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小组活动成果发表

2024-04-25

qc小组活动成果发表(通用9篇)

篇1:qc小组活动成果发表

QC小组活动成果财务证明

省集团公司:

我公司后道车间“QC小组”于2010年6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组织开展了《提高毛衣烫熨效率》质量管理活动,根据QC小组的活动实践情况,公司进行了效益测算,其效益分析如下:

一、按22707款毛衣共生产181246件计算节约劳动力

1、活动前平均每人每小时32.3件计算:

平均每天完成总数:32.3×12×10=3876(件)完成全部烫熨任务需要时间181246/3876=46.7(天)

2、活动后平均每人每小时52件计算:

平均每天完成总数:52×12×10=6240(件)完成全部烫熨任务需要时间181246/6240=29(天)

3、按平均每天出工12人计算共节约劳动力(46.7-29)×12=212.4(人次)

4、除去因熟练因素占20%,本次活动节约劳力170人次

二、能源资金

1、活动前平均每天开3台,每天24千瓦蒸汽发生机,每天工作10小时,共耗电720千瓦时,按原效率需耗电46.7×720=33624(千瓦时)

2、活动后平均每天开3.5台,每天24千瓦蒸汽发生机,1每天工作10小时,共耗电840千瓦时,按原效率需耗电29×840=24360(千瓦时)

3、每度电按0.7元计算,共节约电费(33624-24360)×0.7=6484.8(元)

4、除去因熟练因素占20%,本次活动节约5187.84元 本次活动中衣架改造35元,烫台台面更换120元,用电线路改造1000元,更换风扇240元,其它100元,累计1695元。

元。

特此证明

二0一一年三月二十日

5、节约资金:5187.84(元)-1695元=3492.84元。

三、总的经济效益为节约劳力170人次,节约资金3492.84

篇2:qc小组活动成果发表

QC小组活动取得了成果,无论是“有形成果”还是“无形成果”,都应认真总结,整理出成果报告。这既有利于成果的交流和评选,更有利于小组成员通过总结活动中的经验教训,提高今后活动的有效性。 成果报告是QC小组活动全过程的书面表现形式,是其活动的真实写照。它不是靠哪一位“秀才”无中生有“编”出来的,而是在小组活动的原始记录的基础上,经过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总结整理出来的。下面就如何整理好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提出几点建议。

1、整理成果报告的一般步骤

(1)由QC小组组长召集小组全体成员开会,认真回顾本课题活动全过程,总结分析活动的经验教训。如选题是否适宜,问题分析是否全面,原因分析是否透彻,措施的针对性强不强,等等;畅谈活动中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成果报告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会上确定整理成果报告的分工,如由谁执笔,由谁负责收集整理哪方面的资料,何时交给执笔人,以及下次集体讨论修改成果报告初稿的时间和方式等。

(2)按照小组成员分工,搜集和整理小组活动的原始记录和资料。这些原始记录和资料包括:小组开展集体活动的会议记录,本课题的现状调查的有关数据和调查记录,对策实施过程中进行试验、检测、分析的数据和记录,以及课题目标与国内外同行业的对比资料,与企业历史最好水平的对比资料,活动前后的对比资料等。

(3)由成果报告执笔人在掌握上述资料和总结会上大家谈的意见的基础上,按照QC小组活动的基本程序整理成果报告(初稿)。

(4)将执笔人整理出的成果报告(初搞)提交小组成员全体会议,由全体成员认真讨论,修改、补充、完善。最后由执笔人集中大家意见,修改完成成果报告。

2、总结、整理成果的主要目的有两个

一是为了小组自身的提高,通过对已解决课题的总结,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为了发表交流,通过发表交流,互相激励、互相启发、共同提高。这也就明确了总结、整理成果报告的两个基本的立足点,一是立足于本身的提高;

二是立足于发表交流。从这两点出发总结、整理成果报告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严格按活动程序进行总结。QC小组开展活动,解决课题是按活动程序进行的,在课题解决之后,再按活动程序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进行总结回顾,看看各步骤之间,是不是做到紧密衔接了。只有通过认真的全面的总结、整理,才能对管理技术的运用取得更深的认识,才能真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时通过全面的总结、整理,自己会发现尚有欠缺之处,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可进一步地补充、完善。这样总结、整理出的成果报告,就有很强的逻辑性,体现出一环扣一环,处处都有交待,使别的小组也能从中得到启发。

(2)把在活动中所下的功夫、努力克服困难、进行科学判断的情况总结到成果报告中去。例如,小组是如何对现状一层一层地进行调查分析,从而找到问题的症结点的;如何寻找证据来确定主要原因的;在若干条可采取的对策中如何决定所采取的对策的;实施中又是如何千方百计去实现对策的等等,这样就能把成果内容总结、整理得生动、活泼、充实。这不仅使小组成员本身能得到启发,使别的小组也会得到更好的借鉴。

(3)成果报告要以图、表、数据为主,配以少量的文字说明来表达,尽量做到标题化、图表化、数据化,以使成果报告清晰、醒目。实践证明,用密密麻麻的文字叙述为主体的成果报告,其交流效果是很差的。

(4)不要用专业技术性太强的名词术语,在不可避免时(特别是在发表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必要的解释。因为成果发表的主要目的在于交流,其前提是要让与会的人听懂,只有听懂了才能从发表的成果中得到启发,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

(5)在成果报告内容的前面,可简要介绍QC小组的组成情况,必要时把与小组活动课题有关的企业情况,甚至生产过程(或流程)作简单介绍,用以说明你的课题是哪一部分发生的问题。

总之要把成果总结、整理好是要花一定功夫的,因此我们不要嫌麻烦,而要把它看成是锻炼提高的机会,这和飞行员要提高水平一样,不通过刻苦训练就不出成绩。我们QC小组就是要通过实践进行总结,再实

篇3:浅谈QC活动成果的总结及发表

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是指从事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管理、绩效目标和存在的问题, 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安全生产、执业健康和改善服务、研制开发新的产品 (服务) 和工具,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经营绩效和员工素质为目的的组织, 并运用PDCA循环原理, 应用统计方法, 以事实为依据开展活动。

下面分享笔者从事QC活动的几点建议。

1 选题特色

QC成果能否成功, 课题的选择是第一步, 也是关键的一步。选择课题时, 要以“小、实、活、新”为原则, 以特性值表达课题, 且特性值要具有可比性。此外, 课题名称要简洁、明确, 直接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 不可抽象, 一般采用“三段式”, 比如“提高某某的合格率”“降低某某的损坏率”“确保某某的施工质量”等。

2 课题类型

小组活动课题分为2大类, 即问题解决型课题和创新型课题。其中, 问题解决型课题主要分为现场型、攻关型、管理型和服务型。在选择小组类型时, 应注意以下2点: (1) 当课题为现场型时, 小组成员不仅包括管理人员, 还包括现场操作工人;当课题为攻关型时, 小组由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与操作人员组合成而, 以发挥其各方面的优势, 为攻克技术难关提供保证。 (2) 目前, 创新型课题受到很多活动小组的青睐, 但活动程序模糊不清, 与问题解决型课题程序混淆。下面介绍问题解决型课题与创新型课题的活动程序和区别。

问题解决型课题的活动程序为:选择课题→设定目标→目标可行性分析→分析原因→确定主要原因→制订对策→按对策实施→检查效果→制订巩固措施→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创新型课题的活动程序为:选择课题→设定目标→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制订对策表→按对策实施→确认效果→标准化→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上述二者的区别如表1所示。

3 统计工具的运用

3.1 排列图

分析的项目不宜太多, 也不宜太少, 一般以5~7项为宜;频数不宜太少, 一般以≥50个为宜;频数较小的项目可合并, 放在“其他”栏内, 但“其他”栏的数值不能为“1”;找到的“关键的少数项”一般以一两个为宜, 否则就失去了寻找主要问题的意义;找出的主要问题一般宜达到80% (1或2个) 。

3.2 因果图和关联图

因果图仅对1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层次明确, 原因分析彻底, 能分析到可直接采取对策的程度;关联图主要对2个以上的问题进行分析, 且图中一定要有多个相互关联的因素。

3.3 直方图

在直方图中, 一般要求数据超出50个, 最好为100个。实验表明, 当数据少于50个时, 绘制出的直方图差异较大, 容易造成误判;分组的结果并非只有1个, 因此在制图过程中, 遇到无法再次进行的情况时, 要重新分组。

除以上3种方法外, 还有调查表法、分层法、系统图法、头脑风暴法和亲和图法等。在选择方法时, 应了解哪个阶段采用哪种统计工具最有效, 以保证数据统计结果的科学性。统计工具在不同阶段的使用情况如表2所示。

注:★为特别有效, ■为有效, ▲为有时采用。

在使用统计工具时, 统计方法、工具运用不是越难、越深就越好, 关键在于“用的对和用的恰当”, 简单的方法不代表水平低。此外, 必须明确统计方法和工具是分析问题和改进质量的手段, 而不是目的。只有这样, 才能在活动中的各个阶段正确选择适宜的方法和工具。当遇到收集数据不顺利或收集不到的现象时, 应尝试按以下3点考虑: (1) 明确需要收集哪方面的数据, 并了解其特征值。 (2) 按照需要收集数据, 即收集有用的数据, 不必面面俱到。 (3) 制作调查表, 且明确数据的特征值和可能获取数据的方式后, 再开始收集。

4 QC成果的后期制作

发表QC成果时要注意, PPT制作应简洁、清晰, 以数据、图和表为主, 且搭配小标题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每张幻灯片上的字、图和表的数量要少, 从而投影至大屏幕上后可使观众一目了然;字体的大小、比例以及颜色的搭配都会直接影响发表效果。

5 QC成果的发表

虽然QC选题非常重要, 但成果发表也很重要, 需要精心准备和练习。只有这样, 才能赢得评委和观众的掌声。在发表成果时, 具体应注意以下5点: (1) 发表时应自我介绍, 说明自己在QC小组中所承担的工作, 并介绍小组成员。 (2) 采用脱稿发表的效果会更好, 声音要洪亮, 语言简明, 吐字清楚, 语速适宜。 (3) 控制好发表时间, 一般应在15 min内, 且要详略得当和重点突出。 (4) 仪表端庄, 衣着整洁, 面向听众, 自然大方, 且要有自信, 不要拘谨和紧张。 (5) 采取多样的发表形式, 不要拘泥于单一的发表方式, 在发表过程中可配合图片、实物模型演示。采用多人发表时, 应相互配合, 达到默契的程度。

6 结束语

篇4:QC小组活动成果的推广与转化

关键词:QC小组;活动成果;推广;转化

中图分类号:F2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0-0005-02

QC小组活动在企业广泛而深入的开展,不仅为企业有效控制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现场环境,更为企业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成果。虽然小组成果在其形成或成熟的同时,就完成了其应用转化的全过程。然而,对于一些跨地区经营的以总—分公司结构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大型企业而言,大量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只局限于其所在分公司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而对于与成果课题有着完全相同背景的其它分公司,要么也开展相同的小组活动,要么依然面对相同的质量问题未进行改进或不知如何改进。这不仅是QC小组活动成果价值的一种损失,更是企业资源的一种浪费,同时也不符合QC小组活动服务于企业,促进企业质量改进的主旨。为此,文章结合在总公司从事QC小组活动管理工作的经验,就如何实现QC小组活动成果在大型企业内部的推广及转化谈几点想法和认识。

1建立企业内部QC小组活动成果推广转化的管理平台

多数以总—分公司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大型国有企业,对QC小组活动的管理采取统一归口管理并逐级分层管理的模式,管理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小组活动的流程展开,即年初注册管理,年中培训并实施小组活动的过程监控,年末组织成果评审、发布、表彰奖励。对成果如何在公司内部各分公司之间推广应用,或转化为总公司层面的管理或技术标准缺乏明确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因此,要实现企业内部QC成果的推广及转化必须从机制建设入手,建立一个集小组活动全程控制、成果评审挑选、成果推广、成果转化、成果信息传播反馈为一体的QC小组活动管理体系,为成果的推广转化搭建一个全过程控制的管理平台。

1.1健全小组活动全过程控制机制,保证成果质量,为成果推广转化奠定基础

成果的推广转化必须以成果的安全、可靠、有效为前提。虽然QC小组活动遵循以客观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并按照PDCA四个阶段八个步骤来展开课题的研究,但受小组人员对活动程序的认识深度、采集数据的方法、统计工具的应用水平、专业技术水平等影响,特别是企业中一些管理方法的影响,一些小组的活动质量不高,所形成成果的可靠性不高。因此,必须对小组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机制建设,以提高成果质量:

①建立QC小组活动管理网络化的组织机构。按照管理层级,逐级明确负责QC小组活动管理的专、兼职人员,并深化到班组的直接上级。

②建立员工质量管理知识培训的常态机制。通过对员工质量管理知识掌握与需求情况的调查分析,根据企业层面的“薄弱点”、小组水平参差不齐的“低洼点”、专业知识应用的“提高点”,确定普及型培训、针对性培训及现场专业讨论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并建立配套管理办法,保证培训投入的“性价比”。

③注册课题的审批机制。采取小组注册宽松而课题注册严审的方法,通过建立注册课题目录数据库及成果目录数据库,严格课题注册逐级审核。一方面,对课题研究内容与以往成果相同的小组,及时介绍成果信息,避免重复活动;另一方面,开展工区一级(班组的直接上级)小组选题讨论会,提高课题的可行性。

④小组活动过程的监控机制。建立QC小组活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或通过对已有班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扩充,实现对一线班组QC小组活动的动态监控。

⑤成果的认定评审机制。建立企业内部的成果评审专家库,吸纳基层单位专业技术专家及一线班组长入库。进行企业内部的评审资格认定,保证专业技术人员在评审专家队伍中的比例。明确对成果经济性、安全性、专业可靠性的认定部门责任,坚持逐级评审认定的原则,突出对成果实际应用情况的现场评审。

1.2建立成果推广价值的评估方法及内部推广渠道

QC小组活动成果多表现为对企业当前的设备、工器具、工艺、流程进行“小改小革”或小发明。成果形成的周期普遍较短,解决问题的效果十分显著,但同时,成果的针对性和局限性也较为明显。因此,实现成果的推广转化,必须对成果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成本进行确定和分析。为了提高对成果推广价值评估工作的效率,可通过在成果评审标准中增加对成果推广价值的评分规则,实现成果材料评审与成果推广价值评审的单渠道双结论。然后根据成果推广价值评审的得分排序,按照企业管理层级由对口专业管理部门逐级确认推广的成果及其范围,并逐层推荐。总公司层面则根据各基层单位的推荐结果按专业分类交由总公司对口专业的管理部门进行挑选,最终确定推广成果及范围,提出推广方案,并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其中需申请专利进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果,则移交并转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部门的相关工作流程。

同时,建立推广应用结果的反馈渠道,由各级QC小组活动的管理部门负责收集成果应用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及时向专业管理部门反馈,以便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处理。

1.3建立对推广成果的补偿奖励机制

QC小组活动成果既是企业的智力成果,也是小组这个小集体的智慧结晶。虽然从知识产权的归属上,QC小组活动成果归属于企业,无偿使用是企业的权力。但小组、分公司、总公司之间必竟存在着权责区间不同的现实。因此,通过精神上的肯定和奖励,加之适当的物质回报,将有助于在成果推广过程中小集体与大集体之间关系的处理。如:建立成果命名制度,即对将推广的成果以小组名称进行命名,增强小组成员的成就感;对推广价值评分居企业排名前列的单位给予“QC小组活动成果最佳成就奖”,体现对小组上级单位的鼓励和褒奖;根据成果推广的范围及产生的效益,结合《关于推进企业QC小组活动意见》(国经贸[1997]147号)及本单位对优秀QC小组的奖励规定设定奖金发放等级,从而实现对小组因贡献成果的经济补偿。这样不仅能激发小集体的活动热情和创新意识,提高推广过程中的协作效率,营造企业内部小集体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而且也是对原QC小组活动奖励内容的补充(因为一线班组中一些富有创新和质量改进意识且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员工,由于苦于整理成果材料或材料整理水平不高常常与优秀小组的荣誉失之交臂)。这种面向成果应用价值的补偿奖励方式,有助于将QC小组活动引向更加务实的发展方向。

2推动QC小组活动成果的市场转化

QC小组活动成果的市场转化不是将其作为企业的一种产品进而转化为商品的过程。它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推动行业发展,减少企业自行转化成果中的成本支出;二是维护企业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因此,在进行成果市场转化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理智引导成果申报专利

专利在法律层面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法律授予技术发明人在一段时间内享有排他性的独占权利;另一方面是技术发明人作为法律授予其独占权的回报而将其技术公之于众,使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有关专利技术的信息。目前,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已逐步增强,特别是近两年企业对技术及管理创新的高度重视,一些单位将获取专利作为企业内部创新工作的评价指标之一,促使许多QC小组对成果申报专利。由此,一方面企业要为专利支付申请费、审查费、年费等;另一方面,由于QC小组成果申报的专利多数是实用新型专利,专利权只对其形状或结构进行保护,不保护方法以及没有固定形状的物质。加之企业难以了解是否存在侵权现象,所以当申请的专利技术对企业产品的质量特性缺乏市场说服力时,专利权仅仅成为标志企业拥有某项专利技术的证明,而没有更多的存在意义。因此,要切实维护企业利益,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判别审核:一是成果是企业在不授权的情况下他人不能无偿使用的专业技术或管理方法;二是成果申请专利后,具有一定的广告效应,有利于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附加值或顾客满意度;三是成果涉及企业的管理核心或产品的技术核心,具有对竞争对手的排斥性,需要严格保密。

2.2为有偿转让成果创造条件

企业QC小组活动成果针对性和局限性较强的特点,一方面影响了市场主动对其进行转化的热衷程度;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企业内部进行转化的积极性。而且,这两个方面的影响无形中也增加了成果推广的成本。(这里的成果指在原生产设备、设施、工器具基础上进行改造所形成的新的或较原生产设备、设施、工具在外形、结构等有所不同的生产设备、设施、工具。)然而与此同时,由于大型企业规模大,对行业的影响力也大,企业对生产设备、设施、工器具的需求往往推动了其行业内部上游企业产品的技术升级和更新换代。因此,及时向上游生产企业提供成果信息,有偿转让成果,不仅缩短了企业的推广流程(如委托加工),同时有偿转让还将减少企业推广成果所需要的资金投入,而且在产业链条的相互作用下,还将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努力为成果的有偿转让创造条件。

①邀请生产商参与小组成果的研发。目前,这种方式在一些小组中普遍存在,通常是小组提供思路及设计图纸,由生产商进行成品加工制作。这种方式下,一旦生产商发现其具有批量生产的价值,在较短时期内成果即可转化为商品或商品的一部分,企业不必再委托加工进行小批量的生产,且很快能投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应在双方合作前签订必要的合作协议,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及收益。②开办企业QC小组活动成果展示网页,介绍成果应用成效,并向生产商提供成果目录。③邀请生产商参与总公司的成果发布会,组织成果展示推介会。

3结 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QC小组活动虽然立足于现场,着眼于细节,以“小改”、“小革”、小发明为荣,但为数众多的小组以最为广泛和频繁的创新以及坚持不懈的质量改进,不仅能为企业更能为一个行业的发展注入永久的活力和坚实的力量。QC小组活动成果的推广与转化对于QC小组活动的管理工作而言,实际上是“A”阶段。这个阶段在QC小组活动过程中是唯一必须借助于外界力量完成的一个环节。对于企业而言,也同样需要行业协会的介入,才能使QC小组活动这一股也许微弱但却坚韧的推力,推动整个行业的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 杨卫东.NT公司QC小组活动实践[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7.

篇5:qc小组活动成果发表

来源:中华园林网发布日期:2007-04-26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 道路施工组织设计 绿化养护承包合同 东海龙开元小区绿化工程 某住宅小区绿化养护管理 某公司住宅楼基坑开挖施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 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QC小组活动作为职工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特别是质量改进活动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组织形式,在建筑行业中一直持续稳步健康地发展着。实践证明,建筑企业参与QC小组活动,在培养企业的技术骨干、文明施工、减耗增效、技术改进、创建品牌工程、贯标认证和通过认证后的持续改进以及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据统计,2002年全国有26个省及7个行业部门的建设行业协会都召开了不同规模的优秀QC小组成果发布会,推荐参与全国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角逐的优秀成果近200个。因此,我们可以说,建筑领域的QC小组活动已经步入良性循环。

QC小组活动成果以报告形式体现,其目的一是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今后活动的有效性;二是有利于成果的交流和评优。

近年来,尽管工程建设系统的QC小组活动水平有显著提高,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质量理论知识的更新、专业岗位新老交替,加之近几年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有关培训不够及时,每年参与评选全国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的成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关于选题

选题大而笼统,如“运用PDCA循环,抓好整个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或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等,涉及面太广,不是一个QC小组能够完成的,也不好操作;又如“降低风管漏风率、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内容太多,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QC小组活动要取得成功,选题恰当非常重要。课题一般是和企业生产有关及急需解决的问题。选题要有依据,注意来源;要具体明确,小而实。由于建筑行业和建筑产品的特殊性,小组成员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和课题相对较大,可采取分解的办法,按进度或难度把大课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小、实、具体,活动效果好。关于目标设定

设定目标的程序错误,有的成果在选定课题后,立即就设定目标,然后再开始现状调查,设定的目标值缺乏依据,不符合活动步骤;有的目标值太多,目标笼统,没有量化;有的对目标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或分析针对性不强,可信度不高。浏览次数:

15568

设定目标值能为QC小组活动指出明确的方向,也为小组活动效果的检查提供依据。应该在现状调查之后(指令性课题除外),即通过现状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把问题的症结找出来之后,才可以设定目标。

设定的目标值应切实可行,小组应对课题进行可行性分析,制定的目标既要水准高,又切实可行。目标值尽可能量化,每次的目标值最好定1个,不超过2个,并用数据和事实证明其是可以实现的。例如:目前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己达到什么程度,本部门在设备、人员、原材料等方面己具备条件,同样能达到这个水平。历史上曾达到过什么水平,现在部分条件改善,经过努力,可以稳定达到这个水平。此外,有的目标值属于上级对基层的考核指标,或属于顾客提出的要求,小组必须努力达到。关于图表工具的应用

图表不规范,注记不全,缺图名、绘图人、制图时间、标尺刻度、频数、累计频率、箭头等;有的是划线和坐标指示不齐平对应:有的混淆排列图和因果图的作用,颠倒使用;有的把两个质量问题合并画一张因果图(或系统图〉去分析原因,或将没有任何关联的两个质量问题,机械地并在一起,画出一张关联图;因果分析不深入,层次展开太少,未分析到可直接采取对策的一层;数据采集没有交代:要因选在非末端因素上等。

正确使用图表工具,有助于提高质量活动的效率和有效性,特别要熟悉和掌握常用的两图一表。如:排列图是用来找出主要的质量问题的,而因果图则是针对主要质量问题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应用的先后顺序不能颠倒,更不能用因果图去寻找质量问题。此外,图表的制作要规范,工具的使用要尽量简单、方便、实用。关于要因确认

有的成果进行要因确认时,只凭印象、感觉、经验来进行,采用了主观评价方法,如讨论通过、01打分等;有的虽然画了一张要因确认表,但其确认过程,只是定性的描述,并没有通过现场试验、测量和调查分析取得数据,进行科学验证;有的成果要因没有确认,有的没有对末梢因素一一进行分析,导致重点不突出,难以采取有效对策措施。

要因确认就是在原因分析后,对诸多原因进行鉴别,把确实是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找出来,为制定对策提供依据。要因确认一般有两种办法:一种叫主观评价法,即靠举手表决01打分或其它计分方法;另一种叫客观评价法,即通过现场试验、测试、测量和现场调查分析,取得数据来确认,并用要因验证表加以表述。用主观评价法来确认要因的办法是不可取的。一般来讲,要因需从因果图、系统图或关联图的末端因素中予以识别。要因确认要注意两点,即要因应根据它对所分析问题影响程度的大小来确定,而不是根据它是否容易解决来确定;末端因素要逐条确认,以免遗漏主要原因。关于巩固措施

对巩固措施的描述过于简单,甚至没有把做了什么工作说清楚;有的成果把取得的有效措施纳入有关标准或制度,而是否己投入实施,效果如何,则没有明确等。

巩固措施是指把活动中行之有效的措施纳入有关技术和管理文件,其目的是防止质量问题再次发生。小组在把取得的有效措施纳入有关标准或制度等后,还应再到施工现场(工作场所)去确认是否己按新的标准或制度实施了,要收集有关的数据来加以说明本次循环所取得的效果,以便在本单位或部门能持续保持下去。对己形成标准的,其标准号要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巩固措施是指QC小组己经完成了的工作,例如把有效措施初步纳入了标准、规章、制度、作业指导书、管理办法等,凡“计划要做”或“准备要做” 的工作都不能算是巩固措施,“论文”、“总结”、“交流资料”也不属此范围。

(2)要把“需小组以外人员或部门执行的”巩固措施,通过上报审批,转化为行政指令,并用群众组织的口吻表述出来,使之得以顺利落实。

(3)在取得效果后的巩固期内,要深入生产现场去确认,看是否按新的方法操作,是否执行了新的标准和制度,并作好记录,用数据说明成果的巩固状况。关于文字的逻辑性

个别成果的文字表述的逻辑性有欠缺,主要表现在设定的目标值与课题不一致;有的成果分析原因时,把针对现状调查找出的问题弃之不顾,又针对课题的总问题去分析原因;成果的对策表中的项目与要因不对应,有增加的,也有合并、删减的,实施对策时,实施的内容、项目数、负责人等与对策表不相符,随心所欲地作了更改。

QC小组成果的编写和活动过程一样,都特别强调逻辑性。无论按PDCA的程序开展活动,或编写成果报告,都要求做到上下衔接,前后呼应,一环扣一环,处处有交代。程序要规范,目标值与课题要一致,对策表中的项目与要因要对应,实施情况与对策表要相符。关于“创新型”成果

近两年,科技含量高的“创新型”课题有所增加。2002年全国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的成果中有10项“创新型”的,但从活动内容及程序看,大部分还是属于攻关型课题,其主要原因是,对“创新型”课题的含义及活动程序不熟悉。

所谓“创新型”课题,就是QC小组为了谋求更加理想的状态,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创新的手段,开发新产品(项目服务)、新工具、新材料、新方法等,实现预期目标的课题。“创新型”课题的产生原因是,企业在面对经营环境严峻、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必须加速开发新产品,开拓新业务,创造有魅力的质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因此,开展“创新型”课题是企业所需,形势所迫。

“创新型”课题的活动程序与其它四种课题类型有一定的差别,它要解决的问题

及达到的目标是从未发生过的,因此就没有现状可调查,不需要去分析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小组成员为追求新的境界,实现预定的目标,通过激发灵感,设计多种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选出最佳方案予以实施,是其活动的主要内容。

需要强调的是,课题本身决定课题类型,千万不要盲目追求“创新”而忽视其他类型。目前,QC小组的主要任务还是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

篇6:qc小组活动成果发表

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

课题名称: 课题类型: 小组名称:

二○一二年三月 2012××××××优秀质量管理(QC)小组成果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课题名称

小组全称: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QC小组

一、小组概述

二、选择课题 1.一级编号 1.1 二级编号 1)三级编号

三、现状调查

四、设定目标

五、原因分析

六、确定主要原因

七、制订对策

八、按对策实施

九、效果评价

十、制订巩固措施

篇7:企业QC小组成果报告写作方法

当前,各企业为推动管理创新、提高经营水平及打造高绩效团队,实现战略到基层、管理到班组,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把QC小组活动当作大任务来抓,如何编写小组成果报告成为QC小组朋友们共同关心的话题。QC小组成果报告是小组活动课题全过程的总结和真实写照,要求成果报告的编写人要掌握大量小组活动的基础材料,深刻理解成果报告的编写要求,具备一定的成果报告编写技巧,才能将本小组活动的主要内容、经验、体会充分表达出来,写出较高水平的成果报告。下面就成果报告的写作应注意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一、编写基本要求

文字要精练,程序要清楚,逻辑性要强。尽量使用图表,数据和示意图。成果报告要真实,不允许“倒装”。要根据课题抓住重点,突出一条主线。对专业性较强的技术术语要解释。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二、掌握基本写作技巧

要灵活运用四段八步,不要机械地平均安排。对PDCA循环的四段八步可根据课题有所取舍。编写成果报告不能就事论事。要提炼、加工、选择最能代表选择活动水平、最有说服力和最精彩的内容报告出来。每一步骤之间要有过渡,要前后呼应。开头要引人入胜,结尾要令人回味。

三、切忌不要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新八股文”;

2、文字多、图表少;

3、中心问题不突出;

4、逻辑性不强、前后不协调;

5、缺乏数据;

6、工具运用不当,出现错误较多。

四、编写准备工作及必要性

编写成果报告,实际上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对课题整个活动过程进行认真回顾和分析,不能仅仅靠成果报告的起草人,而应靠小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而集体总结就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准备工作的内容

1、确定成果报告的中心内容。本次课题活动中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取得的主要成绩,以及本课题的最大特色(特点)是什么?

2、确定成果报告的编写提纲。

3、全体参与分工负责。

六、收集整理原始记录的内容

1、小组开展集体活动的会议记录。

2、课题活动前对现状的调查资料。如质量、产量、消耗、成本、经济损失、用户意见、现场运行观测等方面的数据、调查记录。

3、活动中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数据记录等。

4、对比资料。如课题主要目标(指标)和国内外同行业、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以及活动前后的对比资料等。

七、成果报告的主要内容

QC小组活动是按PCDA循环的科学程序进行的,而成果报告是小组活动的真实写照,是依据活动过程编写的。因此成果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构也应体现PCDA循环过程。

1、小组概况

企业概况或与发表课题有关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用户需求的简况。小组概况包括以下几方面:

(1)小组成立时间、本课题活动时间、注册时间、注册编号。

(2)人员结构及文化技术素质结构、组内分工。(3)本课题类型。

(4)本课题小组集体活动总时数、出勤率。(5)历年课题完成情况,获奖情况。(6)发表对象的简介,专业简介及作用等。

2、选题理由

(1)企业实现方针目标和中心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关键问题。

(2)市场营销、用户需要(下道工序)迫切解决的问题。(3)工作、生产(服务)现场的薄弱环节,以及质量、消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

3、现状调查

主要介绍小组进行了哪些调查活动及分析活动,从而找出主要问题。

(1)开展了哪些调查活动?查阅哪些资料?进行了哪些现场观测调查?征求了哪些服务对象的意见与建议?调查活动采用了什么方法、方式?如何进行的调查等。

(2)进行分析。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和事实,采用何种统计方法并经过计算分析后对调查对象得出的结论。

(3)现状调查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要简介课题的工艺过程或专业特点。

②注意说明调查方法的客观性、可信度、代表性。③注意时间性。

④杜绝“三无”即:无调查方法、无数据、无分析。⑤主要问题不可确定过多,一般一个为好,最多不要超过两个,防止主题分散,针对性不强。

4、确定目标值

(1)针对主要问题的现状,设定本课题通过活动后将主要问题解决或改善到什么程度。

(2)实现这一目标值的依据是什么,即:可行性分忻。(3)目标值的设定方法: ①依据本企业的历史最好水平,来说明目标值实现的可行性。

②依据本企业同类产品已达到的质量水平说明目标值是可行的。

③依据同行业厂家达到的水平,确立赶超目标,说明实现目标值的可行性。

④现状调查的结果。其目标值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活动目标值=(现有水平十潜力)*排列图中所要解决问题占的频率。

⑤用户或国家的质量要求、企业或部门领导的指令。这是必须做到的。

(4)设定目标值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目标值应既有进取性又要合情合理,过高难以实现会挫伤大家的积极性,过低会使小组成员觉得组织活动没有必要。

②目标值要量化。③目标值应和课题相统一。

④目标和目标值不可设的太多,一般以一个为好,最多不要超过两个,以免主题分散无针对性。

⑤对目标值要进行可行性分析。

5、原因分析

本部分是现状调查的深入,也是确定主要原因的依据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关键是正确表达主要问题和产生原因的关系。主要内容:

(1)收集产生主要问题的原因所采用的方式方法。(2)将原因进行分类、归类、分析所采用的方式方法。(3)如何选用工具。因果图、树图,关联图常被QC小组用来进行原因分析,因此在选用这些工具时必须加以区分,以提高使用工具的有效性。

①当影响问题的因素之间没有较密切的关联关系时,采用因果图和树图为好;当因素的展开层次比较多,则采用树图为宜。

②当分析的问题影响因素之间有关联关系时,选用关联图为好。

6、确定主要原因

经过原因分析后,找出了各种产生问题的全部原因,但这些原因对问题的影响程度不一样,也存在着“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能否抓住这少数主要原因,是使问题得到解决的关键。

(1)确定要因的方法及结果。

(2)确定要因的验证方案。如采用的方法、抽样的数量、方法、时间、地点等。

(3)验证的简要过程及结论。(4)确定要因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确定要因不能只定性,应辅以定量的验证。

②确定的要因一定是因果图(树图)分析中的末端原因,关联图中的末端原因或主要的中间原因。③要因确定的数量不可过多,一般不超过5个。④确定后的要因要在工具图表中做出标记,以示区别。

7、制定对策

针对确定影响主要问题的主要原因,策划切实可行的实施改进方案和活动计划,使主要问题得到改善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针对每个要因制订改善的目标值。

(2)制订改进的措施。如操作方法、技能、设备、工艺、管理方法内容、工作现场、服务项目、标准等。

(3)对策、措施要分开,对策表明干什么,措施表明怎么干,措施越详细越好。并确定责任人,规定完成的时间,必要时确定检查人。

(4)制定对策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对策中的要因项目,必须是经验证确定的要因,二者必须对应。

②对策是要因项目的改进方法或手段。

③分目标是针对每一要因所设定的改进要求。目标要尽量量化。

④措施项目是针对为改变现状实现目标所采取的作业步骤,应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⑤措施的责任人不要求体现全员性。

8、实施

本部分主要介绍按制订的对策进行实施的情况及实施的效果。应注意以下问题:

(1)有的成果不介绍实施情况,只用按对策如期完成一句话带过。

(2)实施情况和前后内容不对应。(3)要尽量采用数据,图表说明问题。

9、效果检查

效果检查是整个成果的高潮,是体现小组成绩的具体显示,因此要客观实际,全面体现课题的活动成果。

(1)检查对比活动前后主要问题现状的变化情况以及总目标的实现情况。

(2)检查其他相关指标的改进效果。(3)效果检查应注意的问题:

①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与课题的主要问题和总目标相对应。

②要以数据和事实为依据,取得的成果要有有关部门的认证。

③经济效益要有计算依据,应按GB3533.1-83(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评价原则和计算方法)规定的计算公式送行计算。

10、巩固措施

(1)逐条列出新增、更改文件的编号、名称及内容。(2)简要介绍实施这些文件的其他相关活动。

(3)应把那些经过实施验证,确实有效的措施纳入规程、标准、或管理制度中去。

(4)制定巩固措施应注意的问题:

①巩固措施必须是本课题活动的行之有效的措施。②涉及技术文件管理文件的修订、新增应说明编号、名称及相关内容。

③、不能抽象,笼统、无可操作性。

11、遗留问题及今后打算

篇8:qc小组活动成果发表

王树平副理事长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他指出, 抓好工程质量是各级主管部门主抓的一项重要工作。工程质量是每一个勘察设计企业的永恒主题。QC小组活动是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对于提高企业质量水平和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质量管理工作委员会将进一步开展QC小组诊断师的培训并出台QC小组诊断师的相应管理办法, 进一步促进QC小组活动的健康发展, 为行业的质量发展指引方向。

陆国杰主任从质量管理工作委员会的角度对行业发展质量工作提出三条建议:

一是树立正确的质量观, 促进行业“十三五”质量水平的提升。他介绍了新时期质量工作的总体方向和要求: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高速转向中高速, 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形成, 要求我们切实把推动发展的重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 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他认为, 工程质量是质量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把质量的关键聚焦在安全、经济、实用的基础上, 向新时期的要求进行转变, 拓展到绿色、节能、低碳上来, 这就要求质量工作者树立大的质量观, 围绕国家“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的要求, 制定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措施, 在“十三五”期间形成新形势下的良好质量文化, 促进质量水平提升。

二是开展质量QC活动, 推动质量卓越绩效评价落实。开展QC活动是提升质量效益和质量文化的重要方法。随着整个社会和行业提升质量绩效工作的推进, 勘察设计行业开展QC活动将实现地区平衡、行业平衡, 真正成为行业提升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 结合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实际, 质量管理工作委员会正在开展卓越质量管理评价体系研究, 力求通过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企业质量评价方法, 结合各单位提升质量的管理系统方法, 促进质量水平提升, 而QC活动是其中的重要标志。

三是质量管理工作委员会要做好纽带, 发挥好桥梁作用。组织各会员单位开展质量文化建设和企业卓越质量文化建设, 推进行业质量水平的提升, 今年将利用互联网平台, 开展质量管理交流, 推广QC活动成果运用, 打造企业提升质量的重要平台。同时, 计划通过调研交流把握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企业的质量管理要求, 积极反映给上级机关, 推进企业质量水平提长。

据介绍, 本次优秀QC小组评选活动共有13个行业 (部门) 和19个地方 (省、自治区、直辖市) 申报了314个QC小组, 经国家工程建设 (勘察设计) 优秀QC小组评选委员会评定,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沥青混合料车辙试件成型质量控制QC小组等50个QC小组获一等奖, 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压水堆核电机组核级泵QC组等134个QC小组获二等奖, 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成都东客站东、西广场地下部分桩基工程项目QC小组等97个QC小组获三等奖。大会对获得优秀QC小组一、二、三等奖的小组, 以及35个质量管理活动优秀企业、50个优秀推进者进行了表彰和颁奖。

荣获一等奖的青岛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所技经室“智网”QC小组、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机械QC小组、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沥青混合料车辙试件成型质量控制QC小组、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地下洞库QC小组还进行了表演发布。

篇9:qc小组活动成果发表

[摘要]针对城市道路黑色化改造中一些影响使用功能的工序(工艺)质量问题,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增强城市道路沥青黑化面层下的砼板(旧板)与稳定基层的紧密结合,从而提高沥青黑化砼板(旧)板压力灌浆一次性合格率,加快工期,降低成本,确保质量。

[关键词]砼板(旧)板;压力灌浆;基层紧密结合

前言: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和脉络,黑色路面道路又称绿色环保道路,以其防粉尘、无污染、降噪、美观等优越性深受广大城市建设者和市民的喜爱。随着我市城区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2005年以来,我市组织实施了城区黑色化道路改造项目35余项,建设改造总里程达250多公里,总投资15亿多元,极大的改善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状况,完善了“五纵十横”的城区路网体系,方便了市民出行,改变了城市面貌,得到了各级领导、市民和外来游客的好评。其中,城区主干道夷陵大道、沿江大道综合改造工程质量先后获得了全国市政工程金杯示范奖,港窑路、西陵二路等一批项目获得全省市政工程金奖、银奖。笔者有幸参加了以上相关道路改造工程项目的建设,现将城市道路黑色化改造中开展的全面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在解决一些影响使用功能的工序(工艺)质量问题的控制做法进行了归纳。以下就提高城市道路沥青黑化面层下的砼板(旧板)与稳定基层的紧密结合,而开展的城市道路沥青黑化砼板(旧)板压力灌浆一次性合格率QC小组活动情况介绍如下,以期达到与同行之参考或借鉴。

1总体目标

既有城市道路大都为水泥砼路面,在对其水泥砼道路黑色化改造中(俗称道路刷黑),一般都是将原水泥砼板人为破损后清除,再重新整理基层和浇筑砼后刷黑,费工费时。一是在社会影响方面,我市道路黑色化改造大都位于城市交通主干道,地处中心城区,一般高峰期交通流量达1500~2000PCU/h,各级领导对本工程的建设都非常重视,市民广泛关注;二是经济效益方面,一次压浆合格率的提高可以降低人、机、料的消耗,并缩短施工工期,使工程的综合成本明显降低;三是工程质量需要,砼(旧)板压浆作为同类型工程的施工重点对道路黑色化改造工程结构质量和使用功能质量控制尤为关键;四是企业发展需求,砼(旧)板压浆在本城市旧路改造中首次大规模采用,压浆的高质量完成,将使企业在该操作工序(工艺)上积累施工经验,保证质量,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工艺和关键技术,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地位和市场竞争力。

2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目标

为节约工程投资和提高工期,对原水泥砼(旧)板的充分利用尤为重要。对原板块整体性较好或破损还不是很严重,弯沉值在20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压浆是通过压浆泵将胶凝填充材料压入板底脱空处及基层空隙中,形成一薄层的强度高、稳定性好、与原混凝土板紧密的结构层,以恢复混凝土板底的正常承载力,起到加固混凝土面板和基层、维护面板正常使用状态和保障路面使用寿命的作用。

QC小组拟定的控制目标为:对灌浆压力、时间和浆液配比实行有效控制,使砼(旧)板板底压浆的一次压浆紧密度合格率由45.5%提高到90%以上。

3使用的压浆设备、浆液原材料及压浆工艺要求

3.1钻孔机(XY50),压浆机(YSN-3,3 m2/n),压浆泵(建工牌UB3CG型)

3.2浆液原材料:普通硅酸盐水泥42.5级、粉煤灰、水、早强剂等

3.3压浆工艺流程:布孔、钻孔(一般在每块、每段板上呈四角和中间布孔、钻孔¢50孔5个至基层)-洗孔、通孔-放置12~24小时-制浆-压浆-养护-效果检测-封孔清场。

4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先期开工的其它路段的试验过程中,砼(旧)地板面压浆一次合格率偏低,一般都在45.5%左右,砼基层面弯沉值远远超过了上述允许范围,还得重新按照压浆工艺流程进行多次压浆,压浆成本高,工序施工时间长,严重影响了道路工程沥青黑化的整个施工进度。

4.1现场情况调查。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施工企业成立了主要由项目管理人员、生产班组人员、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组成的QC小组,以提高砼(旧)板底压浆一次合格率为研究课题,以施工现场为主要活动场所,从而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减小工程施工对市民的影响、满足工程施工质量目标。通过对其施工的某一路段进行了现场调查抽样检测,共计抽样检测66块砼(旧)板,一次压浆后不合格旧板为30块,不合格率为45.5%。通过现场调查、试验检测分析,认为可能有操作工人缺乏针对性的培训;材料计量不准确;维修保养不及时;技术交底不详细;压浆环境混乱;原材料不合格等六个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但经过对其六个方面要因的深入分析比较,最终确认材料计量不准确和技术交底不详细两个因素为其主要影响因素。

通过对以上两个主要影响进行汇总分析,并得出了以下一次压浆不合格率的统计情况和质量问题排列图(表1和图1):从质量问题排列图也可以看出:1类~2类质量问题累计率达78.5%,是重点控制项要因。

4.2要因分析:

要因分析一:材料用量不准确;浆液稠度、流动性存在偏差;压力显示和灌浆时间不能反映实际需要;压浆不满足要求至致使砼(旧)板压浆不合格。

要因分析二:技术交底不详细;工人未领会操作要领;实际操作和交底有差异;压浆过程发生改变;致使砼旧板压浆不合格。

5制定改进对策

我们根据确认的两个主要要因,按照QC小组“5W1H”管理原理,从有效性、可实施性、经济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考虑,制订了相应的改进对策表,见表2:

6目标实施对策

实施准备:实施前按制定的措施对每个岗位和相关责任人分配任务,限时完成目标值。

[对策一]针对材料计量不准确,具体实施如下。

实施一:对磅秤进行检定

对磅秤、量筒等计量设备和工具送到有检验资质的单位进行检定,保证计量器具可以正常使用。各种计量设备均检定合格。

实施二:对各种材料进行现场称量并标识。

在施工现场对粉煤灰、水、早强剂等进行精确称量,并在量筒上明确标识。实施后对材料计量进行检查,计量合格率为100%。

实施三:安排专职计量人员。

称量时专职计量人员全程参与,并对结果认可。明确专职计量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设置专职计量人员后,浆液配制计量率达到了100%

[对策二]针对技术交底不详,具体实施如下。

实施一:深化图纸设计和技术交底,增加图例和图示。

将所有相关施工图纸进行深化设计,包括材料要求、浆液配制、搅拌时间、设备调试、孔位、孔距;钻孔、清孔、压浆、灌浆正常压力和最大压力、灌浆持续时间、

孔位选择、封孔等相关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都在深化设计图中明确,编制技术交底。经深化设计后编制的技术交底,交底内容详细。

实施二:进行正式交底

在施工现场对压浆施工人员进行书面交底,交底时对施工注意事项和被交底人的疑问进行解释。经检查,技术交底全数达到了《质量策划程序》要求,交底范围包括所有压浆施工人员。

7达到的效果:经对现场弯沉检测、现场浆液计量和实施现场压浆后,产生了以下四个效果

效果一、工程砼(旧)板压浆在预定的工期内顺利完成。经检测机构对一主干道工程砼(旧)板一次压浆后的共计956块(段)砼旧板弯沉值进行了检测,平均值L≤20,其中合格板块为899块,合格率为94,1%,高于目标值90%的4.1%。实行了砼(旧)板一次压浆后合格率由45.5%提高到94.1%合格率的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目标(见下图)。由于减少了二次压浆工作量,缩短了压浆工作时间,使下道工序开工时间提前,为整个工程按期保质完成提供了较大的支持。

效果二、直接经济效益(按照某一主干道工程砼旧板一次压浆后的共计956块(段)砼旧板压浆成本测算比较)

如按前45.5%的不合格率计算,需二次压浆工程量的预算基价为:

总板数×不合格率×2T浆液/板×600元/T

=956×0.455×2×600=521976元.

活动后的不合格为5.9%,需二次压浆工程量的预算基价为:956×0.059×2×600=67897元.

直接经济效益为:

活动前整个工程造价一活动后整个工程造价=454079元,

占总投入的454079/(956×2×600)×100%=39.6%

即节约成本39.6%

效果三、(潜在的经济效益和效益社会)。本次开展的QC小组活动,为企业带来的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深远的。本工程在同类型项目施工中,率先提前完工并付使用,工程质量经综合验收为优良,树立了企业质量管理强、能打硬战的品牌形象,为企业再次承担类似工程及今后市场竞争打下了基础。企业的技术质量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企业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潜在盈利能力得到了增强,工程也获得了广大市民和上级主管部门高度评价。在举办了本市城区道路改造项目质量论坛中,压浆施工等质量控制方法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和推广,并提出了立足精益求精,确保我市道路建设,质量品质优势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的目标。

效果四、经过近三年多时问使用,未出现道路改造下沉等变形现象,同时,该项成果还获得了湖北省工程建设QC小组成果二等奖。

8巩固措施

将此质量控制之做法作为企业创新成果,编制了《砼(旧)板压浆处置施工工法》,在企业类似工程施工中借鉴和推广。

上一篇:马站中心幼儿园园本教研计划下一篇:闽西革命根据地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