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旗县区武术运动推广的现状分析与改进

2024-05-15

浅谈旗县区武术运动推广的现状分析与改进(精选6篇)

篇1:浅谈旗县区武术运动推广的现状分析与改进

浅谈旗县区武术运动推广的现状分析与改进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5-000-01

摘 要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在独具民族特色的地理环境、文化氛围和价值理念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武术。武术人口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武术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人们对武术的亲和程度。

关键词 武术运动 推广 现状分析

一、旗县区武术运动现状

包头市青山区是国家体委于1992年首批命名“全国武术之乡”之一。青山区现有科技少年宫、北重三中、北重六小、一机一中博弈武道培训中心、一机新世纪武道培训中心、等10多个训练场馆,其中最大的一个训练场馆的面积达到500多平方米。青山区老年文体协会依托地域和指导站的活动,组合了青山区武术协会、青山区木兰拳协会、青山区太极拳协会。各武术协会人员充分利用晨(晚)练点,扎实开展武术健身活动。我区共有大小群众活动晨(晚)练点98个。我区现有全民健身人口16.1万人,其中参加武术健身活动的人口达9.5万人,占我区总人口数22%。武术健身活动已在我区广大群众中扎下了根,成为全民健身的一个重要项目,每天早晨和傍晚全区各个站点习武人数已过万人。我区以“推动全民健身、科学习练武术,传承民族文化,强健民族体魄”为主题,充分发挥民族武术项目的优势和社会资源,引导和指导广大人民群众规范、科学、有效地健身。在学校、机关、农村和社区倡导“我爱青山区武术”的群众武术健身活动,开展的项目有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扇、柔力球、舞龙舞狮表演等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每年参与人数达到5500多人次。活动不仅展现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健身意识。

二、武术传承脉络

青山地区的武术活动大多以太极拳剑为主,并且其源头也多来自光盘,因而难以谈及传统与传承。辖区内有文史资料可查的拳种或传承脉络清晰的大体如下:

(一)形意拳、八卦掌:这两个拳种在包头地区始于北重杨桐,其传承人有刘志奇和李喜火等人,目前活动地点在四季广场和锦林公园。

(二)阴把枪:源自同治年间赵志同,四传至土右孙继先、五传六传北重孙忠英、孙俊生父子。

(三)杨氏太极拳:其三代传人为绥远武状元吴长庚,四传塞外武术宗师关得山,五传赵青。系统的杨氏太极拳、剑、刀、枪等套路,主要在北重。

(四)吴氏太极拳:三传杨禹廷,四传马德山,五传何召、李克非来包头昆区青山。

(五)陈氏太极拳:在青山地区的传人有:田秀臣、陈照奎、冯克强三支传人。

(六)查拳、八法拳等:同源自绥远国术馆总教练荣连生、程全忠,青山区有第三代第四代传人:孙仲英、赵青、孙俊生、李少香等。

(七)河北长拳:源自一机厂李开昌,其青山传人刘建文。

(八)螳螂拳:青山区此拳始于武术大师单祥林。青山的传人有白崇仁、林锐。

(九)大红拳:青山区此拳源自轨枕厂尚希省拳师。青山的传人有霍老生芦宏等人。

三、推进旗县区武术运动工作的改进

(一)深入开展“武术进乡村”活动

1.加大对农村体育设施的投入,认真实施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改善农民健身条件。2.加强对各县区体育系统干部职工的健身、武术知识培训和考核工作,培养农民社会体育指导员。3.积极组织各类武术活动赛事深入农村田间地头,演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武术活动。

(二)深入开展“武术进社区”活动

1.送体育制度进社区,制定体育指导员管理、器材管理和维护等方面制度。2.送武术活动进社区,开展“全民健身月”活动,举办以街道为单位的武术项目展演,抓好群众体育组织建设及晨(晚)练点的建设。3.送体育指导员进社区,指导群众性武术活动的开展。4.送科学健身武术方法进社区,通过讲座、发放宣传单宣传健身知识,积极倡导科学锻炼。

四、大力开展群众武术活动

(一)开展8月8日“全民健身日”武术健身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因地制宜、节俭安全、群众受益的原则。发挥武术之乡的特殊作用,举办富有特色、贴近生活、丰富多彩、注重实效、方便参与、利民惠民的“全民健身日”武术健身活动。

(二)遵循“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地就近”的原则,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武术赛事活动,形成制度和传统。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每年开展4次以上地域特色鲜明、组织运作规范、社会反响良好的武术竞赛和交流活动,不断拓展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增强活动效果。

(三)积极参加各级和全国性武术比赛,至少2次以上参加由中国武术协会主办的全国性武术之乡比赛和其它武术比赛,建立相对稳定规范的教练员、运动员队伍。

五、大力加强武术之乡宣传

充分利用各种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及互联网,对本地武术文化、发展理念、推进举措、活动成果等进行及时、有效的宣传,不断提高武术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具体措施:

(一)指定专人负责信息工作,加大信息报送力度。

(二)建立信息工作交流群,搭建信息管理平台。

(三)开辟培养工作宣传专栏,扩大宣传范围。

六、建立地方特色传统拳种

由于包头市青山区为移民城市,外来人口众多,辖区内有以历史志书体例记述本地武术发展历史全貌的文史资料较少,能够清晰地反映当地主要武术拳械门类的历史渊源、主要特点、代表人物、传承和发展脉络的不多。1982年在全国武术挖掘整理中,阴把枪被列为国家武术重点挖掘整理项目。同时也是一项唯一出自内蒙古自治区的本土武术优秀拳种。为了不让这一稀有拳种濒临失传,我们在青山区的各武术馆内把阴把枪设为必修课程,加以发扬光大。

篇2:浅谈旗县区武术运动推广的现状分析与改进

自1976年改革开放至今已有近40年的光景,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着我国整体政治经济实力的提升,并以强国之姿步入世界民族之林。时代赋予我们必需集群策群力共筑经济强国、政治强国、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世界的舞台上独树一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推广和普及武术就显得更为迫切。武术段位制从1998年1月1日施行以来,经历了套段和考段时期,接着相继出版了武术段位制技术教材,为武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是在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之上出台的武术等级制度,是武术现代化发展的制度保障之一。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根据调研结果对段位制进行修改,新增段前三级,并且确定中小学的考段内容与武术教材内容相一致。2009年6月,《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长拳》、《剑术》、《短棍》被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中国武术段位制》进校园的四个拳械项目,并在全国7大区的133个学校开展了试点推广工作,引导学生由课堂习武,进入考取国家武术段位的锻炼队伍。截至目前为止, 武术段位制在小学已推行了近6年的时间,那现阶段的开展现状如何?能否在适应新课标的基础上把握教学的契合点?在推广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哪些问题?我们还需要做哪些努力?本研究在搜集、调查、整理的基础上,脉络清晰地阐述现阶段的开展现状, 对于存在的问题也通过走访相关专家并结合小学生特点给出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武术段位制的发展贡献些许力量。

2趣味武术教学的开展现状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指定的《武术段位值推广十年规划》可以看出:在今后的10年,推动武术进校园工作,加大在中小学推广武术段位制的工作成了段位制工作的重中之重。截至2014年底,据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作为国粹的中华武术,在小学的开展状况正呈稳定增长的趋势。每一年段前级的申报人数均呈几何式的递增,目前段前级学习者已逾20万之多。学生对武术的认知有所改观,但仍然有学生认为跆拳道和拳击属于武术,不了解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武术教师专业化改变不明显,绝大多数的段位制教学仍是现学现卖。值得注意的是,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担任武术教师的比例仍高达70%以上。虽然段位制骨干培训班培养出了大批的培训指导员和考评员,但是这其中大多数隶属于高校武术专业和武术协会,很少有来自小学的武术教师参与培训和学习。换言之,在小学段位制教育教学上,武术教师师资不足。武术段位制在小学教学的内容上均参照《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教材进行,然而教学时数、教学方式上任然略显不足。学生喜欢武术,但并不喜欢武术课,这也客观地反映现阶段小学段位制的教学趣味性不足,教学方式依然严守陈规,缺乏创新。在体制管理方面,武术段位制的实施主要依靠地方武术管理部门,但是管理部门与学校合作不足,致使武术段位制与武术教学严重脱轨。甚至,在试点单位依然有很多地方还没有举行过武术段位制的考评及评审工作。

3小学段位制开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3.1同类竞技项目竞争激烈,段位制发展举步维艰

在外来文化猛烈入侵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各地跆拳道馆遍地开花。跆拳道是奥运会项目,在我国很多高校均开设跆拳道专业,即便是在中小学,依然开设跆拳道兴趣班,吸引很多学生和家长踊跃参加。市场竞争力强,群众基础扎实,同时背后又有来自韩国政府对于跆拳道本身项目的支持,每年韩国政府投入亿美元进行改革、继承和创新,使得跆拳道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无限扩大。反观本民族的传统武术项目确实举步维艰,作为体育强国的中国偏重竞技体育项目,然而武术在适应现代竞技规则的同时逐渐丢失了原有的特色,观赏性降低。受20世纪80年代武侠小说、李小龙、甄子丹等影视剧等的影响,国人对于武术寄予了过高的技击期望。而实际习练后却往往因达不到影视剧的效果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小学生喜爱挑战且富有变化的运动项目,竞技武术的模式无疑对学校武术的多样性带来了限制。往往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难度大,没有一定的毅力与兴趣。因此,小学武术教育必须打破竞技武术模式的束缚,突出武术博大精深的特色,弘扬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重树武术在民众中的形象,鼓励大众参与,奠定群众基础。

3.2学生家长支持度不高,宣传问题亟待解决

自《趣味武术》开展以来,不少家长反对学生习练。通过走访和调查得知,很多家长对武术段位制并不了解,甚至不清楚和传统武术有什么区别。家长普遍认为,习练武术既不能为升学考试加分,又会影响孩子的日常管理。武术具有攻防技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加强自我保护。但由于小学生自制能力差,也会因为觉得习练武术,强于他人而徒惹是非,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3体制管理疏漏,政策执行度不足

制度建设时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段位制的管理体制是一种典型的政府管理型体制。政府管理型体制必然导致在行业系统内主要采用行政方法来进行段位制的运作。从制定总体发展规划,直至组织各级武术活动等几乎都由政府机构负责。另一方面,各种武术组织则常常不具备实质性的管理功能。段位的考评、审批绝大多数是由各级武术行政机关来施行。政府型管理体制有利于强化领导、集中调配、统筹兼顾,缺点是、抑制广大社会成员对武术运动的参与和支持,因而最终会限制武术运动的发展。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举办的骨干培训、段位制工作会议, 往往是由各个地方武术行政部门推荐人选参与,其中社会成员和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较多。政策很少下达至各级小学。其次,现阶段,各地武术行政部门没有建立武术教师师资培训、段位制培训、认证、年审制度,不能够提高小学武术段位制教师的专业水平。

3.4小学武术教师匮乏,师资力量有限

目前在小学教学会总,体育教师的配备难以满足武术段位制教学的实际需要,不能担当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在现有的武术师资,大多是兼职的体育教师,缺乏对武术系统完整的学习。目前体育院系武术专业的毕业生,大多以长拳套路为主, 而武术段位制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拳种繁多。这种相对的薄弱也使得武术的普及受到束缚。此外,除了师范类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具备教师资格证外,其他体育院校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除非自行考取教师资格证,否则很难不如小学教师行业。 因而,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师往往是由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构成, 他们只在大学时选修过武术,缺乏专业、系统的武术知识。最后, 师资的薄弱还表现在教学水平上,不否认确有经验技术都非常优秀的武术教师,但比起对武术有浓厚兴趣的广大爱好者来说, 确实是凤毛麟角。

4小学武术段位制的发展策略

4.1扩大宣传和改革力度

首先,加强对武术教师宣传。包括宣传武术段位制育人功能、展示段位制多方位的功能和作用、促使教师引导小学生进入武术锻炼行列。其次,加强对学生的宣传。让学生了解段位制的考评内容的趣味性、简单性和对抗性,提高对武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段位等级可以获得证书和不同标志的服装,提高学生晋段的积极性。最后,就是做学生家长的工作。现在的中小学生学什么、不学什么,家长的作用很大。只有让家长了解武术段位制,调动家长对武术段位制的兴趣,才能促使更多的学生参加武术段位制晋级活动。首先,让家长知道参加武术段位制晋级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而且有助于塑造完善的人格,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其次,让家长了解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武术段位制晋级内容,不仅有套路、功法, 还有让小学生痴迷的对打内容。最后,让家长意识到学生参加武术段位制获得的段位等级将来可以和升学考试成绩挂钩,促使家长监督学生去参加武术段位制考级晋段活动。家长是学生的支柱,只有让家长了解中小学武术段位制,才能顺利地开展。

4.2强化武术段位制教学师资培训

首先,增加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招生数量,同时鼓励民传学生取得教师资格证,丰富教育学理论知识。现阶段我国武术人才稀缺,因此从高校开始着手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高校的扩招定会刺激地方中学重视武术生的培养,这无疑为我国武术后备军提供了有力保障。其次,重视在职体育教师的武术培养,同时积极外聘社会上的武术段位制高端为人才投身于小学段位制教育教学。最后,加强学校与武馆的合作。科学地将学校的生源优势和武馆的专业优势现结合,能达到“1+1>2”的效果。

4.3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武术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运动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只有学生在主观上接受了武术学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认为学习武术难,学习武术累的问题。学校可以优化课间活动,规范教材,提高学生参与武术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刺激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改正过去形成的懒散习惯。

4.4开展武术比赛,鼓励学生进段

在小学广泛开展武术段位比赛,不仅能丰富小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还能发现有武术天赋的小学生,为以后武术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同时,通过段位制比赛,鼓励学生考取段位,激发学生的斗志,从而提高自身武技水平。

4.5寻求《趣味武术》与《新课标》的契合点

小学体育课标中规定:在1-6年级,要着重让学生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并在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中规定“水平一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水平二会做简单的组合动作;水平三初步掌握运动基本技术”。水平一至水平三分别相当于1-2年级、 3-4年级、5-6年级。从每个水平阶段的内容特点分析,要求学生首先掌握简单的基本动作,其次是动作组合,再次是基本技术,与武术段前级要求吻合。由此可见,武术段位制段前级内容适合在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逐级推广,可以用于规范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以生为本”的具体体现。

《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共分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均设有基本技术、趣味练习、健身拳操三个部分。其中,基本技术选自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趣味练习是以基本技术为核心的游戏化练习方法;剑身拳操是将基本技术动作串联成适宜集体练习的、 节奏鲜明的组合拳操。小学武术段位制教学内容一般来源于教材,但《新课标》规定过于笼统,只是确立了教材的基本目标和内容结构框架,没有规定具体内容。这一方面赋予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选择和创编的灵活选择性,为武术段位制教学带来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参照教材,借鉴网络资源,根据各地的不同武术特色,编写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武术操和长拳组合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生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结语

现阶段,国家提倡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重视对传统武术的挖掘和发展。同时国家提倡体教结合,重视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 这为段位制进学校提供了重要机遇,也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小学校园是武术段位制普及的重要园地,小学生是国家的明天和希望。武术段位制的教学能够提供科学的锻炼方法,规范学生文明礼仪,从而作用于课堂纪律,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和心理素质。作为体育人,我们要积极推进武术进校园, 带动武术段位制全面进入全民健身领域。

摘要:2009年6月《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被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中国武术段位制》进校园的试点项目,以引导学生习练武术,增强学生体质和传承民族文化。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在小学的推广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具有可行性的发展对策,进而推进武术段位制在中小学范围内更好的实施。

篇3:浅谈旗县区武术运动推广的现状分析与改进

关键词乌鲁木齐市初中武术开展现状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是东方古老文化的缩影,具有很高的健身、竞技、表演和欣赏价值,还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武术简单、易学、实用,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初中武术项目开展情况的调查,了解学生对武术的认识、影响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对武术的态度,为今后武术项目的开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建议,以便促进学校武术教学蓬勃开展。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本研究随机抽取乌鲁木齐市10所初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武术运动在初中生中的开展现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有关武术在中学的发展情况的文献资料,参考了相关的科研论文和学术论文。

2.问卷调查法

制定《武术运动开展情况调查》的问卷调查表,对乌鲁木齐市10所初中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91份,回收率97.5% 。

3.数理统计法

将所有数据统计,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数理分析。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武术项目在乌鲁木齐市中学的开展情况

根据调查,乌鲁木齐市中学武术课程的开展情况并不理想。根据新的教学大纲要求学校对体育课程进行设置,但由于学校条件所限,而且中考体育加试以田径项目为主,为了提高体育成绩,都以田径课程为主。学校对武术课程安排的课时量较少。

表1学生对武术项目的喜欢程度调查

喜欢程度不喜欢喜欢一点喜欢十分喜欢

调查结果(%)122935 24

从表1可知,现代初中生对于武术总体上比较喜欢,但是有12% 的学生不喜欢武术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认为现代武术教学“技术动作复杂,难以掌握”,这与目前武术教学主要以规定的套路教学为主有关,与传统武术的技术动作简单实用、攻防意义明显大相径庭,因而在演练武术时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保障,同时现代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已经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其吃苦精神也不如以前,在这样的现象下教授武术规定套路,学生不喜欢武术课是无可厚非的。同时武术套路的学习及技击、表现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一、两个学期的武术教学中要想达到上述目的,显然不是一件易事,而学生在教学中看不到自己能力的提高自然也会对武术课失去兴趣。长此以往,自然也会影响武术在年轻一代心目中的地位,对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表2武术课程在学校开展情况统计

对学校开展武术课的态度调查结果(%)

体育课程之一,应保持正常学习37

无所谓,学完即可11

不太喜欢,属被动学习 4

喜欢上武术课,想在此课程中有所收获 48

乌鲁木齐市初中生参加武术项目的兴趣比较浓,大多数学生都希望有机会接触或学习这门课程。调查与研究表明:认为开展武术课程是体育课程之一,应保持正常学习的学生占37%;喜欢上武术课,想在此课程中有所收获的学生占48%(见表2)。正确引导学生从各种不同途径了解武术这门课程,提高学生对武术项目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武术运动的正确认识。

表3学生希望开设武术课的调查

是否希望开设武术课 希望不希望

调查结果(%) 73.5 26.5

调查显示,在所有了解武术的学生中,73.5%的学生都希望开设武术课程,学生还特别希望开设武术的原因是外来武术包括散打、跆拳道、空手道等内容,它即具有娱乐性,又具有技击性和表演性。

表4学生对武术教师动作示范满意程度调查

满意程度满意 基本上满意不满意

调查结果(% )40.551.5 8

从表4可知,目前中学武术教师的自身素质、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获得了学生的认同 ,学生对教师的技术水平、教学能力基本上持肯定态度 ,说明我们的专任教师目前基本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但在乌鲁木齐市初中武术课大部分是由非武术专业的体育教师担任,所以其他专项的老师对武术的理解只停留在武术教材上,对其精髓并未掌握,对武术教学的示范也没有做到手、眼、身、法、步的结合。在武术课时的安排上也有所欠缺,一学期武术课所用的时间是体育教学总课时的八分之一,武术课的课时量要低于其他内容的课时量,使学生对武术没有深刻的影响,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

(二)初中武术运动教学发展的对策

1.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作进一步的改革。其中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改变以往单纯地传授武术技巧,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穿插性的武术精神教育。第二,对以往的武术套路教学进行改革,从观念上打破套路的束缚。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练习不同的套路,使套路简短灵活,学生学习起来有积极性。其次我们还应在教学中穿插一些学生有用的内容如散打。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自卫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们学习武术的积极性。

2.完善教学设备

目前,在初中武术的教学设备极其缺乏,是导致武术在初中的发展受到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大力发展初中武术,政府和教育机构应加大对学校武术的投入,协助学校购买及更换设备,保证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安全。提高学校对武术的认识,避免把它作为一个普通体育项目存在于学校体育教学中,尽可能挖掘其内在的价值和学生所缺的内涵,充分发挥学校武术之真正教育功能。

3.抓好基本功教学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句民间谚语形象地说出了武术基本功的重要性。加强基本功,有侧重地选择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基本手型、手法、步法、腿法和简单组合动作,以配合“内外合一,神形兼备”的基本练功方法,这对以后的套路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乌鲁木齐市初中对发展武术重视程度不够。

2.体育武术专业教师缺乏,武术专业水平不高,教学方法陈旧、缺少科学教学手段,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体育教师对武术的认识停留在教材,实践操作水平较低。

4.安排的武术教学课时较少,使学生不能充分对武术知识进行了解。

(二)建议

1.提高乌鲁木齐市初中的教师和学生对武术的重视程度,加大武术课程的宣传力度,提高教师和学生学习的意识。

2.加大师资力量的培养。适当增加武术专业教师或对非武术专业的体育教师进行武术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把多媒体教学引入武术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3.加强武术理论教学,加强对武术文化内涵的教学与研究。

4.确保武术课的课时量,避免武术课程被其他课程占用,正确引导学生从各种不同途径了解武术,提高学生对武术运动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武术运动的正确认识。

参考文献:

[1]江俊.关于中小学开展武术课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6(16).

[2]张靖,赛自华.中小学武术教学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J].搏击•武术科学.2005(12).

[3]刘吉峰,康莉.武术在中小学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6(9).

[4]杨焕峰,马雷.中小学武术教育传播:健康、快乐与文化[J].搏击•武术科学.2006(6).

[5]姜玉泽,海立,邓永明.山东省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10).

篇4:浅谈旗县区武术运动推广的现状分析与改进

武术在中华大地已传承了上千年, 武术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小学生正处于兴趣和习惯养成的初级阶段, 在小学教育阶段开展武术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武术兴趣, 了解武术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有积极的作用[1]。辽宁省小学武术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对进一步推动小学阶段武术的教育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随机抽取的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和锦州市的23所小学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文章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 编制《辽宁省小学武术运动开展现状调查问卷》对随机抽取的辽宁省内23所小学展开调查。共发放问卷23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问卷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武术教学情况

本课题共调查了辽宁省内23所小学, 其中共19所学校体育教学计划中有武术内容, 占82.6%;4所学校体育教学计划中没有武术内容, 占17.4%。体育教学计划中有武术内容的19所学校武术课教学情况如下:

武术课教学时数最多为10课时, 最少为2课时, 平均6.3课时;武术课教学占体育教学总时数的比例最高20%, 最低2%, 平均7.8%。数据显示, 体育教学计划中有武术内容的各学校武术课教学时数和武术课教学占体育教学总时数的比例总体偏低, 学校间差异比较显著。

有2所学校武术教学中安排理论课, 占10.5%;其他17所学校不安排理论课, 占89.5%。安排理论课的学校讲授内容主要包括武术基本动作, 动作要领, 了解武术分类规则等。不讲授武术理论课的原因主要有武术不是主要教学内容, 武术教学的课时不多, 在实践课中已把基本的理论知识传授给了学生, 室内课时有限, 学生没有兴趣, 没有合适的武术理论教材, 小学生年龄小对理论理解能力差。由于上述多种原因, 大多数学校并不安排武术理论课, 也符合小学生好玩好动的本性。

有13所学校武术课教学所使用的教材是国家统编教材, 占68.5%;有2所学校使用的是地方教材, 占10.5%;有2所学校使用的是学校自编教材, 占10.5%;有2所学校武术教学无教材, 占10.5%。调查数据表明大多数开设武术教学内容的学校配备有教材, 其中多数学校沿用的是国家统编教材。各别学校采用的是地方教材和学校自编教材。

小学阶段的武术课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武术基本动作和武术初级套路。调查显示, 有15所学校将武术基本功作为武术教学的主要内容, 占44.1%;有12所学校将武术初级套路作为武术课教学的主要内容, 占35.3%;有2所学校将简化太极拳作为武术课教学的主要内容, 占5.9%;有2所学校将传统健身术作为武术课教学的主要内容, 占5.9%;有2所学校将自编武术套路动作组合作为武术课教学的主要内容, 占5.9%;有1所学校将武术理论作为武术课教学的主要内容, 占2.9%。

设有武术教学内容的19所学校中有10所学校认为目前的武术内容在体育教学中所占课时比例合适, 占52.6%;有6所学校认为武术内容所占课时比例应增加, 占31.6%;有1所学校认为武术内容所占课时比例无所谓增加或减少, 占5.3%;有两所学校认为应减少武术课时比例, 占10.5%。开设武术课的学校认为武术教学课时的比例合适的占半数以上, 说明小学阶段多数已开设的武术课教学课时比较合适, 部分学校的课时有待增加。

有4所学校体育教学计划中没有安排武术教学相关内容, 占所有被调查学校的17.4%。有3所学校是因为缺少有武术专长的体育教师不开设武术课, 占60.0%;有1所学校是因为没有器材不开设武术课, 占20.0%。还有1所学校是因为其它原因不开设武术课, 主要原因是学校具有武术特长的体育教师非常少, 要1-6年都能持续开设武术课有困难, 占20.0%。

3.2 武术师资力量

调查的23所小学共有体育教师129人, 最多的学校有9人, 最少的学校3人, 平均5.6人。其中有武术专长的体育教师共5人, 最多的学校有1人, 少的学校没有1名有武术专长的体育教师, 平均0.2人。要很好地开展学校武术, 拥有一定数量有武术专长的体育教师显得尤为重要[2]。调查的23所学校有武术专长的体育教师总共只有5人, 仅占被调查学校体育教师总数的3.3%, 说明小学有武术专长的体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对5名有武术专长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做进一步调查。有武术专长体育教师的年龄状况:最大的体育教师49岁, 最小的体育教师26岁, 平均年龄为35.0岁。有武术专长体育教师的性别状况:男教师3人, 占60.0%;女教师2人, 占40.0%。有武术专长体育教师的职称状况:初级职称1人, 占20.0%;中级职称1人, 占20.0%;高级职称3人, 占60.0%, 平均年龄为35.0岁, 说明年龄结构呈年轻化;性别比例方面男女教师基本保持平衡;高级职称人数较多, 职称结构偏高, 这与年龄结构不太吻合, 一般情况下职称结构偏高的群体年龄结构相对也会偏高, 但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有武术专长的体育教师数量太少。

有9所小学认为, 对体育教师进行武术技能与知识方面的培训很有必要, 占39.2%;有7所小学认为对体育教师进行武术技能与知识方面的培训有必要, 占30.4%;有7所小学认为对体育教师是否进行武术技能与知识方面的培训无所谓, 占30.4;没有小学教师认为对体育老师进行武术技能与知识方面的培训没必要。认为对体育教师进行武术技能与知识方面的培训很有必要和有必要的小学有16所, 占69.6%, 说明大多数的小学能够认识到在职培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如果有必要, 而且有一个武术教学方面的培训机会, 调查发现, 体育教师最想学习的武术知识和技能主要有武术基本套路、太极拳等。

3.3 课外武术活动开展情况

共有6所小学课间操或课余活动时间有武术活动内容, 占26.1%, 课外武术活动内容有:太极拳、扇操等。具有本校特色武术活动主要有校本课自编武术操, 儿童节武术表演。其他17所小学无武术课外活动内容, 占73.9%。

调查的23所小学中没有一所学校有武术学校代表队。有3所小学不定期举行武术比赛, 占13.0%;有20所小学从未组织过武术比赛, 占87.0%。整体看来小学课外武术活动的开展情况较差。

3.4 体育教师武术文化传承意识

增强体质, 增进健康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 大多数小学教师将其选为武术教学的第一目标。有15所小学教师将增强体质, 增进健康选为武术教学的第一目标, 占78.9%;有3所小学教师将其选为武术教学的第二目标, 占15.8%;有1所小学教师将其选为武术教学的第三目标, 占5.3%。

武术传统文化教育:如武术理念、武德培养等应该属于武术专项教学目标, 有3所小学教师将武术传统文化教育:如武术理念、武德培养等选为武术教学的第一目标, 占15.8%;10所小学教师将其选为武术教学的第二目标, 占52.6%;6所小学教师将其选为武术教学的第三目标, 占31.6%。武术技艺传授是武术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 有1所小学教师将武术技艺传授选为武术教学的第一目标, 占5.3%;6所小学教师将其选为武术教学的第二目标, 占31.6%;12所小学教师将其选为武术教学的第三目标, 占63.2%。有10所小学教师认为目前小学武术教学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很大, 占43.5%;有11所小学教师认为小学武术教学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有作用, 占47.8%;有2所小学教师认为小学武术教学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作用不大, 占8.7%;没有小学教师认为武术教学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没有作用。有21所小学教师认为中学武术教学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作用很大或有作用, 说明小学武术教学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比较突出[3]。教育具有文化传承功能, 问卷对目前小学武术教学的武术文化传承功能发挥情况进行了调查。有1所小学教师认为武术教学充分发挥了武术文化传承功能, 占4.3%;有1所小学教师认为武术教学基本发挥了武术文化传承功能, 占4.3%;有16所小学教师认为武术教学的武术文化传承功能发挥不够, 占69.7%;有5所小学教师认为武术教学没有发挥武术文化传承功能, 占21.7%。

4 结语

目前辽宁省小学武术运动的开展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其首要问题是专业教师不足, 现在小学体育教师有武术基础的太少, 教研中对武术专项培训过少, 使部分体育教师对武术教学不太重视。其次, 缺少适合小学的武术教材, 学生兴趣不浓, 区、市级武术比赛太少, 不能调动学练武术的积极性。另外, 由于小学生生理、心理年龄偏小, 感性认识占主导地位, 因此小学阶段的武术教学只能从形式上传授, 很难让学生理解武术意义和武术文化, 一定程度制约了武术运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朱雪山.简谈中国传统武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青少年体育, 2013 (4) :96.

[2]万瑜.江苏省中小学武术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1 (1) :105-106.

篇5:浅谈旗县区武术运动推广的现状分析与改进

关键词: 武术运动;推广;校园活动

随着中华武术进入校园活动的推进,中华武术越来越受广大中小学生的青睐。武术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个性发展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武术运动在中小学推广还需进一步深化。

一、推广武术的理论分析

1、从开展方便程度分析。普通中小学体育设施水平不一,场地有大有小,开展体育活动的经费也多少不一,有些活动对时间和季节性也有不同的要求,而开展传统武术不受季节、环境条件、运动器械设备等多种条件的影响和限制,很适宜在农村中小学开展,并且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同时传统武术注重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修炼,融健身性、文化性于一体,非常适合中小学生中开展。

2、从养成锻炼意识分析。武术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为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同时可以满足学生在不同时间和不同阶段身体锻炼的需要,它的推广不但有利于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二、推广武术运动的作用分析

1、改善健康,增强体质。通过武术练习可获得身心全面发展,对人体外部形态和内部各器官均有良好的影响。武术练习可以促进青少年身心的正常发育,可促进血液循环,加深呼吸,增强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各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和人体的全面发展,有效地增强体质。武术练习尤其能增大肌肉,增强肌肉的爆发力、弹性,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增进灵活性、柔韧性和协调性,从而有助于形成外部优美的体型。

2、培养道德,磨练意志。武以观德”说明武德在中华武术文化方面的重要地位。武术以“尚武崇德”作为教育的基本原则,“尚武”,能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通过长期的武术训练,练出了强健的体魄,磨练出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这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基础。“崇德”崇尚道德修养,与人为善,宽厚处事,豁达胸怀,通过武术训练,磨练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树立尊师爱友,诚实守诺,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达到修身养性的教育作用,还可以让中小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中华武术,更加了解和热爱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3、娱乐观赏,陶冶情操。传统武术还具有娱乐观赏、丰富业余生活、陶冶人的情操的作用,人们通过参加传统武术锻炼可以愉悦身心,能使人充满活力的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提高工作效率,人们在观赏武术表演时看到运动员舒展健美的姿势,优美的亮相和造型,动听的音乐伴奏,再加上传神的表情,都会感受到美的享受。我们从形神兼备,以形传神的武术演练中,感受到武术的神韵美;从轻灵沉着,中正安静,行云流水中,感受到武术的和谐美;从动静相间,刚柔相济等,虚实分明,感受到武术的对比美。

4、充实体育,丰富课间。目前“阳光体育”,每天有三十分钟大课间,温家宝总理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在全国人大会议吉林团分组讨论会审查政府工作报告有代表提出这个问题。温总理说,“我认为这恰恰是我报告的一个亮点。”我们青少年状况不行,直接影响未来,这是实实在在的。民族前途、祖国未来,现代化建设,都与青少年体质息息相关,但是从目前看,现在学校体育时间有了,每天上午有半小时锻炼时间,下午一小时,体育课也增加了,这就为武术教育提供了空间。

三、实施建议

1、培养一支优秀师资队伍,保障武术浓厚氛围的形成。①开展校本培训活动,提升学校校武术教师的武术基本功水平。学习与训练内容包括:武术基本姿势、简单武术套路、简单武术器械使用等,营造浓厚氛围。②开展主题校本研讨,将武术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体育教师积极开展体育课程中的武术教学内容研讨活动,思考如何让学生对武术产生浓厚兴趣,有效落实体育课程中的武术教学内容。

2、武术课教学与训练的课程设置。①普及武术活动,形成学校全面普及特色。每天课外活动必须保证学生进行至少三十分钟武术训练,。每周体育课中必须有一节课进行武术课教学,进行武术的基本常识教学与简单武术套路的教学,组织小型武术竞赛活动。②建设一支合理的运动员梯队,以保证武术尖子人才的脱颖而出,并力争在各项竞赛中获取优异成绩。

3、建立评价与激励机制。①对专业武术教练和体育教师开展武术训练教学实施过程进行评价考核。②对学校发展武术活动过程中的优秀团队与个人进行奖励。

总之,在学校推广武术是普及武术运动的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实施全民健身和养成人们终身体育意识最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 段徐.《武术的人格塑造功能》.中华武术, 2004(1)

[2] 邱丕相等.《学校武术的定位及其教育体系的构建》

篇6:浅谈旗县区武术运动推广的现状分析与改进

1、武术在全面健身运动中的优势

1.1、武术的内容丰富, 开展便利,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全面健身运动的服务对象是每一个公民, 覆盖了不同职业、阶层、性别、年龄等各个群体。 由于我国全面健身运动的服务对象众多, 导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 2012年《“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 中提出到2015年中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达到1.5平方米以上。 但是根据现有资料, 这个1.5平方米的目标, 不足美国现有相应数值的1/10, 不足日本的1/12。相比游泳, 球类等运动项目对场地设施的要求较高, 武术的开展更为便利。武谚讲“拳打卧牛之地”, 武术的开展往往仅需很少的一块地方便可, 很少受场地设施的制约。 此外, 武术门类众多,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每一个健身者可跟根据自己的偏好、年龄、性别、地域等选择不同的拳法套路。

1.2、武术强调 “内外兼修”的健身理念, 更符合中国传统的健身文化观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 其所追求的健身理念更符合中国传统的健身文化观。 相比更注重追求外在速度、力量的西方竞技体育文化, 武术则更强调“内外兼修”, 追求的是人的整体发展。武术 “内外兼修”的哲学基础是中国哲学观中的“天人合一”, 习武者在通过武术健身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武术讲究“外练筋骨皮, 内练精气神”, 不仅注重通过拳法套路等技击技术来使人们外在的身体素质得到增强, 还注重通过内在的心志、意气和精神的活动来调节人的心理, 从而使人实现内外合一的全面发展。此外, 武术的发展过程中还融入了中医的五行、经络等文化内涵, 使得武术在颐养身心中的活络经脉, 调和气血, 改善内脏器官功能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

1.3、武术具有修身养德的道德教化作用, 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全面健身运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武以观德”, 武术是一种追求教化的文化, 不仅追求人们身体素质的提高, 还追求在习武过程中对习武者进行道德教化。 在汲取与融通中国传统文化儒家伦理思想的基础上, 武术形成了一套自身的道德体系, 即武德。 武德中的保家卫国, 尊师重道, 见义勇为等道德内涵, 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在全面健身中推广武术, 对弘扬民族精神,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2、武术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推广策略

2.1、提高全民武术健身意识

为促进武术在全面健身运动中的推广, 首先需要提高全民的武术健身意识。一方面, 应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途径对武术的健身养生功能进行广泛的宣传, 并在宣传的过程中讲究宣传技巧, 使人们认识到武术在全面健身运动中的优势, 提高人们的武术健身意识。 另一方面, 应该通过举行各种武术健身与表演活动来调动人们参与武术健身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武术健身运动中来。

2.2、加强武术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全面健身运动的基层组织者和指导者, 是全面健身运动形成长效机制的重要力量。 当前, 我国的武术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还有所欠缺。很多群众在进行武术健身运动时往往处于完全自发组织的状态, 缺少专业的人员进行指导。 为进一步促进武术在全面健身运动中的推广, 促进武术健身运动的科学化和系统化, 必须依托运动队, 高校等加强对武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对已有的非武术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 可对其进行武术相关知识的培训。

2.3、重视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推广

《全面健身计划纲要》 中指出青少年和儿童和儿童是全面健身计划对象的重点。为使青少年和儿童广泛的参与到武术健身运动中来, 应该重视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推广, 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中应该包含一定的武术教学内容。高校的体育课教学中应根据情况合理设置武术必须课与选修课, 满足学生学习武术的需要, 促进武术运动的开展。

摘要:为进一步促进武术的传承发展与全面健身运动的开展, 通过文献资料法, 逻辑分析法等对武术在全面健身运动中的优势进行探讨, 提出其在全面健身运动中的推广策略, 以此实现武术与全面健身运动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武术,全面健身运动,优势,推广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关于推动汝城少数民族乡镇经济协调发展的调研报告下一篇:数学教育实习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