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业qc小组成果

2024-05-22

石油工业qc小组成果(共6篇)

篇1:石油工业qc小组成果

油质协字〔2012〕9号

关于表彰2012石油工业 QC小组活动成果奖和荣誉奖的决定

各企业工作站、直属单位会员:

在过去一年里,石油工业QC小组活动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方针目标,以提高产品、服务和工程质量为目的,结合安全生产、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改进和创新活动,取得了突出成绩,涌现出一批优秀成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经石油分会组织评审,大庆油田公司第四采油厂的“缩短电磁操动机构拆装时间”等219项成果,被评为石油工业QC小组活动成果奖,其中一等奖62项、二等奖74项、三等奖83项;辽河油田金马油田开发公司的“金马热注机关QC小组”等219个QC小组,被

6.2012石油工业QC小组活动卓越领导者 7.2012石油工业QC小组活动优秀推进者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日

主题词:

表彰

QC小组

成果奖

荣誉奖

决定

抄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存档(3),共印100份。

中国质量协会石油分会

2012年5月2日印发

缩短电磁操动机构拆装时间 缩短压裂用植物胶检测时间 降低含聚深度污水站外输含油量 提高井口聚合物溶液粘度 提高循环洗井车利用率 提高带压作业一次投堵成功率 减少自动排液系统故障次数 提高15m屋面梁一次合格点率 皮层表面麻醉贴的研制 提高解卡作业一次成功率 降低液氮泵车故障停机率 降低气井气嘴损坏率 提高轻烃收率

延长称重式翻斗计量器平均维护周期 降低柱塞泵修理次数

降低23吨燃煤锅炉灰渣系统的故障频次 组合式电子点火焊割炬的研制 金属管与软管快速联接器的研制 空冷器篷布卷帘器的研制

提高气井直井(定向井)机械封隔器分层压裂改造层数

降低集气站分离器积液包腐蚀速率 提高五里湾一区抽油泵效 降低改性瓜尔胶粉含水率 研制抽油杆多功能井口操作装置 提高泉二站污水回注水质合格率 降低检泵井次 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大港油田分公司天然气公司 吉林油田分公司热电厂 吐哈油田分公司三塘湖采油厂 吐哈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四厂 中原石油勘探局地质录井处

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三公司 中原石油勘探局建设集团公司 中原石油勘探局工程建设总公司 河南油田分公司测井公司 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河南油田分公司技术监测中心 江汉石油钻头股份有限公司 江汉石油管理局第四机械厂 中海油研究总院

中海油能源发展油田建设工程公司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装备服务处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塔里木物探处 中石油管道局第四工程分公司 中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新乡输油处 中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金桥石化管道 输送技术有限公司

中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聊城输油处 抚顺石化分公司石油二厂 西部钻探工程公司青海钻井公司 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川西钻探公司 川庆钻探工程公司油建公司

降低拉油点电力成本 提高LPG回收装置C3收率 降低3号机轴封系统漏汽量 降低电磁加热器故障停机率 提高油井解堵有效率

研制游梁式抽油机多功率电力拖动装置 缩短色谱气测仪记录原图整理时间 提高普光气田钻井废水处理一级达标率 提高抽油机连杆生产数量 提高φ508mm冷弯管制作合格率 降低防风棚使用故障率 提高水平井测井对接成功率 卡瓦式打捞器的研制

提高二氧化硫测定一次合格率 降低小孔径齿孔钻铰加工不合格比率 提高钢水化学成份合格率 提高复杂储层测井解释符合率

降低组合梁T型焊缝纵向裂纹的发生率 降低SCORPION电缆串音干扰

降低浮土区东风1093F汽车柴油发动机 故障率

液压底盘焊接工程车驻车防滑装置的研制 岗位练兵学习培训系统的开发 提高HG减阻聚合物的质量稳定性 降低减阻剂设备故障停机率 降低重油催化装置催化剂单耗 ZT-MWD650转子轴承拆装台的研制 便携式电线收放线装置的研制

提高施工班组安全属地管理执行合格率

邮箱 辽河油田分公司冷家油田开发公司 辽河石油勘探局曙光工程技术处 辽河石油勘探局油建二公司 辽河石油勘探局油建二公司 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 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 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 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 新疆油田分公司油气储运公司 西安长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西安长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 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 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 华北油田分公司矿区服务事业部 幼儿教育中心局机关幼儿园 大港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 大港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 大港油田分公司电力公司 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原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测井公司 中原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测井公司 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四厂 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三公司 中原油田分公司技术监测中心 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 中原石油勘探局工程建设总公司

新型注汽锅炉储供油系统的研制 抽油杆刮油防喷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降低天然气管道工程氮气置换的液氮损耗率 提高聚氨酯泡沫管一次合格率 减少分离器液位计维修次数 新井挂抽工具的研制 过滤器快开压紧装置的研制 减少油田注汽锅炉柱塞泵故障停机 大型过滤器滤芯提举装置的研制 缩短流化床单床物料干燥时间 提高清蜡剂溶蜡速率测定的准确度 提高回注泵运行排量 井口反盗油装置的研制 微升千斤顶的研制与应用 提高幼儿消防安全知识普及率 降低综合采液单耗 降低抽油机井偏磨检泵率 提高离子交换器周期制水量 提高井下PVT取样成功率

降低SDZ-30A1型四臂井径微电极仪器故障率 提高5700双侧向仪器测井一次成功率 缩短抽油机一级保养停机时间 研制石油钻井泵变速箱

提高采油用清蜡剂有机氯含量检验一次成功率降低1.14kV井口配电箱夏季故障率 提高聚氯乙烯排水管安装一次合格率

组合式皮带轮的研制 提高机械堵水工艺成功率 降低作业现场防喷器试压时间 新型堵漏工艺的研究 降低集油站设备检修次数 提高热法硝产量

降低撬装供液(酸)泵的故障率 降低真-联输油系统能耗

减少单个地质模型中构造建模发生重复性工作的次数

降低蒸汽冷凝液溶解氧含量 电台天线遥控升降架的研制 隧道内管道安装施工机具的研制 提高PRT-C/D半再生重整催化剂收率 延长碳二加氢反应器催化剂再生周期 降低脱附剂、冲洗液含水量

单层套管条件下MAK2/SGDT测井资料解释方法研究

车辆轴头取放装置的研制 轴套拆装工具的研制 安全环保抽汲装置的研制

提高三维定量荧光仪标定的准确率 降低高精度C/O仪器故障率

提高试油地质设计编写资料查询效率 提高常三线馏程95%点合格率

降低厂用电380V系统在高压油泵起动中 产生的电压波动

降低硫磺装置液流池周围硫化氢含量

大庆炼化公司聚合物二厂 辽河石化分公司南蒸馏车间 克拉玛依石化分公司第四联合车间

降低产品固含量 降低装置综合炼损

降低苯罐V0202/AB呼吸阀的泄漏率

中石油东北炼化工程公司吉林机械制造分公司 研制新型煨管机 中石油东北炼化工程公司吉林分公司 中油吉林化建工程有限公司 中石油渤海石油装备(天津)新世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中石油渤海装备华油钢管公司

提高重要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合格率 研制机泵检修定位专用工具 提高直缝焊管焊缝冲击功

消除螺旋缝埋弧焊钢管外焊缝裂纹缺陷

2012石油工业QC小组活动成果三等奖(83项)

大庆油田公司第十采油厂

大庆油田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三公司 大庆油田公司第九采油厂

大庆油田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公司 胜利油田分公司孤东采油厂 辽河石油勘探局供水公司 辽河石油勘探局筑路工程公司 辽河油田分公司特种油开发公司 辽河油田分公司油气集输公司 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 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

新疆油田分公司油气储运公司706泵站 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气一厂 新疆油田分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

新型高压测试堵头的研制 降低钻杆单井更换率

降低杆式泵动管柱作业比率 提高海拉尔高寒地区管道焊接一次合格率 油管扶正器加工装置的研制 降低二氧化氯饮用水中氯酸盐含量 提高沥青路面面层检测合格率 降低一次倒罐含水率

提高特种油(黑凝析油)商品量 217Q-4M五缸柱塞泵填料安装器的研制 提高污水处理装置周期制水量 工艺流程仿真系统的研发 提高富气回收率

检测报告电子文件柜的研发 提高新寨作业区机采系统效率 新型多层分采工具的研制

天然气井口远程抢关装置的研制 龙岗水厂取水泵进排气工艺改造 改进收费系统 缩短收费时间 天然气压缩机润滑油精细管理

提高净化厂设备、管道定点腐蚀检测工作质量 降低天然气组分分析的复测率 降低市场上结块尿素量 降低污水处理悬浮物含量

优化技术减少抽油机井调平衡时间 缩短拆装注水井采油树闸门时间 降低脱水污泥含水率 延长维护井检泵周期

提高三号炉主给水调节门的运行稳定性 延长多级离心泵免修周期 降低沥青路面的破损率 降低油井偏磨次数

提高复发性尿路感染治愈率 延长油井免修期 减少轻烃装置自用气量 提高空心杆杆头接箍加工效率 采取降粘措施恢复稠油井自喷生产

提高液压油洗桶质量降低液压油成品颗粒污染 优化工艺精细管理降低原油初加工损失 减少电潜泵采油井躺井次数 脱气异常报警装置的研制 提高428XL数据链修复率 江苏石油勘探局钻井处

中海油能源发展油田建设工程公司 中海油新能源(海南)生物能源 化工有限公司

中海油能源发展油田建设工程公司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研究院地研中心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大港物探处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新兴物探开发处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华北物探处 中石油管道局第二工程公司 中石油管道局信息管理部 中石油管道局第一工程分公司 中石油管道局维抢修分公司

中石油管道分公司北京输油气分公司 中石油管道分公司中原输油气分公司 抚顺石化分公司腈纶化工厂

西部钻探工程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川庆钻探工程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川庆钻探工程公司钻采院

川庆钻探工程公司长庆钻井总公司 长城钻探工程公司钻井技术服务公司 国内项目部

长城钻探工程公司压裂公司压裂大队 渤海钻探工程公司测井分公司

渤海钻探工程公司井下技术服务分公司 兰州石化分公司乙烯厂

YST-48R测斜仪安全吊装装置的研制 提高下料切割速度

减少导热油炉燃料油损失量

解决海洋平台生活楼房间布口器出口 通风量不达标问题

提高霍多莫尔3-3区块油气预测精度 气枪震源节能降耗装置的研制

南方山地地区微测井工序施工成本控制 新型小线插头的研制 多功能射线报警器的研制

提高ERP系统一级物资编码正确率 改进管道连头下料设备 大口径高压管道开孔机研制 任京线泵机组改造节约能源 磁力组合式管道带压堵漏器研发 稳定丙烯腈装置侧线出料水含量 提高精细控压钻井系统压力控制精度 非爆炸震源微测井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改进西北地区地震勘探野外营地用电供给方式降低K344-115封隔器胶筒拆装报废率 降低地面测试天然气燃烧噪音和热辐射 缩短王尧区块溢流井平均压井时间 降低苏里格区块随钻测量仪器故障频次 提高水平井压裂改造有效率

提高SDZ-30A0C四臂井径测井仪器成功率 提高套铣磨铣效率

降低全密度聚乙烯装置1-丁烯单耗

大庆油田公司第九采油厂 大庆油田公司第三采油厂 大庆油田公司第九采油厂 大庆油田公司第七采油厂 大庆油田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 大庆油田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二公司 大庆油田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二公司

大庆油田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公司大庆油田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大庆油田公司采气分公司 大庆电力集团供电公司 大庆油田公司第四采油厂 大庆油田公司第十采油厂 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陇南医院 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胜利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 胜利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 胜利油田分公司孤东采油厂 胜利油田分公司东辛采油厂 胜利油田分公司油气集输总厂 胜利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 胜利石油管理局热电联供中心 胜利油田分公司油气集输总厂 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 辽河油田分公司特种油开发公司 辽河油田金马油田开发公司

机械采油QC小组 油井管理QC小组 带压作业QC小组 工艺QC小组 发现者QC小组 抢险保障QC小组 守护者QC小组

求实工程建设QC小组 产能构件QC小组 阳光QC小组 电力QC小组 飞跃QC小组 永强QC小组 天使QC小组 滩海室坨七QC小组

砂岩储层解释符合率QC小组 海洋作业平台监造QC小组 生产准备大队至上励合QC小组 解卡作业QC小组

地质工艺研究所采气工艺QC小组压裂三队QC小组 球磨机节油QC小组

孤岛压气站轻烃生产QC小组 现河注水队QC小组 工艺QC小组

金马热注机关QC小组

注汽创新QC小组 作业一大队机关QC小组 注汽管理QC小组 新型焊割炬研制QC小组 路面施工二中队QC小组 防腐厂QC小组 集输大队机关QC小组 生产科QC小组

金马二区采油八站QC小组 数据入库质量控制QC小组 兴隆台水务工区QC小组

天然气利用工程氮气置换QC小组红油人QC小组 热力QC小组 踏雪寻梅QC小组 车60科研创新QC小组 啄木鸟QC小组 设备QC小组 脚踏实地QC小组 阳光交油QC小组 706站团结创新QC小组 红梅映雪QC小组 金点子QC小组

实验中心数据库QC小组 天天向上QC小组 采气工具QC小组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 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长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西安长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 西安长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中公共事务管理中心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南充公共事务管理中心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西北气矿

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 塔里木油田分公司质量检测中心 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开发事业部 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 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 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 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 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 华北油田分公司矿区服务事业部 幼儿教育中心局机关幼儿园 华北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油厂 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大港油田分公司井下作业公司 第三修井分公司

井下作业QC小组 抢险QC小组 设备防腐QC小组 化工一厂QC小组 化工集团研究所QC小组 北输队QC小组 黑金子QC小组 质量控制QC小组 生产运行革新QC小组

龙岗水厂QC小组

西河北路社区物业服务QC小组净化厂定点腐蚀检测QC小组 质量改进QC小组 油气产品检验站QC小组 轮一联QC小组 作业大队浪锋QC小组 采油七站QC小组 高阳工区创新QC小组 河间工区注水井维修QC小组 河间技术创新QC小组 局机关幼儿园QC小组 永清工区地质工程室QC小组 工程QC小组 节能降耗QC小组 第三修井分公司QC小组

采油工艺QC小组 工艺QC小组 完美舰队QC小组 绿色使者QC小组 化学专业QC小组 地面维修队QC小组 汽机分厂QC小组 道路科研QC小组 热工分厂炉控班QC小组 采油二队QC小组 消化科QC小组 免修期管理QC小组 试验中心PVT分析QC小组 新技术研发中心压裂QC小组轻烃工艺第一QC小组 研究所QC小组 设备维修QC小组 井筒挖潜QC小组 液压油车间QC小组 脱盐站技术改造QC小组 钻井废水处理QC小组 电泵工艺QC小组 技师工作站QC小组 抽油机质量控制QC小组 钻采设备研发QC小组 管道安装QC小组

中原石油勘探局工程建设总公司 石油化工设备厂二车间QC小组 中原石油勘探局工程建设总公司 油气储运工程处项目四队QC小组 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四厂 设备管理QC小组 中原石油勘探局地质录井处 二大队生产技术QC小组 中原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测井公司 SDZ-3000系列第一QC小组 中原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测井公司 5700系列QC小组 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 修旧班QC小组 中原油田分公司技术监测中心 采油助剂检验QC小组 河南油田分公司测井公司 HN108队QC小组 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井下工艺QC小组

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测试大队技术攻关QC小组 河南油田分公司井下作业处 产品研发QC小组

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 采油三队生产管理QC小组 河南油田分公司地质录井公司 设备研发QC小组 河南油田分公司技术监测中心 大气噪声室QC小组 江汉石油钻头股份有限公司 牙轮车间钻铰QC小组 江汉油田分公司江汉采油厂 王一集油站QC小组 江汉油田分公司盐化工总厂 盐硝厂制盐车间QC小组 江汉石油管理局第四机械厂 铸造分厂炼钢QC小组 江汉油田分公司井下作业处

JH-YL101压裂酸化队QC小组

江苏石油勘探局钻井处定向井技术服务公司 随钻测量技术QC小组 江苏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勘探处 仪修公司电缆QC小组 江苏油田分公司试采一厂 输油一队QC小组 中海油研究总院 油藏描述QC小组 中海油研究总院

测井解释QC小组 中海油能源发展油田建设工程公司

容器制造第一QC小组

合众公司番禺项目组“零缺陷”QC小组 一队尿素QC小组 工艺三班 QC小组 合众公司机电QC小组 海拉尔项目QC小组 船舶中心QC一组

2202队微测井工序施工成本控制QC小组247队QC小组 INOVA维修QC小组 沙特8615B队QC小组 电子设备维修中心QC小组 技术培训中心QC小组 兰成中贵隧道QC小组

管道四公司科技质量部QC小组 研发中心求新QC小组 信息技术QC小组

东方检测多功能射线报警器研制QC小组 中原维抢修QC小组 北京生产QC小组

赵寨子输油站综合QC小组 技术部QC小组 信息教育QC小组 150车间QC小组 重油催化车间QC小组 乙烯车间工艺QC小组

抚顺石化分公司腈纶化工厂 抚顺石化分公司石油三厂 丙烯腈车间QC小组

降低脱附剂 冲洗液中水含量QC小组 西部钻探工程公司测井公司 西部钻探工程公司井下作业公司 西部钻探工程公司克拉玛依钻井公司 西部钻探工程公司青海钻井公司 西部钻探工程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川庆钻探工程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川庆钻探工程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川庆钻探工程公司钻采院

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川西钻探公司 川庆钻探工程公司油建公司 川庆钻探工程公司长庆钻井总公司

长城钻探工程公司录井公司地质检测中心长城钻探工程公司录井公司地质检测中心长城钻探工程公司测井公司过套管项目部长城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一公司 新技术推广中心

长城钻探工程公司压裂公司压裂大队 长城钻探工程公司压裂公司钻修研究所

长城钻探工程公司测井公司仪器维修中心长城钻探工程公司钻井技术服务公司 国内项目部

渤海钻探工程公司井下技术服务分公司 渤海钻探工程公司第一钻井工程分公司

固井评价QC小组

运输分公司设备管理QC小组 井控车间QC小组 特殊工艺井QC1小组 精细控压钻井QC小组 物探255队QC小组

长庆井下工具中心QC小组 川庆鑫源研发QC小组 地面计量1队QC小组 山地三队QC小组

机械厂新津工程服务队青年QC小组 安全QC小组

第一工程项目部技术办QC小组

定量荧光QC小组 地质检测中心QC小组 生产解释QC小组 有线随钻QC小组 生产组QC小组 钻修所QC小组

工程仪修QC小组 国内项目部QC小组 钻修QC小组 70002钻井队QC小组

5700成像仪修室QC小组 数控仪修室QC小组 勘探室QC小组

常减压联合车间500万五班QC小组 聚烯烃联合车间QC小组

全密度聚乙烯车间化工二班 QC小组 降低硝酸消耗QC小组

东苑小区幼儿园绿茵QC小组 30万吨/年酮苯脱蜡脱油装置三套挑战 QC小组

22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雄鹰QC小组 资源评价QC小组

第二联合硫磺四班QC小组 电气车间维护一班QC小组 聚力QC小组

聚丙烯酰胺四车间QC小组 加氢车间节能减排管理QC小组 南蒸馏车间QC小组 罗文春质量改进QC小组

污水一车间QC小组 纵剪动力分厂QC小组 大件一分厂机体QC小组 工程发动机厂QC小组 螺丝钉QC小组

提高螺杆钻具壳体螺纹幅联接可靠性 QC小组

内蒙古项目再生器顶封头翻转吊装QC小组

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七建设公司

中石油东北炼化工程公司吉林机械制造 分公司

克拉玛依项目工艺管道热处理QC小组 炉管安装QC小组 工艺技术QC小组

中石油东北炼化工程公司吉林亚新检测公司 大管径钢管电磁检测QC小组 中石油东北炼化工程公司吉林分公司 中油吉林化建工程有限公司 中石油渤海装备华油钢管公司 中石油渤海石油装备(天津)新世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内控管理QC小组 钳工班QC小组 生产改进QC小组 质量攻关QC小组

附件3:

推荐为2012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8个)

皮肤科 作业605队

J131采油作业区工程组 第一施工项目部储罐作业队 压力容器检验所 无损检测班组 钻具管理班

潜油电泵厂女子下线班

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龙南医院 辽河石油勘探局曙光工程技术处 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 长庆油田分公司建设工程处 河南油田分公司技术监测中心

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徐州管道技术作业分公司 西部钻探工程公司克拉玛依钻井公司 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中成机械公司

附件4:

2012石油工业质量信得过班组(32个)

修井大队修107队一班 射孔四中队计算组 杏南工区线路队 皮肤科

大庆油田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 大庆油田公司试油试采分公司 大庆油田电力集团供电公司 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龙南医院

胜利油田分公司孤东采油厂 辽河石油勘探局曙光工程技术处 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 长庆油田分公司建设工程处 西南油气田公司川西北气矿 塔里木油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吐哈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玉门油田分公司酒东试采区 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三公司 河南油田分公司技术监测中心 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江汉油田分公司江汉采油厂采油机械大队 江苏油田分公司试采二厂黄珏区采油二队 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大港物探处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新闻中心

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徐州管道技术作业分公司抚顺石化分公司催化剂厂

西部钻探工程公司克拉玛依钻井公司 川庆钻探工程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 长城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一公司新技术推广中心长城钻探工程公司压裂公司钻修工艺技术 研究所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炼油厂 中油股份独山子石化分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石化设备厂 东北炼化吉林兴油电器仪表工程有限公司 中油吉林化建工程有限公司

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中成机械公司

附件5:

2012石油工业QC小组活动优秀企业(30家)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气分公司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九采油厂 大庆油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建材公司 胜利石油管理局热电联供中心 辽河油田分公司

辽河油田分公司兴隆台采油厂 辽河石油勘探局油田建设工程二公司 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 新疆油田分公司油气储运分公司 西安长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蜀南气矿 塔里木油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

华北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油厂 吐哈油田分公司鄯善采油厂 玉门油田分公司炼油化工总厂 中原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测井公司 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四厂 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 江汉石油管理局井下测试公司 江苏石油勘探局地质测井处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大港物探处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第四工程分公司 抚顺石化分公司腈纶化工厂

四川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公司 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第二录井分公司 兰州石化分公司炼油厂

附件6:

2012石油工业QC小组活动卓越领导者(38人)

高 峰 吴 贵 李 明 路昌海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六采油厂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七采油厂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监督中心 胜利石油管理局热电联供中心

辽河油田分公司质量节能管理部 辽河油田分公司锦州采油厂 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 新疆油田油气储运分公司 长庆油田分公司技术监测中心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南充公共事务管理中心 塔里木油田分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 华北油田分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 吐哈油田分公司井下技术作业公司 玉门油田分公司炼油化工总厂 中原石油勘探局 中原油田分公司

河南石油勘探局质量技术监督处 江汉石油管理局第四机械厂 江苏油田技术监督处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大港物探处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质量管理部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 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新乡输油处 抚顺石化分公司

四川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赵维斌 川庆钻探工程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 杨国瑜 长城钻探工程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 朱世和 长城钻探工程公司地质研究院 吴章武 渤海钻探工程公司第二录井分公司 崔文峰 兰州石化分公司质量管理部 李发新 独山子石化分公司 陈万忠 大庆炼化公司聚合物二厂 闫铁伦 辽河石化分公司

李树生 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总厂 陈业生 北京石油机械厂

范喜哲 中石油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 李庆龙 抚顺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谈献英 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中成装备制造公司

附件7:

2012石油工业QC小组活动优秀推进者(58人)

黄 龙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气分公司 孙耀文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 李忠喜 大庆油田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三公司 崔 武 大庆油田物资公司银浪库 王 军 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

胜利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 辽河油田分公司质量节能管理部 辽河油田金马油田开发公司 辽河油田公司特种油开发 公司 辽河石油勘探局华油实业 公司 新疆油田分公司质量管理与节能处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 新疆油田油气储运分公司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输油处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 塔里木油田分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华北油田分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 华北油田二连分公司质量监督中心吐哈油田分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 吐哈油田分公司销售事业部 玉门油田分公司信息中心 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四厂 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三公司 中原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测井公司河南油田质量技术监督处

潘 刚 马安国 王玉兵 姜建军 李东顺 张红军 丁树义 王 丽 季 明 倪金波 刘铁民 张玉明 申丕泽 史立峰 刘 和 闫福宏 夏 勇 剡翔辉 屈明芝 沈 英

河南石油勘探局水电厂 江汉油田分公司技术监督处

江汉油田分公司江汉采油厂五七联合队 江苏油田分公司井下作业处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大港物探处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新兴物探开发处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通信电力工程总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管道设计院 中国石油管道分公司丹东输油气分公司 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南京输油处 抚顺石化分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 西部钻探工程公司测井公司 西部钻探工程公司吐哈钻井公司

川庆钻探工程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 四川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长城钻探工程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辽河分部 长城钻探工程公司录井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 渤海钻探工程公司第三钻井工程分公司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催化剂厂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第二建设公司

大庆炼化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 辽河石化分公司企管法规处

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永坪炼油厂 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总厂 北京石油机械厂

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 中石油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

中石油东北炼化工程公司吉林机械制造分公司抚顺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中油吉林化建工程有限公司

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第一机械厂 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石油机械厂

篇2:石油工业qc小组成果

4月26日,2018年度广西工程建设QC小组成果发布会在桂平市顺利闭幕,会上宣布广西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XX分公司“XXX项目(三期)9#、11#楼及地下室、幼儿园项目”QC小组成果《XXX》,获得广西优秀QC小组活动成果一等奖。

今年,广西建筑行业共向广西质量安全管理协会申报的QC成果就有1203个。而在本次发布会上XX分公司QC小组成员现场发布逻辑清晰,以详实严谨的内容、新颖独特的构思、显著的实用价值以及发布人深入浅出的讲解受到评委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最终QC成果荣获广西一等奖的不错佳绩。为公司争得了荣誉,树立了品牌形象。

篇3:石油工业qc小组成果

1 2011年度石油工业QC小组活动成果评审情况

2011年, 企业工作站和直属单位会员推荐到石油分会的QC小组活动成果215项, 石油分会组织质量管理方面的专家和QC小组活动诊断师对申报成果进行了初评, 评出石油工业QC小组成果奖201项, 其中一等奖54项, 二等奖74项, 三等奖73项, 淘汰14项。并于2011年6月23~24日组织了优秀成果发表会。会上, 荣获石油工业QC小组一等奖的54项成果进行了发表交流, 同时评选出推荐的全国优秀QC小组26个。

2 2011年度石油工业QC小组活动成果主要特点

2.1 QC小组成果涉及面越来越广

2011年的QC小组活动成果涉及到采油、勘探、炼化、机械制造、仪表、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 说明石油石化行业各岗位的员工对开展QC小组活动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和参与意识比较强。

2.2 QC小组解决了大量的生产现场问题

在推荐的215项成果中, 现场型和攻关型占大多数, 反映了QC小组能够围绕生产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选题, 通过开展小组活动, 解决了生产现场设备、工艺、仪表等问题, 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2.3 QC小组活动程序完整

从评审可以看出, 大部分QC小组活动能够遵循PDCA循环的原则, 活动程序也比较完整;一些小组成果还体现了PDCA循环不断上升和大环套小环的特点。如: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QC小组, 在制定对策时, 先进行方案选择, 分析确定最佳方案, 再制定对策;有的小组在确定主要原因时, 先制定确认计划, 再对末端因素进行确认。

2.4 大部分成果报告内容详实

成果报告是QC小组活动的真实写照, 大部分QC小组成果报告能够用事实、数据说明。如:对策实施中针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得出解决办法等, 真实反映了小组活动实施过程。

2.5 小组成果发表的形式灵活多样, 发布人语言表达清晰、流畅

由于QC小组成果全部采用多媒体投影的形式, 在发布时, 一些小组通过动漫、实物、照片和示意图等形式展现了实施过程, 使人一目了然, 更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小组所取得的成果。

2.6 发表评审程序和形式, 也体现了科学模式

此次发表会, 采取每个小组代表介绍成果后, 由专职点评员对每项成果的管理技术进行点评, 使发布人和参会代表对该成果的特点和不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对参会的代表起到了较好的交流和学习作用。

3 2011年石油工业QC小组活动成果存在的不足

3.1 PDCA循环科学程序方面

QC活动程序有“问题解决型” (现场型、攻关型、管理型、服务型) 课题和“创新性”课题两种, 而问题解决型课题的活动程序由于活动的目标值是自选的还是指令性的不同而略有所不同。

QC小组活动遵循PDCA活动程序, 不是简单套用步骤, 它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和行为模式, 每一个步骤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且步骤之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虽然绝大部分成果报告是按规定的程序步骤总结描述的, 成果报告的目录顺序正确, 但小组普遍对PDCA循环这一科学程序理解不深, 不能很好的体现PDCA的原则,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部分成果对“问题解决型”课题的“自选目标”和“指令性目标”界定不清, 活动步骤或内容颠倒。

(2) 部分成果程序内容描述与该步骤的标题不符, 各个步骤之间的逻辑性不强。

今年的大部分创新型成果, 从基本的活动程序步骤上看, 对创新型和改进型有了正确的区分, 但从活动内容看仍存在不符合程序要求的情况。主要表现在“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这一步骤, 部分成果对方案选择不彻底, 没有分解到可采取对策。

许多QC小组成果报告中都有类似的情况, 整个成果描述的顺序貌似是按要求的程序和步骤进行的, 但所展示的内容不是一步一步循序渐进, 环环相扣, 整个成果逻辑关系不强, 影响了成果的展现效果。特别是一些技术含量相对较强的成果, 小组成员因为对成果比较了解, 自己感觉描述的很明白, 但在其它人看来, 仅仅是在套QC程序的步骤, 看不出在解决问题的思维如何体现PDCA这一原则。

3.2 客观事实、数据方面

QC小组活动从选题到效果检查, 整个活动过程, 都要有证据来说明, 但小组对此要求理解不够深刻, 在成果报告描述中没有充分体现这一要求。这在“问题解决型”课题的确定主要原因步骤和创新型课题的方案选择和确定步骤尤为突出。

(1) 有些成果原因确认过程没有体现到现场验证、测试、测量, 只是定性的描述, 没有体现以事实为依据, 用数据说话的原则。

(2) 对原因的确认事实数据不充分。

(3) 把容易解决的原因或在后续活动中已采取了相应措施的原因确定为非要因。

(4) 对不可抗拒的因素直接确定为非要因。应该在对原因确认前, 予以说明并剔除, 不作为确定是否是主要原因的对象。

(5) 确定主要原因的方法不适宜。

(6) 在要因确认时, 部分小组采用先制定要因确认计划表, 一方面体现PDCA原则, 先计划再去做, 但有的小组没有理解计划的意义, 只是套用“计划确认表”, 在确认计划中把确认的内容描述为确认的结果, 没有去确认, 结果就出来了, 很显然不符合逻辑。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是“创新型”课题活动的关键, 关系到活动能否取得成功。首先小组成员要用创造性的思维提出各种方案, 然后分析论证、评价每一个方案, 选出最佳方案。选择和评价的依据就是事实、数据。但目前这一步骤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 所提出的方案不具备可比性。方案选择时可供选择的方案明显少, 大多仅有两个方案比较。有的方案的对比性差, 只是为了比较而比较;有的虽然提出两个方案, 但明显可用的方案只有一个。 (2) 没有进行适当的试验或调查分析, 方案的对比选择缺少数据, 定性描述的多, 定量的少。 (3) 方案选择多为主观判断, 部分小组成果还用主观的方法确定方案, 如:“01”打分法等。

3.3 运用统计工具方面

在QC小组活动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的数据, 运用适宜的统计工具, 可以有效地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以提高判断问题的准确性, 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应用统计工具方法的原则有两点:一是选用适宜的工具方法;二是正确地使用工具方法。但是大部分QC小组成果只应用两图一表 (因果图、排列图、对策表) , 其他统计方法用的比较少;极少数小组运用了正交试验、箭条图、PDPC法、黄金分割法等。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3.1 应该用而不会用

由于对QC活动中对统计方法不了解或不掌握, 有些QC小组活动中可以选用统计方法而没有选用。特别是一些非数据性的统计方法。许多用文字描述, 不能生动、直观展现成果。

3.3.2 为了用而去用, 失去应用统计工具的意义

有些小组对统计方法不理解, 用后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反而画蛇添足, 甚至导致结果错误。

3.3.3 常用的工具方法选择和使用不当

常用的工具方法存在选择和使用不正确情况, 出问题比较多的有:排列图、关联图、因果图、正交试验。

(1) 排列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排列图不起作用, 失去了找主要矛盾的意义; (2) 数据少 (N﹤50) 没有排列分析的意义; (3) “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分析使用时和“整体与局部”的概念混淆; (4) 用排列图去寻找发生问题的原因。

(2) 关联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许多小组对一个问题, 且在因素之间无关联关系的情况下选用关联图。 (2) 关联图画法不正确, 如:有的关联图中把问题和中间因素均用方框圈起来, 造成问题与因素的标示相混淆;有的末端因素的箭头既有进也有出等。

(3) 因果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部分小组在进行原因分析, 没有能够针对某一方面的原因, 通过反复思考“为什么”, 把它一层一层地展开分析下去, 从原因类别展开到第一层原因, 再展开到第二层原因, 再展开到第三层, 一直展开分析到能够直接采取对策, 即末端原因为止。有的只分析到中间;有的无中间原因, 直接到末端;有的只展开到一层, 从因果图中看不出因果关系等。

(4) 正交试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正交表选错。 (2) 正交表使用错。如:33 (三因素三水平) 选用L9 (34) (四因素三水平) 正交表进行试验, 应该裁掉L9 (34) 正交表的一列, 进行9次试验, 但该小组裁掉该正交表的一行, 只进行了8次试验。 (3) 大部分选用正交试验后, 没有对正交试验的结果进行完整的分析, 如:直接看、算一算、趋势分析、综合评定、跟踪试验等, 让人不知道结果如何得来。

4 成果报告整理存在的其他问题

4.1 一些成果报告使用过期作废的标准规范

QC活动所取得成果, 必然包含管理技术和专业技术两个方面内容, 标准是衡量活动过程和结果的是否符合专业技术要求的依据, 但一些小组在QC活动中使用作废标准, 且为数不少, 甚至在交流发布时还存在明显的问题。

4.2 成果报告的整理详略不当

成果报告应严格按照PDCA循环活动程序进行总结, 所展示的内容必然是一步一步循序渐进, 一环扣一环, 且思路清晰, 逻辑性好, 体现出小组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人员素质。另外, 每个QC小组的课题不同, 活动过程的重点不同, 成果报告所展示的重点也应不同, 成果报告对各个步骤的描述应详略适宜, 应把活动中所下功夫、进行科学判断的情况总结到成果报告中去, 反映出本课题的特点。但目前相当一部分成果报告每个步骤都事无巨细, 导致在有限的篇幅和规定的时间内 (15min之内) 不能把本小组活动过程的重点介绍清楚, 影响发布的效果。

4.3 成果报告前后描述不一致

部分成果报告还存在前后描述不一致的问题, 造成逻辑性不强, 使人听不明白或看不明白。

4.4 部分成果图表少, 文字叙述多

为了提高交流发布效果, 成果报告应以图、表、数据为主, 尽量作到标题化、图表化、数据化, 成果材料清晰、醒目。多数成果报告文字多、图表少, 特别是一些技术性较强的成果, 整理成果报告时, 没有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 大量引用了原始数据表, 对管理技术反而展现的比较少, 发布时, 其交流发布效果较差。

4.5 QC成果报告体现的小组活动周期过长

目前, 不管QC小组活动的课题大小, 技术程度的难易, 大部分小组活动所用时间均为1年左右, 完成时间大多为每年的11月份左右。但我们有些课题比较小, 2~3个月就完成实施, 却没有及时总结检查、制定巩固措施, 这不符合QC小组活动提高质量和效率之目的。

4.6 部分创新型成果报告没有体现出创新的思维或方法

今年的创新型成果从课题名称上看对创新型和改进型有了正确的区分, 但部分小组对创新型课题的理解还有误区。如:有的只是把买来的零件材料进行组装;有的小组对关键的方案提出、选择和实施都是委托外单位进行的;还有一部分小组将攻关型课题按创新型程序整理成果报告等等。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有些改进型课题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也有许多创新点, 特别是一些攻关型的课题, 没有创新, 小组很难突破, 实现目标, 所以, 小组活动的课题是否是创新型, 要以立意是否为创新做出正确判断, 不是有创新点的小组就一定是创新型课题。

4.7 要加强QC小组的活动过程管理

在评审中发现不少成果报告有明显的倒装痕迹, 影响了成果的展示效果。

(1) 活动记录要及时, 尽量完善, 记录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要及时收集一些反映活动过程并与QC小组活动课题有关的数据、图片, 及时运用统计方法分析, 不要到总结成果时再去套用。

(2) 整理成果报告要由小组成员认真回顾活动过程, 总结分析活动经验教训, 成果报告严格按活动程序进行总结, 必要时可进一步修改、完善。使整理出来的成果报告具有较强的逻辑性, 能够体现一环扣一环, 同时尽量把成果内容整理得生动、活泼、充实。

(3) 成果报告尽量做到标题化、图表化、数据化, 使成果报告清晰、醒目, 提高交流发布效果。

总之, 要更好的理解和掌握QC小组活动的管理技术, 不断提高QC小组的活动效果和成果水平, 促进石油工业QC小组活动迈上一个新台阶。

篇4:QC小组活动成果的推广与转化

关键词:QC小组;活动成果;推广;转化

中图分类号:F2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0-0005-02

QC小组活动在企业广泛而深入的开展,不仅为企业有效控制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现场环境,更为企业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成果。虽然小组成果在其形成或成熟的同时,就完成了其应用转化的全过程。然而,对于一些跨地区经营的以总—分公司结构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大型企业而言,大量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只局限于其所在分公司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而对于与成果课题有着完全相同背景的其它分公司,要么也开展相同的小组活动,要么依然面对相同的质量问题未进行改进或不知如何改进。这不仅是QC小组活动成果价值的一种损失,更是企业资源的一种浪费,同时也不符合QC小组活动服务于企业,促进企业质量改进的主旨。为此,文章结合在总公司从事QC小组活动管理工作的经验,就如何实现QC小组活动成果在大型企业内部的推广及转化谈几点想法和认识。

1建立企业内部QC小组活动成果推广转化的管理平台

多数以总—分公司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大型国有企业,对QC小组活动的管理采取统一归口管理并逐级分层管理的模式,管理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小组活动的流程展开,即年初注册管理,年中培训并实施小组活动的过程监控,年末组织成果评审、发布、表彰奖励。对成果如何在公司内部各分公司之间推广应用,或转化为总公司层面的管理或技术标准缺乏明确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因此,要实现企业内部QC成果的推广及转化必须从机制建设入手,建立一个集小组活动全程控制、成果评审挑选、成果推广、成果转化、成果信息传播反馈为一体的QC小组活动管理体系,为成果的推广转化搭建一个全过程控制的管理平台。

1.1健全小组活动全过程控制机制,保证成果质量,为成果推广转化奠定基础

成果的推广转化必须以成果的安全、可靠、有效为前提。虽然QC小组活动遵循以客观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并按照PDCA四个阶段八个步骤来展开课题的研究,但受小组人员对活动程序的认识深度、采集数据的方法、统计工具的应用水平、专业技术水平等影响,特别是企业中一些管理方法的影响,一些小组的活动质量不高,所形成成果的可靠性不高。因此,必须对小组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机制建设,以提高成果质量:

①建立QC小组活动管理网络化的组织机构。按照管理层级,逐级明确负责QC小组活动管理的专、兼职人员,并深化到班组的直接上级。

②建立员工质量管理知识培训的常态机制。通过对员工质量管理知识掌握与需求情况的调查分析,根据企业层面的“薄弱点”、小组水平参差不齐的“低洼点”、专业知识应用的“提高点”,确定普及型培训、针对性培训及现场专业讨论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并建立配套管理办法,保证培训投入的“性价比”。

③注册课题的审批机制。采取小组注册宽松而课题注册严审的方法,通过建立注册课题目录数据库及成果目录数据库,严格课题注册逐级审核。一方面,对课题研究内容与以往成果相同的小组,及时介绍成果信息,避免重复活动;另一方面,开展工区一级(班组的直接上级)小组选题讨论会,提高课题的可行性。

④小组活动过程的监控机制。建立QC小组活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或通过对已有班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扩充,实现对一线班组QC小组活动的动态监控。

⑤成果的认定评审机制。建立企业内部的成果评审专家库,吸纳基层单位专业技术专家及一线班组长入库。进行企业内部的评审资格认定,保证专业技术人员在评审专家队伍中的比例。明确对成果经济性、安全性、专业可靠性的认定部门责任,坚持逐级评审认定的原则,突出对成果实际应用情况的现场评审。

1.2建立成果推广价值的评估方法及内部推广渠道

QC小组活动成果多表现为对企业当前的设备、工器具、工艺、流程进行“小改小革”或小发明。成果形成的周期普遍较短,解决问题的效果十分显著,但同时,成果的针对性和局限性也较为明显。因此,实现成果的推广转化,必须对成果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成本进行确定和分析。为了提高对成果推广价值评估工作的效率,可通过在成果评审标准中增加对成果推广价值的评分规则,实现成果材料评审与成果推广价值评审的单渠道双结论。然后根据成果推广价值评审的得分排序,按照企业管理层级由对口专业管理部门逐级确认推广的成果及其范围,并逐层推荐。总公司层面则根据各基层单位的推荐结果按专业分类交由总公司对口专业的管理部门进行挑选,最终确定推广成果及范围,提出推广方案,并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其中需申请专利进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果,则移交并转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部门的相关工作流程。

同时,建立推广应用结果的反馈渠道,由各级QC小组活动的管理部门负责收集成果应用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及时向专业管理部门反馈,以便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处理。

1.3建立对推广成果的补偿奖励机制

QC小组活动成果既是企业的智力成果,也是小组这个小集体的智慧结晶。虽然从知识产权的归属上,QC小组活动成果归属于企业,无偿使用是企业的权力。但小组、分公司、总公司之间必竟存在着权责区间不同的现实。因此,通过精神上的肯定和奖励,加之适当的物质回报,将有助于在成果推广过程中小集体与大集体之间关系的处理。如:建立成果命名制度,即对将推广的成果以小组名称进行命名,增强小组成员的成就感;对推广价值评分居企业排名前列的单位给予“QC小组活动成果最佳成就奖”,体现对小组上级单位的鼓励和褒奖;根据成果推广的范围及产生的效益,结合《关于推进企业QC小组活动意见》(国经贸[1997]147号)及本单位对优秀QC小组的奖励规定设定奖金发放等级,从而实现对小组因贡献成果的经济补偿。这样不仅能激发小集体的活动热情和创新意识,提高推广过程中的协作效率,营造企业内部小集体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而且也是对原QC小组活动奖励内容的补充(因为一线班组中一些富有创新和质量改进意识且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员工,由于苦于整理成果材料或材料整理水平不高常常与优秀小组的荣誉失之交臂)。这种面向成果应用价值的补偿奖励方式,有助于将QC小组活动引向更加务实的发展方向。

2推动QC小组活动成果的市场转化

QC小组活动成果的市场转化不是将其作为企业的一种产品进而转化为商品的过程。它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推动行业发展,减少企业自行转化成果中的成本支出;二是维护企业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因此,在进行成果市场转化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理智引导成果申报专利

专利在法律层面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法律授予技术发明人在一段时间内享有排他性的独占权利;另一方面是技术发明人作为法律授予其独占权的回报而将其技术公之于众,使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有关专利技术的信息。目前,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已逐步增强,特别是近两年企业对技术及管理创新的高度重视,一些单位将获取专利作为企业内部创新工作的评价指标之一,促使许多QC小组对成果申报专利。由此,一方面企业要为专利支付申请费、审查费、年费等;另一方面,由于QC小组成果申报的专利多数是实用新型专利,专利权只对其形状或结构进行保护,不保护方法以及没有固定形状的物质。加之企业难以了解是否存在侵权现象,所以当申请的专利技术对企业产品的质量特性缺乏市场说服力时,专利权仅仅成为标志企业拥有某项专利技术的证明,而没有更多的存在意义。因此,要切实维护企业利益,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判别审核:一是成果是企业在不授权的情况下他人不能无偿使用的专业技术或管理方法;二是成果申请专利后,具有一定的广告效应,有利于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附加值或顾客满意度;三是成果涉及企业的管理核心或产品的技术核心,具有对竞争对手的排斥性,需要严格保密。

2.2为有偿转让成果创造条件

企业QC小组活动成果针对性和局限性较强的特点,一方面影响了市场主动对其进行转化的热衷程度;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企业内部进行转化的积极性。而且,这两个方面的影响无形中也增加了成果推广的成本。(这里的成果指在原生产设备、设施、工器具基础上进行改造所形成的新的或较原生产设备、设施、工具在外形、结构等有所不同的生产设备、设施、工具。)然而与此同时,由于大型企业规模大,对行业的影响力也大,企业对生产设备、设施、工器具的需求往往推动了其行业内部上游企业产品的技术升级和更新换代。因此,及时向上游生产企业提供成果信息,有偿转让成果,不仅缩短了企业的推广流程(如委托加工),同时有偿转让还将减少企业推广成果所需要的资金投入,而且在产业链条的相互作用下,还将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努力为成果的有偿转让创造条件。

①邀请生产商参与小组成果的研发。目前,这种方式在一些小组中普遍存在,通常是小组提供思路及设计图纸,由生产商进行成品加工制作。这种方式下,一旦生产商发现其具有批量生产的价值,在较短时期内成果即可转化为商品或商品的一部分,企业不必再委托加工进行小批量的生产,且很快能投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应在双方合作前签订必要的合作协议,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及收益。②开办企业QC小组活动成果展示网页,介绍成果应用成效,并向生产商提供成果目录。③邀请生产商参与总公司的成果发布会,组织成果展示推介会。

3结 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QC小组活动虽然立足于现场,着眼于细节,以“小改”、“小革”、小发明为荣,但为数众多的小组以最为广泛和频繁的创新以及坚持不懈的质量改进,不仅能为企业更能为一个行业的发展注入永久的活力和坚实的力量。QC小组活动成果的推广与转化对于QC小组活动的管理工作而言,实际上是“A”阶段。这个阶段在QC小组活动过程中是唯一必须借助于外界力量完成的一个环节。对于企业而言,也同样需要行业协会的介入,才能使QC小组活动这一股也许微弱但却坚韧的推力,推动整个行业的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 杨卫东.NT公司QC小组活动实践[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7.

篇5:石油工业qc小组成果

摘要:在一些大中型企业中,由于缺乏对QC小组活动成果后期的推广,使得大量优秀的QC成果不能释放最大的能量,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本文此从企业内部QC小组活动成果后期推广提出一些建议,对大中型QC小组活动的管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词:QC小组;活动成果;后期推广;

当前,QC小组活动在一些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中广泛而深入的开展,其中有大量的QC小组活动成果显著,达到甚至超过了QC小组活动的预期,为企业有效控制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改善了环境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然而在一些大中型的企业中,由于没有做好QC小组活动成果的后期推广,使得在企业内部中同样或相似的环节有的地方做得好,但有的地方仍然面临着不足之处。这就使得QC小组活动成果只在局部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没有将释放的能量最大化,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

为此,本文结合笔者单位QC小组活动管理工作的经验,就QC小组活动成果的后期推广谈几点看法。

1.成立企业QC小组活动成果后期推广的专业团队

很多大中型的企业都有统一的质量管理平台,负责年中培训并实施小组活动的过程监控,年末组织成果评审、发布、表彰奖励。但是却没有在企业建立一个最高级别的QC小组活动成果后期推广的专业团队。这就使得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QC小组活动各自独立,从而导致许多可以利用现有QC小组活动成果的场合错失了借鉴利用的机会。因此要实现企业内部QC小组活动成果的后期推广必须首先成立一个负责企业QC小组活动成果后期推广的专业团队,让这个团队专门负责小组活动全程评估评审、挑选优秀成果、在全企业范围内负责考察、沟通、协调,发现QC小组活动成果推广的机会,支持

传播反馈为一体的QC小组活动管理体系,为成果的推广转化搭建一个全过程控制的管理平台。

2.对企业QC小组活动有效成果进行科学有效地分类整理和归纳总结

3.促进企业内部QC小组之间的交流

4.建立参与推广应用的QC小组活动的成果激励机制

1建立企业内部QC小

组活动成果推广转化的管理平台多数以总—分公司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大型国有企业,对QC小组活动的管理采取统一归口管理并逐

级分层管理的模式,管理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小组活动的流程展开,即年初注册管理,年中培训并实施小组活动的过程监控,年末组织成果评审、发布、表彰奖励。对成果如何在公司内部各分公司之间推广应用,或转化为总公司层面的管理或技术标准缺乏明确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因此,要实现企业内部QC成果的推广及转化必须从机制建设入手,建立一个集小组活动全程控制、成果评审挑选、成果推广、成果转化、成果信息

传播反馈为一体的QC小组活动管理体系,为成果的推广转化搭建一个全过程控制的管理平台。1.1健全小组活动全过程控制机制,保证成果质量,为成果推广转化奠定基础成果的推广转化必须以成果的安全、可靠、有效为前提。虽然QC小组活动遵循以客观事实

和数据为依据,并按照PDCA四个阶段八个步骤来展开课题的研究,但受小组人员对活动程序的认识深度、采集数据的方法、统计工具的应用水

平、专业技术水平等影响,特别是企业中一些管理方法的影响,一些小组的活动质量不高,所形成成果的可靠性不高。因此,必须对小组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机制建设,以提高成果质量:①建立QC小组活动管理网络化的组织机构。按照管理层级,逐级

明确负责QC小组活动管理的专、兼职人员,并深化到班组的直接上级。②建立员工质量管理知识培训的常态机制。通过对员工质量管理知识掌

握与需求情况的调查分析,根据企业层面的“薄弱点”、小组水平参差不齐的“低洼点”、专业知识应用的“提高点”,确定普及型培训、针

对性培训及现场专业讨论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并建立配套管理办法,保证培训投入的“性价比”。③注册课题的审批机制。采取小组注

册宽松而课题注册严审的方法,通过建立注册课题目录数据库及成果目录数据库,严格课题注册逐级审核。一方面,对课题研究内容与以往成果相同的小组,及时介绍成果信息,避免重复活动;另一方面,开展工区一级(班组的直接上级)小组选题讨论会,提高课题的可行性。

④小组活动过程的监控机制。建立QC小组活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或通过对已有班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扩充,实现对一线班组QC小组活动的动态监控。⑤成果的认定评审机制。建立企业内部的成果评审专家库,吸纳基层单位专业技术专家及一线班组长入库。进行企业内部的评审

资格认定,保证专业技术人员在评审专家队伍中的比例。明确对成果经济性、安全性、专业可靠性的认定部门责任,坚持逐级评审认定的原则,突出对成果实际应用情况的现场评审。1.2建立成果推广价值的评估方法及内部推广渠道QC小组活动成果多表现为对企

业当前的设备、工器具、工艺、流程进行“小改小革”或小发明。成果形成的周期普遍较短,解决问题的效果十分显著,但同时,成果的针对

性和局限性也较为明显。因此,实现成果的推广转化,必须对成果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成本进行确定和分析。为了提高对成果推广价值评估工作的效率,可通过在成果评审标准中增加对成果推广价值的评分规则,实现成果材料评审与成果推广价值评审的单渠道双结论。然后根据成果推

广价值评审的得分排序,按照企业管理层级由对口专业管理部门逐级确认推广的成果及其范围,并逐层推荐。总公司层面则根据各基层单位的推荐结果按专业分类交由总公司对口专业的管理部门进行挑选,最终确定推广成果及范围,提出推广方案,并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其中需申请

专利进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果,则移交并转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部门的相关工作流程。同时,建立推广应用结果的反馈渠道,由各级QC

小组活动的管理部门负责收集成果应用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及时向专业管理部门反馈,以便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处理。1.3建立对

推广成果的补偿奖励机制QC小组活动成果既是企业的智力成果,也是小组这个小集体的智慧结晶。虽然从知识产权的归属上,QC小

组活动成果归属于企业,无偿使用是企业的权力。但小组、分公司、总公司之间必竟存在着权责区间不同的现实。因此,通过精神上的肯定和

奖励,加之适当的物质回报,将有助于在成果推广过程中小集体与大集体之间关系的处理。如:建立成果命名制度,即对将推广的成果以小组

名称进行命名,增强小组成员的成就感;对推广价值评分居企业排名前列的单位给予“QC小组活动成果最佳成就奖”,体现对小组上级单位的鼓励和褒奖;根据成果推广的范围及产生的效益,结合《关于推进企业QC小组活动意见》(国经贸[1997]147号)及本单位对优秀QC小组的奖励

规定设定奖金发放等级,从而实现对小组因贡献成果的经济补偿。这样不仅能激发小集体的活动热情和创新意识,提高推广过程中的协作效率,营造企业内部小集体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而且也是对原QC小组活动奖励内容的补充(因为一线班组中一些富有创新和质量

改进意识且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员工,由于苦于整理成果材料或材料整理水平不高常常与优秀小组的荣誉失之交臂)。这种面向成果应用价值的补偿奖励方式,有助于将QC小组活动引向更加务实的发展方向。2推动QC小组活动成果的市场转化QC小组活动成果的市场转化不是将其作为企业的一种产品进而转化为商品的过程。它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

是推动行业发展,减少企业自行转化成果中的成本

支出;二是维护企业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因此,在进行成果市场转化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2.1理智引导成果申报专利

专利在法律层面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法律授予技术发明人在一段时间内享有排他性的独占权利;另一方面是技术发明

人作为法律授予其独占权的回报而将其技术公之于众,使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有关专利技术的信息。目前,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已逐步增强,特别是近两年企业对技术及管理创新的高度重视,一些单位将获取专利作为企业内部创新工作的评价指标之一,促使许多QC

小组对成果申报专利。由此,一方面企业要为专利支付申请费、审查费、年费等;另一方面,由于QC小组成果申报的专利多数是实用新型专利,专利权只对其形状或结构进行保护,不保护方法以及没有固定形状的物质。加之企业难以了解是否存在侵权现象,所以当申请的专利技术对

企业产品的质量特性缺乏市场说服力时,专利权仅仅成为标志企业拥有某项专利技术的证明,而没有更多的存在意义。因此,要切实维护企业

利益,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判别审核:一是成果是企业在不授权的情况下他人不能无偿使用的专业技术或管理方法;二是成果申请专利后,具有

一定的广告效应,有利于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附加值或顾客满意度;三是成果涉及企业的管理核心或产品的技术核心,具有对竞争对手的排斥

性,需要严格保密。2.2为有偿转让成果创造条件企业QC小组活动成果针对性和局限性较强的特点,一方面影响了市场

主动对其进行转化的热衷程度;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企业内部进行转化的积极性。而且,这两个方面的影响无形中也增加了成果推广的成本。

(这里的成果指在原生产设备、设施、工器具基础上进行改造所形成的新的或较原生产设备、设施、工具在外形、结构等有所不同的生产设备、设施、工具。)然而与此同时,由于大型企业规模大,对行业的影响力也大,企业对生产设备、设施、工器具的需求往往推动了其行业内部

上游企业产品的技术升级和更新换代。因此,及时向上游生产企业提供成果信息,有偿转让成果,不仅缩短了企业的推广流程(如委托加工),同时有偿转让还将减少企业推广成果所需要的资金投入,而且在产业链条的相互作用下,还将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可

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努力为成果的有偿转让创造条件。①邀请生产商参与小组成果的研发。目前,这种方式在一些小组中普遍存在,通常是

小组提供思路及设计图纸,由生产商进行成品加工制作。这种方式下,一旦生产商发现其具有批量生产的价值,在较短时期内成果即可转化为

商品或商品的一部分,企业不必再委托加工进行小批量的生产,且很快能投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应在双方合作前签订必要的合作协议,保护

企业的知识产权及收益。②开办企业QC小组活动成果展示网页,介绍成果应用成效,并向生产商提供成果目录。③邀请生产商参与总公司的成果发布会,组织成果展示推介会。3结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QC小组活动虽然立足于现场,着眼于细节,以“小

改”、“小革”、小发明为荣,但为数众多的小组以最为广泛和频繁的创新以及坚持不懈的质量改进,不仅能为企业更能为一个行业的发展注

入永久的活力和坚实的力量。QC小组活动成果的推广与转化对于QC小组活动的管理工作而言,实际上是“A”阶段。这个阶段在QC小组活动过程

中是唯一必须借助于外界力量完成的一个环节。对于企业而言,也同样需要行业协会的介入,才能使QC小组活动这一股也许微弱但却坚韧的推

篇6:QC小组成果报告注意事项

QC小组成果报告是QC小组活动课题全过程的总结和真实写照,因此,要求成果报告的整理人要掌握:

1、大量QC小组活动的基础材料;

2、整理成果报告的要求。

下面根据QC小组活动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自己参与QC小组活动辅导,就整理成果报告的要求、内容谈一些意见,供同行们参考。

一、基本要求

1、文字要精练。

2、程序要清楚,逻辑性要强也就是说成果报告的整个过程要体现出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

3、能用图表、示意图等形象化方式表达的尽量使用图表,而不用文字叙述。

4、成果报告要真实,不允许“倒装”和“穿鞋戴帽”。

5、要根据课题内容抓住重点,详略得当,整个成果要突出一条主线,即:找主要问题,找主要原因,针对要因制订对策,实施对策,要围绕课题的中心内容来阐述小组活动,切忌节外生枝,画蛇添足。

6、科技名词和术语应采用通用的统一名词,对专业性很强的名词要进行必要的解释。

7、计量单位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8、特别要注意的是:要有你们小组自己的特色与特点。

例如:创新型课题你的创新点在哪;攻关型课题你攻的什么关。

二、整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1、灵活运用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十个步骤(创新型八步)。

2、整理成果报告不能就事论事。要提炼、加工、选择最能代表活动水平、最有说服力和最精彩的内容报告出来。

2、每一步骤之间要有过渡,要前后呼应。

3、开头要引人入胜,结尾要令人回味。

三、目前成果报告存在的共性问题

1、机械地按程序编写,千篇一律,一个模式。

2、文字多图表少。

3、中心问题不突出。

4、逻辑性不强,前后不协调。

5、缺乏用数据说话。

6、工具运用不当,出现错误较多。

四、成果报告的主要内容

QC小组活动是按PCDA循环的科学程序进行的,而成果报告是小组活动的真实写照,是依据活动过程整理的。因此成果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构也应体现PCDA循环过程。成果报告的主要内容是: 1.小组概况

企业概况或与发表课题有关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用户需求简况。1)内容:

(1)与发表课题有关的产品(工程)的简介。(2)小组概况 1小组名称; 2小组成立时间; 3课题名称; 4课题注册编号; 5小组活动起止时间;

6小组类型(攻关型、现场型、管理型、服务型、创新型); 7人员结构及文化结构; 8组内活动分工;

9QC理论培训时间等。2)常见问题

(1)缺少注册号;(2)缺少课题类型;(3)缺少小组活动起止时间;(4)受QC教育应在48小时以上;(5)缺少小组成员在活动中的分工。

2、选题理由

1)应阐述的主要内容:

(1)企业实现方针目标和中心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关键问题。(2)市场管销、用户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3)工作、生产(服务)现场的薄弱环节,以及质量、消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注意:不同的课题可能涉及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理由,不要求面面俱到。2)阐述的方法

(1)突出主要矛盾的写法。(2)用数据说话。(3)防止条款的罗列。

(4)采用数理统计工具和图表、示意图表达。3)常用的选题工具:(1)矩阵图;(2)雷达图;(3)排列图;(4)简易图表(折线图、饼分图等)。3.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确定主要问题,是对选题理由的详细说明及具体依据,是原因分析的基础,是制订目标的依据。因此该部分是整个成果报告的关键,一般也是小组活动中工作量较大的部分。1)主要内容 :

主要介绍小组进行了哪些调查活动及分析活动,从而找出1-2个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严重到了什么程度,为制定目标提供依据。比如:开展了哪些调查活动,查阅哪些资料,进行了哪些现场观测调查,征求了哪些服务对象的意见与建议,调查活动采用了什么方法,方式,如何进行的调查等。进行分析。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和事实。采用何种统计方法并经过计算和分析后对调查对象得出的结论等。2)应注意的问题:

(1)必要时要简介课题的工艺过程或专业特点。

(2)注意说明调查方法的客观性、可信度、代表性。(3)注意时间性。

(4)杜绝“三无”即:无调查方法、无数据、无分析。

(5)主要问题不可确定过多,一般一个为好,最多不要超过两个,防止主题分散,针对性不强。

3)现状调查常用工具:(1)调查表

(2)各种示意图及简易图表

(3)各种原始记录、运行记录等数据表格 4.确定目标及目标值 设定小组活动的目标值既反映了小组活动明确的目的性,同时又符合质量管理一切用数据说话的基本要求,可以使小组全体成员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从而发挥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1)主要内容

针对主要问题的现状,设定本课题通过活动后将主要问题解决或改善到什么程度。一是对于指令性课题,目标值放在选题理由之后。二是对于自选课题,目标值放在现状调查之后。2)设定方法

依据企业的历史最好水平。

依据企业同类产品已达到的质量水平。依据同行业达到的水平。根据现状调查的结果。

用户或国家的质量要求、企业或部门领导的指令。3)应注意的问题 目标值应合情合理,过高难以实现会挫伤大家的积极性,过低会使小组成员觉得组织活动没有必要。

目标值要量化。目标值应和课题相统一。

目标:非创新型课题目标值不可设的太多,一般以1个为好,创新型课程目标可超过2个。目标值的可行性分析要避免空话、套话。现场型可不进行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要客观、全面透彻。5.原因分析

本部分是现状调查的深入,也是确定主要原因的依据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关键是正确表达主要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关系。1)应注意的问题:

(1)要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

(2)从可以设想的所有角度收集可能产生问题的全部原因。展示问题的全貌。(3)原因分析要彻底。

(4)要正确、恰当地应用统计方法。2)原因分析的工具:(1)因果图;(2)系统图;(3)关联图;(4)流程图; 亲和图一般不用于原因分析场合 6.确定主要原因

经过原因分析后,找出了各种产生问题的全部原因。1)确认要因采用的方法(1)现场直接观测;(2)散布图法;(3)试验设计、方差分析;(4)假设检验。2)主要内容

(1)确定要因的方法及结果;

(2)确定要因的验证方案。如采用的方法、抽样的数量、方法、时间、地点等;(3)验证的简要过程及结论。3)应注意的问题:

(1)确定要因要有定量的验证,不能只是定性;

(2)确定的要因因果图中的末端原因,关联图中的末端原因或主要的中间原因;(3)要因确定的数量不能过多,一般不超过5个为佳;(4)确定后的要因要在工具图表中做出标记,以示区别。7.制订对策

针对确定的影响主要问题的主要原因,策划切实可行的实施改进方案和活动计划,使主要问题得到解决或提高到一个新水平。(1)针对每个要因制订目标值;

(2)制订改进的措施。如操作方法、技能、设备、工艺、管理方法内容、服务项目、标准等;

(3)对策、措施要分开,对策表明干什么,措施表明怎么干,措施越详细越好。并确定责任人,规定完成的时间,必要时确定检查人。1)常用方法(1)对策表

包括:序号、项目、对策、目标、措施、地点、负责人、完成时间。(2)树图与矩阵图联合运用。

对策表中的要因、对策、目标和措施、完成时间用目的手段型树图展开,对责任人用矩阵图表示。

2)应注意的问题

(1)对策中的要因项目,必须是经验证确定的要因,二者必须对应;(2)对策是要因项目的改进方法或手段;

(3)分目标是针对每一要因所设定的改进要求。目标要尽量量化;

(4)措施项目是针对为改变现状实现目标所采取的作业步骤,应具体、具有可操作性;(5)措施的责任人不要求体现QC小组的全员。8.实施对策

本部分主要介绍按制订的对策进行实施的情况及实施的效果。1)应注意的问题:

(1)有的成果报告不介绍实施情况,只用按对策如期完成一句话带过;(2)实施情况和前后内容不对应;(3)要尽量采用数据,图表说明问题。2)常用方法(1)PDPC法;(2)箭条图;(3)甘特图。9.效果检查

效果检查是整个成果的高潮,是体现小组成绩的具体显示,因此要客观实际,全面体现课题的活动成果。1)内容

(1)检查对比活动前后主要问题现状的变化情况以及总目标的实现情况;(2)检查其他相关指标的改进效果。2)应注意的问题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与课题的主要问题和总目标相对应;(2)要以数据和事实为依据,取得的成果要有有关部门的认证;

(3)经济效益要有计算依据,对经济效益的计算应按《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评价原则和计算方法》规定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10.巩固措施 1)主要内容

(1)逐条列出新增、更改文件的编号、名称及内容;(2)简要介绍实施这些文件的其他相关活动。2)应注意的问题(1)巩固括施必须是本次活动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2)涉及技术文件管理文件的修订、新增应说明编号、名称及相关内容;(3)不能抽象,笼统、无可操作性。11.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上一篇:电气工作标准下一篇:担保公司个人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