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人才工作情况汇报

2023-03-29

在一个组织内部,我们必然要将自己的工作完成情况向领导进行汇报,那么,如何才能卓有成效的进行汇报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区人才工作情况汇报》,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县区人才工作情况汇报

县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严守我区耕地和基本农田红线,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18号)以及省国土资源厅、农牧厅(国土资发„2011‟ 号)和市国土资源局、农牧局(市国土资发„2011‟48号)等文件精神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按照“依法依规、规范调整;确保数量、提升质量;稳定布局,明确条件”的要求,根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全面提升基本农田保护水平,努力实现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并重。深入开展“保护责任社会化、基础工作规范化、日常管理制度化、执法监察网络化、动态监测信息化”的基本农田保护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基本农田的功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二、基本原则

永久性基本农田是指为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不得占用,具有较高或潜在生产能力的农用地。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永久性原则。永久性基本农田一经划定,在保护时效内,即不能占用,不得通过规划修改将永久性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农田,除对国家经济社会有重大影响的重点交通、水利、能源、军事项目外,不得占用作为非农业建设用地。

(二)统筹兼顾原则。划定工作中,既要保证高质量耕地划入永久性基本农田,又要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规划划定时要综合考虑、留有余地。

(三)质量保证原则。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要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相结合,与建设用地合理布局相联系,确保划定的永久性基本农田数量充足、土壤肥沃、地力上等、设施配套完善、生态环境良好。

(四)科学协调原则。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二次土地调查、农用地分等定级等成果为基础,并与城市规划、村镇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相协调。要充分利用先进测绘和信息化技术,努力提高成果质量。

(五)实事求是原则。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工作实行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划定工作中,要充分征求民意,并实行严格的考核验收制度,防止盲目追求保护指标和以次充好。

三、工作任务

(一)落实基本农田地块。

在第二次土地调查所形成的土地利用和基本农田保护现状成果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将永久基本农田逐一落实到以上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为单位的地块,明确基本农田的地块边界、地类、面积、质量等级信息、以及片(块)编号。

(二)健全相关图表册。

落实到地块的基本农田,应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为基础,编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分析图,填写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现状登记表、保护责任一览表,并形成相应统计汇总表。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编制应在全要素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线划图上,以相应的图例图示,反映基本农田地块和保护片(块)的空间位置和编号,加注界桩和保护牌设立等信息。

(三)设立统一标识。

基本农田划定后,应按《基本农田与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规定》(国土资发[2007]304号)的要求,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牌和标识。

(四)落实保护责任。

划定的基本农田应按国土资发[2009]167号文件要求,落实到村组和承包农户,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逐步将基本农田标注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保护责任,要签订或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层层落实保护责任,明确基本农田的范围、地类、面积、地块、质量等级、保护措施、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奖励与处罚等内容。

(五)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和区、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为基础,根据划定的基本农田成果,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的内容,纳入数据库管理。

四、工作方法和步骤

(一)宣传发动(2011年4月)

召开动员会,制定工作方案,开展广泛的政策宣传和群众动员工作,营造各级政府重视、部门紧密配合、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环境。同时,收集整理现有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二次土地调查、农业土壤、农用地分等定级等方面资料。组建工作队伍,进行业务培训。

(二)永久性基本农田区域的确定(2011年5月)结合本行政区域实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资料以及土壤肥力、生产条件等资料,确定本乡镇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区域和范围。

(三)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2011年6月)

1.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将永久性基本农田逐一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上。

2.将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确定的基本农田逐一落实到具体地块。

3.将被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地块逐一落实到农户,签订管护责任书,明确责任人,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台账。

4.依据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按照永久性基本农田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地块为基本单元绘制基本农田保护图。

5.在永久性基本农田区域设立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标志,标示出基本农田的位置、面积、保护责任人、相关政策规定、示意图和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

(四)检查验收(2011年7月)

对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进行验收,规范和完善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图、表、册、数据等档案资料,建全基本农田保护的各项规章制度。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监察局、国土分局、农牧局局长任副组长,区财政局、统计局、农技推广中心、水务局及各乡镇政府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分局,由国土分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组建工作组,细化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各村要配备耕地保护督查员,负责本辖区内耕地保护及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监督、监测、信息报告、宣传等工作。

(二)提高思想认识。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思想统一到国土资源部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上来,要充分认识保护耕地是全民族、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工作,把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作为耕地保护的重点来抓,抽调专人负责。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工作将纳入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和综合目标考核体系。

(三)明确工作职责。各级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共同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工作。各乡镇要切实加强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确定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区

域和地块,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台帐,负责与农户签订基本农田管护责任书,按照统一要求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域设立保护碑。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基本农田质量的监测和保护,切实做好基本农田培肥地力的指导,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积极推广耕作新技术,保护土壤结构;国土部门负责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指导,负责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图、表、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归档。

(四)完善工作措施。健全基本农田保护网络,做到区有领导小组,乡镇有保护专人,村有协管员,组有信息员,户有明白卡。对永久性基本农田实行重点巡查保护,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行政首长问责制。加大对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建设力度。在永久性基本农田相对集中的地区,大力推进高产农田建设,优先安排土地整理项目,力求进一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效益。

(五)落实工作经费。按照《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的规定,经费由省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承担的工作任务共同分担的要求,省上根据规划划定的基本农田面积按照0. 元/亩的标准补助基本农田保护经费。区财政在本级留存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中,安排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经费,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篇:人才工作情况汇报

全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吴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尊敬的各位主任、副主任:

下面,我将近年来全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一、我区人才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关心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牢牢把握激活现有人才、吸引外来人才、培养未来人才三个核心环节,积极致力于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全区人才总量达到80239人,每万人拥有人才数1333人,高层次人才数量突破4000人,引进留学归国人员累计超过200人。

1.畅通“三个渠道”,宽视野集聚创新创业人才。一是以活动集聚人才。积极承接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成功举办生物医药高峰会、吴中区科技人才资本项目对接会和“北美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优秀项目、优秀人才对接会”,吸引412名海内外生物医药和其他学科的精英与我区企业、研发机构进行深层次交流与洽谈,共签约项目29个,达成合作意向项目34个。同时,精心组织企业、人才参加市“校企合作博览会”、“中美绿色能源合作洽谈会”,实现招才引才向纵深推进。二是以市场集聚人才。积极做大做强人才市场,认真举办“人才之夏”大型人才招聘活动及各类专场招聘。推进人才市场信息化,“东吴人 1 才热线”网站进一步完善功能、充实信息,累计发布招聘岗位2万余个,登记人才信息10万余条,目前网站流量达1100万次,网上会员达1200家。三是以产业集聚人才。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积极赴全国人才集聚城市招聘紧缺高层次人才,累计组织赴外招聘15期,引进各类紧缺高层次人才320余人。围绕企业转型升级需求,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突破4000人。创新引才思路,组团赴美国、加拿大招才引智,吸引110名在海外从事科研、求学以及侨居的高层次人才,达成就业创业意向10项,并在美国、加拿大成立了“吴中区海外招才引智联络处”,建立了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和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平台。

2.打造“三个平台”,高标准建设人才创新载体。一是打造高层次人才创业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机构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的载体功能,目前,我区共有省级以上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6名博士入站,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申请专利12项,获批专利8项。二是打造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积极做好吴中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建设工作,协助做好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等人才服务工作,目前,已有45家留学人员企业,87名留学人员在园内创业、就业。加强人才信息宏观引导,定期向上级人社部门提供创新型人才开发导向目录、重点和新兴产业紧缺专业目录以及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为全区引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正确导向和基本依据。三是打造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先后成立了吴中区留学人才协会、吴中区医药企业人事经理俱乐部、吴中区博士联谊会 2 等人才交流平台,并定期开展活动,加强政府与高层次人才的沟通,促进高层次人才的相互了解。

3.突出 “三个重点”,全方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一是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在重点、新兴产业人才集聚方面,编制了《吴中区“十二五”人才资源发展规划》,制订了《吴中重点、新兴产业紧缺人才资助办法》;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制订了《吴中区高技能人才计划》,并出台或落实了技师政府津贴制度、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评选青年首席技师制度、技能竞赛选拔优秀人才制度等一系列技能人才培养的制度。二是加强政府资金引导。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的优势效用,评选资助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高层次人才项目,有21人获得苏州市引进紧缺领军人才资助,资助金额215万元。外国专家智力项目引进取得成效,组织申报21个引智项目,其中大福外贸食品有限公司的无头甘蓝及其亚种新品引进技术指导项目获国家资助。三是延伸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推进人才开发社会化进程,积极健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政府人才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人才中介机构,积极培育发展标准化、高端化人才中介服务和健全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吴中技工学校作为公共实训基地在培养技能人才中的作用,年提供实训均在2000人以上。

二、人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这种资源,事关我区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目前,从我区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资源开发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3 1.人才意识有待增强。部分企业片面追求人才短期效应观念仍很普遍,既不愿储备人才资源,又不愿引进高层次人才,使得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企业的主体作用尚未完全发挥。

2.人才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随着我区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创业和不断促进企业技术改造,一批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企业应运而生,但目前符合我区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的高层次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还相对短缺。

3.人才发展环境有待改善。与昆山、苏州工业园区、高新区等周边县市区相比,我区的资金投入还不够大,有些政策配套还不到位,扶持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措施

下阶段,我们将围绕推进“吴中明天更美好”这一主题,以保障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科技创新事业发展为重点,努力建立高效的人才资源开发、利用、配置机制,真正把我区打造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才智谷。

1.加强人才引育力度,提升人才集聚效益。明确引才目标,拓宽引才渠道,加快引进培养一批学有专才、术有专攻、领有专能的高素质人才。一是加快人才引进步伐。发挥人才市场引才主渠道作用,定期举办大型人才交流会,继续组团赴外举办吴中专场人才招聘会,积极参加高校人才招聘活动。发展人才网络市场,积极推进“东吴人才热线”与国内外重要人才网站的链接,打造便捷、快速、经济的网上人才交流平台。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进入人才中介市场,大力培育和发展本地民营人 4 才中介机构。 二是加速海外人才集聚。充分发挥海外人才合作组织效用,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聘力度,与国外知名人才中介机构展开广泛合作,努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海外人才引进格局。三是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育。鼓励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和实训基地,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员工培训制度,采取自办培训中心、联合办学、委托培养等方式,加强员工岗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

2.把握人力资源大厦建设契机,完善市场化人才配置机制。以建立人才交流基地、形成人才集聚中心、树立人才服务品牌为目标,通过对人才开发和服务环境的全力营造,真正把人力资源大厦打造成高水平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一是组建一支专业的人才开发队伍,建成按产业、按层次、专业化、立体化、体系完备、具有宏观掌控能力和主导性的政府主体人才资源市场。二是开辟人力资源产业基地,吸引国内外高端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源公司进驻,通过市场机制优势互补,尽快形成我区人才开发服务的完整体系。三是加大宣传力度,除业务渠道的外延影响力外,对上争取纳入党委、政府宣传的主渠道,对外架通媒体的商业渠道。

3.打造人才创新支持平台,促进人才发挥作用。加大科技创新项目、创新载体、服务平台的建设力度,强化人才与载体的对接。一是加强各类创业园建设力度,积极引导和带动各类人才、资金、技术、项目向企业流动和集聚,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人才集聚能力。二是充分发挥“国际精英创业周”品牌效应,注重创业周活动落实项目的跟踪服务,探索建立配 5 套服务机制,使项目不仅能顺利落户吴中,更能迅速成长壮大。三是拓展海外人才平台网络,侧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智力支持。四是继续推进留学人才协会和博士联谊会建设,充分发挥两大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

4.瞄准产业发展方向,强化人才服务保障举措。紧紧围绕我区“5+2”产业培育振兴计划,积极为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档次提供人才服务。一是以七大产业的重点项目和科技含量高的骨干企业作为金字塔的顶端,依次递进,构建起初步的七大产业集群框架,并以清晰的思路和前瞻性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做好相应的人才服务和保障工作。二是逐个产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做好单项人才规划和需求预测,并定期编制发布人才目录,指导人才引进工作有序展开。三是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方面,形成具有整体性、可操作性的政策体系,并注重政策、扶持资金的落实。四是引导企业重视并加大高层次人才的投资力度,实现一流人才一流工资的区域环境。

各位领导,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关心支持下,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才创新创造的能量,为推进“吴中明天更美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第三篇:人才工作汇报

人才工作汇报

我镇人才工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盛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突出重点,加强领导,加大人才引进、盘活、培养和使用的力度,着力开发人才资源,提升各类人才的能力素质,全面促进各类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乡镇人才工作汇报。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一、积极探索,健全人才工作机制

(一)坚持党管人才,强化对人才工作的指导。专门成立了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党委专题会议。同时,制定了《关于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服务活动”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组织党政办、社会事务办、流动人口管理办等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整合力量,确保人才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我们通过政策引才、外出引才和就地引人等人才引进机制,不断拓宽农村人才引进渠道。一是不断完善已出台的人才奖励政策。我镇制定了在规定区域内修建规模乡村酒店、农家乐的业主给与奖励的政策。对引进的农业业主和回乡创业的在诸方面给予优惠奖励。同时,各村也充分发挥自身的机制优势,积极借用外脑“引进智力”。二是积极响应国家人才政策。

二、注重服务,实现人才资源优化

(一)搭建服务平台。今年,我们积极创建为农业生产技术人才服务的“三个平台”。一是创建农业技术人员相互之间的交流平台,不断完善人才联谊会,吸收更多的优秀人才入会。通过不同生产种类人才之间的交流,达到了融洽感情,互通信息,共同提高的目的。二是创建农村经济发展的研讨平台,通过农业局和镇农业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与农村技术人才共同研讨、交流,同时镇党委组织一批优秀的村三职干部和农村中青年技术人才“走出去”到农业产业发展快、农业生产技术含量高的乡镇,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提高本镇农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工作汇报《乡镇人才工作汇报》。三是创建促进经济发展的沟通平台,通过定期召开农业人才“民-主恳谈”,邀请兄弟乡镇优秀人才就当前经济发展难点、疑点问题开展交流,促进人才与政府之间的交流。

(二)加强培训教育。一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技术人才教育培训网络。在我镇广泛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举办猕猴桃、蔬菜、水果种植和渔业养殖等专业技术培训班,组织农村技术骨干参加专业性较强的培训会,进一步开拓专业技术人才学术交流通道。同时,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平台,引导、鼓励我镇农村人才参加县劳动就业局、农业局等单位主办的各类专业培训班为人才再教育提供更多机会。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我镇远程教育的作用,开展技能培训,为培养人才提供学习与实践机会。

(三)完善人才信息库。镇党委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深入调查全镇农村实用人才情况,摸清我镇人才信息,按类别建立人才信息库,并及时充实完善人才信息库,使人才基本情况一目了然,方便查询和管理,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推动了全镇人才工作的信息化进程,为党委、政府提供了丰富详细的人才资料,充分发挥了人才库的作用。

三、营造环境,促使人才积极创业

(一)加强宣传力度,大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围。一是积极开展宣传,发挥群众宣传优势,在全镇范围内,大力宣传人才政策,先进典型。二是加强人才工作调研,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加强指导。三是充分利用广播、宣传车、板报、人才专栏等宣传工具进行广泛宣传,为我镇育才、聚才、用才提供经验。同时,我们还利用传单、黑板报等形式,在全镇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强化激励措施,努力创建拴心留人环境。镇党委积极引导 “以人为本”的管理路线,营造让人才放心、安全、舒心的环境,强化载体建设,建立村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等各类活动场所,为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四篇:乡镇人才工作汇报

乡镇人才工作汇报我镇人才工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盛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突出重点,加强领导,加大人才引进、盘活、培养和使用的力度,着力开发人才资源,提升各类人才的能力素质,全面促进各类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乡镇人才工作汇报。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一、积极探索,健全人才工作机制

(一)坚持党管人才,强化对人才工作的指导。专门成立了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党委专题会议。同时,制定了《关于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服务活动”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组织党政办、社会事务办、流动人口管理办等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整合力量,确保人才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我们通过政策引才、外出引才和就地引人等人才引进机制,不断拓宽农村人才引进渠道。一是不断完善已出台的人才奖励政策。我镇制定了在规定区域内修建规模乡村酒店、农家乐的业主给与奖励的政策。对引进的农业业主和回乡创业的在诸方面给予优惠奖励。同时,各村也充分发挥自身的机制优势,积极借用外脑“引进智力”。二是积极响应国家人才政策。

二、注重服务,实现人才资源优化

(一)搭建服务平台。今年,我们积极创建为农业生产技术人才服务的“三个平台”。一是创建农业技术人员相互之间的交流平台,不断完善人才联谊会,吸收更多的优秀人才入会。通过不同生产种类人才之间的交流,达到了融洽感情,互通信息,共同提高的目的。二是创建农村经济发展的研讨平台,通过农业局和镇农业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与农村技术人才共同研讨、交流,同时镇党委组织一批优秀的村三职干部和农村中青年技术人才“走出去”到农业产业发展快、农业生产技术含量高的乡镇,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提高本镇农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工作汇报《乡镇人才工作汇报》。 三是创建促进经济发展的沟通平台,通过定期召开农业人才“民-主恳谈”,邀请兄弟乡镇优秀人才就当前经济发展难点、疑点问题开展交流,促进人才与政府之间的交流。

(二)加强培训教育。一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技术人才教育培训网络。在我镇广泛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举办猕猴桃、蔬菜、水果种植和渔业养殖等专业技术培训班,组织农村技术骨干参加专业性较强的培训会,进一步开拓专业技术人才学术交流通道。同时,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平台,引导、鼓励我镇农村人才参加县劳动就业局、农业局等单位主办的各类专业培训班为人才再教育提供更多机会。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我镇远程教育的作用,开展技能培训,为培养人才提供学习与实践机会。

(三)完善人才信息库。镇党委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深入调查全镇农村实用人才情况,摸清我镇人才信息,按类别建立人才信息库,并及时充实完善人才信息库,使人才基本情况一目了然,方便查询和管理,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推动了全镇人才工作的信息化进程,为党委、政府提供了丰富详细的人才资料,充分发挥了人才库的作用。

三、营造环境,促使人才积极创业

(一)加强宣传力度,大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围。一是积极开展宣传,发挥群众宣传优势,在全镇范围内,大力宣传人才政策,先进典型。二是加强人才工作调研,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加强指导。三是充分利用广播、宣传车、板报、人才专栏等宣传工具进行广泛宣传,为我镇育才、聚才、用才提供经验。同时,我们还利用传单、黑板报等形式,在全镇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强化激励措施,努力创建拴心留人环境。镇党委积极引导 “以人为本”的管理路线,营造让人才放心、安全、舒心的环境,强化载体建设,建立村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等各类活动场所,为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镇政府每年拨出专门经费,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并在每年年底,对为镇域经济发展做出

第五篇:人才工作 汇报材料

2010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与人才考核 目标责任制人才特色工作汇报提纲

(2011年1月11日)

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委组织部人才处的指导帮助下,全区人才工作以服务港闸跨越发展为总体目标,深化人才强区战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人才队伍实力进一步提升,载体支撑力度进一步增强,环境机制打造进一步优化,实现了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港闸‚打造品质新城、建设四优强区‛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下面就我区2010年人才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紧贴现实需求,促进人才集聚。一是创新引才模式。在大力推介‚江海英才‛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完善了区配套引才奖励政策,吸引广大人才向港闸集聚。实行‚项目+人才‛捆绑式引进模式,先后举办了‚中科院微生物所—牛津科技创业园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中科院物理所-江苏蓝星玻璃战略研讨会‛和‚2010海外高层次人才交流会‛等活动,为高层次人才及项目与我区企业对接洽谈、深入合作搭建了良好平台,其中中科院微生物所高斌博士团队和中科院物理所俞立明博士已正式落户我区,并双双入选‚双创‛计划,其中高斌团队获100万资助、俞立明博士获50万资助。另外我区牛津(南通)科技园、润邦重机、黑狐网络、联邦信息、巍濠实业与4名海外人才达成项目合作初步意向,其中 1

生物医学博士冯映红已成功落户,高层次人才向优质园区集聚的态势正逐步形成。二是深入实施高校揽才计划,扩大‚5100‛党政后备干部招录规模。将第二批‚5100‛党政后备干部招录选拔区域由南京扩展到上海,并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六所全国知名高校纳入选拔范围,进一步扩大了‚5100‛这一品牌的影响力。同时,在专业设臵上也更贴切我区转型升级的实际需求,重点突出了法律类、经济管理类、行政管理类、商务贸易类、城建规划类、环境保护类等10个门类。共吸引645名学生踊跃报名,最终10名优秀毕业生落户港闸,其中硕士研究生7人。三是依托产学研机制,加大柔性引才力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先后组织开展了‚港闸区-西安地区能源动力机械装备产业联盟洽谈会‛、‚上海高校技术市场新材料领域产学研合作洽谈会‛等各类产学研活动12次。大力开展‚百名海外专家进百企‛活动,共组织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院所60余名教授、专家、知名学者与区内80多家企业开展洽谈活动,形成了一批新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全区共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36项。

二、创新培训模式,提高人才素质。一是探索‚研训一体式‛培训模式。今年以来,我区按照‚服务发展大局、研究重点问题、满足个性需求、强化学用结合、提高能力素质‛的思路,大力开展‚研训一体化‛培训,将‚研究式学习‛理念贯穿始终,要求干部在实践中做好研究成果的延伸思考和加工完善,实行培训心得交流制度和成果汇报交流制度, 2

建立成果共享机制,促进学员学以致用,提高成果转化成效。在‚城市规划与管理‛境外研修、正科职后备干部浙大研修班、第八期青干班等主体班次中,共确定《重视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快速提高我区服务业占比》等实践调研课题45个,形成相关调研报告93篇,培训干部计100余人次,促进了全区干部培训质量的全面提升。如今,‚研训一体化‛培训班已然成为我区各级干部争相‚抢‛读的精品班。二是深入实施‚四位一体‛锻炼工程。注重在重点、难点工作中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继续深化实施年轻干部‚四位一体‛实践锻炼工程。今年选派3名新提拔副科职干部和4名年轻干部到信访维稳、矛盾调处一线接受磨练,切实增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基础群众和调处钝化矛盾本领。选派2批次100余名新提拔干部和机关年轻干部奔赴城市建设一线,为拆迁出谋划策,向群众宣传讲解拆迁政策,调解拆迁矛盾,督查推进速度,在提升城市开发建设水平的同时,丰富他们的解决复杂问题的经验。三是强化公务员培训工作。认真组织好全区公务员完成《创新能力》和保密工作的学习培训,依托网上平台完成自学和考试。

三、优化服务环境,增强人才归属感。一是创新人才服务模式。探索构筑了‚3+N‛企业人才服务模式,‚3‛:即一支人才专员队伍、一本人才服务手册、一张人才服务专员联系卡;‚N‛:即每位专员重点联系的企业和高层次人才。人才专员主要由区、街道组织、人事、科技部门的人员组成。服务内容做到按需设计。包括:人才政策咨询,人才资助项 3

目申报业务辅导,收集企业人才、项目需求,反馈人才工作、生活中需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服务方式实现无缝对接。明确要求专员服务方式为‚点对点服务、面对面交流‛,每名专员固定联系1-3家企业、1-3名人才,每月至少走访企业、人才一次。服务标准做到量化评估。建立专员季度交流制度、业务培训制度、动态管理制度,量化各项工作要求,每次服务结束由被服务对象进行实时评价,年终对人才专员的服务成绩进行综合评估,组织评先推优。专员队伍成立以来先后组织了‚双走访‛、人才关爱行动、高层次人才队伍调研等活动,共走访重点企业50家,重点人才40人,组织人才体检86人次,协调解决人才待遇、生活问题5个,辅导企业申报各类人才计划52人次、科技计划132件。二是启动了‚‘十一五’港闸区科技英才‛、‚港闸区第四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和‚港闸区2008-2009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工作,共评选出4名‚十一五‛创业英才和创新英才,评选区优秀科技工作者8名,优秀学术论文28篇。

四、强化政策研究,深化人才职称评审改革。一是抓好规划制定。为进一步明确我区‚十二五‛期间人才工作的任务和重点。上半年对全区企业人才情况进行了普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十一五‛期间人才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评估,制定了《港闸区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草案)》,《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草案》,明确了我区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和重点以及人才引进培养扶持奖励政策,为开展好‚十二五‛人才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深 4

化职称评审工作。今年上半年对港闸区工程师评审委员会进行换届调整。新增建设工程专业委员12名,机械专业委员2名。并对新一届工程师评委会进行了评审业务培训。同时,为更好地服务我区船舶及配套工业经济的发展,提升区船舶及配套工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我区从船舶及配套企业中精心挑选11位机械热能等相关专业的工程师组建了船舶初级职称评委会,于3月底进行了港闸区首批船舶初级职称评审工作,共评审47名专业技术人员,33人通过评审。并举办了区重点企业职称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班。全年共办理并发布大中专毕业生职称初定278人;组织开展了两批乡镇中初级职称评审,评审通过初级职称450人,乡镇中级职称173人;初审并通过市职称办认定乡镇高级职称10人,国家中级职称73人,国家高级职称10人,通过高级经济师认定6人;通过相关执业资格及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共计171人。 2010年的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要求还有差距,人才总量不大,结构不够合理;人才培育中的政策扶持力度还不够大;人才工作考核难以量化,以上这些,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改进。

上一篇: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考试下一篇:小区物业经理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