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统计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

2024-05-04

九、统计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通用9篇)

篇1:九、统计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在初步认识不确定事件的基础上,教学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体会“经常”“偶尔”等词语的数学含义,用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统计手段研究可能性,初步教学条形图。内容分三部分编排。

P90~P91教学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P92~P93教学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P94~P97单元练习和实践活动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例题的教学线索:安排活动,预测结果,摸球统计,反思体验。

无论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还是可能性有大、有小,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两道例题编排了相似的教学活动结构。

例题从安排摸球活动切入,对活动器材、摸球规则、摸球次数都作了规定。活动器材是根据需要设计的,第90页例题教学等可能性,口袋里两种颜色球的只数相同。第92页例题教学可能性不相等,口袋里黄球只数比红球多。摸球要在随机状态下进行,摸球的人蒙住眼睛,不能直接看到球的颜色、不能对摸的球有人为的选择。每次在口袋里摸1个球,观察颜色后仍放回。要把口袋抖几抖,使里面的球自然状态地分布。教学可能性相等,摸球次数多,才能说明问题。因此第90页例题安排摸40次,第92页例题只安排摸10次。

摸球前先估计,摸到哪种球的次数可能多一些、摸到哪种球的次数可能少一些。安排这些估计,既符合可能性的本意,也符合学生实际。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相等,或者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比黄球小,都是在摸球前的思考,教学可能性就是培养这样的认识。猜猜摸到两种球的次数,能被学生喜欢和接受。教学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学生的热情滞留在猜次数上,还要说说怎样想的,为什么猜两种球的次数相等或者不相等,引导他们体验可能性。

摸球统计,一方面是验证猜想,另方面在学习统计技术。第90页例题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每次摸球的结果,这是以前没有用过的整理数据方法。第92页例题用涂方格的方法记录每次摸球的结果,左边涂成的方格图已经认识,右边的涂色是第一次出现条形图。教学要帮助学生理解新的统计技术,体会它的好处和特点。

把统计结果和摸球前的猜想对照,能进一步体会可能性。通常情况是,第90页例题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次数不大会刚好各20次,经常是次数比较接近,甚至也会次数相差较大。因此,摸球最好在小组里进行。全班十多个小组的摸球结果,有些红球次数略多于黄球次数,有些黄球次数略多于红球次数。综合起来,摸到两种球的次数比较接近,从“次数差不多”体验可能性相等。第92页例题的摸球结果一般能够和摸球前的猜想吻合。从中体验可能性有大、有小。

2.“想想做做”的两个层次:体会、设计。

配合两道例题各编排一次“想想做做”,都是两道题,设计成两个认知层次。

第1题抛小正方体,继续体会可能性相等与不相等。第91页正方体的两个面上写“1”,两个面上写“2”,两个面上写“3”,抛这个正方体,落下时“1”“2”“3”朝上的可能性相等。这道题要求把正方体抛的次数足够多(30次),还要收集四个小组的数据并算出合计,都是为了有效地体验等可能性。第93页正方体的四个面上写“1”,一个面上写“2”,一个面上写“3”,抛这个正方体,落下时“1”朝上的可能性大。让学生涂方格记录次数,再次接触条形图。教学这两次抛小正方体,要利用统计表或统计图里的数据,联系正方体上写1、2、3的面的个数,理解“各个数字朝上的次数差不多”“数字1朝上的次数比2和3多得多”,体会可能性相等与可能性不相等的含义。

第2题在布袋里放铅笔,按照预期的结果设计游戏材料。第91页设计三次,把以前认识的不可能、可能,和现在教学的可能性相等联系起来,能够体会到知识的发展、认识的深化。第93页只要设计两次,经历口袋里红铅笔枝数从较多变为较少的过程,体会可能性大与可能性小。教学这两次放铅笔,要让学生充分交流放铅笔时的思考,把心向放在对可能性相等、大些或小些的体验上。

3.单元练习和实践活动:巩固双基,拓展视野。

练习九的内容之一,巩固统计知识,熟悉统计活动。第1题根据条形图里各种天气的数据填表,第5题根据调查获得的数据画条形图,锻炼看图、画图、用图的能力。

练习九的内容之二,用经常、偶尔描述可能性。第1题里晴天18天,经常出现;1天下雪,偶尔出现。在现实的情境里体会偶尔、经常的含义。第2题用这两个词语描述转盘指针落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

练习九的内容之三,理解可能性相等、可能性大、可能性小。这些在例题和“想想做做”里已有足够的铺垫,第3题让学生在熟悉的活动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体会这些数学语言的意思,作出自己的解释,并初步应用。

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条件发生变化,会引起可能性的大小发生变化。如在原来的扑克牌里加入几张红桃牌,摸到红桃牌的可能性会变大,摸到其他牌的可能性变小了。

第十单元 认识分数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初步认识分数,教学的起点和要求都不高,以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为内容。

P98~P100教学几分之一。包括分数的读、写与各部分名称,比较两个几分之一的大小。

P101~P103教学几分之几。在体会分数意义的基础上,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P101~105教学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体验分数的产生

第98页例题创设平均分物体的情境。从分的结果能用整数表示,到不能用整数表示,引出分数。让学生体验分数的产生是适应人类生活、生产的需要,是认数的一次扩展。这样的体验一直延续到“想想做做”里,一个图形被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能准确而清楚地反映现实的意义。

2.重点突破、举一反三,感知分数的意义。

本单元不出现分数的定义,在充足的具体素材里感受分数的意义。重点突出一个分数的意义,由它带出一批分数,是本单元教材的教学策略。

教学几分之一,以 为重点。首先在平均分蛋糕的情境中体验 的产生,每人分得“半个”是生活经验,“半个就是二分之一个”从生活经验引出新的数学知识。接着联系平均分蛋糕的实物图,讲述 的含义,突出“平均分成2份里的1份”,教学分数的写法、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然后让学生在长方形纸上表示它的 ,尤其是各种不同的对折,各个不同位置上涂色,能够进一步理解 的意义。

从 带出其他几分之一。第99页例题先用一张圆纸片,表示它的 ;再用另两张同样大的圆纸片,分别表示它的 和 。引导学生从 的意义联想 、 的意义,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体会其他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几分之几,以 为重点。第101页例题把正方形纸里的“一份或几份涂上颜色”,这是一次开放的活动。涂其中的一份,用 表示,是旧知识。教材指出:涂其中的3份,是这张纸的 , 也是分数。让学生初步感受 与 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分数,在几分之一的基础上引出几分之几。这样,就能继续体会涂其中的2份,是这张纸的 ;涂其中的4份,是这张纸的 。 和 也是分数。在这个过程中初步体会到 与 、 的区别与联系。

3.比较大小,进行加、减计算,继续体会分数的意义。

本单元比较分数的大小,都在图形直观下进行。不出现抽象比大小的习题,不总结比较的方法和规律。使比较大小在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促进分数概念的形成。

第105页教学分数加、减法。本单元的加、减计算是最简单的,在两个同分母分数之间进行,且分母不超过10,计算结果不需要约分化简。例题在现实的情境中,从分数的意义切入。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 和 ,能够感受一共涂了多少,红色比绿色多涂多少,由此引出分数的加、减计算,体会和为什么是 、差为什么是 。初步知道同分母分数加、减的算法,并应用到简单的计算中去。教材里不出现计算法则,要求按分数的意义思考,可以加强分数的概念。

篇2:九、统计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及教材地位

第一学段在每一册教材里都安排了“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

册数 教学内容

一上 象形统计图、简单的统计表。

一下 一格代表一个的条形图(无箭头,有单位如(人)),用符号记录(如画符号、对勾、画正字等)、收集、整理数据,简单的统计表。

二上 简单的分类统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一定、可能、不可能。

二下 分段统计。

三上 等可能性和不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三下 出现标准的条形图,有标题、箭头、各项目等,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本单元是今后继续学习习近平均数知识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条形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2.能发现并提出有关平均数的问题,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学习习近平均数的价值。

3.在探索求平均数方法的过程中,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材特点

1、素材的选取具有现实性。

打篮球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所以本单元信息窗选取了以学校篮球队比赛中场换人为素材,为平均数的意义、求法、作用提供了现实的背景;同时在自主练习中,也选择了一些现实的素材,这样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平均数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引导学生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体验统计学习的必要性。

在教材的信息窗中,通过引导学生解决“改换谁上场呢?”这一问题,感觉到利用求总分的方法不合理。

四、信息窗解读

信息窗呈现的是篮球比赛的场景。蓝队需要换人,教材利用表格的形式呈现了7号、8号两名队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通过教练提出:“改换谁上场呢?”引出对平均数的学习。

平均数是常用的统计量,本单元教学平均数,包括平均数的意义和算法。教学平均数的目的不限于求平均数,更在于用平均数进行比较,用平均数描述、分析一组数据的状况特征。

平均数的概念和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如把15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得3个,这个“3个”是每个小朋友实际分得的数;如果说5个小朋友一共有15个苹果,平均每人有3个,这个“3个”就是平均数,因为不一定每个孩子都有3个。又如一个班的同学们的平均身高、火车的平均速度等。

为什么求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求出平均数说明了什么?这些都是例题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例题的编写线索。

五、教学建议及注意事项。

1、结合问题引发讨论,引入平均数。

例题“改换谁上场呢?”这一问题,通过比总分,不合理,怎么办?又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应比两个队员平均每场的得分。虽然两个队员平均每场的得分是个新概念,但由于学生有“平均分”为基础,又在现实情境之中,他们是能够接受的。怎样计算两个队员平均每场的得分?可以在条形图上移多补少,使每场的得分同样多;也可以把每场的得分合起来平均分。无论哪种方法,都能清楚地体现了平均数的意义--在7号队员3场得分总数不变的前提下,重新分配,让每场得分都相同。学生在探索计算平均数的方法过程中,领会了平均数的意义。求得7号队员平均每场得11分后,继续求得8号队员每场得分10分,这时7号队员每场得分多些就很清楚了。在这道题里,学生学到了计算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到平均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状况,体会到平均数作为一种统计量的作用。

2、问题情境要浓,认知冲突要强烈。

充分利用“打篮球”这个学生喜欢的运动和“改换谁上场呢?”这个学生喜欢的问题,迅速形成欲求不能,欲罢不甘的矛盾状态,在原有的方法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心理氛围中进入“分别求出7号、8号队员平均每场的得分”这个新课题的学习中去。

3、让学生在求平均数的过程中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当学生分别求出7号、8号队员平均每场得的分后,不要急于讨论或讲解“平均每场的得分”的含义,因为还不具备理解平均数意义的条件。要先让学生去求7号队员平均每场得得分,无论他们采取哪种方法(在图上移多补少或先加后除计算),都能体会到是原来每场得分不同变成每场得分相同,而且得分总数不变,这就是平均数的意义。这个意义不是讲给学生听的,是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的。所以,教学平均数的意义的理想时机是求得7号队员平均每场得分以后,让学生讲方法,悟体会。

4、重点关键处设疑,引发讨论,加深对平均数实际意义的理解。

充分利用“10分是8号运动员哪一场的得分”引发讨论,7号队员的呢?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而不是一个数据的水平。有时可能恰好和某一数据相等,但大多数情况下是不等的,它是一个统计量,是一个“虚拟”的数。

5、不要给出求平均数的一般公式。

要重点放在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加上应用,当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描述,建立求平均数的模型,但无须死记硬背。

6、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平均数也可以作为不同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实际上在考虑换人的时候,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每场得分只是一个方面。

六、关于自主练习

第8题是一道用平均数解决现实问题的练习。练习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计算妞妞的身高和体重平均每年增加多少”,学生有可能将每年增加的数量求出来,相加之后除以6,还有可能直接用6岁的体重减去出生时的体重,用所得的差除以6。教师要进行合理地评价,让学生明确哪种方法更简便。要注意是除以6还是7?

人教教材中类似的题目是:利用线路图提供信息:第一天走了一段是75米,第二天走了两段分别是25米、35米,第三天走了一段是81米,求平均每天走的米数,是除以3还是4?(三下第45页)

第9题是一道课外实践活动的题目,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图中的小资料,引发学生想了解自己单脚站立时间的欲望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后进行实验统计,求出小组内平均每人站立的时间,并与其它小组进行比较。

“课外实践”是一个实践性的活动。组织学生活动时,先要准备好活动所用的温度计与器材,再指导学生进行活动。可分小组活动,活动后,要引导学生完成第二个问题,了解温度变化规律。

实践活动

--饮水情况调查

泰安市教研室李万江

一、教学目标

1、巩固学过的统计知识,发展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借助统计结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了解水对人身体的影响,养成适量饮水的习惯。

3、在系统的调查活动中,获得初步的用数学方法研究问题的经验,培养应用意识。

二、知识分析

该活动是学生在学习了统计的有关知识以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等知识后安排的,即是对前面知识的回顾也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该活动需要学生调查、整理、分析信息,并作出简单的决策,这对于感受数学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材解读

虽然饮水是每一个孩子每天都要面对的事情,但孩子们大都是渴了才喝,一般不关注水对人身体的影响,每天喝多少比较合适,与人体的健康有什么关系。“饮水情况调查”实践活动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在学生学习了统计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统计的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整理数据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本实践活动以学生课间喝水的真实情境引入,生动熟悉,洋溢着浓郁的学校生活气息。画面以几个小学生的无意对话“我今天喝了6杯水”、“我才喝了2杯”为引,以一个小学生的有意设问“一天喝几杯水合适呢?”作结,开始了饮水情况的调查,使孩子感受到调查来的必要而有意义,从而体会到统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本“实践活动”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小调查”,包括“同学们每天的饮水情况”和“水对人身体的影响”两个方面;第二个板块是“我的收获”,即根据调查的情况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第三个板块是“我的行动”,即学生有了颇多感受后,办板报、写倡议。这三个板块联系紧密,不可偏废。

四、活动建议及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重视对调查活动方法的指导。教学时在学生自己感受到本次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法,先进行文字记录,然后分段统计,完成统计表,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2、多渠道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自己的统计结果,学生引发思考:一天喝几杯水合适?水对人的身体有什么影响?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采用网上搜索、查阅书刊、询问自己的爸爸、妈妈等多种途径解决问题,进而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空间,使学生体验到实践活动的乐趣。“我的收获”一个环节,由于有调查统计的深刻体验和查阅资料的丰富经验,所以学生一定有很多的感触,这里老师一定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有理有据的谈出自己的收获。

4、加强情感渗透,引发学生自觉行为。“我的行动”是本次实践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调查、统计、查阅资料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以及自己对饮水问题的看法和建议,用板报、倡议书等形式告诉同学和家长,以达到活动的目的。

小资料:

喝水最佳时间为:

1、早上起床后先喝杯水,让身体开始新的工作。

2、到办公室后先别急着喝咖啡,给自己喝一杯温开水。

3、上午10点左右喝一杯水,补充工作流汗和排尿失水。

4、午餐后半小时喝一杯水,加强身体的消化能力。

5、下午4点左右喝一次水,促进肠道蠕动。

6、下班离开办公室前喝一杯水增加饱足感。

7、20点左右喝水能冲淡血液,利于血液循环。

8、活动后,不论活动量大小都应该喝水。

9、喝水不会发胖,当你节食减肥时,要保证体内水分充足。

10、发烧的时候体温上升使水分流失,多喝温水使身体散热。

人每天喝多少水合适?

篇3:九、统计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

统计学认为,某次统计活动中,如果要对数据所蕴含的规律作更精确的描述和更进一步的推论,仅借助统计图表是不够的,需要计算一些有代表性的量数,对整体数据所蕴含的规律作出更简洁明了的数量化描述。平均数就是这样的一个量数。它的基本思想是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总个数,以体现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对数据总体起着“中心”代表的作用。显然,在学生已经初步树立统计观念、掌握了一定的统计图表知识基础上学习平均数的知识,有益于提高学生利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鉴于此,人教版课程标准教材三年级(下册)在“统计”中安排学生学习平均数的有关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平均数的意义、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等。教材在编写中为了强化“发展学生统计观念”的课程功能,特别注意:

1.把认识平均数和学习其他统计知识结合在一起。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可以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整理数据的结果,为了更好地描述数据的特点,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平均数。教材在编写中,就通过统计图表呈现原始数据,而后计算平均数,比较贴切地将求平均数嵌入了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利于学生自己体会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绘制统计图表与求平均数间的关系。当然,用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让学生看图自己收集求平均数所需的数据,还利于学生用统计图中涂色方块的移动来揭示平均数的意义,为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提供了感性支撑。

篇4:九、统计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

教材内容:

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知识体系和地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统计表及初步认识不确定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几,是进一步学习统计和计算可能性以及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的基础。由于该单元的学习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学习,借助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逐步体会可能性是有的有小的。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知道事情发展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能够借助实验,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初步体会统计的工具性。

3、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教学重点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通过实验操作、分析推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教学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2、结合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知道其结果。每课的基本功训练点:

本单元设有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学生做名片和摸名片活动的情景,引发对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认识。课时安排:2课时 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

1、注重开展实践活动,加强方法指导,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灵活运用教学资源。运用好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每一课的作业设计:

回去设计一个统计与概率的练习题,并作出答案。比一比,水谁设计的内容丰富,贴切实际。

第一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名片吗?大人的名片在交往中非常方便。课前同学们都为自己制作了名片,我们一起来交流展示一下你自己的名片。

二、新授:

(一)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名片

(二)摸名片(属相)1.提出活动要求:

把小组的名片和在一起,每人摸10次,每次摸一张,每次摸完后再放回去,打乱顺序再摸。猜猜看,摸到什么属相的可能性大? 2.小组同学先猜测,各选择代表一种属相。3.实验验证。组长将组员每次摸的情况记录并统计。4.根据统计情况,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

小结:从这个游戏中,我们体会到了事件只要存在,就有发生的可能性,而且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存在数量越大,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存在数量越小,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三)摸名片(男生女生)1.说明活动要求:活动要求同前

2.活动前,数数各小组内男、女生的人数(一样多)估计摸到谁的可能性大? 3.小组开展活动。4.全班交流统计结果。5.根据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当事件存在的数量一样多的时候,发生的可能性一样大。

三、练习: 自主练习第1题: 1.女孩从箱内摸糖(10个草莓,20个巧克力)2.男孩从箱内摸糖(10个草莓,10个巧克力)他们分别摸出哪种糖的可能性大一些?为什么?

四、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做了一个摸名片的小游戏,通过摸名片,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

二、练习:

1.摸球(为每个小组准备一袋球:7红5兰)

(1)提出活动要求:每次摸一个(每次摸出后重新放回),共摸20次。(2)估计,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3)操作验证,看实验结果和你估计的一样吗? 2.小猫钓鱼(练一练)

观察每个小猫眼前鱼缸中每种鱼的数量,然后根据统计可能性的大小做出判断,小猫钓到哪种鱼的可能性大?(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出示一个转盘)给转盘涂上红、绿两种颜色。要使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比绿色大,应该怎样涂?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说明理由)4.摸扑克:

(出示8张扑克牌:1张红桃、3张梅花、4张方片)

如果从这8张扑克牌中任意地抽出1张,可能抽到哪种扑克牌?抽到哪种扑克牌的可能性最大?

(区分两个问题的不同点:只要存在就有可能性,数量多地可能性大)5.出示一个飞镖盘,其中2兰、4红、6黄

投中哪种颜色的可能性最大?投中哪种颜色的可能性最小?

三、全课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我学会了吗?”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击鼓传花的游戏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做击鼓传花的游戏好吗?

二、活动

(一)布置活动要求:

1.每10人一个小组(5男5女),男女穿插围成圈,一个男生蒙上眼睛击鼓,其他同学传花,鼓声停止,看花会落在男生还是女生手中的可能性大? 2.活动前先预测,并说明理由。

(二)小组进行活动

(三)各小组汇报活动情况。

(四)改变要求:如果减少一个女生,红花落在男生还是女生手中的可能性大?(小组继续进行活动,活动后交流)

(五)小组讨论设计一种游戏规则,然后一起做游戏。(游戏后全班交流)

(六)全班制定一个游戏规则,集体游戏。

三、丰收园: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篇5:九、统计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

课题 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 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教师 张敏

教学目标设计 1、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 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方法设计 1、将数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2、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交往中互动学。

4、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达到学习新知的目的。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活动一

(一) 谈话导入新课。

(二)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帮助“花仙子”小组想出保护花坛的好方法。

活动二

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探究新知。

(一) 课件展示教材中“花坛”情境图,请学生想办法算出花坛一周的长,引入周长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 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花坛的周长。

(三)各小组交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计算周长的方法。 活动一

(一) 以帮助“花仙子”小组想办法保护花坛来导入新课,学生的积极性高,

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有关周长的学习中去。

(二)学生想出了方法很多,最终得出了“给花坛加栅栏”的好方法,在引出周长的同时,也渗透了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

活动二新课标第一网

(一) 在展示教材中的情境图时,我将花坛的周长设计成动态的彩色闪动的

线条,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解决了本课的学习难点。    (二)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怎样能够求出花坛的周长时,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图片,把缩小的花坛图案展现出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自己找出求周长的最佳方法。老师在巡视过程中,不断参与进去,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同时,当他们独立算出花坛的周长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更激发了他们学数学的兴趣。

(三)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自己小组的计算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及时进行鼓励与表扬,增强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以及表达的欲望,鼓励学生用简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一

(一) 师:“花仙子”小组负责管理学校的花坛,可是怎样能保护好花坛不被行人破坏呢?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见解。www.xkb1.com

(二) 师:同学们真是爱护环境的好孩子!看来大家最赞成的方法是给花坛加上栅栏。好!下面我们将继续来研究“买护栏需要多少钱”的问题。

活动二

(一) 师:要想知道护栏需要多少钱?必须先知道什么?

学生认真观察图形,得出“先要计算出花坛一周的长”。

(二) 师:怎样计算出花坛一周的长呢?来!聪明的小朋友自己来探究吧!

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图片来计算出花坛的周长。

(三)师:哪个小组先来交流?(请小组代表交流自己小组是怎样计算的。)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活动三

“我为班级添光彩”小活动,请学生为班级的黑板报加上花边,在计算花边的总长的过程中巩固所新知。

活动四

进入智慧厅,在有趣的练习中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

活动三

学生刚刚自己探究出计算周长的方法,思维正处于兴奋中,这时,适时地插入“我为班级添光彩”小活动,让学生在计算花边长度的过程中,巩固计算周长这部分知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活动四

以“智慧厅”的形式出示练习题,激发了学生 的探究兴趣,在有趣的练习中学生轻松得出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再次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谈收获,可以通过学生的发言,对所学新知做一次回顾与整理,加强教学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表象,增强对知识的记忆。课后继续寻找生活中的大数,让数学活动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去。 活动三

师:(出示:黑板报)黑板报需要加上漂亮的花边装饰才漂亮啊!需要贴上多长的彩色花边呢?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交流,并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活动四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带你们到有趣的“智慧厅”去玩,好吗?这里有一道趣味数学题,看谁敢接受挑战?

学生看屏幕,在趣味游戏中解答数学问题。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玩得开心呢吗?说说你的收获好吗?

引导学生就知识与情感等方面谈自己的收获。

习题设计 常规计算题

基础练习题

重点练习题

拓展练习题

板书设计 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

(1) 8+4+8+4=24 (米)

(2) 8×2+4×2=24(米)

(3)(8+4)×2=24(米)

24×2=48(元) 教学反思

篇6:九、统计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页,信息窗1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3.通过操作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

4.通过从实际生活引出质量单位,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难点: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估测,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花生米、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给每个小组准备一袋护肤霜(用胶布把质量标识贴住)。

学生准备:一个2分硬币及一些到商场里购买的标有重量的物品或食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喜欢看书吗?说一说你喜欢看什么书?三年级二班的同学们正在一起阅读《动物趣闻丛书》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出示课本情境图,学生观察、激发兴趣)

2.仔细阅读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可能发现:这些动物的重量是以克、千克、吨为单位的。

3.激发学生质疑: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克、千克、吨是什么?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

师:这节课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介绍质量单位

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有多少,像克、千克、吨这样的表示物品有多重的单位叫做质量单位,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质量单位--克。

板书课题:质量单位--克的认识

2.猜一猜1克有多重?

根据自己的认识,结合身边常见的物品来猜一猜。(板书:猜一猜)

学生可能说大概和一粒花生米差不多,和一个乒乓球差不多,和一颗QQ糖差不多等。

怎样才能知道到底谁的估计更准确?(学生可能会想到称一称。)

(板书:称一称)

我们常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先指导,再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体验1克有多重。

(3)掂一掂,比一比,加深对1克的体验。

用手掂一掂:一枚二分硬币、1粒黄豆、一枚一元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

(4)“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些物体比1克轻?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感受几克的轻重。

(1)掂一掂,估一估。

请同学们先掂一掂2分硬币,再掂一掂5角硬币和一元硬币,估一估它们各重多少克。

(2)小组合作称一称

学生小组合作用天平称出5角(4克)、1元(6克)硬币的质量,再掂一掂分别有多重。

(3)游戏--比比谁的感觉准。

规则:两人一组,一人闭上双眼,伸出左手。另一人把1枚硬币放在他的手心上,让他说出硬币重几克。两人交替做,比比谁的感觉准。

2.感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质量观念。

(1)大家再来掂一掂硬币。请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币,闭着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15枚,大约重15克,再闭着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20枚,大约重20克,再闭着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学生掂量并感受)

(2)游戏左手右手小天平

每个小组的桌面上有一袋护肤霜(用胶布把质量标识贴住),请大家左手放2分的硬币,右手放护肤霜。当你认为两边一样重时,看一看硬币多少枚,再估一估这袋护肤大约重多少克?

请各小组汇报,然后揭开胶布,看质量标识(误差在±2克内),算估对。

(3)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

我们桌子上还有一些物品(小包装标识为10~100克左右的袋装或盒装物品),你们从中任选一样,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后再看标识是多重。

3.感知几十克、几百克的质量。

想知道你们课前到超市里买的袋装食品有多重吗?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包装袋上的标识,再掂一掂感觉有多重。小组内再交换物品找一找、掂一掂。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经历了猜一猜--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过程,认识了质量单位--克。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我们常用天平秤比较轻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时,需要用砝码。你知道下面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吗?教师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出示砝码:10克、20克、50克、100克、200克等等。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新课堂第1题,说一说它们的质量。

2.火眼金睛判对错。

(1)一袋面包250克。()

(2)一根火腿肠重100克。()

(3)一个西瓜重30克。()

(4)一包话梅重80克。()

3.新课堂第2题,你知道这些物品的质量吗?

引导学生学会从称上和包装上读出质量,让学生独立观察,相互交流。注意最后一题盘中称的是2个鸡蛋共200克,问题是一个鸡蛋的质量是多少克?

4.资料拓展--你知道吗?(播放音频,同时课件出示图片和内容)

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合理的饮食搭配有利于身体健康。小学生一天这样搭配食物比较好:米饭、馒头等谷类食物375克,肉75克,鱼虾25克、鸡蛋50克、牛奶200克、、豆制品200克、水果75克、蔬菜250克、食用油15克、食糖10克。

总结

同学们,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那么,较重的物品用什么作单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它们之间有什么的关系呢?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继续研究,这节课上到这,下课!

板书设计:

质量单位--克的认识

1克有多重?猜一猜

一枚2分硬币掂一掂

一个花生米估一估

称一称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创设情境自然有趣,以学生查阅资料为背景,以几种动物的质量为素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了查阅资料的学习方法。同时将学生带进神奇的动物世界,在了解动物质量的过程中,把数学与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经历学习的过程,注重学法指导。学生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过程中建立质量观念,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体验的学习过程,重视彰显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遵循有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3)在实践操作中升华知识。学生们对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我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花生米、在超市买的食品、以及数学书、铅笔盒等,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逐步发展到用手掂物品、估测物品、用天平称物品的质量,并渐渐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还布置他们课外到超市了解各种物品的质量。把我们的数学小课堂和社会这个大课堂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升华质量概念。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使用建议。

本教案是按照质量单位克的认识--千克的认识--吨的认识3课时的思路设计的,为使课堂更加开放生成,教学时也可以全部放给学生,实行更开放的数学课堂。

3、需破解的问题。

篇7: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主题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主备人单元目标

1、在游戏中乐于提出提出问题,喜欢大胆想象;能关心身边的科学,关注新事物;能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在游戏中能多角度提出问题;能用语言或图画观察到的现象;能参与交流、讨论能对物体位置和物体的音色进行判断。

3、认识玩具的特点;学会简单的分类;正确描述一个物体位置以及判断不同声音的音色,认识身边的科学。单元重点会用感官感知、观察玩具的特征,动植物的外部特征,能够提出感兴趣的物体,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单元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感受到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单元内容分析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是科学教科书的绪论单元,它是小学生学习本套科学教科书的基础。这一单元的教材,以学生玩玩具的经验为线索,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科书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这些活动符合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通过亲历活动,“走进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教科书的编排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如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第一课主要启发学生大胆提问题,第二课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多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第三、四课,不仅让学生提出问题还启发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培养能力方面,如第二课给动植物分类,先让学生按自己确定的标准自由分,接着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什么是分类及分类的方法。本单元主要以玩、游戏为主,以培养学生探究欲望和学习科学的兴趣为目的,以便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一共用5课时。第一课时:科学在我们身边第二课时:玩具里的科学

第三课时:我们周围的动植物第四课时:单元测评第五课时:单元测评分析备注第二单元单元备课主题《我们怎么知道》主备人单元目标

1、科学探究:能通过对身边事物的现象的观察,提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能够利用解暗箱的方法探究问题。

2、情感态度价值观:善于交流、大胆想象等。

3、科学知识:能用感官判断事物的特征,如: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等。单元重点游戏求乐、竞赛求知、设疑求趣、实践求效单元难点能通过对身边事物的现象的观察,提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能够利用解暗箱的方法探究问题。单元内容分析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紧密结合了学生已有的探究经验和方法,是本册书集中体现“科学探究”方法理念的单元。通过本单元学生对探究方法和探究过程可以获得更多的体验,可以更好地为今后的科学探究做准备。本单元由运用感官认识到利用工具测量,以及对事物内部本质的探究、对同类事物进行对比探究,较好地体现了科学探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单元课与课之间的联系

共有六课。

1、《怎样认识物体》——用“感官辨认物体”,意识到用感官辨认物体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2、《给文具分类》——主要让学生掌握分类标准。

3、《哪杯水更热》——用“仪器科学测量”,意识到利用工具比利用感官认识物体更准确。

4、《有趣的不倒翁》——用“解暗箱”的方法探究,意识到从事物内部去探究事物内部的本质是最可靠、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

5、《水温的变化》——使学生发现热水变量的规律,进一步训练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技能,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科学问题的兴趣。

6、《哪杯水多》——指导学生学习使用量筒,体验到借助仪器测量比用感官判断更准确。课时安排:8课时备注第三单元单元备课主题太阳与时间主备人单元目标1.科学探究:能用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务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工具对事物的影子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记录;能用简单方法整理有关资料;2.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不迷信权威;乐意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3.科学知识: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与太阳每天在空中运动的模式;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单元重点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与太阳每天在空中运动的模式;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单元难点能用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务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工具对事物的影子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单元内容分析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由《认识太阳》、《太阳和影子》、《用太阳计时》、《制作计时工具》四个课题组成,主要研究太阳及如何利用太阳计时。本单元与前面的内容从知识上没用密切联系。但因为学生每天都在感受太阳的变化,而有关太阳的科普知识有非常多,所以学生对太阳的概况已经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对让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情况,学生也有很多感性体验,因此学习本单元不会感到困难。本单元的学习,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本单元课与课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可以说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认识太阳》一课,初步让学生认识太阳的概况,是后面几课的基础;《太阳和影子》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发现太阳和影子的变化规律,知道可以通过影子的变化来推断太阳的变化,并从中悟出利用影子来计时,为下一课《用太阳计时》做铺垫;《用太阳计时》主要利用前一课的研究的“阳光下同一物体在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悟出古人对日晷的发明与使用,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发明创造的喜悦,产生自己也能制作计时工具的自信心,为下一课《制作计时工具》做铺垫;《制作计时工具》一课,则以学生制作“自己喜欢”的计时工具为引领,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重点、让学生自己进行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热爱科学的情感态度。课时安排:6课时备注第四单元单元备课主题水的科学主备人单元目标

1、科学探究:善于提出问题,并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比较活的结论。

2、愿意合作交流能从自然中活活的美的体验,意识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知道水的基本性质及自然界水资源的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单元重点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获得认识--发现新问题由问题开始至问题“结束”单元难点实验探究、及欣赏资料的搜集。单元内容分析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是在研究了生命世界(植物、动物、我们自己)内容的基础上,初次接触物质世界的内容,并以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质——水作为研究物质世界的切入点,以水作为物质世界开始的研究主题能够引起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关注。学生要继续运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一些实验器材进行观察,通过比较、估测、讨论、合作、实验等方式,多角度、多维度地来认识水的一些基本性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是一种基本的、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过程,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本单元包括五课,分别是《认识水》《有趣的沉浮现象》、《改变浮和沉》《水面的秘密》《水往高处走》初步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过程。第十四课《认识水》活动一:我们来找一找,自然界哪里有水?活动二:我们来观察,水是什么样的?建议:

1、活动一中利用美丽水体的录像资料作为引入;

2、探究水的性质,“水是什么样的?”特别要考虑到并一定要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

3、赞美美丽的水体,不要走过场。

4、也可以将活动一调至自由活动之前,为赞美水体做铺垫课时安排:7课时备注第五单元单元备课主题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主备人

单元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解读数据,并对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等。

2、在观察、实验、制作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等。单元重点

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知道天气变化对人生活的影响。单元难点知识点在书外,实现活动承载知识的重大突破单元内容分析及课时安排

1、本单元由《今天的天气》、《我的风向标》、《我的雨量器》、《一周的天气》四个课题组成,主要是研究天气对人、动物、植物所产生的影响,领悟观测天气的简单方法。

2、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生装集中探究并认识“研究天气方法”的惟一单元,虽然与前面进行的科学探究没密切的知识联系,但由于学生对天气有亲身体验,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做基础,所以进行了本单元的科学探究并不困难。对于天气的研究又有长期性的特点,这恰好为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地探究提供了契机。学习本单元之后,学生便能较好的掌握观察、研究天气的方法,便于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能力,进一步研究天气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将探究活动继续下去,从而使学生学会做长期性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长期进行科学探究的习惯。

3、《今天的天气》探究认识天气的方法,为后几课的研究作辅垫;《我的风向仪》、《我的雨量器》自制观测气象的简单仪器,利用方便、简单的工具进行观测;《一周的天气》对前几课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方法,并从中获得信息;

4、搜集与整理信息资料:汇总-分类-设计记录方式(表格、图形、文字等)-数据分析-汇报与要点记录-表达与交流-获得结论

篇8:九、统计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

课题 信息窗5--海产品工艺 课时 1课时 设计教师 张敏

教学目标设计 (1)使学生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计算较容易的三步式题.

(2)认识小括号,会使用小括号。

(3)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会按算式的意义读出算式.

(4)积极参与共同探索问题的学习活动,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教学方法设计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亲身观察、推理等方式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激趣导入。

二、师生合作,探索新知。

1、 出示情境图,

2、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你能提出什们问题?

3、认识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

(1)我们先来解决做“8张画需要多少个小贝壳?”好吗?

(2)第二个问题“4条手链一共用了多少颗珍珠?”

感受富饶的大海带给自己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看,大海的物产丰富多样,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这节课看看富饶的大海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知识,好吗?

1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图意。

2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做8张画需要多少个小贝壳?

(2)4条手链一共用了多少颗珍珠?

(3)做大刺猬用了多少个贝壳?

3((1)

说一说你想怎么办?怎样来解答这道题?哪个小组把你们的想法交流一下?

(2)对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可以让学生对照分步的式子结合实际情况来推想,在此基础上认识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这里学生可能列出的算式是48-23×4,教师可以针对算式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并与分步列式对比,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和困惑,然后讨论哪一种正确,如何使综合算式符合解题步骤和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创造和发现改变运算顺序的符号,感知小括号产生的必要性。最后让学生根据综合算式的步骤说一说每一步的算理,加深对小括号作用的认

一、激趣导入。

学生观看,

二、师生合作,探索新知。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

2、小组交流之后在全班交流。

3学生交流的答案可能有:

(1)6×4=24(个)24×8=192(个)

也可以这样算:

6×4×8

=24×8

=192(个)

(2)小组合作,共同讨论出答案。可能有::48-23=25(颗)25×4=100(颗)还可以这样计算:

(48-23)×4

=25×4

=100(颗)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3)第三个问题“做大刺猬用了多少个贝壳?”谁会解决?你是怎么想的?

三、反馈练习

学习了这么多知识,小企鹅要考一考大家,你们有勇气接受挑战吗?

四、小结

识,同时强调有小括号的算式应先算括号里面的。(要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兔的方法来帮助理解题意。在画线段图时,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把题意“画”出来。

1工人叔叔要把做好的工艺品装盒、装箱,每盒装6个,每箱装8盒,9箱能装多少个。

2自主练习第三题。

(这是一个新知识点,练习时,可以引导学生由乘加应用题加以迁移,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动手画一画,动脑想一想,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你能谈一谈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吗? (3)A我画线段图……

B我这样计算:

42×6=252(个)252+18=270(个)

C我这样计算:

42×6+18

=252+18

270(个)

三、反馈练习

1先仔细观察画面,弄清题意,在分析解答。

2尝试解答。

四、小结

学生自己说说学到的知识,回顾一节课的收获。

习题设计 常规计算题

基础练习题

拓展练习题

板书设计 “8张画需要多少个小贝壳?6×4×8

=24×8

=192(个)

“4条手链一共用了多少颗珍珠?”(48-23)×4

=25×4

=100(颗)

教学反思

篇9:青岛版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缤纷的信息技术王国

学习目标:

了解什么是信息。

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及应用。学会开关机和鼠标单机操作。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开关机和鼠标单机操作

难点:开关机和鼠标单机操作

教具、学具:学生机、演示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什么是信息技术

要想了解信息技术,还得先说说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象、动画等方式所表达的实际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信息处理的工具与手段也在不断进步,由此带来了6次与信息息息相关的革命:

第一次信息革命:语言的形成。第二次信息革命: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信息革命: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应用。

第四次信息革命:电报、电话技术将信息由物质传播转化为电传播。第五次信息革命: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第六次信息革命:多媒体信息和网络化信息。

生活中处处都是信息,如我们每天都要听的广播、看的电视、读的报纸等等都是信息。

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呢?信息技术就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相互里和应用的技术。简单地说,信息技术就是专门研究信息的一门技术。

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信息技术都有哪些家庭成员。

1、微电子技术 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的计算机越来越小;使用了微电子技术的指纹锁。

2、计算机技术

如自动取款机;全国联网的火车计算机售票。

3、通讯技术

如可视电话;网络可视电话。

4、传感技术

如机器人的身上有多种传感器;带红外传感功能的无线防盗技术。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

认识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它主要用于为美国军队计算弹道曲线,它的体积足足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练习:课本P4做一做。认识鼠标 右键

1、鼠标的构成 滑轮 左键

2、握鼠标的姿势。

做一做,学习用鼠标关闭计算机。(P5)

步骤1:手握鼠标移动,屏幕上有一个随之移动的小箭头,这就是鼠标指针。大家要通过学习操作鼠标来控制屏幕上鼠标指针的移动。

步骤2:移动鼠标,将鼠标指针指到任务栏上的“开始”按钮上,按一下鼠标左键(这就是单击操作),弹出“开始”菜单。

步骤3:再将鼠标指针移到“开始”菜单“关机”命令上,单击鼠标的左键,出现一个“关闭Windows”对话框。

步骤4:单击“确定”按钮,计算机就关闭了。拓展知识: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五代:

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第五代计算机:智能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练习:做一做P7。板书: 课题

操作步骤和要点

教后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的兴趣,让学生说话。

第二课

鼠标一点真奇妙

学习目标:

练习鼠标的单击操作。学习鼠标的双击操作。

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和观察力。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鼠标的单击、双击操作

难点:鼠标的单击、双击操作

教具、学具:学生机、演示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芭比对对碰(移动鼠标打开“芭比对对碰”游戏,并玩一玩。)

步骤1:移动鼠标指向桌面上的”芭比娃娃”图标,然后快速按下鼠标左键两次(这里就是双击操作),就可以打开游戏。步骤2:鼠标单击PLAY按钮,开始游戏。

步骤3:鼠标单击其中一个小水泡,记住这个位置是什么图片。步骤4:鼠标单击其他水泡,直到找到相同的图片。

步骤5:两个相同的水泡消失了,你已经完成了任务的一部分。

步骤6:当所有的水泡都消失了,表示任务完成,你可以单击Play again按钮再来一次。练习: P10。

火眼金睛(移动鼠标打开“同色相溶”游戏,并玩一玩。)

步骤1:鼠标双击桌面上的“tsxr”图标,打开游戏。鼠标单击Play,开始游戏。步骤2:鼠标单击横排或竖排上两个连续的相同颜色的小球,小球就会消失,消灭一个小球得1分。

步骤3:小球消失后会重新排列位置。

步骤4:当你的分数超过85分,就会出现过关提示。步骤5:现在开始第二关的游戏,继续努力吧!(每一关的得分都要超过85分才能创入下一关。)

步骤6:游戏结束了,你可以单击“重新开始”按钮重新开始游戏。练一练:P13 板书: 课题

操作步骤和要点

教后记:让学生在玩中学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突出学生的特点。

第三课

小鼠标本领大

学习目标:

学习鼠标的拖移操作。

训练学生观察力和记忆力。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鼠标的拖移操作

难点:鼠标的拖移操作

教具、学具:学生机、演示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瓜果拼盘

做一做:打开“瓜果拼盘”游戏,并玩一玩。

步骤1:鼠标双击桌面上的“瓜果拼盘”图标,打开游戏。

步骤2:在拼图区辨认出需要拼哈密瓜的图片后,用鼠标指向哈密瓜的一个碎片,选定这块哈密瓜,按住左键不松手。

步骤3:将这块哈密瓜碎片拖放到拼图区的相应位置,松开鼠标左键。(鼠标拖移操作的要领是:选中目标后按住左键不松手,拖移目标到目的后再松开。)

步骤4:哈密瓜碎片的数字标号是“7”,把所有表示“7”的哈密瓜碎片都拖到拼图区,看哈密瓜拼完了!

步骤5:逐一完成其他瓜果的拼图。当拼好所有的瓜果之后,可以单击“再来一遍”按钮重新开始游戏。评一评:P16 快乐米奇

做一做:打开“智力拼图”游戏,并玩一玩

步骤1:用鼠标双击桌面上的“智力拼图”图标,打开“智力拼图”游戏。按一键盘上的F2键开始游戏。

步骤2:单击“设置”菜单,再单击其中的“图片可见”命令。

步骤3:用鼠标拖移鼠标,将碎片区的小方块拖移到拼图区相应的方格中。步骤4:所有的小方块都放好后,弹出对话框提示游戏成功,单击“确定”按钮。

步骤5:单击“游戏”菜单,选择“图片二”,开始新的游戏。

比一比:小组内的同学选择“图片四”进行比赛,看谁的速度最快,谁的鼠标拖移操作掌握得最熟练。填一填:P19 评一评:P19 板书: 课题

操作步骤和要点

第四课

键盘大阅兵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

学习目标:

了解键盘的组成部分

熟悉键盘键位和几个功能键。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键盘键位和几个功能键

难点:熟悉键盘键位和几个功能键

教具、学具:学生机、演示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认识键盘

键盘宝宝本领大,输入命令功劳佳。上下左右移动键,换行拐弯回车键。F开头是功能键,还有数字字母娃。白白长长空格键,拇指按键爱护它。键盘分区

键盘按其功能可以分为5个区,分别是功能键区、指示灯区、主键盘区、光标控制键区和数字键区。填一填:P21 登上键盘方舟

做一做:启动“键盘方舟”,利用鼠标的拖移操作玩一玩这个游戏,加深对键盘的认识。

步骤1:双击桌面上的“键盘方舟”图标,启动“键盘方舟”游戏。步骤2:鼠标单击“开始”按钮,开始游戏。

步骤3:对照键盘,把屏幕下方依次出现的字母或数字拖到上方键盘上的相应位置。评一评:P23 练一练:P23 做一做:进入“潜艇大战”游戏,利用键盘操作完成护航任务。

步骤1:双击桌面上的“潜艇大战”图标,打开“潜艇大战”游戏,按F2键进入战场。

步骤2:开始战斗。按、键控制潜艇的方向,以便对准目标和避开危险,按空格键可以发射炮弹,击中目标越多得分越高。

步骤3:成功冯关,按空格键继续战斗。

步骤4:游戏结束后,系统会根据你的得分显示你的排名,单击“确定”按钮。

连一连:P25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

填一填:P25 板书: 课题

操作步骤和要点

教后记:游戏让学生把枯燥的知识变的有趣,学生愿学,易学。

第五课

弹指神功

学习目标:

学习键盘的基本键位和指法。通过游戏进行练习。

培养学生良好的电脑操作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键盘的基本键位和指法

难点:键盘的基本键位和指法

教具、学具:学生机、演示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打字的正确姿势:

脚放平,腰挺直;挺起胸,眼平视。肩膀上臂要放松,手掌前臂一条线。十指巧分工

正确的打字姿势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和提高打字速度,我们从初学阶段就应该养成良好的操作电脑的习惯。

键盘上有很多键,我们只有十个手指,所以要给每个手指进行合理的分工。再唱首儿歌给你听听听。

十指分工工作忙,各负其责勿打扰; 记好各自的位置,ASDFJKL;和空格。

ASDFJKL;和空格键就是键盘的基本键位。其中ASDFGHJKL;‘这几个键也称为中排键。填一填:P28 中排键运动会

做一做:玩一玩“中排键运动会”游戏,练习中排键的指法。步骤1:双击桌面上的“中排键运动会”图标,启动“键盘方舟”。步骤2:看见红方块的字母了吗?在键盘上敲一下相应的键即可。(两人一线,一个同学练习,另一个同学检查他的指法和姿势,然后互相交换。)我们在练习时,应尽量做到眼睛看着屏幕,手指敲击键盘上相应的键,这三年级信息技术(上)

就叫“盲打”。“指”上功夫

做一做:打开“横排指法练习—打靶”游戏,测试一下“指”上功夫。步骤1:双击桌面上的“键盘方舟”图标,打开“键盘方舟”游戏。步骤2:鼠标单击“游戏设定”按钮,对游戏进行设置。步骤3:选择“横排分区”栏的“中排”,设定“游戏速度”栏的“慢速”,游戏时间自己定,单击“确定”按钮,开始游戏。步骤4:在键盘上敲击屏幕下方出现的中排键字母,速度要快,敲的键正确,就击中目标了。

步骤5:游戏结束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直接单击“确定”按钮。练一练:P32 评一评:P32 板书: 课题

操作步骤和要点

第六课

字母宝宝秀

学习目标:

学习下排键、上排键的指法。

利用打字游戏来练习输入英文字母。

学会使用Enter、Delete、Back space 键。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下、上排键的指法,Enter、Delete、Back space 键的使用 难点:学习下、上排键的指法,Enter、Delete、Back space 键的使用 教具、学具:学生机、演示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上下“翻”飞

做一做:进入“横排指法练习——打靶”游戏,练习上排键字母的指法。步骤1:双击桌面上的键盘方舟图标,启动“键盘方舟”。步骤2:单击“游戏设定”按钮,对游戏进行设置。步骤3:在弹出的对话框里分别选择“上排”、“慢速”、“60秒”,单击“确定”,开始游戏。

步骤4:按顺序敲击屏幕上出现的上排键字母。

步骤5:游戏结束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直接单击“确定”按钮。

练一练:请按照上面的方法,练习下排键字母的指法,同位之间相互检查指法是否正确。

提示:在“游戏设定”中设置如下图所示。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

练一练:P36 板书: 课题

操作步骤和要点

教后记:充分用好游戏软件,让学生乐学,好学。

第七课

小小键用处大

学习目标:

熟悉数字键的指法。

了解双字符键位并学会Shift 键输入上档字符。

复习字母键,学会Caps Lock 键转换大、小写字母。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Shift 键输入上档字符,Caps Lock 键转换大、小写字母

难点:学会Shift 键输入上档字符,Caps Lock 键转换大、小写字母 教具、学具:学生机、演示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我和星星打电话 练一练39 做一做:玩一玩”打电话”游戏,练习数字键的指法。

步骤1:双击桌面上的打电话图标,打开“打电话”游戏。

步骤2:按照屏幕中所显示的号码在键盘上敲吉相应的数字键。步骤3:快看!电话接通了。

步骤4:如果不小心输错了号码,可以单击“重来”按钮重新输入一遍。练一练:P40 高手对垒

键盘的一些键上有两个字符的键呢!应该如何正确地输入它们呢?

位于双字符键上方的字符叫做上档字符,上档字符的输入要靠SHIFT键的帮助,通过两只手配合才能完成。

做一做:玩一玩“高手对垒”游戏,练习上档字符的输入。步骤1:双击桌面上的“高手对垒”图标,打开游戏。步骤2:刚刚开始练习,选择游戏难度为“容易”。

步骤3:屏幕上出现一些双字符键,按照顺序输入这些字符。步骤4:现在我们来敲字符“》”。用左手小指按住左边的SHIFT键不松手,再用右手的无名指敲一下“。”键就可以了。

步骤5:当输入完一排上档字符后,游戏的第一局就结束了。步骤6:所有的字符都输入完之后,会自动显示你的成绩。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

填一填:P43 护粮小卫士

做一做:玩一玩“打老鼠”游戏,进行综合指法练习。

步骤1:双击桌面上的“打老鼠”图标,打开“打老鼠”游戏。步骤2:选择游戏难度为“容易”,选择老鼠的数目为“20”,开始游戏。步骤3:屏幕上出现一些举着字母的老鼠,按照顺序输入这些字母。步骤4:当输入了正确的字母,举着这个牌子的老鼠就被打中了。

CAPS LOCK是大写字母锁定键,敲一下它可以选择或取消大写字母状态,CAPS LOCK灯亮,输入的是大写字母,CAPS LOCK灯灭,输入的是小字字母。

步骤5:游戏结束后弹出一个对话框,显示你的成绩。评一评:P45 板书: 课题

操作步骤和要点

教后记:打SHIFT键时,学生指法易出错,注意纠正。

第八课

输入文字 学习目标:

学习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单字。学会用 +、—键查找汉字。

通过游戏来练习简单的汉字输入。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单字,学会用 +、—键查找汉字 难点:学会用 +、—键查找汉字 教具、学具:学生机、演示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智能ABC输入法

在默认状态下,敲字母键输入的是英文;想要输入中言语,必须先启动中文输入法。

做一做:启动“能ABC输入法”,在WINDOWS自带的“写字板”程序中输入汉字“我”和“衣”。

步骤1:单击桌面上的“开始”按钮,将鼠标指向“程序”菜单“附件”子菜单的“写字板”,单击打开“写字板”程序。步骤2:打开的“写字板”程序。

步骤3:鼠标单击任务栏上的输入法图标,在弹出的输入法菜单中选择“智三年级信息技术(上)

能ABC输入法”。

步骤4:输入“我”字的拼音,按空格键出现提示框,第一个字就是“我”,再按一下空格键,“我”字就输入到“写字板”中了。步骤5:再来输入汉字“衣”。输入拼音,按空格键出现提示框,数字“5”所对应的汉字就是“衣”,按一下数字键“5”就可以输入“衣”字。练一练:P48。

比一比:在输入汉字的过程中,请注意自己的指法是否正确。与小的同学比一比,看谁的指法最正确,谁输入汉字的速度最快。选择汉字输入

做一做:用“智能ABC输入法”在“写字板”中输入“织”字。

步骤1:输入拼音,敲一下空格键,提示框中没有“织”字,用鼠标单击提示框下方的黑色箭头。

步骤2:找到“织”字后敲一下它前面的数字键“6”即可输入汉字“织”。练一练:P50 做一做:玩一玩“中文打字游戏天外来客UFO”,练习中文输入。步骤1:双击桌面上的图标,打开“中文打字游戏”。

步骤2:单击任务栏中的输入法图标,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智能ABC输入法”。

步骤3:单击“游戏”菜单中的“开始”命令,就可以开始游戏了。步骤4:从天而降的飞碟上都有一个汉字。步骤5:输入汉字后,按空格键。

步骤6:从炮口中发射炮弹,可以把带有输入汉字的飞碟消灭。步骤7:30秒后,屏蔽上显示游戏结束。

比一比:同位之间比一比,看谁在指定的时间内消灭的飞碟多,谁的指法最准确。评一评:P53 板书: 课题

操作步骤和要点

第九课

提速秘诀

学习目标:

学会输入词组和多字词。

学会用不完整输入法输入多个汉字。进一步巩固正确的指法。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不完整输入法输入多个汉字 难点:学会用不完整输入法输入多个汉字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

教具、学具:学生机、演示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我们学会输入汉字了,可是输入速度太慢了,有没有秘诀可以提高输入速度呀?

当然有了,用词组输入法就可以提高输入速度!词组可以分为双字词、三字词、四字词等。输入双字词

做一做:在“写字板”中输入双字词“信息”。步骤1:启动“写字板”,单击任务栏中的输入法图标,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智能ABC输入法”。

步骤2:连续输入“信息”这个词的拼音字母,按空格键,“信息”出现在提示框中。

步骤3:按一下空格键,“信息”就被输入到“写字板”上了。序号为“1”的双字词直接按空格键即可输入。按数字序号可以选择输入的词组。练一练:P59 做一做:在“写字板”中输入三字词“计算机”。

步骤1:依次输入“计算机”这个词组中各字的字母,按空格键,“计算机”就出现在提示框中。

步骤2:再按一次空格键,“计算机”就被输入到“写字板”上了。练一练:P60。高级秘诀

做一做:用“智能ABC输入法”自造新词“涛涛和聪聪”。步骤1:连续输入“涛涛和聪聪”的拼音。步骤2:按空格键后显示。

步骤3:列出的词组中没有我们需要的,按退格键,在新的汉字列表中选择所需要的字,再按空格键选择后面需要的字。

步骤4:用同样的方法选好所需的字,完成输入,然后按空格键。步骤5:“涛涛和聪聪”这个词在已经被自动存入词库。以后输入这个词组每个字的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就可以输入这个词组了。练一练:P62 评一评:P62。板书: 课题

操作步骤和要点

第十课

心情日记

学习目标: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

会输入一小段文字。

学会输入中文标点符号。

尝试SHIFT等常用功能键的使用。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输入中文标点符号 难点:学会输入中文标点符号 教具、学具: 学生机、演示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会输入语组是学习打字的基础,打好基础我们就可以输入句子和文章了。做一做:打开“写字板”,输入涛涛的话:“同学们,让我们继续加油吧!” 步骤1:打开“写字板”,启动“智能ABC输入法”。用上节课学过的“多字秘诀”输入“同学们”三个字。步骤2:敲一下键盘上的“,”键,输入中文标点符号中的逗号“,”,然后继续输入“让我们继续加油吧!”几个字。做一做:在“写字板”中完成你的心情日记。

步骤1:在“写字板”的工具栏中点击“新建”按钮。步骤2:在弹出的“新建”对话框中选择“RTF文档”,并单击“确定”按钮,又弹出一个对话框,单击“否”按钮,表示不保存当前文件并新建一个RFT文档。

步骤3:这样就建好了一个新的“日记本”。

步骤4:输入标题,按回车键另起一行,按空格键空出两个汉字的位置,输入后面的句子。

输入5:第一段文字输入完毕,按回键另起一行,按空格键两下,开始输入新的内容。

做一做:改正心情日记中出错的地方并调整文字到合适的位置。

步骤1:将标定位在错别字的后面,按退格键删除错误的文字,重新输入正确的字。

步骤2:按空格键将标题移动到中间的位置,再在正文中适当的地方按回车键调整段落。评一评:P67 板书: 课题

操作步骤和要点

第十一课

说说心里话

学习目标: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

会在写字板中完成简短文章的输入。会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输入到写字板中。学会保存自己输入的文章。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保存自己输入的文章 难点:学会保存自己输入的文章 教具、学具: 学生机、演示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这周你们有什么作文题目吗?今天就让我们用电脑来写作文吧!练一练:

1、确定自己作文的主题。

2、打开“写字板”写作文。保存文件

把输入好的文章保存在电脑里,以后就可以随时打开来修改和编辑了。把文件保存在电脑中的操作叫做“保存”。

做一做:把你刚才输入的作文以“我的理想”为名保存在电脑里。步骤1:单击“写字板”菜单栏上的“文件”,弹出“文件”菜单。

步骤2:单击“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命令,弹出“保存为”对话框。步骤3:单击“保存类型”框右端的三角,从下拉列表中选择“文本文档”。步骤4:在“文件名”框中输入文件名“我的理想”,单击“保存”按钮,你的作文就保存在我的文档中了。

做一做:打开你上次保存的“我的理想”文本文档。步骤1:启动“写字板”,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打开”命令。步骤2:弹出“打开”对话框。

步骤3:单击“文件类型”框右端的三角,从下拉列表中选择“文本文档”。步骤4:选中“我的理想”文件,单击“打开”铵钮,前面保存过的文章就打开了。评一评:P72 板书: 课题

操作步骤和要点

第十二课

电脑好管家

学习目标:

会查看硬盘、光盘中的内容。了解什么是文件和文件夹。

建立自己的文件夹,并会自己起名字。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什么是文件和文件夹, 建立自己的文件夹 难点:建立自己的文件夹 教具、学具: 学生机、演示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做一做:打开“我的电脑”,查看D盘中的内容。

步骤1:双击桌面上“我的电脑”图标,打开“我的电脑”窗口。“我的电脑”里的家庭成员还真不少。

步骤2:双击硬盘符,进入d盘,再双击要查看的文件夹。做一做:查看c盘中的内容。步骤1:单击“地址”栏右边的下拉按钮,从下拉列表中选择本地磁盘(C:)。步骤2:进入C盘后就可以浏览你想要查看的文件夹了。练一练:P75 做一做:查看光盘中的内容。

步骤1:按一下电脑光驱的托架弹出按钮,光盘托架自动弹出。步骤2:将光盘正面朝下放到托架上,再按一下托架弹出按钮。

步骤3:打开“我的电脑”图标,再双击光驱图标,打开光盘窗口,现在就可以浏览光盘里面的内容了。

在电脑中,各种各样的数据和程序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磁盘中的。在你前面查看的磁盘内容中,可以见到各种形式的文件,它们都穿着行动形象的图标外衣。不同的图标代表不同的文件类型,以便于用户查找、操作和管理。电脑中安装使用的程序越多,文件的类型也就越多。练一练:P76 做一做:查看“我的理想”文件的属性

步骤1:找到“我的理想”文件,鼠标右键单击这个文件的图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

步骤2:在弹出的“属性”对话框中可以了解文件的详细信息。

经验交流:与你的小伙伴们交流一下,从“属性”对话框中你还能了解到什么信息。

在电脑中有成千上万个文件,如果不把它们好好管理,操作起来就会非常不方便。通常我们都将文件按类别或用途存放在不同的文件夹里面。练一练:P77 填一填:P78 做一做:在“我的文档”中建立一个你自己的文件夹。

步骤1:双击我的文档图标,打开我的文档窗口,单击“文件”菜单“新建”子菜单中的“文件夹”命令。步骤2:“我的文档”窗口中出现一个文件夹图标。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

步骤3:启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文件夹的名字。步骤4:按回车键或单击鼠标。做一做:改正输错的文件夹名。

步骤1:用右键单击文件夹,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重命名”命令。步骤2:文件名变成可改写的反白状态,重新输入正确的文件名,敲一下回车键即可。填一填:P80 评一评:P80 板书: 课题

操作步骤和要点

第十三课

文件的魔法

学习目标:

文件的打开、复制、删除,整理自己的文件夹。将文件复制到软盘上。

给文件改名、删除软盘上的文件。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将文件复制到软盘上, 给文件改名、删除软盘上的文件 难点:给文件改名 教具、学具: 学生机、演示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我们的文件夹已经建立好了,我们应该如何来管理我们的文件呢? 做一做:将“我的理想”复制到自己的文件夹中。步骤1:打开“我的文档”,选中文本文件我的理想。步骤2: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命令。

步骤3:找到并打开自己的文件夹,然后在窗口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步骤4: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粘贴”命令,文件夹中就出现了一个我的理想文本件。

步骤5:打开我的理想文件来看一下,是不是你以前写的那篇文章? 练一练:P83 做一做:将D盘中的“打地鼠”文件夹复制到软盘中。步骤1:把软盘插入主机箱的软盘驱动器中。

步骤2:将D盘GAME文件夹中找到“打地鼠”这个文件平,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发送到”子菜单中“3。5软盘(A:)”命令。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

步骤3:文件复制完毕后,“正在复制”对话框消失。打开“我的电脑”,然后双击“3。5软盘(A:)”。

步骤4:查看软盘中的内容,软盘中也出现了一个“打地鼠”文件夹,双击“打地鼠”文件夹,看,所有的文件都被复制到软盘了。

软盘上的文件快要满了,我们可以通过删除文件来给它“减肥”。不管是硬盘还是软盘上的文件,都可以通过删除不用的文件来管理磁盘空间。做一做:删除软盘上不要的文件。

步骤1:打开要删除文件的文件夹,鼠标右键单击不需要的文件,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删除”命令。

步骤2: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是”,文件就被删除了。做一做:看看文件夹“瘦身”前后的属性有什么不同。

步骤1:删除文件以前,在文件所在的文件夹上单击右键,查看其属性。步骤2:删除文件夹中的文件后,再次查看该文件夹的属性。练一练:P87 评一评:P87 板书: 课题

操作步骤和要点

第十四课

网络大世界

学习目标:

了解因特网的概念和作用。

学会在浏览器中输入网址浏览网站。了解浏览器窗口和常用按钮。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在浏览器中输入网址浏览网站, 了解浏览器窗口和常用按钮 难点:学会在浏览器中输入网址浏览网站, 了解浏览器窗口和常用按钮 教具、学具: 学生机、演示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道路和道路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家家户户的电话用电话线连接在一起,形成了电话网。把世界上好多好多电脑通过通讯线路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网络。

网络是指用电缆线把若干计算机连接起来进行资源共享和相互通信。因特网是由全球多个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是目前世界上影响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是由英文INTERNET音译过来的,也叫国际互联网。看,这就是因特网。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

想知道我们可以在因特网上干什么吗?

1、查找信息

因特网是一个巨大的信息中心,只要接入因特网,就可以在信息的海洋中任意畅游。

2、浏览新闻

在因特网上浏览当天的新闻,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国家、天下时事。

3、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

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无论多远,只需几秒钟,对方即可收到。

4、上BBS发帖

在因特网上还可通过论坛或聊天室自由发表论或与朋友聊天。

5、网上玩游戏

因特网还给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我们可以在网上玩个人游戏,也可以和其他人一起玩网络游戏,尽情享受虚拟空间的无限乐趣。

6、网上购物

只要用鼠标轻点几下,就会有人为你送货上门。

经验交流:你以前上过网吗?你利用网络做了些什么?与小伙伴们互相交流一下,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朋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做一做:通过浏览器浏览“中国儿童中心”网站。步骤1:双击桌面上的浏览器图标,启动浏览器。

步骤2:在“地址”栏中输入网站网址:[url=http://。步骤2:单击“儿童”按钮,进入儿童版块。

步骤3:单击“7-12岁小学生”按钮,进入游戏版块。

步骤4:拖动垂直滚动条,找到科学类的小游戏“水的秘密”,单击进入玩一玩。

练一练:P104 做一做:在“写字板”中写下你在“童趣网”中畅游的感想。步骤1:打开“写字板”。

步骤2:启动你熟悉的汉字输入法,输入你浏览后的感想。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练一练:P105 板书: 课题

操作步骤和要点

上一篇:报警联锁管理制度下一篇:医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