个成果,解决一类问题,使QC小组活动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逐步提高QC小组的 活动质量。

二、注重奖励机制的运用,是调动参与QC小组活动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为了进一步调动职工参与QC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必须注重奖励机制的运用,这是保证QC小组活动的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应注意三个结合:

一是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小组成果发表后,根据成果取得的经济效益,需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提高小组成员的积极性。把取得优秀 QC小组成果(如:行业优秀成果、国家级优秀小组)的主要成员,作为评比先进、升资、职称晋升的条件,以此来鼓励和调动全员参与QC小组活动的积

极性。同 时,适当的物质奖励也是不可缺少的,在实行等级奖励时,应考虑QC小组成果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和实际价值,实施重奖。二是成果奖和活动奖相结合。在进行成果奖励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活动的奖励。依据日常的监督检查和评比,对坚持 活动比较好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促使QC小组活动向程序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三是活动奖与推进者奖励相结合。在开展QC小组活动中,离不开各级领导 的支持、专职人员的指导、QC小组骨干的努力,他们在QC小组活动的全过程中发挥着积极推进和及时指导的作用。因此在成果奖励的同时,还应考虑设立优秀工 作者奖,这也是调动全员参与QC小组活动积极性、推动QC小组活动深入发展的重要环节。

三、注重素质培养,是QC小组活动水平的基础

QC小组成员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QC小组活动水平。加强QC小组成员素质的培养,是提高QC小组活动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根据行业的特点和工作性质,有计划地实施质量教育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1.抓好基础知识教育,注重内容的深化。对QC小组成员的培训和教育,首先以普及质量管理基本知识为重点,注重对QC小组组长和骨干的深化教育。一要抓 好全体QC小组成员的质量意识教育。目的在于提高QC小组成员的主人翁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树立我的工作质量与企业命运紧密相关的思想,培养 QC小组成员正确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责任感,提高QC小组成员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二要抓好数理统计方法及工具的运用的教育。目的在于培 养小组成员能用各种数理统计工具和手段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主要学习内容以新老七种工具为培训重点。最好结合典型实例进行培训,培养小组成员的应用能 力。三是抓好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的教育。目的在于使小组成员掌握QC小组的活动方法、程序和要求,学会怎样一步一步地把问题解决。四是抓好专业技术和管 理技术相结合的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小组成员的管理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的结合能力,圆满完成自己的课题。

2.因地制宜进行教育,注重形式多样。对QC小组的培训教育,在形式上要因地制宜,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力争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参加学习的机会,不断 更新自己的管理知识,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和技术素质。一般可采取四种形式进行培训:一是基层单位日常教育的形式,把质量管理知识纳入职工日常培训计划中,利用周二政治业务学习时间安排学习。二是举办脱产、半脱产学习班培训教育骨干,培养一批教员,带动一批学员。三是在各专业知识培训班中安排一定的质量管理 知识,进行普及深化教育。四是采用参加成果发表会的形式,使各小组能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五是采用实例教学的方式,组织 部分QC小组骨干到优秀的QC小组中学习,提高小组活动的应用能力,促进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

总之,QC小组活动是一项具体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QC小组活动主管人员的尽职尽责、耐心帮助、及时指导及有关部门的能力协作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篇2:QC小组活动管理浅析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深入开展QC攻关活动,能够调动全体员工参与质量管理、质量改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为企业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创造效益,有助于共同学习、互相切磋,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促进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互相融合。

一、我厂QC小组活动历程

QC小组活动在我国推行已有30年,它经历了引进、推广、普及,2007已向普及、深化、创新迈进。90年代初,QC小组活动在全国各个行业如火如荼,我厂也不例外,大部分部门都积极开展活动,每年举行一次成果发布会,所有厂级、中层领导都参加评审会,优秀成果送行业发表。由于受时代的局限发表的形式是图纸+版书,使用的方法是两图一表,内容多是为质量指标服务,停留在单一的质量控制上。

90年代末,QC小组活动有所淡化,每年有那么

一、两个部门开展活动,不在厂内评审,直接送行业发表。发表形式是胶片投影,内容、方法处于停滞状态。

近年来,随着日益国际化,竞争日渐激烈,行业市场化愈来愈高,这时的质量已不能停留在单纯的质量管理上,而是要从质量改进、创新上追求卓越品质。同时也赋予了QC小组活动新的内涵,它不仅仅是企业获得提高产品质量的手段,更是企业传承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载体,我厂现在的QC小组活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二、目前我厂QC 小组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对小组活动重要性认识不够,主要表现在:

(1)领导重视不够,认为“事情多、忙,顾不过来”,领导思想上没想搞,就不可能发动、组织群众去参加活动。领导没有开创精神和不懂怎么搞,活动也搞不起来。

(2)“搞一个算了”,“搞容易点的”的过关思想的。有的部门、成员缺乏信心、应付检查,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搞出来的成果,材料粗糙内容空洞,经不住审查和提问,失去了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

(3)制度和推进体系不健全,支持和指导不够到位,奖励机制不落实,影响小组成员的积极性。

2、Q C小组活动领域不够广,影响了小组活动的改进、创新

QC 小组活动主要还是沿用以往的活动形式、管理模式、技术手段,显然已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基层班组QC 小组多数选择本班组可解决的课题,技术上没有很大突破,管理型课题因活动难度大,缺乏新意,更是少而又少。机关、工艺技术等部门尚未开展小组活动,创新型课题数量极少,且存在创新型课题形似实不是的问题。

3、QC 小组成员素质不高,影响效果

(1)描述性方法应用多,统计技术方法应用少。QC小组活动成果一直强调多用图表,少用文字,做到清楚、流畅、一目了然。但至今仍然存在文字表达过多的情况,特别是在选题和实施过程。(2)上下统计技术衔接不好。从近年来的成果材料可看到,有的成果材料表与表之间、表与图之间看不出有何关系,1上表、下表较难找到联系之处,缺乏承上启下的作用。(3)统计技术推断应用少。这些年的QC成果资料中可看到大量常用的简易图表(如:饼分图、柱状图、雷达图等)以及对策表和要因确认等都是描述性统计方法。这是因为该统计方法原理简单,日常应用十分普遍且有熟练的计算机处理工具,所以应用效果较好,应用也很普遍。但对于统计技术推断的方法应用就很少了,其原因是因为统计技术推断专业性强、难掌握,且QC小组成员对数理统计知识欠缺及操作上的复杂使其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有的小组虽使用但正确率并不高。(4)统计技术运用不适宜。在近几年的QC成果资料里统计技术的运用存在很多不适宜之处。QC成果要求活动过程要使用统计工具,但有的成果却为用而用,生搬硬套。如:在没设置规格中心及上下控制限的情况下,直接采用了直方图;该用统计方法时没有用;在有多项可选因素和条件下,不选用正交实验,而是多次做试验进行结果对比,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等。这些都是QC 小组成员没有系统学习过有关QC 小组基础理论、活动程序和方法所导致的技术偏差,很大程度影响了活动的效果。

4、QC小组活动及成果评价还存在问题

(1)重成果,轻活动,存在假小组的现象。QC小组成果是QC小组活动成果的总结,没有活动不可能产生成果 在评价QC小组时.往往只注重评价QC成果,不注重对活动过程本身的评价。年初小组注册.年底突击写成果报告.QC小组不是比活动.而是比写作水平和答辩水平.假大空现象严重影响了QC活动的价值。

(2)以经济效益论英雄.把成果评审搞成了效益评比。QC小组不应以取得经济效益多少来衡量成果水平的高低。现阶段我国的QC小组分现场型、攻关型、管理型、服务型和创新型五种.相对而言.服务型和管理型QC成果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或直接经济效益较小.而评选优秀QC成果叉往往以成果取得的经济效益多少作为依据。服务型、管理型及现场型的QC成果容易被忽视。

(3)Qc成果奖励机制存在重科研轻管理的现象。在成果评价上.同级别管理类成果要比技术创新成果低几等。许多同志视管理成果为旁门左道,不屑一顾。

三、改进措施

1、加强QC小组活动的组织领导与推进

建立起领导重视、制度保证、协同推进、政策激励的长效机制。要把普及、深化QC小组活动作为我厂经营战略和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QC小组活动的方针、目标和规划,建立健全小组活动管理办法,落实有效的激励政策;加强宣传引导,调动广大员工参与质量改进、创新和技术革新的积极性,为小组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做好成果推广应用,为企业发展创造价值,逐步建立起小组活动长效机制。

2、拓展QC小组活动领域

(1)将小组活动从车间、班组现场拓展到机关、工艺技术和营销、管理、服务等部门;将参加小组活动的人员由生产一线员工扩大到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中,提高各方面员工参与程度;将小组活动类型由问题解决型,扩展到创新型。把创新型课题攻关作为我厂技术创新的组成部分,倡导管理、工艺技术等部门,发挥技术和人才优势,在技术创新中大力开展创新型课题攻关,引导技术人员创新思维方式和技术方法,打破常规技术的制约,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解决关键技术难题,推进技术进步和创新。

(2)扩大选题范围。坚持指令性、指导性和自选课题相结合,以解决某项具体问题为主,按课题来源和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充分发挥各级生产、技术等职能管理部门在选题和审查课题中的重要作用,注重选择一些生产、工艺技术以及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安全生产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作为指令性课题下达给有关小组,或作为指导性课题推荐给小组选择,鼓励QC小组结合实际自选课题,促进小组攻关课题多样化。

3、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开展多种形式的质量管理知识培训, 重点培训《QC小组基础教材》中的“QC小组活动程序”、“QC小组活动成果”、“统计技术方法”和中国质协印发的《开展“创新型”课题QC小组活动实施指导意见》等,弄懂弄通各活动步骤的要点及评审要求,统计技术应用的原理与方法,准确把握创新型课题的内涵、特点以及与问题解决型课题的区别,同时根据各自的实际生产特点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增加现场实用技术和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培训,把QC 小组活动与技术管理、过程控制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和现场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QC 小组活动切实解决质量上的难点和疑点,真正见到实效。

4、建立合理QC小组活动评价体系

(1)评价QC成果要首先看活动过程.增加对QC小组日常活动的检查.同时.评价成果时,增加对小组活动基础资料的量化打分.避免假小组现象的发生。

(2)规范QC小组活动成果评审办法

将专业技术成果和管理技术成果分开评审,分别制定评审内容、标准、原则和程序。专业技术成果评审:主要评价成果解决问题重要性、技术含量、适用范围和效益;管理技术成果评审:主要评价选题、原因分析(提出方案确定最佳方案),对策与实施、效果、特点等。

(3)对QC小组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计算方法进行规范,确定效益评价、计算依据,并制定成果评定标准;服务类、管理类对其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估,尽可能的客观公正;或采用不同类型的QC成果分类评比的方法。

4、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

荣誉激励、物质激励、关怀与支持激励、培训激励、组织激励等手段调动全体员工参加QC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向取得优异成绩的QC小组授予荣誉称号、给予表彰,是对员工贡献的一种公开承认,能满足员工自尊的需要;物质激励如工资、奖金、公共福利等,决定着人们基本需要的满足,也影响着其社会地位、社会交往、学习娱乐等精神需要的满足;领导亲自参与、提供资金、时间、场所等支持,并亲自聆听成果发表、亲自颁奖等,都能使小组成员感受到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从而激发更大的热情;对QC小组进行质量改进基本知识的教育,选派优秀成员外出参加培训、发表成果,可满足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求知和发展的需要;对荣获一定级别的优秀QC小组的骨干,在晋级、晋职、评职称、评先进、外派学习交流等方面,作为条件之一给予考虑,这样既能调动其本人的积极性,对其他小组成员也是鞭策。

篇3:QC小组活动管理浅析

QC小组活动与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

1以PDCA作为过程管理程序

在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质量控制将贯穿于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对每一个要素所包含的质量活动和过程都预先做出规定,通过对影响因素的连续控制来提高工作质量。在体系的建立、实施、审核及改进中,PDCA循环得到全面的推广应用。而QC小组是针对具体的操作过程,对人、机、料、法、环等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同时找出质量控制点、管理点进行重点控制,采用的也是PDCA循环活动程序。

2以“质量改进”为目标

在ISO 9000标准中强调指出:在体系的实施过程中,组织的管理者应确保其体系能促进持续的质量改进,争取顾客满意和实现持续的质量改进应是组织各级管理层所追求的永恒目标。QC小组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由此可以看出二者目标的一致性。

3管理方法中心不同

在ISO 9000体系运行过程中按照标准来制定管理手册、对质量工作过程编制各种程序并形成文件,要求各级人员理解质量方针、程序文件并且贯彻执行,以期得到预期的质量的一种管理,是典型的以标准为主的质量管理方法。QC小组则是以人为中心的质量管理方法,它强调首先是每一个人以自己的意志主动地工作而不是只作规定的、机械的工作,其次是工作中要认真思考,经过考虑后再行动,从而有所创造、有所发展、有所改进。

质量管理原则在QC小组活动中的体现

ISO 9000标准所确定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是一致的,并且在全面质量管理原则的基础上给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它突出强调以顾客为中心、领导者的作用、全员参与、持续改进、运用先进工具和科学方法、用事实说话的原则,而QC小组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过程正是ISO9000标准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具体表现。

(1)领导重视、关心和支持是开展QC小组活动关键。

QC小组是群众自愿组织和参与质量管理、解决质量问题、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实现企业技术进步的一种有效形式,但是如果没有了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QC小组是很难开展起来的。作为企业领导如果从制度保障、资金支持、激励等方面为推动开展QC小组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将大大激发员工参加QC小组的积极性。

(2)QC小组活动更能体现全员参与原则。

企业员工通过QC小组活动展现自己的才华,得到成就感,相信参加QC小组有更多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并获得事业成功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QC小组活动使员工得到培训的机会,知识得到更新、技能得到提高,为员工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同时由于参加QC小组活动而获得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在职称评定等方面取得所需要的分数,将激励更多的员工参与到QC小组活动中。

(3)过程方法就是QC小组活动的管理模式。

QC小组活动以过程为基础,用PDCA循环的方法,迸行持续改进的。在开展QC小组活动时,首先根据质量方针、目标或从现场找出小组本身存在的问题,从用户不满意的问题中去选题,然后对现状调查,通过对调查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找出症结,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并确定要因,针对要因制定对策,按对策实施后进行效果检查,制定巩固措施和下一步打算。这些过程说明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过程与QC小组活动的过程是相辅相成的,都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4)“持续改进”是增强达到目标能力的循环活动。

“持续改进”要求在各个环节、各个层次上实现改进。QC小组活动遵循的PDCA循环就是不断寻找差距、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的“持续改进”过程。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下,如何有效开展QC小组活动

我院QC小组活动一直在顺利开展,每年都会有十几个小组注册,并且也取得相当好的效果,获得了省、油公司QC成果奖多项。那么根据我院科研生产实际情况,将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与QC小组活动有机结合,将充分发挥QC小组的实效作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QC小组活动对ISO 9000体系的推动作用

应该在我院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中,明确规定QC小组活动是质量改进的重要手段之一,澄清迷糊认识,明确各级人员的组织及管理职责,保证各接口的顺畅。

2 QC小组活动的管理、活动程序标准化

按ISO 9000标准的管理思路,不断完善和健全QC小组活动管理制度,将QC小组活动的管理、活动程序标准化。管理程序标准化是指从小组的组建、注册登记、课题选择登记、活动记录、检查记录、申请成果发布、验证成果到召开成果发布和表彰奖励等管理的标准化。活动程序标准化是指严格按照PD-CA循环工作程序,在活动中做到目标明确、现状清楚、对策具体、措施得力、效果明显。QC小组活动的管理、活动程序的标准化,使管理工作更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3将QC小组活动融入质量管理体系中

在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围绕组织总体目标,针对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改进设备、改善作业环境、提高管理水平、革新工艺、确保安全等其他方面课题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使QC小组活动作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承担相应的课题,纳入改进计划,并由体系对改进过程及效果进行监控、评价、并采取适当的跟踪措施,确保达到预期效果,从而促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综合效益的提高。例如:将开展QC小组活动作为对基层员工进行岗位培训的手段;把提高技能列入QC小组的课题目标;让QC小组成为宣传和树立企业形象的手段等。

4根据科研生产实际情况确定活动课题类型及活动方式

根据所选课题的特性、内容不同,课题分为“现场型”、“服务型”、“公关型”、“管理型”、“创新型”,因此在选择课题时不能局限于传统选题方式。在新科研项目立项时可以同时成立“创新型”QC小组,在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指导下,按程序进行项目运行,按照QC小组活动的8个步骤,运用科学的专业的技术手段完成每一个科研阶段。并且活动形式也应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不再局限于本班组,可以组成跨部门跨专业的横向联合小组。例如我院科研课题“水平钻孔机研制”项目涉及采油、机电等多项技术,有些技术是我们不擅长的,那么成立跨部门跨专业的横向联合小组可以成为尽快突破技术难题的有效途径。正是由于QC小组活动中人的思维创新可以给科研课题带来技术创新,由于QC小组活动中专业技术手段的运用保证科研课题的完成。

5评价激励宣传并进,求得不断提高

QC小组活动成果有两种即“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在活动成果评价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有形成果”如“提高塔木察格油田压裂措施效果”因其经济效益显著而得到更高级别的评价和奖励,这就对取得“无形成果”如提高顾客满意度、改善生产或服务环境等的QC小组活动产生压制作用。QC小组选题的广泛性、多样性得不到发挥,员工参与的广泛群众性也就无法得到充分体现,也就背离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中的“全员参与”。因此在活动成果评价过程中应该做到有组织、有标准、有结果,真正体现以活动实效为主。对于取得实际效果的活动成果及时进行奖励和大力宣传表彰,必将吸引更多的员工参加到QC小组活动中,参与到质量管理中。更多的个人潜能和创造性的发挥,使得“质量改进”得到不断提高。

6将活动成果及时推广应用

QC小组活动的目的是解决存在问题,活动成果是解决了问题,那么为了解决问题所实施的对策就因该固定下来成为今后工作中的措施。将成果标准化,最终细化成为能够在现场使用作业指导书,才能真正将QC成果既有推广应用性,用于指导其他的质量管理过程。对于我院来说科研项目的QC小组成果完全可以转化成此科研项目推广应用中的作业指导书。

企业在推行ISO 9000族标准后,不但不能削弱QC小组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而应更加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这对促进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有效的开展QC小组活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2000版ISO 9000族标准提出的“八项质管理原则”落到实处,必将会不断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提高顾客对其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说QC小组活动是组成质量体系有机整体中的最基本的细胞;是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石和支柱。

参考文献

[1]马林.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卢丽莎.QC小组活动与ISO9000系列标准之关系[J].东北水利水电,1997.

篇4:QC小组活动管理浅析

【关键词】引导;组织;流程;统计技术;持续改进;企业文化

企业QC小组活动的管理部门(以下简称“企管部”)是企业开展QC小组活动的组织者,是最高管理层决策的传递者、执行者和影响者,是企业各单位(部门)、各QC小组开展QC小组活动的引导者、管理者和协调者。如何充分发挥“企管部”的引导作用,引导企业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是一个值得探寻的问题。为此,本文拟从组织工作引导、工作流程引导、统计技术与方法的应用引导、持续改进引导、企业文化管理引导等五个方面来分析“企管部”在QC小组活动管理中的引导作用,旨在探寻一条综合性的企业QC小组活动管理的途径。

一、组织工作引导

QC小组活动能够得以在一个企业生根发芽、有效实施、稳步发展,当离不开领导作用、全员参与、骨干培养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等基本条件,然而,“企管部”正是这些基本条件得以在“本土”生根发芽的培育者,是组织工作的引导者。其引导性的管理职责包括:(一)分析领导意图和企业内、外部需求,提出企业的管理目标、发展方向,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二)组织制定和实施相关管理制度、办法,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管理体系,实施规范管理;(三)组织骨干培训,引进先进管理经验、技术和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各单位(部门)有效开展QC小组活动;(四)实施管理监督,监测管理目标的实现情况,向决策层提出改进建议,引导领导作出有效的决策和实施持续改进。

二、工作流程引导

企业QC小组活动工作流程可分为各QC小组活动实施的工作流程和QC小组活动管理的工作流程,它们的区别在于:(一)前者针对企业每一个QC小组开展活动所实施的基本步骤,后者针对整个企业QC小组活动的管理;(二)前者需要“企管部”通过组织工作引导,使企业各单位(部门)、各QC小组熟练掌握不同类型QC课题应采取的不同活动步骤,后者需要“企管部”从制度上规范企业QC小组活动的管理。在工作流程的引导方面,“企管部”既要从活动的实施工作流程角度引导各QC小组采取科学、有效的工作步骤,又要从管理工作流程角度引导企业QC小组活动的健康发展,必要时,“企管部”应建立流程文件或管理标准予以规范。

三、统计技术与方法的应用引导

统计技术与方法的灵活应用是有效地开展QC小组活动的基础。面对开展QC小组活动的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如何使众多的统计技术、统计方法、统计工具得到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这就需要“企管部”在统计技术与方法方面发挥引导作用,其引导性的管理职责包括:(一)组织统计技术应用知识的培训、讲座;(二)编写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统计技术应用作业文件;(三)总结统计技术应用典型案例,在企业内予以大力推广。

四、持续改进引导

结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企管部”应把握企业QC小组活动的发展脉搏,向企业管理层提出改进建议,并组织实施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其持续改进的引导工作主要体现在:(一)组织评审、改进相关的文件化的管理制度、办法,从管理环节上确保持续改进;(二)建立健全企业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全员参与”的内部环境;(三)引进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和QC小组活动的成功案例,引导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五、企业文化管理的引导

QC小组活动是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一种组织形式,是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风格方面的体现。企业QC小组活动与企业文化管理的融合,可以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二者的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主要体现在:(一)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于培育共同价值观,而企业QC小组活动所营造的对企业的忠诚、融洽的人际关系、鼓励创新的导向思维正是企业文化培育所必须的。(二)QC小组活动的特点是自主性、群众性、民主性和科学性,它提倡全员参与质量管理,能使广大员工的智力资源得到融合和充分运用。QC小组活动,可以为员工创造自我满足、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可以培育员工的自强、奋斗精神,可以充分体现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和作用,可以形成人人关心企业、全员参与管理的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QC小组活动在某些单位已经由单纯的“企业管理”上升到了“质量文化”和“质量经营”的高度,已经成为企业创新管理文化阵地的一面旗帜。为此,“企管部”在组织实施企业QC小组活动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引导企业将QC小组活动向企业文化管理方向发展、提升。引导的形式主要表现在:(一)在QC小组活动管理中融合企业理念、核心价值观,引导QC小组活动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二)在全员参与中培育各小组的团队精神、创新意识等,树立企业独具特色的“质量文化”;(三)梳理、培育、凝练企业QC小组活动的管理风格,积淀、丰富企业文化。

六、结论

引导包括指引、导向、带领等含义,分析“企管部”的引导作用,是对其管理职能的换向思考和深入探寻,并且,通过上述分析也从侧面反映了企业管理要因势利导、顺应科学发展规律。诚然,一个企业QC小组活动是否能有效开展,受企业内外方方面面的因素影响,“企管部”要有效地实施QC小组活动管理,也体现在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但通过对引导作用的分析,为“企管部”在如何实施企业QC小组活动管理方面把握了重点,为QC小组活动取得成效指引了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国质量协会:《QC小组基础教材》,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篇5:QC小组活动管理制度

QC小组活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更好地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广泛开展质量管理活动,不断提高采办服务质量,以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各单位的质量管理小组(简称QC小组),在公司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每年年初,公司各单位QC小组向质量安全环保部部上报本单位的QC成果材料。

第二章QC小组的组织形式

第三条QC小组是由职工组织起来的,运用科学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群众性组织。质量管理小组由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自愿组成,可以行政科室、班组为基础或其他部门组成。

第四条QC小组的成员以3-10人为宜,一般不超过10人,小组的组长由小组成员民主选举或由上级推荐并征得小组成员同意确定,小组可聘请技术顾问做技术指导。

第三章QC小组的主要任务

第五条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和“为用户服务”的思想,根据公司方针和目标,运用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和科学方法,有效地运用数理统计工具开展质量管理活动,不断改进和提高采办服务质量,为公司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第六条坚持学习质量管理方针、政策和专业技术、科学管理方法,摸索、研究、创造出一套适合本部门、本岗位的质量管理办法,不断提高公司质量管理水平。

第七条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开展质量攻关,参与制定或修改各种有关的规程和规章制度,参加质量管理标准化活动,制定和贯彻各项标准,积极参加“质量月”活动。

第四章QC小组的权力和义务

第八条权力

1.参加各部门组织的质量管理活动。

2.出席各级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成果发布会,并发布成果,接受奖励。

3.向上级部门和领导反映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不良行为。

第九条 义务

1.小组成员必须认真学习质量管理的方针、政策、办法等,研究、积累有关数据,建立活动档案,在推行质量管理中发挥骨干作用。

2.小组成员必须积极参加小组活动,努力工作,不可挂虚名、走形式,必须团结一致、互相敬重和帮助,主动承担任务,为提高质量管理做自己的贡献。

3.小组成员必须服从分配,按期完成承担的计划工作。及时填写QC活动记录。

第五章QC小组的注册登记

第十条为了便于统一管理,统一领导,进一步发挥QC小组的作用,公司执行QC小组进行注册登记制度。

第十一条QC小组成立后,填写QC小组登记表,登记表经本单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和本单位领导审批后,报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注册备案,给予正式承认。登记表一式二份,小组、质量安全环保部各保存一份。

第十二条QC小组如需要调整时,应重新进行登记或变更原登记表。

第六章QC小组的课题选择

第十三条课题选择必须符合公司质量方针、目标、采办服务或工作需要,能够切实解决公司有关采办服务或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第十四条课题选择应当以保证和提高工作质量、服务质量作为重点。

第十五条课题选择应选比较明显的、经常遇到的、最容易做起的、见效快的、比较关键性的问题。

第七章QC小组的活动与发布

第十六条课题选择后,必须制定出活动计划,每月至少一次,活动时间自行确定。活动要有总结、有记录、有效果。

第十七条连续半年没有开展活动,应予以注销。没有登记注册的QC小组,不能申请参加成果发布会和发布成果。

第十八条公司原则上每年组织一次成果发布会,评定公司QC小组成果,评定小组由公司有关部门的领导、业务骨干组成。因特殊原因不能召开公司QC成果发布会时,由公司QHSE部组织相关人员评定,决定上报参加管道局。QC小组成果采用百分制的方法评定,评定总分在90 分以上的为优秀QC小组。优秀QC小组参加管道局的QC成果发布会。

第十九条QC小组成果,必须整理成图文并茂以数据说话的文字形式予以发表。

第二十条QC小组成果要报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备案。第二十一条QC小组的表彰奖励,执行管道物装公司QHSE管理相关规定。

篇6:QC小组活动管理浅析

QC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管理方案

为全面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鼓励职工积极开展质量管理小组(简称QC小组)活动,激发员工参与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员工奋发进取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不断改进质量的思想意识,根据省局(公司)开展QC小组活动要求,结合XX烟草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想

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为主线,以开展QC小组活动为推进载体,以实现“重视、改进、实用、有效”的目标为工作方向,注重效果、扎实推进,从而达到提升员工队伍素质,改进工作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管理水平的目的。

二、QC小组活动的目标任务

以促进QC成果转化和应用为目标,以生产和服务现场为活动重点,以应用成熟技术、引进新技术为主要途径,围绕市局(公司)发展战略,开展质量改进、创新和技术革新,把问题点作为改进点,把改进点作为创新点。各部门、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选题立项,鼓励选择创新型、攻关型课题。

三、组织机构

为使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经研究决定,成立QC小组活动领导小组

长:

员: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

QC小组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企业管理科,由XX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QC小组活动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QC小组活动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负责QC小组的注册登记、审核、批准工作;

2.负责定期进行监督QC小组活动的实施情况。并对小组的活动提供业务指导。

3.负责竞赛活动评比中的科技攻关项目建成评比;

4.负责QC小组成果的评审、表彰奖励工作;

5.负责向市局(公司)推荐优秀QC小组成果。

QC小组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

1.负责QC小组的注册登记和初步审核工作;

2.进行日常业务的检查和指导工作;

3.协助领导小组对QC小组活动成果的评审、表彰奖励等工作;

4.负责向市局(公司)报送优秀成果的推荐资料。

四、课题范围

QC小组活动选题应遵循科学、严谨的方法,选题要有针对性,先易后难,力求“小、实、活、新”,以“实”为主,要选择有一定基础、技术含量高、适用范围大,有望取得较大突破的关键课题。建议从全面提高质量、挖潜增效、节能降耗、职业健康、客户管理、客户服务、信息化建设、现代物流建设、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面入手,选择切合实际、立意明确、健康向上,并能为企业增创效益的活动课题。

五、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讨论选题阶段。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选择QC课题,根据课题的复杂程度,在部门、单位组建活动小组。为便于自主地开展现场改进活动,小组人数一般为3至10人。

(日期)前,各单位、各部门将确定的QC小组名单报送市局(公司)企业管理科,说明成员构成、选题理由和实施的计划时间,并完成QC小组的注册登记工作。

第二阶段:分析实施阶段。根据选题收集整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客观的完成现状的调查并从实际出发,设定QC小组活动的目标值,要求小组全员参与,认真全面分析问题原因,针对具体情况提出改进措施,措施对策应便于实施和检查,可以根据实施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正。根据选题类型和内容的不同,项目的实施时间长短不一,各QC活动小组应根据实际确定实施时间计划,并严格执行。(日期)前,各小组在企管科完成QC小组课题的备案工作。

第三阶段:编制报告发表成果。实事求是,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检查比对结果是否与目标一致,编制报告,上报成果。项目结束10日内,完成报告的编制工作,企管科按对成果进行汇总,择优选择课题上报省局(公司)。

六、工作要求

1、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QC小组活动,广泛动员员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确定好QC小组活动后,要成立机构,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要给予小组活动时间、活动场地和其它必要资源的支持,对因各种原因不能正常开展活动的QC小组,企管科要关心、帮助、组织会诊、排忧解难、提高活动的推进力度。今年要求物流配送中心、专卖监督管理科、各县级局(分公司)应至少申报1项QC成果,其它部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申报。

2、各单位、各部门在课题实施过程应严格按照PDCA程序和活动步骤的要求开展活动,QC小组的每项活动,必须做到扎实、务实、求实、坚决杜绝敷衍了事、事后套QC等违背QC活动初衷的现象发生;活动过程中要做好各种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各个环节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准确、恰当地使用统计技术方法分析问题,增强活动的严谨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企管科将对全局(公司)QC小组活动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抽查内容为活动记录、频次、活动真实性、小组成员的参与率等。

3、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QC小组活动的广泛开展,此项工作应按开展,确保活动有成果。同时,应积极探索QC小组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形式,切实搞好普及、深化、创新等工作,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以科学的方法、实事求是的作风、开拓进取的精神,使QC小组活动在科学的良性轨道上取得更深入、持久的发展。

4、各单位、各部门要在QC小组活动结束后,认真做好QC成果报告的撰写工作,及时上报市局(公司)企管科。

XX市XX(公司)

二〇一二年X月X日

篇7:全面质量管理及QC小组活动总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深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广大职工素质,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激发广大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改进质量的积极性、创造性,自觉、扎实、健康、有效地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即QC小组活动,成为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必要手段。

在我们中铁*局承建的胶新铁路ZH-*标段的施工中,我们大力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使工程质量在有力、有序的管理下,达到了稳步攀升。

一、全面质量管理

二、QC小组活动

QC小组是围绕施工的质量、安全、工期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为目的进行组织的,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广泛的群众性、高度的民主性和严密的科学性。

在胶新线施工中,我们在开工伊始就根据本标段的工程实际,确定了重点工程:潍河二号特大桥、无忌一号中桥、跨泰薛公路大桥。然后组织有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进行了QC小组活动培训,聘请专家对QC小组活动的程序、方法、常用的统计工具以及其他科学方法进行详尽的讲解,对活动的意义深入的阐述,通过这些教育活动提高了员工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为全标段的质量管理活动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进入施工以后,在指挥部的组织号召下,各参建队伍根据各自承担任务的施工特点,针对施工中可能发生的技术难题和已经发生的施工疑难,相继组织开展了QC小组活动,代表性的有:潍河二号特大桥砂土层地基的开挖和支护、跨泰薛公路大桥钢绗梁的拼装架设、路堑工程喷混植生的施工工艺等,尤其是对潍河二号特大桥,由于开工之始对创优目标的要求起点高,使之对特大桥墩台混凝土的外观质量的要求高,开工前就由指挥部派专人挂帅,成立了“桥墩台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QC小组,在后续的施工中,事实证明,这些小组的活动,确实起到了提高工程质量的作用。

在潍河2号特大桥的基础施工中,24#~42#墩为明挖基础,经现场开挖后观察,基底表层为粘土或砂土,而地下水位较高,基础尺寸宽度大,永久征地界小,直接开挖难度很大,针对施工实际,我们及时成立了砂土层地基的开挖和支护QC小组,对这种情况进行技术攻关,通过小组研究讨论,决定采用钢板桩防护和薄壁沉井防护两种方法,但两种方法在实际施工中的优劣,能否满足施工实际的要求,对此,小组责成专人对基坑施工进行对比、分析,根据4个桥墩基坑的开挖支护的实际施工情况对比,经过3个PCDA循环,我们掌握了大开挖基坑的支护方法,根据基底地质情况的不同,对不同的桥墩分别采取了钢板桩防护和薄壁沉井防护两种方法,并提前工期85天,节约成本8万元。

在特大桥墩台施工中,由于墩台身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15,如此之低的混凝土标号外观质量控制是特大桥创优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难点,要求我们必须从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各个环节上逐一加以控制,不断改进、优化。

首先我们组织小组进行了技术培训指导,组织小组成员和全体员工学习潍河二号特大桥创优规划、《铁路桥涵施工规范》、《铁路桥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一步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创精品意识;组织各工班(木工班、钢筋班、混凝土班、综合班等)学习各工种的施工工艺标准,对各工种的薄弱环节重点学习,使全体成员能做到重点部位重点控制;组织小组成员到相邻标段兄弟单位参观学习,吸取他人之长。

经过小组的研究讨论,要使特大桥工程创国优,必须有一个高效的组织,控制好混凝土施工工艺是关键,其中模板的制作安装和加固、接缝及表面处理是混凝土外观好坏的前提,同时,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拌制、运输、捣固、拆模和养护也是主要因素,QC小组成员对这几大方面进行了认真分析,经过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影响混凝土墩台外观质量的原因共有六个,其中模板接缝处理不当、模板表面清洁度处理不当、模板加固不到位和施工配合比有待优化为主要原因,作业人员经验不足和捣固人员作业环境差为非主要原因。针对这种情况小组召开技术会议,制定相应对策,并责成专人对制定的对策进行专职监督、落实。经过对策的执行落实情况,对形成的质量提高情况进行再次调查,通过第一阶段施工情况的调查,小组不断总结、改进,分析原因并确定主要原因,通过分析,模板接缝处理不够精密是主要原因。对此小组又制定了对策,在特大桥工地反复采用多种配合比制作多组试验墩,并在施工中按水泥的使用量掺加了一定量的新产品DBF矿物超细粉,在达到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提高墩身的表面光洁度。

对钢模板接缝精密处理,采用单面胶条二次密封,模板内部使用螺旋千斤顶调平,不再使用找平腻子。

经施工改进,混凝土施工在质量和外观上均达到规范和预计要求,通过效果检查,混凝土外观光洁度良好,混凝土外部几何尺寸准确,无露筋和掉角现象;墩身混凝土外观光洁,无蜂窝、麻面及水波纹现象,气泡极少;墩身模板接缝没有错台。经过小组活动,达到了活动的目的,掌握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外观质量控制施工工艺,使特大桥墩台真正达到了内实外美的效果。在我们七标段的施工中,经过 QC小组活动的积极带动,我们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在经济方面,我们通过活动,合理组织资源,加快了施工进度,经过认真的经济活动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社会方面:我们施工的工程多次受到建设单位的好评,尤其是特大桥工程,在2002年10月铁道部副部长蔡庆华视察、2002年9月国家八部委检查以及在济南铁路局、中铁三局集团公司领导等的多次安全质量大检查中,都得到了高度的评价,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信誉;在技术方面,通过活动,我们不但培养出一批善思考、精钻研的技术人才,而且掌握了多个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的应用,并保证了我们的工程质量。在其他方面:提高了全员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加深了对全面质量管理的认识,为企业的发展积累了大型单位工程的施工管理经验。

通过QC小组活动,我们不断进行学习和总结,真正认识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工人的切身利益,质量的好坏不是一个人工作的好坏,而是在于全体职工直接参与影响的结果,只有加强质量技术操作规程的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每个工人的积极性,集思广益、敢于实践、善于总结才可迎刃而上,只有不断更新思想,探索新的施工工艺,积极采用新材料,加大机械化施工程度才能锻炼队伍培养人才,取得更好的效益。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意识,严格标准化作业,才能提高生产能力水平,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运用新技术发挥年轻人的作用,才是企业生存的必经之路。

篇8:QC小组活动管理浅析

关键词:QC小组,活动,问题,激励

1 引言

QC (Quality Control) 自1962年由日本品质管理权威石川鑫博士创始以来, 在日本、韩国以及欧美国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种质量管理方式作为全面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小组活动解决技术和质量问题, 提高质量和效益, 促进了生产和经营的发展。不仅如此, 围绕着“质量改进”这一中心效益, QC小组还对企业发展产生了许多“附加效益”:培养和锻炼了职工队伍素质, 造就了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问题的人才;使职工实行自主管理, 联结了企业与职工的命运, 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可以说, QC小组在解决自身问题和提高企业综合能力方面的巨大作用, 是其为现代先进企业青睐的重要原因。

然而, 通过观察近年来QC小组在中国各企业的实施效果, 我们发现, QC小组的运行不甚理想, 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 QC小组活动具有较强的形式主义色彩。一方面体现在选题上, 选题轻率马虎, 不严格做好选题的调查讨论, 背离QC小组“小、实、活、新”的基本原则, 常常选择容易使问题得到解决的选题, 或者先解决该问题再作该选题;另一方面体现在PDCA循环程序的开展上, 活动计划是PDCA的程序, 活动实际执行却不完全按照PDCA程序, 对形式的重视超过对实际工作的重视, 使得QC小组的实际效果不大。

(2) 部分QC小组在成员构成上有单一化的趋向。就QC小组的本质而言, 是期通过“群众性”的“头脑风暴”的发挥, 而起到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有深度有广度地解决问题的作用。但实践中的QC小组成员构成却往往没有形成以生产一线工人、营销人员、管理人员为一体的小组结构;或者即使形成了这样的结构, 在实际活动开展中, 也总是将小组任务落在某几个成员身上, QC小组本身的“群众性”、“民主性”机制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3) 职工参加QC小组积极性不高, 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QC小组活动, 部分职工和领导往往都是避之不及, 没有参加QC活动的兴趣和意向;即使参加了QC小组活动的成员, 也常常相互推诿工作, 在活动中应付了事, 认为QC活动是可有可无的。

我们不难发现, 上述3种原因密切联系, 相互影响:形式主义色彩使员工对QC小组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产生了怀疑, 从而失去了兴趣;员工对QC小组兴趣低下也是引起QC小组活动流于形式和构成人员单一的重要原因。因此, 笔者认为, 上述3种原因归结起来都是由于QC小组活动的推进不当导致激励不足引起的, 为从根本上改变目前QC小组活动效果不理想的状况, 有必要对企业职工参加QC小组活动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措施。

2 摒弃QC小组活动的形式主义

为了避免QC小组活动流于形式, 就应当完善QC小组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保障目的的有效性, 以激励员工的参与兴趣。

从PDCA循环程序出发, 在P (计划阶段) , 应对课题进行严格仔细的审查, 防止选题的相似性, 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保证选题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经济性;在D (执行阶段) , 企业应该为QC小组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时间、场所、工具和经费, 使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 分工负责, 协作推进, 遇到措施和计划与实际情况不符时应及时调整;在C (检查阶段) , 评审成员要严格依照制定好的评价标准, 实事求是地对结果进行效益评估, 同时也要注意不能挫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在A (总结阶段) , 要将QC小组成果向各级各部门发表以采取照片呈现、实物对比等灵活方式, 让群众切实感受QC小组活动, 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培养职工的QC参与意识。

3 培养企业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

QC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 只有增强企业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 才能为QC活动的有效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职工质量意识的培养, 使其认识到与自身利益休戚相关的企业发展的质量的重要性, 才能激励其参与到QC小组活动的各个阶段。为此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改善:

(1) 企业领导要公开倡导质量观念, 向职工宣传以质量取胜的案例;支持QC小组活动, 对QC成功案例实施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使职工认识到领导对质量的重视和QC小组活动带来的切实的利益。

(2) 通过设立质量管理公告栏和定期的质量管理培训活动, 使员工从舆论上重视质量, 从理论上提高对质量管理内涵的认识;使职工了解开展QC活动的科学程序, 并能够结合实际灵活运用, 形成一种充满活力的QC氛围。只有员工的质量意识和QC意识增强, 才能在实际的QC活动中保障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4 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

QC小组活动应坚持以人为本, 以职工为出发点, 充分发挥职工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保障职工的权益, 以此才能激发员工的QC活动潜力。

(1) 在PDCA循环程序中, 应该让参与活动的职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自由度, 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避免仅凭领导意见做指导的方式。在活动的实际执行过程中, 应该使各个职工明确自己在活动中的任务和角色, 给予其一定的压力, 避免将任务落到少数职工身上, 使各职工协调统一, 共同参与完成课题任务。

(2) 将QC活动所产生的成功与职工绩效挂钩。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 并将QC小组活动的良好参与作为晋职晋级的条件, 使职工在QC小组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精神和物质的认可, 调动职工关心质量管理, 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 更有利于职工的参与意识和自主性的提高。

5 结语

质量是企业生存的生命线, 而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则来自于员工。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激励员工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 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策群力的积极性, 才能使QC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其质量管理、企业文化氛围的培养和企业职工凝聚力增强的作用。因此, 企业管理者必须从企业的具体问题出发, 结合自身情况采取措施吸引更多的职工参与QC活动小组。

参考文献

[1]中国质量协会.QC小组基础教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

上一篇:辛庄小学优秀少先队员事迹材料下一篇: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