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QC小组工作职责

2024-04-29

科室QC小组工作职责(通用8篇)

篇1:科室QC小组工作职责

科室QC小组工作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和院质控部的指导下,依据国家卫计委《二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成都市卫计委《医院核心质量检查评价标准(2014年版)》及2015年增加内容的条款精神和本院发出的医疗质量控制标准,负责本科室医、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每份终末病历由科主任和质控员负责质控。

二、对各种医疗文书的规范书写情况进行检查(病历、处方、申请单、报告单、护理等),并做好质量检查记录。

三、对十四项医疗核心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四、对十五项护理核心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五、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科主任并提出改进意见。

六、定期分析评判本科室本月医疗质量动态,分析评估,并对需改进的内容提出整改意见报告科主任,协助科主任督促落实。

七、定期向院质管部反馈本科室质控工作进行情况,对违犯医疗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造成的不良事件,写出书面材料及时上报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质控员职责

一、在科主任、护士长的领导下,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检查、评判和分析。相关科室质控员应负责本科室计量、仪器的使用,并保存其检验证复印件以备查。

二、临床质控重点内容是:科室各种医疗文件书写质量,用药及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协助科主任、护士长督促和落实医院质量控制方案,督促做好医疗活动环节的规范操作及各种诊疗方案的实施,并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科室质量管理各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三、医技科室质控员应注意各种操作的规范性,报告单填写规范,各种仪器的标准校正,维护是否及时,性能是否正常。各科质控员对本科室质量控制检查建立规范登记,每季度进行一次质控小结,每半年有一次总结,写出书面专题报告。

四、质控小组每季度向科室公布一次科室质量检查情况,向全科提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整改建议。督查医院关于提高医疗质量的整改意见及科室质控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

五、向院质管部汇报科室质量管理运行情况及质控工作改进建议。医疗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制度

一、科室QC小组,每周定期或不定期对本专业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对本科医护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情况每月进行考核。做好事先控制,环节控制和终末控制,定期对本科的医疗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求检查时严肃认真,按医疗、护理质量检查标准进行逐条逐项评价。

二、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科室QC小组交叉质量检查,负责对全院各科室各专业进行质量检查评价。根据存在问题对所在科室提出整改建议,在下一周期检查中督察整改是否落实。若科室对整改意见提出异议,则由医务科协调解决。

三、每周院长行政查房对全院各专业医疗质量进行不定期督查。

四、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出现有争议的诊疗问题进行分析和定性,并提出整改和惩罚意见交院领导讨论。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制度

一、保证医疗质量安全是保证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措施,而医疗质量安全教育是保证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所以必须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工作。

二、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医疗安全教育工作。各科主任、护师长负责对本科医护人员进行医疗安全教育工作。

三、通过定期召开科主任、护士长会议强调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通过专题讲座形式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并通过检查、监督医疗规章制度、医疗规范执行情况进行考评,根据考评结果进行奖惩并通报,以强化医护人员医疗安全意识,做到警钟长鸣。

四、科主任、护士长利用科室召开会议、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科室等形式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法律法规、诊疗规范及医院下发的提高医疗质量的管理规定并要求大家遵照执行,提高医护人员的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医疗质量是医院工作的生命线,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是医院永恒的主题,质量管理年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使我院医疗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为保证我院医疗环节不断规范,医疗质量持续提高,现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不断优化医疗环境,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减少医疗差错,杜绝医疗事故,提高广大业务人员业务素质;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目标

通过全院医疗质量控制方案的推行,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建立明确的职责权限,相互监督与制约,相互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制度化,设施规范化,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使我院医疗质量达到二级甲等中医院水平。

三、健全质量管理及考核组织

1、成立院科两级考核管理组织和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医院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立医疗质量控制科,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及质控员组成科室质量控制小组;由业务院长负责,医务科、护理部、质控科、感染办等组织负责制定全院各相关专业的质量管理目标和考核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及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各科结合本科业务工作实际制订诊疗护理常规和操作规范,并督促贯彻执行。对医疗、护理、医技、功能、教学科研、病案质量实行全面综合管理。

2、建立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成立医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由业务院长担任组长,成员由医务科、质控科、感染办、护理部等职能科室主任,对临床科室医、技、护监督考核,各科质控小组对本科医疗质量进行指导考核,形成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院质量检查考核小组,科室质控组三级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3、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建立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医疗事故预防及鉴定委员会,分别负责相关事务工作。

四、严格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

1、严格依法执业,建立准入制度,对人员、器械特别是置入性器械、新业务、新项目的准入管理,规范各类人员执业范围,严禁跨专业收治病人。

2、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操作规范,加强医疗环节管理,各科主任、护士长及质控小组要认真负责,严把医疗每一个环节质量关。

3、严格各项医疗、护理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重点对核心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执行。

五、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感染办坚持下科室了解情况,检查卫生标准监测结果,认真落实医疗垃圾的收集与销毁工作,核对传递染病上报情况,检查各种感染管理工作,提出整改意见。

六、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疗卫生法规,学习业务知识,抓好继续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严抓“三基”“三严”强化训练,达到人人过关,将“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

七、建立缺陷管理制度,各个医疗环节严把质量关,科主任和护士长分别是科室医疗、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建立业务人员技术缺陷档案。各医技科室应严格标准,规范操作,操作人员是直接责任人。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临床科室质量标准

一、内科系列(适合于儿科及所有临床科室的一般质量标准)

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依法执业,各级各类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核心制度13条的落实和贯彻执行,积极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任务。

2、科主任和护士长是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责任人,加强对科室的管理和全科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

3、住院病历应符合规范要求:按中医及西医病历书写规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病历采集真实、完整。术语规范,严格掌握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医诊断应符合国家统一标准,西医诊断应符合《国际疾病分类》要求。加强“三基”训练。严格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下级医生书写病历上级医师及时修改和签名。对住院三天未确诊的病历组织全科讨论,一周未确诊的病历组织全院会诊,必需时组织院外会诊。

4、首次病程记录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应包括疾病特点、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分析内容和诊疗计划。逻辑推理性应强。诊疗计划合理。住院30天以上必须有住院小结。修改病历必须有上级医师签名,疑难危重病例会诊及死亡病例讨论应有记录和登记。甲级病案书写率≥90%,中医人员书写中医病历应≥90%,中西医结合人员书写中医病历≥60%。使用中药或中成药必须有辩证分析、证型、治疗原则、方药及服法。

5、新入院病人48小时内必须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上级医师查房应有分析指导意见,能体现指导水平。上级医师应在查房病程记录后签字确认。

6、出院各项记录内容完整无缺项,诊断符合率应>90%,治愈好转率应在90%以上。床位使用率≥80%,院内感染≤10%。

7、急诊入院的危重病人应早诊断、早治疗,上级医师查房指导应及时到位。治疗方案应安全合理,对治疗效果有评价、分析记录。

一、二线医师值班运行体制可靠,抢救治疗记录完整及时,谈话记录及时,内容完整,必要时谈话记录应让患者或家属签名。危重病抢救成功率≥80%,医疗事故为零。

8、各科制定切实可行的突发医疗事件应急预案和抢救工作流程图。全科成员应熟悉掌握预案并按其执行。

9、科室急救设备及药品完好齐备,定期检查清理及增补,确保随时使用。

10、医嘱书写按《处方管理办法》执行,治疗方案合理安全,病程记录中应有治疗用药观察内容,分析意见。合理应用抗生素,按抗生素分级管理原则使用,力求做到有使用指征。

11、尊重病人知情同意权和隐私权,履行告知义务,记录及签字齐全,有创检查及治疗有知情同意书,有患方意见及签字,要求操作规范,记录详实。

12、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做好传染病的隔离治疗和上报工作,要求漏报率为零。

13、各项检查合理及时,病程记录中对主要检查项目的必要性有说明,对主要检查项目结果有分析意见和综合评判记录。

14、严格按医保和合疗规定,因病情需要的自费药品和检查项目应告知患者并重复同意和签字。

15、科主任台帐健全,记录内容完整,科内质控有方案,有工作记录,有整改意见,有评估小结。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细则 医疗质量管理内容

(一)基础医疗质量管理

基础医疗质量管理是指医院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医院的管理制度、医院环境、设施、医疗设备、业务技术、药品供应、后勤保障、信息方面的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中最基本的一环。

1、制度建设:建立健全(1)工作制度、岗位职责;(2)诊疗规范操作技术、常规;(3)医疗流程;(4)医疗质量考核标准。

2、人力资源管理:按照一级甲等医院要求和我院规模,合理设置科室,合理安排人员,做到合理、高效、优质服务,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3、服务临床一线:医务科、护理部、办公室、产物科、后勤科、供应室、等科室、深入到一线,服务到临床一线,坚持下送下收。

4、方便快捷舒适服务,让病人满意服务。挂号交费合一缩短时间,未检查完或门诊病人未看完,抢救病人未脱离危险不下班,设立院长信箱、意见箱、意见薄,为病员煎药,有水服药,为病人导医,诊费公开,提供查询,保持清洁安静的舒适环境等。

(二)环节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是医务人员利用医疗技术为患者提高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医疗服务的提供过程与实现同时进行,很难对医疗服务进行检查,即合格后校对,因此环节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且医疗服务对象是人,服务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且难以纠正,可见,环节质量管理十分重要。

1、职工自觉履行好岗位职责。全院各岗位人员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必须严格自觉履行好,否则为岗位不作为或不能胜任岗位工作。每个岗位人员履行好职责是环节质量管理重要一环,自觉履职,自觉接受院、科两级检查,院科要经常开展履职教育。

2、抓好科室质量管理:科室质量管理是环节管理的中间环节、关键环节,能及时发现及纠正医疗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科主任、护士长是科室质量管理负责人,要狠抓落实。

3、抓好环节中的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⑴抓好二级行政查房、会诊、病例讨论、手术审批、转诊转院、分科收治等制度的贯彻落实。⑵抓好查对工作。

⑶做好危重病人、手术期病人和特殊病人的管理。⑷抓好临床输血管理。确保用血安全。

⑸抓好急诊急救工作,对急诊科应急反应、人员、设备、急救药品等情况随时抽查。

⑹抓好值班制度,节假日值班技术力量要保证,做好交接班及报告书写,经常随机抽查(特别是节假日夜班间抽查)在岗位情况。⑺做好病历书写和管理,及时客观准确书写,上级医师及时修改签名,按时归档,妥善保存,归档病例不得修改、返回,原则上不借阅。

⑻做好沟通工作:一方面做好医患沟通工作并做好谈话记录,并一方面做好院内上下、科室之间、同事之间工作的沟通,确保质量管理的决定及时执行,工作上能互相协作,确保工作正常运转。

⑼实施零缺陷管理,防止差错事故发生。⑽持证上岗,严格执业准入。

⑾抓好特色科室、重点科室质量管理,提高诊断、治疗质量。

⑿在医疗进程中,下一个工作环节有责任监督上一个工作环节,如发生划价、发药错误、处方差错,只能由医务人员核对后纠正,严禁由病人跑路。⒀病人出院结帐时,帐目核对由科室内部核对,禁止病人参与核对工作,杜绝病人往返跑路。

(三)终未医疗质量管理:

1、单病种管理:

(1)确定单病种:能反映医院、科室医疗工作重心,选常见多发病疾病顺位排列前5种疾病作为单病种,如阑尾炎、剖宫产。(2)规范诊疗方案。

(3)制定治愈好转率、死亡率、平均医疗费用。

(4)分析与评价:是否为纳入标准,是否符合诊疗规范,治愈好转率、平均医疗费用是否达到目标,找出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每季度1次,并督促整改。

2、质量指标管理:医疗质量总指标年初分解下达各科室,年终总结时,医院质量指标院、科分别统计,实行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主要是月报进行管理,定期分析评价,特别是指标中“三日确诊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治愈好转率”、“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医院感染发生率”、“传染病报告率”等重点考核内容。医疗质量控制

医疗质量控制是指依据所得信息,使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质量偏差保持允许范围内,分基础质量控制、医疗过程质量控制、医疗终未质量控制方法,由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质量改进是指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活动和过程中的效益和效率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医疗质量改进中主要是改进分析,制定与落实改进方案、评价改进效果。

1、医疗质量控制的职责:

(1)上级医(护)师负责对下级医(护)师医疗质量的督促检查与整改。(2)科室主任(护士长)及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对全科医疗护理质量的督促检查与整改。(3)医院质控部门(医务科、护理部、后勤、设备、)对各科室医疗护理及医疗环境、设备进行质量的督促、检查、控制。由院长、业务副院长负责安排、组织检查。

2、疗质量控制目的:及时发现质量问题,督促整改,促进医疗质量提高。

3、医疗质控的方法:

(1)上级医(护)师通过查房、病例讨论、检查病历等方式,随时对下级医(护)师进行检查和控制。

(2)科主任(护士长)和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通过查房、病例讨论、检查病历、检查工作和平常掌握情况,定期不定期对全科的医疗护理质量进行检查。

(3)医院质量控制部门通过平常掌握、随机抽查、定期检查相结合对各科进行检查。(4)检查是质量控制手段,通过发现问题、分析、评价、促进整改,达到质量改进,从而提高和确保质量。

(5)采取缺陷管理,并予登记。医疗质量控制统计到科室,科室统计到人头。

(6)严格管理,科学化的基础上做到人性化管理,以教育纠正、整改为目的,促进质量提高。

(7)环节管理为主,平时掌握与随即抽查为主,终未质量管理与定期检查为辅。

4、不合格医疗服务的处理:

(1)医务人员在直接或间接为患者服务时,如违反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或技术操作规程,未满足患者或院内其他科室及工作人员的需要或期望,引起投诉、医疗纠纷,甚至医疗事故,或被质量控制人员检查发现为不合格医疗服务。(2)不合格医疗服务处理程序:

①科主任、护士长、科室质控人员、上级医(护)师发现不合格医疗服务,应及时指出当事人的错误,提出批评教育,并予以纠正,防止不合格医疗服务的扩大和造成不良后果。医院质量控制部门检查发现不合格医疗服务或平常了解掌握的不合格医疗服务,应给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或当事人指出。具有共性的不合格医疗服务通过职工大会、周会、科室晨会,制定新规则、举办培训班等形式纠正、教育,并跟踪检验。

②对不合格医疗服务予以登记,按《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程序》处理。

③医院质量控制部门和临床、医技及其它部门应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查找影响因素,防止再次发生。

④对不合格医疗服务当事人和科室,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⑤当医院质量控制部门收到病员投诉,应要求科室责任人立即调查,查找原因,确定纠正,处理办法后3日内交回,对纠正和处理办法的执行

二、情况由质控部门追踪。

⑥患者提出的医疗纠纷,医务科负责接待,予以登记,对投诉内容责成相关科室调查核实,查找原因,给投诉者解释,并作出调查处理。

篇2:科室QC小组工作职责

QC小组成员由组长和组员构成 通常以组长1人 成员10人左右为宜。

QC小组组长是QC小组的核心人物,应由热爱本职工作,业务知识丰富并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优秀员工担任,但并不受行政职务的影响。

组长的职责和任务是:

(1)组织领导;组长是QC小组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制定活动计划,带领组员有效地开展活动。

(2)指导推进:QC小组组长应对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掌握较好又具有相当的经验,组长的重要任务是指导组员学好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并有效地运用于实践。

(3)联络协调:QC小组活动经常涉及到班组工作现场问题有时又和其他部门有紧密的关系,为取得有关方面的支持和帮助,QC小组组长要经常及时和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井进行必要的协调。

(4)日常管理:QC小组组长要经常组织全组成员开展质量活动并做好活动记录,组织交流和整理成果及发表奖励等工作。

QC小组组长可以自荐经组员认可,或由小组成员推举产生。

QC小组成员,可以由与所选课题有关的人员组成,也可以由一些工作岗位相近、兴趣爱好相投的人员组成。小组成员应做到以下几点:

(1)按时参加活动:QC小组为自愿参加,但一旦成为小组成员,就应坚持经常参加小组活动,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按时完成任务:QC小组的课题需要由全体成员分担,每个成员必须努力完成自己分担的任务才能保证全组课题的进度和效果。

(3)支持组长工作:在安排小组活动时,每个小组成员都应以全组活动为主,服从组长领导,并积极配合组长工作。

篇3:科室QC小组工作职责

关键词:QC小组,活动,问题,激励

1 引言

QC (Quality Control) 自1962年由日本品质管理权威石川鑫博士创始以来, 在日本、韩国以及欧美国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种质量管理方式作为全面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小组活动解决技术和质量问题, 提高质量和效益, 促进了生产和经营的发展。不仅如此, 围绕着“质量改进”这一中心效益, QC小组还对企业发展产生了许多“附加效益”:培养和锻炼了职工队伍素质, 造就了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问题的人才;使职工实行自主管理, 联结了企业与职工的命运, 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可以说, QC小组在解决自身问题和提高企业综合能力方面的巨大作用, 是其为现代先进企业青睐的重要原因。

然而, 通过观察近年来QC小组在中国各企业的实施效果, 我们发现, QC小组的运行不甚理想, 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 QC小组活动具有较强的形式主义色彩。一方面体现在选题上, 选题轻率马虎, 不严格做好选题的调查讨论, 背离QC小组“小、实、活、新”的基本原则, 常常选择容易使问题得到解决的选题, 或者先解决该问题再作该选题;另一方面体现在PDCA循环程序的开展上, 活动计划是PDCA的程序, 活动实际执行却不完全按照PDCA程序, 对形式的重视超过对实际工作的重视, 使得QC小组的实际效果不大。

(2) 部分QC小组在成员构成上有单一化的趋向。就QC小组的本质而言, 是期通过“群众性”的“头脑风暴”的发挥, 而起到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有深度有广度地解决问题的作用。但实践中的QC小组成员构成却往往没有形成以生产一线工人、营销人员、管理人员为一体的小组结构;或者即使形成了这样的结构, 在实际活动开展中, 也总是将小组任务落在某几个成员身上, QC小组本身的“群众性”、“民主性”机制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3) 职工参加QC小组积极性不高, 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QC小组活动, 部分职工和领导往往都是避之不及, 没有参加QC活动的兴趣和意向;即使参加了QC小组活动的成员, 也常常相互推诿工作, 在活动中应付了事, 认为QC活动是可有可无的。

我们不难发现, 上述3种原因密切联系, 相互影响:形式主义色彩使员工对QC小组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产生了怀疑, 从而失去了兴趣;员工对QC小组兴趣低下也是引起QC小组活动流于形式和构成人员单一的重要原因。因此, 笔者认为, 上述3种原因归结起来都是由于QC小组活动的推进不当导致激励不足引起的, 为从根本上改变目前QC小组活动效果不理想的状况, 有必要对企业职工参加QC小组活动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措施。

2 摒弃QC小组活动的形式主义

为了避免QC小组活动流于形式, 就应当完善QC小组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保障目的的有效性, 以激励员工的参与兴趣。

从PDCA循环程序出发, 在P (计划阶段) , 应对课题进行严格仔细的审查, 防止选题的相似性, 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保证选题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经济性;在D (执行阶段) , 企业应该为QC小组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时间、场所、工具和经费, 使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 分工负责, 协作推进, 遇到措施和计划与实际情况不符时应及时调整;在C (检查阶段) , 评审成员要严格依照制定好的评价标准, 实事求是地对结果进行效益评估, 同时也要注意不能挫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在A (总结阶段) , 要将QC小组成果向各级各部门发表以采取照片呈现、实物对比等灵活方式, 让群众切实感受QC小组活动, 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培养职工的QC参与意识。

3 培养企业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

QC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 只有增强企业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 才能为QC活动的有效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职工质量意识的培养, 使其认识到与自身利益休戚相关的企业发展的质量的重要性, 才能激励其参与到QC小组活动的各个阶段。为此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改善:

(1) 企业领导要公开倡导质量观念, 向职工宣传以质量取胜的案例;支持QC小组活动, 对QC成功案例实施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使职工认识到领导对质量的重视和QC小组活动带来的切实的利益。

(2) 通过设立质量管理公告栏和定期的质量管理培训活动, 使员工从舆论上重视质量, 从理论上提高对质量管理内涵的认识;使职工了解开展QC活动的科学程序, 并能够结合实际灵活运用, 形成一种充满活力的QC氛围。只有员工的质量意识和QC意识增强, 才能在实际的QC活动中保障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4 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

QC小组活动应坚持以人为本, 以职工为出发点, 充分发挥职工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保障职工的权益, 以此才能激发员工的QC活动潜力。

(1) 在PDCA循环程序中, 应该让参与活动的职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自由度, 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避免仅凭领导意见做指导的方式。在活动的实际执行过程中, 应该使各个职工明确自己在活动中的任务和角色, 给予其一定的压力, 避免将任务落到少数职工身上, 使各职工协调统一, 共同参与完成课题任务。

(2) 将QC活动所产生的成功与职工绩效挂钩。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 并将QC小组活动的良好参与作为晋职晋级的条件, 使职工在QC小组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精神和物质的认可, 调动职工关心质量管理, 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 更有利于职工的参与意识和自主性的提高。

5 结语

质量是企业生存的生命线, 而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则来自于员工。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激励员工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 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策群力的积极性, 才能使QC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其质量管理、企业文化氛围的培养和企业职工凝聚力增强的作用。因此, 企业管理者必须从企业的具体问题出发, 结合自身情况采取措施吸引更多的职工参与QC活动小组。

参考文献

[1]中国质量协会.QC小组基础教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

篇4:企业与QC小组活动

【关键词】企业;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

1、做好QC工作的关键环节

1.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推广QC管理的前提。在QC工作方面,1987年8月我国颁布第一个“QC小组活动管理办法”,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制定颁布了适合当地特点的“QC小组活动管理办法”,中石化组建后建立了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相关规定。

在制度内容上,要包括QC活动的宗旨、相关部门的责任、管理措施、培训要求、考核奖励措施、成果应用范围、完善和改进等内容。制度要有可操作性,同时要通过广泛宣传使一线员工知道,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抓好监督,以保证制度在推广QC活动中起到应用的作用。

1.2开展QC知识培训,广开QC活动思路

1.2.1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普及QC知识,广开QC活动思路是开展好QC活动的基础。从质量角度分析,企业应该完善有关制度,通过普及QC知识,开展QC活动,来调动员工参与管理、干好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培养自己的团队,提高产品质量或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声誉。

1.2.2开展培训工作的方法。在普及QC知识方面可以采取的方法很多,比如发放相关书籍、观看相关光盘、培训骨干教师然后再授课以普及QC知识。总之,通过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大家能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去主动选题,去开展QC活动,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1.3领导重视是员工搞好QC活动的保障

开展QC活动时,小组成员势必会牵涉到投入精力、时间、经费等,领导重视就是要解决好在QC小组成员需要投入时给与充分支持的问题,解决好因QC成果的出现,可能会对原来的工作方法进行改变、对原来的管理制度进行修订调整、对原有的设备需要更新改造等等问题,解决好在QC小组取得成果后对小组成员给予鼓励或奖励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必然会有成本(包括人力资源成本)的产生,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要以科学的态度去面对。

1.4推广优秀QC成果,是企业开展QC活动的最终目的

企业应及时总结QC成果,推广QC成果,使QC成果的作用尽快发挥出来。一个好的QC成果可以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对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将产生极大的积极效应,因此及时对QC成果加以总结推广,要比仅仅在形式上重视QC活动本身重要的多,毕竟我们开展QC小组活动的宗旨寻找并克服我们在工作中存在的缺陷,是改进质量、降低成本,是提高人的素质和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追求卓越绩效的一种具体行为。

1.5开展QC活动就是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鼓励全员参与QC活动,是现代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班组、学习型人才的最佳渠道。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社会声誉,而鼓励全员参与QC活动是最为直接的手段。因为在整个QC活动中,小组成员要学习、要讨论、要思考、要总结。因此,鼓励开展QC活动,就是在丰富企业的质量文化,在为企业的发展腾飞添翼。

2、优秀的QC成果助推企业发展

2.1创新型课题《多功能介质采集器的研制》,助推企业安全生产,高效监督

开展腐蚀监测工作是油田防腐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前中原油田工程技术研究院防腐所“腐蚀监测组”采集样品时,一般都要求生产单位“停抽、停输、或停运”,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参与人员携带的工具种类繁多,并且是在输油、输气管线或井筒上作业,易燃易爆,还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该项工作始终是我院领导最为担心的一项内容。

2008年,中原油田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防腐所“腐蚀监测QC小组”以“设计一种与地面腐蚀监测系统相配套,可以在预选定位置自主采集集输系统内部上、中、下任意部位的油、气、水单一介质样品的‘多功能介质采集器’的研制”。课题完成后,经现场使用验证:该介质采集器能够与地面腐蚀监测系统相配套,并且可以在预选定位置自主采集集输系统内部上、中、下任意部位的油、气、水单一介质样品,成功地解决了自主采集介质的需要,达到预期设定目标。

同年该课题荣获“中原油田优秀QC成果一等奖”,之后再获“2009年度石油工业优秀QC成果一等奖”。

2.2广泛开展QC活动,助推标准的宣传和实施

GB/T16750-2008《潜油电泵机组》于2008年8月发布,2009年3月1日实施,该标准同时代替了原GB/T16750.1~3-1997《潜油电泵机组》和GB/T14816-1993《井用潜油三相异步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两个标准,它的发布实施为油田电泵产品的设计、生产、试验和检验、标识、防护、运输和储存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为了尽快掌握和应用该标准,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电潜泵技术研究所的广大技术人员,在院所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大量的而精心细致的研究工作。在贯彻实施该标准过程中,凡是遇到问题、难题技术人员就会自觉利用QC活动的理论和方法,开阔思路,大胆创新。

该标准的宣贯,推动了电泵生产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准确化建设,达到行业化规范统一。延长电泵机组免修期37.9天。这其中技术人员积极开展QC活动,总结推广QC成果起到了积极作用。

3、企业开展QC工作存在的问题

⑴QC认识和知识的缺陷,导致了有些领域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误认为与自己无关,影响了该活动的推广普及;

⑵小组成员在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过程中,来自于一线的一手资料少,导致拼凑材料,漏洞百出,QC成果质量不高;

⑶横向交流的缺少,导致了小组成员的开展活动的技巧不高,甚至在接到指令性课题时,会产生有畏难情绪;

⑷借口工作忙,生产任务重,过分看重眼前利益,顾不上开展QC小组活动;

⑸管理者对开展小组活动的意义理解不深,引导不够,导致部分职工认为那是技术人员和干部的事,因此积极性不高;

⑹有时还会因为领导班子调整或机构不稳定,而使QC活动不能正常开展;

⑺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发挥不好,培训工作有缺陷,导致年轻同志缺少QC相关知识,因此不敢“接近它”;

⑻管理与激励机制没跟上,或有制度但不兑现,影响了职工开展QC活动的自觉性。

4、结束语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改进是企业活动的永恒主题。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很多,但是毫无疑问,QC活动是群众基础最好,最容易推广的方法。本人认为,任何企业都可以以此为契机,重视QC工作、鼓励QC活动、总结推广QC成果,这样必将为企业带来丰厚的收获。

参考文献

篇5:科室监控小组职责

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隔离等各项工作,督促本科医院感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2、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控,积极采取措施控制本科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感染病例时及时督促经管医生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酌情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

3、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积极协助调查。

4、监督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5、指导、监督本科工作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定期对本科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等工作进行自查自纠,进行总结、分析、整改并记录。

6、每季至少组织一次本科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培训学习,做好新调入、实习、进修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实践操作能力的传教。

7、监督本科环境卫生清洁、消毒工作,指导本科卫生清洁人员进行工作,做好陪护、探视人员手卫生等卫生学知识的宣教。

8、每月将质控小组开展工作情况及时进行记录。

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工作制度

一、临床科室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并积极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有关工作。

二、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三、对本科室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特别是对高危人群的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

四、发现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保留现场及原始标本,积极协助调查,同时采取隔离措施,法制扩散。

五、监督检查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六、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七、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清洁消毒隔离制度。

八、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陪住及探视者的卫生宣教工作。

九、做好紫外线消毒,空气及物体表面清洁,医疗垃圾转运,消毒液标效期等监测工作及记录。

十、临床科室做好院感病例分析及整改措施工作。

十一、临床科室人员严格按照院感管理职责执行相关工作。

科室监控小组职责

(一)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体计划,结合实际,制定本科院感监控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院感发病率。发现有院感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办,积极调查感染原因,制定控制方案并认真执行。

(三)制定本科抗生素使用管理方案,监督本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

(四)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做好对保洁员、陪护、探视者卫生学的宣传与管理工作。

(五)督促本科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

(六)组织本科室人员积极参加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科室监控医师职责

(一)贯彻标准预防,督促本科室医师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消毒隔离和标准预防各项措施。

(二)督促床位医师填写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实施前瞻性医院感染监控,掌握各类感染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感染发病率。

(三)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时,督促床位医师及时送检标本做病原学检查,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做好感染病例的登记上报工作。

(四)负责监督本科室医师合理用药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掌握使用指征,适应症明确。

(五)组织本科室医师积极参加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六)保持病房整洁,做好病人、陪护、探视人员的管理。

科室感控护士职责

(一)、在科护士长及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指导下,监督本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常规等的落实。

(二)、对疑似或确诊医院感染病例,监督住院医师及时填表上报,并留取标本送细菌学检查及药敏实验。如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应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科反映,并协助专职人员做好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发病原因,并积极采取控制措施。

(三)、监督检查病房日常消毒、终末消毒、传染与感染病人、特殊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病人的隔离消毒管理情况。做好高危易感人群的保护性隔离。

(四)、负责督查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工作质量及手卫生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病房配置和使用消毒药械情况,及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和处理情况。

(五)、每月做好本科室的空气、物表、无菌物品、医务人员手和使用中消毒剂的细菌培养(非重点科室每季度1次),检测达标并及时记录。

(六)、每月进行紫外线强度监测,并登记签名。

(七)、对科室使用中的消毒液浓度进行监测,检测达标有报告及登记。对不达标的消毒液应及时更换(含氯消毒液应每日监测)。

(八)、指导保洁员的清洁消毒、医疗废物交接工作。

(九)、围绕本科室医院感染防控的质量指标进行月指质控。

(十)、负责对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知识宣传,并组织科内人员参加有关医院感染培训。

(十一)、对各种院感监测、监控结果进行归档、备查。注:1.科感控护士最好是非现役或特聘人员。

2.每月5日之前,空气培养送检验科,15日之前,物表、手、消毒液送检验科,逾期定为不合格。(表格已制好,院网下载)

3.手卫生加强,不定期做手卫生依从性调查,每日床位使用量:非重点科室>5ml/日,重点科室>20ml.(每日床位使用量=洗手液+手消液/实际总床日数)。拟近期对全院人员做手卫生培训,包括保洁员。

4.月初全院院感质量考核,考虑用扣分制,与绩效挂钩。

5.各科处置室环境不尽如人意,须加强卫生管理,建议拖把换成可拆卸型,使用后用1:100 84液浸泡30min,洗净后拧干挂好备用。

6.科室消毒机,紫外线灯定期清洁,检测,做好记录。

7.检验科协助感控科做好各项检测及监测。

篇6:科室QC小组工作职责

各临床科室:

为了进一步推进医院二甲复评的准备工作,促进医院内涵建设,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优化服务环境,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就医需要,结合本院的具体情况,经院办公会决定,成立相关临床科室组织领导小组,通知如下:

1、各相关小组:

内科组: 组长:刘克岩 成员:郑岩 于成 苏丽 专护: 老护: 外科: 中医外科: 妇产科: 门诊办:

急诊科: 麻醉科:

检验科:

放射科: 院感科: 供应室

2、职责:按照《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负责本科室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工作的落实,严把病历、医疗文书质量关,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开展“三基三严”培训,严格执行诊疗操作规程,完善各项登记(登记),实施好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工作中本科室各项内容。3.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1《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共计40余项考核指标,分别指定专人负责,责任到人(见二甲医院评审职责图),每位责任人要按照评审标准要求组织实施,完善必备资料,并装订归档,以备检查。2每个科室选出一名同志担任创建工作的资料员,负责评审联络工作,负责收集、编写整理二甲评审所需的必备资料。

3住院部每位医师筛选、完善10份规范病历,以备评审抽查。4每个临床科室选定2名医生,2名护士作好现场考核准备工作,负责到时接受现场操作考核,回答提问。

青岛市市南区人民医院

院办

篇7: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工作职责

1、在科主任的领导和院质控科的指导下负责本科室质量控制检查工作,每份终末病历由科主任和质控员负责质控达标。

2、对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情况按规范进行检查(病历、处方、申请单、报告单、护理等),并做好质量检查记录。

3、对执行十二项核心制度情况进行检查。

4、对各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5、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科主任并提出改进意见。

6、定期分析本科室各阶段医疗质量动态总结归纳,对需改进的内容提出整改意见,协助科主任督促落实。

7、定期向院质控科反馈本科室质控工作进行情况,对违犯医疗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造成后果的事件,写出书面材料及时上报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二、质量管理员职责

1、在科主任、护士长的领导下,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检查、评判和分析。相关科室质控员应负责本科室计量、仪器的使用,并保存其检验证复印件以备查。

2、临床质控重点内容是:科室各种医疗文件书写质量,用药及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协助科主任、护士长督促和落实医院质量控制方案,督促做好医疗活动环节的规范操作及各种诊疗方案的实施,并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科室质量管理各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3、应注意各种操作的规范性,报告单填写规范,各种仪器的标准校正,维护是否及时,性能是否正常。各科质控员对本科室质量控制检查建立规范登记,每季度进行一次质控小结,每年有一次总结。

4、质控员每季度向科室公布一次科室质量检查情况,向全科提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整改建议。督促检查医院关于提高医疗质量的整改意见及科室质控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

5、向院质管科汇报科室质量管理运行情况及质控工作改进建议。

三、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会议制度

1.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会每年召开2-3次会议,全面贯彻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研究总结工作。

2.会议由质量管理小组组长主持,全体委员参加。

3.会议讨论分析科室医疗质量现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疗质量问题,防范、处理医疗事故方面的重大事项。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

四、医疗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制度

1、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对本专业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对本科医护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情况每月进行考核。做好事先控制,环节控制和终末控制,定期对本科的医疗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求检查时严肃认真,按医疗、护理质量检查标准进行逐条逐项评价。

2、院级医疗质量检查小组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科室医护交叉质量检查,负责对全院各科室各专业进行质量检查。根据出现问题对所在科室提出整改建议,在下一期检查中督察整改是否落实。若科室对整改意见提出异议,则由医务科协调解决。

3、每月科主任查房对全科各专业医疗质量进行不定期监控。

4、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对出现有争议医疗问题进行分析和定性,并提出整改和惩罚意见交科主任安排解决。

五、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制度

1、保证医疗安全是保证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措施,而医疗质量安全教育是保证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所以必须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工作。

2、科主任、护师长负责对本科医护人员进行医疗安全教育工作。

3、通过定期召开科主任、护士长会议强调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通过专题讲座形式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并通过检查、监督医疗规章制度、医疗规范执行情况进行考评,根据考评结果进行奖惩并通报,以强化医护人员医疗安全意识,做到警钟长鸣。

4、科主任、护士长利用科室召开会议、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科室等形式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法律法规、诊疗规范及医院下发的提高医疗质量的管理规定并要求大家遵照执行,提高医护人员的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六、麻醉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1、目的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不断优化医疗环境,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减少医疗差错,杜绝医疗事故,提高广大业务人员业务素质;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2、目标

通过医疗质量控制方案的推行,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建立明确的职责权限,相互监督与制约,相互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制度化,设施规范化,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使我院医疗质量达到二级甲等中医院水平。

3、健全质量管理及考核组织

1)成立科室考核管理组织和三级质量控制体系,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科室主任、护士长及质控员组成科室质量控制小组;负责制定本专业的质量管理目标和考核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及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各科结合本科业务工作实际制订诊疗护理常规和操作规范,并督促贯彻执行。对医疗、护理、医技、功能、教学科研、病案质量实行全面综合管理。

2)建立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对科室医、护监督考核,质控小组对本科医疗质量进行指导考核,形成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院质量检查考核小组,科室质控组三级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3)建立病案管理小组、药品管理小组、感染管理小组、输血管理小组、医疗事故预防及管理小组,分别负责相关事务工作。

4、严格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

1)严格依法执业,建立准入制度,对人员、器械特别是植入性器械、新业务、新项目的准入管理,规范各类人员执业范围。

2)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操作规范,加强医疗环节管理,科主任、护士长及质控小组要认真负责,严把医疗质量关。

3)严格各项医疗、护理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重点对核心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执行。

5、健全感染管理制度

认真落实医疗垃圾的收集与销毁工作,核对传染病上报情况,检查各种感染管理工作,提出整改意见。

6、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

学习医疗卫生法规,学习业务知识,抓好继续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严抓“三基”“三严”强化训练,达到人人过关,将“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医疗业务和质量管理的始终。

7、建立缺陷管理制度

各个医疗环节严把质量关,科主任和护士长分别是科室医疗、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建立医务人员技术缺陷档案。各医技科室应严格标准,规范操作,操作人员是直接责任人。

七、麻醉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依法执业,各级各类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核心制度13条的落实和贯彻执行,积极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任务。

2)科主任和护士长是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责任人,加强对科室的管理和全科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

3)医疗文书应符合规范要求:加强“三基”训练,严格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下级医生书写病历上级医师及时修改和签名。

4)上级医师查房应有分析指导意见,能体现指导水平。上级医师应在查房病程记录后签字确认。

5)

一、二线医师值班运行体制可靠,抢救治疗记录完整及时,谈话记录及时,内容完整,必要时谈话记录应让患者或家属签名。危重病抢救成功率≥80%,医疗事故为零。

6)制定切实可行的突发医疗事件应急预案和抢救工作流程图,全科成员应熟悉掌握预案并按其执行。

7)科室急救设备及药品完好,定期检查清理及增补,确保随时使用。8)严格按《处方管理办法》执行,治疗方案合理安全,病程记录中应有治疗用药观察内容,分析意见。

9)尊重病人知情同意权和隐私权,履行告知义务,记录及签字齐全,有创检查及治疗有知情同意书,有患方意见及签字,要求操作规范,记录详实。10)严格按医保和新农合疗规定,因病情需要的自费药品和检查项目应告知患者并重复同意和签字。

篇8:科室QC小组工作职责

我在电力系统工作已有8年, 从刚进入单位, 就参与到QC小组活动当中, 对QC小组活动认识比较深刻。QC小组是在大家自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具有明显的自主性, 广泛的群众性, 高度的民主性和严密的科学性。QC小组活动确实可以汇集成员的聪明才智, 对企业发展和科技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个企业也正是认识到了QC的重要性, 对QC小组的奖励也比较丰厚。

目前有一个现象在QC小组活动中普遍存在:一些人抱着追名逐利或是其他目的加入到了小组中去, 但是, 一旦参与其中, 又表现的毫无主动性, 能混则混, 能少干就少干, 在活动中一直处于被动位置, 没有主观能动性。

究其原因, 就是因为这些成员缺乏团队精神, 这样, QC小组活动肯定会走弯路。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才能真正发挥出集体的力量, 才能形成合力, 实现突破。

那么, 什么才是团队精神呢?所谓团队精神, 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表现。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 相反, 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古人云:人心齐, 泰山移。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这种共同奉献需要每一个队员能够为之信服的目标。

从前, 有一个装扮很像魔术师的人来到了一个小村庄, 他向迎面而来的夫人说“我有一颗汤石, 如果将他放入烧开的水中, 会变出美味的汤来, 我现在就煮给大家喝。”这时, 有人就找来了大锅, 也有人提了一桶水, 并且架上炉子和木材, 就在广场煮了起来, 这个陌生人很小心的把汤石放入滚烫的锅中, 然后用汤匙尝了一口, 很兴奋的说“太美味了。如果再加入一点洋葱就更好了。”立刻, 就有人冲回家拿了一堆洋葱, 陌生人又尝了一口, 说“太棒了, 如果再放一点肉片就更香了。”一个妇人快速回家端了一盘肉来, “再有一些蔬菜就完美无缺了”陌生人建议道, ……在陌生人的指挥下, 有人拿了盐, 有人拿了酱油, 也有人捧了其他的材料。当大家一人一碗蹲在那里享用的时候, 他们发现这真是天底下最美味的东西。

其实, 那块汤石只不过是陌生人在路边捡到的一块再普通不过的石子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 只要我们愿意, 每个人都可以煮出一锅如此美味的汤, 当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时候, 众志成城, 汤石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从上面这个故事中, 我们可以看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使我们明白了“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个道理。而目前QC小组成员中恰恰缺乏的就是这种团队精神, 这就是企业在推进QC小组活动时困难重重。缺乏团队精神, 对QC小组活动会产生多方面影响。首先, 小组成员会在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 不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其次, 小组成员在活动中不会各尽所能, 不能达到良好的队员知识结构互补。再次, 小组成员如果个人意识太浓, 便无法充分发挥团队合力。

所以说, 团队精神在QC小组活动中的作用相当明显, 其作用甚至超越了QC小组本身, 对促进企业凝聚力, 对构建和谐企业, 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应该如何使QC小组成员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呢?

一、目标的导向功能, QC小组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共同的目标是把人们聚集在一起的力量, 要让目标成为大家共同的目标, 就要在目标制定的时候充分考虑每位小组成员的意见和建议, 经过大家充分讨论, 最终达成共识, 这样制定出来的目标才能使每位成员都有动力, 同时, 组长在最终确定目标时, 一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不要制定一些虚无缥缈, 可望不可即的目标。制定出合理可行的目标, 才可以真正让大家齐心协力, 拧成一股绳,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二、组长在创造良好团队精神的作用

组长的人选必须要选择在团队中有一定个人魅力和影响力的人, 是团队的核心。在平时, 组长也应通过各种方式, 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这样, 才可以在活动中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 在小组中建立起良好的团队精神。

(一) 组长在团队中的凝聚功能

任何组织群体都需要一种凝聚力, QC小组也不例外, 传统的管理方法是通过组织系统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 淡化了个人感情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需求, 而团队精神则通过对群体意识的培养, 通过小组成员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习惯、信仰、动机、兴趣等文化心理, 来沟通小组成员的思想, 引导成员间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 反过来会逐渐强化团队精神, 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二) 组长在团队中的激励功能

团队精神要靠每个组员自觉地要求进步, 力争与团队中最优秀的员工看齐。组长就应该调节好组员之间正常的竞争, 实现激励功能, 这种激励不是单纯停留在物质基础上, 应该多方并用, 使组员得到团队的认可, 获得团队中其他组员的尊敬。

(三) 组长在团队中的控制功能

组员的个体行为需要控制, 群体行为也需要协调。组长应该在团队内形成一种观念力量, 去约束规范, 控制组员的个体行为及组员的价值观和长期目标。这种控制才更有意义, 才更深入人心。

三、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创造良好的环境

QC小组活动虽然是员工自发组织的团队, 但是也要有相应的制度约束和明确的奖惩措施。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才可以为小组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才可以做到成员间的有效沟通, 消除和化解分歧, 增进彼此间友谊。例如, 制定“为组员过生日”制度, 给组员送上团队的问候, 使人人都感到团队的温馨, 增进大家的友谊;制定定期召开“诸葛亮会”制度, 既可以充分发挥头脑风暴法的作用, 又为大家营造了轻松的氛围, 创造了良好的沟通环境。

QC小组成员们, 在工作中是亲密合作的战友, 在生活中, 是朝夕相处的朋友, 风雨同行、同舟共济。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 十根筷子抱成团, 只有通过团体的力量, 充分发挥团队精神, 才能使QC小组活动做的更出色。而在活动中, 也会加深组员相互之间的信任和默契程度, 进一步巩固团队精神, 形成良性循环, 更好的推动QC小组活动开展乃至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 社会快速的进步。

摘要:目前在小组活动中存在小组成员缺乏团队精神的问题, 小组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应共同努力, 打造一支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的小组。

上一篇:与群众恳谈对话,为群众排忧解难下一篇:弹载嵌入式系统设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