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特色建设方案

2024-05-24

小学德育特色建设方案(共6篇)

篇1:小学德育特色建设方案

丰南区银丰学校学校德育特色建设

----“自主管理 有效引导”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特色,全面落实“尊重人本· 享受教育”办学理念,大力增强德育的人本化内涵,把规范内化为师生的主动行为,走特色化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根据教育局特色学校创建方案有关精神,拟在之前的工作基础上,整合资源,挖掘潜力,系统推进自主管理德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二、德育特色建设的背景

1、学校以“尊重人本·享受教育”为办学理念,充分体现学校的教育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很好的发展,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同时学校稳定而良好的发展也为建设“学生自主管理”创建德育特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当前中小学生的特点迫切需要让学生懂得自主管理、学会自我发展:他们自主、独立和平等的意识增强,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他们上进心较强,对未来满怀希望,乐于开拓,绝大部分学生有着独立地处理和安排自己集体的强烈欲望,有着展示自己的才华的积极心态,有着向往为集体和他人工作的心理渴求;但同时他们心理与行为又有着冲动性和逆反性。随着独立意识的增强和意志品质的日趋坚强,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容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因此,学校德育教育既要成为独立人格、丰富多样个性的催生剂,又要成为自我中心无限膨胀的解毒剂。

3、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意味着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因此,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全人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这为实施建设“学生自主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念支持。

4、随着社会经济迅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同时,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也在呼唤一种自主性人才,具备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成才、自主发展能力新型人才。可如今中小学生随着生理发育,心理也日趋成熟,他们的成人感和独立自主意识日益强化,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庭及学校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要求和培养甚少,使得绝大部分学生缺失自主管理的能力。通过对学校内、外环境的全面、客观的分析后,我们认为:在校园内实施自主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意识与能力,应是我们德育工作的宗旨,也应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特色。

5、学校实施自主管理已经数年,初具成效,卫生、纪律、学习等诸多方面施行了多种评价机制,如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手段,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及班级的各项管理之中,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班级教学自本学期开始也以高年级(包括7-9年级)为龙头带动低中年级初步尝试自主管理、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反映良好,目前学校已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良好局面。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自主管理教育,形成强大的自主管理育人机制,积极探索出一条为师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自主管理模式。学校尽力为全校师生提供全面展示才华的空间和舞台,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国家的主人。切实做到“以生为本,自主管理,教师有效引导”,引导师生在各种活动中提高自主管理的能力。

(二)各学段具体目标

1、低年级:重点学会自我服务,逐步学习简单的家务、学会关心班级;教师将班务工作进行分解,使每个同学承包一项或两项任务,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在此基础上发现并培养一批能起带头作用的骨干。到一年级下学期可尝试班长、中队长竞选活动,同时帮助工作有困难的班干部,促使他们尽快胜任班级管理工作。二年级开始学会制定简单的班级管理公约,实行班干部竞选制度,明确责任,渗透民主评议思想。

2、中年级:逐步建立并完善各项常规管理制度;实行小组目标管理;完善班干部竞选制度;建立班务工作评价机制。参与班级、学校、家庭、社区实践体验活动,从中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并逐步学习为他人、为集体服务,学会关心父母、关心社会;照章办事,明确责任。逐步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性循环局面。

3、高年级:完善“自主管理”的思想。构建“星级评价”小组竞赛自主管理体系,即“科学分组——设定目标——人人争优——小组反思——评价激励”。根据每个小组自主管理的得分情况,每日、每周、每月、每学期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表扬先进,激励每个同学不断进步。在参与实践体验活动中,学会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服务,增强责任心4、7---9年级:让学生学会有效的自主管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达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成长的目的,通过一定的途径使学生从“要我怎样”向“我要怎样”转变,实现由他律到自律、从自律到自觉的过渡,逐步走向成熟。

四、管理模式以及节点

在管理体系和育人体系方面,学校创新学生主体性教育管理模式,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分个人、班级、学校三个层面,创造学生自主管理的舆论氛围,为学生张扬个性、锻造自我搭建平台。达成如下具体工作目标以及节点:

1、学生个人自主管理模式: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感受到自己成长的历程,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在校园里、在社会生活中,找到学习的快乐,找到成功的感觉。培养学生学会自控、自制。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达到自主管理。

节点: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袋内可装入学生一次自己满意的作业,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一次学习中的反思,一次整理得非常好的学习笔记本,一次课外练笔,一份研究性作业,一次获奖,一次成功的经历等)。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阶段性地开展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评价活动)

2、班集体学生自主管理

学生在教师有效引导下,班主任从前台走向幕后,成为学生的参谋和帮手,充分相信学生,使他们成为“自主管理”的志愿者和自觉者。让学生懂得“我应该”、“我可以”、“我反对”。其目的就是要变学生的“被动”为“自主”,变“听话”为“自律”;变“严严实实”为“生动活泼”,变“中规中矩”为“敢想敢说”。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通过自主管理让学生能在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下学习与生活,确保学生能生动、自主地健康发展。

节点:一是共同制定目标,创建班级文化。例如,让学生确定班级的发展目标;引导学生群策群力,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建和谐奋进的班级文化氛围,可以从软件上制定班规班约、愿景等,提出班级的口号。二是丰富班级管理角色,强化班干部队伍的培养。三是自查、互查相结合,实行自我临监控。

3、学校学生自主管理

从学生实际能力出发,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使他们真正做学校的主人,在参与中增强责任感,在参与中成长发展。

节点:(1)设立“校长信箱”,让学生为学校管理、学生管理献计献策,设立“金点子奖”。

(2)建设校团委(少队)——学生会——班委会为主线的学生自主管理机构。

(3)创设舞台,让更多的学生获得锻炼自己的机会。比如,校园文明岗对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组织纪律予以示范、疏导、监督;学校大型的儿童节、运动会、各类主题教育等,包括少队、团支部组织、班干部的考核、重组和筹建由学生自主参与策划、编排、主持等。在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学生第二课堂,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和校园电视台,编制学生校本教材,刊发校报校刊和学生自办期刊等。

五、阶段性目标及主要工作

我校将利用三年时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8---2013.7)

1、确立以自主管理为主题的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2、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自主管理领导小组,统筹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开会谋划自主管理的具体内容、安排班主任及班干部的培训等工作。

3、学校、年级、班级制定自主管理三年规划和学期计划。

4、通过广泛动员与宣传,将“学生自主管理、有效引导”深植师生心中;同时,在学校、年级、班级层面组建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管理网络”,简称“学管会”。各层面建立自主管理相关规定,形成制度。

5、各层面初步尝试“自主管理、有效引导”,学期末各部门搞好总结、评比等工作。

第二阶段:(2013.8---2014.7)

1、学期初积极开展“自主管理、有效引导”理论上研究,小组合作探究的管理模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一是具有自主性,即能主动动脑思考问题;有主见,不盲从;能根据情况做出决定。二是具有合作性。即能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三是具有探究性。即能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能主动进行探究。

2、继续完善“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机构,壮大建设“学管会”队伍和德育队伍,丰富德育特色内涵,并通过特色活动,推进“学生自主管理”。

3、有效尝试师生参与学校及班级的各项管理。组织师生参与对学校教育教学、安全卫生等工作的谋划,参与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指导学生组织参与学校教学活动、少队活动,使学生成为既是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发挥班主任的创造力,组织本班学生开发自主管理项目,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提供平台。

第三阶段:(2014.8--2015.7)

1、学校建立健全自主管理组织,继续开发自主管理项目,组织、指导、监督各项活动。根据开发的自主管理项目,建立新的学生组织,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2、全面实现班级自主管理。在全校各班级中建立完善自主管理班委会,在教师的指导下管理班级事务。班内建立若干自主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在组长的组织下管理本组事务。在班内呈现出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局面。建立小组评比制度,根据小组和组内成员在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的表现加减分,定期评选最佳小组和最佳个人。

3、完善自主管理评价体系。根据教师和学生在学校和班级组织的自主管理活动中的表现,制定出详细的奖惩措施和评价细则,把教师的自主管理成绩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学生在自主管理活动中的表现也作为其评选三好学生和优干的重要参考。

4、加强“学生自主管理”课题研究,在校本课程“尊重人本·享受教育”基础上,开发“生活自理能力”课程;力争通过三年的打造,使学生懂得自主管理的重要性,学会自主管理、自主教育,实现自我发展,打造学校“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特色品牌,最终实现德育工作总目标。

六、德育特色建设的措施

以行为规范教育为主题,以道德教育为基础,以自我管理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使学生通过行为规范的养成,逐渐向自主管理方向发展。

1、强化思想引导教育

(1)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大力加强宣传学习《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并发起学习“银丰学校养成教育活动”,学期中开展“学生常规、自主管理强化教育系列活动”,对全体学生开展系列养成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充分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逐渐将良好的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准则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自主行为。

(2)为进一步在班级、校内掀起“抓行为规范,展良好风貌”的热潮,校“学管会”每学期全校开展“首届百名行为规范优秀学生”、“首届百名校园优秀小主人”等评比表彰活动。

2、丰富特色内涵

我校“学生自主管理”教育内容分五大板块,它们分别是“行为自我约束教育”、“生活自我管理教育”、“自我激励教育”、“班级自主建设教育”、“人格自我完善教育”,依次按“日常行为规范层——基本道德准则层——做人做事能力层——自我教育发展层”来深入对学生开展“自主管理教育”。

3、创新推进措施

1)创新培训机制:学校构建校、年级、班级三级网络,分层培训、具体指导。每周“学管会”工作例会(定时、定点进行,作好记录),2)创新基层建设:为加强对各班基层“学管会”工作组建设,校“学管会”每周对班级“学管会”工作进行检查评比

3)创新评价机制:

(1)各班“学管会”制定了适合自己本班情况评价体系

(2)各班有效,如实、填写完成《班级工作日志》,最后一节,各班“学管会”都会主持有部署地对一天工作情况、班级发展情况作有效点评的工作。

(3)各班每天积极做好《班级小组捆绑加竞争》评比活动

4)创新特色活动:

(1)积极开展“校园主人在行动”系列活动的开展,如:“我的学校我做主”系列活动;--------开设“校园小主人信箱”、“校园小主人网页”等等。

(2)由校“学管会”统筹安排学校系列活动,如--每周升旗仪式,校“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的部分活动的设计、筹备工作,“生命教育”系列活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系列活动、“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感恩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心理

健康教育等,学校都精心策划、认真部署、有效推进,追求活动实效、致力提升内涵。

(3)积极开展“学生自主管理示范班级”、“特色班级”的创建活动推进班集体建设。

4、夯实队伍建设

对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实现四个推进——论坛推进、现场推进、评价推进、表彰推进。学校政教处提出班主任工作理念口号:“我工作,我快乐;我生活,我阳光!”秉承“只有健康的班主任才能培育出健康的学生”的观念。

1)学校每学期开展“班主任亲子活动”,凝聚了班主任团队。

2)为实现团队共同成长,学校推行“德育备课制”,每月分年级组集中备课一次,就当月年级发展现状作一针对性的分析,并对下阶段工作作集体备课,进一步构建班主任队伍学习组织。

3)注重提升的校本培训,开展“班主任工作艺术沙龙活动”

聘请外校德育专家讲座、观看访谈录像、学习校“学管会”小干部主持的工作例会、学习班主任工作优秀案例、学校、年级组为单位展开的德育主题大讨论、推进了班主任定期校本培训的内涵。

5、坚持以德育主题教育月为活动载体,积极开设特色课程。

学校“学管会”每学期开学前都通过潜心思考,确定每月主题,如:“美德月”、“生命月”、“书香月”、“创新月”、“立志月”等等,围绕主题设计每周讲话主线,有“学管会”主任的主题倡议、有班级“学管会”工作经验介绍、有“学管会”作考试动员。

其次,积极进行“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课程”研究。

篇2:小学德育特色建设方案

一、创建“德育特色学校”的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长春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创建素质教育特色校活动,提高中小学整体办学水平》的要求,以县教育局印发的《农安县中小学创建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活动实施方案》为引领,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德育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通过开展德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和评定,进一步树立“人本德育”、“全面德育”、“创新德育”的理念;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更新德育观念,深化德育改革,加强德育创新,形成德育特色,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创建“德育特色学校”的目标

积极锻造一支富于创新、充满活力、乐于奉献的德育队伍,经过一至两年的努力,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于德育常规之中,进一步将我校德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人本化,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我校得德育特色更加鲜明,形成一批能辐射区域、有较大社会影响、具校本特色的德育活动品牌。

三、创建“德育特色学校”的思路和要求

1、工作思路:学生主体、全员参与、教师表率、辐射家庭与社区

2、工作要求:内容充实、形式多样、鼓励创新、形成科学与规范

四、创建“德育特色学校”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创建制度

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学校决定成立以校长莘荣军为组长的“创建德育特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学校全部中层领导。同时,要组织人力抓紧修改、完善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创建德育特色学校的相关要求与制度,研究落实创建德育特色学校的实施项目与办法细则。

(二)构建“家庭·社区·校园·心灵”四维支撑的立体式大德育体系

学校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坚持弘扬“童心母爱、教书育人”的德育理念,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教师中倡导始终为学生保住一颗童心,留下一份母爱,要 “为师不忘童年梦,常与学生心比心”,在学生管理的常规工作中坚持宽严相济、严爱有度的原则,既善待学生,也礼待家长。在这一观念下,努力建设好具有鲍家特色的立体化大德育体系

1、重视思想教育的感情融通因素,让德育走进温馨家庭。由于很多学生住读,学生家庭团聚的时间比较少,因而对亲情的渴望必然比较强,亲情的教化功能也相对较突出。学校要要求班主任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和德育网站等渠道,及时加强家校联系。政教处要经常组织开展让学生在家庭和亲人团聚一次,就要感动一次家长的活动,并在初一年级开展“感念亲情”的主题活动,通过活动来让家长感到孩子在鲍家中学的进步与成长。

3、让校园的德育活动渗透于教学之中、生活之中、细节之中。学校计划通过相关的课题研究、教师经验荟萃、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探索并形成适合我校各年级、各时期、各素质培养所要求的系列活动主题及实施过程设计。此外,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组织多个活动小组,让学校每天有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和竞赛,我们的口号是:“月月有节日,周周有活动,天天有比赛,人人有项目”。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同学不用担心英雄无用武之地,不愁个人的潜能得不到更大的开发,让每一个同学充分展示才华,展示个性,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未来生存与竞争所必需的能力。

(三)全员参与,以生为本,严格管理。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发扬我校“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面关爱”的德育思想,首先从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做起,挑选最优秀的教师做班主任,特别是一批科组长、教学骨干,形成一支战斗力强的队伍。他们在工作中会管理、善教学,能奉献。创建文明班级和学生文明宿舍活动,直接和班主任的评优评先挂钩,让班主任在工作中获益。同时,明确学校各级领导、班主任、各科任教师、心理教师,还有宿舍管理员,以及学生自身都是我校德育工作中的一员,共同致力于学校的和谐发展。

(四)丰富鲍家的德育内涵,拓宽我校的德育阵地

这方面,我们要着手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融德育于学科教学。我们提倡:育德于教。作为老师,要寓乐于教;走上课堂,要寓教于乐。课堂内外,要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学中不能仅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学设计目标必须体现教书育人的具体目标、内容和措施,必须见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成熟与成长。

2、融德育于环境教育。环境的力量不容忽视,有时胜过千言万语。因此,我们要更加注重以推行环境教育为抓手,进一步发挥环境的熏陶育人功能,以绿色文化丰富人文校园。把环境教育体现于隐性课程建设和学科课程建设之中,引导学生从兴趣爱好和乡土人文中发现、提炼、搜索研究课题,把环境教育引向学生的心灵深处,立体化开展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宣传,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升华,将环保意识转化成对美丽校园的自觉关爱和维护,告别不文明的行为习惯

3、化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的有机成分。现代德育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灵健康。我们在创建德育特色活动中,要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学校整体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当前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心理疾病隐患较多,很多违纪行为都不是出于品德原因。这些都严重地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甚至容易导致个别极端事件发生。这方面,我们要教会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也将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咨询,开设心理健康课,有针对性地根据各年级的特点对我校学生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抓好心理咨询室和校医室、宿舍、班级这三个窗口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和掌握个别心理异常的学生,利用小组活动、体育活动、同伴咨询这三个平台作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五)做好德育课题研究,加强个案指导

1、继续重视德育的研究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发现研究课题,在研究中不断总结教育经验规律并将之运用推广。

2、要注重德育规律的总结,也要注重个案的具体指导

3、认真落实研究课题

(六)不断创新探索,形成宝高特色

1、让我校已有的德育优势更强

①以人为本、整体构建、严中有爱、全员育人的理念优势;②形成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网上网下有机结合,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载体优势;③政治素质优良、业务水平较高、勇于创新、作风深入的队伍优势;④致力于德育课题前瞻性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的理论优势。

2、让我校的“亲情教育、责任教育”成为德育传统

每年每学期,通过组织这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如主题班会、家庭采访、家族探访、亲子故事收集、让时光倒流、手抄报、小品、……等等,唤醒学生对父母的深刻理解和体验,填满横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代沟,帮助老少一家人共同成长,促进家庭亲情健康发展。

3、创建同伴咨询,发挥学生的自助互助功能

同伴心理咨询师实际就是各班推荐3-5热心同学,经过心理老师的专门培训,然后服务于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因为是同学,便于同学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因为受过培训,他们又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咨询原则、咨询技巧,因而又比简单的朋友疏导更为有效。这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具体表现。

六、实施步骤

(一)2011年3月,完成德育特色学校申报工作,同时做好相关的准备。

(二)2011年4月,预计正式全面启动创建工作,逐步实施各项具体工作内容。

(三)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基本完成计划中的各项创建任务。

篇3:小学德育特色建设方案

一、立足校本, 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德育是育心的工作, 它需要适合的课程为载体, 在“润物无声”中, 熏陶学生, 帮助他们生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为开设好特色校本德育课程, 杏林中学首先组织编写了自己的《杏林国学读本》, 把它作为校本教材。然后, 把国学经典教育纳入课程管理, 每周安排一课, 由专职教师执教, 期末进行考试检测、反馈总结。力图通过校本德育课程, 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杏林国学读本》以“修身”为开篇内容, 教育学生从如何知行、如何做人开始, 让学生懂得做人最基本的道理。懂得人生一切事业功绩, 都从做人开始;最终所能取得的成就, 就是做人的必然结果。接着是“交友篇”“立志篇”两部分内容。“修身篇”“交友篇”“立志篇”三篇构成了一个整体。

《杏林国学读本》校本教材在树立学生“从小立人、长大立国”的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方面起了重要教育作用, 全校学生共作课后读书笔记1000多页、写出2000余篇读后感、编辑撰写3000多条箴言。其中多篇优秀习作被校刊《杏林人》刊用。学校探索出一条“读经典——促内化——重实践”的传统文化教育有效之路。学校也成为渝中区使用校本教材进入正式系列学习的典校之一。重庆晚报以《渝中区杏林中学首开国学考试:讲述孝道》为题报道学校该项教育成果。

新时期的新形势赋予德育新内容, 在广泛开展“读经典, 学国学”活动背景下, 学校德育又重点以“经典阅读”为载体, 提高学生文明素养, 培养学生优秀品质。

二、建立德育教育体系, 引领学校德育教育可持续发展

学校的德育教育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把可持续发展的德育变成现实, 就必须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德育体系。可持续发展德育体系是一个德育体系本体各要素之间层次分明、比例协调, 与外部社会各系统之间内外呼应, 和谐发展, 并追求持久德育效应的动态发展体系。

为达成这一目标, 杏林中学精心打造了“读经典, 学国学”德育活动体系, 简称“153活动”。

1——指一个主题:“在经典诵读中实施养成教育,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有德少年”

5——指抓好五个结合: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经典诵读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经典诵读与学科相结合、经典诵读与养成教育相结合、经典诵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1) 学校建孔子像, 建“杏林校记”竹简文化墙、教室、处室根据不同功能选配儒家名言警句、箴言牌匾, 烘托儒家特色文化育人氛围。

(2) 学年初举行“国家经典诵读”启动仪式以来, 开办了6期杏林讲坛, 既有文科教师, 也有理科教师, 向全校教职工讲、论国学经典, 倡导读书学习风气。

(3) 举行了以“儒家经典润杏林, 唱读讲传诵祖国”为主题的节目汇演。本周五区委宣传部在我校开现场会后, 一些经典优秀节目将进行汇报演出, 如歌舞吟唱《长歌行》, 快板《新编弟子规》、经典诵读剧《劝学》等十余个节目。其中初二.2班杜洋同学的故事《经典伴我成长》曾获市二等奖。

(4) 学校精选《论语》、《曾广贤文》等20余册国学读本, 利用读报、班会课, 语文课等指导学生朗诵品读。在此基础上, 举行了全校“春之韵”经典诵读比赛。除语文课外, 历史、政治、美术、音乐等学科也结合学科特点开展讲经典故事、学唱《新学堂歌》、国学专题板报, 手抄报、国学经典书画作品展等, 并以文化长廊形式展出优秀作品。

(5) 传统文化教育, 经典诵读活动在与养成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方面, 体现为深化学校以前《进城务工子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联合国子课题的教育成果。如:培养学生81个好习惯、给学生父母17条建议、培养孩子良好习惯6原则等等。并将其提升到新的高度。目前, 新课题是《城市初中传承儒家传统文化校本策略研究》。

(与家庭教育结合成果还体现在家长委员会集中反馈信息显示, 孩子在家言行的变化如:上放学和家长打招呼, 解释学校学到的“出必告, 返必面“的道理等等。学生“孝敬之星”的评选更多依据家长反馈。)

3——指实现了三成效:学生个性、校园文化得到发展 (社团活动开展) 。行为习惯、学业成绩有所提高 (星级工程常规德育) 。学校办学水平广受好评 (街道社区评价家长问卷调查统计媒体报道等) 。

篇4:德育环境下办学特色的建设构想

1. 学校的悠久历史渊源

广州市海珠区东南部的龙潭村是广州著名水乡,这里四面环水,相传乃龙出之所,故取名为龙廷,后改名为龙潭。进入龙潭村,龙潭涌边苍翠的古榕,长长的须根垂到水里,与水色交相辉映。一座三间四柱的花岗岩牌坊就立在离村口不远的涌畔,正中庑殿顶刻“圣旨”两字,横匾刻“乐善好施”四个大字,这牌坊就是为表彰龙潭村白纶生一生热衷行善,清光绪十七年(1891)两广总督奉旨建立。

白纶生于清代同治十一年(1872年),出资动工兴建了一家祠堂,精雕细琢,历时27个年头才完成。建成时,白纶生早已去世,村民缅怀这个大善人,于是称该祠为纶生白公祠,俗称白家祠。1958年建校伊始的龙潭小学,就是利用白家祠作为教室,后学校虽搬出白家祠,毗邻而建教学楼,但白家祠一直位于校园内,作为一个独特的校园景观而存在,现在已作为“广东省重点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广州市重点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修葺一新,并成为龙潭村重大活动的场所。

龙潭村民风淳朴,乐善古风犹存。有着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环境的龙潭小学,立足于地域文化土壤,在2014年提出了“乐善教育”,依据学校实际情况,赋予更深层次的诠释:快乐而和善。快乐,是指一种愉悦、平和、满足的心理状态,学校要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校园,培养孩子们乐观向上的品质。和善,意即温和而善良,引领孩子们充分发挥“人之心,性本善”的善良品质,做一个温和善良的人。近十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龙潭村涌入很多来广州务工的外来人员,龙潭小学也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们在校园里和平相处,更要学会和谐悦纳,与人友善。

2. 学校的现状与发展构想

在近两年的探索和发展中,领悟到:学校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种活动形式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逐步确立以办学理念为核心的办学体系是学校生存的必需,也是学校发展的必然,没有形成一定办学特色的学校是没有前途可言的。经过反复思考学校的发展优势,结合历史文化,提出传承优良“乐善”传统的构想,构思以“心记善训、口出善言、行践善事”为德育发展主线,以“灵活善变、巧学善思、博雅善学”为教学发展主导,以一个大大的“善”字为学校特色的体现,凝练出“乐善教育”的办学特色和“博雅至善”的办学理念,“博雅至善”是基于学校历史沉淀以及未来发展需要提出的办学理念,“乐善教育”特色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实践。

二、校园文化依水而生 氛围凸显乐善情怀

1. 品“水”性,结“善”缘

龙潭村具有典型的岭南水乡的生态环境,走进龙潭,流水潺潺,小桥古树青石板路,无不述说着水与龙潭人的亲密。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意为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教善若水,润泽天下”也告诉我们,水润泽万物,令它们繁盛地生长,而它却从不与万物竞高下、争长短,它总是安身立命在众人所不愿去的低洼地。上善的人,其安身立命,像水一样随遇而安,善于居住低洼之地,心若止水。与人交往像水一样博大仁爱,做人像水一样清静而治,做事像水那样发挥功能,行动像水那样善于把握天时。这一切都是自然的,正因为能像水那样与物无争,所以不会出现过失和差错。所以,水性即善性,以“水”为“乐善教育”的物象化,对校园“善”的文化氛围进行打造。

依托龙潭水乡特色,利用并突出龙潭“水文化”,打造“乐善教育”,将无形的道德品质教育寄托于有形态可触摸的“水”的物象化中。“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争是因为水“知足”,故而“常乐”,让孩子们欣赏并学习“水之乐”,做快乐人,培养乐观品质、快乐心境,继而拥有快乐人生。让孩子们感悟“水之乐”,做到不与人争,不与事急,拥有平和乐观的心态,养成快乐乐观的道德品质。“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没有固定的形态,会依据容器的形状而改变,让孩子们欣赏并学习“水之容”,体会做人做事要学会包容、悦纳,这一点在培养孩子为人处世方面特别重要。水润万物,万物因水而生,让孩子们欣赏并学习“水之善”, 待人接物像水那样谦虚谨慎、思维像水那样活跃、言语像水那样真诚……不仅要包容接纳不同的事物,更要学会尽己所能去帮助别人,就像水帮助万物的生长那样。帮助了别人的人,心理就会获得赞同和认可,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愉悦,继而生发不断肯定的正面的助人为乐道德品质的诱导,促进快乐的体验和乐观品质的养成。

在校园文化“乐善”氛围的创设过程中,我们将“乐善”的理念、品质、故事等通过标识、文字或图画等形式彰显,让孩子们进入校园即进入“乐善”的耳濡目染的环境,在潜移默化中不断进行影响和渗透。

2. 明“水”色,传“善”情

龙潭村的古树、小桥、流水、村落,自成一幅古朴而典雅的水墨画。学校校园环境的布置依据龙潭历史沉淀中的龙纹和水纹,结合典雅的蓝色青花纹,作为学校的主要氛围色调,传递古朴、善良的情感,灵活多变的青花纹传递坚持、灵动的意念。蓝色是海水的颜色,代表了古朴和宽容。龙水相依的兄妹情感,提炼龙龙(龙图腾)和灵灵(水图腾)的吉祥物,赋予校园氛围以龙的灵性、人的灵心、水的灵境。

“乐善教育”理念融入物象化的“水文化”,以水这种可视可听可触摸的具象,让“善“这种品质有样可依、有形可触、有律可循,让学生在校园里能时时“见水色,品水性”,从而“结善缘、养善性”。

三、乐善德育乐善教学 乐善育人植根龙潭

1. 乐善德育 善化品德

龙潭大善人白纶生一生行善的很多故事,在龙潭家喻户晓,通过“乐善教育”,让学生传承乐善的优良品质,并通过各种活动将乐善品质根植入学生心灵,培养新一代“乐善”的龙潭学子。在学校实际活动的开展中,我们通过一些活动与形式,不仅仅只是单纯地讲述“乐善”,而是将“乐善”进行传承与创新,产生生生不息的深远影响。

其次,通过各种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活动,让学生理解、接受并学习“乐善”,从而产生和善的心理意识,“心记善训、口出善言、行践善事”。宣传、明晰、强化 “善”的四个层次: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编辑龙潭小学校本课程《“乐善”育人》,让孩子们从一些“善”的实例中了解善、亲近善,并按照课程要求的那样行善。相信假以时日,“乐善”一定能够深入人心,深切影响学生的品质。

2. 乐善教学 善化思维

“乐善”教育的推广,不仅要从德育方面对学生进行影响,更要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延伸“乐善”内涵,全方位以“乐善”包围学生,影响学生,在教学方面主推“灵活善变、巧学善思、博雅善学”,旨在鼓励学生善于创新、善于思考、善于合作、善于实践、善于求知。教师也要“灵活善变”,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以丰富的教学思想、灵活的教学方法去唤起、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学习的激情。

龙潭小学“乐善教育”涵盖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以“善”养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尤其要具有快乐和善的品行;二是以“善”养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心理、健美的体魄、尚美的情趣、创造美的能力;三是以“善”求学,培养学生成为善于创新、善于思考、善于求知的博雅君子。

龙潭小学“乐善教育”坚持一个总目标:培养快乐和善的人;依托二个载体:学校活动(包括课堂教学和校园活动)、社会实践;遵循三条路径:善在学校、善在家庭、善在社会;强化四个善待: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实现五个分目标:涵养“乐善”之品,砥砺“乐善”之志,储备“乐善”之识,汇聚“乐善”之智,积蓄“乐善”之能;培养六个善于:善于修德,善于求知,善于健体,善于尚美,善于合作,善于实践。

一种优良品质的培养,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经营与努力,龙潭小学的全体教育者们,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与信心,在 “乐善”独特的思想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博雅至善”的办学理念,使学校具有书院的风雅,使教师具有书卷的风范,使学生具有君子的风度。通过“乐善教育”的办学特色,使我们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至信、至真、至善”。

篇5:小学德育特色建设方案

感恩是一种文明、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最起码的修养,对于广大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同学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才懂得去尊敬师长,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才懂得勤奋学习、珍爱自己、赢得友谊、拥有快乐。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若干意见》,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鉴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道德的缺失和信仰的危机给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渐渐地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使得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我校领导班子审时度势,根据我校的校情和学情决定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对全体学生全方位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校“感恩文化”,并将其作为我校的德育特色工作开展,为确保“感恩教育”深入人心,取得预期的效果,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标

1.让全体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和道德准则,“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2.让学生懂得“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

3.让学生学会感谢、珍惜和感恩。

二、活动主题:感恩从小开始,让爱温暖彼此

三、活动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渲染气氛

通过国旗下演讲,宣读《感恩教育倡议书》全员发动,以“感恩”为主题布置宣传橱窗,班级出一期感恩教育专题黑板报,大课间做《感恩的心》手语操,学做“爱的奉献”手语操,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开学典礼等为阵地,创设校园感恩氛围。

第二阶段:活动推进阶段

(一)以班级为主体,召开《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的主题班会,并推荐优秀的主题班会在全校集中展示。

(二)五个感谢系列活动。

1.感谢父母养育我①各班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主题为“算算亲情帐,感知父母恩”的班会。②布置爱心家庭作业。

A、每天为家里做至少一件家务,如: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服、整理房间等。

B、每月做一件令父母感动的事。如:对父母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送礼物,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沏杯茶、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等。

C、感恩卡大赛:为父母送一张感恩卡,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为父母送上一个温馨的祝福。

2.感谢老师教育我A、班级开展《我和我的老师》故事演讲比赛,说说自己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要真实、感人。

B、在全校开展“尊师重教”活动,要求所有学生讲十字文明用语,遇到老师自觉向老师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老师早”、“老师好”,声音宏亮。遇到年长者,自觉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您早”、“您好”。

C、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自选“八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送一句话等)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感谢同学帮助我召开以“同学如手足”、“牵手同学,共同进步”为中心的主题班会活动,倡导每星期为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给班级做一件有益的事等活动,掀动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4.感谢社会关爱我开展五爱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感谢自然赐予我开展爱护自然、爱护环境活动。建议学生在家养一盆花,植一棵树、保护一片绿地,要求每一个孩子自觉保护校内外环境,不乱扔纸屑、杂物,废旧物

品分类回收,自觉成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愿者。

第三阶段:江集整理学校感恩教材

组织学生开展看十部感恩影片,吟十首感恩诗歌、传唱十首感恩歌曲、推介二十篇感恩美文,讲二十句感恩之言的活动。

1.组织学生观看《千手观音》、《春暖》、《华罗庚》、《国庆阅兵式》、《背着爸爸上学去》、《闪电行动》、《和你在一起》、《妈妈再爱我一次》、《漂亮妈妈》、《小鞋》、《美丽人生》、《外婆的家》等影片。

2.组织精选十首感恩诗歌。

3.教会学生传唱十首“感恩歌曲”,即《世上只有妈妈好》、《白发亲娘》、《母亲》、《说句心里话》、《为了谁》、《烛光里的妈妈》、《五星红旗》、《童年的小摇车》、《懂你》、《丹顶鹤的故事》等。同时推荐学生撰写的二十篇感恩美文。

4.经过精选加工推出二十句感恩之言,将内容江集成册,成为学校感恩教材。

第四阶段:活动总结评比

四、建立长效机制

将每学期第一个月定为“感恩教育”重点月,以后每月开展一次“感恩”教育活动,使“感恩教育”长期化、制度化。

附亲情文章

推荐篇目: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巴金《怀念萧珊》、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江琪《多年父子成兄弟》、梁晓声《母亲,我不识字的文学导师》、贾平凹的《父亲的半瓶酒》、林清玄《※※的期待》、朱自清《背影》、《儿女》、孙梨《母亲的回忆》、史铁生《合欢树》、钱里群《哦、你是我的父亲》、儿童绘本《爱心树》、《猜猜我有多爱你》

篇6:小学德育特色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但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以我为中心、任性、骄蛮、无礼”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基础时期和主要场所,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我们的孩子克服缺点,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因此在幼儿园向幼儿进行德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爱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与小朋友和睦相处,学会使用各种礼貌用语。

2、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心理。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3、发展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学习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

4、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如:诚实、自信、活泼开朗等。

5、形成科学的德育内容体系,形成生活化、活动化、实践化的德育活动序列,在此基础上开发德育园本课程。

三、研究对象

小、中、大年龄段的全体幼儿。

四、研究原则

1、德育内化的原则。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的过

程,研究过程中,需要注重应用有效的教育和训练,将外在的东西通过主体转化为自觉行动。

2、垂范性原则。教师、家长的榜样作用对于孩子的思

想品质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实践性原则。必须通过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才能得

以实现,才能将有意识的外在教育活动内化为幼儿的内在素质。

4、因材施教原则。既要面向全体幼儿,又要从幼儿不

同的个性出发,因势利导,注重个性的张扬。

5、协调性原则。开展德育实践活动需要幼儿园、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协调配合,要统筹兼顾,协调一致,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6、激励性原则。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能增强幼儿自信心,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采取种种手段激励幼儿的点滴进步,肯定其成绩,让他们经常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五、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通过资料查寻,不断丰富对幼儿园德育工

作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转化为行动。

2、调查分析法:即通过访谈、问卷等科学方式,搜集

有关德育问题和现状的资料,分析课题实施前调查和实施后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事实。

3、个案研究法: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学生作个案研究,及时写好个案研究报告

4、行动研究法:用研究指导行动,用行动提升研究,在研究的同时重点写好相关文章,以便更好地指导行动。

5、经验总结法:各主要操作者在各自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经验,通过总结上升至一定的理论高度。

六、研究步骤

1、学习材料阶段:广泛搜集资料,组织理论学习和教

师培训。

2、先期调查、分析特点、了解情况阶段。

3、制定措施,分析幼儿年龄特点,确定我园各年龄阶

段的德育目标。

4、研究尝试阶段,以园德育研究小组为指导群体,积

累经验材料,利用尝试多种方法途径进行实践,总结归纳新的方法、途径。

5、评价阶段。

6、总结阶段:以一年为一周期,每学年小结一次,在每学年末、三年周期结束时,开展相应的研讨交流活动,总结经验,结合理论,总结出新观点,新方法,形成经验论文集。收集效果突出、设计新颖的主题网络方案,归纳成册,先期在园内交流,择优向报刊杂志推荐。

七、研究措施

1、提升教师的教育修养

(1)加强学习。学习《德育纲要》、学习《教育学》、《儿

童心理学》及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提高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

(2)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3)钻研业务,在一日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积极开展德育综合实践活动

(1)游戏性的德育活动。游戏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在区域活动、自主性游戏中,幼儿自发地扮演社会角色,实践一定的社会行为,体验一定的社会情感。

(2)开展常规德育活动。:如节日活动、娱乐活动、主

题活动、晨间谈话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模拟、实践。

(3)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引

导幼儿参与社会实践,从而磨练意志。

(4)组织开展劳动实践。如开辟种植园地、自然角,做值日生,开展自我服务比赛等活动,让幼儿参与劳动实践。

3、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1)各年级区域角、主题墙体现德育内容,幼儿园环

境布臵渲染育人氛围,如英雄画像、激励性口号、开设德育角和红花园等。

(2)通过每星期的国旗下讲话,潜移默化地感染教育

幼儿。

(3)适当开展园内活动。如:讲故事、歌表演、评选

礼仪星、文明星等,让幼儿在实践活动周得到锤炼。

4、充分开发家长生活资源

(1)召开家长会,出看家园栏,向家长宣传德育知识,更新转变家长的观念。

(2)开展一系列亲子活动,在互动中让家长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的心声。

(3)吸纳家长参与德育课题研究,丰富幼儿德育内涵。

八、组织管理

1、机构设臵

组长:梁建芬

副组长:王蕊

成员:韩荣、马凤花、李娟、马英英、王翠、木丽德尔、杜妮娜、丁晓韦。

2、规章制度

(1)每月召开一次课题会议,总结阶段性工作,布臵下阶段工作。

(2)各班级写好一份课题研究计划,期末写好一份课题研究总结。

(3)每学期举行1--2次全园活动,以展示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春晓双语幼儿园

上一篇:工商行政管理局激励暂行办法下一篇:红领巾200字作文