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管理论文

2024-05-18

农村管理论文(精选8篇)

篇1:农村管理论文

加强党员管理,建立农村党员分层

积分管理办法

农村党员是党组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破解“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城镇化建设的日益推进,白杨河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深入,但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仍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给农村党员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和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白杨河乡党委结合实际,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领导干部访谈等形式,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制定出台白杨河乡农村党员分层积分管理办法。

一、当前我乡农村党员管理的难题及原因

根据我们的调查,全乡各村党(总)支部普遍存在党员“没抓手”、“难管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开展组织生活难。党支部是党员之家,家庭成员理应经常相聚交流感情,这个家才有家的感觉。但目前部分农村党支部一年难得过上几次组织生活,究其原因主要有:村集体经济薄弱,开展组织生活经费不足;党员外出务工,流动过多,参加组织生活的人数得不到保证;少数党员党性观念淡薄,把参加组织生活当成是来享受,没有好处就不来。

二是按月收缴党费难。按月交党费不在于钱多钱少,而在于提醒党员记住自己的党员身份,坚持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但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党员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和流动党员,认为月月交党费实在麻烦,为了方便省事,村党支部遂改为一次性收足全年党费。由于不能每月收缴党费,加之组织生活少,党组织未能及时掌握党员动态,容易造成管理脱节现象,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党员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导致有的党员对党的感情淡化,对党员身份不再看重。

三是集中教育培训难。我乡农牧民党员居住分散,平时各忙各的,难得聚在一块。而那些具有一定文化的青壮年越来越多地选择外出打工或经商,使农村党员发展后备力量严重不足;党员平均年龄偏大,以中老年人居多;文化程度偏低,学习新技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兴致较差;党员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尽理想等。这些差别导致对党员难以统一管理和集中培训,即使以支部为单位也难使教育培训计划满足所有党员个体的需要,所以党员的参与率往往不高。

二、加强农村党员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难题,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积极探索农村党员管理的新途径,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党的方针政策和工作任务能够真正落实到农村。

一、实行分类管理。要切实加强农村党员的管理,必须创新管理方式和方法,对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党员进行分类,引导其发挥作用。一是对无职党员进行设岗定责管理。根据各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设置让党员发挥作用的具体岗位,如党务村务顾问、财务监督、计划生育监督、环境卫生监督、社会治安维护、民事纠纷调解等,并规定相应的职责,采取一人一岗、一岗多人或一人多岗等形式,由支部把能够胜任某些岗位且符合条件的党员推荐上岗。上岗后,支部要及时进行督查。对出现问题的要认真分析研究,及时改进,有效地加强管理;二是对外出务工党员进行跟踪管理。各支部要对外出务工党员进行登记造册,并落实好联系人,及时向外出务工党员传递支部的信息,并要求他们每月主动向支部或党小组作一次思想汇报,支部认真总结外出务工党员在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反馈给党员本人,促其落实整改,保持管理的连续性,使之学习不断档、思想不掉队。三是对老弱病残党员进行集中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将老弱病残党员编入同一个党小组进行统一管理,从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给予关怀和照顾,让他们过好组织生活,当好支部的坚强后盾。

二、加强目标管理。确定每位党员的管理目标,每月对照标准结合个人表现予以评分,并每月进行公布。年终把累计得分作为党员民主评议、表彰先进、处置后进的主要依据。(1)划分层次。以村党支部为单位,根据农村党员年龄、职务、身体状况和工作特点,将全体党员划分为四个层次。即第一层次为党员的村两委干部;第二层次为年龄在59周岁以下的在家无职党员;第三层次为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第四层次为年龄60岁以上的无职或体弱多病的党员。(2)设定基分。根据四个不同层次党员的特点,按20~50不同分值确定相应的基准分。第一层次基础分20分,第二层次基础分30分,第三层次基础分40分,第四层次基础分50分。(3)明确指标。以监督制约和发挥作用并重,确定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支部各项决定;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外出党员思想工作汇报;参加“三会一课”;党费缴纳;联系党务村务;协助调解民事纠纷;勤劳致富及扶贫帮困;提供经济发展项目;参加公益事业等32项指标。根据细化后的考核指标,每一项都明确规定具体得分和倒扣分值。(4)记录分数。每位党员人手一本《党员管理积分手册》,每完成一项指标及时记录在自己的积分手册中。个人独自完成的工作,要及时报告党支部,经支部讨论认可,按相应分值计分,扣分的统一由党支部讨论决定。各支部要确定一名支委为记录员,具体负责支部积分工作。党支部在每月召开的党员会议上通报各党员的得分情况,并与党员个人登记的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进行公布,接受党员群众监督。(5)积分运用。把积分等次作为年终表彰奖励和民主评议的主要依据。按照党员全年累计积分进行划分累计达100分以上的为优秀等次、70~90分的为合格等次、51~69分的为基本合格等次、5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等次。凡被评为优秀的,要及时在党员大会进行表彰;凡被评为基本合格的,要对其提醒和警告;凡被评为不合格的,给予三个月或六个月整改期,并确定两名合格党员对其进行帮助引导,督促其积极改正缺点。

三、完善制度管理。一是建立党支部会议预告制度。要求各支部在召开党员大会的前三天以电话或书面的形式向乡党建办报告召开的时间及内容,提前两天通知乡联系点领导领导和全体党员,让他们做好工作安排。会议召开后,由乡党建办随机抽查几名党员加以核实,以此督促支部按要求开好党员大会。要求各村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大会预告制度,开好支委会、支部扩大会议和党员大会,上好党课,并认真做好记录,确保有案可查,活动有人抓、有人管、有成效。二是建立与外出党员联系制度。为加强对外出党员的管理,各村支部要建立与党员定期联系的机制,以党小组为单位,落实一名责任心强的党员组长或副组长为联系人;制作本小组的通讯录,包括党员的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内容;联系人要每月与党员联系一次,了解其思想、工作、作风情况等,经每月汇总后向支部汇报,让支部能即时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切实做好对外出党员的管理。农村党员管理是一项长期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加强制度管理,采取党员分层管理积分考核办法,激发广大农村党员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农村各项目标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白杨河乡党委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六日

篇2:农村管理论文

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村用电管理,开拓农村电力市场,改革农电管理体制,规范农村电价秩序,制止乱加价、乱收费、乱摊派行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云南省价格管理条例》以及国家关于农村用电管理和农村电价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改革农电管理体制,是降低农村电价的主要措施之一。各级政府要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农村电网发展规划、技术改造、经营管理及农村电价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完善农村用电管理体制。结合我市农村用电管理的现状,农村用电管理采用直属管理体制。

(一)在县级或县级以上供电企业内成立农电管理总站(隶属电力公司领导),统一负责供电企业供电营业区内农电系统的管理工作。农电总站下面按网络布局或地域(1—3个乡镇)设立农电管理所(简称电管所);根据实际情况,2—3个村公所(办事处)建立一个电管小组,村公所(办事处)设电管员,形成农电总站、电管所、电管小组三级管理体制。

电管所的领导、职工及电管小组长,由农电管量总站考核后聘用,村电管员的设置由电管所根据工作需要,统一考核经总站批准后择优聘用。

农电总站对电管所实行行政、业务、财务及人财物、生产经营的统一管理,并负责辖区内农村电网的统一规划、建设、改造、维护、管理和抄表收费工作。农电总站要尽快建立指标考核制度和生产经营管理制度。

(二)农电总站在财务上实行收支两条线和“三账”公开制。电管所抄收的电费按供电企业电费管理办法上交电力公司,其职工及村电管员的工资由农电总站统一核发。以农村低压电网维护管理费为基础,建立农村电力发展基金,由农电总站管理,建立专账、专用于支付村电管员工资及低压电网维修。

理顺体制后,电网由供电企业统一规划、建设和改造。供电电价执行省物价局批准的农村综合分类电价。第三条 农村电价关系到农民生活、农业生产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级物价、电力、水电等有关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采取措施,有效地规范和控制农村电价水平,努力减轻农民负担。各级电力企业必须按照《价格法》、《电力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严格执行农村供电和农村电价政策。

第四条 农村电价是指县及县以上电力企业对乡镇以下农村电最终用户的电力销售价格,电力企业对农村的电力销售价格实行分类电价。

农村分类电价的构成由物价部门规定的对乡镇(或村、社)的供电价格加农村低压电网维护管理费构成。乡镇(或村、社)及以下农村低压电网维护管理费包括:(1)农村集体电力资产的运行维护费及电能损耗费;(2)乡村电工的合理报酬。其他支出一律不得核定在农村低压电网维护管理费中;乡村电工工资从农村提留等其他渠道支付的应在电价中相应扣除。

第五条 对农村最终用户的分类电价,由各县(市)区物价局会同电力管理部门按照第四条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方案,市物价局负责协调核定,报省物价局审定后执行;同时,县(市)区物价局负责按省物价局审定的价格向社会公布,并印制电价公告,在自然村广泛张贴。

省电网直供到村、社的售电价格,由市物价局会同承担供电任务的供电(电业)局提出方案,报省物价局审定;市电网或执行市统一价格的县(市)区直供到村、社的售电价格由市物价局审定,报省物价局备案;县(市)电网直供到村、社的售电价格由县(市)物价局审定,报市物价局备案。未与县(市)区电网联网的乡镇或村、社独立小水电网对农民的售电价格由县(市)区物价局审定,报市物价局备案。

目前仍通过乡(镇)电管站转供的县(市)区,电力企业对乡(镇)的供电价格和乡(镇)对村、社的供电价格按照上述规定和权限由物价部门从严核定。

第六条 电力企业对农村的电力销售价格,必须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按照价格管理权限核定的价格,市、县(市)区和乡(镇)政府不得出台任何电力价外加价和收费项目,各级电力企业不得为地方政府代征代缴未经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的各种基金、集资和附加费。第七条 合理确定农村供电环节,降低供电费用和成本,逐步实现市、县电力企业对农村用户直接供电和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执行同一电价的目标。

供电体制已实行由省电力企业和市、县电力企业直供到农户或村、社的要继续巩固完善。城市近郊和有条件实行直供的村、社,应由电力公司直供到农户。

由乡(镇)所属电管站转供到村、社或农户的,要从严控制乡镇电管站费用。要积极推行电力公司对乡镇电管站实行统一核算、统一电价等多种方式,精减供电环节,实现直供到村、社或农户。少数由邻近乡(镇)电管站或厂矿企业转供的农村,市、县两级物价、电力、电力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协调管理,逐步理顺供电体制和价格关系。

第八条 加强对农村乡镇(村、社)电管组织和村、社电工的规范管理。乡镇(村、社)电管站是农村非盈利性的群众管电服务组织,不能视为一级经济实体。农村电价构成中除按第四条规定的自求平衡外,不得再增加任何费用。坚决取缔任何形式的乡镇(村、社)电管站和村、社电工的利润、电费承包。乡镇(村、社)政府不得向乡镇(村、社)电管站和村、社电工下达利润指标或收取管理费等不合理费用。要积极推行电力公司对乡镇电管站和村、社电工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发放工资、统一考核、统一组织抄表收费。县(市)区物价局、电力、电力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乡镇政府、电力公司加强对农村电工电价政策、技术业务的培训、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九条 建立科学规范的电费收取和财务管理制度,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对农户的电费收取要建立农民用电缴费登记卡制度,并按规定栏目逐月填写电费收取情况。乡镇直各单位及乡村干部、农村电工等用电必须装表交费,坚决杜绝“人情电、权力电、关系电”等腐败行为,严惩偷电等违法行为。农村用户的电量、电价、电费和乡镇(村、社)购电量、购电电价要定期向农民张榜公布,接受村民委员会和群众监督。

第十条 各级政府和电力企业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加强农村电网改造的决定,加大对农村电网的技改投资力度,按照农民自筹、农村集体经济出资、电力企业扶持和政府补助等方式,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农村电网的改造步伐,降低农村低压电网的变损、线损,提高供电效率,改变不合理的用电现象,促进农村电网技术进步。按照省、市政府的规范和要求,三年内基本完成对我市农村电网的改造工作。

篇3:农村管理论文

1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由于我国的长期发展历史和经济、政治体制等原因, 导致我国农村在经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的发展都相对落后, 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长期远低于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 城乡发展不平衡一直是我国在经济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1 生产力水平低

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一直相对落后, 这是由于农村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进城务工等原因导致的。

1.2 农民收入低

近年来物价水平飞速上涨, 农村生产成本增加, 利润降低。加上近几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国内各企业发展不景气, 农民的就业难度加剧。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偏低, 与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显著, 甚至差距还将继续扩大。

1.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目前, 我国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无论是交通还是水、电、网络通讯。农民对一般是通过电视、广播、宣传等渠道接收外界信息, 与外界接触较少, 对信息技术掌握不足, 不懂得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交通、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的落后阻碍了农村与城镇的交流合作, 无法依托城市获得发展。

1.4 农村缺少信息化专业人才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 但是受教育程度不高, 综合素质较低。同时由于农村生活条件艰苦、交通不便等原因, 导致农村地区人才急缺, 尤其是具有经济管理知识又懂得信息化技术的专业型人才。

1.5 缺少资金支持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需要互联网、计算机系统等高科技的支持, 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我国农村的经济相对城市落后, 农村发展资金不足, 不能引进更多的高科技资源设备。

2 加快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 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 运用互联网和计算机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 可以应用到社会发展中的方方面面, 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农村经济管理者在带领村民进行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 要积极引进现代化、信息化、专业化的技术性复合型人才, 同时对农民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教育。只有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水平和整体综合素质, 认识到信息化技术的作用, 有效应用到在农业生产中, 调整我国的农业结构, 才能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政府要加强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加大农业经济信息化的资金倾斜, 加大农村基础网络设施、农业网站和经济管理系统的建设, 加快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速度。同时, 农村经济管理者更应该掌握自身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水平, 才能更好地引领村民学习信息技术, 起到带头作用, 提升自身的社会竞争力, 建设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

结束语

信息化管理是现代社会经济管理的潮流。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就要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脚步。农村经济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其领导作用, 建立信息化经济管理体系, 提高我国农村经济管理水平, 贯彻党的重要思想, 落实党和政府的工作要求, 带领村民共同努力发展农村经济。

参考文献

[1]胡铁流.加快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J].吉林农业, 2016, 15:75.

篇4:农村管理论文

【关键词】加强;农村三资管理;促进;财务管理水平

一、农村三资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的建成、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城中村的改造,有效的带动了周边农村的发展,并且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涉及的补偿资金也越来越大,就2016年征地拆迁涉及金额就达30多亿元,这就对于农村的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往的农村财务管理过程中,大多数的财务管理内容都是集体资金的分包以及处理,因此农村的财务管理水平并不高。近年来随着农村发展的速度加快,农村财务管理涉及的金额也越来越大,原有的管理方式已经开始无法适用农村发展的需求了。并且有部分干部仍然置民主理财于不顾,少数人说了算或个别人说了算,使集体资产使用缺乏有效监控,大量的资金流动也经常会出现一些资金流转不明的情况,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使得村民与当地的政府部门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影响了农村的稳定与和谐。对此,应当加强对于农村三资的管理,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并且通过三资管理与财政审查,能够对干部任期内的经济情况进行有效的审查,从而确保了廉政建设,避免了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有效地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农村三资管理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效果

1.当地农村三资管理的主要做法

(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大力推进“村账乡管”代理制度。在尊重居民意愿的基础上,在坚持集体资产“四权”和会计核算主体不变的情况下,将社区、小组财务管理委托代理中心履行,以全面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逐步实现社区财务“管理科学化、程序规范化、理财民主化、监督制度化、手段现代化”。会计委托代理中心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对社区、小组财务活动进行会计核算,系统完整、真实、及时地提供财务信息。

(2)进行清产核资,对村集体的各项资产、负债进行全面清理、核对和查实,具体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和负债等。主要是:一对经营性资产的清查。主要包括农村集体的店面、土地等等,也就是处于经营收益状态的资产。主要通过合同审查进行清查,要对村里历年来己签订的经济合同进行清理。二对资源性资产的清查。主要精力放在界定资产所有权上,丈量“四至”,计算面积,清查资源的存量、种类和分布;对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要根据不同情况,分类妥善处理;对产权不清、存在纠纷的,要依据有关规定,实事求是地作出权属界定,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

2.农村三资管理取得的成效

(1)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各街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办法》,办法中明确了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的基本原则、岗位职责、账务制度、审批制度、票据管理、财务公开、财务审计、档案保管等内容,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系统的村级集体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有制可依、有章可循、有规可约、按制办事,对有效防止村组债务增加,杜绝集体资产流失,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2)财务监管进一步加强。通过实行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一是实现了集体经济财务的专业监督。委托代理后,通过代理服务中心具有会计从业资格和业务能力的工作人员的审核、核算、监督,实现了专业化的规范管理;二是实现了集体经济财务的中立监督。代理服务中心作为村组上级政府的代理工作机构,在职能上与村组不存在隶属关系,在经济上与村组没有利益纠葛,在业务上做到了客观、公正,在监督上实现了权威、规范。

(3)收支行为进一步明确。采取量入为出管理方法,通过统一制度、统一票据、统一审核、统一公开,在制度上和财务收支环节上完善管理,堵塞漏洞。特别是实行账目资金双代管后,对财务管理由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控,有效地遏制了公款私存、白条抵库、贪占挪用、挥霍浪费等现象,阻止了“人情账、回头账、随意账”的出现,从源头有效堵塞了产生腐败的漏洞。

(4)民主管理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民居务监督委员会和居民的监督作用,民主决策重大事项,使集体财务管理更加透明、更加民主。让群众参与、监督集体经济发展大计,从而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拓宽了经济发展思路,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也使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三、当前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农村三资管理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很多的农村对于三资管理的重视力度不够,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其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1.未建立完善的台账

因为管理不够完善,再加上资源的种类比较繁多,因此在进行管理时往往难以进行极为清晰有效的管理,一些地区在进行台账的建立时并没有进行清晰的划分与详细的记载,导致了台账的混乱不清,给三资的审查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2.集体资产管理不善,流失严重

(1)因无专人对集体资产进行登记造册及日常的维护保养管理,出现农村集体资产丢失、损坏和被他人无偿占用的情况;(2)贬值损失。在农村财务处理中集体固定资产只是使用不计提折旧;3.坏账损失。用集体资金进行投融资,因企业或个人无力偿还造成无法收回资金(主要是1994年成立的农村基金会)。当地人民政府在2015年底对辖区内开展了三资清查工作,其中一个街道在此次三资清查中就发现应收账款数额达到1563万元。

3.村集体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

有不少村集体都将集体的资产收益以其他费用形式直接冲抵成承包款和租金,有的款项收取之后,由村主任独自保管,长时间不报账,很多资产收益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存在着寅吃卯粮的现象,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利益。

4.制度落实流于形

目前,尽管政府已经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政策条文,以期促进农村三资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但是在很多地区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而政策制度如果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那么就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一些村干部在进行集体资产的处置时不进行公开招标,暗箱炒作,牟取个人私利,并且存在严重的挪用公款,侵占专项资金的现象。严重的危害了农村群众的切实利益。

四、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对策分析

首先,严格落实村务公开制度。村集体必须每年将项目工程建设、项目发包、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纳入到公开中,将群众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分季度公开,切实保证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村务公开要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公开,将内容打印后,贴入宣传栏,让村民查阅;其次,建立科学的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制度。建立村务和财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村民大会,实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积极实行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村集体三资审计制度和监督制度,定期对三资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公开;再次,推行农村三资管理制度。采用台账式管理模式对村农村三资进行有效管理,对村级三资进行登记备案,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各个村集体的台账一式两份,村委会和三资服务中心各持一份,每年定期进行核对和盘点,保证两者账目相同;第四,加强农村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县级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对三资管理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力度,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从而更好的对农村三资进行规范。

五、结语

做好农村的三资管理不仅仅是为了确保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也是为了确保农村社会的稳定,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做好发展与管理工作,控制集体资产流失,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通过三资管理能够有效的对农村的经济情况进行审核,并且对于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情况进行清晰的审查,确保了党风廉政建设的顺利进行。随着新农村建设力度的加大,农村发展速度的加快,农村管理人员应当提高对三资管理的重视,加强农村的三资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言根.望江县农村“三资”管理和村级财务管理浅议[J].科技视界,2016,7(2):287-288.

[2]林冬梅.加强三资管理,健全农村财务制度[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1(5):84-84.

[3]朱金萍.完善财务制度建设强化农村三资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6,20(6):117-117.

作者简介:

篇5:农村管理论文

前我国农村社会管理存在的不足

1、乡镇党政组织的治理方式不适应。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形成了“乡政村治”治理模式,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乡政村治”的治理模式存在“断层”。一方面乡镇党政组织管理与村民自治组织之间的“断层”,乡镇以上是行政管理,村以下是民主自治、自我管理,两者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另一方面村委会与村民小组(经济社)“断层”,集体所有的土地、山林、水塘等财产基本上掌握在村民小组(经济社)手中,是农村真正的经济实体,一些村民小组组长(经济社社长)任意处置集体资产,乡镇组织和村委会无法有效管理监督。二是乡镇党政组织的管理职能弱化,把精力主要放在上级考核的各个项目中,税费改革、农业税取消后,乡镇财政收入来源进一步削减,提供公共管理和服务的能力下降。三是乡镇党政组织的治理手段单一,习惯于行政手段和经济处罚的方式,对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常常“失灵”,不能有效应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2.对村级自治组织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村级自治组织是社会管理组织体系中最基层的神经末梢,党和国家对农村的各项事务管理都通过村级自治组织来完成,因而,村级自治组织掌握一定的公权力,实现村民的公共利益和保护公共资源都有赖于村级自治组织,但是,对村级自治组织的监督十分薄弱。一是乡镇无法有效监督村级自治组织。在“乡政村治”治理模式下,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在理论上由领导关系转变为指导关系。在实践中,乡镇政府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采取各种方式将行政责任进一步向下延伸,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或成为利益共同体,或对立冲突。二是村民对村级自治组织的监督流于形式。村民对村干部的监督主要通过召开村民大会、行使选举权和罢免权来实现。然而,召开村民大会的权力掌握在村委会手中,是否召开村民大会由村委会说了算,少数村委会设法拖延或者干脆不召集村民会议。三是村党支部对村级自治组织监督效果不佳。村党支部是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村党支部“负责村、组干部和村办企业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村委会组织法》也在原则上确认了村党支部在农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但都缺乏可操作性的具体规定,却明确地把决策权赋予村民会议及其代表会议;把管理权赋予村委会;把对村委干部的任用权赋予全村选民,对村委干部的罢免权赋予村民会议;村党支部实际上没有获得任何制度内的公共权力,事实上被排除在农村管理监督结构之外。

3.乡镇一级政权组织体系缺少法律监督机构。我国现行乡镇一级政权由乡镇党政机关和上一级部门的派驻站所组成。乡镇党政机关由乡镇党委、人大、政府组成,还设有乡镇纪委、人民武装部和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政法机构包括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在这一组织架构中,唯独缺少检察机构。专司法律监督职责机构的缺失使农村社会管理体系中的监督制约机制成为薄弱环节。

检察机关参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途径

***同志指出:“社会管理创新,同样离不开法律监督工作。”矛盾纠纷并不只是产生于经济发展,也来自于社会管理制度的不足、缺位、失灵。按照现代管理理论,一个完备的社会管理体系是由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危机预警机制、社会决策机制、社会监督制约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等组成的系统,监督是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能。我国的监督体系是一个对权力进行全方位监督制约的有机统一体,包括党的监督、人大监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行政监察监督、民主党派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专门监督,具有其他监督形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曹建明检察长也在多个场合强调指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我省检察机关结合农村实际,基层检察工作重心下移、检力下沉,把法律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广大农村,在156个乡镇、59个农场设置36个派驻乡镇检察室,积极参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促进农村社会管理水平提高,为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保护农民群众权益,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做了有益的探索。

篇6:农村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全面实现小康,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国家战略目标的实施,农村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农村会计的问题也显得非常的重要,文章通过研究发现农村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规范农村会计管理,促进新型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村,会计,建设

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再一次强调了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文件指出,实现全面的小康,建设全面的现代化,农村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依然占全国总人口的多数,离开农村,谈全面现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一项重大的关键历史任务,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新农村建设的会计问题也显得更加重要。

近年来,各级政府、财政机关对会计的管理越来越重视,做了很多工作,会计工作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但是这些提高和改善更多的是体现在城市和工业,对于农村和农业就涉及不多,农村会计存在很多的不足。

一、农村会计存在的问题

1、领导主体管理乏力。“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一章)。明确规定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但是在现实工作中,财政局作为县一级的财政管理部门,它的管理工作更多的是县范围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对于农村会计的管理,涉及甚少,甚至是划归农业经济管理单位进行管理,但是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对于会计的专业性、规范性、科学性又隔行如隔山,管理起来相当别扭,有些地方干脆不管,这样就造成了农村会计管理主体比较混乱,对农村会计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指导。

2、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许多农村的会计人员素质都比较低,有些农村甚至没有固定的会计人员,有的外出务工,有的外出做个体生意,有的不愿意再干了,会计人员的更改相当随意,有的根本没有经过什么专业培训,会计从业资格无从谈起,会计核算更是一塌糊涂、账账不清、账实不符更是常有之事。

3、会计档案管理混乱。会计资料和会计档案对于会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都作出非常严格的要求,可是在农村会计中,原始凭证的收集、保管往往很混乱、很随意、记账凭证的制作更是乱七八糟,会计报表五花八门,有些农村还进行“口头保管”有些根本就没有保管,使会计工作的可控性和连续性难以实现。

4、缺乏监督和审计。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农村不可能象企事业单位一样建立科学的内控制度和专业的内控部门,再加上农村的分散性和偏远性,使得财政管理部门的管理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同时,村民作为最大的监督主体,往往受限于自身的素质、学识、意识、能力等方面的原因,没能更好的对农村工作作出有效的监督和审计

二、规范农村会计管理的建议

1、明确农村会计领导管理主体,加强领导主体管理力度。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一级政府应该明确规定农村会计工作的管理由财政机关,即财政局统一负责,加强财政局对农村会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具体并统一指导农村会计工作,从上到下,如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资格、会计帐簿、会计报表、会计科目都要做到逐步规范合理。尽量做到领导明确、思路清晰,避免多部门重叠领导,多重管理容易产生混乱,甚至是互相推诿,空洞管理等现象。

2、提高农村会计人员的素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会计待遇的提高,农村会计岗位的吸引力也会越来越大,也为农村会计的竞争上岗成为可能,有条件的农村,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对会计人员进行招考聘用,挑良选优,把德才兼备的会计人员录用到会计岗位上来,并逐步按照会计法的要求,严格按照持证上岗,凡是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一律不能上岗,此外,要注意保持会计人员的稳定性,会计人员不可以随便变更,会计人员的聘用要签订合同,合同规定一定的聘用时间,如无意外情况,双方不可以违约,会计人员的聘用要报经乡镇财政所备案,要按会计法的规定对会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并将会计人员的.培训计划纳入全村的发展规划,安排一定的经费进行保障,有条件的农村,可以选派会计人员到高校去学习、进修,还断提高农村会计人员的素质。

3、加强农村会计监督和审计。由于农村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一般不高,工作方法、工作程序都不太规范,所以,监督和审计对于农村会计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财政局、财政所要创造条件,把村干部进行适当的培训,让村干部明白监督和审计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培训他们如何制订内部控制的制度,如何建立内部控制机构、如何进行内部控制,使各村的会计工作都能得到有效的内部控制,此外,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可以加强广大农民的监督意识,使广农民自发加入到监督工作中来,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财政局和财政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村会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及时掌握农村会计工作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发现的不足进行有效的改进和指导,情节严重的,要送法律机关,依法严惩。

4、严格会计资料、会计档案的管理。各村要建立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会计档案的管理人员、建档、归档、查阅、销毁的具体办法,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原始会计凭证要按统一规定的格式和方法,进行收集、粘贴、装订。记帐凭证要根据原始凭证和对应的经济业务,用统一的会计科目做出规范的会计分录,根据凭证分别作出明细账、日记账、总帐等,在此基础上做好各种报表,月报,季报,年报,及时上报给财政所,并公开给村里的村民。各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要统一使用财政局财政所规定的格式和纸张,便于统一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玉生. 加强农村会计队伍建设提升农村财务管理水平.中国集体经济..33

[2]陈前金. 建设新农村必须抓好农村会计队伍建设和财务管理工作. 农村财政与财务..9

篇7:农村管理论文

一、“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任何时候不能放松

农村、农民、农业工作简称“三农”工作。我国是农业大国,全国有3万多个乡镇,62万个村,8亿多农民,由于主观、客观方面的原因,目前,农业仍然是弱势产业,农民仍然是弱势群体,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城乡差别越来越大。一是农业投入不多,86年中央财政支出中农业支出比重为13.4%,98年为10.7%,2007年为7.9%,二是城乡收入差距拉大,78年为1﹕2.57,85年为1﹕1.8,2007年为1﹕3.28,现在仍在拉大。三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交通、住房、就医、就学等条件大大滞后城市。“三农”问题已经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多次召开会议,对“三农”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1991年,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充分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成就和方向,把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充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系统总结了农村改革发展20年的基本经验,明确了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向;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要求,明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的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2004年以来至今,连续7个中央1号文件锁定“三农”,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2004年降低农业税三个百分点,2005年全部取消农业税,中央财政对农民的各种补贴逐年增加。2004—2008年中央出台了八项具体措施扶持农村:一是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林特产税、屠宰税;二是实行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综合补贴;三是全面开放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四是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免费义务教育;五是普遍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六是普遍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七是不断加快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八是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和服务。2010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当前,我国农业的开放不断提高,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大,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各种组织和非组织的挑战也在叠加凸显。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增收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所以,全党务必居安思危,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切实防止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的倾向。

二、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农村经济管理局的工作职能有五大方面:①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及惠农政策落实;②村级集体资产及财务管理;③农村土地承包管理;④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指导;⑤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实质上,我们的工作职责为两大方面:一是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及土地流转,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二是围绕农村和谐稳定,做好村级财务管理,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及惠农政策落实。

(一)民主理财建章建制,管好村级资产及财务

村级集体资产及财务管理是目前农村的热点,事关村干部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威信和形象,是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我市自2002年起全面实行了村级乡镇代管工作。按照“三个不准,四个不变,五个统一;即“不准平摊、不准挪用、不准代扣各种费用和上交款”;“所以权不变、使用权不变、审批表不变、资金用途不变”;“统一帐户、统一审核、统一记帐、统一建档”。全市村级财务管理逐步规范,运转正常。特别是2005年市委、政府下发了11号文件以后,民主理财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市266个村除个别村外,基本上未出现因财务管理混乱而出现越级上访事件。

如何管好村集体资产及财务?简单地说就是十二个字:民主理财,建章建制,依规办事。当前,着重抓好五项工作的落实。

1、进一步完善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实行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一是加强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全市各村都要建立由懂财务、善管理、关心集体、办事公道、不是现职村干部及家属和亲属,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村民代表共同组成的村民主理财小组。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一般由3-5人组成,并经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组长由理财小组成员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与村委会班子任期相同。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开展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运行的监督管理工作。监督内容主要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工程项目的预决算,承包合同的发包等涉及经济方面的内容。理财小组组长可列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关经济方面的会议。理财小组对农村集体组织财务原始发票进行审核,审核后认为可以列支的,在发票上签署审核意见并签字盖章,乡镇农经站方可报帐。乡镇农经站对未经理财小组审核和盖章的发票一律不予报账,各村要严格执行财务公开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对凡是涉及农民切身利益和普遍关心的事,都要做到及时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给自己一个清白。公开的内容要全面真实,财务收支要逐笔逐项公布,对债权债务要公布到单位和个人,对固定资产,存货要按照明细科目公布其增减变动情况,对“一事一议”资金的收支结余情况,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等各种惠农补贴以及其他村民反映强烈或有异议的村组财务事项要专榜逐笔公布。公开的时间要及时,做到每月或季度公开一次。公开的形式以公布栏,明白纸,会议为主,遵循实用、方便、节俭的原则。

2、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收支管理制度

①使用统一票据。村集体经济组织必须统一到乡镇农经站购领票据,并严格执行票据的购领、使用、缴销制度。各项集体资金收入必须由村财务联络员开具符合规定的票据,严禁白条收据和其他收据收费,严禁不开票收钱。

②严格收入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取得的各项资金和收入必须按“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规定在3日内全额缴存乡镇集体资金专户,并在当月按票款同行的原则,到乡镇农村会计代理中心结算清楚,严禁瞞报、拒报收入、坐收坐支,坚决杜绝私设小金库和帐外帐。村级平时开支实行备用金制度。这方面是有教训的,今年年初,我市东乡片某村支部书记兼报帐员,将出售林场款,制种保存金等6万多元挪用无法归还,现外出不知去向。

③规范支出凭证。支出单据必须是税务发票或符合要求的合法票据,不得以白条或不规范的凭证入帐,严禁无票据付款。对每张支出单据,都应对其真实性、合理性进行严格审核,不符合要求的单据坚决予以退回,做到“五不放过:“即原始凭证要求不齐全不放过;不是正规发票不放过;单据没有经办人签名和注明用途的不放过;单据未经相关人员审批的不放过;违反有关财务制度开支标准的不放过。

④严格审批制度和审批程序。村财务开支要坚持集体研究,一支笔审批,加强监管,强化责任的原则。具体审批权限:①经集体研究决定的事项,在集体授权的限额开支之内,由村委主任审批;②未经研究决定的开支,视各村实际,原则上300元以内由村委主任审批,300元以上需经支村两委研究后,由村委主任审批。村支部书记原则上不批钱,更不要当报帐员。

⑤村组干部误工补贴标准由各乡镇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状况决定,但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严格按规定执行。

3、进一步落实村级财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制度。

从事农村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财会人员,必须实行资格管理,凭证上岗。村级财务联络员必须经过市农经局或财政局的业务培训,乡镇组织考核,取得由省农经局核发的农村财会人员《会计证》才能上岗。原则上市乡农经部门对村财务联络员和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从业资格每年进行一次资格审查,审查不合格者要强化培训。连续两年不合格者要取消报账员资格。

4、进一步加大对村级财务审计与监督的力度

市农经局每年抽查部分村进行审计外,要督促乡镇农经站做好对农村财务的审计监督。乡镇农经站每年至少要对80%的村进行一次财务审计,并及时向群众张榜公布审计结果及处理意见,对审计出来的问题,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妥善处理,要正确运用经济处罚权和党纪处分建议权,纠正不足和失误,惩处违法违纪行为。

(二)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近几年的中央1号文件,总要提到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和土地流转工作。2010年中央1号文件第四章第18条中强调: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快制定具体办法,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继续做好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全面落实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范围,保障其必要的工作经费。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加快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体系。

1、认真宣传贯彻《土地承包法》

《土地承包法》,其立法宗旨:是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长期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其中,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维护农民的物质利益,既是制定法律的首要出发点,也是贯彻执行法律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我市于2008年进行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发证工作,村委会与农户签订了承包合同,乡村建立了合同档案,全市实行了信息化管理,承包期限至2028年,30年不变。农村土地承包期长期不变,对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增加土地投入有好的一面,但同时也将带来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抛荒问题,人口增减后人地矛盾问题等等。

2、依法有序开展土地流转

由于“谷贱伤农”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影响,有的地方出现了“想多种的种不上,不想种的丢不开”现象。有的农民则“不想不种田,不想多种田,只种口粮田”。个别地方甚至出现大量的抛荒地。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有效的措施就是积极鼓励和引导土地流转。

(1)充分认识做好土地流转的重要性。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充分尊重农民土地承包经营的前提下,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是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党在农村的一贯政策。平稳有序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利于完善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发展好实现好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有利于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解除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防止土地抛荒和粗放经营。

(2)正确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土地流转必须坚持依法有偿自愿原则,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和流转主体地位,以实施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为重点,全面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工作制度、工作机制和工作规程,确保流转规范有序;以建立流转组织和网络为平台,逐步完善和加强土地流转信息提供、法律政策咨询、流转价格评估、合同签订指导、利益关系协调等服务,优化流转外部环境,不断健全流转市场。流转土地中做到“三不变”,即不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不改变土地二轮承包期,不改变农民承包权。明确农户是土地承包和流转的主体,不强迫农民流转,流转的期限、方式、价格等由农民自主决定,并建议受让方和农户充分考虑土地增值效益和农户长远利益,商定分时段价格。受让方雇请工作人员时,优先雇佣参与流转农民。

(3)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引导土地流转是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和途径,但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在具体工作中,要因地制宜,尝试多种流转形式,使土地流转由过去的以转包为主向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等多种形式转变。同时,积极引导并鼓励土地经营权向种植能手、大户和龙头企业流转,形成规模经营优势。

(4)及时有效调处土地承包及流转纠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律的制定,规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调解和仲裁的原则、方式和程序,对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巩固家庭承包经营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仲裁涉及到《农村土地承包法》、《合同法》、《物权法》等多部法律知识,涉及到农户的切身利益,调处难度较大。村委主任处在农村第一线,经常会有纠纷需要调解。因此,必须熟悉这些法律,特别是农村土地承包法和调解仲裁法,要认真加以学习和领会,做到心中有数,依法依规。要正确处理好法律政策与乡规村规民约的关系。乡规村规民约不能违背法律法规。

(三)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拓宽农民增收空间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它是广大农民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以从事同类专业生产经营的农民为主本,以产品、资金、信息、技术为纽带,自主兴办,自愿参加,自我受益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它顺应了农业产业化,农村市场化、农民组织化的潮流,揭示了农业服务体系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并且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是推进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一支新生力量。

1、充分认识合作社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于2007年7月1日起施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分别视察合作社并给予充分肯定。大力发展合作社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部署。省委省政府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建设从2009年起纳入为民办实事考核内容,目的是将指导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由部门行为变成各级党委、政府的行为,强力推进这项事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共同富强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其突出表现为五个方面:①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中施展本领,逐步成为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重要组织资源;②在连接农产品产销中崭露头角,逐步成长“农资下乡,农产品进城”的重要桥梁纽带;③在传播市场信息,传导实用技术中大显身手,逐步成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摇蓝;④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中初露锋芒,逐步成为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生力军;⑤在改变乡风习俗中传帮促带,逐步成为推动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重要组织载体。

2、加大发展,规范运作

篇8:农村管理论文

一、确定合同管理原则

1. 鉴证备案

要以文件形式规定, 村 (组) 级组织在发包、转让、租赁所有集体资产或签订劳务、工程合同时必须签订经济合同, 并到乡镇农经站鉴证备案。

2. 按程序办事

合同签订前, 村委会 (村集体经济组织) 须召开村民大会 (村集体经济组织大会) 或村民代表大会, 公布发包方案并于7天后公开竞标。中标者和村主任要及时到乡镇农经站签合同并鉴证。每份合同都要有村主任签字并加盖公章、民主理财小组签字, 资产归村民组所有的要有组长签字。合同一式4份。村委会1份、村民组1份、承包方1份、农经站1份。如是林业合同, 则一式6份 (含林业站1份、区林业局1份) 。

3. 实地考察, 统筹兼顾

农经站站长在合同签订、鉴证前要与合同双方当事人、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村民组长一起到现场察看合同与实际是否相符, 还要与其他部门充分沟通, 把诸如城镇开发建设、农建、造林、防汛、交通、水土保持等因素加以考虑, 使合同内容更趋科学、合理、完善。

4. 严格审批

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 (简称农经部门) 要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印制各类合同用纸, 规范合同条款用语并统一发放各类合同文书, 严格审查合同的具体内容。

二、抓宣传、搞培训, 使合同管理工作深入人心

为使村组干部加深认识合同管理工作重要性,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农经部门要与其他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举办培训班。培训对象主要是乡镇农经人员、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农业副主任、会计、村民理财监督小组成员、村民组长。培训内容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化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法》《辽宁省农村集体资产条例》《辽宁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等法律法规, 以及乡镇为加强合同管理自制的如《关于规范合同管理的决定》《关于加强村组财务管理和合同管理的决定》《关于规范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的决定》《关于民主理财有关事宜的意见》《关于加强三资管理的决定》等。培训后, 村支部书记要在村党员例会上对会议内容向全体党员进行传达、讲解和贯彻。农经站长及其他干部在村民代表会 (集体经济组织代表会) 或其他会议上要向村民介绍合同管理方面知识, 强调签合同 (契约) 、鉴证的重要性。组织各村订阅《农村财务管理》等刊物, 使广大村干部尤其是村会计通过自学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使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 乡镇农经站是农村集体三资的主管部门, 是农村各业承包合同管理的主管部门。

三、采取多种手段强化村级合同监管工作

上一篇:邮政储蓄银行信用贷款下一篇:厦大汉语国际教育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