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新农村社区的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以都江堰鹤鸣村为例

摘要: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带来的社会结构变迁,农村内部组织的缺失、国家权力的收缩、经济空间的重构和农民多元需求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已经很难有效发挥作用。随着新农村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新农村社区成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新单元,在极大改善农民住居条件的同时,使如何适应性地创新社会管理,从而有效保障社区秩序、满足民众需求,实现社区硬件与软件的双重改善,推动新农村社区的全面进步成为新的课题。本研究以都江堰市鹤鸣村为例,通过村社干部访谈和95户居民调查,并结合相关资料,从社区组织、环境卫生、社会治安、医疗养老、婚丧事务、流动人口等方面,对其社会管理的资源、空间、制度、组织创新方式进行了总结,将其社会管理创新的手段概括为:通过资源整合创造社区发展的条件,通过科学规划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通过制度创新调动居民的参与性,通过社区组织建设实现自我服务,通过把握居民需求提升社会管理效果。同时通过文献的收集整理,对美国、新加坡、日本所属的社区自治、政府主导、混合管理的社区治理模式进行了总结对比;对绵阳、潍坊、武汉在社区社会管理中的管理方式、空间结构、组织体系创新进行了介绍;对农村社区现存的市场外包、自我服务和村委会管理三种社会管理方式进行了分析。最后,在结合调研情况、借鉴国内外经验、适应未来农村社区三种走向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手段和方法:第一,根据经济、地理、文化形态,因地制宜的选择服务外包和自我服务的社会管理方式;第二,根据新农村社区的人口、经济重心和辐射范围,适当打破行政界线重新建立社会管理的空间体制;第三,广泛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实现社区组织的重建和功能分离;第四,建立起“国家、社会、社区”三位一体的新农村社会管理新架构。

关键词:新农村社区;社会管理;社区组织;空间重构

学科专业: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农村社区的概念及特征

1.2.2 农村社会管理的历史变迁

1.2.3 新农村社区的社会管理创新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社区管理与社会管理

2.1.2 新农村社区的社会管理

2.1.3 模式与机制创新

2.2 理论基础

2.2.1 社区建设理论

2.2.2 乡村变迁理论

2.2.3 参与式发展理论

3 新农村社区的社会管理创新——以都江堰鹤鸣村为例

3.1 问卷设计与调查

3.2 鹤鸣村基本情况

3.3 鹤鸣新村社区概况

3.4 鹤鸣社区社会管理内容

3.4.1 社区环境方面

3.4.2 公共服务方面

3.4.3 管理事务方面

3.4.4 民主参与方面

3.5 调研结论、问题与启示

3.5.1 创新手段

3.5.2 当前问题

3.5.3 经验启示

4 国内外社区建设与社会管理的经验借鉴

4.1 国外社区治理模式

4.1.1 美国:社区自治模式

4.1.2 新加坡:政府主导模式

4.1.3 日本:混合管理模式

4. 1.4 总结分析

4.2 国内创新典型案例

4.2.1 管理方式创新—绵阳“五零工作法”

4.2.2 空间结构创新—潍坊“多村一社区”

4.2.3 组织体系创新—武汉“三位一体”结构

4.3 农村社会管理的主要类型

4.3.1 市场型—社区管理服务外包

4.3.2 自治型—农民与社区再组织

4.3.3 传统型—村委会的权威作用

4.3.4 总结分析

4.4 结论与经验

5 新农村社区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对策建议

5.1 创新原则

5.1.1 参与原则

5.1.2 差异原则

5.1.3 经济原则

5.2 创新目标

5.2.1 优化社区服务

5.2.2 保持社区秩序

5.2.3 促进社区发展

5.3 创新手段

5.3.1 因地制宜选择新农村社会管理方式

5.3.2 实现新农村社区组织网络有效重构

5.3.3 调整新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空间结构

5.3.4 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参与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致谢

上一篇:示范区构建生态经济论文提纲下一篇:大数据互联网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