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研调研报告

2024-05-24

大调研调研报告(精选6篇)

篇1:大调研调研报告

“大调研、大走访”调研报告

根据省、市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乡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深入各自联系点或基层单位进行调研,蹲住时间不少于4天,广泛听取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的要求,我按照乡领导干部“大调研、大走访”活动要求和安排,我于3月17-20日在马家庄乡南窑村蹲点调研。在近4天的实地调研中,通过谈心交流、民情恳谈、召开意见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对南窑村的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和普通群众等各个层面人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接触、交流,获益匪浅,感触良多,并由此进一步加深了对我乡农村建设工作的思考。

一、南窑村基本情况

马家庄乡南窑村,位于乡政府马家庄西南1.5公里处,位于武安市西南方向,距离市区26公里。本村,村北“老牛山”、村东“九龙山”、村南“遇虎岺”想环绕。接连邻村,北于北窑、宋家井,东于没梁殿、山根,南于没口峪、王庄,西于前龙相接,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相当薄弱,没有固定收入来源。村基层组织健全,机构精干。该村党支部和村委员会运转基本正常,“两委会”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此外,该村在农业与人口普查、计划生育、基层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南窑村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中,我发现南窑村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有些还带有一定的

普遍性,可谓是我乡农村建设中困难和问题的一个缩影。

(一)集体经济问题。由于没有村级企业等原因,村集体经济相当薄弱,且收入来源不稳定。村干部和村民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希望通过多种途径发展集体经济。

(二)多重因素制约村民发家致富。主要表现首先是村民想致富,但没有规划。村民更多的还是依靠传统的农业种植,缺乏挖掘行之有效的致富之路。其次是有了规划,但缺少资金和技术支持。第三是经营风险难防范。传统农业种植和深加工对自然风险有不可控性。

(三)由于技术问题和资金的缺乏,村内养殖户基本上都是圈养。规模小,有时销售不顺畅。养殖业也对农村的环境卫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四)由于技术问题,村上种植核桃树成活率不高,果实品质不佳,销售渠道困难。

(五)由于机车碾压和雨水冲刷加之地形问题,村内部分道路损坏,急需修补。

(六)村内年轻人长期外出务工,致使空巢现象严重。老人日常生活不变,缺乏关爱。

(七)是党员作用难以发挥。党员达到高中以上学历的也不多,村级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文化水平偏低,作用发挥不明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农村党员队伍中也产生了多元化影响,有的党员因思想境界不高不起作用,有的党员因年龄偏大、能力不强起不了作用,有的党员因长期外出失去了作用,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得不到

有效发挥。

三、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一)解放村民思想,拓展多种经济发展领域。一是抓好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和引导,重点解决村民观念、信心、方向、目标、措施等问题,以真正唤起村民发展经济的热情。二是用好用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鼓励基层干部带头致富。

(二)加强村两班子建设,健全村级各类组织,加强村干部的教育培训。要配好配强村两委,村党支部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把握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村两委要站在对村民负责的高度,一切从村民的利益出发,一心为村民服务;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对村团支部、妇代会、民兵连、老人协会等村级配套组织班子进行充实,专门成立调解、治保巡逻等委员会,为村级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三)加强组织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重点是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搞好规范化管理和档次升级,严格定时定点办公制度和村级财务管理。同时搞好党员的管理和科技培训,做好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带领农民致富,为全村发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形成动力。二是搞好文化建设。利用农闲时间,组织村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致富技术,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化。三是加强村级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村庄整治、村干部的培养和选拔问题的解决,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篇2:大调研调研报告

——万名干部大调研调研报告

按照《关于在全市开展万名干部大调研的工作方案》的要求以及上级安排和我院实际情况,本着“深入基层、外出交流学习等方式开展调查研究,思考影响学院快速科学发展的问题并解决突出问题,完善学院办学机制,推动学院在山西新的发展机遇面前实现新发展”的宗旨,学院高度重视此次调研工作并认真积极安排部署此次调研工作,经过认真研究,梳理出我院存在的主要问题,本人按照安排要求积极落实。

一、调研背景:

1、万名干部大调研。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重要指示,进一步认清形势、找准问题,坚定不移地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谋划做好明年工作,同时推动各级干部作风转变,市委决定组织开展万名干部大调研活动。

2、高职发展进入新时代。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对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给出了清晰的定位。教育部正式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提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强院校办学活力、加强技术技能积累、完善质量保障机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等五大行动,强化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开启了我国高职教育整体质量提升的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跨过规模扩张的历史阶段,开启了以强化内涵建设为主要任务的新征程。

3、学院发展站在新起点。当前,面对党的十九大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面对山西经济转型的新局面,面对省委省政府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的支柱产业、建设与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地位相适应的文化旅游强省的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作为山西建立最早旅游类特色最鲜明的专业院校,学院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

二、调研过程:

在这一阶段的调研过程中,本人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通过研究中央、省市文件、讲话精神加强理论学习,外出学习交流,下基层走系部,座谈研讨,接待上级领导调研等认真听声音、找差距、想办法、总结经验、制定措施。

1、外出学习调研:对标全国一流旅游院校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习;赴桂林、西安参加旅游系统专题研讨会;赴兄弟院校山西省金融职业学院与山西省交通学院交流学习。

2、基层调研:下各系部与师生交流座谈、问卷调查、听取汇报;召开学院教学科研管理专题研讨会;参加太原市委倡议太原市教育系统“时代新人标准”座谈会。

3、理论学习研究: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学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楼阳生省长关于山西旅游的讲话精神。学懂弄通理论促进学院教育工作稳步推进,思索怎么把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办好。

4、接待领导调研:通过筹备、参加张复明副省长和省旅发委盛佃清主任以及市纪委李吉山书记来院调研,讲问题、听政策、明形势。

三、调研思考问题及分析

作为开办旅游职业教育最早的院校,经过一代又一代太旅院人的努力,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已发展成为一所有一定办学实力和影响力的专科层次旅游类高职院校。到“十二五”末,学院占地375亩,总建筑面积12、6万余平米,设施设备总值3486.06万元,馆藏图书32万册,电子图书12GB。学院建有多媒体教室128个,计算机教室12个。目前,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5268名,教职员工352人,其中专任教师200人,专业教师110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到专任教师总数的58%,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占到专任教师的32%;生师比为15.93:1。

学院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不断深化,队伍建设和科研工作不断推进,实训实习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对外交流合作渠道不断拓宽,社会服务形式不断丰富。近年来,学院承办了亚太旅游教育与管理华鼎国际论坛和全国第五届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今年导游专业获评国家级示范专业,国际金钥匙学院落户我院。由此,学院的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全国旅游院校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学院已成为中国旅游协会教育分会常务理事单位,山西省高职高专示范校,山西省旅游、餐饮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山西省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同时是山西省中职旅游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基地,连续多年承担全国中职旅游骨干教师培训任务。但是对照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照解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期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照适应山西地方经济转型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对照建设让人民满意大学的要求,对照建设旅游特色鲜明的全国一流的高职院校的目标,学院尚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学院基础设施条件还不能满足学院快速、科学发展的需求。

从整体上看,学院加快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但由于学院原有的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薄弱,学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自搬迁入新校区以来,学院没有进行过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欠账较多。生均的占地面积、室内体育场所、学生食堂宿舍不足,学院基础设施陈旧,信息化建设滞后,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亟待改善。

2、基于市场需求和岗位需求对接的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以及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深化。

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国家级课程与专业不多,为山西地方主导产业提供人才支撑的专业不多,为山西文旅产业提供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数量不多,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深度融入山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足,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影响力还有很大进步空间。办学实力尚需进一步增强。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的问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党的十九大上,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与期望。当前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尚未与山西经济转型、文旅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具体表现在学院与企业合作数量不多,有全国性、国际声誉的大企业较少。

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管理办法、评价机制等与山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还不够紧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还不够深入,配套的管理制度也还需要健全完善。人才培养缺乏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实训工作还有很大拓展余地。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发展步伐,尤其是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旅游产业诉求多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个别专业设置落后于时代发展,亟需更新换代。此外,与山西省以及太原市相关企业合作有待加强,承担地方科研项目、院校与地方企业合作开展实习总体量仍偏少,教师服务山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教职工队伍、干部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升格”为高职院校以来,学院大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把引进、培养、激励优秀双师型人才作为实现学院快速发展最为关键的战略任务来抓。但是,作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第一要素的师资队伍建设距离特色鲜明的旅游类全国一流院校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成为制约学校新一轮跨越发展的瓶颈。一是师资队伍数量总体不足,现有专任教师数量,还不能满足学院5200多人规模以及打造全国一流旅游院校的要求;二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改善;三是缺乏国家级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重要工作,因缺乏高素质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成效不显著,专业梯队、教学团队仍需进一步强化发展;四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科研能力、业务水平、创新实践能力、服务山西地方经济社会能力等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4、收入分配机制需要进一步改革优化,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学院缺乏规范健全的绩效管理制度。目前绩效考核制度用于考核的程序、标准,方法不系统不完备。绩效考评目标模糊,缺乏相应的责任机制。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不能达到有效的绩效管理目标。针对职能部门来说,主要是以出勤率,针对教学部门来说,主要以上课数量为标准制定了比较单一的考核方法,较少涉及别的方面考核,因此考核结果的评价和激励达不到预期的激励效果。

学院内部管理体系需要调整。面对学院争当全国一流旅游院校的目标,结合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趋势,学院上下都意识到并普遍关心职能部门增设、职权清晰、简政放权、部分行政和财务权力下放等内部管理问题。学院必须加大内部管理改革,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5、办学特色需进一步彰显。

创新发展理念和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意识等方面亟待提升。我院升格为高职十多年,学院考虑规模发展多、考虑创新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少。旅游服务意识不强,还不能较好地以就业为导向,体现人才特色;学院旅游类科研机构设置较少,不利于学院科研工作的开展以及不利于产教融合工作的推进;旅游特色优势不鲜明和核心竞争力不明显,与全国一流旅游高职院校尚有较大差距。学院校企合作机制不够健全;学院自身创新力不强,创新开发师资较少,服务企业员工培训政策支持、自身能力不够,不能吸引企业;人才培养囿于传统模式,缺乏创新;专业体系设置缺乏导向。

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创意工作室等创新创意实践平台建设都有待加强,与学院优势学科专业结合不足,学生校内实践创新平台的搭建工作还有较大余地。学生实习、实践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校园文化建设与一流水平的职业院校仍有差距。经过近年来大力建设,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相比全国、全省一流职业院校的文化建设,我院仍需要加大投入、加强建设,争取树立省级乃至国家级的文化品牌。

本人对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认为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从客观上讲,一是学院尽管具有30余年的建校历史,但办高等职业教育历史至今不过就是13年时间。而且南校、北校长期分开办学,职能部门与教学系部之间协调沟通存在一些问题。学院办学基础仍很薄弱,学科专业建设、创新服务能力的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专业特色的形成都需要有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要有一个积淀的过程。二是办学经费不足的影响。专项经费少、学费收入不高,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改善办学条件达到省级示范校标准,致使学校办学经费十分紧张,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投入、人才引进和教师教学科研积极性。

从主观上讲,学院院系两级领导班子推进协调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的水平有待提高。一是思想上的问题。能否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习总书记视察山西讲话精神、楼省长在旅发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切实落实到位。部分党员干部之中还存在一些思想上的问题:有的领导干部怕困难;有的躲清闲;有的事业谈得少、利益谈得多。二是能力上的问题。有的学习能力不够强,对于一些新思想新观点新政策新形势了解不及时、掌握不够深、理解不够透,无法入脑入心;有的把握机遇的敏锐性不够强,错过好的政策机遇,失去好的发展机遇;有的工作能力不够全,在驾驭发展能力、推进创新发展、构建和谐校园能力等方面,党员干部贯彻能力和执行能力有待加强。另外,学院现有管理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充分调动各基层单位和教职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院的办学活力。

以上只是本人对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初步认识,本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作进一步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促进学院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1、借“二青会”东风,校园基础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青会”排球馆暨太原旅游职业学院体育馆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学院宿舍楼、第二食堂、实训楼、教学楼的新项目招标建设工作稳步有序开展中,学院整体绿化等环境改造工作规划中; “互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全面升级改造教室多媒体的基础上,健全管理和维修制度;在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网络提速的前提下,加快校园“一卡通”普及并努力扩大覆盖范围,加快建设并运行办公“OA”系统,完善教务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深化管理信息化工作。展望2019年的学院校容校貌、基础建设,将会全面提升。

在 “学院2017年十件实事”实施基础上,研究制定2018年工作重点和研究确定提升后勤服务水平造福师生的举措。

2、以国际金钥匙学院太原分院为典范,加强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办学;紧紧明确“优势专业做强,新兴专业与市场紧密对接,落后专业淘汰”的认识。

在与国际金钥匙学院合作基础上,继续推进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努力把国际金钥匙学院太原地区中心分院的核心地位发挥出来,打造学院酒店服务管理类专业的国际化水准,在国家级专业导游专业的对照下,把酒店管理服务专业做强,争取成为学院第二个国家级专业;通过与深圳腾邦商学院合作,努力把经济发展与改革前沿窗口深圳的经验带入太原旅游职业学院。

树立理实一体、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的适应市场的人才培养目标。

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构建与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在对学院现有专业进行重新论证的基础上,合理调整专业布局,围绕山西服务业发展开发和储备新兴专业,进一步凝练并彰显专业特色,力争再建设一批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申请设置符合时代发展的新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西面点工艺、网络营销,逐步增设适应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全域旅游和旅游电商等新业态人才需求的专业。

通过国际化办学与合作,打开全球化旅游视野。继续推进“中德班”、发展中加、中韩、中菲、中俄等国际合作办学。不断加强与国外优秀院校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良好国际形势下,提升学院专业化、国际化办学水平,以文化包容的姿态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让职业教育院校真正成为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大国工匠”培育基地,让职业院校的学生低进高出。

3、加强教职工、干部队伍建设,强化一流人才支撑。

深化“行业专家、院校名师引领”战略,继续推进国家级导游大师工作室相关工作;按照《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方案(2017-2020)》文件精神,增强专业教师、骨干教师境内外学习培训、下企业力度;调整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引进优惠政策,修订《中级职称评定办法》,完善《绩效考核方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举办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培训班和骨干教师培训班,青年教师研修班要强化教学、教师基本功训练;继续办好“汾东讲堂”,打造学术交流研讨品牌。

加强理论学习,学得准、做得实、有创新,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增强干部党性;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以此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高职教育方面的理论学习,提升干部专业水平;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健全用人制度,选优配强中层干部队伍;坚持和完善教育培训体系,着力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担当重任、素质优良的年轻后备干部队伍。

4、改革内部制度,增强学院活力。

改革完善配套绩效管理制度,调动学院教职员工积极性;通过全员聘任上岗制度,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通过新增设机构和职能确定推进、改善人员配置,进一步明确职责,优化管理流程,理顺管理机制,同时增强职能部门与教学单位的协调问题;深化财务管理改革,既便捷又高效;深化资产管理改革,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完善“13710”制度实施机制,努力提升工作效率;建立健全干部监督制度,强化党建考核,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5、抢抓机遇,创新思路,形成鲜明的旅游高职的办学特色。

深入开展旅游研究,强化学院科研能力、突出理实一体化。

深入学习研究总书记视察山西的讲话、楼阳生省长在山西旅发大会上的讲话,以及山西省委省政府经济转型的远景规划,在学院现有专业资源基础上,大力发展相关专业建设及相关文旅资源研究、实践、合作等深化工作。围绕山西旅游资源开展相关旅游专业建设和研究;学院目前正在筹备建设“研学旅游研究中心”“山西古村落研究中心”等;深挖山西传统特色,利用好山西独到的文旅资源禀赋,紧紧围绕“黄河之魂在山西,长城博览在山西,大美太行在山西”深化相关工作。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把学院德育建设与旅游红色文化紧密结合。

紧紧围绕中央关于“深入挖掘昂扬向上的红色文化”的指示和省委、省政府相关决策部署,结合《山西省“十三五”红色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规划》精神,筹建红色文化实训基地。既着眼于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训场所,又着眼于协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去开展这个项目,不仅要把它建成一个红色旅游实训基地,更要把它变成全市乃至全省开展思政教育、弘扬红色文化的实实在在的阵地。

拓展社会服务新形式。

依托旅游专业院校资源,进一步延伸学院作为高等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作为山西省开办旅游教育最早的院校,我们义不容辞地要按照教育部关于“研学旅行”的政策做好研学辅导师培训、省市旅游专门人才培训等各项培训工作,通过系列化的培训,推动地方研学旅行“专业起步,扎实起跑”;还要创新社会服务思路,同时丰富学生实习实践形式,提高实习实践质量,研究“短假期学生实习实践”活动。学院还要进一步科学设计、开发研学课程并组织活动,为促进全省研学旅行的规范化、标准化服务,打造省市研学旅行服务品牌做好服务,进而全面服务山西转型发展大局、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和谐文明校园。

篇3:做好大调研辨清新常态

结构优化 调整是破解难题的根本

结构优化调研组分两路出发,重点就区域结构与产业转移、原料结构、纺织业服务延伸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研。调研组了解到,凡是良性发展的企业和地区,无一不是以调整为抓手应对竞争,从而更优更强。

3月9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带队的调研组来到江西九江市,深入纺织企业,重点就行业运行、企业发展情况以及区域结构调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

王天凯一行先后与江西华孚色纺有限公司、瑞昌鸿达纺织有限公司、九江恒生化纤有限公司、江西德鑫纺织有限公司、德安塑丽龙纺织有限公司、江西锦兴纺织有限公司以及鸭鸭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谈。

王天凯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纺织行业的区域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也将进入一个新常态。在此背景下,区域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各方面的要素正在发生重要的转变,单纯靠成本吸引的转移优势现在已经逐步减弱,原有的模式已不能适应目前的发展需求。因此,区域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需要寻求新的突破口和新的方式,要深入探讨行业市场发展与产业格局的结合点,要准确判断区域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的发展前景,深入挖掘出产业发展的潜力,促使江西纺织产业的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据了解,该小组还将于近期赶赴新疆,调研当地纺织行业发展情况。

3月8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一行则前往浙江桐乡、海宁、许村、诸暨、义乌等地,对当地化纤、针织、家纺企业及产业集群地进行调研。调研显示,凡是良性发展的企业和地区,无一不是以调整为抓手应对竞争,从而更优更强。

近两年,当不少化纤企业受到行业阶段性产能过剩的困扰时,新凤鸣集团近三年投资却超过40亿元,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聚酯装置和纺丝、自络、包装自动化生产线。集团董事长庄奎龙用一组数字反映了企业发展现状:2014年,公司纺丝能力增长45%,完成产量179万吨,产销率100%,实现利润3.6亿元,纳税3亿元。

桐昆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涤纶长丝生产企业,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许金祥称,公司近几年通过持续不断的结构调整和“机器换人”,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国家纳税超过61亿元。

海宁经编产业园近几年依靠政府引导,以“服务业创新发展”为调整方向,加快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上融入海宁服务业“一带十区”的发展战略,推动了经编产业升级。

许村镇政府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规范许村家纺产业集聚化能力,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合力发展,拆掉400万平方米的违建厂房,规范当地产业发展环境。

针对调研中反映出的问题,高勇称,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调整的思路一定要清晰。化纤工业要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绝对不是简单地淘汰过剩产能,而是坚定不移地淘汰落后产能。对装备水平高、耗能少、用工少、品质优的先进产能还要鼓励投资。海宁马桥经编和许村家纺的发展经验和调整思路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示范效应,可向全国推广。

创新驱动 向科技创新要效益、要成果

以创新驱动为主题的调研组共分为4路展开调研,分别为智能制造与协同创新、两化融合、品牌建设与供应链优化和管理创新与人才建设。调研组了解到,科技创新、品牌建设、人才建设等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点。

3月9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带队的调研小组,以“科技创新——智能制造与协同创新”为主题,赴山东省泰安市对山东康平纳集团、华兴纺织集团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鲁普奈特集团等8家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并组织地区企业进行座谈交流。通过走访,调研组发现,这些企业虽然身处不同的纺织产业领域,但他们成功的关键都是依靠科技创新。

华兴集团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唯一实现壳聚糖纤维及产业化应用的企业,依托纤维制造技术,企业延伸了产业链,从纤维延伸到了终端类,从纱线延伸到内衣、再到面膜乃至航空航天产品,通过技术创新,企业不断围绕壳聚糖纤维扩大产品外延。

山东康平纳集团在装备领域所取得的业绩则是业界有目共睹的,企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已经成为行业焦点。这是一个典型的科技创新案例,在长达十多年的转型之路上,企业通过与科研院所等机构的紧密合作,最终实现了成功转型。

当然,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经营状况欠佳的企业,他们在面对国内外需求低迷、要素成本上涨等重压之时,更加明确要依靠科技创新寻求突破。

3月8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一行就纺织行业两化融合情况,前往江苏无锡展开调研,深入企业了解运行情况,并组织企业进行座谈。

在座谈会上,红豆集团、无锡一棉、宏源纺机等10家单位的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两化融合的运用情况。据企业反馈,企业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运用都相继走过了很长的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红豆集团获得工信部颁发的第四批八家虚拟运营商牌照,成为首家获得此牌照的纺织企业。

调研组认为,工业化与信息化、智能化的结合是企业转型的重点。在向中高端方向发展的过程中,企业需要自身的转型,这来自于企业信息化的推进,以及两化融合水平的提升。

座谈会后,调研组还参观了红豆集团和吉姆兄弟(无锡)服装有限公司。截至记者发稿,调研组又奔赴浙江濮院,了解当地企业两化融合情况。

3月10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莉带队的品牌建设调研组来到江苏海门,参观了中国家纺博物馆及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并召开了专题座谈会。

会上,叠石桥海门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江永军介绍了叠石桥家纺产业的发展情况。家纺产业是海门叠石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支撑产业、主导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海门形成了以叠石桥市场为核心的家纺产业集群。江永军透露,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在2014年的整体运营较为平稳,叠石桥市场去年完成交易额553亿元。多年以来,叠石桥高度重视家纺品牌建设,截至目前,集群区企业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件、江苏省名牌产品11件、江苏省著名商标10件。

据了解,品牌建设调研组另一分队也赴福建、浙江就品牌建设情况展开了调研。

3月9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纪朝、纪委书记王久新带队的管理创新与人才建设调研组,在福建长乐与当地企业召开了座谈会。

座谈会气氛活跃,大部分企业普遍反映用工难,年后开工难、原材料成本及人工成本高企等实际问题给企业发展带来了诸多影响,但也有部分企业在用工方面有自己独到和领先的地方。据金源纺织董事长郑洪介绍,企业一直非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今年春节后企业开工率非常好,从正月初八到十五,开工率已达到90%以上。

随后,调研组走访了长乐市锦源纺织有限公司、长乐市新华源纺织有限公司等企业,了解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

责任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须规范发展

在浙江苍南县,调研组了解到,作为纺织行业内首家全国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试点基地,苍南通过开展节能技改,延伸产业链,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在废旧纺织品再利用方面取得了不小成绩。

3月9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文英带队的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调研组到达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围绕当地纺织行业资源综合利用及企业生存发展现状展开调研。

上午,调研组在苍南县天成纺织有限公司召开了座谈会。苍南县纺织企业积极发言,并提出企业用地和税收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苍南县经信局副局长蔡可评介绍:“针对纺织企业反映的这些问题,近年来,苍南县积极进行改革,坚持规范发展,加强园区建设,积极鼓励企业开展节能技改,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坚持拆违治乱,取得了不小成绩。今后,将继续增强力度推动苍南县纺织企业发展。”

徐文英指出,作为纺织行业内首家全国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试点基地,苍南近年来发展不容小觑。未来,苍南的纺织企业要充分运用优势,规范生产,做到原料来源清洁、生产过程清洁、规范厂房和设备、完善产业链、完善税收制度,助力企业进一步发展。

篇4: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关于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有关工作的要求,2018年3-4月份在全街道范围内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自全区“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工作开展以来,xx 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强化责任,从严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上级各项安排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街道及时召开“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工作推进会议,发放学习资料,深化研讨内容。组织所属各基层党委召开主题党日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学习配档表》和《党员个人学习计划表》。指导所有党员通过“灯塔-党建在线”信息化平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系列课程,确保在全街道兴起学习之风。

落实管理制度,深入开展调研。强化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定期议事制度、双向沟通双向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区域内党员主体作用,开展组团式调研。

坚持问题导向,深度改进提升。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乡村振兴战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主题进行专项调研。xx街道通过学习和调研取得的问题和宝贵经验,腾笼换鸟,开展专项行动,用新的发展理念推动街道经济发展。结合开展“攻坚奋斗当先锋、纪律作风严整治、服务环境创一流”活动,进一步激发出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激情和干劲,让“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工作真正惠之于民。

二、存在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贯彻落实上级政策和决策部署不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的党员干部没有深刻掌握其内涵,对其不了解,在推动产业振兴上,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对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不到位,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望不高。有的党支部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有的党员党性意识淡薄、组织观念淡化,不按规定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只要权利不要义务、只图待遇不愿奉献,导致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减弱。

(二)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较低。有的村党支部书记文化素质偏低,导致发展思想和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只有致富愿望但无致富思路,工作缺乏创造性,在服务上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上力不从心。农村干部趋于老龄化,部分农村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组织协调能力较差、法制观念淡薄、组织观念弱化等问题突出,很难承担起新时代、新常态下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任。

(三)基层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相对滞后。有的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不健全,不能及时进行更新和修订完善,可操作性不强。有的村虽然制定了各项制度,但在具体工作中不按制度办事,制度缺乏刚性约束力。在流动党员管理上,由于大批农民党员外出务工,流动性较大,导致党员集体活动难以开展、时间难以确定、人员难以到齐、思想难以沟通,党内生活制度基本上流于形式,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难以落实。

三、建议及对策

(一)提高政治站位,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加强政治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讲政治作为第一位的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维护总书记在党中央、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理想信念。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系统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新《党章》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做到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重点在“学思悟践”上下功夫,通过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初心”意识,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科学谋划工作、研究解决难题、推动工作落实的动力。严明党的纪律。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执行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党委决议决定,坚决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不断提高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水平,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新要求,坚决整治和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切实维护好党的清正廉洁形象。

篇5:大调研调研报告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并列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七大战略”。作为国家战略,它是关系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国家总布局,它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在XX镇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关系到全镇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镇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关系到全镇能否打赢脱贫攻坚战,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为此,根据XX镇实际,在全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工作思路和具体做法。

一、XX镇基本情况

XX镇位于XX河畔,距XX市区60余公里,幅员面积70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2个居民委员会,XX场因构溪河绕场而过素有“小保宁”之称。全镇有农业户6356户,农业人口25000余人,是传统的农业大镇,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籽,兼产林、桑、桐、果、杜仲。养殖生猪、家禽、蚕,现在主产生姜,是川北生姜第一镇。

二、工作思路及具体做法

(一)工作思路

全镇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XX市委以及XX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的同时,全力实施市委145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围绕新农村建设,积极做好乡村振兴战略衔接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镇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始终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工作思路。

(二)具体做法

1.重点依托资源优势,形成产业兴旺发展态势。XX镇在产业发展方面始终坚持走现代农业、规模农业、品牌农业之路,通过招引业主,培育大户,提升效益。如今全镇生姜年种植面积稳定在6000亩,毛叶山桐子种植面积6100亩,果药年种植面积6500亩,生猪年出栏稳定在5万头,四大亿元产业经济带已经给XX镇的种养殖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同时,在持续发展壮大“生猪、生姜、果药、山桐子”四大亿元产业带的基础上,围绕XX镇“竹根姜”“XX窖酒”“XX泡菜”三大特色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品牌产业。一是成功完成“XX竹根姜”国家地理地标产品的申报和认证工作,“XX竹根姜”正式走出四川,走向全国。二是“XX窖酒”“XX泡菜”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宣传下,年销量保持高速增长,XX镇的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广,品牌价值也越来越高,产业强镇的奋斗目标已基本实现。

2.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努力打造生态宜居小镇。近年来,XX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切实把环保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XX镇位于构溪河的上游,发展的定位是打造成“秦巴山区最具品味的山水田园生态小城镇”,山水田园追求的就是青山绿水,因此,在工作中,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命线”的理念,强化责任抓环保,突出重点抓整改,着眼长远建机制,坚决打好环境保护攻坚战,深入实施“蓝天

碧水

青山”工程,完成辖区扬尘治理和落后产能升级淘汰,推进全镇水环境、空气质量全面提高,实现了全镇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效益和谐统一。

3.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乡风文明建设卓有成效。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在龙吟山村、乐里庙村、华严寺村集中力量开展以“净化、绿化、美化”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突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组织贫困户积极开展

“六顺六净”大行动,引导村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积极创建省级“四好村”。

4.保经济、促发展,全面小康已愈来愈近。XX镇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坚持以促进镇域经济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为第一要务,保耕地、稳产量,全镇地方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9%,达到5.8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年增长11%,达到1.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年增长10%,达到17600元,粮食总产量达到2万吨,人均年占有达到800公斤,全面小康生活已近离我们愈来愈近。

三、乡村振兴发展的制约因素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找出乡村发展的差距所在,补齐短板,才能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才能逐个问题、逐个环节地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通过对制约农村农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了解,总的来说,我镇在乡村振兴上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发展环境不优。我镇在近年来通过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改善了基本农田较为集中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但还普遍存在着标准不高、质量不一、使用效益不大的问题,尤其是与高标准的、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基础设施还有较大的差距,规模经营、机械化施工都在我镇都存在较大困难,农业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2.教育与社会心理的影响,制约乡村发展。近几十年来,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是围绕“远离农村、远离农业”展开的,“不好好学习,就当农民”,是乡村家长、教师激励孩子学习动机的最有效口号。人们骨子里潜移默化的渗透着一种观念,没出息的的人才当农民,甚至只要和农业、农村有关的人与事都会“低人一等”,这样的说法虽然略显极端,但却是当前社会上的一种普遍观念。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

2019年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思路是,进一步加强扶持政策落实,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加强集群发展和特色产业建设。具体到XX镇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和重大原则,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强基层党员干部“三农”知识培训,使农村一线锻炼成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把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行业领头羊,充分发挥优秀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2.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201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整合各渠道培训资金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刻不容缓。针对当前我镇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中小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蓬勃兴起,鼓励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重点扶持解决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在发展中面临的融资难、担保难、融资贵等难题。

3.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全面小康之路。2018年是XX市脱贫攻坚决战全胜的关键之年,XX镇还有1个省定贫困村要退出,462户1143人今年内要减贫,时不我待。在下步工作中,全镇将坚持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坚持走产业扶贫之路。以各村的脱贫奔康产业园和全镇规划的1200余户的庭院经济为基础,在全镇强力推进畜禽养殖、生姜、果药、毛叶山桐子木本油料植物四大亿元产业带建设,以产业大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二是坚持以更有力的措施推进项目建设。对全镇所有脱贫攻坚项目落实了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并将工作进度分解到每个月,坚持“定时通报,双线督查,专项调度”的督导模式,保证了全镇项目建设措施到位,推进有力。三是坚持扶贫先扶智。通过进一步办好“农民夜校”,做好贫

篇6:大调研调研报告

工作调研报告

***卫生计生委

(2018年4月20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和有关工作部署安排,按照委党委要求,由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带队,一行三人组成调研组,于2018年4月10日到***,开展了健康扶贫工作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方法

从***随机抽取2个乡镇、2个村卫生室。实地查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系统数据管理、档案资料、便民惠民政策落实等健康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在所抽取的村随机访谈3名贫困患者,了解各项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座谈了解县级卫生计生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健康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二、基本情况

***现有贫困人口总数13120人,其中患病贫困人口4396人,分类救治措施落实3902人,占88.76%;大病应救治1524人,已救治1520人,占99.74%;慢病应签约822人,已签约819人,占99.64%;重病兜底人数1人。辖区内共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5处,乡镇级医疗卫生机构12处,已全部落实门诊“两免两减半”、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报销等便民惠民政策。辖区内共有行政村562个,村卫生室496个,未设立卫生室的行政村95个,按照村卫生室建设标准要求,由附近村卫生室覆盖服务。辖区内共有省级贫困村50个,市级贫困村41个,均合理规划设置标准化村卫生室,确保贫困村村都有卫生室服务。

东疏镇现有贫困人口总数1466人,其中患病贫困人口211人,分类救治措施落实211人,占100%;大病应救治127人,已救治127人,占100%;慢病应签约84人,已签约84人,占100%;重病兜底人数0人。辖区内有乡镇卫生院1处,已落实门诊“两免两减半”、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报销等便民惠民政策。辖区内共有49个行政村,村卫生室42个,未设立卫生室的行政村7个,按照村卫生室建设标准要求,由附近村卫生室覆盖服务。辖区内共有省级贫困村3个,市级贫困村3个,均合理规划设置标准化村卫生室,确保贫困村村都有卫生室服务。卫生院专技人员110人,健康扶贫专(兼)职人员2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8个;乡村医生89人,其中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助理、执业医师证书89人,平均年龄50岁。

泗店镇现有贫困人口总数786人,其中患病贫困人口233人,分类救治措施落实233人,占30%;大病应救治64人,已救治64人,占100%;慢病应签约169人,已签约169人,占100%;重病兜底人数0人。辖区内有乡镇卫生院1处,已落实门诊“两免两减半”、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报销等便民惠民政策,同时医院还是***精神卫生中心,承担全县精神患者的诊治、管理等工作。辖区内共有36个行政村,村卫生室29个,未设立卫生室的行政村7个,按照村卫生室建设标准要求,由附近村卫生室覆盖服务。辖区内共有省级贫困村3个,市级贫困村3个,均合理规划设置标准化村卫生室,确保贫困村村都有卫生室服务。卫生院专技人员138人,健康扶贫专(兼)职人员1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4个;乡村医生54人,其中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助理、执业医师证书9人,平均年龄45岁。

三、健康扶贫的主要做法

自开展健康扶贫工作以来,***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列为每年工作的重点,在抓实、抓细、抓长下功夫,健康扶贫工作得以扎实深入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强化工作保障,工作推进有力。***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党委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织,专人负责。每年都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的重点并认真加以落实。每年都进行至少2次的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健康扶贫工作能力。2018年,制定了***《全县健康扶贫攻坚三年(2018

年—2020

年)行动计划》,对今年的重点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安排。按照要求,在全系统开展健康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

(二)强化政策落实,惠民利民到位。一是贫困患者全部落实“八个一”工程。去年,***开展了全民健康大查体,将贫困人口作为重点人群、优先给予查体,不方便出门的贫困患者还上门查体,做到了应查尽查,每户一张查体反馈单。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了日常健康管理、随访服务。今年,将对去年查体中发现的患病人员以及65岁以上老年人等进行全面查体,目标人群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二是全面落实“两免两减半”政策。所有医疗单位全部设有健康扶贫门诊、病房,对所有的贫困患者治疗费用在结算时一并进行减免。同时该县自2016年开始就实施了“健康关爱”工程,各医疗卫生单位在政策之外对贫困患者再次进行优惠。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很多都是大幅度优惠。两年来(2016-2017年)累计减免优惠超过430余万元。调研的东疏镇中心卫生院在开展“健康关爱”工程中,将全部贫困人口、计生特殊家庭、低保户、五保户等人群全部纳入,患者出院时享受东疏镇健康关爱相关规定,居民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报销后剩余费用全部减免,并办理200元的起付线的减免手续,力度大,做法实,效果好。泗店镇卫生院对就诊的贫困患者实行兜底,贫困患者报销后,只需承担起伏线部分,其它由医院承担。

三是开展分类救治。按照所患疾病不同,采取了三级分治的办法。村医负责日常的健康管理、随访服务,乡镇卫生院负责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和重大疾病的社区康复等,县级医院重点对大病患者如肿瘤、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的救治,县内无法治疗的及时转至上级医院。去年以来,严格按照省市卫计委通知要求,扎实做好了先天性心脏病、尘肺、先天性唇腭裂、无耳患者等的摸底调查,并按照要求通知到每位患者,积极动员患者参与,及时接受上级的救助活动。

四是做好特惠保报销工作。去年实施贫困患者特惠保后,该县及时进行了安排部署,绝大部分住院患者得到了及时报销,大大减轻了贫困患者的就医负担。近期省市文件出台后,已转发给基层各单位组织学习,计划4月份开展一次专题培训。

(三)强化工作措施,工作基础扎实。一是做好基础数据的更新工作。开展大走访、大排查活动,对管理的贫困患者全部走访一遍,信息及时记录在档。按照国家、省市要求,每年对新增贫困患者开展入户走访核实工作。各单位组织工作人员逐一入户核对人员信息,与村委对接基本情况,掌握新增贫困家庭中患病人员的基本情况。新增人员基本信息情况及时录入省网、国网。

二是认真开展健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去年组织各单位成立健康扶贫工作核查小组,对所有4396名贫困患者基础信息进行了一次核查,对核查出的问题及时在省网系统进行更新。***卫计局党委组成6个督导组采取不打招呼,直接进村入户的方式到各单位进行督导,对督导发现的问题当场指出并要求限期整改。

三是开展健康促进和帮扶救助活动。每年坚持开展“健康十进”工程、“健康进万家、幸福伴我行”、“百名健康教育专家千场健康教育讲座活动”“党员志愿服务群众健康行动”以及红十字送温暖、计生特困家庭救助等各类公益服务活动,组织广大医务人员赶集市、进村居、入家门,为群众开展义诊咨询、计生国策和健康知识宣传、提供健康干预等提高贫困人群健康知识普及率。

四、存在问题

1.数据不同步。卫计系统的健康扶贫数据与政府部门的数据不能实现同步,存在一定差距,在具体工作中,基层的同志开展工作有难度。比如,某人可能在政府核实的过程中已经被清除,但是国网库里还存在,可能造成工作被动,甚至出现其他问题。

2.特惠保报销方面存在困难。目前各基层卫生单位都有贫困患者住院的情况,但是,特惠保工作进展较慢,有的乡镇尚未发放,有的乡镇政府已经发放,但是卫生院未及时接到通知。特别是“一站式”即时结算程序还没有到位,基层医疗单位工作压力较大。

3.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如东疏镇中心卫生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10人,包括临时招聘的医生、护士、医技及公共卫生人员。18个家庭医生团队只能配备一名医生,医生不能每次走访都能保证到位。由于院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团队成员在院内均有正常值班工作,入户走访只能牺牲个人休息时间进行。

4.乡镇卫生院负担较重。由于乡镇卫生院业务量、工作项目逐年增加,但是编制人员岗位不足,制约着卫生院人才引入,造成卫生院发展受限。政府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重视程度不够,突入资金较少,部分设施、基础建设落后,同时健康扶贫工作没有专项资金,实行“两免两减半”等惠民政策减免费用都是医院自行垫付,给医院带来更大压力,制约他们参与健康扶贫的积极性。

5.村卫生室问题突出。在健康扶贫工作中乡村医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乡村医生待遇、工作环境等原因,年轻的医护人员不愿意到乡村医生岗位工作,有的乡镇近十年没有新增乡医人员,且乡村医生普遍年龄过大,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退休离开,造成乡村医生逐年减少,断层,对健康扶贫工作开展影响较大。部分行政村无村卫生室,由临近村的村卫生室覆盖管理,因为乡村医生逐年减少,个别村卫生室已无乡村医生等原因,造成贫困患者看病就医可及性低,使卫生室贫困患者满意度不足。

6.政策知晓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因贫困患者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等原因,医护人员虽然经常去家里宣传,但仍有部分贫困患者不知道健康扶贫政策、做过哪些检查、家里的健康扶贫资料有什么作用,甚至出现不同时间到贫困患者家中采集信息时,贫困患者自述信息不同的现象。

7.入户工作开展有实际困难。入户走访时有些贫困患者不配合,入户走访主要是测血压、测血糖、健康体检及指导用药,有的贫困患者本身血压、血糖不高,自己感觉这些检查没用就不配合工作。有部分贫困患者认为入户走访就要给一些救助物品,对的入户查体有抵制情绪,要以实物走访宣传,才愿意配合。

8.个别患病贫困人口政策落实难。部分贫困患病在外地长期打工或居住,一年见不上一次面,但电话还能联系上,这部分人员很难进行面对面健康管理,在落实健康扶贫政策有很大难度。

9.电话考核评估制约考核评估总体评价。由于目前电信诈骗现象存在,群众对陌生号码的防范逐渐加强,造成电话考试评估时,出现呼叫转移为空号、正在通话或无法接听的现象,制约了考核评估总体评价。

10.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扶贫宣传氛围不足。存在乡镇卫生院健康扶贫宣传栏放置位置不醒目,宣传栏因时间过长被大风刮烂,没有即时更换或维修,医院宣传电子屏无健康扶贫内容等现象。

11.重性精神病患者报销比例降低。通过调研发现,从2月份起,人社部门政策调整,重性精神类疾病由原来的甲类疾病变为乙类疾病,基本医保报销比例、报销封顶线都有不同程度降低,为贫困重性精神病患者分类救治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五、原因分析

工作落实不到位关键在人。健康扶贫工作面向最基层的贫困人口,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关键就在基层医务人员。人员短缺造成服务不到位、不及时等现象。因此,要把基层医务人员补齐、补足才能更好的开展服务,落实措施。同时,一大部分从事健康扶贫工作的人员有临时思想,认为健康扶贫是阶段性工作,应付过去就行,造成工作不认真、不扎实。有的不重视工作能力的提升,只是简单的上行下效,没有结合区实际、贫困人口家庭实际去深入思考,有针对性采取措施,造成服务质量不高,没有解决贫困患者的实际需求。

六、意见建议

1.尽快实现基础数据政府部门和业务部门同步、一致,加快县乡村数据互联互通,为健康扶贫工作精准实施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和便利的工作条件。

2.协调市扶贫办、人社等部门,尽快实现“一站式”即时结算,强化贫困患者报销入口管理,减轻医疗单位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贫困患者报销权益落到实处。

3.提高各级政府对卫生计生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卫生计生事业的投入、资金支持,提高贫困患者看病就医可及性。

上一篇:父爱的优秀作文400字下一篇:赣州市中心城区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督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