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大班幼儿责任心的重要性

2024-04-27

培养大班幼儿责任心的重要性(精选8篇)

篇1:培养大班幼儿责任心的重要性

论文:

培养大班幼儿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大二班 许 珈

内容摘要:《纲要》中在对社会目标的制定中,有这样一条目标: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儿童完整人格的培养和个性的充分发展,不仅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观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势。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人真诚合作,也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

关键词:责任意识 培养习惯

一、幼儿责任意识的培养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怎样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生活,这是每一位大班幼儿家长都非常关心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从现在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意识是指在人在心理上责任意识是指在人在心理上具有努力完成别人交给的任务的意识或倾向性。一般说来,责任意识强的人工作、学习的目标意识也较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能积极主动地克服困难,实现预期目标。对于即将入学的学前儿童来说,树立一定的责任意识,可以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在心理上将学习和自由玩耍分开。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儿童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累。”显而易见,幼儿责任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二、现状分析及原因根源

1、在幼儿园里会经常听到家长们说:“老师忘记了拿幼儿画册,是我不好,早上忘拿了!”“老师今天忘带您让带的东西了,一会我给送来。”而边上的孩子,一脸无辜和气愤的样子,久而久之,孩子们如果忘记什么了,总是怪大人:“是妈妈忘记拿了!”“是爸爸没有给我。”“东西是奶奶放的。”等等,孩子们还会因此向大人发脾气,甚至哭闹。

2、再来分析我们的家长,平时能积极配合幼儿园帮助孩子完成一些收集、观察等任务的,他们的孩子在生活中做事情一贯是有始有终的,相反,还有一些家长对老师布置的任务是能拖就拖,应付了事,其实家长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相反之下他们的孩子做事总是丢三落四,碰到困难、偷懒,缺乏坚持性等等,由此可见,幼儿责任意识的强弱是受幼儿家庭环境影响的,家庭环境中家长的以身作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而由于独生子女家庭中,成人的宠爱是加倍的,许多孩子自己可以去做的事,家长都包办代替了。于是就出现了许多孩子缺乏责任意识的表现。

3、幼儿责任意识的培养,可以加强幼儿责任感,做事有时间观念,这些品质是保证幼儿将来学习做事取得效果的重要因素。责任意识能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培养做事的坚持性。责任意识强的幼儿,目标明确,碰到困难努力克服,做事有始有终,学习中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家园互动,具体措施

1、多种形式增进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责任的意义

教师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可见家园联系也是幼教工作的一个重点。怎样让家长们有效地配合教育,理解幼儿园日常“责任”的教育意义呢?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我们把本学期研究的具体目标及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在家长会上向家长告知,分析幼儿平时在园的一些实例,然后我们通过家长园地,让家长督促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和任务。

2、请有经验的家长介绍有效的教育方法,激发家长培养幼儿责任意识的自信心

如我们在每次主题活动中,会向幼儿提出一些需要准备的经验,收集的资料等,并在任务栏中告知家长这些任务的目的是什么等等,然后请家长配合,并将孩子在家的表现及效果告诉我们,活动中,由于及时的沟通,家长不仅了解了我们布置的任务目的是什么,许多家长还详细地告诉了我,他们是怎样鼓励孩子去完成

此项任务的。我们根据孩子完成任务的情况,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为不同的孩子和家庭提出进一步的建议。

3、制定计划,培养幼儿责任意识

通常幼儿对任务的完成比较被动,都是由成人要求什么,自己做什么,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因此引导幼儿制定计划,规范自己的责任意识,能根据目标主动完成相关任务是幼儿责任意识的进一步提高。利用计划制定来训练幼儿完成任务的能力是对幼儿能力的进一步培养。于是我根据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的一些情况,先和幼儿一起制定一些小的计划,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在计划的逐步完成中,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

4、及时沟通,适时评价,逐步强化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日常工作中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在家长面前表扬孩子在幼儿园进步了,什么地方很努力的时候,家长们通常很开心,而边上的孩子更开心,第二天的表现会更好。同样的道理,当家长在老师面前把孩子在家的糗事告诉老师,请老师做评判的时候,孩子总是恨不得钻到地洞里去,或者赶快逃走。由此可见,家园的及时沟通,适时评价可以帮助幼儿改正做事的反复性,强化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知道纲要》(试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之科学的世界观 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研究资料》

篇2:培养大班幼儿责任心的重要性

单位:江阴市澄江镇花园幼儿园 姓名:包秋霞 职称:小学一级 电话:88023390 [内容摘要] 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从幼儿的生活、学习、游戏等活动过程中,他们的种种表现并不令人乐观,自私、破坏、攻击、懒惰的心理状态及行为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这种种不良因素的存在给幼儿责任感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阻力,而对幼儿来说责任感的培养是幼儿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对学习充满热情的基点,对幼儿的终身学习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幼儿责任感的培养迫在眉睫,如何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呢? 在实践证明中,我觉得可以从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责任感意识和责任行为开始,通过家园双方携手共尽,步调一致地进行培养,让责任感意识真正内化为幼儿自觉执行的行为规范。[关键词] 幼儿、责任感、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左淑东曾说起她的学生大都在解放初期作过贡献,尽心尽责地干好自己的一份工作。可是在人生的历程中,却多多少少受到过一些不公平的对待,有的甚至遭受到非人的折磨。可尽管如此,他们尽忠报国的拳拳之心却从未改变过。当问询是什么力量支持他们的革命信仰和爱国之心时,左老毫不迟疑果断地说:“是责任感和使命感。而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必须从孩提时代开始,只有这样才能将责任、使命深植于孩子的心中,成为他们立业成材的支柱。”看看现在的孩子,他们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的小太阳。他们拥有比较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却没有同龄玩伴,缺乏和别人分享食物、玩具的愉快体验,缺乏与他人互帮互助的关爱之情,容易滋长不合群、自顾自、独占一切的思想感情,同情心和责任感往往显得比较薄弱。从生活、学习、游戏等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行为、态度等种种表现并不令人乐观,自私、破坏、攻击、懒惰的心理状态及行为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这种种不良因素的存在给幼儿责任感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阻力。而对幼儿来说,责任感的培养是个性发展的核心,对幼儿的终身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不少研究也表明,儿童阶段,尤其是幼儿阶段是责任感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孩子责任感的培养,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必要的一课。那么,如何给幼儿插上强有力的责任感之翅呢?我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一、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幼儿的责任感意识和责任行为的培养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没有责任心就不会有真正的工作。同时无论在生产上,无论在课堂上,无论在学校里,无论在混合小队里,都需要有责任心,这是很重要的。”但责任教育并不是孤立进行的,必须将其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1、从小事做起,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习惯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随处都可以发现,责任心缺乏已经成为儿童发展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在老师不经意的情况下,幼儿时常很难把握自己所应担当的责任行为。比如说有些小朋友看完图书,图书就随手一放,;午睡时,脱下的衣服乱成一团,随手一扔;区域的拼图经常七零八落,满地都是,却无人主动整理;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举不胜举,幼儿缺乏做事有条理,物归原位的好习惯。其实这些都是责任感缺乏的表现。因此,必须从小班开始,给幼儿树立规范,并持之以恒,使幼儿从小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好习惯,增强责任意识。因此在小班第一学期,我就重点加强了幼儿自理能力方面的培养,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如“叠衣服比赛”“怎样洗手”“我会自己穿衣服”等等,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将自己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另外,针对一些小班孩子做事有头无尾,马虎敷衍的现象,我加强了个别教育的力度,实施“鼓励赞赏+反复练习”的教育方式,引导幼儿认认真真地完成每一件事情;还要求幼儿一定要做完一件事后,才能再做另一件事情,学会有条理地安排事情。从日常生活中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情入手,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良好习惯,使幼儿逐渐形成初步的责任感。

2、用比赛和竞争的方法,激发孩子的责任意识

幼儿年龄小,由于受感知能力低、理解能力弱的限制,他们无法理解什么是责任感,怎么样做才算是有责任心,所以我设计了一些竞赛性的活动,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责任意识。比如:进入中班后,我们请幼儿自己做值日生,我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了“值日表”,按照“值日表”的安排,每天会轮到5-6名孩子,孩子们兴奋不已,可喜欢啦!他们积极帮助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如搬桌子、分调羹、检查洗手等,幼儿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责任意识也逐渐增强了。同时我们利用这一契机,组织每天的值日生比一比,由小朋友选出哪个值日生的“工作”不用老师提醒就能做得很好;评出的最负责的值日生就可以获得“小巧手”的称号。这样一来,孩子们对自己 “值日工作”的要求非常明确,责任心也大大提高了。记得在一次“种植角”的活动中,幼儿精心挑选了自己喜欢的容器,并加以装饰,给小种子营造了一个个美丽而温馨的家,有的幼儿种了大蒜、有的幼儿种了菜籽、土豆,种类十分丰富。开始时,我和孩子们就一起商量如何照顾小种子的方法,有的幼儿说:“天天给小种子浇水。”有的幼儿说:“要给种子施肥,给它喝牛奶。”有的幼儿说:“星期天要把种子带回家照 料。”在幼儿的讨论中,我发现孩子们如同照顾自己的小宝贝似的,丝毫不愿让小种子受到一点伤害。在孩子们激烈的讨论声中,出乎意料的是,他们都决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小种子的生长过程,我一下子拍手叫好,为他们的自信与爱心感到高兴与自豪。随即我抓住时机,附和道:“那我们就来比一比,谁的小种子第一个发芽,谁就是“种植大王”。话音刚落,孩子们宏亮的声音打破了周围的宁静,“好,咱们就来比一比!”这时,孩子们信心十足,明亮的眼睛中透出了他们的自信。一天天过去了,终于有一天,有一个孩子发现他的大蒜冒出了绿绿的嫩芽,他那兴奋劲至今还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我想,没等到种子发芽的孩子们一定很失落。可是令人感动的是,孩子们的责任心非但没有减弱,相反还大大增强了。他们有的将种子带回家照顾,有的将种子放到教室后阳台,经常去浇水,一有机会就跑去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还互相议论着,忙乎的不得了!过了几天看看没有动静,就会赶快跑过来问我们:“老师,你帮我看看,为什么我的大蒜还没有发芽呀?我每天都在给它浇水!”那副着急的样子真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由此可见,通过比赛的方法,孩子们的责任意识被充分激发了,而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学会了独立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真是一举两得,事半而功倍!在我的实践累积中,我也总结出了不同年龄段的几种比赛和竞争的方法,以激发孩子的责任意识:如小班幼儿可以开展“我是巧巧手”的活动,锻炼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习穿衣、叠毛巾、穿鞋等;中班幼儿可以开展“我是值日生”的活动,锻炼幼儿的为他人服务的能力,学习小组分碗筷、照顾花草等;大班幼儿则可以开展“我是能干的哥哥姐姐”的活动,在各种竞赛评比活动中,幼儿以自己的能力挑战同伴,挑战年级组的其他队员,锻炼了幼儿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也培养了幼儿的责任心。

3、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幼儿集体责任感的培养

集体责任感是一种道德情感,指热爱集体生活,热爱集体中的成员,自觉为集体尽义务、作贡献,关心并维护集体荣誉的情感和行为。它是一种积极而强大的道德力量,对幼儿个性、社会化以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大班阶段,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萌发他们的集体主义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性朝向适应社会的需求与选择,有助于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向发展,使他们将来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和义务感的社会成员。我们以培养幼儿对集体的关心和热爱为核心,将责任感的培养贯穿在幼儿日常活动中,使幼儿形成一种“以园为荣,班荣我荣,他乐我乐”的强烈责任感。平时,当看到同伴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自然流露出责任心并付之行动去帮助别人,使别人也能得到快乐。如:一个小朋友身体感到不适,出鼻血了,许多孩子会抢着去拿餐巾纸帮他擦拭干净,并体贴入微地扶着他的小手,让他到床上休息;偶偶看到小朋友摔倒了,孩子们会很温柔地问:‘摔疼了吗?’并能主动地帮助扶起。手工课上看到地上 星星点点的纸屑,他们会自觉地拣起,投放到垃圾桶中。在孩子悄无声息地为同伴、为集体付出爱的行动时,我们及时的给予表扬肯定,不断强化幼儿的集体意识,以点带面,鼓励更多的孩子向他们学习。久而久之,幼儿就明白了为集体、为同伴服务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比如在开学初,中班小朋友想出了用“橙汁瓶”做器械操的好办法,却为筹集不到相当数量的橙汁瓶而发愁,他们在幼儿园的拐角处张贴了许多关于收集橙汁瓶的宣传画。当我班小朋友知道这件事后,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热情参与到和中班弟弟妹妹一起收集“橙汁瓶”的活动中,有的孩子还很用心地问邻居要“橙汁瓶”,有的孩子则带动家人加入收集“橙汁瓶”的活动中。“收集橙汁瓶”的活动在众多热心人的帮助下,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观摩中班弟弟妹妹神气地做 “橙汁瓶”器械操,我班孩子个个笑逐颜开,从他们的笑容中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帮助别人的快乐,我想,他们在行动中也理解了“幼儿园是我家”的真正含义,感悟到了作为一个大班小朋友应该为“家”所承担的责任。从实践意义上真正加强了幼儿集体责任感的培养。

二、家园同步,共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1、让家长明确责任感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家庭教育重视与配合,直接关系到幼儿责任感培养的效果。如果家园双方步调不一,也就很难使幼儿责任感的形成成为幼儿自觉的行为意识。为使家园同步,取得应有的教育成效,我园举办了相应的家庭教育讲座,如陶雷 “我的孩子是神童”的讲座中,就强调了“幼儿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性,向大家介绍了一些如何培养幼儿责任感的方法,对老师的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我班还利用家长开放日,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园地,定期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宣传家庭培养幼儿责任感的重要性。并从身边汲取素材,罗列一些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不当现象,提醒家长引起重视,明确教育方向。以家教中常会有的疑惑问题切入,如:哪些事情是孩子他自己应该做的,当孩子做错事时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是诚实负责,还是欺骗隐瞒;是搪塞推脱,还是勇敢承担?针对以上问题,我与家长们积极互动,共同探讨,在“手拉手”栏目中展现出家长们的思想与理念,不同的思想与教育策略的碰撞,使家长们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也使家长们能积极地反省家庭教育的得失优劣,颇有成效。比如我们班中有个小朋友韬淘,平时做事总是丢三落四,对自己的事丝毫没有责任心。常常不是书本找不到了,就是老师要求收集的资料落在家了,于是不是请老师帮她找,或者就干脆把责任推到大人身上,“是妈妈没帮我放在书包里。”说话的口气也是理直气壮的。对于他的这个不良习惯,虽然进行了个别教育,却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经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才知道她在家也是如此。玩具不管好,等到要玩时到处找;自己喜欢的图书随处放,想看时就问妈妈:“你把我的书放哪里了?”父母见他很着急,由 于看书是爱学习的表现,常常主动帮他找书。孩子的这种做法其实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而父母却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危害,所以没有及时的加以引导。因而使韬韬的责任心时进时退,不能持之以恒。发现了问题的根源,因此,我利用了家长园地的“手拉手”栏目,针对这些缺乏责任感的幼儿,调动家长进行了策略与方法上的探讨,举例说说自己是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的。一段时间下来,韬韬的父母都说受益匪浅,明白了“对症下药”的道理,知道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妥,不能纵容孩子的不负责行为。后来,我们慢慢发现,韬韬丢三落四的现象越来越少,在家园联系手册上还能看到妈妈对韬韬做事有责任心的赞赏呢!现在,我班的韬韬不仅能自己整理自己的东西,而且还能主动帮助别人,就连老师布置的口头作业也能很及时的完成,真的让老师和父母感到很放心,很欣慰。通过这个案例,我也深深感受到,只要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能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培养幼儿责任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那么,家长就会积极参与,我们的教育目标也会随即实现。另外,对于一些缺乏责任感的小朋友,我还建议家长采取了其他一些做法,如让小班孩子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加强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中班孩子学习饲养小动物,自己准备第二天要求带的东西等,不断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孩子在升入大班后,家长还可以有意识地在社会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如安排孩子“参观福利院”,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做点事,带孩子参加居民区的卫生劳动、绿化活动等。在社会活动的实际锻炼中,让孩子逐渐感受到自我存在的社会价值,不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进行润物细无声的言传身教,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A·哈理斯指出:“父母的身体力行,所提供的外部经验,将永久不衰地记录在每个人的‘人格’磁带上,它在人生的过程中会自动播放这种具有贯穿人生始末的强大影响”。这说明,要想孩子有责任感,首先父母要有责任感,要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如果父母做事认真负责,并以之为习惯。那么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润物细无声的言传身教,孩子就会自动地模仿,成为强有力的教育力量,这比任何一种空洞的说教要有用得多。同时,家长与孩子之间要以平等的态度互相检查、督促、评价完成任务的情况,并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就可以养成孩子稳定的责任感。

3、积极开展有价值的亲子活动

责任感培养不仅仅体现在幼儿的活动中,也可以体现在亲子活动中。为了让幼儿能体会到与父母一起游戏的乐趣,同时也能理解自己在亲子合作中应该承担的任务。我班经常开展一些亲子活动。如“环保小制作”活动,幼儿与父母各分其责,互相合作,屏弃了包办代替的现象,使幼儿知道自己应该做的事,应该负的责任,而不做无用的“寄生虫”。长期以来,孩子们与父母之间的交流更多了,在与父母的商量合作中体现更多的是责任感,孩子有自己的思想,越来越清晰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与地位,突出了主体性,这也正是幼儿责任感的具体体现。

三、让责任感成为幼儿自觉执行的行为规范

幼儿责任感的培养具有多种途径: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对自己的过错负责、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在角色游戏中明确自己的身份,做所扮角色的事等等,都是极好的方法。当幼儿的责任感不断增强时,教师必须引导幼儿将责任感内化为幼儿自觉执行的行为规范。那么如何让幼儿的责任感成为幼儿自觉执行的行为规范呢?这必须遵守一个原则,“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家园配合,言传身教固然重要,但从我不但积累的实践证明,我觉得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更应该从小抓起,从幼儿建立初步的责任意识开始。记得刚入园的小班孩子,老师为了稳定他们哭闹的不良情绪,允许他们把喜欢的玩具带到幼儿园,还摆出了五花八门的漂亮积木。当他们津津有味地玩玩具时,沉浸在积木地搭建中,就象一只只幸福的小鸟。而在收玩具那一刻,我却时常看到“玩具玩到哪儿放到哪儿”的现象。老师阿姨往往就成了孩子们的“小尾巴”,到处帮他们整理收拾导。这就等于默许了孩子们乱扔乱放的不良行为,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习惯。家中的情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一来,也导致了他们惰性的滋长,扼杀了幼儿该有的责任心。为改变这一现状,我采取了以下措施,取得了明显地教育成效。其一,建立规则,玩具必须物归原位;其二,设计图标,学会看物品摆放的图标;其三,负责到人,自己玩的玩具必须自己负责。这样一来,孩子就变成了玩具的主人,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玩的东西,按照老师制定的规则去取放各种玩具。于是,孩子们慢慢地开始建立了责任意识,游戏过后,会试着按图标取放玩具、材料,尝试将玩具、材料物归原处地放好。一学期下来,孩子们收放物品的习惯明显好转,对自己的玩学具也有了责任感。破坏、缺少、遗漏现象很少,不仅遏制了资源浪费,还培养了幼儿做事有始有终,整洁有序的好习惯,责任感也明显增强了。从这个案例中,我深深地认识到,孩子的一切良好行为都受责任意识、责任规范的支配。日积月累,强烈的责任感也会使幼儿以主动、自觉的态度进行活动。其实,只要老师做个有心人,就能有针对性地培养班级中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在各种行为活动中提高责任意识,让责任感真正成为幼儿自觉执行的行为规范

篇3:谈大班幼儿能力的培养

一、充分利用评议时间,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幼儿树立自信的前提, 因此, 我们每周都会充分利用好“一周评议”时间, 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谈话评比活动, 让孩子们通过讨论, 以互评和自评的形式, 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同时采用个别鼓励与集体表扬等方式来帮助孩子形成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标准, 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 使其产生自豪感、荣誉感, 使幼儿开始重视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地位与形象。为了让评价标准更加形象具体化, 让孩子能更好的认识了解自己, 我们结合我园的幼儿日常行为十条规范制作了新的评比角, 在评比角中, 每名幼儿都有一个十色圆盘, 每种色彩对应一条规范。每周的评议, 会根据孩子们一周的表现, 以十条规范为标准, 通过幼儿的自评或者互评, 每个孩子的十色圆盘上都能增添一枚乃至多枚五角星。通过评议活动, 孩子们初步认识到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随着年龄的增长, 自己会越来越能干, 长处会越多, 短处会越少, 甚至将短处转变成长处。孩子们的自信也随着自我认识的不断加深而逐渐树立提高。

此外, 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比如我们让孩子轮流当升旗手, 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做老师的小助手, 与每个孩子说说悄悄话等, 一个学期下来, 很多孩子有了较大的变化, 原本被掩藏的优点也开始大放光彩, 让我们惊喜的发现, 原来我们的孩子都是那么的能干, 那么的优秀。

二、多途径多手段,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孩子参与活动往往从兴趣出发, 进入小学后, 仅从兴趣出发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有时难以奏效, 因此, 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入手, 将幼儿对任务的责任心催化为活动的动力是非常必要的。本学期, 我们延续了上学期的值日生制度, 孩子们轮流担任一周的值日生, 并以周末评选最佳值日生为推手, 激励幼儿认真负责地做好值日生工作。同时, 我们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 开辟了一块观察记录区, 以组为单位, 设计了“植物观察记录表”“气象观察记录”两份表格, 以轮流的形式, 每天由一位孩子负责记录。老师也随时了解孩子们完成任务的情况, 给予指导和评价。我们还尝试着培养一些能力强的幼儿担任体育器械管理员、图书管理员、自然角的管理员等。通过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持续稳定地开展活动, 孩子们的责任感明显增强, 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

三、积极开展游戏活动, 发展提高孩子的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的发展是幼儿社会化过程的重要标志。对于大班孩子来说, 游戏是发展提高合作能力的最佳手段。为此, 我们经常给孩子提供许多游戏的机会。如:角色游戏中, 点心师、厨师和服务员只有协调一致, 才能很快将热气腾腾的点心送到客人的手中;音乐游戏《找带头人》, 需要孩子们密切配合, 才能保护好带头人不被发现;体育游戏《两人三足》只有两两配合, 步调一致, 才能胜利到达终点;民间游戏《编花篮》《马兰花》《炒黄豆》等都需要大家齐心协力, 共同努力才能最终获得成功。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 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游戏带来的快乐, 同时也感受到了与同伴友好合作、共同努力, 最后取得胜利所带来的喜悦。

在组织孩子游戏的过程中, 我们也注意孩子的个体差异, 根据孩子的性格、能力等不同, 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建议。如内向的孩子, 在与他人合作时往往显得较为被动, 可以让性格开朗的孩子多和他们进行合作。这种能力互补型的组合, 比较容易取得成功, 但往往是强者指挥, 弱者配合。能力强的幼儿可以从合作中提高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又如强强合作, 易出现以谁为首的争议, 我们就引导孩子们通过协商、谦让, 或猜拳、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来解决。而弱与弱的组合, 因为能力持平, 操作的机会也均等, 但容易出现不知如何下手的问题, 这时我们就给予孩子明确合作要求, 帮助孩子将任务分解, 降低要求。

游戏的趣味性对孩子的诱惑, 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 也让他们从新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孩子在与同伴的游戏中掌握了规则, 从而形成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通过积极开展各类游戏活动, 班内幼儿的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明显增强。

以上是我在大班幼儿能力培养上的一些较有成效的做法。只有把教育融入一日活动的各环节之中, 抓住每一个教育的契机, 时刻关注幼儿, 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 就能使我们的孩子有序愉快的生活, 身心和谐发展不断进步。

摘要:从幼儿园到小学, 无论学习、生活还是社会交往, 更加关注幼儿能力的衔接。培养孩子有自信、有责任感, 善合作为目的和方向。

篇4:浅谈大班幼儿责任心的培养

5~6岁的孩子属于半被动半理解的责任阶段,开始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朋友要互相帮助”等责任和规则,但常常需要他人提醒,这一阶段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关键期。我们作为教育者要不断给他们创造承担责任、体验责任的机会,使之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重点培养。

一、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

自我责任心主要是对自己有关的事,如对自己的生活、游戏、学习、行为等负责。对自己有责任感的孩子,做事积极努力,自觉性、坚持性强,我们抓住各种有利的教育时机,培养幼儿的自我责任心。

1.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养成收拾整理学具的习惯

开学初,老师把剪刀、胶水、泥工板、蜡笔、书本等都发给孩子自己保管,要求孩子在自己的专属物品上贴上标签纸,写上姓名、学号,存放在属于自己的柜子里,以便于孩子区分自己与他人的物品,更好地收拾保管自己的物品。我和小朋友约法三章:自己的东西一定要爱惜,随时收拾好,如果因自己没管理好不小心弄丢了学习用品,开始两次老师会提醒,捡到也会还给你,但丢失三次以上,就要作为集体财物了,要自己另外想办法了。对于学具柜的整理也是有条件使用,如果老师检查,多次出现脏、乱现象,经教育无改正的,就要尝试让自己的学习用品搬离柜子,在自己身边保管一整天了。

2.认真完成自己的每次作业,养成良好的任务意识

教育幼儿靠自己能力独立完成数学作业,明白抄袭就相当于自己不劳动而去偷取别人的学习成果,长此以往,会让自己养成懒惰的思想,思维变得迟钝。教育幼儿每个人都应该靠自己的本领来完成作业,即使错了也没有关系,只要能弄懂改正就行。教师对能力弱的小朋友包容,不给他们施加压力,对孩子的错误耐心引导,不急躁,以免孩子为求速度和正确率而逃避自己的责任,抄袭他人作业蒙混过关。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要自己思考,动手动脑去解决,必要时请求爸爸妈妈的帮助支持。孩子通过在探索活动中体验主动学习完成任务后的快乐,增强任务意识。

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懂得积极弥补自己的过失

在一次做彩虹屋前的材料准备中,老师让鹏鹏帮忙把材料从模板中抠下来,鹏鹏不小心把其中一张纸撕破了,老师发现以后他马上说:“这原来就是坏的,不是我撕坏的。”而下午在操作时,桐桐也把材料做坏了,她悄悄地把做坏的材料放在一堆未做好的材料里,自己若无其事地另外拿了一张重新做起来。

孩子在家受到大人的呵护与宠爱,犯错时也是成人大包大揽,很少让孩子自己担当责任,使孩子缺乏承担错误的勇气和责任,形成了投机取巧、推卸责任的不良作风。碰到这种情况,我组织孩子探讨:不小心做错事后应该怎么办?让孩子懂得一个人难免会做错事,老师也不例外。犯错不是最可耻的,但逃避责任,把错误转嫁到别人头上是不可原谅的,必须自己承担责任,并想办法尽力弥补过失。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培养起了责任感,给了孩子承担责任的义务。

4.面对困难,要有挑战的勇气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孩子们总会碰到困难,很多小朋友缺乏一种责任心,经常采取逃避的态度。比如在学习跳绳技能的时候,因为不会跳而不肯练习,躲到老师视线之外玩耍等。老师用一种平等的态度教育孩子: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困难,只有勇敢地面对它,不断思考、积极地练习、努力改进方法,总会有战胜困难的时候。有了挑战困难的勇气,困难就会害怕你,不知不觉就逃走了;如果因害怕困难,不肯去面对它,而是转身逃走,那么困难就会紧紧跟着你。许多本领高强的科学家,在进行发明实验的时候都会碰到很大的困难,但是他们都不怕,经过几十次、几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失败后还是努力尝试,最后终于都获得了成功。我们一定要向他们学习。

二、培养孩子对他人负责

关心他人也是责任心的具体体现,可以让孩子体验与家人、同伴间的亲情、友情,拉近双方距离。对他人有责任感的孩子,对人友好,会主动关心帮助他人,能得到大家的欢迎认可和喜爱,有更多的朋友。

1.结合重阳节等活动,学会关心老人、尊重长辈

让孩子体验对他人的责任感,首先让孩子从关心自己的家人做起。重阳节前,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向孩子发放“我爱我的家人”调查访问表。我们让孩子们访问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了解他们的生日、爱好、喜欢吃的食物,他们为家做了些什么,他们最大的心愿等等,以及孩子们自己最想对他们说的话、做的事。老师把孩子们采访到的内容一一地读给大家听,让小朋友明白父母长辈为我们做了那么多的事情,是因为爱我们,他们所有人最大的心愿就是我们学习进步,全家身体健康,自己什么也不图。通过交流,孩子们明白了长辈们爱自己是那么深,他们织的每件毛衣、做的每顿饭菜都饱含着浓浓的爱。我们要尊敬他们,经常陪他们聊天、听取他们的意见……每逢母亲节、父亲节,不忘给爸爸妈妈们送上温馨的祝福与问候。要时刻记住用爱心来回报深爱我们的长辈,让他们感到快乐幸福。比如父母累了,要为他们捶腰、递鞋,爷爷奶奶病了,要送上关心的问候,帮助端饭送水等。

2.同伴遇到困难,主动提供帮助

在孩子的幼儿园生活中,老师经常碰到这样的事情,小朋友有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老师:“老师,请你帮我……”“老师……”从来想不到请求同伴的帮助,更没有意识主动帮助别人。老师请小朋友观看有关“助人为乐”的公益广告,让孩子明白,其实帮助他人特别简单,有时只需要我们稍微伸一下手,也就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让孩子懂得爱心帮助是不需要回报的,能使他人得到快乐,也能让自己得到他人的感激而内心充满快乐。比如可以让孩子在午睡起床穿衣叠被时互相帮忙拉好被角、衣袖;运动前帮忙在同伴背后塞上大大的毛巾等等,从而让孩子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3.为同伴的成绩和进步鼓掌喝彩

努力发现同伴的闪光点。比如:推荐班里习惯好的小朋友当文明礼仪小天使;为同伴给大家带来精彩的新闻内容而送上掌声鼓励;同伴进步了,送上真诚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等等。

三、培养孩子对集体负责

集体责任感,是一个优秀班集体形成的必备条件,只有具有集体责任感的人,才能有较强的主人翁精神,才能构建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团队,具有团队凝聚力。对集体有责任感的孩子,通常都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陶行知曾提出“德育注重自治”的观点,要求儿童结为团体,学习自己管理自己,通过自治来培养儿童的责任感、主动精神和集体生活的能力。我们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开展。

1.在游戏中出谋划策,承担集体责任

老师常常发现,孩子对于在角色游戏中的不足之处和存在问题习惯报告老师,而不是主动地去自己改进突破,缺乏一种主人翁的精神。于是老师在每次游戏结束时都把“你在游戏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觉得还缺少什么材料?还有什么建议?”等作为每次结束游戏评价时的必问问题,让孩子自己为集体游戏活动出谋划策,不断摸索改进,自带、自制或改进游戏材料,使游戏内容不断丰富,成为游戏真正的主人。

2.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图书

每个小朋友都被要求到市图书馆办理一张图书借阅卡。定期到图书馆借阅精美的绘本故事书,每周一带来班级和大家共享,让小朋友之间实现互换阅读,互相交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为集体付出一点点,就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快乐。

3.完善包干区规则和值日生制度

开学初就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明确分工,包管班级各个区域的清洁卫生和收拾整理工作。把所有包管区内容用图表记录在大表格中,让孩子用正反两面不同色的姓名挂牌来记录工作完成情况。绿色表示当天已完成,红色表示未完成,便于老师提醒督促。为避免因长期从事一种包干区打扫产生厌烦,包干区可以实现互换,以培养孩子的劳动积极性。如因早晨来园晚来不及打扫,就要利用自己的其他空闲时间打扫,由值日生负责检查督促。

值日生实施轮流制。每组有5个幼儿,共8组,依次编号1、2、3、4、5,从星期一到星期五依次轮流做值日生,每两周一换。通过班级讨论制定值日生所要负责管理的各个项目,并用图示的方式张贴在显眼处,每天值日生自己选择其中一至两项负责管理,当天早上插好牌,负责一天的值日工作。这样有利于孩子自觉完成职责,主动为同伴集体服务,也有利于老师的督促和小朋友相互监督,使孩子在锻炼中逐渐培养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

4.通过参加竞赛性活动和集体演出,体验集体荣誉感

中大班的幼儿喜欢有竞争性的集体活动,并追求活动的结果,针对这一特点,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类竞赛与评比。在竞争性活动中,幼儿从多次亲身经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中,逐渐懂得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同时利用班集体成员之间的互相提醒、暗示来促进群体中每个成员的集体荣誉感,提高群体的凝聚力,不断强化幼儿的责任意识。当幼儿以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为班集体取得胜利而欢呼雀跃时,群体凝聚力已在悄然汇聚,它将不断促进幼儿尽最大的努力争取集体的荣誉,以更加负责的态度对待集体的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

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增强了,责任心明显提高,他们能认真及时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对班集体的事情热情关心,集体意识增强。教师将更加密切家园双方的合作,做好耐心细致的引导和教育,坚持不懈地关注幼儿的成长过程,使幼儿成为真正有责任心的社会小公民。

篇5:培养大班幼儿责任心的重要性

当我看到这篇文章时,首先是文章的题目吸引了我,其次我这学期又在教大班,带着这两个吸引,我细致的看完了这篇文章,文章通过对大班幼儿的责任意识的现状分析、什么是责任意识以及如何通过种植活动培养大班幼儿的责任意识这几方面来阐述,看了这篇文章,让我有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幼儿责任意识的缺失

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

镜头一:晨间活动时,瑶瑶起身不小心把小椅子撞倒在地,头也不回地走了。齐齐坐在旁边,看了一眼就管自己玩游戏了,老师问:“齐齐,你怎么不帮瑶瑶把小椅子扶起来呢?”齐齐答道:“又不是我推倒的。”“那你可不可以帮瑶瑶扶一下椅子呢?”齐齐回答:“可这又不是我的椅子。”

镜头二:昨天老师给大班小朋友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求他们口述周末趣事并请爸爸妈妈协助写下来,今天上交。可是,今天老师收作业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没带。老师问果果:“你怎么没拿来啊?”果果答道:“我妈妈忘了给我拿了。”

通过以上镜头可见对幼儿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育内容。很多幼儿都喜欢推卸责任,没有形成一种意识:这是我应该做的。而这种责任意识的缺失是不利于我们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因此,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幼儿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

二、以种植活动 培养幼儿责任意识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种植活动是一项比较好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蕴藏着许多培养幼儿责任心的契机,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

(一)开辟种植地 初建责任意识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种植活动是一项比较好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蕴藏着许多培养幼儿责任心的契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

我们可以要求他们带种子进行种植。这样的用意是为了让其在观看他人的体验时产生自我体验的兴趣。因为幼儿的心理特点就是看到别人玩新鲜的事物也会想参与尝试。其次,在旁观看后,老师再鼓励他们与带种子的小朋友一起种植。这样做是给予幼儿快乐种植的经验,在他们真正参与其中并获得愉悦的同时幼儿才会意识到带种子的重要性并将“带种子”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

(二)幼儿互评 增强责任意识

文章听到可以推行“小小管理员”制度,每周由小朋友自行选举不同的五位小朋友作为管理员,被选上的小朋友负责种植地的卫生以及植物生长情况的巡视还有对特殊或意外情况的解决,比如:浇水活动时抬水,收获果实后对果实进行整理等等。但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幼儿完成职责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也各有不同。让幼儿思考和参与管理增强了幼儿的群体意识,提高了活动的自主性,最终培养了幼儿关心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三)包干到户 巩固责任意识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责任并不是一种由外部强加在人身上的义务,而是我需要对我所关心的事作出反应。”变义务为自身主动意识,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增强责任意识。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学会自我服务,增强责任意识,可以对种植园采取了“包干到户”的措施。所谓“包干到户”就是将班级种植地再分割成若干小块,每位幼儿领取一小块,由他们自行负责选种、种植、观察记录、收获采摘等,做到责任到人。

(四)家园共育 深化责任意识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孩子的合作伙伴,是提高保教质量的坚强后盾,幼儿园和家庭只有步调一致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书中有举例可以借助家长这一媒介向家长介绍我们的种植实验基地,而且我们的孩子几乎都生长在农村,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种植地,我们还可以和家长协商让幼儿也参与家中的种植活动并让幼儿进行管理,让有经验的祖辈家长主动到幼儿园指导教师和幼儿一些种植方法的技能。

(五)亲手收获 品味成功

成功感使幼儿感到自信,产生积极的自我肯定,对良好品德个性品质的形成很重要,对幼儿责任意识的培养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对种植植物的亲手收获使幼儿品味到了承担责任后的成功。

篇6: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重要性心得体会

责任心是一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人会勇敢地承担起自己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他们会尽最大努力把应该办的事情办好;而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则会逃避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容易随波逐流,无所事事。

有一位企业家开车送女儿上学,到了学校门口,女儿却坐在车里哭着不下车,央求父亲陪着进教室。原来,女儿没有完成作业,怕老师批评。女儿想的是,爸爸是很有名气的企业家,看在爸爸的面子上,老师也许就不会批评自己了。这位父亲给女儿两个选择:一是自己进教室,另一个就是立即回家。他说:“要知道,你今天不想面对的,明天还是要必须去面对。”于是,女儿自己走进了教室。

自己的行为就要自己负责。这个观念的树立,对成长中的孩子有重要影响。不要老惦记着家长的社会关系、家庭的资产等可利用的资源,不要依赖家长,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

二、教子智慧:让孩子勇于承担自己的过失

允许孩子犯错误,但不允许孩子推卸责任,更不应帮助孩子寻找理由逃避责任。家长应当要求孩子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论孩子有什么样的过失,只要他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就要让他去勇敢地面对,不能让他逃避和推卸,更不能由大人出面解决。比如孩子损坏了别的孩子的玩具,家长就应要求孩子自己去帮人修理或照价赔偿;孩子一时冲动打伤了人家,家长就应要求孩子自己去登门道歉,并鼓励孩子去照顾被打伤的孩子等等。

有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他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家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美国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母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从口袋里拿出1250美元递给他说:“这些钱先借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美国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并还给了父亲。

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三、教子智慧:多给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

责任心的培养需要相应的能力和情感,而且必须在一定情境中通过亲身的活动来进行。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就必须让孩子实际承担责任,让孩子在参与中培养责任心。

有一位母亲要带12岁的儿子去游乐场,出家门的时候,父亲嘱咐:“儿子,你已经是一个小男子汉了,替爸爸照顾好妈妈,记得把妈妈带回家呀。”一路上,儿子一直紧紧牵着妈妈的手,还时不时地问妈妈是否口渴。他认为,他的责任就是要把妈妈照顾好,把妈妈平安带回家。

孩子的责任感只有在反复的实践中才能逐步形成。因此,家长要给孩子机会,让他对家庭、父母、家人承担一些责任。生活中,家长要敢于给孩子委以“重任”,让孩子感到自己在家中的重要性。别总是认为孩子还很小,做不了,做不好,每一个小的地方,家长都不应放过,更不能怀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理。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创造条件有意识地锻炼孩子,让孩子学着负责任。只有多为孩子提供实践的机会,孩子才能逐渐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孩子通过做事就会得到对“责任”的一种宝贵的.心理体验,这样的心理体验多了,孩子的责任意识自然得到强化和提高。

四、教子智慧:让孩子多参与家庭生活

家庭是孩子发育成长的最重要场所,是孩子日常生活的出发点和归宿所在。因此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可以从家庭这块阵地入手,让孩子在学习之余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从而让孩子明白生活中不仅仅有享受,还必须负有一定的义务和责任。例如:饭前准备餐桌、饭后收拾餐桌、洗碗、倒垃圾、洗自己穿的衣服等。通过这些家务劳动,孩子能体会到自己是家庭的小主人,是社会的小主人,应该对家庭、社会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有一个11岁的小女孩,负责倒垃圾已经6年了。在她5岁时,突然对倒垃圾产生了兴趣,一听到收垃圾的铃声,就提着垃圾桶去倒。她的父母为了保持她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培养她倒垃圾的责任感,对她倒垃圾的事予以表扬,说她能干、勤快,还经常当着女孩的面在外人面前称赞她,引起人们的赞誉。这样,激发了孩子主动倒垃圾的自豪感,慢慢地形成了习惯,把这项劳动看成一种责任。

让孩子积极地参与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孩子感觉到他不是家里的客人而是主人,当孩子体会到了他在整个家庭里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他确实是被整个家庭所需要的时候,他对家庭的责任感也会油然而生。

五、教子智慧:做有强烈责任心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宋代思想家张载曾说:“勿谓小儿无记性,所历事皆能不忘。”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深刻的,而且是终身的。父母在生活中所表现的责任感的强弱,是孩子最先获得的责任感体验。

有一天晚饭后,父亲带着儿子去公园散步,忽然发现前面的地上有一个被丢弃的饮料瓶,强烈的责任心使父亲不由自主地捡起来,然后扔进了附近的一个垃圾箱里。儿子问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父亲说,良好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来维护,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这么做。听了父亲的话,儿子略有所悟。以后,每当在公共场所见到别人丢弃的废纸或饮料瓶,他都会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箱内。

篇7:大班幼儿的常规培养

良好的常规是保证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能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石。大班的孩子正处于转化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是大班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孩子的常规教育身为老师的我们应该言语律己。在平时的活动中,可以发现老师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孩子由于年龄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教师要耐心说教,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更要细致,更耐心。如我们班这几天在进行活动“我升大班了”,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升大班了,应该为弟弟、妹妹树立榜样,各方面的行为都要有所约束。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让孩子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知道只有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才能是做个好孩子。过了一个长长的暑假,我发现有部分孩子的坐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课的时候喜欢把脚放在椅子上。谈话活动中,我告诉孩子:“女孩子如果这样坐的话是很难看的,一点都不像个小公主。”我要求孩子眼睛看着老师,特别是良良、彬彬等几个小朋友,上课虽然有所改善,但是仍然有管不住的时候;我告诉孩子们在上课不要乱插嘴,说话前先举手。我感觉常规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如果小时候老师就对常规工作抓得紧,孩子就能逐步养成良好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能带到大班、小学,甚至对人的一生都有重要影响。并要求孩子轻声说话、不插嘴、轻轻摆放小椅子等,老师首先要做到,老师也该轻声说话、倾听孩子说完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自己也要规范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 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要求孩子在学校里要做到“别人在说话的时候,我要仔细听别人说”,那么,需要家长在家里也注意培养孩子,我发现,现在很多孩子在大人和大人说话的时候乱插嘴,很多大人也不及时对孩子指出,这样的话,对孩子倾听的能力势必有所影响。所以,要让孩子有良好的常规习惯,家园配合是必不可少的! 在幼儿进餐时,老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位幼儿,注重纠正幼儿进餐的习惯,以表扬为主,多次示范拿勺子、筷子、端碗、保持桌面干净等的具体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在老师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进餐文明,良好的习惯也就形成了。

篇8:大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利用多种方法, 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 这是指导阅读的关键。怎样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呢?

1. 在班内创设宽松、愉快、和谐的阅读环境

大班幼儿开始对文字感兴趣, 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 我们就在教室的每个橱门上, 张贴班内幼儿的各个姓氏, 定期更换。看到自己的姓氏张贴出来, 孩子们的兴趣无比高涨, 纷纷主动向同伴介绍, 同时也认识了别人的姓氏。而且我们还在班内创设小小图书屋, 请大家一起携带各种图书, 放在幼儿触手可及的地方, 方便幼儿取阅, 在餐后、游戏、自由活动时, 孩子们会主动进行阅读。老师也经常利用简短的空余时间, 和孩子们一起讲故事、听故事, 聊聊故事中有趣的内容, 进一步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2. 为幼儿准备的图书要进行有目的地挑选

画面和内容健康、生动、活泼, 特别是色彩和图案的印刷要清晰、真实, 内容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那些夸张、奇特、拟人化、趣味性的图书更能激发起幼儿阅读的兴趣。针对不同性格、爱好的幼儿准备的图书也不同。比如, 一些安静、内向的女孩子, 他们喜欢《童话故事》《走迷宫》《找不同》等相对比较静态的图书。而一些接受能力比较强, 好学好问, 对新事物感兴趣的男孩子, 给他们准备的图书, 可以带有一定的知识性, 信息量比较大, 如《百科全书》《恐龙世界》等是这些男孩非常感兴趣的内容。

二、循序渐进, 教给幼儿阅读的方法

教会幼儿阅读技能、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幼儿阅读活动的前提。

1. 学习按一定顺序看书

要让幼儿知道书的组成部分以及不同部分的不同功能, 如封面、封底、目录、前言、页码。由于大班幼儿已认识1~10的阿拉伯数字, 因此, 可引导他们按页码顺序翻阅图书。看书时, 我们一般按照从左往右、从上到下的顺序看, 只有一页页地翻, 一幅幅按顺序连贯起来看, 才能知道故事内容。在看书过程中, 使幼儿亲自感受到图书是一页一页组成, 故事是由一幅画一幅画有序接下去的。

2. 提高幼儿的理解力

指导幼儿学会观察每幅画面上人物、动物的形象、表情、背景、色彩及一些小细节, 理解前后画面的联系, 知道书中所表达的意思。老师可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 引导幼儿关注画面中的有关内容,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如故事《点点和多咪的信》中, 提问点点的心情怎样?你是怎么知道的?从而引导幼儿注意故事中人物的表情。

3. 逐步学会独立阅读

幼儿刚开始阅读时, 主要以老师讲为主, 幼儿根据故事内容回答问题, 目标是引导幼儿在观察、启发、想象的基础上讲述故事的少部分内容。渐渐地引导幼儿独立阅读一些情节比较简单的故事, 如《祝你新年快乐》《耳朵上的绿星星》等, 首先提示书名和简述故事中的人物;其次让幼儿独立看书, 学着讲述, 再过渡到帮助孩子对图书中的有关词语用实物、表情、图片进行解释, 帮助他们理解词意, 并鼓励幼儿在讲述时用上这些词语;最后引导幼儿领会作品主题, 独立看书和大胆想象、讲述。幼儿独立看书后, 可以按照自己对图意的理解, 归纳出自己认为合适的名称、情节、主题。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 用自己的语言, 大胆描述, 并且利用区角活动、自由活动时启发幼儿自由选择, 自由结伴相互交流、讨论和共同讲述阅读活动中的内容。尤其是在一些幼儿特别感兴趣的内容后, 可以让幼儿进行续编故事, 并且画下来自制成小图书, 讲给父母或同伴听。看着大家人手一份色彩鲜艳的自制小书, 津津乐道地讲述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我和孩子们—样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三、持之以恒, 培养幼儿阅读的习惯

书籍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窗口,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阅读的习惯, 对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这些内容:定时、定点看书的习惯;分类整理图书的习惯;定期上书店及图书馆的习惯;与同伴互相分享交流图书的习惯。我们带领幼儿参观图书馆, 感受安静气氛, 了解一些图书馆借阅方式, 教育幼儿在看书时不大声喧哗, 不随便打扰别人。回到教室后, 和幼儿共同制定我们的图书馆规则:看完书要懂得放回原处, 放时封面向上, 封底向下;看书时不折书、不抢书、不撕书、不在书上乱涂乱画等。要想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还必须在老师和家长共同督促教育下才能形成。我们向家长详细讲述阅读图书的重要性, 并教给家长一些指导孩子阅读的正确方法;在“家长园地”经常登载有关早期阅读方面的文章, 指导家长配合开展幼儿家庭阅读活动;我们鼓励家长在家给幼儿树立阅读的榜样, 家长本身多看书, 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为之所带动,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这样, 家园共同配合, 持之以恒, 孩子的阅读习惯逐渐养成。幼儿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也就实现了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的转化, 从而提高了自主阅读的能力。

上一篇:脏话回收站作文下一篇:以青年员工为引领带动队伍发展(经验交流材料)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