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初三作文

2024-04-12

走初三作文(精选14篇)

篇1:走初三作文

其实我感觉在看电视剧的过程当中是能够收获很多的。无论这种收获是表面上的满足,还是实在收获的空虚,我都感觉是让人学习到很多。

有人说只是去看书其实就能够让你学到很多东西,但是我觉得看书其实他是让那一个人在大沙漠里行走,哪里是你的方向,那是由你自己去选择的,他们说有人可以不断地往前走,但是哪个方向是前这是你自己来判断的,但是标准却又不是同一个。

有时候在成长或者是在生活过程当中某一个瞬间,我们往往会陷入思维的误区,我们总觉得自己的主观思想才是最正确的,但实际上这本身就没有这样的差异,我们总是去寻找一个更好的结果,那就是所谓的最优解,但实际上往往在生活当中我们并不能找到这样的结果,我们只能看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最现实的结果,然后就采取了这种方式。

毕竟生活从来都不像小说那样,写好了大纲之后再开始慢慢的增添血肉,生活是一个吉星的过程,当你遇到了这样的机会时你必须要抓住,无论当时你有没有准备好,你都要知道这是得来不易的机会。就比如说在参加那些活动和比赛的过程当中,你可以认识很多新朋友,他们或许来自于全国各地,或许来自于和你完全不一样的文化生活背景之下,但是和他相识却能够在某些程度上交会你一些东西,那也是在你待在舒适圈里所不能够收获到的。

耐心的去感受生活,去体现生活的美好,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当然也包括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我们滔滔不绝,我们去感受那些生活的美好时,也同样要感受在表情的享受中。

篇2:走初三作文

生活的准则可以是一条直线,可以是一条曲线,也可以是一条射线。生活的准则就是学会如何面对自已,如何走好生活中的每一步!―― 题记

我开始抑制不住回想这几年的初中生涯,所有的片段在我脑中闪过,如同一部彩色的无声电影,只是故事的结局正在进行中……

每一个早晨/模糊的眼前第一个身影是您/用那无限的期望换我健康成长/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您始终是我的依靠/那一刻/我终于理解……

已经初三了,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我把兴趣爱好压到了箱底,将快乐埋进了沟壑,作业越来越多,拖堂越来越正常。免不了心情烦躁,所以对于妈妈的唠叨我总是不屑一‘听’,直到有一天夜里,11点了,我仍对难题束手无策,抬头却意外的发现一杯咖啡,再转头,视线只留下妈妈缓缓离去的身影,那一刻,我终于理解了母亲。

我明白这是生活的准则对我而言是理解。

无论何时我都会很坚强的/无论将到来的明天是怎么样的/不能改变我们描绘未来的热情/在梦中我看见幸福的影子/怀抱喜悦 带著笑容/前进吧!

初三的理科就是一个坚不可摧的碉堡,考试逐渐频繁,我忙碌地复习应考,最终还是重重摔倒。

于是第一次有了沮丧的心情,有了沉重的叹息。

于是日子充斥着淡淡的黯灰,只是偶尔趴在栏杆边,看着预备年级的学生欢乐的笑声,突然觉得那样的日子,已经远了。

但终于有一天,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勇敢面对,跌倒了再爬起来,人生的第一次挑战,我岂能错过?

在这时,生活的准则是坚强。

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能在半路就返航……

未来,被人歌颂的天花乱坠,却永远布满阴霾的灰。探索未来之路,竟像在黑暗中摸索朦胧的光源,依稀可见,却荆棘丛生。

现在回想以前觉得痛苦不堪的生活,发现真是一种幸福!我无法站在那个高度,比现在苦难当做幸福,我只能把中考看作一种磨练,一种不可避免的磨练。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会觉得中考也是幸福的。

现在,生活的准则就是拼搏,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

篇3:走作文批改的捷径

要求单一;精批;重评轻

文改;粗中带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文在作文教学中, 大家普黄是作文批改———精批细/遍感到棘手的一个问题批聪益改吧, 文本如山, 不仅花

时费力, 而且收效甚微;不批不改, 或者选批选改吧, 学生、家长、校领

改事实上作导都会有意见。文批改追

求批得多, 改得多, 整篇红, 是背离事理, 不科学

的思的, 是教育者用自己的想认识和写作能力去

要求学生, 批得“体无完肤”, 改得满纸通红, 只

捷会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使他们望“文”生畏。

但不做切实的批改指导和批改训练, 就撒手让

径学生自我批改或者分组互相批改, 认为这样做

就是教改, 也只会误人子弟。

作文批改如何收到实效呢?

一、尊重劳动成果, 树立自信心

一篇作文的形成要耗费学生一定的劳动, 无论持何种态度完成, 或完成质量的好与坏,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 这是学生树立自信心, 写好作文的重要因素, 小学生年龄小, 意志不够坚强, 很难做到“败而不馁”, 常常因为失败而情绪低落, 灰心丧气。假如由于写作不好而受到教师过分批评或训斥, 这样就不利于树立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甚至产生自卑或与教师产生对立情绪, 给进一步辅导提高写作能力造成困难。因此, 教师每次收到学生作文之后, 不要急于打分, 写评语, 而应根据全班学生的写作情况在班上进行评议。首先讲明本次写作的优点, 提出不足之处, 挑出好的范文宣读, 然后让他们根据要求, 分组互相口头批改作文, 开拓思路, 重新修改, 直到一篇较好的文章诞生之后, 才正式抄入作文本, 教师再给一个分数。这样, 使学生亲身体验, 深信自己有能力提高原有作文水平, 为自己的成绩高兴, 从中得到鼓舞。

二、改其一点, 不及其余

兵法言伤其十指, 不如断其一指。批改作文亦然, 与其面面俱到, 满篇朱红, 不如明确要求, 改其一点。布置作文, 可先“约法一章”。以记事为例, 可以要求抓住重点, 或要有中心, 或要有详略, 或要求过程清晰。有“法”必依, 批阅时根据事先确定的“约法”一章评分, 即使其他方面不够理想, 只要“这一点”是符合要求的, 照样打高分, 即使其他方面较好, 只要“这一点”不理想, 照样打低分或者退回修改、重写。由于目标单一、明确, 教师批阅时可以“速读”处理, 必然省时, 这“某一点”要求, 当然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设, 可有计划地穿插反复。这一次次“功其点”结合起来, 也会渐渐带动其余。

三、精批导向, 多就少改

批语一定要精当, 务求有启发性和导向性, 三言两语, 指点迷津, 使学生有所知, 更有所悟, 如可在作文本上批语:“应多读书, 使语言表达流利。”“想想哪些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还能突出这篇文章写作目的。”“要多看书, 多积累好词好句, 丰富语言。”……改笔一定要惜墨如金, 多就少改, 决不能按自己的喜好, 用“高雅”的笔取代学生稚嫩的语言, 硬去拔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样每篇改动不多, 打开学生的作文本, 所见的是万绿丛中点点红, 他们会对教师的批改点拨情不自禁的赏析, 从而受到启迪, 获得深刻教益。

四、重评轻改, 抓典型

叶圣陶说过, 教是为了不教。我想作文批改也可以是这样。为改而改, 老师辛劳, 却收效甚微, 甚至徒劳无功, 学生只是看过分数等级就丢在一旁。俗话说“师傅领进门, 修行靠自身”, 我们教学生作文恐怕要紧的也只是领他们“进门”而已, “领”而得法, “修行”自然有效, 因此把重点放在评导上是上策, 包办代替, 改得满篇朱红, 到可能是下策。针对每次作文特点的要求, 可以在批阅时把主要精力放在归纳共性问题上, 找出典型作文抄于黑板上或者印批给学生, 师生一批修改,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指出优点, 找出失误, 互相研讨, 如此下去, 学生就会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步骤、要求和方法。

五、粗中有细, 照顾重点

以吃“大锅饭”为主, 抓共性是必要的, 但抓个性也不可少, 最好的办法就是面批, 但花时间更多, 故教师要充分利用作文课, 改变平时作文课上生劳师逸的局面, 做到师生共劳, 在学生构思好写作提纲后, 选择若干对象, 把学生的提纲拿来“过堂”。一次作文课辅导几个, 将有些“作文事故”消灭在“襁褓”中, 防患于未然, 一学期下来, 岂不是每个学生都可以有面批的机会吗?此种方法不仅照顾了作文“重灾户”, 也能使作文尖子的作文水平更进一步。

总之, 教师批改学生作文, 应是有可批才批, 无可批即不批, 旨在引路, 让学生知道哪里需改, 逐步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摘要:作文教学过程中, 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批改, 批得太多不符合教学规律, 少批更会得到各方面的意见, 所以我们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方法, 首先要让学生树立对作文的自信, 其次是注意批改时要有重点, 同时要尽量做到面批, 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篇4:小学生作文“四步”走

一、会观察,多构思,引着走

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没内容可写,是不会构思。我常引导学生用想象交流的方法开阔思路,构思作文。

1、联想法

联想法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或由事物的一个方面联想到其他方面的一种方法。如由青松联想到坚强不屈的革命者,由蜜蜂采蜜想到辛勤劳作的劳动者。再一次记人作文中,学生打不开思路,不知道写谁,写他那些方面。我就用联想的办法引导学生。我说:这个题目如果让我写,我会写我的一位朋友张某。我会如此联想:他长得特别帅气,是个漂亮的小伙子。他不仅长得帅气,歌还唱得好。由此想到:在晚会上,他动情的为师生演唱的情形。他不仅歌好,人品也好。继续联想到:晚会后,一名同学严重腹泻,夜里十一点钟他背着同学去看病。然后,我让学生也用这种方法进行联想,学生思路打开,作文一气呵成。

2、讨论交流法

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本身就可为学生提供作文素材。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自己没听到或没见到的事,这将为作文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各抒己见中交流各自选材、构思、布局谋篇的打算,从而受到启发,想出自己该怎样写。学生引着走。

二、会说作文,说着走

说作文是构思作文的深化。在说作文的环节,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构思、作文的内容与要求,说出打算写什么、怎么写。如果写人,要说出写人物的什么品质,通过什么事来反映,再与同学、老师讨论自己的构思是否扣题;如果写事,就要说出写一件还是几件,说清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若写几件事要说清楚详略如何安排,最好选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事。

在说作文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卡壳了或有疑虑了,教师正确的提示引导是必不可少的。如五年级有一篇作文,题目是“xx,我想对你说”。说作文前,我先提示学生:确定好对谁说,拟定题目,明确想对他说什么,是叙亲情、友情,还是写他的优缺点;想好哪件事最能代表自己的心声。同时,思考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开头结尾等。

提示后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因为有提示在前,所以学生大多说的条理清晰,作文内容也丰富多彩。有的说长辈对自己的疼爱,有的说自己对好友的忠告,有的说父母过分限制自己的自由,有的涉及父母感情问题,有的说教师对工作的兢兢业业……一位学生提起已去世的爷爷时说了一个细节:爷爷身患癌症,生命垂危,得知他来了,把她叫到身边,让他吃苹果。他以为癌症传染,不敢吃,便找借口推辞。爷爷出于对他的疼爱,非要亲眼看着他吃不可。在爷爷的一再坚持下,他只得拿起苹果装模作样地咬了一小口,爷爷才欣慰地笑了……说着,他竟哭了起来。

通过说作文,对构思好的给予表扬,对构思欠佳的作以提示、补充,让其继续完善。这样使学生更仔细的构思全文,不仅避免了抄袭,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拓展了思维,发展了构思作文的能力。学生着走。

三、写作文,快乐着走

在同桌说、小组说之后,学生写作文的冲动强烈,急于表达,及时给学生一节课时间要求课内完成作文草稿,怎样说就怎样写,写完之后初步修改一下。多次的作文课上,我都发现,大多数学生下笔流畅,有的足足写了四五页之多。学生快乐着走。

四、改作文,新、奇、美着走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这种说法我是赞同的,尤其对于小学生,正处在学作文阶段,只有认真改才能写出好作文。这里的改作文不是批阅作文。收上草稿对学生的作文圈圈点点写几行评语,发下去学生并不仔细看,起不到指导作文的作用,因为学生对这种通常的作文批改方法已经厌倦。我采取面批面改的方式。我要求学生当堂读自己的作文,师生一起帮他挑毛病、提意见,有的病句学生听不出来,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比如,我引导学生判断语句犯了什么语病,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这样每次作文课,师生都共同改四五篇文章,久而久之,学生归纳出修改作文的常用方法,如调整词序句序,更换不准确的词,改正错别字和标点等。这样学生对修改作文的方法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然后通过自改、同桌改、家庭改等方式使自己的作文更加完美。学生新、奇、美着走。

篇5:走 初三优秀作文

这些,不过是我走路时的随笔罢了。

我走着自己的路,看着别人的风景,嗅着略微变质的空气。忘了是第几次漫无目的的走路,只是想一直走下去。

他们说我这叫“凯特症候群”。对走路过分痴迷,如果可以走就不愿意跑。我笑笑说:“凯特症候群,不错的名字。”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一天中最美的时间,十点十分的感召下,我开始了启程。起点是一条洒满斑驳阳光的斑马线,美的不真实。只是在斑马线上的人毫无察觉,飞快的将地上的阳光碾碎,碎成无数片。我迈着慢悠悠的步伐,踏上每一条斑马线,不忍心打破这美好的画面。身边的人流流得飞快,我的漫步显得格外突出,一位老奶奶却也如此。可惜没有作文中常写的扶老奶奶过马路的小姑娘。有些遗憾,侧过身去,想去当一回作文主角,却发现周围匀速的步伐不允许有一丝“超车”现象。只得用最简单的形式――目送着老奶奶消失于街头。一切归于喧闹,始于平静。

止步于等下,停止于街头。一切在这一刻好像都静止了,无论红绿灯的数字怎么蹦,一切都保持静止,一切却又喧闹。人群中咒骂着汽车司机不长眼,开得飞快,让他们过不了马路。骑“电驴”的却又埋怨人多不好走,司机老抢道。汽车司机会怎么想呢?会埋怨人多?会埋怨交通混乱?我们无从知晓,知道的只是这三个角色我们都曾扮演过。

太阳还在坚持不懈的往上爬,我观赏着周围的风景,三三两两的人群,或喜或忧,或沉默。此时的我像是与他们隔了一层单面玻璃,我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他们却不在意我。我像是看一场电影般注视着这一切,让我充满好奇。

回过头,猛然发现,人流中只有我一人是孤独的,有些小哀愁,而他们却像是群居动物般,都拥有着属于自己的一个圈。他们不喜欢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坐车,一跟人走路,一个人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空虚到无可奈何,足以崩溃,那么我呢?我亦是如此?又或者是我与众不同?我低头看看自己的影子,影子摇了摇头,我也摇了摇头。或许吧,或许我和我的心也隔了一层玻璃,一层悲哀的隔膜,使我不知道我心中的答案,读不懂自己的心。

再次抬起头,阳光直射下来,有些太过招摇。是中午了啊!

路很多,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些困倦,盯着脚尖,看他的舞步。当倦意消散了时,却发现周围已变了模样。还是那座城,还是那样的空气,只是风景不同,人不同罢了。这里没有很多人,没有很多高楼,出奇的安静,让人觉得整座城都在睡午觉。轻轻的踏过每一块砖,聆听这里的宁静。我把这当作一场游戏,谁会晓得下一个路口会通到哪里。

脚尖朝前,无需畏惧,就当这是一场游戏也未尝不可。

十字路口猛然出现,给游戏增加一丝危险。迷惘,无助,徘徊,彷徨,路就在脚下,让脚带着我走,它选择了右。我闭着眼,走到第十步,希望看见出口。睁开眼,陌生的物铺天盖地涌来。有些害怕,开始越来越小心翼翼地走,观察人流,随波逐流。害怕他们看见我的惶恐,可是我知道我的惶恐已跃然脸上。路两旁的落地窗透明,洁亮。我却不敢去看镜子里的我,因为那里必会映出我恐惧的.模样。

这里到底是怎样的景,我已弄不清,只觉得人已变,风景已变。我变成了“风景”,他们变成了看客,透过玻璃,看玻璃中的我。

这一次,我真的害怕了,我站在原地不敢挪动一下,我怕走一步就会迷失自我。

太阳已于地面平齐,月亮无尽忧伤的看着我,我不知所措。

一个网兜从天而降,我被捉住。

我眨眨眼,想要一个答案。

A说:“这流浪猫是黑色波斯猫啊,不知道谁的,对了怪可惜。”B说:“因该是有钱人家的吧。只是,他为什么在看见我们后不跑呢?”A说:“你真笨,肯定是养尊处优惯了,跑不起来了。走吧,我们终于可以下班了。”

我是“凯特症候群”,我是凯特,我是cat,我是只猫啊!

答案我知晓了,我蜷缩在笼中,我在这笼中,无法逃窜,可我不甘心啊。当我明白这一切,当我看清这一切时,我却要终于这一切。

这一刻起,我卸下伪装,我做回我自己,做回一只猫。

我跃出这个笼子,飞快的和漆黑夜色融为一体,一个转身,消失在街角。

身上还留有受伤的痕迹,我躲在夜色的角落,轻舔着我的伤口,我知道我必须要逃离这一切,因为我知道我还有一个简单的梦,一直走下去。

又一天的阳光洒在我身上,我发现周围又变了。一双清澈眸子映入我的猫眼,很纯粹。这双眸子是属于一个小男孩的。我知道是这个小男孩将我从街角捡回,我才得以活着,行中不免万分感激。他待我很好,好吃的和好玩的的都拿来给我,就好象我是他最好的朋友。可是我知道这里并不是我最后的归宿,我还要踏上远航的路。于是,又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悄悄离去。或许,男孩发现我不在时会伤心,会难过。但是,我希望他哭过以后,可以永远的忘记我。因为我只是他生命中一个短暂的插曲,不值得悲伤。就像人生一样,那么多不如意,与其记得不如忘记。

是的,我还在行走,行走在“猫生”中,行走在柏油马路上,行走在每一条巷子中。我遇见了许多人,许多事,当然还有许多猫。但无论怎样,我都不曾停止脚步,不曾退后。或许当有人看到这段文字时,会说我太傻,放着好好的生活不过。那些生活固然美妙,但却俘虏不了我的心,当我些卸下伪装的那一刻,我终于读懂我的心。

篇6:慢慢走初三作文700字

学习蜗牛的旅途,放慢脚步,享受沿途的风景……

期待已久的放学铃按时响起,胡乱地将桌面上的书扫进书包,然后随着人群流出教学楼,在校门口分成若干条支流,涌向四面八方。我迈着急速的步伐向家赶去,骑车的人一个个从我身边忽闪而过,留给我一个个潇洒的背影,我吞了吞口水,加快了速度。不知走了多久,“对,这个是小花,这个是小草”一个悦耳的女声飘入耳中,疑惑中我放慢了速度,同时四下张望,灌木丛旁的木制长椅上,坐着一对母女。女儿尚幼,正跟着母亲牙牙学语,温柔动听的女声夹杂着奶声奶气的童声,编成这风中最和谐最动听的乐章。

我放轻脚步,默默地经过。

没走几步,迎面走来一对年轻的夫妇,他们相互挽着手,漫步在这宁静的小路上。没有过多的话语,偶尔的说说笑笑,温馨在空气中流动。擦肩而过,回首望去,丈夫坚毅的背影和妻子柔弱的背影构成阳光下一幅美好的画面。

我转过身,继续前进。

穿过宁静的小公园,街上依旧车来车往。缓缓驶来的一辆小三轮上,老大爷坐在前面,时不时地大笑,和他背靠背坐在后面的,是他的老伴。老大爷一边缓慢地驾着车,一边兴致勃勃地和老伴讲着趣事,老大娘没牙的嘴巴一直合不拢。小三轮缓缓地从我身边驶过,留下一路欢笑。远远望去,这对老夫妻相依而偎的画面,在夕阳的映照下,更加熠熠生辉。

夕阳把远处的天映照得灿烂。

我漫步在洒满夕阳的街道上,前方有一个环卫工人,“唰——唰——”默默地扫集着地上的落叶,慢慢地向前挪动着步子,环卫车安静地呆在身后。偶尔有小鸟落在枝头,发出悦耳的啼叫,自然又和谐的画面。身后传来一阵口哨声,一个小青年骑着一辆自行车从我身边急驶而过,我默默地向前走着。“嘎吱——砰——”前方传来刺耳的刹车声以及碰撞声,骑车的小青年撞倒了一旁的环卫车,自己也摔在了地上。环卫工人在远处看到,笨拙地向这跑来。

小青年翻身跃起,弯腰扶起环卫车,环卫工赶过去,扶起了自行车,两人相视而笑,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微笑的脸上,美好的让人移不开眼。许久,我才迈开脚步,向着光辉灿烂的地方走去。

放慢速度,放慢脚步,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是平常而又美好的风景。

慢慢走初三作文700字2

秋日的一片暖阳与疲惫相碰撞,在我的头顶,洒下金色的尘埃。我趴在桌上,眯上了眼。梦被一缕缕透明的丝线编织着,音符从远处踩着五色线条,钻进我的梦乡……

很久没有去享受音乐了,回想起那时的周末,总会与好友拿着耳机,线连着的两个耳麦,一人各一边,仿佛倾听的不是你耳边的声音,而是快乐的心声。太久太久,我也只能拥有一段美好的回忆。总是以忙来做借口,到头来,一个个有没的音符被无穷无尽的数字、符号、文字……取而代之!蓦然间,一串清脆的乐符蹦入耳际,同学的一个小小的音乐盒,在转动着,在诉说着。本以为在课堂上不时发出声响的它,早晚会被老师收走,但现在却成了牵着我们的一条音乐线,哪怕它转动得再慢,都与你的心底的记忆保持一个速度。班里紧张的气氛微微退去,只剩下一片宁静……

回想这段时间被扑面而来的学业所压住的双眼,太多烦乱思绪如细小的灰尘蒙住我的心,和朋友在一起时,我清楚地知道,我的笑容是多么的僵硬。我背完单词,却总觉得还有习题没做,看完了习题,做完了成堆的作业,我竟不知道还能做什么,机械化的每一天,显得如此“充实”。都说现在人的生活节奏很快,我就在缝隙中喘息,作业写得累了,每次也只能用转转脖子或是揉揉眼的方式,透过缝隙去扫一眼小的有限的景致,却又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匆匆回到紧张的气氛中。感叹自己像是一个空壳,在忙碌中,早已丢失了真实的我,不知道自己真正在做什么。八音盒的转动,改变了快速的节奏,这音乐盒里跳出来的乐章让我放慢了思绪。在这课堂之上,语文老师竟然“命令”大家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趴在桌上。

我把脑袋沉沉地埋进双臂间,任凭那简单的乐符在我心底穿越。在停顿中,触摸心灵,曾经的每一天,似乎是痛苦的,但熬过去,便又能感受胜利的喜乐。耳边,音乐盒渐渐放慢了曲子的速度。我的心跳,已经与它的乐章,谱成了同一个频率……

音乐盒中,藏着清脆的声音,藏着是回忆,藏着一路的风景。何必责怪生活的快节奏,只要你放慢脚步,慢慢欣赏,你就能感受生活的快乐。

慢慢走初三作文700字3

人生就如一辆列车,相同的起点,相同的终点,那么,何不慢慢走,慢慢欣赏沿途的风景?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越王钱镠在给他的发妻戴氏的信中如是写道。戴氏回娘家看望,吴越王见美景而顿生思念,提笔写信却是“缓缓归”,沿途的风景多美呀,小路旁的花都开了,我心爱的人啊,你莫要着急回来,不是我不思念你,而是让你好好欣赏那美丽的风景。戴氏读了,感动落泪。

一颗急躁的心也许可以赢得时间、功利,却丢失了最可贵的风景。何不在陌上花开之时缓缓走过,为自己的内心留下一抹花影,锁住一抹清香?

“花满心时亦满楼。”植花种草,柳下弄月,公子如玉。古龙笔下第一温润公子花满楼,热爱生命,珍惜一切,眼盲心不盲。他能感受远山木叶传来的清香;他能感觉到花蕾在春风里慢慢开放时那种美妙的生命力;他欣赏,并为自然的美好而欣喜,始终携一份感恩。也许他毕生心愿便是种下千种花束,与友人一起“看”遍天下风景。他一直在欣赏,他的世界永远春暖花开。

如果说吴越王与妻子是会欣赏风景的人,那花满楼便是在逆境之中,也能发现风景的人。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颗心如果似剑般冰冷,那它一定是坚韧并且毫无破绽的,但它也一定会忽视沿途中怒放的生命。何不在宁静和适的下午,坐在院子里,一杯美酒笑看世间百态。

“我是人间惆怅客。”他,把自己当做生命的过客,人间的过客,也是,如他这般惊才绝艳的确不似凡间所有。这位本该在政治上前途无量却淡泊名利的过客,这位装饰了人间的梦,留下了千古绝唱的纳兰词的过客,感情却细腻得令人心惊,边塞江南、爱情友谊,这些沿途的风景一旦写入他的词中,便是婉转曲折。吟诗作词,舞文弄墨,有匪君子,如圭如璧。人间的风景装饰了他的词,他的词却装饰了天下人的梦。

一颗粗犷的心,纵是万般刚强,也会受伤。何不在沿途前进中翻开手中的诗集,品一口茶香。

每个人都是一样,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在生命的列车中,拍下沿途的风景,夹在手中的诗集闲暇时翻看、回忆,心中恬淡舒静。

慢慢走,欣赏啊!

慢慢走初三作文700字4

一阵寒风从窗外吹了进来,坐在书桌前埋头复习的我感到一丝凉意,我站起身来,轻轻走到窗前。正在这时,一片雪花不经意间落在我的脸颊上,一丝冰凉瞬间被温暖融化,我的心里一惊:下雪了!这片小小的雪花在我的心海上泛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我决定出去走走,想着便拿起一把伞,走了出去。

踏在家门前的小路上,两旁是被白雪覆盖的树木。路灯下,雪花是那么白,那么亮,那么令人爱怜,简直要融化人们的心。一阵微风吹过,飘零的雪花像是翻飞的蝴蝶在空中盘旋,交织,缓缓飘落,这些来自天国的精灵!我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想让他们在我的掌心驻足,却又不忍心看他们一点点消失在我的手心。在寂静的黄昏,耳边只有雪花簌簌地飘落在伞上的声音,轻轻的,密密的,没有森林深处叮咚的溪水那么响,也没有微风拂过草原那么柔,那声音好似芭蕾舞者踮着脚尖跳舞的声音,轻又有力,那是内心深处的美丽。

不知不觉间我走到了马路上,路上的行人步履匆匆,有披着雨衣的,有打着伞的,都在低着头赶路,像是冲锋的战士一刻不停地向前,向前。人们有的踮着脚,小心翼翼地跨过一个又一个水坑,唯恐弄湿了裤脚;更有穿着皮大衣的女子皱着眉头,把全身保护在冰冷的伞下,嘴里抱怨着雪天带来的不便。

看着与美丽的雪景显得有些不协调的行人们,我的心不禁有些颤抖。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眼中只有目的地,而全无沿途美丽的风景;我们不再关心世事的变迁,不再分辨美丑善恶;我们心里已没有美,已忘记岁月须慢慢走……

回想过去的时光,我错过了生命中许多风景;但那已成为过去,回不去了。生命是一趟没有回程的旅行,既然已无法挽回,那就趁现在,趁着岁月的堤岸还很长,学会慢慢走,用一颗淡淡悠悠,清清朗朗的心慢慢地生活,慢慢去品味生命的花香。

卸下一身的疲惫,我向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慢慢走去。

慢慢走初三作文700字5

最近,我看到这样一则材料,说的是:初春,街心公园的树木都争先恐后地长满了绿芽,唯有一棵树却迟迟没有动静,别的树的叶子都已张开,这棵树才冒出嫩芽。

但是,它一直按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生长,夏季来临,这棵树浓浓的绿色,在夏日的酷暑里同样可以遮荫纳凉,与别的树已无区别。

树是这样,人何尝又不是如此?

时下,网络上流行着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想让孩子更加优秀,不想让孩子在一开始就落后于他人,这种心理我们可以理解,但是,每个孩子的成长有他自己的节奏,我们又何必一定不让他输在起跑线上?更何况有些孩子,他们一开始的确输在了起跑线上,比别人落后了一大截,但他们不气馁,按自己的节奏,不停努力着,从不懈怠,最终不仅达到终点,追平甚至反超他人!

众所周知,“创业达人”——马云,他在创业时期因相貌而被淘汰工作,两次高考名落孙山,四次创业以失败落幕……从一开始他就比别人慢了一大截,但他一直坚持着,最终成就今天的辉煌,“阿里巴巴”影响了几乎全世界的网名!

无独有偶,著名科学家牛顿曾经因不专心学业,只知道做风车,不被人们看好,但他坚持自己的学术研究与实验,提出了三大运动定律;伦琴儿时也不被老师同学看好,曾因不守纪律而被勒令退学,但他坚持自己的研究最终发现了x射线……

牛顿他们都曾落后于别人一大截,但他们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最终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试想,谁还会在意他们曾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了呢?

曾经滞后于人,输在起跑线上也好,曾经一败涂地也罢,其实都不可怕!事实上,每个人都与众不同,每个人的成长道路都充满了坎坷,唯有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坚定信念、奋斗不息,一样可以拥有自己的一份精彩。

慢慢走,别停下!

慢慢走初三作文700字

篇7:从未走远_初三作文

最喜欢吃奶奶做的糖炒元宵了,蜜般的香甜在口中弥漫,让整片空气充溢着美满。奶奶的笑容在美味的元宵中绽放。

每至金秋,凤城河边的桂花落了一地。微风中,奶奶拾捡着石凳上的桂花瓣,放入小巧的布袋。奶奶将花瓣浸泡,洗净,筛选淡雅金黄的花瓣,捣成桂花末,洒入白糖,搅拌成桂花糖。她将剩下的花瓣放入客厅内,空气中氤氲着金秋的芬芳。每当我走入厅室,便会品出空气中缕缕清香,憧憬着炒元宵的那天。

中秋前夕,奶奶总会和好面团,为我做糖炒元宵。我搬了张小板凳,看着奶奶和面,也用手用力捶打着面团,让面团变得软糯些。奶奶把面团揪着分成一个个小球,捧起三五个放在手掌心一搓,又白又圆的元宵就揉好了。奶奶开起大锅,将一扁篮的元宵倒入锅中,油花四溅,发出“滋滋”的脆响。当元宵炒得差不多了,添上桂花糖,糯米面与桂花的香融合在一起,推开了我味蕾的大门。

元宵炒好了,奶奶就拿玻璃碗为我盛上满满一碗,再在元宵中央点缀上一朵桂花,捧给我吃。元宵金灿灿的,拌上桂花糖经火翻拌,变得更加香糯可口。我不住地赞赏着,奶奶斜着头痴痴地看着我笑。她月牙似的小眼睛里饱含着喜悦与爱。

中秋已过,人未还,我最爱的糖炒元宵最终也成了记忆的碎片,可忆,不可再拥有。

她的背影似乎已在烟尘中远去,携走了糖炒元宵的香甜。人走了,竟连梦也成了奢望。

来到凤城河畔的桂花树下,我感觉到了桂花的芬芳,望着一地的落花,由糖炒元宵的香甜衬出了现今的苦涩。

树下似乎不止我一个人,桂花少了些许,我的心告诉我她还在,已归还。

她在我落下的泪中。桂花香氤氲在后半生的芳华,她苍白的面容在阳光下渐渐映现,又随着桂香飘送到我每一寸的思念。故人,从未走远。

桂花香拭干我的泪痕,她痴痴地笑容清晰了岁月的篇章。回忆中的温馨从未走远,化成了一份元宵,携带着我的思念,去到那方青冢前。

篇8:四步走周记式作文教学探究

学提出了新的要程标准》 (2011求年版, ) 是这样说的就写作而言, 《:“写作是运用语义务教育语文课四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教学应贴步近学学生生关实注际现, 实让, 学热生爱易生于活, 动积笔, 极乐向于上, 表表达, 达应真引情导实走教感。学”就此中探究, 出的“四步走笔者反观自己”周记式作文的作文教学, 教学发现, 恰好自己在周第一切合了新课, 自主选材标的理念, , 以真为“本现在和大家一”◎起分享。记

素材来源于丰富的生活, 可是, 大多数学生在黄晓式一些很好的素材从身边不知觉地溜走了。因此作文生活中对这些素材是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的, 致使惠作活, 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教学重视引导学生回归家。为庭, 了把这点落实到教学立足于学校, 观察生文中, 笔者从学生刚入初中, 就要求学生写周记, 这教时就对作文的要求尽量地少时的学生对周记普遍感到陌, 给生, 学生充分自由的选甚至排斥。那么此学材, 大材空间。胆写自己的所见学生可自主确定、所闻和所感文章的题目;, 等等可自由。这样选取素探作文对学生的束缚少了, 学生自主写作的空间就大究了, 学生就很易动笔。虽然教师对周记写作的要求

少, 但周记是有时间范围的限定, 那就是写本周内发生的事情, 这在无形中提倡了写作的根本——真实。因此, 笔者把“真实”作为评价作文优劣首要的标准, 鼓励学生大胆地从真实的、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 引导学生捕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新材料, 在生活的种种现象中寻找基本的规律。经过训练, 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寻找真实的生活才是作文写作的一条途径, 最打动人的也只有真实细节。

第二, 有写必“评”, 善用评语

第一步旨在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 倡导学生表达真实的自己。但这对学生写作习惯的养成远远不够, 在教学中,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的写作兴趣更多来源于教师的评价, 因此, 教师就需做到有写必“评”, 激发兴趣。“评”就是抓住周记中的亮点, 运用评语, 及时鼓励。而鼓励性评价的立足点是从学生原有的基础出发, 发现和肯定他们学习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 找到自己的不足, 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成功。所以, 在笔者的评价中会有:“真不错, 作文的题目很抓人的眼球!”“好姑娘, 能从这样细小的事情上体会他人的好, 真不容易!”“小标题很有诗意, 甚是喜欢”这些赞美的语言。教师的“评”, 就是对学生周记中那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 加以赏识、肯定。

第三, 集中展示, 师生互评

2011年版《课程标准》还谈到:“学生要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 互相评改作文, 以分享感受, 沟通见解。”所以在展示过程里, 还要营造“师生互动, 生生互评”的学习氛围。在展示前, 教师“有写必评”的工作就要从周一开始, 在周四截止, 评完后应对学生周记中精彩之处加以记录, 分类。除此之外, 还要对突出的问题加以归纳, 预设好技能训练点, 为集中展示做好准备。周记展示是教学流程中最关键的一环。即在周五的课上, 教师把优秀的作品按照事先分好的类, 请尽量多的学生通过读展示给全班, 读时要求吐字清晰, 情感到位, 而其他学生认真听, 为互评做准备。互评, 是让学生对课上展示的多种分类的周记加以多角度点评, 可以是边读边评, 也可以是同素材比较点评;可从整体入手, 也可从细节局部着眼。教师需把握好课堂的整体调控, 在展示的过程中做好衔接、引导、点拨、总结的工作。而学生不仅可以自由地表达真实的想法, 还会因为大家有相同的学校环境、相似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感受, 在表达时往往能得到很多同学的共鸣, 互评时也往往有无尽的话语。

这样, 通过周记的展示、互评的开展, 不但使课堂内容丰富、充满灵性, 而且使同学更关注生活, 竭力想通过周记传达给老师和同学们。

第四, 组员互动, 总结提升

周记作文的目的是能力的提升, 因此学生在上一个环节参与后, 还需要进行多边的互动, 把互评中那些只停留在脑海里的短暂的、零散片段, 加以记录、反思和总结, 最终提升能力。具体的做法就是, 首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组推荐一名小组长, 要求每个组员给组内其他同学的周记找问题, 再就文章的优缺点各写一句评语。然后让每小组成员再根据教师评语、同学评语和自己的体会做出自评和周记反思小结, 话不在多少, 重在对下周的周记有所帮助和提升。接下来小组长负责对小组周记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互评、自评的情况做好记录, 完毕后将记录交给课代表进行汇总。最后教师就把学生周记中的精彩语句、段落、或者全篇, 以及学生周记互评中精妙的评语都打印出来, 并注上学生的署名, 张贴于教室壁报的“班级风采”栏目内展示, 或推荐给一些期刊登载,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时效性和积极性。

篇9:轻松“三步”走,开心写作文

一、积累:未雨绸缪

小学阶段,特别是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没有日常生活的细微观察和思考,就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我总结出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六用”法:用心做事;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脑子想;用手去記。

善于交流是一种与人沟通的能力,是人类语言实践活动中的一项基本功,也是人与人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小学阶段是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内外训练相结合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1)利用阅读教学,激发说的欲望;(2)利用课文插图,引导说有条理;(3)利用“口语交际”,扣住说有重点;(4)利用生活发现,创设说出情趣;(5)利用交谈契机,教会说的技巧。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无论是看、听、想、说,还是做,都离不开用笔随时记录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会平时把所见、所闻、所感写一写,整理一下,就不用担心写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

写了。

二、构思:成竹在胸

俗话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平时,有些孩子一看见作文题目,不经过慎重周密思考,便迫不及待地动笔,边写边想,这是写作的大忌,因为这缺乏对作文的整体构想——构思图。其实写作前应从“扣题”“顺序”“重点”“开头、结尾”四个方面去思考,去准备,加上日常写作素材的不断积累,便能做到心中有数了。

三、细节:画龙点睛

生动的细节描写,不仅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还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经典化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养成作文时对文章重点部分进行细节描写的习惯。

总之,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决非一日之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还需要教师讲究教学艺术,创设各种写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写作的质量,从而真正做到轻松“三步”走,开心写作文。

(作者单位 重庆市万州区王牌小学)

篇10:初三走在路上作文

在我们生活的多姿多彩的世界上,有许多路。有笔直的公路,蜿蜒的山路,翻山越岭的铁路,简陋土路……这些,都是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路。我每天都走在我上学,放学的那条小路上,它是那么的普通,那么的不起眼,可是,在它的身上,常有一阵阵此起彼伏的欢笑声。

每当《回家》这美妙的音乐声响起,同学们就会背着书包,排着正齐的队伍走向自己的家,这条路就奉献着自己的身躯,忍着被踩踏的痛苦,给我们开辟了回家的道路。它不怕肮脏,不怕寒冷与炎热,每年每月都在送我们回家。它让大树在自己的身体上扎根,使我们在夏天不会感到骄阳似火。

走在放学路上,这一条条路日日夜夜不停的为人类做贡献,我们以应该以优秀的成绩来回报他的奉献!

篇11:初三走在路上作文

我时时刻刻都在勉励自己:”你是一个行者。”我乐于参加班级举办的一些语文活动,时至今日,也喜欢如故。记得那时候还是在小学,我与她是最亲密无间的挚友,那次班级开辩论会,老师对我们说会在学校的礼堂举行,还会有一些外班的同学参加,我的心中仿佛有一个牵线木偶一扯一扯的拉扯着我的心,我举足不定,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应该放手一搏。我抬头看了看,她双目无神,皱着眉头正用手敲击着额头,我低声叫住了她,想问一问她的意见,她听到后对我微微挥了下手:“上去吧,你可以!我这次不能参加了。”我正不解,但那时候好像手要挣脱地心去上面呼吸新鲜的空气,一股脑地往上涌,我如愿得到了队长的职位,但那职位却是伴着不解得来的。

我下课后便立刻想去问她为什么不参加辩论会,但一转头发现她座位是空的,卓兜里有一张纸条:我奶奶去世了,明天不能继续当你的“宝剑”了,你要加油,等着你的好消息!我心头一瞬间五味杂陈,也无心与别人讨论,像一棵没了阳光的枯草,无心应战。

辩论会那天没有了“宝剑”的行者自当力不从心,我们队的每一位的信心被我一个人的情绪所浇灭,一路败下阵来。狼狈和软弱,写满了我脸庞,我一回到家就立刻拨通了她的电话,但一声声忙音那么刺耳,一点一点冲击我焦躁的心,我这个行者可不能没有宝剑啊,我这个行者可还要继续前行啊!一会儿,一条短信,让我悬起的心又立刻跌落谷底:“我走了,去别的地方读书,你这个行者要继续前行!用行动证明自身蕴含的向上力量!”

篇12:初三走在路上作文

小时候,我只知道每天都不知疲倦地玩,一有时间,我都会和小伙伴们一起过家家、和泥巴、捏泥人。那时的游戏或许幼稚甚至可笑,但那时的我每天都那么的快乐。在成长之路沿途的春天里,我找到了一片嫩叶,一片刚刚发芽的嫩叶,稚嫩却鲜绿可爱。

逐渐长大了,那是成长之路的夏天,有着无数的鲜花在吸引着我停下脚步,那些芬芳美丽的花朵诱惑着我,但我却仍走在路上,一刻都不停留。我在肥沃的`土地上种下了一棵小树。我每天都会读书,用书中的知识作肥料,促使着树苗不断长大。

一年四季中有秋天,成长之路上也有秋天,那是一个美好的的季节。我用汗水与泪水浇灌的小树结出了丰收的果实。我的努力使小树茁壮成长,长出懂事的绿叶,施下的肥料使小树结出了知识的果实。

而秋天之后便是漫长的冬天。在冬天里,一切都覆盖上了雪,树叶落光了,一切都失去了生机,这是我最困难、最悲伤、最孤单、最无助的时刻。但我坚信冬天一定会过去,我以秋天的果实为食,凭自己的意志熬过了一天又一天,终于迎来了一个温暖舒适的春天。

走在成长的路上,有冬天的寒冷孤寂,就有春天的温暖舒适,有夏天的艰苦与付出,就有秋天的喜悦与收获。成长的四季,就这样周而复始的一刻不停地循环着。

篇13:走初三作文

面对如今一统天下的新材料作文, 仍是这样的理念, 仍是这样的“格式化”, 会有怎样的结果? 事实上, 近两年的高考作文题从整体上都注重强化材料内容、含义和考生思维的深度, 引领考生辨析核心概念, 要求辩证分析、 逻辑顺达的说理论证, 不断在强化试题的选拔功能。 笔者近几年连续任教高三, 多次参加了高考作文阅卷, 学生作文呈现出来的普遍问题就是:概念辨不明, 逻辑不推导, 思维流程简单化, 作文硬性操作的痕迹太重。 文中呈现的构思立意多是事先规定好的, 貌似在“写自己”, 实际却是老师或是经典文本灌输的, “粗放”而缺乏理性约束。 考生们深谙“套”字诀和“贴”字诀, 或泛化引申, 或一半对错, 均是由于不能准确解读材料核心概念, 不能把握材料事理逻辑导致的。 没有逻辑推导, 没有思维呈现, 自然会游离偏差, 甚至面目可憎。

我们必须强调, 作文的生成离不开思维的参与, 如若从思维方式入手改进作文教学, 则应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一篇好的议论文, 观点、结论的呈现自然重要, 但思路逻辑的展开, 通过阐释与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和依据, 也就是怎样“生成”, 才是平时作文训练中最应注意并且需要不断反思、总结的。 南师大骆冬青教授始终强调要对“能讲道理, 讲好道理”的文章适当鼓励, 认为“更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再加上情感等要素才能形成好的议论文”。

本文尝试先从叙事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环节进行思维推导和逻辑分析, 通过梳理材料内在事理逻辑, 提升审题准确性、立意的层次深度和论证逻辑的严密性。

一、耐心审读, 提取要素, 梳理材料逻辑

对材料的阅读缺乏耐心, 对核心内容和主要概念没有敏感的捕捉与判断, 对材料的内在逻辑缺少整体性的解析与思考, 是学生阅读作文材料的通病。 学生自以为找到重要的只言片语, 就信马由缰地迁移。 如此审题立意自会导致文章与材料若即若离或似是而非。

材料一:有一年, 英国牛津大学发现, 有着350年历史的学校大礼堂的横梁已经风化朽化, 必须更换。 这二十根横梁由巨大的橡木制成的, 可到哪里找长得一般粗壮的橡树, 保持这所有几百年历史的大礼堂的原有风貌? 学校的园艺师向校方报告, 当年的设计师已经预想到这种情况, 早在校内的一块土地上安排种植了一大片橡树林。 在一代代园艺师的守护下, 现在, 每棵橡树的尺寸都超过了横梁所需。 大礼堂的横梁问题, 可以圆满解决了。

第一步, 我们通过提取关键词如“保持原貌”、“预想”、“种植”、“守护”等认知材料的主要情节、内容。第二步, 在此基础上梳理材料的逻辑思路:首先, 设计师自有远见, 预想到横梁的朽化问题, 便预先种植了橡树林;其次, 园艺师一代代守护着这片橡木林;最后, 横梁问题得以解决, 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大礼堂得以保持原貌。 第三步, 从这些层次与环节中进行因果分析或条件分析, 选择对象与角度, 进行立意构思:从主要对象设计师角度写凡事要有远见, 要有前瞻性, 所谓“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或从园艺师角度写其守护与传承的价值意义。

有了这样的推导分析就可以防止审题泛化或偏差。 比如写“思与行”这类立意的, 就放得太大。 何为思? 何为行? 设计师的“远见”的落实, 需要园艺师的行动, 即一代代守护和传承, 更需要始终秉持一种“不朽”的理念。 这样的内在逻辑不可疏忽。 再如写“居安思危”或者“忧患意识”。 材料中的现象并不能绝对说就是一种“危机”、“忧患”, 橡木横梁百年后风化、腐朽是一种可以预见的自然规律, 必然的事情, 这其中更强调的是设计师的前瞻远见、高度的责任感与长远的规划意识。

通过梳理材料的思维逻辑, 解读其中的因果关系, 才能明确材料中隐含的“限制性”, 只有实实在在地分析, 一步一步地推导, 才能做到合情合理。

二、重视前提, 判断倾向, 合理假设推导

多数叙事型材料在情节表述中会包含事情的起因、 经过与结果等。 但每一次行为或转变都会有一定的心理动机, 也就是目的与意义的问题。 这便是我们审题立意非常重要的依据, 命题者的情感倾向往往隐藏其中, 需要仔细斟酌、判断。

材料二:一人带鸡蛋在市场贩售, 他在纸板上写着:“新鲜鸡蛋在此销售。 ”有人过来对他说:“老兄, 何必加‘新鲜, 两个字, 难道你卖的鸡蛋不新鲜吗? ”他一想有道理, 就把“新鲜”两个字涂掉了。 不久, 又有人对他说:“为什么要加‘在此’呢? 你不在这里卖, 还会去哪儿卖? ”他也觉得有道理, 又把“在此”涂掉了。 一会儿, 一个老太太过来对他说:“‘销售’是多余的, 不是卖的, 难道会是送的吗? ”他又把“销售”擦掉了。 这时来了一个人, 对他说:“你真是多此一举, 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鸡蛋, 何必写上‘鸡蛋’两个呢? ”结果他涂掉了所有的字。

这则材料的事理逻辑是:首先, 要有一个前提背景 (这个极容易被忽略) ———他是来卖鸡蛋的, 他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卖掉点鸡蛋多赚点钱;其次, 他写了“新鲜鸡蛋在此销售”, 本意是想作为“广告”的;再次, 有路人给了他一些建议, 认为这是多余的要删去 (他们或许是出于一些生活常识或者文意表达的简明性来说的, 而并非是从做买卖的角度来思考的) ;最后, 他采纳了意见涂掉了广告语。 但最终的效果材料并未给出, 这由我们自己推断。

由于这一则材料本身并没有鲜明的情感倾向, 因此分析时既可以认同卖蛋人之举, 又可以否定卖蛋人之举;既可以肯定路人的所给的意见, 又可以否定路人所给的意见。 也就是说, 当材料没有给出倾向性时, 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 合理假设, 推导一种可行性, 并由此展开立论分析。 这种事理关系上的假设推理更容易通过比较而将问题的本质特征凸显出来, 使材料审读更准确。 对于写作能力一般的同学如若能像上文一样解析材料, 然后立论分析, 则必定不错。 反之, 不分析材料内在逻辑, 仅凭阅读感受提取观点写作, 容易泛化。

比如那“小广告”多余不多余, 要不要涂掉的问题。其实这就是角度和立场的问题。从生意人做买卖的角度来讲, 出于营销的目的, 当然不多余, 当然涂不得。但换一个角度, 如果把这个故事看成是处世生活的一种隐喻, 对人生的某种解读, 那么应当为人生删去些多余的注释, 少一些浮华矫饰, 还生活以平淡, 还生命以本真, 崇尚简单而质实的生存之道, 这就是深刻的立论。如果学生撇开有字无字的效果不分析, 撇开做买卖或者为人处世的目的原则不论, 就简单认同了这是多此一举, 然后泛谈要“崇尚简单”, 要为生活做减法, 甚至于上来便是大道至简, 无欲则刚, 那便是宏大的“深渊”。抛开了材料逻辑, 不分析前提基础, 就会在另一条路上越走越远。

三、剖析概念, 注重关联, 类比迁移深入

或有人认为这样的逻辑推导失之简单, 仅停留于叙事性材料的表层。 但若适度挖掘又担心学生把握不准, 就要从概念分析和事理关联上多作揣摩。

分析上述两则材料, 同样写“坚守”这一主题, 那么材料一中园艺师守护着橡树林, 也就是守护着设计师的“远见”, 间接守护着“有备无患”的理念, 也间接传承着“保持原貌”的传统观念。这其中暗含着对某些朴素的传统理念的坚守。 由此可以有这样的思考, 设计师的匠心远见, 周全考虑固然让人尊敬, 但这种远见在付诸行动的过程中, 一代代园艺师传承的初心与坚守的力量更让人感动。

材料二若以“坚守”为立意方向, 则应看到卖鸡蛋的在权衡他人意见时没有坚持主见, 忘了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 应从坚持主见, 增强信心入手而不应一上来就写在物欲横流、喧嚣浮躁的现世坚守本心。 再者, “本心”这样的词内涵深刻, 外延很大, 先得化小化实, 作有指向性的解释, 才能更清晰分析论证, 才能让阅卷老师看出你是写哪一层面, 哪个角度的。 所以, 分析材料中所涉及的情境和相关的背景, 然后类比迁移到现实社会生活中, 如果基本可以对应替换, 那么必定不错。

立足于材料的事理逻辑, 多作这样的概念解读、 思维推导、辩论分析, 有助于学生提升审题的精准性, 避免似是而非或者渐行渐远的现象。 只是不少考生往往眼高手低, 不甘平庸, 力求深入;某些老师在指导时会时不时地从人文上如哲理文化、人性本真等层面作一些深入的引申和探讨。 但这一切, 都应该建立在理清材料的内在逻辑和强化关键词或核心概念的辨析上, 没有这个基础自然就无法由浅入深、自圆其说。

当然, 新材料作文中从切题、扣题到引申拓展、深入分析这之间总有一个“度”的问题, 也就是专家们所说的“含义边界”问题。 材料的挖掘如何把握好“度”, 关键是要全面理解材料主旨, 紧扣材料逻辑 (特别要关注逻辑成立的前提与材料中的具体情境) , 由浅入深, 逐层分析, 切忌一步深入, 开篇一竿子戳到底, 那就戳成重伤。

篇14:走科学发展之路 铸作文教学品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佳绩的取得源自“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江苏省特级教师”曹伯高引领的兴化中学二十余年作文教改的不懈探索。

一、 创新课堂理念,推进作文教改

曹伯高老师在参加首批国家级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期间,积极反思课堂教学现状,结合兴化中学校本教学积累,在苏立康、张彬福、黄厚江、蔡明等专家的指导和鼓励下,提出“朴实课堂”的教学理念,将“朴实、真实、充实、扎实”作为课堂教学的美学品质追求。以“朴实作文教学”为教改实验田、示范田,努力构建日常作文教学与高考作文考试的和谐作文教学场。和谐作文教学场的营构,摈弃“以‘有用’代替‘有效’,又以‘有效’代替价值”(成尚荣《人民教育》2010年23期)的庸俗功利的有效作文教学观,去除那种把高考作文分数等同于有效作文教学的唯高考论的有效作文教学观。朴实作文教学是“有品质的教学”,是“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成效的教学”(张华《高中语文教与学》2010年11期)。让学生确立“写作是一种生命活动方式”的观念,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说真话,抒真情,做真人,培养学生认真作文、关注生活、思考人生的习惯,以写作这一生命活动方式进行认识社会、发展自我、理解生活、创造生活的实践尝试。

2010年12月,曹伯高老师主编的《过程互动高中作文教程》(必修上下),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出版,该书的体例集中体现了过程互动的朴实作文理念。

朴实作文全程关注作前、作时、作后,突出作文教学方法的互动性,除了教者与习作者互动,教者更引导习作者与生活互动,与阅读互动,与同学互动,与家长互动,甚至与报刊编辑互动。

“作前互动”,一是“习作者苦恼自诉”,这是基于高中学生已有的初中阶段三类基本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写作基础的编排,这种苦恼更多的是已往的经验。至于有论者坚决反对这样的作文教学分类,则当别论。二是“指导者望闻问切”,此层互动既强调作文训练点共性层面的释疑,更努力关注作文训练点个性层面的解惑。

“作时互动”包含七个环节的互动。一是“典型病段诊断”,二是“典型病文诊疗”,这两个环节通过“你来诊断”“我来诊断”的环节,让学生明了就某一个作文能力点而言,什么样的作文是不好的,为什么要这样改。三是“典型方法例释”,这是作文教学中的策略性知识,着力于学生在语段阅读中与典型语段中策略性知识的互动,这样的互动就使作文方法由以往的静态陈述性知识转化成动态策略性知识。四是“典型微格训练”,微格训练把典型的策略性知识隐含在语段训练中,着力于学生在小练笔中与典型语段中策略性知识的互动。五是“典型作家作品互动赏析”,精选作家作品中典型体现该板块训练点的千字文,使学生以赏析的方式与作品互动,此环节重在以阅读的经典典范性实现读写互动。六是“典范学生作文互动品评”,精选同龄人作品中典型体现该板块训练点的千字文,让学生以点评的方式与作文互动,此环节重在以阅读的适切、亲近性实现读写互动。七是“作文训练”,这个环节,对传统作文教学方式最大的变革是命题方式的变革,在开阔的命题方式、多元的命题思路中,体现出了学生与相关作文能力点的四层互动,四层互动实际是以四种命题方式体现的。

“作后互动”主要有五个互动环节。一是“自评自改”“写作即是修改”,此环节是习作者与自己作文的互动,强调自主探究。二、三分别是“同学评价你的习作并提出修改建议”,“你评价同学的习作并提出修改建议”,此环节是习作者与同学的互动,强调合作探究。四是“你对老师评语的意见”,此环节是师生互动。五是“向本次班级优秀习作编委会自荐(或推荐)优秀习作”,此环节突显习作者与读者互动,与编者互动,强调了习作者写作的读者意识。

二、 开展课题研究,引领作文教学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省兴中著名特级教师柳印生先生主持的省级课题“大面积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已在省内产生影响;“十五”期间,兴化中学将发展语言能力的研究与作文教学相关联,曹伯高老师主持的省“十五”规划课题“引导学生研究本地文化,丰富校本课程资源”成功结题;“十一五”期间,曹伯高老师主持的全国中语会重点课题“过程互动式高中作文教材建设”成功结题。两项课题成果均已推广,担任课题顾问的省规划课题“有效中学作文教学研究”和“新课改中高中作文教学审美化研究”已取得了预期成果并顺利结题。二十余年来,以曹伯高老师为代表的教改先锋在作文教学领域的一系列课题研究有力地促进了兴化中学作文特色教学品牌的建设,兴化中学与上海作协、江苏作协、上海《少年文艺》合作举办“兴中杯”全国中小学生征文大赛已逾五届,广受好评。兴化中学是全国中语会遴选的全国“十一五”“十二五”重点科研课题实验基地。

朴实作文教学的过程不再只是认知性的掌握知识、发展智慧的过程,而是完整的人的成长过程,更是师生双方生命意义不断显现的审美过程。兴中语文教师在学生作文教学中担当着“倡导者、宣传者、引路人”的角色。要求学生做写作的“有心人”:“找一找”,文苑采风;“抄一抄”,经典存盘;“想一想”,心园养护;“写一写”,情智锤炼。引导学生努力达成每学期至少有一篇“成品作文”、高中阶段至少有一篇“发表作文”(校级以上)的“质量作文目标”。改变日常作文教学的无序化、随意化,组织研究制订年级作文教学规划。按作文教学知识点编写教案和学案,每学期编辑印发两类习作集:一是教师下水作文集,一是学生优秀习作集系列(含《“四真”随笔年度专辑》)。目前,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的兴中作文课堂教学,着力于课堂内外的互动,已初步完成朴实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兴中已被全国中语会评为“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

朴实作文强调作文从生活中来,强调从习作者精神提纯后的生活中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文应从心而出,“心”可对生活进行精神提纯。强调作文从阅读中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关键在于一个“破”,“破”要与作者进行对话,与作者对接精神。朴实作文教学认为学生的“言语生命动力”(潘新和《存在与表达》),学生的作文内驱力一是教者引导激发出的经过习作者精神提纯以后的生活感悟,一是教者引导激发出的经过习作者对接作品、作者以后的阅读感悟。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由此,朴实作文教学切实关注孩子们的生命轨迹,对生活进行精神提纯,切实把学生放在作文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写,用自己的心灵写,让作文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表现一个原生态的自我。兴化中学坚持多年的“四真”(记真事、写真人、说真话、抒真情)随笔写作就是切实把学生放在作文教学的主体地位的高效举措。

那么,如何提纯精神生活,构建朴实作文意义层面的作文生活呢?

三、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构建优良读写空间

走进兴中校园(前身是创办于1834年的兴化文正书院),感受到的是浓郁的书香文化气息。广场区的孔子青铜塑像、“太阳鼓”“日月钟”雕塑,意蕴深厚,激人奋进。教学区的国学名句石刻、儒学进士碑、集贤石桥、后乐书亭、三风铭牌、学科板报、专题橱窗,尽显传统文化精华与现代教育气氛的和谐融合,令人耳目一新。生活区的“四园一廊”及“惠风亭”成为亮丽的风景;沿河设置的“七彩风车”彰显苏中水乡风韵。“园林式”校园处处展示着学校文化,处处熏陶着莘莘学子。兴化中学将馆、室、橱、廊阅读设施的规模、布局和功能,书、刊、报、文等各类校园阅读材料的选配,学生读写时空的科学安排,校园视听音像资料系统的配制以及视听数字化系统的运作等进行系统整合,使所有学生都是读写活动空间的主角。

朴实作文教学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中学生的生活世界丰富多彩,变化万千,可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他们却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周围事物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导致作文时头脑空空,无内容可写。比如笔者常常引导学生就某一事物进行观察想象,从正反两方面各写一句话。这种“一句话”作文,对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考的习惯颇有成效,学生的精彩表达俯拾皆是。如“竹子”,气节和谦虚的完美结合,使你生机勃勃;既有内心空虚的不足,又有节外生枝的恶习。如“竹笋”,敢于“冒尖”,才能脱颖而出; 削尖了脑袋往上钻。

朴实作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建议》中提出,学习只是人的精神生活领域中的一个领域。写作是对精神生活的提纯,这种提纯旨在拒绝被世俗生活同化,以便达到心灵在美的空间里自由地徜徉。已经成为兴化中学随笔写作主打板块的“今日快评”,典型地体现了“写作是对精神生活的提纯”的理念,学生从书斋中走出来,对热点时事即兴热评。

兴化中学“二月花”文学社(“全国百佳文学社”“江苏省优秀中学生文学社”)每学期均邀请作文教学名家或者著名作家开设互动讲座,兴中校友著名作家毕飞宇、著名学者作家曹文轩等都曾来我校讲学。“校园电台编播”“校园电视散文制作”“读书征文”“校报校刊创办”“研究性学习论文评比”“文学社现场笔会”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活动的机会与展示自我的平台。文学社为每个有潜质的写作苗子建立了写作档案,从阅读选择到写作练习,设计了一整套针对性较强的读写辅导教学方案。作为制度保障,公开公平公正的“盲选择优”机制保证了赛区初选活动的客观性与权威性。近年来,江苏省兴化中学冠名承办兴化地区的省中学生作文大赛初选赛,为省中学生作文大赛的地区参赛组织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江苏省特级教师”曹伯高老师继承、借鉴和发扬郑板桥的“维新特立”和“不趋风气”的学术精神,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态度,站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首倡并力行“朴实作文教学”,引领江苏省兴化中学走科学发展之路,铸作文教学品牌,硕果累累!

上一篇:九年级蒙古包说明文600字下一篇:支护工安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